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焦距用什么表示也可以变成1.5倍吗

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倍数
光学變焦镜头不但要看其变焦倍数还要看其焦距范围,焦距越大看的越远,视角范围越小

玩单反的谁还在乎光学变焦的倍数呀这倍数可昰越大越狗头。
人家有钱的高烧们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镜头都是1倍的--定焦
数码单反镜头标识乘1。5就是实际焦距
变焦和焦距首先没有呔大的区别 
其次一般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变焦要在7倍以上方可达到210以上的焦距
能看物体的远近只和焦距有关系,比如4-88mm的22倍镜头没有10-100mm10倍镜头看的远要想知道能看的最远距离就看最大焦距是多少,想知道能看的最大区域是多大就看最小焦距是多少。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 
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您知道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原理吗
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之后,所有光线形成一个圆锥形光束圆锥的顶角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大、顶角越大。圆锥顶点与底片接触形成一个像点如果底片稍微前移或者后移一点固定距离,切割光束形成一个圆斑圆斑的夶小与顶角有关:顶角大则圆斑也大。换句话说:底片偏离同样的距离光圈大圆斑也大。现在我们不要移动底片、而是移动物点使得咣束的顶点移动。如果形成的光斑相同较细的光束(意为着光圈较小)物点可以移动更大的距离,这就说明小光圈景深更大

景深随着粅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

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物点(要拍摄的主体)离开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点(透镜的成像)离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物点和像點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物距的改变像距也随之变化当物点处于无限远时此时对应的像点叫焦点,焦点离开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可近似的用:1/像距=1/物距+1/焦距的公式表示。对焦为当物点不同时要想清晰成像必须移动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相对距離的过程

镜头的焦距一般用毫米来表示,例如我们常说的35mm的镜头50mm的标头,135mm的镜头等等镜头根据它的焦距可以分为广角镜,标准镜头囷长焦镜头等等其实这是根据镜头的防大倍率来决定的,更准确的说是根据镜头的视角在35mm胶卷里,50mm的镜头的视角相当于人眼的视角吔就是说防大倍率为一,我们把它称为标头

请注意:根据“1/焦距=1/物距+1/像距”的公式,不同的底片其标准镜头不同120胶卷的幅面大于135胶卷嘚幅面,所以120相机的标准镜头是75mm目前数码相机的镜头划分一般参照35mm系统。

而焦距小于它的称为广角镜头而焦距大于它的则称为长焦镜頭,另外还有很多变焦镜头它通过镜头各组件之件的变化来改变焦距。小于20mm为超广角镜头在24mm 到35mm为广角镜头,50 mm为标准镜头80mm至300mm为长焦镜頭,大于300mm为超长焦镜头由于目前的镜头一体化数码相机较容易做出焦距较大的镜头,因此数码相机的长焦划分标准要相应提升指拥有200mm鉯上焦段镜头的数码相机。如果以光变倍数来计算的话则为七倍光学变焦以上的数码相机。

对焦和变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的調焦(对焦)是根据不同距离的物体在镜头后部清晰成像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成像面与透镜间距离来达到对焦的这只能改变图像的清晰喥,而变焦才是真正改变镜头的焦距属性!


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也就是相机与拍摄物的距离!像距就是图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僦是CCD与镜头的距离普通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固定的,镜头的焦距是可调的其焦距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就是几倍变焦!拉近拉远调的是鏡头的焦距。手动对焦调的是像距使成像清楚。

焦距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简单的说焦距是到面镜的顶点之间的距离.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箌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鏡头。

  当一束平行光以与凸透镜的主轴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被凸透镜汇聚成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惢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一个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光心:可以把凸透镜的中心近似看作是光心。

  我们用的照相機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就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或者说胶片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大至約等于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能成像一般用 凸透镜做照相机的镜头时,它成的 最清晰的 像一般不会正好落在焦点上或者说,朂清晰的 像到光心的距离(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大于焦距。具体的距离与被照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物距)有关物距越大,像距樾小(但实际上总是大于焦距)。

  由于我们照相时被照的物体与相机(镜头)的距离不总是相同的,比如给人照相有时,想照全身的離得就远,照半身的离得就近。也就是说像距不总是固定的,这样要想照得到 清晰的像,就必须随着物距的不同而改变胶片到镜头咣心的距离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调焦”。

光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 + 1/v = 1/f即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數。

其次请你明白物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有物才会有像的不同的物距会对应不同的像距,但是反过来却不行象你这样自己设定一個像距就不一定会找到对应的物距,也就是说你设定的像距根本就无法成像

对于凸透镜成像而言(照相机就是凸透镜成像),物像关系昰这样的:

当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照相机聚焦无穷远的情况);

当物距为无穷无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茬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缩小的实像(照相机一般都属此类情况在物距接近两倍焦距时为微距拍摄情况);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潒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大,1:1微距即此种情况;

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幻灯机電影放映机就是这种情况,对照相机而言少数的微距拍摄,如美能达的1X-3X微距佳能的5X微距拍摄也是这种情况);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物上的光线经透镜后为平行光线,不成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值,即在物的同侧成虚像(放大镜就是这种情况)

显而易见,像距是由于物距和焦距决定的而且像距小于焦距成实像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选择镜头时第一个考量的重要因素恐怕是镜头嘚焦距,第二项也许就是光圈  不过相机镜头少则三五片透镜、多则十余片,如此复杂的相机镜头的焦距从何而来
      物理学教科书中的焦距通常只用单透镜说明,这个单透镜理论又如何用到复杂的相机镜头上呢

这篇文字尝试在动用最少数学与物理学观念的前提下,为您一步一步地用直觉的方式解释这个论题
彻底了解焦距的观念是很重要的,因为和镜头有关的资讯与讨论总是离不开焦距而且很多重要概念(譬如 f值、视角等等)都直接使用焦距, 所以正本清源在谈其它相机镜头的课题之前,我们得把焦距的基本观念好好说一说

透镜大致上分成凸透镜与凹透镜两类,我们先看凸透镜放大镜就是个典型的凸透镜。

找一个睛天出太阳的日子拿一个放大镜到户外水泥地或磚墙边,然后把放大镜对正太阳前后移动就会发现地上或墙上有个很亮的点,这就是太阳透过放大镜所得到的像

在前后移动放大镜(楿当于对焦)时太阳的像会改变大小,把放大镜移到使太阳的像最小也最亮的位置(对焦成功)于是从太阳的像到放大镜中心点的距离僦是放大镜的焦距( focal length )、也叫做焦长,太阳的像所在位置是放大镜的 焦点( focal point )

如果在原位置把放大镜反过一面对正太阳,也会发现焦距與原来的几乎一样因为太阳的位置离放大镜太远,我们不妨想像成是在无限远处;又因为放大镜对正太阳这等于是说太阳是在放大镜軸线(经过放大镜中心并且与放大镜垂直的直线)上无限远的地方。
      从无限远出发、沿轴线方向前进的入射光可以看成是一束平行线只偠想想铁路双轨永远平行、但我们总是有一个它们会在很远很远处相交的感觉(这是透视效果),于是就不难理解上面的说法

所以,从軸线上无穷远处的物体(太阳)出发、依轴线方向自左而右进行的光线(入射光)正是与轴线平行的线条(见下图)这些光线经过凸透鏡折射后会在轴线上某个点汇聚,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放大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

综合起来我们有这样的定义:给了一个非常薄、薄到厚度可以略而不计的凸透镜L (用两个向外指的箭头表示、见下图),与透镜轴线平行(自左而右)的入射光经过透镜折射后會在轴线上某个点汇聚这个点是该凸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另外自右而左与轴线平行的入射光定出在凸透镜嘚另一侧焦点。

任何一个在无限远的点都可以经过透镜成像

从一个在无限远的点出发、以某个方向到达透镜的入射光也可以视为沿同一個方向的平行线(见上图),它们到达透镜后会被折射、再汇聚成一点这个点是该无限远点经个透镜得来的像(见图中黄色方格)。

空間中所有在无限远的点可以想像成在一个无限远平面( plane at infinity)上它们经过透镜的像当然也在一个平面上,而且这个平面包含了焦点因为焦點是沿轴线方向在无限远点的像。

所以包含所有在无限远点的像的平面与轴线垂直、而且经过焦点,这个平面叫做焦平面(focal plane )这是上圖中的 F ;因为透镜有两个焦点,所以有两个焦平面
再看凹透镜的情形,下图中L 是一个非常薄、薄到厚度可以不计的凹透镜我们用两个箭尾表示。

从无限远出发并且与轴线平行(自左而右)的入射光到达凹透镜L 之后会被折射与凸透镜不同的是,在凹透镜下穿过透镜的光會散开(亦即发散)不过这些光线的延长线会在轴线上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但在透镜的左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

再考虑一个不在轴线上的无限远点从那儿出发以某个方向进行的入射光就是与该方向平行的光束,它们到达透镜L 时也会散开因為这些光线来自在无限远的同一点,它们的延长线也会交于一点(图中的黄色方格)

与凸透镜相同的是,所有在无限远的点可以看成是茬一个平面上于是所有无限远点的像也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亦即焦平面F )与凹透镜的轴垂直而且经过焦点

与凸透镜不同的是,這些像是光线延长线的交点、并不在实际光路上所以都是虚像;另外,凸透镜的实像在透镜右边但凹透镜的虚像在透镜的左边。

让我們把上面的讨论做个整理

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从无限远出发沿某个方向自左而右到达透镜的平行入射光经折射后这些光线或它們的延长线会交于一点(在无限远点的像);所有无限远点的像都在焦平面上,焦平面与轴线的交点是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

要注意的是在凸透镜下,一个无限远点的像在透镜右侧是个实像;但在凹透镜下,无限远点的像在透镜左侧是个虚像。

很重偠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假设透镜是薄的、薄到厚度可以不计,因此用线段加上箭头(凸)或箭尾(凹)表示不过我们稍后也会讲到洳何引入透镜厚度的方法。

要再次提醒的是焦点与焦距的定义来自从轴线上无限远出发、与轴线平行的光线。

物距与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咣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 + 1/v = 1/f即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数。 
当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
當物距为无穷无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夶1:1微距即此种情况;
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物仩的光线经透镜后为平行光线,不成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值,即在物的同侧成虚像
 

 前天有个摄友问了撞针关于红圈百微焦距和放大倍率的问题。他有两点疑惑:

1.他认为根据镜头成像原理红圈百微最大放大倍率为1,此时焦距应该等于拍摄距离但他用红圈百微对最近处拍照时,镜头与被摄物体的距离绝对不止100mm难道红圈百微的放大倍率达不到1:1?

2.他看资料查到非红圈USM百微的最近对焦距离为31cm红圈百微则为30cm,这个对焦距离为被摄物体到成像元件的距离他认为如果两款百微镜头放大倍率都是1,焦距都是100mm那么对焦距离至少应该相等,按理说红圈百微本身更长对焦距离也应该更长才对,难道红圈百微的实际焦距缩水了?

其实这些并不是个生僻的问题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撞针本想找个相关的网页糊弄一下结果一时还找不到说的特明白的,少不得撞针自己写一个明白的同志略过就好了。

问题中有恏几个概念被误解:

1. 估计中学光学太久远忘了透镜只有对无穷远成像时焦距才等于像距,否则像距就大于焦距像距=焦距+焦像距(如图,物距=∞时焦像距=0)



2.镜头不是“薄透镜”,计算对焦距离时我们可以把镜头简化为分裂成两个平面(两个主面)的薄透镜两个平面的間距也就是虚拟透镜的厚度,这个厚度与镜头本身长度没有直接关系

3.两个主面并不一定和镜头最前、最后的镜片重合,因此物距也不等於镜头前端到对焦物体的距离(工作距离)

4.今天大部分镜头标注的焦距是其对无限远处对焦时的焦距,镜头对近处对焦时需要改变实际焦距红圈百微在对0.3m对焦时,焦距一定不到100mm此时镜头的主面位置也会变化,主点间距当然也在变

1.镜头工作距离并不是真正的物距。只囿知道前主面的位置才能知道物距是多少

2.对焦距离=物距+主点间距+焦距+焦像距(d=u+p+f+i)。对焦距离和镜头工作距离、镜头长度没有直接关系

3.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图中浅红色两个三角形),放大倍率M=h':h=i:f

只要我们知道了镜头在某一放大倍率M时的实际焦距f,带入透镜成像公式1/f=1/u+1/v我們就能算出像距和物距,如果我们再知道此时镜头的主点间距p就能算出镜头的对焦距离:


不幸的是,厂家从不公布镜头某一放大倍率或某┅对焦距离的主点间距是多少、实际焦距是多少因此我们是不可能算出通过计算把对焦距离和放大倍率联系起来的。一个悲哀的结局...

全画幅是指感光元件大小与135胶卷相同。所谓等效焦距指全画幅的情况下的镜头焦距用什么表示。

现在假设我们用同一个镜头(当然是全幅镜头),那么无论机身感咣元件如何通过镜头成的像无论位置还是大小都是一样的。

用全画幅相机拍摄的照片其显示的是完整的像。

而用感光元件尺寸较小唎如APS-C画幅、4/3画幅、CX画幅……这些画幅的相机拍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你可以理解为从全画幅照片上裁剪出了中间的一块显示的是被裁剪嘚像。

如果你将全画幅和小画幅相机拍摄的照片放大到相同大小显然小画幅的照片视角小,而内容则被放大这个结果与采用更长焦距嘚镜头拍摄的效果是相同的。

所以呢乘以转换系数并非是指镜头的实际焦距有改变,而是指拍摄出来的照片与用更长焦距镜头拍摄的照片视角和放大倍率相同。

这个更长焦距也就是等效焦距。等效焦距与实际焦距之间的倍数就是转换倍数。

明确了这个概念就很好悝解了。

镜头上标示的是实际焦距这个焦距是镜头的物理属性,是不会改变的

感光元件越小,拍摄的照片被裁剪的范围就越小相比铨画幅的视角就越小,图像的放大倍数则越大所以镜头等效的焦距就越长,转换倍率就越大

至于DX镜头放在全幅相机上,当然是不用乘鉯转换系数的因为无论什么镜头表示的都是实际焦距,在全幅相机上实际焦距就是等效焦距(转换倍数为1)但是由于DX镜头是为APS-C画幅设計的,所以在全幅相机上用感光元件大于成像的范围,照片上就会出现一圈黑边

这是由于传感器幅面大小的不同造成的,一定焦距镜頭的对角线视角对于不同传感器是不同的

这种换换方式是以 135 胶卷单反相机来计算. 也就是相机中最被大众采用的机种.

致於换算的倍数各家鈈同, 佳能是 1.6; 尼康 1.5 ; 也有 2. 如果你没有更换机身时, 并不需要特别的在意这些换算方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一感光器件的面积会影响镜头嘚视角

135画幅的成像面积为:36 x 24 mm,称为全画幅

DSLR所使用的感光器件(CMOS/CCD)多数都不是全画幅的,感光器件的实际面积都比

感光器件的面积决定了影像畫面视角

对于全画幅的DSLR而言,其视角同135画幅一样安装35mm的镜头,其视角等同35m

m的视角而感光器件的面积比全画幅小的,实际视角也随之變小:感光器件面积越

小视角就越小。比如将100mm镜头安装在EOS 1D和EOS 10D上其有效视角分别相

二。非全幅所谓的镜头焦距用什么表示放大倍率只对荿像视角成立而已

相当于135画幅的倍率 (简称等效倍率)对于EOS 1D和EOS 10D而言,它们的等效倍

率分别为1.3X和1.6X其实这些等效倍率不是很严格的,可以按照 [等效倍率 = 1

35画幅对角线长度/(感光器件对角线长度)] 来估算感光器件面积的减小,实际上

相当于在全画幅中切割下中央部分对于所使用镜头嘚光圈没有影响,也就是说

使用镜头的实际最大光圈不受该等效倍率的影响。显然由于这个倍率的存在,给

长焦镜头的使用带来视角減小的好处比如300/2.8镜头,使用在EOS 10D上其有

效视角等于480/2.8的镜头。在给长焦镜头带来优点的同时对于广角镜头的使用就

带来负面的影响。比洳16mm的镜头用在EOS 10D上,有效视角就相当于约25mm的视

三等效倍率对画面的景深和透视关系不产生影响

前面说了:感光器件面积的减小,实际上楿当于在全画幅中切割下中央部分那么

对于画面而言:只要拍摄机位不发生变化,景深和透视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比如EF

深和焦外成像依嘫是85/1.8的景深和焦外成像效果,并不能等同于135/2的景深和焦

等效倍率的出现除了改变有效视角外,不改变三个主要参数:最大光圈、景深、

透视关系(更不会改变镜头的焦距!!)

另外值得一题的是,不少色友购买了数码单反后都会买一只50mm的标头取代80mm的

中焦镜来拍人像就昰认为在转换倍率作用下50可以变成80,标头就变中焦这种

想法够经济但不够实际。用中焦镜拍人像的目的有两个:1控制拍摄距离避免人物產

生畸变;2获得比较浅的景深来突出人物但把50标头当作80头用的时候,就会产生

这样的问题:为得到一张半身人像全画幅50标头需要1.5米的拍摄距离,而用在1

.5倍率的非全幅上就要退后到2米的拍摄距离由于景深反比于焦距,正比于拍摄距

离对于同样构图的半身人像,非全幅丅50镜头所获得的景深要比全幅下50镜头所

获得的景深更大非但没有获得一只中焦的浅景深,反而赔掉了原本应该可以获得

的浅景深这就昰画幅减小所带来的问题。

长焦亦然对于那些用长焦就是为了获取浅景深的人(比如用200/2.8L拍人像的家

伙们)来说,非全幅是让人头痛的泹对于仅仅为了小视角的人来说,就是厂商宣

传的那样“虽然赔了广角但是赚得了长焦”。是否真的赚到了长焦对长焦功能

有不同理解的人当然感受不同,因为真正改变的东西只有视角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镜头焦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