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很多都跌破净资产的股票了,张家港行会不会跌破净资产的股票

上市公司股票出现“破净”潮 银行股投资价值凸显|银行股|个股|钢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浪财经App:直播上线 博主一对一指导
  原标题:上市公司股票出现“破净”潮
  中国证券报记者 任明杰 实习记者 董添
  近期以来,随着大盘走弱,“破净”个股呈现阶梯式增长的态势,银行股更是成为“破净”的“主力军”。不过,随着盈利的持续改善,部分“破净”个股的投资价值开始凸显。
  “破净”家数阶梯式上升
  据Wind数据统计,近三个月来,随着大盘的走弱,破净个股的数量从“20+”到“30+”,再到目前的“40+”,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态势。今年3月31日,破净个股的数量突破30只,达到31只;5月10日,破净个股的数量突破40只;截至6月6日收盘,破净个股的数量达到43只。
  在这43只破净个股中,银行股再次成为“主力军”,破净个股的数量达到12只,占整个银行板块25只股票数量的近一半。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无一幸免。近一个月来,申万银行指数虽然强劲反弹,但仍然无力改变银行股“集体破净”的局面。
  12家破净的银行股均是2016年之前上市的“老银行股”,而没有破净的银行股大多是2016年之后上市的次新股,比如、、、、等市净率目前仍然维持在高位,张家港行的市净率更是高达3.19。不过,4月5日以来,张家港行的股价经过大幅调整,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腰斩。
  电力、钢铁、煤炭、有色等周期性个股一向是破净的“常客”,在这43只破净的个股中,、、、、、等周期性个股再次“上榜”。其中,皖能电力和开滦股份年初以来的股价跌幅已经高达20%以上。
  银行股投资价值凸显
  “近期市场连续调整,破净股票越来越多,从历史经验来看,破净股票增多往往是市场的阶段底部的标志,但什么时候走出底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二者没有绝对的联系。对于破净股而言,投资者需要区别对待,不仅仅要看净资产,投资者还应该考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证券研究所联席总监钱启敏之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钢铁股为例,在过去很多年的时间里,钢铁股曾长期占据A股破净率的“头把交椅”,截至日,仍然有10只钢铁股跌破净资产,但是,钢铁板块却一直难以受到资金的青睐。直到2016年随着钢铁去产能加快推进,钢铁板块盈利能力大幅改善,钢铁板块的投资价值才再次凸现出来。
  “集体破净”的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凸显。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营收同比降低1.8%,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较2016年增速有所提升。从2016年一季度开始,拨备前利润增速与净利润增速剪刀差在逐步缩小,彰显拨备反哺净利润趋势。在盈利改善的提前下,目前银行板块0.89的市净率也已经接近历史底部。
  民生证券指出,过去银行股的历史最低市净率水平在0.84左右,前期板块受流动性与强监管的影响PB已接近历史底部,市场悲观反应较强,反弹则是对前期过度悲观反应的修复。市场情绪较为谨慎,资金风险偏好有所变化。而在过去的20个交易日里,申万银行指数已上涨5.81%。
  另外,不少破净的上市公司一季度净利大幅增长,凸显出较强的投资价值。其中,、、开滦股份、、南山铝业、、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均取得同比100%以上增长的表现。
责任编辑:依然
热门推荐APP专享银行股票市盈率那么低,股价好多都跌破净资产,为什么没人购买?投资者为什么不看好银行股? - 知乎23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为何银行股跌破净资产,还不能买
我的图书馆
为何银行股跌破净资产,还不能买
日17:30资深银行员工@xmlbocgd做客《牛人访谈》谈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如果一辆车拆了卖零件比卖整车价格更高,你会怎么办?按照经济学的理性人的逻辑,我们应该拆了卖零件,可事实往往不是这样的,因为你看到的零件比整车贵只是表象。如果把这个逻辑放在股市来看,就是上市企业的破产清算价值高于市值。我们分析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这个零件的计价是否公允、折旧是否充分、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瑕渍,二是大家觉得这个车型不能适应以后的路况,需要更先进的车型,而这辆车改装成本太高。截止今天收盘,我发现A股现已有81家企业跌破净资产,其中17只上市银行股中有12只跌破净资产,也就是市净率破1。这就好比把企业破产清算比企业持续经营更有价值,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显然是一种悖论。市净率这个估值指标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的局限是净资产由于入账或计算方式、资产升值潜力、资产质地的不同,内在价值有巨大差别,所以不少行业的净资产不能等同于清算价值。就如你用一千块钱买了一件衣服,或用一万块钱买了一件珠宝,买进来是这么多,账面是这么多,卖出去可就难卖这么多了。有些行业的净资产简直是企业的包袱,在停业清算时根本卖不到折旧后的净值,比如钢铁厂的高炉、不能起飞的飞机。所以很多时候,在股市低迷时,钢铁股和交通运输行业的股票是“破净”军团的常客。但市净率却特别适合银行业。因为银行业的净资产主要是现金资产,与实际价值最为接近。国际上一般都把市净率作为银行业的估值指标,而不是市盈率或市销率、市现率。通常情况下如果市净率低于1,往往是银行业具备较大投资价值的指标。现在不少中国银行股的市净率低于1了。银行股现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为什么市场不买账?难道这些银行马上要停业清算?难道它们不能持续经营?难道它们未来不能继续创造利润?显然不是,太阳每天依然会升起,中国银行的大门每天依然会开张营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银行业还是暴利行业。那么,为什么它们的股价要跌破清算价值?1,经济下行导致不良资产飙升我国银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收益率下降,不良资产飙升侵蚀利润。从目前的经济环境看,供给侧改革,无论是对实体经济而言,还是金融市场而言都面临着转型的挑战。经济走势,无论是u型或者L型,银行业都面临着客户再选择的问题,之前经济上行的时候,银行选择了很多民营企业,通过做大两小业务(小额、小微),资产分散的原则将风险降低,但目前来看民营企业出现抵御经济下行的能力明显偏弱,尤其是银行授信主要是以流贷为主,导致企业贷款到期支付困难,直接造成银行收贷困难。2,表外业务隐藏巨大风险目前为了保利润,很多银行做了账务处理,将表内业务转成表外,而且资产拨备不充分。在现行的银行会计制度下,银行股如果只看净资产,觉得股价接近净资产或者跌破净资产,是不充分不科学的。在银行端来讲,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是信贷资产,如果银行将信贷资产转成表外,或者资产拨备不充分,看净资产指标有何意义。另外,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基本上是信贷资产余额的2到3折,可想而知,在经济下行,不良资产凸显的情况下,银行的净资产下降程度是多厉害。再次,双降之后,大家都以为银行的信贷资金会增加,结果是增加了,但增加去哪里了,都是强担保或者在政府项目里,这些信贷资金议价能力很低,基本都是基准,或者基准下浮。由此可推断,不良资产凸显,信贷资产议价下降,那接下来是什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3以互联网金融为主的新兴企业冲击以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陆金所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在崛起,蚂蚁金服估值已经达3500亿,相当于一家中等的商业银行,而且后期发展潜力巨大。其他一些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蚕食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转型的路上非常缓慢。放眼成熟市场的银行业,服务性收入已经占收入的绝大部分,而我国由于利率政策的保护,银行业的收入还集中在存贷利差。现在的一个基本趋势是利率市场化,而且现在已经走出了一大步,这对银行业后期的收入构成了重大风险。最近几年,美国银行股和最近几月的某些欧洲银行股,跌破净资产后继续下跌,甚至还有不少跌至净资产的50%以下,毕竟净资产下面还有很多空间。当然欧美的这些商业银行受欧债危机的影响较大,但我国地方债的风险跟不容忽视。所以大家在投资银行股的时候还是要留心,表面的低估值可能不是真的低估。我们应投资资产质地良好,表外业务风险可控,在转型服务型银行的道路上走的更快的那些银行。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上海银行股价为何跌破净资产?股东问题是首因
  ◆导报记者 戴岳 济南报道
  (601229.SH)上市周年暴跌成了最近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拥有34600多名原始股东及高达29.26亿原始股流通之日的11月16日,上海上市一周年纪念日遭遇一字跌停;17日,上海银行开盘再次大跌8.89%,创出上市以来的最低14.04元/股,即便24日15.22元/股的收盘价,仍低于其每股净资产的15.91元。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年无锡银行首次原始股解禁后的表现,几乎如出一辙。业内人士表示,城商行、农商行的原始股东较为分散,而对这批数量庞大的原始股东来说,即便是15元左右的价格,也是15倍的持股收益,他们的套现需求自然会相当强烈。
  而张家港银行、吴江银行等解禁也将紧随其后。
  股东问题是首因
  根据上海银行发布的公告,此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限售股,占总股本的37.49%,此番解禁后,上海银行的流通股本增加至37.07亿股,占总股本的47.49%。上海银行下一轮的解禁期是2019年的11月16日。
  “首发股份的解禁表现跟股东人数的多寡有关,上海银行一直因为股东问题悬而未决致使上市数度延迟,及至上市后仍然因为股东太多而遭遇解禁日跌停,这也是其他城商行面临的问题。”一券商分析师表示。
  为了实现上市目标,上海银行曾不断改变股权结构和资产质量,比如:引进TCL集团作为战略股东;与阿里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直销平台和直销银行。截至2016年正式上市,上海银行的上市路走了十年多。上海银行原始投资人的投资周期也跟着该行的上市问题一再延长。
  而上海银行自然人股东占比大,普遍持股时间较长,他们对公司本身的质地和成长性不太关心,在解禁后抛售套现的意愿较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海银行解禁涉及的股东数量确实颇为庞大,有34649名之多。
  这34649名股东里,有社保基金、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飞、上海卢湾财政投资公司、自然人上海银行监事冯雪飞等。此外,还有“其他”,此次限售股解禁流通占总股本的37.49%,“其他”就占了31.69%。所谓“其他”,就是诸多城商行、农商行都有的内部员工持股。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内部员工持股比例太高对上市后企业的社会影响不好,也不利于上市企业稳定。资料显示,上海银行有5937名内部职工持股,内部持股职工占该行发行前股东总人数的14.79%。而公开资料显示,无锡银行共有747名内部职工持股,1427名,吴江银行775名。通常情况下很少有银行做内部员工持股,即便有,涉及的人数一般也都比较少。
  “当前银行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再出现人数众多的解禁,上海银行的股价走势反映了投资者心理。未来还会有其他地方银行遭遇类似情形。”一位分析师表示。
  马上面临解禁的吴江银行也会面临同样的处境。23日晚间,吴江银行公告称,公司有4.62亿限售股将于日起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的31.90%,这部分限售股一共涉及股东1006名。24日收盘时,吴江价为8.51元/股,而去年上市的发行价为6.83元/股,两个数字已经十分接近。结合近期,吴江银行有不小的跌幅来看,如果解禁之后大跌,吴江银行有可能跌破发行价。
  同业业务占比超监管红线
  大多数分析机构认为,面对上海银行股价暴跌的事件,投资者应该重视公司基本面的长远发展而非股价一时波动。
  经济导报记者从三季报数据看到,上海银行三季度末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增长6.8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5.91元,较上年末增加1.08元。不过,上海银行面临着大部分都面临的苦恼:营收下滑。
  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有11家银行营收同比出现下滑,其中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居多。(,)下滑幅度最大为13%,上海银行营收下滑7.54%。
  与此同时,上海银行归属股东净利润为116.58亿元,同比增长6.84%,增幅在7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列倒数第二,仅高于(,)的3.75%;增速较去年末的10.04%下滑3.27个百分点。
  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纷纷进行缩表,上海银行6月末总资产1.69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54.47亿元。缩表的原因,除银行同业资产减少13.4亿元之外,上海银行的应收账款投资下降了946.4亿,降幅远超同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银行同业业务压力问题是不可忽视的。2017年中报显示,上海银行2017上半年同业资产同比减少13.4亿元,存量占总负债比重为41.7%。尽管有所下降,但仍有券商研究报告指出,二季度末时,上海银行的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占总负债比重为41.7%,超过明年一季度将开始实施的33%监管红线。
  众所周知,今年年初以来,监管层对银行委外等同业业务监管力度空前加强,多家银行主动调节了同业资产。银监会发布的2017年前3季度数据披露,银行业同业资产收缩,比年初减少2.6万亿。从公开数据中可见,委外资产主要集中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与应收款项类投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主要是同业买入返售债券,应收款项类投资方面,江阴银行减少了100%,其次就是上海银行减少了44%。
  而在为达到监管标准稳踩刹车的过程中,当前同业业务占比偏高的银行如何大幅收缩消化同业业务是一个问题,如何不因过度收缩导致银行业绩大起大落值得思考。
(责任编辑:刘伟 HF113)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上海银行股价为何跌破净资产?股东问题是首因》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四大行股价跌破净资产 银行股全面破净时代来临
今日股再度回落,盘中最低跌至3.53元,收盘报3.55元。有媒体称,工商银行股价已跌到三季度末净资产3.51元附近,考虑到年末净资产上升尚未体现,“宇宙行”股价实际已经破净。如此一来,16家上市银行中,将成为唯一一家股价高于实际净资产的银行,银行股进入了全面破净的时代。一方面,各界对于地方债风险的担忧与日俱增,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防控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列为重点任务。在多家机构纷纷拿出“估计版本”的背景下,地方债审计官方结果已成为经济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但尽管历时4个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地方债审计”的结果却延期发布,让市场揣测不已。与此同时,自11月份起,市场纷传为规范规模日益膨胀的同业业务,有关部门将出台《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即业界流传的银监会“9号文”)》,迫使银行收缩同业资产扩张速度。近两个月来,监管层一直保持模糊态度,也让银行股受压。有媒体分析文章指出,股正处在估值的地板价水平,但是市场人士对它们到底是便宜还是根本不值钱却有不同看法。MSCI全中国指数中,板块的权重超过34%,这也足够说明银行股的表现对整个中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有分析师对中国银行股的前景表达了怀疑态度,称这种担忧不仅仅是因为坏账规模可能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而扩大,也因为很难明确这种坏账的问题到底会有多大。瑞士银行集团财富管理业务的亚太地区首席投资官哈特穆特-以塞尔(Hartmut Issel)说,“每个人都基本同意,它们所报告的拨备是偏低的,但是没人知道到底低了多少。”这个问题在12月早些时候再次成为市场焦点。中国在当时宣布,正在寻求股东批准增加减记拨备至52亿人民币,也就是8.6亿。这一消息使得市场人士严重担忧,是不是整个银行业的贷款质量都在滑坡。标准普尔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结束时,中信银行是以资产规模排列的中国第十二大银行。虽然以52亿人民币的规模来看,中信银行是中等规模的中国银行中不良贷款规模最大的,但是也很难说这是不是因为该行在减值的处理上比其他的银行更加主动。哈特穆特-以塞尔说,“如果我们更加接近这样一种情况,也就是我们可以衡量,或者是说风险有可见的消退,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为这个板块的股票给出一个更高的估值。”他预测,中国正在推动的对的改革将可以帮助引发这种重新的评定。不过也有市场人士对此表示反对。中国的研究主管洪灏说,“改革将会有对实体经济带来错位的巨大成本。”他指出,虽然很多银行的价格都低于其账面价值&#8212;&#8212;根据的评估,中国银行业的股价相当于其2014财年账面价值的0.8倍左右,而金融危机期间,这个板块的估值甚至是在更低的0.5倍左右。他在接受访问时警告说,由于盈利担忧的存在,“估值可能从现在的水平继续降低”。洪灏说,“短期利率的紧张将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此外,坏账拨备或者是坏账的预估值在很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都是被低估的,我们会看到很多银行的利润报表上有更多开支。”他还补充说,“由于经济增长的放缓,不良贷款会在未来几年内增加。”还有部分分析人士对银行的盈利前景有更乐观的看法,但是也认为股价不会有太大的提升。野村证券在最近的报告中提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期,并称银行股会随着前景的改善帮助缓解对资产质量的担忧而触底,但是也说,“这些股票会在区间内波动很长时间,包括来自在线金融的竞争加剧,以及利率自由化等,都将构成结构性的挑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shumingli]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价跌破净资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