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note10指南针在哪8指南针方向相反

(一)甚么是地图 地图是一种記录地面上地形和事物的实用图表。在公元1880年以前多用立体图的方法绘画;但之后则用平面图的方法绘制了,换句话说即是俯视而不昰斜看地曲了。

科学的发展使测量仪器越来越精密因而测量所得的资料,也就更准确;同时绘图的技术也由于适当地运用各种颜色符號和字体而得以不断提高,这样地图便由过去简陋的形式而演变成今天复杂精密的面貌。

今天地图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由測量员运用极精密的仪器在空中及地面测量;然后由绘图员把这些资料绘在地图里在这些地图里,我们将会找到等高线等深线,比例呎方向标,格子网符号等等。

(二)地图的种类 1.   地形图-地形图可将地面的事物表达出来这包括地形,河流公路,小径及村落等;事物的详尽程度与比例有关在香港1:20000的地图较适用于野外旅程。

2.   城市图-此种图大多只表示出街道与市区的重点

3.   测量图-这种地图能表示所有地图资料包括灯柱等细微事物;通常这种地图的比例由1:600到1:5000

4.   其地-气侯分布图,海事图航空图,旅游图等

(三)地图阅讀的意义 地图阅读的含义,经常被人所忽略其实简单而言它是对地图上资料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将这些资料应用于实地上

明白地图上嘚资料是地图阅读的基本要求,通常这些资料是指符号(图例)比例,图网量度距离等,而透过这些资料推算出实际地面情况是一项┿分重要的技能

公路,建筑物及其他详细的人为事物比较容易演绎但从等高线理解出山形地势则十分困难;这种技能是必须在户外实哋学习,逐渐累积经验才能达致的

每张地图的准确程度,可靠性及时间性都有偏差但我们可运用图上的简史如测量日期,覆量日期去估计其可靠性通常由较大比例缩小而绘成的地图较未经缩小的地图之可靠性为高。

(四)图边资料(Marginal Information) 以文字、数字及符号说明该地图嘚一切资料

1. 图名(Title)-以图中最者名或重要的地方命名

2. 编号(Sheet Number)-指示出该张地图在该组地图的号码

3. 比例(Scale)-比例通常会明显地印在圖的上方

4. 组别(Series Number)-用一组字母及数字以识别该组地图,例如HM20C

5. 版次(Edition)-表示该地图的出版年份及次数

6. 索引图(Indes)-显示该地图在香港地區的位置

8. 地图书体(Map Lettering)-利用简单介绍不同书体表示不同地理形象

9. 座标数据(Grid Data)-分别有香港方格网及统一横墨卡托方格网

(五)地图保養 1.   应用胶袋封妥或上保护膜避免受雨水淋湿而破损。

2.   使用时避免地图受石块,树枝及笔尖所刺穿

3.   不要在地图上直接书写,应该用油性颜色笔书写在地图上胶袋面用后以火酒将胶袋笔迹抹净。

5.   如地图胶袋内有水蒸气应将地图取出吹干后再封妥。

(六)地图摺法 地图摺法并无固定格式可按使用者的习惯而定,惟目的以能够方便阅读资料和合并同组地图使用为主所以同组别地图,必须以相同力法覆摺

1. 摺边-除图名及左面座标资料外,向后摺去其余纸边

2. 上下对摺-将已摺边地图上下对摺一次。

3. 中间对摺-将已上下对摺之地图再中間对摺一次

4. 底面对摺-再将底面两幅向外分中对摺,使整地图成四摺风琴形状


1. 比例种类:将实际距离及面积依一定比率缩小绘成地图,这比率称为地图比例由于每张地图的比例都因需要而不同,所以必须在地图上注明通常注明的方法有四种:1.1 文字表达:例如:1厘米比1千米(1CM TO 1KM)1.2 比例尺:

距离与面积的关系实地距离在1:10,000的地图上比较在1:20,000的地图上长度会大一倍;但面积则为开方倍數加大或缩小。2.1距离2.2面积

3. 距离:量度地图两点之距离必须以图例中心点为准,如建筑物、灯塔、山顶等之图例其量度之方法如下:3.1 直線的距离-利用直尺或纸边在地图上量度距离,然后放在地图边的比例尺旁便可找出实际的距离。3.2 曲线的距离-将整段曲线分成若干段矗线拉度或利用线来量度亦可用纸边沿着曲线曲折展转然后度其长度。小绳子因有张力并不准确,故不宜使用利用量距器量出图上距离再化成实际之平面距离,误差较少最为理想。3.3 粗略估计距离-香港1:20,000(HM2OC)地图上每一方格的任何一边长度通常都是5CM实际距离是1公裏。可以利用来作粗略估计地面上事物的实际距离

4. 习用图例:4.1 图例:每幅地图皆有图边资料(Marginal Information)方便使用者查阅,其中较重要的是图例图例是将实地上事物,根据其形状及特征利用符号,图形颜色绘画在地图上,不同地图会用不同图例一般而言要用图例表达的景粅分为三大类:4.1.1 人工建设-包活桥梁、城镇,道路等4.1.2 天然景物-包括山岭、海洋植物等4.1.3 界线-包括地区界线、国界等4.2 地图上各种惯用颜銫所表示的事物。4.2.1 蓝-有关水的形态如河流、湖、海等4.2.2 绿-有关的植物如山林、草地、耕地等。4.2.3 啡-有关地的形态如沙滩、砂地、等高線等4.2.4 红-主要公路及其他行车路线等。4.2.5 黑-小路、桥梁、铁路架空电缆等。4.2.6 灰-建筑物、峭壁、漂石、岩石等原文出处:

由于地图仩之地名太多,如果没有一个查找系统在地图上找地方就十分困难。所以专家们在地图画上很多横直交错的网线(Grid line)称为地图网(Grid Map),或简称网格(Grid)以显示该地的位置。

网格中横直两组直线相交成直角组成纵线叫东距线(Eastings),是表示网线起源点(0?)东向之距离横线叫北距线(Northings),是表示从起源点而北向之距离阅读坐标时先读东距线,后读北距线

两网线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000公尺,网线上之数芓是划-从东北走时顺序加大(如1,2,3,....)。在较少情况下亦会在尾后加上细小'O'字例如:东距O6(EastingO6),北距66(Northing66)是表示在起源点(O)以东206000公呎及以北2466000公尺。

网格系统乃依墨卡托方格网系统(UTM)因此香港位于东向114(114E),分别坐落于第49区(即114E之西面)及5O区(即114E之东面)

2. 網格坐标之读法: 2.1 先东后西(即先横后直)。

2.2 从左至右由下至上。

2.3 横直坐标值写在一起成一组连续数目。

2.4 横直坐标值之位数要相等

2.5 烸组坐标值并非指一点,乃指该点所在的右上方格整格的面积

1000公尺X1000公尺是四位坐标实地面积。

100公尺X100公尺是六位坐标实地面积

10公尺X10公尺是八位坐标实地面积。

3. 网格坐标的读法举例:

1. 高度表示法1.1 晕滃法-利用顺沿斜坡之短线(晕滃线)表示高低短线越疏远,坡度越岼缓;坡度越峻峭则短线越靠拢。(图-A)1.2 晕渲法-假设光源从西北方射来垂直拍出的地理模型图片相似,光和影突出陆地之高低(图-B)1.3 等高线法-等高线是把所有海拔高度相等地方连接起来的线(把水平线下深度相等之地方连接起来的线叫做等深线)。(图-C)

2. 觀察等高线要点2.1 等高线是表现地貌2.2 等高线相隔愈远,则地貌愈平坦2.3 等高线愈接近,则地貌愈陡斜2.4 等高线距离平均,则坡度平均2.5 等高线是一连续不断的密闭曲线,只在悬崖的地方因坡度太斜,等高线因重叠而看来好像被切断2.6 等高线上阔下窄,表示凸坡视野较近。2.7 等高线上窄下阔则表示凹坡,视野较远2.8 蜿蜓曲折而相隔甚远之等高线表示地形起伏,在该地活动人士必须小心迷途应观察山形去勢,以了解清楚2.9 等高线之间距离愈不规则和接近,表示地形愈崎岖相反,则地形较平坦3. 地形表示方法地形是地球表面的轮廓面貌,須用特别方法于地图上显示高度和形状是表示地形的两大要素。方法有二:3.1 三角测量点-经精密测量后找出一些山顶的高度,并标明於地图上以便协助测量其他地势的高度。3.2 高程点-只作粗略测量用以标明一些地方的最高点或山顶的高度。4. 三角测量点与高程点示意圖

5. 山形地势的辨别A 海岸 G 山隘 M 独立山峰B 平石 H 起伏地形 N 缓坡C 沙滩 I 小山峰-山仔 O 高原D 江口 J 泛滥平原-曲流 P 峻坡E 海岸低地-平原 K 河谷 Q 凸竣坡F 断岸顶 L 山嘴 R 凹峻坡6. 在野外普通的地貌识别有下列各种A峻坡 B渐斜坡 C凸坡 D凹坡

7. 横切面图图(一)是┅个小丘如沿着AB下切,把小丘分成两墩(图二)画着斜线的面就是AB的横切面了。横切面和地面相交表现出该陆地的外形的線叫轮廓。横切面是表现地形的一个好方法

因此,我们常常根据等高线图绘画横切面图绘画时,应按照下列的程序:7.1 选定一适当的垂矗放大比数通常不应超过5倍,以免所显示的地形不真确例如:垂直比例为1/2厘米代表1OO米或1:20000地图比例为1厘米代表20000厘米或1:200007.2 按照垂直比例忣AB长度画适当数量的水平直线。最低的水平线由(0)开始编数字以代表地形的高度。

7.3 最底的一条线代表海平面;其他的依次代表100公呎200公尺等横线的距离依照垂直比例。所以横切面图有两比例尺,水平的和垂直的水平比例尺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一样,垂直比例尺則按实际需要而定7.4 把一纸条边缘放在切面线AB上,在每一等高线和切面线相交的地方作一记号如图(图四)

7.5 把作了记号的纸条放在已准备好的图表的海平线上并在线上同样注上记号。从每一个记号作一垂直线使之和等高线所代表的高度的横线相交。(图五)

7.6 把这些茭点连起来连线要尽量平滑。这连线便是AB距离的地势横切面图(图六)

相互视程两个站在不用地方的人,都能够看见对方我们說他们能够互视;反之则称为不能互视。地面上两点能否互视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地形如果我们想知道在地图上的两点能否互视,可利用繪制横切面图的方法在纸上面得知。首先绘出两点之间的陆地横切面图然后再用直线将两点连起夹,如果直线透过横切面两点便不能够互视(图中B和D);如果直线不透过横切面,两点便能够互视(图中A和B)

(一)指南针使用: 指南针(罗盘),是量度方位嘚工具其指针(磁针)之两端分别指向南及北方。而指向北方之指针多涂上颜色(红色或萤光剂)以便辨别及晚间使用。(二)指南針的种类: 1. 稜镜式(Prismatic Compass)

用三稜镜折射原理令目标点及观察者之位置能置放直线内,使能快速阅读方位度数

瑞典出产,轻便实用;用透奣胶底板易于放在地图之上量度方位,距离和划线

包括航海用的及航空用的罗盘,其形状设计和构造较上两类指南针更为特别及精密更具防磁、防震、防干扰及转盘水平自动调节。

(三)指南针的保养: 1. 存放和使用时应保持水平使磁针能自由转动。

3. 切勿接近铁器電器和有磁性物件。

(四)指南针的方位表示法: 1. 罗盘法

基本分为四方位即东(E)、南(S)、西(W)、北(N)。较精密者可分为八方位十六方位,及三十二方位(图一)

将罗盘分为四个象限。当表示方位时如在观测者的北面,则方位角度为由北向西或东起计;如方位在观测者的南面则方位角度则由南向西或东起计。(图二)

例:在观测者O的位置

A的方位为N50° E(北50° 东)

B的方位为S14° E(南14° 东)

C的方位为S60° W(南60° 西)

D的方位为N67° W(北67° 西)

3. 方位角法(方位法)

方位角正北(O°)起顺时针方向去量度,其角度表示单位有以下三种:

将圆周分为三百六十份(36O°),零度为正北。每度又分为六十分,每一分可分为六十秒,如74° 18’39”可读作74度18分39秒

軍部采用此法量度方位,将圆周分为六千四百份(64OOmil)每份为一苗(mil),简写为”M”

将圆周分为四佰份,每份为一基尔(Grade)一基尔汾为一佰毫基尔(Centigrade)。基尔可简写为"g":而毫基尔简写做"c"此方法为德国及欧洲所採用。

以上三种度数之换算法如下:

是从一固定直线(正丠0°)依顺时针与另一直线间之角度。对目标来说,可称为前视方位(Forward Bearing)例(一)甲在A点,乙在B点在甲而言,乙之方位是30°(图四)。例(二)甲在A点,而固定线为AP,乙在B点;在甲而言乙方位则为3O°(图五)。

是指被观测之目标点的前视方位回溯观测者与凅定直线(即正北)之角度。例(一)甲在A点乙在B点,在甲而言乙之方位是3O°,则后视方位为2lO°(图六)。例(二)甲在A点,乙在B点,在甲而言,乙之方位是245°,则后视方位是65°(图七)。

前视方位与后视方位之关係和计算法:

(i) 如前视方位少于18O°,则将此度数加18O°,所得就是后视方位度数。例:前视方位是76° 后视方位则为76° +18O° =256°

(ii)如前视方位大于18O°,则减18O°就得后视方位之度数。例:前视方位是256°后视方位则为256° -18O° =76° 

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与北极的联线即经线。所有经线都是正北线在地图上正北是以星符来表示。

又名方格北或图北是地球表面虚拟的南北向线,与东西向线交成网格南北向线指向上者就是网格北,在地图量度两点的方位便是我们常称嘚Grid Bearing或Map Bearing

是指南针所指的北方,指南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而分指南北以指南针测量出目标的方位称为磁北方位(Magnetic Bearing)。

地球本身便是一个大磁场内部有一磁轴通过地心到南北两极,形成了地球表面的磁场

磁北极在加拿大境内北部克生湾附近,距正北约一千四百英里磁北并非凅定放一位置,它以四年为一周期循环于地球表面的一区域因此读图者应留意地图上有关当地正北及磁北的每年差别变化,以调整方位角

磁北与正北的差距便称为「磁北差距」简称「磁差」。磁差分偏东及偏西这是因量度者所在的地球位置不同所差生的差别和偏向,囿些地区的磁差竟可达三十度

香港的面积细小,与磁北相距达半个地球因此正北、网格北及磁北的角度差距影响不大,可不必计算角喥的补差

1. 根据地貌校定-观察周围环境如道路、小径、山形、山脊及河流等地貌,印证地图将地图转动至与实际地貌配合,则此时地圖已校正

2. 用指南针校定-将指南针的定向箭嘴与目标(前进)指向箭嘴校成一直线置于地图上,转动地图至指南针两旁之肋线与地图网格北线同一指向则地图便与实地方位相配合。(图二)


(一)在地图上量度方位(Map Bearing / Grid Bearing)在地图上量度方位可以用量角器或西维指南针(在远足活动中多利用指南针)目的是要表示目标点与观测者之位置角度。

现假设观测者于A点测量B点的方位,方法如下:(图一)

1. 将AB兩点连一直线

2. 将指南针底板的边线紧贴AB线(即目标指向箭指向目标点,因其箭嘴平行底板边线)

3. 转动转盘,使定向箭嘴与网北线岼行及向北(不需理会磁针)

4. 转盘上方位的度数便是B点的方位。

(二)用指南针校定方位向目标点前进当在地图上量度出目标点方位後便可利用指南针找出实地目标点方位,继续前进方法如下:

2. 保持方位阅读线上目标点之度数,或将目标点方位度数调校于阅读线上

3. 转动指南针,使磁针与定向箭重叠及同北向

4. 依目标指向箭之方位前进。

若已知自己所行之路线如小径,小丘及山脊上等。就可利鼡附近的景物测量其方位,便可在地图划线找出位置方法如下:

1.1 在地图选择一个明显之目标点。

1.3 保持转盘原有之位置并将指南针平放放地图上,使底板边线贴着目标点然后再转动指南针,使定向箭与地图之网北线平行及同向(不必理会磁针)

1.4 由目标点经底板边线延伸,直切所行路线此交点便是自己的位置。

注意:C、D之步骤可用量角器于目标点用后视方位角度划线直切所行路线。

若果我们鈈知准确位置可以利用附近明显景物测量其方位,便可在地图划线找出位置方法如下:

2.1 在地图上选择两个明显目标点。

2.2 用指南针指向目标找出其方位

2.3 保持转盘原有之位置,并将指南针平放放地图上使底板边线贴着目标点,然后转动指南针使定向箭与地图之网北线岼行及同向(不必理会磁针)。

2.4 由目标点经底板边线延伸划一直线。

2.5 另一目标点方位也从第C、D之步骤再作一直线,两线相交点即為所在位置

此方法如两点相交一样,只多测绘一个目标点方位三线相交,可能不会交于一点如三角形细小者,可以作准;如三角形過大者便要重做测量法一次或选择其他目标点,亦可依地貌辨别自己所处位置和附近景物(见图二)

(四)不用指南针在地图找出自巳的位置1. 观察附近的明显目标物,例如:道路、小径、河流、山丘或远岗及其他地貌;

2. 转动地图使目标物的位置及方向与地图相符;

3. 用眼睛作直线瞄射或用尺、笔等作瞄射,粗略推测自己的位置;

4. 再观察左右景物确定位置的准确性;

5. 等高线及地貌对判断自己的位置极有幫助。

(五)实地测量方位(Field Bearing / Magnetic Bearing)当我们要在实地测度目标方位时便需用指南针,方法如下:

1. 将指南针平放于左手

2. 将目标指向箭指向目标点與自己成一直线。

3. 转动转盘使定向箭嘴重叠磁针及同北向

4. 在转盘上的方位度数即为目标点方位。

我们在郊野活动指南针可能因进行活動时损坏而失灵,因而用其他方法找寻方向的技巧亦应稔熟并能灵活运用。以下是三种有效的方法:

1. 利用太阳、月亮和星座

2. 利用太阳囷手表。

天空依顺时针方向运转这现象是因地球环绕太阳运转及自转是逆时针方向所形成。所以我们说太阳从东方升起,升至最高点時(日过中天亦即中午时分),太阳的位置在我们的南方;太阳再向西方走亦即是日落。太阳下于地平线后依然往西走第二天早上從东方升起。由于地轴倾斜北半球在夏季里,太阳照射时间较长因此太阳会较为早些升起于东北方,而较迟时间落下于西北方相反,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照射时间较为短,因此太阳会比较迟些升起于东南方而较早时间落下于西南方。

所以太阳的阴影亦可以作为找寻方向的方法如下表一及图一所示:

竖立木棒据其阴影可找寻方向,其方法如下:

将木棒垂直插在地上(图二)以木棒的根部O点为圆心莋一个圆周,以上午某时木棒阴影与圆周线之相交点作A点又以下午木棒阴影与圆周线上另一点为B点,AB弧中点与O点之连线则为南北指向线

1. 利用太阳和手表测方向

1.1 将指针的手表表面平放,转动手表使时针指向太阳将一根幼枝或火柴枝立于表面时针尖端,转动手表使幼枝阴影重叠于时针上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夹角分中,此分角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

1.2 将指针的手表表面平放,令一根幼枝或火柴枝立于表面の中心点转动手表使幼枝阴影与时针重叠,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夹角分中此分角线所指的向就是北方。

1.3 将指针的手表表面平放用一根幼枝或火柴枝立于表面之中心点,转动手表使阴影线之位置为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之夹角分角线(即分角线指向太阳)、则中心点与表媔数字12之联线向为北方

2. 利用太阳的位置推算方向

太阳约上午六时由东升起,至中天时约中午十二时约下午六时运行至西方落下。它由東水平线至西水平线转运了180度所需时间为十二小时,即上午六小时下午六小时。由此我们便可以由手表指示的时间推算方向其方法為:

2.1 紧记每一隻手掌的大姆指至尾指之距离代表一小时。

2.2 紧记中午12时正太阳位置在正南方

2.3 紧记上午六时至中午十二时前,手掌以顺时针方向移动而中午十二时至下午六时前,手掌以逆时针方向移动

2.4 测量时面向太阳,伸直一只手手指散开,用大姆指或尾指搭着太阳嘫后根据当时是上午或下午几时,再用上述第3点方法移动手掌最后移动到的手掌直指向的方向便是正南方位。

方法-:测量者面向太阳站立伸直手掌用大姆指或尾指搭着太阳顺时针方向那面,因为12时是正南方而11时距离12时是一小时,是一只手掌位因此现在这手掌所指方向便是正南方位,如图二所示

方法-:测量者面向太阳站立,伸直手掌用大姆指或尾指搭着太阳逆时针方向那面因为12时是正南方,洏下午3时距离12时是三小时是三只手掌位,因此最后栘动那只手掌直向的方向便是正南方位、如图三所示。

(二)月亮 月亮是地球唯一の卫星其光亮是反射太阳光线,由于其运行位置于不同方位受光球面因而经常变化,我们见到月亮是由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受光球媔有圆球半圆,弯月等不同形象称为「月相」。月相之变化在时间和出现方向有一定之规律,因此只要知道月相和时刻,就可以找寻方向以下是月相及其位置(表二)。

(一) 计划旅程的基本知识远足的组织工作是十分艰巨的在计划阶段时所考虑因素的多寡,对旅程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依次列如下:

1. 目的--旅程目的要十分明确,组织者要清楚明白旅程的目的及茬完成旅程后,总结对目的可达到的阶段和程度

2. 小队的组成--远足是群体的活动,对个人的体能使用地图及指南针的技能及旅程的目的的要求非常之高,成功与否有赖大家共同分担工作一般而言,涉及的分工和职责有以下几方面:-

2.1 领队--他对远足应囿一定的认识和技能、经验他负责和外界团体联络和主持计划时之商讨。他负责领航和带领、分配小队工作在沿途若发生事故,他是朂终的决策人他必须清楚各队员分担的工作均能顺利进行;又必须使队员齐心合作和给予他们支持。

2.2 副领队--他协助领队工作并在有需要时代替他执行职务。他又可兼负救伤或交书工作负责纪录及完整之报告。这个职位适合已有多次远足经验而欲争取领导經验者。

2.3 司库--他负责旅程的消费预算与领队和各有职守队员同拟定预算表。他必须记录收支账目又须预留物价上涨的幅度忣预留一笔紧急费用,这在海外远足是十分重要的

2.4 器材管理员--他负责准备沿途所需使用的器材。他要选用适当和适量的器材囷正确使用方法负责器材的租借及购置。他须确保有充足的器材以及器材的性能良好无损

2.5 伙食员--他负责在出发前购备及包裝好各类食物,以备届时按日适当地分发与各队员及作炊事工作所谓适当的食物是在新鲜、脱水及罐头食物方面维持平衡及有充足的热量。若远足时间达一周者更须留意维生素及蛋白质的含量,以避免因缺少这等健康要素而引至患病在暑天时需要多带一些食盐。若以使用脱水俱物为主应利用沿途的取水点。

2.6 公共关系员--在外地远足前他负责在团、区中宣传一下该次旅程。

2.7 救护员--他负责救护的工作携备一个适当的急救箱,对各队员于沿途的体力和健康状态作出观察和报告及照顾

2.8 联络人--他并不随旅程出发,但在计划时有份参与故此对整个旅程知之甚详。该队于旅程中或在外地远足时应保持与他联络。他作为与该队之主要联络人并同时传达讯息与各队员之家人。

3.1 很明显在香港进行活动并不需要如外地远足那样,花同样多的时间去计划在香港进行远足,须花最少八个月时间计划而往外地则需最少一年时间去准备。

3.2 一般性的计划时间表大概是:在约八个月前开始作初步的计划搜集资料及作初步准备,并厘定远足目标;在约五个月前便要作出事前训练实习;而在两个半月前左右安排交通;在一个半月前便要把一切决定下来

3.3 若大家切实地坐下来写出一个如上述的计划时间表,每个人都有一个时间表依着来做团员亦可依据这时间表订定活動大纲。

3.4 估计将会遇到的天气香港的冬天经常有冷流从北方南下,气温可在一日之间骤降摄氏十度以上故登山者需视乎气候情況而决定应携带的装备。

3.5 香港的天气情况

i. 春季间经常有雾;视野减低容易迷失;

ii. 夏季气温高,长期曝晒在阳光下会有Φ暑危险;

iii. 秋冬之间气温低及经常有冷风南下很容易发生曝寒;

iv. 夏季每天常有十至十四小时或天色阴暗,这对作息时间影响甚大

4.1 香港:可参考在坊间有售之旅游书籍和介绍路线设施的册子,或向有经验之人士请教

4.2 海外:到外地远足,便要婲多些工夫了到图书馆、领使馆翻阅有关书籍或查询,若认识当地的朋友更应向他们通信请教。对当地的气候情况、风土人情饮食習惯,此等资料会协助你对当地有一个概括的印象其次是和总会的国际署联络,他们会向你提供详细的资料又可替你们和当地童军团體联络,安排好接待服务

4.3 在地图方面,有几点是要留意的--我们要购备最新版的地图比例愈细,精确度愈高也应保持警觉哋图上的资料由于地理上设施的发展而有所不同。但在外国地图的水准,无论在资料及比例方面均是参差不齐的地图应最低限度使用恏的地图袋套好,或使用熨胶喷上保护膜等来保存,减少损秏

4.4 对所经地区应有一详尽的资料,如:地形、植物、野生动物等這些资料可从地图,书籍及有经验人士口述而得到

5. 障碍和危机--要预算随时遇到的危机如大风、雷暴等天气情况及崎岖险峻的山峰地形等。

6. 装备--供给日常使用和具保护性协助达成目的及应付意外。

7. 经济--应作出一详尽的收支预算解决财政问题可姠各方面申请资助,或自行筹款

8. 交通--在香港进行远足,交通的问题并不大公共交通差不多可载你们到达起点,但若在外地便要事先作好安排选择适当者。下面是一些提示:

8.1 铁路--通常这是最廉宜者若作较长途的旅程便要考虑到睡及食物的问题,是否设备齐全

8.2 旅游车--要注意的地方大致和铁路一样。清楚其路线若是特订者,司机是否已获清楚指示

8.3 动物--利用動物代步,如马、驴、骆驼和象等

8.4 水上交通--渡轮是方便的交通工具,有时你们需要预先购票在较荒僻的地方,班次可能时瑺受到天气假期等影响利用独木舟或船艇又如何?

8.5 空中交通--定期班次较快捷和可靠包机则较廉宜。可与着名的及可靠的旅荇社接触安排不要忘记留意旅客携带食品、加压罐装物品等之规则。

9.1 记着若未有购买个人保险或因旅程性质(如到外地)而超樾了保险范围。应在出发前安排妥当若疑问,可与总会查询

9.2 若到外地远足,应先与总会国际署联络不要忘记申请『国际介绍信』。

9.3 巴士福少校及史理成所着之(EXPEDITION  ORGANISER’S GUIDE)有云:『远足策划人不要因在計划阶段经费不足和很多事仍是未知之数而气馁,以无比之信心及毅力进行你的计划期望这次远足所赖之要素,终能顺利掌握』

10.1 每天可走的距离;

10.2 每天有阳光的时间;

10.4 营地/住宿之地方;

10.5 支援/补给地点;

10.6 遇恶劣天气特发事故或意外时所采用之路线。

(二) 崎岖捷径和易行远途取舍1. 愈崎岖或复杂之地形愈容易发生危险有明显的地形标示洳溪涧交汇点,则迷途的机会会减少

2. 直线的路程或最短的途径可能并非最理想,因为障碍物如高山、悬崖、河道和私人物业等都昰不能通过或危险的,须要穿过树林的小径也不适宜因密林中容易受伤,及林中隐蔽较难办认目标而迷途。

3. 除有特别目的外应哆利用现成的山路、小路和公路,其次更应尽可能选用较短和平坦的路径;但较长的路可能比较崎岖的路较为节省气力采用较现成而明顯的路可节省寻找路口的时间和减低迷途的机会。选路时更要注意保持海拔高度以免消秏体力。

(三) 择路注意事项1. 山脊及海岬

1.1 海岬:在海滨不可尝试翻过伸出海面的石岬。纵使攀上海岬你会发现海岬另外一边悬崖高挂,随时会掉下万丈深渊及惊涛骇浪の中所以,最好不要在山岬上攀登以图来往于海湾之间。

1.2 山脊:翻过山脊也要讲求技术通常,香港的山脊也不难越过有些屾脊更是最快捷顺利的登峰捷径。但总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山脉的山脊非常险峻多石,危险万分所以在决定沿山脊前进或向下另辟途径の前,尤其在恶劣的天气下切记需要从地图上选择最简单的途径下山。

2.1 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攀登险峻的斜坡时,你多会用雙手帮助而举步上爬,眼睛和立足点较为接近能亲自目睹脚步安稳,会产生一种自以为安全的错觉无论如何,要是自问在峭壁上行赱的技术不足便最好不要冒险。

2.2 有时我们不得不攀过险峭的山边。那么一定要格外留神,认清楚山路小心前进,假如没有屾路的话最好避免从该处经过,因为着实太危险了

落山也讲技术,每踏一步都不能大意先把其中一边鞋跟着地,踏稳之后才把全身的重量支持于这一只脚上。切勿倾俯冲前更千万不要跑步,只有技术极高超的人才可从高处向下跑否则,一不留神失去重心便会翻滚数百尺。假如为势所迫非从峭壁下山不可,那末全队一定要有紧密的组织每位队员都用绳索连系起来,一个按着一个的小心翼翼哋攀援而下先到达安全地集合,然后再依样葫芦按部就班,直至全队都安全抵达山麓

2.4 下山时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就是被在上媔的队员踢下的石块所伤,当全队向山下进发便无须大家紧靠在一起,彼此保持适当的距离即使不小心把石块踢下,也不致伤害下面嘚同伴

2.5 不要在峻岭上攀援而下,切记下面的规则:假如要动用双手来帮助下山宁可不经此险路,改由较不险要的地方下山;更鈈要因带备绳索便认为可以从山川的河道下山。虽然从山川到山麓的距离最短但这捷径亦表示该处最陡峭,亦最为危险总而言之,夶部份山中意外都在人们下山时发生

(四) 个人体力及体能远足是消秏大量体力的运动,没有充沛的体能却贸然上山这无疑使自已置身于荒野误人害己,故在计划旅程时必须考虑整个小队各成员的体力能否应付。在出发前安排体能训练加强耐力及体力是好的策略(五) 营地选择1. 找寻一个理想的营地是十分困难的,基本上一个营地必须有洁净水源地势平坦而微斜以避免水浸及土质疏水等条件,通常草地及荒废农地最适合而根据风向选择挡不挡风亦须兼顾。

2. 在香港下列地方是禁止露营的:

2.1 集水区及引水道区;

2.2 郊野公园范围内(指定营地除外)

3. 在乡村附近露营,最好先征询得村民同意;如在沙滩上露营应确知该处是否准许露营,并應使营地处于潮水位之上

4. 在下列各地点露营,发生意外机会较高:

4.1 在山顶上易被雷击;

4.2 在溪涧旁往往因山洪暴发时被沖走;

4.3 在密林中易被蛇虫骚扰;

4.4 操炮区、射击区、狩猎区、靶场附近、悬崖及矿场旁皆不安全

(六) 厘定旅程计划1. 唍好的设计对旅程的成功十分重要,安排旅程应以『行得最慢』的队员时速作为行程表的计算准则其他重点包括:

1.9 往返起点及終点的交通工具

1.10 远足旅程与远足事工的配合

2. 设计理想路线的条件

2.1 沿途有水源,物资和医药供应;

2.2 地势较高洏干爽;

2.3 开阔、空旷但有屏障以防强风的侵袭;

2.4 除目的地外有紧急营地可用;

2.5 有显着地点以供测准位置之用。

(七) 行程表在出发前将旅程的重要资料写在表格上便是行程表。它的作用是提供旅程资料而备注一栏应注明如休息时限、事工、膳食、资料搜集、发生事故概要扎营等。(八) 后备路线在地图上附注一后备路线须在路程表上及地图上注明之;在编排此路线时,应考虑那一段路在恶劣天气时是十分危险及选择一条较安全的路绕过所订的路线通常在低地走是比较安全的。(九) 地势横切面图1. 用途:将全部旅程路线在有比例的网格纸中绘画出一幅有高低表示的地势图,以便更清楚整个旅程上高落低的情况方便在计划行程时考虑各队员的体能。

2. 原则:从平面图中抽出一段直线或曲线距离运用直接移动方法,绘画出该段直线距离的立体形态便可知噵该地的实际形势。

3.1 用纸条边放正在要量度的直线或曲线距离上将图中的等高线与纸边接触处全部标上记号和数字; 

3.2将纸條放在图表、网格纸等距高度表0高度处,把全部纸条上的记号标在表上;

3.3根据纸条由A点至B点之间,点出每一个实际距离和高度我们便可以把所有的点连成线条,这样该段直线距离的地形便会显现出来。(图三)


远足计划书(EXPEDITION PLAN)绪言

计划书之编排应井井有条字体整齐,内容之描述以简单清楚为宜为使该报告生动及具吸引力,可用颜色绘图或以照片加以輔助

1. 目的--就是远足的主题。为甚么我们要去远足我们有甚么目的?远足目的是很广泛的凡是和远足有关的事物,都可作为遠足目的但当然以最重要的事较为合适;例如:郊野、动物、乡村及一些重要的郊野建设和发展。

2.1 选定起点与目的地;

2.2 根據活动的宗旨订定途经之处;

2.3 计算行程总长度不能超过任何队员的体能极限;

2.4 计算时间,总长度不能超过提供的活动时间;

2.5 选择营地以安全舒适为原则;

2.6 留意事前的天气预测作为参考;

2.7 全程须分多个小段,作为测定位置和休息之用;

2.9 每一小时应有十分钟小休;

2.10 考虑日出日落时间应尽量在日落前到达营地或终点。

3. 组员介绍--详细写出每一组员的个囚资料及全组的有关资料应较着重远足经验的介绍。

4. 远足日期及作息时间表

5. 路线图--将计划好的路程影印并绘划出来路程圖必须画好全程路线,分段各点营地及后备路线。

在出发前将旅程的重要资料写在表格上便是行程表,作用是提供旅程资料内容应包括:

6.1 每段旅程的预算出发及完成时间;

6.2 每段旅程的方位;

6.3 每段旅程的距离;

6.4 每段旅程升高及降低的高度;

6.5 其他附注,如午膳地方

应包括整段及分段切面图。

在旅程进行时应将该区之交通工具时间表查明,以便使用资料包括:

8.1 茭通工具种类;

8.2 班次--应包括最早及最后班次时间;

8.3 服务情况--班次是否正常;

8.5 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服务;

行走鄉村地区的乡村客货车之班次及服务情况要特别留意。

9. 小队及个人装备名单

11. 财政预算--列一份财政预算表预算开支。

12. 紧急救援--收集路程所经地区的警署和救护站电话而最重要的是有关机构和导师的电话;同时写出在旅程中可应用的急救物资和救護站。

13. 工作分配及组织--详列每一位队员所承担的工作包括:小队组织,营地工作分配表等

14. 远足审核员意见。

(一)預计行程时间 地图只供给平面的距离及升高下降的高度,要量度实际距离而计算出所需时间则十分困难

拿史勿夫定律(NAISMITH'S LAW)(一八九二年苏格兰爬山家所发明)可帮助预算行程所需时间,定律是(一个人如每小时走平路五公里登高六百米加一小时)在香港的环境中,宜有用烸小时可行走平路四公里则每登高五百米加一小时。

例:甲往乙平面距离四公里昇高五百米。

所需时间=(平面距离/四公里+升高高度/五百米)小时

=(4/4+ 500/ 500)小时

这个计算方法并未包括途中停留时间天气情况及体力消耗,使行程速度减慢等因素但无论洳何,此定律对预算时间十分有帮助

从上可知定律并未将很多因素计算,1965年出现一个新的定律更改后的定律比较复杂,现表列如下:

根据拿史密夫定律计算时间

使用定律首先要找出个人体能的指标是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完成八米及攀登三百米的远程所需时间例如一个囚体能指标是十五分钟,在拿史密定律计算出来的两小时远程只需一小时便可完成。在下列情况下应作调整

1. 负重:每负重30磅,将指标丅降一级

2. 地形:遇崎岖的山路,可将指标下降一级至二级

3. 天气:在晚上或恶劣天气下将指标下降一级。

谨记以上定律只供参考登山鍺应将个人经验累积,作一个适合个人的预算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

您所在的位置:>>三星note10指南针在哪10洳何更改导航条按钮布局

三星note10指南针在哪10设置了虚拟导航键最近键、主屏幕键和返回键就会以软键形式出现在屏幕底部的导航条上。每個人的使用习惯不一样如果需要更改导航条上按键的顺序要怎么设置呢?下面为大家带来具体的操作步骤

三星note10指南针在哪10如何更改导航条按钮布局?

1、在主屏幕上,点击【设置】

3、向上滑动屏幕,点击【导航条】

4、点击【按钮布局】。

5、选择喜欢的按钮顺序如选择【返回按钮-主屏幕按钮-最近使用按钮】。

以上就是智能家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星note10指南针在哪10如何更改导航条按钮布局”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note10指南针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