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财务研究院副院长 英文陈冬华:政治级别能激励高管吗

陈冬华 将放开做事的梦想照进现实_期货日报_报刊文摘_电稿库_
站内搜索:&&
陈冬华 将放开做事的梦想照进现实
坚定脚步,顽强地在坎坷中迈进记者手记“笑”随心生  初夏的杭州,游人如织,尽管艳阳高照的晴日使得烟雨江南的浪漫略有几分失色,但依旧抵挡不住人们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向往。此时,恰逢分析师大会在此召开。趁着这个机会,我与信达期货总经理陈冬华,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我与陈冬华约定的采访时间是在一个周六的上午九点钟,虽然我准时到达了约定地点,但他早已在办公室等候了。“陈总,您好!您这么早就到了,实在是不好意思。”我有些抱歉地说道。“还好了,时间刚刚好,我习惯了早到。”陈冬华微笑着与我握手。笑容里,带着一份亲切与随和,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在这位热血洒战场、驰骋期货业20多年的风云人物身上,到底有着多少耐人寻味的故事呢?我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位中年人,体形健硕,粉色条纹衬衫搭配着深色的西裤,显得庄重得体,很有绅士派头。平头,带着一副银色的框架眼镜,神采奕奕,在他脸上完全看不出岁月的痕迹,言谈举止中带有几分南方人特有的细腻。在陈冬华十几平米的办公室内,陈设错落有致,办公桌后面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类经济管理类书籍和人物传记。除此之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墙上那幅醒目的字匾——“笑”。陈冬华与“笑”字的结缘要追溯到2002年他还在深圳中期期货任职的时候,当时正值公司装修,负责公司装修80多岁的老板其实是一位书法家,在他赠送的几幅字画里,陈冬华特别喜欢“笑”字,并从此挂了起来。然而,这幅字画在2008年搬家的时候不慎丢失了,出于喜欢,陈冬华又专门找人写了一幅一模一样的“笑”字匾。来到信达期货,他把这幅字画也带了过来。令我好奇的是,为什么他会一直挂着“笑”字匾,这对他而言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这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陈冬华笑着对我说,期货这个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个很苦的行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就看个人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了。在陈冬华的印象里,小时候,所有人都评价他是个特别爱笑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是一个乐天派。现实工作生活中也确实如此,他从来没有愁眉苦脸过。陈冬华笑言:“这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从事期货行业20多年,特别是在当年期货业不规范的阶段,那个时候心态很重要,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去对待所要发生的事情,决定着做事的成败。”有时员工在工作上遇到棘手的事情会很着急,陈冬华就会让他们来办公室坐下,耐心地看看这个“笑”字,待员工心态平静了再向他汇报工作。这其实也是陈冬华一贯的心态和风格——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困难向你袭来,最要紧的是要有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拨的毅力,用笑脸去面对现实,用微笑去对待生活。“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船到桥头自然直,越急越解决不了问题。”陈冬华感慨道。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调整好心态,从乐观积极的角度去处理问题,会发现很多事情都能够从容应对,淡然处之。 无心插柳柳成荫与很多老期货人一样,陈冬华并不出身于金融专业的科班,选择期货行业纯属是一个简单的巧合。也正是因为自己骨子里的那份冒险和刺激,使他走进了期货。但让陈冬华没有想到的是,一旦爱上了期货,就再也离不开了。1986年,20岁的陈冬华从东北大学毕业,学热能工程专业的他被分配到了宝钢集团下属的一个公司工作。从血气方刚的年龄一路走下来十分顺利,他就这样安逸的在宝钢度过了7个年头。然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掀起一轮下海潮,企业、研究所等机关事业单位,许多有胆识、有能力的中青年都纷纷投身到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一直身处顺境中的陈冬华受此情形感染,也坐不住了。当时的他酷爱股票,那个时候拥有股东代码磁卡的陈冬华,算得上是国内较早一代的股东。“由于最初喜欢股票,所以我看了很多股票方面的书,但对期货的概念却十分模糊,只知道期货的交易时间与股票是倒着的。”陈冬华回忆道。期货就像一个“高大上”的代名词,充满了新奇和诱惑。1993年,27岁的陈冬华有了想要改变人生轨迹的冲动。刚巧,这时他从朋友那里获悉深圳中期期货正在深圳筹办公司的消息。在当时深圳最高档的写字楼33楼,陈冬华第一次与期货圈有了亲密接触。推门一看,所有的人都是西装革履,与陈冬华在宝钢天天穿着的工作服相比,这个“高大上”的行业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希望。必须选这个行业的决心,令一个对期货一无所知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深圳。经过三轮培训和面试后,在94%的淘汰率中,陈冬华幸运地成了胜出的佼佼者,成为深圳中期期货一名普通的期货经纪人。谈起刚开始进入期货市场的日子,用苦尽甘来这个词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最初是以扫楼促销来拜访客户,各种各样的客户都有,有的热情似火,有的冷淡如冰。那一年,陈冬华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深圳所有的知名写字楼,遭遇过很多白眼和曲解,经历过很多挫败,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直到今天,陈冬华仍然清楚地记得他是怎样争取到第一单客户的。“第一单客户其实有些机缘巧合,属于误打误撞出来的。”陈冬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1994年的夏天,他给宝安区的一个客户打电话,对方还没有听他说完就要求他马上去面谈。陈冬华和同伴满怀欣喜地坐长途中巴从罗湖赶了过去。聊着聊着,却发现原来潜在的客户是想要出租房子的——对方误会了他的意思,以为他要过来租房子。刹那间,沮丧与失落一同袭来。陈冬华与同伴漫无目的地走在宝安街头,不能就这样放弃。突然,他看到了一个电缆厂的广告牌,“电缆厂?跟铜有关系,这不就是我们要找的客户吗?”陈冬华欣喜地向同伴说道。用了一些招数躲过保安以后,陈冬华和同伴混进了这家电缆厂。没想到厂长对期货还有些了解,甚至还表露出了兴趣。厂长很热情,问他们对铜后期走势的看法和做法,听了陈冬华的回答后,厂长答应了以后可以继续联络。就这样,此后几乎每一天,陈冬华都会给那位厂长发传真,对行情进行分析。几个月下来,由于对行情预测得非常准确,终于打动了那位厂长,于是他成了陈冬华的第一单大客户。“这个客户完全是意外得来的,无心插柳柳成荫。”陈冬华坦言,经历过后会觉得后面很多事完全可以坦然面对,觉得成功只会钟情于那些能够吃苦、笑对生活的人。中期印记难忘记早年的经历让陈冬华对期货行业有了深厚的感情。通过刻苦和努力,陈冬华成为公司最优秀的经纪人之一。1996年他被任命为深圳中期期货交易部副经理,1999年升任总裁助理,后又任职常务副总,再后来成为中国国际期货(原深圳中期期货)的总经理。“我只是为了做事,不是为了做官。”谈及这一路走来角色的转化,陈冬华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骨气,脸上自信洋溢,“虽然期货和我以前的工作相比要累得多,但兴趣所在,乐此不疲。再辛苦也不觉得苦,再劳累也不觉得累。”就在陈冬华大步迈向前的过程中,国家对期货行业持续的清理整顿使得整个行业寒气逼人,他身边的同事纷纷离开另谋高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动摇。“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转行,不管是对行业的热爱也好,还是被行业的魅力所吸引了,我所有的梦想都在这里,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份事业来做,这个行业永远离不开了。”陈冬华如是说。在陈冬华的印象里,从经纪人做到了交易部经理,他渐渐感受到了管理是一种乐趣,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可以发现人才。到了总裁助理以后,他将期货视为是自己的一份事业,验证梦想,真正实现人生价值。众所周知,深圳中期期货在期货行业中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各层级的领导都非常优秀,对公司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陈冬华所做的点点滴滴。在期货行业中,深圳中期期货最早实行了员工制,改变了传统的经纪人模式。陈冬华向期货日报记者解释道:“之所以实行员工制是因为很多人才短时间内没有客户,没有固定的收入,这样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为了留住高素质人才,深圳中期期货开始了专业分工,给予固定的工资。”除此之外,做产业也是深圳中期期货最早开始尝试的,成功举行了品种推介会。经过几年的经营,大批企业成为深圳中期期货的客户。大胆的尝试使深圳中期期货走向了快速发展之路,2001年之后,深圳中期期货的成交量成为全国第一,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时间,深圳中期期货成了同行学习的楷模,不少期货公司纷纷前来交流取经。被誉为期货业“黄埔军校”的中期系所拥有的品格,绝不是某一个领导带出来的,至少是几代领导的文化传承下来的。在陈冬华的记忆里,中期人特有的品格是中期最大的魅力。“达则兼善天下”中期有一种崇尚儒商的文化。大部分人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没多少实践,工作经历不长,仅是“同学文化”没有利益之争,这一点很是难得。陈冬华表示,在中期的20年间,公司每年中秋节都会把第一批员工请过来,允许员工带家属,营造“常回家看看”的中期之家氛围。直到现在,很多老中期人还是会经常聚聚,延续着对中期的那份特别的感情。不可否认,中期的每一任领导都用实际行动言传身教,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期人。而这对陈冬华的影响也很大,令他感触最深的是深圳中期期货前任董事长宫月云,她非常敬业,对工作对生活永远充满了激情。陈冬华说:“她会抱病坚持开会到半夜,会和年轻人游泳比体力,热爱危险系数高的滑雪运动,她的工作热情对我的感染非常大。”苦过、甜过、累过、笑过……对陈冬华而言,20年的中期生涯是他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近知天命也疯狂快到知天命的年纪,处在公司的高层,按道理说,很多人都会选择按照既定轨迹走下去,但陈冬华却做了一个看似疯狂的抉择——在任总经理满6年之际,离开了耕耘了近20年的中国国际期货,2014年年初加盟了信达期货,担任总经理。这其中的原因,陈冬华并不愿意多讲。他只是认为,一个有为的人,道路多半是曲折的,挫折可以成为内驱力的一种源泉。陈冬华说:“期货是我的梦,心中的那份激情促使我必须要大胆地放开,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业。不能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龄就退休了,我是想真正做点实事。”如果把公司比作大森林的话,陈冬华希望森林里各个物种是齐全的。其实就是指一个公司不能仅选用一种性格的人。“我很能容忍员工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因为这样才可能会有创新的动力。”陈冬华坦言,除此之外,一个有魄力的领导还需要放开了办公司。不仅要带领公司上一个台阶,而且要通过努力把平台搭建好,让一些员工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和空间。陈冬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14年年初来到信达期货后,他首先做的就是以客户服务为基础,前台做好客户,后台做好服务,下大工夫提升团队的研发力量。据陈冬华介绍,以前行业研发闭门造车的心态很严重,来到信达后,他第一时间要求员工把产业客户大幅整合起来。在强化服务的同时研发外包,派研究员到投资机构学习,实现与企业的战略合作。找到客户的需求和风险点,为企业量身定做套保方案,让他们看到公司的价值。 在陈冬华带领下,员工们每天工作都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通过半年的时间打好基础,信达期货一步一步向上的台阶做得很扎实。“今年信达期货的目标是实现保证金30亿元,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翻1倍多。截至今年4月已经完成了22亿元。” 陈冬华嘴角微微扬起道,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前4个月,信达期货的客户总体是盈利的。其中,100万元以上的客户权益占比从63%增长至78%,法人客户权益占比大幅增长。与此同时,信达期货的资管业务也做得有声有色。陈冬华说:“至少这一年的努力让信达期货有了再上台阶的基础和能力,用心做事、真诚付出是值得的。”说起自己成功的秘诀,陈冬华认为,这与他酷爱桥牌和高尔夫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桥牌和高尔夫的取胜之道与做期货是息息相通的。一个人的智力、性格、经验、修养、心理素质都能在桥牌中得到体现,可以说桥牌是表现个体各个方面的舞台。但桥牌的核心不是你的个人能力,而是讲究团队配合。没有搭档是打不下去的,团队之间的默契程度特别重要,这点其实跟期货一样。同样,打高尔夫也特别适合期货行业,没有战略就没有方向。比如你在哪个地方打,首先要确认你的战略,想好第一杆怎么打,通过哪几杆衔接能把它打好。总而言之,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下,做好风险管理很重要。“虽然我打桥牌和高尔夫的水平不高,但还是能从中悟出道理。”陈冬华笑着对期货日报记者说,如果将来有时间,他还想再奢侈一把,尤其是选择最为钟情的桥牌,继续同伙伴们一起切磋牌技。选择期货行业陈冬华从来没有后悔过。乐观的人,坚定梦想的脚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什么苦楚,从不灰心,总是顽强地在坎坷中迈进。正如那个“笑”字,他快乐地历经着人生的里程。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来源:“期货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期货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期货日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lijingqin(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8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5积分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8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8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5积分VIP价:4积分导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高管薪酬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解决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合理的薪酬设计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从而有效地激励高管努力提高企业业绩,以及关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薪酬制度设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 作者:明月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2期
在委托代理的关系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高管薪酬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解决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合理的薪酬设计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从而有效地激励高管努力提高企业业绩,以及关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如果薪酬制度设计不合理,就可能导致高管薪酬激励失效,进而引发管理层为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这不利于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进一步激化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一些天价高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深发展银行董事长兼CEO法兰克?纽曼2007年薪酬为2285万元,创下了A股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新纪录;2007年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高达6600万元的薪酬总额在中国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中笃定夺冠;TCL多媒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CEO梁耀荣万元的年薪,更是成为国内家电行业高薪第一人。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金融、烟草、电信、石化等行业高管薪酬为行业水平的几十上百倍。高管薪酬激励能否使企业随着高管薪酬的增长而持续有效的发展呢?高管薪酬的上升与上市公司长期发展及当前会计盈利的关系是怎样呢?高管的高额薪酬能否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角度去讨论高管薪酬问题,然而高管对会计盈利的片面追求,有可能导致高管更加注重短期收益,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增长,从而损害股东利益等不利后果。本文将尝试结合市场化进程,从可持续增长率及ROA两个角度来对比研究分析高管薪酬激励,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高管薪酬激励更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二、文献回顾
美国资深的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Rober?C?Higgins,1988)首次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提出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观点,希金斯突出强调了可持续增长的意义,并从财务角度定义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企业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Tompson和Strickland(1998)将战略目标定位在与公司长远发展相关的,同时,财务目标是公司近期内的计划,战略目标中的增长指的是市场占有率的增长,而财务目标中的增长指的是营业额与利润的增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高管薪酬与可持续发展率 我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比较晚,随着可持续增长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学者对可持续增长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得到了许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有益结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李元旭(2000)从企业家的使命、对财富的态度、对权力的态度已经经营的原则四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企业经营行为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眼前的利益,企业规模扩张应与人才培养、组织结构调整、自身财务能力、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和上市公司薪酬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的相关读在逐渐提高(辛清泉、谭伟强,2009)。陈志广(2002)发现高管年度报酬与企业绩效、规模和法人股比例等存在显著正相关,以及行业、地区对报酬都有影响;刘斌等(2003)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CEO薪酬层面已经体现了一定的激励制约机制。然而,国内大部分研究只考虑会计盈利指标与高管薪酬的关系,较少考虑公司长远利益指标与高管薪酬的关系。而Dechow和Sloan(1991)发现,会计盈利指标容易诱使管理层为追求公司的短期绩效而降低研发费用的支出,从而损害公司的长期绩效。因此,如果高管薪酬符合最优契约理论的话,高管薪酬不仅应与ROA正相关,而且应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率正相关。
(三)市场化进程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在市场化进程的背景下,由市场化进程推动了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力量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争议。市场化进程也会对薪酬契约成本造成影响,不同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契约的不同成本。市场化水平并非简单决定于某一项规章制度或者单一的经济指标,而是一系列经济、社会、法律乃至政治体制的综合度量(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0)。市场化水平的衡量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可以发现,市场化水平的概念涵盖了信息环境、市场发育和法律环境这些因素(陈冬华、梁上坤、蒋德权,2010)。
在近30年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市场化进程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地区。不同年份和地区的市场化进程都不尽相同,而市场化进程也会对薪酬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提高,薪酬管制也得到了放松,从而使得高管薪酬也随之增加。因此,考虑到不同年份和地区市场化进程的差异,有必要结合市场化进程来分析研究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率及ROA之间的关系,这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也更能说明问题。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合理的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率及ROA显著正相关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IT计算机、专业文献、计划方案、考试资料、党团工作、人文社科、应用文书、行业论文以及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管继任_职工薪酬与隐性契约_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陈冬华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恒大研究院副院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