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率对混凝土的影响配合比砂率必须取整么

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研究
【摘要】:通过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再生粗骨料材料性质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单方用水量和砂率等参数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了考虑再生骨料取代率影响的水胶比计算公式,考虑再生骨料吸水率和取代率影响的再生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计算公式,以及考虑再生骨料空隙率、取代率和表观密度影响的再生混凝土砂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空隙率和吸水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的影响较大;所得公式形式简单,反映了再生粗骨料的特点,提高了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精度,为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TU528【正文快照】:
0引言据估算,到2020年中国将新增建筑面积3×1010 m2,由此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垃圾约为134×108 t,若单纯堆存将占地2.33×109 m2[1],中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任重道远。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是指以破碎加工后的废弃混凝土为骨料的混凝土。利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建东;;[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9年02期
马戈伟;周雪梅;;[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崔正龙;北迁政文;田中礼治;;[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2期
郝永池;杨晓光;薛勇;;[J];混凝土;2010年07期
张剑波;吴勇生;;[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11期
;[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年03期
张潞;;[J];煤炭技术;2012年01期
曹征模;曹鹏飞;王继春;;[J];四川建筑;2012年02期
;[J];特种结构;1995年03期
杜婷,李惠强,吴贤国;[J];新型建筑材料;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秋义;朱亚光;高嵩;;[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赵立群;陈宁;钱耀丽;宣金琦;;[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陈美祝;林俊涛;吴少鹏;张涛;;[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崔素萍;王亚丽;涂玉波;刘红;;[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陈美祝;林俊涛;吴少鹏;张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赵霄龙;李秋义;张秀芳;何更新;;[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吴道尧;徐亦冬;;[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李秋义;全洪珠;杨向宁;朱亚光;;[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崔宁;李传平;刘元则;;[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朱亚光;李秋义;高嵩;;[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董金傍 本报记者 庄郑悦;[N];中国建材报;2012年
蒋冬青;[N];中国建材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远臣;[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石建光;[D];上海大学;2011年
郝彤;[D];郑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晖;[D];中南大学;2009年
吴春杨;[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张韦倩;[D];复旦大学;2014年
张九峰;[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许岳周;[D];厦门大学;2007年
陈人宝;[D];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
张剑波;[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陈伟;[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郭其杰;[D];长安大学;2014年
李亚可;[D];湖南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式中:mg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当采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砂率应按公式(6;mc0?mf0?mg0?ms0?mw0?0.01;?c?f?g?s?w式中:?c----水泥密度(;?f----矿物掺和料密度(kg/m3),可按现;测定;;?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及
式中:mg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
ms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3);
?s----砂率(%);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2350kg/m-2450kg/m. 33当采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砂率应按公式(6.2.13)计算,粗、细骨料用量应按公式(6.2.14)计算。 mc0?mf0?mg0?ms0?mw0?0.01??1
式(6.2.14) ?c?f?g?s?w式中:?c----水泥密度(kg/m3),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也可取2900 kg/m3-3100 kg/m3; ?f----矿物掺和料密度(kg/m3),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 ?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测定; ?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测定; ?w----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 kg/m3;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1。 6.2.2.2 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1)混凝土的试配 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JG 244的规定,搅拌方法宜与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 试验室成型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的规定。 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6-12的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 表6-12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拌合物数量(L) ?31.5 40.0 20 25 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宜保持不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或减水剂用量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 在试拌搬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上述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2 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拌合物性能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3 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个配合比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并应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规定龄期时试压。 (2)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配合比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宜绘制强度和胶水比的线性关系图或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的对应胶水比; 2 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用水量(mw0)和外加剂用量(ma0)应根据确定的水胶比做调整; 3 胶凝材料用量(mb0)应以用水量乘以确定的胶水比计算得出; 4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g0和ms0)应根据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 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和配合比校正系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合比调整后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式(6.2.15)计算: ?c,c?mc?mf?mg?ms?mw
式(6.2.15) 式中:?c,c----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 mf----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和料用量(kg/m); 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 33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 3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32 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应按下式(6.2.16)计算: ???c,t?c,c
式(6.2.16) 式中:?----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c,t----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 当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本小节前四条调整的配合比可维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 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并应在启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整,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 对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 2 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和料等原材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关于各种环境类别的规定见表6-13. 表6-13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 一 二a 室内干燥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环境 室内潮湿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二b 干湿交替环境; 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a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 ;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 海风环境 三b 盐渍土环境; 受除冰盐作用环境; 海岸环境 海水环境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条件 四 五 注:1 室内潮湿环境是指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润湿状态的环境;
2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有关规定;
3 海岸环境和海风环境宜根据当地情况,考虑主导风向及结构所处迎风、背风部位等因素的影响,由调查研究和工程经验确定;
4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是指受到除冰盐盐雾影响的环境以及使用除冰盐地区的洗车房、停车楼等建筑;
5 暴露的环境是指混凝土结构表面所处的环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关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材料宜符合表6-14的规定。 表6.14 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 环境等级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最大水胶比 0.60 0.55 0.50(0.55) 0.45(0.50) 0.40 最低强度等级 C20 C25 C30(C25) C35(C30) C40 最大氯离子含量(%) 0.30 0.20 0.15 0.15 0.10 最大碱含量(kg/m3) 不限制
3.0 注:1 氯离子含量系指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
2 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其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按表中的规定提高两个等级;
3 素混凝土构件的水胶比及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可适当放松;
4 有可靠工程经验时,二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
5 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二b、三a类环境中的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并可采用括号中的有关参数;
6 当使用非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可不作限制。 6.2.2.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例 【例6-1】某教学楼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混凝土柱截面最小尺寸为300mm,钢筋间距最小尺寸为60mm。该柱在露天受雨雪影响。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30,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3无实测强度,密度为3.1g/m;粉煤灰为Ⅱ级灰,密度为2.21g/m;砂子为中砂,密度为2.60g/m3,堆积密度为1500kg/m3;石子为碎石,表观密度为2.69g/m3,堆积密度为1550kg/m3。混凝土要求坍落度35-50mm,施工采用机械搅拌,机械震捣,施工单位无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历史统计资料。试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解:(1)初步配合比的确定 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中规定,由本教材表6-4-Ⅰ可以得出,粉煤灰掺量宜取30%。 配制强度的确定fcu,0
fcu,0?fcu,k?1.645? 由于施工单位没有?的统计资料,查表6-6可得,??5.0,同时fcu,k=30MPa,代入上式得 fcu,0?30?1.645?5?38.2MPa 2)确定水胶比(WB)
WB??afbfcu,0??a?bfb
(1) 采用碎石,查表6-7可得:?a=0.53,?b=0.20 fb??f?sfce??f?s?cfce,g?0.75?1?1.16?42.5?37.0,其中?f、?s由表6-8查得,?c由表6-9查得,代入上式(1)得: WB?0.53?37.038.2?0.53?0.20?37.0?0.47 由于本题目中所处环境为干湿交替环境,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T 中表3.5.3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表4.3.1规定,处于该条件下的混凝土水胶比不得超过0.50。故该计算符合要求,取WB=0.47。 3)确定单位用水量(mw0) 首先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由前述可知: Dmax?(mm) ?60?45(mm) 同时
Dmax?因此,粗骨料最大粒径按公称粒径可选用Dmax?31.5mm。即采用5mm-31.5mm的碎石。 查表6-10-Ⅱ,单位用水量选取185kg/m。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b0?mw0WB?4kg/m
式(2)3由《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中表B.1.1可知,C30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为280kg/m3,故取胶凝材料用量为394 kg/m3。 由于粉煤灰掺量为30%,故mf0?mb0?30%?394?0.3?118kg/m
mc0?mb0?m5)确定砂率 查表6-11并按线性插值法计算后可知,本工程砂率宜选30%-35%,最终确定砂率选取35%。 6)计算砂石用量 体积法: 1?mc0?mf0?mg0?ms0?mw0?0.01??2200?mg02690?ms0?0.01 f03?394?118?276kg/m 3?c?f?g?s?w 式(3) ?s?ms0ms0?mg0?100%?35%
式(4) 解方程组(3)(4)得:ms0?616kg/m,mg0?1144kg/m。 经初步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为: mc0:mf0:mw0:ms0:mg0?276:118:185:616:1144 33(2)配合比的调整 1)和易性的调整
按初步配合比,称取15升混凝土的材料用量,水泥为4.14kg/m3,粉煤灰为1.77 kg/m3,水为2.78 kg/m,砂为9.24 kg/m,石为17.16 kg/m,按照规定方法拌合,测得坍落度为38mm,符合工程要求,混凝土黏聚性、保水性均良好。 2)强度校核 采用水胶比为0.42、0.47和0.52三个不同的配合比,配制三组混凝土试件,并检验和易性,测得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分别制作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28d,然后测强度,其结果如表6-13所示。 表6-13 混凝土28d强度值 WB 333混凝土配合比(kg) 水泥 4.63 4.14 3.74 粉煤灰 1.99 1.77 1.61 砂 石 水 2.78 2.78 2.78 9.24 17.16 9.24 17.16 9.24 17.16 坍落度 (mm) 32 38 48 表观密度 (kg/m3) 40 强度 (MPa) 44.1 39.5 32.9 0.42 0.47 0.52
根据结果,选取水胶比为0.47的基准配合比为试验室配合比。按实测表观密度校核。 3)表观密度的矫正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98第六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内容。 
 绥滨至嘉荫公路项目绥滨至名山段 A5 合同段(K24+300―K29+800) C3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C3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 设计资料 1、部位:涵洞(...  第六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第六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本章主要讲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理念、参数和设计方法。混凝土配合比...  第六章 第六章 1 混凝土 6.1.1 定义、分类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状粒材料...(4)配合比设计的三个重要参数: (a)水灰比 W/C:表示水与水泥的用量之比;...  砼配合比设计的算料基准 1m 砼种各材料用量为基准 3 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基准 花岗岩物理特性: 密度:2.79-3.07g/cm3 抗压强度: kg/cm2 弹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设计单位: 设计人: 2015 年 6 月 1 日 一、 设计目标 1、设计强度等级:C30 2、满足混...  第​六​章​ ​混​凝​土​及​砂​浆第四章 一、填空题...七、计算题 1.某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 1∶2.1∶4.0,W/C=0.60,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五.配合比设计工程应用实例 六.结论 一.现代混凝土概念或理念 现代混凝土是由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 等组成的多相...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试配强度fcu,o的确定:其计算式如下: fcu,o=fcu,k+1.645σ=50+1.645*6MPa=59.87 MPa 式中:fcu,o-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 fcu,k-...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谈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些问题.pdf
文档介绍:
有些施工单位采用基准配合比配制混凝土,但未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由于骨料差异较大.按照同一个配合比拌制的混凝土质量也会有差异。土配合比也应相应调整。水工混凝土、防渗同一建筑物中的梁、板、柱、檐口、栏板混凝而有些施工单位.不分是什么混凝土,也不配合比。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好是根据施工用料情况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配合比。但自己设计配合比必须要根据工程要求、施工条件.了解施工中混凝土各种材料的形状、粒径、密度、空隙率、含水率等情况;必须要满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四个基本要求;严格遵守四条基本原则;了解三大要素;经过四个配制阶段。一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要求;二要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适应施工条件的抗冻、抗渗和抗侵蚀等耐久性的要求;四要做到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成本。耐久性分为三级。最短使用年限是—年.100定为年。现在又提出了全寿命周期的概质量至关重要。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混凝土的有合适的水泥用量。二是要满足施工要求的率。同时要注意,使用早强水泥和赶工期,都拌制混凝土,由于灰骨比过大。不仅增加了土的耐久性,这种配合比是不可取的。下。尽量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成本。有人认为好.水泥用量越多越好。科学的结论并非如下。不适当地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增加水多,易造成混凝土体积剧烈收缩,导致混凝夏天和初春秋末,温度相差很大,混凝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基础混凝土以及土等,同一强度等级的配合比都不尽相同。管在什么条件下施工.全部用同一种混凝土因此,混凝土配合比不要生搬硬套。最一、四个基本要求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三是混凝土要满足其中的第三个要求是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这个要求往往被忽视。我国的建筑物50100念。要保证结构在年以上不失效,混凝土密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混凝土愈密实强度愈高,耐久性愈好。要达到这个要求.一是耍最少用水量.三是选用最佳石子级配和砂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有些施工单位采用大粒径单粒级石子水泥用量,而且强度往往不高。水泥用量很大。石子粒径也大,当水泥硬化体积收缩时,受到石子大颗粒的限制而产生应力使水泥浆和大石料在界面上形成月牙形的微裂缝,导致混凝土后期强度衰退,严重影响到混凝第四个基本要求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混凝土强度越高越好,水泥强度等级越高越此。混凝土的强度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泥用量,无疑是一种浪费。同时。水泥用量过
人员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不按规定的配合比配料,随意减少水泥用量,增大砂石料用量,用过程中.要经受各种荷载、日晒冻融、化学腐蚀和机械磨损,甚至产生徐变、碳化。没有足够的水泥用量就不会有足够的强度,没有足够的强度就抗御不了上述外力的作用,影耐久性的前提下。以规范规定范围内的最少水泥用量。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1525C30凝土应按倍取水泥强度等级。在设计配合比时。如果计算出来的水泥用量过多.就应换用较高一级强度的水泥。1性.才在设计配合比时考虑用%~%的水。在具体选择用水量时,要根据骨料粒径大小、颗粒级配、砂率、坍落度和水泥品种等条件来考虑。为了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便于施工操作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不能靠增加用水量来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应考虑采用最佳石子级配和最佳砂率、掺加高性能减水剂等措施来满足上述要求,凝土用的石子粒径越大越好。因为石子粒径越大。石子的总面积越小,混凝土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相对减少。混凝土的强度相对较高。有资料表明,在水灰比和其他情况完全相40ram土强度比骨料粒径为要高出ァ5遣皇鞘恿&对酱笤胶媚回答是否定的。粒径过大,混凝土的和易性就差,易产生离析。同时水泥浆的粘结力和握裹力也相应变差。为了满足施工要求,《混凝)(GB5)。对混凝土实心板.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土重量的%左右.石子体积占混凝土体积体积内.石子越多.无法做到良好的级配.施工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无法保证,水泥浆料也不能将石子全部包裹,水性以及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4级配应是小石子填充大石子间的空隙。砂填充小石子间的空隙.水泥浆填充砂粒间的空应较小.在一定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的情况下.获得的密实度就越大。强度就越高。实践证明.粗骨料颗粒级配采用接近连续级配的中断级配拌制的混凝土是最理想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大要素是水灰比、砂率和单位用水量。砂率在一定范围内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影响却很大。选择砂率的主要目的是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选用砂率的方法很多。可以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灰比、用水量来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选用砂率时必须考虑到较大.砾石的砂率较小:(2)径大砂率较小;(3)(4)土开裂,给混凝土结构带来隐患。一些施工显然也是违反科学的。混凝土在长时间的使响耐久性。节约水泥是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二、四条基本原则需要的用水量只占水泥重量的%一%,只是为便于施工.便于浇筑。使混凝土具有塑尽量选择最少用水量。2寸的混凝土强度最小尺寸的,且不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过板厚的.且不得超过。3件下.选择最优石子用量。石子重量占混凝%。%。石子是混凝土的主体。但在单位混凝土也就很难振捣密实。最优石子用量是在保证混凝土施工中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选择的最佳石子用量。隙。空隙率越小,骨料颗粒的总表面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件大小:0 KB
下载次数: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选择合理砂率的主要目的是-中华考试网
当前位置: >>
>> 文章内容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选择合理砂率的主要目的是
来源:焚题库&&[ 日 ]&&【
简答题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选择合理砂率的主要目的是____。
参考答案: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相关知识:十、土木工程材料&
责编:sunshine
上一篇:下一篇: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考试网 版权所有.湘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砂率对混凝土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