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种共享充电宝比较好的充电宝牌子用?

共享充电宝哪个牌子好一些_百度知道
共享充电宝哪个牌子好一些
共享充电宝有好多,想加盟,哪个郑策好一些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来电、街电、租电、充充很多呢。使用的话,要看你需要的时候哪里有什么牌子的了。要是加盟的话,充电宝目前都在烧钱阶段,唯一说自己盈利的就是租电,建议你多了解一下。
kuluo酷络的不错! 个人喜欢酷络U5,一个顶多个,具有无线路由器、无线传输、无线共享、无线存储、读卡器、移动电源各种功能。牌子响,产品好,价格实在,推荐!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共享充电宝怎么使用 共享充电宝注意事项_西西软件资讯
西西软件园多重安全检测下载网站、值得信赖的软件下载站!
→ 共享充电宝怎么使用 共享充电宝注意事项
类型:生活服务大小:40M语言:中文 评分:10.0
共享充电宝怎么使用,现在共享的软件很多,连充电宝也开始共享了,那么共享充电宝怎么使用,使用共享充电宝的时候要注意事项,小编总结了一下,小伙伴们可以看看哦!
类别: 生活服务 &&&大小:40M &&&语言: 中文
找到街电:1. 扫描柜机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2. 或者通过搜索Anker街电的公众号关注3. 点击【附近的街电】即可查看最近的街电柜机借用电源:1.在公众号菜单栏【借还】选择【借充电宝】2.扫描充电箱右上角二维码(用于定位柜机)3.选择安卓/苹果接口(支持安卓、iPhone5及以上机型)4.首次借用需支付押金(归还后可自由提现)5.等待卡槽弹出电源,开始免费充电归还电源:1. 在公众号菜单栏【借还】选择【还充电宝】2. 充电箱上的二维码(用于选择柜机)3. 将数据线收入电源,正面朝上插入指定卡槽4. 归还成功提示后,归还成功余额提现:1. 在微信公众号菜单栏更多中选择余额提现2. 点击提现后余额及时退给微信支付3. 余额最快10分钟内到账4. 请关注微信支付了解实时情况4月12日,共享充电宝企业“来电科技”将竞争对手“街电科技”告上法庭,理由是“专利侵权”。一场纠纷,揭开了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市场争夺战。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同时,有投资人透露,至少还有数个新玩家在入场。不完全统计显示,IDG、红点中国、腾讯、金沙江创投、元Z资本和知名个人天使投资人王刚等都已投资了共享充电宝类型的创业公司。市场硝烟弥漫,资本频繁布局,但“蝇头小利”的充电宝,其市场想象空间究竟有多大?对于消费者和商户而言,充电是真痛点还是伪需求?它会给共享经济带来新的希望,还是会陷入高开低走的窘境?虽然生长于共享经济的黄金时代,但共享充电宝的现在和未来仍然不算明朗。共享充电宝悄然亮相,消费者仍然好奇和陌生,但市场竞争已狼烟四起。4月12日,共享充电宝企业“来电科技”将竞争对手“街电科技”告上法庭,理由是“专利侵权”。一场纠纷,揭开了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市场争夺战。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同时,有投资人透露,至少还有数个新玩家在入场。不完全统计显示,IDG、红点中国、腾讯、金沙江创投、元Z资本和知名个人天使投资人王刚等都已投资了共享充电宝类型的创业公司。市场硝烟弥漫,资本频繁布局,但“蝇头小利”的充电宝,其市场想象空间究竟有多大?对于消费者和商户而言,充电是真痛点还是伪需求?它会给共享经济带来新的希望,还是会陷入高开低走的窘境?虽然生长于共享经济的黄金时代,但共享充电宝的现在和未来仍然不算明朗。现状至少15家企业密集入局共享充电宝正在占领商场。如果你在北京的商场或者车站等公共场所留意,可能会发现多了许多共享充电装置。用户扫码,就可以租借一个充电宝,或者实现付费快速充电。这正是最近流行的共享充电宝。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从使用场景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主攻大场景;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比如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人在A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从一个没那么大的机柜里付押金后借出。主攻小型柜台,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寻找中国创客记者探访发现,目前主流的三种共享充电宝模式已经分别进驻北京的主要商场,且操作流程、缴费方法和归还方式大同小异。从操作流程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借取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步,扫码――注册――付款――借出,一般情况下整个流程花费不到3分钟。归还方式则类似于,用户可以在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G定位,就近归还。三种模式的付费方法都选择了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不同的是,“来电科技”除提供充电宝之外,也提供数据线出售服务,并具有信用免押金服务;“小电”则不需要缴纳押金,用户扫码下单后即可连线计费充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有至少15家创业公司入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电科技”、“街电”和“小电”三家,这三家的A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痛点手机充电已经成为刚需2013年底,袁炳松在浏览淘宝数据的时候发现,24小时内,淘宝共卖出了200万份充电宝。他感觉,手机充电是个硬需求。手机充电,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数接近50亿,中国已经超过13亿,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有1亿多次充电行为在家里办公室以外,国内存量的充电宝有20多亿。第二年,袁炳松创立了来电科技,主打充电宝租赁。“小电”创始人唐永波则补充说,在今天,共享理念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用户基础。于如今的中国消费者而言,共享经济不再是一个陌生词汇。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增长率为73.3%。“手机功能不断增加,智能机电池续航能力却有限,充电是一件高频刚需的事情。”元Z资本合伙人陈洪亮认为。与手机充电需求相悖的是充电宝本身不小的体积和接近一斤的重量。“2013年开始移动支付逐渐普及,未来的习惯是简单出行,很多人出门连卡和钱包都不想带,谁还想着带一个充电宝?”袁炳松谈道。在他看来,共享充电宝可能比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更健康。“首先,充电宝的成本比单车更低。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至少要在300元左右。同时,因为使用场景在半公共场所,甚至是商家店铺里面,自然损耗程度较低,维护费用低。其次,共享充电宝行业受到的政策影响较小,甚至还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充电宝未来扔给谁的问题。”场景共享充电宝使用频次受限作为某餐饮店店长,彭先生对共享充电宝反而有着担忧。两天前,彭先生接到上级通知要入驻共享充电宝。他发现,这个充电宝是要顾客自己付费使用的。而此前,为了提高顾客的消费体验,彭先生的店里一直免费提供充电宝,吧台里面也可以直接充电,这两个渠道已经可以解决顾客需要。“顾客来吃饭的时候,充个电还要让客人交钱,这种服务会不会让顾客产生反感情绪?”彭店长怀疑。另一家餐厅承认,让充电宝入驻是个误会,“老板一开始以为这是免费的,后来才发现客人充电要扫码付钱,但设备已经送来了。”据店员描述,机器到店里已经有三、四天时间,一次没使用过。与商户合作,是共享充电宝的主流使用场景之一,但从体验端来看,现实并不十分美好。即使主攻大场景的共享充电设备也面临着使用频次的考验。寻找中国创客记者探访发现,即使坐落在流量巨大的购物中心,机柜式共享充电宝也谈不上热闹。4月10日,北京朝阳区某大型购物中心,工作日下班晚高峰。经记者测算,半小时内共有13位消费者来到“来电科技”机柜前希望借取充电宝,其中7人成功借出,6人未完成借取,无人购买数据线。未借取的6人中,2人将柜机误当作了充电端口;4人发现需要缴纳100元押金后选择离开。这正是摆在共享充电宝行业面前的挑战:如何培育起用户习惯,进而提升使用频次。“以共享单车为例,供给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必须要使用但不一定要拥有的东西就可以变成共享的基础。充电宝是一个道理,要先解决的是供给端的规模化的问题,从而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小电创始人唐永波说。挑战投资人五问风险“共享充电宝这件事是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异地复制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易快速扩大规模,获取红利,这也是资本市场青睐这类项目的原因。”星瀚资本投资总监赵豪分析。在他眼中,这个市场有可能会成长到近百亿的规模,但目前来看,行业中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规避的风险和压力,伴随风口的往往是愈来愈大的泡沫。第一,整个行业面临着技术变革的风险。业内需要考虑的两重风险,一是电池技术的变革升级,手机电池电量扩容到能满足用户电量需求,更便宜、更轻便、容量更大的充电宝被推出时,充电宝租赁市场会不会变小?二是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后,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不会被进一步蚕食?第二,存在着产品替代性危险。充电的需求的确存在,但在大小应用场景里这种需求很容易被其他方式所替代。尤其在小场景里,共享充电宝很容易被充电端口消灭,也可能店家被准备的免费充电宝或租赁充电宝所替代。相对而言,大场景没那么容易被颠覆。第三,行业易面临恶性竞争。大小场景都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订单分流、价格下跌,行业竞品越来越多话语权递到商户方,还可能涉及入场费等方面的压力。第四,盈利模式单一,广告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共享充电宝创业者眼中,广告收入是未来重要的现金流之一,但它的价值和收益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的。以机柜式为例,这和线下的分众传媒等媒体的差异性并不大,竞争同样很激烈。在他看来,精准化营销是共享充电宝企业未来的出路之一。“但还要看他们收集上来的数据比地图类或社交类应用收集的数据价值大还是小,收集到的数据能不能达到可用标准。”赵豪说。除此之外,手机数据的安全性,始终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绕不开的问题。
04-2603-1003-1002-0301-2501-2501-2401-2401-2301-17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23人给出评价!
名称大小下载【图片】讲真共享充电宝痛点蛮多的,现在看来还是好生意吗?有救没救呢?【大数据世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28贴子:
讲真共享充电宝痛点蛮多的,现在看来还是好生意吗?有救没救呢?
问了问周围的学生党,不看好的占大多数。但是讲真,虽然痛点多,可如今的中国市场是个“大力出奇迹”的地方,不知道王思聪之前的那个吃翔算不算炒作,反正现在看热闹的人的确变多了。其实从最基本的方面比如需求、安全问题、未来技术发展等,到资产投入、甚至炒作撕逼,联系共享单车滴滴专车的等前世今生,挺难说的一个问题,大家可以来分享下观点哈! 笔芯笔芯!!!
中国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年度超大型盛会@北京25,000名买家采购数据中心基础建设,ICT设备,IDC,云计算等!
老规矩,提问后先分享下资料!相信思聪宝宝的立贴为证:“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大家都有耳闻,王思聪为什么这么笃定地怒怼共享充电宝?一起看看共享充电宝怎么个“火出天际”,在短短几个月就拿到融资11亿以上,而存在的那些痛点又是否“致命”。共享充电宝有多火?大数据告诉你!近期,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消息铺天盖地。身处共享经济的时代,前有滴滴专车打造共享平台铺路,后有共享单车大走重资产道路,可见,共享充电宝的大势并非空穴来风。过去90天三者的百度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三个月,共享单车百度整体搜索指数最高到35908,且热度持续不减;滴滴专车自四月份获得广泛关注,整体热度呈上升趋势,单天最高整体搜索指数达16012;共享充电宝则在五月初迎来大幅关注,最近的共享充电宝仍可谓是风头正盛。近30天三者的百度指数从近三十天的百度指数来看,共享单车的热度相对稳定,一直处于上峰,单日最高整体搜索量为35908,均值为21511;滴滴专车的在中旬迎来大幅关注,单天最高整体搜索指数达16012,均值为8658;而共享充电宝则是在四月的最后一周关注度突飞猛进热度一直延续到五月中旬,其单天最高整体搜索量从0飚至14163,均值为2956。资金决定命运?一分钟了解共享充电宝的行情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至少15家创业公司入局。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电科技”、“街电”和“小电”三家。值得注意的是,BAT三巨头中的两家已经开始入局。3月28日, “来电科技”已和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用户可在其自助租借网点,凭借芝麻信用积分即可免押金租借充电宝。“小电”则正式宣布已于5月初完成了3.5亿元的B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领投,腾讯、鼎晖投资、众为资本、元璟资本和昆仲资本等跟投。而5月4号,“街电”获得聚美优品以总额3亿元现金投资,并称未来3个月内将继续注入几十亿资金。从成本上看,以街电为例,目前一台“街电”充电宝仓的成本价为2000元—3000元,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考虑到用户体验的便捷性与大规模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必将不断铺设设备,随着硬件摊子铺开越来越大,可想而知,共享充电宝必然是条烧钱的路子。体验才是王道!一分钟告诉你共享充电宝怎么用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移动模式下的充电共享,充电宝可以从A地借出,B地归还,代表企业为街电科技和来电科技,主要使用场景在火车站,商场,酒吧,医院等;另一种是固定场景下的充电共享,代表企业是小电,主打桌面固定形式,主要使用场景在餐饮、KTV、咖啡厅等。共享充电宝借取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步,扫码——注册——付款——借出。群众只需用手机扫码,便能快速借到一台充电宝,使用完毕后还可在市内任一租借点归还。以“街电”为例:需要说明的是,“来电科技”除提供充电宝之外,也提供数据线出售服务,并具有信用免押金服务;“小电”则不需要缴纳押金,用户扫码下单后即可连线计费充电。受资产青睐的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还有人看衰?尽管共享充电宝风头正盛,受到各路风投大佬的追捧,然而熟悉的运作套路背后,我们仍是可以嗅到“共享充电宝不靠谱”的蛛丝马迹。(1)你有共享我有包实事求是的说,我们需要共享充电宝,但是并不是那么需要。想必每个人出行都经历过只有不到5%电量的囧境,在这时候共享充电宝绝对可以解燃眉之急。然而,我也是真的不相信,你真的可以在山巅上来一排充电宝仓,或者在瀑布前悬挂起防水的数据线。共享的意义归根结底是便民,但比起有时候在商场走了好几圈都没有发现,最后四处询问服务人员才知道机柜的具体位置,在这个人人都有充电宝时代,装一个在包包里来的更实在?(2)面对电量不足的痛点,技术革新迫在眉睫相信大家对于“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都不陌生,快充技术正在不断取得进步,如果未来搞个充电站,站个5分钟就可以充30%的电量的话,那就真没充电宝和共享充电宝什么事儿了。再者,电量不足使用充电宝就是个治标不治本的事儿,与其把资本投入到充电宝上,为什么不去投资电池?电池技术理论上是在不断进步,最初的智能手机经常挺不过一天,而现在的电池容量已经在逐步增加,加上新能源的趋势,手机太阳能充电电池是不是也可以提上日程了?(3)让我们愉快地来谈谈钱滴滴的成功,在于它的模式:其本质上是建一个共享信息平台,并不需要自己购车,降低了很多资本投入,而共享充电宝势必要走共享单车重资本的老路。讲真,你是否愿意吃一碗22块的麻辣烫附加1块钱的充电费?是否愿意大费周章的存入100块也不算少的押金?反正我是不愿意。以充电宝当前的押金解锁、以小时计费模式来综合计算,没准我自己购买一个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充电宝更划算。(4)我们真的对于强盗式下载的APP容忍度很低支付宝为什么整合共享单车,究其原因,我猜那几百M内存的App们一定是原因之一。据了解,现在App推广成本高,随便一个App获客成本都在30元以上。先给用户5分钟免费充电开机,然后要求必须安装3个App才能继续充电,相当于把客单价提升到了90元以上。为了应个急,让我出钱、出时间还要出内存,消费者的感受你们有没有在乎过?所以不如抓住真正的急需使用者,按时间来认真的收个费,好吧?虽然共享充电宝有诸多痛点,但是不得不说如今的中国市场是个“大力出奇迹”的地方。有消息称一些进店布局的不可移动充电宝已经开始研究免单模式了——比如你这顿饭,要用微信结账才能免费充点,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不得不说,共享经济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观战的人们搬小板凳咯!以上内容在灯塔大数据的WX也有发,有想法的宝宝可以来私聊哈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我对共享充电宝的6点看法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ofo不负众望又融了7亿美金,而上周在达沃斯论坛上ofo创始人戴威和摩拜创始人胡炜炜“在一起”的合影也让人浮想联翩。据说,两家公司的估值都已经达到了百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达到这个估值的时候,阿里用了6年,腾讯用了7年,但ofo和摩拜只用了3年。不过,按照目前共享充电宝项目的融资速度来看,这个纪录很有可能会被刷新,因为其整体融资额度已经是共享单车刚出现时候获得融资额的 5 倍,而尽管这两个市场的投资机构是高度重合的:金沙江、经纬、红杉、腾讯和阿里等等,但仍然有一些大型的超级产业基金尚未进场。和共享单车刚出现的时候受到无数非议类似,共享充电宝也正在经历这个阶段。它在很多方面上的不合理性显而易见,但我认为如果站在这类项目参与各方的角度上来看,去分析他们的动机和行为,很多事有其合理性。共享充电宝,以及其它很多的共享项目,虽然只是打着共享的帽子行分时租赁之实,但其本质是这一波线下线上供应链重构浪潮的中间态,而资本可以大幅加速这个中间态的推进:它要么快速欣荣成长,要么快速日暮途穷。无论哪种,从长期来看,对这波重构的整体进程依然是有利的。总之,一旦开始,大家都没法轻易停下来。并且,早点挂掉比慢慢拖死要好。另一方面,资本认为充电宝租赁项目的财务模型不错,作为寻求回报和快进快出的目的考虑,投资本身是没问题的;而对用户来说,永远不会嫌便利的服务太多,尽管低频但有胜于无,有肯定比没有好,真要手机还有1%的电,你肯定希望路边马上出现一堆充电宝;而创业者们在offline to online的这波浪潮中,积极寻找着线下业务的终极入口形态,也许逆袭BAT的破局机会,亦会在这里产生。一、场景不对需求低频,需寻找新的爆发点和共享单车不同的是,共享充电宝乍一看确实相似,实则背后的逻辑完全不同。共享单车不论现在是如何的疯狂烧钱铺量,它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是有刚需场景(摩拜的白领上下班和ofo的大学校园)在背后支撑的。更何况,这些场景,还足够高频,目标用户的使用次数很可能在每天1-3次之间。而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在许多人的调研后发现,确实会有用户需要,比如自己忘带充电宝又着急用手机,但这不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只是“少数人的偶发需求”而已。当充电宝租赁项目化身“共享充电宝”项目的时候,无论桌面派、小机柜还是大机柜,统统面临被渠道绑架的问题。先不说共享充电宝故障率惊人的问题,用户的付费意愿与场景强相关,而现在很多 的商家们,早就不再甘心为共享充电宝们白打工了。这其中,陈欧投资的街电为代表的小机柜派,尤其尴尬一些,它场景不如桌面派,渠道不如大机柜。而以小电为首的桌面派,尽管拿到了腾讯的投资,但其本质极其依赖渠道,并且依附于特定的消费场景,用户很难就为了充会电而去餐馆吃顿饭的。关键是,由于充电宝的存在,有可能降低餐馆的翻台率,这对餐馆来说是致命的。对于以来电为代表的大机柜派来说,它的本质还是传统生意里的分时租赁,所以它的成本结构可能是最好的,需要拓展的线下渠道(商场)也更集中一些,甚至,它有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把机柜放到户外去,脱离现有的商户渠道的束缚。但是,想让用户忘记“电量”的概念,放下电源充电和自带充电宝,走到哪都随时随地不担心没电的问题,现在看来难度依然很大。本质上,充电宝自持的成本很低,真的遇到过手机没电关机而耽误事的人,肯定会买个充电宝随身带着,而很多人可能还不只拥有一台充电宝。同时,手机自有电池的寿命还在延长,快充技术也不断发展,个人判断,当下的共享充电宝,能否爆发需要看是否能找到新的使用场景。同时,共享充电宝的租赁和归还两个主要动作,都是不自由的,必须从特定的地方借并还到特定的地方,如果这里的机柜还满了怎么办?还得重新去找别的机柜,这就丧失了移动的便利性,有点像共享单车出现前,不温不火的城市有桩租赁自行车。不过这一点,在后面第三点也会提到,由于充电宝和单车KTV等线下项目不同,充电宝其本身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特点,如果和线下的同城配送合作,或许会是新的爆发点。毕竟我们得明白,自助服务的形态只是线下场景的一种,未必适合所有的线下项目。共享充电宝未必需要像单车、KTV和娃娃机那样笨重地通过线下铺货去建立规模,结合自身特点去灵活地突破限制才是合理的商业发展路径。二、资本:优质标的稀缺,资金踩踏严重互联网投资窗口越来越短,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很多投资都在一张熟人网里被快速消化掉,市场留给这类项目的时间通常不多,投资人往往很焦虑,如果开枪不够快,很有可能与风口擦肩而过。vc们在选择投资共享充电宝的时候,大概有以下四大原因:1、焦虑:已经错过了投资共享单车的上车机会,这一轮投资共享充电宝最积极的,正是那些没投上共享单车的vc,他们不想错过共享经济浪潮的赚钱机会,死也得死在里面,好对LP有个交待;2、钱多:据报道,共享充电宝行业融资总额超过 12 亿元人民币,是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能有这么充沛的资金供给,也是因为TMT领域这两三年,优质的赛道和项目实在是太少了;3、占位:很多VC认为共享经济是物联网的推动力,因此,那些最容易被共享的东西会成为浪潮中的主角,所以不管产品逻辑和商业模式,先占住坑位再说;4、命格:因为我叫朱啸虎。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过:“总体来说,充电宝这类缺乏刚需和场景支撑的产品,是被资本强行催熟并披上了共享项目的外衣,背后实则是VC基金超募但又找不到好项目后造成的资金过剩,挤压效应由此出现,稍有风吹草动大家就会一窝蜂冲上去。”其实本来在线下,充电宝的分时租赁就是一门非常赚钱的生意(租赁不等于共享),一般可在2-6个月内可以回本,根本无需融资。但是,这种租赁生意带来的碎片型流量,比如校门口的摊位,比如商场某个楼层的过道,可以支撑起一门好生意,但支撑不起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想要讲一个更大的故事进行融资,必须扣上共享的帽子。并且,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在不做补贴的前提下正常营业,一旦补贴开启,所有vc的财务模型都会失效。当然,由此而带来的寡头效应也就意味着,如果有某家公司靠着创新的模式一旦脱颖而出,那么可能它会迅速吸引所有的资金而让其它共享充电宝项目难以为继。三、所有共享项目的背后,本质都是资源的分时租赁。如果某种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被分开的,那么这种资源就具备了被分时租赁的先天条件。而由于其两端和分时的配置效率要做到足够高,才有可能把商业模式跑通,背后对“信息的整合”要求就会很高。因此,一个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就能大幅消除原先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垄断这种资源的分时租赁生意。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的Uber和Airbnb。车辆的位置、房间的情况和客户的需求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一家独大的平台可以为两端(b和c)同时提供这类资源的最佳配置,找到附近能够马上过来接送你的车,或者挑到一套满意的民间住宿。而这种“资源”,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服务。比如Uber和滴滴,表面上提供的是一辆汽车,开过来接你然后送你去目的地,实际上背后提供的是“出行服务”。用户有从a点到b点的出行需求,已知的解决方案(下楼在路边叫taxi,等公交等)都不好用,所以需要Uber和滴滴这样的出行服务解决商。但如果你觉得滴滴的出行服务也还不够好用呢?比如就要去很近的距离,叫车太贵,走路又很热很累,也没有公交车直达,那么这个时候共享单车或许可以胜任这样的服务。表面上用户是对资源(比如某种硬件)进行租赁,实际上用户真正要的是服务,滴滴和ofo等只是服务供应的不同形态而已。现有情况下,ofo是滴滴的一种很好的补充,但由于ofo比滴滴更高频(高过快车和出租车),反而来有颠覆滴滴的可能性,因为这是滴滴涉足并颠覆的其他出行服务领域(比如专车、代驾、顺风车等)都不曾出现过的局面。而对共享充电宝来说,表面上提供的是一个充电宝,其实本质上,你要的并不是那一个硬件,你需要的是这个硬件所提供的“电力传输”服务。因此,业界现在成型的拿到充电宝时候就开始计费的模式,也许并不合理,或者说,是在服务上并不够极致。因为当你借了3个小时充电宝然后归还的时候,真正使用的时间也许只有1个小时。如果你要租赁的真正的资源和服务其实是“电力”,那么很明显,按照你使用充电宝充电的那一个小时计费,才是合理的。上海的泡泡充电的解决方案就是如此,你从底座上把充电宝拿下来的时候,并未开始计算费用,只有当你插上手机并扫码后,计费才开始,这种随借随还的特质比市面上现有的形态要更接近“资源的租赁服务”。很明显,共享充电宝由于低频的特性,反而更需要一个整合平台的出现。如果市面上只剩下一家共享充电宝供应商的话,那它的存在依然是reasonable的。而这家公司究竟会是铺货和拿渠道最多的公司,还是产品最接近资源服务终极形态的公司,暂时难下定论。在现有的充电宝项目不停覆盖商场和餐馆的时候,人流更大的便利店和地铁站应该是充电宝的下一站,那儿可能是移动租赁(带走)的场景高发地。最后我认为,现有的桌面派、小机柜和大机柜虽然确实是在抢占线下红利,但和迷你KTV、共享单车和娃娃机等项目不同的是,充电宝是小而轻的物件,完全可以借助同城配送公司的力量,比如美团和饿了么的配送队伍,进行非用餐高峰期间的充电宝配送服务,上门送货也上门取货,这样一来,完全解放了电力这种资源的服务半径,很有成为共享充电宝项目的下一个爆发点。四、互联网创业核心能力变迁史:从技术和产品到运营和融资这几年,对互联网创业者的核心技能的要求,一直在变化。在早期,这个世界是属于技术男的,哪怕现在看来无比简单的网站搭建,在当时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能玩转,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雷军等,都有这样的背景,并不同程度地在早期直接介入开发工作。但很快,技术的门槛被撵平了,码农虽然依旧是核心竞争力,但光靠技术拉不开竞品友商之间的差距。产品经理被推到台前,乔布斯,张小龙,享受到了rock star般的待遇,跟风而来的还有一大票自称首席用户体验官的ceo们。不过随着现在同类竞品们的UI界面和产品体验已经没太多差别的情况下,运营和资本决胜负的时代终于来了。其实从阿里的淘宝身上,已经可以看出“强运营和强资本”是如何盘活一个“看上去极其不靠谱一开始也不完全不赚钱”的产品了。只是一直到了千团大战期间,由于资本的催化(有了美国市场这条顺畅的退出通道),这些招数才被更多公司广泛地运用起来。团购,打车,直播,共享单车,无不如此。在运营和资本这两项能力上,创始人如果自己并非完全具备,就需要找相应的牛人加盟。比如马云做这件事的时候,他自己其实是有团队(早期的十八罗汉等)能做好运营的,但如果没有当时的CFO蔡崇信,淘宝这事会麻烦很多;王兴虽然因为融资问题贱卖了校内,但是等做美团的时候他其实在这方面的能力已经不弱,但IT极客出身的他,如果后面没能请到阿里铁军出身的干嘉伟负责线下的团队和业务,美团团购的业务也许还是老大,但现在绝无可能做到如此大的盘子且外卖、电影和酒店等业务四面出击;而本身就是阿里大区销售出身的滴滴程维,则请到了在高盛工作多年的柳青出任CEO,为后面不断融资并购快的和优步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两项能力,我认为也是包括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以及所有涉及线下业务的公司能否最终发展壮大的决胜点。五、共享经济的入口:谁会是线下项目的微信?共享项目概念的大热,除了因为线上流量太贵和用户红利消失之外,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开始寻找线下流量的入口。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从2011年左右开始的O2O大潮,虽然核心是在线下的服务(团购、外卖等),但那基本都是对接现有的存量场景,用户的使用流程基本还是从online to offline的过程。但这一次的线下项目,玩法变了,它更多的是创造增量场景,用户使用流程是从offline to online,获得线下流量的红利。”什么样的项目形态,会成为线下服务的入口?会不会有一种形态能达到BAT的业务形态的效果,也就是说,它会垄断来自线下的流量,各种线下项目要开启和服务的时候,可能都很难绕过这种形态?短期来看,因为线下流量的分散化和多样化,用户相互之间并无社交关系,很难想象线下会有一个像微信集中统一度如此之高的入口形态。但是我认为,确实有一些业务形态,要比另一些业务形态具备更基础,更底层的入口潜力。目前来看,有两种形态距离这个入口的定义最为接近:1)各种线下产品和服务的线下汇集:便利蜂和711这样的便利店形态;2)各种线下产品和服务的线上入口:美团、微信小程序的线上赋能形态;便利店的形态看上去是最接近这个入口定义的。随着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不管是淘宝还是沃尔玛具备的性价比优势可能都会渐渐消失,少量精而优的商品被摆放在有限的货架上,但因为品牌优势,用户反而觉得已经够选了,这就是便利店形态面对各类商品的渠道优势。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庄辰超再出发做的便利蜂,要涉足共享单车和外卖自提了,因为它要提供的,是线下服务的入口,我相信后面它肯定还会再做更多传统便利店看上去不会做的事。而美团更像是“线下服务的线上入口”,它自己并不提供任何服务,但它自己是一个超大的渠道入口。同时,它的地推部队,弥补了信息到服务之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团什么都做容易四面树敌,但是如果从线下服务的综合线上入口来说,这事除了阿里之外没有比美团更合适的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滴滴的定位才是“出行服务”,但是由于出行也是线下服务里的一种,所以美团也已经在涉足滴滴的业务,只是最后的玩法不同而已。六、历史的潮流,三方的博弈历史总是如此,以不合理的姿态向前狂奔,但回过头看,一切都显得很合理。2000年左右的时候,公司经常因为融资不顺利而“创业维艰”,到了十年后的2010开始,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一种被资本“矫枉过正”的状态。一个概念的兴起,先不管产品和商业逻辑,大量资本涌入后造成的现状就是,产品确实有需求,但市场瞬间红海了,提供同类服务的公司太多,后期只能合并。从团购,直播,单车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千X大战”的套路不断上演,已经倒下的躯体成为后来者的养料。王兴曾经说过:“我和很多人沟通过「4321」,很多细分领域会经历多进4,4进3,3进2的过程。多进4就像百团大战、百车大战、百播大战,新机会出现时,一堆人冲上去,一段时间混战后可能有4家初步胜出,通常是BAT加上创业公司里的胜者,但这不是个稳定结构,所以还会有4进3,3进2,比如百度外卖先出局了。总有消费者喜欢不一样的品牌,可口可乐或是百事可乐,耐克或是阿迪。企业更不希望供应商只有一家。我觉得有两家是很正常的。”在这波资本狂潮推动的共享经济里,我们从大量不合理的表象中,其实还是可以看到如下三方面的合理性。并且在其中,资本、创业者和用户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博弈。1、资本的贪婪本质:资本永远是资本,你可以说它是邪恶的,但它的本质就是追求回报,快进快出。它为互联网提供了免费模式的可行性,更为互联网提供了补贴模式的成功案例。在淘宝,美团和滴滴这样的案例的鼓舞下,资本的这种特性只会越来越明显。2、增量场景的开拓:专车和taxi都是滴滴出现前已经有的服务,真正让滴滴火起来的是快车(当然也包括红包补贴这种营销手段)。中国的共享经济大潮的玩法,从来不是真正的“把我不用的东西出租给你用”(包括从淘宝开始,真正的二手物品售卖都很少),而是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线下服务来提供给用户使用(快车单车充电宝)。这些项目大体都会有一个对标的传统服务,但是玩法完全不同,共享项目们通过线上服务对接(主要是信息整合和移动支付等)来重构传统服务。3、offline to online:现在的共享经济,核心的方向并没有错,也就是在线下找机会,并且,打通线下到线上的供应链。纯线下的生意,比如小卖部,饭店或者超市,商业前景是极其有限的。基于线下起家的项目,需要创造新的用户使用场景,并且做好线下线上的联动,延长用户生命周期,才能充分享受到线下流量的红利。并且,线下项目其实也同样可以拥有网络效应:一种互联网人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只在线上项目上才会产生的效应。4分享收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好的充电宝牌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