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使用番茄工作法具体操作

有不少朋友对时间管理的方法论感兴趣,所以今天咱们聊一聊这两年比较火的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前些年兴起的一种时间管理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把时间划分成25分钟的“块”(当然这个时间长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微调),到时间就休息5分钟,然后继续。由于实施起来非常简单,符合当前社会短平快的追求,因此很受欢迎。

这个方法背后的原理,据《番茄工作法图解》的作者(也是这个方法的提出者)说,是有很多研究支撑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这本书,或者自行google,这里就不细说了。

番茄工作法的好处不少,我就不再安利了,不过从我个人的实践和观察来看,这种方法也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或者任何场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每一个时间块结束时候的“打断”,这种打断,对于一些需要持续思考的人,比如设计师、策划人或文案工作者来说,是很要命的。

通常,实践番茄工作法的人都会在电脑或手机上装这么一个软件用来计时,还设置了弹出窗口和声音提醒。但是想想看,在你冥思苦想了24分50秒的时候,脑袋里终于蹦出了一个模糊的想法,你直觉这个想法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你只需要让思维再深入一点,让这个想法变得清晰起来,好让自己能真正抓住这个想法。这个时候,duang!时间到了,你是停下来休息5分钟还是继续呢?

在工作中体验过“流”状态的朋友应该会更有感触,这种“流”的状态,说白了就是干活干到high了,完全停不下来。有时候我做方案做到思如泉涌,可以在电脑前两三个小时不动,因为一旦休息,就可能会失去一部分(通常是休息前的最后一部分思考)成果,更有可能会失去这种状态,那为什么不趁着这种状态在的时候尽量多做一点?于是,我只能不断取消显示屏上的提示框。这个时候,我还是在实践番茄工作法吗?

另外,有些人是慢热型的,比如我(害羞),进状态和出状态都比较慢,那么一个25分钟的时间段,前5分钟都在找状态,真正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20分钟。而对于一些本身就不太情愿做事的人来说,虽然逼迫自己要工作25分钟,但可能前5分钟在磨磨蹭蹭,后5分钟在盼着赶紧结束,真正利用起来的时间就更少了。这种碎片化的工作安排真的很难说是理想状态。

还有一些朋友,比如销售,工作内容和场景很不规律,就更不适合这种方法了。

所以总的来说,番茄工作法虽然强调了一张一弛,但这种打断并不适用于任何人或任何场景。就我看到的情况来看,很多放弃番茄工作法的朋友都是因为这种“打断”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犹豫的境地,在选择是否休息的一瞬间,压力和焦虑随之而来,久而久之,结果只能是放弃,所以准备实践这种方法的同学,请先想想适不适合自己。

当然这并不是说番茄工作法就不好,还是前面那句话,它不适用于任何人或任何场景,但对某些人或某些场景来说,却是个很好的时间管理方法。

在我看来,最适合的场景是这样的:

  • 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固化,少有临时性事件(如临时约见或会议)

  • 工作地点固定,不用跑来跑去的

  • 较少持续性的、深入的思考,换句话说,中断工作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上这些场景,又愿意尝试时间管理,希望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的话,我相信你一定会愉快的爱上番茄工作法。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某些时间应用,而在不适合的时间里,不用这个方法。

另外,还有两种人,我也推荐尝试这种方法,一种是拖延症晚期患者,一种是对时间不敏感,但希望培养时间敏感度的人。

对拖延症来说,番茄工作法解决了他们看到一大堆工作就不想工作的难题。“只要工作25分钟就好”,这个想法会鼓励拖延人群开始工作,而一旦开始,就有机会进入良性循环,第一天一个番茄(25分钟的时间段,在番茄工作法里被称为一个番茄),第二天两个番茄……慢慢的,拖延这种绝症就有可能被治愈。

第二种人,通常是希望掌握自己的工作状态,比如想知道自己做某件事大概要花多久时间,或是25分钟内自己究竟可以做多少事。这种情况,运用番茄工作法是很不错的。如果对每一个番茄有记录,效果和时间记录是一样的,你可以清楚看到自己都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

对了,还有一种人也特别适合,就是脊椎有问题的同学,番茄工作法可以提醒你隔一段时间起来活动一下,这样你就不用像我一样研读《8步治背痛》了。

那么,在应用番茄工作法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是不要企图找到完美的软件。这个说过很多了,不再强调。

其次是工作分解。这个多说几句。我一直认为,这个才是番茄工作法的精髓和本质。

咱们许多人,往往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让我们丧失了从更高维度来规划工作的机会。而如果实践番茄工作法,我们就必须在开始之前列明当天要什么并规划好工作的场景和时间段,比如第一个番茄时间用来给客户打电话,第二个番茄时间回复邮件,第三个番茄时间跟隔壁老王讨论如何分赃,等等。

你看,这跟咱们之前一直强调的一些方法和概念是一样的,列清单、做任务分解、把类似的工作放到一起来做以提高效率。这些方法也与以前流行的GTD所倡导的理念和流程不谋而合。所以说,所谓的时间管理,本质上来来回回都是那些道理,知道了这些道理,用什么方法真的是无所谓。

最后,还是我一直宣扬的那个观点,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但千万别生搬硬套。

都说番茄工作法十分高效,然而实际应用中,你却始终用不好?那番茄工作法到底是什么呢?

“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

简而言之,就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番茄工作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终于说到正题了,番茄工作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易行,25分钟为一个番茄钟,在倒计时的状态下我们很神奇的就能进入到专注状态。

1、每天开始的时候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将任务逐项写在列表里,或记在软件的清单里。
2、设定你的番茄钟(倒计时、软件、闹钟),时间是25分钟。
3、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25分钟后番茄钟提醒。
4、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画个X。
5、休息3~5分钟,喝水,休息,上厕所等。
6、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7、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

在某个番茄钟的过程里,如果突然要做什么事情——

A.非得马上做不可的话,停止这个番茄钟并宣告它作废(哪怕还剩5分钟就结束了),去完成这件事情,之后再重新开始同一个番茄钟;

B.不是必须马上去做的话,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面标记一个逗号(表示打扰),并将这件事记在另一个列表里(比如叫“计划外事件”),然后接着完成这个番茄钟。

“番茄工作法”为什么会有效果?

成年人的注意力通常会保持25-35分钟,如果能在注意力转移之前休息一下,会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而休息一下是多少时间,什么时候该休息,则缺少一个明显的规则和步骤,个人无法把握好,而按照番茄工作法就好多了。规则简单、容易理解、效果明显的东西更容易传播。

1)一个番茄时间(25分钟)不可分割,一旦中断即作废;
2)一个番茄时间内如果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则该番茄时间作废,一次只做一件事;。
3)番茄工作法是专注于脑力劳动的,在休闲时间或非工作时间不必使用番茄工作法的理念;
4)番茄工作法所处理的是短期事务,最好是当天要处理的事务。
1)有效提升专注工作的能力,减少中断;
(2)培养立即开始的仪式感和工作习惯,减少拖延;
(3)减轻时间焦虑,番茄工作法能帮你与时间化敌为友,不会再因为还有一小时、一天、一周、一个月的时间限制而充满焦虑;
(4)增强决策意识,强化决断力,提供决策效率;
(5)唤醒激励和持久激励;
(6)改进工作学习流程,巩固达成目标的决心

“番茄工作法”执行办法

这么好的工作方法当然是有大把的软件的,不论是Windows、安卓、IOS。下面介绍一款优秀的“番茄工作法”软件供大家使用吧。可以下载番茄使用工具。

使用番茄工具,需要注意的是被打断,解决方法就是,将打断我的事情列在待办清单的“计划外事件”下面,不让它占据我的脑子,标记中断后立即继续手头上的工作,避免真的被打断。

总结一个易记的番茄工作法则:

1.一个番茄钟由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组成;
2.每4个番茄钟一组,之后有15-30分钟休息时间;
3.番茄钟不可分割,没有一半或四分之一番茄钟;
4.一旦番茄钟启动,就必须走到响铃;
5.如果番茄钟开始后,一项工作提前完成,继续检查修改,直到番茄钟响铃;
6.遇到中断,尽量保护番茄钟;
7.如果番茄钟被明确地打断则番茄钟视为无效,和没开始过一样,不能标记x;
8.超过5-7个番茄,就拆分,复杂的活动应拆分为几个活动;
9.不够1个番茄就合并,简单任务可以合起来做

最后说一下我使用番茄工作法的感受:自从“吃番茄”以来,我做事情的专注程度简直翻倍了,不会再去焦虑某件事情的难度和耗费时长,因为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当下的25分钟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番茄工作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