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上岗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同,这样是合法的吗

最高法:单位以“末位淘汰”单方解约属违法|劳动合同|用人单位_新浪新闻
  原标题:单位以“末位淘汰”单方解约属违法
  昨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指导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各类民事案件。《纪要》共8个部分36条,涉及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侵权纠纷案件、房地产纠纷案件、物权纠纷案件、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理及民事审判程序等方面内容。《纪要》明确,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
  “竞争上岗”等单方解约违法应给赔偿
  《纪要》明确,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
  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表示,“末位淘汰”与解除劳动合同之间不能等同,解除劳动合同必须要依法进行。从劳动合同法看,我国法律没有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可见企业管理考核中的末位员工被“淘汰”,缺乏法律依据。
  据介绍,这份纪要还对劳动争议诉裁审衔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规范,便于劳动合同当事人依法行使诉权。
  家暴离婚案子女抚养权不判给施暴方
  纪要明确提出,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中,应注重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纪要规定,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从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父母一方,一般不宜判决其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
  纪要同时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父母一方提出探望未成年子女诉讼请求的,法院应当向双方当事人释明探望权的适当行使对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并根据未成年子女的年龄、智力和认知水平,在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和尊重其意愿的前提下,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探望权。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尽了抚养义务,其定期探望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并有权通过诉讼方式获得司法保护。
  纪要同时提出,要注重探索家事审判工作规律,积极稳妥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做好反家暴法实施工作,及时总结人民法院适用人身安全保护令制止家庭暴力的成功经验,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向昌明 SN123
现在美国大选的结果开始出现了疑问,有三个州的选票可能被某国家黑客捣乱而需要重新计票。
沙僧就这样在残酷的斗争中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像一名合格的“机关干部”,最终修成了正果,被封为金身罗汉。
般来讲,批评的多少和进步的大小是成反比例关系的,包括领导挑自己的亲信来批评的。
回过头来看,一定要记住“在变应变”四个字,在变化中应对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随时改变。企业以竞争上岗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有依据?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1、公司的行为违法。《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其中明确表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二是具有所列三种情形之一。
2、公司必须支付双倍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而该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答: 未婚同居是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由其引起的财产分割问题更是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按照我们婚姻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在非婚姻状态下,同居者分割财产时,一般可以按照以...
答: 这调解协议可以作废吗?我老婆没签字,夫妻财产是共有的,
我老婆要上诉,想请法律高手支支招,我不相信在法律上分家,都分给女儿,儿子没份的,(就是想不通,窝囊)
答: 莫名其钞(连莫名其妙都不够格)!
1、无工资?你与什么单位是什么关系?
2、"只有只发放 10个月奖学金每月300元。每年交纳300元上网费和2520元房租。我...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当前位置: >
竞聘上岗调整工作岗位合同变更获得效力认定
【案情简介】
  某公司与员工梁某(男,1958年2月出生)于日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工作地点,未明确梁某的具体工作岗位,合同约定&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工作岗位(工种)。甲方依照有关规定,有权对乙方的工作职务和岗位进行调整。&&双方确定实行月工资制。甲方的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乙方根据甲方《薪酬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享受劳动报酬。&
  2013年4月底,公司因股权转让由国有企业转型为混合所有制企业。5月30日,新董事长召开部分中层管理人员会议,宣布调整部门及负责人,自那时起梁某原所在生产技术部主任岗位形同虚设,也无人为其安排工作。7月,公司召集男55岁、女45岁以上人员协商内退,未达成一致意见。2013年9月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开会,讨论实行竞聘上岗办法。2013年12月下发文件并组织员工实施竞聘考试。梁某按文件精神选择适合自己的竞聘岗位并参加了面试,后公司通知梁某参加笔试,梁某未参加笔试,最终梁某落聘。此后,梁某处于待岗学习期,无具体生产任务,工作时间也由其自行安排,公司每月按时向梁某支付工资4428元,2014年年终,公司为梁某发放绩效工资33031元。但公司未及时依据梁某变动后的工作岗位和工资标准以书面形式变更原劳动合同内容。日梁某向我委提起仲裁,请求裁决恢复2014年1月前的工作岗位和工资标准。
【争议焦点】
  公司施行竞聘上岗,员工落聘后不再从事原工作岗位。员工认为公司实施竞聘上岗后对其薪酬变化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相冲突,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要求恢复原工作岗位及工资待遇是否支持?
【处理结果】
  仲裁委驳回了梁某的仲裁请求。
【案例评析】
  梁某与某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具体实为劳动合同变更纠纷。根据梁某与某公司所签劳动合同中关于&甲方依照有关规定,有权对乙方的工作职务和岗位进行调整&的约定,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及薪酬标准是某公司企业用人自主权的重要内容,某公司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本单位员工的岗位和薪酬标准作出调整,在没有证据显示调岗行为具有歧视性或惩罚性的情况下,员工应当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
  日,某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发文对公司全体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公司竞争上岗行为属于行使用工自主权的范围,梁某选择了竞聘岗位且参加了公司组织的面试,后因未参加公司组织的笔试而导致落聘。2014年1月起某公司未给梁某安排具体工作,工资标准也调整为4428元,以上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某公司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对原劳动合同形成了事实上的变更,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梁某已于2014年1月实际履行至仲裁申请之时(2015年5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十一条&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经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之规定,故本委对梁某主张某公司安排梁某继续从事原工作岗位及按2013年度的工资标准向梁某补发2014年1月至申请仲裁前未足额发放部分工资的仲裁请求不予支持。(李晓华)最高院:末位淘汰不合法等四条劳动争议裁判意见|裁判|末位|不合法_新浪网
最高院:末位淘汰不合法等四条劳动争议裁判意见
最高院:末位淘汰不合法等四条劳动争议裁判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观点:对仲裁裁决不服应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时效抗辩必须在仲裁时提出、竞业限制违约金可以申请法院调整、末位淘汰和竞争上岗不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审理应当坚持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维护用人单位生存发展并重的原则,严格依法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防止认定劳动关系泛化。(一)关于案件受理问题的裁判意见劳动人事仲裁机构作出仲裁裁决,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提起诉讼但再次申请仲裁,劳动人事仲裁机构作出不予受理裁决、决定或通知,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经审查认为前后两次申请仲裁事项属于不同事项的,人民法院予以受理;经审查认为属于同一事项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二)关于仲裁时效问题的裁判意见当事人在仲裁阶段未提出超过仲裁申请期间的抗辩,劳动人事仲裁机构作出实体裁决后,当事人在诉讼阶段又以超过仲裁时效期间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未按照规定提出仲裁时效抗辩,又以仲裁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三)关于竞业限制违约金问题的裁判意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竞业限制协议中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或者低于实际损失,当事人请求调整违约金数额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理。(四)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合法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推荐阅读点击?精编实用法律知识合集(一)欢迎订阅实用法律知识,咨询及更多法律知识请加公号ID lawyerywz北京杨文战律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r3.sinaimg.cn//000/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ovSDNWYW5iWW85aWJZQ1FTN1IzR1VJbmp3TlEzZFZtMVpQREFDYVZpY2JEYkJQVUluaWNpY2hpYnBTQ1VsWTNuNlBJbTRuMFBSb0VwanFoWGVDZWVVVFVQcXp4US8wP3d4X2ZtdD1qcGVnK2h0dHA6Ly9tcC53ZWl4aW4ucXEuY29tL3M/X19iaXo9TXpBM01EY3pORFF3TXc9PSZtaWQ9NDA0NDQ4MzAwJmlkeD0xJnNuPTIyNDc4YWU4OGM5ODczYjFjN2U3YThmNjBiZDljNzVmJnNjZW5lPTA=.jpg"
ALT="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TITLE="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
|&聚焦法律纠纷争点,一站推荐法律依据、匹配案例、权威观点。
本期导读: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以劳动者在单位考核中居于末位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认为这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合同的情形。单位的这种做法是否违反《劳动合同法》?法院对这类争议如何判定?本文围绕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的纠纷,整理了相关法律依据、案例、观点,为法律人提供参考。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等级考核中居于末位等次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r3.sinaimg.cn//000/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ovWXh3MVMwM1VGaWF3aWFTM0xZZUJOOHdWRDdNMUF6bWpZNFhJVHM2THR4ak5Pb3dCVDlwQW1wSkFvNjU1am11QmljZDhqQ3pTTHUwTG5tNEhaV1RpYWtRd0J3LzAraHR0cDovL21wLndlaXhpbi5xcS5jb20vcz9fX2Jpej1NekEzTURjek5EUXdNdz09Jm1pZD00MDQ0NDgzMDAmaWR4PTEmc249MjI0NzhhZTg4Yzk4NzNiMWM3ZTdhOGY2MGJkOWM3NWYmc2NlbmU9MA==.jpg"
ALT="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TITLE="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58.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内通过“末位淘汰”或者“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的,应予支持。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r3.sinaimg.cn//000/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ovWXh3MVMwM1VGaWF3aWFTM0xZZUJOOHdWRDdNMUF6bWpZNEtITjJYaGdiNzJJQTc4SGM5aWJrVjNPaWM0aWFIalJ5NDQya0JiejdDc1kzOXhzaWF0VnNoNzRVQWcvMCtodHRwOi8vbXAud2VpeGluLnFxLmNvbS9zP19fYml6PU16QTNNRGN6TkRRd013PT0mbWlkPTQwNDQ0ODMwMCZpZHg9MSZzbj0yMjQ3OGFlODhjOTg3M2IxYzdlN2E4ZjYwYmQ5Yzc1ZiZzY2VuZT0w.jpg"
ALT="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TITLE="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
1.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等级考核中居于末位等次,不等同于“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不能据此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中兴通讯(杭州)有限责任公司诉王鹏劳动合同纠纷案
案例要旨: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等级考核中居于末位等次,不等同于“不能胜任工作”,不符合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用人单位不能据此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案号:(2011)杭滨民初字第885号
审理法院: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4年第5期(总第211期) &
2.考核居于末位的劳动者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也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而不能直接解除合同——某科技公司与刘某劳动合同纠纷上诉案
案例要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才可单方解除合同。而当职工在业绩考核中处于末位时,用人单位根据内部的规章制度,以职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其须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具体事实,否则,不能以劳动者业绩考核居于末位便认定其不能胜任工作;另外,即使考核居于末位的劳动者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也应当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而不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来源:《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r3.sinaimg.cn//000/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ovWXh3MVMwM1VGaWF3aWFTM0xZZUJOOHdWRDdNMUF6bWpZNGxCREdGMkRyYWpqYkVtZ0ZONURUejlRbGMzcjR1eFg0QnRCWVRrUlF0WVdldFF3dUlRbUk2dy8wK2h0dHA6Ly9tcC53ZWl4aW4ucXEuY29tL3M/X19iaXo9TXpBM01EY3pORFF3TXc9PSZtaWQ9NDA0NDQ4MzAwJmlkeD0xJnNuPTIyNDc4YWU4OGM5ODczYjFjN2U3YThmNjBiZDljNzVmJnNjZW5lPTA=.jpg"
ALT="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TITLE="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
1.用人单位以“末位淘汰”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应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关于用人单位以“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法办〔号)中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的,应予支持;但劳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官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残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面对激烈竞争,不少企业想方设法采用各种管理手段,迫使员工处于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中,从而增强用人单位的竞争力,力争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末位淘汰”就是从国外引进的所谓先进的管理手段之一,所谓“末位淘汰”,顾名思义就是将工作业绩靠后的员工淘汰掉,实质是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作出科学的评价后,进行分类或排序,并在一定范围内或按照一定的比例标准,实行奖优罚劣,并对排名相对靠后(即末位)的员工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在岗者激发自身的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为促进内部职工竞争,在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是企业加强内部员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本无可厚非。但“末位淘汰”与解除劳动合同不能划等号,解除劳动合同必须要依法进行。《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这些情形中并不包括用人单位可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可见,用人单位直接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另外,有些用人单位认为,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者因“不能胜任工作,或者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这是用人单位混淆了“末位淘汰”与“不能胜任”两个概念。“末位”仅是一种用人单位考核排名的状况,而不能胜任则是因劳动者的技能不能满足岗位需要而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完成的情形,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在多人竞争性工作中,即使所有的人都胜任工作,也会有人处于末位;反过来,即使所有的人都不能胜任工作,但仍会有人处于头名。因此,不能以“不能胜任工作”的合法行为来为“末位淘汰”的违法行为作掩盖。
当然,并不是“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本身是违法的,关键要看是否以“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现实中,部分用人单位将处于末位的或竞争下岗的劳动者调离原岗位,或者经过培训后仍然处于末位的,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这种形式的“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就是合法的。
(摘自《劳动纠纷裁判依据新释新解》,孙瑞玺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出版)
2.“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界定
所谓“末位淘汰”,顾名思义是“将工作业绩靠后的员工淘汰掉”,其实质是企业未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作出科学的评价后,进行分类或排序,并在一定范围内或按照一定的比例标准,实行奖优罚劣,将排名相对靠后(即末几位)的员工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在岗者激发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企业为促进内部职工竞争,在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是企业加强内部员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本无可非议。但末位淘汰与接触劳动合同并不能画等号。接触劳动合同必须要依法进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从上述规定来看,我国法律没有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可见,考核中的末位员工被“淘汰”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如果直接以“末位淘汰”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不但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无效,而且用人单位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劳动争议卷》,江必新、何东宁、王莉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出版)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仍不能胜任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里所谓“不能胜任工作”,是指不能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但用人单位不得故意提高定额标准,使劳动者无法完成。劳动者没有具备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不能完成某一岗位的工作任务,这时用人单位可以对其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也可以把其调换到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上,这是用人单位负有的协助劳动者适应岗位的义务。如果用人单位尽了这些义务,劳动者仍然不能胜任工作,说明劳动者不具备在该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用人单位可以在提前30日书面通知的前提下,解除与该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调动劳动者工作岗位或提高工作强度,借口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信春鹰,阚珂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年出版)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r3.sinaimg.cn//000/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ovWXh3MVMwM1VGaWF3aWFTM0xZZUJOOHdWRDdNMUF6bWpZNGprcWp5UERpY0Y5U3ZOMzRpYTA2R1hoaHppYUxhU2NoazBTSkVLaWNKZWszcGljcVh5TWlhRkhQNVl2Zy8wK2h0dHA6Ly9tcC53ZWl4aW4ucXEuY29tL3M/X19iaXo9TXpBM01EY3pORFF3TXc9PSZtaWQ9NDA0NDQ4MzAwJmlkeD0xJnNuPTIyNDc4YWU4OGM5ODczYjFjN2U3YThmNjBiZDljNzVmJnNjZW5lPTA=.jpg"
ALT="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TITLE="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r3.sinaimg.cn//000/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ovSDNWYW5iWW85aWJZQ1FTN1IzR1VJbmp3TlEzZFZtMVpQcmFlZGRrT29XS1J5a2ZUdEY2N2lheHVEMEdaTUFKTkgzdHVVaWFIZ2VDUjBJak0zcTJRTkxNM2cvMD93eF9mbXQ9anBlZytodHRwOi8vbXAud2VpeGluLnFxLmNvbS9zP19fYml6PU16QTNNRGN6TkRRd013PT0mbWlkPTQwNDQ0ODMwMCZpZHg9MSZzbj0yMjQ3OGFlODhjOTg3M2IxYzdlN2E4ZjYwYmQ5Yzc1ZiZzY2VuZT0w.jpg"
ALT="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TITLE="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
内容编辑:艾米粒
版式编辑:小雅君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r3.sinaimg.cn//000/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ovY1pWMmhScHVBUGpPaklFQTFPalNpY1hIY2lhOU1qOVJRamxpYWRDRzBwZ3lGRU5PcjdsNWtoSGtYc0xSSkVpYUJKYW9xMkFHQkVxejRPQ2x5ZEI0U1dJblFnLzAvbW1iaXpnaWYraHR0cDovL21wLndlaXhpbi5xcS5jb20vcz9fX2Jpej1NekEzTURjek5EUXdNdz09Jm1pZD00MDQ0NDgzMDAmaWR4PTEmc249MjI0NzhhZTg4Yzk4NzNiMWM3ZTdhOGY2MGJkOWM3NWYmc2NlbmU9MA==.jpg"
ALT="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TITLE="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r3.sinaimg.cn//000/aHR0cDovL21tYml6LnFwaWMuY24vbW1iaXovSDNWYW5iWW85aWJZQ1FTN1IzR1VJbmp3TlEzZFZtMVpQVW9mc3NvcXFQWnlGV09aZnhQMlljclZTbG1uZnNqOG5sVjdNVjlMTTFOUEdDTDBGdG52TkZBLzA/d3hfZm10PWpwZWcraHR0cDovL21wLndlaXhpbi5xcS5jb20vcz9fX2Jpej1NekEzTURjek5EUXdNdz09Jm1pZD00MDQ0NDgzMDAmaWR4PTEmc249MjI0NzhhZTg4Yzk4NzNiMWM3ZTdhOGY2MGJkOWM3NWYmc2NlbmU9MA==.jpg"
ALT="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TITLE="用人单位&末位淘汰&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裁判规则"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合法解除劳动合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