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费取消流量漫游费,文字一闪就过了,没看清啊?还针对机型的!是哪些机型啊?我知道漫游费取消流量漫游费了!

新闻爆料:finance@china.org.cn 电话:(010)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突出诚信原则,宣传保险回归本源、服务国家战略、建立规范有效的治理机制等方面采取的新措施。
由于经过重大资产重组后,上市公司已非原来的公司。重新上市的标准应与新股IPO等同,才显公平。
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创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营商环境。
乡村的巨变,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水平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电话:81166
传真:81900
邮箱:finance@china.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楼A座2层 北京国新汇金股份有限公司手机国内“漫游费”还收吗?工信部权威回应
  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提到移动网络要“提速降费”,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也纷纷推出了相应的举措,但最近,一项被称为“化石级”的费用——国内漫游费又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漫游费仍然居高不下,甚至还存在乱收费现象,“离奇漫游”、“天价漫游”、“一年上百亿”频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当中。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23日回应取消手机漫游费相关报道时指出,下一步将推动企业逐步取消区域内手机漫游费;继续坚持电信资费市场化方向,引导推动企业重点针对尚未使用市话、长途、漫游统一价格套餐的这部分用户需求,制定出台资费方案,加快取消漫游费步伐。
  回应全文:
  国内漫游费是怎么产生的?
  2015年5月,居住在海口王先生的海南联通“风行卡”被莫名扣除“漫游”费39.86元,海南联通解释,王先生可能近期到过海边,接收到了广东联通的信号。
  说到漫游费大家都并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国内漫游费是怎么产生的,你交的漫游费都给了谁吗?
  1部手机1年,国内漫游成本多少钱?
  这20多年里,我们到底交了多少漫游费?在“提速降费”大大趋势下,国内漫游费的收取合理吗?
  一年不到一分钱,相当于成本趋近于零!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提出取消手机漫游费,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从技术层面来讲,实现全面取消国内漫游费并无大的问题。“除了需要市场部门重新设计、预测新套餐等工作,只需在系统中更改参数即可。”
  而这在国际上是有例可循的:
  在美国,同一个运营商跨地区打电话没有漫游费,也没有长途费;
  俄罗斯、印度等国都在计划取消手机漫游费;
  欧盟投票通过提案,从去2015年12月起,在欧盟 28 个成员国之间取消手机漫游费。
  国内漫游费一年能收入多少钱?
  但在我国,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项被称为“化石”级的收费项目依然存在,也不见大幅下调呢?如果看看这组数据,其中的原因你可能就略知一二了——
  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达13.06亿户,几乎已经达到每人一部手机,而人口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随着国内游客数量连年上升,区域同城化加速,高额的漫游费会更加凸显其带来的不便。
  去年8月,京津冀地区已经取消了漫游费,其他国内漫游费何时成为历史,我们翘首以盼!
[责任编辑: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广州日报:长途漫游费取消了,流量漫游费呢?
日08:08&&来源:
原标题:广州日报:长途漫游费取消了,流量漫游费呢?
  长途漫游费取消了 流量漫游费呢?
  今日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取消国内电话长途及漫游通话费。在我国存在了20余年的“长途漫游费”,终于告别历史。
  日,无疑是中国通信行业的一个大日子。这一天,我们终于可以对长途漫游费说再见了。虽然并非每个人在这方面都有很大支出,但对十多亿中国手机用户来说,一分一毫的资费变动都相当引人关注。取消长途漫游费,核心是利益的划分,要推进改革殊为不易。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年内要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政令之下,各大运营商快速跟进,比原计划的10月1日还提前一个月实现了取消长途漫游费,这样的速度值得肯定。
  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涉及灵魂的改革”之所以推进如此迅速,与长途漫游费本身已不是运营商重要收入来源不无关系。对于大部分已经升级4G的用户而言,长途漫游费早已取消了,此次调整惠及的主要是老客户。有数据表明,取消长途漫游费后,三大运营商的收入减少占其整体营收普遍要低于5%。实际上,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去年上半年手机上网已经首次超越语音通话成为电信业中占比最大的业务。用户自身也明显感觉到,在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普及后,除了与亲人、同事等个别联系人之外,打电话已少之又少,短信更是沦为“验证码接收器”。正因为此,比起长途漫游费的取消,很多网友更关注的是――网络流量漫游费何时取消呢?
  也许还有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三大运营商的各种套餐中,流量也是可以“漫游的”,主要区分为市内、省内、国内三种。换言之,若旅游、出差到外地上网,就要收取价格更高的套餐外流量费。说到这,也许很多人才第一次想明白,为啥月月超流量,症结原来就在这里。
  取消流量漫游费用,不再区分流量使用范围,既是人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在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和网络的今天,流量在某种程度上形同于一种基础设施,起到的作用也许比公路、机场还大,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另一方面,不能忘记今日取消长途漫游费,是在提速降费的大逻辑之下进行的。换言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降费。取消长途漫游费这一本来已不再主流的业务虽也不容易,但降费效果却很有限。毕竟,用户资费的大头还在网络流量这一块。若能把流量漫游费也一并取消,才能让网络时代的手机用户真正减少话费支出,在“降费”上迈出更具现实意义的一大步。在实践中,这也不是不可能办到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流量还是电话,根本不存在漫游费一说。今年6月,欧盟更是成功取消20多个成员国手机用户的跨境漫游费用,欧盟公民在这20多个国家内打电话、发信息、上网都使用统一资费标准。国境都阻挡不了免费漫游这一趋势,我国运营商还把流量分为市内省内国内,真有必要吗?
  收了20多年的长途漫游费今天终于成为了历史,这是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但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提速降费”的改革初心,公众对哪项费用意见最多,改革就应在哪个方面下最大的力气。从公众的反应来看,下一个,该向流量漫游费开刀了。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涨)
(责编:赵越、杨虞波罗)
人民网通信频道
人民网通信频道国内漫游费被曝“零成本” 是否该取消了?
  粗略统计,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近年来,手机用户与通讯运营商频频因高额漫游费用发生纠纷。调查发现,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商多次调降收费,但在个别国家,中国旅客的漫游通话收费标准仍动辄每分钟高达三四十元。
  不能让天价漫游费 再继续“漫游”下去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移动电话尚未在国内普及的时候,作为“大哥大”的手机,无论是正常通话费还是国内国际漫游费,都高得让人咂舌,但因为使用者较少,人们的感受并不强烈。但随着手机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普通群体日常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之后,人们对国内国际漫游费的高企既有怨气又无可奈何。而某些营运商在对客户宣传时,也把漫游的复杂性说得神乎其神,让人觉得漫游费就像“高速公路”一样,跑得远自然就会收费高。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看到国内漫游费的不合理甚至乱象百出,要求取消国内漫游费和降低国际漫游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显然,在全国通信网络尚未完全建成“一张网”的情况下,中间所产生较高的“漫游费”有他的合理之处,但随着全国“一张网”的形成,国内漫游已经不存在额外成本,就连业内资深技术人员也坦言,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比本地通话更多投入。“国内漫游对各分公司只是数据库提取的问题,几乎不产生任何技术上的成本。”技术上的成本没有,人工成本就不存在,在国内任何一处相互通话,与电脑上网浏览各地信息一样,产生的只是正常流量,与距离远近不存在任何关系,再收取所谓的“漫游费”,无疑是在“空手套白狼”,非但是不合理,更有“欺诈消费”之嫌。
  实际上,国内手机漫游费以及其他各种通信收费标准,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港澳台在内,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尽管也做了多次调整,但却很难尽如人意,通讯收费的过高,甚至惊动了国家总理,但即便是在总理的批评和督促之下,运营商给公众开出的降价方式和幅度也难显诚意,国内漫游费更未包括其中。这也不奇怪,与香港尚有多家运营商相比,人口和手机用户均居世界第一的内地通讯市场,仅有三大运营商“和谐相处”,相对垄断的体制和缺少竞争市场环境,不可避免地会滋生畸形利益思维。突出的表现就是收费与服务相脱节,把少有的一点资费下降,也看成是“响应总理号召”和对消费者的一种“恩赐”。在这种几乎没有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要让三大运营商按照市场游戏规则来确定收费价格和清除不合理收费,依然还很不现实。
  “零成本”下国内漫游费还在收,而且三家运营商一如既往地选择默契,谁也不愿意轻易放弃。作为只能在三家运营商之间做出选择的国内手机用户,只能无奈就范。不仅如此,“三王争霸”还坐拥国家优惠政策,一方面要求国家加大投入,将通讯网络作为民生基础建设发展战略,一方面却又把逐利的目光紧盯民生,且对于日益猖獗的通讯信息诈骗犯罪,“三王”却又熟视无睹,有意无意为其大开方便之门。
  “零成本”的漫游费照收不误,实际上只是三大运营商收费乱象的冰山一角,有多少收费是基于成本核算,利润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几乎都是一本糊涂账。显而易见的是,面对社会公众的呼声尤其是总理对收费高的批评,三大运营商不仅很快给出“响应”,提速降费的速度和幅度也堪称空前,没有长期巨大的利润潜力空间,三大运营商又怎能如此“痛快”?然而,迫于舆论压力做出的提速降费,并没有触及三大运营商畸形利益思维的根本,依然需要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让通讯网络走上良性、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不能让“零成本”的手机漫游费再这么继续“漫游”下去。(朱永华)
  漫游费问题 应提上具体改革议程
  漫游费的收取,已经失去现实背景。20多年前,收取漫游费是因为当时的运营商是以各省甚至是地级市作为经营单位的,这些单位之间成本独立核算。所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使用了该地的通讯设施和资源,就需要缴纳一定的漫游费。这是漫游费的起源和收取原因。这样的理由还算说得过去,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历史问题。但是,现在情形早已改变,三大运营商已经实现了国内统一核算,并不存在什么“各自为战”的问题。
  此时,漫游费的收取就显得有些滑稽——已经不存在、不需要什么漫游了,还收取什么漫游费?即便我们在经过一个地方时,会收到这个地方运营商热情洋溢的欢迎短信,但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什么漫游,各地运营商早已是亲密的“一家人”, 所谓的漫游,其成本已经接近于零。这样的欢迎短信,更像是一个理直气壮的收费通知。
  此时,漫游费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人为收费,取消漫游费并不存在技术难度,也不存在制度障碍,收取的原因只是运营商想要收取、不愿放弃——收取价格不菲的漫游费,一年就可以带来上百亿元的收益。既然,不取消的利润如此之高,那么何必取消,有什么动力取消?只要打上通话漫游的旗号,上百亿元就轻轻松松落入腰包,到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好事?
  当然,最终吃亏的是消费者。但消费者有什么办法呢?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他们看着通话明细清单无话可说,因为他们不知道漫游费是什么东西,漫游费收取的依据是什么?既然,人家已经打出了漫游费的支出,那么就老实地交费呗,谁叫自己真的“漫游”到异地了呢?如果漫游费稍微降低一点,人们甚至觉得贪了大便宜,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莫大进步,是一种运营商的主动让利。信息不对称让人们稀里糊涂交了漫游费,如果不是有媒体有专家确定地说,漫游费早已可以取消了,人们会觉得花钱买单天经地义。
  即便公众知道了漫游费是项人为收费,他们除了表达意见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必须使用通讯服务,他们没有底气去运营商那里指出问题,要求取消漫游费。如果是这样,运营商会跟他们说,爱用不用,漫游费不能取消或只能慢慢取消。这就是无法选择的结果和悲哀。事实上,舆论也已经指出过漫游费应该取消的问题,在之前几年,相关话题媒体已经报道过,舆论也形成过。但遗憾的是,雷声大、雨点小,一阵热议之后,漫游费还是存在,顶多就是半遮半掩地降低一些。难道,漫游费真的不能取消吗?
  漫游费已经具备了取消条件,取消漫游费的舆论也早已形成,但有时舆论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舆论无法实质撼动被监督者利益的时候。这就需要更具体的顶层设计和更详细的制度安排,并有意引入市场竞争与市场监督,以理念和规则让被监督者作出应有的表态和让步,以竞争与监督引导被监督者作出必须的改变与改善。此时,舆论是监督者,也是改革议程的设置者。现在,取消漫游费再次成为热点舆论,对于久已存在需要解决的漫游费问题,不能再轻易放过,不能仅仅再抱怨了事。这会让公众伤心,让舆论无力。(乾羽)
[责任编辑: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取消流量为啥还分本地和全国通用?
14:03:00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上月套餐内流量还有剩余,去了趟外地,账单产生了套餐外流量费。”相信不少人曾碰到过这种情况,并把其归咎于流量漫游费。
  不过,流量到底有没有漫游一说?电信运营商为什么要区分本地流量、全国通用流量?部分套餐流量使用超出后,流量单价为啥不一样?
  现状:区分本地流量和全国通用流量
  今年10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这意味着以后在国内,全国哪打电话资费都一样,不再区分本地和外地长途。不过,在流量方面,不少套餐仍区分本地流量、全国通用流量。
  “本地流量用不完,全国流量不够用。”近来,不少网友给中新网反映,使用手机流量时遇到该情况。北京移动用户张女士对中新网表示,这个月她去大连玩了几天,手机套餐内流量虽然很多,但多是北京本地流量,所以去大连后也只能紧巴巴地使用流量,照片都不敢晒。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中新网近日发起的一项关于本地流量、全国通用流量的意见调查中,微博网友@徐小同表示:我河北的号码,人在河南,每月套餐里的流量有2GB,河北省内流量不能用,每月还得充话费。
  不少网友在本地流量和全国通用流量上面存在困惑。
  为什么要分本地流量、全国通用流量?
  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很多人很难长期待在一个地区内,换手机号又很麻烦,因为绑定了很多网络账号。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三大运营商还要区分本地流量、全国通用流量呢?中新网联系了三大运营商相关人士。
  中国联通方面解释,中国联通集团推出的是全国流量通用套餐,地方公司会根据地方特点推出一些本地流量套餐,主要针对不经常出差的人群。
  中国电信表示,为了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中国电信提供了按区域、按时间、按内容、按终端类型等区分的多元化流量产品,以及促销赠送流量等多种优惠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有中国移动知情的工作人员表示,各个地方网络资源不均衡,流量消耗也有差异,流量消耗比价少的省份,可能就会把富余的当地流量赠送给消费者,或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就产生了本地流量和全国通用流量。
  通信行业专家、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其实本地流量是一种优惠流量,价格相对全国流量要便宜一些,但现在用户的想法是:用全国通用的流量,而付出本地流量的价格。
  “目前来看,这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未来的趋势是流量价格会不断下调,但这需要时间。”项立刚说。
  套餐外流量价格不一致,为何?
  记者还发现,即便是同一个电信运营商,不同的套餐,超出套餐外流量费用也不一致。如,中国联通4G组合套餐全国版,国内流量超出套餐限额后按0.2元/MB计费;但中国联通4G组合套餐流量超值版,国内流量超过套餐限额后按0.27元/MB计费。
  中国电信也一样,其乐享家套餐套餐外流量价格为0.0001元/KB;乐享4G套餐超出套餐外的流量按0.3元/MB的价格收费。中国移动套餐外流量价格均按0.29元/MB的价格收费,全国统一。(注:三大运营商对套餐外流量均有赠送优惠措施,不再一一介绍。)
  中国联通对此解释,“因为本地流量套餐价格低,所以超出套餐外流量价格就会相对高一点。” 中国电信方面表示,套餐内外的价格是优惠资费和标准资费的区别,套餐实际上是一种优惠组合,这也是国际上电信运营商通行的做法。
  项立刚认为,这是一种营销方式,多买多用就有优惠,很多行业都在使用。“举例来说,对每月使用10GB流量的用户和每月使用1GB流量的用户,对超出套餐限额后的流量制定不同的单价标准,这并无不妥。”项立刚说。
  不过,中新网发起的上述调查显示,截至15日17时,有84.8%的网友认为,同一个运营商,套餐外流量价格应该一致;11.9%的网友支持电信运营商流量套餐多样化、价格也多样化。
  流量价格下降仍是未来趋势
  记者在在采访中了解到,不止一家电信运营商否认了流量存有漫游的说法。上述中国移动知情人士表示,流量没有漫游费一说,只是区分本地流量和全国通用流量,而且全国流量统一价是大势所趋,流量价格也会不断下调。
  不过项立刚认为,未来的流量定价趋势可能就是和现在一样,有一定的区分,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果全国流量一个价,可能对那些每月使用流量较多的用户是一种不公平,因为他们享受不到本地流量优惠价格了。”
  种种迹象表明,流量价格下调仍是未来的趋势。今年3月份,三大运营商公布了自提速降费以来的成效,涉及移动流量方面,中国移动称,2014年到2016年间,中国移动手机上网平均单价累计降幅为63.5%。中国电信表示,过去两年,中国电信手机流量费下降57.4%。中国联通表示,中国联通2016年流量平均资费水平降至新低,相比2015年底降幅超过48%。
手机长途;漫游;流量
视觉焦点
视频推荐
点击排行
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取消流量为啥还分本地和全国通用?
三大运营商今年10月起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这意味着以后在国内,全国哪打电话资费都一样,不再区分本地和外地长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信部取消流量漫游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