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经济的教育,福利,经济为什么这么好

6,027被浏览1,396,076分享邀请回答1.7K13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8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学前教育有多重要?来看芬兰的成功经验
【世界教育之窗】
由于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表现优异,芬兰教育近十年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成功的秘密是什么?目前相关介绍和分析众多,但大都集中在中小学阶段。世界经合组织2016年的研究指出,接受过学前教育的15岁学生在PISA中的表现更好。这启发我们将目光转向芬兰的学前教育(6~7岁),探究它是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奠定扎实学习基础的。
芬兰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对其功能、价值有着明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学前教育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阶段,教育者应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完善孩子未来成长、发展、学习的前提条件。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芬兰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学前教育体系。
最明显的表现是,芬兰在教育体系中将学前教育单列,与0~6岁的“早期教育与养护”阶段明确区分开来。对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任务、内容以及教学途径,芬兰在相关文件中进行了界定。比如,0~6岁教育的途径是将“教学、教育、养护”结合在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在关注孩子全面发展之外,还要完成特殊的任务,即“为入学做好准备”。这与许多国家只在幼儿园教育末期附带着进行入学准备形成了明显的区别。它不仅延长了孩子入学准备的时间,而且也使得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更加系统,效果更加突出。
但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相反,为了适合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和发展需求,及早消除学习困难,芬兰学前教育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开放性,与位于其前的“早期教育与养护”、位于其后的“基础教育”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当孩子在“早期教育与养护阶段”遇到学习阻碍,不能跟随正常的学习进度时,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选择:在5岁时,比常规时间(6岁)提前一年开始接受学前教育,上2年后再进入小学;儿童在6岁时接受特殊的学前教育,学习一年后进入小学;儿童从6岁开始接受2年的学前教育,8岁再进入小学学习。由此可见,芬兰孩子开始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龄、持续时间长短并不完全等同。这种充满弹性的学前教育体系有效地支持着每个孩子的发展,尽管他们先天学习能力有所差异,但都会拥有充足的学习机会做好入学准备。这种弹性在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中也有所体现。芬兰并不硬性规定学前教育必须要在哪个场所进行,而是要孩子和家庭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目前,有20%的适龄儿童在小学接受学前教育,其余80%的孩子则选择了日托中心。这种做法也使得学前教育与日托中心、小学无形之中就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一个孩子都不落下
芬兰教育基本原则之一即是无论种族、年龄、财富及出身,所有公民都拥有接受教育的同等机会。纵观芬兰学前教育发展轨迹和政策落实过程,这一点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芬兰学前教育政策在进入21世纪后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改革,目的皆指向于保障适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2001年8月,芬兰颁布法令,要求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免费但非强迫的学前教育,以吸引更多的家庭支持孩子接受教育。这个举措大大地提升了学前教育的入学率。根据教育文化部的统计,2014年有98.5%的6岁适龄儿童接受了学前教育。尽管这个数字已颇为可观,但芬兰人却认为,剩下的1.5%的儿童实际上是最需要学前教育的人,他们发展处境不利,必须要通过接受学前教育来奠定发展的基础,否则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于是,在2015年8月,芬兰正式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规定监护人必须要保证6岁儿童参与学前教育或其他形式能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活动。通过这种强制性要求,芬兰希望100%的6岁儿童都能进入学校,使潜在的受教育机会变为现实。
具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由芬兰地方政府负责,中央政府则会借助多种资金扶持方式进行引导和调控,以确保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平等。芬兰约有450个大小不同的市镇,大城市如赫尔辛基人口已超过50多万,乡村小镇人口有的还不到100人。各市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无疑,那些人口分布稀疏、经济发展水平差的市镇在推进学前教育时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芬兰首先努力使每个地区都能获得足够的经费。中央政府在承担基础教育25%总费用的同时,还会设置一些社会健康和福利保障项目,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如果学前教育经费短缺,地方政府就可以自主地使用这笔资金来进行补充,满足基本需要。同时,尽力消除贫富地区之间的差异。中央政府承担基础教育总费用的25%也只是一个平均数值,在富裕地区这个数值会降低,在贫穷地区则会上升。2015年,芬兰每个学前班孩子人均教育成本为5895欧元,最低的为3000欧元,最高的为30000欧元,差距高达9倍,这意味着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巨大投入。对于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或身有残疾的孩子来说,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对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味。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借由芬兰对公平受教育机会的执着追求和创新性的资金保障体系,他们才能真正发展起必备的学习能力,站在了与同伴相同的起跑线上。
芬兰学前班老师在辅导学生
高素质教师为本
“严进”“严出”
芬兰学前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执行者,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是用爱心全方位影响孩子成长的人。芬兰学前教育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与其“严进”“严出”的教师选拔和培养制度密切相关。
在芬兰,教师是非常崇高的职业,数据显示,进入大学教育专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每年申请教师的总人数约为2万人,但录取率常常不足10%。申请者一般要经过两个遴选阶段,即第一阶段的国家大学考试和第二阶段的面试,其中面试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想要成为教师”。成功通过遴选的申请人通常已经拥有一些实际教学以及与孩童相处的经验,是最优秀、最杰出的高中毕业生。这种选拔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了教师队伍的质量,成为推进优质学前教育实践的核心要素。
进入大学教育专业学习后,师范生要接受“研究取向”的专业培养。这里所说的研究并非是从事理论研究,而是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运用研究方法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培养这种研究能力,芬兰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摒弃了传统的学科课程组织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与各种实践问题密切相连的“现象教学”。比如,在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原来的课程以“运动教育”“艺术教育”“伦理教育”等学科的形态存在,现在则变成了“幼儿学习中的艺术与语言表达”“自然与环境探究中的学习”“芬兰社会中的幼儿生活”“幼儿在发展中的角色”等名称。变革的目的在于整合学前教育实践中有意义的主题,为师范生提供一个建构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素养的框架。同时,教育学院具有“做中学”的传统,他们都拥有自己的“教师培训学校”和成熟的见习、实习体系,有利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缩短刚入职时的适应期。师范生修满180学分才能获得学士学位,再修满120学分才能获得硕士学位,整个过程十分严格。
日托中心或小学具有根据自己的需要招聘学前班教师的权力。学前班孩子会直接接触到三类教师,即幼儿园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社工教师,师生比官方规定为1∶13。其中,幼儿园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由大学培养,绝大部分接受过5年2阶段(学士和硕士阶段)的教育,拥有研究生学历。社工教师则毕业于应用科技大学,培训时间为3年。这些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经历了“严进”“严出”专业培训的高素质教师在实践中紧密合作,确保了孩子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注重横贯能力培养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和桥梁。为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动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实施,芬兰非常关注国家学前教育核心课程的制定和修改。他们分别在1996年、2000年、2010年以及2014年颁布了四个版本的核心课程,对学前教育目的、内容、实施方式等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面对信息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芬兰在2014年的《国家学前教育核心课程》中首次提出了培养“横贯能力”的教育目标。横贯能力属于综合素养的范畴,是由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意愿共同组成的,主要分为六种:(1)思考和学习能力。(2)文化辨认、互动和自我表达能力。(3)自我照顾、日常生活能力。(4)多元识读能力。(5)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能力。(6)参与、融入社群的能力。横贯能力跨越了传统学科知识的边界,可以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联系在一起综合运用,是现在和未来成长、学习、工作、参加公民活动的先决条件。基于此种认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习内容被替换,取而代之的是对校园文化、学习环境、教育原则和支持方式的详细表述。至此,课程中“知识”的逻辑已经让步于“能力”的逻辑、“素养”的逻辑。
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芬兰学前教育中放弃了知识的学习。相反,他们创新性地将学习领域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与培养横贯能力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五项“联合目标”——即“多元表达”“丰富的语言世界”“我和我们的社区”“探索环境并与之互动”和“我的成长和发展”,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比如,“多元表达”目标下,可以借助音乐、视觉艺术、手工、身体运动、口头表达促进儿童自我表达能力、文化识读能力以及参与和融入能力的发展;“探索环境并与之互动”目标下,可以借助数学、日常科学技术和自然教育发展儿童的思考和学习能力、多元识读能力等等。
为了落实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这种精神,芬兰学前班的教学中已经开始尝试进行“现象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与我国幼儿园的主题教学、小学的研究性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处,强调孩子围绕着一个有价值的学习主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进行探究。沃瑞克森日托中心的园长告诉我们,他们为学前班孩子组织的“森林活动”就是一种现象教学。孩子每天都会在森林里待上两个小时,可以捡拾木棒搭建小屋,可以和同伴竞赛爬坡,可以大声歌唱,也可以采摘浆果和蘑菇,体验天气变化……在这种活动中,孩子增强了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各种能力也随之得以全面的运用和发展。阿来科森泰瑞小学中的学前班则开展了“朋友节”的活动。孩子们为朋友设计各种各样的礼物,唱一首好听的歌、写一首美妙的诗歌送给朋友,还要大胆地请求参与活动的陌生成年人,为他们的朋友写下祝福的话语……看似简单普通的朋友节,其实需要孩子的多种能力参与:表达能力、互动能力、思考能力等等。
2014年,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也颁布了针对1-9年级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其中的“横贯能力”培样目标与学前班遥相呼应,一脉相承;现象教学也是其十分强调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在学前班培养“横贯能力”、进行“现象教学”实际上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尽最大努力夯实孩子入小学后顺利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经指出,在入学之前,儿童要对学校的教学有准备,对学科的教学有准备,以便之后能顺利地根据学校的大纲进行学习。人们也很早就认识到,孩子在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心智发展不同,面临的学习任务、内容、要求也差别甚大,能否平稳度过这个过渡阶段,将直接决定着孩子在中小学的学习表现和发展。基于这种经验性的朴素认识,如何进行“幼小衔接”、“入学准备”长期以来一直备受教育界的关注,也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科学理论的发展,这种审视“入学准备”的传统视野得以进一步拓宽:一方面,开始超越教育的范畴,涉及到阻断贫困代际恶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平等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开始超越儿童个体,关注各种生态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出现了诸如“有准备的教师”“有准备的家庭”“有准备的社区”的相关研究内容。
芬兰学前教育的各种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际范围内的主流思想。他们把平等地接受高质量学前教育看作是社会公平的推动力,看作是教育的核心原则,进而在政策制定、经费拨付、鼓励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等方面采取了弹性、多元的措施。如文中提到的学前班不同地区的教育成本差距可高达9倍之多,倘若没有全社会关于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远见卓识和政府对自身应有职责的准确定位,断不会用如此多的花费去支持身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或身体残疾的孩子进行入学准备,让他们和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
不过,芬兰学前教育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这种政策高度和强大的执行力。芬兰是一个独特的国家,芬兰驻华大使馆官方网站介绍这个国家的特质“在于社会创新、在于解决问题并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在入学准备问题上,他们既有着对世界先进理念的借鉴,又有着对本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有着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而做出的独特思考和追求。后者才是芬兰学前教育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根本奥秘所在。
芬兰自然资源缺乏,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芬兰建立起了基于社会共识的“信任文化”,不同时期的学前教育改革皆是基于社会共识而展开,依赖社会信任而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的各项措施出台有着综合性的法律基础支持,在组织和实施中则是社会各部门各司其职,整体推进。各级政府之间、园长和教师之间彼此信任,幼儿园和家庭之间也是其乐融融的“伙伴”关系。这种情况常常让外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却是存在于芬兰学前教育以及教育中的真实状况。
芬兰学前教育的另一个独特性在于高素质教师。在芬兰,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声望和地位,在“严进”“严出”的管理制度下,加之研究取向的培养体系,芬兰学前班的教师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意识和能力。她们会为孩子量身定做“个人课程”,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冒险和创新,进行简单的学科学习,并和家庭一起及早发现和预防孩子的学习困难,帮助孩子进行入学的全面准备。教师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芬兰在当前师范教育不断受到冲击的状况下仍然高度尊重学前教师的专业性,秉承赋权、自主的支持策略,勇气实在值得赞叹。
学者们指出,芬兰的成功之道在于开拓了一条教育改革的新路。与以“市场”为取向,强调标准化教学和严格控制的全球教育改革运动完全不同,这是一条专业与民主的道路,结合了政府政策、专业运作和公众参与,并由高质量教师忠诚的奉献,创造出广度和深度兼具的教育实践。无疑,这条带有独创性的道路的形成,更多应该归因于芬兰教育改革始终坚持、一以贯之的本土情怀,旨在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芬兰学前教育,为孩子未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成效在芬兰优异的中学生PISA成绩中可见一斑。这不禁促使我们进行如下思考:在当下中国帮助学前儿童进行入学准备,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环球教育评说
学前教育需要本土情怀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经指出,在入学之前,儿童要对学校的教学有准备,对学科的教学有准备,以便之后能顺利地根据学校的大纲进行学习。人们也很早就认识到,孩子在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心智发展不同,面临的学习任务、内容、要求也差别甚大,能否平稳度过这个过渡阶段,将直接决定着孩子在中小学的学习表现和发展。基于这种经验性的朴素认识,如何进行“幼小衔接”“入学准备”长期以来一直备受教育界的关注,也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科学理论的发展,这种审视“入学准备”的传统视野得以进一步拓宽:一方面,开始超越教育的范畴,涉及到阻断贫困代际恶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平等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开始超越儿童个体,关注各种生态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出现了诸如“有准备的教师”“有准备的家庭”“有准备的社区”的相关研究内容。
芬兰学前教育的各种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际范围内的主流思想。他们把平等地接受高质量学前教育看作是社会公平的推动力,看作是教育的核心原则,进而在政策制定、经费拨付、鼓励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等方面采取了弹性、多元的措施。如文中提到的学前班不同地区的教育成本差距可高达9倍之多,倘若没有全社会关于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远见卓识和政府对自身应有职责的准确定位,断不会用如此多的花费去支持身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或身体残疾的孩子进行入学准备,让他们和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
不过,芬兰学前教育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这种政策高度和强大的执行力。芬兰是一个独特的国家,芬兰驻华大使馆官方网站介绍这个国家的特质“在于社会创新、在于解决问题并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在入学准备问题上,他们既有着对世界先进理念的借鉴,又有着对本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有着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而做出的独特思考和追求。后者才是芬兰学前教育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根本奥秘所在。
芬兰自然资源缺乏,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芬兰建立起了基于社会共识的“信任文化”,不同时期的学前教育改革皆是基于社会共识而展开,依赖社会信任而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的各项措施出台有着综合性的法律基础支持,在组织和实施中则是社会各部门各司其职,整体推进。各级政府之间、园长和教师之间彼此信任,幼儿园和家庭之间也是其乐融融的“伙伴”关系。这种情况常常让外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却是存在于芬兰学前教育以及教育中的真实状况。
芬兰学前教育的另一个独特性在于高素质教师。在芬兰,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声望和地位,在“严进”“严出”的管理制度下,加之研究取向的培养体系,芬兰学前班的教师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意识和能力。她们会为孩子量身定做“个人课程”,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冒险和创新,进行简单的学科学习,并和家庭一起及早发现和预防孩子的学习困难,帮助孩子进行入学的全面准备。教师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芬兰在当前师范教育不断受到冲击的状况下仍然高度尊重学前教师的专业性,秉承赋权、自主的支持策略,勇气实在值得赞叹。
学者们指出,芬兰的成功之道在于开拓了一条教育改革的新路。与以“市场”为取向,强调标准化教学和严格控制的全球教育改革运动完全不同,这是一条专业与民主的道路,结合了政府政策、专业运作和公众参与,并由高质量教师忠诚的奉献,创造出广度和深度兼具的教育实践。无疑,这条带有独创性的道路的形成,更多应该归因于芬兰教育改革始终坚持、一以贯之的本土情怀,旨在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芬兰学前教育,为孩子未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成效在芬兰优异的中学生PISA成绩中可见一斑。这不禁促使我们进行如下思考:在当下中国帮助学前儿童进行入学准备,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统筹:柴如瑾
你还会喜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芬兰这样的小国家能产生这么多世界级的优秀科技公司和产品?为什么芬兰这样的小国家能产生这么多世界级的优秀科技公司和产品?小派爱科技百家号答|百度派 @琴音为什么芬兰这样的小国家能产生这么多世界级的优秀科技公司和产品?芬兰可以说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只有五百万左右的人口,却诞生了诺基亚、Linux 以及 Rovio、Remedy 等著名游戏公司。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芬兰这样的小国家能产生这么多世界级的优秀科技公司和产品?1. 优厚的福利芬兰会给很多工作者很优厚的福利,这会让人有一种激励,努力工作。虽然以前我们总是听到说优厚的福利会使人懒惰,但是实际情况是政府提供优厚福利的目的是让人们不再因为生活所迫才出来工作,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被迫为生活需要而工作所释放的创造力是无可比拟的。2. 免费的高质量教育良好的高教育质量也让芬兰出现了很多人才,更何况芬兰的教育还是免费的。芬兰有很好的的教育基础,他们在国际教育中连年被评为第一。他们的学校不强调个性、素质,但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选择。很多人都是大学毕业先工作5、6年,然后重新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读书,然后选择截然不同的行业。有人当了6年保安,后来重新读书,做了工业设计师和UI设计师。还有摇滚歌手转行做视觉设计的。让人感觉匪夷所思。3. 有强大的设计群体上面提到了芬兰会有很多的高科技人才,一群有设计天赋的人聚在一起,这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设计群体。强大的设计群体使得芬兰很容易研制出高端的产品,并使其领先于世界。芬兰的生活习惯导致他们非常注重家庭生活,因此家具、陶瓷制品设计传统上就很受重视。芬兰的公司经常会鼓励年轻人,同时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设计和创作条件,这会使得越来越多人加入一项产品的设计,让产品的设计群体越来越大。另外,不像很多国家各种比赛都掺假或者内定,芬兰的所有设计竞赛都是公平公开的,通常不设任何附加条件,一旦获奖就尽可能的按照获奖者的意图来完成设计。这是很少国家能够做到的,他们充分信任设计者,给设计者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以上内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小派爱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百度旗下高质量问答讨论社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为什么说芬兰的教育水平世界第一
验证码登录
我已阅读并同意
社交账号登录
验证码注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
社交账号登录
北京分公司
为什么说芬兰的教育水平世界第一
时间: 20:17:24
什么事儿都得从娃娃抓起,我们的老话儿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芬兰的教育水平堪称世界最牛,Sissie带大家看看,和我们的教育相比,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为什么说芬兰的教育水平世界第一
自2000年开始,经济合作组织每3年举办一次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称霸。
事实上,在教育投入最多经费的北欧国家瑞典、丹麦和挪威,以及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南非等各国教育机构与领导,也跨海特聘芬兰教育专家,为他们的教育体系把脉、开药方。美国杂志《经济学家》更是发文建议,欧洲领导人应暂时放下所有活动,&回芬兰的学校上课。&
芬兰&另类&的教育制度
芬兰的成功吸引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的考察团蜂拥而至,发现了一系列芬兰另类独特的教学制度。比如:
芬兰的孩子7岁以前在日托或家里学习,7岁才开始正式上学, 为OECD国家中入学年龄最大;
在十几岁之前,家庭作业和考试在孩子几乎没有。在受教育的前6年,没有人会对孩子做任何衡量和评估。孩子们只有在16岁时,有一次强制性标准测试。
没有快慢班,所有的孩子,不论聪明与否,都在一起上课。在芬兰,&好学生&和&差生&的差距世界最小。
30%的孩子在他们开始学习的头9年里受到老师和学校额外的教学帮助。并且一个老师会一直(一至六年级)跟随一个班级,这样,老师就有几年的时间来观察学生,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芬兰的小学生每天有75分钟课间休息,而美国平均只有27分钟。
构成芬兰孩子良好童年的十大优势
不难看出,美国等世界各地的考察团学习的焦点在于芬兰的学校教育制度,然而整个童年经验对学生成功的影响,却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心理学教授LEA Pulkkinen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事实上,芬兰的孩子在7岁上学前得到的早期教育对他们后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长与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就是Pulkkinen教授总结出来的构成芬兰孩子良好童年的十大优势。
1、Safe ,生活与学习的安全和充分的营养保证
在芬兰,免费产妇保健机构的发展已经超过60年,各种孕期和分娩的社会保障措施使婴儿死亡率仅美国的三分之一。
有专门的儿童福利诊所,在这里有医生和护士为学龄前儿童和其家庭提供免费的服务,孩子们得到健康检查、预防接种、以及对健康问题的一般性建议。
另外,芬兰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免费校餐的国家。
2、Family,稳固的家庭和一致的、慈爱的父母
在芬兰,父亲的角色在过去的50年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父亲曾经是有距离感的家庭权威。如今,男人们已经习惯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养育工作,与妈妈一起照顾孩子、教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等等。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每周有多少次一起就餐,会显著影响到孩子的情商发展、词汇量发展和学习表现。
3、Friendship,社交和友谊
芬兰人认为, 3岁到4岁时,孩子们已经开始渴望脱离父母的影响, 接触更大的社交领域,这个时候的成长将很大地获益于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所以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拓展社交的机会,发展社交技能,学习建立自己的关系圈,并获得归属感。
4、Play,创造力游戏和体育锻炼
孩子们通过玩来拓展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来发展与同龄人沟通的能力,来理解自己和他人,来滋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在芬兰的早期教育中,创造力游戏和体育锻炼占据了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家长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各种室内外的场所和玩具,供孩子尽情玩耍。
5、Nature,洁净美好的自然环境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丰富的色彩、韵律、光与生命,能给予孩子对这个世界极致丰富的感受和知识,使孩子感受到对大自然的归属感。芬兰人一直秉承与自然界一体的传统生活方式, 森林是芬兰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拥有许多国家森林公园,给孩子们提供了最天然的乐园。
6、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文化传承往往只理解为学术知识的传输,而其实艺术亦属于文化。P教授通过对芬兰7所学校进行3年的跟踪调研后发现, 参加艺术俱乐部对培养孩子专注力、协同合作能力等方面帮助很大, 对在学校乃至未来工作上的成功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7、认知、社会、情感、道德的全面发展
芬兰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追求更高的测试分数,而是让每个孩子成长为一个思维活跃、有创造力的人,支持和培养每个孩子的特长,给予孩子最大的机会来发挥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潜力。
在芬兰学校,每个孩子都有权要求得到正常教学之外的个性化辅导, 学校里不会有排名,老师也不允许给孩子打上失败的标签。 重要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标准化的教学和测试。
8、Child-friendly Community,
扶持和发展儿童公共资源
芬兰幼儿中心和学校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孩子们的学业、社交、情感和生理需要。很多国家,需要向芬兰学习如何将儿童教育连接到公共政策,以促进扶持和发展儿童公共资源。
9、Independence,发展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Pulkkinen教授研究发现,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发展走向,在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结果,以8岁时的性格特征为起点,会出现4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导致成年后的4种不同的状况。
路径1:如果在8岁时已经建立了具有建设性的、合理性的思考能力(constructive),孩子会倾向于很好的承担起学校的任务,并且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能有弹性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性格会比较乐观,善于对未来合理计划。这也是芬兰在早期教育中着重培养的方向。
路径2:8岁时如果为典型攻击性儿童(aggressive),往往到了青春期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安定不下来、喜欢在街头游逛、早发吸烟、饮酒等。
路径3和路径4:都是从被动的起点出发-焦虑儿童(anxious)、乖顺童(compliant)―― 则会导致成年以后选择过度因循守旧和安于现状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对人生不敢去尽情追寻、总是有所保留。
高的自我控制,这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养育方法,父母对孩子的活动表现出持续的关心和信任,给孩子建议的同时也鼓励孩子表达意见。这鼓励了孩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负责任的决策能力。
低的自我控制,这是源于以家长为中心的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在应对孩子时,在意自己的情绪胜过孩子的需要,用不太体谅和专制的方法进行处理。不仅会给孩子留下感情上的阴影,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决策能力和责任感,可能也无法充分发展。
10、Community,孩子参与社区生活和公众意见
当谈到童年质量时,我们往往是从成人的视角去看而不是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而其实孩子也可以提供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见解。
在芬兰,人们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并且鼓励孩子去思考社会现状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可以输入500字
400-010-8000
010-
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永安东里米阳大厦5层(永安里地铁C口向南50米)
400-010-8000
027-&&/&&027-
武昌分公司: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号群光中心百脑汇23层&&/&&汉口分公司:武汉市航空路新世界中心C座20层
移民官方微博
咨询顾问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芬兰福利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