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数控机床面板板中tsinc代表尾架怎么移动

6K2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81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CNC SeriesKND—K0T 车床用一体化数控系统用 户 手 册北京凯恩帝数控技术公司B11B-T00N-0001 ? KNDLTD,2004 目录第一篇: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第二篇: 编程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 编程坐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1 绝对坐标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2 相对坐标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3 混合坐标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4 两轴的最小设定单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 程序的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1 程序的一般格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1.1 程序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1.2 程序的主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2 主程序和子程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3 指令代码及其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1 G 功能—准备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1) 快速定位 (G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2) 直线插补 (G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3) 圆弧插补(G02、G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4) 螺纹切削 (G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5) 暂停指令 (G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6) 自动返回参考点 (G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7) 坐标系的设定 (G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8) 圆柱或圆锥切削循环(G9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9) 端面切削循环(G9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1 (10) 螺纹切削循环(G9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3 (11) 固定循环的使用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6 3.3 进给功能(F 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7 3.4 辅助功能(M 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8 3.5 主轴功能(S 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9 3.5.1 主轴速度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9 (1) 有级变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9 (2) 无级变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9 3.6 刀具功能(T 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0 3.6.1 换刀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0 3.6.2 补偿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1 3.6.3 刀具补偿值的输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2 4 编程综合实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第三篇 操作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 概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 操作面板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1 LCD/MDI 面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2 液晶屏亮度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3.2 基本的准备功能(G 代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1. 2.3 显示机能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4 操作方式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5 键盘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2.6 手动辅助机能操作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2.7 电子盘存盘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2.8 其他开关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3 手动操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1 手动返回参考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1.1 机械回零——回零方式 B 或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1.2 程序回零——回零方式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2 手动连续进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3 单步进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4 手动辅助机能操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4.1 手动换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4.2 冷却液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4.3 主轴正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3.4.4 主轴反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3.4.5 主轴停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3.4.6 主轴点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3.4.7 各速率的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4 自动运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4.1 自动运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4.1.1 存储器运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4.1.2 MDI 运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4.2 自动运转的停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4.2.1 程序停(M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4.2.2 程序结束(M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4.2.3 暂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4.2.4 复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5 调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5.1 试运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5.2 单程序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5.3 参数及程序开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5.4 手动辅助机能输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6 安全操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6.1 急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6.2 超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7 报警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8 程序存储、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 8.1 程序存储、 编辑操作前的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 8.2 把程序存入存储器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 8.3 程序检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 8.4 程序的删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 8.5 删除全部程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2. 8.6 顺序号检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 8.7 字的插入、修改、删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 8.7.1 字的检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 8.7.2 字的插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8.7.3 字的变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8.7.4 字的删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8.7.5 删除到 EO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8.7.6 多个程序段的删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8.8 存储程序的个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8.9 存储容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9 数据的显示、 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9.1 刀具补偿量的设定和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9.2 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9.2.1 参数的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9.2.2 参数的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9.3 诊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 10 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 10.1 状态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 10.2 键入数据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 10.3 程序号、 顺序号的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 10.4 程序存储器使用量的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 10.5 位置显示及清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 10.5.1 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 10.5.2 坐标清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 10.6 加工时间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 10.7 报警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 11 电子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11.1 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11.2 读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11.3 系统初始化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111.4 存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第四篇 零件的加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 坐标系的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 机床坐标系原点的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3 加工坐标系的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1 自动加工坐标系的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2 用 G50 指令设定加工坐标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第五篇 连接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 系统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1 KND-0T 数控系统的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2 KND-0T 数控系统安装尺寸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3 KND-0T 数控系统后盖板插座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2 内部连接及设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1 系统内部连接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3. 2.1.1 K0T 系统主板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2.1.2 K0T 显示缓冲板与液晶屏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2.1.3 K0T 系统接口板与驱动板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2.1.4 K0T 系统 AC220V 电源连接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2.2 K0T 系统内部设定开关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2.2.1 系统主板中的设定开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2.2.2 系统主板设定开关的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2.2.3 系统接口板中的设定开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2.2.4 接口板设定开关的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2.2.5 系统驱动板中的设定开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2.2.6 驱动板中设定开关的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2.3 3.1 3.2 系统操作面板开关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隔离变压器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步进电机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3.2.1 连接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3.2.2 注意事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3.2.3 配套电机参数表及驱动器设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3.3 3.4 3.5 3.6 3.7 主轴位置编码器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模拟主轴接口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刀架接口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输入/输出接口的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输入/输出信号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0 3 外部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第六篇 附录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附录1(规格一览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附录2 (参数一览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附录3 (诊断信息一览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附录 4 (报警一览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4. Ⅰ概述篇 —1(概要)1-1第一篇概述KND-0T 是北京凯恩帝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针对中国国情专为机床改造而研制的经济型车床专用 数控系统。系统采用一体化结构,机箱内除了数控单元外,还内置两个三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使机 床改造更加简单、方便。 KND—0T 数控系统内置的三相混合式驱动器采用交流伺服控制原理,在控制方式上增加了全数字式 电流环控制,三相正弦电流驱动输出,使三相混合式电机低速无爬行,运行平稳,无共振区,噪声小。驱 动器功放级的电压达到直流325V,使步进电机高速运转时,仍有高转距输出,高速性能好。驱动器有4种 输出电流选择、8种细分选择,与数控单元配合可使控制达较高精度。 KND—0T 数控系统的控制单元采用了高速微处理器,超大规模定制式集成电路芯片,多层印刷电路 板,显示器采用了高分辩率的液晶屏,整个工艺采用表贴元器件,在保留车床常用的功能前提下进一步简 化系统,从而使整套系统更为紧凑,体积极大地缩小,同时也使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提高。在控制面板 上,将CNC操作面板与机床操作面板集成为一体,极大地简化了联机。全屏幕中文菜单操作,界面直观, 操作更加简化、明了,从而使系统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 本说明书介绍了车床及两轴控制机械用 KND 0T系统的编程,操作方法,连接及日常维护。 KND—0T 附带的资料如下: 用户手册 KND 0T 内含系统的编程,操作,连接及日常维护。★ 重要提示:K0T 系统有电子盘功能,当机床调试完毕,请将系统当前数据保存在电子盘中。这样,当系统当前数 据丢失、紊乱,不能工作时,可使系统很快恢复正常。具体操作方法参见“操作篇 11-1” 。 Ⅱ 编 程 篇 — 1( 编 程 坐 标 ) 1-1第二篇 编 程 篇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数控程序自动地对工件进行加工的高效自动化设备。理想的数控程序不 仅应该保证能加工出符合图样要求的合格工件,还应该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与充分的发挥, 以使数控机床能安全、可靠、高效地工作。 数控系统的种类繁多,它们使用的数控程序的语言规则和格式也不尽相同。KND 系统的程序语言规 则和格式与日本发那科(FANUC)系统相同。 本篇主要说明 KND0T 数控系统加工程序的指令数据含义及编制方式,在编制程序之前,请详细阅读 本篇内容。1 编程坐标本系统可控制的轴数为两轴,分别用 X 和 Z 表示。可实现两轴同时移动,便于很方便的加工出圆弧或 斜线。对两个移动轴的控制,本系统可以用绝对坐标 X、Z 表示,相对坐标 U、W 表示,也可以是相对和 绝对混合使用的 X,W 或是 U,Z 字段进行编程。对于 X 轴方向的坐标,本系统使用直径编程。1.1 绝对坐标值绝对坐标值是刀具相对于加工坐标系原点的距离,也即是刀具移动到终点的坐标位置。如图:1-1Φ50 B(50,0)Z 轴A(80,120) X轴 绝对坐标和增量坐标图 1-1刀具快速从 A 点移动到 B 点用绝对坐标编程为:G00 X50 Z0;1.2 相对坐标值相对坐标值又叫增量坐标值。刀具运动位置的坐标值是相对于前一位置,而不是相对于固定的加工坐 标系原点。即是刀具实际移动的距离。同样如图(1-1)所示:刀具快速从 A 点移动到 B 点用相对坐标指 令表示为:G00 U-30. W-120.;1.3 混合坐标值根据编程中的计算方便以及编程者的习惯,系统允许相对坐标和绝对坐标混合使用,但应注意,同一 个程序段中,同一坐标轴只能用一种表示方法,即可以使用 X、W 或 U、Z 表示,而不能用 X、U 或 Z、 W。刀具快速从图(1-1)中的 A 点移动到 B 点,X 轴使用绝对坐标,Z 轴使用相对坐标指令表示为:G00 X50 W-20;1.4 两轴的最小设定单位:最小的设定单位为 0.001 毫米,X 轴实际移动为 0.0005 毫米,Z 轴实际移动为 0.001 毫米。 Ⅱ 编 程 篇 -2 ( 程 序 的 构 成 ) 2-12 程序的构成为使机床能按要求运动而编写的数控指令的集合称之为程序。程序是由多个程序段构 成的,而程序段又是由字构成的,各程序段用程序段结束代码‘; ’来隔开。2.1 加工程序的一般格式加工程序一般由开始符 (单列一段) 、 程序名 (单列一段) 、 程序主体、 程序结束指令 (一 般单列一段) 、 程序结束符 (单列一段) 组成。 程序开始符和程序结束符是同一个字符: KND 系统的数控指令是标准 ISO 代码用%表示。程序开始符的%不显示出来,程序的结束符% 可自动显示出来。开始符和结束符在输入程序时不必考虑,会自动生成的。 2.1.1 程序名: 在本控制装置中,CNC 的存储器可以存储多个程序,为了把这些程序相互区别开,在 程序的开头,冠以用地址 O 及后续四位数值构成程序名。 O ×××× ; 程序号 (1—9999, 前导零可省略, 输入后前导零会自动显示出来) 。 程序从程序名开始,用 M30 或 M99 结束。2.1.2 程序的主体程序是由多个指令构成的。 把它的一个指令单位称为程序段, 多数的程序段是用来指令 机床完成(执行)某一个动作的。在程序段的开头可以用地址和后续的四位数构成顺序号, 前导零可省略,中间是指令数字,结尾是用‘; ’结束。 程序段的一般格式: N×××× G×× X××× Z××× M×× S×× F×× T×× ; 顺序号 准备功能 坐标值 辅助功能 主轴功能 进给功能 刀具功能 程序结束符。(1)顺序号顺序号的顺序是任意的,其间隔也可不等。可全部程序段都不带有顺序号,也可在重要 的程序段带有。但按一般的加工顺序,顺序号要从小到大。KND 系统可实现顺序号自动增 加的功能。 当参数 P029 设定不为 0 时, 顺序号自动增加机能有效, 一段程序输入好后按 EOB 键,下一程序段的顺序号自动生成。P029 设置的参数值为增量值,当插入新的顺序号后, 下面的顺序号会按新的顺序号递增。(2)指令数字字是构成程序段的要素。 字是由地址和其后面的数值构成的 (数值前可带有+、 -符号) 。 地址是英文字中的一个字母。它规定了其后数值的意义。在本系统中,可以使用的地址和它 们的意义如下表所示: 根据不同的准备功能,有时一个地址也有不同的意义。 Ⅱ 编 程 篇 -2 ( 程 序 的 构 成 ) 2-2功 能 程序号 顺序号 准备功能 尺寸字进给功能 主轴功能 刀具功能 辅助功能 暂停 程序号指定 重复次数地 址 O N G XZUW R IK F S T M PUX P P意义程序号 顺序号 指定动作状态(直线,圆弧等) 坐标轴移动指令 圆弧半径 圆弧中心坐标,倒角量 进给速度指定 主轴转速指定 刀具号的指定 控制机床方面 ON/OFF 的指定 暂停时间指定 指定子程序号 子程序的重复次数程序段由若干个字组成的,字首是一个英文字母,它称为字的地址。字的功能类别由地 址决定。 在此格式程序中, 上一段程序中已写明, 本程序段里又不必变化的那些字仍然有效, 可以不再重写。具体地说,对于模态的 G 代码指令,如 G01 指令(参见 G 代码章节) ,在 前面程序段中已有时可不再重写。在这种格式中,每个字长不固定。例如在尺寸字中可只写 有效数字,省略前置零(如 G01 和 G1 等效) 。下面列出某程序中的两个程序段: N30 G01 X88.467 Z47.5 R50 S250 T0303 M03; N40 X75.4; 这两段的字数和字符个数相差甚大,但除 X 坐标有变化外其它功能状况都是一样的。在同 一个程序段中各个指令字的位置可以任意排列,上例 N30 也可写成: N30 M08 T F50 Z47.5 X88.467 G01; 但在大多数场合,为了书写、输入、检查和校对的方便,程序字在程序段中习惯按一定的顺 序排列即是:N、G、X、Z、S、T、M;(3)程序的结束程序的最后有下列代码时,表示程序结束: M30 表示主程序结束,再次按循环启动,重新运行程序。 M99 表示子程序结束,并可返回到调用子程序的程序中。2.2 主程序和子程序(1)主程序加工一个零件时,数控机床通常是按主程序指令运行的,其程序是用 M30 指令作为结 束。如果主程序上遇有调用子程序的指令 M98,则数控程序转移到子程序上,按子程序指 令运行,在子程序中遇到返回主程序的指令 M99 时,数控机床又返回到主程序继续执行。 数控系统的存储器内, 主程序和子程序共可存储 63 个。 无子程序调用的程序也称为主程序。(2)子程序编程时,为了简化程序的编制,当一个工件上有相同的加工内容时,便可把它们作为 子程序事先存到存储器中,同主程序存储方法一样,只是子程序是用 M99 作为结束语句的。 子程序可以在自动运行方式下被调用, 并且被调出的子程序还可以调用另外的子程序。 从主 程序中被调出的子程序称为—重子程序,共可嵌套调用 2 级。 Ⅱ 编 程 篇 -2 ( 程 序 的 构 成 ) 2-3调用子程序的程序格式如下: M98 P××× ××××; 被调用的子程序号必须是四位数,前导零不能省略。 范围() 重复调用次数(1~999) 如果省略了重复次数,则默认为重复调用次数为 1 次。 例:M98 P51002;表示号码为 1002 的程序连续调用 5 次。M98 P_ _ _ _也可以与移动指令 同时存在于一个程序段中。例如:X00;此时 X 轴移动完成后,调用 1200 号 子程序 1 次。 (例)从主程序调用子程序执行的顺序如下: 主程序 1 2 子程序 O0001; O N20 N20 N30 M98 P2 N40 N50 N50 N60 M30; N60 M99; 在子程序中调用子程序与主程序中调用子程序的情况是一样的。特殊使用单独执行子程序时,机床也可运行。当程序运行到 M99 时,则光标又返回到程序的开 头继续执行,且会一直反复运行下去,直到按了机床复位键后方可停止。注 1:当检索不到用地址 P 指定的子程序号时,产生报警 PS078。 注 2:用 MDI 录入方式输入 M98 P××××;时,不能调用子程序。 Ⅱ 编 程 篇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13 指令代码及其功能本章详细介绍 KND-0T 数控系统中所有指令代码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3.1 G 功能—准备功能准备功能是由 G 代码及后接 2 位数表示的,其规定了机床的运动方式。G 代码有以下 两种类型。 1)一次性 G 代码:也是非模态 G 代码,只在被指令的程序段中有效。 2)模态 G 代码:在同组其它 G 代码指令前一直有效。 如:G01 和 G00 是同组的模态 G 代码: G01 X_ F_; 表示 X 轴以 F 速度加工进给。 Z_; 表示 Z 轴以 F 速度加工进给,相当于有 G01 指令。 G00 Z_; G01 无效,G00 有效。G 功能字含义对照表如下:G 代码 G00 *G01 G02 G03 G04 G28 G32 G50 G90 G92 G94 *G98 G99 组别 01 00 00 01 00 01 03 功 能 定位(快速移动) 直线插补(切削进给) 圆弧插补 CW(顺时针) 圆弧插补 CCW(逆时针) 暂停,准停 返回参考点 螺纹切削 坐标系设定 外圆、内圆切削循环 螺纹切削循环 端面切削循环 每分进给 每转进给注 1:带*记号的 G 代码,当电源接通时,系统处于这个 G 代码状态。如 G98 指令开机后运行,程序中可 不编入 G98 指令系统会自动认为是每分进给。 注 2:00 组的 G 代码是非模态指令,前一句指定,后一句也必须再次指定。如 G04、G28、G50 指令。 注 3:如果使用了 G 代码一览表中未列出的 G 代码,则出现报警(NO.10) ;或指令了不具有的选择功能的 G 代码也报警。 注 4:在同一个程序段中可以指令几个不同组的 G 代码,如果在同一个程序段中指令了两个以上的同组 G 代码时,后一个 G 代码有效。 注 5:G 代码分别用各组号表示。 Ⅱ 编 程 篇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23.2 准备功能(G 代码)准备功能 G 代码包括 G00,G01,G02,G03,G04,G28,G32,G50,G90,G94,G92 等指令。下面进行分别介绍:(1)快速定位——G00G00 指令使刀具快速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指令格式:G00 X(U)_ Z(W)_;其中 X(U) Z(W)为指定的坐标值。 快速定位指令的实例:图(3-1)0 Ф20 B 30 40 X轴 图 3-1 快速定位 直径编程:快速从 A 点移动到 B 点。 绝对编程:G00 X20 Z0; 相对编程:G00 U-60 W-40;注 1:G00 时各轴单独以各自设定的速度快速移动到终点,互不影响。任何一轴到位自动停止运行,另一轴 继续移动直到指令位置。 注 2:G00 各轴快速移动的速度由参数设定,用 F 指定的进给速度无效。 G00 快速移动的速度可分为 100%、50%、25%、F0 四档,四档速度可通过面板上的快速倍率上下调 节键来选择。其四档移动速度的百分比可在位置页面的左下角显示。 注 3:G00 是模态指令,下一段指令也是 G00 时,可省略不写。G00 可编写成 G0。G0 与 G00 等效。 注 4:指令 X、Z 轴同时快速移动时应特别注意刀具的位置是否在安全区域,以避免撞刀。Z轴A(2)直线插补——G01指令格式:G01 X(U)_ Z(W)_ F_; G01 指令是使刀具按设定的 F 速度沿当前点移动到 X(U) 、Z(W)指定的位置点, 其两个轴是沿直线同时到达终点坐标。其移动速度是由 F 指定的,F 是模态值,在没有新的 指定以前,总是有效的,因此不需要每一句都指定进给速度。 程序实例:图(3-2)30Ф40φ20Z轴BA图 3-2X轴 直线插补 Ⅱ 编 程 篇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3用直径编程,以 F 速度从 A 点到 B 点。 绝对编程:G01 X40 Z-30 F100; 相对编程:G01 U20 W-30 F100; G01 指令也可以单独指定 X 轴或 Z 轴的移动。 G01 指令的 F 进给速度可以通过面板上进给倍率上下调整,调整范围是(0%~150%) 。 G01 指令也可直接写成 G1。(3)圆弧插补——G02、G03用下面的指令,刀具可以沿着圆弧切削运动。 指令格式: G02 X(U)_ Z(W)_ I_ K_ F_; G03 X(U)_ Z(W)_ I_ K_ F_; (圆心坐标编程) G02 X(U)_ Z(W)_ R_ F_; G03 X(U)_ Z(W)_ R_ F_; (圆弧半径编程) 指令中字段说明: 项目 指 定 内 容 命令 意义 1 G02 顺时针转 CW 回转方向 G03 逆时针转 CCW 2 绝对值 X、Z 零件坐标系中的终点位置 终点位置 相对值 U、W 从始点到终点的距离 3 从始点到圆心的距离 I、K I 表 X 轴方向,K 表 Z 轴方向 R 圆弧半径 圆弧半径(半径指定) 4 F 进给速度 沿圆弧切线方向的速度 所谓顺时针和反时针是指在右手直角坐标系中,如图(3-3)方向所示,分别采用 G02,G03 表示。 0 G02 G03 Z轴X轴 图 3-3 圆弧插补 用地址 X、Z 或者 U、W 指定圆弧的终点,用绝对值或增量值表示。增量值是从圆弧的 始点到终点的距离值。圆弧的中心用地址 I、K 指定,它们分别对应于 X、Z 轴。I、K 后面 的数值是从圆弧始点到圆心的矢量分量,是增量值。 (I 是距离值,不用直径表示) 。 如图(3-4) : 终点(Z,X) 始点 I 圆心 K图 3-4 圆弧中心坐标表示 I、K 根据圆心位置方向带有符号,圆弧中心除用 I、K 指定外,还可以用半径 R 来指定, 但对于大于 180 度的圆弧,不能用 R 指定。如 G02 X_ Z_ R_ F_ ; Ⅱ 编 程 篇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4G03 X_ Z_ R_ F_ ; 程序实例:图(3-5) 图上的圆弧轨迹从 A 点到 B 点分别用绝对值方式和增量方式编程,圆弧半径 R=25: G02 X50 Z-20 I10 K-5;或 G02 U20 W-20 I10 K-5;或 G02 X50 Z-20 R25;或 G02 U20 W-20 R25; 圆弧插补的进给速度用 F 指定,为刀具沿着圆弧切线方向的速度。20Ф50Ф30Z轴A BI10 K-5X轴 图 3-5 圆弧切削实例注 1:I0、K0 时可省略。 注 2:刀具实际移动速度相对于指令速度的误差在±2%以内,而指令速度是刀具沿着补偿后的圆弧运动的 速度。 注 3:I、K 和 R 同时指令时,R 有效,I、K 无效。 注 4:使用 I、K 时,在圆弧的始点和终点即使有误差,也不报警。用 R 编程时,若出现位置误差即会出现 报警。所以圆弧半径的指定一般多采用 I、K 方式。 注 5:键 I、K 与键【P】为复合键。依次按 P 键,地址为:P、Q、I、K。(4)螺纹切削——G32用 G32 指令,可以切削相等导程的直螺纹、锥螺纹和端面螺纹。 螺纹加工 编程格式: G32 X(U)_ Z(W)_ F/I_; 其中:X(U) 、Z(W)为螺纹终点的绝对或相对坐标,X(U)省略时为圆柱螺纹切削, Z(W)省略时为端面螺纹切削,X(U) 、Z(W)都编入时可加工圆锥螺纹。 F 是公制螺纹的导程。单位是 mm。 I 是英制螺纹的导程。单位是牙/英寸,即每英寸的牙数。 一般加工一根螺纹时,从粗车到精车,用同一轨迹要进行多次螺纹切削。因为螺纹切削 开始是从检测出主轴上的位置编程器—转信号后才开始的, 因此即使进行多次螺纹切削, 零 件圆周上的切削点仍是相同的,工件上的螺纹轨迹也是相同的,但是从粗车到精车,主轴的 转速必须是一定的。当主轴转速变化时,有时螺纹会或多或少产生偏差。 在螺纹切削开始及结束部分,一般由于升降速的原因,会出现导程不正确部分,考虑此 因素影响,指令螺纹长度要比需要的螺纹长度要长。 例:螺纹切削实例: 1:切圆柱螺纹。如图(3-6) 螺纹导程:4mm Ⅱ 编 程 篇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5&1=3mm(螺纹升速段,&1≥3mm) 。 &2=1.5mm(螺纹降速段,&2≥1.5mm) 。 根据上述数据编程(分两次切入) 。 程序如下: …… G00 U-62.0; G32 W-74.5 F4.0; G00 U62; W74.5; U-64; (第二次再切入 1mm) G32 W-74.5; G00 U64.0; W74.5; ……70mmZ轴&2 30 &1X轴图 3-6 2 车圆锥螺纹:图(3-7) 螺纹导程: 3.5mm &1=3mm ,&2=1.5mm 根据上述数据编程如下: (分两次切入) 。 G32 圆柱螺纹车削40mmФ50Ф43 &2Ф14 &1Z轴X轴 图 3-7 G32 圆锥螺纹车削 根据上述数据编程: (分两次切入) 。 程序如下: Ⅱ 编 程 篇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6…… G00 X12 Z3.0; G32 X41.0 Z-41.5 F3.5; G00 X50; Z3; X10; G32 X39 Z-41.5; G00 X50; Z3; ……注 1:在切削螺纹中,进给速度倍率无效,固定在 100%。 注 2:在螺纹切削中,主轴不能停止,如果暂停,切深会急剧增加是危险的。暂停在螺纹切削中无效。在 执行螺纹切削状态之后的第一个非螺纹切削程序段后面,用单程序段来停止。 注 3:如果在单程序段状态,进行螺纹切削时,在执行完非螺纹切削程序段后停止。 注 4:连续编程 G32 时,会产生报警: “012 G32 格式错” 。(5)暂停指令——G04利用暂停指令,可以推迟下个程序段的执行,推迟时间为指令的时间,其格式如下: G04 P__ ;或者G04 X__ ;或者 G04 U__ ; 其中X,U均是以秒为单位指令暂停时间。指令范围从0.001~秒。P是 以毫秒为单位指令暂停时间。指令范围从1~毫秒。 例:G04 X1;表示程序暂停1秒。 G04 P1000;表示程序暂停1秒。 G04 U1表示程序暂停1秒。 特殊情况: 当 X.U.P均省略, 仅指令G04时可看成为准确停指令, 如加工拐角类零件时, 在拐角处有时会出现过切现象,如在拐角处加G04指令,即可消除过切现象。如下图所 示: (20,10)在此可插入G04指令表拐角处的过切路径 例:…… N150 G01 X20 Z10 F100; N160 G04;(可消除拐角处过切现象) N170 G01 W-10; ……(6)自动返回参考点——G28所谓参考点是机械上某一特定的位置点。 有机械零点时, 此机械零点就是机床的参 考点;无机械零点时,设置的浮动零点也可以看成是机床的参考点。可以在手动机械回 零方式下返回到参考点,也可以利用G28指令使两个坐标轴自动返回到参考点。 自动返回参考点指令格式: G28 X_ Z_; 其中X Z是指定返回到参考点中途经过的中间点,用绝对值指令或增量值指令。 其回参考点的过程为:如图(3-8) Ⅱ 编 程 篇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7(1)快速从当前位置定位到指令轴的中间点位置(A 点→B 点)。 (2) 快速从中间点定位到参考点(B 点→R 点)。Z轴A当前点(30,-20)B中间点(50,-20)R参考点图3-8 例 从当前点返回到参考点程序如下: G28 X50 Z-20;或 G28 U20 W0;X轴 自动返回参考点动作注1:在电源接通后,如果一次也没进行手动返回参考点,指令G28时,从中间点到参考点的运动和手动返回 参考点时相同。 注2:G28指令返回参考点时,如仅指定一个轴的中间点,则是该轴返回到参考点,另一个轴不会返回。(7)坐标系的设定——G50指令格式是: G50 X(x) Z(z); 根据此指令, 建立一个加工坐标系, 而当前刀具的位置在此加工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为 (X、 Z),此坐标系称为工件或零件的加工坐标系。坐标系一旦建立后,后面指令中绝对指 令的位置都是用此坐标系下的坐标值来表示的。 其加工坐标系具体的设置方式参见操作 篇中的坐标系设定章节。注:在补偿状态,如果用G50设定坐标系,那么补偿前的位置是用G50设定的加工坐标系中的位置。开始运 行程序以前一般先取消刀具补偿。KND系统返回参考点后,自动取消刀具补偿。 Ⅱ 编 程 篇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8(8)圆柱或圆锥切削循环 G90利用切削循环指令(G90、G94、G92),可以将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如“切入—切削—退 刀—返回”,用一个循环指令完成,从而使程序简化。30Ф50Z轴快速移动 切削进给X轴 图 3-9 图(3-9)按一般方法加工,程序写为: N10 G00 X50; N20 G01 Z-30 F100; N30 X65.0; N40 G00 Z2; 但用循环语句只要下面一句就可以完成上面四句的程序: G90 X50 Z-30;● 圆柱切削循环指令编程格式为:G90 X(U)_ Z(W)_ F_; 循环过程如图(3-10)所示,X、Z 为圆柱面切削终点坐标值,U、W 为圆柱面切削终点相对循 环起点的坐标分量。W ZZ轴X/2 切削终点 U/2 循环起点 切削起点表快速移动 表切削进给X轴图 3-10 外圆切削循环 Ⅱ 编 程 篇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9例:采用 G90 指令加工图(3-11)所示的圆柱面:25φ50φ35Z轴φ40 φ45A③ ② ①(X55,Z2)X轴图 3-11 G90 的用法 程序如下:O0001;N10 T0101; N20 G00 X55 Z4 M03; N30 G01 Z2 F100 M08; N40 G90 X45 Z-25; N50 X40; N60 X35; N70 G00 X100 Z100; N80 T0100 M09; N90 M05; N100 M30; 上述程序中每次循环都是返回到出发点, 因此产生了重复切削端面 A 的情况, 为了提高 效率,可将循环部分程序改为: N50 G90 X45 Z-25 F100; N60 G00 X47; N70 G90 X40 Z-25; N80 G00 X42; N90 G90 X35 Z-25; N100 G00 ;● 圆锥切削循环指令编程格式为:G90 X(U)_ Z(W)_ R_ F_; 循环过程如图(3-12)所示。 R 为圆锥面切削始点与切削终点处的半径差。 图中 X 轴向切削始点坐标小于切削终点坐 标即顺锥,R 的数值为负,反之是逆锥 R 为正。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10切削始点Z轴 X/2切削终点 Z WR U/2 循环起点 快速进给 切削进给X轴 图 3-12 圆锥切削循环例:采用 G90 指令加工圆锥面如图(3-13) 程序如下: O0001; N10 M03 S1000; N20 T0101; N30 G00 X65. Z5.; N40 G01 Z2. F100 M08; N50 G90 X60 Z-35 R-5; (其中)R=(D 始-D 终)/2=(40-50)/2=-5 N60 X50; N70 G00 X100 Z100 M09; N80 T0100; N90 M05; N100 M30;35 2φ60 φ50Z轴φ40 ② ① φ50图 3-13X轴 G90 的用法(圆锥)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11(9)端面切削循环 G94 ● 切削端平面时,编程格式为:G94 X(U)_ Z(W)_ F_; 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X、Z 为端面切削终点坐标值,U、W 为端面切削终点相对循环起 点的坐标分量。切削终点0X/2 U/2Z轴切削始点 Z W循环起点X轴 图 3-1415 Ф75端面切削循环例:采用 G94 指令切削端平面。如图(3-15) :Ф30Z轴3 2 1X轴 程序如下: O0001; N10 M03 S1000; N20 T0101; N30 G00 X85 Z10 M08; N40 G01 Z5 F200; N50 G94 X30 Z-5 F100; N60 Z-10; N70 Z-15; N80 G00 X100 Z60 M09; N90 T0100 M05; N100 M30; 上述程序中每一循环都返回始点,因而使外径部分被重复切削,浪费时间,为提高效率 图 3-15 G94 的用法(端平面)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12可将程序循环部分改为: N50 G94 X30 Z-5 F100; N60 G00 Z-3; N70 G94 X30 Z-10; N80 G00 Z-8; N90 G94 X30 Z-15; N100 G00 X Z;切削锥端平面编程格式是: ● G94 X(U)_ Z(W)_ R_ F_;循环过程如图(3-16)所示,R 为端面切削始点至终点位移在 Z 轴方向的坐标分量, 图中轨迹的方向是 Z 轴的负方向,R 值为负,反之为正。 W ZR0X/2 W/2 切削始点 循环起点Z轴 切削进给 快速进给X轴 图 3-16 带锥度的端面切削循环 例:采用 G94 指令切锥端面程序如下:如图(3-17)所示10φ50 ③ ②① 15φ20 (55,2)Z轴X轴 图 3-17 G94 的用法(锥面) 其中的一段程序为: …… N40 G01 X55 Z2 F200;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13N50 G94 X20 Z0 R-5 F100; N60 Z-5; N70 Z-10; N80 G00 X Z; …… N50 程序段中:R=-15-(-10)=-5mm(10)螺纹切削循环 G92利用 G92 指令,可以将螺纹切削过程中,从始点出发“切入——切螺纹——让刀—— 返回螺纹加工始点”的 4 个动作作为一个循环用一个程序段指令来完成。● 直螺纹加工编程格式是:G92 X(U)_ Z(W)_ F/I_; 循环过程如图所示,X、Z 为螺纹切削终点的坐标值,U、W 为螺纹切削终点相对循环起 点的坐标分量,有正负符号。F/I 指定螺纹导程 L,同 G32 指定。LZ轴 40 ② ③ 40 ④Z W X/2①U/2螺纹加工快速进给X轴 图 3-18 圆柱螺纹车削循环 例:用表 G92 指令加工圆柱螺纹图(3-19)的程序如下,L 为 1.5mm 40 5Ф30 Ф45Z轴X轴 图 3-19 程序: N10 M03 S××;G92 的用法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14N20 T0101; N30 G00 X45 Z5; N40 G92 X29.2 Z-40 F1.5; N50 X28.6; N60 X28.2; N70 X28.04; N80 G00 X100 Z50; N90 T0100 M05; N100 M30;注:关于螺纹切削应注意;与 G32 螺纹切削相同,其螺纹切削循环中的暂停的停止为在动作③结束后停止。● 圆锥螺纹切削循环:G92 X(U)_ Z(W)_ R_ F/I_; 循环过程如图(3-20)所示,R 为在 X 轴方向螺纹切削始点与螺纹切削终点的半径差。 在 X 轴方向切削始点坐标小于切削终点坐标时 R 的数值为负,反之 R 为正值。W Z 螺纹始点Z轴X/2 U/2 螺纹终点 R 循环起点 螺纹切削 快速进给X轴 图 3-20 锥螺纹切削循环 例:加工一英制内孔锥管螺纹,螺距 11 牙/英寸。 (锥度>1:32)如图(3-21)所示 程序如下: O0001; N10 M03 S××; N20 T0101; N30 G00 X55 Z10; N40 G01 X60 Z5 F100; N50 G90 X66.25 Z-60 R1.715; N60 G92 X65.88 Z-50 R1.4 I11; N70 X66.6 I11; N80 X67 I11; N90 X67.4 I11; N100 X67.6 I11; N110 X67.8 I11; N120 G00 X100 Z50; N130 T0100 M05; N140 M30;注:加工英制螺纹时,导程 I 是非模态数据,只在一句中有效,所以螺纹循环每句都应加上 I 导程。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15∠1:32 ∠φ66.25 φ66.88 50 60 5 φ70Z轴图 3-21X轴 圆锥内螺纹实例螺纹切削固定循环时螺纹退尾 编程格式:G92 X Z F/I P ; P:退尾量(倒角宽度) 。 设定单位:0.1 螺距,用 P 表示为 P1;如螺纹退尾量为 1 个螺距,用 P 表示为 P10。 设定范围:1~255,当设置值超过范围时,无效。 注:P 指定的退尾量为模态值,指定后,一直有效,运行后同时也改变参数 P25 的数值,且 关机后保持不变。螺纹切削循环时的加减速控制在螺纹尾部,由于指数加减速控制,会造成一定距离的螺纹不均匀,且主轴转速越高, 螺距不均匀的长度越长。为了减小误差,一般减小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的设置。但在配置步 进电机时,又会造成电机堵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在G92螺纹切削循环时,X/Z 轴按直线加减速升降速控制。 有关参数设置如下: 0 0 4 G92L G92L 0:G92螺纹切削时,X、Z轴按指数加减速来升降速。 1:G92螺纹切削时,X、Z轴按直线加减速来升降速。 0 3 2 G92LINTX 当选择G92螺纹切削按直线加减速升降速时,X轴直线加减速时间常数。默认值为150。 0 3 3 G92LINTZ 当选择G92螺纹切削按直线加减速升降速时,Z轴直线加减速时间常数。默认值为150。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16(11)固定循环的使用方法可根据毛坯形状和零件形状,选择适当的固定循环。参照下图: 1)圆柱切削循环 G90: 2)圆锥切削循环 G90 +Z零件形状 零件形状 毛坯形状 毛坯形状+Z+X+X3)端面切削循环 G944)端面圆锥切削循环 G94+Z零件形状 零件形状 毛坯形状 毛坯形状+Z+X+X注 1:固定循环 G90、G92、G94 中的数据 X(U)、Z(W) 、R 都是模态值,当没有指定新的 X(U)、Z(W) 、R 时,前面指令的数据一直有效,英制螺纹加工中的导程 I 除外。程序指令 G90、G92、G94 一旦指令, 一直有效,可以用 01 组的 G 代码 G00、G01 等指令来取消。 注 2:下述三种情况是允许的; ① 在固定循环的程序段后面,只有结束符‘; ’的程序段或者是无移动指令的程序时,则重复此 固定循环。 ② 用 MDI 录入方式指令固定循环程序时,当此程序段结束后,只用起动按钮,可以进行和前面 同样路径的固定循环。 ③ 在固定循环状态中,如果指令了 M、S、T 那么,固定循环功能可以同时进行。如果不巧,象 下述例子那些指令 M、S、T 后取消了固定循环(由于指令 G00、G01 时) ,请再次指令固定循 环。 例:N10 T0101; …… N50 G90 X20 Z10 F100; N60 G00 T0202; N70 G90 X20.5 Z10; ……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173.3 进给功能(F功能)用F代码及后面的数值可以指令刀具在直线插补(G01),或圆弧插补(G02、G03)等切 削指令中刀具的进给速度。 指令格式:F××; 切削进给通常是控制刀具沿切线方向的速度使之达到指令的F速度值。其切削进给速度的上 限值是由参数(P25)设定,当实际的切削速度(使用倍率后的进给速度)如果超过了上限 值,则被限制在上限值上。上限值是用毫米/分来设定的。在位置页面上,F进给速度可通 过操作面板上的进给倍率↑、↓光标键来选择0~150%档(每档10%)的倍率。进给速度F 有两种表示方式每分钟进给G98和每转进给G99。①每分钟进给G98F的单位是mm/分钟。例:G98 G01 X50 Z50 F100;表示刀具移动到X50,Z50处刀具的切削进给速度是每分钟 100毫米。G98每分进给是模态指令,一旦指令在G99未出现前一直有效。KND车床系统开机后 默认是每分进给状态,如果开机后运行的程序要求是每分钟进给,G98指令可省略。②每转进给G99F的单位是mm/转。例:G99 G01 X50 Z50 F0.2;表示刀具移动到X50,Z50处的切削进给速度是主轴每转 0.2毫米。G99是模态指令,一旦指令在G98未出现前,一直有效,关机后自动取消。重新开 机后,想使用每转进给G99,必须在程序中再次指令每转进给G99指令。注1:F代码最多允许输入7位。但是,如果进给速度超过了限制值,移动时也限制在限制值上。 注2:使用每转进给时,主轴上必须装有位置编码器(1024线)。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183.4 辅助功能(M功能)移动指令和M同在一个程序段中时,移动指令和M指令同时开始执行。 如果在地址M后面指令了2位数值,那么就把对应的信号送给机床,用来控制机床的开/ 关(ON/OFF)。M代码在一个程序段中只允许一个有效。 M代码列表: M03:主轴正转 M04:主轴反转 M05:主轴停止 M08:冷却液开 M09:冷却液关 M10:工件夹紧 M11:工件放松 M32:润滑开 M33:润滑关 M00:程序暂停,按‘启动’程序继续执行。 M30:程序结束,运行程序的光标返回到开始位置。 M98:调用子程序。 M99:子程序返回。 除M00、M30外,其它M代码的执行时间可由参数P35设定。单位是毫秒。 下面的M代码规定了特殊的使用意义。 ① M30:(程序结束) 1) 表示主程序结束。2)停止自动运转,处于复位状态。 3)返回到主程序开关。 4)也可实现当M30 时关闭主轴旋转及冷却输出。② M00:(程序停) 当执行了M00的程序段后,停止自动运转。与单程序段停同样,把其前面的模态信息全 部都保存起来。按循环启动键时,程序继续执行。 ③ M98/M99(调用子程序/子程序返回) 用于调用子程序。详细情况参照子程序控制一节。注1:M00、M30的下一个程序段即使存在,也不进入缓冲存储器中去。 注2:执行M98和M99时,代码信号不送出。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193.5 主轴功能(S功能)3.5.1 主轴速度指令通过地址S和其后面的数值,把代码信号送给机床,用于机床的主轴转速控制。在一个 程序段中可以指令一个S代码。当移动指令和S代码在同一程序段时,移动指令和S功能同时 开始执行, 机床的主轴转速有两种控制方式: 一种是有级变速控制, 一种是无级变速控制 (配 置主轴变频器)。 (1) 有级变速 用地址 S+两位数控制主轴的挡位,可实现主轴的有级变速。同时参数 P004 的 SANG 必须设置为 0。由参数 P036 的 SM02、SM01 选择 2~4 挡变速输出。 S 代码的执行时间为128毫秒。 输出信号 诊断号004Y14XS50:19Y12XS50:18输出信号 Y14,Y12 的含义由参数 P036 的位 SM02,SM01 设置。设置 SM02=0,SM01=0 SM02=0,SM01=1 指令代码 M10/M11 M32/M33 S00/S01 S02 M32/M33 S00 S01 S02 S03 S00/S01 S02 S03 S04 S00 输出。 注 2:当 SM02=1,SM01=0,输出为 3 挡变速,编入 S04 时,系统会产生报警。 【S 代码错】 。 当然,两档变速时,也可采用该设置。 输出 Y14 --1/0 ----1/0 0 0 1 1 0 0 1 1 Y12 1/0 --0 1 --0 1 0 1 0 1 0 1SM02=1,SM01=0SM02=1,SM01=1注 1:当 SM02=0,SM01=1,输出为 2 挡变速,编入 S03,S04 时,系统会产生报警【S 代码错】 。并按(2) 无级变速 用地址S和其后面的4位数值,直接指令主轴的转速(转/分),数值前导零可省略。 参数P004的位参数SANG设置为1时,模拟主轴功能即无级变速功能有效。不同的机床其最高 主轴转速设定值不同。最高转速是通过P31号参数来设定的。已知主轴的最高转速值,把此 数值写入到P31号参数中,即限定了主轴的最高转速。如程序中速度指令值超过此数值,也 被限定在参数中设定的最高转速上。 无级变速时,主轴的转速是通过主轴模拟接口的输出电压来控制的。当主轴模拟接口 输出10V电压时,对应的主轴转速为最高转速。即是P31号参数中设定的最高转速。对应关系 是:主轴模拟接口输出的电压=指定的主轴转速S×10V/P31号参数的设定值。 例: M03 S500;表示主轴以500转/分的速度开始正向转动。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203.6 刀具功能(T功能)3.6.1换刀功能用地址 T 及其后面 4 位数来选择机床上的刀具。 在一个程序段中,可以指令一个 T 代码。 移动指令和 T 代码在同一程序段中指令时,移动指令和 T 代码同时开始。 T 代码后面的前两位数值用于刀具选择, 后两位用于指定刀具补偿的补偿号。 如 T0101, 表示换 1 号刀具,同时执行 001 号刀补值。一般可让刀号和刀补值相对应一致。 T ○○ ○○ 刀补号 刀具选择号 系统可提供的刀具数由参数P39设定,最大设定为6。 (1)换刀过程如下:T1=P037 Ta&P034刀架正转输出(TL+ 4.5) 刀架反转输出(TL- 4.6) T2=P038 刀架到位输入(*T6~*T1 )当Ta≥P034时。产生报警 05:换刀时间过长。T 代码开始执行时,首先输出刀架正转信号(TL+),使刀架旋转,当接收到T代码指定 的刀具的到位信号后,关闭刀架正转信号,延迟参数P37 设置的时间后,刀架开始反转而 进行锁紧(TL-),其宽度为P038设置时间,之后,关闭刀架反转信号(TL-),换刀结束,程序转入 下一程序段继续执行。如指定的刀号与现在的刀号一致时,则换刀指令立刻结束,并转入下 一程序段执行。 (2)换刀相关参数: ●刀架到位信号(T6~T1) 由参数P003 的Bit1 TSGN 设定高或低电平有效。 TSGN 0 : 刀架到位信号高电平有效.(常开) 1 : 刀架到位信号低电平有效.(常闭) ●T1 ●T刀数 ●T2 ●Ta :刀架正转停止到刀架反转锁紧信号输出开始的延迟时间。 P037:0~4080 毫秒(设置单位:毫秒,间隔单位:16毫秒) :刀架的刀数选择。 P039,设定值 0~6 (单位:个) :刀架反转锁紧信号时间宽度。 P038: 0~4080 毫秒(设置单位:毫秒,间隔单位:16毫秒) :换刀刀位最长时间。0~1000秒。 P034 (设置单位:毫秒,间隔单位:16毫秒)注:上述时间参数不能设为0。(3)换刀相关报警: 1) 03:T 代码错。 当T 代码指定的刀号 > №039 工程序。 2) 05:换刀时间过长。 设定的最大刀号时,产生以上报警,并停止换刀及加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21从刀架开始正转,经过P034设置的 时间后指定的刀位到达信号仍然没有接收到时,产 生以上报警,并停止换刀及加工程序。 程序中指令的刀具选择号和实际刀具的对应关系,请参照机床厂家发行的说明书。 (4)刀架信号定时扫描检查 参数 P036 的位 bit7 CKTDI=1 时,系统定时扫描检查刀架输入信号,完成以下机能: z z z 换刀完毕后,再检查一遍刀架信号。如果信号正确时,结束换刀。否则,报警,并暂停 程序执行。 (产生暂停信号) 定时检查刀架信号与系统内记录的是否一致。 检查内容:1、应该接通的是否接通; 2、不该接通的是否接通。此两种情况的故障都 会产生如下报警: 08:总刀位数错或刀具输入信号错。注 1:按参数 P039 设置的刀具数量检查对应的输入信号个数。 注 2:如果不需检查或使用排刀时,设置 CKTDI=0。(5)后刀架选择 当使用后刀架时,设置参数 P036 的位参数 RVX 为 1。注:设置 RVX=1 时,原手动 X 轴+,-运动反向。3.6.2 补偿功能当使用多把刀具加工时,由于每把刀具长短都不一样,为了简化编程和操作,可使用补 偿功能。所谓补偿功能就是刀具偏置。 T代码具有下述意义: T○○○○ 刀具偏置号 刀具选择号 刀具选择号:就是选择刀架上相应的刀具。 刀具偏置号: 用于选择与偏置号相对应的偏置值, 刀具偏置值必须先设定在刀补页面中 相应的刀补号上,每一个刀补号有两个偏置值,一个用于 X 轴,另一个 用于 Z 轴。其中 X 向刀偏为直径值。 如T0102表示选择1号刀具,同时执行002号刀偏中设定的刀补值,一般是几号刀就选择 几号的刀补,这样不容易搞错。 当指定了T代码且它的偏置号不是00时刀具偏置功能有效。如果偏置号是00,则刀具偏 置功能取消。即取削刀补。 如:T0100,表示换1号刀,且取消刀具补偿值。 刀补手动输入时,如果超出最大值(±999.999),会产生029号报警。注1:单独的T代码 当在一个程序段中指令了单独的一个T代码时,不进行偏置移动,而是在下个程序段与下个程序段的 移动指令合成后移动。这个移动指令在G00方式时以快速进行的,其它方式时则按切削速度运动。 注2:G50 X(x) Z(z) T ;不进行刀具移动。此指令设置了刀具位置的坐标为(X)、(Z)的坐标系。 这个刀具位置是与T代码指定的偏置号相对应的偏置量进行减运算的结果。 Ⅱ 编 程 篇 - 3( 指 令 代 码 及 其 功 能 ) 3 - 22 注3:程序结束前,即可取消刀具偏移,也可保持,对加工无影响。不同的是,程序停止点的位置不同,相 差刀偏值。 注4:如果单独的T代码,执行刀具偏置时,刀具不产生移动,只会使数控系统位置页面中的绝对坐标值减 去一个刀偏置。如果需要执行刀具移动,可在程序T××××后编入U0、W0。取消刀补时除写T××00 后可编入U0、W0,即可使机床移动。 注 5:当机床没有安装回转刀架,采用排刀加工工件时,可在车床的中拖板上并排安装几把刀具,这些刀 具都可看成是 01 号刀,只是每一把刀具的刀补值不同。如采用两把刀具加工工件时,可采用 T0101 和 T0102 来编程。只要先正确设定每一把刀具的刀补值,加工时就可以相应的调用这两把刀具了。3.6.3 刀具补偿值的设定一般采用的是直接测量值输入的方式(绝对对刀方式),每一把刀具的刀补值都 是独立的。 在设定偏置量时可用下列简便的方法:当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控机床面板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