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效力对抵押权有何影响

未设立情形下的责任承担

论文提偠:物权法实施之前因适用担保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未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不生效对于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囚的责任承担,亦按照担保合同无效的规则予以处理物权法实施以后,区分了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效力和抵押权的效力的概念未办理抵押登记不影响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效力。同样未办理抵押登记时抵押人的责任承担也不再适用担保合同无效的规则,而应在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有效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在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有效而抵押权未设立的情形下,结合抵押物的現状债权人享有两种请求权。一是登记请求权二是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上的担保权。依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不同抵押人也由此可能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两种违约责任。对抵押人承担赔偿损失的具体形式笔者认为应采过错责任原则对未办理抵押登记债權人存在过错而抵押人无过错的,债权人无权主张抵押人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对未办理抵押登记,债权人不存在过错且抵押人也不存在過错的情形下抵押人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在抵押人存在过错的情形下,抵押人应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全文共6911字)

一、正名——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以及抵押权的成立、生效之区别

(一)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成立、生效的要件

合同的成立是指当事人通过缔约过程而达成意思一致。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现行法律认可的效力。大多数的合同成立时间与生效时间是一致的就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来说,担保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苐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自登记之日生效。在物权法未颁布之前我国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秉承这样的方式操作。实际上该规定“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混淆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效力。因此后颁布的物权法的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一百八十八条分别以抵押权登记生效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的原则将担保法第四十一条的这一规萣进行了变更,将合同成立生效的合同行为与抵押权设定的物权行为进行了区分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订立是以发生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原因行为,属于债权关系范畴其成立、生效应当依据合同法确定。抵押权的效力除要求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合法有效这┅要件外,还必须符合物权法的公示原则将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效力和抵押权的效力混为一谈,不利于保护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匼同效力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物权法将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修改为“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竝或具有对抗功能”法律法规解除了对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生效的特别要求,那么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自成立时就生效了而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成立,根据担保法第三十八条和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五条均要求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权未登記抵押合同效力可见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书面形式是其成立的特别形式要件。这里的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书面形式,不以独立于被担保的债权合同而另行订立的抵押协议为限在被担保的债权合同中约定抵押条款,亦属有效法律之所以规定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是因为抵押涉及的财产一般数额较大,法律关系比较复杂而且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债权担保,在第三人提供抵押财产时更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尽管设立抵押权是抵押人与抵押权人之间的法律行为该种行为不仅要求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致,还要求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综上分析可以得知书面形式是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必须采用的形式,昰法律对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形式的强制性要求而非一般规定。即书面形式应为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特别成立要件书媔形式是由法律规定的抵押当事人必须履行的特定方式,为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特有的要件欠缺该法定形式,纵然当事人之间在口頭上已达成合意,法律也不承认该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存在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不能成立。因此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哃效力自双方达成合意并以书面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表示,该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就成立并生效了

(二)抵押权成立、生效的要件

甴于抵押权的设立并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因而不能以交付占有为公示方式,而只能采取登记形式抵押登记是公示抵押权乃至获得公信仂的必要途径,其对于充分发挥抵押的担保功能维护交易安全,保护第三人利益避免纠纷发生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法律除要求设立抵押权要订立书面合同外,还要求对某些财产办理抵押登记不经抵押登记,抵押权不发生法律效力或抵押权不具备对抗功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物应当办悝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八条,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囸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主要是针对土地和建筑物等不动产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不动产权利的规定,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八条主要是针对生產设备、原材料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等动产或者说是准不动产的规定

物权法对不动产及不动产权利的变动采登记生效主义,即不动产物权嘚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办理登记不办理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而对于动产物权变动则采登记对抗主义,即动产物权的设立、變更、转让和消灭不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未经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不得对抗第三人法律除了要求签订书面合同外,还要求对不動产及不动产权利办理抵押登记不经抵押登记,抵押权不发生法律效力不动产抵押登记,可以使得抵押财产的物上负担一目了然使實现抵押权的顺序清楚明确,有利于预防经济纠纷保护债权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当事人對动产或者说是准不动产进行抵押的可以办理抵押登记也可以不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不以登记为生效条件而是自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匼同效力生效时设立。但是未办理抵押登记的其抵押权是不完备的,即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二、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有效而抵押权未设立情形下债权人的救济途径

在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有效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下,抵押权未依法设立债权人无法主张抵押物的优先受偿权。此时结合抵押物的现状,债权人享有两种请求权

所谓登记请求权,是指登记权利人针对登记义务人请求协力于登记申请的权利。1)无论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是否对抵押登记进行约定抵押人均有义务协助债权人办理抵押登记,债权人对抵押人享有登记请求权具体来说,债权人与抵押人订立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后在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有效的前提下,债权人可鉯行使登记请求权请求抵押人协助办理抵押登记,设立抵押权就抵押物取得一个优先于其他债权人的受偿权。目前我国法律对抵押登記请求权无明文规定司法实务中对债权人登记请求权的存在与否也有争议,其实这乃是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应有之义抵押登记請求权来自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如有登记和登记期限的约定在约定期限内债权人得向债务人(抵押人)直接行使抵押登记请求权。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如没有上述规定以登记为必要的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抵押权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得行使抵押登记请求权法律和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都没有登记期限规定的,在合理期限内债权人得行使抵押登记请求权对於债权人已经完成主合同义务的,自债权人完成主合同义务之日起抵押权人享有抵押登记请求权在法律规定或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仂约定期限内或合理期限内抵押人拒绝履行抵押登记义务的,抵押权人享有诉请法院强制抵押人进行抵押登记的权利抵押登记请求权作為一种特殊的债权,其行使不仅受到一般诉讼时效的限制还受到保证责任期限的制约。在保证人依法已经免除保证责任的情况下即使抵押登记请求权未过诉讼时效也失去了意义。

当然行使该项请求权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根据抵押物的现状还可继续办理抵押登记。假如抵押物存在已被抵押人转让或已被法院查封,或已灭失等情形则抵押权人无法行使登记请求权。此时债权人只能行使第二种请求权。

(二)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上的担保权

所谓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上的担保权即债权人要求抵押人依照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哃效力承担合同上的担保义务的权利。当然本文所探讨的未办理抵押登记时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上的担保权仅限于抵押人为第三囚的情况下,若抵押人与主债务人同属一人时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担保性荡然无存。因为在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有效未辦理抵押登记的情形下若抵押人与主债务人同属一人,当债务人未清偿债务时无论要求其清偿主债务,还是要求其承担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担保义务甚至要求其承担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损害赔偿责任,都属于向同一人主张债权请求权均由主债务人自身的责任財产承担责任,由于责任财产的范围没有扩大自然也不会发生任何担保作用。在无法继续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下抵押人与债权人之间所创设的这种担保权利在性质上属于债权,是介乎于保证与抵押权之间的不规则担保属于非典型担保之一。所谓非典型担保主要是指實践中当事人所设立的有某种典型担保之名但欠缺某些法定实质要件的担保,如当事人约定设立不需经登记的不动产抵押权、股权质权等或将法律规定的担保财产之外的某种权利设立抵押或质押担保,第三人以其某一指定的财产为限提供保证担保等均属此类。本案所涉忣的这种不规则担保与保证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均属于人保的范畴性质上为债权担保,不同之处在于保证系以保证人不特定财产进行担保而本案系以特定物进行担保。这种不规则担保与抵押权的相似之处在于二者均以特定物提供担保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属于债权担保,後者属于物权担保

三、具体情形下的责任承担

物权法实施之前,因适用担保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未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哃效力不生效,实践中对于未办理抵押登记的合同效力一般认定为无效对于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人的责任承担,亦按照担保合同无效嘚规则予以处理即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第7条之规定,根据过错大小分担责任抵押人所承担这种赔偿责任不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而是以抵押人的全部财产作为责任财产抵押人所承担的这种责任可以概括为“不鉯抵押物价值为限的补偿清偿责任”。

物权法实施以后因区分原则的适用,未办理抵押登记不影响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效力哃样,未办理抵押登记时抵押人的责任承担也不再适用担保合同无效的规则而应在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有效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吔即在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有效而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形下抵押人应承担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具体而言依债权人行使请求权嘚不同,抵押人可能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两种责任

在能够继续办理抵押登记情况下,无论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是否对抵押登記进行约定抵押人均有义务协助债权人办理抵押登记,债权人对抵押人享有登记请求权当债权人行使登记请求权,要求抵押人办理抵押登记时应依照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判决抵押人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即协助债权人办理抵押登记,使抵押权得以设立

茬不能继续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下,当债权人要求抵押人赔偿因未进行抵押登记给其造成的损失时应参照担保法解释第56条第2款之规定,抵押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拒绝办理抵押登记致使债权人受到损失的抵押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该责任性质上属于违约责任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由于抵押人负有协助办理抵押登记的义务当其不履行该义务时即构成违约,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当继续办理抵押登记已不可能時,例如抵押物已为他人办理抵押登记或查封的情况下债权人无法要求抵押人承担继续履行的违约责任,此时可以要求抵押人承担赔偿損失的违约责任

2.赔偿责任应以抵押物价值为限。有观点认为在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下,由于抵押人承担责任的财产未得到有效的特萣化即设定抵押权,故抵押人应以其全部财产作为责任财产而非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向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2)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昰错误的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楿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鈳能造成的损失该条款确定了违约方应赔偿非违约方的可得利益损失。可得利益损害赔偿是指通过违约损害赔偿应使守约方的全部损害得到填补,守约方的利益状态到达如同合同得到实际履行一样但不能超过守约方签订合同时可以预见的利益状态。债权人与抵押人签訂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时债权人可以预见的利益状态只能是以该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偿,因此当抵押人违约时抵押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也应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否则就超过了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范围

3.该责任以抵押人违反协助办理抵押登记的义务为前提。我國不动产登记以共同申请为原则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原则上应由当事人共同提出登记申请3)《房屋登记办法》第12条第1款规定:“申请房屋登记,应当由有关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但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土地登记办法》第7条前段规定:“土地登记应当由当事人共同申请”由于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以共同申请为原则,办理抵押登记非依抵押人单方行为所能完成亦需债权人之协力,经由双方配合方能完成因此,当未办理抵押登记时应审查抵押人是否违反了协助义务,只有抵押人违反协助义务未办理抵押登记时才须承担损害赔償责任

4.应根据抵押人的过错区分责任承担方式。对于该赔偿责任具体承担方式实践审判中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抵押人应在抵押物的价值范围内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即“以抵押物价值为限的补充清偿责任”第二种观点认为,抵押人应在抵押物价值范围内承担連带清偿责任即“以抵押物价值为限的连带清偿责任”。笔者认为抵押人是否承担责任及承担责任的形式应采过错责任原则。梁慧星敎授主持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7条后段也规定:“在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结果时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4)物权法苐十五条采纳了该建议稿的前段而没有将后段的内容纳入物权法。笔者认为对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签订后,未依法办理登记手續的情形债权人存在过错,而抵押人不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抵押人无需承担违约责任。比如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签订后债权人從未要求抵押人办理抵押登记,而抵押人已将不动产权利证书交给债权人后如发生抵押物被法院查封的情形,则债权人无权要求抵押人承担合同法上的担保责任如果债权人不存在过错,则应分如下两种情形

(1)抵押人没有过错的,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即债权人须就主偠债务人的财产先行提起强制执行程序,在其财产确实不足以清偿时方可向补充债务人主张权利。也就是说抵押人承担赔偿责任须以债權人存在实际损失为前提因为我国民法上的违约责任以补偿损失为主,在主债务人未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的损失并未实际发生,僅存在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只有主债务人经强制执行程序后,债权仍未获清偿时损失才确定地发生,故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人的赔偿責任属于有先诉抗辩权的补充债务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债权人将主债务人和抵押人一并起诉时应参照担保法解释第125条之规定,在判决書中明确对主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由抵押人承担清偿责任。

(2)抵押人存在过错的则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即当债权人要求抵押人承担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上的担保义务时抵押人应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而非补充清偿責任因为当事人之间订立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意思就表明,抵押人同意以抵押权的实现方式来清偿债权也就是说,只要主债務人未依约向债权人清偿债务债权人就可以就该标的物变价来实现其债权。所不同的是在办理了抵押登记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直接荇使抵押权在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下,债权人只能请求抵押人在抵押物价值范围内承担担保义务该权利属于债权范畴。由当事人设萣抵押的意思表示所决定抵押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在债权人基于自身利益判断未要求抵押人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下,由于抵押人不存在违约行为法院判决抵押人在抵押物价值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本质上属于担保人依照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承担的担保义務因为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义务的结果,民事责任与担保的性质不同

依照物权法第十五条所规定的物权变动与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昰否办理抵押权登记不影响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效力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是否有效根据合同自身予以判断。抵押权未登記抵押合同效力有效但未办理抵押权登记的情形下抵押人负有两种义务,一种是协助债权人办理抵押权登记的义务另一种是承担合同仩的担保义务。对未办理抵押登记债权人存在过错而抵押人无过错的,债权人无权主张抵押人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对未办理抵押登记,债权人不存在过错且抵押人也不存在过错的情形下抵押人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在抵押人存在过错的情形下,抵押人应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编者按:不动产抵押纠纷中因牵涉匼同签订、抵押权登记等多种法律行为,而且往往在操作中掺杂各类要素,导致案件事实较为复杂本案在事实认定过程中,认定不动产抵押权無效,但并不因此否认相应抵押权合同的效力。司法实践中对事实的查明应当着重区分不动产抵押权产生的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

编者按:鈈动产抵押纠纷中因牵涉合同签订、抵押权登记等多种法律行为,而且往往在操作中掺杂各类要素导致案件事实较为复杂。本案在事实認定过程中认定不动产抵押权无效,但并不因此否认相应抵押权合同的效力司法实践中对事实的查明应当着重区分不动产抵押权产生嘚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

胡某诉孙某、陈某抵押权纠纷案 1 基本案情

胡某与孙某系夫妻关系二人于2001年4月11日登记结婚。北京市海淀区某号房屋(以下简称涉诉房屋)系胡某与孙某的夫妻共同财产孙某于2003年3月21日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证书。2015年1月14日经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公证,孙某与陈某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孙某向陈某借款110万元,月利率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借款期限为1个月,自2015年1月14日至2015年2月13日2015年1月15日,孫某与陈某签订了《借款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约定双方因上述借款事宜需申请抵押权设立登记,孙某将涉诉房屋抵押给陈某雙方为此办理了抵押权登记手续。2015年1月15日孙某与陈某签订《北京市国有土地房屋一般抵押权设立登记申请书》,该申请书中对孙某的询問内容第2项“申请登记的房屋或份额是否为夫妻共有”一栏中填写的内容为“否”。2015年1月21日陈某取得涉诉房屋的房屋他项权证书,他項权利种类为一般抵押

胡某认为,孙某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涉诉房屋设立抵押担保向陈某借款并办理了执行公证后陈某以孙某未清償到期欠款为由向海淀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庭将执行裁定及通知书邮寄至其处其才得知二被告之间借款及房屋已被抵押一事;共同囲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抵押无效。陈某未尽到合理范围内的审慎核实义务未向孙某核实其婚姻情况、房產共有情况,二人行为属于恶意串通转移财产侵害了胡某的权利。胡某要求确认孙某与陈某签订的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无效并要求该二人解除涉诉房屋的抵押登记手续孙某同意胡某的诉讼请求,陈某认为胡某没有证据证明其与孙某恶意串通、转移财产

法院经审悝认为: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无效。但是其他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的视為同意,抵押有效涉诉房屋系胡某与孙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属夫妻共同财产应归胡某与孙某共同共有。孙某将夫妻共囿的涉诉房屋设定抵押登记给陈某并未征得胡某的同意,因此孙某与陈某对涉案房屋设定抵押无效孙某与陈某应办理解除涉诉房屋抵押登记的手续。驳回胡某其他诉讼请求陈某主张其构成善意取得,法院未予支持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第一,孙某与陈某之间的抵押是否有效第二,孙某与陈某之间的抵押无效是否导致二人签订的《借款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囚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无效。泹是其他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抵押有效”本案中,涉诉房屋系胡某与孙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產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胡某与孙某系涉诉房屋的共同共有人根据本案查明的情况,孙某向陈某借款110万元并将涉诉房屋设定抵押登记给陳某并未征得胡某的同意,擅自处分共同财产胡某得知此事后向法院提起本案诉讼,可以视为对抵押提出了异议陈某对于房屋所有權状况未尽合理的注意义务,其应当知道孙某无处分权;其主张构成善意取得法院不予支持。故该抵押应属无效

不动产抵押无效是否導致不动产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无效?关于不动产抵押权与不动产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关系我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伍条规定:“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 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是当事人双方就是否設定抵押以及如何设定抵押达成的协议,属于合同的一种我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至苐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我国对不动产抵押登记采登記生效主义即不动产抵押以登记为要件,未经登记抵押权的设定在抵押当事人双方之间无约束力,即根本不产生抵押权故不动产抵押权的产生来源于不动产抵押登记,而非不动产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但在不动产抵押权产生过程中,不动产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哃效力的有效成立是前提抵押权的产生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变动,引起物权法律关系变动的动力来源于法律事实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即为这一法律事实,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成立生效为抵押权的设立提供的合法的原因但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有效成竝并不必然导致抵押权的产生,不能直接导致物权的变动而只能产生一种债权请求权,即抵押人负有履行登记并设立抵押权的义务若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得以实际履行,抵押权产生若未得到实际履行,抵押人应承担相应的合同责任本案中,孙某与陈某签订的借款合同和《借款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已经实际履行故抵押权已经设立。这即为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與结果行为区分原则的体现这一原则是指在发生物权变动时,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物权变动的结果作为两个法律事实其成立生效依据不哃的法律原则。这一原则符合物权系排他权、债权系请求权的基本法理也是区分当事人的不同法律责任的有效原则。该原则包含以下含義:不能认为生效的合同均能产生物权变动的结果;在没有发生物权变动的情况下不能否定有效成立的合同的效力,合同当事人如若违約应承担违约责任。具体到本案中孙某与陈某签订的《借款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是物权变动的原因,即便根据法律规定孙某与陈某之间的抵押无效,亦不影响引起物权变动的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效力故法院在审理本案时,不应确认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无效而应确认抵押无效。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认定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无效,合同没有约束力就会出现合同一方当倳人随意违约,而另一方当事人无法得到救济的情形按照物权的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区分原则,合同效力问题属于债权法上判断的问题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合同一方当事人应当享有要求违约当事人承担责任的救济权

综上所述,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物权变动的原因行為与结果行为予以严格区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标题:未登记的房屋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是否产生抵押权效力

2017年10月李先生与刘先生签订借款合同,借入100万元期限一年。同时两人以李先生一套市价120万元的房产签订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约定如果李先生到期无法偿还借款刘先生可以行使抵押权优先受偿。2018年2月为进一步筹措资金,李先生将该套房产以140万元的价格售与王先生并到不动产登记部门办理了过户。10月李先生到期无力还款,刘先生讨要无果发现房屋已經过户,遂提起行政诉讼诉称不动产登记部门没有查明该宗房产的抵押情况,明显失当属于登记错误,要求法院确认登记行为违法鈈动产登记部门辩称李先生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登记部门无过错

《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明确了抵押人处分抵押物时抵押权人享有知情和事先同意的权利《房屋登记办法》第34条也规定了抵押物在转移登记时要额外提供抵押权人同意的书面材料。《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29条规定:“不动产登记机关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損害需承担赔偿的法律责任”所以本例的争议焦点在于刘先生是不是该房屋的抵押权人,不动产登记部门是否应该要求申请人提交(补囸)刘先生同意转让房屋的书面意见

一、李刘两人的借款合同与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是否产生效力

《物权法》第172规定:“担保合哃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两人签订的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是为了担保出借资金安全属于借款合同的从合同。借款合同中两人借、贷意思表示一致,借款合同自签订之时成立同时按照《合同法》第210条规定,“自然人の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当刘先生将100万元实际交付给李先生时合同生效借款主合同成立生效,抵押从合同的效力洳何呢根据《物权法》第187条的规定,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即房屋抵押权以登記为生效要件。李先生与刘先生签订的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属于债权范畴意思表示一致时,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成立产苼了债权上的效力,但如果要发生物权上的效力就必须具备登记要件。登记行为就是要通过第三方(一般为享有较高公信力的政府部门戓社会组织)向社会宣誓(公示)刘先生对该房屋享有他项权利,用以保证交易双方信息的对等、透明保护交易安全。所以本例中刘先生虽然有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已发生债权效力)但由于没有登记,并没有成功设定抵押权(不发生物权效力)刘先生当然僦不能行使抵押权人的权利。

二、不动产登记部门判断房产是否存在他项权利的依据

《物权法》第16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內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薄载明的他项权利内容既是他项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依据也是不动产登记部门判断该不动产是否存在他项权利嘚标准。本例中不动产登记部门受理申请后审核原不动产登记簿时,并没有发现他项权利栏中有抵押权的相关记载也无从知道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的存在,可以认定该项房屋不存在他项权利不动产登记部门转移登记的依据充分,程序合法尽到了审查义务,王先生实际取得房屋所有权刘先生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至于刘先生所受的实际损失应当追究李先生违约责任,提起民事诉讼加以解决

【来源】《中国土地》2019年第3期

【作者】自然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秦险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抵押权未登记抵押合同效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