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花不愁同城会员制消费服务平台台来说新零售的本质是什么?

告诉你什么叫做花不愁告诉你什么叫做花不愁花间一壶茶百家号花不愁同城消费服务平台在是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下,结合市场需求而开发的务实性消费服务平台。花不愁同城消费服务引入全国知名品牌商家、实力消费服务机构,建立全国消费服务中心,线上全国跨地域结合线下同城消费场景,为老百姓和商家提供多种消费场景、完善授信消费服务方案、资金解决服务和咨询服务。“花不愁”同城消费服务平台是基于对同一区域的消费群体(消费者)、消费场景(商户)及授信需求(资金)提供三方互利的服务平台。花不愁同城消费服务平台,主要服务方式是针对消费者开展“网上代付”服务。同时联合商家给到花不愁用户难以想象的优惠空间。对于花不愁消费服务平台的使用消费者来说,花不愁不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消费平台,更多的还有服务。花不愁是集技术、运营、宣传推广、客户引流、创业资金、消费折扣及信用服务为一体的同城消费服务平台。花不愁同城消费服务为运营商提供新型行业商机,为商户提供高流量高利润0成本的平台空间,为消费者提供同城最优惠最便利的服务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花间一壶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看天气,看心情,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解秘:新零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无人便利店这个风口该不该追?    2017年下半年,大家都说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以前抢流量,简单的提供一些消费模式,现在已经不太流行了。很多创投机构或者是创业者都说一句话“新一波的消费升级的战场已经全面来袭”,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整个新零售的搭建非常火爆。  2017年是线下零售焕发生机的一年。新业态、新角色、新内容、新关系、新理念构建而成的新零售在2017年出现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胆尝试,比如网红喜茶、超级物种、盒马鲜生、无人便利店……  日下午,一场投资界沙龙在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天安科技创业园大厦A座五楼T+SPACE顺利召开。本次沙龙的主办方为和投资界,星河领创天下协办,主题为“新零售:因为相信 所以看见”,以下为现场实录:  天图投资:什么样的新零售企业能够脱颖而出?  在我看来,新零售的“新”,主要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新技术,第二个是新的人企关系,或者是客群关系,第三个是新场景。  新技术。首先是数据挖掘,它看似简单,但是背后的数据、算法以及各方的协调,都改变了原来管理体系。其次是包括了很多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还有更多的其他技术。  新的人企关系或者客群关系。首先是互动,相对于原来线下的零售店来说,就是互动。从最开始的选前、选中,或者是售前、售中、售后,都有互动,也就是社群的关系。  其次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成向个性化、小批量、快速反应,也就是C2B或者是B2M,在这一块的体现,这和原来所说的B2C是不一样的。  新的场景。从最早的线上或者是线下,现在可能是全网。既可以在线上看到门店,也可以到线下,甚至还有一些店中店,甚至有有形的和无形的。  可能还有其他的“新”。但是随着企业化的发展,包括品牌,是不是也有一些新的玩法,包括一些新零售,是不是有一些IP,除了产品品牌等等之外,就可以不断的发展。因为新是动态的,是可以不断发展的。  再怎么新,新零售的本质还是零售。零售无外乎四个方面:SKU、价格、特色、服务。从优先级来讲,SKU和价格是比较重要的属性。只有你在这两个方面能够脱颖而出,能够作为领导者的地位,你在这方面就可以站住脚,或者是形成你的品牌代表。这两者加起来,就抓到了零售的本质。  什么样的新零售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呢?  离不开三个方面:品类、品牌和团队。如果在这三个方面能够把握住,这个新零售企业就会起来。  品类,它天生的不平等。从零售品牌或者是渠道品牌、产品而言,可能是渠道品类远远大于产品的品类。但是就渠道品类,也就是零售品类而言,是不是每一个品类都是很好的?  如何找到容易成功的品类?还要选到比较简单的品类,可能通过技术的革新,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品类。  品牌,对于零售而言也是有品牌的,既有综合性的,也有垂直性的,既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既有生鲜的,也有服装的。所以还是要通过自主品牌来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品牌要怎么左右消费者选择品牌呢?就需要品牌的差异化。  如果你已经是品牌的领导者,你就已经差异化了。否则的话,就零售而言,上面四个方面必须选一个你认为能够在这方面突出的,比如说SKU,比如说你的价格,或者是服务,或者是特色,只能选一个。这样通过这一块聚焦,就可以占领你的位置。  怎么占领?针对新零售而言,我认为在数据驱动、周转率、履约、服务、损耗管理等等方面,你必须有一个相对的特色或者核心。  怎么做好或者是做出有价值的新零售企业,需要你的把握品类、品牌和团队。三者关系是乘法的关系,因为只要是你的品类大,我整个团队努力,方向对了,就可能做得很大。投资者看消费品和渠道。主要有几个指标,盈亏、用户长期价值、成长性和竞争格局,我们认为在不同的比例上有不同的估值。  合伙人汤蕊菱:零售行业是刀口上赚钱的行业  零售是一个不容易讲的话题,因为我对便利店和无人的形态看得比较多,所以今天以这个角度为大家做一些分享。  国内整体便利店的存量大概是10万家,如果是以7-11为代表的日式便利店是2到3万,绝对量非常的小,是一个比较大的空白市场。  而一个做得比较好的便利店,毛利大约能达到35%左右,扣除人员、店租加损耗之后,净利润大概是5%.可以说零售行业真的是非常苦,刀尖舔血。  从卖家角度分析,今年涌现出相当多的新一代的无人售货机公司。传统无人售货机存在的问题是每次补货需要过高的时间成本。但新的售货机通过植入带图像识别功能摄像头,补货人员不再需要将物品以特定的姿态逐个放到对应的货道,只需要将货物放入售货机,内部就有机械手做识别和摆放。  从买家角度分析,虽然今年办公室货架的争议很多,但我们仍然十分看好这个领域。从距离和时间维度来看,1-3公里以内是被便利店,被上门的、美团覆盖的,这是消费者开始对价格不敏感的距离。但人们中午吃饭时的痛点依然很强,从外卖平台上看到后台的平均数据大概也需要40分钟左右。所以这么近距离、短时间内的需求,依然远远没有被满足,且近距离能够更强更快的占领用户心智。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觉得未来市场机会在哪里?  首先是渠道品牌的机会,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往往是垂直品类切入--形成品类内口碑--迅速拓展品类--形成渠道品牌的模式。比如网易的考拉从母婴开始拓展到跨境全品,又通过严选+考拉矩阵进一步构建对品质有需求的人群的渠道品牌。比如小米从手机和电子产品形成口碑后,迅速进入了泛家居市场,不仅仅是智能家居产品,包括床垫等传统家居,甚至家装服务等等,都是对其品牌的复用。  关于大玩家未来的定位,我们认为还是朝着生态构建者的角色发展,他们会在自生态中提供了比较多的基础服务设施,比如物流、数据服务、云及计算能力,不断招纳吸收更多的小B进入生态中。  24爱购CEO王镇方:无人便利店在新零售行业中扮演的角色  新零售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从以前到现在,零售行业一直在创新、在变化。新零售的概念起源于先生,但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他也没有给一个具体的说法。  我认为,最大的新零售可能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创新的步子迈得非常大,对整个零售的深度和广度的影响都非常大,我相信在未来的一百年之内,都不会再有更变革性的东西,比电子商务对零售的打击和影响更大。  现在的整个新零售更像是原来创新和电子商务创新,步子太大,现在回过头来,看怎么跟传统的商业进行结合。把一些已经存在的技术整合一下,从纯电子商务特别大、特别远的地方拉回来一点,更现实一点,做一个新零售。半新半旧的零售,这是我的想法。  无人便利店在新零售行业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现在的无人店对整个零售的促进并不如当时柜台变成开放式的触动大,现在的无人零售店是一种补充。从哪个方面补充呢?时间和空间上。  无人便利店解决了零售业里某些模式在场景上的痛点,但是我觉得在解决方案上可能有一个错位,到底应该跟谁对标?在对标大型超市的时候,你有一个痛点是排队很长。如果对标的是711,到底是用人工来解决什么?这是更加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对一个便利店的定义是几百以上的SKU,在很便利的地方能够买到,所以第一产品要全,如果你是一个便利店,那么就要满足居民的便利生活。  2017年下半年,大家都说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以前抢流量,简单的提供一些消费模式,现在已经不太流行了。很多创投机构或者是创业者都说一句话“新一波的消费升级的战场已经全面来袭”,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整个新零售的搭建非常火爆。  在精彩的主题演讲结束之后,是同样精彩的圆桌对话环节,参与嘉宾有:天图投资合伙人汤志敏、投资副总裁、旦恩资本投资总监李靖、创大资本合伙人芦进、24爱购CEO王镇方、优花Yoflower创始人黄艳丽,以下为精彩实录:  主持人:今天四位投资人和两位创业者,一起来聊一下新零售,首先有请各位台上嘉宾来做一下自我介绍。  李靖:大家好,我是旦恩资本的李靖。旦恩资本专注于三个大的领域,第一是,第二是产业互联网,第三是生物医疗大健康领域。今年在产业互联网和生物科技上会有几家IPO公司。我们这次过来向大家一个另外的视角,就是对于新零售上有自己“新”字上的理解,会加入新战场的维度。  芦进:我是来自创大资本的芦进,创大资本主要关注消费升级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项目。在新零售方面,我们未来会多注入一些力量。  汤志敏:大家好,我是汤志敏,来自天图投资,我们专投消费品,。  张震:同创伟业投得比较杂,科技类、互联网、消费、生物医药,基本上都有投。从天使阶段一直到IPO都有覆盖。  黄艳丽:大家好,我是来自优花的黄艳丽,我们原来品牌叫花友会,做的是鲜花的消费品,现在有100多万的用户、5个分仓、覆盖了14个省市。  主持人:请问一下在座的创业者、投资人,新零售在你们看来,到底是新在哪里?  黄艳丽:我不太懂什么新零售。优花之所以有这个项目起来,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则:消费者需要;很多女性希望有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降低鲜花价格。  当我们做了这一切再回头来看现在市场上提消费升级、新零售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就身在其中。  张震:我记得我们当时提新零售的时候,当时我们公司提出几个新零售的相关项目,都是和吃喝相关的。我的理解,可能新零售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零售,只是消费群体发生了变化。这两年随着新的消费群体的开始慢慢成长,整个消费品需要新的品牌,需要新的机会,诞生了一批新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面就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可以说是系统性的机会。  汤志敏:刚才我讲的新字主要是三个方面,新技术、新客群关系、新场景。假如说还需要补充,我认为还是新的产品,刚才讲的新的网红产品,都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按照大的来说,从原来的物质时代到新生活时代。这一块也是吻合了现在的一些新的产品,新品牌的出现。所以在零售端也是有很多新的品牌出来,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新字。  再加上运营方面的新,从品牌营销方面,从原来的大而广之到现在的社交,到现在的互动,这也是一个新字。  芦进:关于“新”字,我觉得只有成本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回顾商业的本质,在07、08年,整个实体经济由于金融危机,后来火到了把阿里都推火了。因为大家没钱,线下的流量成本很高,租金非常贵。而线上的流量成本几乎为0,线上的流量成本的红利爆发,那个时候也叫新零售,那个时候也叫新电商。我们今天来看,线上流量成本巨贵,线上的电商就是看到了线下流量成本的低廉。  所谓的现在的新零售,新业态,我一直觉得不是新,而是成本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我们今天又回到了线下而已,可能未来线上线下是一个融合打通的过程,这是我的判断。  李靖:零售的本质,一个是如何真正提升供应链上的效应。第二个是怎么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对于消费升级也好,现在95、00后的消费观念的变化也好,这样的需求变化,从两个端,供应链端和需求端,怎么找到一个新的业态和服务,能够满足这个需求。这可能是我们对于新零售“新”字的定义。  王镇方:新零售还是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不管是哪方面做出一点创新,都可以说是给新零售贡献了一点东西。  主持人:有一个观点说新零售的崛起,背后可能是来自于技术的变革。请问在座的投资人,你们看新零售,运用了哪些新的技术?  芦进:未来在无人零售里面,去人工是第一步。方案里面,至少在初级阶段,我们在交易的过程中,先付钱后卖货的过程,这个用户是不用教育的。很多用户已经被ATM机教育过了,所以说我觉得在这一块,技术上是有很大突破的。  我相信未来的技术是融合,会把机械手臂,包括人工智能的视觉结合到一起,可能未来会形成整个零售业态交易过程中很核心的融合技术。  李靖:我们投资的印尼最大的B2B跨境电商WOOK,很好诠释了我们对“新零售的新战场”的理解。今年下半年也投了一个非洲的,很大的3C数码消费品牌,我们很有信心在年的三年周期内,明年可能就会有3到5亿美金的销售额。  从技术层面上,WOOK短短2-2年时间扩展了印尼当地2万多家店面,技术团队放在哪里?深圳。大几百号人就扎根在国内,再通过本地化的运营,把我们对于品牌、消费品、零售的更先进的认知,带到新兴市场,在当地扎根。把我们对新零售新战场的理解输出到新兴市场。  主持人:新零售的背后都会强调技术,作为创业者,你们自身的项目,在技术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王镇方:我们也是用机械臂的方式来实现出货后付费的。我们的无人店用机械臂探索的过程中,选用的都是非常朴实的技术。机械这的错误率是难免的,如果要再精细化,还是会有几千分之一的失误,这是无法避免的。在和失误率做斗争的过程中,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  我们在技术上坚持三个原则:一定要有反馈、一定要有管理、一定要反馈给自己。把这些细节一个个做过去,并不是科学理论上有什么新的突破,只是细节的打磨上,工匠精神上把这个门槛做起来。一个工业品很快就可以实现起来,但是怎么样让失误率达到万级、十万级,百万级,这需要很长的细节的整理过程。  黄艳丽:这个问题在我这个行业,基本上不存在。因为我们全部是预定的,基本上是在线上实现,而且我的运营周期最少有5天,我们是以销定产。我们从3月份到现在,半年的时间实现了100多万的付费用户的过程。我们是以预付一次性的费用一年,给用户按照周配送。所以我们是一个定单对应N次物流,在这里会有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但是供应链和保鲜技术可能是我们要持续面对的问题。  主持人:最近有一个比较火热的办公室里面的无人货架,请问在座的四位投资人,怎么看无人货架领域?你们愿意投吗?  张震:我感觉无人货架,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些项目,只是现在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真正能把模式完全建立起来,并且有装上可验证数据的,还没有,至少我们还没有看到。首先,技术上还有一些门槛,现在还没有突破。其次,现在大家都抱着一种跑马圈地的感觉,都想先把地圈了,先不管我的模式怎么样。  汤志敏:有的时候投资也是遗憾。关于办公室零售或者是无人值守零售,我们也投了一个,也是花了很大的勇气,亏了也要投。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是新型零售或者是创新零售。对于专门投消费品的,一个新的事物来了,假如说看好了是大方向,如果不投的话可能是亏。  一般的先是质疑,觉得这个肯定不行,拿了就走。第二是观看,看热闹,看怎么死。第三个是少量的参与,第四个发现是这么回事儿。  李靖:未来两三年内什么是新零售其实是看不太明白的,但是看得长远一点其实是看得明白的,未来五年、十年,我们认为零售的终极形态可能是便利店,尤其是像欧美、日本这些跟我们比较像的经济体,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金的时候,发现综合超市遍地开花;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金的时候,发现便利店开始遍地开花。中国现在的人均GDP到8000美金多了,北、上、广、深可能是1.8万了,所以我们一定是认定这个产业的。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Alien,原文:http://pe.pedaily.cn/37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
2671゜12386゜21579゜31467゜41390゜51265゜61063゜71013゜81004゜9951゜1057048゜156565゜251770゜335839゜435809゜535166゜634088゜733280゜810821゜96951゜10
战略投资 1000万人民币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马云说新零售时代来了,可为什么做实体店的人还在亏钱?
文∣潘越飞编辑∣强强一、懒惰, 限制了我们想象力的我第一次接触到新零售,其实就在家门口,走一分钟就能到。那是位于浙江杭州城西银泰的智能硬件店。对于这种类型的店,我原本是有点抗拒的。机场里面有类似的店,把最新的机器人、音响、耳机等放在那,专宰那些只会来消费一次的商务客,价格死贵死贵。至于产品,连个Wi-Fi都连不上,还号称让你体验最新智能音箱的互动。老家的镇上有类似的店,销售套路和卖保健品差不多,我特地电话提醒过老爸,千万别去买那些我都记不住名字的山寨货。网上有类似的店,我朋友再开了一个,还融资融了几千万,结果前两天和我哭诉,说早知道卖快消品去了。他说那些智能玩意儿顾客买回去没啥用。所谓加了个Wi-Fi模块的智能空气净化器,有功夫打开App调风速,还不如抬个手按一下开关来得省事。结果我家门口这个店,颜值很高,每次更新的都是国际大牌智能硬件产品,经常是我在网上看到最新介绍,那边就开始卖了。前前后后我逛了5次,每次逗留超过半小时,买了四件商品。最后实在没忍住,利用我商业财经媒体人的特权,通过朋友找到他们老板聊了聊。奇客巴士创始人李晓鹏告诉我他的秘诀是:1.所有商品全部拆开真机给顾客自己体验,传统做法都是加了层膜或者体验机,还伴随一堆推销员。打磨出不主动打扰的体验模式。2.在供应链上,靠刷脸及行业认可的新模式,第一时间拿到最新的货,最低的价格。3.员工多选择数码爱好者,定期培训,熟记每个产品,让用户面对的不是半人工半智能的电商客服,而是熟练玩家。4.场景科幻化,陈列数据化,通过不断测试模式,确保最优体验效果。最终,通过细节的不断优化,这么一个原本属于传统3C数码店赛道的玩家,硬是把隔壁顶级快时尚公司H&M、优衣库的坪效比下去了。新零售,是前端以消费者为核心,后端实现线上线下互通的商业业态。它不是颠覆者,却是对传统“人、货、场”形态的全面升级。我碰到不少零售商都说现在生意难做,实际上,在这个新零售主义盛行的窗口期,是自己的懒惰造成的。一个著名的商业毒鸡汤是:别拿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二、新零售,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缝隙,透出光我们不能懒惰,我们必须拼命去理解和践行新零售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发展缝隙,透出了光。阿里巴巴有份最新的报告,说互联网相关的GDP仅占总量的6.9%。剩下来的在哪里?在线下,在过去十年被互联网狂飙突进掩盖,而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线下市场。做分享之前,我特地翻了一下锌财经上线100天来的报道对象。我们锌财经关注以80后企业家为代表的新商业领域,覆盖了技术、制造、能源、文化、消费、金融六个领域,结果我发现1/2的企业家都和新零售有关。不是做上游,就是做前端,不是准备加入,就是已经偷偷试水。80后企业家们从全球资本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到这个时间点了。有个企业家最近和我聊天时总结道,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两个半周期:1998年的经济危机,诞生了阿里、腾讯、百度、新浪等公司,到了互联网泡沫期,基本大家都很迷茫,唯一算不错的是淘宝的诞生;2004年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电子商务和移动SNS兴起,大家不再只讲用户数量,开始关心GMV、DAU等数据,互联网独立发展但开始结合产业,典型的公司就有Facebook、Youtube、亚马逊等等;2012年到2016年,又是迷茫期,出现了共享经济、O2O、LBS、IP、移动互联网、社交电商等一系列新玩法。那个阶段还没出现伟大公司的雏形,但有趣的是,我们看到菜鸟出现了,布局未来物流,蚂蚁金服出现了,布局未来金融。从看懂巨无霸的提前布局来看,下一波浪潮就是企业服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人口红利期基本结束了,中国如此,全球也如此。下一波就是技术赋能到传统行业,离用户最近又最容易发生变化的行业——零售行业。三、前中后,全方面的升级零售行业的变化,在我的观察中分为前中后三端,全方面的升级。第一,前端升级。一个叫又卷烧饼的品牌,专门做小吃业,她的店10平方,在夏季那样的淡季中,也能卖出1.2万的流水,旺季更是不得了,黄牛扎堆。品牌创始人杨煜琪,被称为网红小吃制造机。她告诉我下一个要新开的小吃店有这么几个特征:“价格区间为9元~29元;不挤不乱,厚沙发能让整个人窝进去;每个插座能直插USB;还能看到小吃的整个制作流程。”他还问我:“如果是你,会喜欢光顾吗?”在他眼里,肯德基89°硬板凳的时代已经过去,手不敢挨着桌子的时代也要被替代,现在的小吃业要提供更好的体验。这就是新零售逻辑下的消费场景。第二,中端升级。最近无人便利架很火,我们公司前两天没扛住,也装上了一个,90后员工们基本每天去消费一次。我其实在今年3月份就说过,这是最后20米的消费场景,离用户很近,离军备竞赛也很近。果然半年一过,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10亿起才能上得了牌桌。那时候无人便利架大玩家就和我兜过底:“你别看这只是到处放货架的生意,真正考验人的是,当货架超过1万个,10万个时,你的库存管理系统行不行,瞬间支付并发的处理能力行不行,你的动销存管理效率行不行,你的选品数据分析能力行不行。”这才是新零售战场真正需要的军火:技术、技术、还是技术。第三,后端升级。中国制造业,是我们不可言说的痛。我们早年攒下的世界工厂美名,如今成了负担。受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大量的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去。大家去广东看看,一堆老牌企业跑了。但让我兴奋的是,类似于量品、衣邦人、红领这样的公司,在力推柔性供应链生产。我们在量品的工厂调研时看到,客户量体数据和衬衫生产工厂实时共享,而面料厂商、辅料厂商等全部零部件厂家可以实时查看每种面料和辅料的具体消耗情况。那里的机器,实现了一人一版、自动剪裁的规模化升级。一名30多岁的员工坐在一台机器旁边,把订单上的编码输入电脑,机器在数秒内对接客户量体数据,并完成一件定制衬衫的自动剪裁。这样的制造业,利润率高达20%,比传统衬衫工厂7%~8%的利润率高了一倍还要多。技术,让中国制造业有机会留在中国,也让中国制造业有机会焕发第二春。四、新零售人,才是这个时代的好战友在这样的全方面升级中,我看到新零售人的诞生。他们拥有核心资源和技术能力,他们会去设计差异化的商业新物种,他们有能力重塑场景,他们会去探索新的商业模型,他们盯着下一个十年的经济周期去超前创新。一个做线下大数据的企业家和我说,他特别感谢新零售浪潮的到来。他们创办之初,大数据卖给传统商超,每个老板和他的对话基本就是:“大数据挺火的是么?”“是啊。”“能干嘛?”“能看用户是谁,能分析他们行为习惯,能理解他们的喜好。”“能多卖货么?”“肯定能,只要你会用数据。”“我不太会用,那么,能多拉点客人来么?”“我们提供数据,只要你会用数据。”“那我再想想。”听到这一句,基本你就知道没戏了,传统老板根本对此无感。到了新零售人找上门来时,画风突变:“大数据挺火的是么?”“是啊。”“能给我用户画像、用户行为路径,用户喜好数据么?”“能啊。”“能给我移动端界面,24小时查看么?”“能啊。”“能给我线下线上用户打通的数据么?”“能啊。”“那我现在就要。”对话模式的转变,体现从业者认知能力的天壤之别。这个做线下大数据的企业家,定了明年公司KPI要翻五倍,过去他每一年只敢定50%的增长。他特别感慨地跟我说:“新零售人,才是这个时代的好战友。”五、新零售战场,还需要更多战友新零售的战场,我们看到,今年才是源起。至少十年,才能一直渗透到中国五线城镇,以及向全球输出中国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战友。第一批战友,在国际市场。我们要对中国商业的国际能力有信心,杭州一个默默无闻的智能硬件企业,叫涂鸦智能,闷声做了3年,突然就说自己已经服务了165个国家,超过2000家制造企业了。第二批战友,是互联网寡头们。虽然过去光脚的解放者们如今都成了寡头,个位数的公司占领了9成以上的互联网流量。但是他们在线下市场的铺开,离不开新零售人的支持。我们最近密集接触了8家新零售企业,几乎每家都接入了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服务,对自己的业务提升超过30%。在线上,大家和寡头已经失去平等对话的机会,在线下,大家和寡头们还是同一个起跑线的。第三批战友,是跨界的合作者们。在民宿领域,有个叫墟里的项目我比较喜欢。创始人小熊是律师出身,她做的一切都违反商业常识:一般民宿,离大城市不能超过1.5小时,它超过了5小时;一般民宿,可以多样化出租,它只接受整栋出租;一般民宿,放在安全但死板的民宿村里,它只选择原生态的活村庄。结果这个违法商业常识的墟里,却成了中国39家最美民宿中的第一名,在9成不赚钱的民宿中做到了盈利。因为作为无畏的闯入者,她本能地找到了商业真正底层的逻辑。这样的跨界战友,也许更能理解新零售人,看似违背商业常识,实际突破陈旧潜规则的做法,激发新的火花。六、超越想象的新世界,等你破坏后再造新零售最后会进化出什么东西来,我不清楚。但我清楚的是,它绝对不会和互联网泡沫一样,留下一地废墟;不会像o2o狂潮一样,徒增几个历史笑话;不会像共享经济骗局一样,简单包层壳就敢妄称创新。新零售,在遵守商业本质的基础上,会大幅度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品质,甚至继移动互联网反超发达国家后,引领全球新商业的发展路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3004.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专注80后企业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不愁三保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