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了解员工思想动态伟德福思,投资方多吗?

基于伟德福思完备的调研体系及强大的市场洞察力,自主或联合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影视项目,打造电影生产链条的工业化标准,为影视项目保驾护航。
建立多维度的影视大数据支撑体系。涵盖票房数据库,项目数据库,演员数据库,口碑数据库,观影情绪数据库等数据,可用于影视调研及产品后续数据产品。
从立项到影片观影测试的全程数据调研支持系统。借助一整套完善的影视大数据服务体系,让客户最大把握赢得票房。
为电影提供互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从IP开发到营销,从在线票务,到后产品开发,在这里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互联网服务。
IP孵化业务
IP INCUBATION
影视调研一站式互联网整合营销影视IP孵化器
唯一一家可从立项评估到复盘提供全程数据支撑体系的公司
多套自有软著的数据产品及硬件
较好策略转化经验
具有自建智慧影院
电影互动营销领军品牌
数据为驱动,互动为特色
参与营销影片260+部,总票房逾200亿元
手里储备开发IP近十个(包含网大及院线)
将在成都建立剧本孵化基地
在开发项目已获得万达影视、大地院线、千和影业等机构明确合作意向
自主开发项目《眼镜先生》将于明年初开拍,预计票房2—4个亿
为电影提供互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从IP开发到营销,从在线票务,到后产品开发,在这里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互联网服务。
我们的项目
OUR PROJECT
我们的成绩
OUR ACHIEVEMENTS
参与娱乐项目的互动营销工作
INTERACTIVE MARKETING
120,000,000次
创造网络视频点击量
INTERNET VIDEO TRAFFIC
电影总票房
TOTAL BOX OFFICE
电影新媒体全案营销项目中盈利项目占比
PERCENTAGE
我们的案例
OUR PARTNER
京ICP备号-5
Copyright (c) 2013 wisdomfish. All Rights Reserved基于伟德福思完备的调研体系及强大的市场洞察力,自主或联合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影视项目,打造电影生产链条的工业化标准,为影视项目保驾护航。
建立多维度的影视大数据支撑体系。涵盖票房数据库,项目数据库,演员数据库,口碑数据库,观影情绪数据库等数据,可用于影视调研及产品后续数据产品。
从立项到影片观影测试的全程数据调研支持系统。借助一整套完善的影视大数据服务体系,让客户最大把握赢得票房。
为电影提供互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从IP开发到营销,从在线票务,到后产品开发,在这里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互联网服务。
IP孵化业务
IP INCUBATION
影视调研一站式互联网整合营销影视IP孵化器
唯一一家可从立项评估到复盘提供全程数据支撑体系的公司
多套自有软著的数据产品及硬件
较好策略转化经验
具有自建智慧影院
电影互动营销领军品牌
数据为驱动,互动为特色
参与营销影片260+部,总票房逾200亿元
手里储备开发IP近十个(包含网大及院线)
将在成都建立剧本孵化基地
在开发项目已获得万达影视、大地院线、千和影业等机构明确合作意向
自主开发项目《眼镜先生》将于明年初开拍,预计票房2—4个亿
为电影提供互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从IP开发到营销,从在线票务,到后产品开发,在这里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互联网服务。
我们的项目
OUR PROJECT
我们的成绩
OUR ACHIEVEMENTS
参与娱乐项目的互动营销工作
INTERACTIVE MARKETING
120,000,000次
创造网络视频点击量
INTERNET VIDEO TRAFFIC
电影总票房
TOTAL BOX OFFICE
电影新媒体全案营销项目中盈利项目占比
PERCENTAGE
我们的案例
OUR PARTNER
京ICP备号-5
Copyright (c) 2013 wisdomfish.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伟德福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公司规模:
公司网站:
公司行业:
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
公司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66号国锐集团1号楼2层
查看公司地图
伟德福思文化传播是一家立足于影视娱乐行业——以数据为驱动;以互动为特色;以新媒体为平台的专业整合营销机构。作为娱乐互动营销的探路者,伟德福思携手业内精英在过去五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案例。在影视调研、新媒体营销、跨界营销、视频制作等领域做出了对行业的有益探索。
2008年,年轻的智慧鱼因电影梦想而生;
2010年,智慧鱼成长为今天的伟德福思;
2013年,伟德福思已成长为成功案例最多,市场占有率第一,口碑最好的电影营销公司。并成为首批获得机构投资人投资——传媒梦工场(浙报传媒、阿里巴巴,创新工场建立的联合投资基金)的电影营销公司。并获得李开复博士创办的——“创新工场”追投,是创新工场投资的第一家影视类公司!
《杜拉拉升职记》,《将爱情进行到底》,《失恋33天》,《泰坦尼克号》,《搜索》,《北京爱
情故事》六年光景,历经一百三十余个项目的历练,智慧鱼们伴随着中国电影茁壮成长;
携手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作为独家新媒体合作机构,电影人的梦在哪里,鱼儿们就在哪里。
目前,伟德福思已建立从项目立项评估到复盘的全流程数据调研及支持服务
并着手打造行业的第一个神经营销实验室,神马大数据、脑电波、眼动仪、表情识别、虚拟现实,高科技东东统统可以有!
调研,营销,影像,商务。伟德福思的伙伴们在用心托起梦想并影响着这个行业
成绩背后,是鱼儿们从不不停歇的脚步!
伟德福思——因梦而生,为梦成长
昨天,我们曾创造了行业数个第一与第一次!
今天,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明天,等待你的加入与我们一起深刻影响一个行业的未来!
“智”“汇”“娱”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秉承“无智慧,不娱乐”的价值观,伟德福思将继续以最系统的数据支撑体系,最前沿的运作理念,最具实效的推动力引领行业。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高特佳主管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精选一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2017大健康投资峰会》在上海如期举行,峰会邀请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健康领域的企业高管与著名机构合伙人共同探讨产业投资趋势,明晰细分行业的发展前景。会上,高特佳常务副总经理、主管合伙人黄青以《医疗健康并购热潮与整合艺术》为主题发表了青菜演讲。以下为其演讲实录,经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内容略有删减:我是高特佳的主管合伙人,主要负责投和日常经营。近期我们国家CFDA频繁出了很多严厉的监管政策,再加上资本市场的变动加上宏观经济这几年进入低速发展的时期,催生了大健康行业并购的热潮。2016年行业并购的数量超过了400起,并购金额超过了1800亿,海外并购金额超过200亿。在数据背后,医疗行业细分领域的并购特征是什么呢?第一,医药企业品种的整合和渠道的整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优秀的品种是其成长最关键的。从新药来说,研发时间长、周期长、风险非常大,所以通过有效的并购能让企业来依靠新品种。第二,渠道、资源和优秀的产品品种是并列的。对制药企业来说,在收购的同时也是收购市场、销售渠道资源,像康恩贝收购了贵州贝特就是整合销售渠道。医疗器械是纷纭复杂的,每一个细分行业都有天花板,所以投资时都希望投有大的市场成长空间的企业,但很多医疗器械空间是比较小的,这就更需要并购了,所以国内外全球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都是通过收购并购打造出来的。医疗器械行业的特征也决定了必须通过收购来扩台。还有一个是跨领域海外并购,通过外延式的并购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用新业务接替原有业务,成为企业业务增长的新引擎。原来很多传统行业本身发展有了瓶颈,或者为了抓住新细分行业发展的热点会收购现在热的基因监测、细胞医疗等进入新的领域。医院的这几年逐渐升温,升温的背景是医疗服务领域内**的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及政策放开。所以导致这几年并购交易尤其是医院这一块儿出现了大幅的成长。未来这1、2年行业并购的类型和趋势是这样的:一个是现有上市公司继续跑马圈地。二是产业链的创新,会通过收购进入到相邻的纵向或者横向的产业链,打通了全产业链。三是跨界转型,很多房地产公司想转型,像三胞收购了中国脐带血库等跨行业的收购,还有海外并购。高特佳现在在做的是行业并购。高特佳本身聚焦做大健康领域内的投资,这几年核心的策略是产业的并购整合和PE投资。投企业的方式是控股式的投资加上大比例战略性持有。此外我们还有覆盖了天使阶段和VC阶段的投资,同时我们可能跟其他机构不一样,在做的时候也会做,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投资。最后想讲一下我们两个经典案例,第一是高特佳集团控股博雅生物,收购时企业的净利润只有700、800万,到现在我们获取的收益达到75倍。我们控股它,对它进行管理方面的提升,最后上市。实施高管持股计划,提升管理团队,引入更合适的人才,提升企业的效率,释放企业的活力。上市的时候只有20亿的市值,到现在已经是160亿市值,上市之后对它进行了并购和整合,帮它收购了新百药业、天安药业,还做了其他的延展。第二个案例,高特佳战略控股的鑫诺美迪在基因诊断、IVD、病人微生物监测产品领域具有创新,到现在为止已经有22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出。高特佳2013年就基于对基因监测和IVD领域的看好。收购只是一部分,收购是否能成功在于整合的艺术。作为,我们基本上对核心高管、骨干员工都做了激励。鑫诺美迪优势是技术研发,但缺市场销售,我们帮它并了上海其观贸易,整合进去以后把原有技术研发的优势和市场营销的优势还有团队进行了整合。目前企业在研发、市场布局等方面都出现了非常好的增长态势。财务数据这两年都是迅速翻倍的。本文为投资界原创,原文:http://pe.pedaily.cn/.shtml【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精选二导读: 9月9日,2017CEO圆桌在上海举行。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协办。高特佳投资集团是本次论坛的唯一倾情支持机构。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大健康领域的创新与”,演讲嘉宾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兼职教授蔡江南,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徐建光等多位专家;两场专题讨论则邀请到来自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界的多位高管参加。高特佳投资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蔡达建在论坛专题讨论中,与中卫创始合伙人李文罡,景旭创投总裁、创始合伙人钱庭栀共同围绕“大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话题展开了讨论,并与现场主持人,以及参会的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界业内人士积极互动。本文精选自蔡达建在本次论坛的发言与互动内容,为您呈现蔡达建对产业投资机会的判断,以及对高特佳投资逻辑的介绍。快速占领产业内的市场延伸空间“这个行业错综复杂,细分领域非常多,这些细分领域都呈现出不一样的内在规律。”蔡达建在参与论坛专题讨论的开头,就描述了医疗健康领域投资非常明显的独特性。以医院口腔科、眼科、妇科、肿瘤科等等多个科室为例,看上去都是医疗服务,但这些科室的产业化路径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的价值,就是从实践经历中,领悟、总结出很多东西。”蔡达建说,高特佳投资近几年认真思考了产业内的不同门类有多大的市场延伸空间,对这些空间,要用什么方法去快速占领。“这是高特佳的投资逻辑,也是我们专注医疗健康产业。”蔡达建介绍,高特佳的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坚持做产业的长线投资。对于医疗健康产业所,只要资金可以在里面坚持更长的时间,高特佳投资就坚持更长的时间。第二,做大比例投资。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对于企业释放出来的股权比例,高特佳投资愿意用最高的比例去实现。第三,高参与度。高特佳投资会深入地理解被投企业,甚至和企业一起做战略梳理、品牌梳理,让被投企业减少试错成本,更快地发展。第四,做全阶段投资。高特佳投资在医疗健康领域项目,以战略性股权投资为主导,覆盖并购、PE、VC、天使等全阶段的。产业不同的细分领域在各个阶段有完全不一样的发展,因此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最想投的企业发展战略应该是非常精准的主持人:在目前的医疗健康领域,您最想投资的企业是什么样的?蔡达建:其实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的问题。成熟的企业要把各种东西整合起来,这也是对发展战略的思考。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应该思考,客户或者患者到底为什么会使用其产品。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真正能够凝聚客户的核心市场。你建立一个品牌的吸引力,核心是什么?掌握了这个核心,你的附加服务就顺理成章了。但是你如果没有找到这个核心,光看到外层赚钱的附加值,奔着这个附加值去,那么很可能走了很多路,也没有达到,或者没有很好地达到这个附加值。我最想投的企业,它的战略应该是非常精准的,说明它未来的弯路会非常少。我希望高特佳所投资的企业,在未来布局上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企业有很大的空间,又能找到很好的发展战略,那么一定可以带来巨大的惊喜。主持人:在您过往的中,有没有非常成功的,同时满足“发展空间”和“发展战略”这两个要求?蔡达建:按照我们的标准,没有完美的企业。我们永远要瞄准更好的,但是没有最好的。我们投资的企业可以说都是成功的,只要大的路径没有错,那就很好。可以追求完美,但是没有最好。高特佳投资建立了一个体系主持人:高特佳投资是如何保持这种准确路径的?既能按照投资理念把规模越做越大,又能保持方向不偏差。蔡达建:当你真正领悟这个行业的时候,你才会决定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可以说是在里最早提出专注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的,也不断地发现,原来医疗健康里面还有这么多细分领域,以及各自不同的内在规律。现在我们建立了一个行业研究体系,对行业做研究梳理,这种梳理使我们在的时候会事先去进行预判,比如这些行业哪些要去布局,哪些细分的机会在什么阶段,我们事先会做战略部署。我们的执行合伙人、拿到这个工具,就可以直接使用,很快地学习和应用这套工具,去和企业进行互动,整体效率很高。我们把经验积累,梳理成对行业的理解,所以在医疗健康这么多细分领域,我们都有对这些行业的分析和判断。市场不可能是一家的而应该是共享的主持人:在竞投一个项目的时候,有什么办法让企业更希望拿到您的投资?或者说,“投网恢恢”,是否也有疏漏的时候?蔡达建:我们做全阶段的投资布局,一些领域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研究的时间精力,占用我们很多资源。不是说疏漏,而是你在一些阶段有优势,但不一定全阶段都是优势。而且,市场是有分偏好的,投的企业会有偏好,包括文化偏好、战略偏好等等,还受到投不投缘等很多因素的决定。这个市场不可能是一家的,应该是共享的。血液制品是有机会跟国际接轨的领域主持人:如何判断目前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热点?有没有您特别关注的领域?蔡达建:我们覆盖的领域很多,比如抗体药领域,应该也是很多投资机构不能忽视的热点。在医疗器械领域,我们关注与精准医疗相关的检测,比如做IVD的企业,从生化诊断,到免疫诊断、分子诊断、二代测序等等都有布局,这也是我们投资的重点板块之一,也是行业的重点。还有血液制品,是一个有独特门槛的行业,我们是早期关注,较早地进入这个行业。血液制品行业的投资已经过了一个阶段,从过去单纯的资源型行业,变成了以资源型为基础,需要管理提升、管理领先来带动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血液制品行业我们特别关注,这个细分领域是非常有机会赶超、能够很快跟国际接轨的领域。虽然现在国内外规模差距很大,但是因为这个领域的技术提升和发展已经放缓,技术已经不是关键因素,而转变成重点要靠资源的开发、管理的提升,这是国内市场所具备的条件。我们建立对产业的认知离不开和被投企业的互动现场提问:如何用产业资源带动投资,用投资布局产业?投资之后,如何避免与被投企业之间的矛盾?蔡达建:这个话题涉及很多方面,我简单提炼一下。首先,投资机构都讲要服务企业,但是你能帮什么很重要。比如先要成为一个行业的内行,懂得这个行业,才能和企业互动,去梳理它的战略时才能有一定的指引和引领作用。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最重要的,所以这是我们第一看重的。第二,在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思路明确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有更大的提升?我们也建立了相应的方法。比如很多被投企业在品牌的理解和营销上比较欠缺,怎么更快地让客户和受众能够接受你?还是要有一套专业的方法,所以高特佳投资建立了品牌市场部的团队,为企业提供这样的专业指导。第三,如果一旦发现企业的方向不对,我们会有一定的干预办法。从投资端正面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三点特别重要。我们投了这么多企业,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些医疗健康企业进入我们的、投资生态圈,我们建立了自己对产业的认知,其实离不开被投企业和我们的互动,以及企业传递出来的市场与产业方面的信息,帮助我们完善了投资的构架,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医疗健康细分领域的部署比较完整,每个加入的成员企业都可以将其细分领域的信息积累,反馈到我们的体系里,它也从我们的体系里得到更多的资源匹配和支持。在一些并购整合类项目需要的时候,我们会帮助被投企业在其各个环节上进行管理提升,这种深度投资就需要这样做。《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精选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长期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从高发病群体的预防和监测、基因检测和遗传病的预先管控,到普及大众的互联网挂号、电商平台送药上门、定制体检、高端健康管理等等,大健康行业作为民生所向的行业,孕育着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元;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到2020年要做到八万亿,2030年要达到十六万亿。当又一个巨头行业亟待爆发,资本当然闻风而动。据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单是医药领域就有23家企业完成,超过60%的企业背后有VC/PE支持,其最高回报60倍以上。资本的涌入会给“大健康”带来怎样的大机遇?移动互联网与将会催生何种变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将会衍生出哪些机会?医疗行业的投资并购呈现哪些特征?日,在清科集团主办的《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上,医疗领域众多资深和各大医疗产业集团代表就医疗领域众多问题进行了精彩讨论。投资界从51位嘉宾分享的10万字干货中精心提炼出以下核心内容,以窥医疗投资、并购背后的逻辑和真相。上千家机构投医疗,机会在哪儿?“懂行不懂行的,大家都来投医疗。”“很多房地产公司想转型,买医疗公司是一个方向。”以上是两位医疗产业投资人在公开演讲中的感慨。《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现场也是火爆无比,会场挤满了听众,不少人不惜站着听完了全程。一位房地产老板甚至直接站起来说,“我转做医疗了”。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是在市场火起来之前就进入了医疗投资行业,他从2007年开始就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10年间,他看到一个有趣的数字变化: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1000家、2000家都有可能的。”从基金类型讲,过去医疗领域基本以为主,现在则是成为了主流。许小林在2009年组建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时就提到,医疗投资必然会走向专业化。如果综合型投资机构不把医疗投资拆出来单独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因为医疗对团队专注的要求越来越复杂。过去10年,医疗行业的关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十年前大家关注的是专科医院包括器械,年关注的是精准医疗。从IPO的企业也能看到投资热点的变化——最早上市的是一些CRO的企业,现在刚批的华大基因,包括新型的分级诊疗、新药开发企业也会陆续登陆市场。许小林还提出,目前,医疗健康投资已经进入2.0时代。2.0时代有3个特点:一是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研发创新,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做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二是未来在医疗领域里面做产业、投资的人会有更强的标签;三是产业和投资会更加融合。做产业的人会深度的做投资,做投资的人不跟产业融合更是难以为继。2.0时代,医药健康领域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把握呢?盛世景集团董事长吴敏文表示,医药、流通、医疗、医保四个细分领域蕴含着巨大机会,因为它们能够推动中国医疗产业的市场化。医药方面包括药审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高端设备国产化等;流通环节包括良好票制、处方外流、行业整合集中、GPO、DTP等创新商业模式;医疗包括分级诊疗、社会化医疗服务、精准医疗、互联网+等;医保包括支付方式改革、异地结算等。具体来说,首先,创新药作为投资永恒的主题,主要要关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像药审制度改革、医保谈判目录制度等。其次,他非常看好IPO。他表示医疗器械、设备的高端化和流通整合有着5000亿市场规模,因此一定会有IPO产生。第三,抗体药物、精准医疗、抗医药、免疫治疗和基因5个方向是未来最具确定性的。第四,社会化医疗和分级诊疗,民营医疗和分级诊疗是最重要的两个领域。投资人排队疯抢,医疗并购有哪些坑?中国医疗企业的现状就是“小、散、慢、不集中”。由于行业的专业性和细分性导致细分行业的天花板低、准入成本高,想要做大做强,并购是最好最快的方式,这就催生了大健康行业并购整合的热潮。有数据表明,2016年医疗健康行业并购的数量超过了400起,并购金额超过了1800亿元,海外并购金额就超过200亿元。那么并购好做吗?中信投资副总裁曹霞认为并不好做。首先,要拿下标的不容易。医疗行业不是市场化的服务,整个市场可选择的标的非常少,“只要市场上有一家好的医院放出来,投资人一定是排队过去”。二是投后管理非常不好做,管理和整合难度都非常大。因此,北京华控康泰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一表示,并购方一定要有两种能力:一是整合的能力。现在PE的逻辑更多是流通,但这种模式的选择越来越窄了。因此需要通过整合来提高标的的价值。二是忍耐的能力。企业的资金基本都是自有资金加上杠杆,投入的周期相对比较长,而且产投本身也是跟标的整合起来运营才能成长的,因此要耐得住长时间看不到回报。高特佳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主管合伙人黄青提出,医疗行业细分领域并购有两大特征:第一,医药企业品种和渠道的整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优秀的品种是其成长最关键的。而药品研发时间长、周期长、风险非常大,所以有效的并购能让企业拓宽市场。第二,渠道、资源和品类是并列的。对制药企业来说,在收购企业的同时也是收购市场、销售、渠道等资源,像康恩贝收购了贵州贝特就是整合了销售渠道。她还提出,未来2年行业并购趋势有三点:一是现有上市公司继续跑马圈地。二是产业链的创新,并购方会通过收购进入相邻的纵向或者横向的产业链,从而打通全产业链。三是跨界公司并购医疗企业,比如三胞收购了中国脐带血库等跨行业收购,还有海外并购等。迈博太科集团COO李云峰建议新入局者:一是要进入专科的领域尽可能专;二是选择略微擅长的细分行业;三是不管投资还是并购,要讲究投后管理,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经验。不是而是遍地区,投贵了、错过了怎么办?医疗投资行业如此之火,那医疗投资真的像大家看起来那么美好吗?许小林从去年就强调,真实的医疗投资不是遍而是遍地雷区。很多机构在赌行业的创新和未来,甚至过去两年大家在赌移动医疗,希望有爆炸式增长,但可能最后会有一批机构血本无归。不过他认为,医疗投资本身是蓝海。从短期来看,市场20000亿逐步成长到现在到了40000亿,很快会到80000亿。快速增长的市场一定是非常蓝海的市场,问题是大家都在共同标的里做同样的竞争。他比作是“山上有灵芝很多人都不去采,都在山下采土豆。”在同质化竞争中,医疗产业的泡沫同样产生了。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表示,大量的一来泡沫就产生了。以他投资的一家移动医疗公司为例,创始团队是从医药产业出来的,有很强的资源,模式也不错,但是两年做下来,烧了2亿的人民币,注册的用户包括患者都在增长,但收入没有增长,而且新一轮融资也不太顺。君联资本合伙人兼执行董事周瑔提出,其实任何投资都面临两类风险,一类风险叫做投贵了,另一类风险叫做错过了。这两类风险又是互相矛盾的,关键是怎么平衡。投贵了。现在钱太多、好项目少、风口少,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以前的基金回报有4、5倍就很好,但如果投资的项目比以前贵了1倍,退出的时候的价格又下跌了,那高回报就没有了。错过了。从君联资本以前的投资来看,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期基金里活的最好的项目的回报会超过其他项目回报之和,项目的回报是呈指数增长的,如果错过了最好的项目,那4倍回报可能就降到2倍,甚至2倍不到。如何平衡呢?周瑔认为就两点:第一,专业化。对行业进行专业化摸索,在别人没有看到时就敢去投,在别人没有看懂时要去投。对行业发展的早期预判能力和专业性非常重要。第二,不跟风。跟风去追项目,首先项目的价格会**提高,其次投的项目可能不是头部公司,这样很多情况下是冒着最高的风险取得最低的回报。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李弗洛,原文:http://pe.pedaily.cn/.shtml【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精选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长期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从高发病群体的预防和监测、基因检测和遗传病的预先管控,到普及大众的互联网挂号、电商平台送药上门、定制体检、高端健康管理等等,大健康行业作为民生所向的行业,孕育着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元;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到2020年要做到八万亿,2030年要达到十六万亿。当又一个巨头行业亟待爆发,资本当然闻风而动。据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单是医药领域就有23家企业完成IPO,超过60%的企业背后有VC/PE支持,其最高回报60倍以上。资本的涌入会给“大健康”带来怎样的大机遇?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将会催生何种变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将会衍生出哪些机会?医疗行业的投资并购呈现哪些特征?日,在清科集团主办的《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上,医疗领域众多资深投资人和各大医疗产业集团代表就医疗领域众多问题进行了精彩讨论。投资界从51位嘉宾分享的10万字干货中精心提炼出以下核心内容,以窥医疗投资、并购背后的逻辑和真相。上千家机构投医疗,机会在哪儿?“懂行不懂行的,大家都来投医疗。”“很多房地产公司想转型,买医疗公司是一个方向。”以上是两位医疗产业投资人在公开演讲中的感慨。《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现场也是火爆无比,会场挤满了听众,不少人不惜站着听完了全程。一位房地产老板甚至直接站起来说,“我转做医疗了”。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是在市场火起来之前就进入了医疗投资行业,他从2007年开始就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10年间,他看到一个有趣的数字变化: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1000家、2000家都有可能的。”从基金类型讲,过去医疗领域基本以美元基金为主,现在则是人民币基金成为了主流。许小林在2009年组建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时就提到,医疗投资必然会走向专业化。如果综合型投资机构不把医疗投资拆出来单独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因为医疗对团队专注的要求越来越复杂。过去10年,医疗行业的关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十年前大家关注的是专科医院包括器械,年关注的是精准医疗。从IPO的企业也能看到投资热点的变化——最早上市的是一些CRO的企业,现在刚批的华大基因,包括新型的分级诊疗、新药开发企业也会陆续登陆A股市场。许小林还提出,目前,医疗健康投资已经进入2.0时代。2.0时代有3个特点:一是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研发创新,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做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二是未来在医疗领域里面做产业、投资的人会有更强的标签;三是产业和投资会更加融合。做产业的人会深度的做投资,做投资的人不跟产业融合更是难以为继。2.0时代,医药健康领域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把握呢?盛世景集团董事长吴敏文表示,医药、流通、医疗、医保四个细分领域蕴含着巨大机会,因为它们能够推动中国医疗产业的市场化。医药方面包括药审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高端设备国产化等;流通环节包括良好票制、处方外流、行业整合集中、GPO、DTP等创新商业模式;医疗包括分级诊疗、社会化医疗服务、精准医疗、互联网+等;医保包括支付方式改革、异地结算等。具体来说,首先,创新药作为投资永恒的主题,主要要关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像药审制度改革、医保谈判目录制度等。其次,他非常看好IPO。他表示医疗器械、设备的高端化和流通整合有着5000亿市场规模,因此一定会有IPO产生。第三,抗体药物、精准医疗、抗医药、免疫治疗和基因5个方向是未来最具确定性的投资领域。第四,社会化医疗和分级诊疗,民营医疗和分级诊疗是最重要的两个领域。投资人排队疯抢标的,医疗并购有哪些坑?中国医疗企业的现状就是“小、散、慢、不集中”。由于行业的专业性和细分性导致细分行业的天花板低、准入成本高,想要做大做强,并购是最好最快的方式,这就催生了大健康行业并购整合的热潮。有数据表明,2016年医疗健康行业并购的数量超过了400起,并购金额超过了1800亿元,海外并购金额就超过200亿元。那么并购好做吗?中信产业基副总裁曹霞认为并不好做。首先,要拿下标的不容易。医疗行业不是市场化的服务,整个市场可选择的标的非常少,“只要市场上有一家好的医院放出来,投资人一定是排队过去路演”。二是投后管理非常不好做,管理和整合难度都非常大。因此,北京华控康泰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一表示,并购方一定要有两种能力:一是整合的能力。现在PE基金投资的逻辑更多是流通套利,但这种模式的选择越来越窄了。因此需要通过整合来提高标的的价值。二是忍耐的能力。企业的资金基本都是自有资金加上杠杆,投入的周期相对比较长,而且产投本身也是跟标的整合起来运营才能成长的,因此要耐得住长时间看不到回报。高特佳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主管合伙人黄青提出,医疗行业细分领域并购有两大特征:第一,医药企业品种和渠道的整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优秀的品种是其成长最关键的。而药品研发时间长、周期长、风险非常大,所以有效的并购能让企业拓宽市场。第二,渠道、资源和品类是并列的。对制药企业来说,在收购企业的同时也是收购市场、销售、渠道等资源,像康恩贝收购了贵州贝特就是整合了销售渠道。她还提出,未来2年行业并购趋势有三点:一是现有上市公司继续跑马圈地。二是产业链的创新,并购方会通过收购进入相邻的纵向或者横向的产业链,从而打通全产业链。三是跨界公司并购医疗企业,比如三胞收购了中国脐带血库等跨行业收购,还有海外并购等。迈博太科集团COO李云峰建议新入局者:一是要进入专科的领域尽可能专;二是选择略微擅长的细分行业;三是不管投资还是并购,要讲究投后管理,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经验。不是遍地而是遍地雷区,投贵了、错过了怎么办?医疗投资行业如此之火,那医疗投资真的像大家看起来那么美好吗?许小林从去年就强调,真实的医疗投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雷区。很多机构在赌行业的创新和未来,甚至过去两年大家在赌移动医疗,希望有爆炸式增长,但可能最后会有一批机构血本无归。不过他认为,医疗投资本身是蓝海。从短期来看,市场20000亿逐步成长到现在到了40000亿,很快会到80000亿。快速增长的市场一定是非常蓝海的市场,问题是大家都在共同标的里做同样的竞争。他比作是“山上有灵芝很多人都不去采,都在山下采土豆。”在同质化竞争中,医疗产业的泡沫同样产生了。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表示,大量的热钱一来泡沫就产生了。以他投资的一家移动医疗公司为例,创始团队是从医药产业出来的,有很强的资源,模式也不错,但是两年做下来,烧了2亿的人民币,注册的用户包括患者都在增长,但收入没有增长,而且新一轮融资也不太顺。君联资本合伙人兼执行董事周瑔提出,其实任何投资都面临两类风险,一类风险叫做投贵了,另一类风险叫做错过了。这两类风险又是互相矛盾的,关键是怎么平衡。投贵了。现在钱太多、好项目少、风口少,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以前的基金回报有4、5倍就很好,但如果投资的项目比以前贵了1倍,退出的时候二级市场的价格又下跌了,那高回报就没有了。错过了。从君联资本以前的投资来看,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期基金里活的最好的项目的回报会超过其他项目回报之和,项目的回报是呈指数增长的,如果错过了最好的项目,那预期4倍回报可能就降到2倍,甚至2倍不到。如何平衡呢?周瑔认为就两点:第一,专业化。对行业进行专业化摸索,在别人没有看到时就敢去投,在别人没有看懂时要去投。对行业发展的早期预判能力和专业性非常重要。第二,不跟风。跟风去追项目,首先项目的价格会**提高,其次投的项目可能不是头部公司,这样很多情况下是冒着最高的风险取得最低的回报。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李弗洛,原文:http://pe.pedaily.cn/.shtml【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精选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长期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从高发病群体的预防和监测、基因检测和遗传病的预先管控,到普及大众的互联网挂号、电商平台送药上门、定制体检、高端健康管理等等,大健康行业作为民生所向的行业,孕育着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元;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到2020年要做到八万亿,2030年要达到十六万亿。当又一个巨头行业亟待爆发,资本当然闻风而动。据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单是医药领域就有23家企业完成IPO,超过60%的企业背后有VC/PE支持,其最高回报60倍以上。资本的涌入会给“大健康”带来怎样的大机遇?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将会催生何种变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将会衍生出哪些机会?医疗行业的投资并购呈现哪些特征?日,在清科集团主办的《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上,医疗领域众多资深投资人和各大医疗产业集团代表就医疗领域众多问题进行了精彩讨论。投资界从51位嘉宾分享的10万字干货中精心提炼出以下核心内容,以窥医疗投资、并购背后的逻辑和真相。上千家机构投医疗,机会在哪儿?“懂行不懂行的,大家都来投医疗。”“很多房地产公司想转型,买医疗公司是一个方向。”以上是两位医疗产业投资人在公开演讲中的感慨。《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现场也是火爆无比,会场挤满了听众,不少人不惜站着听完了全程。一位房地产老板甚至直接站起来说,“我转做医疗了”。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是在市场火起来之前就进入了医疗投资行业,他从2007年开始就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10年间,他看到一个有趣的数字变化: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1000家、2000家都有可能的。”从基金类型讲,过去医疗领域基本以美元基金为主,现在则是人民币基金成为了主流。许小林在2009年组建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时就提到,医疗投资必然会走向专业化。如果综合型投资机构不把医疗投资拆出来单独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因为医疗对团队专注的要求越来越复杂。过去10年,医疗行业的关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十年前大家关注的是专科医院包括器械,年关注的是精准医疗。从IPO的企业也能看到投资热点的变化——最早上市的是一些CRO的企业,现在刚批的华大基因,包括新型的分级诊疗、新药开发企业也会陆续登陆A股市场。许小林还提出,目前,医疗健康投资已经进入2.0时代。2.0时代有3个特点:一是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研发创新,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做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二是未来在医疗领域里面做产业、投资的人会有更强的标签;三是产业和投资会更加融合。做产业的人会深度的做投资,做投资的人不跟产业融合更是难以为继。2.0时代,医药健康领域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把握呢?盛世景集团董事长吴敏文表示,医药、流通、医疗、医保四个细分领域蕴含着巨大机会,因为它们能够推动中国医疗产业的市场化。医药方面包括药审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高端设备国产化等;流通环节包括良好票制、处方外流、行业整合集中、GPO、DTP等创新商业模式;医疗包括分级诊疗、社会化医疗服务、精准医疗、互联网+等;医保包括支付方式改革、异地结算等。具体来说,首先,创新药作为投资永恒的主题,主要要关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像药审制度改革、医保谈判目录制度等。其次,他非常看好IPO。他表示医疗器械、设备的高端化和流通整合有着5000亿市场规模,因此一定会有IPO产生。第三,抗体药物、精准医疗、抗医药、免疫治疗和基因5个方向是未来最具确定性的投资领域。第四,社会化医疗和分级诊疗,民营医疗和分级诊疗是最重要的两个领域。投资人排队疯抢标的,医疗并购有哪些坑?中国医疗企业的现状就是“小、散、慢、不集中”。由于行业的专业性和细分性导致细分行业的天花板低、准入成本高,想要做大做强,并购是最好最快的方式,这就催生了大健康行业并购整合的热潮。有数据表明,2016年医疗健康行业并购的数量超过了400起,并购金额超过了1800亿元,海外并购金额就超过200亿元。那么并购好做吗?中信产业基金投资副总裁曹霞认为并不好做。首先,要拿下标的不容易。医疗行业不是市场化的服务,整个市场可选择的标的非常少,“只要市场上有一家好的医院放出来,投资人一定是排队过去路演”。二是投后管理非常不好做,管理和整合难度都非常大。因此,北京华控康泰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一表示,并购方一定要有两种能力:一是整合的能力。现在PE基金投资的逻辑更多是流通套利,但这种模式的选择越来越窄了。因此需要通过整合来提高标的的价值。二是忍耐的能力。企业的资金基本都是自有资金加上杠杆,投入的周期相对比较长,而且产投本身也是跟标的整合起来运营才能成长的,因此要耐得住长时间看不到回报。高特佳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主管合伙人黄青提出,医疗行业细分领域并购有两大特征:第一,医药企业品种和渠道的整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优秀的品种是其成长最关键的。而药品研发时间长、周期长、风险非常大,所以有效的并购能让企业拓宽市场。第二,渠道、资源和品类是并列的。对制药企业来说,在收购企业的同时也是收购市场、销售、渠道等资源,像康恩贝收购了贵州贝特就是整合了销售渠道。她还提出,未来2年行业并购趋势有三点:一是现有上市公司继续跑马圈地。二是产业链的创新,并购方会通过收购进入相邻的纵向或者横向的产业链,从而打通全产业链。三是跨界公司并购医疗企业,比如三胞收购了中国脐带血库等跨行业收购,还有海外并购等。迈博太科集团COO李云峰建议新入局者:一是要进入专科的领域尽可能专;二是选择略微擅长的细分行业;三是不管投资还是并购,要讲究投后管理,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经验。不是遍地黄金而是辨别雷区,投贵了、错过了怎么办?医疗投资行业如此之火,那医疗投资真的像大家看起来那么美好吗?许小林从去年就强调,真实的医疗投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雷区。很多机构在赌行业的创新和未来,甚至过去两年大家在赌移动医疗,希望有爆炸式增长,但可能最后会有一批机构血本无归。不过他认为,医疗投资本身是蓝海。从短期来看,市场20000亿逐步成长到现在到了40000亿,很快会到80000亿。快速增长的市场一定是非常蓝海的市场,问题是大家都在共同标的里做同样的竞争。他比作是“山上有灵芝很多人都不去采,都在山下采土豆。”在同质化竞争中,医疗产业的泡沫同样产生了。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表示,大量的热钱一来泡沫就产生了。以他投资的一家移动医疗公司为例,创始团队是从医药产业出来的,有很强的资源,模式也不错,但是两年做下来,烧了2亿的人民币,注册的用户包括患者都在增长,但收入没有增长,而且新一轮融资也不太顺。君联资本合伙人兼执行董事周瑔提出,其实任何投资都面临两类风险,一类风险叫做投贵了,另一类风险叫做错过了。这两类风险又是互相矛盾的,关键是怎么平衡。投贵了。现在钱太多、好项目少、风口少,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以前的基金回报有4、5倍就很好,但如果投资的项目比以前贵了1倍,退出的时候二级市场的价格又下跌了,那高回报就没有了。错过了。从君联资本以前的投资来看,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期基金里活的最好的项目的回报会超过其他项目回报之和,项目的回报是呈指数增长的,如果错过了最好的项目,那预期4倍回报可能就降到2倍,甚至2倍不到。如何平衡呢?周瑔认为就两点:第一,专业化。对行业进行专业化摸索,在别人没有看到时就敢去投,在别人没有看懂时要去投。对行业发展的早期预判能力和专业性非常重要。第二,不跟风。跟风去追项目,首先项目的价格会**提高,其次投的项目可能不是头部公司,这样很多情况下是冒着最高的风险取得最低的回报。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李弗洛,原文:http://pe.pedaily.cn/.shtml【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精选六从2万亿到4万亿,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在过去两年保持着罕见的高增长。而根据“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的规模将超过8万亿,2030年则将达到16万亿。“这么一个快速壮大的行业,一定是一片浩瀚的蓝海。”在近日于上海召开的“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上,一名业内资深投资人对未来充满信心。面对医疗健康产业快速放量的市场,如何迎风而上把握投资机会?在本次峰会上,数百名医疗健康服务企业的高管与投资机构合伙人展开“头脑风暴”,探讨“医疗健康投资2.0时代”的并购新逻辑。过去十年间,随着医疗卫生领域政策导向的变化,医疗健康产业的也不断切换。从早期的投医械、看医院,到2015年后专注新药研发、扎堆精准医疗、掘金分级诊疗……投资热点已在快速扩散。与之相对应的是,也在迅速扩容。数据显示,2007年,进行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目前,市场上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有216家,此外还有很多综合类投资机构也关注着医疗投资,总量约有上千家。从基金类型看,过去,投资医疗领域的基本以美元基金为主,现在,人民币基金已成主流。(function(c){var x,d,g,s='script',w=window,n=c.name||'PLISTA';try{x=w.frameEw=x?w.top:w;}catch(e){}if(x){d=w.document.createElement('div');d.setAttribute(c.dataMode,'plista_widget_'+c.widgets[0].name||c.widgets[0]);x.parentNode.insertBefore(d,x);}if(!w[n]){w[n]=c;g=w.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0];s=w.document.createElement(s);s.async=s.type='text/javascript';s.src=(w.location.protocol==='https:'?'https:':'http:')+'//static'+(c.origin?'-'+c.origin:'')+'.plista.com/async'+(c.name?'/'+c.name:'')+'.js';g.parentNode.insertBefore(s,g);}
"publickey": "5cd03db33cec612ec6ac1a79",
"name": "PLISTA_OUTSTREAM",
"origin": "cn",
"dataMode": "data-display",
"noCache": true,
"widgets": [
"outstream"
}));概括这一发展趋势,用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的话来说,如果将十年前的医疗投资称作1.0时代,那么现在的医疗投资则已进入2.0时代。许小林指出,医疗投资2.0时代有三大核心特征值得关注:一是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研发创新,研发已成为做、做大企业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目前,国内药企分布呈现小、散、乱的特征,并购整合一定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二是未来在医疗领域做产业、搞投资的人会有更强的标签(更专业、更细分)。三是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做产业的人会深度参与投资,而做投资的人不跟产业深入融合的话,未来也是难以为继的。数据显示,2016年,医疗健康行业并购案例数量超过400起,并购金额超过1800亿元,其中,海外并购金额超过200亿,无论是并购案例数量、涉及金额还是项目质量均达到新的高度。“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的春天才刚刚到来。”有预言,2017年,该产业一定会出现超过量级的并购案。透过数据,医疗投资2.0时代的并购浪潮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即并购聚焦于医药企业品种和渠道的整合。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黄青指出,对医药企业来说,优秀的品种是其持续成长最关键的资源。但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所以通过有效的并购能让企业依靠新品种快速壮大。同时要注意的是,并购中渠道、资源和优秀的产品品种是并列的,即对制药企业来说,在收购产品的同时也是收购市场及销售渠道等资源。《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精选七近年来进行的机构数量增加迅速,集中投资医药行业有、高特佳、元禾控股等一系列机构。2016年进行医投资的机构数量是226家,是2010年参与医药投资机构数量投资的2倍多。VC/PE参与医药投资活跃度增高,医药行业迎来爆发增长。今年年初以来,生物医药企业IPO迎来爆发期,平均每十天就有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上市。此外,也有不少企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弯道超车”,、成为重要选项。VC/PE则是这波上市浪潮最直接的受益人之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持有多年的股权终于得以退出。与以往不同,VC/PE重金加码的背后,是投资周期缩短和投资业态的改变。退出开启“快模式”华大基因上市后仅3天,又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IPO——7月17日,基蛋生物正式登陆上交所。据悉,基蛋生物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体外诊断领域尤其是POCT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捷富投资、杭州捷朗、重庆麒厚、爱基投资等8家借此实现退出。显示,以发行价22.25元/每股计算,捷富投资等机构本次投资的账面回报为5.45倍。据兴业师徐佳熹预测,基蛋生物未来的合理价格区间为51.2-57.6元,若以此计算,捷富投资等机构将获得超过12倍的投资回报,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另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健友股份日前已经完成了申购即将登陆上交所。年初以来,生物医药公司IPO明显加速,“扎堆”上市成为一大看点。统计显示,年内已有21家生物医药公司成功IPO,平均每十天就有一家上市,远高于2015年和2016年的18家和14家。受益于IPO提速,VC/PE的退出也驶入了“快车道”,逐渐步入收获期。以华大基因为例,其上市带动了超过40家VC/PE实现退出,包括软银中国、淡马锡、红杉中国、深创投等巨头。此外,并购也成为VC/PE退出的重要选项。去年年底,贝瑞和康宣布借壳*ST天仪,多家VC/PE实现退出。相较IPO,对VC/PE来说,借壳的较小,但门槛低,周期短,可以说,贝瑞和康正是依靠借壳,在与华大基因“基因测序第一股”之争中抢了先机。投资业态生变从2015年开始,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获得了爆发性增长。清科观察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以208起投资案例数位列第三,仅次于互联网和IT行业,也以121.67亿元名列第六。VC/PE重金加码生物医药行业,与沪深两市医药股高估值的特点不无关系,最直接的就是高估值意味着巨大的和投资回报。国海证券研报显示,生物医药细分行业中,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表现较好,2016年的PE分别为57、50和46倍,是除了白酒、银行外,PE最高的几个行业之一。与过去几年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周期长、风险高的固有印象不同,年初以来,VC/PE医药行业投资实现退出的时间大多为3-5年,退出周期与其他行业的差距不断缩小,前几年谈的较多的“10年”并不多见。以近期实现IPO的几家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基蛋生物退出时间为4年,华大基因的退出时间为3年,贝瑞和康仅为两年。投资期限缩短,与业态改变不无关系,传统的周期长、风险高的行业逐渐被新兴行业取代。去年,最受VC/PE青睐的细分行业是生物制药,经过多年的发展,生物制药相关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比如抗体偶联技术,这**缩短了生物制药的研发周期。清科观察数据显示,2016年生物制药行业投资案例为64起,占比29.2%,位列第一;其次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和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分别占比25.1%和17.4%。此外,生物制药的投资额为47.21亿元,占比20.3%,同样领先其他细分行业。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医疗产业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的特点,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投资机会,对产业的研判非常重要。在他看来,医疗产业在过去的30年间积累了很多投资机会,以此为基础的投资,未来拥有无限想象力。近期热文《血液制品行业再现大额并购:一周时间里竟有两起》《+医疗市场分析及趋势报告》《医药—资本与产业知本的新探索》《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精选八日,由宁波市人民**主办,清科集团等承办的2017@宁波召开。在高端对话环节,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中钰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波宇,幂方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肖玮就“大健康时代下的资本狙击战”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经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最近医疗确实比较火,我们还是依照原来的模式,一分钟介绍自己,一分钟介绍自己的机构,然后就刚才大家讨论的健康医疗问题,从医药、器械、服务这三个领域探讨下。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一村资本在投资和并购领域是一个相对新的品牌,我们整个团队都是来自专业券商和投资机构。我本人一直做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并购,加入这个团队时间不长,之前是在西门子做一些医疗和其他行业投资为主。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大家好,我是亿群创投的郭海淘,入门的时间不太长,还处于创业阶段。一年半前创立亿群创投,主要有三个向,中医药投资为重点方向,无论是还是并购投资;第二个是精准医疗领域,这是中国的一个趋势;第三个是医疗器械,即电子、医药、医疗相结合的领域。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我学医出身,专业从医20年。华医创始团队的出身相似,学医学药学生物,从业一定时间,后来转型做金融。华医资本有自己独立的团队,也跟外部合作。除了和天使合作,在PE/VC里也有基金,并购和创投是完全不同的思路。我们有自己的子公司,专门给医疗公司做并购,海外项目的并购和海外项目引进的投资,这是我们的特色。中钰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波宇:大家下午好,我是中钰资本的王波宇。中钰资本从2009年到现在,团队先后投资了70多个企业,算是“老人”了。中钰团队基本上是行业出身,目前设立20多只基金,除了投资以外,还做一些实业控股,主要关注的领域是医药医疗方面。幂方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肖玮:大家好,我是来自幂方资本的肖玮,我们团队来自于九鼎。目前规模是,专注于医疗健康的投资,投的阶段偏早期。团队成员中医学和生物学博士有好几个,还有医生,因为在医疗行业主要从事研发和销售,所以我们对技术驱动型企业比较感兴趣。医疗行业细分来说,制药研发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还有器械和生物也很感兴趣。精准医疗方面,我们也有布局。同时在新药研发方面,最近投了一些外科手术机械的企业。我本人也是生物医学相关专业出身,毕业后在军工企业做了9年医疗健康器械研发,后来在几家基金供职,接着创立幂方资本。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我是来自远毅资本的杨瑞荣,我可能会在所有医疗论坛相关的场合中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我是唯一一个没有学过医但是做医疗健康的投资人。我们主要看医疗器械和设备、精准医疗业务层面,以及移动和服务方面。从大家的介绍来看,在整个大健康领域,医药占的投资比重还是非常大的。从传统制药的投资机会,到创新药的投资机会,分别怎么去投?各位分享下。药药药,怎么投?一定要有接盘意识!幂方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肖玮:整个医疗行业,药物是一个大头,新产品的价值是很大的。西药研发这几年发展很快,包括一些科学家从国外回来,**也是很支持的。医药这一块,我认为是技术驱动的。我们还是投药,主要是西药,我们团队中药背景相对少一点。投资时,我们比较喜欢投平台型企业,比如说企业在国外有比较大的公司背景,如果某一产品受阻那它还有别的产品线,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渠道也是一种模式,未来参与分成,这个还是很有机会的。中钰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波宇:我从医25年,也是随着医药行业、制药行业变化成长的,7年投资,我们基本上经历了在制药行业捡钱的时代。2009年之前,制药行业成长起来一大批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企业,我们当时投资了50家;2009年到2013年,这个行业经历了一个投资和捡钱的时代。这个时期过去之后,该上市的上市,没有上市的可能也被并购了。我们会向前看,比如也在观察一些新兴企业或纯粹的研发型企业,更注重药企之间的并购,包括平台的并购、技术的并购等。通过已上市的十几家公司建立,我觉得这是最适合中国制药公司的。国家政策的调整,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仿制药的机会**存在,通过评价新的仿制药和新的企业,又将会有一大波行业发展。如果真的能抓住评价的机会,抓住仿制药的机会,将会有一批领军企业出现。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制药方面的创投环境,我觉得在国内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时间非常长,可能十年以后才有利润,中国的医疗行业平均上市时间很少有低于15年的,如果早期投资一家企业,保证15年不退出,试问中国有没有坚持投资一家企业15年的创构?没有。那我们怎么投?中国药品投资现在有可能是瞎投,行为和时机、条件并不是非常有利,所以我呼吁,在中国一定要有接盘意识,特别是医疗行业。不要觉得接盘就是为别人作嫁衣,这是错的,VC后面一定要有PE接盘,在之后一定要有产业接盘,只有这样的接盘,这个产业才能被改变,这是我的一个倡议。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资本市场需要时间,投资也需要一些耐心。问下郭总,你是可以作为的,谈谈你的看法。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实际上中国与国外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类似恒瑞这种确实在研发领域做得比较好的中国上市公司,可以作为,共同把它发展起来。亿群重点还是投一些已经有产品的企业。宁波和海曙区,作为中国一个中医药示范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壁垒,以中药为核心,这当中还是有很多的机会。我也在反思自己,我看大家投的药企大概有20家,没有一家失败过,这就是一个较低风险、较高收入的行业。今天医药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是销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财务问题,没有财务处理能力的企业,实际上没有办法应对迎面而来的挑战。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高总,天下第一村肯定是有接盘的能力,你有没有准备接盘呢?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接盘能力是有,但还是希望精挑细选,不希望成为冤大头。我认为医疗领域的投资并购存在三个维度的机会:第一,存量的传统医药格局下有大量上市公司,无论是化学药、中成药还是新研药,这个市场已经比较成熟、格局稳定,重点策略是并购和行业的整合,主动性并购更多能帮助上市公司一起转型。我们券商团队有一定的资源禀赋,这也是一村资本一个重要方向。第二,创新药和仿制药,仿制药近三年可能比较难,但是创新药大部分是海外背景,我们投了两个,总体来说很棘手,周期也比较长,但是有一些背景比较特殊的资本愿意做接盘侠,这里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机会;创新药周期长,所以要看后面接盘侠的准备是否充分。最后,医药流通领域,有人认为这一领域的机会很少,但是我们主要做医药电商的企业比如B2B、B2C,可以看到医药资源下沉,大量的小经销商不应该在这个市场上出现,国家的政策都是往这个方向走,这其中就需要技术的革新,即互联网技术和革新手段。总结来说,线下资源是革新,线上的技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线下的资源是他们做好最重要的因素。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这个领域确实需要接盘侠。每个人都提到了上市公司,由此我想到,现在的上市公司有了很好的销售渠道、培养了很多科学家,我们会经常问企业家,“如果你做这个事情, BAT也做这个事情,怎么办?”现在企业家却反过来问我们,你们做的和BAT相比有什么优势,你们怎么看?互联网有BAT,医疗就要有ABC吗?NO!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首先我明确回答,不会,因为医疗行业与教育行业有很大的特殊性。为什么这两个行业没有出现巨无霸企业,互联网的BAT,医疗行业有ABC吗?教育行业有DBC吗?并没有,这两个行业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是有**政策,包括公益属性在其中,并非完整市场化的行业,它自身有一定规律。中国医疗行业非常多元化,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我原来做药,后来做器械,医药和器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没有垄断和龙头型的企业;而对于投资来说,我是做产业出身的,我知道投资、金融和产业是两回事,不见得产业做得好投资就做得好。我们为什么和光大证券成立子公司,也是因为对于金融机构也好,对于产业机构也好,医疗行业的投资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专业机构是有它的自身优势。我可以说目前中国医疗投资的时机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十年前投医疗,那绝对不是主流的,或者我有钱绝对不会投医疗,我绝对投房地产,这样赚钱很快。其实中国并不缺少赚的机会,那我们为什么要做医疗投资,因为整个宏观环境变了,整个产业结构也变了,医疗行业已经进入主流的视野。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虽然上市公司有很强的经营能力和品牌渠道,但是作为投资机构来讲,还是可以和上市公司互补,比如说我们与爱尔眼科合作做产业纵向的并购,效果非常好。我们跟上市公司合作,要了解它的需求、弥补短板,然后帮助共同成长。医疗投资实际上非常热门,现在银行、券商基本上都把医疗大健康作为必投的一个方向。医疗健康说起来是一个行业,但是细分起来有很多子行业,但是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一群疯子在做投资。一听说有大健康的项目就飞奔而来去抢,谈判过程中经常被项目方牵着鼻子走,最后导致项目价格高攀。我们希望做的医疗投资,一定要有专业化的能力,一定要有产业思维的能力。幂方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肖玮:刚才刘总讲的医疗和教育行业为什么不像传统的互联网行业出现管控和垄断,我也研究过,这两个行业是超级不对称的,医生再厉害也不会给自己开刀,老师再厉害教不出自己的孩子。这个行业分裂,又蕴藏着很多的机会。现在的、产业基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为什么上市公司做不了这个?逻辑很简单,如果企业能做投资的话,华尔街就不存在了,从整个产业来说,它是一个第三方公司,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再者就是机制,传统的组织架构管理不了,信息传递太慢,所以也导致了这个行业的存在。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说到器械,我还是想请刘总说一说,跨医疗又跨器械,我们总说渠道为王、技术为王,比如最早GPS就是技术,大部分是从经销商起家,到现在这个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抓住医疗器械投资机会?医疗器械怎么投?投资人看好这些细分领域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医疗器械的增长可能比医药增长更快,目前中国的医疗器械整体规模还是比较少,所以在医疗器械里淘金,一定要注意瓶颈效应原则。以前我们投器械,是有技术、渠道的竞争,但是今天要抛开这样的竞争,更多的看向海外。目前国内公司还没有这个能力说技术和服务能够替代国外,中国要追赶海外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但是中国面临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估值很贵,贵3倍。所以我们做投资有一个很好的课题,就是如何与国外对接,除了跨境并购以外,还要把海外优质、成熟的技术引进中国来。我们的投资思路是与海外机构一块投,但是以后要把这个公司收为自己的一部分,成长为一个自己的品牌。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中国药企不可能形成垄断,但是医疗器械方面,中国还是有可能出现无论是器械,还是销售规模、销售量都在国际上比较领先的企业。大家投医疗器械、投药,本质是一样的,保证以较低的价格拿到较好的项目,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我们每一家可能需要自己的绝活,通过很多服务,来换取比别人更低的价格投到较好的企业。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医疗器械和药物有点不一样,器械创新需求不是特别强,所以投资也不是特别稳固。在这一领域,渠道和销售反而会成为一个比较核心的竞争优势。我们其实也花了大量时间看这个领域,因为介入的时间比较晚,很难有靠技术或者创新性的公司做大,相对来说弯道超车的机会比较少。最后,我个人觉得像大型器械这方面的政策会很好,中小型企业针对性强,在细分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也会看好高质耗材、生物植物性材料,潜力会比较大。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在座的五位嘉宾,每位提出一个你认为在未来五年之内最让你激动的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比如癌症的医药研发、精准医疗、或者医药电商,简单说一下理由。幂方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肖玮:我是看好手术的微创化国产医疗器械,这是我比较关注的领域。中钰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波宇:我建议大家关注基层医疗,国家基层医疗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且是没有充分资本化的行业,有大量生长的空间。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我觉得中国医疗是全方位的,如果讲一个框架的话,就是海外的技术落户中国市场。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我个人还是立足于传统,未来五年甚至十年,还是我们的中医中药,这是一个巨大的抓手。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其实整个医疗领域能让人兴奋的点还是很多的,根据个人偏好来说,还是会看好医疗互联网+,我认为医疗互联网是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并不是互联网医疗,而是医疗互联网+。本文为投资界原创,原文:http://pe.pedaily.cn/.shtml【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精选九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1000家、2000家都有可能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长期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从高发病群体的预防和监测、基因检测和遗传病的预先管控,到普及大众的互联网挂号、电商平台送药上门、定制体检、高端健康管理等等,大健康行业作为民生所向的行业,孕育着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元;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到2020年要做到八万亿,2030年要达到十六万亿。当又一个巨头行业亟待爆发,资本当然闻风而动。据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单是医药领域就有23家企业完成IPO,超过60%的企业背后有VC/PE支持,其最高回报60倍以上。资本的涌入会给“大健康”带来怎样的大机遇?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将会催生何种变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将会衍生出哪些机会?医疗行业的投资并购呈现哪些特征?业内人士议论纷纷,窥探医疗投资、并购背后的逻辑和真相:上千家机构投医疗,机会在哪儿?“懂行不懂行的,大家都来投医疗。”“很多房地产公司想转型,买医疗公司是一个方向。”以上是两位医疗产业投资人的感慨。一位房地产老板直言,“我转做医疗了”。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是在市场火起来之前就进入了医疗投资行业,他从2007年开始就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10年间,他看到一个有趣的数字变化: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1000家、2000家都有可能的。”从基金类型讲,过去医疗领域基本以美元基金为主,现在则是人民币基金成为了主流。许小林在2009年组建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时就提到,医疗投资必然会走向专业化。如果综合型投资机构不把医疗投资拆出来单独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因为医疗对团队专注的要求越来越复杂。过去10年,医疗行业的关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十年前大家关注的是专科医院包括器械,年关注的是精准医疗。从IPO的企业也能看到投资热点的变化——最早上市的是一些CRO的企业,现在刚批的华大基因,包括新型的分级诊疗、新药开发企业也会陆续登陆A股市场。许小林还提出,目前,医疗健康投资已经进入2.0时代。2.0时代有3个特点:一是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研发创新,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做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二是未来在医疗领域里面做产业、投资的人会有更强的标签;三是产业和投资会更加融合。做产业的人会深度的做投资,做投资的人不跟产业融合更是难以为继。2.0时代,医药健康领域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把握呢?盛世景集团董事长吴敏文表示,医药、流通、医疗、医保四个细分领域蕴含着巨大机会,因为它们能够推动中国医疗产业的市场化。医药方面包括药审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高端设备国产化等;流通环节包括良好票制、处方外流、行业整合集中、GPO、DTP等创新商业模式;医疗包括分级诊疗、社会化医疗服务、精准医疗、互联网+等;医保包括支付方式改革、异地结算等。具体来说,首先,创新药作为投资永恒的主题,主要要关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像药审制度改革、医保谈判目录制度等。其次,他非常看好IPO。他表示医疗器械、设备的高端化和流通整合有着5000亿市场规模,因此一定会有IPO产生。第三,抗体药物、精准医疗、抗医药、免疫治疗和基因5个方向是未来最具确定性的投资领域。第四,社会化医疗和分级诊疗,民营医疗和分级诊疗是最重要的两个领域。投资人排队疯抢标的,医疗并购有哪些坑?中国医疗企业的现状就是“小、散、慢、不集中”。由于行业的专业性和细分性导致细分行业的天花板低、准入成本高,想要做大做强,并购是最好最快的方式,这就催生了大健康行业并购整合的热潮。有数据表明,2016年医疗健康行业并购的数量超过了400起,并购金额超过了1800亿元,海外并购金额就超过200亿元。那么并购好做吗?中信产业基金投资副总裁曹霞认为并不好做。首先,要拿下标的不容易。医疗行业不是市场化的服务,整个市场可选择的标的非常少,“只要市场上有一家好的医院放出来,投资人一定是排队过去路演”。二是投后管理非常不好做,管理和整合难度都非常大。因此,北京华控康泰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一表示,并购方一定要有两种能力:一是整合的能力。现在PE基金投资的逻辑更多是流通套利,但这种模式的选择越来越窄了。因此需要通过整合来提高标的的价值。二是忍耐的能力。企业的资金基本都是自有资金加上杠杆,投入的周期相对比较长,而且产投本身也是跟标的整合起来运营才能成长的,因此要耐得住长时间看不到回报。高特佳投资集团常务副总经理、主管合伙人黄青提出,医疗行业细分领域并购有两大特征:第一,医药企业品种和渠道的整合。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优秀的品种是其成长最关键的。而药品研发时间长、周期长、风险非常大,所以有效的并购能让企业拓宽市场。第二,渠道、资源和品类是并列的。对制药企业来说,在收购企业的同时也是收购市场、销售、渠道等资源,像康恩贝收购了贵州贝特就是整合了销售渠道。她还提出,未来2年行业并购趋势有三点:一是现有上市公司继续跑马圈地。二是产业链的创新,并购方会通过收购进入相邻的纵向或者横向的产业链,从而打通全产业链。三是跨界公司并购医疗企业,比如三胞收购了中国脐带血库等跨行业收购,还有海外并购等。迈博太科集团COO李云峰建议新入局者:一是要进入专科的领域尽可能专;二是选择略微擅长的细分行业;三是不管投资还是并购,要讲究投后管理,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经验。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雷区,投贵了、错过了怎么办?医疗投资行业如此之火,那医疗投资真的像大家看起来那么美好吗?许小林从去年就强调,真实的医疗投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遍地雷区。很多机构在赌行业的创新与未来,甚至过去两年大家在赌移动医疗,希望有爆炸式增长,但可能最后会有一批机构血本无归。不过他认为,医疗投资本身是蓝海。从短期来看,市场20000亿逐步成长到现在到了40000亿,很快会到80000亿。快速增长的市场一定是非常蓝海的市场,问题是大家都在共同标的里做同样的竞争。他比作是“山上有灵芝很多人都不去采,都在山下采土豆。”在同质化竞争中,医疗产业的泡沫同样产生了。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表示,大量的热钱一来泡沫就产生了。以他投资的一家移动医疗公司为例,创始团队是从医药产业出来的,有很强的资源,模式也不错,但是两年做下来,烧了2亿的人民币,注册的用户包括患者都在增长,但收入没有增长,而且新一轮融资也不太顺。君联资本合伙人兼执行董事周瑔提出,其实任何投资都面临两类风险,一类风险叫做投贵了,另一类风险叫做错过了。这两类风险又是互相矛盾的,关键是怎么平衡。投贵了。现在钱太多、好项目少、风口少,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以前的基金回报有4、5倍就很好,但如果投资的项目比以前贵了1倍,退出的时候二级市场的价格又下跌了,那高回报就没有了。错过了。从君联资本以前的投资来看,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一期基金里活的最好的项目的回报会超过其他项目回报之和,项目的回报是呈指数增长的,如果错过了最好的项目,那预期4倍回报可能就降到2倍,甚至2倍不到。怎样平衡呢?周瑔认为就两点:第一,专业化。对行业进行专业化摸索,在别人没有看到时就敢去投,在别人没有看懂时要去投。对行业发展的早期预判能力和专业性非常重要。第二,不跟风。跟风去追项目,首先项目的价格会**提高,其次投的项目可能不是头部公司,这样很多情况下是冒着最高的风险取得最低的回报。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即将起航!《高特佳投资主管合伙人黄青:做房地产的都来买医疗公司了,医疗并购有多火?》 精选十5月18日,由合肥市人民**、合肥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合肥兴控股有限公司、清科集团共同举办的2017中国·合肥“资本+创新”对接峰会在合肥召开。在“把握时代风口,布局大健康产业”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卫基金董事总经理、创始合伙人李文罡、华岭资本执行董事黄付伟、弘晖资本执行董事何幸、仙瞳资本执行合伙人刘靖龙、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王曙光、新浚资本合伙人郁俊松参与了讨论。以下为现场实录:李文罡:感谢入座的几位嘉宾,在座的都是我们投资界的大咖。首先请各位投资人用1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机构。黄付伟:我是华岭资本黄付伟,我们主要专注于医疗投资,包括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等。我们公司在上海、香港、武汉、温州以及青岛都设有投资。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注我们,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合作。何幸:大家好,我是弘晖资本的何幸,我们的投资策略如果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服务创新,做大做强,我们有30%的资金用在创新上面。我们也投资了一些药物,另外,我们也有70%的资金投资布局在一些中后期的项目上。整体上我们也是非常乐于跟很多行业里面的同事共同合作,也跟在场的各位基金有很多的项目上合作。我个人的背景,毕业于中科院药物所,之后在中信资本主要负责医疗、医药投资并购,后来从事药品相关的投资。目前来讲,我在我们弘晖资本中负责一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项目。刘靖龙:我是来自仙瞳资本的,仙瞳资本2009年开始在城市生命科技领域进行投资,是一个专业的社会医疗投资机构,我们的投资方向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和民生安全几个领域。从2009年以来,我们投资了近90个项目,其中精准医疗是我们主要的一个方向,2010年我们定义了精准医疗的投资主题和精准用药。目前我们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在生物医药、医学人工智能、神经类药物,这也是我们持续关注的一个重点。王曙光:大家好,很荣幸参加这次峰会,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的王曙光,我们公司是一个专注于医药健康的投资机构,也是一个很老牌的机构。高特佳在医药健康方面是一个全阶段、全领域的,我们坚持产业投资,为产业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我们投的非常多,自己也有自己的上市公司,我们希望有机会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合作。郁俊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新浚资本的郁俊松,相比之前刚才各位老总的机构来讲,我们新浚资本在这个行业里面是一个新军,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一个基金,我们专注于在医疗健康这个领域,我们基金的规模是10亿元。到目前为止,我们经过一年半的团队努力,现在组合里面大概有10个医疗健康方面的项目已经投资了,包括一些器械大的领域,影像里面有设备、服务。另外,在一些专科的领域,比如说移植、呼吸我们也有一些布局,所以也是非常感谢大家,我们新浚资本包括我本人也都是希望做医疗领域的探索者和学习者。李文罡: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文罡,是中卫基金的合伙人。六年多来,我们大概投了近40个医疗项目,涵盖了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智慧医疗。今天在台上的,大家可以看到都是专注于医疗投资的投资人,中卫基金的理念是专心、专业、专著,做好医疗的投资。今天我们来到合肥之后,跟在座很多的创业者一起来分享在医疗大健康这个领域风口的情况下,怎么样抓住这个风口。刚才各位投资人也都讲了自己机构感兴趣的一些领域,其实我们看到今天这个组合也蛮好的,因为大家都是投医疗,但是在医疗的细分领域都有各自的偏好。我们接下来请各位投资人讲一讲自己对医疗的一些独到观点,虽然大家都是投医疗的,虽然说同行竞争,但是大家其实都是互补的,所以请各位投资人都讲讲自己的领域。黄付伟:刚刚我听何总讲,其实我们之前也投了很多,包括新资源,我们有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这两个都是做肿瘤药的公司,南京这边做的是乳腺癌、结肠癌方面的,这两个公司的创始团队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投进去了,后来他们在申报注册了以后,5个月就取得了临床批件,现在基本上也进入了临床阶段。我个人理解,因为我自己以前是做药品研发的,在这个行业里面也做了很多年,我认为一个好的药品需要具备三方面的因素才能够在国内有一定的立场,首先要病人喜欢,比较好用、有效,其次是医生喜欢,三是要符合我国的发展战略,比如说一些临床的急需品种,可能会吸引的眼光。我手上也拿了一些数据,清科4月份的统计报告里面,总体资金134亿美金,实际上在医疗领域只占了1.62%,也就是2点多亿美金的规模,说明我们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和我们的投资还是亟待加强的。2016年到现在4月份,整个我们的医疗行业里面大概有36家企业完成了IPO,有4家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因为对盈利性没有什么要求,所以有一些没有什么盈利的在美国也能够受到追捧。在细分领域,目前国内的(PD1)注册也是比较活的,目前有13家在注册,4家进入到临床阶段。昨天微信里面发了一条信息,国家药监部门在药品监管方面有6个方面,着重强调了要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这说明在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这种鼓励新药研发创新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未来我也希望我们合肥市以及安徽省比较牛的科学家们能够积极投入到我们新药的创新研发中来,给予我们投资者一些关注和支持,有利于企业的成长。李文罡:非常感谢黄总的分享,她告诉你,你的企业,你研发的特点是患者喜欢,对于临床有价值的,如果你能够比较快进入到临床的三期是他们优选的标的。当然,在新药的研发当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创业者有很好的主意、很好的技术,但是去拿资金很难,因为在中国做新药的研发很难退出。美国纳斯达克有很好的,在座的当中,有一位做得非常棒,我们后面也有仙瞳资本投的医药也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我相信仙瞳资本也做了很多的前期安排,请刘总给我们分享一下纳斯达克境外上市的安排。刘靖龙:谢谢李文罡兄的赞誉,仙瞳在生物医药方向上一直在布局,大家都知道,生物医药研发到药物上市的过程是非常长的,长达12-15年。这里面资本怎么进入,在什么阶段进入?相对于企业,应该在什么阶段融资安排?我们通过万春药业的投资也摸索出来了一个通道。万春是我们领投的一个项目,2012年我们在二期临床开始介入,这个项目结合了中美两地的优势,它应该是华人,或者是中国人第一个新药在全球运营的项目,万春有一个特点,在美国有团队、在中国有团队,做了一个BVA的架构,我们投资的主题实际上是BVA的主题。中国有很好的临床资源,收集病例比较快,成本也比较低,美国在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在终端和审批上有一些衔接更加紧密。现在万春上市是三期临床获批之后的几个月,我们为什么做这个IPO的安排呢?实际上也是考虑到我们的基金,2012年要有一个撤出的安排,所以尽管医药还是巨大的亏损,但是它仍然能够在公众市场上去融资,获得资金的支持,这是对我们新药研发领域的一个很好的提示,国内A股市场没有这个支持的逻辑,所以海外的IPO上市是大家做新药研发可以考虑的路径。仙瞳资本也愿意跟大家在这个领域分享,谢谢。李文罡:谢谢,他的这些经验给我们很多投早期药物研发的公司闯出了一条到国外上市的路,即使是新成立的,像我们的仙瞳资本找到了好的项目之后,对新药研发公司还是非常有利的。现在用药越来越讲究个体化用药,个体化用药带来的就是诊断,诊断随着精准治疗不断地发展,而且它在整个医疗板块当中占据的销售额至少是25%左右。在这个领域里面,新浚资本他们比较擅长,在AVD领域里面,我们外面的展台当中也有我们安徽最大的AVD的企业。郁俊松:我们投了一个移植的公司,它也涉及到做诊断的研发生产,我想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下AVD我们投资的一些东西。第一,AVD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了,现在大家公认的一个数据,因为这个没有权威的数据,大家认为已经超过500亿了,这个500亿是指出厂价,如果卖到医院的价格可能至少1000亿元,如果这么算的话,在医疗器械领域里面占了非常大的份额,跟影像都要并驾齐驱,现在是一个大行业。第二,它的细分也还是有不同的技术,细分领域里面有细分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的热度和市场的发展程度正好是呈现一个递进的态势,最早大家对于它的认识就是现在所谓的生化,现在增速比较快的有免疫领域,免疫领域里面增速最快的就是化学发光,再往后就是分子诊断。总之,这个领域有这么一个特点,我个人觉得是方兴未艾,是一个梯度的,进入到成熟期或者下降的时候,有新的能够接上,所以这个里面是一个特色。第三,在这个领域当中,企业在产业链上布局非常完整,第一类肯定是研发、生产型的企业;第二类是比较大的,服务类的企业,这一块应该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这一块去寻求发展;第三类是渠道这一块,这也是比较少见的,我们国内资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门做以集约化销售为主的公司类型,比如说像塞立斯等,它自己本身产品比较少。当然还有其他的,提供原料的,原料实际上是对AVD的质量影响很大。当然,进口替代的机会非常大,除了生化领域之外,其他的领域在国内的主导市场,尤其是国内顶级的三甲医院里面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产品,所以这里面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我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也看到了另外的一面,事物总有两面性,因为现在确实是有点热,上海正在进行的CMF现场,如果你去AVD的话,化学发光是现在体量最大、增速最快的,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化学发光的产品,所以最后竞争会往那个方向走。第二个特点,可能跟五年前不一样,后来大批量在A股上市也是在最近的五年当中,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AVD里面已经有非常多的从人员、资本、渠道各方面都非常强劲的企业已经出现了,这些企业可能会出现,横向、纵向的发展,这可能会对初创的企业造成一些压力,这也是投资方面的风险。李文罡:看来郁总对这个领域看得很深,我们会场的火药味还少了一点,大家都各讲各的。高特佳跟我们DM诊断专门搞了一个,刚才郁总讲的这些观点,王总你是否都认同?你看好哪个细分领域?王曙光:我们讲关于POCT,整个大的诊断领域我们认为好戏刚刚开始,我们高特佳专注于医疗健康,我们有一个特点,各领域都覆盖,我们不但新药、传统药、高端医疗,甚至包括我们都有投资,对整个医药健康的生态我们会从产业的角度去看、从产业生产角度去看。我们看AVD的时候是从后往前看,未来中国医疗生态是什么、我们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这么看。但是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它又受政策的影响,所以我们考虑的时候经常是从这个角度。实际上,我们国家目前来说,诊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我们中国从诊断治疗到后面的康复,诊断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技术到这个层面了,技术推动了整个医疗领域的发展,诊断就越来越重要。从国家层面来讲,希望大力发展诊断,另外,治疗和诊断融为一体,靶项药物肯定要和诊断融合在一起,所以诊断手段、诊断方法虽然有点热,这个热是正常的,但是也是刚刚开始。李文罡:投资人一看这个热就是风口,投资人看到的是机会,只有热的时候,大家都进来的时候,其实对于创业者也是好机会,这时候你来拿钱是最容易的时候,因为大家看到了风口。就像奥巴马讲精准医疗,中国出现了无数个精准医疗的公司,后来又讲互联网医疗,我们又出来了无数个互联网医疗,这时候肯定会出现好和坏的地方,好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解一下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