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试过用ZK接自带雅马哈功放调试技巧的音箱O,O

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全新 黑色 京东购买 请走转转担保交易,喜欢的话就赶快联系我吧。
其他人还在看
其他人还在看
二手音响/功放相关:
网友热搜:&主题:细数音响品牌----国外篇
&[ 主题管理员: zjize ]
&浏览:44596&& 回帖:372 &&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冬天的心 发表于
真理亚当夏娃之类最好不要排,他们是做专业录音棚监听的其实我这里面经专业录音棚做监听的已经不少了,只是实力都比他两要稍强些(或者说要高端些)。所以,找机会还是上,嘿嘿
泡网分: 21.351
帖子: 1969
注册: 2005年12月
楼主辛苦啦
貌似 chord、Micromega、Jadis、LEBEN 还没能排上号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chrysler 发表于
楼主辛苦啦
貌似 chord、Micromega、Jadis、LEBEN 还没能排上号chord和Jadis都已经早有了,仔细看。
米格、城堡、雅俊、剑桥、美声、乐富豪这些入门级的品牌,都不会有戏,嘿嘿
泡网分: 21.351
帖子: 1969
注册: 2005年12月
zjize 发表于
chord和Jadis都已经早有了,仔细看。
米格、城堡、雅俊、剑桥、美声、乐富豪这些入门级的品牌,都不会有戏,嘿嘿确实看漏了chord,没目录就是不方便,乱
leben虽有些小众,但CS600却是听过的胆机里最愿留下的
顺便再提一个品牌: Bladelius (谱丽声)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chrysler 发表于
确实看漏了chord,没目录就是不方便,乱
leben虽有些小众,但CS600却是听过的胆机里最愿留下的
顺便再提一个品牌: Bladelius (谱丽声)译得真烂,我们都叫它是“不辣的牛肉丝” leben这个品牌真不清楚,待搞清后再说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09:59 编辑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90. Orpheus 天琴 瑞士
瑞士的天琴Orpheus,,算是极少数年轻人当家的音响公司,他们有声名显赫的背景与技术资源,2001年创立时就以数字解码器相关制品闻名于世,ANagram DAC模块获得许多高端音响品牌采用;当业界主流规格还是192kHz/24Bit时,天琴Herit“ge DAC MP2就拥有768kHz/24Bit的强悍能力。头衔为“策略经理”的Tallant Fabien其实就是少东家,公司主要工程师大概都不到40岁,像负责这部DAD(Digital AudioDock)专案的Carreira Sergio也是个年轻帅哥。Carreira是在澳洲专门研究声学,他说OrpheUs研发产品的眼光放在未来,实际工作却是很脚踏实地的。譬如一部器材完成之后会经过基本的仪器测试,然后就会通电进行恒压测试,如果是带有功率放大的功放则另外执行负载测试,之后还要输入正弦波测试总体谐波失真。最后,他们还进行人耳盲日试听,产品必须让所有的工程师实际试听过,当大多数人都认同时才能过关。换句话说,在天琴公司内部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所有产品设计/H来都需要工程师一起背书认证,也因此他们能保持一贯而稳定的声音风格。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91. Penaudio 芬兰
来自芬兰的Penaudio由Sami Penttil先生所创立,品牌名有Pen’s Audio之意。Penaudio专门生产音箱,利用北欧芬兰丰富的森林天然资源,使用高品质高密度的桦木制作音箱箱体,追求完美自然的声音再生。创业之初的旗舰Serenade落地音箱,其绝佳的音质与音场表现,在当时同价位上很难有对手。Sami本身就玩乐器,对声音的认知自是相当正确。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92. ELAC 意力 德国
ELAC(意力)创立于1926年,德国顶级发烧音响品牌,总部位于德国北部城市基尔(Kiel)。
1908年已经开始声学的研究和产品开发,虽然经历了战争的破坏,研究从未间断,从最早的唱头、收音机乃至现今的扬声器。精致、准确的音色,澎湃的能量,最先进的技术,极佳的材质与工艺,严谨的品质,Bauhaus极简设计,这些都是ELAC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价值所在。对于世界各地的爱乐者而言,ELAC代表的就是最佳德国科技,我们所有产品在出厂之前均经过100%的严苛测试,ELAC也是世界上第一家通过ISO 14001认证的扬声器厂商。今天,ELAC产品正应用于高级家用、顶级跑车,航空制造领域。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93. AudioSolutions 立陶宛
江山代有人才出,这几年锋头颇健的Estelon(HiEnd音箱品牌,创立时间不长,但是创始爱诗特浓)是来自爱沙尼亚的人 Alfred Vassilkov 却有 28 年音响设计经验,发烧友开始注意到波罗的海边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三小国。现在三小国之一的立陶宛,又出现了新的音响品牌音乐卫士 AudioSolutions,这家公司 2011年正式成立,但更早在 2003 年他们就开始研究音箱,推出了很多创新设计。你知道小提琴家海菲兹也是立陶宛人吗?他 4 岁进入维尔纽斯音乐学院学习,这里也是诞生天才的地方。
AudioSolutions 旗舰 Vantage 音箱(意为胜利者)一推出就在国际上囊获多项大奖,加拿大《 SoundStage》杂志的评为“ 2015 年度最佳 Hi-End音箱”。这对音箱采 4 音路 5 单元设计,分别是 1 只10.5 吋铝盆低音(藏在音箱里面) ,2 只 6.5 吋的 SPC低音, 1 只埃及纸莎草制造的 5 吋特殊中音,以及 1只 1 吋的丝膜高音,大多是向 Scan-Speak 特别订制的,分频点为 50Hz/200Hz/10kHz,巧妙避开了人耳敏感的区域。以密集板制作的箱体厚度达到 42mm(里层24mm,外层 18mm),可进行三部功放的连接( 92dB 的灵敏度可用多部小胆机推动),并且在中音与高音部分有多段增减调整。厂方标示的频率响应为 21Hz-30kHz,十分惊人!平均阻抗 4 欧姆,最大承受功率 300 瓦,含底座尺寸 mm,每只重 70 公斤。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94.&&Audiolab&&傲立&&英国
Audiolab于1983年由两位英国人Philip Swift和Derek Scotland创办.最初本来是一间很细小的公司,那时的生产厂房竟然只是在Philip家中的厨房。
首款生产出来的产品正是传颂于音响界多年的8000A合并式放大器,继而的8000C前级及8000P后级同样也是非常经典的产品。及至后来的新款前级8000Q和单声道后级8000M,亦马上被英国权威音响杂志《What Hi Fi》采用为参考放大器。
至1998年,麦拿伦赛车队把Audiolab收购,同时亦把牌子名称更改为TAG McLaren。麦拿伦以他们高尖端科技,发展出多项新颖的音响及影音产品等。到了2004年的3月,著名的国际音响集团IAG把麦拿伦音响部收购过来,并在一年后把牌子回复为大家熟识的Audiolab。
IAG并非只把牌子买了过来便算,同时亦把很多麦拿伦音响的科技和设计也引进到IAG;当然,最重要的是技术方面的人材,包括服务了Audiolab/TAG McLaren十多年的总设计工程师Nick Clarke也一起加入了IAG。
Nick的首个任务是要把改良后的8000系列重新推出,像8000S合并式放大器, 8000Q前级, 8000P后级和8000M单声道后级,即将很快与音响乐迷见面了;同时间, Nick亦会为8000系列带来几个新产品,包括CD机, AV处理器,多声道后级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Audiolab又会再次成为乐迷心目中的经典了。
泡网分: 8.832
注册: 2009年09月
zjize 发表于
92. ELAC 意力 德国
ELAC(意力)创立于1926年,德国顶级发烧音响品牌,总部位于德国北部城市基尔(Kiel)。
1908年已经开始声学的研究和产品开发,虽然经历了战争的破坏,研究从未间断,从最早的唱头、收音机乃至现今的扬声器。精致、准确的音色,澎湃的能量,最先进的技术,极佳的材质与工艺,严谨的品质,Bauhaus极简设计,这些都是ELAC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价值所在。对于世界各地的爱乐者而言,ELAC代表的就是最佳德国科技,我们所有产品在出厂之前均经过100%的严苛测试,ELAC也是世界上第一家通过ISO 14001认证的扬声器厂商。今天,ELAC产品正应用于高级家用、顶级跑车,航空制造领域。
二十年前买的一对意力音箱现在还在听,还是喜欢这个牌子的。
泡网分: 20.532
帖子: 1865
注册: 2006年01月
zjize 发表于
94.&&Audiolab&&傲立&&英国
Audiolab于1983年由两位英国人Philip Swift和Derek Scotland创办.最初本来是一间很细小的公司,那时的生产厂房竟然只是在Philip家中的厨房。
首款生产出来的产品正是传颂于音响界多年的8000A合并式放大器,继而的8000C前级及8000P后级同样也是非常经典的产品。及至后来的新款前级8000Q和单声道后级8000M,亦马上被英国权威音响杂志《What Hi Fi》采用为参考放大器。
至1998年,麦拿伦赛车队把Audiolab收购,同时亦把牌子名称更改为TAG McLaren。麦拿伦以他们高尖端科技,发展出多项新颖的音响及影音产品等。到了2004年的3月,著名的国际音响集团IAG把麦拿伦音响部收购过来,并在一年后把牌子回复为大家熟识的Audiolab。
IAG并非只把牌子买了过来便算,同时亦把很多麦拿伦音响的科技和设计也引进到IAG;当然,最重要的是技术方面的人材,包括服务了Audiolab/TAG McLaren十多年的总设计工程师Nick Clarke也一起加入了IAG。
Nick的首个任务是要把改良后的8000系列重新推出,像8000S合并式放大器, 8000Q前级, 8000P后级和8000M单声道后级,即将很快与音响乐迷见面了;同 ...这个牌子也不比雅俊之流高大上多少啊?
泡网分: 20.532
帖子: 1865
注册: 2006年01月
zjize 发表于
92. ELAC 意力 德国
ELAC(意力)创立于1926年,德国顶级发烧音响品牌,总部位于德国北部城市基尔(Kiel)。
1908年已经开始声学的研究和产品开发,虽然经历了战争的破坏,研究从未间断,从最早的唱头、收音机乃至现今的扬声器。精致、准确的音色,澎湃的能量,最先进的技术,极佳的材质与工艺,严谨的品质,Bauhaus极简设计,这些都是ELAC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价值所在。对于世界各地的爱乐者而言,ELAC代表的就是最佳德国科技,我们所有产品在出厂之前均经过100%的严苛测试,ELAC也是世界上第一家通过ISO 14001认证的扬声器厂商。今天,ELAC产品正应用于高级家用、顶级跑车,航空制造领域。
这个牌子还可以,我原来差点买对CL82
乐魂我也听得很多,还可以哈
泡网分: 51.175
帖子: 4635
注册: 2001年04月
zjize 发表于
66. Primare 翩美 丹麦
成立于1986年,“翩美”(PRIMARE)以设计水平先进的崭新设计而引人瞩目,其产品以放大器始,以音质之高,设计之优而吸引人,最新的放大器系列,更是前卫设计,成为热门话题。
Primare的简约外型一直是它的最大卖点之一,这无疑是来自北欧独有的设计风格。北欧人追求的是一种永恆的设计,不变的哲学,不盲目追求流行,而是随时间推移产品依然好用、依然美观,也不会退流行,Primare的产品也是如此。翩美,是丹麦货?还是瑞典货?
我记得是瑞典设计。
泡网分: 0.024
注册: 2008年03月
楼主辛苦了。
没看到第73名,请补一下!谢谢!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font color="#. Ascendo 德国
德国Ascendo成立于1999年,三位创办人兼声学工程师致力研发扬声器的制造技术,其目标为在固定空间内,不论任何位置均能享受到平衡而丰富的音色效果。为了达成目标,Ascendo研发出多项相关技术,当中关于优化频率脉冲响应的技术更成功取得专利权。创立至今,产品于国际间获奖无数,产质量素与品牌地位均受业界及消费者所认同,标志着Ascendo的产品设计理念和生产技术拥有其独特风格,在市场上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Ascendo在声学处理方面的成就不仅展示于旗下产品,于专业范畴上亦有建树,曾为不少国际知名录音室提供设计方案及测量服务,业务更一度扩展至为大型音乐演奏厅进行设计,目前已有许多唱片品牌受惠于其服务,包括 : BMG, DeutscheGrammophon, Deutsche Telekom ...等等。
这些难得的经验为Ascendo的产品设计师带来更多的启发,进一步对声波残响时间作深度研究,并持续改良产品的处处表现,令回放效果达逼真完美的境界。
  德国高级发烧器材制造厂Ascendo,前身是一家获得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赞助的科研机构,后来将科研得来的新技术派生到高级音响器材的生产上,其产品线不算多,但每一件都是集合了新科技于其中。Ascendo是从德文“升华”一词演变而来,它的音箱最大的特点是时间相位校准,为此他们首先让高音单元可以移动。有别于其它厂家把每个单元的发声点放在一个垂直线上的设计(让音箱的前障板倾斜),Ascendo发现这仍然无法保证每个单元的声波都能同时到达聆听者的耳朵,因为每个人的聆听点与音箱距离不同,而且高音的发声瞬态快过低音,很难达到真正的时间相位一致。Ascendo的方法是让高音单元的前后位置可以移动,如此可依不同聆听位置与高度调整达到真正时间相位一致。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梅向道 发表于
楼主辛苦了。
没看到第73名,请补一下!谢谢!感谢提醒,补充上了!
泡网分: 33.156
帖子: 16961
注册: 2004年06月
zjize 发表于
在有潘总这位高人在的地方发这个贴子摆明了就是----班门弄爹!期待167的一一点评,加纠正网上资料的失误。@167
我呢,也就收集了一些知名音响品牌玩玩,图个乐!资料图片都是网上找的,错误啥的估计一堆一堆的,千万别指责我----我容易吗我!
首贴上大喇叭一张,我最喜欢的(外观,没听过)
竞然没有惠威,楼主,你苦了
泡网分: 27.347
帖子: 1044
注册: 2004年07月
已经看到73名了,我的器材品牌一个都木有上榜,心里不禁拔凉拔凉的 本帖最后由 小洋芋 于
01:52 编辑
泡网分: 27.347
帖子: 1044
注册: 2004年07月
既然真力,亚当都没有上榜,那可能是楼主不评专业器材品牌吧。其他牌子倒也算了,但全球的录音室几乎有一半都在用真力,绝对是监听音箱的一哥,居然也没入楼主法眼 本帖最后由 小洋芋 于
02:03 编辑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95. Legacy&&瑰宝&&美国
Legacy(瑰宝)由Bill Dudleston在1983年创立,产品趋向使用多路、大口径低音单元设计,以再现全音域、大动态为目标,被誉为“能真实反映管风琴”的音箱,多个型号曾在《Stereophile》上榜,能比对手提供更宽阔的频响范围、更低的失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可靠性。Legacy的每一件产品都精益求精,从最顶级的HELIX到最小型的STUDIO,员工都象给自己制作音箱那样认真,品质一直是该品牌最大的亮点。凭着对电声技术的独特理解以及不懈的努力,Legacy在1983年推出了它的处女作——Legacy-1,迅速在发烧友和媒体之中获得广泛的好评,人们惊讶于这么一家新兴的公司怎么能设计出这么优秀的音箱!尔后Legacy的产品在录音室中得到广泛运用,是把专业品质应用到家用器材之中的典范,Legacy给SONY、Arista等唱片公司提供监听音箱,即使是全球最大唱片公司——环球唱片公司在2007年7月经过与其它品牌多方比较之后,也正式选用Legacy音箱,这是一个非常大型的、共含16组模块的“巨塔式”音箱系统。
Legacy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决非偶然。Legacy创始人及总裁Bill Dudleston是音响工程师协会以及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成员,最近以美国中西部著名学者的身份进入名人堂。Bill Dudleston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拥有多项电路设计、声学设计方面的发明专利,撰写过许多关于扬声器指向性、音箱设计方面的文章,也是《Reinforcement, Resonance and Reverberation: Fundamentals in Sound Control》一书的作者。Bill Dudleston在DSP、数字功放等方面同样颇有建树。 Legacy音箱在媒体和录音室中获得很高的赞誉。获得格莱美大奖的唱片制片人Rick Rubin公开赞扬Legacy FOCUS音箱对其制作Sheryl Crowe、Johnny Cash、Mariah Carey等人的专辑提供了很大帮助;《音响论坛》刘汉盛先生则称赞它:“可以再生跟真的一样的乐器形体与线条;木头味浓郁,听起来很舒服,这也是寻常喇叭所不及者;足以让大部分嗜吃饱满人声、强壮低频者满足”。而录音师Steve Hoffman在重新对“猫王”、Frank Sinatra、Nat King Cole等巨星的历史录音进行混音时,同样使用了Legacy WHISPER音箱作为参照标准。可以说,Legacy在录音室音箱和家用音箱之间搭建出一条完美的桥梁。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09:21 编辑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96. BOW&&丹麦
BOW这个品牌是由丹麦著名设计师Bo Christensen先生在1994年创立的。在90年代中期,BOW推出了一系列小巧的Hi-End级单体式产品,它们融合了BOW独特的设计理念,凭着“艺术境界”般的声音表现和毫不妥协的造工,给音乐爱好者以高尚的听觉、视觉乃至艺术般的享受。BOW最早的两件产品是ZZ-One合并式功放和ZZ-Eight CD机。发烧友从未领略过如此精彩的声音和精致的设计。这两个型号获得了大量国际性奖项,并成为许多国家中最好卖的高级器材。以ZZ-One的表现,可能是首台与贵许多倍分体机相媲美的合并机。BOW的CEO Bo Christensen先生在Hi-End音响方面具有深厚的背景:他也是另一名牌Primare(翩美)的创立者,所有的Primare早期产品(928系列及2000系列)都是他设计的。Bo Christensen先生既是音乐家又是设计师,因此在BOW产品上总是具有一种独到的气质。
BOW的另一特点就是使用了非常少的主动元件。例如,在ZZ-One合并机的线路中,只使用了7个主动元件,因为它的设计团队具有在数以千计的元件中选出“合适”的元件的经验和能力。 BOW与其它晶体管功放的区别还在于它使用了电子管的线路。没错,它确实是在基于电子管线路上设计的晶体管线路,这也正是BOW产品的声音特点能与众不同的地方。通过吸取电子管线路结构较简单的内在优点,BOW成功避免了许多其它晶体管功厂家不得不应付的问题,而且,较简单的线路也有利于防止“滤掉”音乐中微弱的细节,从而提供更精致和更具规模感的重播效果。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09:22 编辑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97. Genesis 珍尼西施&&美国
响史空前绝后由三位大师:Infinity 创办人Arnie Nudell 、PS Audio 创办人 Paul M. 、Audio Academy 创办人 Mark Schitter联手设计成的 珍妮西施(Genesis)于1994年成立。
Genesis的高音可以视为带状单体与平面单体的混合设计,而中音部分Genesis的大喇叭都采用带状单体,与Infinity分道扬镳。不过我们可以看到Infinity从IRS所建立的巨型喇叭架构,这么多年来仍是Hi-End扬声器的最高典范。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98. EINSTEIN& &爱因斯坦&&德国
爱因斯坦”(EINSTEIN,德国) 这个品牌诞生在1987年,他的放大器直至1991年方输出国外,以坚实清晰之美,音质活鲜的高性能,成为令人瞩目的品牌而为世界各国认知。近年又推出激光唱机、唱盘、音箱等多种产品。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99. Manley 曼丽 美国
美国Manley Labs由David与Ev Manley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 厂房位于罗省以南的CHINO市, 工厂占地11,000平方英尺。
MANLEY LABS设计制造的大约五十种电子管产品中,大约有一半是专业录音与母带制作所使用, 另一半则是家用高级音响,现时的总监EveAnna Manley于1989加入该厂,在1996年David Manley离开公司,到法国退休养老。
EVANNEManley继续主持公司的运作,并接手设计工作。MANLEY LABS的真空管放大器及录音器材各地的专业录音师及用家一致评为最佳的器材!音色之像真及两极之伸展绝非一般真空管放大器或晶体器可比拟。然而, 这个厂家其实还是录音专业器材优秀的生产商,其产品都是属于专业音频领域中的“发烧级”级设备。高质量的宽频变压器更是MANLEY的拿手好戏。
MANLEY非常重视放大线路的电源供应质量, 除了电源变压器宽裕量充沛之外,每级放大均以高精度低内阻的独立整流滤波线路处理,务求使每组电路工作在最佳的状态下,这样声音表现自然就有最佳保障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小洋芋 发表于
既然真力,亚当都没有上榜,那可能是楼主不评专业器材品牌吧。其他牌子倒也算了,但全球的录音室几乎有一半都在用真力,绝对是监听音箱的一哥,居然也没入楼主法眼
天啦!专业器材我都快上完了,就差个真力亚当而已。全球一半的录音室在用真力,谁统计的?就我所知道的高端录音室,主监听音箱都不是用真力的。真正的监听一哥是ATC、PMC和JBL,排二十位都跟真力没什么大关系。亚当倒是不错,前几年索尼的录音室(准确的说是哥伦比亚,拍电影的)用了亚当。
我申请了真力M040的试听,它要能干掉我的国产hifi系统再说吧。我的音箱加功放也就够一只的价,呵呵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小洋芋 发表于
已经看到73名了,我的器材品牌一个都木有上榜,心里不禁拔凉拔凉的
这箱子我有见过,但忘记品牌了,好像吹得挺牛B的,不过当时瞄了一眼就过去了。有时间去查下,不过100号以内是肯定没戏了。
你还有些什么品牌?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09:47 编辑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sigma110 发表于
竞然没有惠威,楼主,你苦了去看看珍妮西施和燕飞利仕(这家都没有上呢)吧。要惠威能上这个清单,我估计香武仕、狮龙、CAV这类统统能上。
泡网分: 111.502
精华: 17帖子: 32408
注册: 2006年06月
尽管不烧器材,也进来给楼主道一声辛苦啦。
泡网分: 13.977
帖子: 13828
注册: 2013年09月
天漠虎峪 发表于
尽管不烧器材,也进来给楼主道一声辛苦啦。哈哈,感谢老兄!你不是不烧器材,你烧的是摄影器材,音响就是玩玩而已,呵呵
&版权所有:&&&&3O平方的KTV房用功率为多少的音箱和功放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和功率放大器上用于和音箱线的香蕉插头连接的一种小型圆状插座 ... 例如,CD光盘每一声道的比特率为705600ks,而杜比数字(DD)的5.1声道的比特祝你好运一生!点击好评,谢谢你!
答: 什么是纯风险损失率
答: 不错,那个地方,听别人说过
答: 到18、19世纪,苏黎世成为瑞士主要讲德语民族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中心,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和核物理的创始人之一的沃尔弗同·波里都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家电百科 产品:
> 我用的索尼的DVD,要怎么连接才能让音箱,空放连接在一起,让音箱有声音,我看不懂英文,麻烦谁帮我连接一
我用的索尼的DVD,要怎么连接才能让音箱,空放连接在一起,让音箱有声音,我看不懂英文,麻烦谁帮我连接一
连接顺序是DVD输出至机音、视频输入,功放机音频输出至音箱。DVD音频输出一般是红、白两色莲花插座为一组双声道,标识为奥迪o output ,音频输出至少有两组以上,接线时注意不要混乱。视频输出用黄色插座,只有一个,好识别。dvd音频输出接功放奥迪o input 端,红色输出应接红色输入,不能红白颠倒。 功放机接喇叭的端口有喇叭和L(左声道) R(右声道)的标识,颜色是一红一黑为一组(一声道)。模样常见两类,一类是接钳形线鼻的,一类是线卡子的,应该按照接口类型配线,并按组接线不能颠倒。
标签:&&&&&&&&&&&&
" tab="tab_0" >常见问题热点事件家电人物家电名词热门品牌
热门新品12345678910 123 4 5 6 7 8 9 1020 / 21 页
看完就退烧吧---细数那些音响名牌
补充2 Monitor Audio 猛牌 英国
英国猛牌(Monitor Audio),成立于1972年,是HIFI界的老牌厂家,一直以镀金高音闻名于世。其获得过数之不尽的奖项:美国发烧天书、英国WHAT IS HIFI常年上榜、多个型号屡次获得五星级评价。猛牌的音箱造型优美时尚,做工精湛。欣赏延伸佳的声音具有轻盈的感受,聆听室内乐、古典乐以及人声都颇适合。Monitor Audio一向最著名的是高音够劲,其不同列金、银、铜相当为人所熟悉。
既清晰又醇厚的猛牌BR6音箱:英国猛牌铜系列BR6工作灵敏度达到90dB,功放功率储备每声道三、五十瓦基本足够,新款BR6高音是新一代著名的C-CAMM金高音,频率直上30kHz,早巳超出人耳可闻范围之外。BR6的6.5中音装上了尖尖的相位栓,是为对付盆面倾斜所引起的前声室效应,紊乱整个中音频段清晰度而设立的。另外两只同口径低音喇叭,由于负责之频率较低,相位问题可以忽略,不再需要增设相位栓。另外,为求背景取得足够而宁静的低频响应与分量,BR6分别在前障板及背后加上口径不太大的低音反射孔,用作释放低频能量及提升工作效率。
猛牌铜系列BR6中及低音物料为MMP,厂方称之为矩阵式金属聚合物。这种物料是以高压喷射成形,密度高而轻。它与别不同之处是音盆在关键部分厚度不同,以达到更低盆分裂失真,而前沿特性又要比一般纸纤维甚至乎纯聚合物为佳。需要补充的是,猛牌BR6效率高其中一原因是由于中及低音喇叭同样采用了短音圈设计,这亦即是说线圈简上之绕线较短,减轻了重量,不用太大功率已可让音圈移动,那么花费在功放功率上的钱不就少了。猛牌铜系列适应音乐的能力特别强、质感和重量感重塑出来,毕竟大音箱加上MMP盆优越条件,音乐中的动态、音乐摆幅、节奏与表现形态,都得到尽情发挥。
Monitor Audio音响推出的银RS系列音箱是银S的升级产品。其中包括包括RS 8前置音箱,RS LCR中置音箱,RS FX后置音箱,低音炮RSW12等。箱体木皮质感精致典雅,完全不是以几块MDF再粘贴上木皮的简易做工,每个接合处都是圆润成形,看不出木皮接合的斧凿痕迹,外观做工精细程度犹如高级精品。Silver RS系列音箱采用了独家开发的金属振膜中低音单元,并金属振膜镀上了金,不仅能够提供更快速以及失真度更低的中低频响应,而且它的表现与镀金高音一样,拥有清亮的音质,重播音乐不再含糊带过。同时,该系列音箱中/低音单元都采用了C-CAM工艺制作,并对铝镁合金音盆进行了陶瓷化表面处理。所谓C-CAM技术,就是以陶瓷覆盖铝合金,兼有两种振膜的优点,不仅能再生极为柔顺绵密的中、低频音色,而配合新改良的铝镁震膜低音单元,更是拥有极速的瞬时反应、更宽阔的动态范围与更低的失真。
补充3. AE 英国
当时间回到1987年,音箱设计鬼才phil jones(菲尔.琼斯)这位疯狂的贝斯爱好者和Neil MceWen、Steven Taylor三人合股在伦敦西部创立AE公司时,推出的第一件产品就是AE1大获成功,这也是他们一直研究的如何将金属材料应用在扬声器振膜上所付出艰苦努力的回报。。。在当时大家都对英国声盖棺定论的时候,AE1的横空出世绝对是一个异数,一扫大家对传统英国声的看法,当大家还在讨论雨后初晴那依靠箱体谐振校声的奥妙时,AE1凭借全金属单元的配置,讲究谐振的降低和控制,畅快凌厉的动态和柔美富有光泽的高频、触手可及的清晰音像和同时期的ProAC TabletteⅡ(Ⅲ)一起开创了一个新英国声的时代。。。。两个都是两个小导向孔,不过AE1是开在前面而ProAC TabletteⅡ(Ⅲ)开在后面。。。。“AE-1扬声器一出声即不同凡响,与1988年我第一次听到时同样地为心神一振。AE-1好像消失了,光凭AE-1的声音我无法明确指出AE-1的位置,两只扬声器之间以及扬声器后方均有充实的音场,其音像定位井然有序。……”这是摘自十多年前美国发烧天书(Stereophile)一位名叫John Atkinson音响评论员的一段评语。AE才出道时是比较难推的。因为效率较低,当时只有82dB,十多年后进行了一次改革即在1996年年底对其分频器由第一代的四阶24dB/Oct改成了一阶6dB/Oct设计,所以,效率也由原来的82dB提高到现在的89dB,使其更容易推动,与功放的适配性方面得到了大大改善。其后AE1家族又推出了签名版和MKIII版和MKIIISe版,而现在又推出了监听版。而整个AE家族也因为AE1的成功开始腾飞。其秉承AE1理念延续出来的AE2、AE3、象征实力的旗舰AE5。。。。乃至平价的AE100等系列,这些都和当年AE1的成功密不可分。。而在这些系列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只传奇般的5寸金属振盆设计理念的延续……
就像许多小说,几个朋友合作取得了成功,大家开始从穷小子变成有钱人,本来励志小说的大好结局,命运导演总会安排一点意外,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AE公司也是。。也不知是否合作久了大家都会觉得需要新的东西来调剂生活。。。。。在AE1大获成功之后,Phil Jones突然把公司卖给了Steven Taylor。。自己跑去彼岸美国创业了,在美国Phil Jones设计了AAD音箱。。。。只是AAD仍然有许多AE1的影子。。。比如说5寸金属振盆的运用等等,声音在大气的同时不失柔美。。。当Phil Jones离开后,并未出现命运导演和观众喜闻乐见的悲剧场面来博取收视率,相反AE公司并未乱了手脚,老板Steven Taylor从同是位于英国,且也以设计音箱闻名的B&W公司,挖角两名设计师,组成新的设计群,进行改良与设计的工作。并且AE公司还和上市公司FPI进行合并得到了大量资金用于研发。老板Steven Taylor亲自上阵担任总设计师。并在这个时候设计出了AE100、AE200、AE500等系列。
补充4 VTL 美国
VTL公司的全称是“VTL Amplifiers,Inc.”(VTL放大器有限公司),VTL源自“Vacuum Tube Logic”的字母缩写,中文意思是“真空管逻辑”。这家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胆机,但是不局限于全部用胆,胆也不限于信号通道,也不局限于前石后胆(胆缓冲输出级),可以说是“胆中有石,石中有胆”。
VTL的创始人David Manley(大卫&#8226;曼利)曾在南非从事电影录音工作,1980年开始自己设计专业音响,1983年在英国上市,随后向欧洲发展。1986年后,David和他的儿子Luke Manley(卢克&#8226;曼利)开始进军美国市场,到1989年,VTL的生产经营地点已经全部从欧洲迁移到了美国加州南部的Chino(奇诺市),VTL从此由欧洲企业变成了美国企业,或者说是一个欧洲血统的美国音响企业。
VTL扎根美国后,父子之间在经营方向上产生分歧,David希望继续发展专业音响产品,而Luke则希望发展顶级的民用音响。最终的结果是到1993年,VTL进行了重组,唱片、录音软件等专业音响业务从VTL分离,由David和他的妻子Eve Anna经营,成为今天在专业录音领域知名的Manley Laboratories(曼利实验室),David现在还拥有位于法国的David Manley Design Ltd.(大卫&#8226;曼利设计公司),VTL则由儿子Luke和他的妻子Bea(比阿特丽斯)拥有并经营至今。
Luke掌管VTL后推出的最引人瞩目的产品是1998年发布的Wotan MB-1250,一款只是接受订做的单声道电子管功放,最高功率输出能力达到了1250W,零售市场则是输出功率为750W的MB-750。Wotan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至今仍然只接受订做,存世量很少;外形与之相似,只是厚度薄了一半的MB-750也并不多见。
2008年,Siegfried上市了,它与MB-750的功率输出能力相当,区别只是外形以及用户定位:MB-750更适合资深的胆机发烧友,而且是跨“器材派”与“焊机派”的双料发烧友,而Siegfried则更适合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器材派”的发烧友。
VTL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并不是纯胆机,只是信号通道用电子管,电源系统与控制电路则全部是晶体管电路。单声道产品的型号以“MB”开头,双声道产品的型号则以“ST”开头。型号中的数字越大则档次越高。Wotan/MB-750、Siegfried均是VTL的顶级产品,价格更为“平易近人”的是双声道的ST-85、ST-150、S-400和单声道的MB185、MB-450等。
好马还需好鞍配,红花尚需绿叶妆,光有令人瞩目的胆功放是不够的,从一开始,VTL走的就是系统化的思路,为自己的电子管功放设计了相匹配的TL系列前级。为了迎合与电子管机一样开始复兴的黑胶唱盘,还为前级设计了唱头前级放大器,有内置的电路组件也有独立的唱放(唱头前置放大器),均为可选件。TL中的“T”大概是“Tube”(电子管)之意,而“L”应该是Line(线性)的第一个字母,因为VTL称自己的TL系列前级为“Line Preamplifier”(线性前置放大器)。
我怎么都看不见了!
莫非我瞎了,惨啊!
我是改版后,有人说老帖子的图片都不见了,就看了一下你这个帖子,看这里的图片都在。
我是改版后,有人说老帖子的图片都不见了,就看了一下你这个帖子,看这里的图片都在。
我贴子里的图都是不直接上传到这里,而是上传到基点服务器再转过来的,不能做数。
本帖最后由 竹弦 于
15:03 编辑
好久没有继续了,明天继续开始新篇章,呵呵
369楼的那个人,是怎么说的?
369楼的那个人,是怎么说的?
补充20家吧,还是有些漏网之鱼来着,什么美丽安、朱丽达、音乐传真、剑桥、VTL、雅俊、AE、猛牌(这名字咋译的,真烂)……统统都拉下了。
补充6. Ascendo 德国
德国Ascendo成立于1999年,三位创办人兼声学工程师致力研发扬声器的制造技术,其目标为在固定空间内,不论任何位置均能享受到平衡而丰富的音色效果。为了达成目标,Ascendo研发出多项相关技术,当中关于优化频率脉冲响应的技术更成功取得专利权。创立至今,产品于国际间获奖无数,产质量素与品牌地位均受业界及消费者所认同,标志着Ascendo的产品设计理念和生产技术拥有其独特风格,在市场上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Ascendo在声学处理方面的成就不仅展示于旗下产品,于专业范畴上亦有建树,曾为不少国际知名录音室提供设计方案及测量服务,业务更一度扩展至为大型音乐演奏厅进行设计,目前已有许多唱片品牌受惠于其服务,包括 : BMG, DeutscheGrammophon, Deutsche Telekom ...等等。
这些难得的经验为Ascendo的产品设计师带来更多的启发,进一步对声波残响时间作深度研究,并持续改良产品的处处表现,令回放效果达逼真完美的境界。
  德国高级发烧器材制造厂Ascendo,前身是一家获得德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赞助的科研机构,后来将科研得来的新技术派生到高级音响器材的生产上,其产品线不算多,但每一件都是集合了新科技于其中。Ascendo是从德文“升华”一词演变而来,它的音箱最大的特点是时间相位校准,为此他们首先让高音单元可以移动。有别于其它厂家把每个单元的发声点放在一个垂直线上的设计(让音箱的前障板倾斜),Ascendo发现这仍然无法保证每个单元的声波都能同时到达聆听者的耳朵,因为每个人的聆听点与音箱距离不同,而且高音的发声瞬态快过低音,很难达到真正的时间相位一致。Ascendo的方法是让高音单元的前后位置可以移动,如此可依不同聆听位置与高度调整达到真正时间相位一致。
补充7 Shindo 新藤 日本
SHINDO LABORATORY 新藤实验室
  1974年:新藤?究社开始真空管放大器的设计,制作和销售RA1474型胆前级为他们的第一台制成品,他们开始对西电的真空管机种线路的?究。
  1977年:新藤实验室株式会社成立。
  1978年:开发RA124D真空管单声道放大器,发售RA1474胆前级。
  1980年:发售A124B单声道胆放大器,输出28W,输出牛出美国TRIAD的产品。
  1981年:推出RA186胆放大器,为单声道形式,输出25W,西电300B真空管,TRIAD变压器。
  1982年:发售MA288S胆单声道后级,RA324及RA252单声道胆放大器亦同时登场。
  1983年:推出四个型号的单声道后级:RA42型输出10W,采用西电双三极42管;64B型输出10W,用2A3的6.3V管6B4G;RA342II输出20W,用EL34管;RA349型输出10W,用西电349A管。
  1983年:发售300B单端后级,输出8W,用西电300B管;又推出RA1561胆前级,备有内置MC唱头放大级。
  1984年:101型及77型MC唱头升压器上市。
  1985年:当年一口气推出了多台新机,计有ALLEGRO 604S胆前级,RA1474II胆前级,GRAZIOSO EL34胆后级,输出10W,CONCERTO单声道胆后级,输出8W,用西门子Ezd三极管推挽A级操作,77型胆前级,25型单声道后级,输出 25W,最后还有CANTABILE胆单声道级,输出22W,用EL34真空管。
  1986年:发售F20V SIMHONIA单声道胆放大器,输出CCASSA 40W,用西门子F20V真空管。又推出7A胆放大器。新藤实验室是一家小规模的音响器材厂家,其富有特式兼特性的产品,祇供应给一小撮高要求的用家及欣赏他们产品发烧人士,由于产量甚少,所以皆为慢工出细货的器材,价钱也不便宜。这厂家的特点是把真空管音响器材历史中的电路改善,加以现代科技合成的结晶品。他们既重视传统的概念及手法,亦同时随着当今技术的进步,不断放弃不合时宜的概念,所以由1974创立,至今二十多年还屹立于音响界中。
补充8 Onix 欧尼士 英国
 英国Onix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音响厂牌,当多年前英国老牌扬声器在音响市场上大受欢迎的同时,Onix扩大机也因为醇厚的音质广受英国扬声器爱用者的喜爱,成为英国扬声器的最佳搭配扩大机之一。现在Onix蜕变成全面发展的公司,除了扩大机之外,也积极发展中低价位的家庭剧院扬声器以及高级线材顶等,日后还计划推出完整的家庭剧院系统,以提供平价器材喜爱者的需求。Onix线材是目前当今世界上最出锋头的高级线材,特别讲究线材结构以及导体材料,从讯号线到电源线,一律采用结晶长达百米以上的OCC铜材,并且配合由OCC铜块精工车制而成的RCA头、电源母插等,在材质上的讲究很有人能及。Onix线材特别注重屏避与结构的相互搭配,藉此达到传输讯号不漏失,以及调声的目的。根据音响名家试用与证实,其效果直逼线王NBS,其中Onix数字线更突破NBS Monitor-0的表现,可谓世界上效果最优异、最超值的数字线。此点由音响名家相继采用即可明证。
 发烧友大概都知道Onix欧尼士是物超所值的代名词,近年来由于和德国MBL有合作关系,所以某些Onix的产品甚至具有浓厚的MBL色彩,又变成了“平价MBL”的代名词。不过我发现,大家对Onix的发迹过程所知不多,说起来,Onix还与英国Rogers有段渊源。Rogers的创办人叫Jim Rogers,他与BBC的技术研究所共同开发扬声器,1969年取得BBC的监听扬声器制造专利权,后来又获得了聚丙烯低音单元的专利权。Rogers首个成名的产品是LS3/6音箱,由200mm聚苯乙烯盆低音单元加上Celestion的HF1300高音单元而成,这也就是后来BBC监听扬声器LS3/5a的基础。Jim Rogers退休后由Michael Brienn所成立的Swisstone电子公司继续生产乐爵士的产品,他同时创立了Onix品牌专门生产晶体功放。
延续的写了这么多器材,很辛苦!对于想了解各种器材的人来说,浏览起来非常方便。
补充9. SonicFrontiers&&加拿大
SonicFrontiers 加拿大Hi-End胆机代表作,音色细致高贵,力道充沛。该品牌的夸张用料一直在发烧界享有美誉,声音动态、细节、音场、定位都非常出色,音乐张力尽显,魅力十足。该前级采用分体设计,信息量更强,动态扎实,音乐味浓郁及乐感清晰更具魅力。
10. Convergent Audio Technology(CAT)&&美国
Convergent Audio Technology SL-1 SIGNATURE.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能保有真空管的美艳又浓郁的音质,同时又能提供晶体机特有的控制力与低频。美国音响杂志龙头 STEREOPHILE,在1993年将 CAT SL-1 评选为年度风云器材,可想而知其威力如何。
由推出至今,美国CAT的SL-1胆管前级放大器可以称得上是HI-END音响史中最长寿的机型之一。1985年,CAT的创始人Ken Stevens将此机推向市场时曾令音响界轰动一时,它在当时的美国高级音响市场上是与很多显赫的品牌并列于顶级器材的货架上的。自推出SL-1之后,各名厂的优秀胆管前级放大器层出不穷、各领风骚。然而,十几年来SL-1依然凭借着其超级素质在顶尖的前级放大器中占有一席之地,而CAT也通过SL-1在HI-END界中确立了声誉和地位。但自SL-1推出后,多年来该厂一直没有后级放大器问世,因此也有人认为CAT只懂设计前级而不懂设计后级。其实他们错了,CAT的后级不出则已,一出惊人。Ken Stevens约在1995年又推出了他的另一部产品,它是售价10万多元的JL-1后级。这部巨型单声道胆管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仅为100W,但每部足有190磅重,可见其用料之极。JL-1产量远远不SL-1,而实际上也正是由SL-1来撑起CAT的。仅凭一部前级竟然也可以维持生计和发展,CAT真的不简单。
Ken Stevens刚进入HI-END界时,由于资金有限,他并没有追求多而全的产品设计生产策略,而是采取单一产品精益求精的经营方式。他的专注性格使其对HI-END的痴迷已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SL-1机内的每一零件对音效所起的作用他都了然于胸,每天就想着如何去改善SL-1。
大约在1991年,SL-1的第一代改良版Singnature面世,音色取向比旧型号更为清淡,它开创了胆管前级也有晶体管机的的通透、清丽音色,再次在发烧界引起不小的热潮。1993年,SL-1的Signature MKⅡ型号面市,此机的分析力与通透度在当年的胆机中可列入三甲。不知是不是已习惯了那时大多数顶尖胆管前级都是清朗通透的声音,发烧友对CAT这部前级喜欢有增无减。1996年,SL-1的第三代改良版Signature MK Ⅲ面世,其与Signature MKⅡ相比改动很大。当年SL-1 Signature MKⅡ推出时,它的电源部分、机箱等虽有改变,但是其信号线路和却没有大幅变动。CAT在当时曾宣称此机“再无改良余地”。不过,在第三代改良版中,它将高电平放大电路(Linn Stage)的初级胆管12AX7变为高可靠管6922。随着胆管的变改,其他零部件都有相应的变更,并且重新对线路进行了设计。从音色上来说,6922并不比12AX7有什么优势,不过6922的输入范围较大,它的失真比12AX7低,MK Ⅲ与MK Ⅱ相比失真也降低了20dB。另外,新型号机器通过改动线路走向也使信噪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进入新世纪后,音响界给予高度评价的SL-1终于推出了目前市场上的终极版本Ultimate。 CAT的Ultimate Preamplifier SL-1版本,对比起Ultimate版本,是省略了LP唱头phono放大器部分,只保留了高电平line前级放大器部分,售价也较Ultimate版本的48000元便宜,对于只钟情于CD音源的发烧友来说确实是已经足够了。
& &SL-1面世十几年来,一直以其高超的分析力、强烈的动感和凌厉的动态在HI-END领域中驰名,其声音素质之高在同级机中实属罕见。自推出SL-1到推出SL-1 Ultimate为止,CAT定型的改良版就有4次之多。但不论是第一代或是现在的第五代产品,它们都有一个不变的特点,那就是分体式电源部分与电源连接线不可分离。SL-1的这个顽固特点曾被发烧友批语过,的确,这种设计不但在搬动中较为麻烦,而且也不适合发烧友玩电源线,但这个麻烦也造就了CAT独有的风格。除了上述的问题外,SL-1被人批评之处还有在使用时它的音量控制器格数仍不够多,控制仍不够精密。另外,其外观设计也一直秉承第一代SL-1原貌,有人觉得过于简朴,没有豪华感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所受到的批评之处都是一些与音质无关的小问题。
其实,十几年来一直加以改良的SL-1在到了第四代的MK Ⅲ后就已是完成度非常高的作品了。它的音质既清晰又温暖,堪称现代胆管放大器的代表作。虽然SL-1的MKⅡ、MK Ⅲ和Ultimate曾屡获日本音响权威杂志《Stereo Sound》提名为COTY(优秀产品年度奖)最佳前级,但其在2000年前始终未能得奖。在年的COTY最佳前级评选中,Ultimate终于与BOULDER的1012以及CONNOISSUER的4.0并列夺得年度COTY最佳前级大奖,其实,我们从SL-1十几年来走过的路和它所获得的荣誉也可看出,好的产品要经过长久的努力,并非靠运气碰巧而得来。但有趣的是,在美国,SL-1自MK Ⅲ到今天的Ultimate,其已经连续3年荣登世界权威杂志《发烧天书(Stereophile)》的A级榜单。
补充11. Halcro&&澳洲
Halcro是澳洲一家专门从事研发和生产Hi-End音响器材的厂商。对它了解的音响迷都应该知道Halcro是以超低失真率作为卖点而在音响界中迅速走红的。在早年,Halcro所生产的多款Hi-Fi放大器以其独特的造型以及优秀的声音而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时至今天,Halcro从两声道音响进军到多声道音响器材的开发。目前,Halcro共有SSP220、SSP200、SSP100 3款型号的AV前级放大器,MC70、MC50、MC30、MC20 4款型号后级放大器以及1台型号为EC800的多用途播放机。其中,SSP220和MC70是Halcro公司目前最新的产品。
04b.jpg (65.2 KB, 下载次数: 0)
补充12. Capriccio Continup 意大利
对于意大利Capriccio Continup品牌来说,它的外观与瑞宝书架PA-1虽颇相似,但还是属于新面孔,其设计者就是Ensemble Reference音箱工程师Mr.Joseph Szall于2005年自立门户后以ATD为名之晶牌,公司从2006年首度推出Admonito厂后,全球业界好评如潮,旋即获得了众多音响评论员一致推崇,Admonitor Preference(合金版)无疑更吸引了知情发烧友的关注。此款书架箱的高音单元采用了丹麦Hiquphon引以为豪且个性突出的3/4英寸软球顶高音,该公司从1983年成立并推出型号为数不多的高音单元以来,外形都有着基本雷同的设计,但差别却巧妙在振膜的涂敷上,新代白金版Admonitor Preference的OW4 3/4英寸高音单元就是采用液态白金涂层材质,&&因而也成就了号称全世界最好之一的球顶高音。Admonitor PreferenCe白金版音箱的低音单元使用了德国Zellaton第三代Ariacell G Til30毫米三文治低音,这款名为“小气室”的单元振膜采用了发泡聚合物材料成形,并刻意把较大的气泡沉在深层,而较小的气泡则聚集在表层;由于Zellaton单元的振膜采用三文治结构,所以除了Ariacell基层外,上下还有两层高硬度的表层材料,它采用了碳纤维和钛金属混合而成,其中的过程极具高科技手段以及复杂的工艺。为了提升中低音的清晰度,Ariacell GTi130单元还采用了成本较高的“全锥型”盆面设计;而磁路方面,ATD的技术自然不容置疑,其结构采用了大动态、超低失真的短路环和扁平音圈绕线设计。据悉,Capriccio Continuo音箱所使用的单元,都会经过老板Oskar的亲自测量配对,以确保品质。另值得一提的还有,Admonitor Prefcrence音箱的分频器设计,它采用了并不常见的椭圆函数型衰减特性曲线,而且是声学六阶滤波器,以此来获取纯净的大动态特性。而箱体制作以及外观工艺上,Admonitor Prefcrence音箱精细的做工和完美的钢琴漆表体光面口责涂,完全超过了过往的瑞宝制作水准,令人赏心悦目。
补充13. Cary, 加利&&美国
Cary美国电子管音响名厂,被誉为胆机制造的领航者。其制造的各款胆机外型富有古典主义的艺术感,声音则拥有浓郁的音乐味道,极类似高级乐器的迷人音色,而售价则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尤其是直热式的小功率胆机,更是以无出其右的温暖声音大受发烧老饕的追逐。Cary曾在市场沉寂过一阵,复出后魅力不减,近来更涉足CD、DVD等数码产品的开发,产品保持一贯的高格调。
延续的写了这么多器材,很辛苦!对于想了解各种器材的人来说,浏览起来非常方便。
主要是漏得有点多,而且很多是相当知名的那种,比如Onix。还有些极品也漏了,比如新滕这样的。所以还要补充些才行。
20家估计不太够,嘿嘿
补充14.&&YG Acoustics&&美国
要说世界最贵,FM Acoustics、Goldmund这些瑞士音响产品都能名列榜上,现在又加上了美国YG Acoustics,一对Anat Reference音箱定价将近10万美金,这在10年前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天价,如今10万美金俱乐部的成员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胜出就得看产品设计是否有特色,声音是否够吸引人。
我是从CES展会中得知有这么一对高高在上的音箱,以色列裔美国人Yoav Gonczarowski在几年前成立了这家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公司,不计成本的想开发出划时代的音响产品。它们花了四年多时间研发出Anat Reference音箱,结果一推出就在日本大获好评,《Stereo Sound》已经颁给它2005年的C.O.T.Y大奖。
YG是日本Hi-End扬声器中最好卖的一款,据说每个月平均能卖出四对,好惊人的消费能力!CES展会中YG Acoustics Anat Reference音箱搭配的有Krell的KAV280p、KAV2250等器材开声,似乎有点门不当户不对。在一篇访问中Yoav Gonczarowski说他自己家里使用的器材都是德国Symphonic Line的产品,包括 Reference CD唱盘、Kraftwerk合并功放(输出功率180瓦),以及全套Symphonic Line线材。德国Symphonic Line的器材是不便宜,但摆在YG Acoustics Anat Reference音箱面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感,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设计思维﹖终于有机会拜访国内第一位YG Acoustics Anat Reference音箱的用家李先生,一下午的细细品味之后,我大概找到了答案。为了音响发烧李先生费尽心思,教授爵士鼓的他很难在香港狭窄的住宅环境中施展身手,不但鼓声一开邻居就开始抗议,音响播放同样难以尽兴。这几年香港多数工厂迁往内地,许多工业大厦空置无人,李先生就在郊区的屯门找了一间令人称羡的大房间,展开了他的发烧新天地。经过改装后这个密闭空间超过1200平方呎,大白天的使命敲击套鼓都不会有人听到,当然玩起Hi-Fi就更得心应手了。之前李先生使用一对加拿大枫叶之声Focus的落地音箱,还DIY自制了二个超级豪华的分音器,他希望从音箱传来的鼓声能与真实鼓声尽量接近,很简单的愿望却很难达成。另一方面,李先生以全套Martin-Logan静电音箱组成家庭影院系统,必须加上2只Martin-Logan顶级的超低音(内置3只低音单元朝三个方向发声)才能在观看《魔戒》时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定价将近10万美元的YG Acoustics Anat Reference音箱,李先生使用的是另外加上一只超低音的豪华版本。这对音箱为三音路五单元独立三箱设计,全部以铝合金材料制成,每只重量超过250公斤,低音为有源主动式结构,790瓦/4欧姆的功率推动2只低音单元。)
老实说,这么大的试听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已经足够让人流下满地的口水了,使用任何大型音响系统都不成问题,而舍得花钱的李先生却选择了美国YG Acoustics Anat Reference音箱。有关这个品牌的故事我们在下一期还会详尽的报导,先来看看它的大致情况吧。在数据中Anat Reference音箱是上下二箱分离式结构,为三音路四单元设计,底下的超低音称为Studio Sub,内建200瓦的功放。而李先生使用的的Anat Reference系统改用更大的Professional Sub超低音,多了一个箱体。在厂方的目录中还有一个四方型的超低音,2只低音单元分别装在左右二侧,定价高达6万美金。其实光是标准型的Anat Reference音箱就已经非常吓人了,在20Hz-40kHz的频宽内只有±2dB的误差,整个频率响应曲线看起来像尺一样平直,如果我们听到Anat Reference音箱有任何的扭曲膨胀等情形,问题绝不会出在YG Acoustics身上,而可能是空间作怪或搭配的功放不行。YG Acoustics Anat Reference音箱使用的单元并不出奇,包括Vifa顶级的双振膜高音,Scan-Speak的中音与低音,YG说它们对这些单元进行优化,使其更为平坦与低失真。不过YG的重点集中在音箱上面,音箱前障板瑞士国防部用来制作武器的钛铝合金材料,有19mm厚,超强的硬度几乎能抵抗所有单元的震动;侧板则由12mm与8mm二层铝板组成,经过高精度的CNC车床加工制作。(装有中音与高音单的主音箱是可以分开购买的,组合时有原厂配件可调整俯仰角度以配合不同空间需求。)
从图片中不容易体会YG Acoustics音箱的质感,必须以眼睛仔细打量,加上手掌轻轻触摸,才知道它的金工足以令人感动,要制作如此大面积的CNC车床必须很大,大概又是航空工业的产物。在全刚性的铝材内部,YG Acoustics另外填充了其它软性材料,目的是要完全抑制有害震动,音箱设计成密闭形式也是为了避免反射导管引起谐振。另一个设计上的关键是分音器,高音与分音在1750Hz处以4阶斜率进行分频,比通常的3-5kHz分频点略低而避开了人耳敏感区域。低音的分频点是可调的,李先生这里设定在100Hz,成了名符其实的超低音,对中音的干扰也尽量降低。YG说它们的分音器可有效减少&MOX抵抗&,这是什么技术我不清楚,不过这对音箱的阻抗为4欧姆(最低2.7欧姆),相位误差仅有5°,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分音器使用的接线、M-Cap电容、电感等零件当然经挑细选,在一张厂方公布的大图中将Anat Reference音箱所用的零件全部展示出来,这表示YG不怕人家模仿,而且也无法模仿。
补充15. Hegel 音响哲学 挪威
&&HEGEL(音响哲学)是一个来自挪威的Hi-End品牌,总部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具有独立的研发中心,主设计师是BENT HOLTER。HEGEL认为:好的器材应该能忠实地还原软件中本来的信息,既不应该添加什么,也不应丢失什么,声音不应有明显地人工成份,力求自然、透明、准确、全面。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10:47 编辑
补充16. Myryad&&美丽安&&英国
如果说Meridian、Naim、Linn这些品牌都是英国顶级Hi-Fi器材的代表,也最能代表英国式的声音风格的话,那么Myryad一直都是一个坚持中低价路线并且一直保持高性价比的品牌。对于温暖的“英国声”来说,一直受到无数人的追捧,曾经的Myryad产品也是非常浓郁的“英国声”风格,但是随着现在众多顶级Hi-Fi厂商对于声音风格追求的逐渐转变,温暖的“英国声”也变得越来越不多见了,而发烧友们喜欢的声音风格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对于很多传统厂商来说,声音方面的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Myryad这个传统的英国Hi-Fi品牌在国内有个非常优雅的译名——美丽安。这个品牌产品的造型也和其中文译名一样,优雅、简洁而不失高档气质,但是作为一个Hi-Fi品牌,Myryad一直致力于中端产品的研发,它并没有像很多大品牌那样推出数万元或者数十万元的高价产品,Myryad的知名产品几乎都在万元左右甚至很多都不到一万元。可以说,Myryad这个品牌的口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优秀的性价比和优雅的外观设计。
20 / 21 页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放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