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保障性住房网住房特困户的忧愁。我本龙门镇赤水村一家三口没房住?才14,29平方

我家母亲退休每月不到1200元,我没有工作今年29人均住房面积6.5平方米可以申请低保吗_百度知道
我家母亲退休每月不到1200元,我没有工作今年29人均住房面积6.5平方米可以申请低保吗
如果申请不了低保,那国家对我这种条件的家庭有什么政策吗?
今年最低住房标准应该是每人7.5平米请问我能申请吗 ?谢谢啦!请说的直接点好不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要看你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了
采纳率:10%
低保有些难度,但是我觉得你可以申请廉租房什么的,从住房上可以得到补助
要看当地设定的最低住房标准而定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住房面积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遵义天主堂
&&天主教堂是清同治五年由法国传教士沙布尔兴建,主要建筑有经堂和学堂两部分,四周修有围墙。红军进驻遵义后,总政治部所辖的组织、宣传、破坏、青年、政务等部和秘书处机关都设在天主教堂内。
&&遵义天主堂教堂内
总政治部在经堂召开群众大会,散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共中央告民众书》、《出路在那里》等革命文件与宣传品。很快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回山乡革命委员会”、“赤色工会”、“政治部保卫游击队”等各种组织与革命武装,革命活动在遵义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红军进驻遵义时驻扎的总政治部旧址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总政治部在经堂召开过营、科以上的干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分别在会上讲话,向广大干部剖析我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讲解红军正确的作战原则。红一军团司令部也在此召开过大会,总结遵义会议后一月来的作战情况。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以及在总政工作的蔡畅、刘群先等住于此。1982年2月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2月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邓小平题写“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介绍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在老城杨柳街中段,与遵义会议会址相隔不远,原系国民党黔军副师长周吉善公馆,是一栋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小楼。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六团占领遵义城。1月8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遵义警备司令部,由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刘伯承兼任司令员,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陈云兼任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陈云1月9日进城也住于此。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的成立,对确保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以遵义为中心的苏区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5年1月初,刘伯承、陈云先后办公、居住于此地。红军撤离遵义后,1940年1月随着浙大西迁将理学院、农学院设在湄潭,而包括史地系在内的文学院设在这里。1946年5月浙大复原西归。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
&红军警备司令部在短短的11天里主要作为陈云、刘伯承以及警卫员的住室兼办公室。遵义会议后,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北上,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自行撤销。2004年遵义市人民政府拔专款按原样异地修复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及刘伯承、陈云住室,日正式对外开放。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
楼梯转弯处墙的正中间悬挂着一副巨型图像,图中展现的是等主要领导人讨论的画面。走上楼梯便是二楼客厅,厅内陈列着一张长方桌,桌旁各放着两把雕花靠背椅。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成立后,即对遵义城防进行了布置,命令先头部队继续向北前进,占领桐梓、娄山关,控制北面唯一的通道、城池和关隘。同时,布置中央军委纵队的作战部队干部团、保卫团等分布于遵义新、老城各主要通道,以确保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和“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苏区根据地。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刘伯承住室
&刘伯承(—)重庆市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共。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軍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刘伯承住室-取自网络
刘伯承、陈云分别住在二楼客厅南北侧。临街北侧是刘伯承住室,南侧是陈云住室,室内陈列着木架床、火盆、衣柜,窗前有长罗汉椅,桌上放手摇电话机、蓝花瓷瓶、铁座马灯、竹笔筒、毛笔、砚台、搪瓷茶缸等,衣架上挂斗笠、草鞋、皮公文包,室内还置放有铁皮公文挑箱。
&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陈云住室
&陈云(-)上海青浦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上海法南区委书记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等职。1931年5月任中央特科书记。1932年任临时中央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他相继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文革中被下放到江西南昌的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1972年4月回到北京,1975年被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参与了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决策。改革开放后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十三大后,退出中央领导工作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陈云住室-取自网络
&刘伯承、陈云住下的当晚,在这里主持召开了遵义名流座谈会;被邀请到会的有遵义邮电局局长、商会会长和部分在国民党军中不得志的军官,使名流们开阔了政治视野,消除了思想疑惑,纷纷反映他们知道的许多重要的情况。座谈会气氛热烈友好,一直开到深夜。会后请名流们吃夜餐。饭后邮电局长还把一张云、贵、川三省邮电交通图献给刘伯承,这张交通图在尔后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警卫人员住室
刘伯承、陈云住室后面的两间屋子是参谋人员和警卫人员住室,室内陈列着用门板和稻草铺的床,窗前长方桌上放搪瓷茶缸,墙上挂斗笠、草鞋、手枪、干粮袋,墙角有靠背椅,小茶几上放玻璃罩煤油灯和搪瓷茶缸。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住老城杨柳街口,原是国民党黔军25军副军长犹国才私宅
,二十世纪20年代末建。坡屋顶、小青瓦、穿斗屋架,具有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特点。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筹建国家银行并委派毛泽民为行长。1934年10月中旬国家银行的14位同志编入军委直属纵队15大队,几百人轮流着一百多副担子,抬着黄金、白银、银元和印票子的纸张、机器、由一个连护卫着开始踏上长征路。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
&1935年1月初,红军攻占遵义后,为了在后勤上保障部队的行驶,中央决定成立没收征发委员会。由苏区财政部部长林伯渠任主任,毛泽民任副主任。这是苏区财政部部长林伯渠和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在交谈的塑像。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林伯渠住室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湖南省常德临澧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林伯渠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1960年去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日林伯渠同志骨灰回归故里。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毛泽民住室& &
毛泽民(日-)湖南湘潭人,192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国家银行成立,毛泽民任行长。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财政部和国家银行组成15大队,毛泽民任大队长和没收征集委员会副主任(林伯渠任主任)。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毛泽民住室
毛泽民到陕北后,任国民经济部部长。1938年2月受党中央派遣,先后出任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厅长等职。日毛泽民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日毛泽民与陈潭秋等共产党员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47岁。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李井泉住室
&李井泉(日—日)江西临川人,1930年夏进入中央苏区,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34年随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次年6月调紅四方面军工作。10月抵达陕北。1942年9月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组织部长。抗战后,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晋绥军区政委,1949年赴四川,负责中共四川工委工作,建国后,先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西南三线建委会主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9年4月在北京病逝。
&1934年11月上旬,长途跋涉中的红军常常一天吃不上一顿饭。中央纵队没收委员会任主任的李井泉出色的完成了筹粮筹款任务。遵义会议召开使一年多来备受打击的李井泉被任命为中央直属纵队政治部主任。李井泉住一楼中屋,两侧厢房为工作人员办公室和住室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科旧址
&中央没征委员会下设调研、没征、财务、管理四个科。没征委员会和国家银行的同志利用部队休整机会,进行了货币发行和回笼工作。为让战士们在遵义城内能买到征途中必需的小物品,银行同志就公开发行苏区印制的钞票。同时,考虑到部队离开后,苏区货币不能使用的情况,就以国家银行名义写出布告:欢迎社会各界群众兑换苏币,并在多处没立兑换点,桌上堆入着银元、食盐和烟等实物,让群众自由按市价进行兑换。因此,遵义城内大街小巷的商站、面馆、酒楼、书店均门庭若市。当红军决定撤离遵义的前夕,中央没征委员会和国家银行的同志通宵达旦地为群众办理兑换
& 遵义基督教堂
贵州省遵义市基督教堂在老城杨柳街13号,遵义基督教1903年由英国传道士传入,它经历三次搬迁,日迁到政府补偿的杨柳街新堂。教堂砖混结构,大门临街,二楼开有五道圆拱门,座位600个,现有信徒逾万人。不过闭着门,无法参观。周日可做礼拜。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又称红军山)在小龙山上,陵园坐北朝南,前可俯瞰湘江和遵义老城区,后靠葱茏秀丽的凤凰山,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陵园大门由两组群雕形成,收集毛泽东同志墨宝组成“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几个大字于门楣上。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进入陵园大门便是317级宽大的青石台阶直通园区。拾级而上,在陵园项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的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磅礴,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整个碑高30米,下宽6米见方,顶宽2米见方。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圆环外壁上镶嵌着4组共28颗闪光的星,每组7颗,寓意北斗七星并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政权。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分别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大圆环还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用紫色花岗岩石雕凿而成,东南侧为老红军形象,西南侧是一个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坟”
&解放后遵义人民不忘长征途中在这里牺牲的红军将士,在当年战场遗址找到77位红军烈士墓后陆续将遗骸集中迁至山上陵园。“红军坟”是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烈士墓,墓名是毛泽东手体集录。龙思泉,广西人,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并加入中共,曾任连、营卫生员。红军一战遵义后,在遵义桑木垭为群众治病时而惨遭敌军杀害,被当地群众传为救苦救难的“红军菩萨”。当时还把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也移到小龙山,从此遵义人民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邓平将军墓
邓平将军陵墓,他是牺牲在遵义的红军最高将领,时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彭德怀手书“邓萍同志之墓”墓碑;基座上是张爱萍同志撰写的墓志铭。雕塑记录了邓平将军牺牲在张爱萍同志怀中的故事。
&邓平,原名“邓萍”,1908年生,四川富顺人。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共青团,不久转入中共。1928年7月参与组织领导平江起义,任红军第5军参谋长、中共红5军军委书记。1933年7月兼任红军东方军参谋长。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日在遵义前线指挥作战时英勇牺牲,年仅27岁。邓萍遗骸是1957年在中央军委和时任国防部长、长征时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关怀下,在老城干田坝找到的,1958年修建墓。1984年邓平墓移此。主墓高6.6米,宽12.6米,长6.8米,左右侧室各高3.9米,宽4.5米,长4.3米,均以方整红砂石扣砌成。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女卫生员铜雕
红军卫生员铜雕,据说摸一摸她的脚,便可祛病消灾,因此,铜雕的双脚每过几年就要更换一次。
& &&遵义红军街
&日遵义市政府总投资7000多万元的仿古建筑群—遵义红色旅游商业街—红军街已经全面建成并投入营业。这座高大的牌楼上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红军街”三个苍劲洒脱的大字。
& 遵义红军街
&红军街原名杨柳街历史街区,在原动物园、水上乐园及部分住户拆迁地上建设而成,全部为商业用房,可使用营业房176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恬静舒适,是遵义市委、市政府打造的红色旅游精品工程。红军街是遵义市凭借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优势,精心打造的“中国红色旅游第一街”。
& 遵义红军街
两旁是错落有致的仿古小楼,木栏青瓦,雕花门窗,古色古香。街心一律青石板铺地,更显沧桑古朴,幽清整洁。沿街灯箱上的画面,均是红军长征途经地方的照片。这是一条步行街,在这里,贵州和遵义的名优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最有名气的贵州茅台酒、湄潭茶、蜡染布,天麻、杜仲、金银花、野山参这些遵义产的中药材,都有店面销售。另外,四川、重庆、云南的特产、小吃,也能在此找到它们的身影。
青羊宫在四川成都青羊区一环路西二段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四川成都青羊宫山门
青羊宫原名青羊肆,道教全真龙门派,周朝始建。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唐朝中和元年(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蜀中,将此作为行宫。中和三年(883年)诏改青羊宫。至明朝毁于兵灾。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1667年—1671年)陆续重建。大门上方高悬“青羊宫”金字横匾,字体粗壮有力,落款为“安洪德敬书”。安洪德是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山门紧邻灵祖殿,成为合一的建筑,使灵祖殿没有殿前空间。1966年“文革”爆发,宫内道士被撵出,勒令还俗。改革开放后逐步修缮迎客。日,青羊宫被确定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汉族地区。日青羊宫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四川成都青羊宫三清殿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是青羊宫主殿,唐朝始建,清康熙八年重建。三清殿基长四十米,为正方形。外檐柱上雕刻着六合童儿、双狮戏球等艺术木雕,有一副贴金对联。殿内共有三十六根大柱,其中木柱八根,代表道教八大天王;石柱二十八根,代表天上廿八星宿。供奉着道教最高极尊之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太上道祖。此殿建筑宏伟而庄严。
& &四川成都青羊宫三清殿单角铜青羊
三清殿前有两只铜铸青羊,它们是镇馆之宝,左侧为单角青羊,右侧为双角青羊。单角青羊为雍正元年清朝大学士张鹏翮捐赠。底座铭刻记其事,铭文云:“京师市上得铜羊,移往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似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落款为“信阳子题”,信阳子乃张鹏翮之号。单角青羊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征,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头、鸡眼、狗肚、猪臀。为保护清代张鹏翮所赠铜质青羊(已将其作为文物被珍藏在青羊宫),日仿制铜羊开光让信众抚摸。
& &四川成都青羊宫三清殿双角铜青羊
&这只双角铜羊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成都信徒张柯氏延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铸造,献给青羊宫以配独角铜羊。
& & 四川成都青羊宫混元殿
&混元殿清光绪年间重建,是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内供奉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有石柱26根,木柱2根。柱上雕刻有镂空的鹿、凤凰望月、双狮戏球等图案,形象生动活泼。在宋真宗时,真宗崇奉道教,上奉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帝。殿内正中供奉老君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后殿供奉“慈航真人”即“观音菩萨”。
& & 四川成都青羊宫唐王殿
& &&紫金台上有一座雄伟的楼底式建筑,上挂一黑色金字横匾“唐王殿”,清康熙年间(年)建。殿内塑有唐高祖李渊、窦太后、唐太宗李世民、文臣魏征和武将李靖、尉迟敬德、秦琼等像。
& &四川成都青羊宫唐王殿
&&李唐王朝建立后,尊老子李耳为始祖,奉道教为国教。天宝十五年(775年)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安史之乱而逃往成都,居住在青羊宫。中和元年(881年)只有19岁的唐僖宗李儇因黄巢之乱也逃亡成都,在青羊宫中驻营。一天,在此挖得一块玉砖,上面刻着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灾”。唐僖宗便将玉砖六字拓文发到前线将士传看,以激励军心。果然唐军很快取得胜利,僖宗也返回都城长安,特下诏令,赐内外库钱二百万,用以青羊观大建殿堂,同时建了唐王殿祭祀李家的开国祖先,并改“观”为“宫”,使青羊宫成了皇家的道教宫观。现唐王殿紫金台下还立有一块唐僖宗下诏改玄中观为青羊宫的石碑。
& & 四川成都青羊宫八卦亭
青羊宫八卦亭是保存最完整、造型最华贵的建筑,供奉着老子骑青牛的塑像。八卦亭高约20米、宽约17米,建于重台之上,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圆形。两重飞檐鸱吻,四周有龟纹隔门和云花镂窗,南向正门是太极图的浮雕。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结构,相互斗榫衔接,无一楔一栓。八卦亭石板栏杆上两层均为八角形。屋面为黄绿紫三色琉璃瓦,屋顶莲花瓣衬托着独具风格的琉璃葫芦宝鼎。双排擎檐石柱共16根,皆由巨石凿成。
& & 四川成都青羊宫斗姥殿
&斗姥殿也称元辰殿,全木建筑,明代始建。她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共生了九个儿子(即九皇),其中包括玉皇、文曲、武曲等。斗姥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斗姥也是一位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斗姥右边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王母娘娘。左边祀奉的是土皇地祗,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灵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即“地母”。两边分别塑有南斗六星、南极长生大帝(寿星)、和北斗七星。斗姥殿是青羊宫现存的唯一明代原建筑物。
&四川成都青羊宫玉皇殿
&玉皇殿原殿为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建造,后因危楼拆除。新殿1995年建,楼底结构,长约18米,宽约6米。殿内楼上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尊神。楼下前供奉三官大帝,后供奉四御之一的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真武大帝像。
&四川成都青羊宫二仙殿
二仙殿,主祭吕洞宾、韩湘子。它是一高大雄伟的双重檐建筑,殿中塑有吕洞宾、韩湘子神像,左右两侧塑有张道陵天师、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神像。
& & 四川成都青羊宫《道藏辑要》
青羊宫内保藏有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所刻《道藏辑要》经版,共一万三千余块,皆以梨木雕成,每块双面雕刻,版面清楚,字迹工整,是世界上唯一幸存且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刻版,成为研究道教的珍贵资料。1984年成都市道教协会与巴蜀书社联合重印了《道藏辑要》一百部,为国内外研究道教珍贵史料。
&成都青华路37号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故居,他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后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 & 成都杜甫草堂
&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博物馆是首批,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 成都杜甫草堂正门
&正门是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正门匾额“草堂”二字系清代康熙皇帝十七子、雍正皇帝弟弟果亲王允礼所题,门两侧还悬挂有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出自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这两句诗十分准确地点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方位,也正是今日草堂所处的位置。
& &&成都杜甫草堂大雅堂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门上匾额“大雅堂”是集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三个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
& &&成都杜甫草堂茅屋
&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760年春,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修建茅屋居住。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先后居住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唐朝大历年间(766年11月-779年12月)草堂的大部分被时任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任氏族据为私宅。
&成都杜甫草堂茅屋
&五代时,诗人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宋代又重建,始成祠宇。此后草堂屡兴屡废,明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为最大的两次重修。明末农民起义军入川,草堂毁于兵火。后期,地方军阀混战,草堂成为军队马厩和伤病者医疗的病院,对杜甫草堂的破坏很大。1952年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日利用参加的闲暇时间参观了杜甫草堂。1959年大规模修建杜甫草堂。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恢复重建“茅屋景区”。2006年12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 成都杜甫草堂大廨&
“廨”是官署的意思,即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始终不得重用。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草堂时,考虑到杜甫曾经做官,应该有办公的场所,大廨便由此得命名。它是一座敞厅式建筑,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大廨正中杜甫的铜像是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作品。
& &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大厅正中陈列着一尊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的杜甫塑像。
& &成都杜甫草堂柴门
&柴门是中轴线上的第四重建筑,也是最小、最简朴的建筑。它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为低矮简陋,诗人作了如此命名。门上匾额“柴门”二字是著名画家潘天寿所书。
&成都杜甫草堂工部祠
& 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
&成都杜甫草堂少陵碑亭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人们常常将其作为茅屋的象征。内竖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是果亲王允礼所书,笔力浑厚,笔姿秀润。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
& & 成都杜甫草堂花径
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
&成都杜甫草堂万佛楼
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它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旅游新亮点。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中国政府实施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动物园饲养、救治、繁育大熊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一部份大熊猫因缺食饥饿而被救护集中到成都动物园。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1987年为了加强对病饿大熊猫的救治管理,强化大熊猫科学研究,提高大熊猫繁育水平,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并与成都动物园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92年大熊猫博物馆对游客开放。
&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1997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开展中国特有濒危保护研究的开放实验室。2000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普教育部。2003年基地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并获批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6年被正式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2007年在成都基地和四川大学分别建立了现代化的大熊猫博物馆、动物标本馆和濒危动物基因资源库。日“熊猫谷”正式对外开放。
&贵州荔波县小七孔景区是国家级4A级景区在,2007年因喀斯特地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 小七孔景区进口处
&&开放的景点有小七孔古桥、涵碧潭、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鸳鸯湖、卧龙潭、水上森林等。去小七孔旅游,一定要带上相关证件,老人证、军人证、学生证等,都有优惠,有些证件直接享受免票。购门票时建议连电瓶车票一起购买,电瓶车会将你从这个景点载到下一个景点,能够有效节约时间和体力,到达最后一个景点时,你就可以坐返程的电瓶车直接回到起点。
&&小七孔古桥
小七孔古桥道光15年(1836)建,景区之名由桥而得。桥长25米,桥面宽4米,拱高4米。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
& &小七孔古桥
&此桥小巧玲珑看似单簿,但几百年来经过多次洪水冲击却泰然屹立,迄今完好无损,可见其建筑工艺的精妙。小七孔景区在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耳目一新,有“超级盆景”的美誉。
& 小七孔拉雅瀑布
&过小七孔桥,曲行百米许,即见拉雅瀑布。瀑宽10米,落差30米,但见瀑首悬蓝天,旁缀白云,几疑天河自空而降。瀑势如山倒,吼声状雷,颇为壮观。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瀑在路侧,人在瀑下,瀑布溅喷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扑面凉爽,顿觉轻松和振奋。
& &小七孔68级跌水瀑布
&涵碧潭上游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专家们考证,如此众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实属全国罕见。
& 小七孔68级跌水瀑布
&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哗哗倾泻而下,或倾珠撒玉,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沿河谷伴梯级瀑布而上,一路但见高山流水、绿树红花,但闻泉鸣瀑响、鸟啾虫吟,更觉眼前诗意盎然,美不胜收。
& &小七孔68级跌水瀑布
&1.6公里长的响水河,上下落差40多米,形成了近70级的瀑布飞迭。千姿百态的瀑布、跌水竞领风骚,争奇斗妍,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令游客目不暇接。
& & 小七孔68级跌水瀑布
遂为文人墨客冠以“知音谷”雅号之初衷。知音谷不仅谷秀瀑美,还是娃娃鱼的极乐世界。每到夜间,娃娃鱼们便从河里爬出,欣赏月光和瀑声。因68级瀑布的源头系地下泉,四季恒温,故珍贵的娃娃鱼就喜欢栖息生活在这种恒温的河流里。
& & 小七孔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是荔波小七孔景区的著名景观,属于罕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包括珍奇树木十多种,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
& &小七孔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亦名瑶池。长约600米,分为上、中、下三段,人可以在上、下两段的水中行走。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令人叹为观止。千百株树木,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以精巧、秀美、古朴、幽静著称,景区移步换景,布局紧凑。
&小七孔水上森林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涮,河床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起来,但树木却象多情的汉子,死死扎根在河床妻子的怀抱里,纹丝不动。美丽的爱情之树四季常青。这种“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人见人叹。
& 小七孔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的石上盘根错节,枝间古藤缠绕。游人手攀曳藤、足踏盘根,沿河穿行,踩瀑践浪,有惊无险而趣味无穷。水道蜿蜒曲折,晶莹河水在岩石上流过。河水流过的森林,树根扎在水中的石头上。水下根蔓互相盘结,水上枝干彼此攀援,阳光从林间洒落,照得林间的河水斑驳粼粼。
& & 小七孔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的树木都不大,但随便一棵不起眼的碗口粗的“小树”,树龄却起码有上百年了,因为这里多石少土,所以它们就生长出发达的根系,在石缝间盘绕,生长虽然缓慢,但是顽强。荔波还曾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的森林”。
& &小七孔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是小七孔景区给我影响最深的景点。我与戎戎成德先生在水上森林的合影,经过几次的长途旅游我们知根知底成了好朋友。
& &小七孔卧龙潭
&卧龙潭原名翁龙潭,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口处。从地表看它只是卧龙河的源头,近年又从这里筑坝引水发电后入响水河,成两河的总水源。
& 小七孔卧龙潭
&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见踪影,只有坝上雪崩似的滚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才感到卧龙河在潭底翻动。
& &小七孔卧龙潭
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即便是发洪水时,潭面也犹如镜子般平静。
& &小七孔鸳鸯湖
&这是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串联组成的一个奇妙的水网,是一组高原喀斯特湖泊。
& & 小七孔鸳鸯湖
&大凡游人来小七孔景区,无不到鸳鸯湖,到鸳鸯湖无不荡舟,荡舟无不掬水打水仗。人们有“下了鸳鸯湖,白发老翁变少年”之说,游客们不拘男女老少,嬉笑欢闹,至周身湿透、筋疲力尽方移舟靠岸。
& 小七孔鸳鸯湖
&狭窄处如水上林荫巷道,开阔处似水上森林巨窗。清晨和傍晚时分,浓雾似乳,笼罩湖面,朦朦胧胧,愈觉野趣无穷。
& &小七孔鸳鸯湖
&湖泊最深处达38米,湖岸嶙峋、犬牙交错,浓荫围匝。湖水如茵,深不可测,湖水四季恒温。绿岛之间,港汊交错,水面迂回交合,形成一座水上迷宫。鸳鸯湖景区为世界同一纬度地区绝无仅有的岩溶地貌。
& &小七孔鸳鸯湖
& &鸳鸯湖湖水颜色浓淡不一,红、橙、黄、绿、青、蓝、紫,境界幽绝。
& &小七孔鸳鸯湖
& 幽静的河水中,有鱼儿跃起,如秀美的布帘,真似精巧的天然盆景。
&小七孔翠谷瀑布
&翠谷瀑布坐落在响水河最上游的上、下已定村,是一个封闭的峰丛洼地。群山苍翠欲滴,田野郁郁葱葱,翠谷因此得名。
& &小七孔翠谷瀑布
&&这里密集的峰丛耸入云天,山峰上原生森林密布,山腰云雾缭绕,清新悦目。青峰下小桥、流水、人家,布依族人民保留着古朴淳厚的风俗。木板房、吊脚楼、土花布、银首饰、女织男耕、翻撬锄地,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新景。
& &大七孔景区进口处
&大七孔景区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体的景区,景观峻险神奇、雄峻磅礴,尤其是风神洞、恐怖峡、天生桥等景点,洞中有瀑,瀑下有湖,湖上有窗,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这个景区比小七孔小很多,因桥大故名。
& 大七孔景区七孔古桥
大七孔桥清道光二十年修建,三十年(1850)年落成,后因桥被洪水冲毁一孔,交通中断。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复改名双溪桥。解放前荔波县境内第一大石拱桥,现今通向"小七孔"的公路经过桥上,是旅游区的重要桥梁和景物之一。此桥高7米、宽4.5米、长35米,横跨东西。
大七孔景区恐怖峡(山神峡)
&&打狗河两岸悬崖峭壁,形成天然峡谷,逆行前行1公里,左岸有座宽、高100多米的峭崖直冲云霄,堆堆钟乳奇异,丛丛翠林闪彩,像斑斓的彩画帖在绝壁之上。
& & 大七孔景区恐怖峡(山神峡)
它的中央有由下斜着向上排列成"一"字型的3个洞穴,深邃黝黑。其中最大的一个岩洞口,也是最高的一个洞口,危岸层叠,峭壁矗立。如人们在这里大声说话,两岸绝壁上就有沙石乒乓落下,飞沙走石,非常恐怖。
   大七孔景区天生桥
  大七孔景区内有一横跨河两岸的天然巨岩被专家们誉为"东方的凯旋门",俗称天生桥。高约73米,厚约15米,宽约22米。天生桥发育于300万年前,桥下河道为1.2万年前地下暗河通道。后地壳抬升,地下河下切,地下暗河洞体规模扩大,洞顶崩塌,天生桥就是洞穴顶板崩塌的残余。观之令人肃然起敬,为大自然巧夺天工之神力所折服。
& &大七孔景区妖风洞
   沿着栈道通过天生桥,再往前走就见山腰一个山洞,这就是妖风洞,是个喀斯特地貌中的贯穿洞。妖风洞洞口气流飕飕的凉风象相传中的妖气,四周的树木被这妖风吹得沙沙声响,象是流传中妖精作怪的风响,因而得名妖风洞。洞内漆黑一片,到处都是乱石,洞内的石屋大厅,大厅内拄着瀑布,瀑布下形成多个水潭及湖泊,整个洞内还挂着形状奇异的钟乳。妖风洞,其实就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溶洞。
&&贵州--上海
&在经过贵州甲秀楼、黔灵山公园、黄果树瀑布、陡坡塘瀑布、天星桥、青岩古镇、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遵义会议、红军山、息烽集中营、小七孔、大七孔等游玩后,我们搭乘春秋航空的班机回到上海。
&贵州凯里西江在雷山县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清雍正以前,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与汉族地区有显著差别,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不同性质的自然领袖其职责也不同,相互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维护苗寨的安全与利益。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每个自然地方下辖村寨,“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族老”是某一家族的领袖,“理老”由德高望众、学识丰富的人担任,主要负责调解、裁断,“榔头”主要负责刑罚,维持地方治安,“鼓藏头”负责主持祭祀、祭祖活动,“活路头”主持安排农业生产。鼓藏头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是群众选举出来的。“议榔”是由方老、寨老、榔头等组织的群众议事会,以对内部的各种重要纠纷和外敌入侵进行商议、决断。议榔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如果社会安定,无争无议,也可两、三年举行一次,遇外敌来犯时则临时召开。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清政府在苗疆实施“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方老、寨老等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祭祀和生产的鼓藏头与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至今。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在西江千户苗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虽能养活这里的数千人口,人们过着世外桃源般自给自足生活,但与外界联系甚少,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浸满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苗族人经过几次大迁徒最终到达贵州并在这里扎根,创造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苗族素来聚族而居形成大大小小不同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杂居。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西江苗寨有600多户,1990年增至1115户,2005年共有1288户,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千户聚居村寨。
&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苗寨“吊脚楼”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
哿嗡僦”又叫“龙潭桥”。传说在龙潭桥上游50米的水潭有一条神龙,世代保佑着西江,在水潭里面有一个龙洞,龙洞可以连通到背后的开觉苗寨。西江苗寨人杰地灵,山清水秀,老人个个长寿就是因为有神龙的保护。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内部
&风雨桥亦称花桥、福桥,由桥、塔、亭组成,以前全用木料筑成,靠凿榫衔接。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桥身以巨木为梁,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每层檐角翘起,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2008年西江修建了五座风雨桥,全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 &
“嘎銩僦”、“嘎颩”苗语意为螃蟹。传说以前西江平寨村喝水要经过这里到河对面的水井挑水,在这口井里有一只神螃,每到干旱季节,井水将要干枯时,神螃就从天而降到井里,给水井造水,一年四季,不管再干旱的季节,井里的水从未干过。因为西江的人民喝的都是神水,水质甘甜,独具天然品质,清澈恒温,口感沁甜。
&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
&“僦哟妃”又叫“游方桥”或“情人桥”,一到晚上这里有着很多当地的青年男女在这儿“游方”呢!“游方”为苗语,意为青年男女用情歌对唱的方式进行感情交流,互诉爱慕之意。
&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
&七座风雨桥分别是:一号风雨桥“哿嗡僦”又名“龙潭桥”;二号风雨桥“嘎铥僦”又名“螃蟹桥”;三号风雨桥“僦哟妃”又名“情人桥”;四号风雨桥“僦岽乧”
又名“学子桥”(因为桥正对着西江中学);七号风雨桥“僦餸嗡”又名“回龙桥”;五号风雨桥和六号风雨桥还没有名字。​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
“僦餸嗡”又为“回龙桥”。苗语“僦”意为“桥”,“餸”意为“拦截”,“嗡”意为“龙”。西江苗寨的风俗是要在村寨河的下游把龙潭的龙拦截住,不让神龙顺河游走,就可保西江永远得安宁、千年百代乐悠悠。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
&“僦岽乧”又叫“学子桥”,苗语“僦”意为“桥”,“岽乧”意为“读书”。在桥对面,以前是西江民族中学的所在地,在这走出很多“山沟的凤凰”哦。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
风雨桥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中部为桥面,全为木质结构。上部为桥面廊亭,采用榫卯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廊亭木柱间设有座凳栏杆,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我在这里拍照留影。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
&千户苗寨有2000多年建寨历史,寨中1200多户居民多为苗族西氏支系。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寨子一分为二,苗家特有的木质苗寨吊脚楼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族吊脚楼村寨聚居群落。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
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
&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的最高位置上,就是西江苗寨的全景,其实西氏族刚迁徙来这里的时候,寨子规模没有这么大,古时候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是一片荒芜人烟的地方。在汉朝时有史书记载:“苗民迁到鬼方”,这个“鬼方”便是西江了。这里的苗族经历了五次大迁徙最后逃亡到此地定居,西江苗族来到这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前环水,背靠山,左青龙,右白虎。风水宝地适合聚居、生活,才逐步形成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千户灯夜景
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为使游客更好地观赏西江千户苗寨夜景,景区修建了观景台,还开通了观光车。西江夜景整套系统由3800盏节能灯组成,每天从晚上七点到十一时点亮,一晚上所消耗的电费不超过50块钱。它是一种高科技节能技术,采用的是表面发光的二极管,西江夜景也是采用的此种技术。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
&我在高高的观景台的留影,背景是名扬四海的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苗族歌舞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场的当地男女表演的苗族歌舞节目,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节目有当地的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能使你更加了解苗族人民!参加苗寨歌舞表演,每天按时演出,有固定收入,生活不愁吃穿,没有孤独和寂寞,每天的生活都过得有滋有味。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苗族歌舞
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有四部分,涵括万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辛酸迁徙史等)能就此传承下去,也是一大功德。遇到特别活动或是有重要人物出现,还能够看到掌坳的铜鼓舞、方祥的高排芦笙、反排的木鼓舞等。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长桌宴
苗族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几张低矮的小长桌拼成十几米的大长桌,桌上摆满了苗家菜,从一头望去尤为壮观。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长桌宴少则几十人,多则可达3000多人,食物也十分具有苗族特色:刨汤、腊拼、古藏肉、苗王鱼、白切鸡、野免肉、青岩豆腐、韭菜根等等。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苗族的饮食以大米、包谷为主,特别喜欢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汤,酸菜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在当地可谓家家有酸,餐餐有酸,样样有酸,当然辣味食品更是不可缺少,菜菜放辣。大家按照苗族习俗有序入座,寨老用鼓藏肉、糯米饭、米酒祭祀后,燃放鞭炮。此刻,所有的人共同举杯,齐声高呼“嚎酒”,长桌宴的序幕已经拉开。象征平等和谐的长桌饭,现在成了游客一个看稀奇的饭局,一般旅行社或者旅店可以帮忙报名预定,60-80元一人不等,菜倒是蛮丰盛的。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 这是长桌宴中很有苗族特色的一个项目--高山流水。身着盛装的苗家姑娘们用壶盛满酒,一个接一个,由上而下,一直给你嘴里灌酒,只要你不跑,这个酒就永远喝不完。这也体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这种自家酿制的香甜米酒度数不高但后劲很大。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现打现做糯米糍粑,在小街中很常见。糍粑圆圆扁扁,白白嫩嫩,口感爽滑细腻,伴有一股别样的米香。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苗族是个喜欢银饰和刺绣的民族,在西江,不仅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银饰和刺绣制品,还可看到身着民族服饰、缀满各种饰品的苗族姑娘。在苗族人的衣服上,很容易找到蝴蝶、水牛、飞鸟等图案,因为这些图纹都是苗族人祖先崇拜的记忆,正因如此,很多学者把苗族盛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这是坐在家门口做针线活的苗族老太。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汉语言文字,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苗家人还爱喝酒,此类卖酒的在苗寨有许多。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博物馆
&西江苗族博物馆,两层楼不大,要验进景区的门票。主要展示苗族文化、习俗、艺术,文物等。
& & 贵州凯里西江千户苗寨
现在寨子里新建的“吊脚楼”大部分主体结构已经用水泥框架结构,外包木质装修,就像上图这栋建筑建好后外表还是和苗家传统的“吊脚楼”一样美观漂亮。&
贵州镇远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已近2290年,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700多年。镇远古镇在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
&贵州镇远古镇牌坊
&镇远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与府卫古城洹,吴王洞、四宫殿、古全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历史名胜包括青龙洞,中元禅院,万寿宫,祝圣桥,香炉岩,天后宫,和平村,周达文故居等。
&贵州镇远古镇城门洞
&城内古建筑很多都贴崖而建,保存完好。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这里水景、夜景也有着摄人心魂的美丽。这里还有抗战时专用于改造日军俘虏的监狱,可看可游之处颇多。
& &贵州镇远博物馆
&博物馆面积为300平方米,以镇远为主题,内容有小镇的发展、民族风情、民族节日、民居撷萃等。博物馆原为邹姓家族祠堂,三面围墙是高高的封火墙,临街“大门”建成石牌坊模样。内部布局为两进天井的四合院,分前殿、后殿及两侧厢房。祠内现存的石雕、木雕均为上乘雕刻精品。
& & 贵州镇远古镇
& 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
& &贵州镇远古镇四方井
镇远古城古巷道狭长幽深,结构错综复杂,有石牌坊巷、四方井享、复兴享、&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这些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
& & 贵州镇远古镇四方井
古井遍布全镇、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清澈见底的自然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较有名的是四方井、猪槽井、琵琶井、陈家井、园觉井、南门沟味井等。古井春夏秋冬盛泽不涸。
& & 贵州镇远古镇
镇远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路遇“邓家豆腐”进去品尝了一份,就是一般的豆腐根据个人的口感添加一些調料,口感一般,我进去主要是歇歇腳同時为了看看镇远的老宅院。
& &贵州镇远古镇的“歪门邪道”
镇远民居建筑中最绝的是“歪门邪道”了。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
& 贵州镇远古镇炎帝宫
&炎帝,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因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共有九代炎帝,传位五百三十年。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尤。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初祖。炎帝还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镇远古镇有一座炎帝宫,也叫火神庙。炎帝宫内部并不大,院子尽头便是高大的炎帝神像,小小的院坝无处可转。
& & 贵州镇远古镇舞阳河
舞阳河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整个景区一湾一画,一步一景。
贵州镇远古镇街景
&镇远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俱高。
& &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之祝圣桥
祝圣桥原名"舞溪桥",俗称"老大桥"。后因为康熙大帝祝寿,改为“祝圣桥”为一座横跨舞水的大型石桥。大方青石筑砌,全长135米,宽8.15米,高17米,共有7个孔。桥基始建于明洪年间,桥身建成于万历三十七圣年(1605年)至今保存完好。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之“魁星阁”
&清光绪四年(1878年)镇远知府汪炳敖在桥东起的第三和第四孔之间桥面上,建成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魁星阁”。亭内原有三副对联,楣额为“云汉天章”的楹联为“把笛作龙吟,东去洞庭秋月满”传书随凤使,西为滇海庆云多。”祝圣桥和图上的联语是古代镇远成为东连我国中原内地、西通东南亚国家重要通道的见证。这样的桥亭合一的风格很少见到。
& &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青龙洞由单体建筑36座,共6个部分组成,占地2.1万平方米,依次为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书院、玉皇阁、万寿宫、香炉岩。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之青龙洞
青龙洞明代中叶建,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曾几度毁于兵、火,几度修复。古建筑群集儒、道、佛、会馆、桥梁于一身。洞在悬岩峭壁间,山门是两块巨石斜靠天然而成,门楣有“入黔第一洞天”,书体古朴苍劲。拾级而上,洞壁有摩崖“奇石仙缘”。整群建筑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有朗朗书声的学子院,更有锣鼓喧天的戏台,集天下山水楼阁荟萃为一方。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之中元禅院
明嘉靖九年(1530年)知府黄希英在此建紫阳书院,后改建增建为中元禅院。以大佛殿为主体建筑,并有藏经楼、望星楼、六角亭、莲花亭、玉皇阁、吕祖殿等,成为一处规模颇大的建筑群。石门内为天然洞,俗名观音堂,又称"丹台玉室"。洞内有石床靠壁,上空垂吊石伞、石包袱,相传明初道士张三丰曾在此修练,石床故称仙人床。
& &贵州镇远古城之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是为纪念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号紫阳先生)而建,以此传播儒学。紫阳洞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建筑。它们完全没有地基,而是依靠在山石上、以支木架梁作为基础而建造。整个建筑群与石崖、洞穴、古木、藤萝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背山面水,翘翼飞檐,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院内周围有摩岩多处,实属求学养性之地。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之万寿宫
&万寿宫即江西会馆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始建,北连中元洞,南通青龙洞,上居紫阳洞,是一组从北往南延伸的高风火墙四合院。它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在濒临舞阳河东侧长45米的石基坎上。宫门牌坊"水德灵长"横额两侧的两块砖雕将近万平方米的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四组古建筑群,微缩雕刻在130&450厘米的砖面上。
&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之万寿宫古戏台
由山门枋、石库大门、前院戏楼、厢楼、杨泗殿(供祀杨泗将军)、客堂、许真君殿与文公祠等单体组成。这是万寿宫里的古戏台。
&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青龙洞的建筑雕塑和装饰不象其它一些寺庙那样色彩鲜艳,金碧辉煌而在古朴淡雅,别居一格。雕塑种类有泥塑、木雕、石雕、砖雕等,技法有浮雕、圆雕、透雕、单面雕和双面雕等。图案有花鸟虫鱼、人物故事、龙凤、云彩纹等。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正乙宫
&“颇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如何”,横批“正乙宫”。这是供奉财神赵公元帅的神像的对联。如今路过的人也拜一拜,只是拜过之后,会觉得赵公元帅的幽默,你瞧,那“正乙”两字连在一块,是不是像一个“丐”字?赵公元帅说,“都给了你们,我不就成了一个穷光蛋?哎、哎,给谁是好?教我如何?”所以,神仙都为难了,万事还是多求自己吧。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青龙洞把儒、释(佛)、道三教融汇在一起,既有道教道观、庙堂、佛教的佛殿经楼,也有儒家的书院、考祠。各教建筑之间也十分合谐协调。明太祖朱元璋钦扬封号的云游道人张三丰(又称邋遢仙人)认为儒、释、道三教,创始人虽不同,然学说都称之为道,是相同的。北宋道士张紫阳和清代道士王重阳都说儒、释、道“教虽分三,道乃归一”。看到青龙洞老君(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聃)殿和圣人(儒教创始人孔子)殿以及佛教的观音殿、玉皇阁等修在一起也就不觉得惊奇了。
&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之天后宫
舞阳河在历史上曾是楚、黔、滇一带的水上要道,有很多来自福建的商人在镇远居住。天后为海神,是中国沿海省份信仰的神灵。他们在远离大海的高原内陆上修建了这座天后宫,也称"福建会馆",是镇远历史上"八大会馆"之一。
& &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前行拾級而上的是“玉皇閣”,“请您低头”、“知道低头,不会碰头”富有哲理的警示牌时刻在提醒游客。
&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
“玉皇閣”有一部分樓板是懸空的,樓下有一塊牌子提示每次限上20人,我上去後一位道長馬上過來递給我香,一般到寺廟、道观主动递給我的香一般我都会托詞謝絕,但我会拜神殿上供奉的神灵再适当放一点香钱。
& &贵州镇远古镇
“玉皇閣”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最高处,在這里我拍了几张鎮远古镇照片,尽管我的攝影水平一般,但我覺得在其他位置拍不到這個画面。&
&贵州镇远古镇周达文故居
&镇远县和平街南侧的周达文故居亦称“周公馆”,原系周达文祖父周炳元于光绪初年修建的住宅,其父周瑛承继祖业,周瑛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国民政府驻日参赞、领事,后为外交官。
& &贵州镇远古镇周达文故居
&周达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高大的风火墙,内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前厅大门挂有伍修权同志书写的“周达文故居”金字匾。
&贵州镇远古镇周达文故居
& &院墙正门,装有悬山式门罩,门上方外面,有楷书“汝南世第”。正堂中央安放着周达文大理石塑像,左边为居室,有古式木床、木柜等;右为展览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较详细地介绍了周达文生平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还展出了斯大林写给周达文的信、周达文的自传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成员的像片等。周达文故居也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
&贵州镇远古镇和平村
“和平村”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1938年2月在湖南常德盐关成立,主要关押中国南方战场上俘获的日军俘虏。后迁至湖南辰溪,1938年12月迁至贵州镇远十字街原晚清时期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民国初年改建为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和平村”半圆拱形大门和高高的围墙。
&&贵州镇远古镇和平村
和平村东西宽77米,南北长83.4米,院墙高8米,正门临街,由前院和后院组成,有办公楼、卫兵室、礼堂、炊事场、岗楼等建筑,占地面积5895平方米。和平村还恢复了当年的新生班、研究班、训练班、所长室、职员室、监禁室等,供游客参观。这是大礼堂是当年日军俘虏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 &贵州镇远古镇和平村
&“和平村”在镇远期间(1938年12月—1944年11月)先后关押日军俘虏约六、七百人。战俘住处在二楼,简单的木板床,每个床位的床腿上有战俘的姓名,至今保持原样。
& 贵州镇远古镇和平村& &
&在“优待俘虏”政策下,工作人员以耐心的态度对待战俘,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安排文娱活动,使战俘们在和平村里得到最大的宽待。在重庆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西南总部”负责人、反战作家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的积极组织下,和平村一部分日军俘虏志愿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
& &贵州镇远古镇和平村所长室
&俘虏中的顽固分子关押在监禁室,对于那些冥顽不化的日俘则送往五云山上的监狱关押。1944年12月战争结束后,第二俘虏收容所迁至重庆巴县,1946年4月撤销。和平村的反战同盟会员则回到日本,长期从事民主革命运动和中日友好工作。
& &贵州镇远古镇和平村所长室内部
&这是所长室,墙上则挂着蒋介石的画像。在管理上以学校教育方式对日俘进行教育和管理,对被俘的日军士兵不杀不辱,在生活上给与优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从思想上进行转化教育,使许多战俘从军国主义分子转化为反对战争的和平先锋。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的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
& & 贵州安顺黄果树大瀑布
&黄果树大瀑布是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乘坐70米长的扶梯下行到黄果树景区内。这是下山观看大瀑布的自动大扶梯。
& &贵州安顺黄果树大瀑布
&黄果树大瀑布出名始于1637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途经黄果树瀑布时,大赞其美,经过历代名人的游历、传播,成为知名景点。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
& &贵州安顺黄果树大瀑布
黄果树大瀑布是亚洲最大的瀑布,是贵州最著名的景点,也是外地游客到贵州必游的景点。黄果树大瀑布渐渐被人们认为是全国第一瀑布。
& & 贵州安顺黄果树大瀑布
黄果树大瀑布以其雄奇壮阔、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海内外,十分壮丽。奔腾的河水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发出震天巨响,如千人击鼓,万马奔腾,声似雷鸣,远震数里之外,使来贵州旅游的游人惊心动魄。
& 贵州安顺黄果树大瀑布
水帘洞在黄果树大瀑布40米至47米的高度上,全长134米,有六个洞窗、五个洞厅、三股洞泉和六个通道。走进大瀑布本身已惊心动魄,神移魂飞了,而要在大瀑布里面穿行,不免神悚,但到了黄果树瀑布不进水帘洞,就不会真正领略到黄果树瀑布的雄奇和壮观,那将是人生一大憾事。
& 贵州安顺黄果树大瀑布
穿越水帘洞,还有一个绝妙奇景,从各个洞窗中观赏到犀牛潭上的彩虹,这里的彩虹不仅是七彩俱全的双道而且是动态的,只要天晴,从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都能看到,并随你的走动而变化和移动。前人:“天空之虹以苍天作衬,犀牛潭之虹以雪白之瀑布衬之”,故题"雪映川霞"。
&贵州安顺黄果树大瀑布& &
&黄果树大瀑布在贵州西部低洼地带,海拔较低,终年无霜,年平均气温为14℃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避寒避暑的好地方。黄果树瀑布群由18个风韵各异的大小瀑布组成,黄果树瀑布风韵奇特,造型优美,堪称世界上最典型、最壮观的喀斯特瀑布群。这是从水帘洞出来后的绳索桥。
& & 贵州安顺黄果树大瀑布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对黄果树瀑布这样评述:“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习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浸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历,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状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阁大者,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竦。”这是我与戎成德先生的合影。
&&陡坡塘瀑布在黄果树大瀑布上游一公里处,高21米、宽105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面积最宽的瀑布,整座瀑布形成在钙化滩坝上。
& &贵州安顺陡坡塘瀑布
&&陡坡塘瀑布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每当洪水到来之前,瀑布都要发出“轰隆、轰隆”的吼声,因此又叫"吼瀑"。1983年版《西游记》片尾曲拍摄地。
&贵州安顺陡坡塘瀑布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贵州安顺陡坡塘瀑布
&&&83版《西游记》结尾时唐僧师徒四人与小白马行进在取经路上。
& & 贵州安顺陡坡塘瀑布
“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这是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陡坡塘瀑布的描述。
&贵州安顺陡坡塘瀑布--网络照片
&&平水时,河流量不大,水流清澈,陡坡塘瀑布显得十分清秀妩媚。瀑布水层沿着和缓的瀑面,均匀地撒开,在一鳞鳞的滩面上轻盈地舞着,如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面纱,又如一面面张开的素绢扇面,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故有人戏称为“新娘面纱”。
& & 贵州安顺陡坡塘瀑布
&&当洪季来临,河水携带了大量由洪水冲下来的泥沙而呈黄色的浊流时,陡坡塘瀑布变得异常凶猛雄壮,翻坝跌落,摧王捣冰,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瀑布左侧的钙化堆积而成的洞穴,在巨量洪水经过时发出低沉浑厚的吼叫声。陡坡塘瀑布顶上是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的巨大溶潭,瀑布则是形成在逶迤100多米长的钙化滩坝上。
& &贵州安顺陡坡塘瀑布
&陡坡塘瀑布的另一特色是在瀑下发育宽阔平坦的滩面上遍布数十个大小不同的小碧潭,碧潭浅者只有数十厘米,深者可达数米。碧潭中还藏有鱼虾,故当地布依族人常手执网兜,去捕捞潭中的小鱼虾。
& &贵州安顺陡坡塘瀑布
“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这是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陡坡塘瀑布的描述,是我在这里的留影。
&在黄果树瀑布下游六公里处的天星桥景区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景区,包括天然盆景区、天星洞景区和水上石林区。
& &安顺天星桥景区
&1984年天星桥景区开始开发建设,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它溶汇了喀斯特地貌的精华,集山、水、林、洞、根、滕、石、瀑为一体,形成了形态各异,却又紧密相连。
& & 安顺天星桥景区
&天然盆景区是天星桥景区较大的一片天生桥上石林。这里有大大小小的水盆和漫水坝以及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天然的山石、水石盆景。
& &安顺天星桥景区
主要景观有数生步、响水洞、天水一线、空灵、仙鹰回巢、八面景、天星照影、长青峡、大肚难过、歪梳石、寻根岩、鸳鸯藤、美女榕、人生百态、天星湖、藤条奇观、三树一身、群榕聚会、根王、天星桥、石芽林、水上石林、仙山群掌、歪梳石、熊猫抱竹等形态十分逼真的天然景观。
& 安顺天星桥景区
数生步这里水上有石、石中有水,石上又长树,脚下的石头散落在水中,形成了365块跳蹬,正好暗合了一年的周期,它韵含了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日,当数到您生日的时候,可以许一个心愿,并照相留念表示人生处处有好景,因此得名“数生步”。
& & 安顺天星桥景区
&弯弯曲曲的石板小道,穿行于石壁、石壕、石缝中,透迄于盆景边石之上。
& & 安顺天星桥景区
沿小道游览,抬头是景,低头是景,前后左右处处皆成景,仿佛到了天上的仙境,地下的迷宫。
& 安顺天星桥景区
石板石梯小路沿河而建,有栈道和跌水可欣赏。
&安顺天星桥景区
&像不像即将启航的大帆船。
& &安顺天星桥景区
&天星桥景区是个天然大盆景,集山水盆景与树桩盆景之灵秀,给人的感觉是小巧玲珑,实际上又是它们的放大型。
& 安顺天星桥景区
石林就长在河床之中,任河水长年冲刷。石林间长着大片的仙人掌和小灌木以及各种花草,终年点缀着绿荫。冰冷的石头上展现的都是生命的繁荣,所谓“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又长树”,若不是亲眼所见,是难以置信的。
& 安顺天星桥景区
& 天星桥也叫桥上桥上桥,天然石桥。从侧面看,两座山各突出一块,像相互招手,中间一块大石将两只手连接起来。自然天成,鬼斧神工,想不到别的更好的词了。离远一点儿看,就看到这个壮观无比的样子了。
& 安顺天星桥景区
&“美女榕”乃一棵榕树的分枝缠绕而成,乍一看,就像一个倒立着的裸女刚刚出浴,为了躲避游人的目光,害羞地用手遮住脸,不让别人看到她的真面目。
& & 安顺天星桥景区
天星洞在冒水潭旁的河岸上。洞内形成若干大厅和侧厅,各厅自有特色。最大厅高50米,直径15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
& &安顺天星桥景区
在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奇峰异石中,石花丛生,如雕龙刻凤,色泽艳丽。洞中的许多奇景是在别的溶洞中无法看到的。
举报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遵义会议会址在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私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红军总司令部也设在此。
遵义会议会址正门&
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红军总司令部与一局驻在这幢楼房里。中共中央15日至17日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
窗”,有抱厦。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
&遵义会议会址“慎笃”门
&会址大门临街,门两侧原是八间铺面,是柏辉章家的商店。厅后是一座砖彻牌坊,前为“慰庐”,后为“慎笃”。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的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在二楼的原房主小客厅(一楼作战室的楼上)。室内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壁柜(原物),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在这次会议上集体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地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样住在新城古式巷19号,现幸福港28号。此房为黔军旅长易怀芝私人官邸。此房坐北朝南,外表呈青灰色,面阔15米,进深9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大门正中是五级半圆形踏梯,青瓦覆盖,前面坡开一“老虎窗”。楼的上下都有回廊,整幢楼房都是拱形鸳鸯窗。
& &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住室
楼上的毛泽东住室兼办公室的陈设是复原陈列的。室内置放着铜架床、木靠背椅、茶几、军用电话机、铁皮公文箱、南壁窗下是一张红漆九抽桌,桌上放着马灯,军用地图、方形铜墨盒、楠竹笔筒里插着毛笔和红蓝铅笔及一叠信纸,还有散磅热水瓶以及白搪瓷茶缸等物。毛泽东当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 &遵义会议期间张闻天住室
&张闻天住室兼办公室在楼下,内有一张老式大木床,铺着白粗布床单,一条灰色被子和一个包裹着衣服做成的枕头,墙角放着一对公文箱,窗边是一张漆面已经剥落的九抽桌和一把木椅。整个房间陈设简单、朴实。反映了张闻天历来简朴的生活习惯和认真严肃的工作作风。张闻天又名洛甫,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 遵义会议期间王稼祥住室
住在楼上的王稼祥与毛泽东的住室大体相同。张闻天、王稼样在此住了10天左右(日至19日)是他们在长征途中滞留较长的地点之一。他们3人除参加遵义会议外,毛泽东和张闻天还参加了在天主堂内举行的红军干部大会,并发表了讲话。其余楼上楼下的房间是党中央干部与警卫员的住室。王稼样因伤重,行动不便,没有参加更多的活动。王稼祥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在住地讨论
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人员:政治局委员是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政治局候补委员是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中央秘书长是邓小平;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共产国际派军事顾问李德、翻译伍修权。
&遵义会议期间博古(秦邦宪)、李德、伍修权住地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后,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秦邦宪(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奥托·布劳恩,又名华夫)以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王智涛住在离会址不远的这里。1999年遵义市政府拔专款修复,年底,遵义会议纪念馆复原了秦帮宪、李德住室,同时复原的还有翻译伍修权、王智涛及警卫员黄英夫等人的住室。
&贵州省息烽集中营距息烽县城6公里,是国民党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而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1988年国务院公布息烽集中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贵阳市投资400多万元修复集中营营区旧址,占地80多亩,包括英烈事迹陈列展、营区、烈士陵园和玄天洞等"一线四点"大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初具规模。1997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也修复开放。2005年息烽集中营被评为国家3A级风景名胜区。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令军统将这批囚犯先迁至武汉,不久再迁往湖南益阳,最后转移到贵阳息烽关押。自1938年11月建立息烽集中营至1946年7月撤销,在这8年里,先后关押1220名中共党员、爱国人士、进步青年及少数国民党的冤屈者,其中140人被释放,400多人下落不明。600多名革命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先后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战胜利后,迫于全国人民“要求民主、结束特务政治、释放政治犯”的呼声,1946年7月被迫撤销,除杀害和释放一部分外,将72人转囚重庆白公馆。
&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息烽集中营对内称"新监",对外挂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特务内部称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为“小学”、称重庆白公馆监狱为“中学”、息烽集中营关押的是从全国各地押来的“要犯”,称之为“大学”,而留学则是处死的黑话。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明心湖是息烽集中营旧址内挖掘的一个约1亩左右的人工池塘,是军统人员休闲娱乐的场所,湖心修有一凉亭,取名“明心亭”。东西方向有曲折廊桥横卧湖面,湖畔岩石上刻有蒋介石半身像和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主任周养浩题写的“明心湖”三字。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戴笠说: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息烽集中营第一任主任何子帧,毕业于杭州警校特训班,军统少将,以杀戮和酷刑对待革命者而恶名昭著,人称“何屠夫”。第二任主任周养浩(浙江江山人,与戴笠和毛人凤都是同乡)。1933年由戴笠介绍,上海法学院法律系毕业的周养浩宣誓加入了复兴社特务处,从那时直到被俘,周养浩为国民党做了16年的特工工作。1941年3月任主任。周举止斯文儒雅却心狠手辣,是军统内部有名的“书生杀手”、“笑面虎”。周养浩、沈醉、徐远举三人被国民党称为“军统三剑客”,娶了毛人凤的侄女为妻。解放后,周养浩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了20多年,直到1975年特赦。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息烽集中营被囚禁的人员可分为四种类型:1、从各地逮捕来的共产党员,如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川康特委军事委员车耀先、西北特别支委宋绮云、打入军统总部的地下党特支书记张露萍以及韩子栋子栋、许晓轩等。2、抗日将领和爱国知名志士,如杨虎城、黄显声、邓演达、马寅初等和去延安路上被拦劫逮捕的热血青年。3、在军统内部犯有错误的特务和所谓的军统内部的动摇分子、被戴笠等奸污后抛弃的青年妇女、有失蒋介石和军统面子的人(蒋介石的胞兄郑绍发等人)以及社会上被军统怀疑泄露集中营秘密的人。4、外籍人员,如白俄中的流浪贵族、军人、神父、捷克进步人士、西班牙商人和世界各地回国参加抗日和探亲的华侨等。被关进集中营的人有的被酷刑折磨致死,或被暗杀,集体枪杀。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息烽,地处黔中腹地,人口稀少,四面环山,县城仅2000多人。古树参天,山里有湖,有洞,隐蔽险要。蒋介石下令把军统直属的特训班等16个机构,全部转移至息烽县城,驻扎着军统15000人,将近县城人口的8倍。监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命名称为“忠斋”“孝斋”“仁斋”等,加上“特斋”监舍,共9栋52间监舍。除关押女犯的“义斋”和关押非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的“特斋”外,其余7个监号全部设在内围墙里。
&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秘密党支部
&罗世文(年)四川威远人,中共党员。1937年回川领导统战工作。日在成都被捕。军统头子戴笠将他押到重庆军统局总部看守所,亲自审问,妄图诱降,遭到严辞拒绝。1940年下半年,罗世文被转往贵州息烽集中营关押。在狱中,罗世文任秘密成立的临时党支部书记。1946年7月被押解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在牺牲前,把身边一万多元钱交给战友,留作今后狱中秘密行动时的费用。8月18日在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壮烈牺牲。
车耀先()四川大邑人,1929年加入中共,任川康特委军事委员。后在成都以经营努力餐馆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引导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投身元元无限中,方晓世界可大同,怒涛洗净千年迹,江山从此属万众,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这是中共党员车耀先入党后写的一首诗。正如诗中所表达的那样,他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许晓轩()江苏江都人。1938年5月加入中共,1939年春,许晓轩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1940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捕,1941年10月转息烽集中营囚禁。在狱中协助罗世文成立秘密党支部,积极策划越狱。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销,转重庆白公馆囚禁。日大屠杀时殉难于重庆松林坡,是长篇小说《红岩》中许云峰人物形象的生活原型。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息烽集中营除了戒备森严的监舍、岗亭、审讯室、行刑室外,还设有国民党特务们“工作”所用的大礼堂、办公室、中山堂、警卫室等。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军统对集中营的武装警卫分三层。第一层由30余名尉官以上人员组成的便衣特务队,称为内卫;第二层由巡察中队和宪兵中队共近百人负责,称为中卫;外卫则是特务二团控制方圆几公里范围。戒备森严,鸟都飞不出去,八年间无一人越狱成功。
&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周养浩吸取前主任何子桢的教训,实行“狱政革新”。他把集中营弄得象一个私家宅院,处处透着教训、引诱、施恩的味道。集中营办公楼的楹联“养天地正气,浩清白家风”内含周养浩的名字,内容似有磅礴气势,却难掩一种彻骨的小家子心态。体现他新狱政思想的标语如“成功失败,稳操我手”;“天堂地狱,唯人自择”;“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等散布于各院墙上。义斋内,两边的墙上分别写着“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和“天堂地狱,惟人自择”,忠斋门上方写的是“明了趋势,把握可能”。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集中营为了摧毁革命者的意志,特务们总是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审讯迫害革命者,常用的酷罚就有20余种——吃汽水、坐飞机、上老虎凳、钉竹签、压杠子、烫烙铁、坐电椅……,其中最灭绝人性的是“披麻戴孝”:刽子手们用辣椒和辛辣物品涂抹在已打得皮开肉绽的革命者身上,再用纱布紧紧缠绕抛置于烈日曝晒,过了多天后,当纱布与肉长在一起时再一层层剥开……讲解员讲着,我们却感到无法再听下去,因为我们的心脏不能承受其残酷刑罚的描述。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息烽集中营第一任主任是军统少将何子桢,此人以“屠夫”著称。他采用的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监狱封闭式管理办法,“犯人”关在牢房中每人睡的通铺都用尺子量过,一尺三寸,连翻身都难,挤在沙丁鱼罐头般的床铺上,如何熬过数年的漫漫长夜?牢房窗户用黑纸糊上,不透一丝光线。牢内汗气,大小便气混杂,臭气熏天。犯人长期不能理发洗澡,一个个蓬头垢面,惨不忍睹。由于牢内环境的恶劣,犯人生病得不到医治,天天有人死,有时一天死几个。不由得想到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英烈们,有些连蒋介石和戴笠认为应该留着的也被折磨死了。这种情况连戴笠都觉得不能再继续下去,决定撤销何子桢改派同乡周养浩接任息烽集中营主任。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何子桢主政时期“犯人”每天放风10至20分钟,还得关在院中木笼内。据韩子栋回忆说:大木笼要被人“装满”,人站在里面被紧箍着,在三四十度的高温下接受暴晒惩罚,每当结束时,拽出来的常常是几具直挺挺的尸体。对一些案情重的犯人,放风时则关在小木笼内,小木笼和人身体一般大。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杨虎城一家囚室--取自网络
&&1938年10月爱国名将杨虎城与妻子谢葆贞、儿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一家四口被关押于“和斋”。“和斋”作为一座独立的小木楼,背后便是川黔公路,戴笠在视察息烽集中营时,害怕有人劫狱,便命令将杨虎城一家转禁至距息烽集中营14公里处的玄天洞。“和斋”后改为集中营印刷厂,许晓轩烈士曾在此当刻字工。
&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杨虎城(-)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等职。1936年12月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1937年11月由法国回到香港,后被骗囚禁达12年之久,1947年夫人谢葆贞逝世。1938年春,蒋介石命戴笠将杨虎城解往长沙,后多次迁移囚禁地点,在贵州息烽的玄天洞关了8年。1946年国民党又派人将他押至重庆渣滓洞杨家山。1949年2月再移至贵阳黔灵山麒麟阁。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义斋”是集中营关押“女犯”的地方,巾帼英雄张露萍,小萝卜头宋振中,监狱之花孙孟达曾在此关押。在女监的三室门前有单独的介绍,这里是小罗卜头曾经住过的监室。室内不过十几平方米,一半面积是用木板搭成的地铺,这就是失去自由人的全部世界。
&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张露萍(年)原名余硕卿,女,四川崇庆人。1937年抗战期间在成都读中学时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四川总队。1937年11月在车耀先和党组织的帮助下和同学一路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继续学业。随后被保送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并于1938年10月加入中共,进入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归叶剑英直接领导。一年后又被派遣回川秘密打入重庆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及电讯总台,担任军统局的地下党支部书记。她联络已经打入军统机关内部的张蔚林、冯传庆。期间,张露萍等人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南方局交代的各种任务。1940年因身份暴露被捕,戴笠对她用尽酷刑,也没能从张露萍口中得到任何党的机密。一年后,又被送到息烽集中营关押。在集中营内部,张露萍加入“中共狱中秘密支部”,与敌人进行秘密斗争。她喜欢文艺,利用敌人施行“怀柔政策”和搞“狱政革新”的机会,在狱中参加演出《女谍》、《日出》等话剧,借机宣传抗日和反抗封建统治。日年仅24岁的张露萍等七人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宋绮云(1904年-1949年〕江苏邳州人,1920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11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年加入中共。大革命失败后,在南京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10月宋绮云与徐林侠结婚。1929年由组织派到杨虎城军部,历任《皖南日报》主编、《东北文化日报》社长兼总编,党内任西北特支委员。西安事变前后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做杨虎城部统战工作。1941年9月回陕西探亲被捕,关押于贵州息烽集中营。1946年7月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谭沈明等72人一起转押重庆渣滓洞看守所,继转白公馆。1949年又转押贵州,9月6日由周养浩以释放为名,将他与爱人徐林侠、儿子宋振中及杨虎城一家三口骗至重庆松林坡戴公祠杀害。
&徐林侠(1904——1949年)女,江苏邳州人,与丈夫宋绮云是同乡。自幼性格倔强,保持大足。先后入读邳城女小,徐州第一高等小学。1924年入徐州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此间,她持刀断指,抗拒包办婚姻。1926年赴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江苏党务训练班学习,1927年3月加入了中共。她是小说《红岩》中天真可爱的孩子——小萝卜头的母亲。日,他们一家三口与杨虎城将军及其次子、幼女被国民党反动派由贵阳骗至重庆,惨杀在“中美合作社”松林坡戴公祠。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宋振中(1940——1949年)江苏邳州人,他是宋绮云、徐林侠幼子,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烈士。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出生八个月后与母亲同时入狱。因严重缺乏营养、发育不良,头大身小,有点像萝卜头,难友们都称之为“小萝卜头”。因年龄小,行动相对自由,成为狱中为难友们传递消息的“小交通”。日与父母同时被残杀,年仅9岁。
& & 贵州息烽集中营旧址
&紧挨着平斋的右侧房子底层,是两间“感化室”,原来是地主家的羊圈。只有1.5米高,人站在里面根本直不起身子,但必须站着,特务以此来折磨革命志士。地下党员韩子栋、著名学者马寅初当年都在这里被“感化”过,当然没有效果。我进去试了一下,站着只能低头弯腰,特别难受。
& &&韩子栋(年)山东阳谷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被叛徒出卖被捕,被判处无期徒刑。在监狱长达14年之久。关押息烽集中营8年中与罗世文、车耀先等成立了中共地下临时支部并担任支部委员。1946年7月息烽集中营撤销,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韩子栋等70多名重要政治犯被转送到重庆白公馆看守所。韩子栋整日神情呆滞,蓬头垢面,无论刮风下雨,他总在白公馆放风坝里小跑,看守叫他“疯老头”还常让他随看守去瓷器口镇上买菜、买东西。日假装上厕所,大大方方走出门去。一到特务视野之外立即飞奔,赶到嘉陵江边,找到一只小木船,迅速地过了江。经过45天的长途跋涉,11月进入冀鲁豫解放区,1948年1月经中央组织部审查,恢复了党籍。建国后,历任一机部二局副局长、国家技委办公厅副主任等职。1958年调到贵州工作,先后任贵阳市委副书记。“文革”中他遭到迫害并在“文革”结束后被平反,任贵州省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1985年离休,1992年在贵阳病逝,享年84岁。韩子栋是小说《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的原型,是1939年到1949年10年间惟一一个从渣滓洞成功逃跑的人。
&马寅初(-)浙江嵊州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抗战中,挺身而出,写文章,作演讲,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通货膨胀,反对出卖民族利益和独裁统治。因为这些爱国行为,他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被囚禁集中营达数年之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岩住房保障网轮候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