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安监局监管八大行业,无高息的P2P行业还有未来吗

||广告合作:
||||||||||||||||||||||||||
&>&&>&&>&&>&
随着国家不断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今年多次降准降息,促使银行理财产品和“宝宝类”基金的收益率不断下跌,收益相对较高的P2P网贷也未能给幸免。今年9月,P2P综合收益率创新低,平均年化收益只有12.98%,告别盲目的高息时代,P2P行业回归理性投资的时代来临。近日拿到深圳国投资4000万A轮融资的供应链平台——电网贷,则凭借优质的业务资产和对投资用户的多重风险保障,成为P2P稳健型平台的代表,受到大批投资人的追捧。多重政策挤压P2P“泡沫” 收益回归8%-15%理性区间除了受外部大经济环境外,P2P平台还面临着国内外资本市场经历崩盘式下滑带来的融资难问题,加上今年监管部门即将推出新政,P2P平台累积的“泡沫问题”倍受挤压。对此,电网贷创始合伙人、首席运营官陈国军先生表示:P2P收益下滑是行业发展回归理性和普惠金融的必然结果,最高法出台规定明确了P2P借款端利率的两个分界点,实际上是明确限定P2P合理发展的“红线”。预计未来的P2P行业收益率将回归到8%到15%的合理区间。优质借贷项目与投资安全双重保障 电网贷等供应链平台受热陈国军还指出,通过分析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和规定发现——P2P网贷虽然是互联网+金融的产物,但其金融属性不会改变。而对于金融领域来说,资产端的风险分散与控制、投资者的安全问题永远在第一位。因此,尽管目前P2P行业看似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迷局,但具有优质项目和投资安全双重保障的电网贷,作为供应链细分平台的代表,在P2P监管新政出台前成功拿到4000万A轮融资,显示了资本市场对供应链细分平台越来越看好。对此,电网贷创始合伙人、CEO谭畅向记者介绍,电网贷具有明确的市场细分定位。在业务资产端上,专注于电网行业和优质上市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已经发布标的有南方电网、中国电信、格力、美的、广西有色金属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应收账款转让项目。这类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付款方都是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或大型国企,逾期风险很低。从业务源头去分散和控制风险,对于投资用户而言是最直接的安全保障,当然能拿到这等优质的业务也并非易事。过去的两个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三次发声力挺P2P,这无疑是对P2P网贷发展的重大利好。金融行业的权威人士认为,未来的P2P平台在数量上会做减法,但在体量和质量上却是增长态势,因此运营合规、资产端或资金端有增长潜力的平台,会成为资本市场抢滩P2P市场的优先选择。
【责任编辑:汤晨光 】
热门点击排行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6 (广告)
联系信箱:
邮编:45001631被浏览1,959分享邀请回答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被称为“行业老大”的陆金所近日遭遇了一则坏消息:陆金所因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近4亿元借款出现问题,其中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元借款已到期,平安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虽然陆金所迅速解释此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但早前将其列入“互联网金融预警名单”中的大公国际也再次出招,将其彻底“拉黑”。  一边是银行降息让投资者把资金转入更高收益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另一边则是多家网贷平台最近频频惹出坏账、关闭风波。这好消息与坏消息如影随形的互联网网贷平台越发乱了投资者的眼:这把撒向互联网天空的钱,究竟还能飘下来几张?
P2P贷款不需要金融机构作为中间人,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业务往来都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但由于我国P2P行业监管政策的缺失,及P2P在发展过程的粗放式增长,导致我国P2P的问题平台数量不断攀升,投资者损失惨重。梳理近期问题P2P平台我们发现,案例主要集中于纯诈骗跑路、提现困难、经营不善停业、经侦主动干预这四大类,而这也是投资者需要特别警惕的。
据统计,2014年我国问题互联网借贷平台共计273家,涉及金额数十亿元人民币。“一些纯诈骗平台一开始就以超高收益率吸引投资人。”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说,超过24%年化收益率红线的平台投资者不要碰,这属于典型的“陷阱”。 业内人士表示,多数正规平台现在的收益率在8%至12%,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年化收益率。
“现在优质项目太难找了。”广州市一家P2P企业中层对记者吐苦水说,很难找到优质且能够出得起高息的项目,导致虽然能从投资者募到资金,但是很难找到将资金投向哪些项目,而业内多位人士对记者直言,P2P作为网贷平台,严格意义上应是信息中介,但是事实上自建资金池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由于优质项目难找,资金错配、自融等情况屡见不鲜,部分P2P甚至将以贷款为由募得的资金投向信托、资管理财产品等渠道。
过去两年是P2P网贷发展的巅峰期,成交额不断攀升,每个月都有新的平台涌现出来。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于去年底迎来降息周期。一些老道的网贷投资者发现,去年火爆的抢标现象逐渐消失了,网贷平台发布的投资标的有时几天都不能投满。风控模式和操作流程向银行看齐,甚至比银行更细,已然成为众多发展良好的网贷平台的自我标榜之语。
P2P监管落地方为安
“异军突起”,李克强总理在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用这四个字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了注解。不仅如此,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金融的次数远高于去年,其中提到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在外界看来,看似简单的讲话却蕴含了深远的意义。银客网总裁林恩民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反映出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支持与鼓励,监管的“靴子”即将落地。[点击详细]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记者会上透露,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正在起草讨论中。只要政策对准入门槛、退出机制以及信息与风险披露等相关要害环节做出明确要求,投资人只要根据自己对收益率、流动性、用户体验等的要求选择平台和投资标的。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平台和监管机构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媒体是外部监督力量;除了相应监管政策,各种相关法律还可提供支持。自律组织和第三方机构就会显得多余而尴尬,成为行业发展的额外成本。
【责任编辑】徐曼曼
投资人投网贷,就像盲人摸象一般。其实,问题是有解的。骗子平台从一开始就是“庞氏骗局”,因此只要筛查一些公司的基本信息,确认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基本就可以避开。此外,还可在新闻中进行关键字查询。无监管、无高息的P2P行业还有未来吗?|界面新闻 · JMedia 界面新闻APP作者:刘洪
近期有两条新闻在P2P行业里备受关注。其一关乎监管:前两天夜里,某第三方平台发布新闻称监管细则由于&程序有问题&,在呈报国务院审批时被&打回重做&,这也宣告了业内对监管细则的期待将再次落空。次日,这则消息被发布者删除。大约消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P2P行业悬悬而望了两年的监管只见其形、未见其详仍是不争的事实。其二央行降息:上周五晚上,央行再次公布双降,将进一步导致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由此,一向只习惯了高吸招揽用户的P2P行业,即便是投资人再不买账,在大环境的驱使下,也不得不考虑降息了。
1、监管缺席 P2P行业就陷入黑暗了吗?
过去的两年间,但凡银监会有一点风吹草动,关于监管即将落地的传言就会扑面而来,然而人人振臂高喊的&狼来了&,每次都没有来。今年7月18日,央行联合十部委正式颁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正式承认了P2P行业的合法地位、明确了不同部门的监管职责、重申了P2P行业践行普惠金融的使命、强调了P2P行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等等。可以说,《指导意见》是P2P行业第一部权威性的、全面的纲领性文件,虽然未能够对P2P行业的监管提出具体执行,但基本遵循了此前银监会的监管态度,为P2P行业的合规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从2013年进入爆发期到现在,P2P行业恰恰是在监管空白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2015年9月P2P行业整体成交量达1151.92亿元,截至9月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已达9787亿元。10月伊始,P2P行业就拿下了行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万亿关口,正式迈入&万亿时代&。这些数据恰恰说明了P2P行业的发展规律,即害群之马不会阻碍整个行业的前进。换句话说,监管细则迟到又如何?从P2P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合规的平台仍会正常运行,而别有用心者只不过是妄想能赶在洗牌之前发一笔&黑心财&。
个人认为,P2P平台与其终日挂念监管,不如先自检自查、肃清平台乱象、增强自身实力,以强者之势拥抱监管。第一,完善风控体系,巩固技术安全。P2P是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业态,既有互联网的开放性,又无法脱离金融的严谨性。因此,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应当成为所有P2P平台的核心。第二,确保业务的真实性,促进平台良性发展。保证项目的真实性,既是P2P平台的底线,也是平台发展的根基。虚设标的、非法募集资金会导致平台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资金循环中,一旦后续没有新的资金进来,平台陷入兑付压力,将会爆发大规模的风险事件,最终造成平台和投资人的两败俱伤。第三,积极开发优质资产,提早建立核心竞争力。随着P2P行业进入了万亿规模的发展阶段,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出现了新的分化。早期,为了抢占市场份额,P2P平台之间进行的是流量的较量,谁能握住流量入口,谁就占领了市场。如今,P2P行业在资金端的开发基本完成,人拉到了,能不能&留人&就看P2P平台的优质资产供应够不够充足了。
2、央行降息 将给P2P行业带来什么契机?
今年年内,央行一共进行了六次降息、四次降准,以及出台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政策。整体而言,央行的一系列举措的根源来自于近几年宏观经济的持续下行,进入今年以来,经济疲软的现象越发明显。由此,央行只得通过降息来释放流动性,社会资金的充裕性得以加强,也意味着社会融资成本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对于经营信贷资产的P2P行业来说,在央行接二连三降息的背景之下,平台下调利率是不可避免的。此前有言论称,跟着银行降息的P2P平台都是在耍流氓,观点认为银行跟P2P行业的借款用户基本分属两个市场,因此银行利率是涨是跌,P2P行业的资产端都不会受到冲击。其实不然,央行政策的影响下,信贷资金增多会促使银行进一步放开融资渠道,过去受银行惜贷影响的借款客户极有可能被重新吸纳。那么,原本属于P2P行业的客户极有可能受低成本融资的驱动,转而流向银行。为了应对银行对其资产端的冲击,P2P平台必须降低融资成本,以降低资产大面积流失的可能性。
从行业的良性发展来看,降息其实具有多重的促进意义。
第一,降息有利于P2P行业增强资产的安全性。P2P行业的收益率包括无风险利率和风险补偿部分。通常情况下,P2P的无风险利率部分与市场利率持平,而风险补偿利率则与信贷项目的风险成正比。那么在降息的大背景下,投资人所追崇的高息即意味着高风险资产。
第二,降息有利于P2P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降息所导致的社会融资成本降低,缓解了多数中小企业的还款压力,借款用户的违约概率得以降低,那么P2P平台的坏账率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另一方面,平台在需要承受高额推广成本的同时,项目违约概率的降低,使P2P平台不需要再过多地垫付坏账,避免了兑付压力可能引起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第三,降息将致部分银行存款流出,P2P理财端迎来爆发。此次双降之后,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1.5%。显而易见,存款利率的下降必然会导致一部分的存款资金流出银行,转向其他收益更高的理财渠道。现阶段来看,P2P理财收益仍高于市场其他理财方式,而这种收益上的优势能够吸纳更多新的理财资金。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推荐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业监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