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哪里有北京市化学试剂商店用品和试剂零售商店?淘宝没卖。我想买双氧水、酒精灯、高锰酸钾。。。

当前位置:
>>>盛放高锰酸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高一化学-魔方格
盛放高锰酸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答案选B。点评:本题的是关键是熟记物质的性质,然后对号入座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盛放高锰酸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高一化学-魔方格”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安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化学药品的变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安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化学药品的变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原则粉状不沾壁,块状防掉底,液体防污染,标签防腐蚀。 (2)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同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如钠、钾、磷)可用镊子取用。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往试管里装入同体粉末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如图 A)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如图B)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的底部。把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慢地滑落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右手握瓶,使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左手斜拿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如右图)将液体慢慢地倒入试管。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量简量出体积。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或者说,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滴管是用来吸取或滴加少量试剂的一种仪器。滴管上部是橡胶乳头,下部是细长尖嘴的玻璃管。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被吸入(如 A图)。取出滴管,把它悬空在容器(如烧杯、试管) 上方(不要接触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橡胶乳头,试剂便滴入容器中(如B图)。 2.仪器的洗涤 (1)洗涤方法 ①冲洗法:往容器里注入少量水,振荡,倒掉,反复几次,再使容器口朝下,冲洗外壁后将容器放于指定位置晾干。如果是试管,则应倒扣在试管架上。 ②刷洗法: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以往容器里倒入少量水,选择合适的毛刷配合去污粉、洗涤剂,往复转动,轻轻刷洗后用水冲洗几次即可。 ③药剂洗涤法:对于用水洗小掉的污物,可根据不同污物的性质用药剂处理。&(2)洗净标准内壁上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试剂的溶解通常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与液体相混合而形成溶液的过程。 (1)固体:用烧杯、试管溶解,振荡、搅拌、粉碎、升温等可加速溶解. (2)液体:一般将密度大的溶液注入密度小的溶液中,如稀释浓H2SO4时将浓H2SO4慢慢注入水中。 (3)气体:根据气体溶解度选择水下溶解或水面溶解。 4.物质的加热 5.仪器的装配和拆卸装配时,首先要根据装置图选择仪器和零件,然后进行仪器和零件的连接和全套仪器的总装配。 (1)零件的连接正确连接实验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在中学化学实验巾使用较多的是连接玻璃管、橡皮塞、橡胶管的操作。 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皮塞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它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左手拿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③在容器中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旋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这样做容易压破容器。 (2)全套仪器的总装配一般要遵循“由下而上、由左刮右”的原则。如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架台上铁阁的位置,由铁圈确定圆底烧瓶的位置。又如组装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先要把氯气发生装置安装好,然后再组装集气装置,最后组装尾气吸收装置。 (3)装置的拆卸实验结束后要拆卸装置,一般先将连接各部分装置的橡胶管拆开,这样使整套装置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将各部分装置的仪器、零件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逐一拆卸。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七个操作顺序的原则: ①“从下往上”原则。 ②“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③先“塞”后“定”原则。 ④“固体先放”原则。 ⑤“液体后加”原则。 ⑥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⑦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实验操作中方法总结:(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化学实验安全原则:&(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渐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化学实验安全总结: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将试管干燥或使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直立。应与桌面成45°角,并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更不能将试管对着有人的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冲出烫伤人。 (3)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也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做可避免失火。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应垫上石棉网,可防止烧坏受热不均炸裂。 (5)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可避免液体受热不均溅出伤人。 (6)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 (7)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CO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8)用KMnO4和KClO3制O2时,要注意药品中不要混有可燃物,否则有引起试管爆炸的危险。 (9)用KMnO4制O2时,不要忘记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否则加热时KMnO4粉末会溅入导管内堵塞导管,从而使试管炸裂。 (10)加热某些固体药品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11)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 (12)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白磷的燃烧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 (14)蒸馏时,可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这样可防止液体暴沸。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易变质的物质:1. 由于吸水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2. 由于跟水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氧化钙,氧化钠,硫酸铜 3. 由于和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4. 由于挥发质量减少的物质: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氨水 5. 由于风化质量减少的物质:碳酸钠晶体 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 氢氧化钠变质主要考点包括:变质原因、检验变质的方法、检验变质的程度、 除去杂质得到就纯净的氢氧化钠。1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敞口放置,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了碳酸钠。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2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 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 或者稀硫酸 ) , 如果产生气泡, 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或者氢氧化钡溶液 ) ,如果产生白色 沉淀,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 +2NaOH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 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 溶液 ) Na 2 CO 3 +CaCl 2 =CaCO 3 ↓ +2NaCl 3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像上层澄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解释: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前必须把碳酸钠除去。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酸,因为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 不能用碱,因为碱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干扰原来氢氧化钠的检验。4 、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至刚好无沉淀生成为止,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 +2NaOH 除杂方法:除杂时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如果除去阴离子,所选择试剂的阴离子 与主题物质一致。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变质: (1)变质的原因 氧化钙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aO+H 2 O===Ca(OH) 2 , 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2)检验变质后物质存在的方法:氧化钙:取少量变质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用手摸烧杯外壁有灼热感。氢氧化钙:(1)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2)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碳酸钙:取少量变质后固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CaCO3 +2HCl===CaCl2 +H2O+CO2 ↑ 【特殊强调】:有氧化钙存在的情况下,初中阶段检验不出氢氧化钙的存在。因为氧化钙溶于水后会生成氢氧化钙,会干扰原来氢氧化钙的检验。 其它常见物质变质的知识小结: NaOH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检验: 取样滴加稀 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 消石灰 [Ca(OH)2] 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 2 +CO 2 ====CaCO 3 ↓ +H 2 O 检验: 取样滴加稀 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 生石灰 (CaO) 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aO+H 2 O===Ca(OH) 2 检验: 取样用试管加热,若试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则已变质 [Ca(OH) 2 = 加热 =CaO+H 2 O] 铁生锈:4Fe+3O 2 ===2Fe2O3 检验:观察颜色 , 若有红色粉末在表面, 则已变质 铜生锈:2Cu+O 2 +CO 2 +H 2 O===Cu 2 (OH) 2 CO 3 检验:观察颜色 , 若有绿色粉末在表面,则已变质。
发现相似题
与“盛放高锰酸钾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高一化学-魔方格”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45696364893362711311976366461315741花都哪里有卖化学试剂的东西_花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0,331贴子:
花都哪里有卖化学试剂的东西收藏
酒精灯 溶液 玻璃仪器那些
是看多了绝命毒师,打算造毒了?
淘宝帮买收翻手续费
以前在新华路有一家专卖这化学试剂、玻璃仪器的店,后来不知道搬到那去了,不过平常的化学试剂去正规大药店都可以买到,像甘油 、 高锰酸钾 、酒精 、 碘酒 +、乙酰水、杨酸钠、双氧水,、明矾都可以买到。
上化学课的实验教室里有,问问他们哪里采购的
可以提炼某些结晶体
这是要搞大事情哦
登录百度帐号有什么效果很炫的化学实验?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4,798分享邀请回答youtube.com/watch?v=PC3o2KgQstA视觉效果是狰狞的蛇身从火焰中慢慢爬出来,虽然没有什么光影效果,但那种诡异绝对是令人毛骨悚然的。2. 大象牙膏将30%的双氧水与洗洁精混合,然后加入碘化钾作为催化剂来加速双氧水分解。图片来自视觉效果是,大量白色泡沫瞬间涌出。这个实验胜在材料容易找,名字比较萌。图中的颜色来自洗洁精。3. 黑色巨蛇混合蔗糖和浓硫酸也可以造成一条黑蛇巨蛇从杯子里爬出来的效果,不过比起法老王之蛇,就差了很多。原理是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碳化。图片来自4. 瞬间冰冻把纯净水放入冰箱冷冻3个小时(零下10度)。如果谁足够纯净的话就不会结冰。拿出来以后,轻轻打开瓶盖,把水倒在冰块上,水就会瞬间冰冻,你会看到一个不断上涨的冰柱。虽然水的冰点是零摄氏度,但是需要在一些附着物上才能结冰。纯净水可以在冰点一下保持液态。如果你把水瓶在桌子上敲一下,整瓶水也会瞬间结冰。图片来自这个不是化学反应。瞬间冰冻的另一个方法是用醋酸钠实现的热冰。图片来自醋酸钠制作简单。取4杯醋,4勺苏打粉。把醋放入平底锅,开小火,缓慢加入苏打粉,并搅拌,煮到半杯或看到表面有薄膜。倒入瓶中,加盖,放入冰箱。冷至略低于室温就可以用了。用完以后,可以加热融化,然后重复使用。5. 触碰爆炸三碘化氮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化合物,轻微的扰动就会让它在爆炸中分解成碘和氮气。这是一种一蝇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的物质。为了表现效果,通常用气球或羽毛轻轻接触,一声巨响中,绚丽的紫色烟雾腾空而起。图片来自6. 牛奶石化学实验大多数都是危险的,不是燃烧爆炸就是剧毒。不过下面这个十分安全,而且在厨房里就能做。图片来自1. 在牛奶中加醋2. 搅拌至蛋白质析出3. 过滤掉水分4. 用纸巾尽量把水挤干5. 放入模具,做成你想要的样子。视频里做了一个很没有创意的方块,你可以捏一个小猪什么的。6. 放置两天,它就已经变成石头了。用手是掰不断的。7. 牛奶彩虹继续浪费牛奶。 这个实验十分安全,适合用来哄小孩。图片来自1. 把牛奶倒入盘中2. 在不同位置点一些食用色素3. 用棉签沾一点洗涤剂4. 把棉签点在食用色素上,你就会看到颜色迅速向四周扩散,形成各种彩色图案。这个也不是化学反应。8. 瞬间变色《大风车》时段结束。现在来看点18+的内容吧。这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化学反应。图片来自0. 取两个杯子。分别装3/4杯水。1. 在第一杯中放入一个淀粉球,搅拌至完全溶化。2. 倒入1/2勺亚硫酸钠或柠檬酸,搅拌至完全溶化。柠檬酸比较安全。3. 在第二杯中放入1/4勺碘酸钠,搅拌至完全溶化。4. 混合两杯溶液,然后缓慢倒入一个空杯子中。5. 在倾倒过程中(约10秒后),两边的溶液瞬间同时变成深紫色。这里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所以造成了这样的延时效果。化学专业的知友不妨来分析一下。9. 橡皮筋和西瓜大家小心,我又要偏题了。这个肯定不是化学反应,不知道算不算生物反应。听说大量的橡皮筋可以勒爆西瓜,他们想验证一下。图片来自10. 一些高清的化学反应图片说明都在图片中,我就不另外解释了。图片来自
11. 火山点燃重铬酸铵,可以看到火山效果。这里的反应 是重铬酸铵分解,不是氧化反应。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最后剩下的氧化铬比原来的重铬酸铵体积大得多。图片来自12. 掌心的火球硝化纤维燃烧非常迅速,可以放在手上燃烧。由于燃烧很快结束,不会烧到手。图片来自为避免同学们在家里玩火,制作方法这里就不写了。13. 钠在水中燃烧钠在水中燃烧的实验估计大多数同学都做过了,但是你们估计都没有看到这个奇特的现象。在水面放一张毛巾,然后让钠在毛巾上燃烧。最后会出现一个透明的水滴状物体,数秒钟后,水滴爆炸消失。化学专业的同学不妨来分析一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视频的作者没有找到答案。图片来自14. 黑色巨蛇 - 改进版这个版本比较粗一点,你们应该不会把它这个叫那个什么了吧?1. 在杯子中放入一勺白糖2. 加入一勺苏打粉,搅拌混合均匀3. 把沙放在一个盆里,在表面撒打火机煤油4. 把白糖和苏打粉混合物放在表面5. 把盆带到户外,撒上更多的煤油,点火 - 失败了 :(6. 继续加煤油,再加上4勺白糖和一勺苏打粉混合物,点火图片来自最后成功了,效果还是比较惊人的。15. 最后一个是评论中提到的黄金雨下面图片来自1. 取碘化钾(KI)1克,置于一个烧瓶中2. 取硝酸铅(PB(NO3)2)1克,置于另一个烧瓶3. 在第二个烧瓶中倒入250毫升热水,摇晃至完全溶化。如果水不够热,实验可能会失败。4. 把碘化钾溶液 缓慢倒入硝酸铅,鲜艳的黄色
悬浮物出现。然后缓慢溶解。5. 继续加入,反应中产生的碘化铅在室温下溶解度很低,不能溶解的碘化铅析出黄色明亮的晶体。6. 碘化铅在加热的条件下溶解度会提高10倍。所以我们对它先加热:7. 现在让溶液慢慢冷却。碘化铅晶体在溶液中析出,缓缓下落,这就是“黄金雨”这个名字的由来。最后过滤出来的碘化铅晶体是这个样子的,非常像金箔。这个搬运youtube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4.1K2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C.D.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C、D、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A、根据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不断减少,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C、根据反应前是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后固体不再减少进行分析;D、根据氧气的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加,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A、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不断减少,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正确,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正确;C、反应前是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后固体不再减少,所以物质的种类是一种、三种、两种,故C正确;D、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加,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图象不正确,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掌握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硬水可用沉降的方法转化成软水C、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D、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有利于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出耀眼白光B、生成白色粉末C、放热D、铝减少了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B、氯化钠、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C、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D、氧气、硅、金刚石等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科目:初中化学
知识在于积累.下面是小乐同学制作的化学知识卡片的部分内容,请将其补充完整.专题:物质的类别、性质和用途&&&&&&&&&&&&&整理时间:2013年5月物质类别性质对应的用途(1)CH4有机物可燃性(2)浓硫酸酸性干燥剂(3)氧化物还原性冶炼金属(4)石墨导电性做电极
科目:初中化学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所以它不属于盐D、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H+)反应,所以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H+)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如图是实验老师在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2)该老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收集氧气可选用D装置.理由是;如果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进入.(3)上面发生装置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其他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化学方程式:.
科目:初中化学
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常见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能否被磁铁吸引否否能与盐酸反应FeCl2+H2OFeCl3+H2OFeCl2+FeCl3+H2O【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猜想二:剩余固体是.【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4)若反应前称得铁的质量为2.1g,高温下,铁与水反应结束称得固体质量为2.8g则剩余固体成分是.(通过计算说明,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科目:初中化学
将一枚生锈的铁钉浸入过量的稀盐酸中,盐酸共参与个反应;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溶液;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不仅容易而潮解,同时还会和空气中的反应而变质.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化学试剂商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