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好坏都格力是国企还是私企,所有的人都不损失什么,苦的

格力集团是国企还是私营的?董明珠是老板娘吗?_百度知道
格力集团是国企还是私营的?董明珠是老板娘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格力集团是珠海市国资委监管的地方国有企业,不是私企。董明珠是格力集团董事长,不是什么老板娘。
采纳率:66%
来自团队:
格力是国企,董明珠是代言人美的是私企
国家扶持的私企,其实就是国家的,
应该是私营,董明球不是老板,是董事长!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公司新闻Company News董明珠专访:我不懂压力 从不犯错发布时间: 23:47:01 浏览次数:244一袭淡紫色裙子,挽一条黑底白花的纱巾,11月4日上午,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带领网易科技记者参观了格力北京体验店,并且接受了网易科技独家直播专访。自信、强势、不屑庸常,渴望胜利但对对手保持尊重、对自己严格要求,董明珠的个性在这次采访中展现无余。在访问中,董明珠力挺格力的新产品,直接回应10月底媒体对格力股东大会的报道有误导,并且直面舆论对她和格力的诸多疑问和不解。对格力产品:“格力推动了行业进步”10月28日,格力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增发股份并募资收购银隆新能源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董明珠向网易科技解释收购珠海银隆的初衷,是看重它的电池能适应高温环境、使用寿命长、充电快速。她坦言,这个电池唯一的不足是里程数,同样大体积的电池,公里数别人是100公里,它只有七、八十公里,但她相信这个技术发展可以很快补上。对于媒体报道当中,说她当场发飙、现场没有掌声的报道,董明珠直接回应,那是媒体有误导。她称自己现场并没有发飙,最后超过99%的股东都投了赞成票,非常成功。在采访当中,董明珠对格力的产品非常自信并且力挺。她谈格力手机,称开股东会的时候,有股民站起来说:“冲着空调我未必买格力股票,之所以买格力股票是因为有格力手机。”她称,这个股民本人已经六次买格力手机。董明珠称,会对手机持续进行软件升级。目前格力手机销量不大,是因为没有外包加工,而是自制,待智能生产线上线之后,量就可以马上上来。她认为格力手机的亮点是,与其他家电互联互通、安全,并且自信目前的售价相对于质量来说并不高。她谈格力汽车,自信地告诉网易科技,北京跑的双层巴士就是银隆的,天安门跑的当当车,用的都是银隆的电池。同时,她并不惧怕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称“努力就有生存空间”。她谈老本行格力空调,很自豪地称格力空调带动了空调领域的规范。“过去空调行业低质低价是出了名的,我们今年推动‘增加安装工100元收入’,对这个行业就是一个推动。”她称格力现在到了每天都在挑刺的阶段:“世界最顶级的企业一样是有缺陷的,格力电器也一样有缺陷,我们就不断找缺陷。”对企业经营:“我不懂压力&从不犯错”董明珠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目前唯一想的就是如何把格力做好,不想退休的事,不给自己留后路。她在采访中谈到:“就像收购银隆,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我可以放下,因为我可以用三年的时间把格力的利润翻一倍,已经是成功了,对一个企业来说已经尽力了。家电行业的利润是最薄的,给我们利税最多,给股民的分红也是最多的,我对哪方都有交代了。但这不是我的目标。”董明珠认为自己在格力经营决策中没有犯过错误,她表示从不犯错是责任所致。“可能我作为一个普通员工的时候,只要对自己负责,当作为管理者的时候,要对所有的员工负责,这个要求确实是在发生变化。当你为自己负责的时候,允许你犯错误,但对员工负责的时候你是绝对不能犯错误,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是你不能犯错误,所以必须对自己提出不能犯错误。很多企业倒掉的原因就是领导人决策失误或者管理失误。一个企业倒了,最受伤害的是员工,而不仅仅是你自己。所以既然我们坐在领导岗位,是一个管理者,你就应该苛刻地要求自己,不能让企业倒下。”她进一步解释:“只要有公心,一般的决策是不可能出现错误的。”她谈到:“你失去了家庭的关注,可能更多的是为了企业,那是你必然的选择,因为你的岗位决定。你没有理由要求一个普通员工放弃家庭全心全意为企业,但今天你坐在这个岗位,必须和普通员工有不一样的选择,你必须要舍弃一部分自己的利益,这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如果我顾及我的家庭,可以做很多事情,让家庭全面发财,比如搞几个配套商为格力电器服务,可以赚很多钱,但那样我失去了做人的尊严,第二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员工都会以你为榜样做。”董明珠称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压力,“我们是以解决问题为动力”,她说。对年轻人建议:“包容别人对你的反对”董明珠和雷军有一个著名的十亿赌约,今年小米手机销量下滑,董明珠却表现出对对手的尊重,针对很多网友上说雷军的日子不太好过,董明珠回应:“雷军好不好过,跟这些人有什么关系?从企业家内心来讲不会不想把企业做好,各种原因导致他不在前面,但未必活不下去。”同时她也提出小米可能问题所在:“华为是做电器出身,有制造能力,有研发能力。雷军原来是在珠海金山,是软件企业出来的,很多制造不是软件可以替代的。现在都注重轻资产,没有重资产,轻资产可以存在吗?”但是,她还是力挺雷军:“我相信雷军即使遇到困难,也可以积极找到突破口。”在采访的最后,董明珠对年轻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年轻人现在所处的时代跟我们不一样,物质、环境都更优越。所以他们没有经历很多挑战或者磨炼,没有艰苦环境的历练,而是生活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是生活在温室的花朵,当把你放到外面,来了寒冬你都经历不起。所以当下的年轻人要经历这样的挑战,失败的时候不要妥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要用阳光的心态看。就像大家外界认为股东会没通过,对我们好像是很大的打击。其实我认为根本没必要用这样的心态看。因为你问心无愧,你的选择是为了给股民带来更好的发展。他不理解你的时候,反对了,我们让他们体验反对后的结果。所以我觉得特别是年轻人,要更加有这样的心态,包容别人说你的不事,包容别人对你的反对,最后让实践告诉他谁对谁错。”(采访:崔玉贤、王曚,整理:温泉)&&说董明珠是一个明星企业家一点不过份。女企业家、 10亿赌局、空调女皇、1400亿年销售额,种种话题光环的包围下,让四面八方的媒体趋之若鹜地来到位于珠海的格力总部,并反复提及着那些连采访者自己都味同嚼蜡的问题。而吸引我到此的终极追问是,在中国国有企业喊出改革初声的三十余年后,董明珠和她的[1.11%&&],缘何能通过相对平静,甚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产权改制过程,依旧如此坚实的活着,而且存在的如此体面。在我看来,董明珠最大的价值,并非她引以为豪的“空调全球领军者”或是她始终标榜的领先技术和巨大商业回报。而是作为国家商业命运轮转的见证者与改革火线的参与者,作为屈指可数直到今日仍能完整延续个体故事的人,她孤证着一个时代的激情、荒诞和对错。董明珠被称为传奇的商业人生一直与格力的命运绑定在一起。格力这个1989年以海利为名,发轫于特区珠海的一个集体所有制小厂,到今日已经是个一百多万平米总部的恢弘厂区。就像董明珠传递给它的气质,利落,专注,有生机。这里年轻人居多,整齐划一的穿着工作装,难得的是,你依然可以发现一周六个工作日的制造业辛劳没有榨干他们脸上的灵气。但看得出他们很忌惮董明珠。强势的性格给董明珠在管理和谈判上提供了许多保障,而这也被批评者视作专制与一意孤行的证据。依照常理,类似的性格容易激化矛盾也容易制造分歧,而奇怪的是,在格力历经数次国企产权明晰与股权分制的改革中,董明珠的强势性格似乎没有对此造成负面困扰,反而在国资控股的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之间一段“父子之争”中,让纠纷顺利解决,董明珠在内的格力电器管理层得以摆脱经济问题调查,而完整保留。同样是经营高手且性格果敢的健之父李经纬,一手培育起健力宝品牌,曾创造巨大的商业与社会价值。而作为国企,健力宝在地方政府与企业家产权明晰化的思路分歧下加速走向了衰败,作为国资代表的地方政府一度宁愿将健力宝低价卖给素不相识的投资者,也不愿多与李经纬的经营团队展开哪怕一丝议价的可能。最后李经纬因“转移国有资产”被捕。至今,当搜索李经纬这三个字时,都会随之引申出相关搜索的结果“李经纬得罪了谁?”还有当年那个在工棚里用锤子敲出第一台容声冰箱的潘宁。珠江冰箱厂尽管由潘宁创办,但产权上属于镇政府。珠江厂日渐壮大,而经营团队则无任何股权,潘宁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希望镇政府能给予考虑,可是得到的答复都含糊其词。1994年,潘宁另辟蹊径,将企业变身为科龙集团。但这种“独立倾向”仍然没能摆脱镇政府的注意,直接导致了最后的黯然出局。或许也因此,董明珠在空调竞争中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在我看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以及混合所有制的探索,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经营者”董明珠给出对于自己的幸运给出了这个回答。在她眼里,很多国有企业不是做不好,而是经营者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个好人,似乎在一些国企领导层看来,比做个好经营者重要的多,也安全的多。当你采访董明珠时,你会发现,她的思维完全被线性约束在空调和格力的话题内,她很难会有思维跳跃和过多的发散。虽然我并不熟识她,但我相信任何力量都已无法改变她对于空调产品的专注,就像权力是男人的春药,经营格力的快感对董明珠来说,有过之无不及。女人更多地是感性动物,得益于这种单纯的专注,同样是有成绩的经营者,董明珠性格和欲望上少了许多男性企业家身上容易出现的弱点,膨胀、占有欲、娇纵与政商关系的失足。“在那个时候,我的成绩有目共睹,只有我能让格力越来越好,他们不选我选谁?”谈起“格力父子之争”的回忆,董明珠非常自信。她认定企业经营者的格局和思想决定了一切,包括在国企改革成败与否也受益于此。而此时我反问,“但大多数的国企领导人是由组织来任命的”。董明珠稍有停顿说,“这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企业要用市场的标准来评价业绩和经营者的好坏”。董明珠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不是自己的钱,花着不心疼,国企怠惰的原因在此。是企业就要以市场为一切考核的标准,而非政府的评价准则。混合所有制实践中,引入积极的民资股东,在监督、决策、财务、战略、效率上推动国企改革。正如在“父子之争”中,格力的小股东关心管理层的走留问题一样,正如在一次会议上格力的“积极”股东将国资大股东空降的总裁踢出格力电器董事会一样。也正如一场广告招标中,董明珠让市政府推荐的广告公司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一样。我们不能总试图等待一个情操上高尚纯正的“乔治华盛顿”来改变困局,而忽视对市场评价机制的尊重。作为经营者,董明珠的单纯极致可以让她改变所辖国企低效僵硬的面貌,她也可通过严苛的自我要求,达到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纯粹追求空调世界第一的价值终点。但她无法令期待所有人都像她一样,这是残酷的,也是危险的。2006年在格力的内部晚会上,董明珠罕见献歌一曲《藏起想哭的心》。在我们交谈中,尽管她没直说,但我知道刚强如她者,在2005年,哭过。“男人就不脆弱吗?”她也反问我。2005年,格力陷入了一场被外资收购的漩涡之中,而这场风波的另两个主角是美国开利集团和地方国资代表方。美国开利公司,全球最大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供应商。那几年各地方政府“时髦”将中国资质最好的国有品牌企业拱手让予外人,而企业结局却未尽如人意。格力电器也在事先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突然迎来开利公司的收购前尽职调查。直至此时,当时的珠海市政府才把相关收购方案透露给格力电器管理层,绝望可想而知。“当时的董事长朱江洪都准备放弃了,他说算了,大不了我退休。但是我说不行,我绝对不是为了某个人的利益,我是真的为了这个企业考虑。我觉得我们绝不妥协,绝不能把格力卖掉。”说这段话时,你能够从董明珠深情上感受到那次风波对于她的洗礼。就像歌词里唱的“藏起想哭的心,装出无所谓的模样”。董明珠的抗争是,独自前往市里与省城同国资方和监管者交涉。最后广东省派出调查队伍,认定格力作为优质民族品牌,出卖外资的方案对提升其经营无实质促进作用,不予成立。而为了这个最终结果,董明珠放弃了某外资给她的开出的私下条件:如果她接受收购,好处是,8000万年薪。那一年是2005年。董明珠很简单,至少相比她所身处的商业环境而言是这样。部分公权力作为大股东,把持国企控股者的话语权与所有者的监管权,有着对经营和决策浓厚的参与热情。而值得警惕的是,它决策的基础却不一定来自市场价值和单纯的商业诉求。插个小故事,在我飞临珠海采访下飞机时,机场出口非常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副巨大的宣传画,上面写着“[0.34%&&]”。这个颠覆对董明珠专注性认知的画面令我印象深刻。而当我在采访中提出这个疑问时,董明珠依然说,格力电器不做房地产,就算做多元化也没有这个选项,它不对我产生诱惑。在之后的了解中我发现,真是误会她了。那个“格力地产”属于他们的国资大股东公司,格力集团。也符合逻辑,毕竟地方政府大多无力抵抗房地产的诱惑。企业家与权力的边界一直作为热点在被探讨。周其仁在遇见企业家时,喜欢问两个问题,“你用在经营上的时间是多少?”,“你用在应酬政府关系上的时间是多少?”。同样的问题,我抛给了董明珠。她说,自己几乎不参与官员的应酬,她二十六年如一日,一周六天甚至七天工作,几乎用在经营业务上。“我的客户遍布全球,我的产品老百姓能享受好处。”他认为,格力不需要通过政商关系来发展,也不需要求任何人,只因有自己的核心科技。这或许也是董明珠始终对于技术研发不计成本投入的原因之一,她看准了核心竞争力给她带来的安全感,不论在商场上还是在政场上。而我继续发问,“那是因为格力有今天的体量才敢这么说,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却此道不通”。许多民营企业家脱胎于国企,原始积累与创业经历都依附于此。对于国企产权与改革的讨论,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身份认同与意义至关重要。包括混合所有制实践中,被作为积极股东的民资进入国企,要么因为股份太少而人微言轻,要么因为股份认购额限制,无法有效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其结果反而变成了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违通过民资注入,提升国企活力的改革初衷。“所以说我们要刻不容缓地推进法治,严格按照公司法办事,我们每个人要遵守大家共同约定的东西,然后去履行自己的行为。”董明珠说。她也看到民营经济的不易,但又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现在很多民企都在倒闭,董明珠谈到,一些做得好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有官商勾结的背景,但现在反腐时代的到来会改变这一局面。“现在好多人都在为过去买单,这会儿来不及了。”落笔至此才突然发现,1984年“中国公司元年”至今,恰逢三十载。三十载风云变幻,大浪淘尽英雄,彼时呼风唤雨的执牛耳者,安在几何?接近董明珠的故事后,我发现,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将一个非理性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套用在她身上。绝不止因为她恰好是女性,她确有大幸运:一个改革时代赋予她的大幸运,一个浮躁年代凸显她专注的中幸运,和一个极致、强势、单纯性格赋予她的小幸运。稀缺品之所以珍贵,由于它往往很难被复制,董明珠一路走过的峥嵘时代也不太可能再被复盘。她的成功可能佐证着中国经济某个领域的突围希望。只渴望董氏不再成为中国国企改革史上的孤证,渴望有更多企业、经营者能够依靠进一步的涌现和继续的生存来多维证明中国国企改革的前景,以及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未来。(作者为凤凰财经记者 李非凡)&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路68号上步大厦11楼&&&& 沈坤专线: &邮箱:szakun@vip.sina.com沈坤微信:szakun& 公众号:横向思维(skhxsw)双剑东北分公司:吉林省长春市修正大厦11楼电话: &沈坤&&Copyright & 2014
深圳市双剑破局市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网友投稿请寄:技术支持: &&摘要: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格力和董明珠。
董小姐又上头条了。
&格力员工都要享受两房一厅,我掏钱。&日前,在做客某媒体访谈节目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再次语出惊人。当被主持人问及格力出了汽车怎么办,董小姐又放出豪言:&我会送!&此番言论,随即在各大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刷起了屏,而董明珠又借机宣传起了格力手机,称&自主手机芯片马上发布&。
如今的董明珠仍频频曝光于镁光灯之下,不断给外界捆绑上这样的印象:董明珠=格力。
而对于不少人来说,朱江洪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但是在商界,这位曾经的格力电器创始人、董事长,才被称为格力真正的灵魂人物。
&没有张瑞敏就没有今天的海尔,没有何享健就没有今天的美的,没有朱江洪就没有今天的格力。&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评论道。在任期间,朱江洪多次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树立了格力空调的产品形象,甚至让整个家电行业对技术有了重新的认识,就连当时的竞争对手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没有朱江洪,中国空调行业比目前落后5年。&据统计,朱江洪本人就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格力热销的U酷空调便由他亲自设计工业草图。
相比朱江洪&技术派&的作风,营销出身的董明珠,似乎更擅长站在舆论的风口漩涡中,与小米雷军打下10亿赌局、叫板渠道商国美、亲自为格力手机站台代言&&而朱江洪则尽可能避免接触媒体,似乎永远处于镁光灯之外。
两人就是这样相反的两个极端。
&新能源车是发展方向,但是怎么搞、能否搞成,是另外一回事,要看后面人的本事。&在最近接受广东媒体采访时,朱江洪首次公开从侧面说出了对格力电器造车的看法,言语间意味深长。
如今,董明珠已被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年过七旬的朱洪江,与格力划清了界线,只活跃于行业协会,但他亲自撰写的部分自传章节,陆续发表于网络,其中却透露了不少关于格力的内容。此时,人们的目光又再次聚焦到这位创始人在格力走过的岁月,以及他和董明珠之间说不完的故事。
技术掌门vs营销网红
相比何享健、张瑞敏另两位创始人,朱江洪创立格力的路程更为坎坷一些。
1945年出生的朱江洪,在华南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企业办成广西先进后,朱江洪却意外辞职回了老家珠海,这一决定也开启了他的格力之路。
1992年,冠雄塑胶厂、海利空调器厂正式合并,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朱江洪被任命为总经理。面对经营不善、生产落后的老厂,这名扭亏专家却成功让企业走上了正轨。
这些,都离不开朱江洪对技术和质量的把控。在朱江洪自传的《第九章:科技创新(上)》中,他这样阐释对格力品牌成功的看法:企业的根本是什么?是产品,产品的真正实质是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而消费者所需要的也正是这些东西。
其中,在对空调厂的拯救中,朱江洪直接停产整顿,一手挖出400多条质量问题,还制定了闻名格力内部的&总经理12条戒律&。最后,这家年产仅2万台空调器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为年产量250万台的行业巨头,并在1996年,开始超越春兰成为国内销量冠军。
而为了推行技术的理念,朱江洪同样煞费苦心,甚至遭遇&众叛亲离&。1996年初,重视技术的朱江洪,大幅度调低销售的提成比例,希望以此稳住科研人员的人心。
这一做法招致了员工的强烈不满,甚至引发集体跳槽到竞争对手汇丰空调。就连当时的手下董明珠,也在被拉拢之列。当其他竞争对手等着看格力的&笑话&时,朱江洪带领着格力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向了科研,买科研设备、开科技创新大会、奖励科研成果,稳住了技术基础;相比之下,忽视科研创新的汇丰空调,即便挖走了很多格力的销售骨干,依然没抵挡住冲击,没几年便退出市场。
当然,让朱江洪更加发力科研技术的是一次中标事件。2002年,格力阴差阳错中标福特汽车公司一百多套&一拖四&的多联机空调工程,然而,当时的格力并没有此项生产技术,只能高价从日本三菱采购了产品,然后再贴上&格力&商标,这笔账&亏大了&。
于是朱江洪痛下决心,研发技术。经历过多项失败后,&一拖四&多联机成功研制,填补了格力和中国当时的空白。此后,格力的科研组织体系逐步成型,发展成多个技术部,并组建了三大研究院。
相比朱江洪的技术派做法,营销出身的董明珠则走过的路线并不相同。1992年,加入格力不久的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1/8,引起朱江洪的重视,此后,受到一路提拔,先后出任经营部部长、大区经理、副总、总裁,直到退休时她推上格力董事长位置。
走马上任之后,董明珠继续放大营销招式,屡屡曝光于媒体。2014年年初,格力代言人成龙改成自己后,董明珠主推了一系列策划,把格力的Slogan和形象升级换代,先后为格力空调、手机代言,甚至让自己的照片成为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博取关注。去年3月,公众号&董明珠自媒体&上线,还专门开设了明珠商城,几乎每个页面都有董明珠的形象。
这一切,进一步给外界加深着&董明珠=格力&的印象。
财经作家吴晓波这样公开评论道:&比省钱更重要的是,董小姐很可能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品牌传播模式:即便是最冰冷、最格式化的家电品牌,也可以进行人格化的背书。而且,制造者本身应该成为口碑传播的主角。&
&父子之争&,曾患难与共
尽管风格不同,但朱江洪和董明珠还是在格力共同走过了近20年。
&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朱的福气,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董的运气。&科龙电器前总裁王国端曾形容这样形成两人的关系。
在格力的合作中,朱江洪和董明珠需要面对来自三个层面的压力:一是来自美的、春兰、科龙等强劲对手的竞争,二是生产和研发带来的挑战,三是与格力集团的权利斗争。前两者的压力,似乎并不算大,被誉为&朱董配&的两人,一度将格力的产品和销售推向了高潮。而恰恰是第三个层面的压力让两人饱受体制之苦,但同时也见证了两人患难与共的岁月。
2003年,格力电器业绩蒸蒸日上,&儿子(格力电器)攻城略地,老子(格力集团)坐不住了,&有媒体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一场父子之争拉开序幕&。
名声响当当的格力电器品牌,被母公司格力集团授权给了下属公司格力小家电,这让朱江洪非常气愤,他不断向媒体澄清,并要求集团总部收回格力品牌的使用,但遭到拒绝。
当时,主管销售的董明珠,挺身而出。她直接在二十多家媒体发表声明,指出格力电器只生产空调,称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格力小家电借用&格力电器&、&格力空调&这些属于格力电器公司的商号和产品来宣传自己产品,误导了广大格力股东和消费者,是一种侵权行为。
随后,媒体人仲大军发表《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指出:&了解内幕的人都知道,格力集团内部历来存在着最高领导层权力之争,并且,这种权力是典型的国企式的权力之争。&矛头直接指向了朱江洪。
在外界的渲染下,这场父子之争,愈发变得沸沸扬扬。
回忆起这场斗争,朱江洪至今仍显得愤愤不平,他在已发表自传的《国企啊,国企》一章中,尖锐地指出:&简直是赤裸裸的造谣与攻击,一派胡言!&
最终,历时五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签署了合同转让书。但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结束,没消停多长时间,2005年,格力集团依仗绝对大股东的身份,决定将格力电器卖给美国开利集团。
此时的朱江洪和董明珠,双双挺身而出,提出反对。眼看着收购要成定局,证监会下发《关于股权分置,实行&全流通&》的股改意见,大股东在一年内不得转让所持股份。这一纸文件救了格力,也为朱江洪扳回一局。最终,朱江洪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收购计划&流产&。
朱江洪和董明珠保住了格力电器。
而经历了这场父子之争后,朱江洪也为董明珠奠定了相对稳定的根基。2012年,朱江洪卸任,董明珠拿下朱江洪的接力棒,坐上了董事长的位置。
&要看后人的本事了&
当朱江洪离开格力后,两人看似和谐的关系似乎变得微妙,不和传闻屡屡传出,而之后,朱江洪也拒绝对格力电器有关的人和事做出任何正面回应。
离任前一年,当朱江洪被外界问及董明珠是否是可以培养的接班人时,朱江洪表示已经更多地放权给董明珠处理公司事务。然而,就在朱江洪退休后一个月的一次颁奖仪式上,爆出了朱乘机抵京后,格力方面并没有安排任何人接机,导致其只好打车到会场,让人倍感心酸同时也开始纷纷质疑两者的关系。
去年,董明珠公开讲过:格力真正有专利技术是从2012年开始的。而2012年,恰好是朱江洪正式离开格力的一年,此言论&去朱江洪化&的意味浓重。
同时,在朱江洪的自传中,似乎也能看到一些回应,他这样说道:&很多媒体都说我是主要抓技术、质量的老总,不管销售。实际上,格力的销售政策、决策,哪样离开过我的参与与制定?&似乎回应外界之前提的格力电器营销靠的是董明珠的说法。
不可否认的是,数据证明,离开了朱江洪后的格力,渐渐慢下了前进的脚步,并已经开始被竞争者追赶甚至超越。
就拿美的来说,2012年,格力全年营业收入997亿,而美的只有680亿;到了2015年,这一年,在家电行业增速整体下滑的情况,格力电器全年营业收入977.45亿元,同比下降29.04%,而美的营收则突破1384.41亿元,同比减少2.28%,基本保持稳定。到了2016年,两者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如今,人们依旧可以隔三差五听到董明珠亮相各种媒体发表各式犀利言论,践行着&为自己代言&的目的,并不断推广着现在让格力电器&骄傲&的手机、新能源汽车等多元化业务。
而这一切在朱江洪看来,似乎并不认同,他说,&企业不是不能搞多元化,但多元化要看与原来的主业是高度不相关,还是高度相关。如果是高度不相关,技术、人才、市场都另起炉灶,根本不考虑这些成本,搞多元化能成吗?企业只有先把主业做到极致,再开辟新领域,每个领域的积累不是几年就可以的,更不是每隔两年就说要做一样新的。&
朱江洪自传中怎么评价格力?
1、企业是做出来的,不是喊出来,更不是吹出来的,无论你怎么喊,如何吹,肯定喊不出更吹不出格力的今天。
2、格力办公楼的大堂里,我在任的二十多年来一直挂着我亲手书写的八个大字:忠诚、友善、勤奋、进取,以及&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格力的文化是&实&的文化,苦干实干、实事求是的文化。我想这就是我在任20多年格力文化的核心。
3、销售是企业重要的一环,作为一把手,哪有不管之理?所谓&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难,实际上,格力的销售政策、决策,哪样离开过我的参与与制定?
4、有产品就必然会有销售,但必定是有产品在先,销售在后,就像先有鸡,后有蛋一样。过去曾经有人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只知道蛋的大小、好坏是由鸡决定的,蛋能否孵出小鸡也是由鸡决定的,没有公鸡和母鸡怎么能孵出小鸡来呢?
编辑 | 范越
文章来源:电商在线
相关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力 国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