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社保卡办理是2014年制办出来的到2017年十二月三十一号村里才急匆匆发到老百姓手里。这中间有什么密密

您现在的位置:
江宁社保查询_2017年南京社保新规定
  江宁社保查询_2017年南京社保新规定  社保基金关系民生,是老百姓未来生活的保障金,它的保值增值尤为重要,因此,如何规避投资风险,通过合适的投资渠道实现社保基金的安全、保值和增值,成为社保基金运用的一个核心问题。以下是南方财富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宁社保查询,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江宁社保查询窗口:http://www.njhrss.gov.cn/
  2017年南京社保新规定
  社保基数怎么算:
  南京市的医疗保险缴纳比例是: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2016年度南京市居民医保缴费标准出炉:
  具体缴费标准为:老年居民每人400元/年(户籍迁入不满10年缴860元/年);其他居民每人480元/年(户籍迁入不满10年缴910元/年);学生儿童每人150元/年(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参保居民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特困职工家庭子女、孤儿个人不缴费,所需费用由财政予以补助。
  据介绍,凡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未覆盖到的各类城镇居民,都可以按规定申请参加居民医保。灵活就业人员及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办理了养老退休手续但无能力缴纳职工医保费的居民,也可选择参加居民医保。
  此外,凡在日前按规定办理新参保、续保验证并足额缴纳居民医保费的居民,自日起开始享受2016年度医保待遇。未参保、未办理续保验证、逾期不缴费或未足额缴费的居民不享受2016年度居民医保待遇。据了解,南京市居民医保制度自2007年7月正式实施,2015年市本级参保居民实际缴费人数已经超过109万人。
  一、2016南京医疗保险最新政策:医保卡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中,原来主要用于支付门诊、住院、购药、体检等个人自付及自理医疗费用,现在也可支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械注准&字号医疗器械、&卫消&字号医用消毒剂,以及购买本人商业健康医疗保险和支付本人健身费用。
  1.职工医保缴费基数
  根据南京市社保局发布的《关于发布2014年度社会保险有关基数的通知》,从2014年7月到日,南京市(除溧水、高淳区)参保企业和职工(含个体工商户,下同)月缴费工资下限为2400元,上限为16200元。溧水、高淳区参保企业月缴费工资下限为2160元,上限为16200元。
  2.职工医保缴费比例
  南京市随单位参加医保的,单位缴费的比例为9%,个人缴费比例为2%加上大病保险10元。
  3.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缴费标准
  南京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月缴费标准调整为170元(其中含大病救助10元[详见本文参考资料2]。
  南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和流程
  南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享受普通门诊、门诊慢性病、门诊特定项目、门诊精神病、门诊艾滋病、住院、家庭病床等待遇。
  1.门诊就医及IC卡的使用:
  大家参保后,需办理IC卡。患病时大家需持处方本和IC卡,到定点医疗单位和定点零售药店就医购药,IC卡使用前,大家要先到银行的营业网点或定点医疗单位自助圈存机上进行个人帐户资金圈存(把钱存入IC卡晶片上),使用时大家可持处方和IC卡到定点单位POS机上划卡,医疗费会从个人帐户资金中核减。
  2.住院病人的管理及费用的结算:
  (1)大家住院,须提供住院审批单、门诊病历、身份证、双处方本及首页(带照片一页)复印件等有关资料,预先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审批手续;
  (2)已联网的医院,由大家个人先垫付住院押金,出院时,由微机结算费用,大家只需要缴纳个人应负担部分的医疗费用,未实现联网的医院,由大家个人全额结算住院医疗费,每季度末由单位统一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销。
  南京医保卡账户如何查询?
  1.电话方法查询医保卡账户
  大家只需拨打南京市医疗保险中心统一查询电话(025)12333,就可以咨询医保卡定点医院、医疗保险办理、医疗保险补缴(补交)、医疗保险转移等问题。
  2.在线方法查询医保卡账户
  登录南京社保局查询网站,输入正确用户名和密码,密码为8位数字,并且使用半角输入法。在用户使用身份证登录时,请使用在社保局注册时使用的身份证,请区别15位与18位身份证号码。
  3.到当地医保窗口查询医保卡账户
  也可以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及医保卡号至南京医保中心办公大厅窗口查询。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缴费基数和比例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扩展阅读
  去年12月忘记给孩子的医保续费。最近宝宝生病,医药费都要自付,真后悔。不知道还能补缴续费吗?&4月15日,记者在南京市儿童医院采访时,一位家长张女士苦恼地说。像张女士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记者从南京市人社局居民医保科了解到,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咨询类似的问题。该科室科长李宁滨介绍,断保意味着投保人全年不能享受医保,且不能补缴,只能等到年底为下一年度投保时,才能续保。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职工医保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其中,未成年人的医保也被称作&学生儿童医保&,参保支付费用低于成人标准。记者走访了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市红十字医院等多家医院,在与30位家长的交谈中,发现南京市民为孩子投保参保的意识较强、知情度较高,27位家长都为孩子参加了医保或者&新农合&,剩下3名未投保的儿童则各有特殊情况。一个孩子是因为母亲所在的公司有福利政策,为孩子购买了商业保险,所以没有参加居民医保;另一个孩子是因为父母在省级机关工作,可以享受公费医疗政策;张女士的孩子是参保后忘记续费,暂时断保,她很关心隔年续费是否会影响报销比例。
  记者从南京市人社局居民医保科了解到,目前本市户口学生儿童(不含大学生)共有35.2万人参保,已经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但由于人口流动、户籍资料跨系统等因素,具体参保率未做精确统计。此外,浦口区、江宁区等&老五县&居民,居民只能参加卫计委主导的&新农合&,这部分人口不在统计之列。而根据卫计部门的统计数据,江苏&医保+新农合&已经覆盖了全省98%的人口,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虽然学生儿童参保率高,但记者发现,对于医保细则以及具体报销比例,家长们几乎都说不清楚。为此,记者咨询了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居民医保科和南京市儿童医院医保科,负责人解答了相关疑问。
  1、学生儿童参加南京市居民医保费用多少,报销比例如何?
  南京市人社局居民医保科副科长卜亚丽介绍,学生儿童医保个人缴费150元,财政补助430元。较大的补助力度和较高的报销比例,是居民投保意愿高的关键因素。报销政策根据就诊医院的级别、门诊或住院的方式有不同比例(详情见图表)。其中门诊(含急诊)报销比例较低,以年度累计费用计,400元的部分以上不予报销,400元以下社区医院就诊可以报销60%,非社区医院可以报销50%。
  对于少量市民因购买了商业保险而没办居民医保,卜亚丽认为此举不可取。&商业保险通常有个封顶限额,而居民医保对重大疾病基本不封顶。有些商业保险对首次大病赔付比例高,但后续治疗赔付则有限。居民医保则是能提供持续保障。&卜亚丽指出,商业保险宜作为居民医保的补充,在医保报销后再进行赔付,进一步减轻自费负担。
  国家新政策规定明年元旦起首套房首付比例将提高到35%!&近日该则消息在南京人的朋友圈里盛传。6日,南京多家银行的信贷人士回应,暂无接到任何关于购房首付比例再提高的通知或要求。
  消息称,根据国家新政策,日起,本地户口首套房首付取消30%,将提高至35%,外地户口取消30%,提高到45%,所以,还有30天的时间去享受最低30%的首付。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信贷部人员表示,并没有要求提高首次购房首付比例相关文件出台,也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说法。目前南京首次购房首付比例还是保持在不低于3成。此外,南京多家银行的信贷人士都表示,暂无接到任何关于购房首付比例再提高的通知或要求。
  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现行南京楼市政策,文中信息已经有了矛盾之处:首先,首套房定义与首次购房不同,消息中完全没有区分。即便是首套房(买过房但现在手里无房),只要贷过款,首付便要50%。此外,外地户口如果要买房,最重要的条件是要连续缴满一年的社保。如果没有社保,根本买不了。
  对于这样的传言,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信贷部人员表示,快到年底,这些消息可能是一些中介为了提升销售业绩采取的一种手段,市民可以到银行查询便知真假。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介绍&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时,再度提到了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并表示我国将以小步慢走的方式,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政策。
  2018延迟退休年龄怎么计算公式
  2017年推出延迟退休方案,推出方案五年后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也就是2022年开始,女性每年延长四个月,每三年延长一年,男性每年延长二个月,每六年延长一年,至2052年止男性退休年龄65岁,女性60岁。
  新规定退休年龄的计算方法
  新规定后的退休年龄为:男:到2025年全部达到65岁退休,1955年及之前出生的退休年龄为60岁,1960年及之后出生的退休年龄为65岁,年之间出生的退休年龄为出生年份减去1895。女(干部):到2035年全部达到65岁退休,1960年及之前出生的退休年龄为55岁,1970年及之后出生的退休年龄为65岁,年之间出生的退休年龄为出生年份减去1905。女(工人):到2045年全部达到65岁退休,1965年及之前出生的退休年龄为50岁,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退休年龄为65岁,年之间出生的退休年龄为出生年份减去1915。
  最新退休年龄计算器
  目前法定退休年龄: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女干部年满五十五周岁,并且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
  对于延迟退休提出的方案是:
  第一,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
  第二,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48小时排行终于定了!今天起医保有重大调整!|医保|社保卡|异地_新浪新闻
9月才开始,好事就特别多。上午刚说了取消手机漫游费,现在,又一个重磅好消息来了!咱老百姓最关心的——医保有大动作了!9月1日起,湖北人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可以直接结算了!换句话说,就是持居民医保卡在全国任何一家定点医院都可以异地直接结算!除此之外,武汉人以后没带医保卡也有望刷医保啦!肿么样?有木有很惊喜?要知道,一直以来患者异地就医后报销就医费用往往需要自己先行垫付然后再到参保地报销的流程让不少患者及家属舟车劳顿,就一个字↓↓↓这次医保的重大调整,可是解决了大麻烦!看到上图中这位面带微笑的小哥了吗?他就是湖北省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第一人!从日开始,凡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长期异地居住的人员、常驻异地工作的人员,以及需要转诊到外省市就医的职工、城乡居民,在外省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后,均可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患者只需要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其他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就诊医院进行结算。异地就医人员医保报销周期长、垫资负担重、往返奔波劳累等难题以后就不用担心了!首批第三代社保卡今天发放019月1日,我国首批第三代社保卡开始发放,也是在今天,我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实现直接结算成为了现实,湖北人也能享受这个大福利。第三代卡长啥样?下图为它的模版,有黄鹤楼水印,有芯片↓↓↓可别小看了这张第三代社保卡,参保人持社会保障卡不仅可以领取养老金、看病报销,还能用于公交车、地铁、公共自行车、加油、出租车付费等民生服务。目前我省已有57家医院已被列入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另有60家县级医疗机构正在联网测试。来自四川、湖南等23省的110多名参保患者已在我省直接结算了住院医疗费用!参保人员可登录社会保险网上查询系统(http://si.12333.gov.cn),实时查询全国各省、市、区经办机构办公地址、联系方式,以及跨省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办理攻略看过来!02哪些人可以办理异地结算?如何办理?又怎么登记备案?别急,这些问题小编为你一一解答武汉医保也有大变化03除了以上告别异地报销难外,今天起,《武汉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正式施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483万城乡参保人员医保待遇总体将提升。实现三个“无差别”本市居民与市外居民无差别。城乡居民医保对户籍没有限制,只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参保,就可按规定享受待遇;本市户籍人员在市内市外无差别。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无论是去市外就业还是留居市内,医保政策一视同仁,较好解除了异地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的后顾之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无差别。城乡居民执行一样的缴费标准、待遇政策、业务经办流程,医疗保险政策无城乡之分、制度之隔。医保待遇要提高城镇居民提高待遇6项,农村居民19项。特别是260万农村居民,待遇提高的幅度更大。医保目录方面,城镇居民纳入医保报销的药品增加了72种,农村居民增加了1600多种。门诊治疗重症(慢性)疾病方面,新制度将现行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两个制度的85个病种合并保留,所有人员的待遇不减不降。费用怎么算?个人缴费标准为上上年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57%,2018年为200元。大中小学生参保缴费将基本医疗保险费纳入了我省中小学代收费项目,学校统一代收代缴。新生儿父母任意一方参加了武汉市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且符合享受待遇条件,新生儿方可免缴出生当年医保费。今天起,武汉“电子社保卡”开放注册和使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大学生参保人群将成为首批注册对象。电子社保卡经过实名认证,具有与实体社保卡同等的效用。参保人在支付宝中点击“城市服务”栏目,进入“电子社保卡”应用,经过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采集认证过程,即可完成电子社保卡的生成与绑定。待两定机构完成程序和设备调试后,电子社保卡可办理个人身份认证、社保信息查询、医保结算等事项。湖北人,是不是感觉就医越来越方便了?快转给身边的小伙伴让大家都受益吧~来源:楚天都市报新媒体部综合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湖北经视记者:李晗、谢玲编辑:黄琳领导说了!你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楚天都市报新闻爆料,随时随地!1、新闻热线:027-2、新浪微博:私信或@楚天都市报
3、"看楚天"APP:点击右上角“报料”→“我要报料”即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马骁潇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转载]2016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2016年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C(分析综合)
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C(分析综合)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对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性格的
对文章线索的分析
3年新课标全国卷对文学作品的考查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体裁单一化,小说受到青睐。(2)国内外作品兼顾。高考文学类文本涉及到国内外作品,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轻视阅读外国文学作品。(3)选材侧重人文性。学生须注意反映人的意志情操、审美求真、生命价值以及人格魅力的文章。
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怎么考?根据近几年考题情况分析,今年高考考查小说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从选材上预测,今年有可能选取中国现当代小说,考查的方面涉及小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思想性格,着重体现作品的人文精神及人性化色彩;从命题角度预测,命题依然很有可能以人物为核心,涉及小说的人物、主旨、环境、情节等,且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仍会是热点,特别是第一小题客观题,在对原文的分析、概括的5个选项中,很可能涉及对小说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考查。但考生不可忽视散文这一体裁,应全面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方法(一)
(一)抓住作品主要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是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分析作品结构”可以从五个角度去进行:(1)情节角度;(2)人物角度;(3)事发空间变化的角度;(4)事发时间的角度;(5)全文角度。在实践中,可根据具体的需求或要求,具体分析和概括。“概括作品主题”的方法有:(1)从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代表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的环境描写。(3)从作品精巧的构思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立足作品文体特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要依据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展开。比如,小说一般考查作品形象塑造的手法、情节安排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在阅读答题时要关注这三个要点。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主要有: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描写。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作品情节安排的特点主要是:①情节是指作品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②情节的组成部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③情节安排有一波三折式。
作品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或烘托某种气氛;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⑤揭示主旨。
(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表达艺术”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形式。应掌握下面的阅读方法:1.读懂作品的“重要语句”。包括与作品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语句,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语句,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语句。2.理解作品的语言表达艺术。(1)了解叙述人称的方式与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把握语言的特点与作用:①形象化。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②凝练含蓄。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余地。③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鲜明地表现在作品语言上。(3)重视描写的效果。作品不仅重视人物描写,同时讲究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四)先理解分析再鉴赏。“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个考点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欣赏作品的形象,要求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意义。2.鉴赏作品的内涵,要求分析作品的主旨、情感和审美取向。3.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求依据文学作品的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法。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
【答案】(1)选E给3分,选C给2分,选D给1分;选A、B不给分。
(2)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第二问: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不恰当,这是对马兰花的一种关心和提醒,属于人之常情。B项,“世故圆滑、反复无常”不正确,马兰花丈夫的行为是小市民普遍会有的。D项,“精明”在文中并没有明确体现。
(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赏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题目要求对文章的两条线索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具体思考时,要紧紧围绕六百元钱展开。仔细阅读文章可知,马兰花和丈夫因为这六百元借款屡次产生冲突,这是文章的明线;而暗线则要着眼于另外的人物麻婶母女一方。而对于明线暗线的作用,则可以从展现人物品质、表现作品主题、丰富小说情节等方面思考。
(2016·河南省洛阳一高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拨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
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是“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
。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图”,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
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
“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
两人坐在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一幅幅松画。
“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
“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
“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针,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绿汁涂松针,生意盎然。
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是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
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
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巳春应邀,雷默一挥。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
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但其言行粗鄙,作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
B.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使清香楼生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
C.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上,却不肯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
D.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雷默的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
E.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的性格,也为后文甄仁将《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的甄仁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4)聂鑫森的小说因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被称为“文化小说”,这篇小说的文化味体现在哪
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泗州城奇人奇事多,出生的孩子叫父亲为爷爷,喊父亲的父亲为爹爹。叫没出嫁的姑娘为小大姐,管小媳妇叫他大姐。泗州城的小大姐和他大姐爱美,梳洗打扮都离不开梳子。
泗州人买梳子,爱到谭家药铺。谭家药铺不抓药,只卖梳子。开店的老头儿,有人尊称他为谭木匠,更多的人叫他老谭。也曾有人劝老谭,把谭家药铺的门牌摘下,重起个店名,或干脆就叫谭木匠。每次老谭听了微微一笑,也不摇头,更不点头。
谭家药铺门牌还高高悬挂在店门上,老谭还是不抓药,卖梳子。尽管到谭家药铺买梳子,要把脉,需时间,但泗州人乐意等。据说,有的人患了疑难杂症,抓了许多药没有喝好,用了老谭家的梳子梳头,病竟神奇而愈。
关于谭家药铺为什么不抓药卖梳子,在泗州城有多个传说。但更多人相信谭家祖上是个御医,因为给皇家抓错了一味药,被赐死。为了不让子孙步其后尘,谭家药铺后来就改卖梳子。是真是假,无人考证,但老谭会把脉看病,是真的。不然,他怎么能治好知府大人的病。事情是这样的,新上任的白知府到泗州城不久,身上起红点,奇痒,还失眠。看遍泗州城的中医,喝了太多中药,可就是不见好。白知府找到谭家药铺,要看病。老谭头直摇,告诉他,只卖梳子。
白知府问:“你家梳子能治失眠奇痒吗?”
老谭微微一笑,伸出手说:“想买梳子,就交定钱吧!”
白知府交钱,让老谭把脉。
“三天后来拿吧!”老谭睁开微闭的双眼,“还有,你这不是水土不服,没事要到乡间多跑、多看,城外风景养眼哩!”
白知府的脸就透着红,似信非信。
说来神奇,按照老谭说的时辰方法梳头,七天后,白知府身上的红点渐渐消失,每晚睡得也香。
望着手中的桃木梳,白知府百思不得其解,喝许多中药也没治好的病,怎么用梳子梳头发,就把病梳掉了呢?
白知府想不明白,也不去问,还是按时梳头,经常深入寻常百姓家了解疾苦。从老百姓的嘴里,他知道老谭用梳子帮助许多百姓治好了顽疾,这让白知府对老谭更是高看一眼。
老谭用梳子去掉病人身上的疾病,民间传说太多。但最让白知府好奇的,是谭家药铺的梳子能让西猪山上的十几号山匪弃刀成佛。如果不是老谭用梳子治好了他的病,白知府是不会相信的。
西猪山有一伙响马,专在泗宿大道上抢劫过往富商。响马的头目叫跳山彪,此人虽为山贼,但是个孝子。老母亲头晕多天,吃药无效,有人就推荐了老谭。为给母亲治病,跳山彪亲自骑马带着金银登门请老谭。
老谭也不拒绝,借口说,药铺忙,走不开。
跳山彪见状,单膝跪地,求老谭前去:“只要治好老娘的病,什么条件都答应。”
老谭拿着手里的榆木梳说:“见你一片孝心,好吧,就让家中小女随你上山一趟。”
“这……”跳山彪一脸怀疑。
“不用担心。”老谭微笑如佛。
一杯茶工夫,谭家药铺跑来一匹黑马,马上坐着一身白衣,尽管用白纱蒙面,但还是能看出来是个少年。老谭向跳山彪一挥手:“前方带路去吧!”
跳山彪心里嘀咕,但还是上马,一路西奔。
白衣少年上山为跳山彪母亲把脉,完了,走到院子里告诉跳山彪:“两天后,去谭家药铺拿梳子。”
真是女娃声。望着山路上跳跃的黑马拖着一道尘烟远去,跳山彪自言自语:“行吗?”
转眼两天过去了,跳山彪准时来到谭家药铺。黑牛梳一把,其余还有十八把桃木梳。跳山彪二话没说,照价,全买。
一路上,跳山彪想不明白,别人买梳子,需要把脉,连自己母亲也不例外。可他们兄弟十八人,不号脉,还非卖给每人一把梳子。这个谭木匠不是一般的怪。
回山后,跳山彪用梳子按时帮母亲梳头,七天后,母亲头不晕了。自己和弟兄们天天陪着母亲梳头,却对过往商人视而不见。一想着那事,堵心,还烦。
再后来,跳山彪和弟兄们陪着母亲,在山上开垦土地种粮,还修了座庙,天天面佛,念经,心静如水。
跳山彪放下刀剑,数佛珠,泗州人都说是因为谭木匠,可每次老谭听后,微微一笑。
泗州人这才发现,老谭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位小女孩,天天戴着面纱。有泗州人传说别看孩子小,谭家药铺卖的梳子,全出自她的手哩!
小女孩会把脉,白知府相信,可她会制作那神奇好用的梳子吗?
白知府望着手里的桃木梳想,不管真假,但梳子一定出自谭木匠的手。小女孩是老谭的女儿,称她为谭木匠,也没有错。
(选自2015年第3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写泗州城的奇人怪事,手法巧妙,由孩子对父亲、祖父的称呼与别处不同引出小大姐、他大姐,然后引出梳子,由此引出下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叙述。
B.小说在介绍谭家药铺时设置多个悬念,如药铺不卖药只卖梳子,还有谭家药铺的传说等,这为下文老谭用自家梳子治疗别人的疾病做了铺垫,也体现了魔幻小说的特点。
C.小说对老谭给白知府治病的描写很形象,如用“伸出手”这一动作描写表现老谭的自信和圆滑,用语言描写表现老谭对白知府患病真正原因的充分了解。
D.跳山彪是西猪山的响马,但很有孝心,积极为生病的母亲寻求治疗,不过对老谭木梳的功效和他女儿行医水平持有疑心,但结果发现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确实不同凡响。
E.小说通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记述,形象表现了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的奇效,赞扬了谭木匠的各种善举,表达了人人相互关心最终世界大同的主题思想。
(2)白知府这个人物形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老谭的女儿(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老谭“微微一笑”,每次“笑”的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8分)
【答案】(1)选E给3分,选C给2分,选A给1分,选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其言行粗鄙”概括不准确;B“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理解不当;D“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分析错误。)
(2)①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店铺命名、白撰楹联不俗,与画家谈论绘画很内行。②精通商道,心机缜密。用文化气息吸引顾客到他店里;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店中常备空白大画册,以便书画家酒酣耳热之时留下墨宝;在“百松多寿图”册中预留两张空白页让雷默画松等。③见利忘义。明知雷默不愿意,但为了钱还是把雷默为自己母亲贺寿的《松谷云根图》挖截下来卖给房地产老板。(每答出一点给2分,“形象概括”和“简要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①使情节波澜起伏。为甄仁母亲贺寿的《松谷云根图》竟出现在领导之母的寿宴上,情节陡转,但又与前文雷默回绝房地产老板的高价购画相照应,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凸显人物形象。为谋取利益,甄仁竟把为母亲贺寿的松画从“百松多寿图”册中挖截下来,转卖他人,凸显了他见利忘义的形象。③深化主题。结尾批评了一些看似讲道德、有品位的商人见钱眼开、不顾道义的行为,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义。(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点明作用1分、具体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①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一是具有极高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的儒商,一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言谈举止中透露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②讲述画家与“儒商”之间的故事,有丰富的文化信息。③故事发生的场景“清香楼”,名称雅致,门口的楹联趣味高雅,书法雅逸,刻工精妙,店铺内的摆设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④小说语言典雅,人物对话多用文言词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三点以上给8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答案】(1)DA
(2)①映衬了主人公形象。白知府有奇痒、失眠的病症,用谭木匠的梳子梳头,最终治好了他的病;并且写白知府深入百姓家听说谭家药铺梳子的奇效等,进一步突出了主人公谭木匠医术的高超。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写白知府对谭家药铺的梳子让土匪跳山彪一帮人弃恶从善的事的好奇,引出下文故事的叙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照应了题目,突出了小说主题。通过对白知府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引出介绍老谭的女儿相关情况:会把脉,甚至会制作木梳,所以也可以把老谭的女儿称为“谭木匠”,照应题目,突出、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答出其中任何两点给4分,疏通语句1分。意思对即可)
(3)①有男儿气概。跳山彪是土匪,杀人越货,但老谭的女儿(小女孩)却敢于跟随跳山彪进山给他母亲把脉。②医术高明。老谭的女儿(小女孩)把脉后,用谭家的木梳治好了跳山彪母亲的病,让跳山彪兄弟十八人弃刀成佛,可见她医术高明。③手艺高超。据说谭家药铺的所有木梳都是出自老谭女儿的手,可见她心灵手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第一次“微微一笑”,是谭家药铺不卖药只卖梳子,生意也特别好,但当别人让老谭给自己的铺子重起个名字时,他不置可否,“微笑”的背后,让人感觉到老谭对自己做法的坚守,也让人感觉到他的神秘。②
第二次“微微一笑”,是当白知府问老谭的梳子能不能治疗失眠、奇痒时,他要求白知府交定金,“微笑”的背后,足见他对自家梳子充满信心。③第三次“微微一笑”,是一伙响马在老谭家梳子的治疗下放下屠刀,别人因此赞美老谭,“微笑”的背后,体现了老谭的淡定和心满意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B项,“魔幻小说”错误,这篇小说属于传奇类小说。C项,“圆滑”错误,“伸出手”这个动作主要是表现老谭对自家木梳在治病方面功效的自信。E项,“表达了人人相互关心最终世界大同的主题思想”错误,无中生有。
(2)此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作答时注意从对表现主题,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以及表达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从身份、气质等角度整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着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有男儿气概,医术高明,手艺高超。跳山彪是土匪,杀人越货,但老谭的女儿(小女孩)却敢于跟随跳山彪进山给他母亲把脉。老谭的女儿(小女孩)把脉后,用谭家的木梳治好了跳山彪母亲的病,让跳山彪兄弟十八人弃刀成佛,可见她医术高明。据说谭家药铺的所有木梳都是出自老谭女儿的手,可见她心灵手巧。
(4)解答此题首先明确三次微笑的内容,根据内容分析微笑背后的内涵,比如,第一次“微微一笑”,是谭家药铺不卖药只卖梳子,生意也特别好,但当别人让老谭给自己的铺子重起个名字时,他不置可否,“微笑”的背后,让人感觉到老谭对自己做法的坚守,也让人感觉到他的神秘。
&&&&&&&&&&&&&&&&&&&&&&&&&&&&&&&&&&&&&&&&&&
今日心情: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D(鉴赏评价)
对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性格的分析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对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分析
探究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探究小说的情节结构、主题
对文章具体语句的理解
年新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怎么考?从选材看,预测选材为小说的可能性大。从题型看,会更加开放。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前几年是高考卷的热点,今后这个热点只会更热,不会冷下来,只是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试题的区分度和可信度更加科学并且更加精准。当然,今年或今后转向对散文的考查也是有可能的,考生在备考时应作全面准备。
文学类文本阅读方法(二)
(五)判断准确评价得当。“对作品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恰当评说。侧重评价作品所体现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及时代特色等。
(六)善于变换角度深入发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善于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入手,对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作出正确而深刻的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考纲都强调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学习、鉴赏中,除了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外,还要能领悟作品的本质、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尤其要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七)依据作品内涵探讨。“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是在把握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学生在解答“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类的试题时,要“以本探源”,就是学生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运用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带有作者感情倾向的词句、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词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来综合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八)贵在发表独到见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前提下,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的新颖见解。要求学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但自己的见解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学生应发挥想象力、思辩力和判断力,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独立思考,获得自己的感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认识、感悟、体验、理解、探究文本,以发表独到见解。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选文略。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答案】(3)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每点2分)
(4)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每点2分)
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2分)
【解析】(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目要求对马兰花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答题时,要找出对她进行描写的内容,重点分析其言行,如她听到麻婶住院的消息后的反应;她去看麻婶却没有提钱的事;她与丈夫因为六百元钱的事情屡次争吵;她忍让丈夫,但也会据理力争;等等。然后进行分点作答。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目要求对马兰花三次流泪的情形进行分析,挖掘其内心世界,并分析这样写的效果。具体分析时,要先从文中找到马兰花三次流泪的不同表现,结合上文来分析是什么人或什么事让马兰花流泪。第一次流泪,是在麻婶死后丈夫因钱厉声指责马兰花,她的哭是委屈的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却没有流下来,表明马兰花的隐忍。第二次流泪,是在丈夫一次次拿钱说事后,此时的马兰花认为丈夫不明事理、斤斤计较,对他的行为很气愤。第三次流泪,是在麻婶女儿寄来信后,麻婶女儿的知恩图报让她感动得流泪,此时她的心情也是释然的,因为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考生应看到这三次描写,一次比一次深入,丰富了主人公马兰花的形象,结局的美好也突出了文章的温情主题。
(2016·江西赣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背灵魂回家
①回家的路,总是漫长。
②从多伦多出发,经过十三个多小时的航程,再搭乘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终于抵达中原的一座小城。我已疲惫不堪,更不堪的是对别样重逢的期待。我走进家门,迎面撞见照片上风华正茂的父亲:浓黑的发是青春见证,鼻梁挺直正如他的个性,而他的眼神穿越岁月的雾霾风尘,明亮坦诚。照片下是他留给我的全部遗产:大约三千册书。它们立在质地不同的书架上,却拥有同样静默等候的姿态。
③上一次回家是在一年多以前,父亲在尝试了多种疗法后,仍勇士般地与肺癌对峙。谁料不到两个月,他竟在死神面前折戟沉沙。父亲的照片是黑白的,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他正在读大学中文系,文采出众,担任学生刊物的副主编。他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甚至荣获省级文学奖。他毕业后自愿到东北边疆小城教中学语文。他在业余时间把《艾子杂说》等多篇文言文译成现代文,并寄给了史学家吴晗先生,得到了赞赏和推荐。文革伊始,吴晗先生惨遭迫害,父亲因与他的书信往来被定成“黑帮分子”。他的新鲜出炉的小说集被送回印刷厂打成纸浆,同时被打碎的,还有他的文学梦。我出生那天,他正被关在“牛棚”里“反省罪行”。他请看守带一张纸条给我的母亲,上面写着给我取的名字。晓文,通晓文学,他是以我的名字寄托文学梦想啊。
④我慢慢地抚触一排排的书籍,书脊上似乎还有父亲的温热。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被发配到东北偏远的小山村劳改,7年后才回城,仍被剥夺教书的权利,只能在学校的工厂里打杂。1976年夏天,他因涉嫌“右倾翻案风”蒙冤入狱。在他坐牢的那段日子里,我被邻居唾弃,被同学欺侮,一个人躲在小屋里读他的藏书,以文学的烛光抵抗了生命中的黑暗。
⑤我决定从父亲的藏书中精选出几箱,海运到加拿大。
⑥翻开每一本书,都有数不清的仓颉创造的精灵跳跃出来,使世界霎时变得不同寻常。在2005年回国时,我带走了《二十四史》的前20本,这一次把后面的46本装进了纸箱,从此至少拥有了历史的完整。我找到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知道这是我最喜欢的名著之一,居然一口气买下了三个译本。我看到了自己写的几本书。父亲在我出版第一部小说之后,兴奋地买下一百本,送给他的老学友们,似乎向他们宣告,我承继了他对文学的拜谒和对文字的热爱,他的文学梦如凤凰涅槃,死而复生。我慢慢地取下两部装帧朴素的高考文言文辅导书,那是父亲编著的。几年前,当他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不顾亲人的反对,抓紧分分秒秒写书。他执教将近半个世纪,决意把中学语文教学经验留给后人。他不会用电脑打字,只能用手写。在初稿写就后,反复校对了五遍。我难以想象他在接受化疗、理疗期间是怎样坚持工作的。这两本书总共不过600多页,但蓄满意志的力量,在我手上重若千钧,使我从此在写作中再不敢轻言放弃。
⑦我的目光被普希金诗歌集吸引了。翻开封面,就如开启岁月的银屏,再次置身于熟悉的场景。多年前父亲站在四壁皆空的小屋中,慷慨激昂地背诵《纪念碑》:
⑧“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径上,青草不再生长/它抬起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不,我不会完全死亡/我的灵魂在遗留下的诗歌当中/将比我的灰烬活得更久长,和逃避了腐朽灭亡/我将永远光荣不朽……”
⑨父亲没有成为诗人、作家,但他得到了众多亲友和学生的爱戴,而我朝朝暮暮用回忆的笔,在无形中写下他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篇章,如今他的传记在我的世界里铺天盖地。在我们的心中,耸立着一座专属于他的“纪念碑”。
⑩几个月后,父亲的书被运到了我在多伦多的家里,我无法立即整理。我面对一片纯个人的精神空白,只好在书桌旁坐下来写作。
⑪我请人定制了栎木的书架,还装了灯,终于把父亲的书一一整齐地摆了上去,郑重得如主持一场宗教仪式。我与父亲阴阳两隔,但我在很多本书上发现了他的注解、指纹。在传说中,巫师背逝者的灵魂回家,与生者交流。这些书是成群结队的“巫师”,牵引我与父亲展开不倦的灵魂对话,于是在喧嚣的尘世,我拥有了一小片安宁的净土。
⑫我身居非中文环境的异国,在业余时间用一支不懈的笔,划一方精神清潭,灵根自植,使深情的兰花在水中四季绽放。也许我和千百位海外写作者一起,背载中华文化遗产,永远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以文字“唤醒人们的善良的感情”。
(选自2015年2月《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注】曾晓文,加拿大华裔女作家。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书籍为线索,不但串联了我和父亲热爱文学的故事,而且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B.文章记叙了作者搬运书籍回自己多伦多家中的过程,其间穿插了父亲的一些往事,目的在于交代运书的原因。
C.文章第⑩段说“几个月后,父亲的书被运到了我在多伦多的家里,我无法立即整理”,是因为我仍然无法摆脱父亲去世后的悲痛,无心进行整理。
D.文章结尾作者说正“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意在鼓励各国华文作家承担起传播光明和温暖的文学责任,一起努力,潜心写作,创作出经典的时代作品。
E.本文笔调奔放,以他乡人的身份,将回望原乡的姿态,凝成执着而坚定的信念,感情真挚浓烈。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说“回家的路,总是漫长”?(6分)
(3)文章第⑦⑧段回忆父亲多年前站在小屋中背诵《纪念碑》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散文标题“背灵魂回家”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分析。(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尘埃里的上帝
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但是一场车祸却夺去他的双腿,从此,他不但失去工作,而且行动变得艰难。成天无所事事的威尔逊总是闷闷不乐,妻子看在眼里,就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威尔逊想了想,同意了。超市开起来了,没想到生意非常不错,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一整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
威尔逊的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因为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为此需要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为此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威尔逊决定出手帮他们。他清楚,自己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
然而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威尔逊想了想,便有了主意。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马克就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那袋钱,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把钱交给了蒂芬妮。蒂芬妮拿着钱喜出望外,激动得掉下了泪水。
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样真好,蒂芬妮对钱的来历没有丝毫怀疑,花得心安理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蒂芬妮的难题解决没多久,她自己却病倒了,一大笔医药费顿时吓傻了他们全家。治吧,没钱;不治吧,只能病死。蒂芬妮不怕死,可是她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他们还小,难道就要因为她的死而成为孤儿吗?蒂芬妮为此成天以泪洗面。
见此,威尔逊再一次同妻子商量,他说:“我们跟蒂芬妮是邻居,我们手上还有不少钱,不如取点来帮帮她!”妻子点头同意了,她也不忍心蒂芬妮有个三长两短,否则那两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当然这次也不能明帮。于是威尔逊再一次取出一笔钱,再一次装入一个袋子,再一次交给马克,再一次详细地交代一番,让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马克点点头,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
当然,马克又找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当然,没过多久,马克又装着无意的样子,发现了那袋钱,并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看到那袋钱,顿时就笑了起来,跳着说:“这是我家的钱,这下好了,妈妈有救了!”他们从马克手里接过钱,欢呼着跑去找蒂芬妮。蒂芬妮从两个孩子手里接过钱,一问,得知是家里找出来的,愣了愣,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带上钱去了医院。
十天后,蒂芬妮出院了,就去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后来,她又换了辛苦的工作,努力地挣钱。威尔逊见此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他们一家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蒂芬妮一家却省吃俭用,原来她把钱都存了起来。两年后的一天,蒂芬妮走进了威尔逊的超市。威尔逊以为她要买东西,可是她却将一袋钱放在柜台上,对他说道:“威尔逊先生,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我这是来还你们钱,请您收下!”
威尔逊吃了一惊,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说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帮过你啊?”蒂芬妮告诉他,她每次需要钱的时候,马克与她的孩子捉迷藏都找出一袋钱,而那个地方,她查过,她的丈夫根本不会藏钱在那里,不用说,是他们一家在帮她,才想出这样的办法给钱。威尔逊说:“不,你弄错了,我们从来没有帮过你什么。倒是你,帮了我们。你家周围栽满了花,大家闻到花香,就都喜欢来我的超市购物了!”
蒂芬妮心想,也许那真是丈夫藏的钱。他们帮了我,没理由不承认。威尔逊说得有道理,卡尔森就曾开过超市,但生意却不好,最终关门了,现在他的生意这么好,真是我家的花帮了忙。然后,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对妻子说:“你看,我不承认,还说她帮了我们,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
(选自2015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介绍威尔逊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双腿后无所作为的生活现状,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小说人物之所以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灵魂,得益于作者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叙事有起有伏。
C.威尔逊为帮助蒂芬妮,让马克与比尔和大卫在家里玩捉迷藏游戏,并嘱咐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蒂芬妮手里。
D.蒂芬妮攒够钱后,第一时间找到威尔逊,善意地说明来意。但却被威尔逊巧妙地阻止,最后她带着钱,开心地离开了。
E.文中叙述蒂芬妮得到第一次帮助后“钱花的心安理得”,是为第二次得到帮助后“不由得喜出望外”的情节做衬托,以突出威尔逊的聪慧机敏。
(2)文中三次写威尔逊的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威尔逊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你都做对了吗?
(4)小说为何以“尘埃里的上帝”为标题?如果换成“上帝的恩赐”是否可以?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1)选D给3分,选B给2分,选A给1分,选CE不给分。
(2)①作者从多伦多出发,经过十三个多小时的航程,再搭乘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才回到在中国的家,路途很遥远。②父亲没能实现文学梦想,最终“我”继承了父亲的遗愿,这条路走过了两代人,说明坚守文学道路非常艰难。③这句话在文中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每点2分)
(3)①写出了父亲在文革困境中对自由的渴望和倔强不屈的品格。表现了父亲执着追求文学梦想,并敢于为坚持理想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②表达了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深化了主题。③在结构上,为引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4)①标题以“灵魂”喻书,指作者继承了父亲的大约3000册书。②“灵魂”又指文学梦想,意指自己承继了父亲的文学梦想,坚守了文学之路。③“灵魂”还比喻中华文化的遗产,抒发了海外华人与祖国血脉相连、与汉语文脉相同的情怀。④表达了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突出了主题。(每点2分)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以书籍和感情为线索,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薪火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念。C.“无心进行整理”错,是想以写作来告慰父亲。E.应为“笔调清淡”,“感情真挚,平静忧伤”。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文章开头写“回家的路,总是漫长”,一方面指作者回家的真实的路。“从多伦多出发,经过十三个多小时的航程,再搭乘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终于抵达中原的一座小城。”另一方面,是虚写。自己继承了父亲的愿望,两代人都在文学的路上跋涉,回家,就是和父亲的灵魂对接,就是回视两代人走过的路,感觉这一场接力很漫长。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要求分析作者回忆父亲多年前站在小屋中背诵《纪念碑》的场景的作用,可以结合具体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从内容上看,“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它抬起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我的灵魂在遗留下的诗歌当中……我将永远光荣不朽……”,这些内容突出了父亲的形象,在困境面前不屈服,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从结构上看,为下文作者展开对父亲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议论做铺垫。
(4)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标题“背灵魂回家”内涵,应该从表面到深层含义逐层解析。这篇散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两个,“灵魂”“回家”。这里的“灵魂”可以理解为父亲留给我的书,那里承载了父亲的灵魂,“我”把这些书运回多伦多的家。也可以理解为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把这些文化继承下去,继承父亲的愿望,把文学创作坚守下去。当然,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小说开头的交代主要是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做铺垫。C项,应该是威尔逊让马克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由他们交
给蒂芬妮;捉迷藏的游戏是在蒂芬妮家里。
(2)“笑容”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第一次笑容是威尔逊刚刚开了家超市,生意红火,脸上堆满了笑容。为下文威尔逊热心帮助邻居蒂芬妮作铺垫。(2分)第
二次笑容是威尔逊第一次帮助蒂芬妮解决了丈夫车祸支付给对方一笔赔偿金后,脸上露出笑容。这次是为自己想出巧妙的办法而开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威尔逊的聪慧。(2分)第三次笑容是小说结尾当蒂芬妮带上钱,开心离开后,威尔逊脸上露出了笑容。卒章显志,赞扬了威尔逊质朴善良的美好品德。(2分)
(3)①自食其力(自立自强)。虽然失去双腿,失去了工作,行动也艰难,但是仍然能在妻子的建议下开始工作,以至于时时处处想着帮助别人。②与人为善,慷慨大方。见邻居蒂芬妮一家陷入困境,决定出手帮他们。因为他知道,自己生意红火,也是大家的照顾。③聪明机智,善解人意。让儿子马克与比尔和大卫玩捉迷藏的游戏,巧妙地帮助了蒂芬妮化解两次经济危机,而且保护了蒂芬妮的自尊心。④慷慨解囊,轻财重义。帮助了蒂芬妮一次,仍能真心帮助第二次。纵然最后蒂芬妮拿着钱袋来偿还,威尔逊依旧保守秘密,没有承认。⑤善于沟通。当蒂芬妮遇到第二次危难时,威尔逊能再次与妻子商量。同时,由始至终也都在与儿子、邻居沟通。(每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满分。)
(4)①“尘埃”是指社会的底层。上帝在尘埃里,那就跟常人没有两样。而且“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1分)小说中每个人不仅是如此的普通平凡,而且能彼此互相帮助。其实,每个人都是从困境中走过来的,又不标榜自己。(1分)威尔逊超市开的红红火火,是得到大家的帮助,而大家却没有言语。威尔逊帮助蒂芬妮,最后也没有承认,悄无声息。大家彼此之间默默支持着
,颂扬了底层人民以诚相待、淳朴善良的品行,人格至高无上。(2分)同时标题为“尘埃里的上帝”,能充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读下去。(1分)②如果标题是“上帝的恩赐”,不仅过于直白,而且给人一种上帝高高在上的感觉,无法突出小说颂扬社会底层人民热情、善良、慷慨大方的美好品德。(2分)
&错题与反思
&&&&&&&&&&&&&&&&&&&&&&&&&&&&&&&&&&&&&&&&&&&今日心情: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
C(分析综合)
分析主人公的经历、事迹、性格,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分析主人公的经历、事迹、性格,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分析主人公的经历、事迹、性格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C(分析综合)
人物经历分析(原因)
人物事件分析(原因)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近几年来,新课标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体裁上来说,全部是人物传记。(2)从选材上来说,侧重国内外近现代一些大家的文本,或者选取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文本。(3)从设题意图来看,一般情况下,所设置的题目不考查考生对各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而让考生都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
2016 年新课标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怎么命题
第一,从选材的范围看,今年试题的文本依然是人物传记的可能性大。当然,不会永远考人物传记,今后也有可能考其他实用类文体。
第二,从选择的传主看,文本的人物依然是中国名人的可能性大。2013年新课标 I
卷文本传主是“飞虎将军”陈纳德,新课标Ⅱ卷文本传主是“中国船王”卢作孚;2014 年新课标 I
卷文本传主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新课标Ⅱ卷文本传主是林业科学家邓叔群;2015年新课标 I
卷文本传主是学者朱东润(为自传),新课标Ⅱ卷文本传主是抗日将军戴安澜。这些题目中仅一人为自传,其余均为他传。4人为中国各界名人,2人是外国名人,其中“飞虎将军”陈纳德与中国抗日相关。从上述信息看,今年人物传记的传主
80%的可能性选中国各界名人,20%的可能性选外国各界名人。
第三,从命题的题型看,依然是
1+3四道题。一道客观多项选择题;三道主观问答题,其中一道探究题为每年必考题,另外两道题分别为分析综合题和鉴赏评价题。
对应考点 讲究方法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本考点答题方法主要有五种:(1)确定答题范围。有局部(几句话、某一段、某几段)和全文两个方面。(2)找准答题角度。有全文要点概括和定向归纳两种。(3)读懂试题信息。试题题干要求和五个备选项的信息,均要逐一揣摩,比较鉴别,选出正确答案。(4)定向选择目标。根据题目要求,在把握全文整体思路、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信息所在的区域。对文本要有君臣意识,或组织意识,文本若干段落在文本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要能分清不同段落之间的等级关系、归属关系。(5)筛选归纳答案。根据要求,在已确定的范围内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给段落标上序号,圈画关键词句,以免遗漏。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分析语言特色”: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②按文章所属的文体的特点去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共性中体现出文章的个性;③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总特色”下,体会记叙文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是如何在一篇文章中构成和谐的完美的整体的;④关注作者个人因素,不同的写作个性会有不同的语言特色;⑤仔细推敲文章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尤其是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脉络,把握结构。传记则多采用依据人物活动的时间先后组织材料的结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的通行方法是:对文章进行归类切割,然后考察这些相对独立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试题要求归纳结构特点。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解答本考点试题的主要方法是:①一般与具体结合。分析作者是如何保证和突出了它的真实性的,是如何保证了它的凝练性的和高度的概括性的,是如何在保证了它的真实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它的可读性的。这是我们对文体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思路之一。②侧重一点突破。我们对表现手法的审视角度不同,所获得的认识也有可能不一样。一点突破,抓住关键十分重要。③要有自我见解。只有依据试题要求,把自己理解文本最深刻的那个点选出来进行分析,才能保证自己的分析充分到位。④注意效果解读。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这个方面去考虑,看他“这样写”对他的表达会带来怎样的好处;一是从阅读者这个方面考虑,看他这样做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的效果。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解答本题的方法是:①语言要简明准确。只需要答出几个要点,不必面面俱到。②依据文本和试题要求作出正确评价。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段,这些词、句、段在传记里多属于议论性的,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③抓住关键性事件进行探寻评价。对那些很少有议论语句的文本,我们则需抓住那些对关键性事件进行叙述的段落,进行分析探寻。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1)DB
(2)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朱东润“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除了因为“这件事”,还因为这是他的兴趣爱好。C项,“拒绝”说法不当,文中说“应当说是可以”。E项,“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错误,文中无此信息。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对朱东润传记文学观形成的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容易得到答案,因为整个文章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对全文进行相关信息的筛选、整合即可。朱东润对一些传记作品的阅读与比较,对传记文学理论的研究,进行的传记文学的创作实践等,都应该成为本题的筛选点。
(2016·江西新余七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的文学生涯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直到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公社)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直到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判断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几乎同时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我的经历大致如此。
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
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这种复活和验证在幼稚的心灵引起的惊讶、欣喜和浮动是带有本性的。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这时候的赵树理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人生历程中所发生的第一次崇拜就在这时候,就是赵树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
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这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的精神里似乎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算个数不叫人哄了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他觉得由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适的。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可笑了,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像阿尔青(保尔的哥哥)那样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或者说自我奋斗。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呢?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为了避免太多的讽刺和嘲笑对我平白无故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我使自己的学习处于秘密状态,与一般不搞文学的人绝口不谈文学创作的事,每被问及,只是淡然回避,或转移话题。即使我的父亲也不例外。
我很自信,又很自卑,几乎没有勇气拜访求教那些艺术家。像柳青这位我十分尊敬的作家,在他生前,我也一直没有勇气去拜访,尽管我是他的崇拜者。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期,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棠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忠实的一位老爷曾经是私塾先生,父亲也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
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他们为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基础。
B.陈忠实的创作题材大多与农民、农村有关,这得益于他1962年到1982年当了20年的农村基层干部。
C.陈忠实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它在他心灵中引起了惊讶、欣喜和浮动,也激发了他浓厚的写作兴趣。
D.高考落榜,陈忠实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他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他别无选择。
E.陈忠实忍受了许多艰难和痛苦、折磨与打击,秘密学习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2)在那个年代,陈忠实为什么说“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6分)
(3)陈忠实说他这一生的全部幸运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请结合材料,分析《三里湾》和给他带来了哪些幸运或不幸。请就其中一方面加以分析。(6分)
(4)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陈忠实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联系全文谈一谈。(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百年锐思周有光:老藤椅,慢慢摇
日,我第一次走进位于北京后拐棒胡同的周有光先生的书房。周有光先生刚过108岁生日不久。书房不大,墙旧旧的,书橱也小。令我意外和惊喜的是周老的精神。原以为茶寿的老人,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说话不清楚了,但周老神智清晰,双目有神,安坐在略显逼仄的书屋里,接待着一拨又一拨的来访者。
周老是语言学家,每次与他交谈,他的话题都离不
开自己的专业。由于各地方言不同,推广普通话就成为必然。“1956年,成立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陈毅当主任,我是成员。别人笑话说,你们自己都不会说普通话,还推广。但话不能这么讲,因为先要有标准,才能学好普通话。”周老说。
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周老遭遇几次病患,几次住院治疗,甚至出现过“病危”,但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周老依旧很精神,思路清晰,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说,很有条理。说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先生告诉我,我的身体不太好,但人都是要死的。说这时他一脸的平静,好像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可谓看淡生死。
保姆小田说:奶奶(张允和)在的时候,他们经常晚上一起吃点东西,喝杯牛奶,说说话;上午和下午都会喝一杯红茶或咖啡,还互相碰杯。这就是所谓的“举杯齐眉”吧。奶奶走后有半年爷爷心里很不痛快,半年后他开始恢复,但生活方式简单多了。
2014年冬,周有光的好友、妻弟张寰和在苏州去世,这个消息瞒着周有光。稍后我去拜访周老时,周老向我问起,他学着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社保卡办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