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亚美备用网站信誉保障得保障比较了解的可以告诉我一下吗?

车智汇的功能和亚美未来的发展 - 简书
车智汇的功能和亚美未来的发展
2017年一个物联网的时代到了,一个智能传感器,什么是物联网,万物相连,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下半场,而且我们一定要知道,当初互联网的话语权是被美国人拿下的,但是如今这波趋势、物联网的话语权是被中国人拿下,物联网这个产业的体系比互联网大30倍,这个我们自己都可以查到的!那什么是物联网,中国最大头的无非就是房子和车子,房子它落实到很多家电,陆陆续续的都已经联网了,什么智能空调、冰箱、洗衣机、智能门锁,它们跟普通的有什么区别呢,无非就是多了个传感器,比如我的空调给它了个传感器、我手机下载一个相对应的app,我要去办公室,我可以提前15分钟在手机后台把它打开制热,那我进屋是不是里面就热了,那普通的是不是进屋才能打开,智能化的产品一定比普通的更方便更好!再举个例子,智能门锁,如果朋友来家玩,我们安装的是智能门锁,我们要是还没到家就可以在手机上打开门,先让朋友们进家里坐着,如果不是智能门锁,那他们只能在门口等着。就说智能的东西比以前更好用了,我们的体验更好的!
那我们做的肯定不是智能房子之类的,我们做的就是物联网中第二个大头就是车联网,车联网我们可以跟朋友说,这个不是我要做,不是我们公司要做,是国家要做的,我们可以打开手机国家135重点规划,要做100件事情其中第54条快速地构建车联网船联网,车与船5年之内都有联网的,跟飞机是一个道理的,如果今天的飞机没有联网没人敢做对不对,只是我们现在都没有这个概念。为什么国家要做车联网,因为我们现在汽车的保有量太大了,加上出租车我国的车辆已经达到2.4亿多了,那么多的车,我国是汽车大国呀,曾经开车可能只是老板开车, 我们可能觉得是身份的象征,但如今这个社会,很多家庭贷款都要买车,有的家庭2-3辆一点都不稀奇,车子多了,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死亡率就高了,我们中国有没有发现,以前监控监管着我们的一切,那就是很落后的,中国就必须要做智能交通、因为智能交通比那个好管多了,车智汇里面有一个道路救援的,首先国家要做的就是缩短救援时间,像欧美一些国家,他们买下一辆车和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不一样,中国的车主换真皮椅,开个天窗,反正怎么好怎么装饰,把车装饰到一进来就感觉到,哇、你车真好,从来想不到我先联个网呗,欧美国家都是买下一辆车先联网,因为联网意味着他能享受很多的智能化服务,或者他如果出行中遇到强烈的碰撞,后台会直接自动地帮他们报警的。
那我们中国现在是怎样的,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自己打电话报警,要是还清醒的话自己还可以报警,如果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自己也不知道在哪里,他只有说出准确的位置110、 120才能被动的来救他!那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被撞昏迷了,除非他运气好,有好心人看到帮他报警,如果没有的话,所以我们很多的交通死亡率就是跟救援不及时延缓救援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15年前,浙江温州有一个新闻,温州有辆车两个小伙子不小心掉河里去了,15年后因为河道拓宽才被发现的,才把他们打捞上来!如果车被联网了,这样的情况肯定不会发生了!
所以国家要做车联网要做智能交通,什么叫智能交通,我们现在都是红绿灯控制车流量,如果非常拥挤的情况,交警在路边指挥,这边车先过一点,那边车先过一点,有时候几乎可以不用红绿灯了,交警需要人为的帮我们去缓解。未来所有车辆联网之后,那不是红绿灯来控制我们的车,却是我们的车流量来控制红绿灯的秒数,一切智能化了,红绿灯它能感应到这边车明显多,那边车少,那车多的这边放行个30秒,这边没什么车可以放行10秒,一切智能化之后,这个拥挤的情况一定要比现在好很多,这就是智能交通的概念之一!
车联网对政府 企业 车主!
车联网对这三个有哪些好处,政府里面有很多公车的,他们一旦联网之后,公车私用的情况就可以监管了,对政府而言一切凭数据说话了,一个月用多少油了,跑多少公里呀都可以一清二楚了,还有管理大量车队,只要联网之后,后台管理就会轻松很多就很好管理了!
企业包括4S店,对他们都非常的有好处!现在4S店到现在也没有完整的体系,不过是一张表格登记的客户的电话呀,什么时候买的车,什么时候保养了,预计什么时候保养,一切是凭猜测的,一旦联网意味着他会很清楚的知道他的车主保险日期要到了,公里数要到了,车子在哪条路发生抛锚了,刚好需要道路救援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能做的一个精准的锁客!
对于车主的好处,我们中国的车主85%以上都是只会开车却不懂车的,因为我们无论哪个驾校出来的,教练只告诉我们怎么开车,不会告诉我们坏了怎么修,我们都不懂!我们只知道方向盘、刹车、油门、路上的标志、哪里能开哪里不能开,其他什么都不懂,如果车子半路坏了,即使仪表盘上的灯亮了我们也不懂哪里坏了,我们就会依赖4S店,去那里维修师傅说哪里坏了就哪里坏了,他说停那几天就几天,他说多钱就多钱,几乎没有还价的余地,如果真的很幸运的还掉了200块钱,你可能很感谢他,其实还是被他宰了都不知道!因为连续三年315都会有车被过度维修的报道,源于我们不懂车,源于我们信息不对称,汽车行业是很封闭很暴力的一个行业,让我们车主以后更加的了解我们车子的情况,更安心更省钱。
说这么多其实都是趋势里面的,趋势就是当下推进这件事情的发生!第二个就是公司的优势,国家135规划五年之内完成车联网,那它就会指定一家公司来做,它指定的这家公司就是亚美科技公司,为什么会指定这家公司,它如果没有优势怎么会指定它来做呢!这家公司是号就已经成立了,它不是凭空跳出来要做车联网的,它是积淀了六年的时间,花了3年半研发出来的这个传感器,它不是单一的卖个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就是一个联网的工具,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把我们的车连接到互联网平台上,它把我们的车和我们的手机24小时连接在一起,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一个兼容性,亚美科技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做到了兼容性的95%,我们中国的车子品牌特别杂,全球的车子在我们中国都能找到,中国的车子涵盖了全球的3000多个车系品牌,车智汇这个传感器的兼容度达到了95%,它可以兼容这3000多个车系品牌,把这3000多个车系全部连接在一个平台上,连接到我们亚美的平台上,我们做到了兼容性最高!目前排在第二名的不过是兼容性40%不到,而且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是腾讯公司研发出来的路宝盒子,腾讯14年就开始涉及车联网,车联网这个行业很多公司想做,因为这块肉很大,但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成功的,腾讯为什么没有做起来,就是因为它的兼容性40%不到,也就是说我们经常看到的车能用,比如大众、别克,比如十年前的夏利之类的它们就不能用,就没有办法把那么多的车兼容在一起,它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不能做,不会以为它很有名是腾讯BAT三大巨头就选它,连兼容都达不到,所以国家指定亚美来做!
国家一旦指定亚美来做,就会给很多政策上的扶持和优势!第一个,国内唯一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定的车联网平台提供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通俗易懂,有些人老是遇到别人说我的车有,我安装了什么什么,他们只是单一的一个车载工具,我就举个简单的安吉星例子,安吉星通用系的车能用,你把它拔下来安别的车它就不能用,这叫举一网,你非要说他的车跟能他的手机绑在一起,无非就是一个自己车用的车载工具,他做不到车与道路联网,没法行驶智能交通路线,没有办法去兼容,我们是唯一指定做车联网平台的,我们不是卖这个东西,卖这个东西我估计市面上有上千种品牌,他们只是卖这个产品,把它拔下来安着别的车上就不能用了,指定亚美来做,这就是一个优势!第二个,重组了其下属的国企“中机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亚美占股70%,这是一家国企,中资开头的一家国企,在中国中资开头的国企都是挺有实力的,就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等,那“中机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它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它就是说全球国外的车要引到中国,它要经过它做一个判定才能销售,相当于这家公司本来就是监管我们这3000多个车是品牌的,我们的技术要达到跟它重组合并,重组合并之后连带着一张国内唯一的汽车交易中心牌照,现在也在我们亚美公司,这张牌照首先奠定了亚美未来上市的一个基础,然后呢我们是做车联网平台,未来亚美科技平台上是可以买卖车辆的,那必须要有这样一个牌照才可以!第三个,获得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唯一授权全国VIN码裤接口,什么叫VIN码库,跟人的身分证一样,每辆车都有自己的车辆识别代码,这车辆识别代码每辆车也不一样,我们是国家正版授权,我们这个是可以读取他的车辆识别代码的,是正版授权的!第四个,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国内唯一获得工信部的设备进网许可证,并进入中国移动运营商一级标准库企业,这就是说,我们以前用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时候,我们充电的时候把后盖打开会发现电池上有一个小贴纸,上面写着进网许可证,证明这个设备是可以入网的,包括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都会有这样一张证,没有这张证你的手机根本上不了网,哪怕更新的iPhone 15,只要没有这张证,都没办法上网,亚美这张证书是有的,是国家首家给我们这个设备允许进网的,包括我们每台设备都有一张互联网的信用卡,就像电话卡一样的意思,每台都采购了一个,所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信都是跟我们合作的,因为他们的放号遇到瓶颈了,很多人的手机号可能一辈子换不了几次,因为工作生活都不愿意换号了,他们的考核业绩就是每个月放号,放不掉怎么办, 现在我们物联网出来,每台设备都需要一个这样的卡,所以跟我们合作了!
再一个就是国内唯一进入汽车厂商配套产品的车联网企业,已经进入吉利汽车零部件采购,相当于出厂就可以安装,可以把它当作汽车的零部件是一个意义,而且我们通用EMC车厂测试,属于工业级产品。我们的手机是一款民用级的,像我们的手机摔一下屏就碎了,民用级100个里面允许坏一个!工业级的产品国家规定的, 1万个里面只允许坏一个,就是质量完全可以放心,这个产品不会那么轻易的去坏掉!而且它功率很低,每天仅0.5毫安,也是行业第一!
我们的车子OBD接口,08年以后每辆车OBD接口都是一样的,就是一个16针的梯子型,比如你的车子坏了,你拉到4S店让师傅去维修,他也会拉一个电脑检测版,拉一个线插这个口上来检测车子有什么问题,他们还会根据你的车子是日系的,还是德系的,用不同的电脑版检测,有的修理厂就是这样的!我们全部兼容,比他们还高级一点,我们这个东西每辆车都插在方向盘下面的obd接口上,不用担心它会不会对你的电瓶造成什么损害,仅仅0.5毫安,可以忽略不计的,根本不用担心这一点,哪怕你插上一个月不开车,对电瓶也没有任何的一个损害!还有一点,高温75和低温30度是正常工作的,因为全中国联网,北方天气是很冷的,他们的车都会结冰的,但是不影响它正常工作,发送信号。包括夏天炎热的时候,车内的温度可能超过60度,不到75度,这个范围内都可以正常工作的,说明这个质量是非常好的。
还有一个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下,我们是数据上网,车子不上网的,就说现在市面上的电子产品泛滥,什么都有,车主喜欢哪些功能就买来哪些电子产品装在车上,可以远程的关窗,远程的开窗,远程的点火,感觉非常的高级,可以远程就干这些事,但是如果他们车子上网的这些一旦后台被黑客入侵,一旦平台瘫痪失灵之后,是很危险的,如果车主停在那倒没什么,如果在开车的过程中相当于有人在操控着他的车,就像我们看速度与激情8,最后车子满天飞,他们这些就是车子上网!我们绝不反向操控我们的车,我们自己开多少公里、用多少油耗、踩了几脚刹车,几脚油门,这些数据我们看一下手机就一目了然,这就叫数据上网,我们obd接口是采取你的数据的,不是反向操控你的车子,这点我们一定要明白,说到底就是很安全!我们的车主一旦联网,他有哪些好处呢?所以就相对的给了我们一些服务与功能。目前有15个功能,之前最早的一批是六个功能,这就是互联网公司,它会根据车主的数量的增多一步步来升级来更新的,会越来越强大的,不是说15个终生就15个了,我们目前先讲三个核心功能,不要一下把所有的功能都说一遍,不然人家以为我们是变卖产品的。第一个功能,汽车防盗,是我们点开App第一页就能看到的,也就是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开会,车子被撞了,一定是我们会议结束下来之后,看到车子被撞了一条很长的痕迹,那这个时候你再去找人再去调摄像头,很难找到对不对,所以说一旦联网了你车子此刻被人撞了,第一时间就会收到一条消息的,如果开了语音就会语音警告你,您的车子在几点几分几秒被撞了一下,如果我们离车很近的话,我们收到这样一条消息会立马下去,可能还能抓到蹭你车的人,我们这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好多当场抓到蹭车的人!那如果说车子离得很远,抓不到怎么办!如果车子真的被蹭得很严重,我们肯定会报警的。如果没有联网,你让他们去看一天的摄像头为了你的车、看谁的车碰的吗,他们肯定嫌麻烦的。我们安装上之后,至少报警的时候,跟那些警察直接说,你帮我看一下这条路几点几分的摄像头,我一定要把这件事追究出来,他时间上面就省很多了,这就是汽车防盗里面响的那个功能!
像欧美一些国家,如果汽车发生强烈的碰撞,后台是直接报警的,我们中国汽车防盗还没有达到跟110联网,因为中国还没有那么多的车联网,一旦以后联网的多了,我们也会跟110联网!目前是可以设置三个紧急人联系电话的,如果说车主在开车的过程中发生强烈的碰撞,他们三个会第一时间收到这条消息来告知他们,如果他们打电话给车主,车主接电话了,证明车被撞了人没事儿,这也就放心了!如果车主一直没有接就可能被撞昏迷了,失去报警能力了,那这个时候三个联系人都可以为他报警,时间、地址包括精确到门牌号都很详细,这就起到了一个缩短救援时间的功能!而且这个好在哪里,比如真的很不幸发生这种事情,家里人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因为医院要家人签字的。所以说他就是一个救命的功能,希望一辈子都遇不到,遇到一次也会救命的!第二个车辆体检,我们每辆车他都有1万3千多个故障代码,有是核心技术,就是比如宝马有宝马的核心技术,奔驰有奔驰的核心技术,这都是他们的私有码,暂时不公开,要是宝马的核心技术能被奔驰使用,那就一点钱都赚不到了,他们都是不公开的。但是10,810个是公共故障代码,我们车智汇都能够读取,我们的车一旦插上这个设备,后台App车辆体检打开, 10到15秒给我们的车做一个详细的检测,就像我们人体扫描X光一样,检测零部件哪里坏了,如果哪里坏了他就会显示出来,当前你的车哪里出故障并文字推送到你手机的App上,告诉你哪里坏了。如果没有故障,就会显示当前无故障码,那我们可以安全驾驶很放心了。有些人喜欢钻牛角尖,为什么镜子坏了显示不出来,他就不在我们10,810个故障代码里,我们名列说明的10,810个是包含了哪些,它连安全气囊都不包含的,不包含的就不能检测。但是这10,810是个故障已经与我们的安全行驶有很大的关系了,我们只要能排除其中一个,我们就不开着故障车上路,就能安全行驶了!
车辆体检还有一个安全的功能,如果车主发生交通事故,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一种是车,很多人疲劳驾驶先不说,也有很多人开着故障车上路自己一点都不知道,直到抛锚,直到仪表盘亮灯,直到拖去修理厂,甚至直到出事,他才知道开着故障车上路.车辆体检就是先排除故障的,如果我们开车去远一点的地方,我们习惯性的去修理厂检测一下,可能会花好多钱,但是我们装上车智汇,每次启动10到15秒就会检测一次,我们有小故障的时候就及时的排除掉了,而且是最省钱的方式!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们的车里面会自带这些功能,那他自带的体检只能检测个故障码,而且这是包含了私有码的,也包含了公共故障,他不齐全,最主要的是即使它能检测出来只是仪表盘亮,你还是不懂,我们是有一段文字给你解读的,不管怎样我们都比你的好很多!
第三个车辆追踪,我觉得也很重要。如果我们女生去购物,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场,可能明明记住,但找车的时候还是很困难,这样我们就能在手机上看到车离我们多远,大体的方位,找车就很方便了!还有一个如果车被朋友借出去了,他开我们的车去哪里,有没有被撞,有没有超速,有没有急踩刹车油门,有没有违章,甚至用了多少油耗,我们只要联网, 24小时我们车的所有动向我们都很清楚。
那亚美到底是干嘛的?一句话概括亚美公司,亚美是基于提取车主的用户需求为基础来打造产业生态链的互联网大数据企业,它是大数据互联网公司,如果我们要当事业去做,就不要用产品思维去做,老是一开口就卖这个产品,你是做不起来的,顶多朋友给你一个面子买一台!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他最本质的区别在哪里,比如直销产品也好,微商产品也好,都是先有产品再去找客户,或者先有服务再去找客户!但是互联网公司盈利的模式很聪明了,他是先有人,先圈一群人,再看看这群人需要什么东西,我们把他们需要的东西给嫁接进来。我举个微信的例子,如果微信的例子你们都能听懂了,就知道我们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了,怎么挣钱,挣什么钱!微信大概是五年前兴起的,微信是免费给我们用的,虽然起初免费用,但是微信到今天他已经有九亿个活跃用户了,我们九亿人已经离不开微信了,然后你会发现,有一年开始特别喜欢抢红包,我们如果在红包里面抢1-2块就会很开心,如果桌子上有十块都没感觉,这就是一个气氛到最后导致的,那我们就算每个人的钱包里面有100块钱,我们9亿个用户、就是900亿,这900亿放在银行吃利息也是个天文数字!包括他后面的赢利点在哪里,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提现需要钱了,虽然这笔钱不大,而且我们也不会因为说收我们这点钱就不用微信了,因为我们离不开了。然后我们会发现第三方平台,打开钱包里面会有微粒贷,可以充手机费,可以还信用卡,可以交水电费,包括滴滴、美团、携程、看电影、订机票全部都有,这些不是一开始微信里就有的,是因为我们人多了,离不开了,这9亿个人在上面,它这些东西才嫁接进来的。那滴滴如果嫁接微信这个平台,是每个月给微信钱的,滴滴进来,瞬间就有九个亿的点击量,意味着瞬间会有九个亿的用户使用滴滴,为什么优步今天没了,就是因为滴滴用这个动作把优步干掉了,我自己也是没有可以下载美团滴滴,就是因为微信有我才用的,包括现在水电费手机费全部都在微信上完成的,这就是互联网平台,就是先圈人,我把一群人整合在这个平台上,把他们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全整合。那我们做的这个车联网平台,我们整合的是中国最具消费能力的一群人,也就是车主。为什么车主最具消费能力,因为车子只要买下就15%-30%的贬值,而且每天我们还要为他花钱,逃不掉的费用有好多,这就是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一群人,今天我们不是帮亚美卖这个产品,我们是把这群最具消费能力的一群人聚集到这个平台上,以后打造产业生态链!什么叫产业生态链,车子的产业生态链和车主的产业生态链!车子的产业生态链就是买下一辆车,洗车、养车、用车、道路救援、维修、加油甚至停车费都是逃不了的费用,你要么不买,你买下就必须消费这些!车主的产业生态链,车主代表一个人,代表一个家庭,家庭的话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旅游、教育通通需要的这些,我们未来平台上都会有,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帮这家公司去打造车联网的平台以后,然后我们把这两个产业链都会对接进来,他们的赢利点都在这的!你们想想看,如果这个平台上车子那么多,一家车险的人要对接它会不便宜吗?它肯定给我们车主比外面的更便宜,这个平台出来,可以让我们加油便宜点,买保险便宜点,维修更透明一点,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对接这个平台去做这些!
那接下来就是商业模式!我们公司就是先圈人,再找产品,这个传感器就是个媒介,我们也是做到三大开放的,第一平台开放,第二数据开放,第三资本开放!
公司的平台开放就是人人都可以参与,多劳多得,懂这个项目的不限于有车的,没车的也可以参与进来。公司老板格局很大,把数据开放资本开放两大开放,如果没有这两大开放,我想我也不会参与进来,很多老板企业家也不会来挣个几百万的,因为对人家来说也不是什么钱!我们这个项目是有很多成功企业家的,江伟,内巴士创始人+ Ceo,人家早就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他也在1431做这个项目,那绝不是因为这个平台开放、看重的是后两块!我们先来说平台开放,这个项目是要投资的,出去不要跟人家说1431买个传感器,我们1432是投资这个项目的,他给你一个服务包,服务包里面包含着几样东西,第一个经营权,深层次的链接可以帮公司搭建这个平台,采集数据,一起让身边没联网的联网。第二送给你这个1688的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压根就不是买的,是公司包含在服务包里送给我们的,三年包换五年保修的。第三送给我们基础流量,因为这个要联网要带流量才能联网,这个流量不需要付钱了,300块公司已经交了,五年都是免费的!像安吉星这款产品,安装可能不要钱,每年要用的话都要交钱,不交就不能用,现在很多电子产品他就是厂家后期叠加的一个服务,要用就要付钱,他靠这个来挣钱的,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付钱了。第四送给我们一个道路救援,我们是跟德国安联和大陆合作的,全国各地有1万多个网点,也就是说车子开在外面爆胎、熄火、没电、没有、抛锚这些都可以后台按一下道路救援,我们全国范围内50公里之内都是免费的,不限次数,公司一年之内是这样的,因为公司一年360也是帮我们交了。第二年如果想用交69就好了,如果不想用可以不交的。第五违章查询,我们是覆盖全国98%的城市,如果经常出差,在外地有违章,自己不主动查询的话,可能到年检的时候才知道会产生一个滞纳金,这个是多出的钱了。联网之后,我们只要有违章,进入当地的一个公安系统,我们后台已经知道了,避免一个滞纳金,避免二次违章,这个60公司也交了,第二年10块,想用就交不想用也可以不交的!最重要的就是说送给我们一家微店,相当于淘宝、天猫一个意思,我们这个微店经营权给到你,不需要囤货,不需要发货,不需要售后,不需要再投资,微店里面的产品公司会慢慢地更新入驻的,如果微店出去一样东西,我们都是有分润的。我们是用一个分享经济来做的,十九大结束之后,10个项目里面,最赚钱的排在第一的就是分享经济加一个倍增学,倍增学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我相信,在这个刚刚好的礼遇里,我们只要拿出100%的动力去推广车智汇,后期的收益是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
作者:车智汇首批推广者
哈喽,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养森商学院的院长,孙茂林。非常高兴,今天晚上在社群当中和我们全中国所有的养生家人以及我们海外的养生侨胞。一起去分享我们的线上课程。我本人特别高兴,因为很久没有做这样的全体养生家人的聚会和分享。大部分的时间在今年的课程线上课程的都是由我们的每...
//我所经历的大数据平台发展史(三):互联网时代 o 上篇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the-development-history-of-big-data-platform-paet02 编者按:本文是松子(李博源)的大数据平台发展史...
号 丁晓丽 车智汇的功能和亚美未来的发展 2017年一个物联网的时代到了,一个智能传感器,什么是物联网,万物相连,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下半场,而且我们一定要知道,当初互联网的话语权是被美国人拿下的,但是如今这波趋势、物联网的话语权是被中国人拿下,物联网这个...
各位天南海北、四海八荒的好朋友新年好: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也是数据资产时代!互联网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时代是10-20年)而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万物相连的物联网世纪(世纪是100-200年)所以进入物联网世纪是不是非常的兴奋呢? 我们卓越CA车友会...
这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够躲得过红尘纷扰,也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得过柴米油盐。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像自己,又像别人,终于在呼出最后一口气时,得以解脱。这一世,也就因为肉体的死去,把灵魂仓促的丢进棺材,管它死活,反正肉体已是不存在了。但,等等吧,怎么灵魂还活着的人,竟然就...
一 忘了有什么事要问,随手给一个半熟不熟的朋友发信息:在吗? 朋友没理我。我忙别的,也就把这事给抛在脑后了。 过了一会,朋友突然给我打过电话来: “你还好吧?” “嗯?还好还好。怎么了?”我问。 “刚没看到你信息,回你时候你又没理我。担心你出什么事的。” “咦?比起出事,我...
小孩子不可以有拖延症 否则会变成拖孩
去征服,去流浪,去了解物质世界的本来模样。
3…… 我与胖先生的第一顿饭,是北京烤鸭,是我心心念念的北京烤鸭。我垂涎北京烤鸭一个月,只恨没人能陪我,毕竟一个姑娘家吃一只鸭子有点夸张,吃半只有有点不解风情,私以为,吃烤鸭哪有吃半只的,我呼朋引伴约一星期,无人相陪,天赐一饭友——胖先生,我忽悠着胖先生一起吃烤鸭。 胖先生...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学会互相理解,真的很有必要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学会互相理解,真的很有必要》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学会互相理解,真的很有必要》 精选一多去理解一下你的亲人吧父母的唠叨,只是想多和你聊聊妻子的抱怨,只是想你多一些陪伴亿万分之一的概率,你们成为一家人别让悔恨,留在家的回忆里多去理解一下你的老板吧他的严厉,只是希望你能成长的更快一些因为早晚有一天,你也需要为所爱的人撑起一方天地因为集体的力量,事业才能更茁壮你的辛苦与努力,他也都看在眼里可正因为如此责任与使命逼着他每一次,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他背负着不只是自己,更是员工的梦想与命运多去关心身旁的人吧让心意,从出行开始滴滴出行携手微信现已全面推出滴滴出行卡升级出行社交礼品新体验把一份更便捷、安全、高品质的出行陪伴送给你最在乎的人不论你是为团队熬夜奋斗还是无暇分身照顾家人的出行滴滴出行卡,比更有心意包含着所有的感激让心更理解,让爱更靠近多去发现身边人的温柔之处多去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大胆表达出心意,你会发现学会互相理解,对人生真的很有必要来源:正能量如有您想,请提前设置好。您只要用电脑登陆官网平台https://www.renwendai.com,进行简单注册并后,便可在线认购。详情可拨打客服热线:400-10-36524 或咨询在线客服。人文贷 renwendai.com信于人,博于文,稳于贷《学会互相理解,真的很有必要》 精选二自从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关于滴滴的各种头条报道铺天盖地的传来!或许更多新闻报道的是滴滴创始人程维怎么厉害,怎么建立的这样一家公司?但却鲜有人知滴滴最早5年前投了滴滴70万,如今回报远超70亿!不知道大家是否会跟小金一样,感叹股权神奇之处!70万,能在北京买个厕所,也能投出滴滴这样伟大的公司!今天,跟大家好好聊聊股权的那些事儿!经典案例:王刚投资滴滴70 万,能在北京买个厕所也能投出滴滴这样伟大的公司滴滴再一次融资!55亿美元!55亿美元是什么概念?但在滴滴成功的背后,有个关键人物,大家都忘了。大家在盛赞程维的领导力、马化腾的格局、柳青的人脉。。。但或许没有这个人,中国就会少一家滴滴这样伟大的公司,或者说现在出行领域的老大肯定就不是滴滴了。嗯,或许是夸大了。按照程维的说法是:很多次,稍不小心,滴滴可能就死掉了。翻译出来就是:是我们在这五年的厮杀中每一次都小心谨慎而勇敢的打败了对手,才让滴滴最终活了下来,并成为中国出行领域的绝对领导者。那么,是谁呵护了滴滴最初的梦想?王刚,滴滴的最早期。5年前,在滴滴只有一个概念的时候,他给了程维 70 万,从那个 70 万开始,他陪程维走过了每一个难捱的日子。而 5 年前的 70 万,如今回报远超
70亿。70 万回报 70 亿,是在滴滴估值 500 亿美金的时候。滴滴55亿美资,估值将高达 550 亿美金,所以王刚的回报将远超过 70 亿(10000 倍)。创业的失败率已高达 90%,投资呢?天道并不酬勤,这句话放在投资圈挺合适的。很多投资人一辈子都投不出滴滴这样的公司,而王刚作为,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压中了滴滴和程维。你不能说没有运气的成分,但你要说纯属碰运气那就是耍流氓。今天小金跟你聊聊王刚,他是怎么投上滴滴的,他有着怎样的投资智慧。一、 王刚:程维能遇到我是他的运气,我能遇到他,是我的福气。王刚和程维在阿里巴巴 B2B、支付宝商户事业部期间一起共事多年。2012 年它们先后离开阿里,准备创业。最开始他们很天真,曾想一起做一个集团公司。因操作难度太大、融资也不顺利,王刚就转变了思路,决定支持每个他曾经带过的兄弟做 CEO,其中一个就是程维。滴滴是他做投的第一个项目,做一个打车软件的想法是他和程维一起碰撞并决定的。原因有三:1、在中国打车难,这是大众主流的刚性需求;2、国外有类似的模式,英国打车应用 Hailo 刚刚拿到了融资,方向貌似可行,但不能完全拷贝;3、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手机定位距离的属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最终决定创业后,王刚给了程维 70 万,程维自己出了 10 万。程维从杭州回到北京,在 2012 年 5 月开始创业。他们都没有创业经验,仅仅做出了一个演示和勉强上线的产品, 就一起去融资,要融 500 万美金。当时他们把主流 VC 都找遍了,但都没有结果。(说仅靠运气的你出来下~)之后,尽管程维绞尽脑汁压缩成本,还是很快花光了钱。当时程维给王刚打过一个电话,请求资金上的帮助。王刚很坚定的回应:“这是我们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宁可后面不投其他公司,也会扛下去。”后来王刚又出了几十万。几个月后,金沙江创投朱啸虎通过微信找上门来,一拍即合,几乎答应了他们所有条件,滴滴这才完成 A 轮融资。(说仅靠运气的你再出来,在见朱啸虎之前,程维已经找了二十多个投资人,没有一个愿意给钱,而朱啸虎谈了半小时就决了,程维还以为遇到了骗子)二、 格局决定一切,滴滴 for evrything,我们要做 1000 亿美金。有什么样的格局和野心,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追随你,跑道是可以无限拓展的。他说:时间再放长一点,还是 CEO 的格局和领导力决定你能把事业做倒多大,因为行业模式而带来的护城河可以给你 5——10 年的时间,如果你不具备领导力,总有一天护城河还是会被打破。滴滴的格局是做倒 1000 亿美金,滴滴 for evrything。关于滴滴的愿景,王刚是这样说的:我讲一点真实情况给你们听,我们当初有很强自律性,只作出租第一步,出租不做大我们是不会做专车,第二步专车不做大我们是不会做代驾,先做一个最大的母盘子。但是出租车是别人的鸡和蛋,我们要借别人的鸡生自己的蛋,后来我们自己做专车,然后我们做了快车,再后来是代驾,最后我们从滴滴打车改名成滴滴出行。跟出行相关的事情,我们会全部覆盖,这是毫无疑问的,有一天可能地铁我们也会做。未来我相信滴滴还有更大的野心,今天我们以一个高频的应用占住了一个强大的用户群,所以我相信滴滴打车、滴滴出行、滴滴 for everything ,我相信未来看得见,如果我们做 300 亿美元滴滴出行就够了,但我们一定要做滴滴 for everything,因为我们要做到 1000 亿美金。三、 王刚:我会投什么样的项目、CEO?王刚不仅投资了滴滴,只不过滴滴的光环太大,媒体的焦点都放在了这一家上,其实他在中国和美国共投资了 60 多个公司。他对投资有什么不一样的考虑?他看好哪些方向?喜欢投什么样的 CEO?1、吃穿住行四个领域我们相信会有四个样本出来,都是跟共享相关的。出行领域,在滴滴出行后,我很快孵化了专注卡车的运满满,它也是行业前两名,后来在汽车后市场一起合作了典典养车。典典养车也有可能是一家 100 亿美元的公司。餐饮领域我们也有了布局,“回家吃饭”共享的模式也非常好,所以吃穿住行我们把行先占住了,然后吃占住了,我们最近孵化的穿的共享,还准备在投住。2、我相信大佬的眼光是睿智的。他肯定是比我们看的更远,因为他在山顶,我们在山脚,我们就借他们的眼光看这个市场。所以我们最近在看农村的机会,因为军、马云、刘强东都在讲农村战略。我们根本不怕与大公司竞争,创意和活力跟大公司比还是有优势的。因为我们是光脚的,不要命的,他们内部创业总是会有点被动。所以农村领域我们会看。3、然后金融领域是永远有机会的,因为那是一个大洋不是一个河沟,那里有N多个公司没有一家垄断,所以金融领域我们也会看,当然包括机器人。4、我们非常在乎跟国计民生相关的大的行业基础的改变,比如说装修其实没有一家做得好。这是全社会痛点的问题,没有对装修结果满意,那我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这里面最优秀的创业者,让他改变这个行业,完善这个行业。5、我们寻找100亿美金的CEO。我们想做从传统公司和互联网的互联网+,去改造它,把它做到最好,因为这个也一定有赚大钱的机会,其实对我们来讲跑道也是测试CEO能不能做100亿美金的因素,我们寻找100亿美金的CEO,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所有都是为了测试都是他能不能做一家的CEO,这是我们要做的事儿。四、 王刚的投资哲学:集中投资、不要、不要否定经济周期,摆正和投资人的关系。1、集中投资:好的投资都是集中的。因为不笃定所以不敢集中,因为不集中所以很难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要分散,因为分散往往增加了你的倒霉概率。我只能直接服务有限的创业者。所以我需要选择,有时把自己逼疯,也要选择。这很难,因为 100 个当中选一个,比 100 个当中选 50 个,要难得多。不能因为难,你就降低你的标准,去做覆盖。服务好他们需要比选择他们花更多的时间。我们的口号:少招惹,多超出期望。巴菲特管理几千亿美金的资产也是集中在非常有限数量的股票上,张磊管理 300 亿美金的资产,他的投资也是集中的。所以早期投资也需要集中。早期公司,没有足够关注度的死亡率非常高。2、不要投机:不要因为投机赚了钱,而把投机当作规律,你会用你同样的方法(当时成功的方法)失去你的所有筹码。怎么赚来的,你就会怎么还回去。慢慢的寻找自己的势力范围,做你擅长的可以掌控的事。3、不要否定经济周期:否定周期,就像否定呼吸一样。我们都死在只能吸不能呼。只能扩张,不能收缩或转型,我们死在在中放大杠杆,但是没人能真正的预测拐点。4、另外一条:如何摆正天使投资人和ceo的关系。哪怕是你孵化的公司,投资人是 25% 的名,50% 的利,100% 的帮助,和 0% 的权力。ceo 是 100% 的名,100% 的利,300% 的努力,100% 的权力。投资人不能去掩盖 ceo 的光芒,不能去触碰公司的权力。五、 王刚:敢于梦想,梦想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王刚:敢于梦想,梦想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我原来非常喜欢看飞机上的杂志,因为我的美好生活向往都在杂志里了,豪车,别墅,帆船,美食等等。没有对公司愿景的梦想能力,你就不可能做出伟大的公司;没有对生活上梦想的能力,你就不可能升级你的生活。梦想跟预判一样,这一点都不虚幻,这是一种能力,需要被肯定和激发,需要内心的强大和自由,无边界的自由。70 万,能在北京买个厕所的钱,也能投出滴滴这样伟大的公司,顺便赚上远超 35 亿。所以,要花时间去梦想,梦想的那一刻本身就是美好的,持续的梦想就会带来行动,梦想就会成真。“在遇到最难处理、迷茫和需要外力的状况时候,只需要给他打一个电话,几十秒钟说清状况,交流一两句,一个清晰、明确、可执行的方案就从电话那头传过来,于是只需要做就行了,剩下的刚哥会搞定。”创业者曾这样评价王刚。做天使投资的3个反思  王刚也分享了他这三年来做天使投资的3个反思。  第一个反思是投资会因为投资“事”忽略“人”而失败。王刚曾一度认为移动互联网在企业办公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觉得风口到了,很兴奋地和一个CEO聊,“这个CEO把我聊High了,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儿,就开始投资了。”然而这笔投资却非常失败,因为忽略了“人是否强大”这一关键因素。  第二,投资会因为“人”和“事”的错配而失败。王刚曾经找过一个阿里巴巴的高级经理来做一个叫做“圈圈”的C2C项目,然而这个高级经理本身是带有B2B的基因,是销售的基因,于是,生生地把一个C2C项目做成了B2C的项目。  第三个经验则是不能贪便宜,凡是可投可不投,却因为便宜而投的基本失败。  经历了几次失败,王刚也自有其投资法则。在采访中王刚介绍,他现在每周基本上会看5个项目,而判断标准基本上就是看人,看人则主要看他的领导能力,看他够不够聪明、够不够正直,如果还有一点商业感觉就更好了,但核心还是要看他能够带多大的队伍,多么牛的人跟他一起混。  “很多聪明的人内心是脆弱的,有些人只适合做副总裁,不适合做CEO,甲板下面的那块钢板是承受力最大的,这块钢板就是CEO。很多教授、很多顾问会培养CEO,这不是说这些人不聪明、不强大,而是说他们相比CEO会弱一下,CEO是能够跪着活下去的人。”创业者要努力削减成本,不要去做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  提及今年的天使投资行业,王刚最大的感触是全民天使化,所有人都跃跃欲试,然而许多人也为此交了很多学费,今年大家也在消化这些项目。而优秀的投资个人则会越来越机构化,因为他们需要孵化越来越多的项目,服务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需要机构化的运作来节省其。  而针对今年盛行的资本寒冬论,王刚则表示,“资本寒冬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事,大大降低了人员的成本,以前大家抢个CTO都抢不到,现在大家看到许多CEO已经出来做CTO了。”  他指出,我们可以逆向思考,冬天实际上是买东西的时机,而不是卖东西的时机。而冬天也会让CEO全力以赴地考虑商业化的问题,更加接近商业本质。“以前创业者可能会卖个梦想,让VC给自己买单,但现在已经回归到了你的用户是谁?能不能创造价值?能不能把钱收回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结果。”一些创业者曾经是to VC的模式,弄数据骗一下轮的钱再弄一下轮的数据。冬天让创业者更加务实。  “我们跟创业者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回去赚’,一个四五十人的这么年轻的团队自己养活不了自己是很耻辱的事情。互联网公司要跟传统公司学习,学习如何在土里刨食,如何能用最少的钱取得收益,如何活下去。而当冬天过去,春天来了,你会发现活下去的公司可以获得高速的成长,关键就是活下去。不要做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了,没人会再买单。”投资新人不要投0到1的项目,先投1到2的创新项目  作为著名的天使投资人,王刚不仅给创业者提建议,他也给投资新人提了几个建议。第一,不太建议他们去投资0到1的项目,而是应该先去投1到2的、2到3的创新项目,这样的项目用户会更容易理解;第二,投资你所熟悉的人当中你认为最强的那一个,集中所有的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他,如果这个不能成,那你投资5个也很难再成。  他讲到,“虽然投资需要情怀,但本质上是资源的分配,我们宁愿把资源分配给未来的商业领袖,可能成功的商业领袖,情怀这件事情可以稍稍靠后,先把钱赚一点,前面的投资要稍微谨慎一点,赌输之后,你就离场了。”  此外,他也提到了投资人最需要给创业者解决的三大问题。一是跟他一起来探讨企业未来的方向跟模式,“CEO找方向是迷茫的,没有经验的。”  第二,融资的节奏和融资合伙人的选择。“拿不同人钱背后的价值会差五倍以上。滴滴不拿腾讯和金沙江的钱,今天情况也许就变了,因为公司很多关键决定是由几个董事做出来的,董事对业务的理解、对公司大局观的支持以及对公司权力一步一步地放弃,是非常需要格局观的事情。”  第三,组织的搭建。核心VP的人选方面,投资人要帮助企业去筛选、判断。而这三点对于企业至关重要。“有一万个条件当然好,但这三点却是企业最需要解决的。”来源:创业邦杂志ichuangyebang等《学会互相理解,真的很有必要》 精选三用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是开展一切「社交」的前提。有一次在北大讲座,遇到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你说学习重要,还是经营人脉重要?”看着他一脸大杂烩的表情,我先拿出本子记下了这个问题,然后告诉他说,这是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会仔细写篇文章放在网上的,然后给了他我的博客地址。而后又补了一句,“相信我,所谓的人脉就算重要,也根本没他们说的那么重要”。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让我们细说从头。先动脑思考一下,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 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事实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并非肯定。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机会、也恰好愿意多花一点心思与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谈的话,你也很快就会发现,在他的心目中,与所有成年人一样,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们姑且把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强”。当时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强告诉我谁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终,他告诉我,真正的朋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那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强一秒钟都没犹豫,告诉我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我又问他,“那,为什么你认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这次小强犹豫了好一阵子,在确定我会给他保密之后,磕磕巴巴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我笑。过一会儿又问他,“她觉得你好看么?小强愣了一下,满眼的无辜,“不知道……”我又问,“那她现在手里的玩具是谁的?”小强突然显得很紧张,“不是我的。”我决定不去问那小女孩什么问题了。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是大多数人想要结交的朋友。但是同样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少数的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刚才小强说他那个“真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抢”他的玩具,而是“换”。注意这两个词。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所谓的“心计”。确实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们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来也做不到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最普遍的情况。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小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拥有的玩具数量,使得他从概率角度出发很难遇到“公平交换”,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多少玩具,甚至干脆没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实际上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与他进行“公平交换”。对他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小强感受到公平。小强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却不拥有的,所以,他也去“换”而不会去“抢,”因为他自己就不喜欢“被抢”,宁愿把最新的玩具都给那女孩先玩……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电影《教父》里,棺材铺的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决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气并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的时候,亚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许多年后,教父考利昂终于在一个深夜敲开了亚美利哥的门……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事实上,生活里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哪怕在校园里,“交换”本质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但是,同样性质的行为并不鲜见。比如,某系公认的才子,会与另外一个系里公认的另外一个才子会“机缘巧合”地邂逅而后成为“死党”。俗话常说,“英雄所见略同”,可能就是他们一见如故的原因,所以,他们之间的谈话以及任何其他活动往往都会让他们觉得相互非常“投机”。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当15岁的沈南鹏和14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时,这两个懵懂少年不会意识到17年后他俩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这两个数学“神童”同时获奖。不是因为他们两个要好,才各自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很优秀,才可能非常要好,而后命运的碰撞产生绚丽的火花。而反过来,这些被公认为优秀的人,事实上往往并不“低调”,也并不“平易近人”。这并不是他们故意的。他们无意去惹恼身边那些在他们看来“平庸”的人,只不过无形中他们有这样的体会—“与这些人交流,沟通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天,这些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应该保护自己,因为有些误解根本没机会解释。于是,他们开始“谦虚”,他们学会“低调”,他们显得“平易近人”。好多年前,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别人求助于我的时候,我内心往往非常抵触,却又怕别人说我是所谓的“不够意思的人”,于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有一次特别受伤的时候,突然一闪念,想明白,原来这种尴尬本质上并不是来自于我没有“乐于助人”的品性,而是来自于我自己的精力并不足够旺盛,没有旺盛到处理自己的事情绰绰有余的同时,还有大把的时间精力用来帮别人做事——事实上,我自己根本己经是正在过河的泥菩萨。后来,我开始怀疑,雷锋的领导是否太白痴,因为他没有给自己的下属分配足够的工作。——这是那天晚上与我来讲非常惊喜的一件事儿,因为我发现我正在独立思考。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从我重新思考雷锋的领导那天开始,我挣扎着去学习如何做事量力而行。说起来好笑,自己的智商有限到过去竟然没想到“量力而行”是如此高难度的行为模式—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所以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并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才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常言说,“事多故人离”,是非常准确的观察。而那些不优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这样貌似简单的道理,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进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换”都变成“不公平交换”,最终更可能使交换落空—因为谁都不喜欢“不公平交换”;每次交换的落空,都进一步造成自己的损失,使得自己拥有的资源不是数量减少,就是质量下降,进一步使自己更可能沦为“索取者”——恶性循环,甚至可能永世不得翻身。还有些人,过分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并全然不顾自己的情况究竟如何。对于这样的人,人们常用一些专门的词来描述他们,“诌媚”、“巴结”、“欺下媚上”、甚至“结党营私”等等。这样的人,往往也不是他们故意非要如此的。他们只是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所以,才希望能够借助其他的力量。而一个人越是渺小,越是衬得他的欲望无比强烈。这样的人特征非常明显,其中一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用亲密的方式提及大家仰望的人物,无论他们与“大人物”是否真的存在私交密往。在中文语境里,他们就会只说名字不说姓氏:李开复不叫“李开复”,在他们嘴里是“开复”;李彦宏不叫“李彦宏”在他们嘴里是“彦宏”,沈南鹏不叫“沈南鹏”,在他们嘴里就是“南鹏”;最近我听到更恐怖、更另人毛发惊立的是,“小俞”(俞敏洪),“小邓”(邓峰),“大想”(理想)……整体上来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尤其在这些资源的获得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的现实世界里。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一个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六个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至少五年,长则二十年。”许多年后的今天,我又发现另外一个多年前智商平平的我不可能想明白或者预想到的事情(当然我现在也依然智商平平,只是多了些智慧):当一个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的时候,没有人求他帮忙—因为身边这些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好是因为遇到问题能够解决问题才被认为是优秀的。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己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来自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厌善意的帮助,更何况你是被找来提供帮助的呢。甚至,你会获得意外的帮助。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帮助往往确实是“无私”的。正如没有哪个医生做到救死扶伤之后仅仅因为酬劳太少而恼羞成怒的一样,那些品质优秀到一定地步,境界豁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图报”。因为对他们来讲,能够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本身就己经比什么都重要,并且可以令他们身心愉悦。然而真正有趣的现象是,被帮助的你也正因为并非寻常之辈,所以一定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最终皆大欢喜,只因为“沟通成本几近于零”,同时的效果自然是“交流收益相对无穷放大”。良性循环。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如果人脉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重要的话。事实上,我总觉得于人脉导致成功的传说其实非常虚幻,只不过是不明真相的人臆造出来的幻象罢了。我并不是说,从此就不用关心自己身边的任何人了,或者说从此就无需与任何人打交道了。善于与人交往也是一种需要学习,并且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技能。我只是提醒你,别高估自己,误以为自己有那么多足够的时间可以妥善地处理好你与你身边所有人的关系。浏览一下你的手机通讯簿里的名字吧,有多少己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这么多年,我只见过两三个人回答我说,“最长时间没联系的,也不超过两个星期。”其中一个还是特别固执而特殊的人,他的手机通讯簿里,总计才有22个名字。毕淑敏一次曾提到她自己的一件事:…我学心理学课程一事,纯属偶然。朋友XX摔断了腰椎骨,打了石膏裤,瘫躺床上三月。我在自家墙上的挂历上写了一行字:”每周给XX打个电话。”我当医生出身,知道卧床不起的病人非常寂寞,希望能躺着聊聊天。后来我就按照挂历上的提示,每周都给这个人打电话,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尽管我很忙,还是会多磨成一点时间,让她开心。后来有一次,她随口说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到北师大带学生……我问,我能跟她学习么?朋友说,那可不知道。后来感谢那位朋友说,我能学心理学,多亏你摔断了腰。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哪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最终,“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己。这实在是一个大到写两本书都可以的话题。以下是我的几个简单的,但实践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建议: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关于红兆:是一个为公众服务的金融信息分享平台,致力于提供最具真实性、实时性金融信息分享中心。分享给朋友: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并分享给你的朋友。查找方法:微信--朋友们--添加朋友输入账号:hzziben(红兆资本)。红兆资本官方网站:www.hzziben.com《学会互相理解,真的很有必要》 精选四有一次在北大讲座,遇到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你说学习重要,还是经营人脉重要?”看着他一脸大杂烩的表情,我先拿出本子记下了这个问题,然后告诉他说,这是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会仔细写篇文章放在网上的,然后给了他我的博客地址。而后又补了一句,“相信我,所谓的人脉就算重要,也根本没他们说的那么重要”。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让我们细说从头。先动脑思考一下,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事实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并非肯定。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机会、也恰好愿意多花一点心思与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谈的话,你也很快就会发现,在他的心目中,与所有成年人一样,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们姑且把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强”。当时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强告诉我谁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终,他告诉我,真正的朋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那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强一秒钟都没犹豫,告诉我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我又问他,“那,为什么你认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这次小强犹豫了好一阵子,在确定我会给他保密之后,磕磕巴巴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我笑。过一会儿又问他,“她觉得你好看么?小强愣了一下,满眼的无辜,“不知道……”我又问,“那她现在手里的玩具是谁的?”小强突然显得很紧张,“不是我的。”我决定不去问那小女孩什么问题了。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是大多数人想要结交的朋友。但是同样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少数的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刚才小强说他那个“真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抢”他的玩具,而是“换”。注意这两个词。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所谓的“心计”。确实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们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来也做不到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最普遍的情况。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小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拥有的玩具数量,使得他从概率角度出发很难遇到“公平交换”,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多少玩具,甚至干脆没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实际上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与他进行“公平交换”。对他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小强感受到公平。小强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却不拥有的,所以,他也去“换”而不会去“抢,”因为他自己就不喜欢“被抢”,宁愿把最新的玩具都给那女孩先玩……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电影《教父》里,棺材铺的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决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气并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的时候,亚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许多年后,教父考利昂终于在一个深夜敲开了亚美利哥的门……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事实上,生活里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哪怕在校园里,“交换”本质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但是,同样性质的行为并不鲜见。比如,某系公认的才子,会与另外一个系里公认的另外一个才子会“机缘巧合”地邂逅而后成为“死党”。俗话常说,“英雄所见略同”,可能就是他们一见如故的原因,所以,他们之间的谈话以及任何其他活动往往都会让他们觉得相互非常“投机”。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当15岁的沈南鹏和14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时,这两个懵懂少年不会意识到17年后他俩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这两个数学“神童”同时获奖。不是因为他们两个要好,才各自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很优秀,才可能非常要好,而后命运的碰撞产生绚丽的火花。而反过来,这些被公认为优秀的人,事实上往往并不“低调”,也并不“平易近人”。这并不是他们故意的。他们无意去惹恼身边那些在他们看来“平庸”的人,只不过无形中他们有这样的体会—“与这些人交流,沟通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天,这些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应该保护自己,因为有些误解根本没机会解释。于是,他们开始“谦虚”,他们学会“低调”,他们显得“平易近人”。好多年前,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别人求助于我的时候,我内心往往非常抵触,却又怕别人说我是所谓的“不够意思的人”,于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有一次特别受伤的时候,突然一闪念,想明白,原来这种尴尬本质上并不是来自于我没有“乐于助人”的品性,而是来自于我自己的精力并不足够旺盛,没有旺盛到处理自己的事情绰绰有余的同时,还有大把的时间精力用来帮别人做事——事实上,我自己根本己经是正在过河的泥菩萨。后来,我开始怀疑,雷锋的领导是否太白痴,因为他没有给自己的下属分配足够的工作。——这是那天晚上与我来讲非常惊喜的一件事儿,因为我发现我正在独立思考。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从我重新思考雷锋的领导那天开始,我挣扎着去学习如何做事量力而行。说起来好笑,自己的智商有限到过去竟然没想到“量力而行”是如此高难度的行为模式—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所以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并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才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常言说,“事多故人离”,是非常准确的观察。而那些不优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这样貌似简单的道理,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进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换”都变成“不公平交换”,最终更可能使交换落空—因为谁都不喜欢“不公平交换”;每次交换的落空,都进一步造成自己的损失,使得自己拥有的资源不是数量减少,就是质量下降,进一步使自己更可能沦为“索取者”——恶性循环,甚至可能永世不得翻身。还有些人,过分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并全然不顾自己的情况究竟如何。对于这样的人,人们常用一些专门的词来描述他们,“诌媚”、“巴结”、“欺下媚上”、甚至“结党营私”等等。这样的人,往往也不是他们故意非要如此的。他们只是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所以,才希望能够借助其他的力量。而一个人越是渺小,越是衬得他的欲望无比强烈。这样的人特征非常明显,其中一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用亲密的方式提及大家仰望的人物,无论他们与“大人物”是否真的存在私交密往。在中文语境里,他们就会只说名字不说姓氏:李开复不叫“李开复”,在他们嘴里是“开复”;李彦宏不叫“李彦宏”在他们嘴里是“彦宏”,沈南鹏不叫“沈南鹏”,在他们嘴里就是“南鹏”;最近我听到更恐怖、更另人毛发惊立的是,“小俞”(俞敏洪),“小邓”(邓峰),“大想”(理想)……整体上来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尤其在这些资源的获得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的现实世界里。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一个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六个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至少五年,长则二十年。”许多年后的今天,我又发现另外一个多年前智商平平的我不可能想明白或者预想到的事情(当然我现在也依然智商平平,只是多了些智慧):当一个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的时候,没有人求他帮忙—因为身边这些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好是因为遇到问题能够解决问题才被认为是优秀的。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己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来自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厌善意的帮助,更何况你是被找来提供帮助的呢。甚至,你会获得意外的帮助。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帮助往往确实是“无私”的。正如没有哪个医生做到救死扶伤之后仅仅因为酬劳太少而恼羞成怒的一样,那些品质优秀到一定地步,境界豁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图报”。因为对他们来讲,能够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本身就己经比什么都重要,并且可以令他们身心愉悦。然而真正有趣的现象是,被帮助的你也正因为并非寻常之辈,所以一定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最终皆大欢喜,只因为“沟通成本几近于零”,同时的效果自然是“交流收益相对无穷放大”。良性循环。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如果人脉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重要的话。事实上,我总觉得于人脉导致成功的传说其实非常虚幻,只不过是不明真相的人臆造出来的幻象罢了。我并不是说,从此就不用关心自己身边的任何人了,或者说从此就无需与任何人打交道了。善于与人交往也是一种需要学习,并且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技能。我只是提醒你,别高估自己,误以为自己有那么多足够的时间可以妥善地处理好你与你身边所有人的关系。浏览一下你的手机通讯簿里的名字吧,有多少己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这么多年,我只见过两三个人回答我说,“最长时间没联系的,也不超过两个星期。”其中一个还是特别固执而特殊的人,他的手机通讯簿里,总计才有22个名字。毕淑敏一次曾提到她自己的一件事:我学心理学课程一事,纯属偶然。朋友XX摔断了腰椎骨,打了石膏裤,瘫躺床上三月。我在自家墙上的挂历上写了一行字:”每周给XX打个电话。”我当医生出身,知道卧床不起的病人非常寂寞,希望能躺着聊聊天。后来我就按照挂历上的提示,每周都给这个人打电话,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尽管我很忙,还是会多磨成一点时间,让她开心。后来有一次,她随口说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到北师大带学生……我问,我能跟她学习么?朋友说,那可不知道。后来感谢那位朋友说,我能学心理学,多亏你摔断了腰。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哪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最终,“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己。这实在是一个大到写两本书都可以的话题。以下是我的几个简单的,但实践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建议: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访问www.jingchengdai.com访问新生活京城贷100元起投,年收益10% - 13%,保本保息,是银行利息的3-4倍。选择京城贷足不出户,轻松理财。长按二维码 轻松关注《学会互相理解,真的很有必要》 精选五请放下你的无效社交
来源:李笑来出身和运气是无法选择的,但“一个人的才华和学识是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如果你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人,那么就会有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愿意为你提供帮助。这种像市场交换的“等价原则”,听起来残酷,却是人脉的本质所在。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事实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并非肯定。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机会、也恰好愿意多花一点心思与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谈的话,你也很快就会发现,在他心目中,与所有成年人一样,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们姑且把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强”。当时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强告诉我谁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终,他告诉我,真正的朋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那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强一秒钟都没犹豫,告诉我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我又问他,“那,为什么你认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这次小强犹豫了好一阵子,在确定我会给他保密之后,磕磕巴巴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我笑。过一会儿又问他,“她觉得你好看么?小强愣了一下,满眼的无辜,“不知道……”我又问,“那她现在手里的玩具是谁的?”小强突然显得很紧张,“不是我的。”我决定不去问那小女孩什么问题了。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是大多数人想要结交的朋友。但是同样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少数的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刚才小强说他那个“真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抢”他的玩具,而是“换”。注意这两个词。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所谓的“心计”。确实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们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来也做不到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最普遍的情况。一、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小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拥有的玩具数量,使得他从概率角度出发很难遇到“公平交换”,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多少玩具,甚至干脆没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实际上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与他进行“公平交换”。对他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小强感受到公平。小强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却不拥有的,所以,他也去“换”而不会去“抢,”因为他自己就不喜欢“被抢”——月巴最新的玩具都给那女孩先玩……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电影《教父》里,棺材铺的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决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气并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的时候,亚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许多年后,教父考利昂终于在一个深夜敲开了亚美利哥的门……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事实上,生活里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哪怕在校园里,“交换”本质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但是,同样性质的行为并不鲜见。比如,某系公认的才子,会与另外一个系里公认的另外一个才子会“机缘巧合”地邂逅而后成为“死党”。俗话常说,“英雄所见略同”,可能就是他们一间如故的原因,所以,他们之间的谈话以及任何其他活动往往都会让他们觉得相互非常“投机”。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当15岁的沈南鹏和同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时,这两个懵懂少年不会意识到17年后他俩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这两个数学“神童”同时获奖。不是因为他们两个要好,才各自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很优秀,才可能非常要好,而后命运的碰撞产生绚丽的火花。而反过来,这些被公认为优秀的人,事实上往往并不“低调”,也并不“平易近人”。这并不是他们故意的。他们无意去惹恼身边那些在他们看来“平庸”的人,只不过无形中他们有这样的体会——“与这些人交流,沟通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天,这些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应该保护自己,因为有些误解根本没机会解释。于是,他们开始“谦虚”,他们学会“低调”,他们显得“平易近人”。好多年前,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别人求助于我的时候,我内心往往非常抵触,却又怕别人说我是所谓的“不够意思的人”,于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有一次特别受伤的时候,突然一闪念,想明白,原来这种尴尬本质上并不是来自于我没有“乐于助人”的品性,而是来自于我自己的精力并不足够旺盛,没有旺盛到处理自己的事情绰绰有余的同时,还有大把的时间精力用来帮别人做事。事实上,我自己根本己经是正在过河的泥菩萨。后来,我开始怀疑,雷锋的领导是否太白痴,因为他没有给自己的下属分配足够的工作——这是那天晚上与我来讲非常惊喜的一件事儿,因为我发现我正在独立思考。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从我重新思考雷锋的领导那天开始,我挣扎着去学习如何做事量力而行。说起来好笑,自己的智商有限到过去竟然没想到“量力而行”是如此高难度的行为模式——1)承认自己能力有限;2)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3)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二、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所以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并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才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常言说,“事多故人离”,是非常准确的观察。而那些不优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这样貌似简单的道理,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进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换”都变成“不公平交换”,最终更可能使交换落空——因为谁都不喜欢“不公平交换”;每次交换的落空,都进一步造成自己的损失,使得自己拥有的资源不是数量减少,就是质量下降,进一步使自己更可能沦为“索取者”——恶性循环,甚至可能永世不得翻身。还有些人,过分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并全然不顾自己的情况究竟如何。对于这样的人,人们常用一些专门的词来描述他们,“诌媚”、“巴结”、“欺下媚上”、甚至“结党营私”等等。这样的人,往往也不是他们故意非要如此的。他们只是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所以,才希望能够借助其他的力量。而一个人越是渺小,越是衬得他的欲望无比强烈。这样的人特征非常明显。其中一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用亲密的方式提及大家仰望的人物,无论他们与“大人物”是否真的存在私交密往。在中文语境里,他们就会只说名字不说姓氏:李开复不叫“李开复”,在他们嘴里是“开复”;李彦宏不叫“李彦宏”在他们嘴里是“彦宏”,沈南鹏不叫“沈南鹏”,在他们嘴里就是“南鹏”;最近我听到更恐怖、更另人毛发惊立的是,“小俞”(俞敏洪),“小邓”(邓峰),“大想”(理想)……整体上来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尤其在这些资源的获得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的现实世界里。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一个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六个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至少五年,长则二十年”。许多年后的今天,我又发现另外一个多年前智商平平的我不可能想明白或预想到的事情(当然我现在也依然智商平平,只是多了些智慧):当一个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的时候,没有人求他帮忙,因为身边这些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好是因为遇到问题能够解决问题才被认为是优秀的。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己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来自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厌善意的帮助,更何况你是被找来提供帮助的呢。甚至,你会获得意外的帮助。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帮助往往确实是“无私”的。正如没有哪个医生做到救死扶伤之后仅仅因为酬劳太少而恼羞成怒的一样,那些品质优秀到一定地步,境界豁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图报”。因为对他们来讲,能够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本身就己经比什么都重要,并且可以令他们身心愉悦。然而真正有趣的现象是,被帮助的你也正因为并非寻常之辈,所以一定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最终皆大欢喜,只因为“沟通成本几近于零”,同时的效果自然是“交流收益相对无穷放大”。良性循环。三、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如果人脉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重要的话。事实上,我总觉得于人脉导致成功的传说其实非常虚幻,只不过是不明真相的人只好臆造出来的幻象罢了。我并不是说,从此就不用关心自己身边的任何人了,或者说从此就无需与任何人打交道了。善于与人交往也是一种需要学习,并且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技能。我只是提醒你,别高估自己,误以为自己有那么多足够的时间可以妥善地处理好你与你身边所有人的关系。浏览一下你的手机通讯簿里的名字吧,有多少己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这么多年,我只见过两三个人回答我说,“最长时间没联系的,也不超过两个星期。”其中一个还是特别固执而特殊的人,他的手机通讯簿里,总计才有22个名字。毕淑敏一次曾提到她自己的一件事:……我学心理学课程一事,纯属偶然。朋友XX摔断了腰椎骨,打了石膏裤,瘫躺床上三月。我在自家墙上的挂历上写了一行字:”每周给XX打个电话。”我当医生出身,知道卧床不起的病人非常寂寞,希望能躺着聊聊天。后来我就按照挂历上的提示,每周都给这个人打电话,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尽管我很忙,还是会多磨成一点时间,让她开心。后来有一次,她随口说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到北师大带学生……我问,我能跟她学习么?朋友说,那可不知道。后来感谢那位朋友说,我能学心理学,多亏你摔断了腰。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哪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最终,“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己。这实在是一个大到写两本书都可以的话题。以下是我的几个简单的,但实践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建议: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2、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3、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4、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5、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6、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7、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记住,一个营销人的成就,往往在于他个人能力的高低与人脉的宽窄;想提高个人能力,就一定要学习,与精英人群在一起。关于版权:分享P2P相关的要闻,干货。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方式:《学会互相理解,真的很有必要》 精选六融智、融商、融资。,第一选择人脉在大多数人眼里,无疑是最宝贵的资源。可是,躺在你手机电话本和微信通讯录里的数以百计的联系人,有几个是你真正有效的人脉?为什么你的人脉都没什么用?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先动脑思考一下,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 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事实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并非肯定。如果你恰好愿意多花一点心思与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谈的话,你也很快就会发现,在他的心目中,与所有成年人一样,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们姑且把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强”。当时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强告诉我谁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终,他告诉我,真正的朋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那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强一秒钟都没犹豫,告诉我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我又问他,“那,为什么你认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这次小强犹豫了好一阵子,在确定我会给他保密之后,磕磕巴巴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我笑。过一会儿又问他,“她觉得你好看么?小强愣了一下,满眼的无辜,“不知道……”我又问,“那她现在手里的玩具是谁的?”小强突然显得很紧张,“不是我的。”我决定不去问那小女孩什么问题了。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是大多数人想要结交的朋友。但是同样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少数的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刚才小强说他那个“真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抢”他的玩具,而是“换”。注意这两个词。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所谓的“心计”。确实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们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来也做不到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最普遍的情况。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小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拥有的玩具数量,使得他从概率角度出发很难遇到“公平交换”,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多少玩具,甚至干脆没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实际上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与他进行“公平交换”。对他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小强感受到公平。小强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却不拥有的,所以,他也去“换”而不会去“抢,”因为他自己就不喜欢“被抢”,宁愿把最新的玩具都给那女孩先玩……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电影《教父》里,棺材铺的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决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气并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的时候,亚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许多年后,教父考利昂终于在一个深夜敲开了亚美利哥的门……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事实上,生活里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哪怕在校园里,“交换”本质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但是,同样性质的行为并不鲜见。比如,某系公认的才子,会与另外一个系里公认的另外一个才子会“机缘巧合”地邂逅而后成为“死党”。俗话常说,“英雄所见略同”,可能就是他们一见如故的原因,所以,他们之间的谈话以及任何其他活动往往都会让他们觉得相互非常“投机”。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当15岁的沈南鹏和14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时,这两个懵懂少年不会意识到17年后他俩会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这两个数学“神童”同时获奖。不是因为他们两个要好,才各自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很优秀,才可能非常要好,而后命运的碰撞产生绚丽的火花。而反过来,这些被公认为优秀的人,事实上往往并不“低调”,也并不“平易近人”。这并不是他们故意的。他们无意去惹恼身边那些在他们看来“平庸”的人,只不过无形中他们有这样的体会—“与这些人交流,沟通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天,这些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应该保护自己,因为有些误解根本没机会解释。于是,他们开始“谦虚”,他们学会“低调”,他们显得“平易近人”。好多年前,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别人求助于我的时候,我内心往往非常抵触,却又怕别人说我是所谓的“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东亚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