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购饿了么

阿里收购饿了么 会引发怎样的蝴蝶效应? _ 东方财富网
阿里收购饿了么 会引发怎样的蝴蝶效应?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今日,江湖传闻,阿里将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
  这个新闻一点都不劲爆。。。剧本都是早早就定好了,对于“土豪里”,价格永远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战略领先才是第一位的,那问题来了,对于这个收购,就外卖说外卖太小,就新零售说新零售也太小。
  还是说点实话,外卖代表的“同城短途配送”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新战场,是新的“基础设施级”服务。
  关于物流行业的一些故事背景,可以看些旧文补补番:
  2016年两会,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接受采访时表达:“到2020年,我国要打造出若干家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航母级企业。快递行业”BESTY“的框架体系已现雏形,期待它们壮大升级成为”航母群“。”
  马军胜心中未来的“BESTY”航母群中,既有上述五家上市企业(S,顺丰;T,三通;Y,韵达),也有老牌国企中邮速递(E),还有异军突起的快递新锐(B)。这些企业已经具备了成为“快递航母”的潜力。这些公司都在近两年密集上市,果然,当行业性的集体上市,包括最自信的顺丰,意味着什么,你懂的。
  果然,经验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局内人永远判断不了降维打击。
  一、风起云涌
  物流行业,也许哪些互联网boy觉得low,但它是个十几万亿市场容量的大赛道。
  此前整个行业水大鱼小,但水有点浑、也有点深,之前能长大的鱼,都是“地头鱼”,行业高度分散。快递作为增量业务,是最先打破这个桎梏的,成长出了上文提及的“BESTY”几条大鱼,随着水逐渐变清,有更多的大鱼进入这个池塘,想改变池塘的生态,想搞大新闻。
  日,集团宣布,53亿人民币增持菜鸟网络股份,增资后阿里巴巴持有菜鸟股权将从原来的47%增加到51%,菜鸟的估值约为是203亿美元,控股后并表进上市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继续投入1000亿元,除了继续投资数据技术等领域的研发,还主要用于智能仓库、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核心领域建设。
  日,物流获投资方25亿美元投资,投后持股比例为18.6%,京东仍将持有京东物流81.4%的股权,投后估值约为134.4亿美金。本轮主要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招商局集团、腾讯、、国开母基金、国调基金、工银国际等多家“国家级”机构。接下来将从自建物流转型开放物流,希望在未来5年,来自非京东订单的业务量达到50%以上。
  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发函,同意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机场总投资372.6亿元,顺丰将成为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自己机场的快递公司。当别人在跑汽运的时候,顺丰在买飞机;当别人在买飞机的时候,顺丰在建机场。。。这是冲着的孟菲斯机场剧本去了。。。作为国内快递业单列一组的快递巨头,顺丰借壳后市值约为350亿美金。
  老大哥邮政物流业务没上市,加盟制快递公司在大牛市中借壳上市,现在还在漫长的估值修复阶段,再者,他们的业务也严重的依赖于阿里系,估值最高的也在百亿美金左右,整个快递行业的股价走势基本也符合之前的预期,不会有大行情。。。加盟制还在剧烈的“出淘”或者洗牌当中,即使“含爹量”最高的百世集团(BSTI.O)未来也无可避免的受到行业迭代的压制,就看未来谁能拥抱“变化”了。
  新势力的崛起,也许是马局长所预期不到的,“BESTY”当中,未来有几个必然会成为为他人做嫁衣打下手的,日子还会过着,但是,成不了航母的,命根子在别人手里。
  2017年儿童节的阿里vs顺丰的数据掐架就是敲山震虎的压力测试,封禅台上,岳不群笑而不语。
  2017年8月,饿了么并购外卖时估值60亿美元,阿里参与饿了么的该G1轮融资,金额为10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就是用来支付收购百度外卖的现金部分。过去半年,作为牌桌上唯二(另一个是非卖品美团)的筹码,价格从60亿涨到95亿很正常。
  饿了么不仅仅只是一个外卖的赛道,它在物流这个大框架下,是菜鸟制霸物流野望下不可或缺的拼图,这个收购,导演是“土豪里”,演员饿了么的意见根本不重要,饿了么已经在阿里系孵化这么久了,相信也是价值观改造差不多了,才有这波全资收购的剧情。
  接下来,物流行业将迎来“巷战”。
  二、同城巷战
  2月7日,在小米年会,雷军公开信设定一个新目标:10个季度内,国内市场重回第一!
  这场决战中,我们要坚定地战场前移,指挥部设在前线。我们要以省为单位、以城市为单位、以每个县乡甚至社区网格为单位,在战场的每一处始终保持勇猛机敏,寸土必争、血战到底。
  寸土必争、血战到底、同城巷战,这就是新零售的未来。
  零售是个无比巨大又分散的行业,据2017年的数据,上半年17.2万亿,而线上只有2.4万亿,主次很明显,在享受完线下人口红利后(年轻人群渗透率提高),零售流量下沉到线下就是必然出路,线下正在进行剧烈的圈地运动。
  阿里系投资银泰商业、苏宁云商、、百联集团、、、居然之家、饿了么。
  腾讯系投资京东、美团、、、、。
  这些圈地运动都还只是点的布局,互联网公司就是将各类传统业务搬到网络上,天网的信息化对于互联网巨头当然是没问题的,迭代更慢、更为关键的地网依然还在迭代的路上,但曙光初现。
  物流简单点说,就是物品的物理转移,人力密集型行业,人密度高的行业迭代必然慢,因此需求的变化对组织架构的倒逼是高度显著,才会有来自模式的降维打击,其实上文的提及的几个重磅玩家,分别代表了地网迭代的阶段:
  第一代地网:揽件---转运---投递
  老大哥邮政、通达系、顺丰,这些传统的快递的老巨头,提供的服务是:长距离的点对点的快速物流服务,此前文章也说过,他们赚的是干线运输的钱,不赘述。在过去的时代,卖家都在成长期,供给分散在全国各地,几张高效的快递网才构建了C2C电商业务的繁荣,如果流通成本高,电商的发展不会这么迅速的。。。
  第二代地网:仓储---投递
  电商的业态持续繁荣,卖家迅速的向头部收敛,卖方变大后,必然需要更高效的物流方式降低成本,最大的卖方京东就衍生出了落地仓+城市配送的模式,把干线运输拿掉后,省的不仅仅是经济成本,还有时效、服务,这个模式是B2C电商模式下最优的物流方式。
  京东不可能通过淘宝的路径和淘宝竞争,这个差异化是逼出来的,但是逼出来后,就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力,所以前段时间看到京东可能比下顺丰拿到严选的业务,一点都不出奇,这个物流架构对于B2C大卖家是最优解。
  菜鸟物流目前一阶段的方式就是通过强大的控制力,自建仓储加控制通达系构建类似的架构。
  第三代地网:揽件---投递
  电商业态的发展为大部分的标品的商品流通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行业要继续增长,接下来就需要为更多的非标商品流通、体验式服务提供解决方案。
  2014年开始的那场惊天动地的O2O泡沫、互联网+、万众创新,当时资本的狂热造就了巨大的时代泡沫,产生了很多无厘头甚至可笑的业态,资本、创业者都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线下各类服务、各类场景的互联网改造(信息化)的试错过程中,泡沫退潮后,死掉无数的企业,但几个行业的死人堆里走出了巨头:团购、外卖、叫车,活下来的都是少数,当时死掉的很多公司都是试图自建配送业务,结果都掉坑里了。
  在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的助推下,外卖作为高频业务迅速的打开市场,最重要的是,这个大需求提供了这种短途直送网络的最低运营业务需求,让几个头部企业能活下来,进而兼并收购提高效率,外卖其实就是短途即时物流业务,回看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个业态的玩家都是纯纯的互联网企业,并没有任何传统快递公司的身影。
  核心原因在于,这个版本的地网,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运能调度,没有中转场,核心竞争力是网络算法,并不是传统快递公司的运输网络,因此,技术导向的互联网公司主导了这次物流业态的迭代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正是短途即时物流网络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让各种各样曾经在O2O中证伪的模式又活过来了,因为这次,他们只需要专注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就可以了,市场上有成熟的物流解决方案,同城业态才有可能繁荣,基础设施的完善,同城购物、服务的业态会诞生更多有趣的尝试。
  阿里、腾讯买买买的都是点的布局,加上地网物流配送的完善,才是未来的完整版图。
  信息流就像大脑,物流就像四肢,只有大脑和四肢都成熟了协调发展才有可能跑得快。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或者聪明绝顶、英雄气短都是走不远的。。。抛开基础设施谈模式就是耍流氓。
  以上是在新零售方面的推进,在快递方面,主要的电商场景,现在大卖家恨不得把货下沉到每个城市的落地仓、下沉到每个卖场。。。收件终端又是快递柜,中间这个短途的同城配送,是谁送的重要么?还需要快递公司么?
  在这个维度下,你还觉得饿了么95亿美金的估值贵么?
  在这个更大的赛道,吃过物流亏的阿里,会犯浑再次错过控制物流服务品质的机会么?请注意,这次全资收购后,阿里也开始养外卖小哥咯~服务品质的控制,最终还是得回归到自营,人性使然。。。
  随着互联网巨头在同城零售、服务的摸索,未来每个街头都是战场。
  三、菜鸟联盟 vs 反阿里联盟 vs 佛系老大哥
  剧本编完了,接下来就是立Flag的时候了。
  在物流这个赛道下,阿里亲自下场,布局了很多仓储的大地主菜鸟物流以电商件裹挟通达系形成一个虚拟的更大的加盟制快递公司,形成菜鸟联盟,老大哥居中会一定程度的维持参与方的均势竞争,各自按照“含爹量”进行排位。饿了么作为唯一自营的物流模块,先满足新零售,逐步渗透到快递业务中去。
  腾讯是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代理人战争,接下来大概率会发生的一个大剧情是:
  腾讯投资顺丰!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回看两者在2017年儿童节嘴炮事件的秀恩爱。
  很难想象利益冲突、价值观冲突如此剧烈的顺丰和阿里会走到一起,那对应的,阿里的敌人就是腾讯,同为深圳企业的腾讯和顺丰更容易走到一起。顺丰和腾讯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更容易分配利益,顺丰也符合腾讯要投就投行业龙头的风格,至于价钱嘛,同为土豪的腾讯你觉得会缺钱么。。。腾讯赌起赛道来也是很生猛的,去看投新零售的节奏,去看上吃鸡游戏的节奏。。。
  立Flag了,坐等打脸
  这样,在快递领域的顺丰、仓储配送的京东、同城短途的美团,分别对应上文提及的三个阶段的物流业态,组合起来形成反阿里联盟对杠菜鸟联盟,这才是未来在物流这个大赛道下对垒的两大集团军。
  至于佛系老大哥邮政,国家队应该是不会选边的,而是两个小兄弟去交保护费,你懂得。
  菜鸟联盟 vs 反阿里联盟 vs 佛系老大哥,谁会赢不知道,但是可以想象的是,快递行业不会是好的投资标的,很多行业赚的是行业格局的钱,你见过打的如此剧烈的行业竞争格局会出好股票么。。。
  结语:
  正因做过物流行业,才会如此的敬佩顺丰、京东。
  说到底,快递还是个服务行业,从业的都是极其普通的普通人,这样的队伍能带出这么强的战斗力,本身就是件很值得尊重的事情。这些是人,不是机器,不是一个系统、一个KPI就管得好的,没做过服务业的不知道,有性价比的维持好服务有多难,最后那一点点的服务提升成本是不可想象的。
  能站着把钱赚了,谁想跪着?
  软件界面不管怎么设计,都是没有情绪的,流程和KPI能保证员工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出现把事给办了,但是流程和KPI搞不来基层员工真诚的给爷笑一个。
  鸡汤和梦想能管得好办公室里的白领,但是对快递员不顶用,他们需要的是尊重,试问国内有多少家服务类的公司,能让基层员工活得有尊严?
  这样的行业,往往会回到人性最底层的东西,很多时候你看做得好的公司的一些行为都有点旧时江湖义气的感觉,不管是王卫保被打的快递小哥,还是刘强东说全额给快递员上社保的决策,都不是现在在商业上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但也只有这样管理,才有可能把服务体验提上来。
  毕竟,有些企业家,阶级没有限制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知道服务业从业者最需要的是什么。就算你说他是公关,起码,他也想到应该这样公关啊。
(责任编辑:DF062)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7被浏览3,339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您的位置: →
→ 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是真的吗?饿了么被阿里收购是怎么回事?
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是真的吗?饿了么被阿里收购是怎么回事?
时间:来源:作者:hyr1
近日,有消息称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了,受到不少吃瓜群众的关注,那么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是真的吗?饿了么被阿里收购是怎么回事?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快来看看吧!
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是真的吗?饿了么被阿里收购是怎么回事?
2月26日,多家媒体报道称,阿里将在3个月内按95亿美元(每股0.6517)现金收购饿了么全部股份,已签排他协议。阿里和饿了么官方均表示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但这一点都不意外。2016年4月,饿了么完成了由阿里领投的12.5亿美元融资就已表明立场。只不过,当时,饿了么明确表态要独立运营。
随后,饿了么和阿里走得越来越近。饿了么与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在云计算、地图、金融、信用等进行深度合作。2017年4月,阿里巴巴又联合蚂蚁金服对饿了么增资数亿美元。10月,饿了么接入支付宝口碑,获得支付宝首页入口。
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还有消息称口碑将于饿了么整合并入阿里新零售。饿了么要开始为阿里服务了。
外卖规模超过千亿元,可处境依然尴尬
外卖是个大生意,并且增长依然在继续。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外卖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2430亿元。虽然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增速较几年前放缓,但仍有一定上探空间。
今年1月,美团外卖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团外卖总交易额达到1710亿,业务几乎覆盖全国所有人口10万以上的县,商户的覆盖量已超过200万家。
2017年美团外卖用户数2.5亿,合作商户数超过200万家,活跃配送骑手超过50万名,覆盖城市超过1300个,日完成订单1800万单。
饿了么在2016年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其覆盖全国1400个城市用户量超过1.3亿。加盟餐厅100万家,高端连锁品牌商家超过15万家,日订单峰值超900万单。
2017年8月,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双方整合后,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和美团相当。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市场用户份额占比达55.3%,美团外卖占比41.3%紧随其后。
外卖市场变成了饿了么和美团的天下,但却依旧无法盈利。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2015年外卖补贴最激烈的时候,外卖平台每单亏损七八元成为常态。
此后虽然补贴有所收窄,但外卖平台还是难说盈利。去年3月,饿了么CEO张旭豪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称,如果扣除对消费者的营销活动,饿了么的传统餐饮外卖业务已经有所盈利,但加上营销或红包,则依然处在亏损状况。
亿欧的消息显示,今年春节前饿了么融资没有成功,差点过年都过不下来,阿里打了过桥贷款,所以现在只能全资收购。
还需要继续「烧钱」的饿了么被阿里吞并,在情理之中。
本地生活服务已是阿里和美团的天下
在外卖的2000亿元规模之外,还有它带来的更大市场&&本地生活服务。
目前,本地生活服务O2O形成了到家、到店两大模式。
如果你够细心,应该会发现无论美团外卖还是饿了么,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送餐,还有很多标准化或者半标准化的商品,比如超市、生鲜果蔬、鲜花代购,送药上门等。
在O2O成为风口的年代,这些服务都曾以独立App的形式出现,但相关平台大多在烧钱大战中倒下&&不是这些服务没有需求,而是每一项服务的使用频次都不够高,撑不起一个独立平台。这些O2O服务最终聚集在订单频次较高又拥有自己配送服务体系的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上。
这些到家服务和团购时期形成的到店服务,共同组成吃喝玩乐的生意。今年除夕,美团CEO王兴发表的内部信显示,2017年美团整体收入超过330亿元,GMV交易额突破3600亿元,线上日订单量峰值超过2700万,额外的还有线下超过700万单的交易。
口碑是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主要载体。口碑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250万家商家入驻口碑平台,口碑的单日交易笔数超过3000万笔。
饿了么接入口碑之后,已经形成了口碑专注于到店,饿了么专注于到家的定位,口碑+饿了么+淘票票+飞猪组成了抵抗美团的联盟。
在本地生活服务上,没有第三个平台能与阿里、美团抗衡。
饿了么再无独立可言
卖身阿里后,饿了么必然会得到更多资源上的支持,但也意味着要成阿里的一颗棋子。
对于新零售,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提出了「四路大军」,本地生活服务主要由口碑承载,提到了和服装百货、电器和快消食品生鲜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年年初,口碑业务汇报线,将其从蚂蚁金服汇报线调整到阿里巴巴集团汇报线,口碑CEO范驰向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汇报。
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与其在业务上和口碑互补有很大关系。饿了么进入阿里体系之后,也要为阿里服务。还有消息显示,饿了么CEO张旭豪将出局。
最直接的变化,恐怕是饿了么旗下蜂鸟配送要承接盒马的配送业务。2016年12月的数据显示,蜂鸟即时配送平台已覆盖全国1400个城市,注册蜂鸟配送员达180万人,其中自有配送员超过6000人,饿了么即时配送的标准人效达到日均35单。盒马鲜生的配送服务目前是自营+外包结合的模式,订单高峰期大量订单都依靠外包配送。
至于饿了么的命运,可以从阿里收购的其它公司中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UC浏览器。阿里布局文娱内容产业,UC浏览器从移动事业群调整至大文娱事业群,作为大鱼号图文和短视频内容的一个重要出口。但UC浏览器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被QQ浏览器超过,而阿里对UC浏览器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瞄准海外新兴市场。
再比如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是一家影视剧制作公司,曾投资2013年国产片票房冠军《西游&降魔篇》。被阿里收购之后,文化中国更名阿里影业,成为阿里大文娱旗下一颗棋子。阿里影业随阿里对文娱业务的构想进行业务调整,从影视公司转型为文娱基础设施的一员,专注于互联网票务服务,亏损得一塌糊涂。
它们都变成另外的样子了。
以上就是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是真的吗?饿了么被阿里收购是怎么回事的介绍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您可能感兴趣
| | | |CopyRight(C)2004年-2016年 kuaila.com 快啦网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编号:苏ICP备号-1发现信息价值
师太请你放开
阿里将以95亿美金收购饿了么,如何评价这笔交易?
师太请你放开
14:05 灌水发表在
2月26日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将收购饿了么,并且已经签署了排他协议,3个月内阿里将以95亿美元(每股0.6517美元)现金收购饿了么全部股份。但也有行业人士认为收购价不会超过95亿美金。
据了解,2016年8月,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向饿了么完成了12.5亿美元的投资,2017年4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再次向饿了么投资4亿美元。通过多轮投资,阿里系已成为饿了么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32.94%。此外,阿里巴巴还促成饿了么于2017年收购百度外卖业务。
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曾对自媒体表示,尽管阿里有强势的一面,但它实质是好的,“你说它真是想控制这家公司?控制不控制,其实在于你做得好不好,你做得不好被收购这是宿命,能被收购那还算有你一个退出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0月,美团完成40亿美金融资,由腾讯领投。至此,外卖竞争真的成了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之间的战争。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师太请你放开
大家都在看
师太请你放开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阿里收购饿了么 你对这种商业模式怎么看?
备受关注的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一事终于水落石出。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阿里巴巴新零售战略在向本地生活服务的纵深拓展上获得重大突破。此次收购饿了么,是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同时也证明了零售商业做大做强,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强强联合,资本相互渗透,管理相互融合是未来互联网零售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阿里和饿了么的融合是中国互联网行业2018年又一笔重量级的交易,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下半场”的格局特别是O2O行业的发展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一则其将高效整合外卖市场资源,为强强联合提供更为优越的商业机会。无论是传统的餐饮外卖,还是方兴未艾的新零售,目前的市场渗透率仍然非常低,需要长时间的推广和深耕。饿了么选择完全融入阿里生态,正是为了更好地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进。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发展到现阶段,光有资本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的趋势将是新零售和餐饮外卖的协同作战,而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有着最强最完善的生态。借力阿里生态流量、金融、技术等领域的全方位支持,饿了么成为阿里在“互联网+实体经济”领域最强有力的伙伴。加入阿里集团后,饿了么与整个生态的联系会更加紧密,相互协作会更加高效,协同效应会更加显著。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大到整个阿里巴巴生态,我们更能够理解阿里收购饿了么的战略价值——打造高品质、全品类的本地生活服务入口。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所说,饿了么领先的外卖服务将与口碑的到店服务一起,为阿里生态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完成从新零售走向新消费的重要一步。二则将搅动行业变局和加速行业重新洗牌,推动新的产业竞争格局出现。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在线外卖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大关,预计2018年将达到2430亿元。而在2017年外卖三巨头中,饿了么的份额约41.7%,美团外卖的份额为41%,百度外卖为13.2%。单就外卖市场而言,美团点评与饿了么不相上下,而行业已经完成洗牌只剩两大巨头直接竞争之下,超2000亿的市场“蛋糕”也让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巴巴都不可轻视。阿里和饿了么融合,外卖将现以腾讯背景的美团与大众点评和阿里巴巴背景的饿了么的“AT大战”。一边是外卖市场最早玩家的饿了么,一边是背靠腾讯、后发制人的美团点评,最终谁才会成为收割市场的玩家,短期内依旧是个疑问。然而可以预见的是,加码布局新零售的阿里与刚成立新零售事业群的美团势必将把战火重新燃起。三则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提高零售商业的服务品质和服务效率。收购饿了么,将会给阿里巴巴生态带来千亿级别的交易量,无论是在行业布局还是从在线外卖市场本身而言,这对于阿里巴巴而言都将是一笔“好买卖”。对于饿了么来说,此次被收购也是如此。今天纯电商时代已“死”,O2O模式的概念朝着“新零售”的概念继续前进,在新零售这一盘巨大的棋局中,饿了么作为生活服务行业的重中之重,它需要入局也必须入局,而带它入局的人,就是阿里。在新零售时代的力量冲击下,时代红利会悄无声息的喷薄出来,饿了么会在这股力量的冲击下焕发容光,而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不仅仅会获取饿了么现在的财富和资源,还会借助新零售时代的力量进一步改造饿了么,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零售企业的相互融合,取长补短,获利还有零售产业的终端消费者。融合发展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丰富、更便利、更好体验的满足需求的手段、途径或场景。消费者中高端消费心理已经被点燃,消费升级一定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之,此次阿里携手饿了么,理解这单收购的关键词是“融合”,是资本的融合,管理的融合。强强联合,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零售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我来说几句:
关注百度口碑微信号
新手帮助常见问题关注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