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的母牛生犊时,犊牛腹泻死掉咋补?

新生牛犊死亡率过高?告诉你什么原因!新生牛犊死亡率过高?告诉你什么原因!3里屯百家号冬季是产牛犊的高峰期,伴随着犊牛死亡率也在逐步上升,今天给大家说说造成犊牛死亡的原因有哪些。死亡的原因1.母牛老弱病残造成的犊牛死亡老弱病残的母牛身体虚弱,生产性能减退,甚至已丧失生产能力,有的产前乳房已肿硬化脓,产后无奶,这些母牛受孕后如果饲养管理跟不上就容易造成死胎弱胎或难产现象,产下的犊牛自然成活率不高。2.因护理不当造成犊牛死亡新生犊牛出生后,由于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疾病,如感冒、肺炎、便秘、腹泻、脐炎、脐尿管瘘和关节扭伤、碰伤等,这些疾病极易造成犊牛死亡,个别犊牛治疗不死亡也会留下后遗症而被迫淘汰;因护理不当犊牛被冻死、卡死也时有发生。3.因母牛产前饲养管理失败造成犊牛死亡孕牛由于运动量小,加上饲养环境差,不能喝上温水,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而造成难产或母牛产后身体孱弱,产后腹泻,经常导致犊牛死亡。4.因难产引起的犊牛死亡因母牛分娩困难或人工接助产不当均会造成新生犊牛的某些疾病,如吸入羊水造成窒息假死或异物性肺炎;肢体拉伤、脱臼等。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接产人员责任心差,技术不过关。对母牛分娩观察不及时,造成母牛羊水破裂或造成伤害。5.因喂养不当造成犊牛死亡新生犊牛生长发育快,代谢功能旺盛,随犊牛体重增加,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加,如果喂养乳量不足或开口料营养缺乏,则易发生营养不良,导致其生长缓慢,体质差,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抗病力弱,最终导致死亡;另外,如果喂养犊牛时不定时定量,乳温忽高忽低就极易引起犊牛腹泻、肠痉挛等疾病;卫生消毒不严格也容易使犊牛患上大肠杆菌、球虫等疾病,这些均可致犊牛死亡。预防的对策1.科学及时接助产,确保母子平安接产人员要加强对母牛分娩前的观察,有分娩前兆应当赶入产房待产,充分做好助产的准备工作,防止分娩时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产房内应铺有柔软垫草,环境应宽敞卫生安静;母牛进入产房待产后应密切注意羊水破水时间,接助产时先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外阴部,助产者要将指甲剪短磨光消毒防止划伤奶牛产道和感染细菌;如果遇到难产,又没有助产经验,要赶快请兽医及有经验人员帮助;幼犊出生后要迅速将口鼻周围粘液及羊水擦干净或倒提犊牛让羊水流出,避免吸入肺部;犊牛移入犊牛笼动作要温柔,防止弄伤犊牛,断脐时正常操作及时用碘酊消毒,打破伤风针剂,防止发炎和破伤风等疾病。2.精心饲养,增加运动对母牛要细心关照,精心饲喂,饲养密度应适当,有条件的牛场让其自由散养,拴养式牛场在天晴时应多让牛只出去运动场散步,增加运动量,不能暴力驱赶母牛以防流产,牛床地面应防滑,防止母牛摔伤。3.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泌乳牛在正常干奶时已经过300多天的泌乳,加上已怀孕7个月,营养代谢已处于负平衡,因此在母牛分娩前应保证60天的干奶期,以利于乳腺的休息和再生,满足胎儿发育需要和恢复母牛体力;这关系到配种工作的管理问题,往往由于牛场配种工作抓得不好,影响受胎继而影响正常干奶,导致犊牛先天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干奶期要限制饲过量青贮和能量饲料,由少到多适当增加精料,精料营养配方要科学全面以防乳房水肿;注意钙磷平衡和适当补充氯化钠,防止发生产后瘫及异食癖,对老弱病残母牛应尽早淘汰。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3里屯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农村新鲜事 科普农业小技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犊牛大肠杆菌的预防与治疗
李太胜摘 要:所谓的犊牛大肠杆菌病又可以称之为犊牛白痢,其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而牛场的养殖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饲喂方式不当,均会引发大肠杆菌,并且此病经常会跟病毒性腹泻发生混合感染,严重时导致的发病率达到了30%,死亡率则超过了15%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犊牛大肠杆菌进行预防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犊牛;大肠杆菌;预防;治疗一、引言大肠杆菌病在初生犊牛的疾病中记载较多,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该病是肠道杆菌引起的肠道病原类型疾病。对大肠杆菌病进行研究时,注意到有些牛犊出生后吃初乳前很快发生胎粪呈粥样的和水样的腹泻疾病。二、犊牛养殖现状1.思南县基本情况。思南县地处位铜仁市的西部,位于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边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毗邻,南边跟泉都石阡县接壤,西临历史名城遵义,北经乌江至涪陵达重庆。全县地域面积,其中耕地746、67km2,全县辖18个镇、9个民族乡。年均降雨量1150mm,年均气温17、3℃,无霜期290d。继2014年-2015年上半年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实施来,该县肉牛的存栏量得到了稳步提高,为了更进一步调动全镇养殖农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增加基础母牛的存栏数量,改善母牛饲养条件,推进母牛适度规模养殖,提高母牛繁殖率和养殖经济效益。2.犊牛大肠杆菌预防和治疗状态。镇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新增项目户进行督查。对新增犊牛基础信息与基础母牛配种记录、产犊档案信息不相符的,外购犊牛作新增犊牛的,一律取消其补助资格;项目户应满足“四见”,即:见人——养殖业主;见牛——新增犊牛和基础母牛;见档——基础母牛配种、产犊及新增犊牛档案;见耳标——基础母牛的耳标。新增犊牛必须在产后2月龄内建档立卡,建档立卡后出现犊牛死亡的要保留相应的佐证依据(如影像等资料)。三、犊牛大肠杆菌的病因大肠杆菌为犊牛大肠杆菌的病原所在,此菌无芽孢,形状为软圆形或者杆状,格兰氏染色主要呈阴性,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较为普遍,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母牛的体质较差,或者母牛自身患有乳房炎症,使得犊牛难以吃到足够的初乳,或者吃到的初乳的质量较差,缺乏足够的抗体;此外,由于牛舍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潮湿、通风条件较差以及气候突变等原因,都会导致犊牛发生应激性的反应,机体的抗病能力有所降低,诱发大肠杆菌的发生。四、犊牛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在自然界,大肠杆菌的分布较为广泛,动物出生后会随着乳汁以及其他相应的污染物进入到犊牛的胃肠道内,成为常在菌,其主要的传染途径为消化道受到感染,导致母牛自身的营养不良,没有足够的运动量,使得母牛的乳汁质量较差,吃了初乳的犊牛抵抗力有所降低。因而此病主要会对那些没有吃初乳的,年龄在一周岁以内的新生犊牛会受到影响,而吃过初乳或者年龄超过两周岁的犊牛的发病概率则会有效降低,此病通常在春季和冬季,在牛舍进行饲喂期间,而在放牧期间则很少会发病。五、病例分析1.发病情况。该县某一养牛户,向相关的部门求助,称其饲养的犊牛中有一头牛发生了腹泻,在询问后得知,发病犊牛是养殖户自养的牛所产,刚产后前几天精神以及食欲都很不错,但一周过后,犊牛的食欲有所下降,出现拉稀的状况。2.临床症状。大肠杆菌治疗和预防的体会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型传染病,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危害哺乳期犊牛,尤以7日龄内的犊牛多发,死亡率很高,呈地方性流行,主要有败血型、肠毒血型和肠炎型。(1)败血型大肠杆菌病。败血型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在新生2~3天的犢牛身上,大肠杆菌经由消化道后逐渐进入血液,导致急性败血症出现。发病过程较短,通常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精神不振以及卧地不起等现象,并伴有剧烈的腹泻问题,通常会在出现症状后达数小时或1至2天内死亡。有时没有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达80%~100%。(2)肠毒血型。本型较少见,主要发生于生后7日龄吃过初乳的犊牛,病程短促,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如果病程稍长,则可见到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是不安、兴奋,后来沉郁、昏迷,最后衰竭而死,死前多有腹泻症状。(3)白痢型大肠杆菌病。此类病主要会在年龄在一周至两周的犊牛身上发生,通常发病的犊牛的粪便主要为灰白色,并且混油血丝和气泡,粪便呈现稀薄、水样或糊状,味道较为酸臭,体温39、5℃-40、5℃(一般犊牛正常体温在38、5℃-39、5℃),持续了2天-4天后,症状会减轻,几天后就可恢复原状,但对其后期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会因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亡。犊牛出生第7天开始发病,体温升高达40、5℃,食欲减退,喜躺卧,粪便初期呈黄色粥样,随后粪便为水样,并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及泡沫,有酸败气味。3.实验室检验。用灭菌棉试子采集病牛直肠内粪便,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中,37℃培养,18~24小时后,形成红色菌落,涂片镜检,为大肠杆菌菌株。4.诊断。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犊牛大肠杆菌病。六、犊牛大肠杆菌的预防与治疗1.犊牛大肠杆菌的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注重对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饲喂的饲料配比要适当,确保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的量要足够,不能够让犊牛处于饥饿或者过饱的状态,保证母牛营养均衡,从而能够在产后分泌充足的乳汁,以跟新生犊牛的生理需求相满足。要保持母牛乳房的清洁,母牛临产前,要对乳房周围进行清洗,建议使用用温肥皂水清除污物,再用淡盐水洗净擦干。(2)改善环境卫生。保持牛舍特别是产房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物,勤换垫草,并经常用2%来苏儿或5%福尔马林对牛舍、牛床、牛栏、运动场和环境进行消毒。(3)免疫接种。在母牛妊娠后期,接种大肠杆菌疫苗,使犊牛未出生时即产生被动免疫力,以减少该病的发生。(4)犊牛出生后应尽早哺足初乳,增强犊牛抗病能力。2.犊牛大肠杆菌的治疗(1)立即将病犊隔离,对牛舍、运动场所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同时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2)补充体液,用5%葡萄糖500毫升、0、9%生理盐水500毫升、氨苄青霉素7毫克/千克体重、维生素C1支、安钠咖1支、碳酸氢钠1支输液,每日1次。(3)肌肉注射,新霉素15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采取以上措施两天后,病牛症状缓解,食欲、精神好转,3天后治愈。七、结语总而言之,对于各项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所在,一旦不能够及时的对发病原因进行诊治,不但会导致自体发生中毒,更有甚者还会导致犊牛死亡。因此,为了避免病牛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要积极的管理好犊牛的饲养管理,少饲喂劣质的饲料,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参考文献:[1]赵静.浅谈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与治疗的体会[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59-60.[2]韩英明.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5(9):130-130.[3]李健.犊牛大肠杆菌腹泻病的综合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7-27.
农家科技下旬刊
农家科技下旬刊的其它文章  犊牛在哺乳期内,其胃的生长发育经历了一个成熟过程,出生最初20天,犊牛瘤胃、网胃和瓣胃的发育极不完全,没有任何消化功能"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在哺乳期内,其胃的生长发育经历了一个成熟过程,出生最初20天,犊牛瘤胃、网胃和瓣胃的发育极不完全,没有任何消化功能;7天以后开始尝试咀嚼干草、谷物和青贮料,出现反刍行为,瘤胃内的微生物区系开始形成,瘤胃内壁的乳头状突起逐渐发育,瘤胃和网胃开始增大;到3个月龄时,小牛4个胃的比例已接近成年牛的规模,五个月龄时,前胃发育基本成熟。人为的干预,可改变这个过程,使其缩短。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305000.htm  一、哺乳期犊牛的饲养   1.饲喂常乳 可采用随母哺乳、保姆牛法和人工哺乳法。   随母哺乳法是让犊牛和其生母在一起,从哺喂初乳至断奶一直自然哺乳,见图1。为促进犊牛发育和减轻母牛泌乳负担,有利于产后母牛正常发情,可在母牛栏旁边设一犊牛补饲栏,单另给犊牛补草料。栅栏间隙宽25~30厘米,高1米,犊牛能通过,但母牛不能通过。   保姆牛法选择健康无病、气质安静、乳及乳头健康、产奶量中下等的乳用牛做保姆牛,按其产奶量安排1~3头其母缺乳或母亲已死亡的犊牛调教其相认后,自由哺乳。犊牛栏内要设置饲槽及饮水器,以利于补饲。把保姆牛的尿或生殖道分泌物或其亲犊的尿涂于寄养犊的臀部和尾巴上,可使保姆牛接受犊牛。注意安全,对脾气燥的母牛第一次让寄养犊吮乳时,可把后肢捆绑,多次吮乳之后,证明保姆牛已承认寄养犊时,可停止捆绑。   找不到合适的保姆牛或乳牛场淘汰犊牛多用人工哺乳法。新生犊牛结束5~7天的初乳期后,哺喂常乳。见图2。哺乳时可先将装有牛乳的奶壶放在热水锅中进行加热消毒,不能直接在锅内煮沸,以防乳清蛋白在锅底沉淀糊锅,降低奶的营养价值,并增加有害因子,待冷却至38~40℃时哺喂。1周龄内每天喂奶3~4次,1~3周龄每天喂奶3次,4周龄以上每天喂2次。小型肉用犊牛的喂奶量:1~2周龄3.7~5.1公斤,3~4周龄4.2~6公斤,5~6周龄4.4公斤,7~9周龄3.6公斤,10~13公斤2.6公斤,14周龄以后1.5公斤。大型肉用犊牛的喂奶量:1~2周龄4.5~6.5公斤,3~4周龄5.7~8.1公斤,5~6周龄6公斤,7~9周龄4.8公斤,10~13周龄3.5公斤,14周龄以后2.1公斤。   2~3周龄以内的犊牛,宜用带橡皮奶嘴的奶壶喂奶(图3),用小刀在橡皮奶嘴顶端割一“+”字形裂口,使犊牛吃奶时必须用力吮吸奶嘴才能吸到乳汁。当犊牛用力吮吸橡皮奶嘴时,由于分布在口腔的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可使食管沟反射完全,闭合成管状,乳汁由食管沟全部流入皱胃。同时,由于吮吸速度较慢,乳汁在口腔中能充分与唾液混匀,到皱胃时凝成疏松的乳块,利于消化。若把橡皮奶头剪成孔状或裂口过大时,则吸奶毫不费劲,会使犊牛饮奶过急,食管沟往往闭合不全,乳汁溢入瘤胃,使犊牛生病。奶在口腔中未能和唾液充分混合,到皱胃凝成较坚硬的凝乳块,难于消化,甚至堵塞皱胃与十二指肠连接的幽门,使皱胃内容物不能下移,造成皱胃扩张、小肠梗塞,导致死亡。改用桶喂(见图4)时用手顶着犊牛嘴,控制吮乳速度,使每头牛吃奶时间不短于半分钟,最好1分钟以上。   喂奶前应该把犊牛拴系,使其不能互相舔吮。每次喂奶之后,要用干净毛巾将犊牛口、鼻周围残留的乳汁擦干,一直拴系到其吸吮反射停止后再放开(约10分钟)。犊牛吃奶后若互相吸吮,常使被吮部位发炎或变形,会将牛毛咽到胃肠中缠成毛团,堵塞肠管,危及生命。若形成恶癖,则可用细竹条(切忌用粗棒)抽打嘴头,多次即可纠正。   经常观察犊牛的精神状态及粪便。健康犊牛体形舒展,行为活泼,被毛顺而有光泽。若被毛乱而蓬松,垂头弓腰,行走蹒跚,咳嗽,流涎,叫声凄厉,则是有病的表现。若粪便变白、变稀,这是最常见的消化不良的表现,此时只需减少20%~40%喂奶量,并在奶中加入30%的温开水饲喂,配合减慢吮乳速度,即可很快痊愈,不必施用药品。   2.早期断奶 为了减少犊牛用奶量,降低成本,把哺乳期缩短到3个月以下,可早期断奶。目前多采用5周龄断奶,总用奶量为100公斤。哺乳期越短,喂犊牛的代用乳质量要求越高,成本也就随之增加。例如,吃7天初乳后断奶,喂用人工代乳粉的配方是:脱脂乳粉69%,肉牛脂肪24%,乳糖5.3%,磷酸钙1.2%,每公斤代乳粉加入35毫克四环素及适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使用时每公斤代乳粉中加7.5公斤水,按正常喂奶量喂给犊牛,也可干喂。干喂方法是从15日龄开始在代乳料中拌入少量奶,引诱犊牛采食,待犊牛会吃后停止加奶。早期断奶的犊牛,在饲喂人工乳或代乳料初期,易发生消化不良以至下痢。为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必须在7~15日龄接种瘤胃微生物,即把成年牛反刍时的口腔内食物取出,塞少许到犊牛口中,见图5。初生重过小或瘦弱的犊牛可延长哺乳期。气温过低的季节,也宜延长哺乳期。   3.及时补饲 为满足犊牛营养需要和早期断奶,应及时补饲,从7~10日龄开始训练采食干草,在犊牛栏草架上放置优质干草,供其随意采食,促进犊牛发育。从7日龄起训练采食精饲料,开始时喂完奶后将料涂在牛嘴唇上诱其舔食,经2~3日后,可在犊牛栏内放置饲料盘,任其自由采食。当犊牛每天采食超过0.5公斤时,则按培育方案及抽查日增重来决定日补料量。8周龄前不宜多喂青贮饲料,也不宜喂秸秆,可以补给少量切碎的胡萝卜等块根、块茎饲料。   4.注意饮水 牛奶中的水不能满足犊牛正常代谢需要,必须让犊牛尽早饮水,开始在两次喂奶之间饮36~37℃的温开水,10~15日龄后可改饮常温水,5周龄后可在运动场内备足清水,任其自由饮用。   二、哺乳期犊牛的管理   1. 去角 去角时间在生后7~10天,常用的去角方法有电烙法和固体苛性钠法。电烙法是将200~300瓦电烙器,把烙头砸扁,使宽刚与角生长点相称,加热后牢牢地压在角基部直到其下部组织烧灼成白色为止,烙时不宜太久,以防烧伤下层组织。苛性钠法在角刚鼓出但未硬时,选晴天且哺乳后进行。具体方法是先剪去角基部的毛,再用凡士林涂一圈,以防苛性钠药液流出,伤及头部和眼部,然后用棒状苛性钠沾水涂擦角基部,直到表皮有微量血渗出为止。处理后把犊牛另栓系,以免其他犊牛舔伤处,或犊牛磨擦伤处增加渗出液,延缓痊愈。伤口得1~3天才干,为免腐蚀母牛乳房皮肤,所以随母哺乳的犊牛最好采用电烙法。
  2.编号 给牛编号便于管理,记录于档案之中,以利于育种工作的进行。养牛数量少时可以从牛毛色和外形的微少差异上把牛清楚区分开,但数量多时把牛区分开就困难了,所以把编号打在牛的身上(也称为打号)。给牛编号最常用的方法是按牛的出生年份、牛场代号和该牛出生的顺序号等。习惯头两个号码为出生年,第3位代表分场号,以后为顺序号,例如981103表示98年出生1分场顺序103号牛。有些在数码之前还列字母代号,表示性别、品种等。生产上常用的打号方法有5种。①剪耳法。是用剪号钳在牛的耳朵不同部位剪上豁口,以表示牛的编号。小型牛场可采用此法,在犊牛断奶之前进行。剪口要避开大血管,减少流血,剪后用5%碘酒处理伤口。缺点是容纳数码位数少,远处难看清,以及不美观。②金属耳标法。通常用合金铝冲压成阴阳两片耳标,用数字钢錾在阴阳两片外侧面分别打上牛的编号,然后把阴片中心管穿过牛耳朵下半部毛较稀、无大血管之处,阳片在耳朵另一侧把中心管插入对侧穿过来的阴片中心管中,再用专用耳号钳端凸起夹住两侧耳标中心孔用力挤压,使阴阳两片中心管口撑大变形而固定。手术处用5%碘酒消毒。此法美观、经济,但金属耳标面积小,所以不抓住牛,很难看清编号。③塑料耳标法。用耐老化耐有机溶剂的塑料制成软的耳标,用塑料染色笔把牛的编号写到耳标正面,然后把耳标拴在牛耳下侧血管稀少处,穿透牛耳穿过耳标孔,把耳标卡住。此法由于塑料可制成不同色彩,使其标志更鲜明,并可利用不同颜色代表一定内容。由于面积大,所以数码字也大,一般距离2米处也能看清,故使用较广,缺点是放牧牛时最易丢失,应及时补挂。④热烙打号法。在犊牛阶段(近6月龄),把牛绑定牢靠,把烧热的号码铁按在牛尻部把皮肤烫焦,痊愈后留下不长毛的号码。这种方法牛很痛苦,挣扎时常把皮肤烫成一片而不显字迹。烫后若感染发炎,也使字迹模糊。但此法编的号能终身存在于牛体,成本低,字体随牛生长而变大,几米以外均可看清,所以也较多使用。⑤冷冻打号法。是以液态氮把铜制号码降温到-197℃,把犊牛侧卧,把计划打号处(通常在体侧或臀部平坦处)尽量用刷子清理干净。用酒精湿润后把已降温的字码按压在该处。冷冻打号牛不感痛苦,易得清晰的字迹,但操作繁琐,成本较高。   后备母犊应建立档案,记录其系谱、生长发育情况(体尺、体重)、防疫及疫病治疗情况等。   3.分栏分群与防寒防暑 肉用犊牛大都随母哺乳,少数来源于乳牛场淘汰的公犊若采用人工哺乳,则应按年龄分栏饲养,以便喂奶与补饲。冬季天气严寒、风大,特别在我国北方,注意犊牛舍保暖,防止穿堂风。若是水泥或砖石地面,应铺垫些麦秸、锯末等,舍温不可低于0℃(没有穿堂风,可不低于-5℃)。夏季炎热时运动场应有凉棚,以免中暑。   4.刷拭与运动 犊牛基本上在舍内饲养,其皮肤易被粪及尘土所粘附而形成皮垢,这样不仅降低皮毛的保温与散热效果,也会使皮肤血液循环受阻,易患病,所以每日刷拭1次,保持犊牛身体干净清洁。   运动对促进犊牛采食量和健康发育都很重要,随母哺乳的犊牛3周龄后可安排跟母牛放牧,人工哺乳的犊牛应安排适当的运动场。犊牛从生后8~10日龄起,即可开始在犊牛舍外的运动场做短时间的运动,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如果犊牛出生在温暖季节,开始运动日龄还可早些。活动时间的长短应据气候及犊牛日龄来掌握,冬天气温低的地方及雨天不要使1月龄以下的幼犊到室外活动。   5.消毒、防疫 犊牛舍或犊牛栏要定期进行消毒,可用2%苛性钠溶液进行喷洒,同时用高锰酸钾液冲洗饲糟、水槽及饲喂工具。对犊牛要进行防疫注射。打扫牛舍,保持舍内清洁卫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提高冬季母牛产犊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来源:四十九团&&作者:钱宁宁&&录入:admin&&添加时间: 13:26&&点击量:&&
妊娠后期母牛的护理
妊娠母牛的护理是产犊牛2周内准备的工作
针对妊娠母牛最后2周进行单栏饲养,圈舍卫生条件保持干燥,通风,湿度55%&70%最好,温度18&25℃,光线充足,防止贼风,能够保证妊娠母牛增加运动的运动场,有条件的养殖场准备暖圈(产房)和犊牛岛。产房和犊牛岛内需要铺上干燥的麦草,妊娠母牛能够吃上营养全面易消化的饲草料,确保母牛妊娠后期的营养需求,清洁的饮水,圈舍用5%碱溶液进行对圈舍彻底的消毒,防止新生犊牛继发疾病。养殖场技术人员此刻做好充分的接生工作,每天早,中,晚间隔8小时轮班进行巡圈,观察妊娠母牛的生理变化。
养殖场技术人员首先特别注意妊娠奶牛的分娩预兆。妊娠母牛骨盆韧带松弛,臀部肌肉塌陷,后躯变宽, 外阴部肿胀潮红、流出浓稠的黏液,乳房肿大、体温略升高、行为烦躁不安起卧不适离群等变化和根据配种记录进行判断母牛的妊娠时期的生理阶段,确定母牛的产犊日子,提高产犊成活率。
犊牛初生时的护理
母牛一般在安静,干燥和舒适的环境中分娩,母牛的产力性,产道性,胎儿性难产时,必要条件就是技术人员进行人工助产。
(1)助产者矫正胎位,顺着产道进行牵引,伴随着母牛的努责情况施加牵引力,防止母牛在接产过程中产道损伤继发感染。
(2)清除黏液。犊牛出生时用消毒过的棉纱布或棉毛巾将犊牛口、鼻腔黏液擦去,以免羊水吸入肺部而继发疾病。当犊牛已吸入黏液,发生呼吸性困难时,助产人员倒提犊牛后肢,双手有节奏的拍打胸部,进行救治。遇到假死犊牛可以实行人工呼吸抢救。
(3)断脐带。犊牛腹部向断端捋挤脐带挤出血液;距犊牛的腹部10&15cm扯断脐带,断端用5%碘酊消毒,系住脐带断端。
(4)擦干身体。助产者用毛巾擦干犊牛身上的黏液,防止犊牛冬季受寒感冒,当母牛不舔食犊牛身上的黏液的时候,最好用麦麸或包谷面洒在犊牛的身上,用来引诱母牛舔干犊牛身上的黏液,羊水。
(5)及时饲喂初乳。犊牛在出生1h内喂上初乳,人工补喂少给勤添,奶温39℃,初乳不能喂的太多,防止犊牛腹泻。喂奶时要做到四定、定量、定温、定时、定人。&二严&严格消毒,严禁饲喂变质牛奶;要保持犊牛舍的清洁、通风、干燥、牛床、牛栏、运动场定期用5%火碱液冲刷,垫草勤换,防寒保暖。这是冬季母牛产犊存活率提高的主要先决条件。
版权所有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地址:新疆喀什市克孜都维路440号
邮编:844000
Copyright 2007 www.xjbtnss.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87
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留言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谢谢!
 下载此文档
犊牛及育成牛青年的饲养管理【PPT】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犊牛及育成牛青年的饲养管理【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11:37:1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犊牛及育成牛青年的饲养管理【PPT】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犊牛式步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