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别异同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QAQ帮忙做几道经济学的题目!2、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 取决于他的价格;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4、预算线反映了(
A .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消费者的偏好;C.
消费者人数;
D. 货币的购买力.5、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 . 停止购买;
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C.
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
D. 同时增购X和Y.6、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A .MUx/Px = MUy/Py = MUz/Pz= …=λ;
B. 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C. MU=λP;
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7、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C. 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 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8、消费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
A. 收入—消费曲线; B. 需求曲线;C.价格—消费曲线; D. 恩格尔曲线.9、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 可以替代的; B. 完全替代的; C. 互补的; D. 互不相关的.10、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照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2、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C).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他的价格;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4、预算线反映了(D).A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消费者的偏好;C.消费者人数; D.货币的购买力.5、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C).A .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C.减少X的购买量,增购Y; D.同时增购X和Y.6、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D).A .MUx/Px = MUy/Py = MUz/Pz= …=λ;B.货币在每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相等;C.MU=λP; D.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7、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C).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8、消费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C).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9、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A.可以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互不相关的.10、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照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C).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不变动; D.向左下方或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苹果/安卓/wp
泛时空系统价值论创始人
泛时空系统价值论创始人
积分 106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00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TA的文库&&
开心签到天数: 30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常住居民I
现在学术界好像越来越取得共识一样,认为使用价值、功用与效用的概念是等价的,可是事实上是如此吗?我认为这是大家逻辑混乱的结果,使用价值、功用与效用的论述角度出发点都不同,前两者是客观的而后者则是主观如何会相同呢?请大家讨论! —————林汉扬
载入中......
总评分:&信用等级 + 1&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cn/s/blog_4b0cff.html
泛时空系统价值论创始人
来自:物品的使用价值如何体现呢?物品的使用价值即是:“物品相对于使用者的有用性,是被使用者使用的价值”其实,就这句话来说,应该是“被使用价值”,可马克思称之为“使用价值”。当然,也可能是引进“马论”的翻译者罗辑混乱,才使这么重要的概念成为阻碍国人正确思想的干扰,但我们在论述物品的价值时,常用:“这个物品的使用价值”,可见,正是以“物品”为参照系统或陈述对象,只有这样才可能客观,否则,“这个物品”就成了说这句话的这个人的使用价值——即他或她(陈述主体)的“效用”,因此,在本人的经济学思想系统中,为了不被干扰,从物品(参照系统)的角度出发,勉强用“功用”这一概念,并且引进参照系统、参照主体系统、参照客体系统等概念;而现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从人的角度出发论述物品的价值(效用)便是“消费者从某一物品的消费时,获取的满足程度”。可见,两种思想知识系统论述的参照主体系统是不同的,这就是它们矛盾的根源所在,认识这一点很有必要,可说是解读两种思想知识系统吸取它们合理成分的思想准备工作,许多人看不明我的“功用”便是要么局限在“人” 的 角度出发,要么,以机械化的观点看待,这样是无法理解的。记住,“引进参照系统”!另外,一种物品(参照系统)并非对任何目标系统或环境(特别是“人”)全都有被使用者使用的价值——“功用”的,有些物品不但少有被使用者使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更甚至负价值!就算是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被使用的同一种物品,其“功用”也不同。因此,我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参照系(或价值主体)被价值对象使用的价值(效用),价值参照系一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任何能被价值对象使用的事物;效用则是价值参照系(或价值主体)在使用任何能被价值主体使用的事物时获得的满足程度(或优化效应)。价值参照系(或价值主体)的使用价值是相对于价值对象向外的,当然,价值对象也可以是价值参照系(或价值主体)自己,这时,使用价值=效用;效用是环境相对于价值参照系(或价值主体)的有用性引起、获得的满足程度(或优化效应),是向内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8:02:54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cn/s/blog_4b0cff.html
百家姓王兄
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研究!
顶!!!!!!!!
灭虏大皇帝
本帖最后由 精忠岳飞 于
15:22 编辑 林汉扬 发表于
效用则是价值参照系(或价值主体)在使用任何能被价值主体使用的事物时获得的满足程度(或优化效应)。问题是人对物的评价值或者对满足程度的评价,可不可能在人与人之间转移。要成为交换价值,必须可转移。
而问题,在于对物的评价程度可转移,那么意味着,人可以控制他人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转移。如你喜欢吃人肉,而他不喜欢吃,你可以把这种满意程度转移给他么?
如果满足评价的程度不能转移,那么所谓的“效用”就不是决定交换价值的,而仅是人与物直接的关系,而不涉及他人。
那它代表的,只是个人与物的关系,这意味着,相对每一个人来说,全世界都必须是他的,不存在交换或者交换削弱,那么才存在人对物满意程度评价的次序?
那么边际效用论还适不适合市场经济?显然产权上就冲突,必须对于每个人来说全世界都他们的,不存在交换,那么边际“效用”所决定的次序问题才会直接存在,相反这边际效用论好像更能在生产资料公有的计划经济中成立。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灭虏大皇帝
本帖最后由 精忠岳飞 于
15:29 编辑
人对物的“满足程度”的评价性,不可能能在人与人之间转移,只要不能转移。那么它就不是决定交换价值的因素。而只是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在人与物的直接关系中,世界所有物的产权,必须是评价次序的人拥有,显然这里,“人对物满意程度的评价”就与生产资料产权离的市场经济无关了。
相反新古典的“效用”的能在生产资料一体化的计划经济中存在,但问题是个人不可能拥有别人的劳动,必须存在劳动的交换,那么“这种人对物满意程度的次序评价值——效用”,也只是在现实计划经济中接近成正确。
很搞笑,新古典的理论实际上更适合计划经济,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更能解释资本主义。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使用价值与效用讨论综述
& & 内容摘要
& & 使用价值和效用的概念及其关系问题,一直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问题。新浪经济学人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使用价值和效用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明确了传统概念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传统概念的改进。但讨论并没有最终结束,有相当部分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使用价值和效用的概念及其关系问题仍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如何更恰当和科学的阐述该问题仍然是经济学人努力的目标。
& & 关键词:使用价值 效用 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关系
& & 在我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两条并行的路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如何沟通二者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大问题,许多学者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新浪经济学人则从一些基本问题——使用价值和效用的概念及其关系等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归纳如下:
& & 一:使用价值和效用的概念及其关系
& & 使用价值和效用的概念及其关系如何,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三种不同的观点:
& & 1,以zhaver为代表的区别论:
& & 他们从二者的属性说起,从而得出使用价值与效用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关系:“使用价值是客观的,对任何消费者都没有区别;而效用是消费者对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二者的密切联系是明显的,没有使用价值就谈不上效用;二者的区别也是严格的,对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往往因人而异。”[1]区别论的根据来源于前人的论述: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2]这种有用性不因人而异,故是客观的;“效用,消费者从消费某一商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是消费者主观感受到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3]因而是主观的。
& & 2,以好高勿远、思维力量、静水流深等为代表的等同论:
& & 好高勿远、思维力量提出,效用和使用价值在意思上是等同的。他说“我看两者就是等同的”,[1]好高勿远同时指出:“使用价值也可以仿效效用理论,将使用价值进行按使用价值的大小分级。遗憾的是经济学没有将这些表述的词汇进行类归。使用价值一词是早期没有规范时的说法,效用是近代比较规范的经济学名词。”[1]静水流深则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上阐述了等同论的观点。她认为:“使用价值与效用之说都应该被看作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效用说在形式上看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使用价值说虽然强调物品的客观性,但是内含着主观性,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关系。只是当事人出于研究的目的需要(也是论战需要)和认知能力问题导致的强调重点不同而已.使用价值与效用之说都应该被看作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效用说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使用价值说虽然强调物品的客观性,但是内含着主观性,本质上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关系。至于效用与使用价值之间的所谓差异性,是人的认知取向不同所造成的,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1]
& & 他们进一步论证到:“物品的自然属性是其效用或使用价值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效用或使用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人对物的需求程度。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谈论使用价值只是作为价值的物质载体涉及的,更多的是看到了物的自然属性,并把自然属性作为使用价值的决定性的因素,忽视了人的需求,也就造成了使用价值这一概念在其理论体系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这一问题为我们的实际经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与之相反,马歇尔的均衡价值论和以庞巴维克为代表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则是近代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之一。但是,他们即使对效用问题的认知上非常深刻,并为其以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论工具,但是,最终也没有将效用的主观性贯彻到底。道理很明了,说明使用价值或效用的主观与客观之间是统一的,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包括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使用价值的理解。”[1]
& & 等同论的文献也相当充足:最经典的是亚当&斯密的一段论述:“应该看到,‘价值’一词具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是指某些特殊物品的效用,有时是指购买其他货物并取得其所有权的权力。前者可称作‘使用价值’,后者则称为‘交换价值’。”[4]我国学者李伯均也说:“使用价值: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它是商品二因素之一,是商品的另一个因素——价值的物质承担者。”[5]
& & 3,以无为慎独、黄河君为代表的抽象论:
& & 他们认为:商品的效用即是商品的抽象使用价值,“马克思是有一个‘抽象使用价值’概念的,读不出这一认识,就是没有读懂资本论”。[1]并且,这一观点有很好的学者基础,李松龄认为:“生活资料的使用价值是一种抽象使用价值,它是一种通过人的生理或者心理感受出来的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的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讲,我认为生活资料的使用价值同效用价值论者所谓的效用价值没有多少区别。”[6]刘小怡说得更明确,他首先论述了效用的基数、序数问题,通过社会福利的过渡认为:“所以从理论上说,社会福利就应该是所有消费者个人福利的总和。但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福利可由抽象使用价值来表示,那么,能否通过将个人福利加总的办法求得社会的总福利?回答是肯定的。为了遵循经济学的惯例,下面将用‘效用’一词来表示抽象使用价值。”[7]
& & 二:共识与评述
& & 通过经济学人的热烈讨论,取得了不少共识:
& & 1,无论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都是指商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属性——有用性,这种属性是商品物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如粮食相对人来说能够充饥,那么充饥就是商品粮食能够满足人的饥饿需要来说的一种属性,是一种质的描述,同时也是一种人与粮食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人与物的,其完全有别于商品价值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表现出来的商品所值,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产生的。因此,价值是个历史概念,在原始社会或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价值将消失;但使用价值则是个永恒概念,它不会随交换的消失而消失,因为人们什么时候对物都具有需要。
& & 2,人与物关系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存在着一个完整的度,既具有质——有用性的关系,同时又具有量的关系。“暖对于任何人来说,在应用时人们不仅仅指暖,而是一定量的暖,也就是说有一个完整的度,具有质和量的双重规定性。”[1]人们对物品的量的存在两种描述方式:自然量的描述,如1件、2斤、3尺等等,但该量对人们有用性的描述没有多大意义,100斤普通石头没有2两黄金有用性大;对有用性量的还有另外一种描述——价值量的描述,即该物对人们具有多大价值呢?人们往往用大、小、多、少来判断,如上述“100斤普通石头没有2两黄金有用性大”所述的大就是价值量的描述,而该量则是人们对于有用性量的描述。
& & 在讨论中,人们在达成共识的同时,也对各方的不足做出了中肯的评论:
& & 1,对区别论的评述:第一,不能通过简单的具有不同属性就断定概念的不同。因为,我们尚没有完全罗列这两个概念的所有属性,如果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呢?或正如等同论所说:“是人的认知取向不同所造成的”呢。传统的区别方式应当是先明确概念的前提下,然后再根据其内涵确定其区别否,而区别派明显存在的问题是在没有明确概念的情况下就根据别人的界定做出了判断,这是极容易犯错误的。第二:别人或传统的定义本身就是讨论的对象,如果在此基础上引用就会导致逻辑循环,再论证过去仍是有区别的,因为我们引用的就是其不同的性质。
& & 2,对等同论的评述:等同论的论据相对充分一些,引用的文献更具有权威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区别论虽然在文献考查中论据不足,但其基本上体现了商品质量的二重规定性。而等同论则无法区别对待二者,因为,使用价值如果指商品的有用性,而量则无法体现;效用论者什么时候都会认为效用是商品对于人的价值大小多少的主观判断,而效用体则无存身之处。也就是说,如果认为二者等同,那么,概念就可能会不准确,其质与量的二种规定性无法用一个概念明确的表示出来,表示质就无法表示量,反之亦然。
& & 3,对抽象论的评述:抽象论的论述也是不严格的。把抽象使用价值强加给马克思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的使用价值不欲在具体意义上应用,而是在一般意义上的应用,那么我们也不能够称之为抽象使用价值,任何概念都是现实现象的抽象。仔细考察抽象论,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出,抽象论与等同论一样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也没有严格区分质与量,只不过是区分了具体使用价值与一般使用价值。
& & 4,对效用和使用价值主客观属性的评述:在上述讨论之中,对效用和使用价值的属性存在着不同的解释,zhaver等认为:“使用价值是客观的,……而效用是消费者对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静水流深等则认为无论效用还是使用价值都是主客观的统一。然而,对二者属性的分歧关键就在于对二者概念内涵的理解,如果从质——有用性上理解,那么就是客观的,但如果从量上——对有用大小多少的理解则是人们的主观判断,那么他什么时候都是主观的。
& & 三:如何改进
& & 很显然,效用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混乱。“马克思喜欢用使用价值,对效用很少有论述;而效用学派则喜欢用效用,对使用价值则用之甚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有研究效用问题”,[1]而效用论则对使用价值漠不关心,斯密更是把二者等同,现代经济学家对此也是根据个人不同的理解,解释多多。
& & 马克思《资本论》中没有效用的地位,效用论也不关心使用价值,但这并不能够说明二者没有关系。无论效用或使用价值,如果独立的考查,他们都存在质量的二重规定性,这种存在是客观的,现实的,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可能会导致理论研究的逻辑混乱。仔细分析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很明显,它是商品的所能提供给人的有用性,但无论这种有用性如何,它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效用或边际效用学派也是如此,它重点强调的是商品的量的来源,因此,它似乎对质没有讨论,一说就是效用所能够提供的快乐,或者说边际效用大小,从没有具体效用之义,但其并不等于没有质的讨论,因为任何量都是质的量,任何实体的质都是以一定的量为存在基础的,因此效用的质显然也是客观存在的。xieyongxia01认为:“这两者应该区别对待,质是质,量是量,而许多传统都是在混用,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其实既包括质,也包括量……;在古典效用学派或边际效用学派也没有真正区别分开质与量,也是用效用代表质,在应用时加量——效用量,以示质与量相区别。”[1]
& & 如果说斯密、马克思和效用学派不能够准确区分二者是由于其历史局限性的话,那么,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区分二者则是完全必要的。“从商品的效用与人的关系来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质与量两个方面,如100斤小麦,其质是能够充饥,而能够充饥,这是小麦的功用(使用价值拟或效用);而量则是100斤小麦能够给人提供多大的功用(使用价值或效用的量),功用与功用的大小是完全不同的。从逻辑学上讲,概念的明确是逻辑推理的前提。”,是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1]
& & 使用价值或效用都不过是商品对于人的功用及其大小多少的描述。如果区分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区分二者则是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另造新词必要性不大,效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习惯中历来是指效力和功用,如《辞海》在解释效用时所谓:“物质或劳务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价值或有用性;是物质或劳务的客观属性”,[8]边际效用学派的维塞尔也说过,“所有财物的用处——财物所提供的全部效用——归根到底是对需要的满足”[9];而使用价值概念中的价值的存在,人们无法寻找出有用性的涵义,很容易使人们想到的却是,价值判断——人的主观判断,商品的量的判断,因此,用使用价值来定义功用是不符合语言规则的。由此可见,用效用描述功用,使用价值描述效用量比较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习惯。
& &&&效用用作对质的描述,如暖、充饥、提神等等,他不同于暖、饱的程度,也不同于精神的状态,又由于质的存在是客观的,那么在该意义下的效用——质就具有客观性;而使用价值所描述的量则是物提供给人一定数量效用的规定性,其大小则是指现实程度、状态的描述,其实也就是效用量的描述,不同的人对暖、饱的程度反应是不相同的,所以在该意义下的使用价值——量具有主观性。
& & 四:继续深化使用价值和效用的讨论
& & 讨论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需要继续深化讨论的问题还很多:
& & 1,有相当部分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特别是对xieyongxia01的改进颇有微词,如zhaver就认为:“对于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我们应该尊重其本意”,然而他们的本义是什么呢?其实也没有一个确定的含义。静水流深等“对于‘效用指功用,使用价值描述效用量’的提法仍然有不同意见。”[1]使用价值和效用的概念及其关系问题仍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如何更恰当和科学的阐述该问题应当是经济学人努力的关键。
& & 2,明确效用和使用价值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次讨论也涉及到这个问题,但对该问题的讨论还很不深入,如:静水流深认为“一定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效用与一般物品的功能作用区分开,这个问题在当今有很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效用和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价格的关系问题,最终将其溶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
& & 3,进一步深化讨论,最终目的是通过利用效用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整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完善经济学理论。正如静水流深所说:“是否可通过二者关系的融合为马克思经济学的发展撕开个突破口”,思维力量则认为:“科学总是要走向统一的,……确立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融会贯通,科学的统一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1]
附:参考文献:
[1]zhaver.“使用价值与效用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严格区别——与谢永侠先生商榷”,[DB/OL],新浪论坛经济学人.
[2][德]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陈永忠.经济新学科大辞典[Z],海口:三环出版社,1991
[4][英]斯密.国富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5]高荣贵.经济学辞源[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6]李松龄.抽象使用价值与生活资料消费规则[J].消费经济,2001(3)
[7]刘小怡.“关于使用价值的几个问题”[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9][奥]维塞尔.自然价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三级伯乐勋章
三级伯乐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4.材料一 亚当·斯密认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即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4.材料一 亚当·斯密认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即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 他认为“任何一件物品的价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他还认为“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 材料二 大卫·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如果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虽然“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他认为“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 .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上.亚当·斯密与李嘉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亚当·斯密与李嘉图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有何不同观点? (3)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价. 解析:解答第(1)问时.要求牢固记忆亚当·斯密与李嘉图有关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第(2)问时.要牢固记忆亚当·斯密与李嘉图有关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并比较二者的区别,而解答第(3)问.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亚当·斯密与李嘉图的观点进行评价.既要阐述他们观点的科学成分.即在理论突破和发展上所做的历史性贡献,还要分析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其观点中存在的庸俗成分. 答案:(1)相同点: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不同点:亚当·斯密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李嘉图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没有交换价值. (2)亚当·斯密:一方面认为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另一方面又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3)①亚当·斯密认识到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是他没有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不可能有交换价值的.他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二元的:一方面他认为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把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看成是交换价值.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②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指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他的观点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但是.由于他把商品生产看成是永恒的.所以他无法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分)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材料一&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诚信。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的话,社会将会崩溃”,“没有公正就没有市场经济”。材料二 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考验了人们的诚信意识: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伤害群众身体健康,也让企业自己名誉扫地,损失惨重。我国食品行业经历着史无前例的诚信危机。(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诚信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意义。(4分)(2)请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失信行为,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0分) 【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材料一& 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诚信。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的话,社会将会崩溃”,“没有公正就没有市场经济”。材料二 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考验了人们的诚信意识: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伤害群众身体健康,也让企业自己名誉扫地,损失惨重。我国食品行业经历着史无前例的诚信危机。(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诚信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意义。(4分)(2)请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失信行为,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材料一 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诚信。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的话,社会将会崩溃”,“没有公正就没有市场经济”。材料二&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考验了人们的的诚信意识:河北“三鹿奶粉”阴云未散,超标三聚氰胺奶粉再次“现身”! 日,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北京老边饺子馆和东来顺饭庄使用劣质有害餐盒,环保餐具溶出量高达近3成。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事故频发:从2006年的“鱼腥草”事件,到2008年的“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再到2009年的“糖脂宁”事件、“双黄连”事件的发生,都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事件背后,药品安全所面临的监视、治理、体制改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诚信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6分)(2)请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失信行为,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材料一 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诚信。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的话,社会将会崩溃”,“没有公正就没有市场经济”。材料二& 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考验了人们的的诚信意识:河北“三鹿奶粉”阴云未散,超标三聚氰胺奶粉再次“现身”! 日,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北京老边饺子馆和东来顺饭庄使用劣质有害餐盒,环保餐具溶出量高达近3成。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事故频发:从2006年的“鱼腥草”事件,到2008年的“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再到2009年的“糖脂宁”事件、“双黄连”事件的发生,都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事件背后,药品安全所面临的监视、治理、体制改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诚信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6分)&&&&&&&&&(2)请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失信行为,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追求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在这里,“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  )A.政府调控机制B.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C.市场准入机制D.利益分配机制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