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银行购买基金赎回时少钱了?怎么办

&&在银行买基金的手续费是多少?和基金公司一样吗?如何节省申购费?走进银行,有人拉住我买基金,我该不该买?
先说一个题外话,大伙记得不久前牛妹发布的理财不二牛?召集令一号:买的基金亏了55%,我该怎么办吗?对,就是当天晚上收到不少粉丝晒“巨亏”的那个。不知道没关系,不妨碍我们今天的话题。那天,牛妹跟其中不少小伙伴挑灯夜聊,发现他们持有的这些巨亏基金虽然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2015年6月初在银行购买的基金。其中一位有5只“巨亏”基金的粉丝提到,其中2只基金是于2015年6月初咨询过银行理财经理购买的。还有一位亏损55.63%的粉丝,也是2015年6月初购买的,她说“这只基金是银行直接推荐的”。相信曾被深度套牢的小伙伴都还记得,2015年6月初是什么阶段——这是当时A股牛市的最后一程,然后直奔熊尾。最关键的是,他们都买在了高点,直接酿成了惨剧……如果说远一点,10年前首批QDII上市时,银行柜台的玻璃都快挤碎了。牛妹的亲生阿姨也是其中一员,她当时本来是去存钱的,结果稀里糊涂地和大家一起买了10万块某QDII,至今离回本还很远。说真的,当初还不如老老实实存银行。牛妹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走进银行网点,有人拉住我买基金,那么我到底该不该买呢?牛妹先回答你:不该。为什么?且听我从头开始讲。先要跟小白科普一下,在银行购买基金,银行只是担任代销的角色;你购买到的基金,并不是银行发行的基金产品。不过,许多银行现在是基金发行主体——基金公司的股东;比如,工商银行就是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的大股东;建设银行就是建信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光大银行就是光大保德信基金的股东……不难想见,银行当然也是要多多支持下自家儿子发行的产品呀。还有在他们这家银行托管的基金,绝大部分银行也会热心推销。因此一般来说,你在银行被推销的大多都是新基金。再来说为什么不该买。原因一:银行热火朝天排队买基金的时候一般都是市场高点当你看到在银行买基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开始排长队了,说明这时候大伙都看到了市场在上涨。其实普通人对于市场的敏锐程度是比较低的,当大家都去银行排队购买或咨询了,股市一定是涨疯了。不是涨疯了,也是涨了很多了,大家抢起来好像不要钱似的。然而不对呀,不是应该买在低点卖在高点吗?这个时候去凑热闹,不是成了追涨杀跌了吗?切!忌!追!高!比如2015年6月初的那一波,大家至今还没解套。原因二:银行推荐的基金并不是你需要的,或者是不适合你的很多时候去银行买基金,银行理财经理跟你推荐的品种,其实大多是跟自己的任务挂钩的(也有奖励),不仅和市场眼下的行情无关,更与你的风险承受力、投资占比和投资用途等实际情况不一定匹配。千万别推荐什么,你就买什么。比如说你是一个低风险的投资者,你几乎无法忍受损失,但理财经理却给你推荐了一款预期收益率很高的产品,你就要注意了,高收益一定是对应高风险的,这样的产品不用看也不适合你。牛妹的一位铁哥们,彻头彻底的小白,曾在某国有大型银行买过一只银行系基金。理财经理向他推荐时,提到了一只业绩良好的基金,只字未提风险。想到业绩不错,再对比定存,他当即投了8万。不过后来一年,他亏损了2.7万。当然,他并不知道业绩良好,仅是代表基金过去的业绩,并不能复制到未来,保证之后的业绩也良好;也并不清楚高收益对应的高风险。原因三:只凭推荐就下单,巴菲特也不敢这么做对于一只基金,理财经理给你介绍的短短几分钟,内容是很有限的,非但不可能面面俱到,甚至还要当心他有所隐瞒,某些风险避而不谈。你大可以听取他的推荐,然后回家做完资料再下单。只凭他一面之词就出手购买,是对自己的辛苦钱不负责任。不论抢购的队伍有多长,你也要保持自己的清醒。原因四:银行卖定离手,以后不会对你负责的你死心吧前面说了,银行只是负责销售。买的时候为了让你买,可以吹得天花乱坠;但真的出现亏损,他们是大可以摆摆手不用负责。因此大家千万不要产生在银行买基金就更安全、更有保障、投诉有门的错觉,银行不会对你负责的你死心吧。给大家举个活生生的例子。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理财经理大力向客户推广保本基金,不过在保本规则的解释上却含糊其辞,导致后来“扯皮”的事儿频频发生。不少投资者只看见“保本”二字,以为买完之后任何时候赎回都可以保本,等到要用钱的时候往外赎才发现并非如此,甚至连本钱都有可能出现亏损。在银行工作的小伙伴认真地向牛妹解释过,如果讲清楚规则“客户就不会买了”,所以在很多关键环节上客户经理是能省则省,只能靠着“小白”投资者自己去甄别。不出问题就该千恩万谢了,出了问题银行也是不会负责滴。所以,如果你今天去银行,只是为了去办个事或存个钱,那么请你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办事和存钱;理财经理拉着你推荐基金,或者看到大家排队在买基金,你可以扭头就走。那么究竟在哪里才能买基金呢?牛妹推荐去各大基金公司官网上买,费率最便宜,也最直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储户要求取消后卡里钱还在买基金 银行称工作疏忽--社会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储户要求取消后卡里钱还在买基金 银行称工作疏忽
&nbsp&nbsp&nbsp&nbsp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张万军 黄士峰)武汉一位市民银行卡里的钱,在其不知情下,3个月内被27次购买2700元的货币基金。储户发现后非常不解和担心,银行工作人员称因工作疏忽,没有及时取消基金定投设置所致,已向储户道歉。&nbsp&nbsp&nbsp&nbsp昨日下午,在汉口解放大道一家银行门口,楚天都市报记者见到储户陈女士及其丈夫。陈女士介绍,她是这家银行的老顾客,去年8月份,她在银行办了一张金卡。不久后,在银行工作人员劝说下,她签署了一份基金定投协议,当日分10次购买了1000元的基金。去年10月15日,她赎回了这些基金,并告诉银行工作人员,以后不想再购买基金,要求取消基金定投协议。&nbsp&nbsp&nbsp&nbsp前日,陈女士查询账户时发现实际余额与预期有出入。她到银行查询发现,从去年10月19日开始到今年1月18日,她的账户发生了27笔购买基金的交易,总金额为2700元。&nbsp&nbsp&nbsp&nbsp她与银行工作人员交涉时,对方只是告诉她,这些钱购买了基金,只要她过两天来银行签些字,办理手续,这些钱就可以回到她的账上。对于这些钱为什么会没经过她的同意就购买基金,银行没有给出解释。“钱划出时没有要我签字,为什么转回来却需要我签字呢?”陈女士表示不解。&nbsp&nbsp&nbsp&nbsp记者找到该支行行长与经办人员。经办人员表示,去年9月份,陈女士签署了一份基金定投协议,根据协议,她的账户会每个月自动划账购买几只基金。后来陈女士赎回基金时确实要求取消协议,但因取消协议需要陈女士多次签字,而陈女士这张卡很少使用且余额很少,所以就没有为陈女士办理取消手续,导致发生后来的交易。&nbsp&nbsp&nbsp&nbsp工作人员现场向陈女士道歉,并表示只要陈女士过两天到银行来签字,会帮她赎回这些基金。陈女士及丈夫接受了上述解决方案。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储户要求取消后卡里钱还在买基金 银行称工作疏忽
日 15:41 来源:楚天都市报
&nbsp&nbsp&nbsp&nbsp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张万军 黄士峰)武汉一位市民银行卡里的钱,在其不知情下,3个月内被27次购买2700元的货币基金。储户发现后非常不解和担心,银行工作人员称因工作疏忽,没有及时取消基金定投设置所致,已向储户道歉。&nbsp&nbsp&nbsp&nbsp昨日下午,在汉口解放大道一家银行门口,楚天都市报记者见到储户陈女士及其丈夫。陈女士介绍,她是这家银行的老顾客,去年8月份,她在银行办了一张金卡。不久后,在银行工作人员劝说下,她签署了一份基金定投协议,当日分10次购买了1000元的基金。去年10月15日,她赎回了这些基金,并告诉银行工作人员,以后不想再购买基金,要求取消基金定投协议。&nbsp&nbsp&nbsp&nbsp前日,陈女士查询账户时发现实际余额与预期有出入。她到银行查询发现,从去年10月19日开始到今年1月18日,她的账户发生了27笔购买基金的交易,总金额为2700元。&nbsp&nbsp&nbsp&nbsp她与银行工作人员交涉时,对方只是告诉她,这些钱购买了基金,只要她过两天来银行签些字,办理手续,这些钱就可以回到她的账上。对于这些钱为什么会没经过她的同意就购买基金,银行没有给出解释。“钱划出时没有要我签字,为什么转回来却需要我签字呢?”陈女士表示不解。&nbsp&nbsp&nbsp&nbsp记者找到该支行行长与经办人员。经办人员表示,去年9月份,陈女士签署了一份基金定投协议,根据协议,她的账户会每个月自动划账购买几只基金。后来陈女士赎回基金时确实要求取消协议,但因取消协议需要陈女士多次签字,而陈女士这张卡很少使用且余额很少,所以就没有为陈女士办理取消手续,导致发生后来的交易。&nbsp&nbsp&nbsp&nbsp工作人员现场向陈女士道歉,并表示只要陈女士过两天到银行来签字,会帮她赎回这些基金。陈女士及丈夫接受了上述解决方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设银行基金赎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