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最新的金融开放计划

万得财经周刊:中国金融业开放进入快车道
一周财经大事,3分钟即可全面掌握。
来源:Wind金融终端APP
一声令响!中国金融业开放进入快车道
人民日报报道,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演讲中,中国领导人向世界明确表态: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十大计划陆续被抛出,每一个举措宣布后都赢得了在场人士经久不息的掌声。
领导人讲话中指出,今年,我们将推出几项有标志意义的举措。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1)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2)同时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3)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鳌论坛上表示,过去40年中国制造改变了世界,今后中国金融将改变世界。他说,今后金融业会更强大,金融资本市场会更活跃、更发达。作为金融监管系统,肩负着很重要的责任,相信能够把主席的期许落实好。
金融业当前各个细分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各有差异,整体来讲:保险业的开放程度较高,银行次之,证券行业的开放程度最低。
海南特区30岁再迎历史机遇:国家全力支持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
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会议时表示中国计划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计划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
机构指出,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按照海南全岛3.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来算,将远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
一文看懂2018博鳌论坛6大主题机遇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正于中国海南博鳌本周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历届年会的讨论内容,都是媒体和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戴相龙:中国并不需要那么大的贸易顺差。社科院张宇燕:中国因贸易摩擦大量减持美元资产可能性很小。李扬:中国将在住房、基建领域建立长期信用机构。广东省长马兴瑞: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很快出台。樊纲: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将达全国的10%。
这个5月,A股将迎来开放的里程碑!
易纲宣布,从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即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
而就在同一天,有媒体报道称,MSCI正式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A股名单也将于5月份正式公布。而互联互通额度调整其实也在为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铺路。
6月1日,A股将正式“入摩”。而随着入摩时点的日益临近,布局MSCI主题产品的步伐明显加快。南方基金称,随着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加入到A股的投资中,一、二线蓝筹的价值重估趋势已逐步形成,长期来看将逐步改变A股游戏规则。
李迅雷则指出,美股不可能给A股定价,不存在所谓的A股定价权跑到海外的可能,A股市场本身定价就偏高的。A股市场面临结构性的调整压力,也存在结构性机会,中国虽然估值偏高,但增速也很高。
创业板爆发在即?ETF连续大额净申购,三级火箭驱动进入第二级
2017年A股市场风格较为分化,在以蓝筹股、白马股为主的行情中,创业板遭资金“冷落”,机构持仓也达到了历史低位的水平。但在本轮上涨中,相关的创业板ETF基金陆续出现了资金净流入,规模最大的两只创业板ETF持续获得大额净申购。Wind数据显示,4月12日,易方达创业板ETF份额升至62.55亿份,较上个交易日增加2亿份;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达到51.76亿份,较上个交易日增加2.91亿份,双双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而值得一提的是,华安创业板50ETF仅有四个交易日份额就增加了近10亿份。4月4日华安创业板50ETF份额还在41.79亿份,4月12日就增加到了51.76亿份,增长速度飞快。
“终于回国”贾跃亭面临四座大山
贾跃亭“回国”的消息把国内媒体、观众涮了一轮又一轮,这回可是来真的了。
据媒体4月8日报道,法拉第未来的国内关联公司睿驰汽车以底价3.641亿元,正式拍得广州市一块601亩的土地。这块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保税港区,总面积约40.1万平方米(约601亩),出让年限为50年,规划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为不低于8274元/平方米。
加上此前FF京沪大量招人、乐视汽车转至FF中国旗下的消息,贾跃亭回国造车一事板上钉钉。
业绩才是王道!预增股掀炒作浪潮,五要素决定后市表现
据统计,近500家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喜的公司中,今年以来股价跑赢同期沪指的比例超过六成。
值得提醒投资的是,做业绩浪炒作,以下五要素决定股价后市表现:
1、业绩预增要看是主业预增还是一次性收益带来的预增,对于一季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预增较多的公司,如果股价处于相对低位,可以重点关注。
2、结合公司以往的定期报告,寻找业绩持续向好的标的,如年报和一季报双双大幅增长的个股。
3、多选择产能扩张、市场需求回暖、产品价格上涨等主营业务高速增长的个股。
4、剔除去年一季报基数过低的公司。
5、回避一季报预忧公司,特别是业绩地雷公司将遭到市场资金抛弃。
养老金个税优惠来了!30岁工薪族30年后能少交多少税?
财政部网站4月12日显示,财政部、证监会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自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所谓个人所得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指政府对个人收入中用于购买商业补充养老保险金的部分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其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延迟至领取保险金时缴纳。税延型养老保险究竟有哪些好处,谁是真正的受益者呢?
百大券商3月经纪业务排名:华泰领衔,国信重回十强
3月份券商股基交易额环比回升明显!
沪深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3月,券商沪深股基交易额合计约21.92万亿元,较2月份的13.37万亿元环比增长8.55万亿元,增幅为64%。
Wind数据统计显示,3月份,三甲券商排名没有发生改变,华泰证券以约1.7万亿元股基交易额,7.75%的市场份额依然排名百大券商经纪业务首位,且市场份额有0.02个百分点的提升。
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分别以1.24万亿元、1.17万亿元股基交易额,占据5.67%、5.32%的市场份额排名二三位,排名较上月未出现变化。
海通证券以1.05万亿元的股基交易额、4.7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排名较上个月提升两个名次,且市场份额环比增加了0.47个百分点。
此外,排名前十的券商还有银河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国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
经济凛冬将至,美国只能靠“国际碰瓷”
最近的金融市场几乎都围绕着特朗普的推特上下波动,一边忙着和中国贸易战,又对俄罗斯发起经济制裁,现在又扬言导弹袭击叙利亚。特朗普到处散布“火与怒”,可能只是为了转移国内经济的毫无起色。
经济就像天气一样,春夏秋冬一个轮回。天气不会突然从夏天转变到冬天,经济也不会突然变坏,总有过渡期。现在看来,美国经济似乎正朝着冬天一步步逼近。
现在美国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超100%,很难想象以后再怎么增加剂量。反观历史,每次债务创新高时几乎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战争。
原油多头“春风得意”背后,警惕年底前油价回调风险
本周国际原油价格强势翻转。一季度末开始,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俄关系降至冰点以及叙利亚紧张局势升级,地缘政治风险成为全球市场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公布最新月报显示,国际原油市场收紧,能源需求良好同时OPEC恪守减产,全球石油过剩库存接近消失。
华尔街超困惑!完全猜不透特朗普的贸易政策
让股市最无所适从的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白宫与特朗普推特在近期可没少增加股市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方面,华尔街已经猜不透特朗普政府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
短短三个月左右,标普500指数今年已经有27个交易日单日涨跌幅超过1%,而去年总计只有8天。如果持续这样的波动节奏,今年将成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动荡的一年。
重要信号出现:全球从同步增长到同步下滑
经济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养,最近几年都开始有复苏的势头,其中美国的势头最为强劲。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2017年全球产出增长了3.7%,比2016年上升了一半。
但最近,全球同步复苏似乎有点陷入瓶颈,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指标一直在回落,零售额连续三个月下降,建筑支出减速,今年年初,汽车销售额一直停步不前。周五,政府数据显示,3月新增就业岗位急剧下降。
股市投资者最近正因贸易战感到忐忑不安,而全球经济数据同时出现下滑,更是让市场担心,去年还在说的同步复苏就此止步了。
无惧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贝莱德:挖掘中国机遇成头等大事
据英国《Financial Times》最新报道显示,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 (BlackRock)即将在本周一(4月9日)公布一份首席执行官拉里o芬克(Larry Fink)致股东的年度信函。该份信函显示,公司的首要事项之一是增强在亚洲的存在和渗透,特别是在中国的。
拉里o芬克表示,自去年北京大幅放宽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对华投资限制以来,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成为贝莱德的首要之务,尽管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正在不断加剧。
港元保卫战打响:港汇跌至33年低位击穿7.85,金管局出手“救市”!
没有任何意外,香港金管局出手了。香港金管局表示,港元在4月12日伦敦交易时段触发了金管局7.85港元兑1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金管局向市场买入了总值8.16亿的港元。随后又再次买入。
陈德霖重申,金管局会在7.85水平买港元沽美元,保证港元不会弱于7.8500!视乎资金的走向,未来有可能会再次触发“弱方兑换保证”。金管局有足够能力维持港元汇价的稳定和应付资金大规模流动的情况,大家毋须担心。
重大变局前兆: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布油美油价差还将扩大
周二NYMEX原油期货大涨3.4%,报65.5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大涨3.5%,报71.04美元/桶,创2014年12月以来收盘新高。周三,国际原油价格攀升势头不减。
国际油价上涨的大背景后,布油和WTI原油在最近3周价差不断扩大。OilPrice 网站分析称,布油和WTI原油的价差还会越来愈大,这对全球原油供应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市场金融市场全面开放,金融人才缺乏怎么破_百度知道
中国市场金融市场全面开放,金融人才缺乏怎么破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国市场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金融人才远远不足,不够,在培育金融学生的同时,面对国内外高薪招聘金融人才。
采纳率:9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从日本教训看中国金融开放的不同_观点_中宏网(中国宏观经济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近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中国人民银行新任行长易纲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表示,央行正抓紧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对外宣布的开放政策,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等内容,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说起来这个话题并不新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时不时被提及,但这次依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实际上,在3月末易纲行长就曾在其他论坛上对外提及中国将扩大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这其实是汇改后中国管理层对金融领域表态的一次重大信息披露。所以博鳌论坛的发言,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之前表态的重申,呼应中央的政策导向,但直接对外提及“多个金融领域的开放措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落实”还是给资本市场带来很强的影响。
  过去几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而这次习主席在博鳌论坛的表述,明确地强调了改革重大进展的地方,但更多体现出多年来中国对改革开放的诉求是具有一贯性的。暂时的困难并不会阻止改革的进程。现在这个时点重新启动大幅度的改革也说明管理层对局势有了新的认识,已经有效控制住过去几年出现的暂时性困难给经济体系带来的影响。
  过去几年资本市场的一些乱象,固然是改革过程中伴随了一些成本,但也对如何改进或改善政策框架提供了更明晰的问题导向。虽然这几年舆论对金融改革更为谨慎,但实际上从大环境看,外汇储备的管控得到明显的改善,社会预期逐步企稳,人民币汇率稳步上升和国内宏观经济的走势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而美元则反映特朗普政权的特征一路走弱,在这种大环境中,逐步增加资本管制的弹性,加快改革步伐可以说是良好的时间窗口。
  海外观察者也发现,即便是到了2017年,当局也没有对资本流向放松警惕,同时不断有改革举措出台,吸引海外高质量长期投资资金参与内地资本市场的努力从没有中断过。同时对资本市场整体的管理体制改革也没有放松,以十九大召开为时间节点看,高层的意图更为明显。三大攻坚战更是将化解系统性风险列为重点之一。如果你习惯了过去几年那种惊弓之鸟一般的投资思路,一定会更多强调严监管可能给市场带来冲击的各种风险因素。
  然而,管理层现在明确重启改革,而且政策落实速度其实是很多观察者都没有预见到的。在强调化解风险的同时,推进改革,至少说明不白即黑的极端思维并不符合现实。这不仅是对外界展示自信的喊话,而是标本兼治的系统性工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高层强调的顶层设计曾被广泛关注,但其后种种原因落地步伐和市场最初的乐观预期在一场资本市场的动荡中几乎成了一次预期的推倒重来。健康的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需要扎实的基础建设,才能培养出良好乐观的投资者气氛,不然就容易出现大起大落,这应该是过去几年再次得到验证的一个客观事实。
  顶层设计的落实,实际上也为监管部门的政策落实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比如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市场化,在央行积极推动的同时,民间学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对金融安全性的担忧不绝于耳。不考虑情绪上的抵触,实际上双方都有道理,但是很现实的是,中国很多事情不是改不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改革的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央行在努力加强资本管制的同时,还在积极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幅,虽然理解其改革意图,但是对于人民币市场化这个目标而言,这种努力显得杯水车薪,缺乏实际效用。
  但死守成规也不是没有代价的,而且在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时,不改革沉疴今后付出的成本多半更为高昂。通过吸引海外资金进入内地债市,给既有的银行体系商业模式带来压力,但引入竞争客观上的确有改变商业行为的效用。而目前的资本管制对于海外热切希望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者而言的确是绕不开的痛点。只要管理得当,改革开放不应该成为洪水猛兽的代名词。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提法,在金融领域更是再贴切不过。只要当局有这个意愿,并能清晰地落实这类措施,这些资金对推动改革其实会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不符合利益的波动往往是市场预期管理出现的失误造成,但倒脏水不能把孩子也泼出去。
  民间一直有种意见,对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利益损害充满莫名的恐惧,但从英国金融大爆炸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金融开放进程来看,外资既非不可琢磨的妖魔机构,也不是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巨无霸。就算中国的香港,准入相对宽松,但也不是外资一手遮天,而且外资自身也面临竞争,美国这样的强大,历史上多次出现危机,一些著名的投资机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并不罕见。市场对外资的开放自身并不是危机的根本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被广泛认为是开放不成功的日本,银行至今依然是本土参与者的天下,监管机构很多时候甚至需要为平衡利益而采取东方文化常见的协调监管,来维系这种特殊的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态系统。进入日本超过百年的海外机构,甚至包括花旗银行这样的老店,在日本的经营权也几度反复。这里面固然有商业惯性的影响,更多是因为金融自身具有高度的本地化色彩,因为金融天然要依赖于实体经济自身的良好运作环境,不然一定会出现泡沫和危机频繁发生的恶性循环。
  管理改革预期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愈发重要,用目前最流行的话语来说,金融业的开放也要不忘初心。改是因为什么,要改成什么样,都需要制度设计者提出非常明确的指引,在落地时计划的执行是否遵循这个原则要有非常清晰的自洽机制。和1990年代日本的市场开放相比,中国具有高度的自主权,这是目前和1990年代的日本具有本质区别的地方。
  1980年代的广场协议一般被理解成日本经济战败的重要象征性事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或者忽视了日本和美国之间在1990年代还有个对日本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的协议。那就是1995年签署的日美金融服务协议,从年金资产的运用自由化、投资信托、欧罗日元债、证券市场等,国际资本交易的自由化都在美国的压力下被提上日程,在此基础上刚刚从泡沫经济破灭的冲击中稍微恢复的日本,又在一种缺乏实际支撑的改革成果预期中提出了复制英国金融大爆炸的成功经验的口号,根本忘记了日本经济出现的暂时企稳其实建立在激增的财政刺激政策上。这种脆弱的构造很快在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国债动荡的国际环境变化中给日本带来了新的打击。
  当时欲壑难填的美国要求日本每年交换一个被叫做“年度改革要望书”的外交文件,督促日本对美国开放市场。从保险业的开放到邮储体系的改革,每年日本基本都全盘接受美国的要求。从美国的角度而言,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弱化正是攻占日本常年护送船团方式打造的金融体系的良好时机。日本在这场以改革为名的改革中并未实现金融体系的革新,美国资本的日本市场也没有生根、发芽和壮大,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在日本不但没实现美国方式的兼并收购方面的成功案例,反而是不断在兼并收购金和失望撤退中消耗资本。这种不稳定的经营方式让许多居民在很多基本金融服务上的看法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不信任感根深蒂固。
  至今日本的银行和保险体系相对于欧美同行依然深受收益能力的困扰,也就是财务健康但赚钱能力较差,但这种基本架构更导致外资很难在日本获取传统业务的超额收益。所以根本上问题不在于市场是否开放,而在于开放自身是否能打造一个自身希望的金融体系,还是有赖于设计者是否有清晰的体系化措施去逐步落实。日本在1990年代的不名誉的经济外交文件虽然在1999年民主党上台后终止,根本而言,失去的1990年代经历诸多折腾后还是既不利于金融体系的活性化,也让宏观上的金融福祉水平低下。
  正如日本当年的前川报告所体现的那样,当时日本的精英阶层自身对日美贸易的不均衡也有主动调整的意愿和诉求,一个重要的理由也是通过类似的改革促进国内体系的健康发展。然而之后发生的一切,让后人更多的将失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起点都归罪于美国的压力和这些良好初衷的幼稚上。更重要的是,这些良好的初衷没有得到良好结果的原因,并没有得到日本自身的客观评价,美国的贪得无厌并不能为这个意外的持续性消耗免责。
  这些历史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也正在于此,每一个改革举措都具有高度的问题意识,应针对或反映现实里存在的具体的问题。不同国家金融体系的商业模式只有最适没有最佳,比如美国自身也在不断的危机和救赎中周而复始的改革。目前中国和日本明显不同的是,对自身诉求有很清晰的认识,虽然同样面对美国不休止的压力,但是改革自身并非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改革开放措施的发动和落实就更具有可操作空间,对节奏的把握和掌控上更有主动权。因此,改革的主要风险或者说主要矛盾并不在外资一端,而在于自身对改革红利的定位和实现方式上。化解一段时期以来积累的系统性矛盾是改革的目标,但如何利用好开放政策来建立更为强韧的金融体系才是改革最终极的追求。(编辑&张立伟)
责任编辑:韩鹏飞侠客岛:超出外界预期,中国最新金融开放计划来了侠客岛:超出外界预期,中国最新金融开放计划来了海外网百家号刘鹤副总理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宣布的“超预期”改革开放措施,终于揭开面纱一角。继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一锤定音,宣布要“大幅度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后,昨天,央行行长易纲也迅速将细化之后的十二大措施、以及“两步走”的路线图,公诸于世。的确,力度很大。比如,易纲说,在“几个月内”就将实施的改革措施包括:1.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2.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3.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4.为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5.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6.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而在年底之前,还有包括“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等措施将落地,“沪伦通”也争取在今年内开通。这些“超预期”的金融开放政策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的从业者、投资者乃至普通中国人来说,又有何种影响?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为什么要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第二,为什么是现在?开放要回答开放的原因,可以从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刚发布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8年度报告》中寻找答案。这份报告的开篇便提纲挈领地说,当下的亚洲金融市场,存在着“脆弱的复苏与持续的不确定性”。为什么这么说?如果观察过去几年全球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就会发现,资金在不断流入发达经济体。以2016年为例,该年度美国和欧盟的证券市场一共吸收了5.63万亿美元的资金,占据全球总流入资金的96%。而就在剩余区区的4%中,流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仅有679.59亿美元,仅占整个大盘子的1.16%,远小于日韩等其他亚洲主要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投资出现暴涨。注意,这里的对外投资,可不仅仅指出去“买买买”的直接投资,也包括证券市场的资产组合投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外资产组合投资达到788.3亿美元——一进一出后,资本呈现净流出局面。为什么会这样?这篇报告提出了两个原因:一是亚洲经济体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开放程度不够,过剩储蓄无法在当地得到有效调动;二是因为内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亚洲各经济体的企业和个人,把西方金融市场作为规避风险的安全岛。如此不均衡的资本流动模式,无疑将使亚洲各个经济体面临资本外逃的高风险和更高的融资成本,这也会给金融体系的稳定增加新的风险。既然现在中国央行已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列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那么“稳步”和“渐进”的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不但不会增加市场风险,反而可以让更多的资金关注中国流入中国,起到平衡的作用。因此,易行长在解释为什么要采取开放金融市场的举措时会强调,“当我们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开放时,我们会考虑资本流动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资本流动平稳,其有利于全球配置资源……目前,中国投资者的全球资产配置比例偏低。随着中国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中国百姓和机构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资产。鉴于国内和国外投资者都有需求,跨境资本流动可以平稳高效。”时机坦白来说,了解中国加入WTO历史的朋友应该都明白,当年中国对金融业对外资的开放是有承诺的。但为什么当年的步子不敢迈得太大呢?首先,中国的金融机构当时还太弱小。1999年末,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将近3.2万亿,仅次于经济停滞不前的日本,居亚洲第二位。就算成立了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坏账后,到2003年四大行的不良率仍然高达20%以上,标准普尔在那一年题为《中国银行观察》的报告中干脆就宣布,巨额坏账已经引致四大行“技术性破产”。四大行尚且如此,其他金融行业实体就更不用提了。中信证券到2003年上市时,市值才100多亿人民币,是当时高盛等国际投行市值规模的十分之一;保险业的差距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至于金融租赁、消费信贷这些行业,对当初的中国来说几乎闻所未闻。所以说,如果当年真的大幅开放外资准入,中国的金融市场结构,会和现在有天壤之别。其次,中国过去十几年高效的经济增长和相对发达国家更为平缓的经济周期,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平稳是密不可分的。应该说,无论是配合政府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放贷,还是配合政府维持资金市场稳定,要求大银行不能中断向小金融机构的拆借,中国的银行业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试想,如果银行业最重要的话语权不在政府手上,而是在外资,甚至只是在私企手上,结果会怎样?那为什么现在又允许开放了呢?时代变了嘛。“狼来了”的故事固然听起来很可怕,但小绵羊都已经长成魁梧的“super山羊”了,就算“狼”真来了,那也只能学会与羊乖乖地和平共处。怎么个super法儿?且不说工商银行是世界第一大行,平安保险是世界第一大保险公司(按市值计算),单从目前国际上有的金融行业形态看,中国也一个不落。甚至,对于那些国外不够发达的移动支付、消费信贷等业态,中国还开始对外输出了。换言之,中国金融业的结构大局已定,就算外资巨头进来也几乎不可能撼动。所以,易行长才会自信地说,“对外开放之后,外资机构是否是强有力的竞争者,要看这些机构本身的公司金融、治理结构等情况。”回头看,21世纪初那轮金融机构引入外资,虽然引发了很多“让外资赚的盆满钵满”的争议,但客观上确实帮助中国的金融机构们夯实了基本的业务结构,完成了上市,可谓瑕不掩瑜,功德圆满。好处那么,此时放开外资限制又有什么好处呢?三个字:控风险。这几年,国内的金融机构在和监管机构“躲猫猫”、“拼手速”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创新能力,但合规和风控能力却是明显的短板,所以才会发诸如萝卜章”到“飞单窝案”等的一系列风险事件。而外资金融机构在跨越多个经济周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拥有了相当成熟的合规和风控体系,正好可以帮助中国的金融机构补上这一课。所以说,这一开放举措,与这段时间推出的“资管新规”和其他监管政策,一脉相承。就像易行长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说的,“在几年之后,我相信中国市场会更具竞争力,金融业的服务能力会进一步提高,会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里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我们的监管环境也会更好,金融安全程度也会加强。”综合以上两点,此次“大幅度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既是确保跨境资本平稳流动的未雨绸缪,也是以改革促开放的一招秒棋。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一方面,如易行长所说,“随着中国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中国百姓和机构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资产”,这对于大家的资产保值增值而言是大大的利好;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期待更多样化、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多些来自外资机构的竞争,总归不是坏事。(来源/侠客岛 文/大卫翁)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海外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与海外网一起,掌握世界的每一分钟。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开放金融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