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投真金板白银,会负债失败,还要管理很多人,困扰很大。句中会字应做何解释。???

  以下文章均转载于&&远伯群体--新浪博客&&,祝福每一位莅临的好朋友...  “创业与经营”辅助资料(1)( 21:29:18)转载▼  说明:在将要展开的创业与经营活动中,会为每一位参与的朋友提供具体  培训的机会。这里是针对宏观经济现象解析的种种导读。旨在帮助朋友们  开阔视野,积累相关的知识和资讯,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国内  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势。为你们将来从事具体工作与管理打下基础。  郎咸平曝光了中国大陆低工资高物价的惊人秘密!  导读: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造成国内经济状态的深层次原因,也  展示出未来发展的可能结局。  中国改革开放造成的巨大奇迹之一,就是形成了西方国家高工资  低物价,而中国则是低工资高物价的新的经济现象。  由于把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把美国的高工资和低  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  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在实际生活中,美国工人仍然能够独  自一人养活一家子四、五口人,而中国工人夫妻俩一起没日没夜  地干,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还时常还需要爷爷奶奶来接济。  为什么中美两国工人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而中国工人供  养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养活一个孩子  都困难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  也是绝无仅有的罕见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呢,答案十分简单:中国财政。  无论是美国的低物价,就是中国的高物价,都是中国财政运行的  结果。这就是美国政府比中国人还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首先,就美国低物价来说。中国财政补贴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  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  其次,就中国高物价来说,则是中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  结果。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  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  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  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高高在上。  如果灾难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灾难还  远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同时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  通货膨胀的损失。  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来增发7元  人民币来平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  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  (M0)的近5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  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  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  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  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或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中  国出口商品白白送给外国,不收取美元,国内也就不会增发人民  币,货币也不会贬值,中国老百姓的损失也会小一些。  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  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  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  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  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  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受贬值损失。  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  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  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  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  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品的供  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  买力。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  ——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  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  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  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  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  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  商品。  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  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  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这就是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  通胀没有那么多类别,货币超发是根源!  (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  员 周其仁)  1、人民币为什么会超发?  这些年来,我国货币运动两个圈。首当其冲第一个圈,是出口导  向战略带来越积越多的顺差,数万亿美元的外汇由企业和居民卖  给商业银行,后者又把绝大部分外汇卖给央行,转为国家外汇储  备。在这个圈圈里,央行大手购汇,把基础货币源源不断地“泵”  入商业银行系统。商业银行再积极从事货币创造,构造货币运动  的第二圈。两个货币圈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练就了惊人庞大的  市场流动性。讲到底,这其实就是国民经济过度依赖出口、过度  依赖投资的货币表现。  2、动用基础货币购汇,每位持币人都在给央行缴税  基础货币是央行的负债。这就带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央行的负债  从财政上看是什么性质?从道理上讲,央行是国家机关,因此央  行负债当然也就是国家负债。但是在实际上,央行负债与一般国  家负债大相径庭。随便问一句吧,你我什么时候见过政府向人代  会报告央行的负债状况的?国债情况总是要报告的,人大也照例  要审议。但是央行负债——譬如那日长夜大,现今已过22万亿美  元之巨的“外汇占款”——究竟有谁认真地把它看作公共债务的  一个组成部分呢?  3、解决之道:政府入市购汇,须用真金白银,不能靠央行印钞  政府入市购汇,必须受其预算收入的硬约束,用真金白银,而不  能靠央行的基础货币。个人观点,这样形成的汇率,才是所谓的  “均衡汇率”,才对经济的正常运行有益无害。  政府可不可以入市大手购汇呢?可以的,因为政府也需要保有外  汇来履行自己的某些职责。譬如政府要向国际市场采购,没有外  汇在手,老外怕是不认账的。国家借了外债,政府也要拥有适量  的外汇储备,才能及时偿债。还有就是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标,  政府通过买卖外汇,实施对汇价的干预。  编后:问题是目前中国的官僚体制已经成为贪官腐败的温床。无  论中央政府什么样的决策下来,什么样天量的投资下来,到最后  都会以各种形式注入贪官的腰包。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通胀所能做的唯有一种方式就是以新印钞  票增加工资的形式来让民众抵抗通胀。这根本就是饮鸩止渴,导  致新一轮通胀的到来。  中国的历次通货膨胀:都是谁在为通胀买单?  网易
20:33:25  导语: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CPI  同比涨5.4%,本轮通胀仍未见有缓和迹象,政府明确要求“继  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  其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类似的严重通胀还发生过四次。那  么,每一次通胀的原因是什么?谁又成为历次通胀的买单人呢?  1980年第一次通胀,广大消费者为财政赤字和货币增发买单。  原因:基建投资导致货币增发。  从1979年开始,中国在逐步推行商品经济的改革过程中,  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从1979年至1984年,5年时间GDP就  翻了一番,人均收入翻了不止一番。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建投资和政府财政的支持,据统计,  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  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到1980年底,全  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  通胀程度:1980年通胀达6%。  在增发130亿元货币的刺激下,1979年、1980年全国物价出  现了明显上涨,其中1980年通胀达到6%,已经到了经济危  机的临界点。  政策应对:压缩基建投资、紧缩银根。  1980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  的通知》,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经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  收缩银根、控制物价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抑制。  买单人:广大消费者。  年第二次通胀,到1985年通胀率一度高达9.3%。  原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导致货币增发。  年的通货膨胀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社  会总需求过旺,工资性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成  本上升导致成本推动。伴随着基建规模、社会消费需求、货  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通胀程度:1985年通胀率高达9.3%。  政策应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  从1984年11月到1985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的一系列宏观调控  措施,比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  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等。  买单人:广大消费者。  年第三次通胀,政府急刹车导致六成民企倒闭。  原因:紧缩政策尚未见效,放开基建投资和货币增发。  在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  下,19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主要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  资改革的推行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升温。  基建投资导致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为此,中国央行发行第  四套人民币和推行大额面钞。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  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  通胀程度:1988年通胀率高达18.8%。  据有关方面统计,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建国40年以  来上涨的最高纪录,达到18.5%;年,通胀率分别高  达18.8%和18%。物价上涨引发“抢购潮”。  政策应对:紧急刹车。  1989年,中央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政府对投资和货币供应  采取了紧急刹车的办法,全国几千个建设项目一起下马,半拉  子工程一词随之产生。  买单人:六成民企破产倒闭。  除了全体消费者之外,1989年前后全国仅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  个体私营经济)就破产关闭了13万家,占原总数22万家的60%。  年第四次通胀,经济“软着陆”,但民企破产、股民  被“套牢”。  原因:价格市场化、提升工资和房产开发热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定价。  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价格补贴标准以及再度提升工资,企  业争上项目,外出投资,动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大量购进各种机  械设备和高档商品,一再地扩大了银行信贷规模。  地方政府大搞开发区开发和用信贷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业。开发  过热,项目虚增,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0%。为了维持正常  经营,许多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都不得不靠“三角债”  来维持局面。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幅均达35%以上。  通胀程度:1994年通胀率高达创记录的24.1%。  1993年,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为14.7%,通货膨胀高峰在1994年,  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4.1.%。  政策应对: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实现“软着陆”。  吸取上一次通胀后急刹车的教训,中国政府开始通过控制利率  杠杆和货币政策来进行经济的“软着陆”,存款利率一度长涨  到12%左右。  买单人:民企破产和股民“套牢”。  一系列调控政策的结果是货币的回笼,通胀的消失,造成经济  发展的放慢。标志之一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民间炒房人破  产;为了抑制股市的投机,涨停板、T+1、调高交易税数管齐下,  最终导致了年的两次大跳水,中国股市进入长达数年  的熊市,中国股民明白了“套牢”一词的含义。  2007年以来的第五次通胀,部分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出现倒闭潮  原因:贸易顺差过大和四万亿投资导致货币超发。  与前四次通胀主要是内因所致略有不同,本轮通胀是内、外因  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原因是外贸顺差过大导致的被动  发钞。到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累计达2.85万亿美元。为了  维持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央行抛出了近20万亿元人民币来对  冲2.85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此外,央行货币超发的原因  还包括2009年以来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抛出四万亿投资计划。  通胀程度: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涨5.4%。  政策应对:紧缩货币政策。  中央采取房产限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  买单人:民营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  据媒体报道,因为紧缩政策,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5次通胀可以看出,通胀只有一个原因,那就  是央行滥发货币;通胀的买单人除了广大消费者之外,民间资本  无疑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中国央行资产负债失衡----这才是经济最大脓包  导读:中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真实原因和可怕后果。  五月份外汇占款增速波澜不惊,一如既往,而中国外储运作在全  球金融市场上买进卖出煞是热闹,而同时市场分析人士和经济学  家,数落起中国经济痼疾,从地产泡沫到地方融资平台,再到价  格管制等等,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日益失衡的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  事实上,这才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脓包。  中国人民银行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中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  占款达3764.14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21%。分析人士指出,5月  新增外汇占款环比上升逾两成,显示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未消,  也是导致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央行  每月固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被市场人士讥讽“央行月事”。  央行之所以如此,不过是每月外汇占款持续膨胀,以前央票对冲  成本太高吃不消,不得已搞上调准备金率回笼基础货币。  外汇占款是中国基础货币持续扩张的根源,这一点天下皆知。但  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央行资产负债表日益失衡的事实。截止2011年  4月底,央行总负债规模高达271765亿人民币,然后央行自有资金  不过219亿人民币。试问,天下间哪有一家实体单位会如此高负债  的?当然只有中国央行。而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另一面,却是外汇储  备过3万亿美元规模的资产。说到底,央行对内发行的人民币,是  债务,对外拥有的外汇储备,则是债权。这个角度看,中国央行  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  但却是全球操盘水平最臭的对冲基金。  因为多空头寸完全搞反了。它不断借入人民币,不断借出美元的  背后逻辑和策略,是看空人民币,并做多美元。结果多年来,美  元多头仓位日益贬值,而人民币空头仓位却日益看涨。如果是一  家在市场打滚的对冲基金,这样的投资策略,你认为它会生存多  长时间?但它现在一直存在——因为它是央行。如果亏损了,它可  以选择印钞赖账悄然掩盖自己的亏损。因此北大教授周其仁质疑  中国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合法合理性,建议要用财政收入来对冲  外汇占款,这实际上是拿全国纳税人的血汗钱去弥补央行操盘亏  损。于情于理,其实更不通。  近十年来,喧嚣的财经媒体不断充斥着地产泡沫的新闻,体制内  外的经济学家们,不断讨论着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地方融资平台  危机这样的痼疾,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央行日益失衡资产负  债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规模日  益庞大,而亏损也悄然膨胀。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脓包,很少被  人关注,直到有一天,脓包中的恶脓流出,让中国经济陷入萧条,  也许才会引起人们的警醒。  美元或将告别十年熊市市场避险情绪致使欧元暴跌  京港台时间:
消息来源:投资者报  导读: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对象并不是中国,而是欧洲  联盟的欧元体系。因为欧元当初创立的动机,就是对抗美元独尊  为王的格局。而美元对人民币的狙击,只是全球金融大战中的一  个插曲而已。  欧债危机已经深度蔓延至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市场避险情绪大幅  上升,致使欧元暴跌,美元则借势打开新的上升空间。而美国经  济复苏、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的结束或将助力美元重新进  入上升通道,结束接近十年的低迷走势。  近期,美国的制造业、服务业、个人消费开支等多个重要经济领  域均出现复苏迹象。2011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1.9%。美国4月消  费信贷6.25%,连续第7个月上升,显示美国居民消费延续复苏势  头。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费舍尔预计,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速  将为3%~4%。而同属于发达国家之列的日本,由于受到地震影响,  同期GDP增速只有1.5%左右。在强劲的经济增长趋势支撑下,美元  有走强的趋势。  尽管美国已进入复苏通道,但是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依然考验着  美国复苏,而美联储近期设定的货币政策的两大目标就是:就业  最大化和稳定价格。  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众议院,就经  济及货币政策发表半年一度的证词时声称,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  长乏力,美联储可能采取新的货币刺激政策。如果真正实施第三  轮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的通胀压力将会更大。届时,为了控制通  货膨胀率在适度的范围内,美国政府定会通过使美元适度的升值  来转移通货膨胀的压力。  而欧洲经济的走弱,欧元的疲软,无疑是美元走强的最直接因素。  继希腊之后,意大利也深陷债务泥潭。10年期意大利国债与德国  国债的息差已上升到284点。最近市场连续打击意大利和西班牙的  债权,使欧洲债务危机雪上加霜。  市场人士表示,如果意大利债务危机加深,后果将不堪设想,甚  至会引发欧元区解体的局面。欧洲债务危机的加深,将使美元成  为投资避险的选择,美元的需求会大增。  现在来看,美元走强已有苗头。在接下来的几天,还有几大重大  事件需要关注,包括意大利及希腊的债券拍卖,美联储会议纪要  的公布,以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金融服务委员会半年一度的证  词陈述,这都将为美元走势带来更多指引。   GDP和印钞票都是毒品 中国的货币泡沫仍然在高速扩张  导读:告诉你央行还在不停地印刷和发行新钞票的真相。  中国货币扩张丝毫未见止步的迹象,虽然央行几乎月月上调存款  准备金率,偶尔也提提基准利率,但是货币投放量的激增速度,  仍然处于改革开放的经济史上偏快的区间。货币环境回归正常化,  看起来遥遥无期。  昨日公布的6月金融数据显示,新增贷款高达6339亿元,上半年  新增贷款累积就有4.2万亿元,看来全年7.5万亿的目标值又将再  度冲破。6月广义货币M2依然呈现15.9%的远高于名义GDP增长,  总量升至78万亿元。如果下半年M2增速不能出现大幅回落,那么  到今年底,M2就将逼近90万亿,届时的通胀水平势必会在现有的  基础上,可能迎来又一波急升。  从2008年11月新增贷款开始由10月的1800多亿,暴增至4000多亿  元开始,至今的三年多时间,中国货币环境的整体特征为“非正  常化”状态。过去一年,从表面上看,由于央行货币政策出手不  断,中国似乎进入了货币紧缩周期,存款准备金累积上升了300  个基点,基准利率也有100个基点的上升,力度不可谓不大。但  是与每月动辄五六千亿的新增信贷相比,再加上每月巨量的外汇  占款,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和迟缓的加息的效力就大打折扣。  造成目前银行放贷冲动仍然如此强烈,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前  两年由地方政府和国企部门主导的投资项目,目前正处于工程实  施的关键阶段,此时若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一触即发。只能依  赖货币扩张,来维持现有的局面,虽然这样下来可能会带来恶性  通胀。二是银行资金依然十分富余,尽管存贷比考察比较严厉,  但是庞大的储蓄规模仍然足以支撑源源不断的可贷资金。  由此,流动性泛滥格局从未因所谓的货币紧缩,而发生实质性逆  转,恰恰相反,中国经济由流动性推升的泡沫横飞、通胀肆虐,  则成为近两年的主旋律经济议题。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货币  流动性过于泛滥,而又没有多少可投的实业项目。眼下,衡量流  动性的指标,比如信贷GDP比、M2/GDP比等已经全面触及历史最  高位。  危机之后,尤其是去年到现在,实业界最重要的事情不再是技术  升级、产品创新,而是几乎所有的重要企业家都将精力放在了PE  投资、创业板造富之上。热钱从大蒜炒到黄金、从猪肉跑到古董,  投机氛围之浓前所未有,单单黄金交易短短两年内就增加了不少,  天通金、泛亚金并无实质差异,但却成就了天津和昆明的两大黄  金交易所的“辉煌”。  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只能导致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边缘化和空心化,  危及经济安全。所以,结束货币宽松格局,不仅仅关乎短期内的  通胀治理和经济“软着陆”,更为重要的是这关乎中国企业的长  远竞争力。只有通过加息等紧缩手段,逐步让廉价资金消失,让  资金价值提升,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本应是“聪明钱”变成了“傻  钱”,为中国的实业复兴做点事情。  是的,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依赖货币强心针刺激,迅速触底  回升。时至今日,从上到下,基本形成的共识是:货币扩张不可  持续,只能带来高通胀和资产泡沫,紧缩货币或许不足以毕其功  于一役,但是如果不紧缩货币,那么CPI定会呈现奔腾式增长。  接下来,如果我们不能系统性地纠正信贷大跃进的错误,只是提  提准备金率,连加息扭转负利率都没胆量,那么根子上打击通胀,  强力推进经济转型更只能是奢谈。这样下去,只怕中国经济只会  在恶性通胀的路子上,滑向“失去十年、深陷滞胀”的深渊。   祝福好朋友们!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创业与经营”辅助资料(2)( 09:23:57)转载▼  说明:我们陆续转载了一些关于东土经济未来走势的文章,其中也包括  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简要描述。掌握这些经济情况,是为了对时局的发  展和变化有准确的判断力和足够的警惕。就是说,你们未来会站在战略  的高度来审视世间的一切。  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是谁?提示:不是中国 (海外文摘)  导读:从中可以了解美国国债持有者的构成,以及可以据此对  美国经济实况做出一些判断和评估。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会关于借债的上限谈判破裂之后,不少  美国人,特别是在华盛顿的政治家,当然也包括很多国外的人  士,他们很多人认为中国是美国政府这14.3万亿国债($14.3  trillion USD)的最大债权人。  而实际上呢?真实情况可能正好相反,虽然中国和日本拥有美  国政府很多的国债,但真正拥有最多的美国政府国债的债权人  是美国机构和美国人自己。  根据美国《Business Insider》所报道的,下面是具体债权人  排名,从小到大。  香港,Hong Kong: $121.9 billion (0.9 percent)  加勒比银行:Caribbean banking centers: $148.3 (1 percent)  台湾:Taiwan: $153.4 billion (1.1 percent)  巴西:Brazil: $211.4 billion (1.5 percent)  中东石油输出国:Oil exporting countries: $229.8 billion  (1.6 percent)  共同基金Mutual funds: $300.5 billion (2 percent)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 $301.8 billion (2.1 percent)  州、联邦政府退休基金:State, local and federal retirement  funds: $320.9 billion (2.2 percent)  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 $337.7 billion  (2.4 percent)  英国:United Kingdom: $346.5 billion (2.4 percent)  私有退休金:Private pension funds: $504.7 billion (3.5 percent)  州、联邦政府: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506.1 billion  (3.5 percent)  日本:Japan: $912.4 billion (6.4 percent)  美国家庭基金:U.S. households: $959.4 billion (6.6 percent)  中国:China: $1.16 trillion (8 percent)  美国财政部:The U.S. Treasury: $1.63 trillion (11.3 percent)  社保信托基金: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 $2.67 trillion  (19 percent)  从上面咱们不难看出,美国的Social Security Trust才是真正的  最大债权人。中国只是在国外债权人中,相对比例较大,占总国债  的8%。  在整个14.3万亿国债中,美国政府欠国外人的4.5万亿,而欠美国  人自己的9.8万亿美元。  IMF称人民币被低估3%-23% 中方罕见发声明回击(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析与导读:  西方联手逼人民币升值,中方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那么,为  什么人民币升值危害那么大呢?这是因为,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是中央政府集中控制外汇的管制,而这种管制并不是以经济规律  为先导的。这样一来,庞大的外汇储备就成为西方资本猎袭对象。
  我们已经知道,国内因为大量投放货币,已经造成了空前的货币  贬值和通货膨胀。那么,这个时候中国政府如果不断升值人民币,  对缓解国内市场和民众生活,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真正的升值,  就会体现在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物价的大幅下降。  可是天量的人民币已经象出笼的老虎,你不把老虎重新关到笼子  里,光喊老虎已经不伤人了,这等于自欺欺人。所以人民币如果  升值,对国内的老百姓就是一句空话。而对国内的出口企业,就  是降低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出口的商  品需要对方支付更多的美元。这种情况下,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  的需要就会转向其它亚洲低成本的国家。  而更可怕的是,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所持的三万亿美元(这个数  字是几个月就发生很大增幅)的美债,同时在发生贬值。  这样一来,中国不断升值人民币的结果等于四害加身----国民不  受益,出口企业受害,所持美国国债贬值,国内先期进入的外国  投资可以兑换更多的美元逃离中国市场。  要根本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两个基本环境:  一、政府的管理职能起作用。但目前这种体制,就是不断产生贪  官的温床,所有的官僚都在盘算着怎么样捞钱,化公为私。  二、改变目前这种外汇管理体制,让国家所持有的巨量美元国债  对中国经济投入,造成良性循环的机制。但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  前一条必须成立。  [提要]人民币汇改已满6周年,据测算,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  美元已经升值21.96%。然而,在这其中各方施压源源不断。昨日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度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放手允许让  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不过,这招致了中国的强烈反击。IMF认为人  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3%-23%,但中方则认为是外部危机严重阻碍  了中国改革,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另外对于全球都关  注的通胀问题,IMF认为只要人民币升值就可以缓解通胀,但中方  坚持认为通胀源头不再中国而在欧美债务危机。  7月21日,人民币汇改满6周年。人民币中间价报6.4536,再度刷  新汇改以来新高。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21.96%。  然而,如此大的升幅仍然没有让美欧国家满意。继西方国家施压  之后,昨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度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  放手允许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不过,IMF的无理举动招致中国的强烈反击。昨日,中国驻IMF代  理发布一份长达6页的声明,反驳IMF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报告。  人民币不升反贬?  IMF: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3%-23%  中国:外部危机阻碍中国改革  IMF年度评估报告称,IMF的24位执行董事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  兑一揽子货币汇价“依然被严重低估”,低估率在3%-23%。  IMF估算称,过去一年间,经通胀因素调整后,人民币兑中国所有  贸易伙伴国货币的汇率实际下跌了2%左右,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了约8%。以某种标准衡量,人民币过去一年“不升值反而贬值”。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IMF立场与以往不同。去年代表187个成员国  的IMF执行董事对于“人民币低估与否”看法呈现分歧,这次却成  了普遍赞同。  IMF评估结果遭到了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昨日,中国政府罕见地  授权中国驻IMF代理发布一份长达6页的声明,猛烈炮轰IMF人民币  汇率评估报告。声明称,中国转型消费主导经济委靡不振,是全球  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危机与经济不景气对新兴市场经济的财政  表现与支出结构造成负面影响。外部危机严重阻碍中国改革,特别  是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  事实上,中国金融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应该从开放金融与资本项  目自由化、利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汇率弹性化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中国企业投资巨亏名单一览吓死人不偿命! (凯迪社区)
  导读: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所掌控的部门,因为管理体制的混乱  和化公为私的猖獗,导致国有资金的急速流失。问题是,这种现  象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只能是出事的时候处理事件和具体的当事  人,无法做到亡羊补牢,汲取前车之鉴。让我们看到这个国体失  血的躯体是怎样沉疴难起!  1、1998年,我国湖南省株洲冶炼厂违规从事境外期货交易,造成  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超过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6亿元的巨额  亏损。  2、日中国航油错判油价走势,亏损5亿5000万美元,  并申请破产保护。陈久霖被停职。  3、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属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下称国储  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处长刘其兵,因在伦敦铜期货市场上擅自违规交  易,给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造成了6。06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后刘其兵被判有期徒刑7年,国储调节中心原副主任吕嘉范获刑6年。  4、2008年国航亏损91。49亿,其中燃油套期保值预计亏损达74。72  亿元,国航负责人近日曾表示,“套保损失显示出国航在这方面能  力不足,我们会吸取教训”。 截至日,国航、东航、  南航、海航、上航五大航空公司年报无一盈利,亏损总额高达305。  79亿元,而此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航  空公司的亏损总额约合人民币54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在全球230  多家航空公司中,中国五大航空公司的亏损总额就占到了56%。  5、中国铝业两年来疯狂扩张导致百亿亏损。2007年,中铝以年利润  200亿元挤掉一直以来盘踞在国内冶金行业中央企业利润排名老大的  宝钢,成为新霸主。仅仅两年,中铝副总经理吕长清在接受媒体采访  时称,年中铝亏损累计达120亿,排名冶金行业央企利润榜  的最末位,中铝创造了跌幅“神话”。 2010年 6月中国铝业宣布终  止澳大利亚奥鲁昆铝土矿项目的协议,投入超过3亿元
  6、2007年5月,尚在筹备中的中投斥资以每股 29。605美元认购了黑  石集团1。01亿股的无投票权股份,总耗资30亿美元。在3年多的时间  里,黑石集团股价跌到11。51美元,这笔30亿美元的投资浮亏超过60%  约18亿美元。但借助中投的“东风”,黑石集团从2007年开始,入股  蓝星集团、买入上海商务楼、打造寿光物流园,甚至设立中国大陆基  金,吸引包括社保基金的关注等几乎都是顺水顺风,在中国的投资额  纯赚100%。  投资大摩,中投两年投资亏损超过9亿美元。2007年12月摩根士丹利  与中投签订投资协议,中投公司购买了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  期强制转股债券,期限为两年零七个月,期间按照年息9%按季支付利  息,强制转换的时间为日,到期后必须转换为摩根士丹利  公司上市交易的股票。从当初协定的每股48。07美元的转股价格和当  前每股约25美元的摩根士丹利股份对比来看,两年的投资,中投在摩  根士丹利的投资亏损巨大。  7、2008年中信泰富炒汇亏损186亿元。  8、利比亚损失:中国铁建在利比亚有3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分别是沿  海铁路及延长线(的黎波里-西尔特)、南北铁路(黑谢-塞卜哈)和西线  铁路(的黎波里-加迪尔角),合同总额42。37亿美元,已完成6。86亿  美元,2010年中铁建在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出现41亿元的预计亏损。  中国建筑2007年进入利比亚从事工程承包项目,目前在施工程均为当  地政府国民住宅项目,工程规模为2万套,累计合同金额约176亿元人  民币。  9、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近两年,我国海外并购势头发展迅猛,  已经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占当  年对外总投资的50%。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制造业、商贸、  服务等领域。但在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也达2000亿  元人民币左右。  10、日,业主方波兰高速公路管理局公开宣布解除与  中海外签署的工程承包协议,并可能向中海外索取7。41亿波兰兹  罗提(约合2。71亿美元,17。51亿人民币)的赔偿和罚款,同时禁  止中海外三年内参与波兰的公开招标。中海外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  公司(601390。SH,下称中国中铁)下属专门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全  资子公司,以底价一半的价格中标该项目。  命悬平台贷款:中国的经济情况令人堪忧  导读:除了人民币天量超发的问题之外,中国各地方政府超大规  模地举债已经积累了巨大的隐患,随时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  引发更大的灾难。  如果有什么是中国经济的指针,此时此刻,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贷款的健康状况。它正经历新一轮“体检”,答案6月底揭晓。  “对于界定为非公司贷款类的地方融资平台,全部停止提款。”  一家国有大行广东分行负责放款审核的人士向财新《新世纪》透露。  多位银行人士证实,按照监管要求,不允许借新还旧、不能在不同  银行间腾挪资金,新规要严格执行,适用于日前已签合  同未完成全部放款的有关项目。  “如同击鼓传花,停到谁,谁先栽。”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一位  人士表示。上海市几个平台公司集体致信国开行,称如再不放贷,  将面临700亿元的逾期贷款。  一家环渤海经济圈的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带着旗下几个融资平台班子,  四处诉苦:“再不放贷,公司就没命了。”  经过一年督察,银监会仍然发现新增平台贷款存在未对应具体项目、  担保措施不落实、项目资本金不足或到位慢于放贷等老问题。  4月初,银监会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  险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34号文),要求银行从5月起再次解包,  去年的清理推倒重来,6月底再汇总结果。目前一些大行分行正忙于  按要求重新测算现金流覆盖率。前述“严苛的规定”便来自此办法。  受访的多位银行人士指出,银行合同一年一签,不是按在建项目放款,  因此新的贷款合同一切都要按新规严格执行,从资本金、担保措施、  贷款用途到拨备提取。如若不严格控制,平台公司贷款还有可能像去  年在严打之下,仍然一年增加近1万多亿元。  多次延期的分类拨备政策也将在6月底迎来大限,如果真按此拨备严  格执行,对银行冲击颇大。不少银行都在想方设法将相关平台贷款转  移出监管名单,以减少拨备,但现在“监管当局的融资平台名单进入  容易出来难”。  今年3月1日,审计署接受国务院指令,着手对31个省(区、市)和5个  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的全口径审查,为期两个月。审计署向国务院  上交调查报告的期限也是6月底。  接近审计署的知情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审计署这次调查的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口径有严格定义,只有和政府债务直接相关的才  被审计,包括有地方政府承诺、被人大纳入预算的,或是以财政资金  担保的以及以财政未来收益担保的贷款。  6月1日央行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首度披露平台贷款  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有媒体按照官方数据2010年末  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2万亿元简单推算,截至2010年末,政府融资平  台贷款的上限约为14万亿元。
  目前,铁道部体系负债约1.8万亿元,根据2011年2月铁道部发布的超  级短期融资券的募集说明书推算,其发债融资约6000亿元,境内外银  行贷款约1.2万亿元。  一家大型银行高管也透露,该行曾经做过一个模型,已对地方政府的  负债进行测算和评估,然后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但很快就发现,“根本  行不通。因为只知道一个平台在我行借了多少钱,但搞不清楚地方政府  到底有多少个平台,又在别的银行借了多少钱。  从2009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狂欢,到2011年担心即将进入违约高峰期,  就是两三年时间  这轮地方融资平台的狂欢,始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2008年到2009年。  按照银监会和央行联合调查的结果,地方融资平台从2008年的不到2万亿  元迅速变成2009年底的7万多亿元。   中国经济泡沫要破?美国炒家沽空人民币 (明报
)  导读:西方社会一方面在逼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已经开始着手布局  看空和狙击人民币。  美国政府持续施压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但美国一些炒家却反其道  而行,透过期权交易大胆押注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他们沽空人民币的  理据是,中国经济泡沫正「等待破裂」,当经济硬?陆时,中国政府  或将被迫令人民币贬值。此外,现时沽空人民币的期权交易成本极低,  属「本小利大」的生意。  《华尔街日报》指出,现时进行人民币沽空交易多为规模较小的公司,  他们比大公司更易接受反传统观点,而且客户亦愿意冒?付出小规模  损失的风险来谋取巨额收益。这类反向投资者中不乏有往绩支持的人,  上月宣布沽空人民币的Corriente Advisors LLC对?基金的管理人  Mark Hart便曾因押注美国次按爆煲而大赚一笔。  中国一直在严格区间内调节人民币汇率,面对当前通胀高企的局面,  大多数分析员相信当局会维持让人民币「有序升值」的汇率政策,将  进口产品价格控制在一定水平。中国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作调节汇率  的后盾,伦敦North Asset Management LLC创办人George Papamarkakis  便认为,沽空人民币的交易仍极不成熟,「沽空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祝你好运吧」。但哈特认为,中国经济是一个「用信贷吹起来的泡沫」。  这正是沽空人民币阵营的普遍观点,他们认为,一旦房价下跌,债务将  成为困扰中国的一大问题。  Tempus Advisors总裁Edward Grebeck表示,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  就得仿效美国开动印钞机刺激经济。纽约Bienville Capital Management  LLC合伙人Cullen Thompson说,考虑到中国信贷问题的规模,人民币大  幅贬值是其中一个可能出现的结果。Bienville管理约3亿美元资金,通  常寻找投资成本、损失有限,但可提供巨大获利的不对称交易。他指出,  沽空人民币交易潜力巨大,「在目前风险成本这样低的环境里,不做就  太傻了」。  沽空人民币的做法是从银行买进卖出期权合约,获得按预设执行价出售  人民币、买进等额美元的权利,但没履约责任。现时一张允许投资者在  1年后以低于当前水平20%的汇价出售相当于1000万美元的人民币的合约,  期权金(premium)只有1.5万美元。若合约到期时人民币汇价未跌至执  行价位,买方可放弃履约,赔掉期权金,但若人民币汇价跌至执行价以  下,他便可获可观利润,例如若汇价跌30%,由当前1美元兑6.469元人  民币跌至1美元兑8.5元人民币,投资者可获约85万美元左右的利润,回  报率高达5500%。  祝福好朋友们!
  “创业与经营”辅助资料(3)( 06:22:55)转载▼  为什么A国除了买美债,只能买美债?还将继续买下去?  摘要:A国手中的美元持续大幅度增加,是美国投资机构借助美  元贬值,大举投资进入A国本土的结果。  A国拿到这些美元之后,已经将配套印刷的人民币给了这些在A国  本土的境外投资机构。  这样一来,A国手中就大量沉淀下美元来。这些美元因为不敢用  于投资,就必须想办法予以保值和增值。  而在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债是最理想的保值对象。这是因为:  一、美债是全世界容量最大且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市场。容量达到  10万亿美元。日交易额为5000多亿美元,全部可交易公债的年换  手率为33次,美国国债无不良记录,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可靠  资产”。  二、黄金市场太小,各国官方储备总量值1万亿美元,想买别国  不卖。  三、其他投资市场更危险。欧元资产风险大,金融机构已经减持  希腊债券40%左右。  四、日本政府债务超国际公认安全线3倍多,三大评级机构发出  警告。  五、海外股票市场当年没买现在已上涨40%,盈利空间下降。  六、原油期货等,流动性差,大笔买进会炒高油价。反过来影响  国内的原料购入成本。  七、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需仓储保管,容易丧失货币功能。  八、大量出售美国国债无异于“金融自杀”。  另一个重要的假设是,如果中国的投资者大量出售美债会发生什么,  情况显然并不乐观。  一旦中国开始减持美债,这很可能引发其他国际债权人跟风的羊群  效应,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但中国投资者不可能在一夜  之间出售所有的美债,那些留在中国投资者手中、尚未来得及出售  的美债将遭受显著的资本损失,这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金融自杀。  此外,中国投资者抛售美债引发美国国债市场价格下跌,当价格下  跌至一定程度上,觉得有利可图的买方将会开始接盘,减债行为的  冲击还是会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原文:  距离美国债务大限已经在即,不少人担心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中国上万亿的外储钱袋子是否安全。更有分析称中国应尽快降低美  元储备资产、避免经济金融受到冲击。然而,债务危机未必导致美  国会赖账不还,中国不买美债又能买什么?  美债危机与偿债能力无关  ----债务违约概率接近于零,纠缠不休多属政党博弈  中国目前拥有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约有60%是以美元  计价的投资。截至今年5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598万亿美元,  至今中国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债主。  自1960年至今,美国国会已经78次对债务上限做出改动。奥巴马  总统就任以来,国会已经3次提高债务上限,提高总额为2.979万  亿美元。为什么这一次民主党和共和党几乎是要撕破脸的架势不  肯退让?目前看来,两党争论的焦点并非提不提上限,而是一次  性提高还是分步,是否用加税和减少支出改善来财政赤字状况,  减少支出是否从社保、医保下手。  对于这场全球瞩目的债务上限谈判,政界、金融机构和学术界普  遍认为,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达成政治妥协。野村证券国际全球  首席经济学家Paul Sheard表示,他认为美国债务违约的概率接  近于零。“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债务违约的威胁纯粹是由美国的政  治体系自我制造的,而不是市场或经济本身发生紧急状况而产生  的。违约威胁不断上升仅仅是一场政治格斗的结果。”
  2008年,中国对铜矿的大幅买进,一度使得全球铜价大幅上扬。  即使债务上限没有提高,美国亦有足够收入支付外部债权人。  另有分析认为,即使在8月2日之前无法达成债务协议,美国也没  有必要债务违约。全球风险协会克里弗兰地区分会会长Anurag  Gupta解释,利息和本金的偿付仅仅占美国财政部收入的25%不到。  即使债务上限没有提高,美国财政部也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给外  部债权人。特别对于还债顺序而言,普遍预期是政府的非核心服  务将会首先关闭,接着是政府雇员削减工资、退休人员无法得到  社会保证金,但美国政府仍然没有理由要对其外部债务支付违约。  美国国债无不良记录,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可靠资产”。  陈志武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中提到,中世纪的欧洲战争不断,  各国都要靠借国债发展军力。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了宪政制衡,  英国王权受到议会的制约,立法与决策过程也非常透明,使得证  券投资者对英国政府有充分信任,愿意买英国国债。但法国王权  不受制约,先后多次对其国债赖帐、拖欠利息。投资者对国家信  心的多寡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英国在18世纪末期的战争中的胜利。  这个例子说明,政府如果敢违约,就等于向世界宣布信用破产,  这个代价美国两党没有一个敢承担。  事实上,美国国债至今并没有不良记录。无论多大的困难,就是  在二次大战中,也总是到期还本付息,从来没有违约过。美债因  其优良的信誉,被世界各国认为是“最可靠的资产”。如今,美  国国债的日交易额为5000多亿美元,全部可交易公债的年换手率  为33次,美债依然是全世界容量最大且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市场。  2010年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前,美国财长盖特纳就汇  率问题曾向中方施压,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反驳称,中国将  减持美国国债。  其他投资市场更危险  ----欧元资产风险大,金融机构已经减持希腊债券40%左右  从币种多元化来看,除美元资产外,中国投资者可供选择的一大  资产是欧元资产。但目前来看,欧元的汇率风险并不比美元小。  主权信用危机除在希腊愈演愈烈外,很可能继续扩展到西班牙、  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家,使得未来一段时期内欧元仍可  能对美元显著贬值。农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表示,目前欧洲各大  金融机构持有的希腊债券已经减少40%左右,欧债危机只是暂时缓  解,一旦爆发,若投资不慎,投资方将蒙受重大损失。而且由于  欧洲各国自己公布发债规模,中国到底持有多少欧债,至今没有  确切数据。  日本政府债务超国际公认安全线3倍多,三大评级机构发出警告  除欧元资产外,可供选择的只有英镑与日元了。英国可能成为下  一个爆发主权信用危机的国家,因此英镑目前难以摆脱跌势。中  国今年4月份大幅买入价值1.33万亿日元的日本长期国债,但日本  庞大的债务结构、不断恶化的财政状况令人担忧。国际三大评级  机构近期密切向日本债务发出警告。惠誉指出,日本政府债务占  GDP的比例为210%,远超过希腊的12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  60%的三倍多。巴克莱银行的报告中指出,“累积日元外汇储备的  趋势可能停止,国债收益率维持低位下,欠缺升值动力,日元日  元吸引力已经不大。”  海外股票市场当年没买现在已上涨40%,盈利空间下降。  早在2008年底,就有人提出让中国主权投资机构大举投资发达国  家蓝筹股的政策建议。当时的具体建议是,选择财富500强的股票,  剔除金融类个股(当时金融行业的风险依然很高),每只股票购买  3%-5%。总的投资规模为数千亿美元,能够显著分散中国外汇资产  的风险;而且当时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估值很低,能够以较低价格买  入。现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场指数已经平均上升40%左右,估值水  平大幅提高,盈利空间有所下降。  2006年底,当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后,怎么保证这笔钱不贬值成  了外汇管理部门的“老大难”
  黄金各国官方储备总量值1万亿美元,想买别国不卖。  除此之外,能够对冲未来美元贬值风险的,是原油、大宗商品与黄  金。由于黄金的稀缺性,世界各国官方的黄金储备总量不足3万吨  (2008年9月统计为2.98万吨),即便按历史上最高金价约每盎司  1000美元计,也只值1万亿美元左右,根本容纳不下中国超2万亿美  元的巨额储备。各国官方黄金储备主要集中在欧盟和美国,约1.9  万吨,占全部官方黄金储备的64%。且不说国际货币基金会有规定,  成员国一年的黄金总交易量不得超过400吨,即便允许无限量购买,  也存在别人愿不愿卖的问题。  原油期货流动性差,大笔买进会炒高油价。  原油期货一年的交易量仅2万亿至4万亿美元,而外汇市场的交易量  每天就有2万亿至4万亿美元,流动性大就意味着资金可以随时进出,  安全性高。原油期货是保证金交易,一般只需10%现金即可。有机构  测算,莫说中国用减持美国国债的现金增加购买原油期货,既使只  用增量外汇储备购买原油期货,该投资品的价格也会被炒到300美金  一桶,中国2008年对于石油期货的大量买进就在随后的暴跌中损失  不少。  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需仓储保管,容易丧失货币功能。  最后来考虑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这类实物商品需要仓库保管,  而不同的商品其仓库要求条件不一样,实物商品还存在自然损耗及  仓库保管费用。事实上,大宗商品的储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国  家的外汇储备手段,其储备应该是因为国家的战略需要。这类货物  不但会因为流动性困难导致丧失货币功能,更会把国家的财富置于  投机风险之下,一旦失败,后果就不仅仅是企业破产。  大宗商品市场往往伴随着大量投机,目前进入纽约原油期货交易市  场的原油期货交易合约总量超过10亿桶,甚至高于美国原油商业库  存和战略石油储备的总和  美债典型“依赖症”。  ----3万亿的外汇储备,除美国外任何一个经济体难消化  综上所述,中国超过3万亿的外汇储备,除了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  济体和最大的负债消费国,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难以消化,即使中国  有意分流外汇投资,也难找到第二个有如此容量的、安全的金融投  资市场。尽管国内近年来要求拓展外储投资渠道的呼声不断,但现  实是中国的外汇储备除了交给美国之外,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因为这里的利益收益稳定,流动性强导致债券变现成本低,甚至在  金融危机时,大量资金在美国市场避险,压低收益率的同时推高未  清偿美国国债的市场价格,从而给国债持有人带来资本收益。  今年连续两个月增持美债,“长债换短”降低风险。  美国财政部最近公布数据称,中国5月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73亿美元,  持有的美国国债已经达到1.1598万亿美元,仍是美国最大债主。而这  已经是中国连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国国债。有分析认为,在各国外汇储  备不断增加的压力下,尤其当外汇储备达到相当大规模的时候,各国  的投资渠道有限,所以被迫选择美国国债。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则注  意到中国外储目前“长债换短”的特点,控制增量,即用到期的新钱  购买短债,这被认为是中国在不得不依赖美债的前提下降低风险的无  奈选择。  大量出售美国国债无异于“金融自杀”。  另一个重要的假设是,如果中国的投资者大量出售美债会发生什么,  情况显然并不乐观。一旦中国开始减持美债,这很可能引发其他国际  债权人跟风的羊群效应,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但中国投资  者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出售所有的美债,那些留在中国投资者手中、尚  未来得及出售的美债将遭受显著的资本损失,这无异于“杀敌一千,  自损八百”的金融自杀。此外,中国投资者抛售美债引发美国国债市  场价格下跌,当价格下跌至一定程度上,觉得有利可图的买方将会开  始接盘,减债行为的冲击还是会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美国两党关于债务上限的争吵基本上已沦为政治作秀,中国并没有必  要对放在别人口袋的钱过度担忧,因为放在自己枕头底下或许更不安  全。至于,为什么非要揣着这么一大堆钱?那则是关于“国富民穷”  的另一个问题。
(来源: 网络)  银监会主席暗示房价必降(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导读:这里只是将政府权威部门发出的信号做监控性解读,让朋  友们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保持一种动态的了解。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房价下跌50%,银行的不良贷款都可以承受。  这被各界理解为房价必降的一个信号。  地产界较有影响力的碧桂园近日推出了“成功认购即享受7.5折”  的优惠,恒大等其它地产商也出现打折销售的现象。坚挺的房价  果真开始松动了吗?
  影响房价的因素,简单说,包括政策方向、具体措施。  现在,房地产的调控方向已定。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2日召开会议  指出,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  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坚决遏制住房价格  过快上涨。  而房地产调控后续措施也日渐严苛,比如信贷。银监会主席刘明  康在银监会年中工作会议中指出,下半年要严格落实房地产开发  企业“名单式”管理;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以在建工程为抵  押,并及时调整抵押物估值;加强对商业物业抵押贷款、个人消  费等非住房类贷款的监测,杜绝各类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  场。继续对商业地产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风险保持关注和警觉。  从中央政治局确定的房地产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  度不放松”,以及银监会对房地产的表态即可看出,银行对于房  地产的信贷仍在不断收紧之中,开发商现在的处境远超预期。在  政策不可能出现任何松动的环境下,房价如果还不下降,那这真  的是一个奇迹了。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确定房地产调控方向之前,各界普遍认为调控  政策会有松动。其理由之一就是房价的下跌会挟裹商业银行,继  而发生金融风险。  4月19日,银监会召开2011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针对  房地产贷款可能的风险,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展开新一轮的房地产  压力测试。  刘明康在日前接受采访时首次透露了这次房贷压力测试的结果:  (出现)最坏的情况,就是房价下跌50%、30%,银行的不良贷款  都可以承受,银行业不存在被房地产商挟裹这一说。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房地产贷款累计新增额  是7912亿元,同比少增5985亿元。即来自银行的贷款,在房地产  开发投资中的比例在下降,目前占比是30%。  刘明康再次重申,对房贷进行下跌压力测试,不代表银监会对房  地产走势的判断,但是测试的结果,将加强各家银行落实房地产  调控政策的信心。他透露,现在银行的拨备已经有1.3万亿,足以  抵挡房价下降带来近期和中短期的风险。  从银行和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增加、存货高峰的来临以及限购措施  的扩大,正在形成挤压高房价的合力。数据显示,7月初,包括  京沪广深在内的11大重点城市房地产存货总量同比上涨了约40%。  如此形势下,打折销售只是房价回落“羞涩”地表现,打折的多  了,降价氛围就会形成,也就渐渐接近了调控目标。  尽管刘明康说银行的不良贷款可以接受房价下跌50%,但房价下跌  的氛围一旦形成,房价的调整幅度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解读外汇管理局的声明:中国的外汇储备到底是谁的?(来源于网络)  外汇局最近在其网站发文称:  1、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是国民百姓的,因为它已被外汇局收购。  2、但这些外汇储备也不是国家的——国为国家未出钱收购。  那么,中国的外汇储备究竟是谁的?回答是:它是属于外储局自有、且  有权“自主经营”谁也管不着的独立性外汇资产。  那么外汇局是如何得到这笔现额已超过4万亿美金的巨额财富的?  回答是人民银行以国家名义强制结汇,从外汇持有者手中收购而获得的。  那么,人民银行收购外汇的钱从何而来?回答是挂账借来的。  至于借谁的?令人震惊的是,其实就是借人民银行自己的——原来这是  一种人民银行自我借贷的奇特透支或预支魔术,即虚拟债务。  换句话说,人民银行用运行虚拟债务的方式,根据不断进入中国的巨大  外汇资金数量,印发着额度巨大而且不受国家货币数量控制(即不受宏  观调控约束)的数十万亿人民币,并从而攫取到目前总量已经超过了4  万亿美金的巨大外汇财富!  一方面,这样巨大规模且不受任何控制的巨量人民币不断进入国内市场,  必然会造成愈演愈烈、使底层社会民怨沸腾的严重高速通货膨胀。这就  是P民们所说的“猪坚强,蒜你狠,豆你玩”。  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货币魔术,同时维持着中国的GDP在表面似乎十分  严厉的金融紧缩背后,仍然得以维持虚幻的高增长。事实上,金融紧缩  政策的全部压力都被转嫁到国内中小企业身上,造成大面积的失业和倒  闭浪潮。
  必须指出,这种引入外汇的刺激增长模式,并非独特的中国模式,而就  是80—9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早已推行过,而后无一不遭遇惨痛失败  的臭名昭著的拉美通胀和虚假高增长的债务经济模式;也就是放大版的  庞氏国际金融骗局模式。  中国经济,当前已经陷入在这种模式下,正走向一个前景极其难测的未来。  中国的巨额外汇资产从何而来?  我们且来仔细读一读外汇局关于我国外汇资产的以下讲论。关于中国的  外汇资产从何而来?  外汇局称:“我国外汇储备是由人民银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  购汇形成的。”  按语:只挂账而没付钱。那么请问:外汇局买进外汇时,付钱了么?付  的是哪里来的钱呢?  外汇局答:“(本局)购汇所使用的本币资金直接来源于中央银行的负  债。反映为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因此外汇储备直接体现在中央银行资  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与相应的央行负债对应。”  按语:这是一段充满玄机奥妙无穷的话语。外汇从何而来?是本局花钱  买的。那买外汇的人民币从何而来?是人民银行挂的账。挂谁的账?外  汇局说是银行的。买外汇的人民币本来就是银行印的,说是银行的挂账  ——但有债务必有债主。人行的债主是谁呢?人民银行挂了账——欠的  是谁的帐呢?  有意思的是,反复读外汇局的表述,这个问题讳莫如深,无法得到解答,  看不出欠账的主人究竟是谁。  实际上,外汇局极其敏感、极其乖巧地在回避这个问题!否则,为什么  外汇局只说银行是所谓的”资产负债方“,却只字不提负了谁的债?那  债主究竟是谁?  为什么这样隐讳?原来玄机就在于此!——这根本是一笔银行自己借贷  给自己的虚拟债务,换句话说是根本没有主人的假债务!  ——银行假装记账挂单,实际却大肆印制新钞票来收购外汇。  那么真正要为这些超量发行的外汇占款人民币买单的是谁?  ——是中国的整个国内市场,是中国的老百姓。而物价,就是这样天价地  飞涨起来的!  外汇局说银行为外汇结汇挂了账?那么债主是谁呢?如果真有这个债主,  那么他作为中国人行的债权人,本来也就应当是中国外汇资产的真正主人!  问题在于,似乎找不到这个人!  中国外汇储备的产权是高度地不明晰的!谁是主人?是财政部?银监会?  还是国务院?迄今还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所以才出现了外汇局自身可以自  由地支配数万亿美金大买洋垃圾债券,却完全没人管的荒唐局面!  中国的外汇资产政府无权支配  外汇局说:“在人民银行买入外汇的时候,已经向原外汇持有人支付了相  应的人民币。换句话说,外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  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  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  现。”  按语:请注意!在这里外汇局说:持汇人认为外汇局买自己的外汇是代表  国家的行为,自己是把辛苦挣来的外汇卖给了国家。换句话说,外汇的主  人应当是国家,是国有资产!  那么这是否也意味着:既然外汇的主权是属于国家,那么国家也应当有权  自由使用属于国资的外汇呢?  换句话说:这些外汇,国家可不可以花?可不可以用它来改善国计民生呢?  外汇局的答复是:绝对不行。因为这钱是我借的,所以它就是我的!——  外汇局好像忘记了钱是向谁借的?外汇是归我的,只有我能用,不是国家的,  国家无权支配!  这就好比那只鸭子我虽然没花钱,但我已经说过我要了那它就是我的了——  虽然我并没付过钱。  对于国家无权使用外汇,外汇局原话是这样说的:  “不论是将外汇储备直接分给老百姓的建议,还是(国家)将外汇储备直接  用于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的建议,都涉及到外汇储备是否可以无偿  分配和使用的问题。”  按语:关于“外汇储备是否可以无偿分配和使用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  天大的问题。问题在于:究竟是谁在”无偿地分配和使用着中国的外汇储备?”
  其实这并不是别人或任何别的机构——不是财政部,不是国家,而就是外汇  局自己。  外汇局一分钱也没有出过,外汇局用来强制结汇的人民币只一种是虚拟挂账,  债权主体极其不明确。  那么外汇局你凭什么“无偿”占有和“使用着”高达4万亿美金以上的巨额  外汇资源?人们知道,外汇局本来只是一个政府部门、一个被国家授权管理  国家外汇的监管机构。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个机构却公司化了,成为了一  个使用中国的巨额外汇资产从事跨国商业性投机活动的牟利机构!  为了防止国家插手支配或干预外汇储备的使用,外汇局对中国外汇本来的真  正主人——国家主权发出了如下的严重警告:  “外汇储备不同于财政盈余资金,是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在中央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着本币负债。免费使用外汇储备,性质上相当于中  央银行随意印钞票,无节制地扩大货币发行,会造成通货膨胀等严重后果。”  按语:实际上,外管局这是在用通货膨胀这个魔鬼吓唬中国政府,从而阻止  中国政府干预中国外汇资产控制权的任何意图。  但是殊不知,当人行以虚拟挂账的形式大量超发人民币强制结汇的时候,通  货膨胀的恶果已经在发生着。外汇局某领导在年初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外汇  兑换占款过多(高达20万亿人民币)是造成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当前是谁实际控制着中国的巨额外汇资产?——国际投行!  然而,如果中国政府无权支配的外汇储备,国家不能用,百姓更用不了——  那么这巨大额度的外汇资产给谁用,又如何用呢?  对此,外汇局的说法是:  “在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率、有效监管’的管理原则指导下,  外汇储备正积极创新运用渠道,继续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服务。”  (按:注意上面这句话语法不通。“外汇储备”如何可以“积极创新”呢?  ——这应该是外汇局啊!)  ——外汇局的意思无非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管着,我们管得也很好!我们  自有最合理、最正规、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合理用途。那么,到底这个用  途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外汇局所谓“依法合规”四字,纯属扯淡!——什么法?中国目前  有外汇管理法么?合规——合什么规?如此巨大数量的外汇资产,既不属  于中国百姓,也不属于中国国家,更不能用于改善国计民生,那到底存着  干嘛呢?要给谁用呢?  外汇局的说法是:第一、外汇资产只应当由本局自主使用。  第二、本局已经把它委托(借)给某些有本领、有名头的外国投行用了,  这也是中国巨大的外汇资产唯一最合理、最有用的运行方式!  或许有人不信,难道外汇局真地敢这样讲?那么就请看外汇局的原话吧:  答:为保障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发挥在成熟投资市场大规模经营的比  较优势,外汇储备经营坚持以(我局)自主经营为主。  同时,外汇储备一直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拓宽投资渠道,其中包括委托经营。  从1996年起,(我局)有选择性地将部分外汇储备委托给国内(按:国内  机构当是指对外投资亏损连连的著名“中投”吧?),以及国外较为先进  的资产管理机构投资。  按语:所谓的“国际先进投资机构”当然无非就是指大摩、高盛、罗氏家  族等犹太共济会的跨国投资机构了。
  外汇局说:目前外汇储备经营委托的外聘经理(按:真地是中国人出钱,  外国人坐庄啊!),均是市场知名度较高、资产规模较大、经营业绩排名  靠前的资产管理机构。  按:哦!这样看来,原来中国外汇资产的管理权,其实早就已经全盘委托  给老外了啊!  外汇局说:外汇储备经营高度重视对外聘经理的风险管理,纳入整体风险  管理框架密切监控,确保外汇储备资产安全。  按语:那么去年的两房股、债券已经垃圾化,眼前的美国国债违约风险则  即将爆发——难道这就是你们外汇局所说的确保安全吗?!  为什么外汇局突然在当前抛出这套说辞?  综上所述,中国的外汇局已经悍然宣布:中国外汇储备,既不是百姓的,  也不归国家管,而是外汇局全权自己自主经营——并且有权委托给老外  代管的非主权金融资产。  外汇局断然宣称:这些外汇资产的来源绝不是中国人靠卖裤子袜子鞋子  苦挣回来的“血汗钱”。  外汇局又宣称:外储的来源虽然名义上是“中国人民银行”(近年该行  一直在全力谋求超主权的独立地位),用“名义”的债务,通过印制人  民币钞票从市场上自由交换得来的。但买到手后,这些巨量的外汇资产  就已成为外汇局自己的准自有资产。  因此,这些外汇储备既非属于原来的售汇者所有,理论上也不受国家支  配(非其所有),而是属于银行以及外汇局自己掌有的非主权货币。  总而言之:外汇局认为中国巨大额度(超过4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储  备,其物权以及支配权与任何人无关,而仅仅属于外汇局自己。  对于这些外汇储备,国家无权支配,全国人大和政协无权过问——完全  可以由外汇局“自主经营”,自由支配。换句话说,外汇局有权不受任  何机构监管审计而委托任何国内外“先进的资产管理机构”(如国外高  盛等犹太金融机构)从事任何投资(包括购买行将违约的美国国债和近  乎归零的两房垃圾债券)。这些外汇资产的亏损与赢利,一概与百姓和  国家无关!!!!  为什么外汇局突然在当前要悍然抛出这样一套赤裸裸——近乎裸奔式的  抢钱言论呢?  据有关新闻报道:美国政府与国会在8月2日之前不能达成提高政府债务  上限的任何有效协议,美国国债则可能出现技术性违约。这将导致美国  主权信用评级被集体调降,新发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存量国债市场价  值下滑。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场将因此陷入新的动荡,持有大量美国国  债资产的国内外债权人将遭遇巨额资本损失;另一方面,美国长期利率  将随之波动,从而打压消费与投资增长,甚至扼杀依然脆弱的经济复苏。  该路径对美元霸权以及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也是相当大的,也势必对持  有美国国债最多的中国外汇储备构成巨大打击。  由此不难理解,外汇局近期突然抛出上述言论的背景,就是在继美国“两  房”退市致使中国购买的相关股、债券蒙受惨重损失之后,近期(8月2  日)美国国债也有可能发生“技术性违约”,从而使得中国购买的巨大额  度的美国国债可能再度蒙受重大的损失。  外汇局的言论就是提前堵国人嘴的言论!也许外汇局认为,有必要预先发  布这一套“技术性说辞”,从而应付国民的质疑、以及党和国家也许可能  的追究和问责。  祝福好朋友们!
  “创业与经营”辅助资料(4)( 22:44:50)转载▼  (说明:原文被删除,这里做了改动重新发出。关于这一部分内容,不需要  朋友们都来阅读和理解。因为未来你们在整体安排中的分工是不同的。有一  些朋友会在其它领域和方面发挥特长和作用。另,近日将安排“写作训练”  的专题文章,也并不要求朋友们都参与。)  另一种视角看某某某某将B国主权信用降级  导读:B国一直在通过种种手段,逼某某币升值,对这次某某某  某将B国主权信用评级降级的做法,有专家做出如下解读,给人  们一种观测和考量问题的视角。  某某某某将B国主权信用评级由某某某降为某某+,这是B国主权信  用评级的首次调低,给出的理由是:B国政府的赤字负担不断加大,  政策制定的过程不尽如人意。  从正面看,某某某某的做法极具意义,首先维护了标普自身的全  球评级独立基准的权威性,即在评级的基准面前没有特殊,即使  是B国这样的国家也绝不例外。用客观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来真实  反映B国政府在未来3—5年内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并由此获得  了世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其次树立了某某某某自身的全球评级  的客观公正形象,140多年以来,某某某某一直以见解独立和客观  公正而见长并受到全球的瞩目与青睐。  某某某某的母公司是…………,百年来某某某某取得了多个辉煌:  1906年成立标准统计局(Standard Statistics Bureau),提供在此  之前难以获得的B国公司的金融信息;1916年标准统计局开始对企  业债券进行债务评级,随即开始对国家主权进行债务评级;1940年  开始对市政债券进行评级;1941年普尔出版公司及标准统计局合并,  某某某某公司成立;1966年麦格罗·希尔公司兼并某某某某公司;  1975年B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某某某某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  织”(或称:……)。所以,有人认为现在把B国主权债务的评级  标准调低是某某某某的又一个辉煌!  对应着某某某某的这些辉煌,某某某某这次的做法无疑将继续巩固  其自身在全球评级中的老大地位,但与此同时是否会给它的隐身东  家B国政府带来难堪?在表面上这种事实是存在的,因为在某某某某  的结果公布出来的第一时间里,就受到了来自B国政府的质疑。有人  甚至担心:某某某某的这次出手是不是对B国政府太重和不讲情面?  本文要说的是,这不过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1、某某某某在出手前一定是充分考量了B国政府的承受能力以后才  出手的,也就是说它不会简单地只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性和树立  自身的客观公正形象就可以置B国政府于不顾和不义;  2、就算它标普可以不对B国政府负责,它也有义务对世界负责,如  果由于它的行为而导致B国出现恶果进而影响全球,那样的话它显然  是担当不起这份责任的,所以关于它行为的后果以及对全球的影响  不可能不在它的考虑范围之内;  3、它为B国政府制造了难堪,它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实际好处?  不管怎样分析,现在似乎摆在眼前的事实都已十分清楚:它这次的  做法无疑给了B国政府一个大大的难堪。这个难堪有多大?某某某  与某某+之间差距很微,评级的定语是:偿还债务能力很强,与最高  评级差别很小。这里想问的不是这个难堪的本身,而是透过这个难  堪究竟能引发出什么样的实际结果来?那么好了,要说它的做法没  有目的性,我们想应该不会有谁相信!既然是有目的,那么它的这  个目的到底是什么?它只是一门心事维护自身的权威性和客观公正  形象吗?绝不会那么简单,它也不会那么天真,它自然有另外的考  虑,不论什么考虑,它的目的都不会是想成为压垮B国经济的最后  一棵稻草。
  这个另外的考虑究竟是什么?  通过为B国政府制造出一个难堪的局面,从而显现出对B国经济的发  展没有信心呈“负面”后,就会为B元的继续贬值找到一个支撑的  出口。B国的第一步棋是逼某某币升值,但在A始终不为所动,不配  合或小步前行的情况下,B国才以B元贬值来相制衡,你不升,我就  贬!以贬代升,B元贬值是B国的第二步棋。  某某某某制造出的这个难堪局面就是为了让B元的继续贬值能够顺  利地进行下去。其实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B国政府的台下帮手,  因为它对B国政府的公开“威胁”实际就等于给B元的继续贬值在背  书,它就像一个托儿一样地在一边吆喝着,它要告诉世界的是:这  一切都是严肃(法律)的认真的,所不同的只是它的背书方式是以  给B国政府一个难堪(降级)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其实是一种手法,  高明在增加了可信性的同时把一切都掩盖了。  这样想来,你就完全可以把它的做法看成是与B国政府之间在演一场  双簧。公平地说这场双簧没有剧本,也没有任何的事先知会和排练,  完全是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进行着,所有的旁观者都无法找到  挑剔的理由。  一方面,纵观某某某某评级下调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最直接的打击当然首先是投资者的信心,使本就十分脆弱的全球经  济形势增添了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债务市  场都被冲击,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甚至会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衰退,  A国的金身已经难保。某某某某的评级下调恐怕还会冲击全球债主  的口袋而使其缩水,国外的被坑者中,A国自然会首当其冲。  另一方面,某某某某的评级下调后对B国的影响反而是相当有限的,  甚至不会影响到B国的实际利益,B联储表示:评级被降低不会影响  银行资本状况;也不会影响到公开市场的操作,会继续促进B元的  贬值,为第三轮的量化宽松(QE3)做准备。也就是说某某某某的  降级除了会处使B元继续贬值外,不会再给B国带来其它的实质性  伤害。
  最后,某某某某的调级一定是经过缜密算计和权衡利弊以后才做出  的,至于它与B国政府之间到底是不是在演双簧,那就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或许巴菲特的态度能折射出一点端倪?巴菲特  说,他愿给B国4A评级,他相信(某某某某的评级最终)不会对股市  造成大的冲击(小的冲击不可避免)。  美国被降级人民币新一轮升值拉开序幕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贷评级由最高的 AAA下调至 AA+,但  银行业界人士认为仍不足以令港元与美元脱鈎。不过是次评级下调,  港元续被美元弱势拖累贬值,将会刺激本港资金流入人民币市场,导  致人民币滙率短期继续向上。  金管局发言人回应,是次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贷评级,属市场预期之  内,反映美国公共财政中长期所面对的压力,特区政府一直支持行之  有效的联滙制度,并无计划作出更改。  金管局不评论美国主权评级被下调对市场息率的潜在影响。就外滙基  金有否购入美债及会否受影响,金管局则表示,一直因应评估和市场  最新情况,小心审慎管理外滙基金的投资,并会继续这样做。因为涉  及市场敏感资料,金管局不会评论外滙基金的投资策略。但美国国债  仍然是主要的官方储备资产,由各国的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持有。  滙丰控股( 005)行政总裁欧智华早前表明现阶段并非检讨联滙的合  适时间。滙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亦认同,他昨表示,相信联滙制  度暂会维持不变。不过,他指出,美国低息环境将维持一段时间,反  而会刺激港元存款流入人民币市场。此举除会令人民币离岸滙率向上  之馀,亦有助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化。  渣打银行(香港)行政总裁洪丕正认为,有关降级行动在各界预料之  内,但美元地位不会崩溃,美国出现双底衰退机会亦不大,在美元替  代选择不多的前提下,财政及经济稳健的亚洲区,不少货币的滙率虽  已升至 14、 15年来新高,未来不排除仍会向上冲,「兜兜转转」后,  国库券亦可能成为资金最终靠泊站。  恒生银行( 011)私人银行及信託服务主管表示,面对弱美元及评级  被降的形势,与美元挂鈎的港元地位虽维持不变,惟市场难免会对联  滙有更多讨论,并进一步将港元兑换为具升值潜力的人民币。  索罗斯退隐后会干两件大事:中国欧洲或有劫难  原文提要:在参悟哲学之余,索罗斯定会竭尽全力干两件大事:一是  找出中国经济的“漏洞”,做空中国谋利。二是完成狙击欧元战役,  并在欧洲混乱的形势中攫取利益。真能如此,那他无疑是一个极度完  美的投机者,但却是中欧经济体的劫难。  81岁的乔治·索罗斯即将退隐金融江湖。7月27日,索罗斯宣布将不再  为外部投资者理财,并返回10亿美元的客户资金,从今往后将专心经营  自己家族的投资业务。无疑,这一切意味着“索罗斯时代”走向尾声,  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已然结束。不过,现在能够接替索罗斯江湖  地位的对冲基金经理,显然还未出现。这样的经济大时代,唯一可与他  比肩的基金经理只有比他早出生18天的沃伦·巴菲特。  索罗斯身退,不代表他将远离金融市场,相反索罗斯依然的具有“一言  九鼎”的能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生力量的“青黄不接”,索罗  斯将长时间被投资市场膜拜为教父级人物。况且,索罗斯依然手握200  多亿美元家族资金,能够游离于监管之外,其对市场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索罗斯选择在这个时间告别对冲基金经理生涯,有着比较明显的宏观背  景考虑。  眼下,只要美国政府不能从根本上清算以往的过度负债发展模式,美国  经济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稳定和健康。这一过程短期看不到破解的可能。  另一方面,6月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了将大型对冲基金和  私募股权基金纳入监管的提案,对于以往“自由散漫”惯了的索罗斯而  言,定期向SEC公布有关数据,公开信息是他完全不愿意做的事情。正是  可以免于登记,帮助外部股东做投资才更为便利。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爆  发,对冲基金成为众矢之的,加强监管成为美国政府的共识。于是,索  罗斯基金不得不转化为家族投资公司,唯有如此方可以不必在SEC登记信  息。索罗斯选择在这个时候退隐江湖也就势在必然。  一直以来,索罗斯以其敏锐的财经嗅觉,在国际金融市场叱咤风云,与  英格兰央行斗法、攻击东南亚诸国金融系统、狙击香港联系汇率,并基  本都是以完胜而赚取暴利。索罗斯和量子基金以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和  反身性理论为根本逻辑。从1968年创立“第一老鹰基金”,到1992年狙  击英镑大赚20亿美元,1993年登上华尔街百大富翁排行榜,1997年狙击  泰铢掀起亚洲金融风暴,由于喜欢和各国央行和政府为敌,找到各国经  济金融系统的漏洞,索罗斯一度被称为市场的“坏小子”,各国政府和  很多投资者都对其闻风丧胆。去年底,当索罗斯携巨额热钱屯兵香港,  肆意做空中国的时候,每个人都对大鳄狙击中国市场胆战心惊。  祝福好朋友!
  “创业与经营”辅助资料(5)( 23:10:20)转载▼  用浅显语言对汇率知识进行系统阐述与疑点解答(转载)  巨额外汇到底是不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中国的天量外汇是不是  可以发给百姓以改善民生?中国作为一个穷国为什么反而要去购买  富国的政府债券?政府的外汇储备为什么又是以美元为主而无法多  元化?要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汇率知识进行全面透彻地了解,  而这一点恰恰为普通百姓所欠缺。这里用用浅显的语言把汇率的知  识系统地讲述一遍。  一、为什么需要对外贸易?  有一个故事对理解汇率原理至关重要。  人类尚处在以物易物的蒙昧时代,某甲制造了两柄犀利的斧头,某  乙射死了两只肥壮的野羊,甲只需其中的一柄便足够自己砍伐树木,  另一柄只是闲置;乙一时半会也吃不了两只羊,另一只放长了时间  就会腐烂变质。于是,两人便自发地将多余的东西进行交换,尽管  斧头还是斧头,野羊仍是野羊,他们的数量与质量并未发生任何变  化,但是双方的境况却因为交换而得到了改善,因为双方都用自己  多余的物质换回了对自己有用的财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等自愿的交换使各种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得  到分配,能使交换的双方增长财富。从这个故事推广开去,要想使  一国一地的百姓更加富有,就必须通过合理的政策来促进更加广泛  的交换,交换越多,百姓致富的步伐就越快。当然,人类早已进入  了使用货币的文明时代,但是交换本质并未发生任何改变,货币只  是充当了交换的媒介而已。  对外贸易与国内百姓之间的交换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同样是以他之  长补我之短,以己之有换己之无,使各类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  加有效的配置与使用,当然也能促进交换双方的财富增长,这就是  为什么各国政要都把捍卫贸易自由作为口号吊在嘴上的原因。  但对外贸易与国内又有不同,因为各自的产品在计价时使用的货币  并不一样,美国人用的是美元,中国人用的是人民币,用多少元人  民币的中国产品才能换回一美元的美国产品,这是一个难题,于是  汇率的问题应运而生。  二、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假如甲国什么资源产品都有,而乙国资源产品匮乏,此时甲国的钞  票就更值钱,因为乙国迫切需要甲国的产品资源,它情愿用更多的  产品来换取甲国的钞票以购买甲国资源,否则甲国就不会与你交换。  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如乙国原先迫切需要甲国的  石油资源,后来他们在自己的境内发现了一座贮量丰富的大油田,  那么乙国对甲国的石油资源需求就会下降,此时乙国的钞票相对于  甲国的钞票自然就会升值。因为乙国缺油的窘迫已经得到了缓解,  原先换1吨甲国汽油愿意拿出10吨粮食,现在可能只愿拿出5吨粮食。  以中美两国而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其实是由中国对美国(或者  说世界市场,因为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各类资源产品和美国(或  者世界市场)对中国各类资源产品的供需决定的,就象一国之内的  物价是由供需双方决定一样。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在世界市场上  的价格。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彼时中国缺少制造技术,小车、电脑、制造  设备和大飞机皆不能造,而中国又急需这些东西以支持现代化建设,  于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就非常不值钱,因为,一方面我们迫切需  要美元在美国乃至世界市场购买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另一方面外方  拿到了大把的人民币却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什么他们需要的东西可采  购。就象现在海地的货币不值钱道理一样,因为你现在即使拥有海  地的货币,但因为其已遭受严重地震,你根本买不到你需要的东西。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除了大飞机之外,不仅  自己能够制造电脑、小车和各类制造设备,而且能够利用这些设备  和中国劳动力的优势,生产出更多鞋子袜子领带打火机等诸多轻工  产品,这样,一方面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的美元去美国购买工业产品,  因而对美元的需求就下降了;另一方面美国人拿到人民币后却可以  在中国买到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因而他们对人民币的需求上升了,  这一降一升,意味着对美元的需求减少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人民  币理所当然地越来越值钱了。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  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是势所必然。  三、汇率升降有没有客观标准?  现在的问题是人民币该升到多少才合适?有的专家说,汇率问题是  主权问题,升不升应当由我们国家自行决定;有的专家说,人民币  已经在近几年间升了很多,不能再升了;有的专家学者干脆说,人  民币不仅不应当升值,还应当贬值,因为贬值意味着我们的产品价  格便宜,更有利于抢占世界市场。  如此众说纷纭,老百姓一头雾水。但是,从前文所叙的平等自愿的  交换能够促进双方财富的增长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我们仍然可以对  这个貌似高深莫测的问题找到清晰明了的答案。  任何一方交换的目的从主观上说都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  虽然客观上也有助于他人。对外贸易,如果我们仅仅是把东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尉迟真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