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缅甸百胜帝宝宝的牌手可不可以跟客人睡觉啊?

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
来源链接是否正确?用户、话题或问题是否存在?特种兵王最新章节(金牌书生)_特种兵王无弹窗广告_爱有声小说网
小说更新时间: & 校园小说 & 特种兵王文/金牌书生特种兵王最新9章节阅读(倒序)《特种兵王》简介:《特种兵王》是由作者金牌书生发表的校园小说类小说,小说特种兵王最新章节,实时同步更新特种兵王最新章节纯文字无弹窗广告版,书友所发表的特种兵王评论,并不代表就爱看书网赞同或者支持特种兵王的读者观点。
兵王之王宋楚扬,回归都市,找未婚妻完婚。女总裁不肯履约,让他从公司保安做起,好让他知难而退。哪知宋楚扬风采展露,引得公司白领,主管,甚至保洁阿姨都对他暗送秋波。这下女总裁不淡定了,宋楚扬真有这么大魅..
如果您对小说特种兵王最新章节,版权等方面有质疑的,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的请告诉我们,如果发现《特种兵王》小说最新章节有错误请点击错误举报告诉我们。请支持作者的特种兵王读者一定要到书店购买正版小说或者图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特种兵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好看的书:
爱有声小说网特种兵王最新章节地址: 分享越多,本书就更新越快哦→《特种兵王》章节目录&先是在攀枝花市总发乡驶上京昆高速,30多公里后进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永仁县境内,并改行S217省道,途径江底河大桥;220米长的大桥飞架在深渊峡谷间,桥梁到江面的落差足有百米,两岸险峻,江流湍急,气势恢宏。中途在姚安停留下来,用两天的时间,再次进行详细规划云南境内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探访路书;并先期步入南华县境内的南华咪依鲁风情谷彝族小寨。
6月30日傍晚,进入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下关。在下关洱海旁,感受着灯火阑珊的都市,繁华、妩媚;经下关绕行至洱海西岸,进入大理古城。
从7月1日——6日,以查找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和探访白族、彝族为名,顺理成章的泡在大理古城,地图、上网、逛街、泡吧、睡觉。。。。。。光听说慵懒是这个古城的主题,不体验怎知其蕴意何在?然而,慵懒却是令人难以自拔。在大理古城我结识了两个混迹大理的兄弟,从他们那种超脱的生活态度中,能够扑捉到大理的人文、信仰的精髓,和不争不辨、一切顺乎自然的理念。大理古城位于风光秀丽的苍山脚下,苍山,南北走向,连脊屏列,全长约五十公里,最高峰海拔为4200米,山顶积雪终年不化,与波光粼粼的百里洱海构成了一幅绮丽的自然风光图——玉洱银苍。出了西城门一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崇圣寺三塔。这里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其中一寺叫崇圣寺,它的正前方立有一大塔,两小塔,成三足鼎立之势。现庙宇已毁,但三塔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剥蚀和多次强烈大地震,仍巍然屹立,显示了建筑的非凡;亦犹如撑天拄地,力挺苍山、洱海。
电影《五朵金花》,就是取材于大理白族青年的爱情故事,也展现了大理优美的风光,什么苍山、洱海、蝴蝶泉,都是通过这部电影享誉天下的;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白族姑娘的名字都叫什么什么花。“三月街”盛会,有赛马会和各种文娱活动,也是青年男女寻求爱情的时机,等等;也正因为这部电影,对大理充满了渴望。
周边的喜洲古镇、双廊古镇、周城古村、龙尾古街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原汁原味的白族民居、民俗的风貌。&喜洲的村落里有一些白族民居对外开放,游人可以进去参观,院落建筑都是典型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最有特色的当属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大理石、彩绘和水墨画装饰。民俗表演中的“三道茶”很讲究,白族人家有这种传统的敬茶礼节来招待贵宾。
探访白族与扎染
在蝴蝶泉边的周城以扎染出名,几乎每家都有染坊。这里的扎染价格较为公道,而且质量要比古城里卖的好。q
在这里我结识了喜州周城的村民,一家扎染坊的当家人,白族兄长段继才,他告诉我,他们家做扎染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他和女儿还特意为我现场介绍了扎染的工序,先是将白麻布揪起一点,用线绳手工针缝扎成花纹,再一道道浸染;染坊有两个大木桶,里面盛满板蓝根液汁,那就是染料。用绳子捆扎图形这道工序,那是绝对的功夫。了解了扎染,我发觉这素雅而含蓄,色彩分明,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扎染布料,除了工艺考究、美观外,还具有保健功能,因为染料可是用天然的板蓝根榨制而成的,对皮肤有消炎解毒之作用。在喜洲我不仅见识了扎染,更圆了一个心愿,那就是结识了白族兄弟段继才和他的一家人;段家父女对于我探访少数民族的行为,很赞成,并热情洋溢地介绍白族的情况。,
段老爹说,白族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及云南省各地,另外,在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白族,全国大概有两百万人口。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字;能歌善舞;白族的节日很多,除了火把节、三月街等本民族传统节日外,也过汉族的春节,不过,内容更加丰富。
我利用一天的时间自驾环游了洱海,由此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大理。洱海岸边的罗时江生态园旅游区、沙坪街、海潮河村、南诏风情岛、双朗镇等极富有特色,正象双朗镇自我宣传的那样“苍泪润风月,双朗别有天”。在双朗的一个村落里,一位白族大婶带着我参观村里上百年的长寿树和祖庙,遗留下那股神秘、深邃、原始的村落气息,也意蕴着村民的善良、朴实的传统美德,因为大婶和其他老乡的热情、礼遇,令整个村庄充满了亲切感。夜幕降临时,站在双朗的岸边,眺望对面的灯火阑珊处,那正是大理古城;在苍山和洱海的映衬下,古城显得很神奇,就像天宫的圣殿。&
在大理看似闲情逸致的慵懒,实则是两件事情,困住了脚步。一是在新闻中得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了“7·5”暴力事件,维族恐怖分子对汉族民众大开杀戒,我非常的痛心,虽然刚从新疆出来一个多月的时间,心中总不时回味接触过的少数民族兄弟的淳朴和热情,对维族同胞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面对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我有点不知所措了,我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在体验和享受民族团结的局面吗?不正是在通过自身,促进和验证中国的民族团结吗?两个月的新疆行走,我了解维族同胞,我了解维族百姓,所以,冷静下来写了《致我的维吾尔兄弟一封信》寄给新疆,发到网上;我也只能同这种方式,让人们了解维族,了解事件的本质,正像文中所述的那样,这个突发事件不仅困惑住了心情,也困惑住了前进的脚步(信件原文附在书后的《一路中国》——“我的非文所思”中)。其二,面对云南地区分布在东西南北的2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有些慌不择路,尤其还涉及到从哪出去的问题,比如:北面的四川有羌族,东北方向有贵州的苗、侗、土家族等、东面是广西的壮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等,所以从大理如何走,想走哪条线、哪个方向,俨然上升到了战略的问题,更何况还要兼顾特色风景,于是,百般算计、规划,最后敲定和实施的路书是这样的,这张图是完成的路线,但又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原计划中没有再回大理,也没有去昆明的打算,而是自瑞丽到西双版纳,从西双版纳到文山都是要走边境线的,然而事出有因不得不改,接下来的游记中会提及于此。
云南探访路线图
&&&&&6日,准备上路,去怒江州,先到下关修车,换刹车片,修分动箱(换掉轴承);制作“探访民族兄弟,体验亲情中国”车贴,设计车贴的兄弟叫肖波,是广告公司的老板,听说我的经历和接下来的计划,很是兴奋,不仅亲自设计,还在当晚设宴款待一番,因此我们痛饮至下半夜;无巧不成书,因为酒喝多了,我没有离开下关,而是入住在下关的文华酒店,午间醒来,正犹豫去怒江的途中,到哪个彝族地区去探访时,恰巧该酒店的安保经理阿兴华和我聊天时,主动要义务担当我的导游,一了解,好吗,他就是彝族,并邀请我去他的老家——大理州永平县龙街彝族乡贵口村
&&&&&临近傍晚,我们说走就走,到龙街小镇已是半夜,原打算夜宿在龙街,因小镇上唯一的一家客栈叫不开门,我们不得不夜行丛林小道摸进深山中距离龙街27公里远的贵口村庄。天亮,我一看阿兴华家青瓦白墙的房舍,正处在山坡上,山下是核桃林和分布的民居小院;
阿兴华将我介绍给家人,他的妻子也是彝族,在家里务农,带两个孩子,还要照顾90多岁的奶奶,奶奶身体还不错,尽管我听不懂她的话,但老人家很愿意跟我唠嗑,阿兴华跟我说,奶奶以前是乡里有名的歌手,说到唱歌,他带我去找同村能歌善舞的老人,听地道的彝族歌谣;贵口村以彝族、傈僳族聚居为主,阿兴华引领我到小学校去看老师和同学,这个村庄学校,比我想象的好得多,在校有30多个学生,都享受完全免费教育,还有食宿补助。贵口村有200多户,700多人;村民主要以种烟、茶、蔗为主要产业。像阿兴华家一样,很多农户都有山林,以种植核桃树经济林为主,从而,又成为了村民们的一大经济收入来源,对此,尽管这里远离公路,远离城市,但生活很安适。阿兴华告诉我,&贵口村过去是一个高寒特困山区村,但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贵口村阿兴华还为我介绍了相差一公里左右的一户傈僳族人家,主人杨利明和父亲听说我来寻访傈僳族,特意换上民族服装,也给我穿上一件,然后拿出芦笙吹起来;杨立明刚大学毕业回到家里,帮助父亲打理养牛厂,家里还有一台货车由他父亲从事运输经营,父子俩盛情的邀请我吃饭,但由于阿兴华家里人在等待,我们只好推迟了,但父子俩还是约我临走前一定要到家里吃顿饭。杨利明的父亲为我兴奋讲解着傈僳族的概况:傈僳族是氐羌族后裔,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现在主要聚居于云南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也有部分。传统节日有阔什节(过年)、刀杆节、收获节等;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字是后来由西方传教士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制的,现今已经濒于失传,杨利明和父亲也都不会写了,后来我在怒江州找到了一位大姐会写傈僳文,弥补了遗憾,傈僳族现在在中国境内大概有70多万人口。另外,在缅甸、泰国境内也有几十万傈僳人,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度境内阿鲁纳恰尔邦昌朗县也有七个傈僳村。
8日晚在阿兴华家住了一宿,9日傍晚告别兴华全家及乡亲们,
由于是深更半夜进的贵口村,只感到路窄,颠簸,待出来时,被眼前的弯弯山路震住了,不得不信鬼使神差这句话了,我是怎么走过来的哪?!颠出贵口村,准备到永平县城投宿;然而,接到新疆库尔勒张鹏兄弟的电话,他急切的询问,云南发生地震,我的安危情况;当得知我安然无恙,他彻底放心了,可我却一头雾水,不知哪里地震,所以决定回到大理了解一下再定行程。事实是云南的姚安发生了6.3级地震,那可是我住了两天刚离开的地方啊,心里有点劫后余生的感觉。庆幸不是怒江州,不影响接下来的计划。
今天是7月10日,不假思索,启程,直驱泸水县六库镇(怒江州)。
探秘怒江大峡谷
大理至永平,至怒江州的路线图
无巧不成书,刚进六库城区,在桥头停车准备吃晚饭时,一中年男人走过来,帮我开车门,热情的招呼着,你从哪来啊?你这车是辽宁的吗?你是哪的人?当我肯定的回答后,他说了一句:“走,先吃饭再说”。我愣了一下,便问他:你是开饭店的吗?他马上回了一句:“什么开饭店的,咱们是老乡,我是吉林的。。。。。。在这好多年了,头一回看到东北的车,就像看日全食似的,亲切啊!”好吗!这位仁兄就像早早等候我到来一样,自然我庆幸好运气啊。吃饭时,方知他叫何斐,在怒江州做木材加工,他是个很博学的人,爱好文学、历史、地理,所以他对云南,特别是怒州地区更为了解,俨然他是最好的向导了;何斐也这样认为,听过我的行程目的,他肯定的说,你就听我的安排吧。晚饭后,随他一起到40公里外的掌镇,到他的工厂住宿。
第二天,何斐带我逛鲁掌小镇,参观特色木材加工企业和戒毒所。再翻过风雪垭口,去60公里外的片马镇,片马是怒江州泸水县下属的一个镇,位于高黎贡山的西坡,东与鲁掌镇相连,西、南、北三面与缅甸克钦邦接壤。“片马”一词来自景颇语,意为“木材堆积的地方”。一路上古松盘壁,云雾缭绕,跌宕直下的林间飞瀑,未经雕琢的美景让人联想起了电影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从谷歌卫星地图上看,这里山峦莽林层层叠叠,江湖沟壑穿梭其中;高黎贡山,学者认为是喜马拉雅山南麓,欧亚板块与印支板块撞击后留下的缝合带,平均海拔在4500米到5500米之间,最高海拔达到了7000米。
见证驼峰航线史实
&&&&在片马镇,我们首先去参观“驼峰航线纪念馆”。二战时期,在滇西全线抗日大反攻作战中,为了阻止日军沿滇缅公路快速挺进昆明,炸毁了滇缅公路咽喉——腾冲以西松山的惠通桥,把日军阻挡在怒江西岸。但这一举动也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往中国的空中航线,来进行物资运送。怒江州对应的领空无疑是当时驼峰航线途经的主要地区,这是一条充满传奇的航线。驼峰航线西起印度亚山姆省,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贵高原、四川省境内,航线全长500英里,海拔平均5000米,最高处达7000米,一路山峰连绵起伏,犹如骆驼脊背,故得名。
这条航线气候多变,尤其艰险,很多无名英雄就葬身于这巍巍青山之间。美国官方资料显示,美国人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在美国空军持续三年零一个月的援华空运中,在驼峰航线上共损失飞机468架,牺牲、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1579人。现在每年都还有美国飞虎队老兵来华吊唁他们牺牲在异乡的战友。
“飞虎队”,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主要使命是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寇。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48架;高黎贡山脉的丛林中仍隐藏着许多坠机残骸散落。据说,先后有40多架“驼峰航线”飞机坠毁在怒江州境内,迄今已发现了其中27架坠机的残片、残骸。纪念馆里陈列一架经过修补的飞机,就是一位猎人在海拔3325米、离国境线140米的片马丫口发现的中航C-53坠机残骸。这是历史的见证,这是威震日寇的飞虎队之灵魂,驼峰航线是残酷战争史实的浓缩。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
解读“片马抗英事迹”
片马这个国门口岸,记载着更多的革命历史;与驼峰航线抗战纪念馆相隔不远还有一座纪念馆,那里记载着云南怒江州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这就是抗英纪念馆。十九世纪末,英国侵略者在把印度沦为殖民地后,为了实现打通印缅,穿插藏地,连接长江流域之势力范围的野心,开始入侵我国的边界领地;并沿途大肆烧杀抢掠。清守军英勇抗击,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随之,英军强占了片马,并在我领土上修路,筑炮台,私立界碑。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片马事件”。面对昏庸无能的清政府;面对侵略军的强暴行为,片马人民没有屈服;为了保家卫国,在傈僳族头人勒墨夺扒(土司管事)的带领下,片马地区的景颇、傈僳、彝、怒、独龙、汉、白等各族人民组成了四百多人的抗英队伍,并与各土司的“民团”汇合,大家同仇敌忾,组成了民族自卫队,他们用土枪、土炮、弩弓、长矛、大刀、滚木、擂石作原始武器,巧妙地伏击敌人,奋起抗击;沉重地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最后在怒江土司民团“弩弓队”的支援下,运用断水、投毒、夜袭、火攻等各种战术,围困、骚扰、惩治敌人,英侵略军于1926年被迫承认片马是中国的领土,但拒不撤兵,仍然强占片马。直至缅甸独立,中缅签订了边界条约之后,才由缅甸将原属于中国的土地归还中国,片马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迈出国门——缅甸一日行
老何为了让我到缅甸看看,特意与在缅甸搞水力发电的朋友老杨夫妇取得联系,他们亲自到国门来迎接,感动中我已随他们步入了缅甸。缅甸这面是一个小市场,有日杂、食品、蔬菜水果等店铺,还有赌场,流动的人虽然不多,但看起来还算是有市场的氛围;再往里走,有基督教堂、有简陋的学校、幼儿园,还有看模样不知是公安,还是部队的地方;总体的面貌,难掩落后、贫困的现状。当天晚上从缅甸大田坝回到中国片马,在这个边境小镇住了一宿。
体验怒江澡塘会
次日,我们回到鲁掌镇稍作整理,何斐继续陪我深入怒江大峡谷,在中途寻访傈僳族,怒族,再到300多公里外的大峡谷深处独龙江流域,探秘独龙族。
在距离怒江州首府镇10余公里处的怒江公路旁登梗村。何斐让我停下车,说要去参观令我怦怦心跳的景点——澡塘会;&我们顺着羊肠小路,向江边走去,何斐解说道,这下面的江岸旁有一处露天地下温泉,是当地老乡洗澡的地方,住在近处的人,经常来洗,远处的赶在各种节日的时候,也来赶赴澡塘会,澡塘会就是男女老少大家一起来洗,尤其是女人,也没有什么避讳的,这类的照片我在旅游杂志上也看到过,所以满脑子想像着这些画面,神经也随之紧张起来,甚至,还隐隐的感到脸发热;怒江在这里转成了一个月牙弯,很是壮观。经山体岩石下到与江面齐平的岸边,岩石间汩汩涌着温泉,下方有两个用水泥修砌的下陷式水池,上面飘着热气。何斐说:“就是这个地方”。我诧异的问:“怎么没有人啊?”“这个季节气温高,周边不缺水,所以来这里洗澡的人就相对少一些”何斐接着说:“咱们不能白来啊,这温泉水可不是随时可以享用,每当怒江上游雨量充沛江水上涨时,这些泉眼就渐渐没入江水之中,直到中秋之后才陆续浮出来,你洗洗吧,不感受一下,你会后悔的!”得!本来是来看别人洗澡的,不曾想自己竟以身相洗,搞不好还要给别人看啦!温泉池里的水温大概有40多度,正适合!我泡了一会儿,感到很舒服,不仅是水温、水质舒服,而是蓝天白云下,眼前是汹涌澎湃的怒江潮流,身旁是绿枝青藤老木和层层叠叠汩汩流着温泉的山岩,顿感有一种超脱,我认为这是天赐温泉独一处,温泉池距离怒江水不足2米远,满溢的泉水直接入江,所以池水格外清澈。想想每天都这样流淌,实在可惜了。这个免费温泉澡洗的惬意、难忘。
何斐坐在车上就“澡塘会”又滔滔不绝的说起来:从12月末傈僳族的阔时节开始,直至春节,当地的傈僳族总会身着盛装全家出动,备好食物和炊具,来到温泉旁,喝酒吃肉泡温泉,塔起竹棚,或找岩洞歇宿,一泡就是好几天。平时寂静的温泉,到时处处帐篷林立,人头攒动,欢歌笑语。许多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也通过这个热闹的节日,几十人一帮、数百人一伙,赛歌、对诗,寻找爱的伴侣,通宵达旦,乐此不疲;这就是澡塘会兼赛歌会;届时,凡沿江两岸有的地方,都是人们欢聚的场所。何斐又进一步介绍着怒江州傈僳族的节日——阔时节,这是傈僳族的“新年”,是傈僳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是每年12月20开始,同汉族的习俗一样,要吃团圆饭;家家还要酿制水酒、杀鸡宰猪、舂粑粑;还要按照家里男人的多少在门口插多少松树枝,寓寄吉祥;人们还要聚在一起对歌、跳舞、荡秋千、射弩比赛等,再就是参加澡塘会。然后又说到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他们还要把磨快的36把,刀口向上分别用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听何斐眉飞色舞的介绍,我更加感到这个民族的神秘莫测;同时,更觉得何斐不做导游,真的是怒江州旅游业的一大损失。
驾车在怒江峡谷中,一路逆流而上,感受着江流的气势,以及两旁群山的雄迈,怒江的西岸是高黎贡山,东岸是碧罗雪山,沿江300余公里它们始终相对矗立又接着听何斐娓娓道来:&怒江,又称潞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从青海,过西藏,经怒江州、保山市和德宏州,流入缅甸后当地人称为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公里,云南段长650公里。怒江大峡谷全长316公里,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落差大,水急、滩高,十分壮观。两岸多危崖,水量平均高于黄河几倍。这是仅次于美国西南部长约460多公里号称世界第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这个世界第二大峡谷中,主要聚居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傈僳族占总人口52%,白族占28%;怒族占6%;普米族占3%;独龙族占1%,其他民族占10%。&
接近腊马登景区,距离县城六库镇60公里左右的腊玛登,有一处观景台,江中怪石林立,湍急的水流猛烈的撞击在礁石上,发出震耳的轰鸣;当地人称为"老虎跳"。南端的都堵洛河从山谷中奔涌而出,激流翻滚着雪白的浪花,为老虎跳峡谷的景色增添了几分壮观而神秘色彩。
在附近的村庄吃饭时,发现当地老乡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赤脚。无论室内外、不管是什么路,一律裸足行走,在佩服这种功夫之余,更为卖鞋的揪心。
进入福贡县境,首先是一座跨江大桥。这座大桥也是福贡的大门,桥上的对联是汉字与傈僳族文字对照左联是“石月舞动怒水欢腾喜迎八方宾客”,右联为“三江激荡峡谷纵情诚邀四海宾朋”。“石月”指的是福贡县境内的石月亮山。“三江”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我和何斐要去的第一站就是在福贡境内的匹河怒族乡的老姆登村。
大概是沿江S228省道的93公里处,路旁有一个距地面大约三、四米高的磐石正中央耸立着一大块3米多高的岩石,下面有石刻说明这是“飞来石”,并注解了它的神奇来历。&此地是福贡县民族中学,在磐石上的还有几间小平房,原先是教师宿舍。日凌晨,忽然传来“轰隆隆”两声闷雷般的巨响,整个校园摇晃了一下。天亮,老师们打开房门,顿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宿舍门竟然被一个巨石堵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缝隙。无奈之下,只能从窗口爬出。看到院子下边公路还有一个近一米来深的大坑,大家判断,这块飞来的巨石,是砸在公路上再弹到磐石上面的。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弹飞到磐石上面的巨石,竟然会金字塔一样端端正正地摆放在磐石中央。巨石紧紧挨着教师宿舍的外墙皮,只是砸掉了房檐上面的几片瓦片。如果偏离过去一点点,后果就不堪设想了。“飞来石”到底从何而来,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自“飞来石”向前不到5公里,公路旁岔向山里的路口,有路牌导示:碧江。“老姆登村就在这条路上”何斐又开始解说了:“其实,碧江这个名称早已消失了,现在那里只是一个村子,叫知子罗;可过去曾先后是怒江州的州府和碧江县县府所在地;因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专家预测,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知子罗有被泥石流淹没的危险,于是碧江县建制被撤,整个县城搬走了。如今的知子罗,已经是一座空城了。。。。。。。据说,当年的中国远征军回撤时,就是从这里进入,然后翻越碧罗雪山,经兰坪归来的。”何斐之所以带我走向这里,不只是给我普及这些历史知识;主要是之前通过电话联系了一位怒族朋友,那就是在老姆登村经营客栈的娅珍。我们在由石块码齐垒铺的搪石路上,盘盘绕绕十公里左右,终于驶进老姆登村。
  进入老姆登的路线图
娅珍的客栈就坐落在村旁的山坡上,是由一座老式吊脚竹楼和一座砖混的二层楼构成的。从后面的小路能登到高于房子的地方观景,还通往村里其他的人家。客栈虽然简单,但也五脏俱全,且打扫得很干净。站在阳台上,可以远眺对面的皇冠山及怒江峡谷。娅珍早已准备好了饭菜,端着自酿的米酒,热情的招呼我们先吃饭。我们坐在外面的阳台上边喝边聊,娅珍37、8岁,很大气,那股热情劲俨然似家里的大姐,听何斐说我来探访少数民族,还要认亲,她很认真的和我论起年龄,然后说:“你是哥哥,我以后就有个东北的哥哥啦!”接着以酒为证我们都干了。我也庆幸碰到了大方开朗、会说普通话的土著探访对象。娅珍说代表怒家人为我搞一个欢迎仪式,随后就唱起山歌。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首《哦得得》,那是地道的怒族民歌。雅珍是天才百灵鸟,那歌声足以让人屏气凝神的去享受,月光下、竹楼上,一边喝酒一边听雅珍的歌,酒已经不醉人了,记得,我打电话给我的一位搞音乐创作的哥们儿,为他进行现场直播,雅珍不愧怒家儿女,不做作、不推脱,直接对着电话,放声歌唱。雅珍一母同胞有6个姐妹,难怪起名字叫姐妹花客栈,母亲曾因民族歌唱的好,进京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她说其他姐妹的歌唱得都比她好,有幸我听了老四、老五和她女儿的歌,我不得不对怒族女人刮目相看。
对于怒族,我有很多的好奇,娅珍也很兴奋地为我介绍,何斐一下成为了助理。
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大都使用汉文。由于与傈僳族长期共处,多数人会讲傈僳语;现在的怒族人口大概在3万人左右。说道怒族的特色,娅珍说,那就是唱歌跳舞,怒族的青年男女从认识到结婚完全靠音乐来沟通,这就是他们对音乐的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这种独特的恋爱方式,也许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怒族的民族音乐在新中国成立后就突显出来了,如《歌声飞出心窝窝》、《怒江在歌唱》都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怒族的舞蹈模拟动物习性的比较多,像什么《鸡抖脚舞》、《母鸡下蛋舞》、《乌鸦喝水舞》、还有《放羊舞》、《迎亲舞》等等能有120多种舞。怒族人自称自己为“怒苏”、“阿怒”等。主要居住在怒江和澜沧江两岸。匹河怒族乡是全国惟一的怒族乡,也就是说这里的怒族人口是最多的。说道“住”,何斐说,娅珍家竹房子就是典型的怒家房。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这种房屋一般都为两层,楼上又多分成两间,外间待客,并设有火塘。楼下存放农具杂物或牲畜。并铺设许多木桩,这些木桩和房柱,如同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人们常常将这种房屋称为“千脚落地房”。怒族把怒江称为“阿怒日美”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
第二天,何斐接到六库那边的电话,当天就得回去,为了让我了解的更多一些,决定在他走之前,要带我再向山上探入,去参观据说是怒江地区最大的教堂,去看那座所谓的废城。于是,娅珍、何斐一同带路前往。也许是心理有了准备,开车爬到小镇上,我很是吃惊,有着出乎意料的神秘感、美感、颓败感。知子罗位于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与怒江有着海拔1000米的相对落差,地势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对此,我很钦佩建国时期当地政府的战略意识,能将怒江州政府建在很高很高的山上。它太高了,高得碧罗雪山、高黎贡山竟然平直地呈现在我们的视线中。高得失去对地面的感觉,然而这一切现实的操作,实在让现今的人不可思议。
&&&&这座空城有一条二百多米长,不是很宽的街道,两边是整齐的二层建筑,建筑基本上是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墙壁上保留着很多文革的遗迹,如毛主席语录、闪着光芒的毛主席头像和“忠”字、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以及各种口号标语清晰可辨;工人俱乐部的五个水泥大字还在,拼音上的黄色油漆尚未完全剥落;部队司令部前灯光球场的旗杆光秃秃的再无红旗招展。“文革”中建起的舞台两侧仍有“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和“打倒某某某!”的口号;断壁残垣的破败场面随处可见;还好有碧罗雪山做为背景,让这里的风景风情复杂起来。走在其中,很容易产生一种恍惚隔世的错位感;“正像何斐介绍的一样,只是因为地质学家的预言:因为板块运动而覆城滑坡;所以怒江流域曾经繁华一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便被降为县,后来又降为村,再后来便人迹罕至,成了一座空城。
&&&&说到撤县搬迁的做法,可以说是褒贬不一,与此同时,联想到北川县城和舟曲县城先后遭遇惨烈地震和特大泥石流倾覆的悲剧,不能不说碧江县城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这里所谓的“城”,被撤销县制后,便成为知子罗村委会,“知子罗”,傈僳语的意思是“好地方”。现在这个好地方居住着800多名留恋故土的村民,这些村民也真正的享受了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待遇,无论是瓦房,还是楼房,都按人头和户数宽绰的分配出去,并还有剩余。但他们过的却还是木、竹房里的传统生活方式,到处是烟熏火燎的痕迹,原县府院子里搭建着竹篾的火房、菜园、杂物和泥泞;闭塞、萧条、落后的现实,让这个“共产主义”局面很尴尬。记得有人对此总结说,“一个曾经由国家掌控一切的城市,突然交给一群还在打猎和传统耕种,大集体已经消亡、现代自治意识又未树立的农民,结果就是知子罗的现状。”以至这里没有班车,没有邮局、电信公司、银行等等,现在只有20多人的小学校,也很快就要撤销了。他们冒着随时会发生的危险居住在这里。他们在这座城里谦卑的活着,安静知足,虔诚,惶恐,一天天的在这里陪伴着那座教堂过着平静的日子。
&&&&尽管这样,但这里的确是难得的好地方,城中有一座八角楼,也叫望江亭,可径直登顶远眺抒怀,原有的“碧江县图书馆”牌匾还挂在正门上;爬到三楼顶层,略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深深的峡谷,咆哮的怒江,雄阔的风景尽收眼底。
撤县20多年了,知子罗很少起新房,人口也只增加了一两百人,唯一进、出的15、6公里弹石路,即将要铺上柏油了(当时正在改建柏油路)。听说当地政府想把它打造成“记忆之城”,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追思怀旧和旅游。
城里最新的建筑是一座基督教堂,怒江的大多数群众是信仰基督教。这座教堂知名度很高,很多旅游的人也都是慕名前来拜访的;后来我们又到山上的老姆登茶场,在那里俯瞰知子罗小镇,这座教堂是最明显的,也使整座雪山多了一份神韵。&&&&
现代版的地图再也找不到碧江县了,1986年12月,从此这座74岁的碧江县在地图上消失了。
以下为弹石路上的路牌和“碧江”怀旧版地图:
&&&&&&下午,我开车将何斐送到匹河乡,他做别人的车回六库了,待我回到娅珍家的时候,正巧,见到了刚徒步爬碧罗雪山回来,娅珍的两个妹妹老四、老五和60多岁的母亲。娅珍的这两个妹妹都在怒江州的民族歌舞团,经常参加演出;父母在家里务农,老五拿出相机在山上录像的视频给我看,太美了!有高空草原,有平静的湖水,有她们动听的歌声,这是她们从黎明到傍晚,整整一天时间的穿越,要是换成一般的驴友,早就趴下了,但她们仍旧余兴未了的谈着一路的经历,从激动的程度上看,她们是第一次穿越到那里,我判断对了,娅珍的妈妈说,以前只知道翻过这座山就到兰坪县了,因为没有了路,所以一直也没有走过,这次和两个女儿走过了,就像完成了一个夙愿一样,无怨无悔了。本来要请她唱歌,可看出来&老人家有点疲乏,也就咽了回去,还是娅珍的五妹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和老四一道唱了起来,那天籁般的歌声,在碧罗雪山中回荡着,声声动人心弦。
当晚,我实在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兴奋的写下零距离接触怒家人的感受,要留给这可爱、淳朴的怒族姐妹花。
第三天,作别这个怒家山寨,继续北上,向福贡、贡山、独龙江前进。
沿路每看到溜索,我都要停下来驻足观看,记得娅珍说,溜索是怒家人的专利,是怒江两岸各族人的重要交通工具。溜索有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只有一根溜索,平直的栓系两岸,没有斜度,由于溜索中段会自然下垂,还要借助四肢攀爬,所以平溜已经少见了。陡溜需要一来一往两根溜索,它一头高,一头低,有一定的倾斜度,这种方法溜渡速度快、省力,但容易撞伤,需格外小心。每次看溜索,我都替他们捏了一把汗;但那场面像是表演,很是动人心魄。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而且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据说,怒族人发明和使用溜索,最早受蜘蛛在树间织网、来回爬行而受到启示的。由于怒江大峡谷水流湍急,两岸危岩耸立。这里只有几处水势稍缓的渡口可以用木船摆渡,除此而外,其它地方既无法架桥,又不能涉渡。所以现在两岸的群众还是主要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渡江工具往来飞渡。
路上艳遇四位用竹篓背木柴的傈僳族美女,我很佩服她们,足有一、两百斤重的木材仅靠头和肩的支撑,竟然行走自如。在她们小休时,我请求试一下背篓,尽管使出浑身的劲,竟然没站起来!被美女们好一顿嘲笑,糗大了,丢人啊!不过,她们的笑太美了。江岸上很多安居房,一看就是政府援建的,房盖上面还都喷涂着“社会主义好”等字样。从一些路牌上的宣传标语,能够感受到怒江的民俗文化特色,“高黎贡山舞蹈起,傈僳刮克克的雄姿;碧罗雪山唱出响,“哦得得”的神秘”。尽管江岸上这条唯一的柏油路很窄,有的地方错车,还需要等候,但一路领略着大峡谷的壮美和神秘,以至感觉这路也窄的恰到好处。
当天(7月14日),在福贡县鹿马登乡找到了一位亚坪村会写傈僳族文字的妇女阿恰,她用傈僳文为我写下了赠言,还邀请我到家里做客,阿恰的家位于怒江的西岸,在高黎贡山脚下,翻过山就是缅甸,她说,附近有小路可以进缅甸,当地人有在那边打工的,都是从这里走。没成想这么顺利,瞬间松了一口气,但对独龙族的寻找更迫切了。在途径马吉村时,遇到了来自陕西咸阳的自驾行者梁存礼,老兄刚从秋那桶回来,为我介绍了一些路况,分手时彼此留下联系方式,并合影留念,更没成想我们在第二年竟能在新疆哈密又相见了,真是怒江结缘,无绝期啊。
当天晚上到达贡山县城茨开镇,贡山县是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贡山县的西面与缅甸接壤,北与西藏相接;这也是大峡谷中最后一处县城了;没想到这么偏僻的地方竟然有一家青年旅舍,整体的条件、环境,都不错,美中不足就是上不了网,害得我只能到街上的网吧去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
探秘独龙族
独龙江由克劳洛河与麻比洛河汇合后从迪布里流入贡山县,到茂顶双转向西流,过马库汇入缅甸的恩梅开江;在中国境内流程为90多公里;独龙江落差大,江上支流飞瀑很多,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是云南地区最多的。这里因居住着史书上称为“太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她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是“神秘的河谷”。世代居住在河谷里的独龙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现在仅有7000多人。传说独龙族长年与河谷、大山和野生植物相依为命,吃的是野生植物,用的也是野生植物。如打猎的弩弓,渡溜用的溜筒,都是木制的,穿的衣服和五彩的独龙毯也是用野生麻类织成的,住的房子更是离不开竹子和茅草,被称为“太古之民”,现在仍然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而秀丽的风光和独特的纹面女、独龙族传统的剽牛祭天仪式更是难得一见的独龙江风情。
我要去的是独龙江乡,地处独龙江峡谷深处,西面同缅甸仅隔一座担当力卡山;位于北纬27.5度-28度,东经98度-98.5度之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这里雪山连绵,峡谷陡峻,每年10月到来年5月,大雪封闭了雪山丫口,这里便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次日,向独龙江方向挺进,目的,寻访独龙族;本想走一走丙中洛,在路上我打听武警,得知丙中洛——察瓦龙——下察隅的路,可以通过,但不太好走,常有泥石流或塌方,这条路对我有着很大的诱惑,但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不得不在岔路口拐向独龙江。自贡山县城至独龙江乡全长95公里,刚进入有柏油路,就是路较窄,路途中遇到一队背柴的女人,打听一下,只有一女孩会一点汉话,她叫阿齐娜长得很漂亮,告诉我她们都是独龙族,村子就在公路下面的山里,并指给我看,虽然看不到村子,顺着方向,发觉路况不好,但还是我决定和她们一道进去,她坐上我的车。一路交谈,我被阿齐娜感动的一塌糊涂。她今年17岁,为了弟弟上学,自己放弃了学业,帮父母干农活,我问她累不累,她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很开心,不觉得累”,说话间,笑的很甜,很纯。望着这个单薄的小女孩,和那篓沉重的木柴,再听她这番朴实的话语;我的心里一阵翻腾,一时不知所云。小齐娜不仅懂事,还很热心和孝道,村里有个56岁的老妇,准备去背柴,她特意请我带一段老人,那个老人叫什么名字,我记不得了,一路上和她说话,她只是很腼腆的说着我听不懂的独龙语;但感觉到她坐着我的车很高兴。这个村叫双拉娃村,村里的孩子,太可爱了,男孩英俊,女孩秀气,都很活泼,我给他们食品,起初还躲着,我还要去哄,然而,给他们笔的时候,登时就开心起来,一瞬间就和我熟了。到小齐那家里,见到了她的妈妈、弟弟,她们很热情,然而,我看到她家的环境,和小齐娜的住处时,在屋内我愣了半晌,简陋不说,黑漆漆的,堆放了很多杂物,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她的床上有蚊帐,床就是一张木板。本来我了解的独龙族是没有文字的,但小齐娜说村里有人会写,不巧,这个会写字的兄弟没回来,我就不等了,继续返回到路上,当柏油路到了尽头时,已进入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公园的大门,但没看到一个游客。正常要收费,管理员听说我要去独龙江乡,便建议我不要进去了,说路况太差;我说明我的目的和意义后,他提示我一路小心,也没有收费。因为车况不太好,见到这样的路况,我有点后悔,但觉得没到独龙江不心甘,所以忍痛继续颠簸。在一处急弯道处,发现几户人家,便知都是独龙族,于是放慢车速搜寻,就在距离小村不远的前方路况巨差,正巧路边只有一户人家,我停下车,和主人打听前路的情况。一家人很热情,招呼我吃烤土豆、喝茶。这是我吃过最香的烤土豆,绝对的美味,我当仁不让的吞下去两个;那茶水也好喝,和烤土豆是绝配。帅气的小伙子叫阿赛,汉姓李,和爸妈在这里放牛,就他会说汉话。他们邀请我到木屋里坐,我好奇屋里的电视,竟然可以收看到各卫视的节目。阿赛转达他爸爸的意思,告诉我前方路由于泥石流可能还没疏通,这两天一直没看到车出来,所以不建议我再走了,并留我在他家住一宿。听到这我犹豫了,因为我在网上查的资料,和听贡山客栈的大姐介绍,进独龙江的路不仅难走,而且常出现泥石流、塌方堵路;所以我听从了阿赛一家人的劝导,决定返回,再去双娃底村,找那个会写独龙族文字的人。阿赛会写汉字,很认真的给我写了赠言,我和他说,我认下他们一家为我的独龙族兄弟,他们很高兴,我们一起端起茶缸举杯庆祝。
作别阿赛全家,回来的时候,感觉时间尚早,在路上欣赏高黎贡山原始森林的美景,这里古树参天,植物繁茂,溪流潺潺,真不愧是“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由于担心蚂蝗的侵袭,我没有徒步往森林里走,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空气,感受着原始森林的神秘,我庆幸有如此的艳福。
待我返回到双娃底村时天色已晚,终于在村子里找到了被村民认为会写民族文字的人,他就是村小组长杨米迪兄弟,他比我小一岁,很热情、诚恳,他向我说明独龙族本没有文字,所谓的民族文字就是借用了傈僳族的文字,所以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写不了,但是我在他家的墙上看到了几个文字确实象傈僳文,杨米迪请我和他一起吃饭,我也没客气,杨米迪汉名又叫王义,身份证的名字也是王义。米迪和我有点相识恨晚,也可能是这里很少有汉族人来访,所以初见我既感意外,又特别兴奋。他是初中毕业,不仅会写字,写的还好着哪,别忘了在这个村子他可是最高领导,他针对我提的村里有没有纹面的女人这个问题,回答是,他们村现在没有了,只有独龙乡那边还尚有几位。由此介绍起纹面的事,过去独龙族妇女纹面的原因是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强掳年轻、漂亮的独龙族妇女为奴。独龙族妇女为了逃避蹂躏与践踏,只好采取一种消极的自救办法:宁愿忍痛用竹签刺脸、锅灰敷面,把自己的脸染刻成永远洗不掉的“黛墨青纹”,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前。久而久之,形成了纹面的习俗,并一直延续到解放初。他说,纹面是一种很痛苦的过程。纹面的图形根据地区不同,也有区别,大致可分两种:独龙河中上游地区,多自眉心至鼻梁,以口、鼻两侧,再经双颊至下颌处整体刺成蝴蝶状。独龙河下游地区比较简单,一般只在下颌处纹二、三行竖条纹,其他部位不文纹。这种习俗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就废除了。他还给我介绍了一些“刻木记事,结绳计时”的方法,结绳计时,非常有意思,它是指用一根细麻绳打结计时,每一个结代表一天。如外出办事,走一天打一个结。回来时则一天解一个结,这样能准确计算日期和行程。一年一度的独龙族年节,因没有固定的日期,所以每年都需临时约定。约定的办法也多靠结绳来完成。如决定10天以后过节,便准备若干条打有10个结的绳子,送给亲友,过一天解一个。待最后一个结解完,便表示节日来临,大家杀猪宰牛,载歌载舞,欢度新年。
我们越聊,杨米迪越健谈,一再挽留我,我很矛盾,一是何斐帮我联系了普米族人,在六库等我,明天必须回六库;但难得走进独龙族,况且米迪兄弟又如此盛情,我更担心米迪误会我嫌他家环境不好,经过再三解释,米迪给予了理解。走出村子已是月亮高挂了。
回想起在路上的情形,只让人心悸,路旁有稀少住户的地方,竟然有人在路旁睡觉,就连狗也在路中间就寝;另外,弯道多、下坡,再加上天黑,有两次吓出一身泠汗,还好处理及时,避免了横祸。
在这之前,我曾了解到独龙族地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纯朴的民风至今犹存。也就是说,不论何人,路上拾到东西,绝不会据为己有,或就地等候失主回来寻找,或设法打探失主去向,尽量及早物归原主。人们出远门,常将随身携带的粮食分成若干份,沿途挂于树上或放于岩洞等处,留待回程时食用;过路人无论怎样饥饿,也绝不会擅自取食。即使衣服等物品,也可随时随地放于路边,只要上压一块石头,就表明是有主之物,别人是不会拾取的。独龙人不仅路不拾遗,更从不偷窃。他们的粮仓大都建于房后,甚至离家较远的山上或地边,仓门上只横插竹条或木棍,从无被盗之虞。即使离家外出,房门也是如此简单处置,绝不会有人私自进入的。独龙族的传统美德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如互帮互助、尊老爱幼、抚贫济困、热情好客等等。&&&
本想在贡山县城住一宿,第二天去丙中洛和秋那桶,不仅是那条路上有很多教堂,听何斐说,丙中洛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那个坠机的士兵得到的是丙中洛老乡的救助,当他伤好离开丙中洛,当地人跟他道别说再见时,发音便是“香格里拉”。但“香格里拉”这个名头已被迪庆占有。对我而言,这些都不重要,每个地名都代表独一无二的空间,凡是陌生的地方,都愿意去走一走。但一想到,和何斐约好回六库的时间,明早就得回撤了;纠结中,更觉怒江尚意犹未尽,今夜最好能伴江水而眠,于是,开车上路,顺怒江而下,开到西月谷村的江边上,本想在车里睡,但旁边一处开着窗户的房子,没人!见有一张木板床,遂准备拿着睡袋在此投宿,然而,外面的野狗叫的很凶,一时睡不着,猛然间意识到一旦天亮有主人回来,容易引起误会,干脆将车靠近江边,在车里入住吧。天亮,睡眼惺忪,一撇下面的怒江,顿时心花怒放开来,这一宿虽然没睡多长时间,但却是很难忘的怒江一梦。
路过贡山与福贡交界处。路旁立着一块里程碑,南北两面分别刻着两个行政区名称,还有一块刻有“三江明珠”的石碑,很有纪念意义。自拍一张,命名为“三江明珠与越野行者”。&&
突然间,眼前出现一块不太显眼的路牌,写着“美女村”;正是因为这块路牌,动了非分之念,这也怨路边施工的人,我打听美女村是不是因有美女而得名,他们笑着说,你进去看吗!带着悬念,将车调过来,开始了探秘美女村的穿越。山路狭窄、时而险峻、时而颠簸,可谓变化多端,大概5、6公里,终于碰到一户竹楼人家,一对小夫妻很热情,给我舀水喝,偷窥几眼女主人,还算秀气;一打听,村子还得往上走,于是,一付不见美女势不休的动力驱使,进村。到了尽头,在一片空地处见一房前挂着的牌匾上,标明福贡县马吉乡古当村。我以为还没到美女村哪,正到处撒摸时,在池塘边碰到三个正在喝啤酒的男人,好吗,先是被三个老爷们一顿审查,然后,他们以傈僳族兄弟的身份盛情邀请我一起喝,于是乎,客随主便,入乡随俗,这一喝不要紧,又被请进家门,继续喝。男主人自我介绍,他原来在文化站工作,叫李小阳。并拿出一个竹筒,倒满了酿制的水酒,请我和他脸贴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滴出来,否则就要从头来喝;他们说这是傈僳族特有的“贴面酒”,既然是习俗,自然我要接招了,只听我俩“咕嘟咕嘟”几口,竹筒空了;他们说我好,我只感觉有点飘。酒兴之时,小阳大哥开始给我介绍:古当村,是福贡县马吉乡所辖的一个傈僳族村。“共有306户人家”老村长补充到。说到美女村的由来,李小阳大哥解释,过去这里因山高水好,女子大多出落得身材有型、面娇粉质,加之傈僳族能歌善舞,所以,远近传颂为美女村,其实这里也有政府炒作怒江旅游的水分。说到村里现在是不是尚有美女,小阳兄遗憾的说,现在村里正当年的女子,有的去演出了,有的去上学了,有的去城市做工去了,有的嫁出去了,总之,这里已是空城美女村了。小阳大哥说到兴处,进房间取出箭弩,为我现场表演起他的拿手绝活,对准梨树,啪。。。。。。箭飞梨掉,他走过去,将梨拾起来给我看,我竖起大拇指连说“厉害”他觉得我没看明白,将梨在我眼前旋了一周,又指了指梨把,瞬间,我彻底呆了,原来他的这一箭射到梨把上了。“真是好功夫啊!”我不由得赞叹。他得意极了,我们为此又多干了半瓶。在挽留我时,他特别的开出条件说,晚上召集村里的人,为我表演多声部合唱圣歌,再跳舞。我无奈的说明了六库那边还有人等着那,恰巧,在他的面前我接到了何斐的电话,他也就作罢了。李小阳已经年近六十,这位老哥的豪爽、奔放、热情,让我真正的体验到了傈僳人的性情,令我感动、难忘。离别时,小阳大哥说,他的女儿在福贡县当老师,来电话说要回县城的学校,让我下去时到山下的马吉乡,给接一下顺路带到县城。我领命后,觉得能送她的女儿,也算是一点回报,另外,难得一睹美女村的美女。于是,依依惜别傈僳山寨。下山时见一辆又窄又高的小货车载满了人,竟然还有人坐在车篷顶上,任车辆在山路上摇晃着,他们很镇定,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直冒冷汗。
在马吉乡见到了小阳大哥的女儿小丘,虽然瘦弱一些,但不失美女风范,她热情、直爽、文静,也许是他爸爸朋友的原因,也许是小阳大哥的授意,她执意要我吃完她亲手用茶树油和酒烹做的鸡汤再走,我拗不过,只好服从;一路上小丘不断地为我介绍福贡、怒江的特色,到了石月亮,她带我去景区,她的普通话很好,特健谈,象给学生上课一样,讲石月亮的由来、传说。面对怒江西岸山顶通透的圆洞,小丘继续讲解到“我们傈僳族人称它为“亚哈巴”,意思是石月亮。。。。。。二战时,曾是飞虎队飞越驼峰参照的重要标志。”说话间,我们正路过“石月亮”,小丘让我停下来,带我到观景台上,眺望高悬于峰海山林之中,那一轮恰似月亮的石头山峰。这道自然奇观,与张家界的天门洞相似,所不同的是,气势汹涌的怒江,在它的脚下映衬着,酷似圣境。这里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免费旅游景点,可以停车隔江观景。两根4、5米高挑的石柱上,刻着“石月亮”和“三江圣境,傈僳之根”,这都成了上镜率最高的道具。临近黄昏,我将小丘送到了县城,然后,一路向南,披星戴月赶到了六库。
拜访普米族
第二天由何斐引荐,终于找到了原籍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得胜村的普米族兄长胡润祖,他现今在怒州外事局工作。
&&&&&&&&&&&&&&&&&&&&&&&&&&&&&&
润祖大哥黑黝黝的脸庞,满是知性、敦厚、热情,一见面,他就大为赞赏我的探访之旅,并围绕普米族介绍开来。&&&&&&&&&&&&&&&&&&&&&&&&&
普米族主要聚居于怒江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宁蒗县、丽江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在四川省木里、盐源、九龙也有分布;人口近4万人。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普米族是古氐羌的后裔,先民原来居住在今青海、甘肃和四川交汇地带的游牧部落。这是一个从大西北到大西南,跋山涉水,历时千年不断迁徙的民族,然而民族的特色却能保持至今,这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多见。
(一)自大理去往兰坪县通甸乡得胜村的路线(行程204公里)
(二)从六库去往兰坪县通甸乡得胜村的路线(行程246公里)
&&&&通过了解,我对普米族的风情习俗有着深深的向往和敬重,同时,更认为这个民族在很多方面都充满了高深的智慧,也体现了人类的品质;所以,在以下的介绍中,请允许我抒发一下个人的感想。
普米族因为发源于大西北,所以兼有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特点。按照古老的习俗,普米族儿童只能穿长袍大褂,13岁时在大过年(即春节)时举行成丁礼。仪式多由母亲或舅父主持,成年儿童在火塘前的神柱旁,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象征财富和丰收;男孩,要握尖刀,拿银元,象征财富和勇敢;女孩,则要拿耳环、手镯,麻纱、麻布等,象征着家庭权力和劳动义务。然后由巫师祈祷,舅父或母亲给孩子改穿衣裤、衣裙。大家随之要赠送一点礼物祝贺。成人的小伙子(姑娘)也要向灶神和亲友们叩头、敬酒致谢。——\从当代的理念解读,这应该叫,在一个人的转型时期,恰到好处的灌输一种必备的责任和品质;尽管这是一种形式,但有全家和亲属的参与,那就是全社会注视下的教育,这样将有助于未成年人心理转换。其实,在这个年龄举行成人礼的民族不止普米族,我曾在西北地区的内蒙古包头市目睹过的一例,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这个年龄,可见13岁是人生成长过程至为关键的时期,我们不应忽视和淡漠。\
成年男女除了都穿着羊皮坎肩或披肩,妇女用牦牛尾和丝线编入发辫,盘于头顶外;宁蒗地区的普米族妇女还要在束腰的长褶裙中间绣一道红色彩线,以铭记祖先迁移的路线。
——\这一点,蕴意着勿忘历史。我想他们的祖先一定早已懂得“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的道理。尊重先人和民族历史,从小处着手。\
普米族节日多,形式多样,像端阳节时,到野外采来各种鲜花,插在屋里屋外。农历五月五日的雪门槛游山节,是人数最多而宗教气氛较淡的一个节日。“雪门槛”是一座高山的名字,届时四面八方的人就会身挎四弦琴,携带酒肉,来雪门槛山顶草地过节。射箭摔跤、对唱情歌、谈生意;游山节的高潮是“跳羊皮舞”,人们手拉手围成圆圈,用四弦琴,羊皮“鼓”伴奏,十二个舞曲为一轮。还有每一个普米人都会跳锅庄,传统普米族的的“打锅庄”舞,边唱边舞,热情奔放。——\他们很会利用和创造时机,陶冶性情,融入自然、汇入社会,以节为由,愉悦心情、开阔视野,增进沟通和交流,凝聚民族感情\
转山节和小过年都是祭山神与祭祖先、驱病魔的节日。&——\这可能就是强调人们敬重自然,敬重先辈的教育,尤其是能将祭祖先与驱病魔整合成一体,就更具方法,这是不是应该叫敬重祖先、孝尊长辈呢?!如此,可以平静心灵,清除浊气,已达到健康身心的功效。\
普米族的房屋大多建于半山缓坡地带;因为四角立有大柱,中央立一方柱,故称“擎天柱”。用木板或瓦盖顶,用圆木垒墙,这种房子俗称“木楞房子”或“木垒子”。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或堆放杂物;居室的门要朝东。房门外要挂着牛羊的骨头,象征家庭的财富,也具有驱邪镇鬼的作用。——\因为普米族源自西北,所以上下两层,人畜同住一房这样的结构,肯定不是原有的模式;这种结构只是西南云贵地区的特色,对此,这样的建筑结构,正是证明了这个民族的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取长补短旨在适应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兰坪、维西等地普米族的婚礼则是在“对歌”声中进行,像《出嫁歌》、《梳妆调》、《认亲调》、《开门调》、《送亲调》、《聚会调》等欢乐的歌声连绵不断。——\这充分的说明他们注重生活的细节,还有乐观、善于表达的性情,通过这种形式,简洁明了的制造情境,烘托气氛。不利用自身的特长,打造了民族特色的婚礼形式。
普米族有独特的丧葬习俗。人去世后,家人立即爬上屋顶鸣枪放炮,吹牛角报丧。同族人闻讯赶来帮助料理后事。先以樟脑树皮加香料煮水净身。然后用酥油、盐涂抹尸体,再捆成坐姿,外裹麻布,放入一糊泥的大竹箩中;然后进行火葬,次日由子女拣回十三块遗骨,放入罐中,同一氏族的骨灰罐放在一个坟山上,有的普米村落的丧葬活动中,还要举行“给羊子”仪式。就是由巫师为死者指点祖先的名字,交待归家路线,并现场杀一只白羊,然后为死者念“开路经”,仪式期间老人们要唱开天辟地以来的古歌;仪式持续四天,直至将骨灰罐送往“罐罐山”。——\火化是国际公认和通用的殡葬方式,普米族自古沿袭,这足以证明他们的先辈,具有一定的科学态度,理智、文明;同时,“给羊子”仪式,告诫后人,扬善弃恶,世人尊敬,祖先欣慰;否者,作恶多端之人,怎么能有白羊带路,归见先祖之待遇呢?\
普米族信仰藏传佛教,还残存着对自然的崇拜。每逢节庆、婚嫁、生育、出行、收割等,都要请巫师杀牲祭献,诵经祈祷,以便消灾祛难,保佑安康。——\以最虔诚的信仰,尊重生命、尊重一切自然规律。\&
普米族人特别尊敬老人,年过七旬的老人,床头边一般都有一个安放饮食的木柜,里面装了各种食品,逢年过节,寨子里的家家户户都得给本寨年老的人送一份礼;——\有了以上的信仰和各种教育引导方式,孝敬老人自然就成了整个民族责无旁贷的事情了。\
普米族禁忌也比较多,如不能和长辈开玩笑;不准摸别人的脑袋;不吃狗肉、马肉;在家中落座时,男子要坐在火塘左边,女子坐右边,不可以乱坐。——\这更说明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立规矩不正是为了规范行为吗?!\
最值得一提的是,普米族人不仅热爱森林,更以自身来保护森林,他们曾英勇地和乱砍乱伐作斗争,以至在他们的领地里竟然还活着有1000多年以上的古树,最早的可以推算到唐宋时期;这在国内极为罕见。——\当我为之惊讶和受之触动时,似有启发,俨然这是一个民族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态度;这种态度也将决定大自然对这个民族的尊重,不能不说,他们是人类的楷模。\
这次在六库探访普米族,是我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内容最丰富的;主要源自胡润祖是我碰到的少数民族中学问和学历都是相对最高的。因为有何斐的引荐,再加上对我探访意义的认同,润祖大哥格外的热情,还打算要陪我回乡下去实地体验一下,这也正合我意。可事不凑巧,那一天是7.17日,因为我已离家正好四个月之久了;本家的未婚之妻临时飞行探亲,已抵达腾冲等候了,她不是经常出远门的人,我很担心,于是,只好说明情况辞别了,临别时,润祖大哥特意给我写下他老家的地址,并说,他的父母兄弟都在那里,希望我去兰坪时,一定要去他家。直到今天,去润祖大哥老家的普米寨一直是未尽的心愿。
当天下午,作别了润祖大哥,沿怒江顺流南下,走S230省道,奔向腾冲。渐渐远离了六库,怒江州成为了回味。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今天我匆匆走过了,却亦然如梦;一泻怒江水,两纵险峰峦,神秘、友善的独龙人、怒家人、傈僳人、普米人,终归喜相逢;还记得,来的时候两眼迷茫,内心空荡;七天的峡谷经历,现在却满载了沉甸甸的情谊,厚重于高山,珍贵于千金;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火辣辣的热情,尽管真实,却真实得似梦非梦。还东北老乡何斐更像是上帝委派的先遣。。。。。。回味令心绪难平,感受、感动、感慨——百感交织。
怒江峡谷里总体的感受是,这里由于地理位置极偏,又受进出仅为一条狭窄公路和形如300多公里死胡同状的交通结构所限,让人望而兴叹,尽管原始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还是以交通等诸多因素困扰着人们的脚步,也更困扰着当地政府开发旅游的决策和效率。当然,既要开发旅游项目,又要保护生态资源;既要迅速发展经济,又要悍卫淳朴、多样的民风民俗;既感知到外界对怒江的欲望,又没有现实的客源保证,等等;可想而知,怒江州正在纠结中;但我预测怒江大峡谷的未来,应该是云南最后的香格里拉。
&&&&&走向炮火密集的滇西阵地&——寻找松山战役遗址
每写一段都犹如重走一遭,回忆既是享受,也是过程,原计划中有松山战役遗址一站,
松山战役,是抗战后期滇西战役中以惨烈闻名的一场血战。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20万中国远征军征战滇西各地。为了夺回龙陵县腊勐乡由日军占领的松山,远征军先后动用10个团2万人,用三个多月的时间,最终以负伤4000余人,阵亡4000人的代价,消灭日军近3000兵力的守备部队,从而占领松山阵地。
松山战役有着独特地位和意义:首先打破了滇西缅北会战的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可以向龙陵战场畅通无阻地运送兵力和装备、物资,为境内外会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关键的基础。其次,这是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联队的战役,赢取了中国抗日战场首获胜利的攻坚战,促成了中国战略反攻阶段的“转折点”。另外,松山战役从此成为山地丛林攻坚战的典范,被写入美国军校教材。据说现在的松山战役遗址,保存的最为完整,主要集中在腊勐乡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松山战役也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南天门战役的原型;电视剧《滇西1944》也侧重再现了这场战役。
然而,路上面对先去腾冲还是先到松山,我犹豫不绝。因为这是两个县,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乡,也就是驶出六库100多公里后要选择不同的方向,若向西腾冲方向走s317再有60多公里就到,然而,去松山是朝南爬山路70多公里,再回来,这样就多出了140多公里路程,去!了却一份心愿,寻找战争遗址也是旅程的一个主题,所以,望着层层叠叠的群山,似乎听到了隆隆的炮声,于是,我抖擞精神冲入山谷。一路上,随处可见乡间硕果累累的桂圆林。红旗桥因为是怒江的桥梁,和重要公路的要塞,由重兵把守,禁止拍照。越接近山峰,山路越陡峭险峻,尽管满山郁郁葱葱,看不出一点战争的痕迹,可总隐隐的感觉到暗藏杀机,能是了解些许背景的缘故,我总不时的猜测,这种地形地貌,当年远征军的强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实在是不足为奇。眼前盘旋向上的弹石路,不知道浸染了多少鲜血。因为没有路标;完全靠打听寻路,可路上又极少见人,所以,我一路的纳闷,这么著名的战役遗址和纪念地,怎么看不到导示路牌啊!还好,运气不错,终于绕进了腊勐乡。整个小街很静,静的几乎看不到人,望着一条路的小镇,眼前不断的变幻着各种情境,一会儿是鬼子的营房和宪兵;一会儿是远征军大兵在这里集结。又继续寻小径在石路上跳动,7、8公里左右,终于见到一块石碑“&滇西抗日战争松山战役主战场遗址之一”。
六库至松山战役遗址路线图
红线为本次进出的路线,s320——腊勐——松山
&&&&这块松山战役标志碑立于大垭口村的路旁。
刚进村我碰到在此地做酒坊的一位四川籍小兄弟,他热情的带领我经过一段山野毛道,进入战场遗址。山坳中的一棵大榕树特别醒目,弹痕累累的老树象拄着拐杖的伤残老人,刚毅倔强的昂首凝视蓝天,慢慢的讲述着那不堪回首的血战历史。仅此一棵树弹孔无数,较清晰的是机枪弹孔,足以显现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可见这棵树是这场战争的见证和受害者。这棵树生命力的顽强,令人惊讶不已,炮弹炸掉大半树根,然而,依旧枝繁叶茂。想必这棵不倒的苍树,也一定是不舍牺牲在这里的中华勇士,日夜看护陪伴着这些英雄儿女。后来我听当地老乡讲,这棵树很神奇,据说,解放后这棵树已经自然枯死了,然而50多年后的2005年,它居然奇迹般的复活并开花啦。
在松山的丛林里穿行,搜寻这处当年日军坚守的阵地,什么地堡、战壕、弹坑、车库,坑道掩体等仍清晰可辨,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仿佛历史重现,依稀能够感受到当年血战的惨烈。可以想象这场战役的惨状,山上的植被全被炮火轰平,漫山的土地被掀翻烧焦,&甚至,尸横遍野。。。。。
阵地上立着一座抗战阵亡将士墓碑。碑文写到:“日——9月7日。血战百余日,我方先后10个团2万人参战,共伤亡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毙杀日军超过1250人,敌我伤亡比1:6.2。战死人数超过了负伤人数。终于收付松山。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懔懔大义,名勒丰碑。”&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松林静默,农田富饶,湛蓝的天空上白云悠悠,和煦的阳光撒进密林,温暖着鸣叫的鸟儿……温暖着那座静静地矗立在松林光影里的103师阵亡将士纪念碑。轻轻抚摸斑驳的老石碑,我默默点燃香烟,敬撒一杯浓香烈酒,敬一个军礼,告慰在天的英灵!
回到大垭口村,村里在杂货店买到了两本松山战役纪实的书籍;店主人告诉我,当年这里是日军的守地,现在村里仍保留着日军慰安所、弹药库等遗址。并说,她的爷爷当年曾被日军控制为劳工,后逃向远征军做抗日支前民工。她听村里的老人说过,战役结束后,松山山道两边整齐排列着装满泥土的汽油桶,每个油桶上放着一盆鲜花,并插有阵亡者姓名的小木片。解放前将烈士遗骨移葬至云南保山市易罗池畔。
在我问及,从村里到战场遗址的山路,为什么不修?战场遗址为什么无人管理,而且还不规划?当地的老乡无奈的说,当官的都贪了。我再追问。。。。。他们说出县里有几个贪官已被双规的事,我当时以为他们是道听途说的;然而,闲暇网上查找“龙陵县”时,竟确认了他们的说法。摘取部分以供大家审判。
1、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原县长钟磊受贿一案审结检察机关查明,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长受贿金额高达121.5万元。受理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钟磊有期徒刑12年。&检察机关还查明钟磊存在吸毒和包养多位情妇的问题。(旷丰英)
2、龙陵原县委书记贪贿获刑11年[]&《生活新报》(邓建华&黄占啊)
&&&&近日,龙陵县原县委书记王多邦受贿、贪污案经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处受贿罪王多邦有期徒刑10年,贪污罪有期徒刑3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
3、龙陵县原政协副主席受贿获刑7年。(&都市时报&&&时间:&&)&
身为中学校长,利用与学校有关的工程建设及教辅资料,收受贿赂。龙陵县原政协副主席兼第一中学校长张尚云,近日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7年。张尚云升任龙陵县政协副主席后,其受贿之事暴露。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后,掌握了确凿证据,将其绳之以法。
当时,我听老百姓讲述时,就义愤填膺的说,这个地方的领导不兢兢业业,为地方民众造福,本身就是失职;还狗胆包天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地方,伤天害理,知法犯法;我建议,将贪官污吏拉到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就地正法,以给誓死捍卫这块土地和为民族尊严而牺牲的先烈们一份愧疚的交代。电脑前看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相继落马的事件,难抑愤恨,心中一片茫然,党、国家、民族。。。。。。是不是又到了危急关头?我们真正到了痛定思痛、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完成全程探访后不久,听说松山战役遗址里新添了一块墓碑,一位参加过松山战役的远征军老兵陈宝文老人的骨灰,埋葬在了这里。“将自己的骨灰留在松山,陪伴当年的战友”,这是老兵临终唯一的愿望。由此可见,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生命,是多么珍爱他们战斗过的土地;作为晚辈的我们,该怎样敬重这些生命?那就让我们和他们一样用生命去珍爱这块土地上的一切吧!千万别让他们失望啊!
走出松山,一路山道柏油,坡陡弯急,晚上到达腾冲。腾冲,是一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边陲古道的马铃声,记录着中、缅、印的商贸历史;二战中,中国军民在这片絷土上抗击日本侵略军,首创全歼侵略者的战例,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
腾冲的地标位于通往热海温泉区的岔路上的一座由一组抗日军民和一架腾空而起的战机所构成的雕塑,雕塑底座镌刻着驼峰航线悲壮的历史。&
古城里的国殇园,位于腾冲县西南来凤山下,由烈士塔、忠烈祀及烈士墓地组成的大型墓陵,其中除了安葬有抗日将领——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将军、第三军军长唐淮源等20位将、校级军官与远征军腾冲、松山战役中阵亡将士的遗骨外,还有缅怀以美军夏伯雨中尉为首的在抗战反攻,收复腾冲战役中牺牲的盟军将士纪念碑。一座“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静伫在墓园旁,默默的吟诵着、讴歌着身边这3168名民族英雄,为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世界和平而英勇奋战的不朽魂魄。是啊,他们用生命的集合在这里昭示后人:振兴中华,匹夫有责。
在国殇园参观时,偶遇【越野e族】湖北大队的几位兄弟,他们携妻带子自驾6台车准备进藏,无法推辞他们的盛情邀请,一道共进午餐,用他们的话讲,是看了我发的关于墨脱的帖子,才组队成行的;没成想我们竟然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所以,特请我为大家介绍一些墨脱的情况和注意事项。时隔一段时间后,我们再联系,兄弟们遗憾的告之,因泥石流阻挡,墨脱未能如愿,遗憾的自藏地返回中。
腾冲是温泉的天堂,热海是腾冲温泉的第一掌门。樱花谷原始韵味浓郁,温泉也具特色,但偏远,路不太好走。虽然我慕名奔到了那里,但作为奢侈消费的温泉,不在我旅途体验的范畴,所以,仅参观已感满足,对此,无法交流泡温泉的感受。腾冲的三天时间,投宿在古镇玉泉园入口处的腾冲国际青年旅舍,很温馨惬意,在这里与同道人畅谈路上见闻,分享旅途故事。安坐小木楼台,一瓶怒江啤酒,两粒腾冲的豌豆,三望古镇风情,全无一路辛劳,顿入云里雾里。极富盛名的腾冲和顺镇,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老城里古迹,很多已成故事,蒙蒙细雨中,浏览古物古韵,感受滇西古文化的深邃,只遗憾前路迢迢,脚步匆忙。
7月20日从腾冲县城起步,向瑞丽方向进发,此程目的:寻找阿昌族、佤族、景颇族、德昂族。寻找佤族聚居村,误入歧途,然而,意外惊险和意外收获,也都在这里发生了。车辆在一车宽的村路上侧滑,细雨绵绵中,土路泥泞湿滑,下面是十几米高的断崖,一个轮已经悬在崖边,动弹不得。此地为腾冲县荷花乡杏塘村。千钧一发之际,乡亲们陆续赶来,不由分说取来绳子,一起动手将车硬拉了上来,悬着的心落了地,我问怎么感谢大家时,他们说,这点事谢什么?!我请大家抽烟,他们对我倍加热情,还被村民杨新勇请进家门,沏上好茶,为我介绍这里的情况。这个村都是汉族,周边有佤族和傣族,他们村以种蔬菜为主,耕地很少,所以大部分男人都闲置在家。。。。。我要走的时候,乡亲们纷纷过来招呼,为我指明佤族村寨的位置。一份感激从杏塘村又装进了心里,一份祝福也系向那里,愿杏塘村早日致富兴旺啊。
天渐黑的时候,走进了不远处的汪李村汪家寨,这个寨子里都是佤族,村民将我带到村长金文寿的家里,他带我参观家里的木房子,并讲解佤族的习俗,虽然没有民族文字,但他说村里会写汉字的也很少,不过,他会写,就这样他做为我的佤族兄弟,在民族兄弟赠言本上,写下了他的心声和祝福,语气有点政府的体统,就是错别字多一些,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也不足为奇。金文寿告诉我,汪李村位于荷花乡东南山坡上,距乡政府15公里,腾梁公路7.5公里处,海拔1520米,全村共由李家寨、汪家寨、马元寨3个自然村组,共314户,1251人,属贫困村之一。还特别介绍,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届时,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寨子里的每家每户都要到造新火的地点取新火,拿回家重新燃起,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创造的。&&
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制的头箍、项圈、项链、手镯等首饰。佤族以信仰原始宗教为主。新米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等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被称为“阿佤山区”。与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佤族的禁忌:不能骑马进寨;忌摸别人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
当晚在保山市腾冲县与德宏州交界处入住路旁的小温泉客栈,一个标准房,带有温泉洗浴,条件不错,价格更实惠,看来这一代地下温泉资源极其丰富。
寻访阿昌族
阿昌族档案:人口:近四万人,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和梁河县,潞西、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语言:有。兼通汉语和傣语,
文字:无。贯用汉文和傣文。
节日:大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进洼、出洼等。
特色:“对歌”;象脚鼓舞和猴舞;舞户撒刀;都是阿昌族最具魅力的特色。
禁止在正月初一杀家畜;妇女生孩子未满7天时,忌讳别家男子进入院内;阿昌族同姓忌婚配;另外,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视为恭敬。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他们还有劝饭的山歌。
驶出腾冲界进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境内;在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政府找到了阿昌族的兄弟——赵家汉。他是本地的阿昌族,在乡政府国土资源局工作;对于我的到来,他很兴奋,首先对我的艰辛旅途,慰问一番,然后开始介绍自己的民族,他说,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开始举行的“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最为盛大的节日。族人们以此纪念传说中阿昌族始祖遮帕麻、遮麻的功绩,届时人们汇集起来——先举行祭祀,然后围绕在窝罗台坊的四周,欢歌起舞,庆贺节日。此外,在梁河、陇川一带的阿昌族,还有农历八月十五过尝新节的习惯,节日的当天将芋头和玉米,捆在一根竹杆上,摆在屋角,然后舂新米做饭,饭熟后要先盛一碗喂狗,最后全家聚餐。
说到远近闻名的阿昌刀,家汉大哥更是引以为豪,他如数家珍的说道着:“阿昌刀”又称“户撒刀”。这种刀“制炼精纯,刚柔兼济,剁铁如泥”;不仅本民族人视若珍宝,还深受高原各少数民族的青睐。阿昌族打制刀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锻造技术。整个户撒地区好比一座兵工厂,各寨子都有拿手绝活,如来福寨的黑长刀、花钢刀;芒东寨的腰刀、小尖刀,腊姐寨的锯齿镰刀,新寨的背刀,芒所寨的刀鞘等。户撒刀之所以经久耐用,一是选料讲究,二是淬火技术掌握的好,加之刮磨的漂亮美观,所以他们打的刀拿来随便磨一下即锋利无比。户撒刀让人看了爱不释手。
最后,家汉大哥忽然兴奋地说道,对啦,我们这可有一位名人,看我发怔,他神秘的说,李根源知道吧?就出生在我们乡的九保街。李根源,是我在腾冲国殇园的文史资料里加深了印象,并倍加崇敬的爱国前辈。他生前是云南讲武堂总办,滇军名将,云贵监察史。还是开国元帅朱德的领路人。尤其是滇西抗战关键时期,63岁的他,亲抵保山前线,誓与保山共存亡!滇西收复后,亲自还主持修建腾冲抗日烈士陵园“国殇墓园”。
&&&&在赵家汉的引领下,我见到了九保街的两幢故居,现在已被辟为李根源故居纪念馆。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不走回头路,婉言谢绝了赵家汉要陪我去寨子的安排。一头扎进山里,开始了下一段景颇族聚居地的寻访。
寻访景颇族
接下来行程目的,转为寻找景颇寨。
景颇族档案:
人口:12万左右。
背景:景颇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有关,曾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后来几经辗转,大量移居德宏地区及周边。现在的景颇族主要有五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
语言:但景颇族公认有景颇、载瓦两种差异颇大的语言。
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系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主要聚居和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潞西市及周边地区。  
习俗:景颇族坦诚好客,一直保留着"吃白饭"的待客习惯。就是对于任何一个不相识的人,主人都必须无偿招待饭菜。族人普遍认为: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仍然沿袭分餐,饭菜都用芭蕉叶包好,进食时人手一份。忌把叶包反。
节日:“目瑙纵歌”,意为“大伙跳舞”。这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形式之一。凡出征、凯旋、五谷丰登、婚丧嫁娶、喜迎嘉宾,景颇族都要举行目瑙纵歌这一喜庆活动。陇川县被称为“中国目瑙纵歌之乡”。&
从梁河县城出来,在一边距芒市112Km,另一边距盈江42km的S233省道的岔路口,我选择了芒市方向,并自不远处又插进一条狭窄的山路。据说叫“潞盈路”,此路不知是县级路,还是乡级路,应该是自盈江通往潞西的便道,均由沙石和弹石路构成。从这里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山地穿越,一路连续见到了几座“温饱村”的石碑。一位阿昌族老汉正在装饰他的象腿鼓,看我感兴趣,特意为表演一番,那鼓声,音质浑厚、动听。且造型别致,酷像象腿;这是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乐器之一。
自梁河跑出60多公里,进入陇川县境的护国乡,并入x122县道,再入无名小道,一路摸索、打听,穿越于山林间,又40多公里后,终于找到了景颇人聚居地——德宏州陇川县王子树乡邦角村岭干寨。
&&&&正是因为景颇族有自己的文字,我更执着于寻找能写民族文字的景颇人。无形中为寻找增加了难度。岭干寨因村寨座落于山梁上而得名;是纯景颇族村寨,海拔1200&米。
&&&&&在村政府经大家的推荐,我被热心的老乡带到了山坳中一个草蓬竹房人家,主人是一位34、5岁的景颇汉子雷自发;站在房前看到外表,还不觉得什么,只是一个简朴、原始,然而,走进里面,我大吃一惊!什么叫家徒四壁?在这个寨子的很多人家里都能准确的找到答案。眼前,雷子发的家,是我走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甚或所有偏远地区,所见到的最为贫困,最为寒酸的家庭。望着这里的现实,我呆滞了很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乡亲们面前,我有点不知所措。不要提什么家用电器,这里还没有通电哪!据乡亲们讲,不是全村没有通电,而是要交900多元,才能进户。然而,雷自发家就交不出钱,电线杆就从房头经过。乡亲们说,不是他一家,现如今全村还有几家都没有接电。不是他们耍赖,而是大部分家庭一年的收入也不足900元啊!
&&&还好,雷自发的大女儿上小学,享受免费教育,否则,孩子的命运就不敢想象了;他家有两个孩子,最小的还在襁褓中。因为听不懂景颇话,所以我也不知道雷自发真正的表达,其他村民转诉说,他家四口人,吃饭没有问题,眼下就是渴望家里能用上电灯。晚上,我随雷自发到一户有电视机的居民家里,和大家聊天。那一户人家,也是竹房,里面靠墙的长凳,就算是家具了,再有就是中间的火盆,墙角的一台电视机,成为了竹房的时代标志。过后,我查找这个寨子的有关资料,发现县乡级政府对寨子的现状已有定论,“该村有耕地175.5亩,其中人均耕地0.91亩;有农户45户,19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39元。属于绝对贫困村,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落后。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硬化道路、发展核桃、甘蔗、茶叶等特色产业”。
雷自发会写景颇文,给我写了好多,有祝福,也有代表全村的呼唤,路不好,和外界无法沟通,人均耕地太少,粮食紧张;渴望家里通电等等。待我走出寨子的时候,内心极其沉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里却一成未变,仿佛时光到此停留了,要不就是逆转了。这番情景,令人心酸,令人心痛,不知道他们,以及行政辖区的各级父母官们,未来要做何打算?雷自发全家人的电灯梦,乡亲们的富裕梦,何时能够实现呢?
瑞丽与畹町
&&&&瑞丽市隶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距省会昆明890公里,其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依。这里拥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这里分布着中缅两国的五座城市,即中国的瑞丽、畹町;缅甸的木姐、南坎、九谷。其“一院两国、一井两国、一街两国、一桥两国”的罕见奇观遍布在边境线上。
&&&&该市拥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口岸;是东南亚重要的珠宝集散中心。
&&&&瑞丽的世居民族是傣族、景颇族和德昂族。
&&&&每年4月12日至17日的泼水节是瑞丽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15至17的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里主要有瑞丽江风光、莫离雨林景区、扎朵瀑布及热带雨林、万亩胶林、回环竹海、芒令一姐东崃榕树群、大等喊傣寨风光、勐秀景颇山寨、帕色目脑纵歌场、姐告中缅街、畹缅友谊桥(九谷桥)、允井一村两国、屯洪一院两国、弄岛中缅友谊井等。
&&&当晚入住陇川县城,次日,自陇川一路沿s233省道驶进瑞丽。鲜明的异域风情跃入眼前,鲜花绽放,凤尾竹林,大榕树垂髯,一派美丽的亚热带风光。要不是看到路上的汽车牌照的云Nxxxxx,的提醒,我还真以为又出国了哪。瑞丽市政府驻在勐卯镇。瑞丽拥有两个国家级口岸(瑞丽、畹町口岸),姐告边境贸易区是中国唯一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瑞丽是古代南方丝路的重要通道,是中缅两国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地,也是发展国际陆路运输业的交通枢纽。
通过旅行社,凭身份证很顺利的办理了“缅甸一日游”手续,第二天自姐告出关进入缅甸。缅甸是个佛教氛围很浓的国家,因此成为了主色调。如果不会识别语言,那是很难辨别一个人是缅甸的,还是中国瑞丽的;这一天基本就是缅甸的乡镇游,寺庙是主要的内容。
从缅甸回来,当晚入住畹町;市区不足万人的畹町,过去是中国最小的袖珍城市,现在划归瑞丽市管理,变成畹町经济开发区。畹町与缅甸的九谷山水相依,鸡犬之声相闻。
不足百米长的畹町桥位于畹町街区的一侧,与缅甸九龙一桥之隔。到此也是320国道之终点。这里更是滇湎公路、中印公路的纽带。桥头的一块石碑是纪念二战60周年而立的,标明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的起始,滇缅公路就是320国道的滇西段,又称“史迪威”公路。这条凝结着中国人民血泪的滇缅大道,铭记着沉痛的战争记忆。二战期间,为了打通国际交通线,滇西二十万同胞毅然踏上筑路征程,以血肉之躯筑成滇湎公路,畹町桥也就开始了它的艰难使命,三千二百多名南洋机工日夜兼程,将大批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畹町桥运往抗日前线,为了保护滇湎公路畅通和援助盟军,十万中国远征军将士踏过畹町桥出境抗日。畹町桥见证了中国抗战的风云历史,承担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日,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陪同缅甸总理吴巴瑞等贵宾步行从九谷桥入境,到芒市参加两国边民联欢的盛会。在广场墙体上,醒目摆放着当年情景的巨幅照片,并附有陈毅,赠缅甸友人的诗句:
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
共饮一江水。&
。。。。。。。。&
。。。。。。。。
陈毅诗中的“一江水”,指的是我国的独龙江&流经缅甸叫伊洛瓦底江。
穿越在中缅边境线上
从畹町启程又开始了一段50余公里的山地穿越,这应该算是中缅边境线探秘之旅。这条路是自畹町,通过x212县道,并入到国防道。中途遇见一队巡逻的边防军,并接受了检查,本来担心,可不可以走这条路呢?由此通过可爱的官兵们确认,可以!在畹町与遮放,芒海的岔路口,驶向芒海方向,这条路很有神秘感,路在山坡上,有的地方可以俯视到缅甸那边很远,下面走伴有一条不宽、也不深的小河。这条路基本无人行走,非常寂静,忽然发现铁丝网里面有人,他们是哪国的?下车试探着和正在锄草的四个农夫聊一聊,原来是自己人!老乡指给我看,河那边是缅甸,噢!原来这是一条界河。有一段河床离路边很近,我看那边有农夫干活,正琢磨能不能靠近河边哪?只见一个十来岁大的小孩赶着几头牛从河那边过来,我问他是哪国的,他一指我们这边,说了几句#¥@,就追牛去了。于是,我斗胆悄悄的走到河的中间,与对岸的农夫说话,他们也很热情,我们聊得好热闹,尽管彼此听不懂,但我们各说各的,全靠彼此的理解能力了,说着说着,我们还凑到一起照张相。由此可见,中缅边民的世代相处,多么和谐啊!据我掌握的路书和边防军的证实,这条国防道可一路穿越到西双版纳州,但为了准确的寻找到德昂族,我从芒海镇的一个小口岸处驶离国防道,穿过山丛,登陆到G320国道(史迪威公路),向潞西市方向搜寻。自芒海镇边境出来的途中,经过户允村时,见一棵树上坐着观音佛像,下面是香火,甚为奇观,我判断这应该是中国唯一的一座树佛吧!就在参观时,一位村民老者,望着我和我的车,说什么也不相信我是从东北来的,我只好拿出证件给他看,当时,他兴奋的不得了,拦住其他的村民,就一通的介绍。我记得他说的一句话---“我第一次看到东北的车”。他的挽留非常诚恳,无奈,我还要去寻找德昂族呢。
探秘德昂族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后改名为德昂族。为云南独有民族。&
人口:现有2万人。
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少数散居于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地。潞西市三台山乡是中国唯一德昂族自治乡。
语言与文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族源:史书多认为德昂族与佤、布朗等民族是汉晋时期云南濮人的后裔。
擅长种茶。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
婚事:同姓不婚,很少和外族通婚。订婚别有新意,订婚仪式上要斩鸡头,如果鸡头与鸡身分为两半,双方都不能反悔;如果女方不赞同这门亲事,就不许杀鸡。婚礼通常要进行3天,全寨男女老幼要到新郎、新娘家里贺喜,由双方家长宴请,并伴以对歌,彻夜不眠地欢歌笑语。
&&&潞西市三台山乡是中国唯一德昂族自治乡。雨夜,终于赶到了三台乡,摸黑确认了乡政府的位置,返回G320国道,找到路边一家简陋旅店,歇息一宿,待天亮,又赶到乡政府,不巧,那天是日星期六,没有找到人。在国道旁犹豫时,碰到一台载满人的手扶拖拉机,车上站满了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人;我追了上去,司机会一点汉语,告诉我这都是德昂族人,于是跟随他们一路进寨子。车上的一位老婆婆,示意我跟她走,于是我到她的家中。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干栏式竹楼。楼上住人,存放粮食和杂物;楼下圈养牲畜。原来他的孙子李志豪会说汉话,志豪今年19岁,在家务农种茶,他告诉我,老婆婆是他的奶奶;又介绍他的爷爷叫李拉爱,这对老夫妇格外的热情,他们那年都70多岁,身体很好,李拉爱老伯,虽然也不会汉语,但会写德昂文字,并且算是个有一定文化的人,通过志豪的翻译,他介绍起德昂族的习俗和历史,说他们的生活习俗受傣族影响比较大;但自我民族的传统特色也有很多。比如,德昂族信佛教,最大的宗教节日是“进洼”(关门节),他们要经常念经,由此,他们忌讳杀生和吃荤;浇花节(也称泼水节)是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于清明节后五至七天开始,历时三天。浇花节与傣族“泼水节”内涵相同,但活动内容差异较大。那就是泼水开始前,德昂人民先准备搭小佛寺,上山采花,将鲜花插满小佛房,表示献给神,然后是集体舞蹈。听佛爷诵经,用清水洗涤佛寺佛像和神坛,之后,然后,男女间即可互相泼水祝福。德昂族人善于种茶,茶叶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德昂人嗜茶成瘾,更喜欢喝浓茶,真正的特色是"酸茶",又称湿茶,就是用刚摘下的鲜茶叶密封在竹筒里发酵后制成的,味道酸涩,据说能解暑清热。德昂族离不开茶,婚丧嫁娶、探亲访友,都以茶作为礼品,“茶到意到”。&
&&&&&志豪补充道,一些节日庆典时,德昂族除舞蹈、对歌外,还喜欢表演“洞拳”齐眉棍、双节棍、刀、枪等类的武术,一般不轻易外传。我们说话间,我发现老婆婆随身携带的小食品,有点像口香糖,在嘴里嚼来嚼去。一问才知道,是石灰和烟草。看我吃惊的样子,志豪忙说,那是她们的习惯,除此之外,德昂族的女人大都还爱吃茶叶、还有一种用树皮熬成的,叫沙基的东西,越嚼越上瘾。。。。。。说到这,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差异,为什么很多德昂族女性都是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缅甸万丰老百胜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