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聚财车贷公司黑手 陷阱套路 合同诈骗 霸王条约 非法侵占他人车辆 盗抢扣押车辆 敲诈勒索

车贷陷阱套路 《苏州人人聚财》非融资性担保桂林分公司 车贷黑手 陷阱套路贷 以各种诱人的广告幌子 合同诈骗_百度贴吧
车贷陷阱套路 《苏州人人聚财》非融资性担保桂林分公司 车贷黑
车贷陷阱套路 《苏州人人聚财》非融资性担保桂林分公司 车贷黑手 陷阱套路贷 以各种诱人的广告幌子 合同诈骗 安装GPS定位 霸王条约 隐形套路贷中的高利贷 不经过任何国家机关执法部门 以各种违约理由非法强抢强扣强卖车 以侵占他人车辆为目的 敲诈勒索天价拖车费
假借经济纠纷警察不管 没有合同法院起诉时间长 律师取证维权难 这种有组织的涉黑团伙 软暴力手段收车让受害者投诉无门…
我是这个公司的受害者之一
据我了解发现 这种公司的法定代表人4个月都要变更一次 其目的在于逃避责任 全国各地这种车贷公司多不胜数 被拖车受害者也多不胜数 很多这种公司旗下在各大地区城市都有分公司 这不是代表该公司实力雄厚 而是方便异地销售 之所以市场上才会出现有很多的租车公司 和很多低价的抵押车买卖 以及发生很多关于抵押车被盗抢各种很多扰乱社会治安等乱象的问题 希望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打击和治理 能为我们做主维权…
全国各地很多媒体都有爆光类似事件,就是没有说明如何打击和处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精选一公司与被拍摄对象签署的委制作协议,价格为27900元,用于购买杂志版面。见记者只愿花钱拍摄最基础的照片,这名人称王总的男子一直让记者花钱买杂志版面登照片,说更容易被挑中。委托制作协议中的《时尚综情》杂志个人版位报价明细。本组照片/新京报记者摄4月19日,北京三里屯,女摄影师(左边黑色上衣)拍完照,向被拍女子要联系方式,之后会有多个电话打来,让被拍者应聘兼职模特,掏钱再拍宣传照以及上杂志。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先街拍,后让你应聘模特,花钱买无刊号杂志版位;30多人自称被骗;律师认为涉事公司涉嫌诈骗提起三里屯,人们总能和时尚、美女、繁华联想在一起。这里每天聚集着大量时尚的年轻男女,也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美女,可以给你拍张照片吗?”在三里屯广场,每天聚集着几个背着相机的女孩,给过往打扮时尚的女生拍照留下对方电话,接着以招兼职模特为由,一步一步套取费用。近日,记者暗访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发现,他们拍模特宣传照片收费千元不等;为更好的宣传和展示,须在一本《时尚综情》的杂志上买版面,费用在千元至数万元之间,但杂志并没有刊号;化妆中要求花费数百元做指甲、购买胸贴等,照片要求精修,每张78元;承诺在两年内至少提供10次广告活动,最后可能以近期没有活动,客户没有选上等理由拒绝。“这些不明真相的20岁左右小姑娘,还以为遇到了星探,实际成了这种灰色产业的目标,他们用层层谈话术配合,制造各种强制性暗中消费。”一名当事人在支付了几万元后,发现可能被骗,要求退款被拒,写出长文在网上揭露此事。记者初步统计,有相同遭遇的有30多人,涉及金额60余万,最高单笔支出在15万元。有当事人表示,签约一年多,从未正式接到过一次广告活动。4月28日,记者陪同几名当事人前往朝阳区南磨房派出所报案。民警告知,现已经按照经侦要求统计报案材料。“目前这件事处于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之间,经侦还在研究是否能立案,可以先去法院起诉。”被街拍 应聘模特被刷12600元4月初,22岁的张丽刚大学毕业,来北京工作,她第一次外出,是和朋友到三里屯逛街。“在三里屯广场,一个女孩说要给我街拍,拍完之后要了我的电话,说要把照片寄给我。”张丽回忆,之后一周,她接到不同座机打来的电话,“让我做兼职模特。”抱着试试的心理,4月4日,张丽根据对方提供的地址,来到百子湾A公司。“对方说自己是经纪人,说我条件多好多好,要签我做兼职模特。但需要先交1000元,作为宣传照片的制作费,一年之内一定能接活动。”张丽交钱签协议的时候,办公室进来一名男子。男子自称负责公司活动执行,手里拿着一份面膜广告合同,问她要不要拍,前提是要花钱在杂志上刊登照片。这时办公室再次进来一人,作势要抢走这份广告合同给别人签。“你要不要签?4月23日拍,当天就能拿到薪酬,最高能有一万八,你花出去的很快就会挣回来。”张丽说,在这种氛围下,自己答应签下这份广告合同,同时表示没带那么多现金,对方说可以,接着拿走自己的,先后刷走12600元,“他们还说不够,其他的算是帮我垫付了。”约定拍摄广告的时间临近,对方却迟迟没有通知,张丽多次询问,却被各种理由推脱。直到约定时间的前两天,对方才回复称,由于张丽没有经过培训,不能拍摄这个广告。“当时签合同时,对方明明说没有培训也可以,现在又反口。”张丽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上当了。要接广告 需在公司花钱拍宣传照根据张丽的描述,4月10日,记者前往三里屯广场,让一名女摄影师街拍后,记者留下了联系电话。此后几天,有不同号码的电话打来,让记者去面试兼职模特。4月12日,按照对方通知的地址,记者前往朝阳区百子湾沿海赛洛城一栋三层小楼。A公司一名自称助理的男子将记者带到右侧大厅,墙面电视上循环播放着模特走秀的视频,旁边沙发上坐着几个前来应聘的年轻女孩。助理拿出表格,让记者填上姓名、身高、职业、演艺经验等,“这是拿给面试经纪人看的。”10分钟后,记者被带到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内。办公桌前,坐着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子,“你叫我yuki就好,不用问我中文名,我平时在外都是用这个英文名。”对方自称是职业经纪人,兼职歌手,即将参加新一期《中国新歌声》的录制,在其他演艺公司还有副总职位。“我们需要一批便宜的兼职模特,公司可以省钱,你也可以挣,各取所需。”她说,签约之后,会免费培训,之后就可以接广告活动,保证两年内至少能接到10单广告。谈话到最后,这名经纪人告诉记者,模特必须要有自己的宣传照片,这样才可以拿给客户看然后接广告。“影楼拍不出广告片的效果,我们是不认的。”经纪人提议支付3500元,拍摄两组照片。记者假称学生身份,现在没有钱,对方建议,“你可以在我这押个两三百,先把协议签了,你再回去跟父母要钱,可别说是做兼职模特,找点别的幌子,你也知道,老人的思想比较保守顽固。”圈钱升级 让你花大钱买杂志版面“同意拍摄照片,花个1000元签下协议,你可能想着不行就当是给自己拍了一套写真,其实这只是对方套路圈钱的第一步。”张丽说,后面还有更多招数在等着你。4月15日,记者以1000元的价格,与对方签下一份“委托制作协议”,并按照约定时间,在公司一层的影棚内,化妆拍摄照片。影棚内,如记者一般的“签约艺人”有七八个,被分给不同的化妆师。“你住在哪里,是什么工作?”“收入多少?”化妆师一直与记者闲聊,试图询问工作收入等信息。化妆完毕,化妆师再次表示,拍摄需要面膜(30元/张)、胸贴(238元)、假指甲(238元)、臀贴(238元),并称,“以后接活动也用得上,公司都是为你们好,提供好产品,为你们省事。”记者表示拒绝,并称1000元应该包含拍照所有费用时,对方态度变得强硬,“你要用就用,不用咱们就这么拍。”拍摄结束后,记者离开该公司。据多名当事人介绍,再次前往挑选照片时,对方只提供电子版,并要求支付精修照片的费用,每张需78元,此时会再次花费近千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到这里就算结束了。但还有一部分人,被化妆师套取到信息,会被带上二楼与所谓的经理见面,让你再次掏钱。”另一名受害者王颖,同样是在三里屯被街拍后,去面试兼职模特,先后两次,共支付11000元。“化妆时,化妆师突然说公司老板郝总(女)在我身后观察了半个小时,觉得我条件好要再和我谈。”在郝总办公室内,对方一直夸王颖条件好,要把握住机会。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展示,对方提出把王颖的照片刊登在杂志的核心版面。“说是不同版面的价位不同,交了多少钱,意味着你之后能接到多少钱的广告”,在对方不断劝说下,王颖同意把原先1000元一组的电子照片,改成两页杂志版面,但对方要价27000元。“我当时说自己没钱,郝总就拿过我手机,一边说着可以开通支付宝‘’,一边就直接给我点开了,付了1万多,说剩下的他们帮我垫付了。”事发之后,再回忆当时,王颖觉得对方的行为有强行的意味,在和其他当事人交流中,她发现,和她一样被点开“蚂蚁借呗”的,并不在少数。拍摄对象“长得丑没关系,有钱就行”暗访拍片过程后,另一路记者以求职者身份,应聘该公司外联摄影师工作,除了要求应聘者是年轻女性外,并没有其他专业性要求。入职后,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规模在100人左右,棚拍摄影师常设2人,化妆师2人,修片师2人,排版师2人,负责在外街拍的外联人员有23人,这些外联人员,分到三里屯、西单、南锣鼓巷、玉渊潭等不同区域,工作时间在下午1点到7点左右,一个场地的人,一个小时会轮换一次。“你们的工作就是在人流密集地方拍照,我会给你们发手机,手机没有卡,后面贴上标签写上自己名字,只用来留拍的人的联系方式。”外联事务负责人王总介绍,每天必须完成规定的任务量,最少是拍40个人,完成任务后,每天都要上交手机,手机里的号码会被导出,由助理和经纪人打电话。外联工作为提成制,底薪是3000元,负责人称,拍的照片越多,底薪越高(最高4000元),“模特”同意合作交钱的话,可以拿到3%的提成。“你们业绩好的,高的一个月能拿到上万元。”“拍照选什么样的人啊?”记者试图询问。其他同事们给出答案,“尽量找女孩,男的出单率低”;“要长得好看,有钱的,你就观察她的衣服包是不是名牌。”“其实长得难看也没关系,有钱就行。”一名同事最后补充道。警方暂未立案 建议去法院起诉多名当事人认为,该公司以街拍为诱饵,利用年轻女孩的虚荣心,通过各种话术和周密布局设套,其中更涉及多种隐形和强制消费。4月中旬,张丽、王颖等30多名已经签约的当事人通过贴吧、微博等渠道相识,并抱团维权。初步统计,去年1月至今,这些当事人支付的金额总数在60多万,其中最高单笔支付在15万元。这名支付15万元的当事人认为,自己被对方洗脑了,刊登照片在杂志封面位置,报价78900元,自己同意刊登两期。刷光两张后,再次开通款,支付了15万元。事后感觉不对劲,她曾要求公司退款,但遭到拒绝。4月22日,有六名当事人前往朝阳区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民警说对方犯罪手段挺高明的,仅从合同上看不出什么破绽。让我们去派出所报案,看人数多的话再考虑能不能立案。”4月28日,记者陪同几名当事人再次前往朝阳区南磨房派出所报案。民警告知,现已经按照经侦要求统计报案材料。“目前这件事处于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之间,经侦还在研究是否能立案,可以先去法院起诉。”“其实人数远不止这些。”王颖说,公司承诺在两年内至少提供10个广告活动,很多人还在观望。“即使拍照后还有培训,对方会各种刁难让你考核不过;即便过了,还会以没有活动,最近档期忙,或者客户没有看上你等理由拒绝。”4月26日,记者联系到一位当事人李华,2016年1月,她和该公司签约,并支付24000元,一年多过去,对方并未提供过正式的广告活动,李华表示,自己多次催促,对方才通知过两次试拍样片。“两次一共给了900元报酬,但都没被选上。”李华提供的信息显示,该公司四月拍摄的样片,是为“58同城”提供职业形象女模特。记者就此询问“58同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并没有此次广告活动,同时也并未和A公司合作。■ 说法业内人士兼职模特初入行 自拍素颜照即可一名从事多年兼职模特的业内人士表示,“兼职模特不需要签什么协议,也不需要交什么钱。如果商家有广告找模特,会出通告,模特自己把照片、视频、个人资料发到对方邮箱,商家会挑选后跟模特联系。”模特大多有自己PPT和资料以及宣传照片,她表示,是因为她们参加过很多的广告拍摄,留有照片后,自己或者经纪人积攒下来做成的。第一次应聘平面模特,需要一个自我介绍的小视频,和全方位的素颜照片,自己用手机就可以拍摄。“当然,这种广告片也可以拍,一般一组价格在1000元左右,不会再有别的收费。但并不代表客户一定会选你,他们不是想看你的片子有多高大上,而是想看你这个人的形象和感觉,和他们的产品是否符合。”她最后补充道。中国模特公社文宣毛研告诉记者,正常情况,没有任何人会给出承诺,保证你在两年内能接到多少活,这些都是未知的。记者发现,该公司用于刊登照片收费的《时尚综情》杂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中,没有刊号信息。“如果你在《时尚芭莎》这样的,人们所认知的杂志版面上登有照片,对艺人是有影响的;但如果是连刊号都没有的杂志,没有广告客户会认可,也没有理由收取高额费用。”毛研说。律师该公司相关人员涉嫌诈骗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表示,A公司与当事人签订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支付现金后,公司与当事人约定在《时尚综情》杂志出版。但《时尚综情》杂志没有“国内统一刊号”,非法期刊是不受**认可的。若是非法出版物,那么杂志不能够发行,不会广泛地传播,与签订合同所要达到的效果相差甚远。这种情况下,该公司的行为构成民事欺诈,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合同。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说,“A公司承诺两年内提供至少10次广告活动,用什么来保障,怎么保障,是广告商选取,公司只是制作方。”他认为,这是在虚假承诺,骗取当事人的信任,这种在被欺骗的情况下签的合同是无效的,可以要求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合同无效造成的损失。《刑法》规定,构成合同诈骗的特征之一为“钓鱼式合同”,先履行小合同或者部分合同,骗取当事人信任后,继续与其签订合同,以骗取更多财物。该公司的工作人员承诺给当事人在杂志上刊登照片,当事人一次又一次地支付现金,却没有按照约定为当事人刊登,韩骁表示,这里说的杂志是指正规刊物,因此该公司相关人员的行为,使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置了自己的财产,其行为构成诈骗。韩骁认为,A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涉嫌诈骗,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有可能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韩骁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似情况时,要保持冷静,签约之前要查询一下签订方相关的资质。要保持一定的反诈骗意识;而且,切忌贪便宜,对飞来横财和好处以及特别不熟悉的人所承诺的利益要深思,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要三思而后行。最重要的是克服不良心理,不要不切实际地做“明星梦”,要脚踏实地。新京报记者 左燕燕 吴明敏 林斐然 实习生 阮冠达 周弯 芦茹飞 贾洁卿《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精选二核心提示:“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本来只是想做兼职,却遇上,和张达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目前这起案件已有160余名学生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万元。警方介入调查。“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安徽高校的多名大学生反映,今年8月中旬,他们被一家名叫安徽征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公司”)的企业骗了购机款,现在每个月都要为这家企业垫付数百元的按揭款。据了解,征途公司在合肥多所高校开展代售移动卡的业务,受骗大学生来自省会合肥的多所高校,目前有160余名学生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万元。“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张达平时课余喜欢运动,还在学生会担任职务,校园生活安排比较丰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做点兼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1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大部分用来在学校吃饭,余下的,朋友聚会时掏一点,缺衣服时买两件,但要和朋友出去玩玩,这些钱显然就不够用了。”张达说,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外面兼职,干的活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会点儿“才艺”,就去跆拳道馆或者舞蹈社当个兼职老师,也有人去饭店、服装店当店员。张达大一时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当过勤杂工,按小时取酬,1小时10元,他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干活儿,赚的钱十分微薄。今年3月,张达经人介绍,兼职代理了征途移动公司代销手机卡的业务。“这份兼职是一个同级同学介绍的,他说自己是校园代理,也去相关公司一家一家‘实地考察’过,最终推荐了征途。”张达说,自己遇上网上兼职代理的类似业务,会考虑是否存在风险,但熟人的介绍打消了他的疑虑。公司让张达在三四月开始招学生当“业务员”,开学时将新生带到学校内的公司网点,向新生售卖电话卡,卖出一张卡,公司承诺会给张达80~120元提成,他再去和“手下”的“业务员”分成。张达觉得,这份收入显然比饭店勤杂工“高得多”,他也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咨询过,手机卡代售是否可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卖卡”莫名其妙变成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不仅没有按时发放代理费,还向张达提出了新要求。征途公司的校园经理孙某要求张达用身份证在一家名叫“”的网络购物平台上,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一部iPhone。“你们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没什么问题,要是做的话,钱肯定按时给你们,不做的话,代理电话卡的工资可能就没有协议上给得那么多。”据张达回忆,当时孙经理是这么“劝说”他的。身边也有同学选择不“刷单”,但张达觉得那样钱就会拿得少,还是没有“放弃”。而当初向他推荐工作的同学说了一句“我都在这家公司做了好几个月了,绝对没问题”,更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据张达回忆,孙经理当时表示,征途移动公司与“分期乐”有合作关系,这只是简单的“刷单”行为,不用他承担费用,并承诺公司每个月会在还款日前将钱打给他,还保证这是极其“安全”的行为,没有风险。在孙某的极力劝说下,张达零首付分12期按揭购买了一部总价为6599元的iPhone 7 plus,每月还贷549.92元。而张达向对方提出的“为什么钱不能一次性给我们”的疑问,公司没有回应。征途公司正常还了两个月按揭款后,就直接“蒸发”了。“手机刚寄到学校就被孙经理拿走了。”张达说,公司从5月开始就拖欠费用,并让他先行垫款,理由是“公司资金周转不开”。考虑到违约金和个人信用,张达不得不自行垫付了一期按揭款。到了6月,张达突然联系不上征途移动的员工了。“之前孙经理每隔一段时间给我们代理开一次会,自从在‘分期乐’买了手机后,他基本就没影了。”校园经理孙某称自己已离职,而公司老板汪某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面对剩下的4949元未还按揭款,张达不知如何是好。不能为了赚钱而一时心切目前,合肥市新站区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这起案件。安徽省消保委律师团律师、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认为,征途移动公司打着本不存在的公司旗号,表面是大学生从事移动校园卡销售业务,实际上是骗取大学生用个人身份信息透支刷单购买数千元的手机,最后占为己有。这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条例,征途移动公司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立案的标准。吕斌建议,为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后果,受骗的大学生要按时偿还贷款,然后通过公安机关向犯罪分子追赃。“大学生最好联合其他受骗同学一起去报案,以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另据了解,目前合肥还出现了几起类似的大学生兼职被诈骗案,作案人手法不同,但“套路”相似:都是利用大学生寻找兼职赚钱的“迫切”心理,通过或刷单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的幌子,让大学生先吃点“甜头”,后期诱骗学生上当。今年9月25日,在合肥蜀山区某饭店打工的学生秦某刷微博时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信息,秦某随后联系对方刷了第一单109元,对方立刻给其返还114元。轻轻松松就拿到5元的提成,随后,秦某在1个小时内一共转了4笔钱共计1.2万元,此时对方告诉秦某这一单必须转双份不然拿不到钱,秦某情急之下找老师和同学借了1.2万元又转给对方。之后对方又以时间太久造成卡单为由让秦某再转一次,秦某此时感觉可能上当受骗,而对方已成功骗取2.4万元。无独有偶,毕业于合肥某高校的王某某发现多家互联网平台可为高校在校学生办理分期贷款及分期购买手机业务,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于是,王某某便萌生利用学生身份办理贷款进而非法占有的念头。王某某笼络其他人,在一些写字楼里租下房子,利用QQ群、分类信息网站等渠道,散布招聘学生兼职的。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前来应聘后,纷纷注册了各类平台账号,王某某谎称自己与这些平台有合作关系,注册只是为了完成业务量。而当兼职学生注册开通这些网贷账号后,王某某便要求学生在各类平台上办理购买手机分期付款和网络,并要求学生将贷款下来的手机和资金交给自己支配,每单分别给予学生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提成”。为彻底打消学生们的疑虑,王某某还承诺到期就会还款,一切风险由自己承担,与当事人无关。之后王某某不仅蒙骗学生拍摄照片及视频,让学生办理后交给他保管,甚至利用各类平台审核松懈的漏洞,冒充学生本人提高,非法占有大量资金,而很多受害人竟对此毫不知情。至案发时,警方统计有246名学生受骗,涉案资金300多万元,贷款平台19家。合肥警方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或兼职时,不能为了薪水一时心切,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他人,更不能随意在网络平台上申请各类贷款。一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详细告知、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幌子进行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且消费欲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这次受骗后,父母规劝我最近不要做兼职了,要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之中。”虽然6000多元还没追回,但张达目前放弃了兼职的想法,回归到校园生活之中。“现在仔细回想当时的一些细节,有很多漏洞,但当时自己怎么没有发觉呢?还是太心急了,就当作一次教训吧。”张达觉得,如果再找兼职,一定要“看清楚”,熟人介绍的也不敢轻信了。【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精选三160余名学生受骗 大学生做兼职也能遇上校园贷时间:日 09:02:43 中财网大学生做兼职也能遇上校园贷“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安徽高校的多名大学生反映,今年8月中旬,他们被一家名叫安徽征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公司”)的企业骗了购机款,现在每个月都要为这家企业垫付数百元的按揭款。据了解,征途公司在合肥多所高校开展代售移动卡的业务,受骗大学生来自省会合肥的多所高校,目前有160余名学生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万元。“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张达平时课余喜欢运动,还在学生会担任职务,校园生活安排比较丰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做点兼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1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大部分用来在学校吃饭,余下的,朋友聚会时掏一点,缺衣服时买两件,但要和朋友出去玩玩,这些钱显然就不够用了。”张达说,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外面兼职,干的活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会点儿“才艺”,就去跆拳道馆或者舞蹈社当个兼职老师,也有人去饭店、服装店当店员。张达大一时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当过勤杂工,按小时取酬,1小时10元,他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干活儿,赚的钱十分微薄。今年3月,张达经人介绍,兼职代理了征途移动公司代销手机卡的业务。“这份兼职是一个同级同学介绍的,他说自己是校园代理,也去相关公司一家一家‘实地考察’过,最终推荐了征途。”张达说,自己遇上网上兼职代理的类似业务,会考虑是否存在风险,但熟人的介绍打消了他的疑虑。公司让张达在三四月开始招学生当“业务员”,开学时将新生带到学校内的公司网点,向新生售卖电话卡,卖出一张卡,公司承诺会给张达80~120元提成,他再去和“手下”的“业务员”分成。张达觉得,这份收入显然比饭店勤杂工“高得多”,他也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咨询过,手机卡代售是否可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卖卡”莫名其妙变成了“刷单”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不仅没有按时发放代理费,还向张达提出了新要求。征途公司的校园经理孙某要求张达用身份证在一家名叫“分期乐”的网络购物平台上,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一部iPhone。“你们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没什么问题,要是做的话,钱肯定按时给你们,不做的话,代理电话卡的工资可能就没有协议上给得那么多。”据张达回忆,当时孙经理是这么“劝说”他的。身边也有同学选择不“刷单”,但张达觉得那样钱就会拿得少,还是没有“放弃”。而当初向他推荐工作的同学说了一句“我都在这家公司做了好几个月了,绝对没问题”,更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据张达回忆,孙经理当时表示,征途移动公司与“分期乐”有合作关系,这只是简单的“刷单”行为,不用他承担费用,并承诺公司每个月会在还款日前将钱打给他,还保证这是极其“安全”的行为,没有风险。在孙某的极力劝说下,张达零首付分12期按揭购买了一部总价为6599元的iPhone 7 plus,每月还贷549.92元。而张达向对方提出的“为什么钱不能一次性给我们”的疑问,公司没有回应。征途公司正常还了两个月按揭款后,就直接“蒸发”了。“手机刚寄到学校就被孙经理拿走了。”张达说,公司从5月开始就拖欠费用,并让他先行垫款,理由是“公司资金周转不开”。考虑到违约金和个人信用,张达不得不自行垫付了一期按揭款。到了6月,张达突然联系不上征途移动的员工了。“之前孙经理每隔一段时间给我们代理开一次会,自从在‘分期乐’买了手机后,他基本就没影了。”校园经理孙某称自己已离职,而公司老板汪某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面对剩下的4949元未还按揭款,张达不知如何是好。不能为了赚钱而一时心切目前,合肥市新站区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这起案件。安徽省消保委律师团律师、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认为,征途移动公司打着本不存在的公司旗号,表面是招聘大学生从事移动校园卡销售业务,实际上是骗取大学生用个人身份信息透支刷单购买数千元的手机,最后占为己有。这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条例,征途移动公司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立案的标准。吕斌建议,为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后果,受骗的大学生要按时偿还贷款,然后通过公安机关向犯罪分子追赃。“大学生最好联合其他受骗同学一起去报案,以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另据了解,目前合肥还出现了几起类似的大学生兼职被诈骗案,作案人手法不同,但“套路”相似:都是利用大学生寻找兼职赚钱的“迫切”心理,通过网贷平台或刷单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的幌子,让大学生先吃点“甜头”,后期诱骗学生上当。今年9月25日,在合肥蜀山区某饭店打工的学生秦某刷微博时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信息,秦某随后联系对方刷了第一单109元,对方立刻给其返还114元。轻轻松松就拿到5元的提成,随后,秦某在1个小时内一共转了4笔钱共计1.2万元,此时对方告诉秦某这一单必须转双份不然拿不到钱,秦某情急之下找老师和同学借了1.2万元又转给对方。之后对方又以时间太久造成卡单为由让秦某再转一次,秦某此时感觉可能上当受骗,而对方已成功骗取2.4万元。无独有偶,毕业于合肥某高校的王某某发现多家互联网平台可为高校在校学生办理分期贷款及分期购买手机业务,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轻松贷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于是,王某某便萌生利用学生身份办理贷款进而非法占有的念头。王某某笼络其他人,在一些写字楼里租下房子,利用QQ群、分类信息网站等渠道,散布招聘学生兼职的虚假广告。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前来应聘后,纷纷注册了各类网贷平台账号,王某某谎称自己与这些平台有合作关系,注册只是为了完成业务量。而当兼职学生注册开通这些网贷账号后,王某某便要求学生在各类平台上办理购买手机分期付款和网络贷款业务,并要求学生将贷款下来的手机和资金交给自己支配,每单分别给予学生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提成”。为彻底打消学生们的疑虑,王某某还承诺到期就会还款,一切风险由自己承担,与当事人无关。之后王某某不仅蒙骗学生拍摄照片及视频,让学生办理银行卡后交给他保管,甚至利用各类平台审核松懈的漏洞,冒充学生本人提高贷款额度,非法占有大量资金,而很多受害人竟对此毫不知情。至案发时,警方统计有246名学生受骗,涉案资金300多万元,贷款平台19家。合肥警方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或兼职时,不能为了薪水一时心切,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他人,更不能随意在网络平台上申请各类贷款。一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幌子进行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且消费欲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这次受骗后,父母规劝我最近不要做兼职了,要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之中。”虽然6000多元还没追回,但张达目前放弃了兼职的想法,回归到校园生活之中。“现在仔细回想当时的一些细节,有很多漏洞,但当时自己怎么没有发觉呢?还是太心急了,就当作一次教训吧。”张达觉得,如果再找兼职,一定要“看清楚”,熟人介绍的也不敢轻信了。.中.国.青.年.报《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精选四核心提示: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学生做兼职也能遇上校园贷“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安徽高校的多名大学生反映,今年8月中旬,他们被一家名叫安徽征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公司”)的企业骗了购机款,现在每个月都要为这家企业垫付数百元的按揭款。据了解,征途公司在合肥多所高校开展代售移动卡的业务,受骗大学生来自省会合肥的多所高校,目前有160余名学生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万元。“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张达平时课余喜欢运动,还在学生会担任职务,校园生活安排比较丰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做点兼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1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大部分用来在学校吃饭,余下的,朋友聚会时掏一点,缺衣服时买两件,但要和朋友出去玩玩,这些钱显然就不够用了。”张达说,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外面兼职,干的活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会点儿“才艺”,就去跆拳道馆或者舞蹈社当个兼职老师,也有人去饭店、服装店当店员。张达大一时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当过勤杂工,按小时取酬,1小时10元,他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干活儿,赚的钱十分微薄。今年3月,张达经人介绍,兼职代理了征途移动公司代销手机卡的业务。“这份兼职是一个同级同学介绍的,他说自己是校园代理,也去相关公司一家一家‘实地考察’过,最终推荐了征途。”张达说,自己遇上网上兼职代理的类似业务,会考虑是否存在风险,但熟人的介绍打消了他的疑虑。公司让张达在三四月开始招学生当“业务员”,开学时将新生带到学校内的公司网点,向新生售卖电话卡,卖出一张卡,公司承诺会给张达80~120元提成,他再去和“手下”的“业务员”分成。张达觉得,这份收入显然比饭店勤杂工“高得多”,他也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咨询过,手机卡代售是否可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卖卡”莫名其妙变成了“刷单”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不仅没有按时发放代理费,还向张达提出了新要求。征途公司的校园经理孙某要求张达用身份证在一家名叫“分期乐”的网络购物平台上,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一部iPhone。“你们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没什么问题,要是做的话,钱肯定按时给你们,不做的话,代理电话卡的工资可能就没有协议上给得那么多。”据张达回忆,当时孙经理是这么“劝说”他的。身边也有同学选择不“刷单”,但张达觉得那样钱就会拿得少,还是没有“放弃”。而当初向他推荐工作的同学说了一句“我都在这家公司做了好几个月了,绝对没问题”,更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据张达回忆,孙经理当时表示,征途移动公司与“分期乐”有合作关系,这只是简单的“刷单”行为,不用他承担费用,并承诺公司每个月会在还款日前将钱打给他,还保证这是极其“安全”的行为,没有风险。在孙某的极力劝说下,张达零首付分12期按揭购买了一部总价为6599元的iPhone 7 plus,每月还贷549.92元。而张达向对方提出的“为什么钱不能一次性给我们”的疑问,公司没有回应。征途公司正常还了两个月按揭款后,就直接“蒸发”了。“手机刚寄到学校就被孙经理拿走了。”张达说,公司从5月开始就拖欠费用,并让他先行垫款,理由是“公司资金周转不开”。考虑到违约金和个人信用,张达不得不自行垫付了一期按揭款。到了6月,张达突然联系不上征途移动的员工了。“之前孙经理每隔一段时间给我们代理开一次会,自从在‘分期乐’买了手机后,他基本就没影了。”校园经理孙某称自己已离职,而公司老板汪某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面对剩下的4949元未还按揭款,张达不知如何是好。不能为了赚钱而一时心切目前,合肥市新站区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这起案件。安徽省消保委律师团律师、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认为,征途移动公司打着本不存在的公司旗号,表面是招聘大学生从事移动校园卡销售业务,实际上是骗取大学生用个人身份信息透支刷单购买数千元的手机,最后占为己有。这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条例,征途移动公司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立案的标准。吕斌建议,为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后果,受骗的大学生要按时偿还贷款,然后通过公安机关向犯罪分子追赃。“大学生最好联合其他受骗同学一起去报案,以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另据了解,目前合肥还出现了几起类似的大学生兼职被诈骗案,作案人手法不同,但“套路”相似:都是利用大学生寻找兼职赚钱的“迫切”心理,通过网贷平台或刷单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的幌子,让大学生先吃点“甜头”,后期诱骗学生上当。今年9月25日,在合肥蜀山区某饭店打工的学生秦某刷微博时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信息,秦某随后联系对方刷了第一单109元,对方立刻给其返还114元。轻轻松松就拿到5元的提成,随后,秦某在1个小时内一共转了4笔钱共计1.2万元,此时对方告诉秦某这一单必须转双份不然拿不到钱,秦某情急之下找老师和同学借了1.2万元又转给对方。之后对方又以时间太久造成卡单为由让秦某再转一次,秦某此时感觉可能上当受骗,而对方已成功骗取2.4万元。无独有偶,毕业于合肥某高校的王某某发现多家互联网平台可为高校在校学生办理分期贷款及分期购买手机业务,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轻松贷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于是,王某某便萌生利用学生身份办理贷款进而非法占有的念头。王某某笼络其他人,在一些写字楼里租下房子,利用QQ群、分类信息网站等渠道,散布招聘学生兼职的虚假广告。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前来应聘后,纷纷注册了各类网贷平台账号,王某某谎称自己与这些平台有合作关系,注册只是为了完成业务量。而当兼职学生注册开通这些网贷账号后,王某某便要求学生在各类平台上办理购买手机分期付款和网络贷款业务,并要求学生将贷款下来的手机和资金交给自己支配,每单分别给予学生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提成”。为彻底打消学生们的疑虑,王某某还承诺到期就会还款,一切风险由自己承担,与当事人无关。之后王某某不仅蒙骗学生拍摄照片及视频,让学生办理银行卡后交给他保管,甚至利用各类平台审核松懈的漏洞,冒充学生本人提高贷款额度,非法占有大量资金,而很多受害人竟对此毫不知情。至案发时,警方统计有246名学生受骗,涉案资金300多万元,贷款平台19家。合肥警方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或兼职时,不能为了薪水一时心切,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他人,更不能随意在网络平台上申请各类贷款。一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幌子进行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且消费欲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这次受骗后,父母规劝我最近不要做兼职了,要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之中。”虽然6000多元还没追回,但张达目前放弃了兼职的想法,回归到校园生活之中。“现在仔细回想当时的一些细节,有很多漏洞,但当时自己怎么没有发觉呢?还是太心急了,就当作一次教训吧。”张达觉得,如果再找兼职,一定要“看清楚”,熟人介绍的也不敢轻信了。【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精选五160余名学生受骗 大学生做兼职也能遇上校园贷时间:日 09:02:43 中财网大学生做兼职也能遇上校园贷“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安徽高校的多名大学生反映,今年8月中旬,他们被一家名叫安徽征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公司”)的企业骗了购机款,现在每个月都要为这家企业垫付数百元的按揭款。据了解,征途公司在合肥多所高校开展代售移动卡的业务,受骗大学生来自省会合肥的多所高校,目前有160余名学生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万元。“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张达平时课余喜欢运动,还在学生会担任职务,校园生活安排比较丰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做点兼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1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大部分用来在学校吃饭,余下的,朋友聚会时掏一点,缺衣服时买两件,但要和朋友出去玩玩,这些钱显然就不够用了。”张达说,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外面兼职,干的活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会点儿“才艺”,就去跆拳道馆或者舞蹈社当个兼职老师,也有人去饭店、服装店当店员。张达大一时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当过勤杂工,按小时取酬,1小时10元,他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干活儿,赚的钱十分微薄。今年3月,张达经人介绍,兼职代理了征途移动公司代销手机卡的业务。“这份兼职是一个同级同学介绍的,他说自己是校园代理,也去相关公司一家一家‘实地考察’过,最终推荐了征途。”张达说,自己遇上网上兼职代理的类似业务,会考虑是否存在风险,但熟人的介绍打消了他的疑虑。公司让张达在三四月开始招学生当“业务员”,开学时将新生带到学校内的公司网点,向新生售卖电话卡,卖出一张卡,公司承诺会给张达80~120元提成,他再去和“手下”的“业务员”分成。张达觉得,这份收入显然比饭店勤杂工“高得多”,他也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咨询过,手机卡代售是否可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卖卡”莫名其妙变成了“刷单”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不仅没有按时发放代理费,还向张达提出了新要求。征途公司的校园经理孙某要求张达用身份证在一家名叫“分期乐”的网络购物平台上,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一部iPhone。“你们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没什么问题,要是做的话,钱肯定按时给你们,不做的话,代理电话卡的工资可能就没有协议上给得那么多。”据张达回忆,当时孙经理是这么“劝说”他的。身边也有同学选择不“刷单”,但张达觉得那样钱就会拿得少,还是没有“放弃”。而当初向他推荐工作的同学说了一句“我都在这家公司做了好几个月了,绝对没问题”,更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据张达回忆,孙经理当时表示,征途移动公司与“分期乐”有合作关系,这只是简单的“刷单”行为,不用他承担费用,并承诺公司每个月会在还款日前将钱打给他,还保证这是极其“安全”的行为,没有风险。在孙某的极力劝说下,张达零首付分12期按揭购买了一部总价为6599元的iPhone 7 plus,每月还贷549.92元。而张达向对方提出的“为什么钱不能一次性给我们”的疑问,公司没有回应。征途公司正常还了两个月按揭款后,就直接“蒸发”了。“手机刚寄到学校就被孙经理拿走了。”张达说,公司从5月开始就拖欠费用,并让他先行垫款,理由是“公司资金周转不开”。考虑到违约金和个人信用,张达不得不自行垫付了一期按揭款。到了6月,张达突然联系不上征途移动的员工了。“之前孙经理每隔一段时间给我们代理开一次会,自从在‘分期乐’买了手机后,他基本就没影了。”校园经理孙某称自己已离职,而公司老板汪某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面对剩下的4949元未还按揭款,张达不知如何是好。不能为了赚钱而一时心切目前,合肥市新站区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这起案件。安徽省消保委律师团律师、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认为,征途移动公司打着本不存在的公司旗号,表面是招聘大学生从事移动校园卡销售业务,实际上是骗取大学生用个人身份信息透支刷单购买数千元的手机,最后占为己有。这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条例,征途移动公司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立案的标准。吕斌建议,为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后果,受骗的大学生要按时偿还贷款,然后通过公安机关向犯罪分子追赃。“大学生最好联合其他受骗同学一起去报案,以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另据了解,目前合肥还出现了几起类似的大学生兼职被诈骗案,作案人手法不同,但“套路”相似:都是利用大学生寻找兼职赚钱的“迫切”心理,通过网贷平台或刷单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的幌子,让大学生先吃点“甜头”,后期诱骗学生上当。今年9月25日,在合肥蜀山区某饭店打工的学生秦某刷微博时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信息,秦某随后联系对方刷了第一单109元,对方立刻给其返还114元。轻轻松松就拿到5元的提成,随后,秦某在1个小时内一共转了4笔钱共计1.2万元,此时对方告诉秦某这一单必须转双份不然拿不到钱,秦某情急之下找老师和同学借了1.2万元又转给对方。之后对方又以时间太久造成卡单为由让秦某再转一次,秦某此时感觉可能上当受骗,而对方已成功骗取2.4万元。无独有偶,毕业于合肥某高校的王某某发现多家互联网平台可为高校在校学生办理分期贷款及分期购买手机业务,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轻松贷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于是,王某某便萌生利用学生身份办理贷款进而非法占有的念头。王某某笼络其他人,在一些写字楼里租下房子,利用QQ群、分类信息网站等渠道,散布招聘学生兼职的虚假广告。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前来应聘后,纷纷注册了各类网贷平台账号,王某某谎称自己与这些平台有合作关系,注册只是为了完成业务量。而当兼职学生注册开通这些网贷账号后,王某某便要求学生在各类平台上办理购买手机分期付款和网络贷款业务,并要求学生将贷款下来的手机和资金交给自己支配,每单分别给予学生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提成”。为彻底打消学生们的疑虑,王某某还承诺到期就会还款,一切风险由自己承担,与当事人无关。之后王某某不仅蒙骗学生拍摄照片及视频,让学生办理银行卡后交给他保管,甚至利用各类平台审核松懈的漏洞,冒充学生本人提高贷款额度,非法占有大量资金,而很多受害人竟对此毫不知情。至案发时,警方统计有246名学生受骗,涉案资金300多万元,贷款平台19家。合肥警方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或兼职时,不能为了薪水一时心切,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他人,更不能随意在网络平台上申请各类贷款。一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幌子进行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且消费欲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这次受骗后,父母规劝我最近不要做兼职了,要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之中。”虽然6000多元还没追回,但张达目前放弃了兼职的想法,回归到校园生活之中。“现在仔细回想当时的一些细节,有很多漏洞,但当时自己怎么没有发觉呢?还是太心急了,就当作一次教训吧。”张达觉得,如果再找兼职,一定要“看清楚”,熟人介绍的也不敢轻信了。.中.国.青.年.报《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精选六来源: 中国青金评媒(https://www.**m.cn) 编者按: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大学生做兼职也能遇上校园贷“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安徽高校的多名大学生反映,今年8月中旬,他们被一家名叫安徽征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公司”)的企业骗了购机款,现在每个月都要为这家企业垫付数百元的按揭款。据了解,征途公司在合肥多所高校开展代售移动卡的业务,受骗大学生来自省会合肥的多所高校,目前有160余名学生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万元。“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张达平时课余喜欢运动,还在学生会担任职务,校园生活安排比较丰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做点兼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1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大部分用来在学校吃饭,余下的,朋友聚会时掏一点,缺衣服时买两件,但要和朋友出去玩玩,这些钱显然就不够用了。”张达说,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外面兼职,干的活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会点儿“才艺”,就去跆拳道馆或者舞蹈社当个兼职老师,也有人去饭店、服装店当店员。张达大一时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当过勤杂工,按小时取酬,1小时10元,他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干活儿,赚的钱十分微薄。今年3月,张达经人介绍,兼职代理了征途移动公司代销手机卡的业务。“这份兼职是一个同级同学介绍的,他说自己是校园代理,也去相关公司一家一家‘实地考察’过,最终推荐了征途。”张达说,自己遇上网上兼职代理的类似业务,会考虑是否存在风险,但熟人的介绍打消了他的疑虑。公司让张达在三四月开始招学生当“业务员”,开学时将新生带到学校内的公司网点,向新生售卖电话卡,卖出一张卡,公司承诺会给张达80~120元提成,他再去和“手下”的“业务员”分成。张达觉得,这份收入显然比饭店勤杂工“高得多”,他也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咨询过,手机卡代售是否可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卖卡”莫名其妙变成了“刷单”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不仅没有按时发放代理费,还向张达提出了新要求。征途公司的校园经理孙某要求张达用身份证在一家名叫“分期乐”的网络购物平台上,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一部iPhone。“你们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没什么问题,要是做的话,钱肯定按时给你们,不做的话,代理电话卡的工资可能就没有协议上给得那么多。”据张达回忆,当时孙经理是这么“劝说”他的。身边也有同学选择不“刷单”,但张达觉得那样钱就会拿得少,还是没有“放弃”。而当初向他推荐工作的同学说了一句“我都在这家公司做了好几个月了,绝对没问题”,更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据张达回忆,孙经理当时表示,征途移动公司与“分期乐”有合作关系,这只是简单的“刷单”行为,不用他承担费用,并承诺公司每个月会在还款日前将钱打给他,还保证这是极其“安全”的行为,没有风险。在孙某的极力劝说下,张达零首付分12期按揭购买了一部总价为6599元的iPhone 7 plus,每月还贷549.92元。而张达向对方提出的“为什么钱不能一次性给我们”的疑问,公司没有回应。征途公司正常还了两个月按揭款后,就直接“蒸发”了。“手机刚寄到学校就被孙经理拿走了。”张达说,公司从5月开始就拖欠费用,并让他先行垫款,理由是“公司资金周转不开”。考虑到违约金和个人信用,张达不得不自行垫付了一期按揭款。到了6月,张达突然联系不上征途移动的员工了。“之前孙经理每隔一段时间给我们代理开一次会,自从在‘分期乐’买了手机后,他基本就没影了。”校园经理孙某称自己已离职,而公司老板汪某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面对剩下的4949元未还按揭款,张达不知如何是好。不能为了赚钱而一时心切目前,合肥市新站区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这起案件。安徽省消保委律师团律师、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认为,征途移动公司打着本不存在的公司旗号,表面是招聘大学生从事移动校园卡销售业务,实际上是骗取大学生用个人身份信息透支刷单购买数千元的手机,最后占为己有。这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条例,征途移动公司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立案的标准。吕斌建议,为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后果,受骗的大学生要按时偿还贷款,然后通过公安机关向犯罪分子追赃。“大学生最好联合其他受骗同学一起去报案,以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另据了解,目前合肥还出现了几起类似的大学生兼职被诈骗案,作案人手法不同,但“套路”相似:都是利用大学生寻找兼职赚钱的“迫切”心理,通过网贷平台或刷单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的幌子,让大学生先吃点“甜头”,后期诱骗学生上当。今年9月25日,在合肥蜀山区某饭店打工的学生秦某刷微博时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信息,秦某随后联系对方刷了第一单109元,对方立刻给其返还114元。轻轻松松就拿到5元的提成,随后,秦某在1个小时内一共转了4笔钱共计1.2万元,此时对方告诉秦某这一单必须转双份不然拿不到钱,秦某情急之下找老师和同学借了1.2万元又转给对方。之后对方又以时间太久造成卡单为由让秦某再转一次,秦某此时感觉可能上当受骗,而对方已成功骗取2.4万元。无独有偶,毕业于合肥某高校的王某某发现多家互联网平台可为高校在校学生办理分期贷款及分期购买手机业务,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轻松贷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于是,王某某便萌生利用学生身份办理贷款进而非法占有的念头。王某某笼络其他人,在一些写字楼里租下房子,利用QQ群、分类信息网站等渠道,散布招聘学生兼职的虚假广告。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前来应聘后,纷纷注册了各类网贷平台账号,王某某谎称自己与这些平台有合作关系,注册只是为了完成业务量。而当兼职学生注册开通这些网贷账号后,王某某便要求学生在各类平台上办理购买手机分期付款和网络贷款业务,并要求学生将贷款下来的手机和资金交给自己支配,每单分别给予学生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提成”。为彻底打消学生们的疑虑,王某某还承诺到期就会还款,一切风险由自己承担,与当事人无关。之后王某某不仅蒙骗学生拍摄照片及视频,让学生办理银行卡后交给他保管,甚至利用各类平台审核松懈的漏洞,冒充学生本人提高贷款额度,非法占有大量资金,而很多受害人竟对此毫不知情。至案发时,警方统计有246名学生受骗,涉案资金300多万元,贷款平台19家。合肥警方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或兼职时,不能为了薪水一时心切,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他人,更不能随意在网络平台上申请各类贷款。一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幌子进行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且消费欲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这次受骗后,父母规劝我最近不要做兼职了,要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之中。”虽然6000多元还没追回,但张达目前放弃了兼职的想法,回归到校园生活之中。“现在仔细回想当时的一些细节,有很多漏洞,但当时自己怎么没有发觉呢?还是太心急了,就当作一次教训吧。”张达觉得,如果再找兼职,一定要“看清楚”,熟人介绍的也不敢轻信了。(编辑:田跃清)来源: 中国青年报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小猪《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精选七原标题:大学生做兼职也能遇上校园贷10月1日,合肥某展台背后,几个卡通角色的扮演者在休息。她们都是利用打工的大学生。视觉中国供图“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安徽高校的多名大学生反映,今年8月中旬,他们被一家名叫安徽征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公司”)的企业骗了购机款,现在每个月都要为这家企业垫付数百元的按揭款。据了解,征途公司在合肥多所高校开展代售移动卡的业务,受骗大学生来自省会合肥的多所高校,目前有160余名学生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万元。“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张达平时课余喜欢运动,还在学生会担任职务,校园生活安排比较丰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做点兼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1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大部分用来在学校吃饭,余下的,朋友聚会时掏一点,缺衣服时买两件,但要和朋友出去玩玩,这些钱显然就不够用了。”张达说,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外面兼职,干的活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会点儿“才艺”,就去跆拳道馆或者舞蹈社当个兼职老师,也有人去饭店、服装店当店员。张达大一时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当过勤杂工,按小时取酬,1小时10元,他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干活儿,赚的钱十分微薄。今年3月,张达经人介绍,兼职代理了征途移动公司代销手机卡的业务。“这份兼职是一个同级同学介绍的,他说自己是校园代理,也去相关公司一家一家‘实地考察’过,最终推荐了征途。”张达说,自己遇上网上兼职代理的类似业务,会考虑是否存在风险,但熟人的介绍打消了他的疑虑。公司让张达在三四月开始招学生当“业务员”,开学时将新生带到学校内的公司网点,向新生售卖电话卡,卖出一张卡,公司承诺会给张达80~120元提成,他再去和“手下”的“业务员”分成。张达觉得,这份收入显然比饭店勤杂工“高得多”,他也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咨询过,手机卡代售是否可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卖卡”莫名其妙变成了“刷单”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不仅没有按时发放代理费,还向张达提出了新要求。征途公司的校园经理孙某要求张达用身份证在一家名叫“分期乐”的网络购物平台上,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一部iPhone。“你们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没什么问题,要是做的话,钱肯定按时给你们,不做的话,代理电话卡的工资可能就没有协议上给得那么多。”据张达回忆,当时孙经理是这么“劝说”他的。身边也有同学选择不“刷单”,但张达觉得那样钱就会拿得少,还是没有“放弃”。而当初向他推荐工作的同学说了一句“我都在这家公司做了好几个月了,绝对没问题”,更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据张达回忆,孙经理当时表示,征途移动公司与“分期乐”有合作关系,这只是简单的“刷单”行为,不用他承担费用,并承诺公司每个月会在还款日前将钱打给他,还保证这是极其“安全”的行为,没有风险。在孙某的极力劝说下,张达零首付分12期按揭购买了一部总价为6599元的iPhone 7 plus,每月还贷549.92元。而张达向对方提出的“为什么钱不能一次性给我们”的疑问,公司没有回应。征途公司正常还了两个月按揭款后,就直接“蒸发”了。“手机刚寄到学校就被孙经理拿走了。”张达说,公司从5月开始就拖欠费用,并让他先行垫款,理由是“公司资金周转不开”。考虑到违约金和个人信用,张达不得不自行垫付了一期按揭款。到了6月,张达突然联系不上征途移动的员工了。“之前孙经理每隔一段时间给我们代理开一次会,自从在‘分期乐’买了手机后,他基本就没影了。”校园经理孙某称自己已离职,而公司老板汪某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面对剩下的4949元未还按揭款,张达不知如何是好。不能为了赚钱而一时心切目前,合肥市新站区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这起案件。安徽省消保委律师团律师、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认为,征途移动公司打着本不存在的公司旗号,表面是招聘大学生从事移动校园卡销售业务,实际上是骗取大学生用个人身份信息透支刷单购买数千元的手机,最后占为己有。这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条例,征途移动公司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立案的标准。吕斌建议,为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后果,受骗的大学生要按时偿还贷款,然后通过公安机关向犯罪分子追赃。“大学生最好联合其他受骗同学一起去报案,以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另据了解,目前合肥还出现了几起类似的大学生兼职被诈骗案,作案人手法不同,但“套路”相似:都是利用大学生寻找兼职赚钱的“迫切”心理,通过网贷平台或刷单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的幌子,让大学生先吃点“甜头”,后期诱骗学生上当。今年9月25日,在合肥蜀山区某饭店打工的学生秦某刷微博时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信息,秦某随后联系对方刷了第一单109元,对方立刻给其返还114元。轻轻松松就拿到5元的提成,随后,秦某在1个小时内一共转了4笔钱共计1.2万元,此时对方告诉秦某这一单必须转双份不然拿不到钱,秦某情急之下找老师和同学借了1.2万元又转给对方。之后对方又以时间太久造成卡单为由让秦某再转一次,秦某此时感觉可能上当受骗,而对方已成功骗取2.4万元。无独有偶,毕业于合肥某高校的王某某发现多家互联网平台可为高校在校学生办理分期贷款及分期购买手机业务,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轻松贷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于是,王某某便萌生利用学生身份办理贷款进而非法占有的念头。王某某笼络其他人,在一些写字楼里租下房子,利用QQ群、分类信息网站等渠道,散布招聘学生兼职的虚假广告。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前来应聘后,纷纷注册了各类网贷平台账号,王某某谎称自己与这些平台有合作关系,注册只是为了完成业务量。而当兼职学生注册开通这些网贷账号后,王某某便要求学生在各类平台上办理购买手机分期付款和网络贷款业务,并要求学生将贷款下来的手机和资金交给自己支配,每单分别给予学生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提成”。为彻底打消学生们的疑虑,王某某还承诺到期就会还款,一切风险由自己承担,与当事人无关。之后王某某不仅蒙骗学生拍摄照片及视频,让学生办理银行卡后交给他保管,甚至利用各类平台审核松懈的漏洞,冒充学生本人提高贷款额度,非法占有大量资金,而很多受害人竟对此毫不知情。至案发时,警方统计有246名学生受骗,涉案资金300多万元,贷款平台19家。合肥警方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或兼职时,不能为了薪水一时心切,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他人,更不能随意在网络平台上申请各类贷款。一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幌子进行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且消费欲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这次受骗后,父母规劝我最近不要做兼职了,要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之中。”虽然6000多元还没追回,但张达目前放弃了兼职的想法,回归到校园生活之中。“现在仔细回想当时的一些细节,有很多漏洞,但当时自己怎么没有发觉呢?还是太心急了,就当作一次教训吧。”张达觉得,如果再找兼职,一定要“看清楚”,熟人介绍的也不敢轻信了。《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精选八10月1日,合肥某展台背后,几个卡通角色的扮演者在休息。她们都是利用周打工的大学生。视觉中国供图“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AD_SURVEY_Add_AdPos("9263");安徽高校的多名大学生反映,今年8月中旬,他们被一家名叫安徽征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公司”)的企业骗了购机款,现在每个月都要为这家企业垫付数百元的按揭款。据了解,征途公司在合肥多所高校开展代售移动卡的业务,受骗大学生来自省会合肥的多所高校,目前有160余名学生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万元。“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张达平时课余喜欢运动,还在学生会担任职务,校园生活安排比较丰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做点兼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1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大部分用来在学校吃饭,余下的,朋友聚会时掏一点,缺衣服时买两件,但要和朋友出去玩玩,这些钱显然就不够用了。”张达说,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外面兼职,干的活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会点儿“才艺”,就去跆拳道馆或者舞蹈社当个兼职老师,也有人去饭店、服装店当店员。张达大一时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当过勤杂工,按小时取酬,1小时10元,他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干活儿,赚的钱十分微薄。今年3月,张达经人介绍,兼职代理了征途移动公司代销手机卡的业务。“这份兼职是一个同级同学介绍的,他说自己是校园代理,也去相关公司一家一家‘实地考察’过,最终推荐了征途。”张达说,自己遇上网上兼职代理的类似业务,会考虑是否存在风险,但熟人的介绍打消了他的疑虑。公司让张达在三四月开始招学生当“业务员”,开学时将新生带到学校内的公司网点,向新生售卖电话卡,卖出一张卡,公司承诺会给张达80~120元提成,他再去和“手下”的“业务员”分成。张达觉得,这份收入显然比饭店勤杂工“高得多”,他也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咨询过,手机卡代售是否可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卖卡”莫名其妙变成了“刷单”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不仅没有按时发放代理费,还向张达提出了新要求。征途公司的校园经理孙某要求张达用身份证在一家名叫“分期乐”的网络购物平台上,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一部iPhone。“你们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没什么问题,要是做的话,钱肯定按时给你们,不做的话,代理电话卡的工资可能就没有协议上给得那么多。”据张达回忆,当时孙经理是这么“劝说”他的。身边也有同学选择不“刷单”,但张达觉得那样钱就会拿得少,还是没有“放弃”。而当初向他推荐工作的同学说了一句“我都在这家公司做了好几个月了,绝对没问题”,更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据张达回忆,孙经理当时表示,征途移动公司与“分期乐”有合作关系,这只是简单的“刷单”行为,不用他承担费用,并承诺公司每个月会在还款日前将钱打给他,还保证这是极其“安全”的行为,没有风险。在孙某的极力劝说下,张达零首付分12期按揭购买了一部总价为6599元的iPhone7plus,每月还贷549.92元。而张达向对方提出的“为什么钱不能一次性给我们”的疑问,公司没有回应。征途公司正常还了两个月按揭款后,就直接“蒸发”了。“手机刚寄到学校就被孙经理拿走了。”张达说,公司从5月开始就拖欠费用,并让他先行垫款,理由是“公司资金周转不开”。考虑到违约金和个人信用,张达不得不自行垫付了一期按揭款。到了6月,张达突然联系不上征途移动的员工了。“之前孙经理每隔一段时间给我们代理开一次会,自从在‘分期乐’买了手机后,他基本就没影了。”校园经理孙某称自己已离职,而公司老板汪某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面对剩下的4949元未还按揭款,张达不知如何是好。不能为了赚钱而一时心切目前,合肥市新站区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这起案件。安徽省消保委律师团律师、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认为,征途移动公司打着本不存在的公司旗号,表面是招聘大学生从事移动校园卡销售业务,实际上是骗取大学生用个人身份信息透支刷单购买数千元的手机,最后占为己有。这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条例,征途移动公司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立案的标准。吕斌建议,为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后果,受骗的大学生要按时偿还贷款,然后通过公安机关向犯罪分子追赃。“大学生最好联合其他受骗同学一起去报案,以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另据了解,目前合肥还出现了几起类似的大学生兼职被诈骗案,作案人手法不同,但“套路”相似:都是利用大学生寻找兼职赚钱的“迫切”心理,通过网贷平台或刷单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的幌子,让大学生先吃点“甜头”,后期诱骗学生上当。今年9月25日,在合肥蜀山区某饭店打工的学生秦某刷微博时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信息,秦某随后联系对方刷了第一单109元,对方立刻给其返还114元。轻轻松松就拿到5元的提成,随后,秦某在1个小时内一共转了4笔钱共计1.2万元,此时对方告诉秦某这一单必须转双份不然拿不到钱,秦某情急之下找老师和同学借了1.2万元又转给对方。之后对方又以时间太久造成卡单为由让秦某再转一次,秦某此时感觉可能上当受骗,而对方已成功骗取2.4万元。无独有偶,毕业于合肥某高校的王某某发现多家互联网平台可为高校在校学生办理分期贷款及分期购买手机业务,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轻松贷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于是,王某某便萌生利用学生身份办理贷款进而非法占有的念头。王某某笼络其他人,在一些写字楼里租下房子,利用QQ群、分类信息网站等渠道,散布招聘学生兼职的虚假广告。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前来应聘后,纷纷注册了各类网贷平台账号,王某某谎称自己与这些平台有合作关系,注册只是为了完成业务量。而当兼职学生注册开通这些网贷账号后,王某某便要求学生在各类平台上办理购买手机分期付款和网络贷款业务,并要求学生将贷款下来的手机和资金交给自己支配,每单分别给予学生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提成”。为彻底打消学生们的疑虑,王某某还承诺到期就会还款,一切风险由自己承担,与当事人无关。之后王某某不仅蒙骗学生拍摄照片及视频,让学生办理银行卡后交给他保管,甚至利用各类平台审核松懈的漏洞,冒充学生本人提高贷款额度,非法占有大量资金,而很多受害人竟对此毫不知情。至案发时,警方统计有246名学生受骗,涉案资金300多万元,贷款平台19家。合肥警方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或兼职时,不能为了薪水一时心切,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他人,更不能随意在网络平台上申请各类贷款。一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幌子进行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且消费欲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这次受骗后,父母规劝我最近不要做兼职了,要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之中。”虽然6000多元还没追回,但张达目前放弃了兼职的想法,回归到校园生活之中。“现在仔细回想当时的一些细节,有很多漏洞,但当时自己怎么没有发觉呢?还是太心急了,就当作一次教训吧。”张达觉得,如果再找兼职,一定要“看清楚”,熟人介绍的也不敢轻信了。AD_SURVEY_Add_AdPos("14213");相关新闻违规恐遭取缔 盘前价格跌幅一度超10% 08:4317.8万亿元入库 环保等领域开放力度加大 08:12上海监管部门窗口指导银行和的合作业务 08:10责编:高蓉杰《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精选九“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安徽高校的多名大学生反映,今年8月中旬,他们被一家名叫安徽征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公司”)的企业骗了购机款,现在每个月都要为这家企业垫付数百元的按揭款。据了解,征途公司在合肥多所高校开展代售移动卡的业务,受骗大学生来自省会合肥的多所高校,目前有160余名学生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万元。“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张达平时课余喜欢运动,还在学生会担任职务,校园生活安排比较丰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做点兼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1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大部分用来在学校吃饭,余下的,朋友聚会时掏一点,缺衣服时买两件,但要和朋友出去玩玩,这些钱显然就不够用了。”张达说,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外面兼职,干的活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会点儿“才艺”,就去跆拳道馆或者舞蹈社当个兼职老师,也有人去饭店、服装店当店员。张达大一时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当过勤杂工,按小时取酬,1小时10元,他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干活儿,赚的钱十分微薄。今年3月,张达经人介绍,兼职代理了征途移动公司代销手机卡的业务。“这份兼职是一个同级同学介绍的,他说自己是校园代理,也去相关公司一家一家‘实地考察’过,最终推荐了征途。”张达说,自己遇上网上兼职代理的类似业务,会考虑是否存在风险,但熟人的介绍打消了他的疑虑。公司让张达在三四月开始招学生当“业务员”,开学时将新生带到学校内的公司网点,向新生售卖电话卡,卖出一张卡,公司承诺会给张达80~120元提成,他再去和“手下”的“业务员”分成。张达觉得,这份收入显然比饭店勤杂工“高得多”,他也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咨询过,手机卡代售是否可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卖卡”莫名其妙变成了“刷单”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不仅没有按时发放代理费,还向张达提出了新要求。征途公司的校园经理孙某要求张达用身份证在一家名叫“分期乐”的网络购物平台上,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一部iPhone。“你们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没什么问题,要是做的话,钱肯定按时给你们,不做的话,代理电话卡的工资可能就没有协议上给得那么多。”据张达回忆,当时孙经理是这么“劝说”他的。身边也有同学选择不“刷单”,但张达觉得那样钱就会拿得少,还是没有“放弃”。而当初向他推荐工作的同学说了一句“我都在这家公司做了好几个月了,绝对没问题”,更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据张达回忆,孙经理当时表示,征途移动公司与“分期乐”有合作关系,这只是简单的“刷单”行为,不用他承担费用,并承诺公司每个月会在还款日前将钱打给他,还保证这是极其“安全”的行为,没有风险。在孙某的极力劝说下,张达零首付分12期按揭购买了一部总价为6599元的iPhone7plus,每月还贷549.92元。而张达向对方提出的“为什么钱不能一次性给我们”的疑问,公司没有回应。征途公司正常还了两个月按揭款后,就直接“蒸发”了。“手机刚寄到学校就被孙经理拿走了。”张达说,公司从5月开始就拖欠费用,并让他先行垫款,理由是“公司资金周转不开”。考虑到违约金和个人信用,张达不得不自行垫付了一期按揭款。到了6月,张达突然联系不上征途移动的员工了。“之前孙经理每隔一段时间给我们代理开一次会,自从在‘分期乐’买了手机后,他基本就没影了。”校园经理孙某称自己已离职,而公司老板汪某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面对剩下的4949元未还按揭款,张达不知如何是好。不能为了赚钱而一时心切目前,合肥市新站区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这起案件。安徽省消保委律师团律师、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认为,征途移动公司打着本不存在的公司旗号,表面是招聘大学生从事移动校园卡销售业务,实际上是骗取大学生用个人身份信息透支刷单购买数千元的手机,最后占为己有。这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条例,征途移动公司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立案的标准。吕斌建议,为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后果,受骗的大学生要按时偿还贷款,然后通过公安机关向犯罪分子追赃。“大学生最好联合其他受骗同学一起去报案,以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另据了解,目前合肥还出现了几起类似的大学生兼职被诈骗案,作案人手法不同,但“套路”相似:都是利用大学生寻找兼职赚钱的“迫切”心理,通过网贷平台或刷单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的幌子,让大学生先吃点“甜头”,后期诱骗学生上当。今年9月25日,在合肥蜀山区某饭店打工的学生秦某刷微博时看到一则兼职刷单的信息,秦某随后联系对方刷了第一单109元,对方立刻给其返还114元。轻轻松松就拿到5元的提成,随后,秦某在1个小时内一共转了4笔钱共计1.2万元,此时对方告诉秦某这一单必须转双份不然拿不到钱,秦某情急之下找老师和同学借了1.2万元又转给对方。之后对方又以时间太久造成卡单为由让秦某再转一次,秦某此时感觉可能上当受骗,而对方已成功骗取2.4万元。无独有偶,毕业于合肥某高校的王某某发现多家互联网平台可为高校在校学生办理分期贷款及分期购买手机业务,无需任何担保,无需任何资质,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就能轻松贷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于是,王某某便萌生利用学生身份办理贷款进而非法占有的念头。王某某笼络其他人,在一些写字楼里租下房子,利用QQ群、分类信息网站等渠道,散布招聘学生兼职的虚假广告。不明就里的大学生前来应聘后,纷纷注册了各类网贷平台账号,王某某谎称自己与这些平台有合作关系,注册只是为了完成业务量。而当兼职学生注册开通这些网贷账号后,王某某便要求学生在各类平台上办理购买手机分期付款和网络贷款业务,并要求学生将贷款下来的手机和资金交给自己支配,每单分别给予学生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提成”。为彻底打消学生们的疑虑,王某某还承诺到期就会还款,一切风险由自己承担,与当事人无关。之后王某某不仅蒙骗学生拍摄照片及视频,让学生办理银行卡后交给他保管,甚至利用各类平台审核松懈的漏洞,冒充学生本人提高贷款额度,非法占有大量资金,而很多受害人竟对此毫不知情。至案发时,警方统计有246名学生受骗,涉案资金300多万元,贷款平台19家。合肥警方提醒,大学生在求职或兼职时,不能为了薪水一时心切,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透露给他人,更不能随意在网络平台上申请各类贷款。一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打着“零首付”“零利息”等幌子进行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且消费欲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这次受骗后,父母规劝我最近不要做兼职了,要把精力投入到学业之中。”虽然6000多元还没追回,但张达目前放弃了兼职的想法,回归到校园生活之中。“现在仔细回想当时的一些细节,有很多漏洞,但当时自己怎么没有发觉呢?还是太心急了,就当作一次教训吧。”张达觉得,如果再找兼职,一定要“看清楚”,熟人介绍的也不敢轻信了。《三里屯街拍套路:用明星梦套你钱财》 精选十“唉,现在想想自己当时那么听信骗子的话,真的太傻了!”提起几个月前的受骗经历,在安徽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二男生张达(化名),至今还感到懊恼。本来是在学校兼职代售手机卡,后来被要求用身份证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按揭贷款购买iPhone,结果不仅没拿到手机,连应得到的按揭款都无影无踪。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安徽高校的多名大学生反映,今年8月中旬,他们被一家名叫安徽征途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公司”)的企业骗了购机款,现在每个月都要为这家企业垫付数百元的按揭款。据了解,征途公司在合肥多所高校开展代售移动卡的业务,受骗大学生来自省会合肥的多所高校,目前有160余名学生受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十万元。“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张达平时课余喜欢运动,还在学生会担任职务,校园生活安排比较丰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来做点兼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多挣点零花钱,丰富一下生活。”“1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大部分用来在学校吃饭,余下的,朋友聚会时掏一点,缺衣服时买两件,但要和朋友出去玩玩,这些钱显然就不够用了。”张达说,周围不少同学都在外面兼职,干的活也是五花八门。有人会点儿“才艺”,就去跆拳道馆或者舞蹈社当个兼职老师,也有人去饭店、服装店当店员。张达大一时就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当过勤杂工,按小时取酬,1小时10元,他只有周末才能抽空去干活儿,赚的钱十分微薄。今年3月,张达经人介绍,兼职代理了征途移动公司代销手机卡的业务。“这份兼职是一个同级同学介绍的,他说自己是校园代理,也去相关公司一家一家‘实地考察’过,最终推荐了征途。”张达说,自己遇上网上兼职代理的类似业务,会考虑是否存在风险,但熟人的介绍打消了他的疑虑。公司让张达在三四月开始招学生当“业务员”,开学时将新生带到学校内的公司网点,向新生售卖电话卡,卖出一张卡,公司承诺会给张达80~120元提成,他再去和“手下”的“业务员”分成。张达觉得,这份收入显然比饭店勤杂工“高得多”,他也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学咨询过,手机卡代售是否可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卖卡”莫名其妙变成了“刷单”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不仅没有按时发放代理费,还向张达提出了新要求。征途公司的校园经理孙某要求张达用身份证在一家名叫“分期乐”的网络购物平台上,通过按揭贷款购买一部iPhone。“你们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没什么问题,要是做的话,钱肯定按时给你们,不做的话,代理电话卡的工资可能就没有协议上给得那么多。”据张达回忆,当时孙经理是这么“劝说”他的。身边也有同学选择不“刷单”,但张达觉得那样钱就会拿得少,还是没有“放弃”。而当初向他推荐工作的同学说了一句“我都在这家公司做了好几个月了,绝对没问题”,更是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据张达回忆,孙经理当时表示,征途移动公司与“分期乐”有合作关系,这只是简单的“刷单”行为,不用他承担费用,并承诺公司每个月会在还款日前将钱打给他,还保证这是极其“安全”的行为,没有风险。在孙某的极力劝说下,张达零首付分12期按揭购买了一部总价为6599元的iPhone7plus,每月还贷549.92元。而张达向对方提出的“为什么钱不能一次性给我们”的疑问,公司没有回应。征途公司正常还了两个月按揭款后,就直接“蒸发”了。“手机刚寄到学校就被孙经理拿走了。”张达说,公司从5月开始就拖欠费用,并让他先行垫款,理由是“公司资金周转不开”。考虑到违约金和个人信用,张达不得不自行垫付了一期按揭款。到了6月,张达突然联系不上征途移动的员工了。“之前孙经理每隔一段时间给我们代理开一次会,自从在‘分期乐’买了手机后,他基本就没影了。”校园经理孙某称自己已离职,而公司老板汪某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面对剩下的4949元未还按揭款,张达不知如何是好。不能为了赚钱而一时心切目前,合肥市新站区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这起案件。安徽省消保委律师团律师、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吕斌认为,征途移动公司打着本不存在的公司旗号,表面是招聘大学生从事移动校园卡销售业务,实际上是骗取大学生用个人身份信息透支刷单购买数千元的手机,最后占为己有。这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条例,征途移动公司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立案的标准。吕斌建议,为防止进一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人聚财车贷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