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大型的煤矿企业文化,准备向影视投资方面发展想找一个好的伙伴,谁帮忙推荐?

一个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_百度知道
一个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今年世界500强看起来中国已经有了那么一些企业入围,实际上什么也说明不了,更不能说明中国企业做“大”了。假如把中国石化的全方位“行政垄断”取消,让它去和世界石油巨头自由竞争试试,会有什么结果?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英/荷壳牌石油、英国石油等名列世界500强第2、3、4位,2006年销售收入可分别是88.45、2743.16亿美元,比中国石化超越太多!而他们是没有“行政垄断”优势的。这些都太大,我们不能比。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就像老鼠见到大象一样,太过渺小,我们不能以他们作为标准。我们还是说说中国自己的做“大”了的标准吧。中国做“大”了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大企业的标准,从销售收入来确认就是年销售收入6亿元人民币。鉴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特殊情况,我们是否可以把年销售收入一亿元以上的企业也确认为做“大”了的呢?我们认为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的。而且这种企业可能也是最需要更进一步的,数量也不在少数,把他们包括在我们所说的做“大”了的企业里面,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来关注自己的发展和需要。那么我们就确认这就是中国企业做“大”了的标准吧。但是我们这篇 章中所说的做“大”了的企业,首先可能是指6亿元以上的企业,尤其是那些已经上了几十亿元,几百亿元的企业,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讨论 现在最需要什么?现在我们该问下一个问题了,我们最需要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根据我们的调查,如果不给予标准答案的话,回答可能会有100种。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种回答。第一种回答 需要继续发展这其实是对目标的要求,但是太含混,没实际意义,等于没有回答。谁不需要发展呢?关键是怎样才能保证继续发展。由于其对需求的不明确,所以很难对这种回答予以评判。但是实际上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可能并不是继续发展的问题,而是明白自己缺乏什么。第二种回答 需要明确下一步怎样发展这也是一个对目标的要求,是一个大的方向性问题,这个问题似乎困扰着很多企业,的确算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不会为这样的问题所苦恼的,这是一个做“大”了的企业在很久之前就应该解决了的问题。现在还提出来,只能说明一点,这个企业或者现在看起来是做“大”了,但是实际上还很幼稚,心理年龄太小,现在的做“大”了,其实是靠运气或者有特殊的关系在照顾,不足为凭。要明确下一步怎样发展,首先应该解决思想问题。第三种回答 需要长期稳定的盈利这是对企业效益目标的需求,好像是企业的终极目的,但实际上它只涉及到企业的生存问题,还不是本质问题。为了企业的生存提出这个问题也不算过分,但是它仍然不是一个关键问题,关键是怎样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盈利?第四种回答 需要人才这是对手段的需求,很多企业都这样回答,他们说,企业要发展,没有人才呀!要明白这个问题可能稍微难一点,因为我们的确没人才呀。现在不是也流行一种说法吗,说现在的人很多,它妈的就是人才很少!说这种话的人,基本上都是老板,至少是老总级别的人。他们都这样说,还有错吗?他们是老板,老板都是对的,不对他们怎样当得到老板?因此自然不会错,于是媒体也跟着说,于是乎这句话就成了一个公理 中国人才太少!俗话说,谎话说上一千遍,自己都相信了--其实,哪里需要1000遍,我看说不上100遍,自己都要相信。其实这些老板所说的人才,是奴才,而不是人才。请问他们的标准是什么?他们说 “我用人,我不培养人!”“招之则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其实下面还应该加上两句 “胜则能走,走则一分钱也不能拿走,企业的每一分钱都是老板的,你帮企业赚了钱,立了功,你就该滚了!”如果用这种标准来评估人才,那么我敢说,这种人才除了在中国还能找到几个外,其他任何国家都找不到!因此我到认为中国有一些人才,而美国一个也没有!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的韩信是不是人才?可是他在项羽那里只是一个“执戟郎中”,而且还受到项羽的讽刺打击。孙悟空是不是人才?可是他在天庭做的那个什么“齐天大圣”是个什么官?弼马温--养马、看马的。岳飞是不是人才?可是这个令金兵闻风丧胆的“岳家军”将领,一代将帅,却死于皇帝的“莫须有”罪名。什么是“莫须有”?就是不需要罪名的意思。没有罪名也要砍头?那当然,不然你怎么知道什么叫皇帝,什么叫老板?各位做“大”了的企业老板,你想想,你在高喊需要人才的时候,是不是有项羽对待韩信、天庭对待孙悟空、皇帝对待岳飞的心态?如果有,你不可能找得到人才。可以这样说,企业需要人才,基本上不成为一个理由。原因是自己不会对待人才。第五种回答 需要规范化管理下一步怎样管理显得最重要,不少企业这样说,尤其是规范化管理更加重要。这个回答算是抓住了管理上的关键。是的,企业做“大”了,管理是关键。但是这也是对手段的要求,不是企业的核心需求。请问,你怎样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谁来实施?这个回答,好像抓住了企业的关键,但是还没有。第六种回答 需要建立自己的最佳赢利模式这也是对方式方法的要求,只不过这种说法更注重实战和运用,而规范化管理更注重在管理体系建立上面。但是它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这个模式怎样建立才是适合自己的,才是自己的最佳盈利模式。我们正在编撰的一本书,叫做,就是要收集几十年来中国做得很成功的企业的模式,作为中国其他企业建立自己盈利模式的参考。相信他对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借鉴意义的。但是仅仅做到这一步还不够,对这些企业的模式我们还将进行分析,找到企业成功的DNA。所以企业的最需要还不能停留在建立最佳盈利模式上面。因为我们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建立最佳盈利模式,怎样来评判这个模式是否最佳?第七种回答 需要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不这样认为。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怎样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有的企业说是他们的技术比别人先进,有的企业说是他们有特殊的政府关系,有的企业说是他们拥有人才优势,有的企业说是他们拥有资源优势,有的企业说是他们拥有先进的体制,有的企业说是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其实这些都是对核心竞争力的误解,错误地把优势当成了核心竞争力。既然这样认识,那么怎样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回答不外是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继续强化和政府的关系,继续引进优秀人才,继续占有更多资源,继续保持先进的体制,继续运作资金,继续……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技术,没有谁可以一直领先;特殊的政府关系不可能一直加强,因为政府正在退出和企业的直接关系;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延揽天下所有的人才,况且你认为不是人才的人,他在别处未必不是大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更加难以保证你一直领先,中东地区拥有石油资源优势,可是全世界运石油的大公司没有一家是中东的,何况中国企业又有多少资源优势呢?体制优势,企业的体制就那么几种,你能优到哪里去?至于雄厚的资金,那就更不足以相持,当年袁绍的实力就比曹操大得多,结果还是被曹操三下五除二就洗白了,再多的钱,都经不住一个“亏”字。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我们认为,只能是管理之魂!答案 最需要管理之魂什么是管理之魂?先要弄明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一些不可或缺的能力,而不是前面哪些企业所说的优势。这些能力是什么呢?首先可以分为两种能力 企业的主导力和辅助力。主导力就是主导企业发展方向、强弱的能力,辅助力就是辅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能力。主导力包括领导力、管理力、执行力。辅助力包括策划力、监察力。这五种力组成一种特殊关系,用图表示如下 这些力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和谐的团队,创造一个优秀的企业。这就是企业管理之魂。管理之魂的运用 对案例的分析据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中国失败了的企业和企业家,就更加明白了。第一个案例 牟其中。它具有疯狂的想象力,也就是策划力超强,有一定的领导力,但是我们可以判断,它严重缺乏管理力,更不具备完成他的策划的执行力,至于监察力,他想都没有想过。因此他的那些天才设想只能是设想,而不能变成企业的现实。第二个案例 三株口服液。他们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就连那样一个产品他们也能卖到上百亿元的年销售收入,但是企业一大,管理无力的局面就显现无遗,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管理力一般、策划力一般、领导很差。因此企业一夜之间死于混乱。第三个案例 托普集团。它增经分光无限,据说老板也很大方,分析它走过的历程,每一步的思路也是清楚的,至于在全国建软件产业链,招聘1000名软件工程师,都是很好的思路,但是却失败了;它的策划力很强,领导力一般,执行力很差,管理力比较弱,因此后来投资的一些项目基本上是投一个死一个。这样一些残缺的企业,不是这里有严重问题,就是那里有严重问题,不失败都难。大家可能会分析出很多他们失败的原因,并为他们的失败不胜唏嘘,可是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他们的分析是十分可笑的,都没有抓住本质,只看到了现象。我们不能就此停止,而是要找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就是管理之魂,让中国企业真正做强做大!怎样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呢?就是要建立管理之魂!怎样建立管理之魂呢?1、对第一领导人的考评--你企业的第一领导人是什么样的人,它具有的能力主要在哪方面,是领导力呢,还是管理力、执行力?2、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合理搭配--如果你的团队第一领导人具有领导力优势,那么就在团中配置管理力和执行力;如果第一领导人具有管理力优势,那么就在团队中配置领导力和执行力;如果第一领导人具有执行力优势,那么就在团队中配置领导力和管理力。3、最好是三个人的组合--不要一个人全部承担,首先你多半承担不好,其次应该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企业管理工作。三角形之间责权利明晰,形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4、必不可少的监察力、策划力-- 一定要配置很好的监察力和策划力,否则你会分心,记住这是老虎的翅膀,有了优秀的辅助力,你将如虎添翼。怎样建立领导力、管理力、执行力考评--学习--实践考评题目和执行,可以请有关专家小组进行。成都矩道经营管理研究所可以提供指导性标准,其他很多专业的顾问、培训机构也能提供这些标准。质询 我们真的需要管理之魂吗?我们这么费力地建立这个什么管理之魂,有这个必要吗?我们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如果中国不发展,想要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50年,中国企业愿意永远在世界抬不起头来,那么不仅不需要管理之魂,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不需要。如果我们要振兴中华民族,中国企业要赶上世界企业发展的步伐,我们就需要管理之魂。中国企业怎样才能赶上世界企业发展的步伐呢?只有超越它,才能赶上它,如果一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无论你怎样卖力,都不可能赶上它。怎样才能超越他们呢?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必须在管理上首先超越它,因为国家的强大是由于其经济的强大,经济的强大是由于其企业的强大,企业的强大是由于其掌握了更先进的管理科学。创造更先进的管理理论,运用更先进的管理科学,打造在管理上更先进的企业。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超越他们!只要我们这样做,超越他们,指日可待!!日简介钟良,有20年工作经验,做过教师、媒体 至总策划、企业经理到总经理等工作,做过食品地区代理,十年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媒体运作规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现在主要是从事企业管理顾问、咨询和培训,培训项目主要是管理之魂照亮中国、中国营销大道、全员营销法则等。现创办公司 成都矩道经营管理研究所。魏明奎,魏明奎,男,1970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汉族,中共党员,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四川大学MBA。从事过四川省电网调度工作,现在眉山市从事电力营销管理工作
百度这个名字,你会看到你想要的!
一个核心的管理者和人才!
团结,各自发挥其能力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一个公司想多元化发展,想投资工厂行业,谁能推荐一本,教你怎样找人才,管理销售方面的书啊 急求?_百度知道
一个公司想多元化发展,想投资工厂行业,谁能推荐一本,教你怎样找人才,管理销售方面的书啊 急求?
我有更好的答案
商业筹码狙击战:中国商企密谋与诡道竞争》 辛华豪 中国社会出版社附简介:  本书从实战出发探寻企业生存之道,全面解构企业家商场谋略,多案例揭露国内商界战争诡道,选取了大量精彩的企业商战案例,比如蒙牛背后的老牛智慧、雷士照明内斗的尔虞我诈、吉利蛇吞象的真正缘由、联想柳式救赎法的强大威力、手机争霸赛的台前幕后、电商教父的太极式自救韬略等等。本书不仅阐释了后危机时代中的企业战略、竞争手段、内部博弈,还有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些指导性意见。分析很独到,信息量也很大,并且非常易懂,不生涩有故事性。而且也都是近年来的新鲜案例,透过实战让你直接面对面的学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您想转型或升级,请在百度文库里看一下我(阮红良)编写的“我对中小企业准备经济转型的建议”,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他们的道闸 我看到过的
好像最近在北京很多,用来做广告的,挺好的,确实是一个商机;那种广告道闸第一次看到过,高科技,新产品,有市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找人才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侯光明:中国电影产业特征与投融资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夏季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由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和梅花与牡丹文化创意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梅牡众筹文化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众投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和讯网全程直播。
北京电影学院理事长、教授、CCF50创始成员 侯光明
  北京电影学院理事长、教授、CCF50创始成员侯光明就《中国电影产业特征与投融资发展趋势》做了主题演讲。他表示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创制离不开资本、其传播推广离不开资本、其价值实现更离不开资本。资本已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构建的必备动力。
  未来外资还将更深程度的介入我国市场,电影版图还将发生较大改变;电影公司的重组以及兼并或许将成为趋势,电影的集中度、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也将相应提升。电影产业将朝着“新常态”的方向。
  从电影工业体系、电影市场体系、电影传播体系等角度来看,中国电影的当前的整体规模、相对规模都还偏小,风险控制能力也还有待加强。
  产业发展需要更具规划性、系统性,从“产业基础”到“核心要件”都要均衡发展:更加注重观众黏性、开发培养新层面观影群、构建与电商形成共赢的关系、强化投融资等机制;并在有效提升风险控制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项目开发的科学性、系统性,推动电影产业实现内生性成长,形成中国特色的工业体系和多元的市场体系。
  以下为北京电影学院理事长、教授、CCF50创始成员侯光明的演讲实录:
  引言:为资本与电影的拥抱鼓与呼
  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创制离不开资本、其传播推广离不开资本、其价值实现更离不开资本。资本已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构建的必备动力。“电影与资本”的密切联姻,不仅是市场规律的客观表征,更是“中国经济改革”与“电影产业升级”二者共振的必然结果:在“资本”的助力下,中国电影产业初具规模、市场体量迅速扩大、观影习惯逐步形成。
  资本具有逐利性,而电影本质具有“艺术性”,二者若能较好结合,则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促进电影内容丰富、多元;激发创作活力、投资热情,引起技术的创新和工业的变革。
  中国电影于2001年走向产业化、市场化改革发展之路,最初,电影的年票房不到9亿,而现在中国电影单周票房已经能达到5到10亿规模;年电影产出已接近700部,如果按照业内人士估计“若平均每部电影制作成本2000万到3000万,中国每年仅仅是电影内容制作方面,就需要150到200亿左右的资金”――内容生产本身需要资金,中国电影需要参与全球竞争、如果没有资本介入,就很难形成“大电影”,获得“大效益”;借助“资本市场”,更多电影投资主体快速成长,完成了电影产业链的整合,实现了电影+生态圈的布局。
  当然,资本存在一个特点是:“挣快钱”的心态:随着市场规模扩大,资本介入频繁,大量游资也纷纷进入,造成电影投资者心态的变化,“挣快钱”就会产生一批缺乏 “艺术匠心”的“快餐式电影”,冲击市场,降低艺术水准,这会对“电影产业持续化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资本在给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动力的时候,需要对其科学引导,规范运作方式,使其认同内容生产的基本规则,服务于电影强国的建设。
  一、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若干特征:
  (一)电影票房高速增长,各路资本深度介入,综合效益有待提升
  当前,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价格相对低廉的文化娱乐需求却不断在上升,电影业用数字证明了其强劲的发展速度:2015 年国内电影总票房为440.69 亿元,约70 亿美金(相当于北美市场的63%),同比增长48.7%,为近五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国产电影创造海外收入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8.13%,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与高速增长的电影票房如影随形的是风险的激增,大量热钱涌入,创造繁荣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问题:据统计,2015年,16部票5亿元的电影创造了共计164亿元的票房,占国产片总票房的60%。而票房在1亿元至5亿元之间和票房在1亿元以下的国产片市场份额则都出现了下滑。尤其是2015年票房在1亿元以下的国产片,上映的数量较2014年多出了15部,但产出票房仅为22亿元,较2014年减少了4.4亿元,此区间单部电影2015年的平均票房产出较2014年下降了21%。随着高票房往少数电影集聚,电影投资风险进一步增加。 电影投入产出情况尚不乐观,仍是高投入低产出:据统计,每请备案的电影项目多达1500个以上(2015年为2904部),但每年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影片为600余部,获得公映的国产影片更仅为300部左右,可见,盲目上马的情况仍比较普遍,亟待引入电影项目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
  当前,票房分账仍是目前国内电影项目最主要的收益来源,较为单一的资本回收渠道也增加了目前大多数电影投资机构的风险:据统计,在2015年上映的300部左右的国产片中,票房前二十名的10%电影占去了50%的票房,而其他90%的影片瓜分了剩下的50%票房(1/9现象),上映的影片中能收回成本的仅是少数,更不用说没有上映的近400部影片。
  因此,电影投资在遵从“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强化“专业性”、“抗风险性”;片方可以以“院线市场”为,努力拓展“非院线市场”,大力提升综合效益。
  (二)单片票房大幅提高, 资本市场形成联动,科学引导规范发展
  伴随着电影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的介入、高新技术的兴起、大批粉丝的助推,近期单片票房纪录不断刷新,产生了30多亿票房体量的国产“深水炸弹”(合5亿美金,近亿人次的影片)。
  高票房成绩在股市及资本市场已开始产生较强的联动效应:一方面,一直飙升的票房体量拉升着A股中影视公司的估值;一方面,票房也影响着股价的变化,而上市影视公司也将股价作为其营销的手段从而进一步影响票房;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估值溢价正在从二级市场传导至一级市场,如开心麻花公司,借力《烦恼》票房成功,成功登陆“”;另外,电影票房与股价联动并不是取决于票房的高低,而是与票房预期相差的多少。
  电影市场的扩容给一些企业带来了机会,电影票房成为大票房的机会提高了,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我们也应理性认识:一部分票务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一些电影制片公司为了扩大影响,购买票房、参与补贴,导致一些票房虚高。同时,产业急速发展中,还存在“票房注水”、虚假“保底发行”、“电影P2P”等问题,这当中最为极端的案例就是引起行业震动的《叶问3》事件。该事件还对金融资本的介入造成了挤兑现象,也提高了电影投融资风险。之后,国产电影的运作方也都处于观望和审慎的态度上。今年4月乃至于5月,部分电影纷纷跳档,并未有真正的中国大片出来,票房收益也出现下滑。说明市场的非常态化发展引起了投资的不稳定性和变动性。
  因此,我们在做大市场蛋糕过程中,还需加强对资本的合理引导,适当去泡沫,着力提高电影的质量和竞争力,从多个维度上来规范行业发展。
  (三)投资主体更加多元,集聚资源迅速成长,工业体系持续进化
  据统计,我国电影产业中具有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等)相关业务的机构愈3000家,除了传统的强势民营电影公司之外,新兴的、中小型的电影制片公司、互联网电影企业也不断涌现,众多非影视公司通过并购和投资进入影视业,形成了多元的投资格局。
  从核心的投资主体来看,国有大型电影集团目前尚未完成上市;华谊、光线、、万达等影视公司虽然站稳脚跟,但是体量和市场地位还难以跟好莱坞六大相提并论,中小型制作公司持续为市场贡献“以小博大”的影视项目,但多元持续的产品结构尚不完备,还存在着“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产业化运作能力弱”、“产业规模小”等问题。在工业化制作体系和产业链条不健全的情况下,目前“明星”等资源和角色被突出放大,而制片人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够重视。
  因此,影视公司在项目运作的基础上,可以依托“资本”做大做强,制定全面的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规划,以“制片人中心制”为基础,依循电影的特性,设计好投资结构,完善风控体系,将企业发展与金融运作有机结合,做到“匠心”与“创新”的统一。
  (四)创作活力不断增强,题材类型更加多元,艺术q商业力求平衡
  电影市场迅速扩容和绝对观众数量大幅增多,也促使创作者与观众已经开始有了更为紧密的互动,国产类型片水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方面,魔幻、喜剧、警匪等类型作品不断涌现;一方面高质量IP开发成为电影投资热门。
  在“资本与艺术”结合下,生发出一些绚烂的火花: 2015年票房过亿元的47部国产电影中,有28部来自70后、80后的创作者,有13部是导演的处女座。电影创作的新力量的涌现,带来电影形态、类型与话语方式的新变革,带来电影投融资模式的新尝试,带来媒介融合与人才跨界的新可能,也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积累下最可贵的人力资本。
  国内外各类的“电影与资本联姻的平台”还激发了创作活力:如各类“电影扶持计划”、“电影投资论坛”、“项目路演推介会”、“新青年导演计划”、“电影基金项目”为电影人实现理想,走向市场,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资本在推动艺术家在保障艺术表达和创作风格的同时,积极贴近观众,创作的作品从“小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如电影学院毕业生、教师创作的具有新学院派风格的作品,《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少年班》、《不二情书》等,既呈现了人文价值又兼顾了商业价值,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构建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
  创作者还凭借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艺术鉴赏力,积极接纳“资本”,促进艺术的商业化:今年2月,“作者导演”代表贾樟柯已经开始向商业电影圈进发,为此,他成立了“上海暖流电影”的新公司,合伙人包括财经作家、前媒体人王宏和中国管理合伙人曹国熊。该公司中,贾樟柯将负责“选片、艺术把关”,“资本和商业决策”则由合伙人共同商议决策。贾樟柯团队中的摄影师余力为、制片人张东也是暖流的股东,分别负责“技术和制片”。“暖流”的目标是成为电影资源整合平台,实现电影产业化发展。近期,贾樟柯的投资计划还与时俱进,成立了名为“以上传媒”的新媒体公司,希望借由新科技与新媒体,为中国电影工业服务。
  当然,电影市场的扩容还对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受制于我们电影工业基础的薄弱、文化消费习惯没有完全形成,以及观影中尚存在的年轻化、粉丝化、娱乐化等现象,使得中国电影目前多元化、差异化发展还不够好,亟待提升美学价值。
  因此,要通过不断提升优质电影的供给,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观众的诉求,来实现观众诉求和电影供给的有效配置,最终促进有效供给能力提升,力求 “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五)互联网+助推变革,未来影像成为热点, 电影内容王者归来
  “互联网+”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带来了各类投资。互联网助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使得电影产业链得到了拓展,促进了电影产业蛋糕不断做大,电影产业的总体规模在互联网的驱动下有望达到万亿数量级。
  在电影史上,技术的变革往往会带来产业格局的重构,如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等,都曾使电影工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正在蓬勃发展的VR/AR技术则被认为最有可能改变当下电影的形态。VR时代的来临可能会带来又一次的电影革命,那时电影产业将可能迎来十万亿数量级的规模:目前VR现已引起多方投资关注:华人文化基金已领投了好莱坞的VR技术和内容开发公司。(,)投资了北京圣威特科技公司,开始布局旗下实景乐园里的VR游玩项目……但是,对于来说,在较长时间内可能仍是概念投资阶段,若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明晰的盈利模式,创新的内容支撑,VR将面临极高的投资风险,但一旦探寻出独特的技术优势或掌握新的创作手法,生产出与之匹配的贴近需求的作品,那么VR的投资不仅会得到较高回报、甚至还能占领未来的制高点。
  总之,以“互联网”为首的技术革新,毕竟只是一种生产运作模式,整个行业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仍在于内容,“互联网”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只有真正优秀的电影作品内容才能在“互联网”技术的配合下实现最大效益。
  二、电影投融资发展趋势
  在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影视行业现已成为PE/VC投资中重点关注的领域,文化上市公司也成为最高估值行业之一。投融资领域发展趋势体现在如下五点:
  (一)影视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新三板”迎来上市潮
  目前影视行业已对接了“由主板、、、新三板及众筹”等构成的国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同时还积极融于境外资本市场谋求国际化运作。
  1、影视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加速产业链布局
  在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部分行业领军的上市公司,利用先发优势加速自身外延成长并购之路,越走越成熟:
  表1:部分影视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快速推进产业链布局一览表
  2、A股公司跨界并购重组明显升温
  近年,A股公司跨界并购重组明显升温,影视产业成了大量资本的接纳方。借道“转型公司”,实现弯超车,部分面临转型压力的传统公司,通过并购方式布局影视娱乐领域,但整合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表2.部分通过收购转型的影视公司一览表
  3、众多影视公司先后在“新三板”挂牌
  “新三板”因门槛低,上市操作高效,已成为影视公司进军资本市场的新出口。首先,集中挂牌受益于整个影视行业的大发展。截止今年1月。新三板挂牌影视传媒类公司接近60家,其中在2015 年挂牌上市的影视传媒类公司35家左右:登陆新三板的企业一类是一些大型影视公司将子公司拆分上市,既扩大了母公司的体量,又分担了风险;一类是电影产业链的具体环节竞争加剧,行业内部需要进一步融资发展。影视公司对资金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影视公司围绕IP、人才等核心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局势的变化都迫使影视公司需要寻找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业务运营中来,而挂牌上市能够进一步增加公司的融资能力,解决了企业资金的需求。
  同时,“新三板分层方案”正式发布,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很多中小文化企业可以先登陆“新三板”再谋求长远发展,这为中小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未来还将迎来新一轮的新三板“上市潮”。
  4、 “”回归
  表3.2016年以来部分企业私有化回归进程一览表
  名称 私有化进程 A股借壳对象
  博纳影业 进行中
  创梦天地 进行中
  奇虎360 进行中
  中国手游 进行中
  学大教育 完成 银润投资
  久邦数码 进行中
  世纪佳缘 进行中
  乐逗游戏 进行中
  盛大游戏 完成 中银绒业
  完美世界 完成
  巨人网络 完成 世纪游轮
  分众传媒 完成 七喜控股
  酷6传媒 进行中
  优酷土豆 完成
  进行中
  资本的涌入,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包括跨界风险、高溢价收购等问题,因此,资本市场作为电影工业体系的动力工厂,也需要与电影的实际运作规则和体系成为有机整体,生发出“协同”动力。
  (二)PE/VC持续介入影视投融资,金融化运作专业化
  1、PE/VC介入影视投融资
  据投中集团显示,2015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共有PE(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直接投资事件106宗,其中电影产业共有PE/VC直接投资事件14宗,占文化、体育、娱乐业的13.2%。相比前一年,投资事件数相比差距不大,但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比重有明显降低。据投中集团数据显示,从投资事件数上看,2010年电影产业PE/VC事件数量多,达16宗;从投资规模上看,2014年的投资规模最高,达11.41亿美元;从单向事件平均投资规模上看,2014年最高,达1.9亿美元。
  表4:近期主要融资事件一览表[彭健陈烁《2015年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2016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出版社]
  2、影视基金发展情况
  近几年影视行业快速发展和高额的回报,吸引一些PE/VC纷纷建立影视基金。截至2015年12月,国内PE/VC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在设立初期定位于影视投资方面的基金就有50余只,目标规模为500多亿元。除了专业的影视基金外,几乎所有的大中型PE都设立了影视投资部门或者成立了影视子基金公司。
  表5.近期成立的主要影视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信息一览表[彭健陈烁《2015年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2016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
  目前,国内的较活跃影视基金还包括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复星投资基金、建银国际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等。
  作为影视基金的重要形式,电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股权方式对影视公司或项目进行投资,这些投资均有专业团队遴选项目,确保项目质量,并可以与产业上下游广泛合作,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提高成功率。
  3、电影金融化运作促进“电影产业专业性与金融资本市场性”紧密结合
  电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凭借其成熟的股权结构设计和严格缜密的风险控制流程,以及合理化的收益分享机制,使电影产业的专业性与金融资本的市场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基金的主要实现和操作方式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PE的管理者在对电影项目进行评估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运用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和恰当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包括发行预售、完工担保、投资组合理论等;二是在具体操作上通常由私募基金以高收益债、低收益债和优先股等不同品种的金融产品吸引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而完成,有效的在预期收益和风险偏好上做到一个平衡。
  (三)利用“组合”投资模式,控制风险,保障了投资效率
  制片公司是电影投资的主体,为了能更好地控制风险,目前电影项目一般会由几家公司或个人联合投资,在分担成本的同时,也可以调动和整合各自的资源,更好地管控风险:据统计,2015年票房“排行前20位”的国产电影中,有 10部电影的出品方都在8家以上。
  在联合投资时,选择合作伙伴,除了考虑出资能力,还要分析它们能给电影项目带来何种资源,如“发行资源、院线资源、电商资源、营销资源、非影院市场资源”等。于是,如今的电影投资方已经形成了由传统的大型电影公司+宣发公司+院线公司+主创及艺人经纪公司+电视及其他媒体公司+特效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海外电影公司+外部专业投资机构+国家文化部门共同组成的多元化结构。它们利用各自的资源、渠道、经验、技术和资金共同推进了我国电影产业化的发展。通过电影企业间的合纵连横能整合更多的资源,有效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
  为分散风险,电影投资时还会采取“打包”的方式,即“组合投资”模式,这种方式在当下中国电影投资中也越来越普遍,不少较成功的电影企业也是能实现规模化分散投资的公司,华谊兄弟、博纳影业、光线影业、华策影业,其投资的电影都在15部以上,较好的化解了投资的风险,以保障投资效率。
  (四)加快产业链布局,建立“电影+”生态圈,提高衍生价值
  电影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融合性、渗透性、辐射力和生命力,电影内容具有火车头效应,对相关产业具有联动性。
  图1.电影产业链衍生的市场规模结构图
  这一投资理念已引发多方投资热点,具体体现在:
  一是,制片方加大了衍生品开发力度
  不少实拍的商业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已将衍生品纳入开发环节。
  二是,借力互联网+开发和拓展衍生品
  阿里旗下的搭建了版权衍生品交易平台
  三是,探索衍生产品经营的专业化和品牌化
  中影股份成立了专门的电影衍生品分公司,并产生了较高的效益。
  四是,以内容带动影视园区的良好落地与拓展,孵化出电影内容更广阔的衍生价值
  目前,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引致市场,也吸引了国际著名影视园区入驻。上海迪士尼和未来的北京环球影城以及各类影视产业园区都在“有效拉动旅游消费,提升本地形象,解决当地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五是,打造衍生产业战略联盟,形成协作、开放、共享的全产业链模式
  中国电影衍生品产业联盟现已在北京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宣布成立致力于拓展合作渠道、整合影视版权、投融资、高新技术以及转型企业等资源,提供线上线下衍生品展览展示、衍生品创意生产解决方案、产业信息、广告服务和援助,打造电影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
  企业借助“电影+”的生态圈模式可以嫁接其他相关领域,进行产业链的横、纵向拓展,协同共生,形成大生态圈,将会产生更大效益。
  (五)以资本链接大电影产业,推动中国电影国际化发展
  当前,电影投资不断消融着“电影产业的边际与国界”;
  随着“”、“亚投行”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中美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 的深入,引致大批金融资本的进入以及与好莱坞等海外市场的交流增加,因此,多元化、国际间的投资方向将成为行业未来的重要趋势:
  目前中外合作、投资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影片项目合作”,中方参与投资国际合拍片:《云图》、《小王子》等
  第二类是:“设立海外独立子公司”,进军国际电影市场:如“华谊兄弟”、“乐视影业”、“游族影业”等纷纷在海外建立独资子公司;
  第三类是:“跨国并购/企业与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如:近年万达的跨国资本并购、以及国际化战略;
  第四类是:“主动精准的深入合作运营”模式。
  与多个公司进行顶尖资源的配比,合作拓展优质IP:参与到好莱坞工业体系中,分享更广阔的收益和相关权益,学习优质IP孵化、衍生、拓展的成熟机制:
  作为“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投资理念的重要案例:已投资了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Studio 8, Studio 8是复星引入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嫁接全球资源的典型模式,复星国并非仅限于单一内容研发和制作环节,已经做了产业链的布局:在影视制作环节,复星率先与索尼影业一起投资了Studio8,Studio 8的第一部戏就是与李安导演合作的《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今年11月11日在北美全线上映;影视发行放映环节,复星发起参与了博纳私有化、并与上影集团合作紧密;复星还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IP,同时覆盖了影视艺人和粉丝经济,进一步将制片、发行、放映以及衍生品等环节全部打通。
  在中外合作中,中国企业也开始向境外公司学习电影金融化运作技能:华谊“项目公司”就与美国“STX娱乐”达成合作采取类似拼盘合作模式,公司计划与美国STX娱乐公司联合投资、拍摄、发行不少于18部合作影片,分享相关收益。
  三、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发展对策
  纵观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目前主要还是依赖电影投资及其规模的超速度、加速度增长。从电影工业体系、电影市场体系、电影传播体系等角度来看,中国电影的当前的整体规模、相对规模都还偏小,风险控制能力也还有待加强。
  未来外资还将更深程度的介入我国市场,电影版图还将发生较大改变;电影公司的重组以及兼并或许将成为趋势,电影的集中度、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也将相应提升。电影产业将朝着“新常态”的方向。产业发展需要更具规划性、系统性,从“产业基础”到“核心要件”都要均衡发展:更加注重观众黏性、开发培养新层面观影群、构建与电商形成共赢的关系、强化投融资等机制;并在有效提升风险控制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项目开发的科学性、系统性,推动电影产业实现内生性成长,形成中国特色的工业体系和多元的市场体系。
  具体到投融资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引导上:加强资金引导、优化资源配置
  1、引导资金融入市场化资源整合,提高电影产业集中度和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
  2、引导资金向电影全产业链拓展的投入。支持电影节展,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电影海外推广,以电影文化助力国家形象的传播。
  3、引导资金向中国电影“国际化”的方向投入,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创造条件。
  4、继续加强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的资助。
  5、完善法律法规,科学推进影视金融模式创新。
  (1)构建中国特色的娱乐法规体系。
  (2)完善电影市场法律法规、健全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自律。
  (3)严格管理跨电影和资本市场的违法事件,避免股民利益受损。
  (二)产业(产品)管理上: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优质电影的供给,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观众的诉求,实现观众诉求和电影供给的有效配置。
  2、企业注重“创新驱动”,需在产业基础与核心要素(如“原创开发”、“人力资本”、“技术标准”、“创新机制”)上加力。
  3、资本要持续投入、重点关注“电影教育发展,引领技术标准”、“鼓励艺术、技术创新,实现电影产业社会效益”。
  (三)市场机制上: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1、建立电影风险评估和管控机制
  2、创立电影保险
  3、完善完片担保制度
  4、建立版权交易(评估)机制
  5、健全信用评估机制
  6、健全电影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四)投资决策上:创新电影基金模式,促进投资类型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
  1、“双创”背景,鼓励成立“基金”,关注 “初创期”的创新项目投资;“支持原创精神、推崇工匠精神”:尊重创作人的“工匠精神”,推崇他们对于内容制作的一丝不苟与富有情怀的精神。
  2、投资时要摒弃“同质化、盲目化”;要做好“差异化、聚焦化”;要设计好“风险控制”、通过“收益分配多元”、降低“投资风险”。
  (五)人才培养上:加大“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 “高精尖”技术支持
  1、通过多种手段鼓励人才“专业化”发展
  以创“双一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电影特性加大专业化、高级职业人才的培养,孕育“新工匠”,打造文化“精品”。
  2、以全球化视野培养电影“复合型”人才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行业还需要培育更多具有精准眼光和强大沟通能力的人才,介入电影产业上游开发端,拥有投融资的话语权;规范学科、专业体系,培育出既懂“电影创作规律”又懂“金融运作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3、强化“高精尖”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
  电影是艺术、技术、产业和教育的综合体;在资本、技术驱动下,电影内容与电影形态相映生辉;因此要加大“高精尖”技术的研发,引领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以科技创新驱动内容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电影与资本的结合,我们需要经验的磨合,既要按照商业规则保证资本与电影联姻时,资本的投入与产出有着合理性,努力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要警惕把资本当成工具来使用,因此,“电影人需要用初心、匠心、用艺术创新思维来驾驭资本、使用资本,让资本在实现艺术理想和电影情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相信“资本与电影的拥抱”,遵循各自的规律,有机协同,定会生发出电影产业真正繁荣的实相!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徐汇 HF069)
06/17 12:31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和讯声明】和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为商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煤矿企业工作场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