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历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最高市值多少

截止到今日晚间23时42分,其股价为36.65美元,上涨2.75%,市值仅次于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巩固了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的地位。
历史上 06月09日 都发生了什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文,明确了处方药可以在网上销售,这一利好消息,或让京东的在线销售处方药计划得以实践。
京东在启动POP战略后,一是分食了天猫内部广告效益,二则瞄准天猫第二梯队商家,抄其后路,委实动了天猫的“奶酪”。
阿里巴巴在发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强调,绝大部分员工值得信任,权力不是造成腐败根本原因,不会因为极个别不法行为而收回权力。
大众点评网日前宣布将整合腾讯微生活会员卡业务及相关团队,这意味着此前动荡不已的腾讯微生活使命终结,腾讯对电商业务再次进行战略放弃。
与此同时,食品、酒饮、保健相关产品的销售也大幅增长。进口食品3小时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名酒、保健品等品类销售额也相继超过1000万元。
多年来,这家曾经的互联网先锋“酋长”,一直上演着在混乱中自救、在自救中继续混乱的故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历史热门原创年年都亏损的京东走上作死之路:一年市值蒸发1500亿!还能撑就多久?
我的图书馆
年年都亏损的京东走上作死之路:一年市值蒸发1500亿!还能撑就多久?
京东遭华尔街空弹袭击&,一年市值蒸发1500亿。京东的“618”大战还没开始,华尔街就投来了“空弹”。继该公司表示消费者开支疲软导致其一季度商品交易总额出现下降后,其股价周三盘中下跌到了2014年在美国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如若从京东2015年6月份创下的38美元历史高位算起,至今公司股价已经几乎腰斩。一年多市值蒸发了超过2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00亿。仅今年以来,京东股价就已经下跌了超过37%,总市值蒸发了超过1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000亿。是被恶意做空?5月8日,京东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京东实现净营收为540亿元人民币(约84亿美元),同比增长47.3%;经营亏损为8.649亿元人民币(约1.341&亿美元),去年同期经营亏损为8.226亿元人民币。作为一家以烧钱换规模的公司,京东的亏损无疑是在意料之中。&不过,在亏损背后,京东的另一项指标更让外界关注。2016年第一季度,京东交易总额(GMV)达到1293亿元人民币(约201亿美元),同比增长55%。虽然这个增速仍然保持为行业2倍,但是明显放缓。从2015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一季度其GMV增长率分别为:99%、82%、71%、69%、55%。在亏损与GMV增速下滑(自营业务)的双重阴霾之下,当日开盘后,京东的股价一度出现跳水,下跌超过9%,最终以下跌7.02%,23.43美元收盘。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做空机构趁势加码。6月7日一封做空报告开始在华尔街流传,其来源于主要投资亚太证券市场的新加坡毕盛资管(APS&Asset&Management)高级分析师Sid&Choraria。还是真的不行了?在规模近5000亿美元的中国在线零售市场上,从市场份额来看,阿里巴巴仍是当仁不让的领导者。然而京东凭借对物流体系建设的长期投入,以及对整体在线零售产品流管理的系统性建设,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而人气飙升。虽然京东在用户数量,商品交易额方面奋起直追,但是这家公司要实现盈利看上去却依然遥远。京东在2014年亏损50亿元,2015年亏损额为94亿元。今年5月9日,京东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虽然净营收同比增长47.3%,但是净亏损达3190万美元,其中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9.098亿元。阿里巴巴的赚钱速度完胜一直处于巨亏的京东。2016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8.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美股市场上,对京东的判断分为好坏两级。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强调,股东将可能得益于京东的高收益率,而穆迪和标普却分别给了京东BAA3和BBB-的低位评级。虽然已经成立12年的京东,因为无法盈利而受到质疑,但是这家公司背后代表的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崛起,却是一辆没有投资人愿意错过的快车。一位美股投资人表示,“京东可能拥有明天,但是你必须捏着鼻子包容它的现在。”为何连续12年无法盈利?新加坡毕盛资管(APS&Asset&Management)高级分析师Sid&Choraria,在一份长达50页的报告,指出京东存在以下问题,因此其股价被“极度高估”了。&一、京东的商业模式无法依赖GMV增长京东成立的时间已长达12年之久,却依然持续亏损。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京东拥有很高GMV,但这个指标却没办法让股东获利,这是否毫无意义?二、京东因对外收购减记近10亿美元在京东会计报表中,其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的数字从116亿人民币减少到了88.6亿人民币,计提减值准备近28亿人民币。公司商誉从26亿人民币降至2910万人民币,降幅几乎为26亿人民币。这表明,京东正在狂烧股东的钱,用于投资那些业绩表现有限的生意,这种对外投资明显过头了。京东对于易车、拍拍、途牛和其他的投资尚未带来良好的回报。APS认为京东去年亏损93.7亿元(约合15亿美元),其短期内更多股权投资可能发生亏损,这表明公司管理层作出的投资决策是仓促的,缺乏尽职调查,其资金配置令人生疑。三、对于一家拥有12年历史的企业来说,京东的管理团队都任期不长京东的企业管理文件显示,除了创始人刘强东之外,京东的高管团队任期只有大概三年左右。京东首席财务官是2013年9月才走马上任的,只比IPO早了几个月。另外一些关键的高管加入京东也才几年的时间。对于一家成立了12年之久的公司来说,前十年那些公司早期的管理人员去哪儿了?京东并未对此报告进行正面回应,但在自媒体阵营中,有文章直接认为这篇做空报告的“专业水准之低让人无法相信其撰写者是一家投资公司的高管”,并称京东商城实际上已经盈利,亏损主要原因推进新业务所致。但面对贪婪的华尔街,当营收高达1800多亿之后,依然无法实现盈利,投资者已经失去耐心。雪上加霜,人均绩效也面临瓶颈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城市,就能看到京东的配送和包裹的身影,京东的内部人士说坚持的,总会有回报。京东的存在,无疑为消费者创造了价值,包括低于实体店的价格,更便捷的购物体验等。但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并不等于企业本身有价值。商业企业存在的最终意义,是在于通过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而为股东带来收益(大于等于股东的必要回报率或机会成本)。与京东的亏损不同,2016年第一季度,阿里营收241.84亿元人民币(约合&37.51&亿美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53.14&亿元人民币(约合&8.24&亿美元),同比增长&85%。业界的共识是,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阿里是平台收租模式,而京东是自营赚差价模式,这决定了京东要想盈利只能通过扩大规模降低运营成本,并发展其他衍生服务。京东在过去几年的营业收入能够迅速超越苏宁国美要害在于周转速度快,拥有更高的效率。但当前的情况似乎正在发生着变化,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阿里以及同伙苏宁以及垂直类电商已经对京东形成了合围。京东过去所依仗的周转效率优势其实已经在衰减。更为急迫的问题是京东人均绩效的提升其实也正在面临瓶颈,过去三年京东的人均绩效与竞争对手们的差距正在缩小。据面包财经的数据,京东的人均营业收入从2011年的约104万,攀升到2013年的近181万,提升相当明显。但最近两年,这一增幅明显放缓。事实上2015年人均营业收入约171万,比2013年低大约9万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也值得京东警醒。2013年时,京东的人均营业收入比国美高出约42万元;但是到了2015年这种差距收窄到只有13万元左右。自建的仓储和物流为京东搭建了一个直达用户的高速路,大数据和算法也能在一定意义上提高营运效率,但随着要素价格的不断攀高,京东或许始终无法摆脱这个压在自身的“重”。唯有等死?京东会是下一个亚马逊么?京东在美国IPO时,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是中国版的亚马逊。和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相似,信奉战略性亏损的刘强东把京东定位成“中国亚马逊”,忽视短期盈利而关注公司的长期战略,“用今天的亏损换来明天别人无法超越的优势”是二人的座右铭。从图书电商立家到大手笔投入仓储物流,京东一直以亚马逊作为标杆,刘强东让外界深信,京东不但有能力实现盈利,而且还能挑战阿里的地位。但当京东的股价屡屡下挫时,亚马逊的股价却频频创出新高,过去两年多,这两家公司的股价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无论是华尔街分析师还是热衷于美股投资的中国投资者,对京东的看法都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看空者认为京东在年销售额逼近2000亿大关时依然无法盈利,前景黯淡;看多者则坚持京东的战略性亏损终将迎来光明,价值被严重低估,仍将京东与亚马逊类比。不过当亚马逊近年连续实现盈利之后,越来越多的华尔街投资者意识到,亚马逊早已不再是当初的电商平台,而是云计算业务的领跑者。亚马逊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5.1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损5700万美元,此季度扭亏为盈,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季度利润最高的纪录,财报出炉后其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了12%。其中云计算业务AWS(Amazon Web Services)的净销售额达到26亿美元,同比增长64%,运营利润为6.04亿美元,超出去年同期的1.95亿美元。华尔街顶级分析师Carlos Kirjner认为亚马逊公司股价还可以再涨,明年目标位看向1000美元。&相比之下,京东没有诸如云计算这样具有巨大成长性的高科技业务,目前的新业务主要围绕京东金融和O2O业务,而且亏损程度不小。信奉战略性亏损的刘强东,是否能继续让华尔街相信,京东是下一个亚马逊?我们还将拭目以待!刘强东发内部信:严打刷单 杜绝假货6月17日消息,距离618电商大促日不足一天时间,今天刘强东发表《我亲爱的兄弟们,你们辛苦了!》的内部信,为明天的618大促加油鼓劲,同时也表示,京东永远是一家追求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利润的企业,将追随和紧守商业价值,杜绝假货、严打刷单、依法纳税、正规经营。刘强东在内部信中表示,随着人口红利的衰减以及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今年我们势必将面临着更加严酷和具有挑战的竞争环境,但这恰恰是京东成长、飞跃的良机,无论是中产阶级的崛起,还是消费升级的趋势,商业本身都离不开信任与品质,中国电子商务终将繁花落尽、洗尽铅华,只有真正坚守长期价值的企业才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未来。PS:此处应该献上马云爸爸前几天的惊人语录:如今假货比正品的质量还好,价格也更低廉!文琳编辑
馆藏&46800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京东市值首破650亿、阿里市值逼近4000亿,那同样做电商的唯品会,到底该值多少钱?    前些日子坊间有传言说京东和唯品会将要合并,且不论这件事情是否能成真,我们来探讨下唯品会的价值。作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唯品会到底该值多少钱?
  上周三,就在我们发出《阿里京东都在涨,股价却缘何暴跌?| 解读中概股》一周后,突然两家计划合并的消息开始疯传。在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京东和合并的价值,但也探讨了为何互补的两家公司为何又难以合并。虽然双方都迅速否认,但依然给人无限遐想,毕竟双方在用户、业务等方面的确存在极高的互补性。
  京东收购唯品会消息传开后,东哥收到了几家投行电话咨询“具体什么情况?”,“东哥直报”是亿邦动力旗下公众号,与我无关。”我在第一时间向京东几位高管进行了消息确认,并无此事。
  这让我们想起了2016年6月份传出京东收购1号店的消息,但一样被双方否认了。但不久后,沃尔玛战略入股京东,而1号店也实质上一并送给了给京东。这就如2014年3月腾讯战略入股京东,易迅网被京东实质并购。无论是京东收购腾讯电商(易迅网),还是收购沃尔玛电商(1号店),都让市场感到惊讶。根据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这里的“你”,当然是指!
  无论传言会否成真,我们都认为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下为唯品会的价值。作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唯品会的股价在2015年4月达到历史最高点30.72美元,市值高达178.79亿美元,而两年过后现在却只有69.8亿美元。当前股价是否合理?未来成长能有多高?
  东哥研究部门翻阅了唯品会近期所有的财报数据,也访谈了较大的供应商商家,和唯品会前中高层做了长时间的沟通。下文,我们将做深入的分析,既展示问题和挑战所在,也从客观角度分析唯品会的真实价值,不应该被负面情绪影响。
  比如很多人关心的老用户在流失?复购率在下降?还有品类扩张失败等等。
  &用户增速在放缓,但用户粘性高于京东
  唯品会在一季报中披露他们预计今年2季度可以实现170-175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6%-30%。从历史来看,他们的预测很少失准。除了2015年3季度有MISS预期,其它季度都超过了预期值。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在2016年《财富》杂志发布了美股增长最快的100家公司,美国自然健康时尚集团排名第一,Facebook第三,而第二名被中国公司唯品会夺得。该榜单是根据入围公司在近三年里的营业收入、利润和股票回报率等多纬度而编制。
  当然,历史不代表未来,我们还是需要详细分析唯品会是否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在过去4年,唯品会的收入增长和用户数增长保持高度一致。考虑到2016年唯品会的活跃用户为5210万,仅仅为4.67亿网购用户的11%,我们认为未来唯品会的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仍然会是用户数量的增长。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唯品会16Q2活跃用户为2300万,在此基础上增长26%-30%的话,预计二季度的活跃用户可以达到2900万-3000万。我们认为这一增速将主要受到行业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目前网购用户仍然维持着两位数增长。根据CNNIC的调查,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网购用户为4.67亿,比2015年增长了12.9%。
  资源来源:CNNIC报告
  就特卖这一细分领域来看,其增速要快于整体网上零售增速。根据,的预测,2017年特卖电商增长率将达到48%,高于整体网上零售的23%。所以我们认为特卖模式的依然有自己强大的市场机会。
  资料来源:易观国际数据
  事实上如果我们看新起来的,包括贝贝网、卷皮、拼多多等一些明星创业电商,基本都在模仿学习唯品会特卖特价模式。
  另外唯品会早已不只是做尾货的特卖平台了,在2016年第二季度分析师电话会议中, 沈亚提到当季新品台特供品已占37%,相信未来占比只会更多,不会更少。特卖,也并不等于尾货,从2014年开始唯品会就要求供应商销售的库存不超过1年时间。
  另外很多人担心唯品会的老用户复购率问题,至少财务数据有这方面的担忧。但实际上我们访谈的数据显示,唯品会每月销售额有差不多90%来自老用户,老用户每月购买2次,这个购买频次,实际上远高于京东。
  品类扩张较晚, 但增速很快
  关于品类扩张,如果和阿里、京东比较起来,唯品会的品类扩张看上去并不成功,依然比较依赖于偏女性用户的服饰箱包品类。服饰箱包品类在2016年销售额占比已经下降到了不到60%。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但这主要原因在于唯品会扩张品类太晚的缘故,而不是本身做的不够好。唯品会成立时间本身较短,2008年12月份才上线,2012年3月上市才充实了资本,而真正做品类扩张已经是2013年以后的事情,比如2014年2月份收购了。
  唯品会收购乐蜂网,在资本层面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在业务层面也极大的推动了美妆业务,进一步阻击了在女性用户市场的扩张。2016年唯品会收入565.9亿,化妆品业务贡献了77.5亿元。另外母婴、家居、数码和小家电业务,发展速度也非常快。
  淘宝一开始定位就是万能的淘宝,是平台模式,所以就不存在扩品类的问题。而京东扩品类相对成功,和它做的早有直接关系。京东从07年就开始积极拓展非3C数码的品类,比如家电,从09年开始开始突破家电品类。
  不过,在访谈过多家唯品会大卖家后,我们认为唯品会调整战略后将导致短期内的业绩波动。
  所以我们认为唯品会的品类扩张虽然没有办法直接和阿里、京东比,但基于它扩品类时间长度,依然是非常成功的。但或许还不够激进,比如京东在扩品类的时候,牺牲毛利率,甚至可以忍受三五年这个品类亏损的状态。
  天猫防御服饰,京东拓展服饰品类
  虽然唯品会在业务上面临着很多挑战,但通过我们对供应商以及离职中高层的大量访谈,可以把这类问题归结为战略转型时期的业务阵痛。从2013年正式开始的品类扩张,自建物流,进军互联网金融等等。在转型升级中,利润会受到影响,不同品类的供应商业绩难免会受到影响。
  唯品会当下面临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潜在的竞争压力,上周包括、茵曼在内21家品牌宣布站队天猫,将与天猫独家战略合作。我们在指责天猫,滥用市场垄断权利的时候,唯品会独家合作品牌更多。最新一个季度披露的资料显示,唯品会累计合作品牌已近22000个,其中,有2000多个为全网独家合作。虽然直接影响不大,但从长远趋势来看,阿里、京东和唯品会在服饰箱包品类将面临更多的激烈竞争。
  但具体到特卖业务本身,阿里已经败退。2016年12月阿里宣布聚划算和天猫业务合并,聚划算变成天猫下的子业务。特卖只是作为营销手段,而非主要的销售方式。京东一直都有特卖业务,但整体规模也就只有小几十亿。特卖业务的壁垒,依然还是很高。至少我们不认为阿里和京东会在特卖业务上会构成对唯品会的威胁。
  唯品会特卖业务价值90亿美元
  如果以26%的增幅计算的话,唯品会2017财年有望实现713亿元,活跃用户6560万。2016年,唯品会客均订单5.2个/人,假设今年维持这一频率,那么2017年唯品会有望实现订单3.41亿件。
  履约费用率:唯品会的资本支出在2014年仅仅为17.2亿,2015年突然飙升到41.8亿,2016年为27.9亿。他们在去年年报中预计17和18年的资本支出将会渐渐地(gradually)上升,其中80%将用于物流业务,包括购置土地、建造仓储。此前我们和唯品会高管交流,我们获悉的数据是唯品会自建的仓储物流面积达到了250万平米,而这个面积远大于京东。唯品物流的配送团队规模也达到了3万人,仅次于京东物流的6万人。截止到2017年3月底,唯品会的订单自配占比已经达到了93%,物流业务已经达到了盈亏平衡点。
  以上信息都显示唯品会在物流上的投入已经过了期。唯品会的履约费用率从2012年的13.9%下降到2016年的8.7%,我们认为今年至少可以下降到8.5%左右,对应60亿元。另外,大多数人忽略了唯品会物流(品骏)本来就是开放的,通过接入外部订单获取收入。如果算上收入部分,唯品会自建物流实际上降低了物流履约成本。
  但重要的是,唯品会物流(品骏)收入部分无法直接展现出自建物流的全部价值,比如增加用户忠诚度,吸引更多潜在用户。服装退货率在任台都一直比较高,方便退货的确非常重要。
  从长远来看,唯品会物流会类似京东物流一样,不断的开放,从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
  营销费用/技术与内容费用/管理费用:从历史数据来看,这3项费用的收入占比约为11%。其中营销费用率一般为5%左右,未来如果想进一步拓展用户的话,这一比例有上升的可能。管理费用率在过去3年分别为4.2%、3.2%、3.4%,如果继续不断招商增品牌的话,相关费用也必然增加。
  假设毛利率24%,综合上述费率,我们预估唯品会今年的运营利润(income from operations)可以达到32.1亿元。所得税以23%估算,17年净利润大约24.7亿,同比增长24%。如果以PEG=1来给估值的话对应24倍PE,市值为592.8亿人民币或者87.6亿美元。实际上唯品会的净利润可以更高,任何电商公司都需要拓展新业务,增加自己的想象空间。不考虑物流投资,只是唯品金融,今年预计会带来5亿元左右的亏损。
  唯品会目前亏损的金融业务预计在年底剥离,但不会对今年财报产生影响。只是单独看唯品会主体业务本身,2017年做到30亿以上的净利润,未来两三年还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问题并不大。预计到2020年,唯品会净收入将达到1232亿元,核心业务净利润达到51.84亿元。即使只是给2017年预期利润的20倍市盈率,唯品会核心业务估值也在89.55亿美元。
  这让我想起了3月份拼多多最新一轮融资,估值达20亿美元。虽然5月份GMV达到了50亿元(唯品会的二分之一),但收入却微乎其微,几乎是靠罚款获得,谈净利润更是遥不可及。换个角度看唯品会,全年700多亿收入,近30亿的净利润,只有拼多多的2倍多市值。真是面粉比面包贵!
  唯品会2017年预计交易额将超过1000亿,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唯品会的价值。假设收购,并将唯品会完全转变成一个类似天猫的平台模式。
  如果是天猫平台1000亿交易额,会产生多少收入,多少净利润?5%扣点+不低于7%的广告费,差不多是120亿收入,70%的毛利润率,55%以上净利润就是66亿。即使是100亿美金估值收购,也不过10倍市盈率。阿里收购唯品会,肯定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当然如果阿里成功收购唯品会,京东服饰将会更难做了。
   唯品物流(品骏)价值超过10亿美元
  从外部简单看,唯品会自建物流并不划算,用三通一达3块钱可全国包邮,为啥非要自己做。用第三方物流,唯品会履约成本迅速下降,瞬间多了几十亿的利润。那么我们就假设唯品会将自建物流资产出售,能够拿到多少钱?
  简单的估算一下唯品会物流业务的价值。截止到2017年3月底,唯品会账面上的房产和设备(Property and equipment)为46.1亿元。以80%投入物流估算,即36.9亿元。此外,唯品会账面上还有30亿的土地使用权(Land use rights),这主要来自于过去3年唯品会对物流业务的投入(14-16年,唯品会用户购买土地的金额分别为1.3亿、19.9亿和8.2亿,三者之和非常接近30亿)。
  土地会升值,但考虑到设备的贬值,两者一定程度上会互相抵消。所以,唯品会物流业务的价值大概就等于36.9亿+30亿=66.9亿人民币或者约10亿美元。
  显然现在这些物流资产价值就远超过了10亿美元。如果按照资产重置成本的方式计算的价值,10亿美元是远远不够的。
  唯品会金融估值不超过10亿美元
  虽然唯品会金融有独立发展融资计划,类似于阿里的,。我们通过对比判断唯品会的金融业务大概值多少钱。用户数量方面,京东金融的用户约1亿左右,而唯品花的注册用户则是1000万。ABS方面,截止到16年4月,京东金融累计发行的ABS已经达到了55亿人民币,而唯品金融则在今年1月刚完成第一支ABS产品,金额为3亿人民币。牌照方面,京东目前拥有支付、基金销售、商业保理、小额贷款、支付,以及跨境电商牌照。唯品会的牌照包括了支付、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经纪、小额贷款等。
  我们从投资机构获得准确的消息是,最近在融资的京东金融的估值为648亿人民币。综合双方比较,我们认为唯品金融的价值约为京东金融十分之一,64亿人民币左右(9.5亿美元)。
  所以综合来看,唯品会值多少钱?唯品会特卖核心业务价值89.55亿美元,加上未来可能剥离独立发展的唯品物流(品骏)10亿美元,唯品金融9.5亿美元,唯品会整体公司价值应该在110亿美元。
  问题在于京东不可能按照1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唯品会,京东需要唯品会的特卖业务,并不需要唯品物流和唯品金融业务。一切皆有可能,但价格谈判,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这需要和沈亚需要超远的。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
TOPS5000゜13253゜22136゜31289゜41201゜51132゜61039゜71023゜8755゜9713゜1045894゜145037゜244233゜316377゜47752゜56876゜66023゜75621゜85331゜95000゜10
C轮 300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20000万人民币 融资Pre-A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小姐010 37.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2号京东股价创历史新高 市值突破550亿美元
作者:凤凰科技
凤凰科技讯 据国外网站Investors北京时间5月9日报道,京东周一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营收、盈利和第二季度展望全面超出预期,推动其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550亿美元。
第一季度,华尔街的预期是调整后每股盈利1美分,营收106亿美元。而京东交出的业绩是,调整后每股盈利11美分,营收111亿美元。商品交易总额跃升42%至267亿美元。在截至3月31的过去12个月内,年活跃用户数增长了40%至2.365亿。
&强劲业绩反映了中国市场对我们提供的高质量电商体验的日益青睐,&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在财报中说。&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京东长期以来坚持品质保证和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放眼未来,我们将利用京东平台多年来积累的强大能力和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对外开放,服务于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更广泛的商业生态圈。&
对于第二季度业绩,京东给出的展望是营收128亿美元至132亿美元,中值处于华尔街一致预期129亿美元上方。
在发布靓丽的财报后,京东股价周一也水涨船高,大涨7.7%至38.56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以来,京东股价已大涨40%。竞争对手阿里巴巴股价周一小幅上涨0.75%,该公司将于本月18日发布季度财报。
京东是中国四家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余三家是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其中腾讯持有京东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的市值目前已突破550亿美元大关,与百度的615亿美元咫尺之遥。
京东主要在电商领域与阿里巴巴竞争,但其业务模式与后者并不相同,而是更类似于亚马逊。眼下,京东正大举投资物流和仓储,其每季度完成的订单数量一直不断飙涨。
今年3月,太平洋皇冠证券开始追踪阿里巴巴和京东股票,对两家公司的评级均为跑赢大盘。
太平洋皇冠证券分析师Hans&Cheng给出的京东股票目标价是40美元,称京东的竞争优势包括其正品品牌形象和一流的物流服务。(编译/扬帆)
您可能也感兴趣:&&&&&&&&&&&&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京东股价上涨
相关的资讯有:
京东股价上涨
相关的博文有:
在iPad Air产品线完全消失后,9.7英寸的iPad就取代了iPad Air产品线在售,这款产品并...
从文件中可以看出,搭载OS X操作系统的MacBook以及搭载tvOS操作系统的Apple TV使用周...
三星S9手机已经陆陆续续有了一些传闻,这款产品很可能在明年MWC展会期间发布,去年S8...
监管文件显示,科斯罗萨西周四通知纽约时报公司董事会,他将因为出任Uber的新职位而卸...
据CNBC网站北京时间11月22日报道,惠普企业公司(HPE)公司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M...
一名美国法官已责令进行一项新的审判,目的是判定三星应因其抄袭苹果公司iPhone外观设...
大家知道,将蓝牙设备与Windows PC配对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需要一个个步骤,还得用上...
对男人来说,有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相信大家都有感触:如果拿起手机,发现有N个女朋友/老...
iPhone X 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熟悉了苹果最新的旗舰产品。而对于...
王者荣耀最近要上线神秘商店了,很多玩家都非常期待每次神秘商店的上线,可能会有不同......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网易角色扮演治愈系MMO《镇魔曲》感恩节活动今日正式上线,直到1......
炉石传说继【冰封王座的骑士】新卡组后又推出【狗头人与地下世界】新卡包。此套卡组已......
《绝地求生大逃杀》中的四排是需要有一些战术策略的,这样团队合作才能发挥出较好的效......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请选择一张图片分享
要转发到新浪微博,请
要转发到QQ空间,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石油历史最高市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