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多亿7进口v260 奔驰400多万万人gdp能进六线吗?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年)
我的图书馆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年)
&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年)&&
中国大陆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览()
——————————————————————————————————————————————
&&&&&&&&&&&&&&& 中国历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I(国民总收入)一览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发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658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107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96亿美元,收益逆差218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31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516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40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347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7亿美元。
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65亿美元。
2012年,我国收益项目逆差235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7亿美元。
以此测算,2012年我国国民总收入(GNI)约为82034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9.7%;人均国民总收入约6073美元。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NDI)约82071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9.8%;人均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约6076美元。
——————————————————————————————————————————————
中国与西方七国集团GDP和GNI数据一览(世界银行版)
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及七国集团现价GDP分别是:美国145265亿美元、中国59266亿美元、日本54609亿美元、德国33097亿美元、法国25600亿美元、英国22461亿美元、意大利20514亿美元、加拿大15741亿美元。
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及七国集团现价GNI分别是:美国147159亿美元、中国59570亿美元、日本56037亿美元、德国33580亿美元、法国26068亿美元、英国22921亿美元、意大利20239亿美元、加拿大15583亿美元。
2010年,按当年平均汇率法计算,意大利和加拿大两国GNI低于其GDP,其余六国GNI均高于其GDP。
基于Atlas三年平均汇率法(考虑三年平均汇率及美国的通胀率)计算,2010年,八国现价GNI依次是:
美国147554亿美元、中国57485亿美元、日本53477亿美元、德国35372亿美元、法国27498亿美元、英国23993亿美元、意大利21258亿美元,加拿大暂无数据。
可见,如按Atlas三年平均汇率法计算,本币处于升值通道的国家GNI会小于按当年平均汇率法计算的GNI,而处于本币贬值通道的国家Atlas法GNI则会高于按当年平均汇率法计算的GNI。经常看到有人拿着中国世行Atlas法计算的GNI数据和世行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的GDP数据进行比较,然后得出中国GNI(GNP)远小于GDP结论,从而论证中国GDP增长都是外资的功劳。
——————————————————————————————————————————————
年中美日三国国民总收入(GNI)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
——1952年到1980年,中国国民总收入(GNI)就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1981年开始,由于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强度逐渐加深,中国经济也开始逐步慢慢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因此,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不再完全相等。
在20世纪80年代,十年中只有四年里国内生产总值是低于国民总收入的,这四年分别是1981年、1986年、1987年和1988年。直到1992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又开始高于国内生产总值了。
1992年,中国开始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时期,同时也确立了“以大力引进外资促进出口导向”的政策。因此,从1993年到2004年,中国在大力引进外资,通过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促进出口的作用下,国内生产总值再次连续12年超过国民总收入。
2005年后,随着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和强度逐年加大,海外收益不断增加,并且在2005年海外要素收益再超过国内对国外的支付。因此,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国民总收入重新反超国内生产总值。
——美国自一战后成为债权国后,其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就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
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其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也不是很大,一般只在1.3个百分点以内。
——日本在经济起飞阶段,连续14年国民总收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
在1955年到1981年的27年间,总共有20年是国民总收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这一阶段正好是日本经济起飞和崛起的时期。
1981年以后,随着日本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其国民总收入就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且两者的差异最高达到3个多百分点。
馆藏&10178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很好奇,徐州5000多亿gdp,人口没流入,反而流出200多万【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16,279贴子:
很好奇,徐州5000多亿gdp,人口没流入,反而流出200多万收藏
这体量都应该带动一区域的发展了,是长三角太强大了吗
登陆「猎聘网」找高薪职位,专业的猎头推荐高薪工作,实时更新高薪名企职位
按道理,苏北早应该是以徐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区了
如果广东的潮汕城市以汕头为主的gdp体量增大和粤西城市以湛江为主的gdp体量增大,也改变了像徐州一样,还是人口输出,这只能说明长三角和珠三角太强大了
这样,这种区域发展的超级悬殊,国家下步不得不改变行政区划,以改变这个地方的政治地位,用于强力收拢人口
确切的说省域内苏南太强大了
徐州位于四省交界,看似地理位置优越,其实被四个省会吸。。
南京,苏州,徐州江苏几个重点城市地理位置你说好,确实好,说不好,也挺坑的,都插人家省菊花里去了。
像浙江一样,两头差距不大,浙北以杭甬为中心带动区域了发展,浙南以温州带动了区域的发展
福建和浙江差不多,但也是不同,福建经济主要在南边,但北边福州是政治中心,对人口流入起关键作用。区别于江苏广东(汕湛强大后我以上假设的情况),力量悬殊,人口自然流出,行政区划改革也迫捷了
徐州的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发展到目前为此,现在的行政区划已经不合理了(当然了,十年内是可以的),按长期来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改革行政区划。徐州的情况现在是一例,不足以说明,当多例出现时,改革也许是时候了
操作步骤,案例分享,培训资料......你想找的都在这里,海量信息免费查寻!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不喜勿喷,谢谢
当然,觉得可以的人,或不同意见的,可讨论一二
你看东莞gdo不必徐州高多少
徐州1000万人口,6000亿GDP多吗?要养活1000万人口,GDP至少1万亿。
徐州人均GDP确实不高
彭城是造反中心,元以后没人敢给他一级区划
吃老本成分更多,有工业基础,有区位优势
工业固投多
徐州的gdp虽然不低,但徐州的整体民富水平很差劲。
中国5000亿GDP还要流出人口的城市全在肛波省
这只是苏北的特例 方圆五百里没有比你大的城市你怎么办 当然 仅限这一地区
徐州人感觉良好
徐州2017年gdp 年徐州gdp破万亿
徐州2017年gdp 年徐州gdp破万亿
苏北太水了,我一个外人都觉得水。人口外流还外流,盐城gdp可以和沈阳一样。
徐州和长春经济数据比较—gdp2017预计徐州6600亿 增速13.6%长春6500亿 增速10.1%—2016地方财政收入徐州516亿长春415亿支出徐州798亿长春770亿—20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徐州14100亿长春 9278亿—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徐州1071万平方米长春1017万平方米—20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徐州2659亿长春2650亿—2016年进出口总额徐州62.48亿长春141.6亿—2016年实际使用外资徐州15.06亿长春12.9亿—2016固定资产投资徐州4797亿长春4710亿—2016年工业投资徐州2664亿长春2310亿—2016年工业用电量徐州250亿千瓦时长春110亿千瓦时—2016私人汽车保有量“2016徐州101万辆”“2017长春120万辆”“徐州没有找到2017年数据”“长春没找到2016年数据”—2016胡润千万富豪徐州10500长春 3840吉林省9800
登录百度帐号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www.eorder.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西藏65年变化翻天覆地:GDP增1000倍 人口增200多万(全文)_网易新闻
西藏65年变化翻天覆地:GDP增1000倍 人口增200多万(全文)
(原标题:西藏65年变化翻天覆地:GDP增1000倍 人口增200多万)
    4月5日,中国记协就“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举办“新闻茶座”。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所所长廉湘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格桑卓玛介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国网 张艳玲 摄
中国网4月6日讯(记者 张艳玲)“西藏和平解放6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增长1000倍,人口净增200多万,人均预期寿命延长32.5岁,农牧民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4月5日,中国记协就“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举办“新闻茶座”。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所所长廉湘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格桑卓玛告诉在场的中外记者。
西藏变化翻天覆地:GDP增1000倍 人口增200万
廉湘民说,关于西藏,要记住三个时间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达赖逃离拉萨)、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让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由上世纪50年代的1亿元增至2015年的1026.39亿元;人口结构没有变化,藏族占90%以上,人口净增了200多万(由上世纪50年代的100万人增至2015年的318万人);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了32.5岁(由上世纪50年代的35.5岁增至到目前的68岁);义务教育年限达15年,青壮年文盲率基本为零。农牧民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
“当然,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但在西藏这个高海拔地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廉湘民说。
未来西藏的前景也很广阔。西藏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西藏自治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30m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现行标准下69万农牧区贫困人口如期全部实现脱贫。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年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5%以上。
西藏医保惠及各个群体 僧尼每年免费体检一次
西藏人口能增加,藏民人均预期寿命能延长,这得益于西藏实行惠及面非常广的医疗保险政策。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格桑卓玛告诉中国网记者,西藏的医保政策分为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两种,惠及到农牧民、僧尼等各个群体。医保报销比例很高,住院没有最低限。农牧民医保实现全覆盖,政府还出资为全区农牧民购买大病保险。大病统筹最高支付限额从人均年收入6倍以上(约2.5万元)提高到6万元,政府补助标准从年人均180元提高到420元。
另外,对孕产妇、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及僧尼等特殊群体实行特殊政策。她说,西藏以前没有医疗机构,孕产妇死亡率高,现在政府鼓励孕产妇去医院分娩,费用全免还有补贴。目前,90%以上的孕产妇都去医院分娩,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74.78/10万和20.69 ,下降到2015年的100.92/10万和16 ,降幅分别达42.32%、22.67%。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治疗,“十二五”期间,免费救治先心病患儿3000余人。僧尼群体全部享受城镇职工的医保标准,每年还免费体检一次,西藏连续4年为城乡居民和在编僧尼免费健康体检1055万人次。传统的藏医、藏药在医院中和西医并存,藏民可以自由选择,藏医藏药也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西藏发展动力:中央关心 全国支援 藏民艰苦奋斗
在廉湘民看来,65年来西藏的发展动力是探索出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即“中央关心、全国支援、西藏人民艰苦奋斗”。
廉湘民“中央关心”的说法在2016年西藏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得到印证:西藏十三五规划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心系西藏、重视西藏、支持西藏,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明确了西藏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为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根本遵循。
另外,西藏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党中央将西藏纳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有利于西藏发挥连接祖国内地与南亚市场的区位优势和纽带作用,为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
廉湘民所指的“中央关心”不光是指对西藏规划的顶层设计,还指中央对西藏的巨大投资。“西藏的能源、交通、通讯、电网、互联网等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由中央投资建设,可以说,中央的投资建设是西藏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廉湘民说。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央对西藏的投资达2369亿元,为“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对医疗基础设施投资5年间共落实规划投资18亿余元。
廉湘民说,“全国支援”是指内地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县市项目建设,对口支援还指内地干部派到西藏工作。自1994年至今,全国支援西藏,让西藏县市面貌全面改观。比如北京和江苏对口支援拉萨市项目建设。
据了解,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还专门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完善了对口援藏工作机制,为推动西藏发展稳定提供了强大动力。
西藏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央的关心再多,全国人民的支持力度再大,西藏各族人民不艰苦奋斗也是不行的。西藏自治区政府广泛动员300多万民众积极参与到西藏的项目建设中,才有西藏的今天。”廉湘民说。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所所长廉湘民介绍西藏基本情况。中国网 张艳玲 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格桑卓玛介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中国网 张艳玲 摄
(原标题:西藏65年变化翻天覆地:GDP增1000倍 人口增200多万)
本文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李克强: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拉动150万人就业|中国|李克强|百分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李克强: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拉动150万人就业
  编者按:
  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经济形势报告。报告深刻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的经济形势,阐释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指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更加注重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在各地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李克强总理专门为工会十六大代表作经济形势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人阶级的亲切关怀、对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广大职工关心的经济热点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是一堂生动的“经济形势公开课”。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报今日特全文刊发李克强总理的经济形势报告,敬请读者垂注。
  同志们,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工会十六大的成功召开和选出新一届领导机构表示热烈祝贺,向我国亿万职工和广大工会干部致以诚挚问候,向中国工人阶级表示崇高敬意!我国工人阶级是发展的主力军,大家对经济形势、走势都很关心,应大会邀请,我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需要放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中来透视。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突出特点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好的增长1%多一点,差一些的就负增长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体量比较大的几个,增速普遍不超过2%,个别好的也不超过5%。2010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两位数,达到10.4%,但到去年四季度,因为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经济增长率只有7.8%,今年继续下行,一季度是7.7%,二季度是7.5%。我为什么上来要跟大家讲GDP呢?同志们可能会问,说我们不能片面强调GDP。这个话说得不错,但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还是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更重要的是,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怎么办?要稳增长、保就业,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打赤字、发票子来带动投资,这样做,虽然当年可能能见效,但需要财政、货币政策有相应的运作空间,更重要的是这种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持续。因为我们的赤字率已经达到2.1%了。这是什么概念呢?欧盟定了一个标准,就是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当然后来很多成员国没有遵守,超过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出现了欧债危机,从前几年一直持续到现在,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无力甚至下降、失业率大增,原有的福利也无法保障。就货币来说,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3月末超过了100万亿元,已经是GDP的两倍了。换句话说,就是“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干扰或者说破坏市场,而且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和压力,甚至造成人心惶惶。
  第二种选择,就是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定力、稳定政策。那么有的同志可能会说,这样做是不是不作为了,只要站住不动就行了?那不行,你要不动,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停在那里晃两圈儿,没准儿就摔下来了。所以还得动,要稳中求进,这是中央确定的工作总基调。还必须稳中有为。怎样稳中有为?那就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根据形势变化,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重点做了这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深处着力。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同志们还记得,从十八届二中全会到今年全国两会,我们提出简政放权,既要精简机构,更要转变政府职能,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大家都知道,有所谓“两只手”,看不见的是市场的手,看得见的手是政府的手。社会上有人说,政府“看得见的手”变成了“闲不住的手”,干什么事都要去报批。你们可能从电视上看过,有人曾经画了一张叫做审批的“万里长征图”,多的时候要盖一百多个章才能办成一件事,再加上各种检查收费,创业者不堪重负。有一位部长告诉我,说他接到一个投诉信,一个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家,到中部地区的一个小县城,他想自主创业。干什么呢?他觉得这个县城里面要增加点文化氛围,就想办一个书店,从父母和亲属那里借了20多万元,结果跑了三、四个月,盖了几十个公章,总算跑下来。好不容易租了店铺,然后就开始被检查了。有的执法人员进去看,说你这个店玻璃颜色不对,照到街面上光污染,你得改。要办书店的年轻人说我已经没钱了,执法人员说没钱也行,给书吧,就摸了几十本书走了。那他书里是不是有什么“打黄扫非”方面的问题呀?没有。实际上,人家办的是一个社科书店,主要是教材,还真没这方面问题。到最后,这个大学生实在是经不起检查,只好“关门大吉”。我说经不起检查,不是书经不起检查,而是经不起各种人员的反复检查。他一气之下给部长写了封投诉信,部里派人下去查,还果真如此。大家想想看,我们在尽力为各地城镇新增就业、创业创造条件,而各种审批、检查显然把人民群众这种创业的热情给抑制了。所以我们下决心减少行政审批,这半年多来,中央政府下大气力已经取消和下放221项审批事项。简政放权的政策,向社会、向市场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就是鼓励大家就业创业。前两天我要了工商登记机关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了1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1%,和前些年相比较,呈现一种迸发式的增长,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所以我们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重要方面也是简政放权,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政府放开该放的、管住该管的。
  当然,改革不光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得想更多办法。因为经济发展总是需要财力的,在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就想办法盘活存量。怎么把存量盘活?我们提出来,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中央有“八项规定”,政府明确提出“约法三章”,要从“三公”经费上“开刀”。今年从中央机关开始做,行政经费砍了5%。这样就腾出来一些钱,干什么?其中一项是给小微企业减税,2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免了。涉及到多少人呢?涉及到600万户、上千万就业人员。
  同时,我们还改革投资体制。这次机构改革,把铁道部撤销了,改成了铁路总公司。铁路职工200多万人,为国家、为人民、为乘客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原来的铁道部是政府组成部门,政企不分,实际上导致融资困难,只能靠财政给钱,靠国家信用去发债,结果这两年铁路建设步伐在放慢。那怎么办?我们国家到现在铁路运营总里程只有10万公里,美国是25-27万公里,如果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人均铁路里程很少。应该说,铁路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铁路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所以我们下决心把铁道部变成铁路总公司,既实现了政企分开,也使铁路作为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融资,让社会资本进入。当然要保证铁路的运行安全、国家的安全。修铁路是有回报的,有很多社会资本愿意进来,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加速铁路在薄弱地区的发展。
  但是,同志们,按照第二种选择来做,也不是说没有压力。在座的大家可能也听说过有所谓的“钱荒”,这就是6月份的时候,银行间的隔夜拆借率曾一下到了13%,那是高得不得了,平常也就是3%多一点。所以当时外界有说法,“间出现了债务违约、头寸紧张”,这就是所谓“钱荒”。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没有心慌,还是坚持这条: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但是,坦率地讲,我们心不慌,但也不能不注意。为什么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现在网络很发达,有人就把“中国银行间发生资金违约”改了一下,把“间”字划掉了,变成了“中国银行发生资金违约”,并发到网上。大家知道,中国银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而且是我们在全世界布点最多的银行,同时因为时差的原因,我们这边闭市的时候人家那边开市。这一下就议论开了,说“中国金融是不是出问题了”。我们迅速反应,向外界澄清事实。大家要看到,这么点小火星,搞不好就能燃起大火。针对当时的情况,我们一方面要求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适度的货币供应,另一方面并未因此而放松银根,而是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和企业行为,产生了稳增长效应。如果当时我们放松银根,如果我们多发赤字,那就像古人讲的“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用完,火是灭不了的。所以,我们选择坚持稳住财政和货币政策。
  第二,精准发力。推动经济发展,不光是稳住政策、推进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还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扩大内需。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最近就要发4G牌照。现在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发展很快,2012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1.3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交易额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带动了很多人就业。有很多人搞网络销售,就等于是自己开了个小店,而且不用租商铺,成本很低。创业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通过提供各种便利和发展新的商业业态,可以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养老和健康服务业。这方面我们是短缺的。现在说不少产品过剩,要采取措施消化过剩产能,而服务却是相对短缺的。中国的服务业和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就是和与我们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概也差了10个百分点。据了解,在一些特大城市,要进公立养老院,如果今年50岁开始排队,要排上30年,甚至40年,那就得至少等到80多岁了,这说明养老服务供给很不够。我国人均GDP现在6000多美元,服务业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要采取措施加以推动,特别是要破除障碍,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同时要看到,制造业是不能丢的。我们重点加强节能环保这些符合结构升级方向的产业。我们还加大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力度,这是惠及民生的项目,其实也是拉动增长的项目。这些年来我们加快了棚户区改造,取得很大成效。但即便如此,现在我国集中连片的各类棚户区、包括城市、工矿以及独立工矿区、林区、垦区棚户区,还居住着大约4000万人,其中70%是退休职工。前不久我到西部地区一个工矿区的棚户区看望职工,碰到一个老职工。我问他,你什么时候来的?他说五六十年代,支援三线建设来的。当时先生产后生活,住的就是个棚子,付出了青春,干了一辈子,结果到老了、退休了,还住在棚户区里面。冬天北方地区煤炉不敢多烧,害怕中毒,晚上不光是盖着棉被,还要穿着棉大衣才能睡觉,几百人合用一个厕所。他跟我说,我现在就一点愿望,能不能我在世的时候住上楼房。所以我们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推进结构调整,实际上也是要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破解城市内部二元差距。
  第三,扩大开放。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这其中我国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功不可没。大家许多人都出过国,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制造”。但是当前由于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世贸组织不断调减世界贸易总量和增幅的预测,贸易战也有点风起云涌之势,各国都是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就业。但实际上这个保护是保护落后,最终也是保护不住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主要还是要依靠内需,但是稳定出口也不可轻视,因为我们现在出口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大概3000万人,加上相关的配套产业,带动大概1亿人,如果出口迅速掉下来,就会产生就业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有理有节地开展对外交往,维护国家利益,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大家可能还记得,今年四五月份曾经出现的中欧光伏案,就是欧盟要对中国的光伏产品搞所谓的“双反”。我到欧洲访问时,一路跟他们讲,这样做是损人不利已,而且如果欧盟真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所谓的“双反”,加47%的惩罚性关税,那么我们的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就要全部退出了,我说中国必将采取反制措施。回来以后,我到国内一个最大的光伏企业去调查,企业说,虽然有两个月的谈判缓冲期,但如果两个月后关税水平上升到那么高的话,企业就撑不住了。光伏产业涉及到多少人呢?涉及到40万人就业。而且还不仅仅是40万人就业的问题,这个口子要开了,那一些国家就会没完没了,很多贸易战就会打起来,针对着中国搞制裁。中国的出口总量已经世界第一,我们必须高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坚决反对“双反”等措施。所以我就在北京跟欧盟的领导人通话,进一步做工作,最终中欧协商解决。
  这次我到泰国访问,我也向他们极力推荐中国的高铁,介绍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营有经验。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买人家的东西,也要让人家买我们有价值的东西,不仅仅是买中国的服装鞋帽、买一般加工品,也要买我们的制成品特别是中高端的制成品。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可以去做的。
  第四,引导市场预期。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市场还是有一些不安心的地方,觉得改革措施、简政放权、调整结构是不是今年一定能见得了效啊?再加上国外又出现 “唱空中国”的一种舆论,说中国经济要硬着陆,甚至有些著名经济学家也给出判断,说今年中国经济增幅就会落到3%。我见外宾时,也有人跟我说类似的话。我们不追求高速度,更不片面追求GDP,但是合理的增长速度是需要的,所以我们就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实际上是要引导社会预期。什么合理区间呢?老有人追问我,说这有上限下限,这最终到底是多少啊?那就是GDP按照今年人代会所确定的,增长7.5%左右,作为我们的下限。这直接关系就业。我到一些出口企业去看,在今年一季度最困难的时候,企业告诉我,虽然现在出口订单基本上不增长了,但是企业绝不裁员。我说谢谢你,不光是代表这些员工包括农民工谢谢你,也代表国家谢谢你,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这样。大学毕业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今年大学毕业生699万,是历年来最高的,在这样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怎么保证这699万人就业,我们确定了一个“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就是毕业后即使一次签约签不成,二次签约也签不成,国家不给你断线,不把你推到社会上不管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学校要掌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掌握,而且要提供培训、提供就业指导、提供选择机会。我们有要求,不能有零就业家庭,这方面工会系统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过去在东北工作的时候,到零就业的家庭去看过,真是感到心酸哪,一个家里面几口人待在那里,小伙子大姑娘没有一个有工作,家庭毫无生气,甚至没有希望,所以我们必须要保障。所以我刚才讲的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那么我们引导市场预期,确定这个合理区间,就是增长的下限7.5%左右;上限CPI,就是物价上涨不能超过3.5%左右,因为老百姓要过日子,而在我国物价统计方法中,33%即三分之一权重是食品。我们中低收入的群众还相当多,光低保,城镇2000多万,农村5000多万,占整个人口的5%,所以我们向社会发出这个信号,如果经济运行真要滑出这个合理区间,政府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但在这个合理区间内,我们还是尽可能地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着力去推进改革,着力去推进结构调整,激发市场活力来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不是说政府没有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是有的,也是有能力的,我们向世界明确发出这个信号。
  最近大家都看到了,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的数据公布了,经济增长从二季度的7.5%提高到了三季度的7.8%,应该说是回升了。CPI有所上涨,9月当月是3.1%,但1-3季度是2.5%,在我们3.5%左右控制的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前三个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了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04%。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增长了9.8%,铁路货运量也增长了7.3%,和经济增长是匹配的。今天我看外电分析,说中国的经济数据看起来不错啊。有些客观的国外经济学家写文章说,中国经济衰落的预言又一次食言了,说中国要硬着陆的人要感到遗憾了。所以说,我们整个经济走势稳中向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有能力也是有条件的。要说信心重要,信心从哪里来?我说最重要的信心是来自于我们伟大的工人阶级,来自于在座同志们所代表的中国亿万职工的勤劳智慧。大家可能还记得,2008年国家金融危机冲击以后,2009年中国经济表现不俗,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中国工人照片,其中包括农民工。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中国的工人在支撑着,主要是因为他们勤劳、勤劳、勤劳!没有比这样的工人更勤劳刻苦的了。我跟他们讲,你们还少了一个词,我也和你们重复三遍:智慧、智慧、智慧!
  当然我们不光是要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也要让社会不断进步,实际上我们在推进社会不断进步当中,也在应对各种挑战,以让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包括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挑战。比如说,今年发生了芦山地震,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各方力量,及时有力、科学有序地进行救援。我到现场去时,那儿汽车不通了,道路已经封了,但很快就有直升飞机调来,到了震中地区,邻省一些同志已经来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省里等方面动作之迅速也说明汶川抗震等经验得到了发挥。在那里,我们做出个决定,救灾要科学有序,由四川省为主指挥抗震救灾,国务院派一个工作组在那儿,由四川省作为需方,我们是供方,他提单子,我们给条件,保证抗震救灾有序进行,使死亡人数降到了最低程度。中央决定对此后类似灾害,都以此机制展开。还有像H7N9禽流感,由于有了过去防非典、防甲流感的经验,也做到了科学有序防控。
  我们还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像大气污染,我们已经制定了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十条,希望北京3-5年内空气质量有所改变。我们会尽最大力气,坚决治理那些污染源,当然要有个过程。我们也加大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力度。这次机构改革,专门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过去多个部门管的,进行了整合,尽力改变九龙治水、三个和尚挑水最后又没水吃的局面。我们还从婴儿奶粉入手,把婴儿奶粉当药品管,用药品监管的方式来监管婴儿奶粉,保证奶粉安全。总之,我们既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可以说是奇迹。但是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如果依然过度依赖投资,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会越来越明显,高速增长靠高投入、高能耗,难以为继了。另外也要看到,我们的成本竞争优势相对在减弱。经济增长的目的还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最终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所以提高工资是必然的。不光是人力成本,土地各方面的成本也在增加。还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基数也比较高了,去年GDP达到52万亿人民币,在这个基础上增长1%,和GDP在10万亿、5万亿人民币基础上增长1%,那差别就大得多。
  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已从原来的高速进入到了中高速阶段。什么叫中高速?我认为,7.5%左右,或者7%以上就是中高速。所谓“中”是和我们过去比较。过去是两位数增长,平均是9.8%。7%以上、7.5%左右就算中速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仍然是高速。特别是在大国中,没有哪个国家有我们这样高的速度。而且我们测算,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均增长速度只要7%就够了。这样,有利于各方面用更多的精力来调整结构,消化过剩产能,加强节能环保,提高质量,保护环境,留出可持续发展空间。要看到,中国经济是有条件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的,因为我们毕竟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说是52%,那是加上半年及以上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35%。和发达国家比,和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比,我们还低了不少,这本身也说明我们有潜力。不光是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发展也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现在全国人均GDP是6000美元,东部一些地区上万美元了,可是我们西部地区才3000美元。差距就是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改革有巨大的红利。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没有止境,我们要下决心推动全面改革,用壮士断腕的精神来推进改革。包括财政公开预算、削减“三公经费”,包括金融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让小微企业能够更有效、比较低成本地贷到款,等等,这些改革我们都是要推进的。当然,改革是要触动利益的,但是改革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亿万职工都能过上好日子,没有什么比这个利益更大,为此必须义无反顾。
  必须强调,我们未来前进路上还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像财政、金融的风险,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加剧,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强,经济发展面临后起国家追赶和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上占优势“两面夹击”压力,等等。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很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如何化解存在的风险挑战,需要有勇气和智慧,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我们会有阵痛,但是要相信,13亿中国人、亿万中国职工要实现现代化、过上好日子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我们有这个力量。
  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职工利益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事。工会是党和政府沟通亿万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关心职工利益、维护职工权益,理所当然!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这两个是并行不悖的、是一致的。我们希望亿万职工、全体人民勤奋努力、刻苦奋斗,但同时,你不能光从牛那里挤奶,不给牛塞一把豆饼子,这不行。我这里要强调几条。
  首先,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一定要努力帮助已有和新增劳动力有岗位、有活干,有就业机会,并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点我请同志们相信,政府须臾不敢松劲,我们时时盯着这一条。对我们来说,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
  第二,要织牢社会保障的安全网。我们要推进结构调整,其实最大的结构调整,还是要让消费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很多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占了GDP当中很大的比重。我国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比重为45.9%。要让老百姓花钱,他得无后顾之忧才行。就业是让群众腰包里有钱,有了钱,为什么消费还不够多,现在银行里有四、五十万亿元的存款?群众有后顾之忧。最大的后顾之忧是什么?还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养老。坦率地讲,这里面现在还是有问题的,现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大概是3亿多人,今年有累计3800万人中断交保险。主要是部分中小微企业有困难,或者是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连续缴费15年以上后不再缴费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国家要想办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管,工会也要参与进来,一起想办法,大家对国家要有信心。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改组中,当年解决了600万人的养老保险问题,还有不少人,大约几百万,因为企业倒闭,那时候国家没政策,自动离职了,没有任何补偿。他们为共和国的成长做过贡献,国家不能忘记他们。对这些人也要想办法。要有一个覆盖全民的、全体职工的养老保障,构筑让人民、让职工能安心生产生活的保障网,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还有医疗保险,目前已基本覆盖城乡。但我想特别说明要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现在每年有300万人,生了大病,看病报销后还可能支付不起。要想办法,政府、社会、个人一起努力。我这里特别要强调工会的送温暖行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们帮助那些老职工、帮助那些困难职工,解忧解难。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工会。还有住房保障。我们计划是“十二五”期间建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一半是棚户区改造。5年之内下决心把老职工集中居住的棚户区改造掉。
  我们也正在研究救急机制,到这个阶段,既要扶贫、也要救急。中国几十年来很大的成就是减贫,几亿人脱贫,这个成就在世界上没有人能非议,但是救急机制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要让社会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网,让人民群众、让职工们敢于去就业创业。有人真正在就业创业中遇到困难,掉下来了,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不光要有基本的安全网,还要最后有个兜底线,这就是救急机制。我觉得“送温暖”应该在这个救急机制中占一席之地。政府、社会、工会的“送温暖”、慈善机构等等,大家一起来建立这个救急机制。坚决防止那些冲破社会底线的现象频频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促进职工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了,也不够,还有职工收入问题。“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职工收入要倍增,要和GDP同步增长。两者同步,不仅经济的增长和职工收入的增长要同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职工收入的增长也要同步。
  当然我们最关心的还是那些普通职工。今年24个省市最低工资平均提高了18%,这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包括影响出口竞争力。但是我们只能在两难当中做选择,因为最终还是要一步一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再就是农民工。听说有1亿农民工已经加入了工会,我听了非常高兴。农民工给城市做的贡献巨大,城市少不了农民工啊。一个大城市没有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光有拿手术刀的,没有端茶水的,这个城市是运转不起来的。对所有的劳动者我们都应该尊重。目前农民工有2.6亿,当然有的是季节性的、临时性的。政府、工会都要行动起来,帮助他们实现从暂住到安居,从就业到乐业,让他们真正融入城镇,享受应有权利。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尤其是要重视关爱劳模的工作,支持和帮助工会做好劳模工作。一个国家要有向上的力量,劳模是标杆。有了劳模,代表着360行,行行出状元,而且行行向状元这个方向迈进。我们还要完善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既然是制度就要办。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多听工人特别是普通工人的心声。这需要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发挥好职代会的作用。
  第四,要高度重视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当初人们说我国有人口红利,其实我们还有一个人才红利,人才红利不可小视。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除了要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还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整个城镇的从业人员当中,有技能的劳动者占到了36%;有技能的劳动者当中,高技能的劳动者占到了25%。说起来不少了,但是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政府现在每年资助职工培训1000万人,数字也不小,但和我们庞大的亿万职工队伍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舍得花钱、敢于花钱,加大对职工教育的政策倾斜,让人口红利真正变成人才红利,支持工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让绝大多数职工都成为有技能的从业人员,多数人能够成为高中级技能人员。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迸发出来,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能达到的。
  还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必须警钟长鸣。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劳动安全事业,这些年,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问题依然不少。实现安全生产,光靠企业的自觉还不够,政府必须加强监管,也要发挥群众、工会的监督作用。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广大职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最后,祝中国工会十六大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原标题: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经济形势报告)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出口 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