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能带来健康革命带来的影响吗

食乐绿藻健康科技落户晋江 带来绿色生态大健康革命食乐绿藻健康科技落户晋江 带来绿色生态大健康革命财经珂柯百家号亚洲首富孙正义曾在“向世界挑战”的演讲中表示,2018年人工智能会首次超越人脑,世界将进入智能社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未来人类要么数字化,要么灭亡,而数字资产将成为人类最有价值的资产。回望过去的一年,全球数字化的浪潮越演愈烈,物联网和区块链的应用已经走到了风口浪尖的时刻。日,上午9:35分,晋江市金鼠王商厦锣声震天,礼炮齐鸣,福建省食乐绿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开业暨“物联网+区块链应用论坛(福建站)”正式开始,上百余位受邀嘉宾和媒体朋友们共同出席盛大的开业典礼,见证了这个“物联网+区块链+生态绿色大健康”完美结合的一刻。食乐集团是中国生态绿色新资源食品的龙头企业,以十数年的科研养殖经验,倾力打造一个以小球藻为核心,集美丽小镇、千城万店、食乐商城、大金融、食乐教育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本次福建省食乐绿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开业,意味着食乐集团在福建省的制造基地、科研基地、运营中心正式开始打造,一个全新的“聚合营销+生态流通+消费增值”商业模式在晋江诞生了。会上,中国城乡建设投融资工作委员会潘永安主任和全国工商联特色小镇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赵猛博士为公司的开业致贺辞,晋江健康(企业)协会会长王金墩也为公司的开业送上了祝福,并勉励福建省食乐绿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要在新的时代潮流中紧跟党和政府的脚步,为晋江乃至福建做出更多更重要的贡献。福建省食乐绿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绍向到场的各位嘉宾的到来和祝福表示感谢,并表示:福建省食乐绿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食乐集团紧密围绕千亿战略目标展开的一次重要战略部署,将努力打造一个集科研、生产及全民普惠于一体的运营中心,贯彻食乐集团“善行绿藻科技,立德民族品牌”的企业理念,为当地人民带来财富,献上健康。食乐集团董事长危国仔出席了开业仪式,并表示:“食乐集团”愿聚合百家高新企业,携手当地企业解决融资难、物品流通难、品牌孵化难的困境,应用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数字化,用数字化经济的手段,加速企业的发展,以一颗至诚的企业良心,为推进“全民健康”工程的进程而奋斗。会后,福建省食乐绿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邀请到场的嘉宾品尝了美味又健康的小球藻食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一起探讨在新时代的企业经济转型之道。数字化经济的时代的到来将会为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2018年将为我们揭晓这个答案。期待福建省食乐绿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能为这个新时代献上一场完美的演出,一支科技与健康相结合的圆舞曲。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财经珂柯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致力于做老少皆宜的金融轻阅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下个APP自测心率防心脏病&智能手机带来健康革命
记者李华&实习生&刘方远
&&&&来源:&&&&
&&&&&&字号
原标题:下个APP自测心率防心脏病
  “我们的未来是数字化的医用无线设备。”2009年,美国心血管权威专家Eric J. Topol在《无线医疗的未来》演讲中描绘着未来医疗。
  几年之间,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移动医疗概念日渐深入人心,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让患者变成聪明的病人。他们可以监测生命特征数据,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将治疗前移至预防。
  对于有2.6亿慢性病人的中国,移动医疗具有特殊意义。数字化的医疗科技,个人成为健康管家,参与健康革命成为可能。
  2011年10月的一个跨国航班上,一个男人突然感到心口疼痛。很快,消息广播了出来:飞机上有医生吗?有人能帮忙吗?
  一个高大的身影从6C号座位上站了起来。他就是埃里克?托普(Eric Topol),美国最受尊敬的心脏病学家之一。托普拿出一个小巧的无线心电图仪与他的iPhone手机相连,经过检查,托普断定这名乘客心脏病发作。
  飞机紧急着陆后,病人很快得到了救治。
  方兴未艾
  中国移动医疗前景无限
  作为闻名全国的无线医疗技术的倡导者,托普早在2009年就看到无线医疗的前景,他也率先采用移动设备为患者监测心电图,为诊治提供数据。
  托普协助盖瑞和玛丽?怀斯特夫妇创立了西部移动医疗研究院。目前,该研究院已投入10亿美元。目前,3G智能手机、精制的传感器让无线医疗成为现实。
  据ABI(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000万件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37%。
  普华永道全球医疗在《中国移动医疗2012》报告中指出,中国在无线医疗变革的潜力优势独一无二:中国拥有不断增长的大量手机用户以及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户,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另一方面,家庭医疗支出占比也在逐步提升。
  患者对移动医疗的呼声也更加强烈,他们更加强烈地希望“我健康我做主”,经济学人智库的调查数据显示,五成以上患者期待移动医疗能够“全盘管理我的健康”。
  消费者对移动医疗的付费意愿也与对健康的渴望成正比。
  “聪明的病人”
  主动参与疾病治疗
  2005年,英国牛津大学卫生科学院院长Muir Gray在《The Resourceful Patient》提出了“聪明的病人”概念:21世纪开始,医生在医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和家长式的地位正在动摇,而病人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及各类工具,来更多地参与自我医疗管理和健康管理的决策。
  澳大利亚人沈扬是上海一家移动医疗平台“看处方”的创办人。几年前,他父亲检测出胰腺癌,沈扬从一名医生变成了患者家属,跑遍一家家医院,他切身感受到“看病难、看病贵”。同时,他还发现要找到最新的、真实有效的、可执行的信息非常困难。
  经过多方奔波,他们得到三个方案:方案一是保守治疗,生命仅能维持3~4个月;另一种是经过临床实验的治疗方案,在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的帮助下,父亲的生命还可再延长1~2个月;第三种未经临床实验的治疗方案,则有希望让父亲康复。
  沈扬和姐姐同为医生,他们从医学的视角最终选择了第三个方案。当时,沈扬的父亲已是癌症晚期,不能手术,但经过第三种方案8个月的治疗后,父亲接受了手术。生命也延长了3年。
  “我希望分享我的经验,帮助更多人。”沈扬说,看病时,老百姓一般聚焦在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这没有错。”他补充说,但患者可以了解更多,更加主动地参与治疗,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方向,与医生一同选择最佳方案。
  于是,“看处方”平台就创立了,它帮助大家利用互联网以更好的方式解决医疗问题。近期,“看处方”顺利帮助国内一名先天性冠心病儿童找到国外专家,给予治疗建议。沈扬说,这就是平台的意义。
  如今,“慢友帮”、“博医帮”和“广东慢病友等互联网患者互助平台”相继崛起,这些平台让患者不再孤独,结识病友,互相帮助。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学会刘明宇说,这些患者可叫做“智慧病人”。他们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阅疾病相关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情况作出初步甚至更深一步的判断。这一方面有利于医患之间关于病情的沟通,同时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如果他们的判断跟病人的判断并不一致(有时候病人是对的),会引发怀疑甚至冲突。
  个人健康管理
  把看病前移至预防阶段
  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智能手机APP的运用,让每个人成为移动传感器。这些设备和运用的原因很简单:将类似创可贴的小贴片或传感器,戴在身上或者放在鞋子里面,这个装置可以发送信号,从而建立一个通往网关的人体局域网,信号传到网上,经过云计算,数据可以传给医生、护士、病人自己,从而及时得到医生建议和治疗。这已从概念走向了现实。
  沈阳市浑南新区嘉华社区的刘大爷一早就来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着测量血压、血糖和心电图。70多岁高龄的刘大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多年。
  2012年年底社区里有了“熙康健康小屋”,每周检测各项指标成了他的必备功课。“每天网上监控自己的血压、血糖,每周在社区进行测量,每月和社区医生唠叨自己的饮食用药。自从有了‘健康小屋’,这三个多月我对自己的身体比过去60多年了解的都多”。
  健康小屋的“熙康益体机”成为老人们的健康卫士,只要手指放到设备相应位置,与血压计、血糖仪、心电仪等多种测量设备连接,便可监测相关数据。系统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各项指标都会上传的“熙康云平台”。
  “我们把看病前移了一步至预防阶段。”东软医疗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些健康管理就像“虚拟医院”,希望向人们传递“主动式”健康管理的理念,倡导人们改变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测睡眠测血糖
  数据管理带来健康
  患者服务中心中国创始人蓝莉女士说,如今苹果商店提供很多的数字健康的应用设备,从监测睡眠、心跳、运动到营养监测很多可穿戴的设备对于消费者来讲,健康提醒、数据很有用处,可以让人们获益。
  “我尝试把从苹果店里面购买的可穿戴数字设备全部使用。非常有意思的体验。感觉是:让数字插上翅膀,带给大家日常健康帮助。”她说,数字设备正在改变人们日常健康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
  移动医疗故事
  罕见病患儿获外国专家救治
  徐琳是一位四岁左右女孩的妈妈。她女儿初生时被不幸诊断为“婴儿期主动脉钙化”,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范围内不过100多例。徐琳的女儿在ICU住了3个月,医生无能为力,给了家长保守建议。
  “不能掌握命运时很无助。”徐琳没有像其他草根父母一样等待命运的判决,她遍求北京、上海最好的儿童医生,依旧束手无策。相关的信息也是寥寥无几,她从两份尸检报告中才了解到该病的一些信息。但她不甘心放弃出生不久的女儿。
  徐琳为女儿建了网站,将病情、治疗等信息一一在网站陈述,向世界传播。不久,美国、德国、比利时等不同国家的专家医生给她发来病情相关信息及治疗建议。其中,德国一家实验室和澳大利亚的专家给的具体指导方案带来了希望。
  当时徐琳女儿的国内医生通过电子邮件与国外专家交流取经,商量对症下药,在国内外专家的合力之下,徐琳女儿病情好转,效果不错。一岁多时,已与常人无异。如今也不需要再接受治疗,“是一名健康、活泼的正常小孩。”
  去年12月,天津一对夫妻找到了徐琳,并来到徐琳小孩曾经就诊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他们的小孩与徐琳女儿病情一模一样,徐琳分享她的治疗方案,如今天津的这位小孩病情也好转。徐琳说,数字化时代,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寻找更多的信息与答案,看似不可能治愈的疾病或许会成为可能。
  美国专家会诊中国先心病患儿
  妞妞,刚过完1岁生日,这是她的又一次新生。出生不久,妞妞被诊断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肺动脉高压等疑难症状。3个月后,医生会诊,专家说不久会康复。然而,3个月后,妞妞重症肺炎、心脏病发作,小朋友被判定“活不过2个月”。
  妞妞的病历上传到看处方平台,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出去。一家投资公司负责人在社交平台看到,带来了福音:他刚投资了一家相关公司,有专家资源。专家从北京飞来广州会诊,给了许多合理建议,妞妞病情稳定。
  另外一边,看处方与美国专家搭上桥梁,美国专家分析了详细报告,进行二次会诊,从用药、护理等方面发来全面方案,控制了肺动脉高压。
  如今,妞妞面临着另一次生命的选择:一个重要的手术还在考虑之中……
  美国心脏病专家托普:无线医疗彻底地改变医疗行业未来
  在托普眼中,无线医疗的预防作用只是其中一环,它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健康助手。他看到未来的无线医疗指向疾病的控制而非仅健康保健。
  他展望了无线医疗的十大目标,多种慢性病容纳其中。“这些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有些已经非常接近了。而有些已经以某种人们所知的方式存在了。”
  他举例说,糖尿病已经可以持续监测了,方法就是用一个传感器来连续检测血糖浓度,他说,通过检测确定,我们自己不知道的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这一技术的未来要把监控设备做得像创可贴一样简易,“现在已经实现了”。
  托普说需要传递一个信念:医疗改革的国际化,推动这一进程有两件事要做,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他很欣慰看到西部医疗研究的建立,而相关的研究课题已在积极开展。他说创新驱动发展,临床实验后将真正改变医疗。他同时提醒,医疗赔偿、医疗卫生政策等的改变将是一个大的挑战。
  他指出,另一个重头戏是指引这个无线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这建立在药物数字化基础上,通过生理表现,基因组学、生命组学以无线来理解生物学,“这将是很震撼的事”。他说这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知识组合,80%的主要疾病已经在基因组层次上被破解了。把新旧知识组合在一起,比如用IPhone上一款关于基因类型的应用,作为药物治疗指南。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从所有常见类型判断出谁将会得糖尿病。可以通过遗传基因知道谁会患上乳腺癌等。
  托普说,预测了未来谁会得哪种疾病,就可以通过传感器防患于未然,“无线医疗对临床资源、疾病诊断影响深远,将个性化医疗推向新高度”。
  托普提醒,人类1/3时间在处于睡眠状况,托普说一般90%的人存在或多或少的睡眠问题,Zeo Mobile该应用不仅监控睡眠质量,同时也提醒别人你是否醒着,一次他妻子进门告诉托普,她想聊聊,托普假装睡着,被他妻子一眼识穿。对此他印象深刻。Zeo还支持数据传输后与同龄人比较,就像一场睡眠质量竞赛。
  广州日报:一些通过智能手机的APP监测,生理指标作为医疗的参考价值比起专业医疗设备如何?
  托普:通过穿戴式传感器,已经证明在心律、血压、血糖和其他指标上测量精确。
  广州日报:个人健康数据的采集,需要借助无线设备,这是否意味着年长者(特别是老人)适用性较低?
  托普:不会,因为无线设备设计非常简单,使用极其便利。
  广州日报:通过无线医疗设备监测数据,如果病情突变,如何及时得到医生帮助?
  托普:APP软件中的算法处理设置能够将最重要的信息抽取出来,这些信息可以很容易地传送给医生。
  广州日报:你之前提到,在心力衰竭的患者佩戴监控设备的研究,试验结果如何?是否可降低他们的风险?
  托普:是的,有传感器持续监测心脏的状况,比如心血输出量的参数。
  广州日报:你提到的10项无线医疗目标是否已实现?目前情况如何?
  托普:大部分目标正在积极地完成,但是并不是全部目标都获得了商业应用。而另外有一些如一种针对高危妊娠的传感器(Sense4Baby)已实现设备的互操作性。
  广州日报: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在发展无线医疗过程中,是否会遇到更多困难?有哪些?
  托普:困难更少。所有这些技术只要具备移动信号和足够的带宽就能操作。经济学人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健康迎来更大机遇,手机比其他先进技术更大、更快地影响了更多人。这正是步入移动医疗世界的基础。
  广州日报:目前,你认为无线医疗的未来如何?
  托普:彻底地改变医疗行业的未来,使其高度个人化和高效率。
(责编:陈健、毕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数码前沿|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人需要健康革命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送礼”
http://www.rednet.cn&& 18:04:48&&红网&&字体: 【
  中新网10月6日电北京晚报报道,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日前在一次演讲中送给百姓健康礼物,指出中国人需要一场健康革命,其中包括吃饭的革命运动的革命和习惯的革命等。  王陇德首先开门见山的指出:21世纪,中国人应该活得更好!建国57周年,中国人从1949年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延长至1957年的56岁,1963年的61岁,1975年的66岁,1981年的68岁,1987年的69岁,岁,2004年的72岁。生命寿命在延长,中国人应该活得更加有质有量。  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幸福指数包含,百姓对生活环境、收入、就业、保障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感受,其物质与精神相一致。  他说,中国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有快速上升趋势。除重大传染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杀手。目前高血压病每年新增300多万,冠心病每年新发110万,脑血管病每年新发150万,肿瘤每年新发160万。这很大程度上也和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行为有关。  为此我们应该说,不良的习惯,糊涂的认识,不科学的行为,会降低我们的幸福指数,甚至缩短我们的生命。  当今,我们生活富足了,许多人没有做到身体更强壮,却肥胖了;我们生活条件变好了,没有让人们更健康,却使许多人亚健康。我们占了一个蒙受世界之耻的世界之最,我们是世界最大的烟草消费大国。1988年,上海有30多万人感染了甲型肝炎;2003年的SARS波及了国内26个省,近期北京人因吃福寿螺逾100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我们为嘴伤身受的损失太多了……这些都说明,许许多多不健康的行为,让我们得急性病、慢性病还得传染病。中国人需要一场健康革命,这包括吃的革命,运动的革命,行为习惯的革命!  1  他表示,作为建国57周年送给国人的一份健康礼物,他向大家谈谈中国人的健康革命。  莫走慢病三阶梯  消耗和吃要守衡运动日均30分钟  目前,全国成人超重率已达22.8%,肥胖率为7.1%,预计今后10年中国人将有2亿人发生肥胖!  肥胖让人们走上“慢病”三个阶梯,成为高危人群。这三个阶梯是:一个原本健康的人,由于营养过剩和缺乏运动,变成了身体超重的“胖子”――糖耐量降低,血脂高,形成疾病的高危状态;继而发生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变成了“病人”;最终导致心、脑、肾功能损害,并发症使身体伤残、失明等,变成了“废人”。  造成肥胖原因中的主要矛盾是摄入与消耗的不平衡。所以“饱口福”还是保健康,是胖子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然,“管住嘴”还要“迈开腿”,消耗过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消耗对肥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每年全球有200多万人因缺乏体力活动而死亡,每个国家有65%至85%的成年人,由于没有足够的体力活动而使健康受损。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心脏病研究所关于运动对于疾病干预的对照数字明确显示,运动对冠心病、心脏动脉斑块消退起到重要的干预作用。实验证明,每周运动组在一年后斑块消退者占28%,而对照组消退的只占6%,另外,对照组斑块加重比例是运动组的4倍多。  不同种类运动消耗热卡数不同。以男性65公斤、运动30分钟消耗热卡的数量显示为例,如果散步消耗90千卡,做广播操消耗115千卡,快走消耗150千卡,跑步消耗为225至255千卡。需要提醒的是,运动消耗量不足,不仅起不到锻炼的效果,反可促进食欲,引致体重进一步增加。因此中青年人每天只散步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掌握运动三要素:  频率:每周至少三次,强度:心率必须达到本人最大心率的60%至70%,(简单算法:170-年龄)。  时间:平均每天半小时以上。  对肥胖超重者要强调增加每日消耗的有氧运动,使摄入与消耗的平衡成为负值。  教给大家的能量平衡简易法则是:掌握摄入和运动消耗能量平衡的“两大体”――大体估计每日饮食结构的比例和量;大体估计每日运动消耗量;还有“一精确”:至少每周称一次体重。希望每一个超重者及老百姓都能知道这个简易的“两大体,一精确”法则,自主掌握健康平衡。  食补一定胜药补 我们每日大饭碗 国人膳食金字塔  中国人的大饭碗是一种传统式的健康金字塔膳食结构,谷物为底,依次是蔬菜水果,鱼虾肉类,豆奶制品,最后是油。中国的传统膳食中很少吃油。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变,中国城乡居民百姓食物消费有了明显的变化。谷物薯类分别下降了11%和49%,而肉类增加了81%,水产增加了97%,蛋类增加了200%,奶类增加了323%。进入21世纪的2002年以后,不合理的食物结构表现在: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物消费过低,10年间人均每天油脂消费由37克增加至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上限;而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1%,明显低于55%至65%的合理范畴,另外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普遍摄入不足,蔬菜摄入量从319克降至252克,人均水果每日摄入量不足一两;在摄入食物的数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热量大大超过身体每日所需的热能,因而导致我国慢性病的逐年递增。2  挑战不合理、不健康膳食结构八字方针  调整:调整进食程序,先吃水果水果中的许多成分,如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水平的可溶性植物纤维――果胶等,其消化吸收不需要复杂消化液的混合,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吸收。空腹时的吸收率要远高于吃饱后的吸收率。因此,饭前吃水果有利于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吸收。其次,饭前吃水果有利于健康饮食“八分饱”的把握。水果是低热能食物,其平均热能仅为同等重量面食的1/4,同等猪肉的约1/10。先进食低热能的食物,就比较容易把握总的摄入量。第三,许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烂,苹果和梨等切削后很快变色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先吃水果可缩短其在胃中的停留时间,降低其氧化腐烂程度,减少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维持:维持高纤维素摄入、维持食物多样化  摄入较多的纤维素是中国传统饮食的一个明显特点。这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继续坚持。纤维素来自于植物,它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因此不含热能。  食物多样化是中国传统饮食的又一显著特点,非常符合保持健康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提出的解决营养问题的第一条原则就是食物多样化。一个吸收消化功能正常的人,只要做到了食物多样化,就绝对不需要膳食增补剂或保健品等的补充。食物是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最好补充剂。与人造的或人工合成提取的保健品相比,天然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远优于前者,所以中国人的经验总结叫“药补不如食补”。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还特别推荐植物性食物的摄入,提出了“天天五蔬果”的口号,即每天争取吃够五种水果和五种蔬菜。这也是推进食物多样化,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做到食物多样化的人群,可根据当地特点,采用特殊人群营养增补剂或食品强化的办法解决营养素缺乏的问题。  控制:控制肉类、油脂、盐的摄入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膳食中肉、油脂类的量的比例明显增加。此类食物提供的热能比,已大大超过合理的饮食结构。中国传统饮食中盐的使用量也过多。肉类是高热能食物,许多人已了解,但油脂类单位重量的热能更高,绝大多数人对此还不清楚。每100克猪肉所提供的热能395千卡,而100克油脂提供的热能是899千卡,高出一倍还多。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油脂的摄入量是25克,而北京市的居民每人日摄入量已达83克,远超过合理的摄入量。过多的盐的摄入,造成水、钠在体内的滞留,是引致高血压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为6克(约相当于成人拇指盖大小的小汤勺一平勺),而我国居民的平均日摄入量为12克,超出整整一倍。  增加:增加水果、奶、谷物及薯类食物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进食水果可明显降低患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度;水果中含有许多抗氧化成分,可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含有的大量维生素可维持细胞的正常分化。中国人普遍认为水果是零食,平时很少吃。要进行膳食成分的科学调整,首先要增加水果的进食量,使水果成为每顿饭必不可少的成分。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且极易被身体吸收利用。牛奶中不但含有优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每100克牛奶中还含有钙114毫克、维生素A24微克以及身体必需的其他微量元素。发达国家的居民从出生到老年,每天均饮用牛奶,而我国一般只有孩子和老人饮用,绝大多数成年人不太喝牛奶。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钙的摄入量严重不足,如每天能补足400毫升牛奶就能补足钙的需要量。  谷类中植物蛋白、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及纤维素的含量较高;薯类为低脂、高纤维、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这些成分均是人体肌肉和神经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同时多种谷物和薯类的摄入,还可以使营养成分互补,更好地满足身体的需求。而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中除大米、小麦外其他谷类和薯类的摄入量明显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对维持身体的健康十分不利,应尽快逆转。每日膳食中不应只有大米白面,而应品种尽可能多地进食其他谷类和薯类。  中国人当前的饮食习惯必须尽快来一场彻底的变革,恢复原有的健康膳食结构,增加身体必需的食物种类,把握好每日进食量与消耗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病的基础,较大幅度地降低其发病率,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3  祝您健康幸福的保健八口诀  健康行为口诀一若要慢病不上门,健康行为记心间。合理膳食酒限饮,适量锻炼烟不沾,心理平衡少生气,充足睡眠保平安。  健康行为口诀二膳食结构很重要,每天水果不可少,脂肪含量要限制,米面蔬菜要为主。一杯奶,一个蛋,高血脂者蛋减半,只吃蛋清不吃黄,营养物质丢一旁,豆类食物益健康,每天应有一二两,植物日食十五种,免疫功能有保障。  健康行为口诀三日常身体要健康,不能靠药来帮忙,俗话“是药三分毒”,常服肝肾功能伤。“食补强于用药补”,传统经验再弘扬。  健康行为口诀四清晨不宜强锻炼,血稠压高天气寒,午后傍晚健身好,心梗脑梗发病少。有氧运动保健康,两个标准心内藏,时间30至60分,最大心律六七成。  健康行为口诀五设计方案很重要,年龄体况考虑到,外加性格和条件,经常坚持才有效。每周五次去健身,三次最少属基本,每日平均三十分,健康才能有保证。  误区1  鸡蛋内含有大量胆固醇,中老年人不宜食用。  说中国老年人不宜食用鸡蛋主要是蛋黄中含有胆固醇,其实胆固醇也是人体必须的营养。  人体每日要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和新生。以血液中红细胞为例,人体内约有25×1012个红细胞,每天要更新0.8%。组成这些新生红细胞的细胞膜,就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胆固醇是生物膜(细胞膜、神经鞘膜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合成肾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并参与维生素D的合成。胆固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胆固醇分为内源(占80%)和外源(占20%)两种。正常人每日约需胆固醇1.1克。膳食中脂肪含量对胆固醇吸收率有明显影响。因此,要防止膳食中胆固醇的过量吸收,可以控制膳食中脂肪的含量,少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就可以了。  鸡蛋胆固醇虽然较高,但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许多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富含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卵磷脂。卵磷脂内含有合成神经活动传递物质的原料,可维持记忆力、分析及思维能力。  正常人每天吃一个鸡蛋对血清胆固醇浓度不会有大的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高者可两天吃一个鸡蛋。不吃鸡蛋或只吃蛋清、不吃蛋黄,会失去很多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A、D、B2、E、钙、磷、硒、卵磷脂等)。因此,不吃鸡蛋或只吃蛋清不吃蛋黄的做法是“因噎废食”,不利于身体健康。建议正常人每天吃1个鸡蛋,低密度脂蛋白高、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两天吃1个鸡蛋比较合适。  爱心提示  不同肉类所含脂肪量的比例  猪 肉 40% 、 鸭 肉 在正常情况下,对 摄入量以不超过300毫  30% 、羊肉16% 、鸡肉 于 膳食中 胆固醇 的含 克为宜 ;低密 度脂蛋  14% 、牛肉13% 、鱼肉 量 不要限 制过严 。目 白高和 糖尿病 、心血  7% 、 兔肉 2% 、虾 肉 前,国内外普遍认为, 管病患 者每日 摄入量  2% ,可供大家参考。 正 常人每 日胆固 醇的 不超过200毫克。  误区2  水果是零食,平时可吃可不吃。  中国人特别是男性,经常吃水果的比例偏低,他们认为,水果是零食,可吃可不吃,其实,水果里含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矿物质,含具有强抗氧化作用、防止细胞衰老的维生素以及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的可溶性纤维――果胶等。美国有句谚语:“1天1个苹果,不用看医生。”他们总结出了水果对疾病的预防作用。分析重度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与进食水果和服用维生素制剂的关系,发现吃水果仍然有保护作用,而服维生素制剂却没有。  另外,蔬菜、水果中还可能含有某些尚未被人类认识的生理活性物质。目前,天然食物的抗氧化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各国营养学家正在进行研究开发。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水果应成为每日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合成的维生素制剂绝不能代替水果、蔬菜。  爱心提示  常吃水果可防病  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在美国分析了美国百万人10年追踪研究的资料,发现不吃或很少吃水果的人群,肺癌死亡率为经常吃水果人群的1.75倍。而且从45岁至74岁的每个5岁年龄组,均出现类似的结果,说明这种因果联系非常可靠。  误区3  每周一次的大量剧烈运动可以替代其他几天的运动。  一次大量的剧烈运动不能替代其他几天运动所带来的健身结果。平常采取静坐生活方式的人,短时间内大幅度的体能突然付出有损身体健康,还有可能造成突发事件。如凌晨空腹或偶尔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可能造成低血糖、心脑血管意外或猝死。美国最大的一家健身俱乐部,研究了325家健身俱乐部两年内71例正在运动时死亡者的医学和法律记录发现,一般会员一年到健身俱乐部锻炼20至25次,而死亡者1个月均不足1次。  研究发现,习惯静坐生活的人,突然做出大力气的体力活动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最大。因此,锻炼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必须经常坚持。  误区4  哪个部位肥胖就集中锻炼哪里,锻炼一个部位可以局部减肥。  锻炼是改变整个身体代谢的过程。锻炼首先消耗内脏脂肪,然后才是皮下脂肪。皮下脂肪也是血流多的地方先消耗,如四肢、脸颊等。  所以,锻炼减肥要看出身体外形变化的效果会相对滞后。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减少,必须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才可以看出明显变化。局部锻炼可以增强局部肌肉的力量(使肌纤维增粗),但不能局部减肥。  误区5  控制饮食即可达到减肥目的  有人为了减肥疯狂控制饮食,其实过度控制饮食会影响机体功能和免疫力。  过分减少进食量会造成必需营养素缺乏,从而影响机体功能和免疫力。靠节食减轻体重的人,90%以上会反弹,因为过分控制饮食不可能持久,只是短时间内少吃,而未改变饮食习惯。  误区6  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加重动脉硬化,多吃无妨。  老百姓只知道动物脂肪的危害,许多人却不知道植物油的热量是非常高的。相同重量的植物油所提供的热量要高出猪肉一倍多,是鳗鱼的4倍多,是圆白菜的40倍。过多地食用植物油对身体也有很大的危害。有专家做过测算,如每天多摄入5克(0.1两)油而不被消耗掉,10年后则多长20斤,平均每年多长2斤。因此,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油脂类在最顶层,每天每人不应超过25克(半两)。  误区7  爬山是中老年人最好的锻炼方式  爬山对人的呼吸、心血管系统虽有很好的作用,但对中老年人的膝关节影响较大。“人老先老腿”。年过40岁的人,大多都有髌骨软骨软化。据调查,55至64岁的人,85%都有一个或多个关节的老年性骨关节病。其最基本的发病原因是关节软骨的老化和磨损。这种病大多无症状,只有膝关节过多地负重做屈伸活动,使软骨中的胶原纤维断裂,碎段落入关节腔内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出现滑膜炎,或由于软骨完全被磨掉,骨面直接相磨擦时,才会产生疼痛。  软骨内无血液供应,主要靠关节液营养。负重时,关节软骨内吸入的关节液被挤压出,影响软骨营养。腿弯曲时,膝关节所负重量是身体重量的3至5倍。在关节软骨已发生退化的情况下,过多负重做屈伸活动,会加剧关节软骨的磨损。因此,中老年人应采取既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又不加重关节负担和磨损的运动形式。  误区8  “闻鸡起舞”  中国人较勤奋,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影响,大多数爱锻炼的人都有晨练的习惯。但是清晨并不是中老年人较适宜的锻炼时间。  外界因素影响晨练:  1.早晨空气中氧含量相对较少:植物在夜间也吸氧,呼出二氧化碳。因此,树木多的地方,早晨集聚二氧化碳较多。  2.夜间多出现逆温层:夜间逆温层出现较多,致使清晨空气不佳。逆温层是一种下冷上热的天气现象,造成无法对流。它多出现于气温低、云层厚的天气。秋冬春三季,近地面逆温层使得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时左右最不易扩散。  3.寒冷刺激可诱发血管痉挛:寒冷刺激本身可诱发血管痉挛,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引发血管栓塞。北京地区人群脑卒中发病情况研究表明,元月发病最多,7月发病最少。这说明,低温是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资料显示,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份也是心肌梗死的好发季节。人体内在因素:  清晨血黏度高:由于一夜没有饮水,清晨血黏度高,增加了血管栓塞的危险性。  交感神经兴奋增高,心率加快,血压易升高: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脏本身需要更多的血液。  中风、梗塞的好发时间:早晨9至10时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因而早晨是中风、心肌梗死的好发时间,医学上称之为魔鬼时间。  因此,中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在早晨做较大运动量的锻炼。  身体不胖不瘦,不用锻炼。  身体不胖不瘦,不见得健康指标就正常。有些不胖不瘦的人,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骨密度等指标都不健康。  判断身体的胖瘦,要根据体质指数或实际体重与应有的标准体重的判别做出估计。体质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人,体成分或其他健康指标如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骨密度等可能会不正常。  体成分的不正常,即体内脂肪的比重不合适。有些女性外形看上去挺苗条,但一测成分,体脂占的比例过高。体脂比例过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脂肪的绝对量较多,二是肌肉成分少,因而脂肪相对含量较高。苗条的女性主要属于后一种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锻炼不够和随着年龄的增长,肌纤维逐渐减少造成的。  对体质指数正常者,锻炼可以改变体成分及结构比,并提高机体各方面的功能。  体质指数(BMI)测算方法体质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平方米)国际正常值21至24,东方人正常值21至23。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亚太地区指标:23至24.9为超重,25至29.9为一度肥胖,≥30为二度(重度)肥胖。  标准体重简易计算方法男性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0.9女性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7×0.9简易大致计算法: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超重与肥胖判断标准正常范围:标准体重±10%,&10%为超重,&20%至30%为轻度肥胖,&30%至50%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高度肥胖。  误区10  桑拿等大量出汗即可减肥  人体中的水分主要在体液(如血液、细胞间液)和肌肉细胞中,而不在脂肪细胞中。大量出汗后会出现口渴感,导致大量饮水,而后迅速恢复原体重。排出汗液的好处,是可以带走体内的部分代谢废物,但不坚持长期的适量运动,只想通过大量出汗实现减肥则是不可能的。4[稿源:中国新闻网][编辑:何冰]
 ※相关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革命带来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