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江苏企业家锦州行做生意都是多元化吗?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news/show/20120/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冯仑:不看别人洞房自己高潮 我现在就是死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冯仑  生日,结果有4个人到场,我、刘军、小易(易小迪)、小潘。现在,企业家的状态与想法可能更加多元化,所以我才说“守本分、有期待”,如果再加一个词,就是“尚表达”,表达要准确。
原标题::不看别人洞房自己高潮我现在就是死扛
前段时间,小潘(潘石屹)告诉大家要过生日,结果有4个人到场,我、刘军、小易(易小迪)、小潘。我们平时单个聚会比较多,凑够6个人(万通六兄弟)的次数不多,大家在一起一定得有个事,比如相识20周年或小孩出嫁了,就跟普通朋友一样在一起聚聚。
当然,当年的万通六兄弟都走了不同的路,我觉得这六个人就像一个家里成长起来的六个兄弟,兴趣不同、对事业的爱好不同,发力的地区也不同。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其次,我们也有共同点&基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比如,我们在生意上都比较谨慎,负债很少,规规矩矩做生意,在商言商,把生意做好。此外,我们在金钱上没有矛盾,我们对社会和人的关注,超过了对口袋里钱的关注。这样的话我们有更多的话题,也有更开阔的视野。同时,我们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经济的成长、人的完善与发展等有更高期待,这些共同点是维系我们友谊并长期相处快乐的秘诀。
在小潘的生日上,我们没有提及王功权,因为当天有很多人。王功权的事情我也是在媒体上看到的,并没有持续关注,我的精力主要在生意上。总体上我对所有各方都保持理解,相信各方都能处理好这个特殊的事情,我也会对王功权的家人进行人道主义关怀。
&看别人进洞房自己高潮,干嘛啊?&
显然,我不赞成商人去做商人以外的事情。作为一名企业家,你的核心本分是把企业经营好,这样对社会进步、环境改善都是非常积极的,远比公知似的标签化语言更有实际作用。
这相当于男人会关心女人的事,但你还得进男厕所、穿男人衣服,你不能说你关心女人的事就把衣服换了进女澡堂,这是流氓行为,会被抓起来。我信守&有本分、守期待&,关心下女人生活的改进,但我还是穿男人的衣服、说男人话、进男厕所、进男澡堂。
我认为企业家就应该这样。再关心别人,你还是企业家,还是把角色扮演好,这是第一位的。不扮演好第一角色,其他的角色一定是错乱的。一个男人把头发留得很长,涂脂抹粉,穿女人的衣服,但只要你的小弟弟还在,你就永远不彻底。当然,你彻底了一刀两断也可以,比如像金星,一旦净根了,人家就可以把你当女人看了,女人也就认同你了。但如果你不彻底,那就成妖孽了,无论男人女人都不知道怎么跟你打交道,是爱你呢,还是躲你呢?
所以,净根了你可以到大学当老师,也可以变成公知,但如果你没有净根,你就在企业家堆里,我不主张企业家扮演公知的角色。第一,人家公知是专业,不是律师就是社会学家或经济学家,你企业家又不专业,偶尔说点什么还挺闹心;第二,公知都是软约束,说的都是相对标准,而我们是硬约束,利润、就业、增长等报表都是绝对标准,亏损就是亏损,我觉得不能松懈,人一旦进入软约束就容易飘。另外,真理都有相对性,何必那么较真呢?
公知有时候较劲,都是时空有限,他就活那么几十年,而且观念的争论很容易上升到意识形态,在没有法制的情况下,争论可能会演化为街头暴力。但是有法制有保障的地方,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无论怎么吵都不会打起来。在中国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更理性,期待法制更健康,也期待企业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人的一生就那么几十年,能够做的事情很有限,要把有限的事情做好。人得受委屈,不仅是为自己受委屈,也要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不满承受委屈。民营企业当年注册个公司都不容易,今天一块钱就能注册公司;当年做公司时没人给你投资,现在那么多人给你投资;当年科长都不爱待见你,现在书记、市长都接见你。
所以,发展都是阶段性的,要在发展过程中,使你的言行与社会转型匹配好,要守住你的本分,并抱有期待。这种期待有时候要说出来,但也不一定都说,也要分场合、分人。比如,你到哪都嚷嚷,这也不是企业家该做的。
实际上,10年前在会上,我们就解决了&在商言商&的问题。当时有一些工作人员有意无意地让企业家去讨论生意以外的事情,我们当时就制止了。柳传志表达了&一亩三分地、自己的菜园子&的观点,而当时我就说了,&不要别人进洞房,自己高潮&&就相当于别人兴奋,跟你有什么关系?把耳朵塞住,被子蒙住,自己躺床上就行了。偶尔碰到喜欢聊这个话题的人,我就调侃不要扒窗台,看别人进洞房自己高潮,干嘛啊?
昨天(12月29日)见到王石,我还说,万科的进步让我挺惭愧的,因为万通的进步还在路上,还需要向万科学习。这种行为属于企业家的反应,你不能说看到别的企业进步时感受不到压力,而看到公知谈到公共话题就参与进去了,到处参加研讨会。那肯定有问题,企业早晚会垮掉的。社会、公知、媒体也不要绑架企业家,就像企业家也不绑架大家一定去追求利润,政府服务部门也不要绑架企业家去做福利与公益,这种事量力而行。比如,很多人看不起病,你不能绑架企业家把利润拿来给大家看病。
科学家要追求真理,思想家要追求真知灼见,要创造对世界的看法,政治家要追求共同目标、公共服务与福利,而企业家要说对自己与股东有利的话。我们可以把赚的钱转化为基金支持他们追求对自然、太空、环境、制度文明的探索,但你们不能要求我们追求真理。
现在,企业家的状态与想法可能更加多元化,所以我才说&守本分、有期待&,如果再加一个词,就是&尚表达&,表达要准确。
尤其是媒体与公知不能绑架企业家,非要企业家去追求真理,企业家只受资本绑架。我们尊重科学家,尊重一切对人类文明的探讨,但我们尊重不等于我们要变成这样的人。我们尊重记者并不等于我要变成记者,尊重妇女的权利,我不能变成妇女,我还是我。
&我现在就是死扛,惯看秋月春风&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变得更沉住气了,因为岁数大了。转眼间,我就55岁了,真的感觉已经人过中年。《三国演义》开篇说的,&惯看秋月春风&,真有这个感觉。20岁时是挺身而出、拔剑而斗,而我现在有点&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所以,我很淡然,对自己未来要做的事情有更清晰的把握。
这几年,万通在尝试转型,开发面积少了,就像之前联想转型,大家都盯着杨元庆,而老柳(柳传志)把农业、金融等都做了起来。现在万通也快变成这样了,我们有工业地产、医疗、度假,将来还会开发手游等互联网等产品。
在转型上,我们有几个事非常坚定:第一,扮演的社会角色非常坚定;第二,没超出房地产这个圈;第三,着力于发展未来房地产,在服务与金融方面加大了创新节奏,使万通的房地产业务风险更低;另外,作为万通主要创始人,我不会选择离开,这也很坚定。
整个2013年我一共飞行了226次,大概将近一半与立体城市有关,还有另外一半与慈善有关,在万通地产(600246,股吧)的时间相对较少。当然,立体城市也是万通事业的一部分,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要花的精力多一些。
我曾多次将立体城市形容为&中年得子&,之前所有人都怀疑、打击、嘲讽,而三四月份时,成都的项目更是遇到了地方政府换届、部分领导违纪违法等难题,所以我们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把成都放缓,加速西安(楼盘)与温州(楼盘)。尤其是西安,我们全力以赴地推进,使其成为立体城市的&标杆&。
到2013年底,西安不仅全面提速,更重要的是已经开工后续的产业安排,其他微型城市的功能都迅速到位。这就像是登峰,虽然没有爬到山顶,但我已经到了最后一个营地&离冲刺已经很近了。这不仅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时刻,对万通整体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其实不管是立体城市,还是台湾项目以及纽约的中国中心,它们既是地产商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个人的梦想。
我希望立体城市能真正创造一种商业模式,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新兴城镇化带来的生命力、便利性,以及社会管理与人的尊严的提升。这样多好,生意做了,客观上也帮助了一个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立体城市相当于社区俱乐部,在里面取得业主和就业资格,就相当于取得了俱乐部会员的资格,会有很多照顾。当然,这是公共政策方面,我们一定与地方政府一起来研究推行。城镇化要摆脱过去由政府代办、操办、包办的模式,而是由政府划跑道,我们当运动员,发挥政府与市场两种积极性,而且是由企业全面主导。
由于这些都是创新,会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实际上,在面对这些压力时,我并没有太多好的方法,我现在就是死扛,&惯看秋月春风&,对这个事情的必然性看得非常清楚。别人看不懂时,我能理解,理解了就没有压力了。
如果不理解的话,就睡不着觉,很多时候是不理解把压力加大了。所以要熟知历史,历史是管长度的,从过去到未来;哲学是管宽度的,普遍性。把这两件事情都弄明白了,心就非常大,看透了所有的必然性。
当然,即使我失败了,也不会埋怨任何人。社会没有理由为你准备好成功,等待你去享受,失败了也是社会给你的正常回报,所以才有那么多英雄人物还常湿泪襟。
英雄成功了是一种标志,失败也是一种标志,你看看项羽,失败了也是英雄。我都理解了,就没压力,压力到我这来都被我卸掉了。最近主席在说学哲学,其实哲学就是你对待世界的一种方法。
具体解压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压力大时我就一个人待着,找一些犄角旮旯的怪书看。公司里的人知道,我更多是在公司的书房待着,看各种稀奇古怪的书,比如关于殡葬的书,弄清楚什么是殡,什么是葬。在殡葬产业里,最赚钱的不是葬,葬指的是埋、烧,这是制造业,不赚钱;殡是葬之前的事情,这个是真赚钱。你看我把这个犄角旮旯、没人注意的事研究清楚了,我觉得挺好。
你得到的最佳建议是什么?
从行业里我得到的最多建议,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我觉得都是创新与风险。创新是踩油门,风险是踩刹车。各种圈子的企业家都在讨论这两个词,万通也是,未来要积极去面对风险与创新。
从你的专业出发,如何看雾霾问题?
加大呼吸,把雾霾都吸进去,大家都得病了,这问题就解决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伟大人物讲的,有时候不一定要坚持真理,错误到头了,真理就出现了。如果大家都不吸,都躲,最后统计一看,这事没多大事啊。
怎么看2014年的中国经济?   
房地产仍然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趋势。以前房地产就等于住宅,就相当于人类在3岁以前不分男女一样,可现在房地产发展到了青春期,人到了青春期就开始有性欲,房地产也开始分为住宅与非住宅。未来,政府对住宅的政策非常清晰:政府管保障,市场满足多层次需求。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物流、医疗、公共物业、商业贸易酒店物业等非住宅会越来越多释放出来。所以,未来房地产还有10到20年好光景,只不过是从住宅转到非住宅。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人类80%的时间都是在人造空间里生存与发展。只要这个基本事实不改变,房地产的发展就不会停滞,这个行业一定是个朝阳行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PN04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王石:不行贿成为我的标签是社会太荒唐|王石|房地产|雷军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王石:不行贿成为我的标签是社会太荒唐
2月10日,王石接受记者采访。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推荐阅读】
&&&&&&&&&&&&&&&&
&&& ■ 对话人物
  王石 63岁,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1999年辞去万科总经理职务,现任集团董事会主席。
  王石在中国企业家中一直被视为一个标杆型人物。他的清醒、内省在企业家群体中显得格外突出。他曾经因为房价拐点论和汶川捐款遭到质疑,也因为投身公益和环保得到认同。
  在现场,记者看到的王石谨慎干练。在前期的沟通中,他明确表示不涉及家庭与房价预测的话题。他最爱谈的话题是一个企业家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思考。
  ■ 对话动机
  王石新书记录了他从2000年到2014年的经历和思考。
  在书里,他谈登山、谈环保、谈游学,也谈企业家的身份与阶层定位。在外界眼里,他的身份多样,但他终究定位自己为一名企业家。我们采访王石,希望了解一个企业家对自身和公共事务的思考,他对自我身份和阶层的定位,他希望企业家具备怎样的精神,他如何看待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如何思考未来。
  【回忆】
  做鸡饲料生意惊心动魄
  新京报:这次出版《大道当然》,是对自己经历的一个梳理。作为一个企业家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经历是什么?
  王石:我1983年到深圳创业做鸡饲料,那8个月的经历对我来说受益无穷,惊心动魄。
  十年之后,有一次我跟刘永好对话,我说我做鸡饲料的时候你还没开始做呢,但是我放弃了。刘永好后来成为中国首富,如果我不放弃的话,这首富应该是我的。
  做鸡饲料生意有两个特征:第一,它很难赚钱,从鸡屁眼儿里赚钱,抠的是几厘钱,但赔钱狠,饲料是大宗货,一发霉潮湿,就会赔钱。遇到鸡瘟,更容易赔钱。但是它消费量非常大。
  我没看好这个市场,所以我放弃了。这是我经历过最难赚钱的生意,所以刘永好做多元化的时候我说没问题,你能从鸡屁眼儿里赚钱,做其他赚钱都容易,因为太难赚钱了。
  另外就是万科的股份制改造。
  新京报:这些经历怎么改变了你?
  王石:早期做鸡饲料的经历,就像一场赌博,大起大落的过程让人更容易保持平常心;股份制改造的经历,让人见识了股票资本市场的竞争,并购与反并购的惨烈,这些都是我宝贵的财富。
  新京报:你一直强调自己企业家的身份,那个时候就有这种身份的自觉吗?
  王石:改革开放我到深圳想过渡一下。我从没想成为企业家。我当过兵、工人、政府公务人员,将来自己能做什么不是很清楚。到深圳就是个做生意机会,进去了,才发现最后自己的出路就是企业家。你这个身份是没法改变的。除非你非要走一个极端,要改到另外一个活法,我没有这个想法,我也知道我的局限性。
  【身份】
  企业家要寻求自我保护
  新京报:你在书里说,中国企业家面临一些困惑与迷茫,这其中是否包括你?
  王石:当然包括我,我在书里说的就是自己,不是说别人困惑我就清醒,否则我也不会选择出国游学。
  新京报:你的困惑和迷茫是什么?
  王石:我在书中说到了现在中国企业家面临的困惑和迷茫,第一是自身的定位。工商阶层、企业家阶层,当然指的主要还是民营(企业家),他们到底是什么地位、什么位置?他们现在角色是很清楚的,但将来是什么角色?
  新京报:这种困惑很像你们这代企业家陷入的“身份焦虑”,你对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定位是如何看的?
  王石:举个简单例子,我对日本很感兴趣,很容易和日本的同行比较。在历史上,日本商人的地位比中国还要低。低下到什么程度呢?武士阶层若感到他的尊严受到损伤,他会把你杀了,最容易被杀的就是贩夫走卒。但是,明治维新的时候,在金融、经济上,工商阶层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主要力量,是推动明治维新主要的社会力量。
  我们看看中国,工商阶层的地位变化的过程,走的是不大一样的。
  新京报: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在你看来是怎样的?
  王石:中国有经商的传统,但中国的商人对自身身份定位一直不统一。一直到今天,思维方式是不独立的,我们有依靠性,就是官商勾结,这是我们现在很大的问题。
  新京报:你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王石:现代企业首先要确定你的独立人格、独立性格,光做一个人是不行的,还要做一个阶层,要敢说话。比如说我不能说工商阶层不犯罪,犯罪该判刑判刑,但就是被执行死刑的人也要尊重人权,也要给他一个跟家属见面的机会。如果连一个生命在他死之前的权利都不能得到保证,还能谈到什么其他保证?
  所以还是要寻求自身的保护,而自身保护就是要本身如何独立,本身如何来寻求自己的权利。你的权利是什么?你说经营资产,那财产权能得到保证吗?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你是一个经营财产的(阶层),如果财产权都不能保证,其他无从谈起。
  【谈创新】
  “如果雷军来颠覆房地产,我愿做加工厂”
  新京报:企业家地位的明确,在西方更多地表现在对政治的发声?
  王石:西方和中国的国情不同。在中国有人大、政协,企业家代表委员也可以参政议政,但我要说的是,不是代表委员,企业家一样可以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自己的企业家精神。我不是代表委员,但我一样可以在社会公民组织里发挥作用。
  新京报:你刚才提到企业家精神,在你看来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王石:最关键的就是创新,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企业家应该为这个时代和社会提供新鲜的想法和内容,引领时代的步伐。创新不是一穷二白时创新,那时不创新就没出路,而是在打下一片天地后,是固守还是继续往前走,这是最关键的。举个例子,腾讯的微信就是和他的QQ来竞争,这就是典型的创新精神,就是敢于自己否定自己。其次是要有担当。
  新京报:这种精神具体应该怎么去表现?
  王石:企业家精神在城市发展中会有很明显的体现。拿深圳来说,深圳缺其他东西但不缺企业家精神,因为改革开放,大量年轻人到深圳创业,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中国民营企业40%的著名品牌是集中在深圳的。
  新京报:除了创新与担当,企业家还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王石:资源整合能力。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显得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最典型的雷军小米,你会发现他在整合资源,这是企业家创新精神。
  新京报:说到创新精神,你怎么看现在的新的互联网技术的颠覆性和创新性?
  王石:大数据时代、移动媒体时代,我觉得比互联网时代颠覆还要大。它有种更新颖的资源动员力量。互联网时代对房地产传统行业来说颠覆性不是很大。顶多就是说我用互联网你不用,那我的信息比你快,你的效率没我高。
  到了大数据时代是跨行业的。完全不懂房地产的人可以用新的载体、新的方式颠覆。最典型的是雷军,他和董明珠对赌。如果我是董明珠,雷军你有能力来颠覆房地产,你来搞房地产销售,那我愿意当你的加工厂,你总得有人给你做吧!我愿意当代工者。你有那个动员力量,我就主动配合你。
  【边界】
  不行贿成标签是社会太荒唐
  新京报:你所说的企业家精神,在与政治产生交集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王石:推动社会发展离不开三个主体,政府、社会、公民组织,但从中国传统来看,“社会”这一块始终比较弱,企业家完全可以在社会、公民组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新京报:企业家扮演这些角色表达政治诉求时,是否应该有边界?
  王石:现在有一些政治诉求、民主诉求的NGO组织,在中国的国情下,企业家如果想参与这类行为,我认为最好把企业家的身份辞掉,不辞掉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中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过程中给你打开了一个窗口,你再去做是比较合适的。
  新京报:在你看来,企业家是应该热心政治还是远离政治?
  王石:当然有企业家热心政治非常好,首先现在社会就是多元化的,我不希望我们一提到社会改革就觉得是政治改革,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企业家去做,比如说阿拉善、壹基金、中城联盟、比如我正在筹建的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会,都是从环保、社会、关心弱势群体的方向去做。
  新京报:你会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吗?今年2月4日你在日本讲演时还提过,外界给你的企业家、登山家、不行贿者三个标签,你最喜欢最后一个。
  王石:我不是最喜欢最后一个,事实上是媒体有一年评选地标人物,说到我这三个标签,我只是认为作为地标人物,“不行贿者”这个标签最适合我而已,不存在喜不喜欢。
  新京报:你怎么看“不行贿”这个标签?
  王石:我以前讲过,“不行贿”作为我的标签,显得很滑稽。这是企业家的底线,哪个企业家会公开承认行贿?但公开说“不行贿”,还真没几个人,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没几个人相信你不行贿。这种情况下,我才认为这个标签比较合适。
  新京报:但我并不认为“不行贿”作为标签很荒唐。
  王石:是我荒唐吗?是评选的媒体荒唐吗?都不是。荒唐的是这个社会,是这个社会缺乏诚信,缺乏对基本底线的坚持,但正因为这样,这个承诺才有意义。我很珍惜它,不行贿很容易,但想不行贿把生意做下去,不容易。
  【企业】
  我和万科形象有明显界限
  新京报:今年是万科30年,你和万科一直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你如何处理个人形象与万科形象之间的关系?
  王石:这两者间有明显的界限。你们都会发现,我从来不会以我在万科的形象来宣传万科品牌和我的个人品牌,比如万科的地产项目。但我会以个人的形象宣传别的品牌,可以说一年接一个广告,我接这些广告非常明确,就是形象代言人。
  新京报:你认为自己给万科留下了什么?
  王石:首先是从多元化向专业化的转变,确定了房地产方向;其次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第三是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团队;第四是打造了一个好的品牌。
  新京报:这些东西和你自身哪些性格最贴合?
  王石:在中国,新兴企业很容易走多元化的路,但从多元化转向专业化的案例还不多。对于万科而言,确定房地产方向,并致力于环保,这是一个企业的担当,我也有这种性格。
  新京报:回顾在万科的30年,你觉得有遗憾吗?
  王石:我没有遗憾,这也许就是我的思维方式,成功也好,挫折也好,失败也好,这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命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它是一个过程。
  新京报:10年前你曾思考过你们这代企业家基因从哪里继承的问题,如今想清楚了吗?
  王石:这肯定还是从祖宗父辈身上继承下来的,虽然祖辈父辈没有经商的,但正因为没有,我才更应该警惕,改造完善从自己开始,毕竟经商的职业改变不了,那就得改造自己。
  【游学】
  到西方寻找身份识别
  新京报:这几年你把兴趣点从登山转向了游学,这是为什么?
  王石:游学是因为我要找身份识别。学习它不是为了变成它,再了解它我还是中国人,通过了解它我会发现,如何认识它得首先去认识自己。我这个年纪,世界观已经定型了。
  新京报:你所指的“它”在企业管理中代表什么?
  王石: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一定是制度化的、透明的、团队的。我从1999年辞去总经理职务时就决定,远离万科,到现在开股东大会、董事会时,我已经是在网上开了。但这个制度的根源在哪里,这就需要去了解西方文化,这种了解是从应用的层面,就是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新京报:那你对身份的识别有答案吗?
  王石:我到了哈佛才找到了身份识别,我是中国人。我们力图了解外国,但自己的祖宗了解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你可以不接受,但你不能不了解,我原来就是一个虚无主义者,我认为中国传统的东西和现代是冲突的,但现在我意识到了,(传统)没法回避。
  新京报:游学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王石:我到了哈佛,很快就感觉到,中国问题已经成为显学。大家对中国问题感兴趣,但你会发现,很有权威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有非常深的造诣,但中国现在发展的现状,他们不了解,不是他们没有学术水平和没有研究,而是中国现在变化太快。不过在哈佛,很多学生对中国非常感兴趣。我记得听中国传统文化课时,教室里只有200多人,我离开哈佛时,学生达700多人,在选修课程中排第二。
  新京报:现在又在剑桥学习基督教、犹太教,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石:要了解现在的西方文明,一定要从基督教去了解。通过了解这些,去解决“它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而不是“如何这样”的问题。
  “我到了哈佛才找到了身份识别,我是中国人。”
  A08-A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贾鹏
(原标题:王石:企业家要做敢说话的阶层)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今天看到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比较了做生意和做企业的区别。这篇文章会作为附件与网友一起分享。为什么对这篇文章特别有感觉呢?记得在前一阵在广州出差遇到一个朋友,他是某家公司的品牌总监,获得过业内的营销大奖。
  他当时说了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大意是他的老板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至于为什么打坏了,我现在有些理解了,就是广东人通常是在做生意,而不是在做企业。做生意追求简单,搞定几个环节就能挣钱。而做企业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这需要耐得住寂寞,有坚韧的性格。
  广东这位老板&演砸了&还不怎么令人心痛。令人真正心痛的是,我旁观我所认识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很多企业老总都是在做生意,所以造成了市场上的同质化竞争,造成总是不愿给员工合理的薪酬,而是想方设法维持低工资。造成了不惜重金买设备,但是总是形不成丰田式的精益生产体系,持续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这些企业老板骨子里就是生意人,而且带来的企业文化自然也是老板文化。拿这种视角观察我们的电商,同样是那么让人心惊胆颤。
  生意人文化和精细化管理是矛盾的,也做不出真正的品牌。周二去参加了一个高端的投融资论坛,许多投资人认为,只要企业有品牌就敢投资。事实上,真正拥有定价能力的消费品品牌却是那么少。
  现实却是更加复杂。我认为,创业恰恰是处于做生意和做企业之间的一种持续性行为。当一味强调做企业比做生意的优越的时候,创业同样可能面临失败。例如,很多企业确实资产都抵押给了银行,拿什么给员工付高工资?如果工资成本高,而效率上不去或是用户不买账,高成本运营也足以让企业致命。
  电商这个群体普遍是创业者,从做生意强调做企业,是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如果电商总是在做生意,那么会越做越多元化,不断做加法,最终利润微薄。如果电商在做企业,那么不断在做减法,走高品质和专业化道路。但太专业化却和国内的消费水平不相匹配。消费者就是喜欢便宜的东西,宁肯牺牲一些品质的要求。非常追求高品质,那不是和消费者对着干吗?
  在做生意和做企业之间,折中的方案是建立商业模式。这就需要对 B2C 进行深刻的反思。无论是大卖场模式,还是依托品牌投入做高毛利的模式,电商在实践中都遇到了挑战。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在他的名著《战略:间接路线》一书中认为,&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战例表明,间接路线要比直接路线优越得多,前者实在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战略形式。战略的历史也就是间接路线的使用和演变的纪录。战斗中要尽量避免强攻直撞的作战方式。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B2C 就是一种直接路线。B2C 电商认为渠道扁平化并提高运营效率后,消费者就会因为低价而不断购买,而忽略了购买是一种复杂的行为,除了个别产品的属性比较简单,大多数产品需要不断教育用户,让消费者产生信任后才会不断购买。否则即使视觉营销做到了极致,广告投放达到自残的地步,主流消费者还是不会买账。
  而这个时候电商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用户是因为价格还不够低而不消费,就继续盲目做大规模,资金链越来越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电商必需知道引导消费者购买的&间接路线&究竟是什么?凭什么消费者会信任你的产品?现在的消费者几乎达到了什么都不信的地步,而对发达国家的产品又是另一种极端的迷信。
  &目前,国内的团购模式是一种正向 O2O,即通过线上聚客来促进线下交易,而逆向 O2O 则是通过线下聚客来促进线上交易。逆向 O2O 比正向 O2O 更靠谱的地方在于,前者在线下常常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消费人群,而后者需要不断付出营销成本来保障线上聚客。
  这种线上聚客非常的不稳定,只能通过横向扩张来做大规模。之前,在文章中曾经提到,电商未来十年是电商本地化的十年。电商不应该在专业化、规模化方面和线下企业死磕,这必死无疑。而应该在本地化、个性化和资源整合上不断创新。举一个例子吧,电商可以关注户外运动这个新兴的市场,将远程服务和产品销售有机的结合,将线下的旅行需求和线上的数据平台无缝对接。今天最让我诧异的是,我的同事告诉我台湾一家企业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五年。只不过还没有完全形成电子商务的格局。
  &当然,还有更加简单可行的逆向 O2O 路径。电商可以知名或不知名的小餐馆、小卖铺进行铺货,作为引流的重要手段。熟悉营销的朋友都知道有本书叫做《蓝海战略》,&间接路线&才能找到蓝海。在电商的创业中需要更多的跨界思维,跨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这样才能赢得时间,一边做生意,一边把企业也做起来。
  附件:《&做生意&与&做企业&之间的区别》
  下面的文章不是我写的,是刚刚看到的。觉得写的很不错。创业是在做生意和做企业之间的一种活动。如果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非常纠结。
  &做生意&与&做企业&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其实&做生意&与&做企业&不是绝对独立的两个层面,虽然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但这两个面也是互为依存的关系。
  &做生意&可以说是&做企业&的核心部分,可以这么概括,&做企业&是战略考虑,商业计划,&做生意&是战术贯彻,是销售计划。这是二者能够相互联系的地方。
  很多人习惯把做企业当成是&做生意&,毕竟对企业而言,盈利是根本,赚钱是王道,只有生意做好了,赚钱了,才能做好企业,做大企业,做强企业。然而在现实的企业经营中,用做生意的模式做企业,赢利只是短暂的,不能持久收益!我们不能只为赚钱而去赚钱。
  做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含了品牌运作、人力资源运作、技术运作等等,通过&做企业&将这些系统整合起来,通过这个系统运营过程来有目的、有方向的赢利,讲究的是长期盈利。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导致发展的目的失败,赢利失败,甚至企业倒闭!
  做生意则相对简单,不用考虑太多的环节,只要在特点的时间内能够赢利就行,可能是通过人脉关系,可能通过价格优势,有时甚至可以用尽各种手段,目的就仅仅是赢利,长期利益不是其首要考虑的方面。因此,做生意,几个人一起做可以,一个人单干也未尝不可。
  做企业,是将&企业&人性化,当作一个生命体来对待,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创立者,包括董事长、股东等等,都是为&企业&这个生命体服务,为企业的目的服务,是为了成就一个事业。做企业失败,可能不是因为项目不好,产品不赚钱,而是企业的发展策略出现了问题,整个系统中的某个环节没有做好。相应的,&做企业&产生的就是企业家,为了企业的目的,&企业家&从不拒绝利益,但会抵制诱惑!
  做生意,相应产生的就是商人,做生意的整个过程都是为这个商人服务的,为了商人的个人利益,就纯属是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短期就解决。这个过程完了,整个过程不管亏还是赢就都完成了。没有除了利益之外的其他要求。
  简而言之,做生意是做单,做企业则是做企业的素质、企业的秩序、企业的生命力和企业的制度。很多公司在初期,凭借人脉关系,生意不错,但是后来坚持不住了,有的很多年没有什么发展,原地踏步。这正是因为他没有在按照做企业运营的模式来做,而仅仅是做生意。诚然,多数企业是围绕销售来运做的,没有销售,就没有现金流。但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当前的现金流,还要为将来创造现金流做准备,一旦现有产品不再有足够的竞争力,能拿出产生新的现金流的产品就成了关键。记住做企业&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生意都是赚差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