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离中山有多远的中山和惠州,未来发展你最看好哪个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对于想逃离广深的人,惠州,佛山,东莞、中山,哪个更适合定居?》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对于想逃离广深的人,惠州,佛山,东莞、中山,哪个更适合定居?》 精选一

惠州受高房价影响,逃离广深早就成了话题,最近有个朋友要离开深圳了,想要在珠三角其他城市落户,到底在

先说住房,惠州目前应该是最便宜的,也较高,广佛一体化影响,佛山应该最贵。但是,就业机会来说,惠州与中山应该是最小的,东莞和佛山相对来说,工作机会大,而且创业氛围也比较好。这两方面来衡量,可能东莞要更适合一些。

从居住环境来说,惠州有山有水、空气也好,中山的空气也好,东莞和佛山相对现代化,但是自然环境较差。从这一点来看,惠州应该最适合,中山其次。

从教育、医疗资源来说,佛山、东莞具有绝对的实力,中山排第三,惠州最差

**办事效率,这一项只能看个人感受,东莞应该排在第一位,佛山排在第二,惠州和中山差不多。

从未来发展空间来说,佛山比邻广州,已经成为广州的副城市,发展潜力明白在那里,东莞起点较高,但是,未来的发展潜力应该排在惠州下面,中山最后。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佛山应该是首选,惠州次席,东莞第三,中山最后。

总之,选择一个城市应该综合衡量,看你到底需要什么。佛山和惠州的可选读都很高。

《对于想逃离广深的人,惠州,佛山,东莞、中山,哪个更适合定居?》 精选二

珠江新城,广州CBD。

短短几年里,广州的城市地位遭到了好几轮质疑。互联网创业浪潮来了,广州不慌不忙,首次被开除出一线城市;2016年初楼市大涨,广州涨价慢了点,再次被吃瓜群众开除;2017年10月,“北上深杭”纪念邮票推出,又有人说“广州地位不保”了。

杭州无疑是一线城市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图/视觉中国

比数据?广东有两个妥妥的“一线城市”

2016年4月,搞了一个“研究所”,除了继续将北上广深列为一线城市,还宣布了15个“新一线”城市。上个月,民生智库首席***家管清友也提出,中国至少需要8个一线城市,除了北上广深以外,天津、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等9个城市有望成为“新一线城市”。

好玩的是,6月份一财公布《2017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合肥名列“二线城市”,当地媒体很自豪地写了一个新闻《合肥:今天起,请叫我二线城市!》。问题来了,现在该叫合肥几线城市?

2016年,第版“新一线”城市。

玩概念是玩不过人家了,还是数据说话吧。

2017年1—6月地级以上城市地区的GDP,前三名依旧是打不动的北上广,深圳和天津紧随其后,都是万亿以上或接近万亿的城市。至于成都、武汉、杭州等明星城市,半年度GDP还处于5000—6000亿的量级,哪一个敢说自己是一线城市,其他几个都不同意。

而在人均GDP上,五大城市中最高的是深圳和广州,遥遥领先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深圳今年的经济表现有目共睹,据预测,2017深圳全年GDP可达到21983亿元,可能将超过广州,成为中国“第三城”。

即便如此,中国的一线城市格局也就是从“北上广深”变成了“北上深广”,广东还是坐拥两个一线城市,且它们都在一小时经济圈内。

更重要的是,环广州或环深圳的一小时经济圈内,广东还有一大批明星城市。

摆实力?广东既适合生活,也适合创业

要说广州在城市性格上有什么问题,也许就是太谦虚啦!

媒体人、美食家沈宏非曾拿广州和上海作过一次精彩的对比:“广州特别实在,但是有点实在得过头了,广州明明是一个一线城市,但是太谦虚,愣是把自己往一个二线城市走;上海就有点太虚了,明明是一个中国城市,愣要假装是国际城市,我觉得他们都走极端了。”

环视四周,珠三角的大部分城市都很像广州老城区(深圳更像香港),它们也许没有高楼林立的都市范儿,也没有赛博朋克的夜景,看上去还有点土土的感觉,但个个都是世界级的生产基地。

即便是科技园区,广州也显得很朴实。其他一线城市的科技园区都建设得非常高大上,但微信所在的TIT创意园不过是几栋低矮的老厂房,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广州纺织机械厂,里里外外连一个显眼的大招牌都没有,走过路过都很难发现这里藏着一家用户量高达9亿的社交媒体。

广州也是这样,它从来都没有必要往额头上写“一线城市”几个字,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自然会让你来寻找它。

“十二五”期间,广州的金融业和“互联网+”产业都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到了“十三五”开头的2016年,广州民间、国际金融城、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等6区已经初具雏形。去年,广州快递业务量达到了/large/af33e0d256b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26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到达临界点,制造业必须转型,

顺理成章带动了城市化进程。/pp中国正在形成**小小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有各自的经济特色,也有各自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正在形成三大国际级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较为成熟,而内部落差最大的城市群京津冀,终于在中央的关心下,有形成城市群的趋势。/ppimg src=///large/f24dc02461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71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inline=0/pp城市群形成,就有核心城市,就有卫星城,我们分析了核心城市之后,进一步分析哪些卫星城比较靠谱。/pp在筛选卫星城的标准上,我们团队挖掘了统计公报、城市规划中与卫星城发展密切相关的数据。/ppstrong首先,卫星城在核心城市200公里范围以内,利用轨道交通在90分钟以内可以到达。/strong卫星城有自己的独立基因,但没有强大到像天津、杭州、苏州这样不可能成为其他城市卫星城的地步。/ppstrong其次,所谓的核心城市必须已经有溢出效应,卫星城才能成为承接地。/strong以前北京有灯下黑效应,华北所有的资源都往北京集聚,现在北京受制于自然资源等因素,资源必然向周边溢出,才可能在北京周边形成一圈卫星城。/pp换句话说,只有有资源溢出效应的大城市才有卫星城,其他城市再重要也无法形成卫星城。从这个角度出发,只有北上广深有卫星城,而武汉、郑州还像20年前的北京一样,不断向外拓展城市边界,周边城市的资源在向武汉、郑州集聚,不可能形成卫星城。/ppstrong第三,承接核心城溢出,卫星城必须有区隔于卫星城的行政区划,有经济基础,既有资源又有人才又有文化特色,不会被核心城市这个黑洞所吸附。/strong/pp根据上述几个条件,我们将三大城市群的所有卫星群筛选了一遍,筛选出了十大最有前景的卫星城,如大家所料,也有我们不看好的卫星城。/pp必须强调的是,城市排名不分先后,不是第一个写的城市就最好,最后一个写的最糟糕。/ppstrong一、长三角城市群/strong/pp根据“上海2040”草案,上海确立了2040年的发展新目标——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为完成这一目标,划定了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上海大都市圈。总面积/large/cc8e12a742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65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inline=0/ppS1号线从苏州到昆山花桥,全长41公里;S1支线从昆山到太仓,全长7公里;S2从苏州到太仓,全长30公里;S3从苏州到上海,全长25公里; K1从昆山周市到昆山张浦,全长26公里——昆山成为上海、苏州的腰眼,与上海、苏州同城化。/pp昆山开启了苏昆沪、苏昆太时代,根据昆山的城市规划,截止2030年昆山城市的性质是“国际知名的先进产业基地,毗邻上海都市区的新兴大城市,现代化江南水乡城市”。/pp目前,高铁、动车从上海到昆山5到10分钟就有一班,11号线从迪斯尼直通花桥,无怪乎有人把昆山视作上海的一部分。/ppstrong从轨道交通、产业结构、人才方面看,可以看出昆山具有实现目

现实基础,既有经济基础,又有依附在发达经济之上的水乡文化。/strong/pp昆山是苏州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城市,工业非常发达:2015年第一产业占比/large/e9f43e64a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26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inline=0/pp不仅如此,在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昆山已经有了企业家、技术人员等完整的人才链条,有4个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笔者曾经参观过昆山杜克大学,虽然不大,但内部环境是国内一流的。/pp加上苏南文化与上海比较融合,沪漂乐意在昆山购房,昆山房价与上海外环房价衔接。/ppstrong2、太仓/strong/pp太仓城市独立基因较少,经济相比昆山并不发达。/ppstrong但太仓有两个优势,/strong一是距离上海的宝山、嘉定、崇明非常近,区位优势好,既可能通过轨交形成密切的城市群,也可以与上海可以形成上下游产业衔接,二是融入上海的意愿十分强烈。/ppimg src=///large/af4a0023849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41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inline=0/pp太仓城市规划是“突出临沪优势、全面对接上海,承接上海制造业转移,建立沪太上下游产业配套”。/pp太仓与城市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太仓引入上海

每年几亿元,占引进内资比重不足10%。“十二五”期间,太仓共引进529个沪上项目,注册资本/large/d5b4aea42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50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inline=0/pp说到南通就会说四座大桥,从公路上打通了上海、苏南,苏通大桥与崇启大桥已通车,沪通大桥建成不远,崇海大桥喊得早建得晚。虽然大桥建设如火如荼,但公路依然有些远。目前从上海到南通仍需要乘坐大巴,时长约两个半小时左右。幸运的是,高铁以及轨道交通建设已在计划之内。2014年8月11日,南通轨道交通规划获得国家批准,近期2014到2020年规划建设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全场约/large/acdcf412eeed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23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inline=0/ppstrong南通城市夜景/strong/ppstrong南通迫切融入上海,并且得到了江苏与上海的支持。/strong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2016年11月19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南通代表团审议工作报告时指出:南通是江苏发展“

”,要做好跨江融合、接轨上海这篇大文章,努力把南通建设成为上海的“北大门”,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接受采访时强调与上海同城化,以后做到上海、南通医疗、养老可以直接对接,上海人住在南通不会觉得任何不便。在现行制度下,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南通提出来,显示了他们一根筯的要对接上海,这是非常明智的举措。/pp上海虽然有点小心思,但基本上还是抱持欢迎的态度。除了苏州和无锡以外,南通是江苏省唯一被划入上海2040草案的城市,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苏州和无锡都过于独立,无法成为上海的卫星城,因此南通未来数年将从江苏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工作在上海,周末乘坐高铁半小时回到南通,会成为许多沪漂生活的一部分。/ppstrong4、嘉兴/strong/pp嘉兴是浙江最靠近上海的、有独立基因的城市。无论是长三角城市群还是大上海都市圈,嘉兴都是一个无法避开的城市。嘉兴区位优势很大,其位于长三角杭嘉湖平原腹部,江河交汇之处,与上海、杭州和苏州等城市仅100公里不到。/ppimg inline=0/pp与昆山、太仓和南通相比,嘉兴在高铁轨道等方面已经较为领先,从上海到嘉兴的高铁动车有接近100个车次,平均5到10分钟一班,半小时左右即可达到达上海,沪杭高速经过嘉兴,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而在地铁方面,嘉兴野心更大。2015年6月12日嘉兴市发改委发布的《嘉兴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意见征询公告显示,嘉兴轨道交通为放射网结构,由5条线构成,全长295公里,其中3号线以嘉善客运中心为起点,对接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松江段,2号线对接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strong嘉兴地处杭州与上海中间位置,轨道交通将会把三座城市连成一线,最终实现沪杭同城。/strong/pp嘉兴的工业基础雄厚,人才基础也不错。2015年嘉兴第一产业占比4%,第二产业占比/large/f0caf0a3f

》报道,嘉兴某楼盘70%购房者均来自上海。知乎上的一个名为“上海上班,嘉兴买房可以么?”的问题下,20个回答中,约一半回答都偏向于买房,或者观望。strong目前来看,如果真要实现当天来回,恐怕只有在上海虹桥上班才能实现,但考虑到未来的都市圈辐射效应,嘉兴必然会是最大受益者之一。/strong/ppstrong二、京津冀城市群/strong/pp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是毫无争议的核心城市。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其定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交通方面,京津冀城市群以京津为主轴,辅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区域快速铁路网构架,覆盖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ppimg inline=0/pp一直以来,北京是一个资源聚拢型城市,俗称“灯下黑”,周边城市资源都被北京这个巨大的吸尘器吸走,石家庄、天津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比,存在感并不那么强。但是现在,北京再也装不下太多的资源了,周边重工业围绕、空气质量下降,京津冀城市群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资源开始向周边城市溢出,卫星城熠熠闪光,从周边城市的房价就开始看出这一点。/pp即使如此,从数据看,strong北京的卫星城发展仍然没有长三角、珠三角健康。/strong单看北京,人均本

存款其发是一线城市中最高的,给人一种“北京甚至比上海、深圳更好的感觉”。但如果挖掘其周边城市数据,会发现想多找几个出色的卫星城十分困难。/pp天津过于独立,而石家庄、秦皇岛等地距离北京太过于遥远,北漂在奋斗多年之后,买房买车以及养育后代,几乎不可能定居生活在这么远的城市。而通州和燕郊隶属于北京管辖,成了北漂们的“睡城”,不符合我们的卫星城必须有独立行政区划的原则。北京卫星城县级市过多,此处以地级市为筛选范围,因此最终筛选结果很明确,入选城市非常稀少。/ppstrong5、廊坊/strong/pp从整体规划和地理位置来看,京北地区地广人稀,可能以生态旅游等特色服务业为主,京西地区则偏向于养老、商务休闲等产业,京东南地区则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唐山曾经大力推进曹妃甸工业区,但无奈的是发展不如

,并且体量大到不可能成为北京的卫星城。天津也一度大力推进滨海新区,而后及时转向,目前中心还是转向了西北面,武清区等地成为主要受益者,总之一句话,先全力对接北京,在资源、交通、政策方面多多交流,享受京城资源溢出。/pp地处北京和天津中间的廊坊,将成为最快崛起的卫星城之一。/ppimg src=///large/ee345f3fb93 inline=0/ppstrong(廊坊第一城)/strong/ppstrong首先,从交通方面来看,廊坊占据优越的“地利”,恰好位于京津之间,/strong离北京驾车距离仅60公里不到,距离天津驾车约85公里,距离首都和天津机场约70公里。高铁方面,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已在2015年内开工,廊涿城际以及联络线也有望2016年开工。其实目前开通的高铁已十分便利,2011年6月30日通车的京沪高铁贯穿廊坊,每天约43个车次,到达北京仅需20分钟,南往天津也仅需20分钟,实现了京津一小时生活圈。廊坊还立项对接北京的轻轨延长线,起点为亦庄轻轨站,未来可直达廊坊城区。在北京上班,生活在廊坊,依赖高铁通勤,实际上已经成为许多北漂的日常之一,地铁的开通无疑会进一步降低通行成本。/pp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正在建设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尽管正式名称未定,但带来的空港经济圈效应不容忽视。大兴机场一半建在大兴区,另一半在廊坊市广阳区。新机场一期将建设4条跑道以及1条军民两用跑道。其位于廊坊市的面积占三分之一,建成后预计年吞吐量4500万人次,远期吞吐量/large/acdd048c204d inline=0/pp对于北京新机场空港经济区来说,固安、永清和廊坊广阳区是直接受益者。根据《廊坊市空港新区概念性规划》,空港新区包括廊坊西部的大万庄、固安县和永清县的部分区域。临空经济区的会展、物流和高端制造业,将大幅度带动当地就业。有数据预计,5年后固安人口将突破100万,为北京市带来80万以上就业,直接带动区域就业30万人。/ppstrong其次是产业结构,廊坊融入北京之心十分迫切,也同样具有实力对接。/strong近年主动引进了一批优秀项目,包括精雕数控机床、华创天元、久智光电子和东芝避雷器等。截止至2016年6月,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领域企业274家,增加值/large/d131e06b49 inline=0/ppstrong交通规划方面,保定同样具有融入“京津冀半小时交通圈”的潜力。/strong目前北京到保定已有高铁动车,平均5到15分钟一班,平均历时为50分钟,是北京到廊坊的两倍。另外,保定市**在2016年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推进“京津保城际铁路环线”和保五忻专线、保沧铁路等建设。未来津保铁路开通后,将串起10大铁路线,使保定成为京南铁路最重要交通枢纽。/pp保五忻客运专线始于保定市,保定段约154公里,将有效改善京津冀地区铁路网格局,承接部分北京交通枢纽功能,分流京西、京南过境交通压力。/ppstrong疏解北京交通压力,只是未来保定的规划之一。/strong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保定定位于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承接京津项目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京津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保定定位是产业转移,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产业。/pp对接北京物流与农贸产业,是保定的特色之一。早在2010年4月,北京新发地与高碑店市人民**就签订《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产品物流园区项目协议书》。据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公司数据,截止至2017年2月,高碑店新发地入住商户达8600户,80%来自北京,每日成交额/large/e7a4fea4ea inline=0/pp便利的交通、高校资源和医疗保障,令保定房价受益颇多。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百城价格指数,2010年保定均在3732元/平米,而2016年跳涨到7260元/平米,涨幅接近一倍。但7260这个数字现在来看已经偏低,尤其其2016年前4个月,其主城区均价已超过9000元/平米,涿州多个楼盘价格破万,这显然与当地收入不符,而是北京财富的功劳。3月1日,河北涿州发布《关于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对非本市户籍居民且连续缴纳

或个人所得税一年(含)以上证明家庭,限购1套商品住房(含二手房)且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对本地户籍居民家庭购买第2套住房时,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小喇叭广播了,涿州也限购了,虽然比较温和。/pp考虑到通勤成本,目前北漂还无法完成“北京上班,在保定买房定居”的小目标。 但至少涿州这样的卫星城,已经进入北漂们的候选目标。其城市价值,也会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光环之下,不断上升。/ppstrong7、张家口/strong/pp说到区位优势,张家口远不如廊坊和保定,虽然北京延庆区与张家口很近,但延庆区本身离市中心都好远。相比于北京通州、天津武清区和廊坊北三县(三河市、香河市和大厂县),张家口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长期处于边缘被动地位。/pp在选择张家口这个城市时,我们犹豫了很长时间。之所以最终中选,是因为冬奥会、城市规划,以及只能成为北京后花园的经济基因。/pp张家口在环北京经济带并不算发达,有三大特色——风大、天蓝、人懒。有当地人说,张家口不适合工作,很多产业尤其是朝阳产业在这几乎为零,家里没关系很难找到像样工作。房价听上去不那么贵但比平均收入高多了。/pp有个张家口人写了一段话:/pp石家庄:我是省会; 张家口:我有蓝天/pp保定:我有河北大学;张家口:我有蓝天/pp沧州:我有港口;张家口:我有蓝天/pp唐山:我经济好;张家口:我有蓝天/pp邯郸:我历史悠久;张家口:我有蓝天/pp衡水:我有衡水中学;张家口:我有蓝天/pp廊坊:我靠近北京;张家口:我有蓝天/pp秦皇岛:我山海关全国驰名;张家口:我有蓝天/pp邢台:我小工业遍地;张家口:我有蓝天/pp承德:我也有蓝天;张家口:我经济比你好点儿/pp京张地铁的建设,冬奥会的催化以及对接北京产业,使得张家口有足够的底气,追赶其他卫星城。 北京与张家口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成为张家口的催化剂,申奥成功后张家口的房价噌噌地长。/pp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张家口定位于冀西北地区中心城;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逐步建成河北省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这里风大,温差大,适合发展再生能源。/pp要成为京津与晋蒙之间交通枢纽,高铁必不可少。2015年11月,发改委正式批复京张高铁可行性报告,预计2019年底建成,起点为北京北,途径沙城、下花园、宣化,至张家口,全线约174公里。目前北京至张家口的火车平均历时2个半小时,高铁开通后将其缩短至50分钟以内。/ppimg inline=0/pp其实张家口是中国铁路的源发地,中国人自主设计建筑的京张铁路历史悠久,已运营超过100年,今天终于要被新的京张高铁替代。/pp高铁弥补京张两地交通短板,赛事举办地将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张家口固定资产

在河北名列前茅。冬奥会主题下,除了传统的基础设施、地产、机械、环保和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以外,冰雪产业或将成为张家口新的增长点。相关数据显示,冬奥会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假设5%的滑雪人口,以及人均活动消费500元/年,则国内冰雪产业每年创造325亿产值,以1:10规模拉动相关产业的话,则每年冰雪关联市场规模在3000亿以上。2015年张家口市委书记侯亮,在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成功申办冬奥会,可为张家口市增加20万以上就业岗位。strong冬奥会举办之地往往成为一国滑雪圣地,滑雪圣地往往是富裕人群第三套房集中的地方。/strong/ppimg inline=0/pp根据河北省**网信息,2014年张家口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合作的意见》,与北京市国资委签署《关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发展的框架协议》,进一步推动与北京对接合作。2014年张家口先后与32家央企确立合作关系,合作项目158个,吸引

inline=0/ppstrong三、珠三角城市群/strong/pp珠三角是三大城市群中比较特别的一个,核心城有广州和深圳两个,广深的风格完全不同,是中国所有城市群中罕见的现象。/pp广州的卫星城是佛山,在市场经济中激流勇进的深圳,有两个卫星城,从深圳到这两个城市,形成了一个几乎等边的三角形。在三角形内部,就是深圳现有的庞大的腹地。/ppstrong8、佛山/strong/pp由于地理因素,广州东西向发展,距离广州车程仅25公里的佛山,无疑是广州最合适的卫星城,“广佛同城”的口号早在2009年就出现了。两市彼时已经编制完成《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年)》,成为国内第一个跨市共同编制的同城规划。/pp根据城市规划,佛山立志成为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在2016年

期间,就有消息称佛山市**申请将佛山西站更名为广州西站,可以看出融入意愿十分迫切。/pp“广佛同城”首先是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对接,2010年国内第一条两市

轨道交通,广佛地铁正式开通。截止至2016年12月,佛山地铁2号线、3号线和7号线西延线正在建设,新的规划显示,佛山市线网规划的地铁线路将达到14条,长度约562公里,其中市域骨干线6条,市区加密线4条,外围补充线4条。2016年广佛地铁单日最高客流34万人次,随着路线完善,广佛地铁从最初的佛山禅城、南海与广州荔湾互通,已升级为广州荔湾、海珠与佛山中心城区半小时一线通达,从佛山中心区可一小时内到达广州天河区。/ppimg inline=0/pp一心希望融入广州的佛山,有自己独特的产业基因。从制造业基础来看,佛山几乎可以称为华南最强制造业基地。2015年,佛山规模以上装备制造工业总产值/large/ace011bb9481 img_width=466 img_height=280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inline=0/pp有生活在罗村,在广州珠海区上班的影视公司制片人,每天驱车一个半小时前往公司,却依旧享受小城市的家人团聚。也有为了教育、医疗和交通等配套设施,选择在佛山买房的文员。也有每天从广州驱车归家,每月油耗过路费超过2000元的技术研发白领,不仅是为了广州更高的工资,更是为了能拥有与女友在一起的慢节奏的小城生活。/pp越来越过的人过上钟摆生活,资源、信息、消费、财富因此而流通。佛山因此和廊坊一样,成为最靠近核心城市的卫星城,最终成为核心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ppstrong9、东莞/strong/pp东莞位于广深中间,但东莞是深圳的卫星城,而不是广州的。/pp这两年,华为离开深圳闹翻了天,这当然不是华为将总部搬到了东莞,而是深圳已经容纳不下部分产业开始外溢,华为将自己的手机业务——华为终端迁至东莞,华为的“心脏”——企业数据中心(EDC)也离开深圳到达东莞。strong不是深圳要让华为跑了,而是东莞已经成为深圳的卫星城。/strong华为终端业务落子东莞松山湖,既可视作深圳产业辐射外溢,也是深莞惠一体化开花结果。/ppimg inline=0/pp根据东莞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其城市定位于国际先进制造基地,珠三角重要中心城和区域性枢纽。力争建设“环深创新资源融合发展带”和“临港现代产业创新带”,分别对接深圳和广州,形成南连深圳大沙河创新区、光明新区、南山区、北接广州科学城的“创新走廊”。从东莞自身角度来说,算是左拥右抱,广州、深圳谁也不得罪。/pp但从经济发展趋势看,深圳与东莞更密切,深圳仅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土地的深圳,离不开腹地支持,广东省委、省**早早布下了深莞惠一体化的大棋局。从电子产业链等来看,与深圳形成密切的产业链,而产品从深圳港口出口,从物流链条上为一个板块。作为华人世界著名的服务之者,东莞从香港等地吸引了不少人流。/ppstrong从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来看,东莞是珠三角的领跑者,也是珠三角经济起伏的证明。/strong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第一轮经济腾飞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香港资金进入,第二轮在九十年代初期,台湾企业大量入驻,第三轮则是2000年之后的深圳产业转移,包括三来一补行业,电子产业OEM。第四轮产业升级同样由深圳带动,主要依靠中高端产业布局,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的落户。/pp轨道交通把东莞、广州、深圳连为一体,东莞利用轨道交通与深圳对接。2015年12月,深圳地铁集团与东莞实业集团签订《深莞轨道交通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深圳轨道交通6号、10号、11号、13号、20号5条线路将连接深莞两地,最快2020年互通。其中深圳6号线与东莞1号线衔接将成为早实现无缝接驳的地铁线。从深圳到东莞坐地铁将在2020年实现。目前东莞地铁2号线,已经在2016年5月27日开通,1号线则于2016年9月底开工建设,同时还预留了与广州地铁接驳的接口。/ppimg inline=0/pp东莞在高铁方面进展同样迅速,目前从广州到东莞的高铁有超过80个车次,15分钟一班,从深圳到东莞同样便利,有超过70个高铁动车车次,15分钟一班。2016年12月22日又一条高铁开建,赣深高铁先期工程在河源、深圳、东莞、惠州四个城市同时举行启动建设仪式。赣深高铁自赣州西站出发,途径河源、惠州和东莞,最终接入深圳北,共设计14个车站。/pp作为深圳经济腹地,作为产业重镇,不只是华为,深圳企业向东莞等周边地区扩张已成为常态。2013年大疆科技在东莞买地,2014年中兴通讯在河源建立百亿级生产基地,比亚迪在2015年,选择在汕尾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深圳城市竞争力毫无疑问,在吸引全球企业入住的同时,由于受到有限的土地资源限制,基本都会优先选择互联网、电子信息和金融等行业,包括华为和阿里巴巴都趋向于把研发中心放在深圳,将制造、仓储物流和供应链等放在周边城市。strong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的研发+制造+物流一体化模式,将成为未来深莞惠一体化的主要方向。/strong/pp尽管近几年来,东莞制造业一直被媒体唱空,但从广东制造业数据来看,东莞倒是有不少惊喜。2015年东莞制造业500强名单中,包括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建晖纸业有限公司等20家公司入选,占全省的4%。与往年相比,上榜的代工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而精密仪器、3D打印和铝业

崛起。从产业结构来看,东莞已从传统的代加工模式,转向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等,strong如果能抓住深圳产业转移的机遇,必定能从珠三角城市群脱颖而出,摆脱“衰退”的固有印象。/strong/ppimg src=///large/afc338b8fc9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77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inline=0/pp深圳新闻网2017年2月21日报道了一则“双城故事”。家住东莞凤岗的李志强,在深圳一家企业中担任中层管理,每天早上7:30从家中出发,到深圳工作,晚上回东莞睡觉。在2013年底买的130平米房子,目前均价已升至/large/aff9a1f3dc7 img_width=640 img_height=903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inline=0/pp深莞惠一体化已经初见雏形。/pp轨道交通将带来数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初步效果已经显现。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批国内的优质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已经顺着轨道向惠州奔涌而来。创新基地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已引进超过1500亿的研发项目。 2016年11月24日,包括TCL集团智能互联网全球研发基地、胜宏科技业务总部及软硬结合板研发中心、赢合科技研发总部及天健国际

孵化器等8个项目也落户惠州潼湖生态区。其他重点项目包括华大基因惠州基地、以及中关村科技金融小镇等等。惠州创新驱动建设初步形成,深莞惠半小时经济圈的不再高低不平。/pp大量深圳企业入驻惠州,从2013年以来,惠阳共引进工业项目302宗,其中213宗是深圳公司投资的,占/large/afdbd5f478e img_width=549 img_height=278 alt=全国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 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inline=0/pp2016年7月14日,《南方日报》报道几则工作在深圳,居住在惠州的白领生活。家住大亚湾的张相红每天早上7点出发,开车50 分钟前往龙岗上班。跨城市生活,路不近,但房价低可以住得舒服一点了,生活成本也大幅度减小,可以过上滋润的小日子。/pp相比于廊坊、保定和佛山等较为发达的卫星城,惠州的生活配套设施,尤其是教育资源,距离深圳还有很大差距。很多居民选择居住在惠州的同时,可能仍旧将下一代送回深圳上学。如果**将资源倾斜到惠阳和大亚湾等县区,无疑能进一步增加其竞争力,将双城生活逐渐导向同城。/pp到这里,我们看好的十大卫星城全部写完。strong有卫星城的城市毫无疑问是资源溢出的一线城市,这些卫星城正在成为白马地区。/strong/pp作者:叶檀、顾天杰/pp来源:叶檀财经(ID:tancaijing)/p/div

《对于想逃离广深的人,惠州,佛山,东莞、中山,哪个更适合定居?》 精选四

顺德全球系列活动的首站放在了深圳举行,这是顺德走向世界具有标杆性意义的一场活动,在深圳方面也赢得不俗的反响。

事实上,这样的对接应该发起得更早一些。据我所知,佛山的另外两个大区南海、禅城都在较早之前就举行过类似的赴深对接会。

从去年开始,顺德提出要加快融入广佛都市圈。在外界看来,顺德与广州佛山地缘相近,主动融入其发展体系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相比之下,顺德与深圳相距较远。在全国的目光都关注着深圳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之都的快速跃起和辐射效应之时,顺德从中能够得到什么机遇?

从地缘上看,在深圳崛起的过程中,首先分享其外溢红利的肯定是与之相邻的东莞和惠州。其次就是华为的部分业务往东莞的转移,给东莞直接带来了丰厚的税收。

而顺德与深圳隔着一个珠江口,未来通过深中通道给顺德带来的机会是值得期待的,但首先享用到“头啖汤”的是中山。不过,在我看来,中山本身也面临着东莞、深圳的竞争。在同样的机会面前,物理距离的拉近仅仅是基础而已,更关键是要转变思维、转变**的服务模式,转变企业家的观念想法,主动谋划布局,搭建起对接深圳通道,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所以,我认为,顺德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深圳实现资源互补。

首先是资本领域的合作,顺德发达,这是顺德最深厚的底蕴,如果顺德不注意留住的话,这些资本肯定会流向一线城市甚至国外。因此,**可以搭建一个能够吸引本地资本和外来资源的平台,通过该平台,既能够解决本地资本外流的问题,也能够吸引深圳等外地的机构将团队成员、商业模式落地顺德。

其次是装备制造等领域转型升级的合作,顺德本土制造业非常发达,比如装备制造业就是顺德的强项,而深圳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则非常发达,双方合作的契合度比较高。

第三是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合作。大家都觉得智能硬件是很高端、很酷炫,但智能硬件的规模化制造一直以来都是难题,好的创意、点子要通过硬件反映出来并不容易。而顺德则具备智能硬件规模化制造的能力和条件。现在我在深圳湾创业广场里的京东奶茶店看到的很多小家电,就是由顺德小熊电器生产的。本土的智能家电一旦与物联网连接,在深圳拥有广阔的市场,其他智能硬件领域亦是如此。

如我所提到的,顺德与深圳既有合作的诉求,又具备共赢发展的条件与基础,那么,如何实现双方的对接成为了关键。目前我所在的企业也在探索。今年4月,深圳市众投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大良街道的众创金融街,并成立了广东国富顺投。

通过国富顺投这个平台,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路演活动、分享会、对接活动。在努力促进顺深两地资源对接互通外,国富顺投还为顺德量身定制了一套创业、产业与资本结合的方案,帮助顺德培植起本土的“双创”力量。

首先,国富顺投依托顺德众创金融街打造众创孵化器,针对早期创业企业进行培育,在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再输送到更大的产业园区发展。目前福田电器、飞电科技、海黛云等优质项目已进驻我们的众创孵化器,共同营造顺德“双创”生态圈。此外,我们的孵化器拥有配套的,除了能够为进驻的优质项目注入源源不断的资本,还可以不断助力进驻企业的发展壮大。

其次,国富顺投在今年7月也成立了顺德第一家领投,前期共募集6000万元,包括顺德国资和8家顺德本土实体企业。领投基金成立半年时间以来,通过的形式,已经累计领投五个项目,涵盖互联网、在线旅游、新能源和智能制造,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数千万元。国富顺投接下来还会陆续成立、和,为顺德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最近,我们正在筹划顺德区金融孵化器项目。我们发现,顺德很多的“企二代”目前都已经海外学成归来,不少还有金融学历背景,他们正处于家族资产转型交接关键期。而顺德目前缺乏金融的土壤和资本运作的机会。我们希望与他们合资成立孵化器公司,培养他们对项目进行投资和研究的能力,并推荐他们到深圳创投界去交流锻炼,以此借深圳的资源激发起顺德发展的潜能。希望我们最终能够在顺德培育出一批,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公司和个人品牌,带动顺德区金融和资本的腾飞。

尽管目前深圳对顺德的认知还不多,但我相信,通过**、社会和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演绎出更多精彩的区域协作互动的“双城故事”。

(作者系顺德区政协委员、广东国富顺投股权投资企业总经理)

《对于想逃离广深的人,惠州,佛山,东莞、中山,哪个更适合定居?》 精选五

想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这个城市值不值得投资?

第一,这个城市的人口的流向,是正还是负?

第二,这个城市的资金流向?

第三,这个城市的高铁有几条?

人口的流向,哪些城市终将被离开?

上个月海通证券发布了《中国人口迁移跟踪报告》。

报告里的结论部分提炼如下:

1、全国人口流动趋势放缓,但是整体上人口从三四线向一二线流动的趋势没有改变。其中4个一线城市聚集了全国约5%的常住人口,二线城市常住人口占比约16%。

2、新增人口也体现出向一二线流动的趋势。最近6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4180万,其中约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40%分布在二线城市。

——图片来源证券研究所

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了四个值得关注现象:

1、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中,由于人口管制政策的不同,北京和上海抑制了流动人口的涌入。北京、上海最近三年常住人口的累计增幅仅为2.7%和0.2%。但广州和深圳因为在控制政策缓和,常住人口增幅分别接近9%和12%。

——图片来源证券研究所

2、近三年,部分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了一线城市。一些热门二线城市如天津、重庆、郑州、武汉等作为区域的经济中心,因为出台宽松落户条件吸引了被一线城市拒之门外。

3、在热门二线城市中,中部二线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比如天津、长沙、郑州、武汉、银川、厦门最近三年的常住人口累计增幅在5%以上。

——图片来源证券研究所

4、人口流出比较明显的是东北和西北,比如吉林和黑龙江这六年常住人口甚至负增,辽宁常住人口也仅增加了0.1%,这已经是东三省经济崛起的最大障碍点。

总结来说,驱动人口流动主要因素是产业和资源的集聚,在这方面城市越大优势越大。与此同时,二线城市特别是中部二线城市在人口流入方面表现强劲。

因此,人口东南飞的趋势与中部崛起此消彼长。

资金的流向,哪些城市独得恩宠?

9月初,城市数据团发布了《资金去了哪些城市?》的文章。结合其它数据进行提炼整合如下:

首先,城市之间资本流动其实是重点企业之间跨城市的资金流动。那么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上市公司的数量(因为上市公司不仅影响各个城市的资金流向,也最终影响到一个城市的GDP)。

据《2016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排行TOP 50 》显示,中国市场共有2955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国274座城市中,其中有278家注册在北京,231家注册在上海,深圳有220家,前三城的上市公司数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一。第四名至第十名城市的A股上市公司家数分别是:杭州(95家)、苏州(85家)、广州(76家)、成都(62家)、南京(57家)、无锡(55家)、宁波(53家)。

其次,我们再来看下面两张图,分别是近五年对外控股型投资笔数最多的10个城市和近五年吸引对外控股型投资笔数最多的10个城市 。

对外控股型投资笔数最多的10个城市▼

——图片来源城市数据团

吸引对外控股型投资笔数最多的10个城市▼

——图片来源城市数据团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在这个榜单上:

1、北京、上海、深圳在资金量级上远远超过了其它城市。这和A股上市企业数量排名是一致的。

2、杭州作为崛起的新一线城市表现亮眼。

3、广州在资金控制力方面上已经无望“北上深广”。

4、接下来的天津、南京、宁波、苏州、嘉兴、成都无论是资金流入还是流出都排在前十之内。比较特殊的是嘉兴在资本吸引力方面挤掉了南京。

如果我们把这些城市之间资本流动显示在地图上,就有了下面这张全国跨城市资本流动地图。

——图片来源城市数据团

从这张图上,亮点最密集四个区域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城市群以及成都-重庆城市群构成了一个钻石形状。

在这个钻石里面长三角城市群亮度覆盖面最大最耀眼,因为在资金吸引和投资排名前十名中,有五座城市都来自长三角。

另外东北和西部还有几个耀眼的亮点,但是钻石之内的资本流动占全国资本流动的90%以上。

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

1、一线城市对资本吸纳和对外投资的能力越来越强。

最近五年全行业90%的资本集中在26%的城市里,假如我们只聚焦金融文化产业的话,90%的钱仅仅投资给了全国9%的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北、上、深、广、杭、宁、天津、苏州、成都,还有那些城市机会面大?

——图片来源城市数据团

在这张图上我们看南京、武汉、郑州、西安、长沙、合肥二线中部城市,占据top20。 

好,我们针对人口和资本走向先总结一下。我们看到:

1、北上广和新一线在未来人口和资本的权重会越来越大。

2、中部崛起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相比较全国人口分布的“腾冲线”,全国资本流动的钻石形状则显得更为集聚。

3、区域与区域之拉的越来越大。东北和中西部城市未来会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19个枢纽城市,米字型高铁城市有几个?

著名***家金岩石先生有过一个许多年不变的结论,核心观点是“高铁加速城市化和泡沫化”。

所以眼下的中国高铁,是除了人口和资金,第三个能够体现一个城市价值的标准。

我们先看一张中国高铁路网中长期规划示意图。

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两点:

第一、城市群效应更强更大。

比如我们会看到未来的“长三角”是指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的城市群。合肥到南京因为通了高铁,被纳入到了长三角城市群。

比如以广州、深圳为中心,未来会辐射包括周边的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广西。

第二、确定了19个枢纽城市,它们是:

2、上海、广州、郑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

3、天津、南京、深圳、合肥、贵阳、重庆、杭州、福州、南宁、昆明、乌鲁木齐;

这19个城市的名单和顺序,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这不是随便排的,因为虽然都是枢纽,但是分成了三个层级。

1、北京毫无异议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 ,天生的,没办法。

2、上海、广州代表大区的中心城市。这个层级是重点看后面是郑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

3、天津代表区域性中心,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合肥排位在重庆、杭州之前。

我们会发现郑州、西安、武汉、合肥、重庆、南昌、长沙、福州在这张规划图上非常亮眼。而这些这些城市的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它们刚刚基本上也都出现在了人口流动和资金流动的图表中。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可以很好证明这份名单的分量。2015年房价上涨冠军是深圳,2016年是合肥,它们也同时是这份名单里两个地位上升最显著的城市。

第三、“胡焕庸线”对高铁网分布影响。注意这是我在本文中第三次提到这条线,上两次分别在人口流向和资金流向。

我不知道此时此刻正在看本文的你,在这个国家的哪座城市,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未来成长的可能性与你所在城市的成长可能性密切相关。

你可以把你所在的城市放在人口迁移、资金流向、高铁规划图内,它的未来你一目了然。

最后,请注意“胡焕庸线”对高铁网分布、人口迁移、资金流向的影响,而中部崛起已成既定事实,中部二线城市的城运开启了新高度。

错过了北上深,不要再错过这里! 

备注:文中部分素材来源于海通证券研究所、城市数据团等,在此感谢!

学习投资,就是让钱代替自己工作

他投资了个项目,一年赚了六倍。

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你做到了吗?

▼投资最重要是选对平台,小微让你的钱包鼓鼓的

《对于想逃离广深的人,惠州,佛山,东莞、中山,哪个更适合定居?》 精选六

大家都在关注↑↑↑↑↑

最近这半年中国房地产正在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进入拐点,从年初到现在全国已经有52个城市累计出约290项限制性购房政策,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买不到房子了。

所以最近,我们在后台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问政策及趋势。另一类是问城市,比如:

郑州是强二线还是二线?

武汉呢?它和郑州谁是中部老大?

杭州最后会变成北上深“杭”吗?

长沙的房子值得投资吗?

错过了北上深,还有哪里值得你不要再错?

这些问题的实质其实是在问: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这个城市值不值得投资?)。

那么,我们判断一个城市发展潜力,主要看三个方面:

第一,这个城市的人口的流向,是正还是负?

第二,这个城市的资金流向?

第三,这个城市的高铁有几条?

人口的流向,哪些城市终将被离开?

1、全国人口流动趋势放缓,但是整体上人口从三四线向一二线流动的趋势没有改变。其中4个一线城市聚集了全国约5%的常住人口,二线城市常住人口占比约16%。

2、新增人口也体现出向一二线流动的趋势。最近6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4180万,其中约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40%分布在二线城市。

——图片来源证券研究所

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了四个值得关注现象:

1、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中,由于人口管制政策的不同,北京和上海抑制了流动人口的涌入。北京、上海最近三年常住人口的累计增幅仅为2.7%和0.2%。但广州和深圳因为在控制政策缓和,常住人口增幅分别接近9%和12%。

——图片来源证券研究所

2、近三年,部分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了一线城市。一些热门二线城市如天津、重庆、郑州、武汉等作为区域的经济中心,因为出台宽松落户条件吸引了被一线城市拒之门外。

3、在热门二线城市中,中部二线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比如天津、长沙、郑州、武汉、银川、厦门最近三年的常住人口累计增幅在5%以上,而在六个城市中,有五个都处在中部地区。

——图片来源证券研究所

4、人口流出比较明显的是东北和西北,比如吉林和黑龙江这六年常住人口甚至负增,辽宁常住人口也仅增加了0.1%,这已经是东三省经济崛起的最大障碍点。

总结来说,驱动人口流动主要因素是产业和资源的集聚,在这方面城市越大优势越大。与此同时,二线城市特别是中部二线城市在人口流入方面表现强劲。

因此,人口东南飞的趋势与中部崛起此消彼长。

资金的流向,哪些城市独得恩宠?

——图片来源城市数据团

吸引对外控股型投资笔数最多的10个城市▼

——图片来源城市数据团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在这个榜单上:

1、北京、上海、深圳在资金量级上远远超过了其它城市。这和A股上市企业数量排名是一致的。

2、杭州作为崛起的新一线城市表现亮眼。

3、广州在资金控制力方面上已经无望“北上深广”。

4、接下来的天津、南京、宁波、苏州、嘉兴、成都无论是资金流入还是流出都排在前十之内。比较特殊的是嘉兴在资本吸引力方面挤掉了南京。

如果我们把这些城市之间资本流动显示在地图上,就有了下面这张全国跨城市资本流动地图。

——图片来源城市数据团

从这张图上,亮点最密集四个区域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城市群以及成都-重庆城市群构成了一个钻石形状。

在这个钻石里面长三角城市群亮度覆盖面最大最耀眼,因为在资金吸引和投资排名前十名中,有五座城市都来自长三角。

另外东北和西部还有几个耀眼的亮点,但是钻石之内的资本流动占全国资本流动的90%以上。

所以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

1、一线城市对资本吸纳和对外投资的能力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2013年,北上深在全国范围内投资比例是20%,而到了2016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40%。

2013年以前北上深的投资地盘主要集中在国内少数发达城市和各省会城市,但最近两三年北上深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中小城城市。

最近五年全行业90%的资本集中在26%的城市里,假如我们只聚焦金融文化产业的话,90%的钱仅仅投资给了全国9%的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北、上、深、广、杭、宁、天津、苏州、成都,还有那些城市机会面大?

——图片来源城市数据团

在这张图上我们看南京、武汉、郑州、西安、长沙、合肥二线中部城市,占据top20。 

好,我们针对人口和资本走向先总结一下。我们看到:

1、北上广和新一线在未来人口和资本的权重会越来越大。

2、中部崛起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相比较全国人口分布的“腾冲线”,全国资本流动的钻石形状则显得更为集聚。

3、区域与区域之拉的越来越大。东北和中西部城市未来会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19个枢纽城市,米字型高铁城市有几个?

最后,我们来谈谈高铁。

最近“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的消息,让很多人鸡血满满。350公里/小时的速度,已经PK掉了新干线和欧洲之星 。上海到北京的时间,也被缩短到了4小时28分。

但中国航天科工说他们希望尝试研发1000公里/小时以上的“超级高铁”,未来上海到北京,可能只要30分钟。

著名***家金岩石先生有过一个许多年不变的结论,核心观点是“高铁加速城市化和资产价格泡沫化”。

所以眼下的中国高铁,是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是除了人口和资金,第三个能够体现一个城市价值的标准。

我们先看一张中国高铁路网中长期规划示意图。

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两点:

第一、城市群效应更强更大。

比如我们会看到未来的“长三角”是指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的城市群。合肥到南京因为通了高铁,被纳入到了长三角城市群。

比如以广州、深圳为中心,未来会辐射包括周边的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广西。

第二、确定了19个枢纽城市,它们是:

2、上海、广州、郑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

3、天津、南京、深圳、合肥、贵阳、重庆、杭州、福州、南宁、昆明、乌鲁木齐;

这19个城市的名单和顺序,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这不是随便排的,因为虽然都是枢纽,但是分成了三个层级。

1、北京毫无异议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 ,天生的,没办法。

2、上海、广州代表大区的中心城市。这个层级是重点看后面是郑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

3、天津代表区域性中心,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合肥排位在重庆、杭州之前。

我们会发现郑州、西安、武汉、合肥、重庆、南昌、长沙、福州在这张规划图上非常亮眼。而这些这些城市的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它们刚刚基本上也都出现在了人口流动和资金流动的图表中。

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可以很好证明这份名单的分量。2015年房价上涨冠军是深圳,2016年是合肥,它们也同时是这份名单里两个地位上升最显著的城市。

第三、“胡焕庸线”对高铁网分布影响。注意这是我在本文中第三次提到这条线,上两次分别在人口流向和资金流向。

我不知道此时此刻正在看本文的你,在这个国家的哪座城市,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未来成长的可能性与你所在城市的成长可能性密切相关。

你可以把你所在的城市放在人口迁移、资金流向、高铁规划图内,它的未来你一目了然。

最后,请注意“胡焕庸线”对高铁网分布、人口迁移、资金流向的影响,而中部崛起已成既定事实,中部二线城市的城运开启了新高度。

错过了北上深,不要再错过这里! 

备注:文中部分素材来源于海通证券研究所、城市数据团等,在此感谢!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为我们点赞分享到朋友圈吧! 

其他小伙伴儿——有喜堂

《对于想逃离广深的人,惠州,佛山,东莞、中山,哪个更适合定居?》 精选七

9 月 9 日,曾为**局集体学习讲过课的、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家巴曙松在深圳举行的一场公开演讲中,提出了他对未来中国城市 主力格局 的看法。

巴曙松认为,未来城市格局将呈现 3+6 的局面——环北京、环上海、环深圳三大城市圈和南京、合肥、武汉、长沙、重庆、成都六大城市。

1、香港和广州都是 环深圳城市群 的成员。

2、从宏观层面看,3+6 城市格局占全国人口 19.5%,创造的 GDP 占比达 36.8%,新房交易额占比达 46.2%,二手房交易额占比达 73.5%。城市圈的大城市人口、资金吸引力持续增强。

巴曙松的这个看法发布之后,引起了很多争议。因为他是第一个把 珠三角 或者 粤港澳大湾区 称为 环深圳都市圈 的学者。

此前,提到中国的城市群,一般把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并称。

如果把 京津冀 称为 环北京都市圈 ,大家应该不会有争议,因为这个片区不大,而且北京的实力超群,无论是从**活动、国际交往、教育文化等要素的汇聚还是交通地位,北京在京津冀地区都是超一流的。

把 长三角 称为 环上海都市圈 会有争议,但争议不大。争议点在于,这个片区太大了,用 环上海 概括未必准确,上海的辐射能力未必能达到;大家也能接受,是因为类似 沪杭宁大湾区 这种提法不靠谱,把长三角完整的经济区强行切割,无视江苏的存在。

环深圳都市圈 这个概念此前也有,一般是指深莞惠三市,最多加上汕尾和中山。但把香港、广州、佛山、珠海、澳门统统视为 环深圳 ,几乎就是把 粤港澳大湾区 看成是 环深圳城市群 ,这种提法有点 石破天惊 。

要知道,香港和澳门都是相当于正省级的 特别行政区 ,而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深圳虽然是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但行政级别仍然是低于港澳的,跟广州只能打个平手。

深圳在珠三角的确没有达到北京在京津冀、上海在长三角那样超群的地位。另外,珠三角从诞生那天起,就跟京津冀、长三角的气质不同,发展道路不同。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把京津冀称为 父子圈 、把长三角称为 兄弟圈 ,而珠三角(或者粤港澳大湾区)则是 圈 。

所谓 父子圈 是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看起来是三个省级区域的事情,但背后站着中央**。所以,这个圈子好比是 一个父亲带着三个儿子 ,协调起事情来雷厉风行,计划、行政命令起到主导作用。最终,京津冀优质资源的 70% 以上,被北京拿走。如果你没有感觉,可以查查京津冀各汇聚了多少资金,还可以看看三地机场的航空客运量是多么的悬殊。

长三角是 兄弟圈 ,上海的一把手是**局委员,地位高于江苏浙江两省的一把手。而且国家明确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经济中心、航运中心,江浙两省必须配合。上海的港口建设需要占用浙江的岛屿时,浙江只能拱手相让。但这个圈子毕竟不同于京津冀,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协商。所以,上海垄断长三角优质资源的能力,远远不如北京在京津冀。

珠三角则是 合伙人圈子 。港澳跟广东省是三个关税区,有海关,有制度差异。所以,资金、人员、物资的流动受到很多管制。中国一共有 5 个一线城市,在这个区域里就诞生了三个一线城市(香港、深圳、广州),充分说明了资源在这里的均衡分布。

深圳这些年发展势头非常好,尤其是科技领域进展迅猛,拥有的国内发明专利仅次于北京,超过上海;拥有的国际发明专利,则占全国的一半,远超北京、几乎是广州的 10 倍。

此外,深圳汇聚的资金也达到广州的 1.35 倍,超过了 广州 + 佛山 + 肇庆 。但即便如此,深圳汇聚的资金总量仍然少于香港,只有香港的 65%。

另外,深圳在交通枢纽地位上,也弱于香港和广州。至于医疗、教育、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与香港和广州更是差距明显。

香港有 89 个各国领事馆,位居全国第一(北京的是大使馆,不可比);而广州拥有 54 个各国领事馆,位居全国第三。至于深圳,还没有一个领事馆(上海拥有 72 个领事馆,成都有 17 个,重庆有 10 个,沈阳有 7 个,昆明、南宁各有 6 个,武汉有 5 个,厦门青岛西安各有 3 个)。

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外溢的购买力来看,深圳已经是当仁不让的 王者 。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地域购房的人数、资金量上,深圳都是第一名,而且遥遥领先。而过去,这个 王者地位 是香港人拥有的。

统计显示,2016 年深圳人在东莞购买新房 3.9 万套,占东莞全部新房销售的 50%;在惠州购买新房 8.35 万套,占惠州全部新房销售的 55%;在中山购买新房 4.7 万套,占中山全部新房销售的 50%。2016 年,深圳人仅在上述三个城市的跨境购房就达到了 17 万套,这还没有包括二手房。

此外,深圳人还涌向香港、广州、澳门、珠海等城市买房,比如腾讯的高层普遍在香港购置了房产。所以,如果从房地产行业观察,粤港澳大湾区的确已经是 环深圳都市圈 了。

现在国家正在制定 粤港澳大湾区 的规划,这里面最大的看点,仍然是交通(金融业开放必然在上海突破,而不会在这里)。我此前在文章里预言过,最有价值、最值得期待的 粤港澳大湾区 基建项目,大部分跟深圳和周边城市的连接有关,比如深中通道、深中地铁、深圳在惠州的第二机场、深圳连接东莞惠州的地铁等等。

这就是当前珠三角或者 粤港澳大湾区 的内在矛盾:

深圳在崛起,在发展更大的作用,从发展的眼光看深圳已经是中心;但另一方面,从存量上看,深圳的优势仍然是局部的,而这个圈子的气质决定了,它不完全是一个 大家环绕着谁的圈子 。

作为一个来自北京的学者,巴曙松未必懂得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性。

《对于想逃离广深的人,惠州,佛山,东莞、中山,哪个更适合定居?》 精选八

是指超过规定的期限,如:逾期违规、逾期三天。只要超过期限一天,即为逾期。而在P2P领域里,逾期一般指的是借款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按时将钱还上,这有很多情况,有的时候是周转困难,过几天就能还上,有的是真的经营困难,就还不上了。大多数的平台都会对逾期项目进行罚息,就是说逾期没有还款的项目方,待到还款时,包括逾期期限在内,需要交比正常期限里还要高的利息。

目前还有一些平台对逾期项目进行兜底,但行业趋势应该是不兜底,比如,同时有兜底项目和不兜底项目,不兜底项目比兜底项目的利息就会高很多,这就是所谓的收益越大,风险越大。

下面问题来了。有一个投友说:

我们都知道爆雷铁定逾期,但是逾期一定爆雷吗?

在我刚投资的一段时间内,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

我买P2P也有两年多,薅过羊毛也做过6个月的,虽然本金不算很多但是收益也能达到10%以上,去年碰过某平台(名字就不提了)逾期4天,当时也是紧张的不行,以为辛苦攒的钱就要打水漂了,但是后来发现虚惊一场,钱最终还是到账了,而且这个平台仍然正常运营,我也仍旧在这个平台上留一部分资金。

我一直疑惑的是,包括行业媒体也好,也好,平台一逾期就开始要么大肆宣扬预警爆雷,要么非理性各种黑。我觉得这种做法除了把逾期平台逼到悬崖边缘,没有任何效果。

这让我我不解,其实我对逾期是有一定的包容度的,打个比方,还会出现逾期个一次两次,何况个人。

当然最重要的是平台本身,对于逾期要做出应有的反应机制,对投资人,对媒体平台,让媒体、广大投资人心里有低,不会一出现逾期立刻对平台失去信心产生怀疑,引发不良后果。

风险提示: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

未来十年,这10个地级市最有前途!

最重要的就是城市选择,瞄准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才能让资产升值。十多年前,苏州、无锡、佛山、东莞、泉州、温州凭借着全国领先的工业、手工业和外贸优势,成为名噪一时的明星地级市。但是十年岁月变迁后,中国的城市格局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关注房地产内参,带你一起看清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十大地级市。

《对于想逃离广深的人,惠州,佛山,东莞、中山,哪个更适合定居?》 精选九

原标题:谁是准一线城市,争“上位”有多难?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从最初的聚居地交易场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未改变。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以往摊大饼式的粗放型发展,转为注重内涵的集约型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从简单的GDP、人口、城市规模等转变为多层次、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本文来源于《半月谈》内部版第11期,原标题《准一线城市争“上位”,不那么容易》。

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在最近1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变化,“准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强”“二线弱”等概念层出不穷。一些区位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人才资金流动活跃、绿色宜居的二线大城市崭露头角,直追中国城市第一方阵。

准一线城市争“上位”不那么容易

在中国城市发展竞争力的研究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连续10多年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评价体系也从单一的经济竞争力扩展为宜居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及当下武汉、苏州、天津、南京、杭州、成都等“准一线城市”应如何谋求上位,本刊编辑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进行了深度访谈。

半月谈:社会上经常出现“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提法,这个“线”有没有比较明确的共识?

倪鹏飞:过去主要是通过行政级别、城市人口和GDP规模划分的。大概在世纪之交时,一些房地产等企业选择城市投资时,提出了市场化的分级问题。我曾遍查相关文献,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一二三四线”分级问题并没有最早的文献来源和令人信服的标准,所以,可谓是标准的现代版“传说”。目前,大家大致认同二线城市是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以及个别经济发达的东部城市;三线城市是除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外的省会城市,若干经济发达的东部城市。

半月谈:北上广深这4个一线城市已经达成共识,而所谓的“准一线”或“新一线”概念的兴起,似乎说明二线城市并非一条水平线,区域性的大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对这两个概念,您有什么看法?

倪鹏飞:社会上出现的这两个概念,考虑了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群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等5大指标。概念的推出具有一定背景,也反映了中国城市格局的变化,但不完全准确。

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格局,正从单向极化即高端资源向少数高端城市聚集,转变为极化扩散,即少数高端资源向高端城市聚集,同时部分资源向次高端城市扩散。这就导致二线城市的分化。

某些“准一线”在发展水平和单项功能上,与一线的差距日渐缩小,但在综合功能上还是有明显的差距。这是新时代的特征,也是基本现代化在城市发展格局上的反映。当我们实现现代化强国的时候,就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城市体系从层级关系变成网络关系,即多数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顶尖的“灵蛇之珠”专项功能,城市间功能互补性增强。

半月谈:今年6月份,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2016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和武汉。除去港澳台,内地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外,天津、苏州、武汉也位列前10,这是否说明这3座城市进入到一线城市方阵?

倪鹏飞: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城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区域中心城市正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在此背景下,我认为判断准一线城市主要根据一个城市的经济中心度、金融中心度、科教中心度、交通中心度、信息中心度等综合标准。

天津、苏州、武汉三个城市位列前10,充分说明在综合经济实力方面,已经具备了一线城市的水平。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与北上广深相比,津苏汉都有或多或少的现实差距,因此还称不上是完全的一线城市。

除津苏汉外,还有一些城市可归为准一线城市。东部地区,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发达也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其核心城市如杭州、南京、宁波等已经具备准一线城市的条件。京津冀地区则主要是天津有跻身准一线的资格。厦门、青岛、大连等城市作为各自区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也具备了准一线的条件。在中部,长沙、郑州也具备准一线的资格。西部则主要是成都、西安、重庆。

半月谈:从总体上看,一座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离不开人、财、产业。那么,从这些关键要素的流向上看,您认为目前哪些准一线城市最有“上位”的潜力?

倪鹏飞:我认为依序是杭州、苏州、武汉、成都、重庆、天津、郑州、合肥、长沙、西安、大连等。这是从关键要素的流向上看,“上位”潜力相对较好的城市。

我重点说一下武汉。过去一年,武汉的对外交往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地位、区域创新型城市建设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16年GDP和常住人口分别位列全国第9位和第8位。在中部六省的所有城市中,武汉的综合经济竞争力、综合增量竞争力和综合效率竞争力3项均排第一位。

之所以说武汉的潜力很大,首先在“人”的方面。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高房价、城市拥挤等因素形成了离心力,中部地区和城市相对经济地位提升、就业居住吸引力增加,人口持续向一线城市集聚的趋势有所减弱。在此背景下,2016年武汉共增加常住人口15.85万人,并且积极落实《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条》,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吸引高端人才。

第二在产业方面,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国务院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巩固了武汉作为全国重要创新城市的地位。

第三在交通方面,作为全国高铁中心、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城市,武汉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

治理大城市病是重中之重

半月谈:近些年,一线城市被“大城市病”困扰,准一线城市也正在或即将面临大城市病,比如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等。您认为,准一线城市应该如何增强发展后劲、补足短板?

倪鹏飞:克服“大城市病”是现代化城市增强发展后劲、补足短板的重中之重。国际上,城市病问题主要发生在首都地区和特大城市,而我国的城市病问题已经蔓延到许多二线城市,体现在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空气污染、社会安全弱化、就业困难等多个方面。

规划和构建中国城市体系,除了重点发展城市群外,还应放开对大城市的限制、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要构建多尺度、多中心的城市体系。第二,要强化大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用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引领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弱化拥挤效应对大城市规模经济的抵消。第三,对于一些人口拥挤的准一线城市,应疏散中心区的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的空间均衡配置,转变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将离心疏散确立为未来主要的空间发展方向。

半月谈:目前,评价一个城市发展状况的指标有很多,中国社科院为什么要构建综合经济竞争力、宜居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三大指标体系?

倪鹏飞:总体上说,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这个“价值”有两层涵义,一是当前创造价值的能力,一是未来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我们构建的三大指标体系中,综合经济竞争力是指当前现实的竞争力,从产出的视角,评价城市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长和综合经济效率。采用GDP连续5年平均增量和地均GDP来合成衡量。GDP的增量综合反映了城市收益扩展的速度及规模变动,克服了增长率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可比性较差的缺陷。地均GDP,严格讲是地均绿色GDP,则综合反映了单位空间上的经济收益,以及对土地这一重要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反映了城市创造和聚富的效率。

宜居竞争力主要从投入的视角考察。人的劳动和创造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宜居竞争力决定了城市对于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从而影响城市的产业体系竞争力。根据影响人类发展的因素框架,宜居竞争力由教育环境、医疗环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经济环境这7个方面构成。

可持续竞争力是指未来和潜在的竞争力。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可持续竞争力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城乡一体和对外开放6大方面。

“择良城终老”,何谓良城?

半月谈:人们常说“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一座城市的好与不好,每个人都可能有其主观判断。在通往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现代化的城市文明可谓是题中应有之义。一座准一线大城市,应该是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倪鹏飞:择良城终老,“良城”可以体现在8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地。一些“空城”“鬼城”就是扭曲了这一根本价值的反面典型。在理想的宜居城市里,市民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生活幸福、文明和谐;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私人服务的均衡化能确保大多数居民便捷、舒适的享用。

二是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表现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及优越的创业营商环境。

三是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只有创新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主要表现在知识经济发达,知识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四是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以公平的社会制度容的社会精神为保障,顺畅有序运转的城市,各种社会矛盾冲突都能通过合理的机制加以解决,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了尊重和体现。

五是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被作为自然循环过程之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为一体。

六是多元一本的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魅力的标志。在自由开放的社会文化吸引下,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工作、生活,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城市文化画卷绚烂多彩。

七是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中心城区与小城镇、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各方面共同发展,城乡居民在田园般优美的环境中享受着现代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和便利基础设施,城乡完美融合。

八是开放便捷的信息城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城市更加“智慧”,也能汇集公众智慧,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不断创新。

冯奎:准一线城市要加紧拓展三大空间

所谓“准一线城市”,并不是一个科学或者说有明确内涵限定的概念。它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更多地见诸媒体与社会评论之中,泛指近年来风头正劲的杭州、天津、南京、武汉、苏州、成都等城市。它们的特征是GDP过万亿甚至接近2万亿元,人口将近千万甚至超过千万,并且城市的行政级别较高。

准一线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然而,上位并非易事,意味着相互之间必然要争夺城市发展空间。这里面有两大限制因素。

一个是一线城市的下压。天津要上位,受限于北京;南京、杭州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苏州紧邻上海,它们的上位受制于上海;武汉、成都分别是长江中上游的中心城市,它们除了受到一线城市的下压,也要受“左邻右舍”合肥、长沙、南昌、重庆等城市的激烈竞争。往深了说,准一线、一线城市争夺的东西就是国家的空间资源、战略资源。所有期望上位的准一线城市,都是试图对国家经济地理进行重塑,都要面临一线城市以及其他准一线、二线城市有形或无形的反制。

第二个是城市增长边界的限制。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之所以成为一线,有多种原因,但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从经济与人口的总量规模上它们是第一阵营。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经济总量都在2万亿至3万亿元之间,人口规模在1000万至2000万之间,分别在国家的**、经济、开放、创新等领域占据极其显赫的地位。成就这些城市的,除了与国家对它们的定位有关,重要的是它们都在规模扩张年代、速度为王的时代,抢到了先机。

现在,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发生了变化。北上广深分别提出建设用地的减量增长,而GDP的增长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这意味着未来这些城市的发展模式将发生变化,不再走平面扩张的模式,而是走创新转型的模式。紧随其后的准一线城市,未来也必将面临城市增长边界的限制,如果依然寄希望于通过规模扩张来超越一线城市,前景就会变得很渺茫。

短时间来看,所谓一线、准一线城市,似乎已经形成了既定的格局。不过把时间线拉长,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城市地位的变化受到**、经济、技术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城市演变发展历程表明:城市体系与格局是时代进步在特定空间上的映射。

中国正处于一个新时代,全球化与区域化、国际化与特色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这是一线城市在全球争夺领先地位的新阶段,也是准一线城市上位的窗口机遇期。对于国内的准一线城市,需要加紧拓展三大空间:

第一,要在城市圈发展中谋求新空间。未来的竞争,不是城市与城市的竞争,而是一群城市与一群城市的竞争。城市圈极大地扩展了大城市的空间范围,扩展了用于支撑未来发展的腹地,有利于解决大城市与周边城市、乡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城市人口多样化生活需求不能充分满足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大城市病,有利于提升大城市整体竞争力。杭州、武汉、苏州等准一线城市在拓展城市圈方面完全可以抢得先机。

第二,要在国家区域大战略中谋求新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重大国家发展战略,这些大战略是国家在空间战略上的巨大拓展,在协同开放上的重大提升。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与四大板块战略相结合,构成了未来中国区域经济战略的基本框架。天津、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苏州都已经是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城市,在国家战略中抢先定位、谋求发展的高地,必将为自身带来广阔的外围空间力量,有利于这些城市形成更强的国家战略意识,培育国家战略能力。

第三,要谋划发展以信息与数据为内容的既虚拟又真实的空间。信息与数据,是城市新的核心发展要素。高居城市体系顶端的大城市,有的其物理空间并不是最大的,但在信息流、数据流所构成的“流”的空间上却广大无疆。这是一种空间重构,是准一线城市上位面临的巨大机遇。这方面较好的例子是杭州。一些准一线城市,从地域来看,周边强市林立,按传统的竞争方法,是难以从区域城市走向全国性的一线城市。但如果这些城市能够抢抓新科技带来的机遇,迅速在物理空间上叠加出强大的数字空间,那么就能跃上一步,更加逼近城市体系的高端位置。

监制:夏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对于想逃离广深的人,惠州,佛山,东莞、中山,哪个更适合定居?》 精选十

编者按: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从最初的聚居地交易场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未改变。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已经从以往摊大饼式的粗放型发展,转为注重内涵的集约型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从简单的GDP、人口、城市规模等转变为多层次、多维度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在最近1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变化,“准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强”“二线弱”等概念层出不穷。一些区位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人才资金流动活跃、绿色宜居的二线大城市崭露头角,直追中国城市第一方阵。

准一线城市争“上位”不那么容易

在中国城市发展竞争力的研究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连续10多年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评价体系也从单一的经济竞争力扩展为宜居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及当下武汉、苏州、天津、南京、杭州、成都等“准一线城市”应如何谋求上位,本刊编辑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进行了深度访谈。

半月谈:社会上经常出现“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提法,这个“线”有没有比较明确的共识?

倪鹏飞:过去主要是通过行政级别、城市人口和GDP规模划分的。大概在世纪之交时,一些房地产等企业选择城市投资时,提出了市场化的分级问题。我曾遍查相关文献,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一二三四线”分级问题并没有最早的文献来源和令人信服的标准,所以,可谓是标准的现代版“传说”。目前,大家大致认同二线城市是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以及个别经济发达的东部城市;三线城市是除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外的省会城市,若干经济发达的东部城市。

半月谈:北上广深这4个一线城市已经达成共识,而所谓的“准一线”或“新一线”概念的兴起,似乎说明二线城市并非一条水平线,区域性的大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对这两个概念,您有什么看法?

倪鹏飞:社会上出现的这两个概念,考虑了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群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等5大指标。概念的推出具有一定背景,也反映了中国城市格局的变化,但不完全准确。

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格局,正从单向极化即高端资源向少数高端城市聚集,转变为极化扩散,即少数高端资源向高端城市聚集,同时部分资源向次高端城市扩散。这就导致二线城市的分化。

某些“准一线”在发展水平和单项功能上,与一线的差距日渐缩小,但在综合功能上还是有明显的差距。这是新时代的特征,也是基本现代化在城市发展格局上的反映。当我们实现现代化强国的时候,就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城市体系从层级关系变成网络关系,即多数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顶尖的“灵蛇之珠”专项功能,城市间功能互补性增强。

半月谈:今年6月份,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2016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和武汉。除去港澳台,内地城市除了北上广深外,天津、苏州、武汉也位列前10,这是否说明这3座城市进入到一线城市方阵?

倪鹏飞: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城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区域中心城市正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在此背景下,我认为判断准一线城市主要根据一个城市的经济中心度、金融中心度、科教中心度、交通中心度、信息中心度等综合标准。

天津、苏州、武汉三个城市位

临深,惠州临深的是深圳目前房价最低的,发展最差的片区龙岗 ,东莞临深就比惠州要好很多,而且与深圳很多地方相邻,一直推荐临深最佳置业方向是东莞。但是今年东莞直冲2字头了。中山这个临深是离深圳的前海最近,而现在中山的房价还未破万,前海已经破10万。

如果自己走一遍感受一下,就知道中山的潜力如何了,现在深中通道没有开通,走S3,1小时20分。开通以后肯定要快很多,珠江口的交通状况在这五年内会有大的改善,毕竟政府(包括广州\珠海\东莞\中山和深圳)在珠江口投的钱比在龙岗多得多,不要光看那个1.6万亿,不是全投在龙岗,罗湖盐田坪山大鹏分而食之,深圳旧改成本高企,一个旧改就要花掉几百亿是常态。

最重要的是,深中通道落脚点在马鞍岛离中山主城区东区和火炬区中心才10分钟车程,从大亚湾到惠州中心要1小时的车程,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就好像有很多人拿杭州湾大桥跟深中通道比,完全不可比的。

1.是长度深中通道长度只有24公里,不到杭州湾大桥的一半

2.上海端的落脚点到上海市中心还有1个多小时车程,但是深中通道两端的落脚点都是市中心,深圳端是大前海的空港新城和深圳新地标会展中心.

中山市统计局今日公布,经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2017年中山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450.31亿元,同比增长6.6%,2017年中山经济发展稳中趋缓。其中第三产业增幅最大,同比增长9.1%。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2017年中山市30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9%。

投资平稳增长。2017年中山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48.48亿元,同比增长8.7%。

消费市场增势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9.89亿元,同比增长8.6%。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中山市国地两税收入694.16亿元,增长14.3%。其中,国税收入484.3亿元,增长23.1%;地税收入209.86亿元,下降2%(按可比口径增长27%)。

珠三角多数城市GDP已公布

2017年惠州GDP比中山多380亿,差距越来越大!

大家觉得惠州和中山未来哪个发展潜力大?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惠州离中山有多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