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美经济差距真正的差距,这个应该怎么喷

中美经济人均份额差距悬殊 评价指标存在缺陷( 09:04:00)_网易新闻
中美经济人均份额差距悬殊 评价指标存在缺陷( 09:04:0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经济在单一的计算标准下被推到了“账面上的世界第一”之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报告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PPP)的计算方式,中国的GDP总量在2014年年底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西方媒体连日热炒此事,并给中国戴上了美国经济“终结者”的“帽子”。专家指出,购买力平价的测算标准并不能代表一国真实的经济水平。中国或许拥有全球最大的经济体量,但按照人均份额来看远不是最富有的,中国仍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里。
购买力平价体系有缺陷
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实力能否简单的用一个指标来“定性”,显然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在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按PPP得出中国将在今年年底占有全球GDP总量的16.48%,规模达17.632万亿美元;而美国则占16.28%,总量为17.416万亿美元。并且据估算,到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比美国高出20%。
这样的“超越”令国人困惑,因为这个“第一”分明与实际感受“不相符”。专家指出,在任何时点、任何国家之间直接用购买力平价来比较GDP总量都没有太大意义。由于购买力平价所依据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只是消费领域很小的一部分,无法代替整个消费领域,而GDP总是大于消费,二者完全不是一个同等范畴。
此外,购买力平价指标的样本代表性本身也令人怀疑。“PPP的计算是通过直接换算得出的,并没有考虑到市场之间是分割的。即便是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市场里也是由不同的生产要素构成的,其历史形成的成本、价格也是不同的。中国由于自身的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因此,直接进行同样商品的购买力横向比较来得出GDP体量无疑是一种‘一叶障目’的做法,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表示。
人均GDP排名仍然较低
实际上,目前学界在GDP的国际比较方面并没有一个完全无争议的算法,即使是购买力平价算法,也存在多种口径。而国际认可的GDP统计方式目前仍然是以现行汇率水平为基础。据此计算,中国GDP在2014年有可能达到10万亿美元,美国则将超过17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58.9%。而具体到人均GDP上,两者大致为7353美元比53867美元,中国仅为美国13.7%,与美国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国际上看,用购买力平价方法得出的结果往往明显高估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购买力水平,并且忽视了经济总量下人均份额之间的差距。有学者测算认为,在人均GDP方面,中国跟美国的差距可能在50年或70年。
只比较总量的结论没有太大意义。中国的经济外向型特征比较明显,从人均所享有的国民总收入(GNI)来看,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当期收入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福利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光看我们还拥有6亿农村人口,就能知道人均所享有的财富和公共福利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徐洪才解释说。
此外,蛋糕再大,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会让每人分到的数量远不如总量看上去“那么美”。
经济发展核心在“质变”
或许中国经济总量的上升无可避免,但更大就意味着更好吗?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日前就做出回答,表示在经济增长质量上中国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徐洪才说:“去年我国的第三产业才刚刚超过第二产业,城乡分割、二元经济等还是我国经济常态,我们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与早就完成了工业化的美国相比,毫无疑问我们还是追赶型的发展中国家。GDP的规模、数量是一方面,但是质量也是一方面,我们所强调的经济‘新常态’就是要更加重视‘质变’而非‘量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依旧处于低端位置,那么我们整体的经济竞争力就根本谈不上和美国平起平坐。现在西方强调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我们必须警惕它们可能同时会对我们提出与中国经济地位不相适应的责任和要求,而目前看来国际游戏规则依然是更多地保护了发达国家的利益。”
(原标题:中美经济人均份额差距悬殊&评价指标存在缺陷)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美添加剂使用标准有差异&&& 近日,深圳一家贸易公司从美国进口一批货值1.16万美元的趣味什锦果味棒冰冰(果味饮品)。深圳文锦渡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在标签审核过程中发现,产品原标签配料表中含有色素“green 3”(坚牢绿)。因坚牢绿未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在我国是禁用食用色素,文锦渡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按规定对该批货物作了退货处理。&&& 但根据美国《联邦法规》第21篇74条规定,坚牢绿作为一种合成绿色色素,是允许在美国食品中使用的。目前,美国批准在食品中使用的色素包括9种化工合成色素和35种天然色素。《联邦法规》要求这44种色素除不能用于本法规第401节中颁布的已确定标准的食品外(除非标准规定可以使用),可以在其他食品中按照现行GMP(良好操作规范)添加使用,没有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的限制。该贸易公司第一次从事食品进口贸易,因为不了解两国食品相关标准差异,而造成了数万元的经济损失。&&&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国和使用国,其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是比较宽松的,美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数几乎是中国的两倍。相关的法律法规有《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ederal Food,Drug & Cosmetic Act)和《联邦法规》(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在强制实施食品良好操作规范的前提下,美国FDA对很多食品添加剂未规定具体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主要依靠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诚信守法进行自律管理。近几年,美国进口食品添加剂被检出不合格的案例在文锦渡口岸比较常见。例如:糖果特别是软糖多次检出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超标;汽水中检出苯甲酸超标3倍(美国标准限量是中国的5倍);胶囊和片剂状的食品色素超标;调味酱超范围使用酸铝钾等。&&& 在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所遵守的法律和标准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GB2760、GB14880对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均作了具体而严格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在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进口食品企业:要全面掌握产品信息,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合格产品进口;要主动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避免贸易风险。&&& (徐蓉蓉)《中国国门时报》
&&?&&&&?&&经济学是无用的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经济学是无用的
经常看这个网志的朋友,可能知道我的专业是经济学。
但是,我现在不喜欢谈论经济学了,对它提不起兴趣。谈论经济的文章,还是去年写的。
原因并非我不关心经济了,而是因为我觉得经济学没什么用。道理很简单,如果经济学是有用的,那么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呢?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30年代"大萧条"后最严重的一次,这是不是说明经过将近80年的发展,经济学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它既无法防止危机,又无法拯救经济。到头来,尽管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多如牛毛,我们还是免不了被大浪吞没、在沙滩上等死的命运?
经济学其实从来就不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有一个说,经济学第一定律就是"每个经济学家都有一名意见相反的同行"。这句话真的一点没有夸张。宏观经济学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存在争论,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从18世纪的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在争论,政府有用还是市场有用?三个世纪过去了,直到今天都没有答案。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颁给了哈耶克(Fdiedrich Von Hayek)和缪尔达尔(Karl Gunnar Myrdal)。两人的学术观点几乎完全相反,前者要求实行自由经济,后者要求政府对经济严格管制。观点相反的人能够同时获得诺贝尔奖,这种事情大概只可能发生在经济学上。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说过,长久以来一直有一种看法,经济学更像一门艺术,而不像一门科学(参见《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那么,当你需要救命的时候,一门艺术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另一方面,经济学无疑还是有一些非常正确的内容的。但是,如果政府不愿意执行的话,再正确的内容也没有用。
举例来说,任何一本经济学教材都会告诉你,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来自于消费。如果消费不增长,只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那么一定长久不了。但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政府就是不听,一味"加大投资、促进出口",你能有什么办法?
早在4年前,就,中美两国的经济一定会出大问题,因为它们的经济增长方式都是不健康的。4年后,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他的预言成真,根本无法逆转整个过程,你说经济学有什么用?
一切就像火车脱轨一样,你只能看着它一头扎下山崖,别无他法。所以,我就不喜欢谈经济学了,因为说了也是白说,不如写一些技术类文章。至少在技术领域,正误很容易判断,而且只有正确的东西才能行得通。你写错了一个命令,那么程序就会无法运行。
经济学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可悲又可笑的情形:所有政治家都觉得自己懂经济;所有经济学家都觉得只有参与政治,自己的主张才有机会实行。
下面是一个经济学无用的最新证明。
三天前,宣布了一项惊世骇俗的决定:将直接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7500亿美元的房产抵押债券和1000亿美元的房贷机构债券,总计超过10000亿美元。
为什么说这个决定是惊世骇俗的?
因为它实质上就是美联储创造货币,供美国政府消费,经济学术语叫做"赤字货币化",必然将导致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美联储上一次这样做,还是40年前的事情,但是那一次的目的只是为了稳定债券收益率,而不是为了给政府融资。
这个决定是很危险的,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眼下可以用来稳定局面、刺激经济,但是在长期中有很多消极的后果,为未来的通货膨胀埋下种子。到时美联储为了稳定价格,必然将抬高利率,这又将使得经济萧条的周期进一步加长。
我来举一个例子,帮助你想像10000亿美元是多大的一笔钱。假定美国政府每天花费100万美元,一连花上2000年(注意,是2000年,可以回到耶稣诞生的时候了),那么还将剩下2700亿美元没有花完。凭空地用印钞机创造出这样一笔巨款,你说未来美国可能不发生通货膨胀吗?
中央银行向政府融资,是经济学中的大忌。在历史上,为了防止政府随意开动印钞机,西方各国纷纷将发钞权,从财政部转移到中央银行手里,并且立法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防止政府对中央银行施加压力。比如美国的《联邦储备法》就规定联储成员的任期长达14年,总统只有提名权,没有撤换权,不得干预联储的决策。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政府开支过度膨胀,然后发生"赤字货币化"的恶果。
但是,法律千方百计避免的事情,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为什么?
不是因为无知,美联储里面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经济学家,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后果。而是因为连他们都觉得必须要违背经济学原理,不得不这样做了,并且还假模假样,美其名曰(quantitative easing)。
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目前的美国危机深重、黔驴技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学理论的不严格,没人真把它当回事。
虽然经济学理论没多大用处,但是经济学常识还是可以用来预测一下未来的。由于有人特意留言来问,我就自作高明,回答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吧。
问:这次金融危机还要持续多久?
答: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还没有到危机的最低点,甚至有可能还处在危机的开始阶段。
问:人民币对美元会大幅升值吗?
答:这还用问吗?一定如此。
问:美元的贬值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答:中国的出口将变得更加困难。目前不确定的是,中国政府是否会采用"赤字货币化",人为制造通货膨胀。
问:美国国债还有投资价值吗?
答:目前,美国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很低了,10年期国债只有2.48%,我觉得不可能再低了。这意味着现在就是价格的高点,升值潜力很小。
问:现在投资黄金和实物资产是否可行?
答:理论上,在通货膨胀时期,黄金和实物资产有保值作用。但是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太大,实物资产的价格未必会有很好的表现,黄金也只能勉强做到保值。
问:投资股市呢?
答:由于其他资产的获利可能性都不大,迫使一部分资金只能选择像股票那样的高风险资产。所以,股市可能不会走得特别差,但是受到企业基本面的制约,个股的风险(价格波动的方差)将非常大。
如果你经常看这个博客,可能知道我正在写一本书《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我读过一本医学畅销书《最好的告别》,作者是美国医生葛文德。
日,美国西北大学的工程教授巴克利·克利斯(Buckley Crist),收到了邮政局退回的一个包裹。
2017年2月,世界移动通讯大会(MWC)在巴塞罗那召开,今年的演讲嘉宾是日本首富软银集团 CEO 孙正义。九大真相告诉你 中美经济差距有多大?_人民时政_人民论坛网
九大真相告诉你 中美经济差距有多大?
作者:韩洋
来源:商业见地网(ID:bwchinesewx)
美国《时代》周刊曾发文声称,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既定事实,21世纪注定是中国的世纪!对此,不少国人为之兴奋激动,为之欢呼雀跃,俨然中国赶超美国乃指日可待之事。这似乎高兴得有些早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就曾公开表示,中国长期搭了现有国际秩序的&便车&,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事实上,虽然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并没有发展到可以挑战美国世界第一的地步。中美之间真实的差距仍很大,下面是中国经济&盛名难副&的12个理由。
1、中国名义GDP不到美国的60%
美国占据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国家位置已经140年了,如今美国GDP约占全世界GDP的22%。
若按照名义GDP,即国家实际创造的财富进行比较,美国2014年GDP为17.4万亿美元,远超中国的10.4万亿美元。
购买力平价通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比率来比较各国贫富差异。利用购买力平价通过一篮子商品衡量各国购买力水平,貌似可以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
事实上,将一切都按照市场汇率换算成美元进行比较是不够的。因为在不同国家,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生活水平相差甚远。.
尽管两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可能相似,但构成却完全不同。美国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经济体,主要基于中产阶级的消费、服务业、金融业等。中国未来也希望转型成类似经济结构,但是现在中国的增长仍然是靠资源密集型产业。
2、人均GDP天壤之别
即便就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距离最富裕的国家仍相去甚远,人均GDP仍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有学者预测,在人均GDP方面,中国跟美国的差距可能在50年或70年。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称,中国GDP总量再大,人均GDP在世界上仍然较低,和发达国家比差距还很大。
3、美国天然优势&&美元
美元在全球金融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一直无可能及,70年来它一直是世界首要支付和储备货币。
印制美元的能力使美国拥有了一张终极保单,而中国持有的外债主要是美元债务。
美元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给美国带来的好处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空印美钞,换取他国财富。货币当局在货币圈内的基本权力是可以发行货币。美国在世界货币圏里当然就可以发行美元。不过这里所说的发行是变相地发行,它主要通过世界贸易对美元的需求来实现的。
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以上,而且可能继续增加。美国每年都在增加亏空,这种亏空占其收入总额的6%以上。
近几年来,那些负债沉重的国家最终都遭受了金融危机,例如上世纪80年代拉美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东亚出现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最初也都是汇率危机。
当泰铢崩溃时,泰国的外币债务对本国货币的负担就会增加,经济因此受到重创。而如果美元崩溃,美国的外债对本国货币形成的负担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世界货币圈对美元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不断地给美国人创造了空印美钞换取他国财富的机会。
第二、美国利用美元同时运行在本国及世界贸易区这两个货币圈之间的优势,使美国可以把国内的金融风险,转嫁给世界各国。
所以,当别的国家和地区发生金融危机时,很难传导到美国。而一旦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就会迅速传遍全球。这使得美元像美国金融风险的单向屏障,只能出,不能进。
第三、通过美元贬值向全球透支。因为美国具有双货币圈,所以,可以通过对小圈的操作以达到控制大圈的目的。
分析认为,维护美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是美国的最高利益,这也是美国对外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所以,如何看待美国,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最终都要归结到经济上,都要归结到美国这个最根本的利益点上。
4、科技实力
仔细分析,中国的产量优势还主要在低端产业方面,高端产业的龙头仍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引领。
即便从国内的工业生产看,计算机芯片和操作系统主要来自美国,高档发动机来自俄罗斯,复合材料和数码技术主要引进日本,这说明中国在微电子、光电新材料、航空工业基础等方面仍然薄弱,只有航天业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却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现代军队是科技密集型团体,一国的国防科研能力和工业经济水平决定其装备水平,也最终决定其军事实力。
中国近些年来科研力量发展很快,2011年&神舟&飞船与&天宫&达成了对接,很快可以建立空间站,不过这在总体上也只相当于美苏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第一次产业革命是18世纪开始的以发动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可惜,中国到现在却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中国的汽车产业基本上被欧美和日本占领了。看起来,在这些合资企业中中方占据了控股地位。可是,发动机的生产一般而言都是单独成立独资企业,或者外方控股的企业。中国不掌握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第二次产业革命是19世纪开始的以电气技术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中国在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以及输电设备方面,还是主要依赖进口。比如三峡的发电机组主要是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提供的。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20世纪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可惜,中国造不出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芯片主要被美国intel,德州仪表,韩国三星等垄断;操作系统主要被微软,贝尔实验室,苹果等美国公司掌握。
当中国人疯狂迷恋于金融、电商,天天喊着要颠覆这个颠覆那个的时候,商业见地网认为,德国已经进入了制造4.0时代,并作为它的国家战略被鲜明的提出,在整个德国企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而美国也在通过4.0工业革命和页岩气革命摆脱了经济危机。
5、军事实力
中美之间的军事差距也很大。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即1950年出兵朝鲜,同美军较量达成了势均力敌的战果,一时举世震惊。国内一些人常以此为据,认为抗美援朝时中国就能对抗美国,现在力量对比应该更有利,其实这是不了解军事科技发展史而产生的误解。
90年代初,中国的导弹、飞机、坦克、火炮等主战装备只相当于美国50年代的水平。90年代后中国从俄罗斯引进了一批代表苏联80年代水平的主战装备如苏-27战斗机、&基洛&级潜艇、S-300防空导弹等,并在几年内消化吸取其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中国常规装备的总体性能近年来已能超过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少数装备还有所超越,不过在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等方面仍不如苏联末期,与美国现在的水平更难相比。
近期事态已表明,军事实力仍是一个重要的力量源泉。尽管中国正对其武装部队大举投入,但美国的年度国防预算仍是中国的三倍。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为庞大的军队,但美国的硬件与科技实力的储备仍大大领先于中国。
这点从中美免签国就可以看出中美外交上的差距。中国护照是全球国际旅行自由度最低的国家之一。
美国大约有186个国家和地区给予普通美国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和落地签证待遇,150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免签证进入。
中国护照在去年APEC后大升值,已有91个国家与我国互免持外交护照人员签证,87个国家与我国互免持公务护照人员签证,34个国家与我国互免持公务普通护照人员签证,4个国家与我国签订了53份主要适用于持普通护照人员的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或安排。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国家和地区名单共37个。
并且中国护照的免签国,大多是第三世界国家,发达国家却一个都没。
中国首先要克服许多问题,才能真正与美国抗衡。目前,无论是资源还是技术进步,中国都依靠其他国家。中国在全球重要机构中的作用相对较弱。
美国和欧盟(EU)依旧主宰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要想获得更多的权力,就必须在更大程度上接受国际准则。
最后,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巨龙正在腾飞。尽管最近的经济新闻显示出变化的速度,但中国仍是一个不全面的超级大国。实现大国崛起将是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共同任务。
从诸多衡量标准来看,眼下的中国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弥补。中美还是存在差距的,但是国外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用爱国的心去建设祖国才是最重要的。
去年,阿里巴巴在美国的成功上市让国内不少的业内人士痛心疾首,不少舆论指责A股市场为什么不能留住阿里巴巴。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既然阿里巴巴能够在美国上市,就应该能够在A股市场上市,完全没有考虑中美股市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美国股市之所以能够接纳阿里巴巴上市,这不仅是由其IPO制度决定的,同样也是由整个市场环境决定的,这其中就包括其严厉的市场监管措施。而A股市场在这方面与美国股市不可同日而语,A股市场的落后是全方位的。
有两个数据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两个数据即是30万元人民币VS3500万美元。作进一步的简化与换算,中美股市的差距比为1:716。这一差距远远超过了中美股市成立的时间比。
这两个数据代表了什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美股市在监管上的差距。中美股市的差距甚至比30万元人民币VS3500万美元还要大得多。这也表明美国股市的监管要比A股市场严厉得多。
正是基于中美股市差距的距大,所以对于中美股市要有全面的认识,不能只看到美国股市成功接纳阿里们上市的一面,同时更要看到美国股市监管严厉的一面。否则,只凭一孔之见来发展A股市场,中国股市必然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教育方面,中国的教育实力相当于美国的12%。而与美国的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质量一直处于中下水平。中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远远低于美国水平。
看一下以下数据,
美国等教育强国的三项硬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须达5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至少在12年以上。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须达5%左右。
中国教育现有的三项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3%。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99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为3%左右。
对照以上数值,可知道中国教育与美国等教育强国的&硬差距&不小。
从创新机制来看,中美大学间的区别非常大。中国的大学基本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比如,国家现在有16个重大科研专项,很多科研经费也就顺着这些项目拨过去了。
而在美国,大部分的创新还是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这样,从资源分配来看,中国的科研经费实行的是国家拨款,且拨款方式比较集中。十几个重大专项,每个都是上百亿资金投入。而美国实行的则是分散性投资。
再从组织结构方面看,中美两国也有很大的差别。在科研上,中国的高校一般是大团队、大梯队,而美国都是小梯队、小组,但这些小组又可以动态组合成无数个新的队伍。
不妨举例来说。比如交大的机动学院有差不多300位教授,我们300多位教授捆绑在十七、八个研究所里,具体的科研基本上也就是这十七、八个单位来做。而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机械系,教授、副教授、助教加起来总共60位,但他们却有60个创新团队,再经过排列组合后,可能会出现的创新小组超过100个。
也就是说,在美国虽然只有60个科研人员,但创新性研究的点可能不止60个;而在中国,科研项目往往就局限于十多个科研院所,因为一个所里往往集结了一个学科带头人、所长,还有几个正教授,若干副教授,一批博士后和一大批学生。底下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生,这些人的研究方向、任务都是由所长从上到下指派过来的。
尽管我们的目的导向是创新,为了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国家集中队伍突击,各方面的力量可以协调,由此很高效地达到攻克某些技术指标的目标。比如中国就可以很快地派飞船登月,但这里也有局限,那就是所有的资源都局限在某个点上。如果国家有16个重大专项,那么很多钱就砸在这16个领域里面。
9、企业市值
近期,中国主席习近平已结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以企业视角,展示中美经济合作的丰硕成果、巨大潜力,也不回避面临的竞争和存在的矛盾。
出席这次论坛的公司都可谓重量级,中美双方公司的市值(或估值)总计超过了2万5千亿美元,相当于中美两国GDP(2014年数据)总和的近1/10。下面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公司的市值(或估值)(注:未上市公司以估值计算):
苹果公司市值:6700亿美元
微软公司市值:3510亿美元
IBM公司市值:1407亿美元
思科公司市值:1279亿美元
Facebook市值:2640亿美元
英特尔公司市值:1368亿美元
高通公司市值:841亿美元
亚马逊公司市值:2507亿美元
领英公司市值:226亿美元
AMD公司市值:13亿美元
AirBnb公司估值255亿美元
美方公司市值(估值)共计:20746亿美元
腾讯公司市值:1588亿美元
阿里巴巴市值:1508亿美元
联想公司市值:96亿美元
京东集团市值:333亿美元
奇虎360市值:59亿美元
百度公司市值:463亿美元
新浪公司市值:25亿美元
搜狐公司市值:16亿美元
中国电科市值:356亿美元
中国电子市值:367亿美元
中科曙光市值:29亿美元
浪潮公司市值:50亿美元
滴滴快的估值:165亿美元
中方公司市值(估值)总计:5055亿美元
伟大的事业都是需要很强的冒险精神,不能小富即安,中国方法不缺,钱也不缺,人才也逐步开始培养十几年也不缺了,企业家精神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翟羽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焰中美经济军事差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