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擅自更改公司成本,造成公司多第三方支付成本1万元左右的损失,会面临什么惩罚

小企业信贷业务
我的图书馆
小企业信贷业务
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合理防范小企业信贷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2日闭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环境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经济格局,工作会议上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
解读央行部署2011年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的重点工作
来源:&&上海证券报&&&&发布日期: 09:42:17.617
  日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市场工作座谈会”研究讨论了2011年央行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的重点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央行将积极采取前瞻性、针对性和务实性措施,大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特别强调,信贷政策要充分发挥和保护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自身存在的盲目和失灵。同时,要进一步推进信贷政策产品化,提高信贷政策导向效果。
  会议提出,2011年要全面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原则,进一步发挥好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信贷政策的导向功能,大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地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刘士余指出,信贷政策涉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科学发展、民生改善、金融稳定、社会和谐的大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央银行各项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信贷政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变革,注重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要求的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尊重金融机构依法经营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和保护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做到既尊重市场规律,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自身存在的盲目和失灵。
  刘士余表示,要深入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在引导信贷产品创新上下工夫,在促进金融市场与信贷管理联动上下工夫,在改善民生上下工夫,在提高信贷政策导向力上下工夫,更好地促进实现包容性增长。要更好地支持提高民族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促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行长助理郭庆平也表示,要立足中国国情实际,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工作机制,改进信贷政策管理方式,丰富信贷政策操作手段,稳步推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全面提高信贷政策的导向力。
  刘士余要求,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各项工作都要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要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有效防范跨市场风险。他指出,要把发展金融市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金融市场与全面提升信贷政策导向力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地服务于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虽然2010年三农条线小企业贷款整体运行状况较好,但在贷后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基层客户经理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不高,整体素质亟待提升。要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没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业务娴熟、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我行三农条线基层客户经理存在:业务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对金融知识、法律法规、财务、税收等方面的知识的更新掌握不到位;对信息缺乏分析和敏锐的反应能力,在风险识别、信息反馈、风险处置方面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与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 2、贷后检查执行不到位。贷后管理的核心是搞好贷后检查,揭示贷款发放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研究防范和化解措施。但目前存在少数客户经理工作不深入、不细致,在贷后检查工作中只是停留在客户老板的办公室及财务室里,即使到车间、仓库也只是走马观花,了解不到真实情况;仅凭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和平时了解的表面现象在办公室进行分析和撰写报告,向上级行交差了事;而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持续性和可靠性,第二还款来源的完整性、足值性和安全性却了解分析不足。3、贷后管理工作考核奖罚不到位。一是贷后管理没有与经营行的利益挂钩,没有与经营行的转授权、费用挂钩,导致经营行存在一定的重贷轻管的现象;二是对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存在重罚轻奖的现象,没有很好的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贷后管理没有与经营主责任人的个人利益挂钩,没有与其提拔、晋级、评先、调动等挂钩。
4、系统标识不到位。小企业客户在C3系统中标识不准确,存在随意标识的现象,如&&。
&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1、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升客户经理素质。一是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将一批有一定工作经验、有责任心、有知识的青年员工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优化客户经理年龄结构。二是加强对客户经理的系统培训,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自身能力与所从事的贷后管理工作相适应。三是稳定客户经理队伍。客户经理是贷后管理的主体,稳定的客户经理队伍有利于对客户的持续监管;有利于与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2、强化各项贷后管理制度的落实。一是加强对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客户经理的责任感。通过开展职业道德和履职行为教育,组织客户经理学习各项贷后管理规章制度,将“加强贷后管理是进一步提升我行信贷质量有效途径”的意识贯穿至每位客户经理,增强客户经理的责任感,在全行上下形成更加严谨踏实的信贷工作作风。二是实行名单制管理,对每一个客户确定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的服务与监管,明确客户经理做为贷后管理第一责任人,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三是充分发挥派驻风险经理的作用,督促各支行按规定实施贷后管理。3、提高贷后管理精细化水平。突出抓好合同管理、放款审核、押品管理、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客户退出、档案管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行贷后管理水平。4、 借助科技手段强化贷后管理。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实时监测、分析信贷客户日常资金往来,特别是客户信贷资金走向,关注资金异动,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为贷后检查提供检查线索,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 5、加大检查、排查力度。下一阶段, 我部将在保持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信贷业务检查、排查力度,特别是对今年以来新发放的小企业贷款进行一次风险排查,重点是检查放款及用信条件是否落实、抵押物价值评估是否合理、抵押登记是否合法有效、贷款使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贷后管理责任人是否明确、有无贷后检查分析报告等内容。
信贷业务才难做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就业、增长与竞争已经越来越明确地成为各国政府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而中小企业则因其对实现上述目标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所具有的深厚潜力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发展障碍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无疑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当前在中国扩大开放的政策引导下,中国中小企业更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国际竞争以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发展速度快。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有关资料表明,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总数为3151.8万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50.2%,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同时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如联想、海尔、海信、华为等。 在国家制度环境逐步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发展良好、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等诸多有利因素的推动下,专业市场调研机构艾瑞预计未来5年中国中小企业将连续扩张,中小企业数量将保持7%-8%的年增长率,2012年中小企业总数将达到5000万家。(见表1)
2.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非国有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 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3.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 1.23 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 0.66 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4.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集中。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 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企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5.产品品种多样化。在现代大机器工业条件下,尽管技术的进步,使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产都成为可能,而且国际间产品生产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但国际间产品生产的差异仍然存在。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大企业生产品种的单调性。具体地说,尽管大企业具备强劲的生产能力,但是它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那些社会总需求小而缺乏弹性的商品,大机器作业显得无能为力。同样,需求具有多样性要求的产品或品种大企业、大机器生产也不如中小企业得心应手。所以,在生产品种和小批量的商品方面,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无法比拟的绝对的灵活性。在国际市场上只要存在对多品种、小批量商品的需求,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具有它的必然性。   6.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亚洲,其中港澳地区比较集中,此外是日本韩国,其次对拉美的投资也比较多,主要是利用开曼和维尔京群岛两个避税港。2004年拉美已经成为除了亚洲以外我国对外投资分布的第二大区域。2004年前11个月中国企业非金融领域对外投资总额18亿美元,其中在拉美为8.89亿美元,超过香港成为中国的最大投资区域,其中有55%进入矿业领域。再次是非洲,由于非洲的经济水平比较我国要低,我国在非洲的投资主要是低端的产业转移。在美国和欧洲的投资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投资主要是跨国并购和新的研究领域建设。较2003年对外投资的企业主体成分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有限责任和私营企业的比重2004年较2003年有明显的提高,国有企业的比重显著下降。 根据产业边际化扩张理论,能源开发是一个发达国家的相对劣势行业,虽然能源是战略物资,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是资本追求利润的国家,很多低效率和低利润的部门和区域他们会把它转让给其它非发达国家来做。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能源和原料依赖进口的程度高,同时由于我国还没有能力实施石油储备战略,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不稳定性愈来愈显著,资源开发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由于能源开发行业是一个附加值低的行业,这些投资的直接投资区域是中东,俄罗斯,东南亚,但是这些区域的很多采油行业都被一些发达国家的大能源集团巨头掌控,在选择直接投资的同时要与他们进行合作,同时可以对这些巨头的一些下属分公司实施并购和股权收购战略,实现短周期的对外扩张。我国有实力的能源集团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中海油先后购买了印尼和澳大利亚的汽油田股份,在2005年中海油收购加拿大MEG能源公司16.69%股权,中海油方面已为此项收购支付了1.5亿加元(约合1.21亿美元)。虽然能源采矿业在我国2003年的对外投资中只占4%,但是能源业会带动自身的相关行业发展,如炼油,精油加工,成品油加工等产业链条,如果拉动相关行业做投资的话其份额远不止4%,而且我国能源行业对外扩张和投资的潜力是最大的。据现有统计,全球石油可采储量的38%分布于中东地区;17.3%和16.5%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地区;欧洲地区最少,不足4%。此外,全球有待发现的经济可采石油资源,也主要分布于中东地区,所占比例约为30.5%;其次分布在前苏联、北美、中南美洲和非洲地区,均在10%以上;而亚太和欧洲地区分别占5.5%和3.9%。未来20年世界石油资源增长主要来自中东、俄罗斯-中亚、南美、北非等4个地区。我国石油资源投资开采重点区域是中东地区、前苏联、加拿大。而能源部门的并购和股权收购重点区域是中东,加拿大,美国,印尼,欧洲国家,如荷兰,德国,英国。 私营企业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要小很多,主要是中小企业,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优势,但是大企业都是从小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的小规模技术是大企业无法获得的优势,这些企业的主要投资去向是发展中国家。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2004年较2003年有2%的增长。私有企业主要在轻工业,电子,初级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餐饮,机械,服务,商业贸易等领域。这些行业在国内已经处于过度竞争,根据产业边际扩张理论,这些企业由于生产能力过剩,需要对外进行转移,而且这些产品由于价格过低,对方容易设置贸易壁垒。这些企业更适合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但是,由于国际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生产使很多大企业把一些不重要的部门和零部件部门外包,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就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无论从工业总产值比例或增加值比例来看中小企业均高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单位资金效用率也明显高于大企业。除此而外,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大量外资企业的引入。浙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私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江苏,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其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1)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先遣队。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有利于分散改革风险,降低改革成本。同时,中小企业还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验室”。许多的改革措施都是在中小企业进行改革试点并取得一定经验后才逐步推开,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中小企业能促进充分竞争,活跃市场。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由于其竞争力弱,更强烈地要求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和公平性。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众多中小企业的存在,防止了垄断行为的发生,刺激了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使经济充满了活力,并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  && 3.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及推进城镇化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工业企业中85%以上的职工就业于中小企业,而中小型的商业零售企业则占据了90%的就业份额,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有65%以上的人员就业于中小规模的企业。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轨时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非公有制的小企业已成为吸纳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公有制单位富余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并且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小企业仍将是我国增加就业机会。安置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场所和主要渠道。   4.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大企业难以比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尽管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耗资较大的基础研究或重大科研项目上可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中小企业则可以在应用型与发展型技术创新上大显身手。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其创新成果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份额,而且水平和影响也不亚于大企业,它们创造了许多被认为现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由此看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型高科技中小企业,必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创新。   5.中小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的重要财源。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乡镇企业在保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迅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工业以直接资金援助,提供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等多种形式支援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业发展积累资金,从而有利于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从整体上看,中小企业是我国当前地方经济的主体力量,是地方政府获得财政收入、安置就业人员的主要载体。实施财政包干和分税制以后,中小企业更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支撑着绝大部分地方工业及服务业、零售业、基础建设、农用工业、公益性事业及利用地区资源的特色产业,对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中小企业的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资源合理配置。中小企业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中小企业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首先,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其次,搞活中小企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条件。通过改组、联合、兼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是完成国有资产优化重组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可以大量吸收国有大型企业改革过程中所清理出来的大量资源,使国有大企业的闲置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后,中小企业改革有利于从整体上突破改革难点,可以为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小企业小而分散的特点使其改革具有风险分散和改革成本低等优点。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具有产权流动和重组的震荡小、易操作、见效快等特点,有利于在短时期内实现改革措施的突破,符合先易后难、以小促大、外围突破和循序渐进的改革战略安排。 7.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加工、贸易等领域,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目前中小企业在不少地方已形成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协作的基础,成为大企业配套的供应商。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正确指导国有小企业改革,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总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一个资金短缺、劳动力充足、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中,更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1.体制不顺,社会服务体系之滞后。当前,我国的企业依然按照原有的所有制、部门和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婆婆众多,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管理混乱、口径不一,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职称评定等方面职责不清。这种多方重复"管理"的状况也造成"三乱"现象极为突出,客观上加重了企业负担。而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需要社会提供多方面服务。国外许多国家如英、意、日都设有专门社会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服务。而我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体系极不健全。 2.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的市场。我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根据经济类型和行业来制定的,而不是根据不同企业规模所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因此,政府出台政策明显偏向于大企业,而对中小企业一直未形成系统扶持。在税收上(国有企业先缴后退,中小企业无此优惠),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押。土地上,国有企业享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企业要发展,资金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多无资产抵押,贷款担保难。 3.产权不清晰,发展缺乏动力。由于上述体制不顺,政策不公和行业限制等原因,个私企业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穿"洋外衣"(三资)应运而生。由于产权不清,一些中小企业就不愿发展壮大,企业发展缺乏应有的动力,企业的发展受到人为的限制。 (二)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阻碍 1.经营机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许多个私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管理混乱。在中小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不规范、不彻底,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改革走形。许多改制企业改制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没有实质性变化。"董事会"、监事会"等难以真正运转。 2.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奇缺,全国大型企业每百万职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为10.46人,小企业为2.96 人。中小企业专业人才更是奇缺。现行中小企业在选人用人机制上的许多弊端及政府监督不到位,企业内部又缺乏有效的民主制度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中文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思想素质低的经营者屡见不鲜。存在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无制度、劳动和材料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等"四无"状态。在管理上大量"家族式"管理存在,对生产和产品缺乏必要的科学决策,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造成企业效率低下。一句话,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尚处于粗放阶段。 3.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工业设备本来就较落后,而中小企业更为落后。以工业企业劳动装备率为例,我国独立核算的大、中、小型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分别为10.29万元、5.11万元、2.48万元。可见,小企业的人均装备水平是中型企业的50%,大型企业的25%。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偏低,设备老化,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资源浪费和工业污染严重。 4. 企业资产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由于以上各方面原因,加上不良资产比重大、负债率高,必然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力。据统计,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9%,同口径小企业为6.5%,个别地区小企业的负债率高达8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资不抵债。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资本金注入不足,企业发展主要靠银行贷款,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国有小型工业企业利息支出比同口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支出6.97亿元;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向大中型企业倾斜,近几年冲销的银行呆坏帐准备金主要用于"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能够使用的部分微乎其微,致使小型企业的债务负担无法解决。因此,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连续多年出现全面亏损。1995年国有小企业出现全面亏损,连续三年亏损额突破100亿元;1996年国有中型企业出现亏损,到1997年亏损额也突破了100 亿元。国有中小企业在短期内扭亏转盈的难度很大。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 1.从中小企业的特点来看。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据美国统计,全国近2000多万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小企业。其中1/3甚至1/2的企业将在3年内关闭,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小企业关闭率更高,只是由于小企业的开办率更高,才使企业总数逐年不断增长。但这丝毫也不能掩盖中小企业的易变性和其巨大的经营风险。这给其融资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中小企业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一般而言,企业的负债能力是由其资本金的大小决定的,通常为资本金的一个百分比例数(由法律规定),如80%或60%等。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底子薄,因此资产规模普遍不大,尤其固定资产更是有限,资产少,相应地负债能力也就比较低。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中小企业以多样化和小批量著称,资金需求也具有批量小、频率多的特点,这使融资的单位成本大大提高。 2. 从银行经营的特殊性来看。银行融资手续繁琐,耗时耗精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如前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简单快捷的服务。然而,金融部门为安全起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融资手续,这就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繁琐耗时耗力的融资手续,使无数有意融资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银行“嫌贫爱富”,喜欢“批发”。不喜欢“零售”,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大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深得金融机构的喜欢,往往是信用资金追着贷,而且常常用不完;相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融资额度有限,常常捉襟见肘。 银行处于成本与信息劣势,大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融资,目前最“充分”的理由就是:(1)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费用支出所带来的收益太低,即成本收益比太高;(2)大银行与小企业存在着极端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风险大、信用能力较低,使银行始终处于劣勢地位。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责任与报酬的不对称所导致的激励不足,导致银行(信贷责任人)宁可承担“存差”亏损的五个人责任风险,也不愿承担绐民营企业贷款的个人责任风险,以至使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雪上加霜,即便是对民营企业贷款是预期盈利的,银行也不肯为之。 (四)政策不公,市场无序&& 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士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五)产权不清 ,缺乏动力 由于政策不公、行业限制,个私企业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穿“洋外衣”(三资企业)现象普遍。据调查,上海市“假集体”占全市集体企业的20%左右,泉州市乡镇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为个私企业。由于产权不清,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愿做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人为限制。除上述企业的外部问题外,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主要是存在企业体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技术含量不高开发能力不强、盲目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
三、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对企业要加强指导和服务 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管理方面,政府部门应注重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不断加强组织指导工作,逐步完善对外合作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对外合作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也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以及国际产业转移都为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清中小企业对外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着力全面提高中小企业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兴业,发展产品加工、劳务输出,建立营销网点,开展合作研发,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交流,积极探索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办好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为中小企业扩大开放搭建平台。 (二)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市场 根据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推动中小企业规模化、集团化走向国际市场是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的成功模式之一。为此,应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或者建立具有规模效应的中小企业发展园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企业专业区,这是强化中小企业营销力、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专业区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区内中小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合作打造品牌簇群,强势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不同的中小企业的集聚可相互合作,彼此共享和交换资源,一方面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规模。 (三)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培育企业竞争力 只有技术创新的持久动力,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另一方面技术性整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大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是以一种或几种关键的核心技术为主导,把若干有关的技能有机组合起来,产生&#&2”的增值效应。这种整合不仅是关键能力、有效能力的集中,也是对多余、落后机制、程序或职能的消除。纵观世界范围的成功企业,无不是凭借在所属的市场领域中、技术上或者商业操作模式上的关键性创新,才取得骄人的业绩,并构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四)积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要置身全球视野上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在过渡期结束后,企业应该根据国际市场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需求,通过贸易和投资等多种方式,制定未来几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目标。要鼓励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甚至上市公司。要善于运用外部交易策略,即收购兼并的方式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收购兼并可以使企业获得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作用。通过购买、兼并、合并等多种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组建民营资本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效益特别好、发展前景特别好的民营企业,还可以创造条件,争取上市,成为上市公司。 (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经济运行的政策环 努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大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对经济变化的敏感度,强化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科学调控。加强对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经济预测水平,提升政府的市场监管能力,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预警系统,增强运行风险的预警能力,逐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有效确保发展中的经济安全。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服务意识。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建设科学民主的政策决策制度,创造良好的政府公共服务运行体制机制。&& (六)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民营中小企业要树立新观念,增强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将消极化为积极,将被动化为主动,争取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在国际市场寻求生存空间。一方面积极引进外资,合理利用外资。另一方面要积极“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拓宽企业的生存空间,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投资促进贸易,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民营中小企业要加大管理和营销创新,积极培育核心市场,要建立以客户为导向,以价值增值过程为中心,整合营销的各种要素,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新颖化的变化趋势,去适时、适地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供高水准的服务来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来培育核心市场。再次,要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本。细分市场、贴近客户、专业化营销和服务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要把产品和专有技术方面独到的造诣与全球化的营销结合在一起,并牢牢掌握客户关系,构建有效而牢固的长久、和谐、忠诚的共生共赢客户关系,进而构建自己的核心市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应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1.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融资。中央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于2006年10月5日建立了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其支持方式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方式。中小企业可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申请专项资金,也可以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企业税务筹划。减少超额支出。在融资决策中,充分考虑税收政策对企业权益资金筹集和企业负债资金筹集的影响,形成在财务决策活动中,税务筹划先行的习惯,从而形成更加可行、科学、合理的融资决策。 2.金融机构要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首先,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下放贷款权限,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加大基层行、社信贷人员的贷款权限和责任。要允许基层行、社在核定的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权额度。其次,要在落实信贷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贷激励机制,调动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做到责权分明、奖惩兑现,同时,还可以尝试实行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连带责任办法,从内部和外部共同防范信贷风险。 3.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小企业融资时刻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中小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并导致信贷市场的低效配置,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大大高于大企业不良贷款比率。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应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还应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要减少信贷违约的发生,必须加大对违约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严肃惩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其负责人。 4.中小企业改善和加强自身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应转换经营机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信用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建立良好银企关系。平衡与协调银行的资金出口与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使资金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同时,强化企业的自我积累机制,为公司的高效运行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从而达到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要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业务。要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吸收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壮大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要改进现行担保机构的运作办法,按股份制、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坚持经营的非盈利性和服务性。
&&&&&&&&&&&&&&&&&&&&&&&&&&&&&&&& &&&&&&&&&&&&&&&&&&&&&&&&&&&&&&&& 中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困境和对此展开的思考和分析对策。中国外贸的发展总体上是健全的、有效的,同中国在要素禀赋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是一致的;中国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是支持资本设备与技术的进口;导致中国外贸整体上成功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内的市场化改革、适宜的贸易与汇率政策及面向出口的外国直接投资。尽管中国外贸发展整体上是成功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中小企业自身的阻碍,体制不顺,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融资困难,告贷无门,产权不清,缺乏动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政府对企业要加强指导和服务,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市场,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培育企业竞争力,积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经济运行的政策环,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化解& 中小企业& 融资难
&&&&&&& 0 引言 &&&&&&&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今年是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 1 企业自身要规范管理,提高融资能力 &&&&&&& 1.1 规范企业公司治理机构 &&&&&&&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融资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股权结构单一、家族化管理、独裁型机制,造成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由于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存在短期行为,经营随意性比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容易遭到市场淘汰。金融机构从自身经营风险方面考虑,对这些中小企业避而远之。因此中小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改造,进行所有权结构和管理层结构的调整,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和负面影响,引进优秀管理人才,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 &&&&&&& 1.2 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毋庸讳言,目前中小企业大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不透明,财务报表不健全,会计信息缺乏应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银企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中小企业要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充分沟通与合作,争取获得资金支持。 &&&&&&& 1.3 提高信用意识 &&&&&&& 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较为淡薄,自我约束力不强,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使企业自身信誉受损,还给中小企业整个群体带来信用不佳的恶劣影响,使金融机构望而生畏。因此每个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强化信用意识,打造诚信企业,从而提高中小企业整体信用形象。 &&&&&&& 2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 2.1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 &&&&&&& 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不仅是商业银行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推动战略转型,增强竞争能力的内在需求,也是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宏观政策,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核销等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努力扩大客户基础,正确处理好调整信贷结构、防范经营风险与支持企业发展的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2.2 从区域、行业等多渠道挖掘优质中小企业客户 &&&&&&& 首先,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在区域内重点选择信用生态环境良好,市场发展规范,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区、产业集群、经济强县等,从中发现优质客户并确定重点客户。其次,明确重点支持行业。针对各个产业集群、特色行业和市场特点进行整体分析和汇总,提出重点投向的行业和产品建议,研究信贷政策和规模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再次,明确重点营销客户。通过详细的客户考察,建立多方面优质客户信息收集渠道,并明确专人对客户进行调查评价或重点营销。& 2.3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 商业银行应对中小企业市场进行必要的细分,制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市场策略,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推出满足中小企业不同需求的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如针对企业土地、厂房等传统抵押物不足的情况,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特点,扩大抵质押贷款范围,提供订单质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国内保理等供应链融资产品;对无抵质押物的企业,通过企业抱团增信,提供联贷联保产品;对信用度高的企业,甚至不需任何抵质押物,直接提供小额无抵押贷款;对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资信良好、产品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通过积极实施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产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辟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 2.4 优化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 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短、频、快”的融资特点,商业银行应突破传统大中型企业的信贷经营模式,用全新的理念、方式差别化运作,逐步建立起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专门、专业、专注、高效”的业务运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如可借鉴国际先进的“流程银行”经营理念,设置中小企业“信贷工厂”,信贷业务流程各岗位成为流水线上各“生产”环节,通过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职能和时效要求,确保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申报、审批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 2.5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容忍度 &&&&&&&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是户数多、金额小,因此应建立适宜中小企业贷款不良资产分类认定标准,在风险可控、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允许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适当高于大企业,防止片面追求“零风险”。 &&&&&&& 3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中小企业信用度低、抵押物不足是造成其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扩展各方面融资渠道提供强有力的信用支持。一是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应继续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投入,从上而下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不以赢利为目的,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或对其它担保机构进行再担保;二是建立商业性担保体系,实行商业化运作,坚持按市场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三是建立互助型担保体系,由商会或协会牵头组织企业集资成立互助基金。 &&&&&&& 4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 从国际国内的实践看,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另一条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失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资本市场发展不足,因此应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是在完善和壮大创业板市场的同时,尽快完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和产权交易市场,以满足大量无法上市的企业的需求,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二是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改变我国由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比例严重过高的局面,让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 综上所述,要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经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渠道多样化的融资环境。
&&&&“”&&&&&&&&&&&&&&&&&&&&&&&&&&&
小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2525“”&&&&&&&&150250&&&&&&&&&&&&&&&&“”&&&&&&&&()
中小企业营销战略:避·借·联
来源: 时间: 08:50:00
一、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模式选择要求
  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靠自己单枪匹马的奋战和与强大对手的硬拼是不足取的,而应该凭借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在营销上,巧妙地采取“避”、“借”、“联”的战略。
  1.“避”是中小企业在弱小阶段要避免和大型企业的正面冲突,即避免生产和大型企业拳头产品相同的产品,避开大型企业的强势市场大本营,避开大型企业传统的分销渠道,避开使用大型企业惯使的促销绝招。否则,采用和大型企业相同的营销策略,不仅会因为相互撞车而自取灭亡,还会由于老是生活在“巨人”的阴影下而总是难以得到发展。
  2.“借”是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的资源来发展自己。大型企业有良好的商誉和响当当的品牌,中小企业可以错之,大型企业有宽广快速的营销网络,中小企业可以借之;大型企业有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中小企业也可以错之……。只要中小企业具有整合资源的良好能力,一切都能为它所用。
  3.“联”是中小企业自身的联合与支援。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自己相互抱聚成团,由小而大,由大而强,会大大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模式选择
  1.“缝隙营销”战略
  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竞争能力弱,难以和大企业进行正面的直接竞争和抗衡,否则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中小企业在势力壮大之前,最好避实就虚,“夹着尾巴做人”,即首先找到那些大企业没有发现,或大企业不想干但并非没有前途和利润的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样,可以避开大企业的巨大部分威胁,等自己势力增强;时机成熟之后,再和大型企业一争高低。山西的南风集团的奇强洗衣粉定位战略便是首先选择上海奥妙、美国宝洁和英国联合利华等大企业忽视的农村市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而发展成全国第一的。
  2.“卫星营销”战略
  中小企业要善于借助大企业的优势来发展自己。许多大型企业有着产品品牌优势和市场地位优势,它们是市场上光芒四射的“恒星”。而这些企业并不是万能的,它们的发展需要很多的配套工程,如非核心的相关零部件,某些服务等都需外部提供。中小企业在势力比较弱小时可以为它们服务来争取发展的机会,首先充当它们的配角,即围绕大企业这些“恒星”旋转的“卫星”。例如,温州虹桥镇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迅速发展是因为它们首先以32家上等级上规模的全国股份制大企业为“龙头”;采取“委托加工、协议加工参股合资”的方法,和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加工配套服务关系,拉动了虹桥镇350家小企联动发展,使虹桥镇成为浙江耀眼的明珠。
  所以,中小企业为大工业配套发展,既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又是提高自己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3.“寄生营销”战略  中小企业同样可以进行国际营销,但在构建国际分销渠道上和大型企业不同。大型企业可以自己在国外建立强大的代理商分销网络甚至建立分公司系统,完全能够控制和拥有自己的产品流通渠道。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无论是在资金,技术方面,还是在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所以,中小企业的产品销售,“借船出海”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战略。“借船出海”战略之一是“猪驮式”出口,即中小企业通过为大型企业的出口产品生产相关的配套产品方式达到出口的目的。在这里,大型企业是“负重者”,而中小企业是“搭乘者”。对大型企业来讲,出口产品有了中小企业的附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更强;对中小企业来讲,在大型出口企业产品出口的同时,自己的产品也随之出口到国外。“借船出海”战略之二是代工生产,即为某些跨国大公司定牌生产,然后,借助跨国大公司的强大销售网络进入国际市场。“借船出海”战略之三是与外商合作,借用外商的资金、技术、渠道和管理。
  4.“虚拟营销”战略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和大企业不同的是企业资源相对缺乏。所以,中小企业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而虚拟经营则是一种克服资源缺乏的劣势的现代营销模式。“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国了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功能,比如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而努力将其它功能虚拟化,即企业内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而借助企业外部提供。所以,对于某些已经掌握核心资源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讲,采用虚拟经营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极佳战略。中小企业可以虚拟人员,借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以弥补自己智力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虚拟功能,信企业外部力量,来改善劣势的部门;还可以虚拟工厂,企业集中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其生产则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的企业代工生产。美国耐克的发展便是“虚拟营销”成功的典范。耐克是一个既无生产车间又无销售网络的企业,只拥有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动鞋设计部门和营销部门,生产和销售全部虚拟化,通过外部组织来完成。  5.“共生营销”战略
  “一根筷子折就断,十根筷子断就难”。单个中小企业虽有点弱不禁风,但是,一个凝聚力强的中小企业命运共同体是坚不可摧的。共生营销是“以契约为纽带通过两家或更多家相互独立的企业在资源与项目上进行合作。”第一种方式是竞争企业的联合。如温州柳市的323家低压电器公司联合起来,先后在全国320多个大中城市,230个县级行政区设立了进行统一的销售于公司、分公司和门市部,在18个国家、地区开设直销点、销售公司53个,一张庞大而灵敏的营销网络业已形成,既避免自相残杀,又为各企业产品的销售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提供了保证,以致发展成今天的德力西集团、正泰集团和新华集团等大企业;第二种方式是互补企业之间的联合。如温州市的陶瓷、卫浴、地板、窗帘、灯饰、橱柜、墙纸等行业的十多家知名中小企业走向联合,自发组成一艘统一宣传、优势互补、服务互督的家居装饰“联合舰队”。
摘 要: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金融服务体制改革与创新是关系保增长、保稳定、促就业的大事,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较难的现状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因素及中国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应从政府、银行等部门从政策创新、机构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等多方面着手。
&&&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金融服务 改革 创新
&&& 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实有企业约有1000万户,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其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创造了约80%的城镇就业岗位,拥有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企业能否迅速恢复活力。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发生资金短缺的达70%。
&&& 一、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意义重大
&&& 1、 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就是支持中国的未来 。中小企业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 而且能够繁荣当地经济。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日本,每5个就业机会就有4个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在美国,小企业占公司总数的99% , 美国把小企业比喻为 “经济的火车头 ”和 “经济的心脏 ”。世界各国政府都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目前,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创业的高峰期,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加,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市场经济中一股愈来愈强大的力量 。政府也越来越把注意力从国有大企业转移到中小企业身上,中小企业是中国未来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银行业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就是在支持 中国的未来 。
&&& 2、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是扩内需、保增长、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总数占99%比例,提供着75%就业机会、75%以上新产品开发、65%以上发明专利;贡献着60%以上的GDP和45%以上的税收,占据着我国出口额的60%以上。中小企业 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信用状况不断改善。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困境, 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对于扩内需、保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信心,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 ,是银行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履行社会责任、满足监管要求的需要,有利于提高银行社会形象的美誉度 。
&&& 3、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是银行调整结构、提高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 往往率先从经济危机中复苏, 并会有更大的发展 ,银行今天支持中小企业就可能率先享受明天经济复苏的成果。银行授信客户往往集中于大企业,风险集中度较高, 而且大企业议价能力强 ,不断压缩银行利润空间 。而中小企业地域和行业分布分散,可以降低集中性风险,对中小企业银行更容易实施风险定价, 也可以提高经济回报 。所以,发展中小企业授信有利于调整银行授信结构 , 降低集中性风险,形成良好结构的客户群,保证业务平稳发展。
&&& 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困难及原因分析
&&&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备受关注。为战胜金融危机,国家出台积极的货币政策,2009年至2010年出现了贷款井喷现象。 然而很多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未受益贷款井喷,甚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2009-2010年贷款85%投向了基础设施、制造业、住房抵押及房地产开发、电力、交通、能源等,仅15%投向中小企业。原因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一般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自我约束力差;财务管理制度薄弱,透明度较差;经营方式粗放,重视规模扩张,轻风险控制;信用程度低,经营风险大,诚信意识缺乏,授信违约率偏高等。
&&& 2、银行方面的原因 。银行多年来习惯了对大中型企业贷款业务,习惯了沿袭的贷款审批流程,不愿意轻易改变;大企业贷款占现行经营利润比重太大,以至于整个管理层不得不倚重;银行业一直受到政策照顾,人民银行对贷款利率底线有限定,使得大企业对贷款利率的议价能力被限制,充分地保障了银行的收益,使银行对大企业贷款乐此不疲;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和收益心有疑虑,担心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难以控制、收益不足。
&&& 3、 经济体制原因 。政府主导下投资体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最重要的原因。 目前,我国尚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投资还是以政府为主导。为缓解此次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发展,国家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 。这种体制必然刺激银行抢占这些有政府背景的大项目,银行会认为政府是铁打的,不会关停并转,而且政府的财力连续多年以每年10%速度递增,有的增速达到20% 。在此情况下把钱贷给政府和大企业,在政治上没有风险,经营风险也要小得多,因此直接导致了银行垒大户现象;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是服务于大型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上市机会。不过,近期开闸的创业板市场将会给中小企业带来一定转机。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 如财税优惠政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国有商业银行集权式经营模式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的缺乏,以及社会信用环境相对缺失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的不足,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
&&& 三、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建议
&&& 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及目前我国福建兴业银行及部份村镇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探索实践来分析,笔者认为政府和银行等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 1、观念创新。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遇到困难不是小事,是关系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大事情,要从“保增长、保稳定、促就业”的大局出发,站在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呵护中小企业发展,与中小企业同呼吸、共患难,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成熟,中小企业不但是资源,更是可能伴随银行成长发展,成为银行的忠诚客户。
&&& 2、政策创新。政府部门应研究制定并推开实践一些关于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的条例、办法或是意见。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行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办法》,充分发挥了公共财政的公共扶持效应,很好地调动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当前浙江已对小企业贷款实行风险补偿,在全国是首创,据报道该省工农二家银行原先对小企业贷款管理非常严格,根据信用评级办法,小企业很难获得授信和贷款。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实施后,试点银行在政策上将小企业列为特殊支持对象,并从实际出发,适当放宽了对小企业贷款的一些要求,降低了小企业的贷款准入门槛,着重根据经营效益等标准来考察是否作为优质客户,从而使小企业享受到了大企业的贷款待遇,使这两家银行无论是中小企业授信总户数、小企业贷款总量和增量,还是小企业贷款质量都有大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决定把政府援手贷款风险补偿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在全国推广。会议“鼓励各地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
&&& 3、机构、组织创新。我国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缺乏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中小银行。建议尽快筹建专门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大大增加门当户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民营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使客户办理贷款最快只要几小时,最慢也只需几天,相比银行动辄上月的审批程序要快得多,切合市场需求。各家大型商业银行机构应进一步加快内部机构重组,建立专业化、垂直化管理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创建相对独立的市场营销、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等业务体系,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发挥专业化经营优势,建立专业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和营销队伍,提高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以华夏银行为例, <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7" Month="5" Year=" 年 5 月 27 日,华夏银行总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按照战略事业部模式建立,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授信服务的专营机构,实行独立的信贷计划,独立的财务资源配置,独立的信贷评审体系,极大地提升了该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水平。  
&&& 4、机制创新。第一,努力增强风险定价能力,通过科学定价,既要有效覆盖风险,又要尽可能减轻小企业的利息负担。第二,发展中小企业必须把原有不适合的大公司业务流程、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区别于大中型企业,适合于小企业特点的授信管理体系,制定小企业的授信准入标准、小企业授信评级制度 、小企业授信调查制度和小企业授信退出标准,制定适应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高效的授信审批制度 。第三,改革内部核算体制,建立小企业授信的分账核算、单独考核体系。第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适应各银行实际的小企业营销发展导向的奖惩制度,激发小企业授信管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第五,强化小企业营销队伍的培训力度,加强同业间小企业资信情况的共享,增强整体风险防控能力 。第六,完善贷款违约信息通报机制,不仅强化各银行系统内部的违约信息通报机制,而且也加强了同业间的沟通协作,在本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定期通报,违约客户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共同防范风险,改善信用环境 。
&&& 5、产品研发与创新。产品研发与创新是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助推器 。中小企业客户千差万别、需求多元化 , 银行只有不断设计和创新更加贴近市场 、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智力资本含量更高的金融产品,才能有效满足客户需求。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整合与创新,针对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和推出了与之相配套的若干信贷产品,如小型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 循环贷款、 整贷零偿贷款、启贷通、理财通等 。
&&& 6、 担保创新。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多渠道筹措担保资金,多元化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发展政策性担保、 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依法通过多种渠道增资扩股或资产重组,进一步增强担保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在继续做好以企业房产、土地等为主的传统担保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不动产、动产以及债权、特许收费权、工业产权等方面的担保新品种,努力挖掘各种合法有效的担保资源。鼓励中小企业以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动产,以商标、专利、技术成果等权利,以应收账款、保单、出口退税、经营权等担保物开展抵押或质押。 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政策扶持,包括风险补偿、税收减免等。
&&& 中小企业是中国的未来, 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就会今天拥有客户资源,明天享受成长机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特别是将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好的实践、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推广,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实现社会和谐快速发展,银企共赢格局。
关于农行健康发展中间业务的探讨
2010年12月06日 14:30:04 来源:
&&& 随着半年报悉数披露完毕,市场各方对上市银行中期业绩的表现均给予了&#8220;超出预期&#8221;的评价,这其中,中间业务利润的快速增长尤为引人注目。中国农业银行在保持传统存款和贷款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转型升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8220;大行德广&#8221;的理念,推进创新经营,中间业务也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根据半年报资料,农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55%,净收入超过200亿,可谓形势喜人,我行中间业务也逐渐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支柱性业务。虽然我行目前取得的成绩显著,但与其他大型国有银行比较,中间业务仍没有处于领先地位,加大中间业务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仍是我行当前面临的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笔者就此问题作一下探讨。
&&&&&& &#8220;高歌猛进&#8221;的中间业务
&&&&& &一直以来,我行的盈利模式以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近年来,由于信贷业务的空间有限,特别是作为利润重要来源的房地产贷款也受到调控的严格限制,单一依赖信贷的传统盈利模式,使得我行盈利水平受到了挑战。在当前信贷调控时期,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步伐就成为我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尽管贷款步伐放缓,但中间业务稳步增长使得我行上半年利润依然保持稳定增长,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对我行业绩的贡献功不可没。而我行也由改制前手续费收入占比较低的局面,向其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靠近,上半年我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32%,手续费收入占比为16.55%。目前,全行已经形成了结算类、代理类、理财类、承诺类、顾问类、托管类等多个产品和服务项目,大大提升了服务客户的能力。
&&&&&& 在中间业务突飞猛进的时候,多极化盈利格局开始显现。我行领导把握市场资金充裕、新股验资等市场机会,大力发展第三方存管业务,促进存放款项较快增长。在全员职工的努力下,对于大力开展收支账户资金托管业务,推动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和股权投资基金等新兴托管业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断优化了托管业务结构。中间业务的快速成长,已为我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 &#8220;八面埋伏&#8221;的中间业务
&&&&&& 我行中间业务在业务品种、服务范围、收益比重和服务手段等方面与其他大型国有银行比较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仍然处在一个起步的初级阶段,虽然近几年在各方的努力下相继开办了相应的中间业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竞争能力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我行的中间业务发展不可谓不是举步维艰,笔者认为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思想落后,观念陈旧。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行基层的网点是大型国有银行中分布最广最多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基层的工作人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我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程度。而基层网点对中间业务认识明显不足,甚至有极个别支行用经营传统业务的思想去经营中间业务,把开办中间业务当成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吸收和稳定存款的一种附带的服务项目,忽视了中间业务本身具有增效创收的功能,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进行发展,致使在中间业务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局面。受体制、眼界、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对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行中间业务健康快速地发展。
&&&&&& (二)口头表现,被动营销。基层工作人员对于中间业务本来就是认识不足,加上认识到问题的支行也只是口头表现写写文章,并没有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营销工作上,更成为中间业务有效发展的绊脚石。形成了领导再三强调,营销毫无进展的尴尬局面。我行中间业务想要有一个大的突破和发展,就必须在经营理念上来一个大转变,切实把自身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全面引进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大力营造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营销体系,才能迅速有效地抓住业务拓展机会,合理选择目标市场,准确定位,及时推出各种营销策略,抢占市场先机,以赢得尽可能多的中间业务市场份额。
&&&&&& (三)缺乏人才,投入不足。中间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需要更多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其它科学技术,需要掌握先进科技手段的高层次、综合性的人才,需要较全面地掌握有关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虽然现阶段我行对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中间业务的人力投入上明显不足,造成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欠缺,这已成为制约我行能否开展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业务品种的重要因素,制约中间业务产品的设计和提供优质服务的有效手段。
&&&&&& (四)战略模糊,体制不全。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造成我各分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分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我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此外,在运作中,有些基层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常常使基层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处于被动局面。各个部门往往是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采取不同的考核目标和激励措施,这既不利于信息沟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 (五)范围狭窄,品种单一。实事求是的讲,我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代发工资、工资转账、代理兑付、代理收付、代理买卖等方面,并且报批手续繁杂,业务发展空间限制较多。中间业务发展不快,涉及的客户数量较少、金额较小,普遍存在质量差、效益低、手续繁琐的状况,缺乏高质量、高效益的中间业务品种。而技术含量高的金融信息咨询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金融创新类品种有的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上还没有开展。中间业务一时不能为银行带来明显而直接的经济效益,挫伤了各级行进行业务开发的积极性。
&&&&&& (六)水平不齐,发展滞后。从掌握的情况看,我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反差较大。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还会不断扩大,这将不利于我行中间业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 (七)网络&#8220;阻塞&#8221;,发展被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全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呈现出经营手段智能化、经营网点虚拟化、经营方式网络化、经营范围全球化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和外资银行即将进入我国市场这一现实,我行更需加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此推进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汇丰、恒生与长实、和黄组成策略联盟,专门从事电子商务,并推出门户网站,供商业机构进行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交易,包括保险、房地产、采购及零售等网上交易。我行中间业务在金融网络化的改革进程中理念十分落后,局面非常被动,进展极为缓慢。
&&&&&& (八)&#8220;他山之石&#8221;,处理不当。我行十分重视中间业务的创新工作,但是,必须承认,我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起步比较晚,对于中间业务经营理念及管理经验都是比较落后和缺乏的,而且,在产品同质化程度如此高的情况下,我行单纯的进行产品创新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行不必对&#8220;他山之石&#8221;畏首畏尾,造成邯郸学步现象,减缓了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 &#8220;前程似锦&#8221;的中间业务
&&&&&& 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结构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功能的定位,支柱业务将逐渐向中间业务转移,完成从传统业务向现代业务的功能转变。纵看我行,中间业务不发达,品种业务单一,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同业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面对机遇和挑战,我行应该积极主动地创造有利条件开展中间业务,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我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 第一,加强基层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基层行必须真正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是今后我行提高盈利水平、改善客户结构、增强银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调整战略重点,将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到保证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真正确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并驾齐驱发展的战略,形成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以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支持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的新思路,将中间业务认认真真抓起来。
&&&&&& 第二,转变营销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不能把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只停留在文字上,必须积极营销,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竞争意识。中间业务产品是银行推向市场的一种金融产品,市场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一产品,主要取决于客户的需求与选择偏好,而不以银行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行要把期望中的目标市场转化为现实,必须全面掌握所选择目标市场的客户情况,然后针对其需求和偏好,运用银行内部可以控制的因素,恰当地设计、安排各基层行中间业务产品的营销策略。
&&&&&& 第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开展中间业务对专业人员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中间业务人员的培训,严格上岗标准,提高中间业务服务水平势在必行。我行举办的中间业务保险培训便是一种尝试。培训期间可重点学习中间业务知识、营销技巧、操作程序等内容,提高专兼职中间业务员的水平。我行每年向社会招工进人时,在引进高学历人员中着重要引进具有金融、经济、营销专业的知识人才,使我行在代理中间业务工作的营销及管理中起点高,各项管理走上快速道。
&&&&&& 第四,强化科学的中间业务经营管理。建立科学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建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完善现有的营销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和收益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把握好市场拓展与业务管理的关系,树立拓展与管理并重观念,在业务拓展过程中继续修改与完善管理制度。
&&&&&& 第五,推进金融网络化快速发展中间业务。金融网络化为我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网络银行地位已经成为各个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新亮点,银行业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可逆转。服务功能上进行创新的网络银行,在我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第六,合理借鉴他山之石确保中间业务持续增长。业务创新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工作可以做。中间业务已经是现代商业银行显示服务功能和竞争能力的关键领域,同时应该认识到我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因此合理借鉴是确保中间业务持续增长的捷径之一。我行以虚心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借鉴其他同业间的优势产品,学习&#8220;前人&#8221;的经验,吸取&#8220;故人&#8221;的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再进行产品的自我创新。同时高度重视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系统培训和突击培训为主要手段,提高全员对金融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健康持续地发展我行中间业务。
&&&&&& 由于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中间业务具有收入稳定、服务性强、风险较小等特点,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我行中间业务虽有一定的进展,但总体尚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行应以更开阔的眼界,更积极的态度,下大力气,花真功夫,强化管理,合理创新,全面推动中间业务更快更好地发展。笔者坚信:我行中间业务通过全行员工不懈的努力必定前程似锦。
制约小企业融资的五大瓶径
2010年01月16日 11:39:52 来源:
&&& 中小企业融资难,小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这个瓶径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重视对小企业的信贷扶持,中国银行监管委员会已早已发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但是在实际推动中,小企业要真正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却很难,因此,当务之急做好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问题,仍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大课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制约我国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以下五大瓶径。
&&& 瓶径之一:小企业综合信用较差。一是小企业往往多头开户,多头融资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小企业资本不充裕,甚至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在多家银行开户,向多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乃至一切能借到钱的单位融资,已屡见不鲜。多头开户和多头融资带来的直接问题便是信贷监管困难。二是账表不实、透明度不高。小企业由于在创立和发展中的诸多原因,账表不规范,有的甚至根本不建账,因此数字不真实的情况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利用报表骗取信任取得融资或其他利益,危险性极大。为了企业的自身利益,小企业经营者指使财务人员擅自&#8220;造账&#8221;,适应&#8220;需要&#8221;,连一些生产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类问题。三是贷款管理困难。由于小企业在其操作上透明度不高,经营相对集权,往往是一个统管,厂长、会计、出纳都是一个人,印子随身带,一人说了算。致使信息扭曲、沟通不畅,银行在贷款过程中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监督都相当困难。尤其在贷后的动态跟踪管理上,企业往往不会像在贷前调查时那样配合,因而,银行对贷款使用和企业情况掌握不够,容易增加贷款风险。另外,企业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小企业经营者大多在观念、经营和管理方面具有优势,但往往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不讲信用、管理呈现家庭式和集权倾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企业科学决策、抵卸风险、提高信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深层次问题,也成为银行资产风险产生的重要诱因和潜在症结。
&&& 瓶径之二:商业银行内部营销机制不配套,阻碍了开拓小企业信贷市场。信贷管理政策过于统一,缺乏适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性的对应措施,一些银行信贷准入条件过于严格,使相当多的优质小企业贷款需求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经营效益与集约化水平,普遍推行了授权授信和客户经理制度,强化了总行一级法人的地位,非常慎重地对待小企业的融资要求,甚至忽略了健康成长的小企业的合理融资要求,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快速时期,银行对大中型企业的资金需求也难以满足,这就谈不上支持和去重视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对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开拓必须依靠基层行,但按现行的信贷管理规定,基层行基本无贷款审批权,每发放一笔贷款、办理一笔承兑都要报上级审批,而且必须达到规定信用等级的企业才能报批,报批程序和融资手续繁锁,很大程度制约了基层行对小企业的信贷市场开拓。
&&& 瓶径之三:担保问题仍是困扰小企业得到贷款的重要障碍。各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对小企业采取了抵押和担保两种贷款形式,这让众多饱受资金困扰的小企业处于两难之中。从抵押贷款看,该方式虽然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但由于多数小企业固定资产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或专用性强,从而无物可抵,加之现行抵押手续繁琐、费用高、时间长,也增加了贷款成本。从担保形式看,虽然有些地方成立了小企业担保中心,但注册资金及资产规模较小,担保能力差,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一旦发生一笔代偿,损失将不可估量,难以从根本上帮助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问题;还有的尝试建立小企业担保基金,但由于法律基础薄弱,资信评估滞后,执行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在担保困难的情况下,小企业只好寻求互保,但这种互保体系比较脆弱,很容易出现风险。银行也对此不受欢迎,即小企业在寻找担保对象时较为困难,大企业不肯作担保,小企业因资金实力较薄弱,银行也不愿意。为此,小企业的担保问题往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处境,有时往往因担保落实不好而得不到银行的支持。
&&& 瓶径之四:传统信用评级是银行信贷进入小企业的&#8220;绊脚石&#8221;。信用评级标准高低,是决定银行是否进入信贷投放的先决条件。在目前信用评级中,企业的财会信息真实是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由于一些小企业财务数据不准确、报表不规范,因此以评级办法评出的企业信用等级将不能体现企业真实的资信。有的小企业由于财会不健全,连评定资格也得不到,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不准,使得该进入的不能及时进入,而不该进入的又发放了贷款,为规避风险,基层行只得采取不全进入的策略导致丢失了一些优质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同时,对于新成立的小企业,由于缺少必要的财务数据,效益又尚未体现,对这部分企业的等级评定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也就导致评级结果往往较低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另外,根据一些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流程,从与小企业建立信贷关系到评级、授信直至发放贷款过程中,需上报众多同类的资料、影响了贷款发放的效率。有的银行推出了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但信用评级评定标准,如企业提供的抵、质押物评估价值的标准达不到要求,评定的信用等级将难以达到贷款发放的标准,这种提高贷款门槛的做法无疑是把小企业拒之门外。
&&& 瓶径之五:缺乏针对小企业开展融资的金融产品。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理念都是以服务大中型企业为主,在制定金融产品时多以这些企业的基础条件为先导,因而,小企业对此很不适应,束缚了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当前大多数银行对小企业的服务都以贷款为主,难以满足小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如开立保函、信用证等业务均需存入100%的保证金,根据目前小企业的现状,要达到这个标准存在很大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堵死了小企业开展其他融资的渠道。如能推出类似公司客户的抵、质押担保项下的中间业务操作,就能增强银行对小企业服务品种的活力。因此,在一定意义说,改善金融品种,开拓服务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对小企业金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支付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