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性价比高的主板和cpuCPU和主版还有散热器,套装也行。

现在性价比高的cpu有哪些700~1300之间,推荐下。_百度知道
现在性价比高的cpu有哪些700~1300之间,推荐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Xeon E3-1230 v2
价格1288元,淘宝4核8线程
性价比远超I5
比,Intel 酷睿i5 3450好吗?Xeon E3-1230 v2
价格1288元是盒装的吗
比3450最大的好处是有8线程,主频高一些,不过至强只能睿频,不可以超频。至强处理器国内没有盒装,所以买的还得另选散热器。产地有哥斯达黎加和马来西亚两种,你可以在附近电脑城选购。
Intel 酷睿i5 3450可以超频吧,超频后性能和Xeon E3-1230 v2
比哪个好啊?
要玩超频的话就不要用i5 3450 和E3,用i5 i7 K系列的,3450超频能力不详,超频的主板怎么也得要2000元以上的Z77主板,所以从价格入手,E3-1230 v2 加 B75 或入门级Z77 H77是不错的选择。
采纳率:52%
i3 3220i5 347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性价比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ITX散热器选购攻略 | ITX机箱 cpu散热器推荐_什么值得买
穷车富表Diao丝电脑 篇七:炎炎夏日将至——ITX散热器选购攻略
之所以想写这么一篇攻略,是因为从13年底开始,折腾的重心又开始往台式机倾斜了,而且基本都是折腾的ITX小机器,大家开始看这一篇之前可以先看看我的ITX折腾之路,还能起到前情提要的作用&继上一篇的20年情怀怀旧作炸出了广大的中老年搞机值友之后,这次的个人第三十篇原创继续穷车富表屌丝电脑之旅,不过内容上就不是那么久远了,而是对我近几年折腾的三台ITX小电脑的一个回顾。从题图也可以看到了,一共三台机箱,按时间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第一台的V3+,第二台的U1和第三台的UMX1+,其中第三台| 赞111 评论54 收藏503&应该说折腾的越多越发现,机箱散热这块的水要比其他部件都深的多:纯硬件配置方面只要你有钱就基本都能买到你想要的最好的,而机箱散热这块可绝不是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地方,因为各种各样的物理限制会让你有钱也花不出去&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看上了前段时间众测的这款机箱,站在他面前八竿子也打不走就认准了要买他&Node 202是一款精品级,优雅时尚的产品,适合偏爱精美外观和紧凑型设计的用户。其设计巧妙,体积小巧。设计阶段已将每一处细节考虑在内,所以该机箱每一线条都非常流畅。Node 202可水平放置,也可竖立放置,用户可以将其安放任何地方。外观设计精致优雅,不管是放在客厅的电视机旁边,还是放在办公室的办公然而这款机箱的限高只有56mm,而且因为结构太紧凑的关系根本上不了一体水冷,手持6700k和无数票子的你,既想超频又想得到漂亮的CPU温度,最终大概只能含泪放弃这款机箱了通过这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大家应该也能明白一个道理,对于ITX小机箱来说,因为可能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理限制,机箱和散热的选择其实是一体的,选择了一款中意的机箱之后,与之搭配的散热方案基本就被限定在了一两种之内。有了这个结论在前,其实这篇文章就不仅仅是选购散热器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在与机箱兼容的情况下选择散热方案的最优解————————————————————我是分割线————————————————————现在回想一下我折腾过的3个机箱:V3+、U1和UMX1 plus,其实已经涵盖了目前比较主流的ITX机箱结构,但是为了让本文更严谨,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老牌机箱大厂联力这些年推出的ITX产品线吧,基本把目前ITX机箱能玩的结构都玩了个遍如果把这么些机箱的内部结构图都看过一遍之后,可以发现一个规律:目前在ITX这样寸土寸金的机箱尺寸里,散热器的选择范围很大程度上被电源的安装方式所决定。而根据电源的安装方式,我们可以从联力的这27款产品中总结出这么几大类首先是很传统的,电源安装在主板上方的模式从背面的结构就可以看出来,电源和主板的安装位置。应该说这样的结构是比较传统的,也有很多厂商在采用,比如我的ITX处女机V3+就是这样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能压缩电源和主板一起所占用的体积,同时还能兼顾独立显卡的位置;而坏处同样也很明显,那就是极大的限制了CPU散热器的高度,而且电源风扇会和CPU风扇抢风,比如我们可以看到这款机箱的CPU散热器限高只有70mm第二种是目前比较主流的,电源和硬盘单独设计仓位来安装,比较经典的产品比如Q33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个分层的结构,主板在上方,而电源及硬盘在下方,这样的好处是电源不会成为限制CPU散热器高度的因素,但坏处是为了保持体积的小巧,显卡的长度受到了限制此时最大的CPU散热器高度达到了180mm,基本可以无压力安装所有类型的散热器,但与此同时显卡的长度被限制在了220mm,基本只能上ITX小卡了而这种结构在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改进版可以看到这种结构其实就是把Q33的结构放倒了,同时将主板的安装方向旋转了90度,我折腾的第三台UMX1 plus其实也是这种结构。此时CPU散热器高度的限制就主要来源于机箱整体的宽度了,可以看到此时的限高是140mm第三种其实就是最开始例子里那款机箱的立式结构,主要特征是通过转接卡将显卡的安装方式从垂直于主板变成与主板平行,联力也推出了若干这样的产品,比如这款Q12采用了SFX电源,具有独显安装能力,但是这样一来CPU散热器高度就被机箱的宽度给限定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这里是55mm,正好和最开始举例的Node202相仿而如果不是那么追求机箱的宽度,联力还有一款O5,是稍微宽一点的立式结构此时CPU散热器限高稍微宽裕了一些,但也只有70mm而除了这些常规的产品之外,联力其实还有采用定制散热器及电源的机箱产品,比如这款Q05,为了追求绝对体积采用了类似服务器产品的离心扇散热方案,这样的产品这里不多做讨论,如果对这样绝对迷你但是完全牺牲独显安装能力的产品感兴趣,其实另外一家厂商有更多的产品推出————————————————————我是分割线————————————————————根据上面的梳理,大家不难看出,现在ITX机箱的CPU散热限高以50mm为界,大致可以分为80mm、130mm和180mm三档,那么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条件来看看到底应该怎么选择散热器首先来看看80mm档其实这一档算是最好做选择的一档了,因为物理高度的限制太大导致了选择余地很有限:要么就是下吹式散热器,要么就是一体水冷先来说说最传统的下吹式散热吧,这种散热器的适用性最广泛,而其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无疑就是intel原装散热器了吧&intel这么多年都没有大改原装散热的形式足以说明这种散热器的可靠,所以如果不是对温度特别敏感的用户,原装散热是肯定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的,而且高度上不会有任何的兼容问题,淘宝的价格也很便宜&也正因为原装散热便宜够用,任何比原装散热器贵却没有采用热管结构的散热器都是耍流氓,没有购买的价值,比如这样的&而如果原装散热满足不了需求的话,第三方厂家的下吹式散热选择空间就非常大了,按照热管的数量就可以分类比如最低端的双热管产品,各厂商几乎都有相应的产品,比较便宜的如这几款&&一般来说双热管的产品不会比原装散热的表现好太多,毕竟热管就两根,也变不出什么花来,所以超过100的双热管产品最好就不要再考虑了,当然,你有信仰的话除外,比如200多的银欣&比如300的猫头鹰&然而高端双热管下吹散热器也有他存在的意义,比如那种立式结构的机箱,散热器限高55mm左右,四热管六热管下吹式的规模根本塞不进去,此时就只有高端双热管能给你带来一步到位的感觉了&随着热管数目的增加,就开始比较考验散热器的设计经验了:热管的弯折方式和散热鳍片的排布做工等等。大品牌的同类产品一般来说会有更好的性能表现,但是价格往往也会更高。根据我自己的使用经验,国产的ID-cooling是一个不错的选择,3456根热管都有对应的产品,而且价格比较亲民三热管&四热管&五热管ID-COOLING IS-50为五热管下吹式散热器,解热设计≤115W,散热器尺寸120×122×57mm (L×W×H),12cm四针PWM风扇,直径120mm,转速600~1600RPM,出风量53.6CFM。
散热方面,底部采用H.D.T热管直触工艺,完全贴合CPU,吸热更快,金属主体采用穿六热管&其中三四热管的那两款也可以满足55mm的限高,在立式设计的机箱里使用,效果可能会和猫头鹰那款持平,价格却只有三分之一穷人机箱救星的乔思伯现在也有一款4热管的散热器产品,不过看上去感觉就是IS40 pro的马甲&对于预算可以宽松到200左右,却想选择更值得信赖的大厂产品的值友们,下面这些都是可以选择的,不过需要注意散热器的高度&另外目前机箱散热器界的新贵追风者(PHANTEKS)也有一些不错的产品可供选择对高度有要求的可以采用这款&而这两款6热管也不错,价格也不算太贵&值友“johson_yang”的推荐理由:“phanteks追风者 PH-TC12LS 从来不降价促销的追风者这次真的忍不住竞争的压力放价了原来售249的价格调整到了199,价格非常亲民!至于产品性能想必了解的人都非常认同,超薄下压式结构,适合HTPC的系统,有着非常纤薄的机身。带上风扇这货也只有7最后对于那些不差钱的值友,利民在等着你们&猫头鹰在等着你们&&而银欣也在等着你们&到此为止,几乎已经把各个档次的下吹式散热器都梳理了一遍,大家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高度限制选择产品即可,要注意的是这里列出的一些6热管产品可能已经超过了80mm的限高下面来说说一体水冷,应该说这算是让水冷真正平民化的产品,而且几乎不用考虑CPU散热器的限高/与内存显卡冲突等等问题,只用考虑冷排的安装问题。然而目前的ITX机箱受限于体积的关系,往往并不能很轻松愉快的安装一体水冷,120冷排的尚需要对着机箱空间精打细算一番,240冷排的则几乎不可能了,或者说能安装240冷排的ITX机箱已经背离了小型化的初衷。因此这里只把在售的120冷排产品大致做个梳理,价格从低到高,大家根据自己的预算和机箱能否安装来选择即可200-300价位的有&什么值得买网友“Mr_Ssssss”推荐理由:“一体化水冷这两年开始慢慢发展,逐渐有了自己的一片市场。酷冷这款海神120V是一款入门级别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一体水冷散热器该有的东西也都有。标准的纯铜底+厚铝排+12cm风扇,看评价也在水准之内。虽然可能赶不上同价位的高塔风冷,但是在一些特定领域还是很300-400价位的有&更高价位的话,你一定是土豪了,直接上贼船吧&到这里,80mm限高的散热器选择就告一段落了,应该说下吹式和一体水冷互有优缺点:下吹的优点,一个是在与机箱和主板兼容的情况下安装简单,第二个则是成本比较低,百元左右即可得到4热管的中端产品,两百元左右更能得到6热管的高端产品;缺点方面,则是散热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尤其是在因为散热器限高不得不选择下吹散热器的小机箱内,因为空间有限很难有风道,下吹式比较难把CPU的热量第一时间排出机箱而有可能把机箱内变成烤箱,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一体水冷的优点,首先便是解决了下吹式散热效果不足,因为冷排一定是安装在机箱的出风口处,能很好的将热量第一时间排出机箱外,其次则是几乎完全不会被机箱的CPU散热器限高所制约,因为冷头的高度也就和主板后部接口的高度差不多;缺点方面,一来是价格比较高,大家看上面也可以发现,最便宜的一体水冷价格已经等同于6热管的高端下吹了,二来则是之前提过的,冷排安装不易,除非是专门为安装一体水冷设计过的机箱,比如这款&————————————————————我是分割线————————————————————下面我们来看看散热器限高130mm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散热器空间比起80mm时的捉襟见肘要宽裕了很多,最明显的一个好处就是,这种限高环境下已经可以采用塔式散热器了这里我想先说说塔式的侧吹散热器和传统下吹散热器的取舍,一般来说,都倾向于认为在保证CPU散热的前提下,下吹散热器因为能兼顾CPU附近的主板元件(比如内存和CPU供电模块)的散热,因而在整体的散热效果上要优于侧吹散热器;然而我想说的是,ITX机箱情况特殊,因为空间紧凑很难有充足的散热空间和良好的风道,所以这种情况下能把CPU热量直接吹出机箱的侧吹散热器对机箱内的散热环境更有利,而且能带动气流帮助组建风道,反过头来也能帮助主板元件散热之前关于下吹散热和一体水冷的结论在这一部分依然适用,所以这里只着重介绍塔式侧吹散热器的选择目前塔式散热器所采用的风扇尺寸大致是8or9cm/12cm/14cm这三个档次,而塔的尺寸也根据风扇的尺寸大致分为了三个级别,因为采用12cm风扇的塔式散热器最低高度也在140mm以上,所以对于限高130mm的情况,只能选择采用8/9cm风扇的迷你塔与大家印象里塔式散热器产品很多很好选择的情况不同,在高度限制为130mm的情况下,你会发现塔式散热居然一点都不好选&尤其是散热效果能令人满意的中高端产品低端的双热管产品各厂商倒是都有出,选择余地还算大,比如的&作为平民级的散热器专家,九州风神一直以比较高的性价比作为买对卖点和优势。这款冰凌 mini CPU散热器更是将这两点发扬光大到了一定程度,直触式的双热管散热加上8cm的静音风扇,在散热和静音上都有不错效果,全平台的兼容性也使其可以应对各种需求。适合英特尔超频或者低端AMD FX系列使用,经济实惠。比如酷妈的&这款高度稍微有一点点超,达到了131.5&比如ID-cooling的&而从三热管往上,你就会发现突然之间选择余地小了很多,很多厂商甚至都没有这个高度的多热管产品,即使是有出产品的厂商,也就寥寥一两款而已,比如利民,采用9cm风扇的产品就两款,迷你风灵&和迷你macho,这款高度还超了5mm达到了135mm&采融则只有B48一款在130mm以内,而且只有3热管搭配非K I5/E3/I7的首选前些年凭借三奶广为人知的ARCTIC倒是有一款比较冷门的好产品推出,Freezer 13&四热管的设计,大面积的鳍片,散热效能相当不俗,在国外的横评中甚至拥有与高端14cm风扇塔式散热器一战的实力,不过缺点是很难自行更换风扇。现在有一款升级了双滚珠风扇的新版&一向高bigger高价格的猫头鹰倒是有两款让人口水的迷你塔产品,分别是单塔的U9S&和双塔的D9L如果不考虑预算的话,这两款产品应该就是130mm以下塔式散热器的最佳选择了,然而不考虑预算是不可能的&银欣也有两款产品,分别是高度超了一点点达到134mm的AR02&和非常有特色的歪脖子NT01&这款散热器我个人认为如果使用得当真的是一款完美的产品:歪脖子的设计能完全避免和高梳子内存的冲突,虽然在ITX小板上可能会和显卡冲突,但是可以调整散热鳍片方向到机箱顶部,而且还可以直接利用机箱尾部或顶部的散热风扇来将热风排出机箱,或者自身搭配双风扇来组建往外排热风的风道。然而现在的价位总会让人觉得不如加点钱上猫头鹰&别看上面林林总总也列出了不少散热器产品,但这几乎就是知名品牌所推出的全部130mm高度左右的塔式散热器了,而其中三热管往上的产品更是稀少,四热管的产品总共只有四款(两款Freezer13算一款),5热管的产品没有,6热管的产品只有一款!然而和很多领域里国产品牌都扮演物美价廉的角色一样,这一次,国产品牌又一次让我有了惊喜,乔思伯居然推出过一款4热管/9cm风扇的产品,高度129mm,而价格更是不足百元&&而看了看民工散热品牌之后,我又有了惊喜:他推出的各种X海散热器中,标称130mm以下的竟然有13款之多。然而其中有很多都是雷同的双热管产品&看上去比较值得推的是这款,双风扇的双热管,应该比上面列出的那些单风扇型号要好点吧&三热管产品也有四款,其中的三款价位接近,性能应该也相仿&剩下的一款是纯铜的三热管,和唯一的一款四热管产品一起,让我觉得是不错的9cm风扇塔式散热器选择&超频三红海 至尊版 智能温控,全平台CPU散热器 三根6mm直径高效热导铜管和CPU直接接触,散热强劲, 可组双凤扇。入门级四热管散热,黄海豪华版而如果把平台扩展到淘宝,其实还有两款不错的迷你塔散热器值得考虑,首先是京东已下架的九州风神冰凌400黑玉至尊版,拥有4热管的规格,采用9cm单风扇,高度只有125mm&另外是一款服务器散热器,也是我目前唯一找到的130mm以下的5热管塔式散热器,顺带一提我的最终选择也是这一款,目前已经到手,做工确实不错,实际效果还有待测试到这里我基本就把全网在售的130mm尺寸侧吹散热器一网打尽了,归纳总结一下就会发现选择面真心挺窄的:50元以内:各家双热管产品,不过和双热管的下吹一样,并不是很推荐,和原装散热拉不开差距100元左右:采融B48,乔思伯T49,九州风神黑玉至尊以及民工三的两款150元左右:AC的小胖子和捷豹5热管200-300元:利民的两款以及银欣的歪脖子土豪:猫头鹰那么130mm组的情况就是这样,就象我之前说的,如果拥有这个级别的散热器安装空间,最佳的选择就是上述的塔式散热器,能有效避免机箱内部变成烤箱的情况出现,而其中散热效果比较好又比较有性价比的产品就是100元和150元这两档了————————————————————我是分割线————————————————————按理来说这里就应该继续写180mm限高的情况了,但是这个限高程度已经足以让用户自由选择市面上95%的散热器产品,大家根据自己的预算/性能要求/品牌喜好选择即可,那么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呢?最开始分析各种ITX机箱结构的时候有过一个结论,那就是散热器限高很大程度是由电源的安装位置决定的,那么如果电源的安装位置不再会成为限制散热器高度的因素会怎么样呢,这里就为大家介绍这样一种电源:DC-ATX电源如果在淘宝上搜索可以找到很多产品&这种电源和传统电源的最大区别就是体积了,和传统电源的一个大铁坨形象不同,DC-ATX电源在机箱内部的部分仅仅只有一块PCB板,上面搭载了几个电源线接口而已,真正的传统电源角色其实是由放置在机箱外的电源适配器来充当。所以这算是一种暗渡陈仓的做法:把电源本来会在机箱内占用的体积挪到了机箱外。随之而来的优点就是机箱内部原本放置电源的体积被空出来了,可以用于安放更强力的散热器,而且机箱内部的热源少了一个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温度;而缺点就是电脑外多了一个或多个拖油瓶外置电源适配器,而且目前DC-ATX电源的价格比传统电源要高,尤其是做工好的产品我们不妨来看看实装DC-ATX电源之后会带来什么效果,之前贴过的Q04受制于电源安装在主板上方,CPU散热器的限高只有70mm而如果此时在主板上方的电源空间都腾空了,参考标准ATX电源的厚度一般在85-90mm左右,相当于散热器限高一下子就能从70mm的程度飞跃到160mm左右的程度,此时不仅仅是9cm风扇的迷你塔,甚至12cm风扇的常规塔也可以上了我们再来看看最开始用来举例的Node 202机箱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主板左侧的空间是用于放置电源的,而如果这部分空间因为DC-ATX电源而空出来的话,就完全可能在稍加改造后用于安装120冷排,这样一来,散热器限高只有55mm的立式机箱也能拥有不俗的散热效果其实有些时候,不需要采用DC-ATX电源这么极端的解决方案,仅仅是将标准ATX电源换成SFX小电源就能有效改善散热器的安装限制,正好我手头有为下一次折腾购入的乔思伯RM2,算是目前批量生产的机箱里最小巧的ATX机箱之一了这款RM2 全铝ATX机箱,主体、侧板1.8MM厚度,其他1.5MM厚度,重量2.6KG,显卡包含供电头总长度290MM内,PU散热器限高95MM,前板标配1*120MM,面板接口USB3.0*2。从京东的产品图可以看到,这款机箱也采用了电源安装在主板上方的设计而此时他的CPU散热器限高是95mm如果我们安装SFX电源,可以看到散热器限高提升到了115mm,也就是说将ATX电源换成SFX电源可以带来额外20mm的散热器限高,这可能在大机箱里算不上什么,但是在ITX小机箱里就有可能带来本质的变化,可能原来装不下的6热管旗舰下吹散热就因为这额外的20mm而能顺利安装了那么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到这里也结束了,大家可以看到电源位空间对于迷你机箱的重要性,所以ITX主机请尽量选择SFX电源,条件允许的话最好DC-ATX电源一步到位,能比较完美的解决机箱内部空间紧张和散热器选择困难的问题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夏天来临前将自己的机箱打理成最凉快的夏天,祝大家搞机愉快,我们下次再见,泄泻&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28)
文中提到的商品
赞12评论10
HUAWEI WATCH 2 2018版
【轻众测】天猫精灵 方糖 智能WiFi网络蓝牙音响
华为4G路由 2
小默相机 CG010 白色
明基 E580 高清智能商务投影机丨评论有奖
【轻众测】京造 JZJP01 蓝牙机械键盘
【轻众测】京造 智能感应化妆镜
Under Armour 安德玛 多款运动内衣
【轻众测】素士负离子速干电吹风 H3
莱克魔洁 立式手持无线吸尘器M85 Plus
Oral B/欧乐B iBrush 9000 Plus 3D声波蓝牙智能电动牙刷
赞132评论251
赞230评论216
赞156评论54
赞1164评论519
赞1714评论205
赞1015评论461
赞713评论759
赞899评论442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责编:司宇
1一体水冷到底能不能买&&&&CPU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然而被CPU热量所困扰下,你需要的就是一款“称职”的CPU,而CPU散热器的种类繁多,其散热性以及散热的原理也是不同的,CPU散热器从最早的台式机时期就已经存在,但是现在已经上市了更多的散热器类型,无论是水冷散热器还是散热器,都有着其特别的优势。&&&&说到这想必很多的网友们会说现在CPU制作工艺越来越好,对于热量的把控有着比较好的表现,然而笔者认为总会有些DIY发烧友们对于CPU的高温非常的头疼。一体式水冷近些年来一直富有“争议”&&&&近几年随着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频频推出,再加上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在近期售价一直走低,很多的消费者们都会选择一体式水冷,并体验一下水冷的感觉,然而很多的消费者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廉价的一体式水冷上市就是多余,散热效果还不如用料较多的热管散热器,那么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液氮?算了吧……&&&&说到这想必很多的消费者会说到液氮散热,那么笔者在此请有这种想法的“非主流”网友们打消这一概念,如果是骨灰级的超频玩家,去参加比赛等可以考虑这种散热方式,如果你只是在家日常用,就暂时想一些实际的吧。&&早在3年前的一体式水冷&(大伙还记得那会AMD“推土机”里的原装散热么)&&&&细心的玩家可能会发现,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已经逐步开始进入传统风冷散热器的市场,从最初的一两个品牌到现在两大CPU厂商纷纷推出捆绑销售的产品,在市面上销售的一体化CPU水冷产品已经多达十余款,并且现在有些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价格也“跌破”300元大关,那么面对于水冷和风冷,消费者们到底如何选择呢?&&&&围绕着众多疑问,笔者将和大家一起来分析水冷液冷两种完全不同的散热产品,从最基本的散热能力说起,一起来分析一体化水冷散热器是否真的已经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迎来了新的时代。2水冷风冷散热性究竟谁更好水冷散热性究竟谁更好&&&&抛去液氮的理念,那么时下散热性最好的就是分体式水冷,那么对于一体式水冷与风冷究竟哪种散热类型的散热性更好呢?这或许也是众多的消费者们所想知道的,那么下面就是几款数据对比,消费者们可以参照一下。一组比较“早期”的数据&&&&数据看起来还是比较“美好”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VS高端热管散热器的对比来说是表现不错的,然而差距也没有拉的很大,二者之间的实际使用温度也是非常接近。&&&&咱们排除价格和细微的温度差距,可以说一体化水冷散热器散热能力已经能够达到或者近似于现在顶级风冷CPU散热器的能力,另外由于存水量少、距离短的因素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住了其散热能力。3风冷与水冷的优劣表现在哪与水冷的优劣表现在哪&&&&想必网友们在网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只要有玩家提及一体化水冷,许多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低端液冷肯定不如高端风冷、有那钱还不如买风冷……”,其实不难发现,一体化水冷在散热能力上和那些高端顶级风冷产品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一体化水冷产品呢?&&&&喜欢风冷没什么不好,你坚持最原汁原味的散热方式;喜欢一体式水冷的消费者们也占大多数,他们勇于“尝鲜”,喜欢尝试这些新奇的事物,然而无论你们怎样选择,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开始说起……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一体式水冷水冷散热器优点:1&热传导速度更快&&&&&&&&&&&&&&&&&2&对主板无压力&不会压弯主板&&&&&&&&&&&&&&&&&3&安装相对比方便&日后保养维护方便&&&&&&&&&&缺点:&&&&&&&&&&&&&&&&1&对制作工艺要求较高&&&&&&&&&&&&&&&&&2&对风扇噪音控制要求较高&&&&&&&&&&&&&&&&3&同质化较为严重市售高端风冷散热器高端风冷散热器优点:1&种类繁多,适用各种层次的玩家&&&&&&&&&&&&&&&&&&&&2&价格较为实惠&&&&&&&&&&&&&&&&&&&&3&技术成熟&&&&&&&&&&&&&&缺点:1&重量大&&&&&&&&&&&&&&&&&&&&2&体积高度对机箱和主板有一定要求&&&&&&&&&&&&&&&&&&&&3&安装比较麻烦&&&&单从散热方式来说,水冷的散热能力要远大于传统的风冷散热器,因为水冷内部水流的速度要远远大于使用热管来传导热量的风冷散热器。但是由于一体化水冷内部存水量较小,导致水流循环的距离大幅缩短,热量不能完全被排出,所以才会出现“低端水冷不如高端风冷”的情况出现。&&&&噪音也是很多网友们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噪音是较难把控的,主要是由于水冷散热器散热片的厚度和密度相对较大导致风阻系数相对较高,所以需要具有大风压的散热风扇才能完全将散热片吹透,但是风扇的风压和噪音是成正比的,大风压的风扇安装在风阻较大的散热片上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风切声。产品:
4水冷一旦漏液后果不堪设想水冷一旦漏液后果不堪设想&&&&很多高端的DIY玩家在安装分体式水冷的时候,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是漏水,一旦漏水那么昂贵的核心硬件就有烧毁、崩溃的危险,一体式水冷也是如此,如果制作工艺达不到,那么漏水的问题也会发生,漏水是一个让许多玩家比较尴尬的问题,安不好大不了过热死机,而水冷要是安不好那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虽然说一体化水冷的存水量不多,但是毁掉一台电脑也足矣了……冷排的入水接口处冷头的入水处用螺丝固定密封的水冷头&但愿别漏&&&&一体化水冷散热器最容易漏水的地方则是水管的接头部位和水冷头了,在制作工艺和产品质量上难免有着很高的要求标准,才能做到真正的滴水不漏,除了水管的密封能力好坏,水冷头的密封也至关重要,大部分一体化水冷散热器水冷头使用铜+塑料壳的设计,由于两者热膨胀系数不同,在密封能力上也需要较高的制作工艺要求。5价格相近 哪种散热合你口味价格相近&哪种散热合你口味&&&&那么说了这么多,一体式水冷到底有没有必要购买呢?如果一款水冷散热产品的售价与散热器相近,你又会怎样选择呢?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一体化CPU水冷散热器价格从300-900元不等,你是想尝试入门级,还是想“一步到位”呢?&真土豪?那就分体定制散热吧写在最后:&&&&虽说现在有些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在价格上已经和那些号称“风冷之王”的高端产品价格持平,但是仍然有不少玩家表示会坚决使用高端风冷产品,就像现在塔式CPU散热器已经全面普及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人热衷于传统下压式散热器产品,忠于这种热管+侧吹的散热方式。&&&&其实消费者们可以尝试一下新上市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一是价格稳定,二是散热性较好,然而就现在看,笔者认为一体化水冷产品时代的到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散热能力以及控噪等方面上都需要厂商去不断的改进和提升,风冷与水冷之间没有谁替代谁,二者的市场是相互的,而不是成“对抗”态度,终究怎么选择,想必本文已经给了你答案。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已经逐步开始进入传统风冷散热器的市场,从最初的一两个品牌到现在两大CPU厂商纷纷推出捆绑销售的产品,在市面上销售的一体化CPU水冷产品已经多达十余款,并且现在有些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价格也“跌破”300元大关,那么面对于水冷和风冷,消费者们到底如何选择呢?
散热器类型 散热方式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主板性价比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