房屋那些地方容易出现屋面热桥部位是什么现象

当前位置: >>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五章
不同地区和1
第五章 不同地区和特殊条件下的 住宅设计第一节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 第二节 炎热地区的住宅设计 第三节 坡地住宅设计 第四节 底层商店住宅设计 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 ? ? ? ? ? ? 第Ⅰ建筑气候区 第Ⅱ建筑气候区 第Ⅲ建筑气候区 第IV建筑气候区 第Ⅴ建筑气候区 第Ⅵ建筑气候区 第Ⅶ建筑气候区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第Ⅰ建筑气候区? 1.1 该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西部偏于干燥, 东部偏于湿润;气温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 雪厚;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半年多大风。该区建 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31--10℃,7月平均气温低于25℃; 气温年较差为30--5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6℃; 3--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25--30℃;极端最低气 温普遍低于-35℃,漠河曾有-52.3℃的全国最低记录; 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干5℃的日数大于145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70%;年降水量为200-800mm,雨量多集中在6--8月,年雨日数为60--160d。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40--200w/m2,年日照 时数为h,年日照百分率为50-70%, 12--翌年2月偏高,可达60%--70%。 四、12--翌年2月西部地区多偏北风,北、东部多 偏北风和偏西风,中南部多偏南风;6--8月东部 多偏东风和东北风,其余地区多为偏南风;年平 均风速为2--5m/s,12--翌年2月平均风速为1-5m/s,3--5月平均风速最大,为3--6m/s。 五、年大风日数一般为10--50d;年降雪日数一 般为5--60d;长白山个别地区可达150d,年积雪 日数为40--160d;最大积雪深度为10--50cm,长 白山个别地区超过60cm;年雾凇日数为2--40d。 ? 1.2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 合下列条件: 一、IA区冬季长9个月以上,1月平均气温低于-28℃;多积 雪,基本雪压为0.5--0.7KPa;该区为永冻土地区,最大冻 土深度为4.0m左右。 二、IB区冬季长8--9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28--22℃;年冰 雹日数为1--4d;年沙暴日数为1--5d;基本雪压为0.3-0.7KPa;该区为岛状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2.0--4.0m。 三、IC区冬季长7--8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22---16℃;夏 季长1个月左右;年冰雹日数为3--5d;年沙暴日数为5d左右; 东部基本雪压值偏高,为0.3--0.7KPa;最大冻土深度为1.5-2.5m。 四、ID区冬季长6--7个月,1月平均气温高于-16℃;夏季 长2个月;年冰雹日数为5d左右;西部年沙暴日数为5--10d; 最大冻土深度为1.0--2.0m。 ? 1.3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 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 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 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 虑气温年较差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 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 的措施。 三、IA区和IB区尚应着重考虑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和地下管 道的影响,防止冻土融化塌陷及冻胀的危害。 四、IB、IC和ID区的西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冰雹和防风 沙。 第Ⅱ建筑气候区? 2.1 该区冬季较长且寒冷干燥,平原地区夏季较炎热湿润, 高原地区夏季较凉爽,降水量相对集中;气温年较差较大, 日照较丰富;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春季雨雪稀 少,多大风风沙天气,夏秋多冰雹和雷暴;该区建筑气候 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10--0℃,极端最低气温在-20--- 30℃之间;7月平均气温为18--28℃,极端最高气温为35-44℃;平原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大多可超过40℃;气温 年较差可达26--34℃,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7--14℃;年 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145--90d;年日平均 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少于80d;年最高气温高于或 等于35℃的日数可达10--20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70%;年雨日数为60-100d,年降水量为300--1000mm,日最大降水量大 都为200--300mm,个别地方日最大降水量超过 500mm。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50--190W/m2,年日照时 数为h,年日照百分率为40%--60%。 四、东部广大地区12--翌年2月多偏北风,6--8月多 偏南风,陕西北部常年多西南风;陕西、甘肃中部 常年多偏东风;年平均风速为1--4m/s,3--5月平均 风速最大,为2--5m/s。 五、年大风日数为5--25d,局部地区达50d以上; 年沙暴日数为1--10d,北部地区偏多;年降雪日数 一般在15d以下,年积雪日数为10--40d,最大积雪 深度为10--30cm;最大冻土深度小于1.2m;年冰雹 日数一般在5d以下;年雷暴日数为20--40d。 ? 2.2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 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IA区6--8月气温高,7月平均气温一般 高于或等于25℃;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 25℃的日数为20--80d;暴雨强度大;10-翌年3月多大风风沙,沿海一带4--9月多盐 雾。 二、IIB区6--8月气温偏低,7月平均气温一 般低于25℃;年平均相对湿度偏低;3--5 月多风沙;年降水量普遍少于IIA区。 ? 2.3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 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 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建筑 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 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 多大风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 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三、IIA区建筑物尚应考虑防热、防潮、防暴雨,沿海地 带尚应注意防盐雾侵蚀。 四、IIB区建筑物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第Ⅲ建筑气候区? 3.1 该区大部分地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气温日较差小; 年降水量大;日照偏少;春末夏初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 雨期,多阴雨天气,常有大雨和暴雨出现;沿海及长江中 下游地区夏秋常受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易有暴雨大风天 气;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7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5--30℃,1月平均气温为0-10℃;冬季寒潮可造成剧烈降温,极端最低气温大多可 降至-10℃以下,甚至低于-20℃;年日平均气温低于 或等于5℃的日数为90--0d;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 25℃的日数为40--110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较高,为70%--80%,四季相差不大; 年雨日数为150d左右,多者可超过200d;年降水量为 mm。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10--160W/m2,四川盆地东部为 低值中心,尚不足110W/m2;年日照时数为h, 川南黔北日照极少,只有h;年日照百分率一 般为30%--50%,川南黔北地区不足30%,是全国最低的。 四、12--翌年2月盛行偏北风;6--8月盛行偏南风;年平 均风速为1--3m/s,东部沿海地区偏大,可达7m/s以上。 五、年大风日数一般为10--25d,沿海岛屿可达100d以上; 年降雪日数为1--14d,最大积雪深度为0--50cm;年雷暴 日数为30--80d,年雨凇日数,平原地区一般为0--10d, 山区可多达50--70d。 ? 3.2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 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IIA区6--10月常有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30 年一遇最大风速大于25m/s;暴雨强度大,局部 地区可有24小时降雨量4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 夏季有海陆风,不太闷热。 二、IIIB区夏季温高湿重,闷热天气多;冬季积 雪深度最大可达51cm;四川盆地部分的日照百 分率极低,光照度偏低。 三、IIIC区夏季不太闷热,日照百分率普遍较低; 川南黔北日照百分率极低,光照度偏低。 ? 3.3 该区建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 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有利于良 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西晒,并满足防雨、 防潮、防洪、防雷击要求;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 和防雨的措施。 三、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 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四、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 危害。 第IV建筑气候区? 4.1 该区长夏无冬,温高湿重,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小; 雨量丰沛,多热带风暴和台风袭击,易有大风暴雨天气; 太阳高度角大,日照较小,太阳辐射强烈;该区建筑气候 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高于10℃,7月平均气温为25--29℃, 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低于40℃,个别可达42.5℃;气温年 较差为7--19℃,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5--12℃;年日平均 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100--200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四季变化不大;年降雨 日数为120--200d,年降水量大多在mm,是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暴雨日数为5--20d,各月均可 发生,主要集中在4--10月,暴雨强度大,台湾局部地区 尤甚,日最大降雨量可在1000mm以上。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30--170W/m2,在我国 属较少地区之一,年日照时数大多在h,年日照百分率为35%--50%,12--翌年5 月偏低。 四、10--翌年3月普遍盛行东北风和东风;4--9月 大多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4m/s, 沿海岛屿风速显著偏大,台湾海峡平均风速在全 国最大,可达7m/s以上。 五、年大风日数各地相差悬殊,内陆大部分地区 全年不足5d,沿海为10--25d,岛屿可达75--100, 甚至超过150d;年雷暴日数为20--120d,西部偏 多,东部偏少。 ? 4.2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 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VA区3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大于25m/s;年 平均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小,部分地区终年皆夏。 二、IVB区2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小于25m/s;12-翌年2月有寒潮影响,两广北部最低气温可降至 -7℃以下;西部云南的河谷地区,4--9月炎热湿 润多雨;10--翌年3月干燥凉爽,无热带风暴和台 风影响;部分地区夜晚降温剧烈,气温日较差大, 有时可达20--30℃。 ? 4.3 该区建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 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开敞通透,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遍西晒,宜设遮阳; 应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击;夏季施工 应有防高温和暴雨的措施。 三、IV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 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四、IVB区内云南的河谷地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屋 面及墙身抗裂。 第Ⅴ建筑气候区? 5.1 该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冬温夏凉,干湿 季分明;常年有雷暴、多雾,气温的年较差偏小,日较差 偏大,日照较少,太阳辐射强烈,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低; 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0--13℃,冬季强寒潮可造成气温大幅 度下降,昆明最低气温曾降至-7.8℃;7月平均气温为 18--25℃,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低于40℃,个别地方可达 42℃;气温年较差为12--20℃;由于干湿季节的不同影响, 部分地区的最热月在5、6月份;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 于5℃的日数为90--0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80%;年雨日数为100--200d, 年降水量在600--2000mm;该区有干季(风季)与湿季 (雨季)之分,湿季在5--10月,雨量集中,湿度偏高; 干季在11--翌年4月,湿度偏低,风速偏大;6--8月多南 到西南风;12--翌年2月东部多东南风,西部多西南风; 年平均风速为1--3m/s。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日140--200W/m2,年日照时数 为h,年日照百分率为30%--60%。 四、年大风日数为5--60d;年降雪日数为0--15d,东北部 偏多;最大积雪深度为0--35cm;高山有终年积雪及现代 冰川;该区为我国雷暴多发地区,各月均可出现,年雷暴 日数为40--120d;年雾日数为1--100d。 ? 5.2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 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VA区常年温和,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为 14--20℃,气温日较差为7--11℃,日照较少。 二、VB区除攀枝花和东川一带常年气温偏高外, 其余地方常年温和,但雨天易造成低温;气温年 较差和气温日较差均为10--14℃;年雷暴日数偏 多,南部部分地区可超过120d;年雾日数偏多, 可超过100d。 ? 5.3 该区建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应满足湿季防雨和通风要求, 可不考虑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使 湿季有较好自然通风,主要房间应有良好 朝向;建筑物应注意防潮、防雷击;施工 应有防雨的措施。 三、VA区建筑尚应注意防寒。 四、VB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雷。 第六节 第Ⅵ建筑气候区? 6.1 该区长冬无夏,气候寒冷干燥,南部气温较高,降水较 多,比较湿润;气温年较差小而日较差大;气压偏低,空气 稀薄,透明度高;日照丰富,太阳辐射强烈;冬季多西南大 风;冻土深,积雪较厚,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该区建筑气候 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0---22℃,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低于- 32℃,很少低于-40℃;7月平均气温为2--18℃;气温年较 差为16--3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2--16℃,冬季气温日 较差最大,可达16--18℃;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 日数为90--285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30%--70%;年雨日数为20--180d, 年降水量为25--900mm;该区干湿季分明,全年降水多集中 在5--9月或4--10月,约占年降水总量的80%--90%,降水强 度很小,极少有暴雨出现。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80--260W/m2,年日照时数为 h,年日照百分率为40%--80%,柴达木盆地 为全国最高,可超过80%。 四、该区东北部地区常年盛行东北风,12--翌年2月南部 和东南部盛行偏南风;其他地方大多为偏西风,6--8月北 部地区多东北风,南部地区多为东风;年平均风速一般为 2--4m/s,极大风速可超过40m/s;空气密度甚小;年平 均气压值偏低,大多在600hPa左右,只及平原地区的 2/3--1/2。 五、年大风日数为10--100d,最多可超过200d;年雷暴 日数为5--90d,全部集中在5--9月;年冰雹日数为1--30d; 12--翌年5月多沙暴,年沙暴日数为0--10d;年降雪日数 为5--100d,年积雪日数为10--100d;高山终年积雪,有 现代冰川,最大积雪深度为10--40cm。 ? 6.2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 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VIA区冬季严寒,6--8月凉爽;12--翌年5月多 风沙,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一般为25--200mm,山 地高处降水较多,可超过500mm。 二、VIB区全年皆冬,气候严寒干燥,为高原永冻 土区,最大冻土深度达2.5m左右,年沙暴日数为 10d左右。 三、VIC区冬季寒冷,6--8月凉爽;降水较多,比较 湿润;多雷暴且雷击强度大;西部地区年太阳总辐 射照度偏高,超过260W/m2;年沙暴日数偏多,可 达20d。 ? 6.3 该区建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应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的要求, 夏天不需考虑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注意防寒 风与风沙;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密 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注 意大风的不利作用,地基及地下管道应考虑冻土 的影响;施工应注意冬季严寒的特点。 三、VIC区和VIB区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 地下管道的影响,并应特别注意防风沙。 四、VIC区东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雷击. 第七节 第Ⅶ建筑气候区? 7.1 该区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南疆盆地冬季寒冷; 大部分地区夏季干热,吐鲁番盆地酷热,山地较凉;气温 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大部分地区雨量稀少,气候干燥, 风沙大;部分地区冻土较深,山地积雪较厚;日照丰富, 太阳辐射强烈;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20---5℃,极端最低气温为-20--50℃;7月平均气温为18--33℃,山地偏低,盆地偏高; 极端最高气温各地差异很大,山地明显偏低,盆地非常之 高,吐鲁番极端最高气温达到47.6℃,为全国最高;气温 年较差大都在30--4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8℃; 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110--180d;年日 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小于120d。 ?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35%--70%;年降雨日数为10-120d;年降水量为10--600mm,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约占年总量的60%--70%;山 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小,盆地变化大。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70--230W/m2,年日照时数为 h,年日照百分率为60%--70%。 四、12--翌年2月北疆西部以西北风为主,东部多偏东风; 南疆东部多东北风,西部多西至西南风;6--8月大部分地 区盛行西北和西风,东部地区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4m/s。 五、年大风日数为5--75d,山口和风口地方多大风,持续 时间长,年大风日数超过100d;区内风沙天气盛行,是 全国沙暴日数最多的地区,年沙暴日数最多可达40d;年 降雪日数为1--100d。 ? 7.2 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 合下列条件: 一、VIIA区冬季干燥严寒,为北疆寒冷中心;夏季干热,为 北疆炎热中心;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可达72d; 年降水量少于200mm;基本雪压值小于0.5kPa;最大冻土 深度为1.5--2.0m。 二、VIIB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较为湿润;基本雪压值偏 高,为0.3--1.2kPa;最大积雪深度为30--80cm;最大冻土 深度为0.5--4.0m;有永冻土存在;高山终年积雪,有现代冰 川;冬季多阴雨天气;4--9月山地多冰雹。 三、VIIC区冬季严寒,夏季较热;年降水量小于200mm,空 气干燥,风速偏大,多大风风沙天气;日照丰富;最大冻土 深度为1.5--2.5m;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20-70d。 四、VIID区冬季寒冷,夏季干热,日照丰富,平均风速偏小, 常年干燥少雨,年降水量小于200mm,多风沙天气;吐鲁 番盆地夏季酷热,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约为 120d,高于或等于35℃的天数为97d。 ? 7.3 该区建筑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要求,夏季部 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二、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以防寒风与风沙, 争取冬季日照为主;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密 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房屋外围护结构宜厚 重;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以及大风等的 不利作用;施工应注意冬季低温、干燥多风沙以及温差大 的特点。 三、除VIID区处,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的地基及地下管 道的危害。 四、VIIB区建筑物尚应特别注意预防积雪的危害。 五、VIIC区建筑物尚应特别注意防风沙,夏季兼顾防热。 六、VIID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夏季防热要求,吐鲁番盆地应 特别注意隔热、降温。 第一节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 ? ? ? 一、规划布局 二、住宅节能设计 三、集中式供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 四、住宅套型设计 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采暖要求和特点? 长期以来,以自然能源消耗为主,造成环 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自然资源和能源 危机; ?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采取节能措施和节能 设计,降低能耗,较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等; ? 对原有的采暖设计进行调整和更新,达到 节能的目的; ? 满足当地的居住意识,生活习俗、居住意 愿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居住功能,改 善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小康住宅的目标。 一、规划布局? (一)选址 不宜选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的场所 ? (二)争取日照 (1)基地宜选在向阳避风的场所,为争取日照和 利用太阳能争取先决条件; (2)建筑朝向:坐北朝南或南偏东或南偏西; (3)满足日照间距; (4)楼群的合理布局:①多排行列布置时,采取 错位布局;②点条布置时,采取点在好朝向,条 在其后的布局;③围合式布局或半围合布局。 ? (三)避免季风的干扰 (1)发挥风影效应,使后排建筑避免寒风的 侵袭,建筑间距控制在1:2之内; (2)减少季风主导风向与建筑长边的入射角 度 (3)避免局地疾风。①避免风旋;②避免风 槽;③避免拐角气流和风洞;④避免大气压。 ? (四)建立气候防护单元 二、住宅节能设计? (一)控制体型系数 建筑物外露部分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除以该建筑物的 体积,所得的数值称为建筑的体型系数。为了减少建筑物 外围护结构临空面的面积大而造成的热能损失,节能建筑 标准中对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做出限定,限定不同地区的住 宅体型系数应在限定值以内。建筑的耗能量随着体型系数 加大而增加,体型系数小,建筑物耗能效果好。为了减少 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在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点: 1.建筑平面布局紧凑,减少外墙凸凹变化,即减少外墙面 的长度; 2.加大建筑物的栋深; 3.合理提高住宅层数,加大体量; 4.缩小长宽高的比率。 ? (二)扩大南向得热面积 ? (三)窗户的节能设计 1.提高窗户的气密性。 2.控制窗墙面积比。 3.提高窗户的保温性能。 4.提高窗户的隔热性能。 ? (四)采用高效、合理、经济的节能围护体系 聚氨酯保温板、橡塑海绵保温板、聚乙烯保温板、挤 塑保温板、泰柏板、泡沫保温板、玻璃棉保温板、岩棉保温 板、舒乐板、硅酸铝保温板、珍珠岩保温板、蛭石保温板等。 ? (五)加强冷桥节点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 英文名称:Heat Bridge effect 概述 所谓热桥效应即热传导的物理效应,由于楼层和墙 角处有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而混凝土材料比起砌墙材料有 较好的热传导性(混凝土材料的导热性是普通砖块导热性的2 至4倍),同时由于室内通风不畅,秋末冬初室内外温差较大, 冷热空气频繁接触,墙体保温层导热不均匀,产生热桥效应, 造成房屋内墙结露、发霉甚至滴水。总之,热桥效应是由于 没有处理好热传导(保温)而引起的。热桥效应在砖混结构的 建筑中出现较多,而且由于温度、湿度、热量等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会出现“同一座楼,有的住户家发霉严重,有的住 户家里却没事”。 由于造成热桥效应的因素很多,解决起来较为复杂。将 长霉的部位墙面清除后,沿楼面与墙面交接处,内墙外墙交 接处墙面向外加宽,达到提高墙体保温、保湿的目的,减小 热传递,能有效解决热桥效应,这种方法的弊端是造价太高。 另外,将内墙贴上瓷砖,定期擦试,虽不能彻底解决热桥效 应,但却能缓解发霉现象。 热桥与冷桥 :热桥以往又称冷桥,现统一定名为热桥。 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 形成热流相对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这些部位成为 传热较多的桥梁,故称为热桥(thermal bridges),有时又 可称为冷桥(cold bridges)。 冷桥作为一种现象存在,是民间的一种习惯称谓,南方 叫热桥,北方称冷桥。原因是出现这种现象的部位总能感觉 到冷气的存在,温度较低,但是叫法并不科学。 热是一种能量,而冷不是,热能量的 传导是需要一个渠道、桥梁的,而那些热 阻低,热传导系数大的部位则提供了热传 导桥梁,故这些部位就叫做“热桥”,在 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上的专用术语就是“热 桥”。 冷桥是现象,热桥是空间部位,出现 冷桥现象部位,一定是由热桥造成的,但 有热桥存在却不一定出现冷桥现象。 原因 :热桥往往是由于该部位的传热系数比 相邻部位大得多、保温性能差得多所致,在围护结 构中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如砌在砖墙或加气 混凝土墙内的金属,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梁、柱、 板和肋,预制保温中的肋条,夹心保温墙中为拉结 内外两片墙体设置的金属联结件,外保温墙体中为 固定保温板加设的金属锚固件,内保温层中设置的 龙骨,挑出的阳台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部位,保温 门窗中的门窗框特别是金属门窗框等等。 寒冷季节外墙角部散热面积比吸热面积为大, 墙角内空气流动速度较慢,接受室内热量比邻近的 平直部位为少,也是热流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的 热桥部位。 热桥可以通过热工计算、模拟测试或者实测得 出定量的结果。现在已有一些计算机模拟软件, 可以显现出在不同条件下热桥部位的温度与热流 状况。 由于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较低,寒冬期间, 该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水蒸气就会凝结在其 表面上,形成结露。此后,空气中的灰尘容易沾 上,逐渐变黑,从而长菌发霉。热桥严重的部位, 在寒冬时甚至会淌水,对生活和健康影响很大。 处理方法:加强保温是处理热桥的有效办法。 采用外墙内保温可以提高外墙内表面温度,但外 墙与隔墙、外墙与楼板等连接处的热桥比较明显。 内保温越好,经由热桥散失热量所占的比例就越 大。采用外保温则由于保温层覆盖住整个外墙面, 有利于避免热桥的产生,但对于门窗口四周侧壁 也应注意妥善保温,避免此处热量过多散失。至 于铝窗框的热桥问题,可以通过在窗框内设置断 热条的方法解决。
?? 图中( 1 ) 基层墙体:混凝土墙、砖墙、各种水泥基轻体墙 ? 结层:粘结砂浆 ( 3 )保温层: EPS 聚苯板 ( 4 )保护层 : 抗裂抹面砂浆 ( 5 )保护层 : 网格布 ( 6 )保护层 : 抗裂抹面砂浆 ( 7 )饰面层 : 弹性涂料
? (六)加强住宅楼公共空间的防寒设计 设置防风门斗;公共空间采暖;公共 空间的墙、门等采取保温措施。 ? 三、集中式供暖对住宅设计的影响 集中式供暖系统 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网相 连接,由热源向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 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之为集中式供暖系 统。
四、住宅套型设计1.住宅栋深加大,带来的平面空间组织问题 (1)设置暗卫生间(卫生间在套中部,考虑通风 问题);p167图5-24 (2)衣帽室、餐厅、小方厅等布置在套内中部, 采取隔断(架),间接采光;p167图5-25 (3)居室布置在套型中部;p160图5-14 (4)储藏空间布置在套内中间位置。P168图5-26 2.设置敞开式起居室,增加使用的灵活性 p160 图5-13 3.严寒地区住宅套内空间配置和空间环境要求 (1)每户均有好的朝向; (2)每户均有R1.5O的前室; (3)一定的存储空间; (4)烘干机或者晾晒衣物的设施; (5)通风换气设施。 4.套内空间的节能设计 温度阻尼区: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一中间 层次,这一中间层次象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 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 辽宁地区住宅 第二节 炎热地区的住宅设计? 一、炎热地区住宅的室内外环境特点 ? 二、炎热地区住宅的平面设计与建筑处理 ? 三、东、西向住宅设计 一、炎热地区住宅的室内外环境特点? 一、炎热地区住宅的室内外环境特点: (一)气候特征: 第IV建筑气候区 (二)影响炎热地区住宅室内环境的主 要因素: 1.太阳辐射强度 2.相对湿度 3.夏季季候风 ? 良好通风的作用: (1)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改善室内小气 候; (2)带走热量,增加水汽的蒸发,增加舒 适度; (3)提高空气洁净度; (4)有利于维护结构及室内热源的散热; (5)消除潮湿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炎热地区住宅的 平面设计与建筑处理? (一)建筑朝向的选择 依据当地的气候和日照条件,合理选择朝向,尽量减 小热化的作用 ? (二)套型内部通风的组织 1.平面的设计 (1)设计开敞通透的平面; (2)门窗对位,避免气流的转折和“缩颈”; (3)利用天井改善室内通风条件; (4)利用大进深,形成室内局部空气环流; (5)居室通风和厨卫通风分流,而且不宜将厨卫放在上 风向。 2.建筑的局部处理 (1)凹阳台的引风作用; (2)减少阳台挡板的阻风作用; (3)加大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门窗面积; (4)利用窗扇的导风作用; (5)利用一些构件的导风作用。 (三)遮阳与隔热1.遮阳 遮阳设施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根据与窗户的相对位置可以将遮阳设施分为两类: 设置在窗户内的遮阳设施称为内遮阳,反之则为外遮阳。 根据工作特征也可以将遮阳设施分为两类:固定在 建筑上的遮阳设施成为固定遮阳设施,反之则为活动遮阳 设施。 还可以根据具体形状将遮阳设施划分为:水平遮阳 设施、垂直遮阳设施、倾斜遮阳设施等等。 根据使用的材料,可以将遮阳设施划分为:塑料的、 木制的、混凝土砖结构的等等。 2.隔热 屋顶隔热 ①架空通风隔热间层 架空通风隔热间层设于屋面防水层上,架空层 内的空气可以自由流通.其隔热原理是:一方面利 用架空的面层遮挡宜射阳光,另一方面架空层内被 加热的空气与室外冷空气产生对流,将层内的热量 源源不断地排走,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为保证架空层内的空气流通顺畅,其周边应留 设一定数量的通风孔,通风孔留设在对着风向的女 儿墙上。如果在女儿墙上开孔有碍于建筑立面造型, 也可以在离女儿墙500mm宽的范围内不铺架空板, 让架空板周边开敞,以利空气对流。 隔热板的支承物可以做成砖垄墙式的,也可做成砖 级式的。当架空层的通风口能正对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时, 采用前者可以提高架空层的通风效果。但当通风孔不能朗 向夏季主导风向时,采用砖垄墙式的反而不利于通风。这 时最好采用砖墩支承架空板方式,这种方式与风向无关, 但通风效果不如前者。这是因为砖垄墙架空板通风是一种 巷道式通风,只要正对主导风向,巷道内就易形成流速很 快的对流风.散热效果好。而砖墩架空层内的对流风速要 慢很多。 ②顶棚通风隔热 利用顶棚与屋面间的空间做通风隔热层可以起到架空 通风层同样的作用。 ①架空通风隔热间层 ? ②顶棚通风隔热 ? 利用顶棚与屋面间的空间做通风隔热层可 以起到架空通风层同样的作用。 ③蓄水隔热 蓄水隔热屋面利用平屋顶所蓄积的水层来达到屋顶隔热 的目的,其原理为:在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的综合作用下, 水能吸收大量的热而由液体蒸发为气体,从而将热量散发到 空气中,减少了屋顶吸收的热能,起到隔热的作用。水面还 能反射阳光,减少阳光辐射对屋面的热作用。水层在冬季还 有一定的保温作用。此外.水层长期将防水层淹没,使混凝 土防水层处于水的养护下,减少由于变化引起的开裂和防止 混凝土的碳化,使诸如沥青和嵌缝胶泥之类的防水材料在水 层的保护下推迟老化过程,延长使用年限。 ④种植隔热 种植隔热的原理是:在平屋顶上种植植物,借助栽培介 质隔热及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和遮挡阳光的双重功效 来达到降温隔热的目的。 ③蓄水隔热 ④种植隔热 ⑤涂刷反射隔热涂料 涂刷隔热保温型的太空节能隔热保温涂料,在夏天 能把屋顶的表面积的温度降到15度以上,它对400-1800nm范围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区的太阳热进行高反射, 同时在涂膜中引入导热系数极低的空气微孔层来隔绝热能 的传递。这样通过强化反射太阳热和对流传递的显著阻抗 性,能有效地降低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从而降低物体表 面的热平衡温度,绝热等级达到R-30.1,热反射率为90%, 能有效抑制太阳和红外线的辐射热,隔热抑制效率可达 90 %左右,在露天阳光下可使受辐射表面温度下降30% 以上,温度最大下降幅度可达 20 ℃以上,也可抑制高温物 体的热辐射和热量的散失,还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大大 减少热量从屋顶进入。 外围护构件的隔热: ①利用隔热的建材和有效的构造方法; ②利用通风,达到降温的目的; ③减少东西向墙面长度或减少其受辐射的程 度; ④此用浅色墙面材料,利用反射热量材料; ⑤墙面的垂直绿化; (四)改善住宅外部环境条件1.处理好建筑的外部通风 (1)前面建筑采用点式住宅; (2)前面的建筑具有通风性; (3)降低前面建筑的高度; (4)前后建筑错位布置; (5)建筑群朝向与主导风向成一定的角度; (6)采用大进深及可灵活拼接的平面,扩大 间距。 2.降低室外地面及环境的温度 (1)绿化 (2)减少硬化 ? 三、东、西向住宅设计 采用锯齿形的构成,使东西向改为偏南朝向。 广东地区的住宅
第三节 坡地住宅设计? ? ? ? ? 一、设计原则 二、住宅与等高线的关系 三、坡地住宅单元的垂直组合方式 四、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 五、综合环境与景观设计坡地住宅 山地特征? 一、地质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 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地球陆地的表面,有许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山由山顶、山坡 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 ,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 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这些群山层峦叠嶂,群居一起, 形成一个山地大家族。 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 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山地的规模大小也不同, 按山的高度分,可分为高山、中山和 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称为高山, 海拔在米的称为中山,海拔低于1000米的称为低山。按山的成因 又可分为褶皱山、断层山、褶皱一断层山、火山、侵蚀山等。褶皱山是地壳 中的岩层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挤压,向上弯曲拱起而形成的。断层山是岩层 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岩层发生断裂,然后再被抬升而形成的。喜马拉 雅山是典型的褶皱山,江西的庐山是断层山,天山山脉属于褶皱一断层山。 山地是大陆的基本地形,分布十分广泛。尤其是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大陆 分布最多。我国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 天山、阿尔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 二、气候 我国有很多地方是起伏不平的山地和丘陵,这些地 方除受纬度和海、陆的影响以外,还因山的高度、大小、 坡度、坡向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独特的气候状态,称 为山地气候。山地气候十分复杂,傅抱璞等曾对山地气候 有过专门的研究。概述山地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1)一般说白天的直接辐射和夜间的有效辐射都随海拔高度 升高而增大,散射辐射随高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坡面(包 括不同坡向和坡度)可接受的日照和辐射强度都不相同。 2)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每上升100 米气温降低0.5~0.6℃。山顶和山坡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 比较小,秋温高于春温,类似海洋性气候;山谷和山间盆 地的年变化和日变化比较剧烈,且春温高于秋温,类似大 陆性气候。 3)降水随高度的变化,先是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到达 一定高度,降水又随高度升高而减少,这一高度称为最大降 水高度。最大降水高度随地区和季节不同,气候愈潮湿,大 气愈不稳定,最大降水高度愈低。我国新疆山地最大降水高 度一般为 米,皖浙山地在1000米左右。另外, 50年代以来,冰川学界还提出:在同一座高大山脉中可能存 在第二最大降水高度,以后确有不少科考队直接或间接的资 料,证实了这种可能。第二最大降水高度的成因是什么还有 待人们去研究,林之光曾在《地形降水气候学》一书中阐述 了他的见解。降水还随山的坡向、坡度不同,一般向风坡上 的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远大于背风坡,坡度愈大差别愈大。例 如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中考爱岛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全年盛行东北信风,岛上山脉怀厄莱阿莱(Waialeale) 主峰 高1546.9米,在它的迎风坡约457.2米处年雨量达11457.9毫 米,而背风坡上约 259.1米处年雨量仅406.4毫米,相差近 30倍。地形对降水日变化的影响是凸出地形以日雨为主,凹 洼地形以夜雨为多。 4)山地对风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山体本身 的障碍影响,使气流被迫改变运行方向,一般山 顶和峡谷风口的风速增大,例如:我国新疆西部 的阿拉山口每年平均有8 级以上大风164天。最 大风速超过气象站测风仪的最大刻度(40米/秒)。 由于山体的机械影响还可以产生布拉风,焚风(干 热风)等。另一方面山地还可因热力影响形成的山 谷风。 5)山区尤其是在气候比较潮湿的山区,在一定高 度以下,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冷却,容易产生云、 雾,空气潮湿。 ? 三、坡度 按地形坡度,可以划分为3%以下为平坡, 3%~10%为缓坡,10%~25%为中坡, 25%~50%为陡坡,50%以上为急陡坡。 一、设计原则1.充分掌握建筑环境的状况,全面了解地质 状况(岩层走向、岩层厚度、有无滑坡、 有无地下水及溶洞等); 2.分析地貌特征,确定可利用的地形、地物; 3.综合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建筑形式。 二、住宅与等高线的关系? (一)建筑与等高线平行; 适应于35°以下的坡地,优点为:道路及阶 梯容易布置,基础工程量较省。但与当地日照、 通风要求不符合时,日照通风差。如双朝向建筑 物的背面房间采光、通风就较差,排水需作处理。 ? (二)建筑与等高线垂直; 适应于25°以下的坡地,当建筑物朝向\通 风与地形有矛盾时,或因地形受限制时,常采用此 种布置形式。土方工程量比较小,通风、采光以 及排水的处理也较平行等高线不值得建筑物容易 一些。 ? (三)建筑与等高线斜交。 排水较好,道路及阶梯容易布置,堡 坎及土石方工程量较小,可以根据日照、 通风的要求调整建筑物方位,但不适合复 杂多变的地形,房屋基础工程较大,建筑 用地面积也较大。 三、坡地住宅单元的垂直组合方式? ? ? ? (一)错叠 (二)跌落 (三)掉层 (四)错层 四、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 ? ? ? ? ? (一)掉层 (二)吊脚 (三)天桥 (四)凸出楼梯间 (五)连廊 (六)室外坡道 五、综合环境与景观设计坡地住宅? (1)建筑结合地形,减少土方量,利用地 形的有利因素。 ? (2)建筑体型与坡地环境协调。 ? (3)恰当规划道路系统 ? (4)处理好室外环境工程 ? (5)做好环境绿化 ? (6)注重景观设计
第四节 底层商店住宅设计? 一、底层商店住宅设计在规划中的作用及 其矛盾 ? 二、住宅与商店的几种布置方式 ? 三、适于底层做商店的住宅平面类型 ? 四、住宅底层入口及楼梯间的处理 一、底层商店住宅设计在规划中的 作用及其矛盾? (一)作用 1.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围合居住空间,创造封闭的小区环境; 3.方便居民生活,繁荣城市商业环境; 4.有利于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
? (二)存在问题 1.使用上的干扰; 2.建筑设计不能满足商业大空间的要求; 3.结构和设备处理复杂。
二、住宅与商店的几种布置方式(一) 上下叠合布置 1. 底层商店与楼上住宅同样进深; 2. 底层仓库或营业厅后凸; 3. 底层营业厅前凸; 4. 底层前后都凸出 ; 5. 营业厅与主体分开。
? (二)商店作为连接体与住宅楼垂直 ? (三)商店位于街道转角处,与住宅楼相 连
三、适于底层做商店的住宅平面类型? 底层商店对楼上住宅的要求: (1)厨房和卫生间尽可能集中,并布置在不 临街的一面,以避免或减少管线穿越营业 厅; (2)减少楼梯数目或做外凸楼梯间,以免营 业厅被楼梯分隔; (3)加大房屋进深,以争取底层商店的深度, 轴线尺寸应规格统一,便于商店的布置。 ? 适于做底商的住宅平面: (1)南居北厨的梯间式短内廊或短外廊住宅; (2)长外廊式 (3)凸出楼梯或突出厨房、卫生间的平面形 式 (4)天井式
四、住宅底层入口及楼梯间的处理? (一)前入口:只有在不可能设后入口的情况下,才将住 宅的入口处理成前入口,否则,住宅从临街面入口,与顾 客人流干扰过大,住户停车、小孩玩耍等问题将无法解决。 ? (二)后入口:是底层商店住宅最常见的形式,居民和顾 客互不干扰,住户可从房屋两端进入内院,或者在楼房底 层设过街楼。由过街通道进入院内再经楼梯入户。 ? 底层设商店时,一般在底层都采用框架结构。上面仍然是 砖混结构。既能承受上几层的重量又能使底层商店平面的 布局较为灵活,空间范围较大,管线布置应尽量靠房屋的 后半部,以避免管线穿过营业厅。
? (三)底层楼梯的集中处理方式 1.楼梯直通到底:由于商店层高较多,可将底层楼 梯作成三跑楼梯。 2.楼梯第一跑向前延伸,打通一间房 3.楼梯移位:为了扩大营业厅的面积,或避免楼梯 间分隔营业厅,可将底层楼梯外移至外部。 4.设置公共交通廊,减少楼梯数量 5.设置屋顶平台 6. 如果商店占据两层和两层以上时,商店内应另设 上下楼梯或电动扶梯。楼梯的尺度或数量应满足 公共建设设计规范的要求,满足公共交通和人流 疏散。 7. 底层商店的经营项目如果是餐饮业或娱乐行业等 时,对上层住户的油烟污染或噪声干扰较大,往 往影响上层住户的正常生活,需另设排污(烟) 管道,在有条件时,可在交接处设设备层分隔, 或做隔声处理。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桥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