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无风险中美利差收窄影响,人民币调整压力进一步加大是什么意思?

原标题:中美利差、利率平价与两个压力点——中美利差的底部在哪里?

文:申万宏源宏观李一民、蔡璐婧

进入2018年以后,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迅速收窄,低点一度达到56bp。从811汇改以来的历史来看,中美利差低点一次是在2015年12月,另一次是在2016年11月,两次低点皆达到50bp。中美利差是市场用来判断利率拐点、参考汇率走势的指征类指标,类似的指标还包括3个月利差、1年期利差、10年期利差等多簇的指标组成,既然市场关注,就不能说没有用。

当中美利差缩窄至约50个基点时,我们会看到两个压力点:利率和汇率。压力释放与否,往往是利差波动是否会形成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阈值点。压力出现时,美国利率往往会对中国利率的进一步下行形成制约,同时人民币也出现阶段性贬值压力。例如2015年12月、2016年11月,中美利差低至50个基点时,人民币呈现出加速贬值的特征,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加速回升,中美利差最终向100bp的均值回归。

汇率和利率的两个压力点暂时都没有出现。易纲行长在4月11日的博鳌论坛上关于中美利差曾表态,“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人民币收益率曲线比美元收益率曲线高80-100个基点是比较稳定的利差水平。”转眼间中美利差只有50bp了,但是跨境资本却没有出现大幅流出,我们也看到了银行结售汇、货币当局外汇占款的情况在2017年与2018年初都保持着平稳的状态。短期来看,中美利差的区间目前依旧舒适,为我国二季度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良好时机和空间。

美元的反弹短期有可能会形成汇率方面的压力点,与一季度美国经济数据显著好于欧元区在内的非美国家为主要原因,值得关注。随着2018年美联储年内加息3-4次,美国通胀升温,我们预计到2018年末美国长端收益率预计将回升至3.4%到3.6%。当前利率与汇率无压力的舒适区间,有可能随着美元的短暂走强而变得有些不那么舒服。因此,我们不排除短期会出现中美利差的走扩。

长期来看,全年美元可能会重归低位震荡。伴随着中国国内资管新规已落地,过渡期延长,降准与监管形成对冲,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改。在大国强币下,2018年人民币汇率整体处于区间波动,资本外流压力不大。若拉到更长时间来看,2011年曾有过30bp,年还有-48至-84bp的利差倒挂,2006年最低达到-200bp。到2018年下半年,本轮中美利差的新区间能否形成,届时是证明中国经济在供给侧改革之后进入新平衡的一大验证。

进入2018年以后,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迅速收窄,低点一度达到56bp。从811汇改以来的历史来看,中美利差低点一次是在2015年12月,另一次是在2016年11月,两次低点皆达到50bp。若拉长到更长时间来看,2011年曾有过30bp,年还有-48至-84bp的利差倒挂,2006年最低达到-200bp。究竟该怎样使用中美利差?

本文认为中美利差走低,对国内利率和汇率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呈现出阈值效应。

1.中美利差背后的两个压力点

市场为什么会看中美利差?根本原因是关心利率和汇率的规律。

中美利差是市场用来判断利率拐点、参考汇率走势的指征类指标,类似的指标还包括3个月利差、1年期利差、10年期利差等多簇的指标组成,既然市场关注,就不能说没有用。易行长在2006年撰文谈到“中美利差有利人民币稳定”。

利差背后的逻辑是出于利率平价理论,利差会带来跨境资金流动,套利活动会改变货币供需,因此利率偏低的货币倾向于走贬,利率偏高的货币倾向于走强,最终促成汇率的调整与利差的回归。以2013年以来的经验为例 ,中美利差存在区间50至150bp宽幅震荡的规律。当中美利差缩窄至约50个基点时,我们会看到两个压力点:利率和汇率。利率与汇率两个压力点的出现,要求货币当局做出取舍。

利率和汇率构成两个压力点,压力释放与否,往往是利差波动是否会形成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从量变到质变的阈值点。压力出现时,美国利率往往会对中国利率的进一步下行形成制约,同时人民币也出现阶段性贬值压力。例如2015年12月、2016年11月,中美利差低至50个基点时,人民币呈现出加速贬值的特征,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加速回升,中美利差最终向100bp的均值回归。

若利率或汇率的两个压力点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跨境资金会明显流出,导致国内流动性收紧,被动带动中国利率回升。与之相对,当中美利差高于150个基点( 2013年3月,2014年1月),人民币汇率预期较平稳,跨境资金明显流入,导致国内流动性宽松,带动中国利率下行。

重点来了,我们不能根据中美利差的历史底部简单外推,要结合经济整体状况、汇率环境和资本流动情况,判断利率和汇率的两个压力点是否出现。

2.易行长说的舒适区间是否还舒适

易纲行长在4月11日的博鳌论坛上关于中美利差曾表态,“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7%,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2.8%,中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人民币收益率曲线比美元收益率曲线高80-100个基点是比较稳定的利差水平。”转眼间中美利差只有50bp了,目前来看还舒适吗?

虽然当前中美利差接近50个基点的底部,但是跨境资本却没有出现大幅流出。借用彭博的统计来看,2018年1月和2月热钱流动同比变化分别为243、-357亿美元。而2017年底热钱流出情况也明显好于2016年和2015年的季节同期。以最后三个月热钱流动同比的均值来看,2017年为-400亿美元,2016年为-730美元,2015年为-1168美元。同期我们也看到了银行结售汇、货币当局外汇占款的情况在2017年与2018年初都保持着平稳的状态。

说明汇率和利率的两个压力点暂时都没有出现。利率与汇率的重要链接,跨境资金的运行状况目前依旧十分的平稳。资本流动除了受到利率平价的影响有关,流动方向还受到基本面平衡、经济前景、汇率预期等因素影响。短期来看,中美利差的区间目前依旧舒适,为我国二季度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良好时机和空间,可以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做改变,同时坚持做好利率正常化的走向。长期来看,中美利差的底部或许更低,有望形成有别历史的新的震荡区间。

3. 美元是否会成为新的压力点

我们上文提到,当前中美利差依旧舒适的原因是两个压力点,利率和汇率的压力点都没有出现。但进入二季度,美元的走势逐渐被市场关注,疲弱4个月之久的美元指数突然开始反弹。是否会产生汇率这一压力点,进而拉动国内利率的上行呢?我们认为美元的反弹,与一季度美国经济数据显著好于欧元区在内的非美国家为主要原因,短期有可能会形成汇率方面的压力点,值得关注。

随着2018年美联储年内加息3-4次,美国通胀升温,我们预计到2018年末美国长端收益率预计将回升至3.4%到3.6%。当前利率与汇率无压力的舒适区间,有可能随着美元的短暂走强而变得有些不那么舒服。因此,我们不排除短期会出现中美利差的走扩,美元短暂走强对人民币汇率方面的压力会是主要影响。

长期来看,全年美元可能会重归低位震荡。伴随着中国国内资管新规已落地,过渡期延长,降准与监管形成对冲,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改。在大国强币下,2018年人民币汇率整体处于区间波动,资本外流压力不大。到2018年下半年,本轮中美利差的新区间能否形成,届时是证明中国经济在供给侧改革之后进入新平衡的一大验证。

中美货币政策:同步还是背离——2017年流动性系列研究

基于宏观经济基本面数据估计10年期国债的均衡收益率,反映10年期国债的隐含价值水平。

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对均衡利率的利差为18BP(前值:22BP),处于历史69%分位数左右的水平,环比小幅回落。就近期的数据来看, 1)因猪瘟疫情和猪周期共振推升的猪价及暴涨的一线城市房租形成市场通胀预期;2)地方债的集中供给对收益率的下行空间形成制约;3)前期MLF的加码投放导致中美利差局部倒挂,近期的货币政策在极度宽松后转为稳定,资金面边际收紧。以上利空因素的存在导致利率下行受阻,上期10年期国债利率呈震荡趋势,符合预期。短期来看,考虑到:1)美联储9月加息25个基点至2.00%-2.25%区间的概率较高,年内依然存在加息1-2次的强预期,美国利率一定程度托底中国利率;2)地方债和国债供给压力短期内难以释放,供需关系导致利率下行存在阻碍。因此认为,利率短期呈震荡趋势。

1、长端中美/中德利差

上期,10年期美债利率回落至2.82%(前值:2.87%),整体维持高位震荡走势,10年期中债利率呈现弱势震荡走势,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维持在80BP左右的水平,相比于前期50BP的下限有明显的回升。但随着9月加息窗口的临近,通胀压力推升美联储加息预期,中美利差大概率将再度延续前期的收缩态势,利差下限预期将小幅下行,若此次央行仍未跟随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那么在年内加息1-2次的预期下,中美利率很有可能出现倒挂,彼时人民币将承受更大的贬值压力。上期10年期德债利率回升至0.33%(前值:0.29%),中德10年期国债利差维持在330BP左右的水平(前值:336BP),中德利差处于历史正常区间。

上期,央行继续开展逆回购操作并投放1490亿的MLF,短端货币市场利率出现小幅回落,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回落至2.43%(前值:2.61%),但SHIBOR 3M变动不明显。以“中国银行间隔夜同业拆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视角的短端中美利差收窄至50BP左右;以“SHIBOR3M-LIBOR3M”视角的短端中美利差还有60BP左右的空间。总的来看,长、短期中美利差均处于历史低位,美债利率一定程度托底中债利率。

上期,美元指数小幅回调最终收至95.172(前值:96.119),继突破前期震荡区间后继续维持在高位;汇率方面,由于财政支出和地方债的供给增速加快,基建投资企稳回升的可能性较大,通胀水平有所回升,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短期得以修正,上期人民币汇率逐渐企稳,最终收至6.87(前值:6.89)。短期来看,在美联储加息在即、中美利差制约、宽货币传导效果不及预期的环境下,人民币汇率依然面临明显的调整压力,但央行已于近期通过重启“逆周期因子”主动干预汇率,预期人民币汇率短期在6.8-7.0之间保持区间震荡。

公开市场方面,上期央行继续开展逆回购操作1700亿,并投放1490亿MLF,考虑到到期的1300亿7天逆回购,货币上期实现净投放1890亿。本周将到期1700亿逆回购,资金回笼压力较小,且财政部将于本周继续投放1000亿国库现金存款,以避免近期地方债密集发行导致财政存款增速过快。从公开市场存量细分数据来看,截止目前,存续的公开市场余额为52880亿,其中,MLF12M占比达到97%,逆回购存量为1700亿,占比为3%,存量资金多为长期资金,当前资金加权成本维持在至3.25%左右的水平(前值:3.24%)。

  兴业银行鲁政委、郭嘉沂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14 年 11 月 22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完整公共见附件)。消息公布后,CNY 已收盘,而 CNH 立即显著走贬,最终相对周四(11 月 20 日)贬值 81pips。此次突击降息吹响了人民币贬值的前奏。

  一. 历史上的降息与人民币汇率变动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最近两次降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见图表 1)。最近的两次降息分别发生在 2012 年 6 月 8 日和 2012 年 7 月 6 日。在第一次降息之后,从 6 月 8 日到 7 月 5 日,人民币中间价贬值 5pips,但受到降息会对经济产生提振作用的预期,人民币短暂走升,市场价升值146pips。在第二次降息之后,从 7 月 6 日到 7 月 23 日,人民币中间价贬值 77pips,市场价一度大幅贬值 305pips,此后在 7 月 23 日达到波峰后重回升值通道。

  以上历史数据显示,降息之后,一般中间价最初会开在贬值方向,但市场价的变化方向却会因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不同而可能存在差异。但无论如此,考虑到今年以来中间价的平稳窄幅波动、以及由此所带动的市场价双边波动状态,在一度贬值后可能再度波段小幅升值,但持续升值应该不会发生。

  图表 1:2012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市场价



注:图中竖线为两次降息日。

  二. 降息收窄中美利差,令掉期点下行

  降息最直接的影响在于收窄中美利差,利差收窄将减轻升值压力。由于人民币过去一直单边升值,汇率与利差关系并不显著;然而从2013 年起至今,两者走出了较为一致的 M 型(见图表 2),汇率与利差的关系比过去更加密切。

  此次降息,将会明显令中美利差收窄,从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相对减弱。降息会使人民币掉期点数下行,缩窄至 400pips 内将打开贬值空间。观察2012 年和 2014 年两次人民币明显贬值开启前夕的掉期点数,均在 400pips 以内(见图表 3),较低的掉期点数可以视为人民币即将开启显著贬值趋势的一种信号。因为当中美利差过高导致掉期点数过高时,比如当前的 1400pips 附近,交易员持有美元多头会产生过高的交易成本,因而在央行给予明确方向指示(比如中间价单向持续贬值)前难以大幅做多美元。

  观察 10 月份相关数据,由于掉期点数较高,导致 10 月客盘“主购汇”,而银行间市场“主结汇”,因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结售汇数据即期代客结售汇逆差创下历史新高,但外汇占款却是净增加的。当前客盘对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相对较为强烈,预计降息将使得掉期点数下行,进而调整银行间市场交易头寸,最终给予即期市场以贬值空间。

  图表 2: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美元兑人民币



  图表 3:人民币一年期掉期点数



  三. 人民币走势展望

  明年第一季度或再出现贬值波段。受到中美利差收窄和掉期点数下降影响,人民币汇率从逻辑上来讲应该贬值。上次掉期点数从高点下行至 400pips 大致需要 4 个月的时间,此次有降息作为助力,预计下行速度将更快。再考虑到一季度贸易差额常处于季节性低谷,人民币或于 2015 年一季度正式启动贬值。

  然而,判断人民币汇率走势需要重点关注政策面。为防止过度市场特别是 海外过度看空中国经济,导致资本外逃,中间价很可能仍对贬值持谨慎态度,从而控制贬值幅度:如果市场贬值幅度不大,中间价可能坐视不管,但如果短 期市场价贬值过猛,就不排除中间价可能持续持稳、甚至在美元贬值的时点微 幅升值以稳定缓冲市场价的贬值压力。因而,短期内需要密切关注中间价的走势,如果中间价仍遵从与欧美货币的传统规律,即美元升值(欧元贬值)则人 民币贬值,市场价将有更大贬值空间;如果中间价刻意向升值方向调整,短期 内市场价贬值幅度将有限,预计仍将呈现震荡态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利差收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