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厂里时空送货人结局做月结到期时厂里会问要对账单吗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般认为从单式记帐法过度到复式记帐法是近代会计形;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一)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反映职能:就是通过确认、;反映职能特四个特点:;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而产生的。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帐法过度到复式记帐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 会计反映职能:就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反映职能特四个特点: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可以采用三种量度:实物量度、货币量度和劳动量度。2.会计反映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3.会计反映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4.会计反映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一步演化,逐步改变其表现方式。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就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它的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是在会计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没有会计监督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会计核算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在职能中的地位来看,虽然都是基本职能,但会计核算是最基本的,处于主导地位,而会计监督则存在与会计核算的过程之中。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的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包括 筹资活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要从事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因而筹资活动是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两个渠道:一是投智者投入资金,即有企业所有者提供;二是向银行等机构借入资金,即由则权人提供,从而表现为资金流入。 投资活动 经营活动:是企业利用内部资金进行日常生产活动的过程,是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供应、生产、销售活动。 分配活动。 二、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又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就是一般所说的会计六大要素。分为两大类:一是表达企业某一时静态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二是表达企业某一期间内动态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 1.资产的定义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第一,资产是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第二,资产应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第三: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构成 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性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以及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货币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为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指近期内准备的金融资产的投资,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都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存货: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非流动性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项目,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1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机械、运输工具等。 其中,出租的固定资产,是指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类的固定资产。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其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大于2000,不到2000为周转材料――低脂易耗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它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和特征定义:负债时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特征:第一负债时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第二,负债时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第三,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付款等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或者是应付债券等等。 (三)所有者权益 定义: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特征:1,企业通常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2,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来源一般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留存收益等。构成是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1.定义:时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五关系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第一收入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第二,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第三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入内容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收入等 (五)费用 定义:企业在日程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肥培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特征:第一费用是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第二,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第三:费用与向所用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内容: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其中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即利润=收入-费用。企业的利润总额一般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利润=收入-费用利润收支构成。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税后利润)的主要来源。 三、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在任何时候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会保持这种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即为会计恒等式。 第三节 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基础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公认的基本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它活动;(3)、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会计主体假设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一、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二、确定了会计的独立性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该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只有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区分为流动的和长期的;企业的资产才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和清算价格计价;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并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持续经营假设的重要意义:一、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二、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基础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离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假设的重要意义:一、会计期间的确定,实际上决定了企业对外报送财务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所涵盖的时间跨度;二、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时间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它单位的经营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它计量单位虽然也要使用但是不占主要的地位。《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该以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包含的币值稳定的假设。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定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时指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在质量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1)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原则:又称可用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会计提出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因而也称明晰性4)可比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经济业务7)谨慎性: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因而又称稳健性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年糕或者延后。 三、会计基础 会计主体的资源流动会引起相应的现金流动,但由于存在会计分期,和资源流动发生的期间往往不一致。出现两种会计基础:权债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债发生制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实现或发生为标志来确定其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它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记账基础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什么是收付实现制?它们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方面有何不同? 权责发生制,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收付实现制是已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关系: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凡是当期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而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为了达到会计目标,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的总称。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预测、决策的方法等等。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都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资料进行的。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2.复式记帐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帐簿 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并通过编制报告使其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往来款项等,以确定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 关系: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要进行成本计算,对于账簿记录,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第五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会计核算是一个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 会计确认是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并满足确认条件的经济业务纳入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要素的确认 资产的确认条件: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的确认条件: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的利益有可能流出企业。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体现的所有者在企业中得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也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用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三个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制造取得或制造取得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它的确定通常要有一定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作依据,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易于理解客观性、 48.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它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盘盈固定资产 49.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它通常应用于存货减值存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后续计量。存货减值后续 50.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它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回收金额的确定非流动资产可回收金额的确定。非流动资产可回收金额的确定 51.公允价值(买卖双方都认可的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自愿务清偿的金额。它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
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名词解释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即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分门别类地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就需要设置会计科目。2.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总账科目、总账科目一级科目。在我国,它由财政部财政部统一制定。(国家制定,不能更改)一级科目财政部3.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设置二级科目多级科目二级科目或多级科目二级科目多级科目。(企业制定)4.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用来分类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载体(会计科目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载体5.记账方法:是指将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发生额登记在相关账户中所使用的方法。它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类。6.单式记账法:是指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金额,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以现金为主要记账主体,记录现金的收付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现现金的收付。(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现金的收付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7.★复式记账法:是指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它弥补了单式记账法的缺陷。(从哪个会计科目来,到哪个会计科目去)从哪个会计科目来,到哪个会计科目去从哪个会计科目来最早在意大利。8.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它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9.账户对应关系:是指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录每项经济业务,将会使有关账户之间产生应借、应贷的相互依存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10.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或反映经济业务中借贷方向、会计科目和金额的式子。三字经:上为借,下为贷;先写借,后写贷;左写借,右写贷.)一般(三字经上为借,下为贷;先写借,后写贷;左写借,右写贷.三字经: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11.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是一借一贷的形式。12.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包括一借多贷、一贷多借以及多借多贷的形式。13.过账(登账;登记账簿):根据已编制的记账凭证,将每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发生额,分别登记到分类账簿中开设的相应账户的过程。14.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对比,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余额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两种方法。是补充,15.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15是补充,不是书本内容)不是书本内容? 简答题1.为什么要设置会计科目?①经济业务内容繁多,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难度大。②经济管理中的不同要求。③设置科目可以成为账户名称。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①统一性原则(信息要可比);②相关性原则(信息要使使用者有用);③实用性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④清晰性原则(简单明了,通俗易懂)3.会计科目按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资产类有:a流动资产科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适用交易中a流动资产科目:资产类买卖中)、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不属于交易中而且应收)、☆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存货跌价准备)b非流动资产科目☆b非流动资产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为特别科目或备抵科目[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科目的备抵科目;存货跌价准备是存货的备抵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备抵科目;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备抵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的备抵科目]负债类有:a流动负债科目a流动负债科目(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负债类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b非流动性负债科目b非流动性负债科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成本类损益类有:a损益收入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损益、营业外收a损益收入类科目:损益类入)b损益支出类科目b损益支出类科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总分类科目控制驾驭明细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补充说明总分类科目。5.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联系:账户相当于会计科目,①每一个账户都有其名称,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区别:账户是有结构、有格式、有内容,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而会计科目仅仅表示一个名称,没有格式和内容。6.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账户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账户要依附于薄记开设,也就是账簿。这样呢,每一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的某章或某些帐页,它们一般应该包括下列内容:1)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会计凭证号数,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账户记录的来源及依据。3)摘要,即经济业务的内容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数据)。78账户的基本结构形象地用“T”型账3)户或“丁”字账户的简化格式。7.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每个账户都会存在四个基本数量: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它们的关系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79本期减少发生额.8.复式记账法的特点①复式记账法要求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这样,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能够完整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②由于复式记账法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登记,这样,不仅能够使会计要素之间保持平衡关系,而且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从而为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提供了方便。9.单式记账法的特点单式记账法以现金为主要记账主体,记录现金的收付。单式记账法的记账过程虽然简单,但由于账户设置不完整,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因而无法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10.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曾经采用过借贷记账法增减借贷记账法、增减借贷记账法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我国《――基本准则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但后两种复式记账法在我国已经取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收付记账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我国的行政单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也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我国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也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我国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也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11.借贷记账法的四个含义⑴借和贷可以是增加,也可以是减少,只是一种符号;⑵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⑶可以试算平衡(借方=贷方);⑷有些科目可以设置双重性质的科目。1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特点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将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按照会计惯例,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通常称之为“借记某账户”,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称之为“贷记某账户”。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贷两方必须做相反方向的记录。对于每一个账户而言,如果规定借方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应该登记减少额;如果规定贷方登记增加额,如果规定借方登记增加额,则贷方就应该登记减少额;如果规定贷方登记增加额,如果规定借方登记增加额则借方就应登记减少额。记录在借方的金额合计数称为借方发生额;则借方就应登记减少额。记录在借方的金额合计数称为借方发生额;记录在贷方的金额合计数称为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即为本期的期末余额。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即为本期的期末余额。究竟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则取决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和账户的性质。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13.资产类账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结构?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是:贷方登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余额在贷方;收入类账户的结构是: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期末通常没有余额;费用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额,期末通常没有余额。1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1)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金额,都必须在至少两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2)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可以是同一类别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别账户,但必须分别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3)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与记入贷方的金额相等。8615.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录经济业务的步骤①分析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其涉及的会计要素的类别,以及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②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按照不同账户的结构,确定该项经济业务应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以及各账户应记的金额。86-888616.四种典型的经济业务类型A资产类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要素同增业务B资产类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要素同减业务C资产类要素内部一增一减业务D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要素内部一增一减业务(在借贷记账方法下,对任何类型的经济业务都是一律采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图2-1817.账户对应关系的作用1)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2)有助于发现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合理8818.会计分录的种类会计分录一般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只涉及两个账户,是一借一贷的形式;复合会计分录则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的账户,包括一借多贷、一贷多借以及多借多贷的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多借多贷的账户,为全面反映此项经济业务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复合分录,但不允许将几项经济业务合并编制复合分录。19.会计分录是编在记账凭证上的,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A了解该经济业务涉及哪些会计科目(明显、隐含)B了解这些科目在等式的哪一边C这些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90-929020.如何过账?将每笔经济业务涉及的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发生额,分别转记到总分类账户中开设的相应账户的过程,称为过账。这一步骤也是会计方法中得登记账簿。在会计实务中,通常把编制会计分录和过账工作统称为“账务处理”。21.试算平衡后,只能反映基本正确,但不能肯定完全正确(绝对正确)因为:①重记②漏记③方向相反④科目错误,都会造成试算平衡。试算不平衡,过账绝对错误。22.试算平衡的原理、作用和局限在借贷记账法下,依据记账规则的原理进行的试算平衡,称为发生额试算平衡。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原理,每一笔经济业务都是以相等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记录的。所以,当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过入相关账户后,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必然相等。这样可以将各个账户当期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列于表内,分别求出合计数,比较是否相等,以检查记账的准确性。通过试算平衡,如果借贷本期发生额或期末与余额合计不平衡,就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并可以利用双方差额的特性,寻找错误所在。进行试算平衡,如果借贷金额保持了平衡关系,只能说明账务处理的基本正确,但不能绝对肯定记账没有任何错误,因为有些账务处理是不影响借贷金额平衡的。23.试算平衡的特点在借贷记账法下,为了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在账户中记录的正确性,在会计期末通常需要进行试算平衡,以便及时发现错误并更正。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对比,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方法。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方法。24.什么是试算平衡?在借贷记账法下如何试算平衡?试算平衡时指根据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的一种方法。试算平衡一般是采用发生额平衡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余额平衡的方法。因为按照借贷记账法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每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借贷双方的发生额是必然相等的。因此,将一定时期内的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记入有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本期发生额计数额也必然相等。同时。所有账户借方和贷方的期末余额会计数额也必然相等。具体试算平衡时,需要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25.★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8226.企业资产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是资金这个同一体的两个方面,因而客观上存在必然相等的关系。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定有相等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必定有相等数额的资产,即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在数量上相等。27.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取利润。企业获取利润就必须取得收入,而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又必然要发生一定的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收入大于所发生的费用,其差额即为利润;若收入小于费用,其差额即为亏损。利润在本质上讲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亏损则是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按照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收入的增加能够增加利润,可以视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增加会减少利润,可视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28.记账规则的形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1)根据复式记帐的原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2)根据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的原理,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按借贷相反的方向记录,也就是要求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借贷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29.借贷记账法的优点:1)账户对应关系清楚,可以鲜明地反映各种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2)账户设置适用性强,账户的基本结构为使用既反映资产,又反映负债的双重性质账户提供了理解的基础,因此,采用借贷记账法不要求对所有账户固定分类;3)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无论发生额和余额都保持借贷平衡关系,对日常核算记录的汇总和检查十分简单。(26-29是补充,不是书本内容26-是补充,不是书本内容)?补充一、左边所有者权益+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全部资产类损成益本支类出科类目全部负债类所有者权益损益收入类右边左边增为借,减为贷;右边增为贷,减为借。(一般科目使用)左边等式资产和费用类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生额 右边等式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 综合会计等式的左边科目,它的余额一般在“借方”;右边科目,余额一般在“贷方”。二、★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第三章账户的分类 ?名词解释1.账户的经济内容:是指账户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则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的分类结果。账户之间的最本质差别在于其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因而账户的经济内容是账户分类的基础,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也是对账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五类:即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2.资产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反映资产的账户,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两类。3.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负债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反映负债的账户,按照负债的流动性,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两类。4.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按照所有者权益来源的不同,这类账户又可以分为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账户和反映由利润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账户两类。5.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某一阶段发生的的各项成本的账户。在制造业企业,按照生产经营过程的阶段划分,用来归集、计算成本的账户又可以分为反映供应过程的成本账户和反映生产过程的成本账户两类。6.损益类账户:是指那些与损益的计算直接相关的账户,主要是指那些用来反映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账户。这类账户按其与损益组成内容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用来反映营业性损益的账户;二是用来反映非营业性损益的账户;三是用来反映所得税费用的账户。7.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能够提供哪些核算指标。8.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也就是账户借方和贷方各登记什么经济内容,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果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的内容是什么。9.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生产成本”账户和“材料采购”账户如果期初和期末有余额,就分别表示在产品和在途材料,也具有盘存材料的性质。10.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按照结算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权结算账户(人家欠我的)、债务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我欠人家的)和债权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债权债务结算账户三类。务结算账户11.债权结算账户:又叫资产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结算情况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等账户。12.债务结算账户:又叫负债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账户。1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又叫做资产负债结算账户或往来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 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往来结算情况的账户。这类结算账户既反映债权,又反映债务,属于双重性质账户。102-.资本账户:又叫所有者投资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与提取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情况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账户。15.盈余公积金:属于企业各期利润中留存的部分,是企业运用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资本增值部分,其最终所有权仍属于企业所有者,本质上也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因而应将“盈余公积”账户归入资本类账户。16.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104费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制造费用”账户。 17.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记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用以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账户。其中,“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表示在产品成本,因而也具有盘存账户的性质。18.期间账户[除成本外的费用账户(损益支出类+本年利润)+收入账户]:是用来归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期间账户按照其具体的用途和结构,又可分为期间收入账户和期间费用账户两类。19.期间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某一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20.期间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某一会计期间内所发生、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账户。21.财务成果账户(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主要是“本年利润”账户。22.计价对比账户(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是用来对某项经济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对比,以便确定业务成果的账户。23.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累计折旧”账户就属于调整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还有“利润分配”(调整本年利润)、“材料成本差异”(调整原材料)、“坏账准备”(调整应收账款)等账户。它按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29调整账户有哪些特点?(1)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但用途和结构不同;(2)被调整账户反映会计要素的原始数字,而调整账户反映的是同一要素的调整数字.因此,调整账户不能脱离被调整账户而独立存在。(3)调整方式是指原始数字与调整数字是相加还是相减,以求得有特定含义的数字.调整方式是相加还是相减则取决于被调整账户与调整账户的余额是在同一方向还是相反方向. 24.备抵账户:也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的性质,备抵账户又可分为资产备抵账户和权益备抵账户两类。25.资产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某一资产账户余额,以求得该资产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权益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某一权益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该权益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26.附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27.备抵附加账户:是指既可以用来抵减,又可以用来附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这类账户属于双重性账户,兼有备抵账户和附加账户的功能,但不能同时起两种作用。其在某一时期是备抵账户还是附加账户,取决于该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是在同一方向还是相反方向。28.总分类账户:是指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也称为总账账户一级账户总账账户或一级账户总账账户一级账户。它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经济业务具体内容的总括核算指标。(国家会计准则制定,统一的)29.明细分类账户:是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又称明细账户、二级账户(明细一级)或三级账户(明细二级)。它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的,它能够提供某一经济业务具体内容的明细核算指标。11230.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属于这类账户的有待摊费用账户和预提费用账户。(30是补充,不是书本内容是补充,不是书本内容) 简答题1.账户的分类账户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账户的分类标准一般有按经济内容分类、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等。2.资产类账户的分类资产类账户可以分为两类:1)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账户。2)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账户。3.负债类账户分类负债类账户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账户。2)反映非流动负债的账户,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账户。4.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分类所有者类账户可以分为两类:1)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账户,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账户。2)反映由利润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收益账户,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等账户。5.用来归集、计算成本的账户分类用来归集费、计算成本的账户可以分为两类:1)在供应过程中,用来归集购入材料价款和采购费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如“材料采购”、“在途物资”账户。2)在生产过程中,用来归集制造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账户。此外,还有归集和计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账户,如“劳务成本”账户。6.损益类账户分类损益类账户可分为三类:1)用来反映营业性损益的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这里的收入和费用之间有着直接配比或期间配比的关系。2)用来反映非营业性损益的账户,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账户。3)用来反映所得税费用的账户,如“所得税费用”账户。7.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目的将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对于正确区分账户的经济性质,合理地运用账户,为经济管理提供所需要的完整的会计核算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仅按经济内容对账户进行分类,还难以详细地了解各个账户的具体用途,不能说明提供各种核算指标的方法。因为按照经济内容划分为一类的账户,可能具有不同的用途和结构。.“固定资产”账户和“累计折旧”账户“固定资产”账户和“累计折旧”账户,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都属于资产类账户,而且都是用来反映固定资产的账户。但是,这两个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又是不相同的。设置“固定资产”账户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按原始价值反映的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其借方记录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贷方记录减少的固定资产价值,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设置“累计折旧”账户的目的则是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引起的价值减少,即累计提取折旧情况,其贷方记录计提折旧的增加额,借方记录已计提折旧的减少或注销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现有固定资产累计的已计提折旧额。类似情况还有“本年利润”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9.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其用途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资本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期间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计价对比账户和调整账户等九类账户。 10.盘存账户的结构特点:借方登记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 的减少额或支出额,期末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期末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实际结存额。11.盘存账户的特点:1)盘存账户所反映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均可以通过财产清查的方法,如实地盘点法、核对账目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结存额,通过核对其实际结存额与账面结存额是否相符,可以检查实存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在管理上和使用上是否存在问题;2)除属于货币资金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以外,其他盘存账户,如“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均可通过设置明细账提供实物数量和货币金额两种指标。12.债权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债权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尚未收回债权的实有数额。13.债务结算账户的结构特点: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债务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期末尚未偿还债务的实有数额。14.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特点: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额和债务的减少额;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额和债权的减少额,期末账户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即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余额就出现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这个账户月末有借方余额,表示尚未收回的债权净额,也就是尚未收回的债权大于尚未偿付的债务的差额。第二种情况:有贷方余额,则表示尚未偿付的债务净额,也就是尚未偿付的债务大于尚未收回的债权的差额。15.资本账户的结构特点:贷方登记所有者投入资本与提取公积金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投入资本与提取公积金的减少额,期末余额总是在贷方,表示期末所有者投入资本与提取公积金的实有数额。(超过实收资本的记入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的溢价)16.集合分配账户的结构特点:借方归集各种间接费用的发生数额,贷方登记按照一定标准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间接费用分配数额。由于归集在这类账户借方的间接费用一般在当期都全部分配出去,所以这类账户期末通常没有余额。可见,集合分配账户具有明显的过渡过渡性质。过渡17.成本计算账户的结构特点:借方汇集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包括直接计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费用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间接费用;贷方登记转出的已完成某个阶段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完成某个阶段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18.期间收入账户的结构特点:贷方登记一定会计期间取得的各项收入数额,借方登记当期收入的减少额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由于各项期间收入都要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所以这类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19.期间费用账户的结构特点:借方登记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数额,贷方登记当期费用支出的减少数额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数额。由于各项期间费用都要在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所以这类账户期末一般没有余额。20.财务成果账户的结构特点:贷方登记期末从各期间收入账户转入的本期取得的各项收入数额,借方登记期末从各期间费用账户转入的本期发生的、与本期收入相配比的各项费用数额。期末如为贷方余额,表示本期收入大于本期费用的差额,即企业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本期费用大于本期收入的差额,即企业本期发生的净亏损。年末,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都要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该类账户应无余额。21.财务成果账户的特点:只反映企业在一年内财务成果的形成,在年度中间,账户的余额不结转,以反映截止本期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总额或发生的净亏损总额,因而年度中间该账户有余额,即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年度终了时,要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总额或发生的净亏损总额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因此,年末结转后,该账户应无余额。22.计价对比账户的结构特点:借方登记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第一种计价),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第二种计价),将借贷两方的两种计价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材料采购的业务成果是超支还是节约。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为材料采购超支额,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为材料采购节约额。无论是超支额还是节约额,都要从“材料采购”账户结转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因此,当采购的材料均已全部运达企业并验收入库及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记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后,“材料采购”账户应无余额。如有余额一定在借方,表示期末尚未运达企业,或虽已运达企业但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即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10623.备抵账户的调整方式的计算公式表示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备抵账户余额。由此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备抵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可见,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与备抵账户的余额一定是在相反的方向,上述公式才能成立:即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借方,备抵账户的余额一定在贷方;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贷方,备抵账户的余额一定在借方。24.资产账户与资产备抵账户的关系: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借方余额-备抵账户的贷方余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借方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额。10825.权益账户与权益备抵账户的关系: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的贷方余额-备抵账户的借方余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的贷方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额。10826.附加账户的调整方式的计算公式: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附加账户余额。由此可见,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余额+附加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与附加账户的余额一定是在相同方向,上述公式才能成立:即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借方,附加账户的余额一定在借方;如果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贷方,附加账户的余额一定在贷方。被调整账户与附加账户之间的关系表示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借(贷)方余额+附加账户的借贷)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借贷方余额附加账户的借(贷方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方余额。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纯粹的附加账户很少使用。110方余额27.调整账户的特点?①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是相同的,但用途和结构不同。②被调整账户反映会计要素的原始数字,而调整账户反映的是同一要素的调整数字。因此,调整账户不能离开被调整账户而独立存在,有调整账户就一定有被调整账户,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一组账户。③调整方式是指被调整账户的原始数字与调整账户的调整数字是相加还是相减,以求得有特定涵义的数字。调整方式是相加还是相减则取决于被调整账户与调整账户的余额是在同一方向还是相反方向。110-.在我国,总分类账户的名称(即总分类科目或一级科目)、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是在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财务处理》中统一规定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保证会计这样做的目的:这样做的目的核算指标口径规范一致,使各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二是为了便于企业填制会计凭证、核算指标口径规范一致,使各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二是为了便于企业填制会计凭证、汇总资料和编制财务报表。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制定的会计科目设置总分类账户。当然,编制财务报表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关于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某些总分类账户。29.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关系?总分类账户统驭和控制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补充和说明总分类账户。.研究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目的目的在于把握不同层次账户提供核算指标的规律性,便于合理地目的运用各级账户,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会计核算指标,以满足经营管理的不同需要。31.为什么在会计核算中要设置调整账户?在实际工作中,经济活动的发生会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出于经营管理上得需要,要求某些账户既要反映最初发生的原始数据,又要反映其变化后的数据,用两种数据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会计核算中设置两个账户,一个用来反映其原始数字,另一个用来反映对原始数字的调整数字和调整数字相加或相减,即可求得调整后的实际数字。32.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双重性质: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往来结算业务的账户。这类结算账户即反映债权,又反映债务,属于双重性质账户。为了集中反映企业与同一单位发生的债权、债务往来结算业务,可以在一个账户中反映应收款项和预收款项或者应付款项和预付款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数额。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的特点是:借方登记债权的增加额和债务的减少额;贷方登记债务的增加额和债权的减少额,期末账户余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从总分类账户的角度看,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尚未收回的债权大于尚未偿付的债务的差额,贷方余额表示期末尚未偿付的债务大于尚未收回的债权的差额;从明细分类账户的角度看,借方余额表示期末债权的实有数额,贷方余额表示期末债务的实有数额。因此,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必须根据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余 额方向分析判断其账户的性质。(31-32是补充,不是书本内容31-是补充,不是书本内容)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资金的全运动)
第四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名词解释1.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投入资本形成法定资本的价值。[或投资者投入资本金(资本金可以是货币资金、115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115-118 2.资本公积:资本金和股本的溢价(多余部分――超过注册资金的那部分)。3.财务费用: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①利息支出②金融机构手续费③汇总损失④销售现金折扣)。4.应付利息:短期借款要支付的利息(应付但还未付)。★计算利息后,如果暂不支付,应记入“应付利息”(贷方),借方为“财务费用”。5.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它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6.历史成本:也称成本、原始成本或原始价值,简称原价,是在企业为取得某项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全部价款以及使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企业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均按历史成本计价。此外,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通常也是计提折旧的依据。历史成本(入账价值)=买价+运杂费(运输费、)=买价历史成本(入账价值)=买价+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相关税费(购买价款、增值税和进口关税)。外购不需要安装(直装卸费、安装费)相关税费(购买价款、增值税和进口关税)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又分为外购不需要安装外购不需要安装接可以安装)的固定资产和外购需要安装外购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119外购需要安装1197.材料采购:是制造业企业供应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采购材料的材料入账价值=材料买价+运杂费(运输费、采购材料的材料入账价值=材料买价+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包装费)+其他相关税费(增值税除外)装卸费、保险费和包装费)+其他相关税费(增值税除外)。120)+其他相关税费8.买价:是指所采购的材料发票上注明的结算价格;采购费用一般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支出。9.“在途物资”账户:已采购,但尚未入库的材料和商品;“原材料”账户:验收入库;“应付账款”账户:采购材料或商品应该付给客户的款项;“预付账款”账户:根据购销合同规定,预先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120-10.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到产品完工入库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一方面生产出产品,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各样的劳动耗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劳动耗费,包括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等物劳动耗费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等物化劳动的耗费和活劳动的耗费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或者被消耗掉化劳动的耗费活劳动的耗费两大部分。其中,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或者被消耗掉或者改活劳动的耗费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或者被消耗掉,或者改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也随之一次全部地转移到产品中去,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变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也随之一次全部地转移到产品中去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124其价值也随之一次全部地转移到产品中去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11.产品生产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也称产品制造成本,简称产品成本。它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三大成本项目构成。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12.直接材料成本:是指企业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等的成本。13.直接人工成本:是指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各种薪酬,包括工资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其他费用,如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养老保险支出等。14.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各种薪酬、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支付的办公费、水电费,以及其他间接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属于间接生产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应先进行归集,然后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15.成本计算对象:是为计算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也就是成本的承担者。制造业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通常是指企业所生产的承担成本的各种产品。16.基本生产:是企业为生产主要产品而进行的生产;辅助生产:是为基本生产提供服务而进行的生产。基本生产成本还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计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等)设置明细账(也称产品成本计算单),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17.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它一般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等各种薪酬,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126-.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12719.销售过程:制造业企业从产成品验收入库起到销售给购买方为止的过程,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将生产的产品销售给购买方,并按产品的销售价格向购买方办理货款结算,收回销货款,从而实现销售收入。通常将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称为产品销售成本。132-.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它一般包括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134费、商品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134-1372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企业一定期间内的收入总额与费用总额相比较,会形成企业企业一定期间内的收入总额与费用总额相比较,企业一定期间内的收入总额与费用总额相比较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虽然不同类型企业的利润的具体构成有一些差别,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虽然不同类型企业的利润的具体构成有一些差别,但企业的利润总额一般是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构成的。利润和营业外收支构成的。收支构成的22.营业利润: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主要来源。它的计算公式是: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利润值损失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营业收入=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13723.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投资收益或发生的投资损失。24.利润总额(税前利润):是指企业通过日常的经营活动实现的营业利润,再加减营业外收支,即为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它的计算公式是: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25.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它并不是由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它一般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盘盈利得、捐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赠利得、交换利得罚没利得赠利得交换利得、罚没利得交换利得罚没利得等。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或支出。它一般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交换损失罚没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交换损失、罚没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交换损失罚没损失等。26.净利润(税后利润):是指企业利润总额减去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是: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138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27.“营业外收入”账户: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外的非日常经营非日常经营的收入。非日常经营28.“营业外支出”账户:除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以外的非日常经营非日常经营的成本。非日常经营29.“本年利润”账户:反映当年是否盈利或亏损的科目。余额在借方表示亏损,余额在贷方表示盈利。(a期末将所有的收入转入本年利润的“贷方”;b期末将所有的支出转入本年利润的“借方”)。13930.期末结转业务:就是在会计期末将全部损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通过编制结转分录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即将所有收入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从其借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贷方,将所有费用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从其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结转后,所有损益类账户的余额为零。同时,再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利润分配”账户,成为可供分配利润的一部分。31.盈余公积(净利润的10%):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全额权益规定注册资金的25%-50%之间)是企业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经股东大会决议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盈余公积的提取实际上是企业对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的一种限制。提取盈余公积本身就属于利润分配的一部分,提取盈余公积相对应的资金,一经提取形成盈余公积后,在一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向投资者分配股利或利润。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为增加资本(作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资本转为增加资本用)。140-32.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投入成本=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投入成本=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 简答题1.企业要组织和完成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任务?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首要任务是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渠道主要有:一是接受所有者投入资本(投资者);二是向债权人借款。1152.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对象是?答:通过计算,根据复式记账原理,运用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来编制会计分录。对象以制造业为基础(工业企业)。3.制造业企业的购进业务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入业务和材料采购业务,需要分别设立相关账户进行核算。4.注意注意:企业发生的采购费用如果能够分清为哪种材料采购而发生,可直接计入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否注意则,应依据购入材料的重量、体积、买价等分配标准,在购入的各种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以便分别计入各种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如果采购是几种材料,支付的运杂费按重量分摊。5.已经到达并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尚未到达,货款尚未支付。如何进行账务处理?A在月底前可以不作处理,暂不入账;B在月末最后一天,一定要作账务处理,按合同暂估入账(暂估应收款);C次月第一天,用红字冲回。1236.采购材料后,会产生两种状况:a补付货款;b退回余款。7.产品成本的组成:任何的生产都是通过劳动对象(原材料)、劳动资料(厂房、预备工具)和劳动者(报酬)的活动而产生。产品成本=[材料费+人工费产品成本=材料费人工费](直接)+制造费用“[]”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有折旧、产品成本材料费++制造费用(间接)。维修、保险、水电等。8.★制造业企业核算产品生产成本必须遵循的要求:①明确成本计算对象(什么产品)②区分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构成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管理、销售和财务费用,不构成产品成本,记入当期损益(利润中)]③区分归属于不同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费用(例A产品生产费用与B产品生产费用分清)④区分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月末)在产品成本。1259.职工薪酬主要包括:①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②职工福利费③企业按照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吧、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④企业按照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⑤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⑥非货币性福利⑦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⑧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10.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主要包括材料的领用(发料凭证汇总表)、分配应付的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的发生与分配、完工产品的入库等。11.职工薪酬应记入的科目如下:①生产工人的工资→生产成本②车间(分厂)管理人员工资→制造费用③公司行政人员工资→管理费用④销售人员工资→销售费用⑤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在建工程。12.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①生产工时比例法②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③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13.制造业企业销售工程的主要经济业务是:将产品销售出去,并办理货款的结算,同时确定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14.销售收入确认的四条件:①企业已将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购货方;②企业不再保留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管理权和控制权;③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13215.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主要包括记录产品销售收入、结转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依法计算并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记录销售费用等。135-.其他业务收入:①材料销售收入②租金收入③使用费收入,都属于非产品销售收入。17.年度(月底)转赠分录:a将所有的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贷方b将所有的支出转入“本年利润”借方c将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18.利润分配的顺序: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实现的净利润首先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分配,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当期分配利润后的剩余则形成企业未分配利润。①提取法定盈余公积②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提取比例由企业自定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14119.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利润,是由以下几步计算而得:第一步: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第二步: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第三步: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第四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提取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弥补亏损等。20.确认商品销售应满足的条件:1)企业已将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购货方;2)企业不再保留余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管理权和控制权;3)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五章会计凭证 ?名词解释1.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用来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2.原始凭证(反映经济信息):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它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也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它记载着大量的经济信息,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文件,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所以是一种很重要的凭证。法律效力3.记账凭证(反映会计信息):又称记账账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审核无误以归类、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是用来将经济信息转换成会计信息,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的凭证。4.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从外部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例如,购买货物时从销货单位取得的发货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付款时取得的收据、银行为企业代收款项的收款通知单、职工出差期间从交通部门取得的飞机票、车船票,以及住宿所取得的住宿发票等。(都是一次凭证)外来原始凭证一般由税务局等部门统一印制,或经税务部门批准由经营单位印制,在填制时加盖出据凭证单位公章方有效。5.自制原始凭证(增值税发票):是指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原始凭证,例如,企业购进材料验收入库,由仓库保管员填制的“收料单”;商品销售时,由业务部门开出的“提货单”等。(它包括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6.一次凭证(一次完成):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一次填制完成的,用以记录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它是一次有效的凭证。例如,企业购进材料验收入库,由仓库保管员填制的“收料单”,车间或班组向仓库领用材料时填制的“领料单”等。7.累计凭证(多次发生未完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并随时结出累计数,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它是多次有效的凭证。例如,“限额领料单”就是典型的累计凭证。8.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将一定时期内(一个月、半个月或一旬)若干张记录同类性质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的,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情况的凭证,又称原始凭证汇总表。例如,“发料凭证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商品销售汇总表”等都是汇总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汇总的内容,只能是同类经济业务,不能汇总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经济业务。常用的汇总原始凭证有发料凭证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等。9.记账编制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账簿记录的结果,对某些特定事项进行归类、整理而编制的原始凭证。例如,“制造费用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等。它与其他原始凭证的不同点不同点主要在于:其他原始不同点凭证一般都是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的,而记账编制凭证则是根据账簿记录加以整理后编制的。10.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如全国统一使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11.专用凭证:是指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12.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般纳税人于销售货物时开具的销售发票,一式四联,销货单位和购货单位各执两联。销货单位的两联中,一联留存有关业务部门,一联为会计机构的记账凭证;购货单位的两联中,一联作为购货单位的结算凭证,一联为税款抵扣凭证。13.“收料单”:是企业购进材料验收入库时,由仓库保管人员根据供货单位开出的发票账单和购入材料的实际验收情况填制的单据。它通常一料一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仓库据以登记材料明细账或材料卡片;一联随发票账单送到会计部门报账;一联交采购人员存查。15114.“领料单”:是车间或部门从仓库中领用各种材料时,由领料经办人填写的一次性原始凭证。车间或部门的领料经办人应根据材料的实际需要情况,并经该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到仓库领用材料。仓库保管员要审核材料的用途,认真计量和发放材料,并在领料单上签章。它一般都是一料一单,一式三联,一联留领料单位备查,一联留仓库据以登记材料明细,一联转交财会部门作为材料总分类核算的依据。15215.“限额领料单”:是典型的累计凭证,是多次使用的累计领发料凭证。在有效期间内(一般为1个月),只要领用数量不超过限额就可以连续使用。它是由生产计划部门根据下达的生产任务和材料消耗定额按每种材料用途分别开出,一料一单,一式两联,一联交仓库据以发料,一联交领料部门据以领料。15216.专用记账凭证:是指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它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货币资金收付业务有关,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17.收款凭证收款凭证(出纳):是指专门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款业务收款业务的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收款凭证收款业务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它分为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出纳):付款凭证是指专门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付款业务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支出付款业务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它分为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是分别根据有关◇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是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有关明细分类账及总分类账的依据,也是出纳人员收付款项的依据。18.转账凭证(其他会计人员):是指专门用于登记与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付无关的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它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是登记有关总分类账及明细账分类账的依据。(根据审核无误的转账业务原始凭证填制)19.通用记账凭证:是指适用于各类经济业务、具有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它的格式,不再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而是以同一种格式记录全部经济业务。它一般在业务量少、凭证不多的单位中应用。20.复式记账凭证(涉及2个或2个以上的会计科目):又叫做多科目记账凭证,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金额均集中填列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的格式都是复式记账凭证的格式。21.单式记账凭证(只涉及1个会计科目):是指将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单独编制记账凭证,每张记账凭证中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记账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记账凭证”。22.汇总记账凭证:是指反映同类经济业务或多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按一定的方法汇总填制的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按汇总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分类汇总凭证和全部汇总凭证。23.分类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按其种类分别汇总填制的,如根据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款凭证汇总填制的“现金汇总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汇总收款凭证”,根据现金或银行存款的付款凭证汇总填制的“现金汇总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汇总付款凭证”,以及根据转账凭证汇总填制的“汇总转账凭证”等都是分类汇总凭证。24.全部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全部汇总填制的,如“科目汇总表”就是全部汇总凭证。25.非汇总记账凭证:是指没有经过汇总的记账凭证,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等都是非汇总记账凭证。26.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整个过程中(放入档案室为止),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传递程序(谁传给谁)和传递时间传递时间(传递时间的多少)。它是会计制度设计的一个传递程序传递时间重要组成部分,要能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27.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重要的会计档案和会计凭证历史资料,可以作为本单位及有关部门事后查阅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司法部门依法处理的有效证据。因此,任何单位的会计凭证在完成经济业务手续并据以记账后,必须按规定的立卷归档制度立卷归档制度(法律依据),立卷归档制度将会计凭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或任意销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或任意销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或任意销毁。? 简答题1.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作用):⑴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⑵提供记账依据⑶监督和控制经济活动⑷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145-146会计凭145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146填制程序和用途2.进行会计核算,有了原始凭证为什么还要编制记账凭证呢?这是因为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数量繁多,与其相关的原始凭证的格式和内容也各不相同,而且原始凭证只表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而不能表明经济业务应记入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账簿容易发生差错。因此,在记账之前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经过归类、整理,填制具有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指明经济业务应借记和应贷记的账户名称及金额,并将相关的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做既保证了记账工作的质量,也有利于原始凭证的保管,提高对账和查账的效率。1463.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①原始凭证的名称。反映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种类及原始凭证的用途,如“发货票”、“领料单”等。②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一般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日期。③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④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主要是为了明确经办人员的经济责任。⑤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⑥经济业务内容。简要说明经济业务的项目、名称,以及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和金额。这是原始凭证的核心核心。核心4.原始凭证的种类:按来源来源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填制手续填制手续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来源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格式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汇总原始凭证记账编制凭证;按格式记账编制凭证格式可分为通用凭证专用凭证147-148通用凭证专用凭证。1475.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它一般由业务经办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中填写或者在经济业务完成时填写。为了保证原始凭证能够真实、正确、完整、及时地反映经济业务,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必须符合的要求是:①业务要合法②记录要真实③内容要完整④手续要完备⑤书写要清楚、规范⑥编号要连续⑦不得涂改、刮擦、挖补⑧填制要及时6.企业购买货物时,应从销货单位取得发票。在经营活动中正常使用的发票有两种,即: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反映的价格是含税价,即增值税款与价格不分离;增值税专用发票反映的是不含税价,即增值税款与价格分开填列。1507.原始凭证的审核:对各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是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合法、准确,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法定职责。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有:①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审核(真实性审核的关键是审核原始①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审核凭证上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存在,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和数据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有无虚列或伪造情况。完整性审核主要是按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逐项审核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完整,各项目是否按规定填写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单位公章、填制人员签字以及自制原始凭证的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是否齐全。)②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审核(合法性审核主要是审核原②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审核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制度的规定,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等违法乱纪行为。对于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伪造涂改凭证等违法行为,必须及时揭露,并向领导汇报,严肃处理。合理性审核主要是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经济性和效益性原则,有无违反该原则的现象。)③正③确性和及时性的审核(正确性和及时性的审核主要是审核原始凭证中摘要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数量、单价、确性和及时性的审核金额、合计数的计算和填写是否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书写是否清楚,以及是否及时填制原始凭证,并按规定程序送交会计人员进行审核。)原始凭证的审核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严肃的工作,会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空送货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