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带有交互线框图的线下活动需要多少时间的筹备?有什么公司可以推荐一下?

运营必看!如何吸引用户主动的参与活动?_图文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运营必看!如何吸引用户主动的参与活动?
&&运营必看!如何吸引用户主动的参与活动?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策划一场好活动的四大属性
简单来说,做活动就是要活起来,动起来,让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活起来,活化品牌体验,提高品牌的活跃度,促进销售转化。再让品牌动起来,撬动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制造社会声量和影响力。
一提到活动策划,也许在很多人心目中只是意味着转发抽奖、集赞有礼、促销买赠,在很多整合传播方案中,活动策划差不多都是一个鸡肋般的存在,必不可少,但是食之无味,然后就随便应付一下。
那么活动策划是用来干吗的?只是设计一个促销?或是拿一些毫无吸引力的奖品,诱导用户参与一些枯燥乏味如同白痴一般的征集、转发、点赞?
所谓活动策划,只是想个活动主题,定个活动时间和地点,设计一下活动流程,最后弄点奖品就完事了?
一个企业的营销活动,应该具备三大功用:
加强品牌用户的连接
加深品牌价值的体验
加速品牌消费的行动
这也是衡量活动策划好坏的标准,要从用户交互、价值体验、消费转化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
简单一点说,做活动就是要活起来,动起来。
首先让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活起来,活化品牌体验,提高品牌的活跃度,促进销售转化。
其次是在活动策划的传播动线设计上,让品牌动起来,撬动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制造社会声量和影响力。
国人造字,形意相融,将活动二字拆开来看,水、舌、云、力,这4 个属性,就是做好活动策划的4个关键动作。
1、从舌——话题优先
线下活动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有时空限制。
时间的存在限制活动持续发挥影响力,一次线下产品发布会,持续时间最多也就几小时,但在网络上,我们却希望它的热度能够持续被消费者关注一个周、一个月,如何做到?
空间的存在则限制活动参与人数,就算你活动选址地点再大,参与人数也就几百、几千、几万,这已经是极限,那你怎么影响没有到场的几百万人?
前几天,锤子科技在鸟巢举办的515新品发布会,参与人数达到37000人,据称这是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一场发布会,但到场的也就是几万人而已,而围绕着这场发布会前后的预热、炒作、持续发酵,则估计影响了上亿人。
所以活动不光是用来线下参与的,也是用来线上谈论的。动手动脚很重要,动口更重要。
花了几百万去做活动,力也出了,钱也花了,最后却没有溅出一丁点浪花,没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一定声量,除了到场的人以外,其他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就完全是浪费,是锦衣夜行。
所以在活动策划之初,就要设计恰当的话题点给到消费者,让他们愿意关注你,谈论你,并且为你发声。
日早上8点,新世相公众号发布消息,北大广三地的朋友,只要下定决心说走就走,新世相就会送出30张往返机票加300元酒店补贴,让你去一个未知的城市旅行。
从实际信息看,这次活动的主题应该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新世相给设计的话题叫“4小时逃离北上广”。逃离北上广的含义本来另有所指,但用在这里就比说走就走包含更多的情绪,也更能让北上广的年轻人产生代入感。
4小时逃离北上广,线下参与人数大约也就500人(据新世相说,给后台回复的前500个人发送了集合地点),最终成行的也只30人。但逃离北上广这个热点话题,在微博阅读量达到1322万,新世相因此增粉10万。
所以说,活动执行重要,活动先导的话题设计更重要。
企业做活动策划、事件营销的目的就应该是为了炒作话题、增加曝光和关注。事实上,不是话题为活动而生,而是活动为话题而生,千万不要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
好的话题设计,与情绪和立场有关,提出一种态度主张,以寻求共鸣、号召行动;或与身份和标签有关,关联相应人群,引发特定群体的关注。
中国最擅长搞行为艺术的广告公司天与空,帮助顾家家居基于“顾家、爱家”品牌理念设计的行为艺术——“孤独沙发”,日在上海地标环球港广场上演,40名孤独人妻站在沙发上,手举文案牌,向天天加班的老公喊话,希望他们#全民顾家日,816不加班#。
不加班这个标签就非常精准击中了亿万上班族加班狗的内心,各位回想一下当时爆红的《感觉身体被掏空》就知道。
为啥天与空这么喜欢行为艺术,恨不得给每个客户都来一个?重点不在于线下搞什么行为和活动,而在于线上炒作话题,如果能换来媒体报道一下就更棒了。虽然这些找来举牌的傻妞看得人real尴尬。
同样尴尬的还有杜蕾斯AiR空气套的行为艺术。安全套百人体验直播,三小时加长放映,这话题一上线就引爆全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聚众淫乱呢。
但吃瓜群众们翘首盼来的直播活动却是搬床一小时,采访半小时,体操半小时,吃水果半小时,谜之沉默半小时,最后放了一阵烟就结束了。结果引来骂声一片。但巨大的争议,使得杜蕾斯的关注度和声量更高了,现场活动没操作好,但话题的设计至少可以打120分,大获成功。
所以说要做好活动策划,功夫在活动以外,话题要比活动先行。
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创造什么样的话题与用户进行交流,毫无话题性的活动,做了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
2、从水——用户集成
做品牌最忌讳企业主自说自话,说着不着边际用户并不care的话,让整个场面更加尴尬。
同理,做活动策划也不能自己玩,自己嗨到爆,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和消费者玩到一起。
简而言之,好的活动策划必须让用户成为自来水。
让用户参与你,谈论你,转发你,评论你,没有用户的参与,活动策划就是空中楼阁。
在《引爆点》一书中,格拉德威尔分析了如何引爆流行的三大要素:
个别人物法则——社交网络中的沟通对象
附着力因素——流行物本身应该具备的因素
威力环境——发起流行所需的环境
威力环境和附着力因素,我们下文探讨。这一Part就来讲讲人,特别是那些具有非凡人际能量的人。
格拉德威尔把这些人分成三种:
联系员——社交达人,认识很多人的人,热衷于介绍更多朋友相互认识。
内行——知识达人,某领域或全领域什么都懂的人,热衷于帮你解决问题,不厌其烦地分享专业知识(我大约就属于这一类)。
推销员——带货达人,能够说服他人的人,热衷于把他认为值得的信息和物品推销给大家,给大家种草。
营销活动只有找到这些人,才能引爆流行,这就是活动策划为什么要找网红、KOL、大V来做推广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自带话题、自带流量。
2014年,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它最厉害之处,在于有一个点名机制。
每个往自己头上浇冰水的人,要点名三个人;被点名的人呢,要么浇冰水要么捐款;而接受邀请之后必须再点名其他人将游戏传递下去。
就在这个你传我我传他的过程中,冰桶挑战慢慢开始流行起来,等到贾斯丁·比伯、勒布朗·詹姆斯、马克·扎克伯格、比尔·盖茨这些名人加入进来之后,冰桶挑战就开始风靡全美了。
被点名的时任总统奥巴马只捐款不浇头,还招致了网上一片批评之声。
眼看硅谷的大佬们玩得不亦乐乎,国内的互联网精英们坐不住了。
在没被任何人邀请的情况下,一加手机的创始人刘作虎率先跳出来完成了冰桶挑战,并自称中国互联网第一位完成此挑战的人,然后还点名了周鸿祎、罗永浩、刘江峰。
但其实,国内受邀的第一个人是雷军。
比尔·盖茨占名了DST老板Yuri,Yuri点名了雷军。雷军随后在小米总部大门口完成冰桶挑战,并点名刘德华、李彦宏和郭台铭。
于是冰桶挑战在国内也如火如荼得上演了。它成了一场全民狂欢,远远超出慈善的范畴。
那段时间,有没有被点名参加冰桶挑战,还成了检验大佬成色和江湖地位的一个标准。没被点名的大佬们坐立不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盯着微博看有没有大佬@自己。
(顺带说一句,当时我也被点名了,但我没参加哈哈哈)
这个点名机制的引入,实际上就是冰桶挑战走红全球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将用户纳入传播之中,让用户成为其感染扩散的一部分。
一个品牌的声音在市场上是渺小的,只有在活动策划中引入这种社交机制,在传播动线设计上让用户参与进来,让用户为你发声,与用户实现共振,才能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微信里的飞行大战、围住神经猫、跳一跳,甚至更早期开心网的偷菜和停车位能够成为国民游戏,跟其所设计的和他人比拼的机制、和好友互动的社交机制是分不开的。
王者荣耀甚至因此成为00后的社交工具,游戏型社交成为新趋势。今天哪个APP、哪个游戏敢没有这种社交机制?
都说互联网流量为王,那么流量是什么?是用户,用户才是流量的本质。
问水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户,才是品牌的活水所在、源头所在。只有抓住用户,把用户变成营销活动的自来水,才能真正攫取流量。
Johnnie Walker的广告中,李小龙说:
“龙是不死的,因为龙从不离开水。水,就像直觉,没有形状,无法把握,却拥有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好的活动策划,就是要拥有这种洞察用户的直觉,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心理不断改变传播流向,最终浩浩荡荡,东流入海。
借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
品牌,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从云——社会效应
一次营销活动的时间周期,少则一个周,多则两个月。但消费者的注意力却稍纵即逝,就算是刷屏级社会大事件,比如某某医生被抓、某某明星出轨,2天的热度之后,也会被网民忘得干干净净。
消费者是健忘的,很少有消费者会从活动一开始全程关注你在做什么。就算再牛逼的活动,2个月之内不结束也会变成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因为没有用户会搭理你那么久。
所以营销活动非常注意节奏的把握,从悬念造势到亮相引爆、再到持续深化,必须设计好不同的传播阶段,并在每一阶段都能拿出不同的话题点持续刺激用户注意力,拼命抓住用户视线,让用户一直关注你。
而要想抓住消费者,在活动策划之初,就必须知道我们今天身处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和文化,理解社会心理,关注广大消费者在关注什么,聆听消费者在谈论什么并参与到消费者的谈话中去,成为大众舆论的引导者。
一句话,因势利导。
活动策划必须集成于社会云网络,通过社会效应,撬动流量和声量
2008年底,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要做营销推广,结果他们策划了这样一个活动——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在全球征集一名大堡礁护岛员,工作内容只是每天开着高尔夫球车巡视全岛,喂鱼、潜水、吃海鲜,顺便拍拍照写写博客宣传大堡礁,薪水则为6个月15万澳元(约人民币72万元) 。同时还有免费机票和海滨别墅。
日,活动启动当天,昆士兰旅游局网站点击率突破1,000,000次,每小时点击量达25,000人次,网站为此一度瘫痪。
2月22日,活动报名截止,全球共有34,684人申请工作,昆士兰旅游局声称,他们收到了来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申请,除了非洲的西撒哈拉国和亚洲的朝鲜。
最终,整个活动在全年预算只有170万澳元的情况下(约合821万人民币、其中还包括护岛人的15万澳元薪水),却得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媒体的大量免费报道和持续追踪,一共为昆士兰旅游局带来了价值4.8亿元公关费的巨大效益。
为什么这个活动会这么火?为什么一个旅游局不讲游玩,反而要讲工作?
这是因为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全球很多企业破产裁员,经济危机搞得大家惴惴不安,这时候人们最关心的不是度假游玩,而是工作。
这时候你跟我讲昆士兰的珊瑚礁有多美丽、冲浪有多刺激、海洋公园有多梦幻,我都是没有心情听的,因为我工作都要保不住了还去玩个毛线啊。
哦?工作?
对,就谈工作,还是一份如此诱人的工作。于是昆士兰抓住了全球消费者的想象力。
第一次听说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受到了巨大震撼,完全打开了新世界,我把这个案例列为影响我广告生涯的3个案例之一。
2015年9月,《小黄人大眼萌》电影上映,百度糯米发起了一个买电影票送香蕉的活动,怎么样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活动营销,让更多人来百度糯米买票呢?
他们提前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
#小黄人街头卖香蕉,惨遭城管执法#
虽然这个事吧,百度糯米做得很不走心——都没有真正上街去卖,而只是找人cos小黄人和城管摆拍了几张照片。
但这个假新闻还是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并且被不明真相的媒体当成真·社会新闻来报道。
为什么这个事件可以走红?为什么小黄人还要跟城管扯上关系,我大城管招谁惹谁了?
这是因为萌萌哒小黄人和“天朝第一军种”“战略威慑力”“最强重步兵”“国之重器”城管在一起所制造的强烈反差效果,这种反差萌实现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转发。
在金融危机的社会大环境下,最好的工作就成了全球瞩目的话题。
在城管被妖魔化被调侃的网络语境下,小黄人被执法就成了最吸睛的热点。
好的活动策划,一定要知道社会大环境下的人心所向,消费者对什么感兴趣、他们会关注什么、谈论什么。顺应这个趋势,才能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营销活动。
广告营销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一个品牌的活动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一个品牌活动只有经过社会文化的加持,才能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和热点。云端集成,才是放大活动影响力的不二利器。
基于对社会文化的洞见,找到那些能制造社会效应的“沟通元”就非常重要,像上面提到的最好的工作和城管,这就是具有话题附着力的沟通元。
多年前,在微博上看到过一则社会新闻:熊孩子往天价钢琴上浇可乐,家长遭琴行索赔。看完这则新闻,我第一反应就是假新闻,是琴行或钢琴商策划的推广活动。事后证明果不其然。
为什么我会认为是假新闻呢?因为“熊孩子”“天价钢琴遭索赔”都是很明显能制造社会关注的沟通元,堆砌得很刻意。
还有那什么“大学生用999颗柚子摆成心形向女生表白遭拒”的假新闻真营销,“大学生”“表白遭拒”这都是沟通元。内行的人一看就会觉得很假。
这个“沟通元”,就是前面提到的附着力因素。当这个附着力因素被放置在一个特定的威力环境中,那就很可能引爆流行,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大事件。
比如前不久,又有一个熊孩子公交车上调戏爆力狂遭暴打的社会新闻,控诉、声狂熊孩子这就是一个威力环境,这时候如果有与这一沟通元相结合的活动策划,就很容易引爆。
前面提到的冰桶挑战,其实一开始和渐冻症无关,它只是一个你要么浇冰水要么随便向哪个慈善机构捐款的公益活动。
但就在冰桶挑战开始引爆的2014年,好莱坞一年推出了两部渐冻症题材相关电影——
《温暖渐冻心》(You're Not You)和《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万物理论》是知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青年传记电影,霍金就是一个渐冻症患者。
于是在波士顿大学棒球队队长、渐冻症患者皮特·弗拉特斯参与冰桶挑战,号召人们通过这个活动为渐冻症研究组织募捐之后,冰桶挑战就彻底成为一个支持渐冻症患者的公益活动。
其实这就是一个威力环境。
4、从力——游戏机制
王者荣耀,用户规模超2亿,日活用户5412.8万。日均新增用户174.8万,相当于一个县。24岁以下用户超52%,女性玩家54%(2017年5月数据)。
王者荣耀之后,吃鸡紧接着成为全民流行语。
(咦,放错图了)
这是2017年11月,吃鸡的微信指数。
目前, 中国有67.9%的未成年网民玩网络游戏,70.9%的小学生玩网络游戏。既然游戏如此好玩,那么作为一名天真的广告人,我就在思考了:
如何把我们的活动策划变得跟游戏一样,有趣并且让人上瘾?
首先,我们要回答为什么游戏好玩,游戏的乐趣从哪里来。
这是因为游戏有一整套机制设计,让玩家享受到克服困难与挑战的成就感。
明确的目标:
知道自己在游戏中要做什么,人有了目标感,就会冲劲十足。
可操作性的步骤(规则):
知道自己在游戏中该怎么做,你可以在游戏掌控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于是你产生了自己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幻觉。
即时而生动的情绪奖励(反馈):
你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得到实时的反馈。比如你努力打死一个怪,你的耐力会+1、智力会+1、敏捷会+1、力量会+1……随着你打怪打得越来越多,你逐渐穿上更豪华的盔甲、拿到了更有威力的武器、佩戴了更华丽的珠宝……
游戏最棒的一点就是它有反馈,结果可预期。只要付出,就有回报。只要不断努力,就能获得胜利。
虽然游戏并不总是轻松愉快,有些游戏要打通关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之后,所带来的乐趣也是巨大的,你获得了成就感和自我掌控感。
这就是游戏的力量,游戏的乐趣机制设计。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生活相当无聊呢?
那就是因为生活不像游戏一样,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没有找到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要做什么。生活也没有给你一套人生该怎么度过、日子该怎么活的规则指南,你不知道怎么做,最后你付出了你努力了还不能马上就看到明确的反馈……
比如你忍了一天没吃饭,结果一称发现体重根本没变化(没有得到反馈),于是你减肥的动力就被打击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营销活动?
那就是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力量,引入游戏的机制,让活动充满乐趣。
首先,很多营销活动,为了让更多用户参与进来,刻意降低参与门槛,其实这未必是好事。因为没有难度和挑战,消费者就提不起来参与的兴趣。
其次,很多营销活动其实相当无趣,枯燥乏味。为了吸引用户参与就提供奖品,其实这更加不是好事。
因为为报酬而参与和为兴趣而参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本质上不那么有趣的事件才需要提供报酬,刺激别人参与(比如说工作需要付薪水)。
而给用户奖品,会进一步让用户觉得你的活动无趣。
这就像你给小朋友钱让他读书一样,最后会发展到不给钱就不读书的地步。因为这样会让小朋友觉得读书非常无聊,反而更加不喜欢读书(正确的做法当然是让他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最后,营销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对用户行为进行即时反馈,比如设计一个排行榜,让用户可以和他好友进行比拼的,比如给用户提供积分和荣耀徽章,这些都是典型的游戏反馈元素。
Nike+的跑步系统,keep的积分计划,都是很典型的反馈设计。
塔吉特,美国第三大连锁零售商。每到圣诞季,收银台前就会排起长龙,引来无数顾客抱怨,不仅直接影响收入和用户体验,收银员工和管理人员也因此筋疲力尽。添加收银机、解雇表现差的收银员都于事无补。
于是塔吉特为结账操作添加了游戏机制,扫描每件商品时,屏幕都会显示一个G(绿)或R(红),G代表快,R代表慢。每一笔收银结束,屏幕会给收银员的表现打一个分数。
收银员必须高效完成88%以上的交易,就能获得奖励,因为这个分数是与工资、晋升直接关联在一起的。
乏味繁重的收银,因此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游戏。
收银员因此有了明确的目标,一天的收银工作被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它有评价收银表现的规则和实时反馈。
塔吉特把收银员变成游戏玩家,利用游戏机制让雇员们在工作时更加投入和高效。
同样这么玩的还有微软,Windows系统的开发往往历时数年,动用上万名研发人员,并且还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出几十种语言版本。这就难免会出现各种bug和语言错误。
而对系统语言的质量检查,往往需要投入庞大的团队,对系统的每一项功能、每一行文字、每一个对话框进行检查。这不光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问题,重要的是它很无聊。
于是微软开发了一个游戏,让全世界的微软员工来给系统“找茬儿”,并设立一个全球员工的bug排行榜。只要发现错误、找出并提交错误就能获得积分,和全球的同事进行比拼。
最终,微软有4500位员工参与了这个游戏,他们利用午休和下班时间,查看了50多万个Windows对话框,报告了6700处系统误差。还没有请专人、没有花一分钱。
看看这就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让员工在不知不觉中疯狂加班,重点是他们还觉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
这就是在活动中发挥游戏的力量,使无趣的活动变得有趣的典范。
话题优先、用户集成、社会效应、游戏机制,这就是好活动的4大属性。做到这4点,就是一个活动策划的成功关键。
1.活动的主题设计要强调话题优先
2.活动的内容设计要制造社会效应
3.活动的动线设计要集成用户参与
4.活动的流程设计要引入游戏机制
本文由空手(ID:firesteal13)授权梅花网转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后参与评论
微信公众号:梅花网怎么做好一场活动策划? - 知乎82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074分享邀请回答266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6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策划一个成功的线上or线下活动,仅需三分钟!
活动策划万能模版,三分钟教你学会线上和线下的活动策划,要做活动时拿出来看就行了。
活动策划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行为,一份可执行、可操作、创意突出的活动策划案,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及品牌美誉度。活动策划案是相对于市场策划案而言的,严格说它们同属市场策划的兄弟分支,活动策划、市场策划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市场策划和活动策划都从属于企业的整体营销思想,活动策划案应遵从市场策划案的整体思路,才能够使企业保持一定的市场销售额。
下面就分别来看看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的策划。
如何策划一个成功的线上活动?——线上活动是指依托于网络的,在网络上发起,并全部或绝大部分在网络上进行的活动,于网络上发布活动信息,募集活动人员,在网络上进行活动的流程。
首先理清活动思路
线上活动的策划案分为两块,创意案和执行案。两者既有联系又有较大的区别。创意案是执行案的基础,创意案只需要展示出活动的基本思路丶想法,而执行案则需详尽的展示出活动的细节。
1、活动创意案
活动创意案要求简单明了、不需要很多的内容,但是要把活动的创意展示出来。
一般来一个活动创意案会有2——3个创意可供选择。创意案的框架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部分,创意来源(引子),活动基本内容。说清楚两点即可。
创意来源:即活动的灵感,如果能结合时下的热点则更好。
活动基本内容:说清楚活动的主题,时间,在哪个平台做,以怎样的方式去做即可。
2、活动执行案
活动执行案是在确定了活动创意案之后进行的,有些公司做活动策划的时候是没有创意案的,尽管如此,即使没有创意案,做执行案之前一定要沟通好活动的创意及基本内容,否则会浪费策划大量的时间。
活动执行案是非常考一个策划的功底的,在这里简单谈谈做一名线上活动策划应该具备的素质:
网感:对互联网要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微博、微信、豆瓣等这些常用来做活动的平台需要了解其特点、规律等。
创意:活动的平台有限、活动的形式来来去去也就那些,所以一个线上活动能否成功,需要一个好的创意。
系统思维:活动从创意到执行,涉及到各种资源的分配,并且需要考虑大的环境、公司的实际情况、产品的情况,需要用系统性的思维考虑问题,否则策划出来的东西就是一纸空文,无从落地。
沟通表达能力:一个活动从创意到执行,往往需要与不同的部门接触、沟通,想让活动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那就必须主动表达、主动沟通。注意,一定是主动。
其次细化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是为了增加下载量,平台活跃度,还是品牌传播度?目的之间互相补充,但找到侧重点,需要把握最主要的目的来设计整个活动的细节,才能达到活动的效果。
二、活动诱导
1、话题情感引导,照片评选、参与感。
比如微博。#这个圣诞你怎么过呢#圣诞来临之际,你想和谁一起过就@一下谁。另评论说出你的圣诞心愿并下载央视力荐手机软件这儿就有机会赢取2张电影票,和Ta度过一个浪漫圣诞夜。
2、物质奖项设置:
即本次活动用户可以获得什么奖项。建议“大奖刺激,小奖不断”,可以用一个大奖做为诱饵,然后每天或一段时间出现小奖,但一定要有持续性,否则用户的参与热情会降低。
奖品最好与品牌相关,定制个性化,且考虑精力和寄送成本。建议尽量选择无需邮寄的:充值卡,京东卡,电影劵、微信红包、彩票、电影种子。。。
三、活动形式
创意、有趣、参与成本低。选择好活动平台后,要根据平台的特点、活动的目的策划活动的形式。
线上活动的形式包括抢楼、秒杀、有奖转发、有奖征集、网上评选、注册送券等等,细数下来少说也有几十种。关键在于结合活动的目的和平台特点去选择并且创新。
1、市场分析
从产品的市场、差异化、竞争情况、活跃用户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如果能有详实的数据做支撑。
2、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一定要简单,有诱惑力。解决一个用户的困惑:这个活动是关于什么的,我为什么要参加?
3、活动时间
即活动开展的时间,线上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活动时间过长,会影响用户的参与兴趣,建议15天内完成。
4、活动平台
活动平台的选择至关重要,决定了活动开展的方式及最终效果。在这里,暂且把活动平台分为自有平台和大众平台。
1)自有平台:自家的App,Wap页面,微信、微博等。优点是形式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开发功能,也能将流量带到官网;缺点是对技术要求高(一般企业无法操作),推广费用较高。
2)大众平台:如微博、Qzone、豆瓣、贴吧等。优点是可以利用平台本身的资源进行推广,无技术方面的要求;缺点是活动的形式受到一定限制。
四、活动推广
大活动需前期预热、前期引导、核心目标用户。市场推广大体分为两个方面,站内推广和站外推广。
站内推广比较简单,就是如何利用自有平台本身的资源进行推广,如首页的广告位,文字链之类。站外推广要量力而行,一般来说的推广手段包括KOL转发、人工发帖、合作推广等。
五、活动反馈
活动完成提醒鼓励:
1、hi,土豪君。恭喜你成功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活动会在XX日公布获奖名单,请你持续关注哦;
2、邀请更多好友参与活动,能提高中奖几率哦;
3、真抱歉,你参加的XX活动,没能获得大奖,送你一个安慰飞吻,勿谢!
获奖名单公示、已经取走多少份,还剩多少份,实时反馈。
六、效果预期和目标
线上活动的效果预期可以从参与人数、下载量、PV、UV几个维度进行考量。目标需要根据活动的进程,分阶段设置,便于在活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效果和目标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
七、活动备注
这一部分是方案能够执行的关键,要点在一个“细”,要考虑到活动执行的方方面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活动流程、活动规则、奖项设置三个大方面考虑。(如果可执行性再强一些,可以将活动流程用图文形式做出来)。
如何策划一个成功的线下活动?
前提条件:小型活动:20---200人,预算5000以内。
1、首先Check List
1)定下时间;
2)确定预算;
3)确定场地;
4)演讲者;
5)报名渠道;
6)发布通知;
7)活动通知格式;
8)现场人员名单;
9)物料清单;
10)现场时间表;
11)拍照注意;
12)礼物;
13)活动策划;
14)志愿者;
15)PPT(keynote)。
2、其次细化活动方案
跟议论文一样,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定下时间,选择地点,预估人数,开始筛选和谈场地。考虑讲师时间、同事时间、公共节假日时间、场地是否有空…… 综合上面之后,确定时间。确定活动时间为2小时,还是3小时。当然活动一般会延时,一般是半小时到1小时。
跟老板谈谈,跟同事问问,若有免费资源,一定用上。比如免费赞助食物,免费提供场地,免费赞助小礼物等等。这样同样5k能做更多事情。讨论一次后,也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省略的钱,哪些可以灵活。是否开发票,发票是否另外加7%税点,是否要定金,现场支付还是提前付款等,提前问。
是否能帮你收快递,现场Wifi,麦克风,投影能不能用。现场吵不吵?电源插座够不够?空调能用不?能不能放你们的海报、易拉宝?
场地放是否提供免费食物?他们是否有人协助你们?从正门开始,是否能有指示牌?避免你的用户找不到。场地是否很有名?人流量是否很大,是否会有该场地游客加入你们活动。该场地是否有微信、微博等等,是否愿意替你们宣传推广活动,这个可以带来更多流量。
他们是否有不靠谱前科?会不会准时到达?他们的PPT在活动前检查一次,以防奇怪的事情发生。他们的微信或者微博账号是?这在活动宣传时候,需要@ 给他们。活动前向演讲者把所有PPT要到,演讲完毕放入分享。方便参加者获取。
5)报名渠道
可以用很多地方宣传推广,但是报名的link只能一个。避免重复报名,多次统计,发邮件通知也容易出问题。另外,报名时候可以做小信息收集的。他们常用APP是?怎么知道你们的?有无建议等等。
6)发布通知
同上,场地是否可以通知,是否在场地提前张贴海报?是否还有友情渠道可以通知?自家那些渠道可以通知?若需要公交换乘,请详细标注,并指示问路电话。报名成功后通知一次,活动前3天再通知一次。另外,活动通知发出后,给演讲者看看。某些演讲者会顺手转发一下,能带来不少人流。
7)活动通知格式
按照标准方式去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人30秒内能判断,这个活动是否值得参加。时间表,地点,演讲内容简介等等干货放前面。用自己语言多描述一下演讲者,只写XX公司XX职位,容易让职务普通人,失去关注度。
8)现场人员
确定那些是必须提前来的人。提前1小时到达。准备物料,检查细节,准备签到物质,跟场地方沟通。明确分工,虽然可以互相照应,有明确分工,更能检查。拍照的,实时微信群互动的,微博更新的,签到的,发礼物的,传递话筒的……
常见物料有:海报、现场小礼物、签到表、签到笔(大量)、易拉宝、零食、摄影仪、相机……不少物料需要提前快递到场地,需要场地方签收。有些需要提前张贴,比如海报。
10)现场时间表
不要拖时间,有些场地有下一场活动,延时会耽误另一个人。有些场地按照时间计算,延时需要另外计费。另外,延时会导致用户提前离开,效果也不好。严格按照时间表来,若调整,再计算一次时间。用电脑或者平板给演讲者倒计时。并在最后5分钟、1分钟,倒计时提醒。
11)拍照注意
拍到现场活动标志、拍到演讲者和PPT、拍到提问者、拍签到场面、拍接受礼物、拍离开时候跟演讲者继续追问和换联络方式。尽量早邀请大家一起拍合影。后面很多人走了。如果有横幅,可以拍一起在横幅或者海报下合影。
带走的礼物重点推荐:贴纸,t恤。现场互动的小礼物,推荐用书籍和零食。礼物不仅仅是用来沟通感情,重点是广告和传播效果。如果能把你的标志贴在电脑上,带到各个地方,这个传播效果有多好。礼物要有特色,希望那些爱自拍爱炫耀的网络控,能带回去,能传播,能给别人看。最好是贴纸、t恤,这个定制不贵,而且传播效应好。其次是帽子、杯子,这能用很久。再次是手环、明信片等等,这个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被丢弃,就现场图个意思。另外对其他公司赞助的礼物,不要抱太大希望。一般都是公司无用废弃品,卖不掉的东西之类。笔啦,电吹风啦,充电器啦,U盘,圆珠笔之类。当然有比没有好,能加深场内互动效应。提问者得到礼物当鼓励,挺让人高兴的。
13)活动策划
定下时间后,去掉演讲、提问时间,余下来的时间可以策划一些好玩环节。可以单身交友,这个是大部分人感兴趣环节。可以让大家分组讨论。也可以现场5分钟,大家轮流分享小故事。也可以直接茶歇,所有人自动找自己感兴趣的人去聊天。一切看你活动主题。
14)志愿者
有很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职务,比如:组织者、主持人。也有一些活动,谁都能做,可以让任何人5分钟内加入帮助。比如签到啦,发小礼物啦,维持秩序啦。这些可以从你的参会人员里面选择,填写报名表格时候询问,是否愿意成为志愿者。一般是10:1的概率,100个人参会,大概10个愿意当志愿者,最后大概有5个真的来当志愿者。这个也跟组织有关系,公益,有趣,有公信力的组织,更容易获得靠谱志愿者。大学生是志愿者主力,但他们相对经验较少,但时间更多。在职2--3年的人员是第二主力,他们经验丰富,一般参加跟工作相关的志愿者。请志愿者填写:姓名,电话,邮件,微信号,擅长领域。每次活动前,指定志愿者XX,去做XXX的事情。方便3分钟进入状态。若能填写擅长领域,可以引导志愿者完成文案、海报、翻译、报道撰写等等工作。每次线下活动,好好挖掘和培养志愿者,未来活动会越来越顺利。
顶尖运营小结:
对目标受众的吸引力大小是活动推广策划成功与否的根本,一个好的活动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有的活动策划会把公益性也引入活动中来,这本身既与报纸媒体一贯的公信力相结合,又能够激发品牌在群众中的美誉度。甚至活动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能够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引起公众的注意,最大限度地树立起品牌形象。
章评论回复“我爱姑婆”将有机会被姑婆拉进小伙伴交流群,这里有运营经验分享、有资源合作置换,更能结识行业大牛哦~快快和姑婆约起来吧~
姑婆那些事儿()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儿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违者必究。
更新日期: 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PP推广运营经验分享
网站推广和app推广手册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ython capi 线程交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