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延迟退休2019公布方案吧被封

延迟退休,听听来自一线的职工怎么说_新浪新闻
  原标题:延迟退休,听听来自一线的职工怎么说  来源:工人日报(ID:grrbwx)
  作者:陈晓燕、彭文卓
  3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延迟退休方案今年会按照相关程序,向社会征求意见,完善后再正式推出。
  一线职工对延迟退休政策有什么意见?代表委员们这样说。
   全国人大代表金锋:
  60岁若还干打捞,身体吃不消
  在代表驻地,隔着门缝,听说记者要采访关于一线职工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意见,本打算休息的全国人大代表金锋马上把房间门打开,跟记者聊了起来。
  金锋是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潜水队队长,专门从事海上打捞救助工作,属于特殊工种。
  按照现行退休政策,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重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种的工人,工作满一定年限,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就可办理退休。
  金锋今年50岁。“我们这个职业,不是一般辛苦,是相当辛苦!”金锋一连用了几个“辛苦”,“海上起大风浪时,别的船都开进港口躲避,而我们要开船出海待命,防止海上船舶发生事故。”
  打捞作业不仅体能消耗大,风险也大。船员们在甲板上施救,有时八九级大风浪扑过来,体能稍差点的人根本站不住。
  金锋做了30年潜水员,大多时候是单人作业,在10米水深处,一潜就是两三个小时,潜到50米水深时,身体如同背着五六十公斤的重物。
  “其实,只要有体力,干到80岁我也愿意,说明自己很有力量嘛。”金锋停了停,接着说,“但是我估计到60岁时还干打捞工作的话,体力肯定不够。”
  说起延迟退休,金锋建议,政策实施要根据每个行业、特殊岗位职工的身体情况而定。希望政策制定有关部门多到一线职工中调研,多听听职工意见。
  他的工友大多在55岁退休,“海上作业人员越年轻、身体越棒,越受欢迎。年纪大了就算身体没毛病,体力也不行了。万一身体出毛病了,还要出动船或飞机来救援,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很麻烦的事。”金锋告诉记者。
   全国人大代表许振超:
  延迟退休应尊重职工意愿
  来北京开两会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的电话、短信、来信等比平时增加了好几倍。对于这位从一线工人中走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工人们有什么建议都愿意找他聊聊,请他代言。
  许振超介绍,今年所接到的职工呼声中,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延迟退休的。
  “我在煤矿干了30年,只盼着还有几年就退休了。要真延迟退休了,我这病身体还干得动吗?”……电话中,一位工人代表工友说起延迟退休,有点沮丧。
  “你们在艰苦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国家会关爱你们的。身体吃不消,该退休的时候,国家会让你们休息。”许振超在电话这头安慰从未谋面的工友。
  面对记者,许振超神情凝重。“延迟退休是国家政策,经过了多方面考虑,大家能理解。但在推进时一定要区别不同工种、不同人群,不能搞‘一刀切’。”
  他建议,要切实保障特殊工种职工的权益。比如,井下煤矿工人、野外作业人员、常年海外漂泊的海员、铁路维修工、造船维修工等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以及从事高温、有毒有害工种的工人,到退休时这些人身体大多已不同程度受到损伤,再延迟退休,对他们身心健康不利。
  “不光是特殊工种目录上的工种,还有些重体力岗位、费脑力岗位,包括一些新兴的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时,也应考虑到职工的实际情况。”许振超举例,像翻砂工不属于特殊工种,但是劳动强度很大。再比如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岗位等等。
  许振超认为,如果不是出于自愿延迟退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不会高,会影响工作效率。在一些安全生产岗位,带“病”上班,就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延迟退休,职工个人意愿也值得重视。”许振超说,我知道美国卡特公司有一个专门上螺丝的工人,一直干到82岁,他愿意干,企业也需要他,各得其所,这不很好吗?
  全国人大代表徐小平:
  延迟退休要稳妥“慢进”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部门党支部书记、高级经理徐小平也是带着工人们的呼声来上两会的。“延迟退休这件事对工人太重大了,车间里的工人都在谈论,你想不谈它都不行。”
  他表示,延迟退休是国家出于人力资源战略高度考虑提出的,职工们都理解,但具体到基层一线工人,也有不同情况。
  “对有特殊技能或一技之长的工人来说,延迟退休影响不是特别大。如果他觉得自己的劳动还有价值,身体也可以,企业对他的认可度也高,收入不错,那他自然是希望延迟退休的。”50多岁的徐小平是一名高级技师,按现行政策到60岁可以退休。他说,现在很多高技能人才到退休年龄后,企业可以返聘他。如果不满意企业给的待遇,还可以去其他企业,技术人才很抢手。
  但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的职工,尤其是高强度、高风险岗位的职工,就有不同意见。
  跟记者采访的其他代表委员观点一样,徐小平强调最多的仍然是“尊重本人意愿”。“特殊工种职工几十年工作下来,身体或多或少都有点毛病,如果体力、脑力都跟不上了,工作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这种情况,企业也是不愿意看见的。”
  “怎样把延迟退休政策做到让大多数职工都比较满意,考验的是有关部门的智慧。在目前阶段,应该采取一步一步慢慢延退的稳妥方式,同时,尊重职工特别是特殊工种职工的意愿。只有这样,这项改革才能平稳进行。”徐小平说。
  稳妥,“慢进”,是很多代表委员的呼声。而国家层面对于延迟退休也是基于这一原则。
  3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重申了制定延迟退休方案的3个原则: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区别对待、分步实施;提前公示、提前预报。
  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在政策设计过程中,应更多地倾听来自一线职工的心声,尤其是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重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种职工的声音,应区分不同工种,采取职工自愿原则,在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延迟退休。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正在走入第三个“失去的十年”,考虑到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中低收入现状,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泡沫一旦破灭,中国的状况要远远比当年日本要惨烈很多。
当超过99%的岗位由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之下,不是你想不想工作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无工作可干的问题。
怀旧之情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财富。现实越黯淡无光,过往岁月便越是难以割舍。对于声称自己怀念共产主义时代的波兰人而言,他们念兹在兹的或许并非锄头镰刀,而是那些无需感到挫败和失措的好时候。
我平时在写作的时候,特别希望像汤唯一样能很好地把人性、人的本能,以及矛盾、困惑、误解、踌躇、摇摆、张惶、沮丧甚至亢奋,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即使露点也义无反顾。心地清白,所以脱得干净。如何看待延迟退休改革?
如何看待延迟退休改革?
我有靠谱回答
回答(48)
为什么这几年会突然大谈延迟退休,原因非常简单,钱少人多。钱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养老金已库存不足,撑不了多久(急需充值),而且全国各地的退休金年年在涨,后面会列举具体的数字;人多,就是退休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越来越多了,老年化社会来了,而适龄的
如何看待?肯定是不好的消息,人民激烈反对,统治阶级极力推行,后果嘛,历史自有定论,别怪革命群众素质低……
延迟退休也不是都能答到法定年龄,应该主张弹性退休,能继续正常工作,你就干,如果身体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你还不让他退休吗?就是55还有干不到的呢,65还有意义吗。
6条回答被折叠
如何看待延迟退休改革?延迟退休一旦成为现实,这些事你可能想不到
我的图书馆
延迟退休一旦成为现实,这些事你可能想不到
延迟退休一旦成为现实,这些事你可能想不到& & 两会透露的消息中,能对当下绝大部分中国人产生较大影响的一项政策走向,可能就数延迟退休了。  3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是针对我国人员法定退休年龄过低提出来的。方案将小步渐进到位,每年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出台之前会征集社会意见。具体时间表是今年制定,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向社会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实施将在很长时间以后。尹蔚民称,推出渐进式退休,目的就是延长交费年限,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限。2可能的方案  在此之前,中国社会对延迟退休已经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大致是干部、知识分子等“坐办公室的”赞成延迟退休,普通劳动工人等群体反对。按照政府的行事风格,以及老百姓的服从习性来判断,遇到的真正阻力会很小。绝对不会像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老百姓动辄因为退休改革问题上街闹事。  实际上今年3月份开始,中国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县(处)级女干部,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延至60周岁。之所以从这些人群开始实施,自然是因为这些群体乐见延迟退休。对于渐进式退休的大致安排,可以参考不久前社科院提出的一个方案:中国社科院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和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有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把退休年龄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到60岁。则多收5年养老保险,少发5年养老金。有专家算过账,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全国养老统筹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2意想不到的变化  方案的细节可能还会有变化,但大的框架应该已经基本定了。既然反对的可能性不大,不妨提前想想一旦延迟退休,整个社会会产生哪些变化?有些人可能会想,不就是推迟5年吗,但实际上,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同样长度的5年在人生的开头和后期在人的心理上有不同的体验。到人生的后期,5年时间可能意味着生病等健康风险很大的5年,人的精力、智力都退化了。推迟5年,意味着整个中国的人口重心后移,由此会在人口再生产、政治及社会等各方面产生连锁反应。  首先,年轻大学生找工作会更加困难。很明显,大学生找工作还是倾向于国企、政府机构等安全感比较高的单位。而如上所述,在延迟退休后,本来可以腾出来的那些职位将被继续占据,而且很多还是高级职位,职位向上移动的原有惯性将被阻断,人力资源更新的步伐变慢了。这股往回倒推的力量有可能波及到大中小学的上学时长,学制可能被延长,以减少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工作的压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群体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反弹力,这就好比地壳中的新旧板块碰撞一样,旧板块固化不动,新板块自然会与之产生激烈撞击。中东地区一些国家前几年的骚乱,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其次,整个社会的运行节奏会变慢。可以想象一下,一辆车上坐在驾驶位的是高龄老者,副驾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如果暗夜行车,车可能会开得很慢,因为老年人反应慢了,应对风险与意外需要更长时间。未来很可能看到这样一番情景:大早地铁里都是满头白发赶着上班的老者,一些小年轻却无所事事在街上游荡。由于老年人掌握着制定社会规则的权力,各种交通设施可能会更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节日、上班时间的安排都会朝着老年人的节奏调整。  另外,整个社会的创新及创造的能量会减弱。不需要证明,二三十岁是一个人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但延迟退休以后,关键的科研岗位、科研资金的审批权会掌握在更年长的人手中,他们会是更保守、仇视新鲜事物的人群,冒险精神已经蜕化为一切以求稳为目标。年轻人本来可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进行锻炼,在延迟退休后这些都将成为奢望。  在行政领域,目前掌握决策权的人本来退休时间已经延迟,由于延迟退休的实行,这些人会更进一步延迟退出权力场的时间。可以预计,在遇到改革与保持现状两股力量斗争时,稳定压倒一切的声音可能再次占上风。除非遇到社会很大的挑战,整个社会可能会趋于保守、僵化。有的人会说这是耸人听闻:欧洲等国家有的67岁了才退休,也没说的这么可怕吧。但这些国家选举及议事规则都已经确立,没有人会贪恋权位,或者说没有办法这么做。  在人口再生产方面,生育年龄推迟,老龄社会少子化现象会更突出。由于延迟退休的预期,年轻人结婚时间可能会更迟,而考虑到65岁以后才能退休,老年人帮助照看孙辈的时间会减少,由此造成结婚后生育的时间也推迟,或者更多的人选择不要孩子。  老年人在社会地位方面会产生两极分化:掌握权力的少部分老年人居于社会的金字塔,享有各种福利;大部分在公司或政府机关担任一般角色的老年人会成为边缘人,他们时刻担心被开掉,尽量掩饰自己身体的病痛,免遭上司或同事的白眼。因为一旦失去工作,再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显然不大,而退休时间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推迟了,又不得不在劳动市场奔走。大约广场舞也会不久后消失,因为那些大妈都得回去上班。  最后,老化的权力更任性。在官场上,掌握权力的老年人会陷入病态的疯狂,为自己子女和下属捞取好处;老年氛围的官僚制度令人窒息。学校及公司里,有权势的老年人性侵的可能性会增加,爷孙恋等畸形恋情会增多。关于保命钱你必须知道的10件事近日两会有两则关于养老金的消息引人关注,一则是说全国养老金亏空83万亿元,一则是说中信重机董事长认为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在领取人死亡后归功不公平。由于事关每个退休者的保命钱,相关讨论非常热烈。亏空83万亿之说,其实去年社科院已经发布报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去年底开会也承认,亏空确实很大;第二个消息经过专家澄清,指出个人账户资金在本人去世后亲属可以继承,似乎暂时平息纷争,但个人账户的设计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你了解了养老金的一些真实数据及相关概念,你会感到未来靠养老金保命,还不如领养《超能陆战队》中的萌物贴心的暖男大白,可以为你遮风挡雨,还可以抱一抱带来温暖。大白常说的口头禅是:在1到10的十个等级里,你用几来形容你的疼痛?动画里面的大白恰好是当下老龄化社会人们内心渴望的一个象征。不妨问问:在1——10的十个等级里,你用几来形容养老金的疼痛?下面我们聊聊关系到养老金秘密的10个要点。(1)替代率越高越好吗?要想真正了解养老金的秘密,必须先知道替代率是什么意思。通俗地说,替代率就是养老金收入与工资收入的比率,假设你工作时月工资为1000元,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为500元,替代率就是50%。这样一来,很多人都想着肯定替代率越高越好。事实上却未必如此。详细说起来,替代率下面又有细分的概念,比较重要的有两个:目标替代率和交叉替代率。目标替代率是单个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一年工资收入的比率。这个概念只是自己现在的收入跟自己以前的收入相比。也就是说,目标替代率高,并不能说明你养老金收入高,反而说明你养老金收入可能很低。举个例子,一个人退休前月收入100元,退休后月领取退休金80元,替代率80%,另外一个高收入者退休前月收入500元,退休后月领取250元,替代率只有50%,但显然后者养老保障水平高于前者。我国社会保险一般用目标替代率较多。另外一个概念是交叉替代率,是指退休者的个人养老金与同期在职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这个指标才能真正反映你退休后的社会保障程度。因为这个指标是把你领取的养老金跟现在上班的人挣的钱来比较,通俗点说,就是通过这个看看你老了以后的生活水平被现在上班的人能甩几条街。一般地,养老金收入越低,交叉替代率就越低。(2)怎么判断自己养老金多还是少?从上面概念的讨论就明白了,你养老金的多少要从两个维度来判断:一个是横向,就是目标替代率,自己跟自己以前的收入比;一个是纵向,自己的收入跟现在上班的人比,就是交叉替代率。明白了这个,就不会被一些专家讨论养老金时说的替代率忽悠了,有些专家专业讨论时可能都不太区分这两个概念,而政府部门更可能用看起来高的目标替代率来让老百姓高兴。(3)怎么判断自己退休后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相当?很多人觉得,要在退休后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相当,个人领取的养老金一定得与自己退休前领取的工资一样才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同期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一样,自己的生活水平就大致可以保持不变。因为很简单的道理,退休后平常的生活支出、社会应酬等各项费用就减少了。另外,你要想想,上班的人领取的社会平均工资还得供养没有收入的小孩等,这么比较下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退休者养老保险收入达到社会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时,可以认为其退休后的生活达到了退休前的水平。(4)多年来中国的养老保险替代率越来越低,到手的钱越来越少。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退休后替代率会有多高?那么最好了解一下这些年来替代率的走势。不要以为这个走势跟自己没有关系,实际上,无论你现在收入高还是低,你将来到手的养老金多还是少完全取决于这个趋势线怎么走。看一组专家提供的数据:全国平均替代率从1999年的45.45%下降到2007年的32.58%,8年间下降了28.3%。简单地说,一个退休者如果1999年退休时能拿45元养老金,那么到2007年只能拿到28元。而且,如果不采取措施,随着经济的增长,平均替代率水平会越来越低。退休人员会越来越被排斥在社会发展轨道之外,这个时候你会痴痴地想着,身边有个大白陪伴是多么幸福的事。(5)养老保险替代率最低为40%,满意的替代率上限为57%。我国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在很多地方已经明显低于40%,而且还在下滑。国际劳工组织在《社会保障公约》中规定,养老金替代率至少要达到40%,世界许多国家替代率在40%-60%。而且我国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发展水平很低,主要就靠社会养老保险,如果替代率太低,很多退休者会陷入贫困状态。当然,替代率也不能过高,因为替代率越高,现在在职人员和企业的负担就会越重。一般地,要让退休者生活水平与在职时相当,替代率要达到57%左右。(6)每年上调退休金并不能保证养老金不缩水,中产阶层都将陷入贫困。目前政府已经连续10多年每年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但这只能说明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的金额(绝对保障水平)提高了,养老金的相对保障水平---替代率,却可能因为调整不及时或调整幅度太小而相对社会平均工资大幅下降。也就是说,上调的步伐赶不上上班者的工资收入增长步伐。让我们从交叉替代率这个概念来看下:根据一组数据,退休10年后,高收入者的替代率仍超过50%,而低收入者的交叉替代率则下降到27.24%,只达到社会救助标准。再看看现在的所谓中产阶层:退休10年后替代率从56%下降到37.87%,已经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最低40%的标准,大部分中产阶层的生活将陷入贫困。(7)退休时间越长,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越低;女性养老保障水平要比男性低。从上面讨论可以很容易推出:退休时间越长,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越低。因为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增长这两个因素,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退休人员领取的退休金相对于在上班者的收入水平只会越来越低。简单说,退休越早越吃亏。现实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事:两个人工龄基本相同,甲可能比乙早退几个月,两人社保基数就不同,领到手的养老金也差好几百元钱。现在女性干部55岁退休,女工人和女个体户及帮工50岁退休,特殊工种女45岁退休,平均看女性退休年龄不会超过56周岁。但目前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以上,平均预期余命(退休后到死亡的时长)达20多年。而且女性一般比男性长寿,这些因素导致女性随着时间的推延,领到的养老金会越来越少。(8)当前社保制度提供的真实保障水平达不到预期标准。上面说的替代率会逐渐减低还不是最坏的。我们说的这个替代率只是名义上的替代率,实际替代率比这还要低。政府规定的社保养老替代率是59.2%,一个缴费35年的标准人名义能实现的替代率是58%,而这套制度实际能实现的替代率只有49.48%。简单说,政府设计是想给你59元养老金,而政府算出来的只能给到58元,实际最终你拿到手的只有49元。你可以想象是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管理费用,以及冒领社保等各种跑冒滴漏,导致从你水龙头里出来的就这么多。(9)很多人在生命的后期只能靠微薄的基础养老金过活。& & 我们都知道,基本养老金包括统筹部分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资金两部分。个人账户资金名义上个人有所有权,但运营增值权在社保机构手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账户内资金总额除以120个月计算,即制度计划发放的养老金年数比职工实际生存寿命要短。这就导致很多人在生命后期提前把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完,只能靠很少的基础养老金度日。(10)个人账户资金发放方式应该改变:从确定年金改为生存年金发放方式。目前这种个人账户资金发放是确定型的,把个人账户资金当成财产来使用或继承,而不是体现养老的基本功能,有专家建议在个人账户之间调剂余缺,根据实际生存寿命来发放个人账户资金。这样的话,能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当然,中国人意识中仍把个人账户资金作为财产来看待,即便明显有好处的事,也未必能实行。延迟退休方案后年推出 你能轮上延迟退休吗?2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2人社部渐进退休时间表&&  人社部记者会热点  ●加快推进结束公费医疗  ●职工养老压力大,三个养一个  ●今年新增就业大约1500万人  ●今年基层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  ●"渐进式"延迟退休有初步时间表  ●央企薪酬改革配套政策本月出台  南都讯昨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争取后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5年后,再渐进式实施,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年内有望完成方案制定。  尹蔚民称,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保险基金未来收支平衡面临巨大压力。我国从2013年开始,16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下降,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4.9%,是3个人养1个人。而延迟退休政策可以一举数得,但还需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养老金缺口有多大,会不会出现收不抵支或账面亏空?尹蔚民昨天表示,目前养老保险都收大于支,但未来面临巨大压力,因此要加大扩面征缴力度,目前符合条件的还有近2亿的人没有参保。  尹蔚民还表示,为应对养老压力,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延长交费年限,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年限。希望今年能制定方案,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向社会征求意见,后年正式推出,但不会马上实施,会有至少五年过渡期。  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政策将"小步徐趋、渐进到位",每年只延长几个月的退休时间,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三问延迟退休  1、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老龄化加剧是主因,养老金缺口亦存在  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保险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说,"而目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4岁(城镇更高),企业职工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4岁,明显偏低。"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人口学专家王丰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法定的退休年龄早就不能适应目前的老龄化速度。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至2030年左右,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0%左右。王丰说,延迟退休年龄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应该允许仍能工作又不占用社会行政资源的人继续工作。  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缺口有多大?这又是否为延迟退休的一大原因?  关于养老金缺口的估算最近一个数据是2012年发布的《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报告称,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达到18.3万亿元。  如果存在,养老金的缺口在哪里?原则上,个人所交纳的占工资基数8%的养老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单位交的另外20%全部进入统筹账户,而缺口指的是个人账户里的钱去支付现在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了。  "从目前的各项数据来看,养老金的缺口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应该说现在的数据都不准确。"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说,目前存在的缺口主要指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还有统筹账户收不抵支的"赤字"。  2、为何要"渐进式"延退?  "给大家一个心理的预期"  尹蔚民表示,实施延迟退休之前,会先把方案公布,实施时间至少要在5年以后,给大家一个心理的预期。尹举例说,"比如现在公布了这个方案,5年以后才可以实施。如果我是55岁退休,5年以后实施也就是55岁零两个月退休,明年的人可能就是55岁零6个月退休,就是这样一个心理预期,渐进式的。"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认为,"小步渐进"是延迟退休较好的方式,既与国际接轨,又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接受,对社会造成的震动更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也强调,国家不能刚性决定退休年龄,过去"一刀切"的形式过于简单,人社部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进一步测算养老金账目,有数据支撑,同时参考民意。  3、延迟多少年?  几大方案均建议推迟至65岁,男女同龄  尹蔚民说,渐进式的退休年龄政策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有一些发达国家目前的退休年龄已经是65岁甚至67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目前社会上对这个问题没有形成共识,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建议。有一部分人赞成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反对的。截至目前,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等机构已陆续向人社部提交了各种版本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  中国社科院去年底发布一份报告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和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清华大学的专家团队公布的方案,建议从2015年开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提出,延迟退休应女先男后或女快男慢,用30年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同时,延迟退休者应在养老金水平上得到补偿。郑功成也强调,延迟退休应坚持小步渐进而不是大步急进。即每年延长2-6个月的工作时间,经过30年左右的推进,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  延迟退休四大理由  劳动力供给总量逐步减少  2012年首次出现劳动力资源总量绝对下降的现象,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0 .6个百分点。  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  截至2013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4 .9%,总数超过2亿,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0%。到2020年,60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将接近19.3%,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将接近13%。劳动力资源与老年人口的比值,2007年为6.85∶1,2012年后急降至4.83∶1。  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大  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 .04∶1,即3个在职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变为2∶1。  早退休是人力资源巨大浪费  许多专业技术岗位(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的阶段,而且这种高端人力资源的替代弹性较低。  背景  正副处级女干部已延迟退休  1951年:政务院颁发《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岁时退休。  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由50岁提高至55岁。  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严格限定了退休条件,在男工人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外,本人连续工龄必须满10年。  2008年11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  2010年9月,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到2035年中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引发"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热议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方案是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办法。  今年初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通知,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将年满60周岁退休,3月1日起执行。  专家建议  公务员群体应纳入其中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退休金由财政负担,且待遇一般高于企业职工。由此,舆论普遍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成最大受益群体。  方案会不会将公务员群体纳入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组织部门实施的现行办法中,60岁退休的公务员58岁就不能再担任实职了,如果延长到65岁,不知这一政策会不会变。"  参与向人社部提交方案的郑秉文表示,坊间认为公务员占便宜的说法并无道理。去年10月开始,公务员群体已开始缴纳养老金,财政拨付退休金的制度将逐渐退出,另一方面,随着反腐深入,公务员已不再是炙手可热的岗位。  首先应实现男女同龄退休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希望男女同龄退休。中华女子学院刘明辉教授也认为,"延迟退休在社会上的反弹太大,而妇女一直有和男性同龄退休的要求,为何不先让女性延迟退休?"  区分"退休年龄"与"领取养老金年龄"  "我们讲的退休和领取养老金是两个概念,将来退休的时间是弹性的,是一个区间,在这个区间内,要尊重个人意愿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才能弹性延迟时间离开工作岗位,政府只规定一个界限,不参与年龄划分。"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认为,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则不同,"有的人累了,想40岁退休也行,只是没办法领取养老金,到了年龄才能领取,所以什么时候退休是一个问题,何时领取养老金又是一个问题。"  "未来延迟退休方案,将不再有任何职业歧视、性别歧视,在养老金相差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个人可选择闲暇更多或是拿更多养老金。"郑秉文说。近日两会有两则关于养老金的消息引人关注,一则是说全国养老金亏空83万亿元,一则是说中信重机董事长认为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在领取人死亡后归功不公平。由于事关每个退休者的保命钱,相关讨论非常热烈。亏空83万亿之说,其实去年社科院已经发布报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去年底开会也承认,亏空确实很大;第二个消息经过专家澄清,指出个人账户资金在本人去世后亲属可以继承,似乎暂时平息纷争,但个人账户的设计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你了解了养老金的一些真实数据及相关概念,你会感到未来靠养老金保命,还不如领养《超能陆战队》中的萌物贴心的暖男大白,可以为你遮风挡雨,还可以抱一抱带来温暖。大白常说的口头禅是:在1到10的十个等级里,你用几来形容你的疼痛?动画里面的大白恰好是当下老龄化社会人们内心渴望的一个象征。不妨问问:在1——10的十个等级里,你用几来形容养老金的疼痛?下面我们聊聊关系到养老金秘密的10个要点。(1)替代率越高越好吗?要想真正了解养老金的秘密,必须先知道替代率是什么意思。通俗地说,替代率就是养老金收入与工资收入的比率,假设你工作时月工资为1000元,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为500元,替代率就是50%。这样一来,很多人都想着肯定替代率越高越好。事实上却未必如此。详细说起来,替代率下面又有细分的概念,比较重要的有两个:目标替代率和交叉替代率。目标替代率是单个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一年工资收入的比率。这个概念只是自己现在的收入跟自己以前的收入相比。也就是说,目标替代率高,并不能说明你养老金收入高,反而说明你养老金收入可能很低。举个例子,一个人退休前月收入100元,退休后月领取退休金80元,替代率80%,另外一个高收入者退休前月收入500元,退休后月领取250元,替代率只有50%,但显然后者养老保障水平高于前者。我国社会保险一般用目标替代率较多。另外一个概念是交叉替代率,是指退休者的个人养老金与同期在职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这个指标才能真正反映你退休后的社会保障程度。因为这个指标是把你领取的养老金跟现在上班的人挣的钱来比较,通俗点说,就是通过这个看看你老了以后的生活水平被现在上班的人能甩几条街。一般地,养老金收入越低,交叉替代率就越低。(2)怎么判断自己养老金多还是少?从上面概念的讨论就明白了,你养老金的多少要从两个维度来判断:一个是横向,就是目标替代率,自己跟自己以前的收入比;一个是纵向,自己的收入跟现在上班的人比,就是交叉替代率。明白了这个,就不会被一些专家讨论养老金时说的替代率忽悠了,有些专家专业讨论时可能都不太区分这两个概念,而政府部门更可能用看起来高的目标替代率来让老百姓高兴。(3)怎么判断自己退休后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相当?很多人觉得,要在退休后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相当,个人领取的养老金一定得与自己退休前领取的工资一样才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同期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一样,自己的生活水平就大致可以保持不变。因为很简单的道理,退休后平常的生活支出、社会应酬等各项费用就减少了。另外,你要想想,上班的人领取的社会平均工资还得供养没有收入的小孩等,这么比较下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退休者养老保险收入达到社会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时,可以认为其退休后的生活达到了退休前的水平。(4)多年来中国的养老保险替代率越来越低,到手的钱越来越少。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退休后替代率会有多高?那么最好了解一下这些年来替代率的走势。不要以为这个走势跟自己没有关系,实际上,无论你现在收入高还是低,你将来到手的养老金多还是少完全取决于这个趋势线怎么走。看一组专家提供的数据:全国平均替代率从1999年的45.45%下降到2007年的32.58%,8年间下降了28.3%。简单地说,一个退休者如果1999年退休时能拿45元养老金,那么到2007年只能拿到28元。而且,如果不采取措施,随着经济的增长,平均替代率水平会越来越低。退休人员会越来越被排斥在社会发展轨道之外,这个时候你会痴痴地想着,身边有个大白陪伴是多么幸福的事。(5)养老保险替代率最低为40%,满意的替代率上限为57%。我国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在很多地方已经明显低于40%,而且还在下滑。国际劳工组织在《社会保障公约》中规定,养老金替代率至少要达到40%,世界许多国家替代率在40%-60%。而且我国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发展水平很低,主要就靠社会养老保险,如果替代率太低,很多退休者会陷入贫困状态。当然,替代率也不能过高,因为替代率越高,现在在职人员和企业的负担就会越重。一般地,要让退休者生活水平与在职时相当,替代率要达到57%左右。(6)每年上调退休金并不能保证养老金不缩水,中产阶层都将陷入贫困。目前政府已经连续10多年每年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但这只能说明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的金额(绝对保障水平)提高了,养老金的相对保障水平---替代率,却可能因为调整不及时或调整幅度太小而相对社会平均工资大幅下降。也就是说,上调的步伐赶不上上班者的工资收入增长步伐。让我们从交叉替代率这个概念来看下:根据一组数据,退休10年后,高收入者的替代率仍超过50%,而低收入者的交叉替代率则下降到27.24%,只达到社会救助标准。再看看现在的所谓中产阶层:退休10年后替代率从56%下降到37.87%,已经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最低40%的标准,大部分中产阶层的生活将陷入贫困。(7)退休时间越长,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越低;女性养老保障水平要比男性低。从上面讨论可以很容易推出:退休时间越长,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越低。因为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增长这两个因素,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退休人员领取的退休金相对于在上班者的收入水平只会越来越低。简单说,退休越早越吃亏。现实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事:两个人工龄基本相同,甲可能比乙早退几个月,两人社保基数就不同,领到手的养老金也差好几百元钱。现在女性干部55岁退休,女工人和女个体户及帮工50岁退休,特殊工种女45岁退休,平均看女性退休年龄不会超过56周岁。但目前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以上,平均预期余命(退休后到死亡的时长)达20多年。而且女性一般比男性长寿,这些因素导致女性随着时间的推延,领到的养老金会越来越少。(8)当前社保制度提供的真实保障水平达不到预期标准。上面说的替代率会逐渐减低还不是最坏的。我们说的这个替代率只是名义上的替代率,实际替代率比这还要低。政府规定的社保养老替代率是59.2%,一个缴费35年的标准人名义能实现的替代率是58%,而这套制度实际能实现的替代率只有49.48%。简单说,政府设计是想给你59元养老金,而政府算出来的只能给到58元,实际最终你拿到手的只有49元。你可以想象是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管理费用,以及冒领社保等各种跑冒滴漏,导致从你水龙头里出来的就这么多。(9)很多人在生命的后期只能靠微薄的基础养老金过活。& & 我们都知道,基本养老金包括统筹部分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资金两部分。个人账户资金名义上个人有所有权,但运营增值权在社保机构手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账户内资金总额除以120个月计算,即制度计划发放的养老金年数比职工实际生存寿命要短。这就导致很多人在生命后期提前把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完,只能靠很少的基础养老金度日。(10)个人账户资金发放方式应该改变:从确定年金改为生存年金发放方式。目前这种个人账户资金发放是确定型的,把个人账户资金当成财产来使用或继承,而不是体现养老的基本功能,有专家建议在个人账户之间调剂余缺,根据实际生存寿命来发放个人账户资金。这样的话,能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当然,中国人意识中仍把个人账户资金作为财产来看待,即便明显有好处的事,也未必能实行。
馆藏&1957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