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如何发展城市经济

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市管理学_百度知道
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市管理学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 城乡差别,最终达到城乡的绝对融合。这种观点实质上就是将城乡一体化引向了“城乡一样 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城市和乡村这两种社区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 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只要这些方面存在着差别,城乡差别就不可能消 失。同时,城乡一体化并不会导致城乡的“低层次平衡发展”和“平均主义”,它不是降低 城市的地位,而是将乡村的地位加以适当提高,使其在市场体制下处于与城市同等的竞争地 位。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各要素的融合、贯通,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通过科学、合理 的规划,可以将差别转化为各自的特色,这将有利于形成城乡系统的高层次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 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在分析城乡关系问题上,有学者 认为,城市化的滞后是中国城乡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症结所在,并由此导出了通过重新发动 城市化来解决城乡发展问题。还有一些学者主张靠农村工业化来解决城乡问题。事实上,农 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 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动 力所在。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 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 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 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这将是一个市场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它 既包括产品市场,又包括要素市场。通过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 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要素,并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为实现城乡全面贯通、走向一体奠定坚 实的基础。 . .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 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 自我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同 时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使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 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资深电脑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十七大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体说就是从六个方面实现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农村问题有一个明显的新提法,就是“全会认为,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十七大 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具体说就是从六个方面实现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建设一体化,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农村问题有一个明显的新提法,就是“全会认为,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走中国特色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基本概念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又称城乡。在社会发展上把、视为一个整体,使城乡发展、共同,城乡差别逐渐消失,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新,是随着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的、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
相互融合,互为,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政策措施、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地、产业发展上的互补、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进程
“两个趋向”的论断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他说:“纵观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深入考察各国工农城乡关系发展史后对工业化发展普遍做出的科学,是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
基本特征后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总结我国过去几十年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后做出的科学论断,这为我国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提供了思想理论。
科学发展观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提供了科学的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是坚持用的办法解决中的问题,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缩小工农差别,城乡矛盾,兼顾各利益,建立社会新秩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城乡居民创造程序公平、机会均等的环境,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性和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调动城乡两个积极性,开发利用城乡两种资源,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十七大的要求,真正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主要内容
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必须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定位,统一规划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与重点,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不是城乡产业发展一样化。它要求加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使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进行广泛融合,城乡经济相互促进,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共同繁荣。其重点一是要加速城乡工农业经济的一体化,使城乡工农业合理布局,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二是要加快城乡,特别是商贸流通业的一体化,促进城乡间的流通,加速现代文明和先进服务业向农村扩散,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发展的差距在基础设施方面尤为明显,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一、统一布局、统一推进。特别要增加对农村道路、水、电、和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提高上述设施的质量和服务功能,并与城市有关设施统筹考虑,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基础。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按照有利于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向农村和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尤其要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近年来农民收入之所以保持较快的增长,一个重要因素是外出务工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的非农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在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径。逐步实现城乡就业和市场一体化,不仅是增加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发育、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要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改变一些地方政府重城市、轻农村,重、轻,重市民、轻的做法,充分发挥政府在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相关制度方面的作用。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要农村征地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并完善法规,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重大意义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可以使城乡之间的、、土地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城乡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同时,依托城市的和,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产生和升级,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方面促进加工业和业发,延长农业,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了农业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一部分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城镇居民,减少了农村人口,农村土地资源就可以相对集中,改变目前土地经营分散的状况,提高农业,为农业的产化,和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同时,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变低收入低消费群体人事其它行业获得较高收入的消费群体,通过买房、投资、置业、会不断形成新的社会需求。农民进城要创业,要发展,会不断形成新的源泉。此外,城镇建设、农村环境改善,还能创造新的投资需求,从而推进成都经济进入一个良性的状态。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日益拉大,已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就业不充分,带来了社会不稳定的。同时,农村还有部分地方生产生活条件差。通过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也可以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此外,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一方面可以统筹安排城乡发展投入,使较多的资金投向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使城乡居民的教育、保健和生活等方面条件更加平等。另一方面可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辐射、影响,对思想相对落后、信息较为的农村地区产生强烈的正效应,促使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对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互动的作用。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可以使城乡资源和的保护得到统筹,城乡保护不一致、不同步的问题。同时,通过依托县和区域中心镇,推进工业聚群发展有利于区(市)县工业区形成,从而推进小城镇,也有利于农村地区道路、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和使用,节约利用资源,避免“村村点火,户户昌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
7、;ID=185990&page=1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拒绝访问 | www.zgxcfx.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zgxcfx.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20dc78bc28a438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河北省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发展城市经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06期
河北省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发展城市经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城乡一体化中发展城市经济,是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本文研究了河北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研究了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省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F299.2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纯涛;[J];唯实;2002年11期
王玉林;[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季先峥;[J];河南农业;2005年03期
;[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年11期
严仲新;;[J];科技智囊;2009年03期
邹国浩;;[J];中国乡村建设;2009年01期
邓;田毅鹏;;[J];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09期
汤;吴晓林;;[J];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10期
李秉文;;[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张琳琳;;[J];世纪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文茂;;[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1期)[C];2009年
吴强;张乃文;;[A];城乡一体化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2首都论坛文集[C];2012年
张祖群;邓阳;;[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石义;秦涛;彭艳丽;张扬;;[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杜白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陈伯庚;;[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尹成杰;;[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付明星;;[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财政部科研所《城乡一体化与财税政策研究》课题组;张振国;丁国光;赵桂良;杨良初;李成威;张阳;李婕;;[A];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其财税政策研究报告[C];2009年
林芳;;[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伟;[N];莱芜日报;2007年
周玲艳;[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武平乐;[N];洛阳日报;2007年
陈振凯;[N];中华新闻报;2009年
刘娜 通讯员
段俊杰;[N];湖北日报;2010年
中共湖北省咸宁市委书记
黄楚平;[N];学习时报;2010年
黄楚平;[N];贵阳日报;2010年
马春香;[N];柴达木日报;2012年
河南省义马市委书记
张松林;[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2年
胡斌;[N];福建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晖;[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李冰;[D];西北大学;2010年
韩立红;[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张军;[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李存贵;[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王天阔;[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张英杰;[D];清华大学;2015年
唐耀华;[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张刚;[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李健英;[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郎海蕾;[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高增芹;[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刘聃;[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黄葆秋;[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武琼;[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张敏;[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曾加友;[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王伟军;[D];兰州大学;2015年
张浩;[D];青岛农业大学;2015年
王丽萍;[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城乡发展一体化如何进行战略布局
作者:小康建设研究会会长 王巨禄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十七大明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践路径,再到十八大深刻、全面阐述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都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现阶段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一定要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道路。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速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推手,这是国家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人必须承担、肩负的历史责任。
一、城乡发展一体化一定要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史已经证明,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存在着天然的、内在的、有机的必然联系。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业社会开始步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很快就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趋势,工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服务业孕育了蓬勃发展的潜力,工业和城市渴求农村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农民也在不断呼唤和寻求得到城市及工业的支持,企盼从贫困的乡村和低效益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两者需求的共鸣使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之间显现了相互促进、相互吸引、更加密切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必然又推动农业现代化,他们之间的互动机制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如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所言:“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当一个国家农业占GDP比重下降到15%以下,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城市化率超过40%,农村劳动力比例低于30%,经济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各国政府都会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开始从经济和行政的各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因城乡和工农之间差距的拉大而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比如19世纪巴黎及时规划的“新城”模式,20世纪50年代的“新农村建设”和70年代初的“新村运动”。西方老牌的发迖国家,用了一百年左右时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因为后发优势,用了四五十年都成功地实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农业的GDP比重下降到5%以下,农业劳动力占比一般都在3%左右,英、美、法等发达国家城乡收入差距为1.5左右,日本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控制在0.86至0.97之间,大大低于我国的2.8至3之间,几乎看不到城乡之间的差别。人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长期无法突破国际公认基尼系数0.4的红线。
习总书记在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实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既表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为达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失时机地作出了正确判断,也反映了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一致要求尽快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分割的强烈愿望。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当年开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背景,我国早在2002年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2015年又跃升到8000美元,农业占GDP比重己下降到9%,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5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达39.9%,完全具备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客观条件。实现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超6.5%”和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不仅有可能,而且应该说是有信心和把握的。特别是因为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我国后发优势明显。到那时候,今天跃然纸上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的宏伟奇迹。
二、发展产业和优化结构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城市和农村,工人和农民本是居住地和职业的分工不同而形成的习惯传统称谓。绝不能因此就有贵贱高低之分,贫富差距之别。工人和农民,他们在一个国家里统一、永久不变的称号都叫公民。消灭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要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完成的的历史使命。二元经济结构和产业比较效益形成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错误方针和惯性思维必须得到纠正,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农村面貌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西方发达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历程以及我国走在改革开放前发展很快的苏南地区的发展实践,都告诉我们:革除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要素分配不公的弊端,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环境,鼓励城乡人民踊跃参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地制宜地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型战略产业,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的方针,补齐现代化农业发展短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城和乡村发展互通、互动,相互依存,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前十位中,江苏占六个县市。其中江苏的苏州市占四席,昆山位列第一,张家港和常熟分别列第三、第四,太仓位居第七。江苏的江阴市、宜兴市分列第二和第九。这些地方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最快,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别缩小最明显,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城市人口做加法,农村人口做减法,农业占比继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占比大幅度提升,人均国民收入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地实施动态调整,支持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他们共同的经验是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城市带动产业发展,产城结合,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子越走越宽。
没有产业作为支撑的城市建设,前景一定会令人堪忧,不仅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即使勉强建立起来也难免遭遇衰败凋蔽的厄运,更谈不上发挥对乡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所谓“空城”、“鬼城”无一不证明发展产业,优化结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没有城市产业的高度集聚,很难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密集汇合,拓宽城市产业多元发展的空间,实现增加就业岗位,扩大中等收入的人群,把城市经济全面活跃起来。城市经济不繁荣,财政收入不增加,城市承载能力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受限,高效快速增长的工业和低效慢速发展的农业,及长期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影响,这些因素导致的城乡差别将会长期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必然要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
三、以人为本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型升级的主旋律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业相对落后的大国。东部沿区人口集中,城市密集,交通方便。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产业集群的程度高,继续重点抓好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的建设,大型城市周围卫星城镇的建设,有利于形成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示范区,使之带动周围一线一片乡村的发展能力更强,影响力更大。从全局和长远上看,能够在全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上,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现有的大中型城市,不是一味去追求城市规模的再扩张,主要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注入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理念,从认识、政策和制度上彻底改变城乡规划不统一、建设不同步的传统模式。把贯通城乡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网络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精力和财力完善城市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和功能,为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把以人民为本,优先做好安居、创业、增加就业,不断增加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作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型升级的主旋律,把增强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让城市的文化、生态建设、文明建设更具民族和地域特色,最大限度地吸引人安居和创业,使正在推进的城市化建设和管理更适应市场经济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同时,要更加重视鼓励不同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与市场环境和潜力的综合分析,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出发,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继续出台更加优惠的发展政策,加快小城镇建设,尽快修补中小城镇建设长期发展缓慢这块短板,使星罗棋布的中小城镇成为对接大城市,链接广大农村的纽带。尽可能快地提升全国城市对乡村带动的覆盖面。逐步形成以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大、中、小城镇并举发展的新格局。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使生产力在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布局更加合理,差距不断缩小。让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协调的发展理念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伴随时代进步,动态发展的过程,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正确的方法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变化,提出新问题。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先导决定性作用的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走向瞬息万变。比如,当今社会地上不断增加密度很大的高铁、高速公路,天上铺满越来越多宽带、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社会结构和管理模式,人们的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和农村的距离被拉的越来越近,产业之间的互相合作更加频繁,各种从业人员身份的转换和变化越来越快。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似乎告诉人们不应再把城市人口的增加,农村人口的减少,居住地是在农村还是城市,简单地作为衡量城市化率高低的主要标志。而应把城市和农村是否享受均等的国民待遇,接受同样的文化教育,平等地参与国家的一切政治活动,增强法律观念,升华道德素质,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尊重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向更高层面的要求。假使继续把经济指标的增长,城乡形式上、浅层次的外在建设,唯GDP增长,作为评估政府政绩的主要依据,一定会阻碍或偏离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方向。
今天,一些年轻的大学生和经过城市打拼具有一定资金积累和素质提升的农民工回农村或小城镇创业,一些在不同岗位上退休的老人渴望回乡村享受天然的田园生活已初露端倪。虽然这部分人群目前为数不多,但是,这种逆向流动的现象应该成为城乡发展一体化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根据市场消费升级和以人为本的要求,注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建设各具特色宜居宜业、富裕、文明、生态、美丽小城镇和中心村镇,更符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未来社会进步的方向。西方发达国家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到了一定的阶段,都作出过这样的选择。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我认为更值得借鉴。
四、深化改革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不竭动力
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个漫长而又紧迫的实践过程,既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当前城乡发展一体化中遇到的几个突出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不善于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违背大多数群众意愿,急于求成,在城市规模扩张和撤村并乡,撤乡并镇中暴力“强拆”。二是产业发展缺少科学论证,盲目地设立各种“园区”,侵占集体和农民的利益。三是离开财政的承受能力,盲目地拓宽马路,建设高楼和标志性建筑物。基础设施建设重地上、轻地下,地上地下建设不同步,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盛行。四是沿续既往城市传统的发展模式,缺乏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发展理念,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中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城市病”又在我们这里重现,严重损害了城乡一体化健康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在规律要求格格不入。其深层缘故都与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尚未彻底破除有关。革除既往体制、机制已经固化了的各种制度弊端,降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成本依然是当务之急。要通过深化改革,彻底结束城乡分治的局面,取消附加在农民身上的一切不公平待遇,让城乡各种生产要素能在统一的市场实现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不再受现有体制的限制,国家基本公共的服务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无差别化。加强财政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允许城市工商资本自愿、放心下乡投资,弥补乡村和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创造条件,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和集体、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培育更多懂政策、会管理、有能力的新型经营组织和主体,带头发展多元化产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农民享受更多的土地和产业增值“红利”。加快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村城市化待遇达到全覆盖。全社会都应该为农民工进城发展“点赞”,切不可因为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一时出现而又正在解决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问题,就对农民工进城本是正能量的社会现象,作出负面的评价。其次,还要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创新城乡行政区划管理,从法律上为城乡一体化有序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实现有机结合。力求精准发力,避免无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把供给侧改革理念贯穿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过程。全面创新人才管理培训体制,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发现和培养一批又一批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高度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领导干部,一代又一代、成千上万个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成长壮大的企业家。牢固树立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永远不衰的生命力,不断开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局面。
最后,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守住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尤其要特别重视永久性粮食生产耕地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侵占,这是保证一个十三亿多人口大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一定要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轻视粮食生产、放松土地管理和农业基础产业保护,而后又不得不付出很大的代价得以纠正的教训。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除了它具有商品属性的一面,还有公益性的属性,如果少数人占有或垄断土地资源,一定会加剧和形成新的不平衡,后患无穷。不要把现阶段鼓励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误认为是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性质,这是城乡发展一体化中不能动摇的大政策。
城乡发展一体化任重道远,既不要因为它的长期性缺乏紧迫感,责任感,也要防止需要经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在当今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不断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试点地方工作的经验和失误中找到克坚攻难的方向和破解困境的办法。尊重规律,不急不躁,埋头苦干,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目前、现阶段的目标和政策,明天,未来城乡发展一体化如何向更高层迈进,需要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想象力。当互联网、机器人不断普及和应用,月球、火星太空经济高度发达的那一天,城乡还有没有界限,工农还有没有区别,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有什么变化,都应该有更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这是社会学和未来学家研究的课题,我们期望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今天的发展有新的启示,在明天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