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6住房不够怎么办方便

第四代住房,你不是在逗我吧?
第四代住房,你不是在逗我吧?
——兼谈负责任的创新
所谓“第四代住房”的大饼,已经被画出有一段时间了,因觉新奇、有创意而浏览过,想不起是否顺手转发过,但的确未曾特别在意。近日,朋友圈几次见到这个号称“中国第五大发明”,不由得认真翻阅一下。这一看,发现问题多多,心想会不会又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巴铁”?
(注:本人今晨所见“第四代房已来临,你还在买第三代房吗?”,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人民百姓网”3月10日帖。本人此文中关于“第四代住房”的介绍和图片引自该帖。)
名为“空中庭院房”又称“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的所谓第四代住房,提出的是一种城市住房新模式,核心理念是在不增加太多投入的前提下,把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居家环境(此理念是笔者代为总结的)。命名者把人类住房曾经的“茅草屋”“砖瓦屋”“电梯房”归为前三代,说当前作为城市住房主体的“电梯房”是“鸟笼式”住房:“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分离,人们只能透过窗户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呼吸新鲜空气”;而其第四代“空中城市森林花园”:“将郊区别墅和胡同街巷以及四合院结合起来,建在城市中心,并搬到空中,形成一个“空中庭院房”;“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米的土地,可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可将车开到每层楼上的住户门口,建筑外墙长满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设计者还贴心地预先为可能嫌养护植物麻烦的住户排忧解难:“花草树木的养护浇灌,是采用自动滴灌系统(这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进行自动浇灌,住户只需要每两三个月修剪一次枝叶即可,每家每户绿化院子的成本大概是每平方米500元左右。”(此处未说是年价还是月价。)
帖子的总结性陈述是:“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离梦想中的生活越来越近,空中庭院房,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家小院,可种花种菜遛狗,直接将车开到30层楼家门口!”
一、对所谓九大优势的质疑
该帖子列出“空中城市森林花园”九大优势(注:如下括号中为笔者手记):
(1)“彻底改变目前鸟笼式的居住环境”:“空中花园”,“空中街巷”;(2)“每家都有一座私人小院:实现在都市中回归大自然的梦想;将阳台做高做大,给居住用户带来真正的便利。”
(所说第一和第二条优势其实一样,这也是此项目最诱人的地方。久居嚣杂、污浊都市,渴望大自然清新空气的人们无法忽视这种诱惑。)
(3)“开启空中停车时代;住户车辆及访客车辆都可通过小区外围道路及智能载车系统,一分钟内即可开到所去任何楼层的公共院落里,停在所去屋前的停车位上,方便了人们回家停车和驾车出行,彻底解决了住户停车难问题。”
(“智能载车系统”,说白了就是载车电梯吧?想来电梯不可能直接到位——那将需要对应每个车位一部电梯——大概只能送到楼层吧?上楼之后如何智能移动,智能传送带吗?不大可能,难以想象用传送带把车送到每一车位所需的代价。或者机器人泊车?估计多半是人工操作:统一的泊车员,或上楼后用户自行泊车。那么,上楼后的移动路径的容量需要多大?既要行人又要行车的空中街巷需要多宽?起码要赶得上地面双行车道的宽度吧?)
(既然说可以满足“住户车辆和访客车辆”停车需求,是否估计过这种需求的量级?以如上所说的“30层楼”计,若一层10户则总共300户,按住户车加访客车平均每户2-3台计,则该楼600-900台车,每层20-30个车位;若按每层6户,则需360-540个车位。需要几部载车电梯?平均二三十台车在空中平层相互以及与行人交错,会堵车吗?)
(安全风险有没有考虑过?看看上图中的停车位,无论是“街巷”式还是入户式,都是狭窄的高空车位,若操作不当,后果惨重;而天长日久难免失误,就像地面行车难免刮蹭一样;若出现操作失误,可不是一条“女儿墙”所能挡得住的;完全依靠智能系统,遭遇停电或系统故障时怎么办?)
(4)“不再建地下停车场:只开挖主楼的基础部分做人防层及布置设备,不用再往下大开挖两三层建停车场,可节省90%的地下工程量,缩短工期。”
(若使一座建筑坚固到可以承载每层的森林和停车场,墙壁厚度、强度须增加多少?如此沉重的地上建筑,地下只挖一层,稳固性何以保障?设想普通楼房30层,和这种“空中街巷”加“空中花园”的30层,对地下基础的要求会相差很大吧?若需深扎基础,成本怎能不升反降?由于载重过大而增加建筑用料的一片“空中城市森林花园”小区,所需用的水泥,是否要一座小山的石料来烧制?需用的钢材是否也要翻倍?)
(5)“使房屋面积凭空增值15%以上:住户从载人电梯出来即在所去楼层的室外街巷里,从街巷直接进出自家大门,没有了传统的电梯厅及过道,减少了公摊,使房屋公摊面积下降到10%以下,这是了不起的创新成果。”
(这一条尤其可疑:“没有了传统的电梯厅和过道”“减少了公摊”,那么,增加的“空中街巷”面积不是比“传统的电梯厅和过道”大得多,不需要公摊吗?没有了地下停车场,汽车只能上楼,增加的载车电梯不公摊吗?把钢铁重物垂直载上载下,增加的耗能不公摊吗?更何况,这些增加出的不必要能耗,是有碳足迹的,它们可能来自毁坏自然生态的水、煤、核电。)
(6)“不增加占地和建筑成本:可建设高层、中高层、多层等所有建筑和所有户型及大小面积,可采用框架、框剪、钢构等任何建筑形式;容积率可建到1.0~6.0;建‘空中街巷、空中停车及每层公共院落’的成本,与大开挖建‘地下室停车场’的成本基本相当,甚至还略有减少。(7)”使投入与产出比发生质的变化:投入普通建筑的占地和建造成本,却得到比别墅更好的房子。”
(第六和第七条说的基本也是同一件事。那么,减少了下挖深度,向地下的纵深的确是减少了,但放弃了地下停车场集约使用空间的优势后,每层都要增加停车、走车空间,需增加多少平面占地呢?另外,如果用地下停车场,整个小区可以只有一个通向停车场的入口、一个出口,而车辆上楼,即使是用“智能载车系统”上楼,车们总得来到楼下吧,总得在楼下有缓存空间吧?如果赶上早晚高峰,还得有车们排队的空间吧?一栋楼数百台车进出哦,需要增加多少平面占地空间?真的是“得到比别墅更好的房子”,真的只须“投入普通建筑的占地和建造成本”?)
(8)“具有非凡品质,却可造福亿万百姓:与别墅一样都有家有院,但却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更方便人们上班、上学、休闲、医疗和出行,同时它比别墅居住更安全、更私密、视野更广阔、不荒凉和更有生活气息!”
(此条没什么新东西,可以与第一条、第二条合并。但是,笔者这里却想对所谓可“造福亿万百姓”的提法吐个槽:知道“亿万”是个什么概念吗?难不成想把现有中国城市住宅全拆掉,通通盖成“空中城市花园”?知道那样做的代价会有多大吗?商业推广应有诚信,别忽悠。)
(9)“更适宜人类居住:第四代住房拥有多项原创核心技术,其中任何一项都将颠覆传统的住房模式,都将使人惊叹不已,因此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将彻底改变城市钢筋水泥林立的环境风貌,彻底改变第三代住房鸟笼式的居家环境,使家变成家园,使城市变成森林
,使人类居住与自然完美契合并和谐共生!”
(此条中其它内容与第一第二条无异,有用的信息是说已经“拥有多项原创核心技术”,“被业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这一点确实引起过笔者感慨:穷则思变,人多地少刺激发明产生。不过,梦想可以是浪漫的,工程却是要严谨的。所拥有的技术足以解决问题吗?恐怕还有许多问题是技术所无力解决的。)
二、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
(1)土壤问题
需要多少土壤、多厚的土层来支持高大树木的发育成长?“第四代住房”“把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居家环境”?真的可能“不增加太多投入”吗?
高大的树木,根系都会很庞大。对于一棵树,俗话说:地上多大地下就多大。薄薄的土层如何支持高大植物根系的发育?若土层不够,结果大概两种可能:一是植物憔悴、枯萎,长成“小老树”,直至死掉;二是树根撑破建筑,形成安全隐患。而若把足以养植一座“城市森林”(假设真能做出城市森林的效果)的土壤搬上楼,需要一座山的土源吧?搬运一座座山进城,要多少交通和能源运力?
另外,花园土壤需不时更新,否则土质就会下降,而巨量的更新土源如何解决?换下的巨量旧土又如何处置?频繁更新土壤显然不可能。若不更新土壤,土质下降植物必会枯萎,如何解决?用化肥吗?若用化肥,则会使土壤板结,只是减少了土壤更新的频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质量问题,还会导致排出含有化肥的污水。
(2)植物病害问题
那么密集的植物群落,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树绿花红、蜂蝶飞舞、鸟雀合鸣。那么,植物的虫病菌病如何解决?若不用农药,小区或成灾区;若用农药,小区将成毒区。空气中,以及花园污水中,都将含有大量农药成分。
在这样的土肥环境下,还说可以“种菜”?难以想象。
(3)耗水问题
植物密集,可以带来丰富的氧气和湿度,会使人感觉舒适,但这是以足够的水源供应为前提的。植物叶面、枝干和土壤,每天要大量蒸发水分,建筑耗水量会大增。是的,可以用中水,但小区中水也未必够用。而且,中水,本来是要有很大一部分用来补充城市地下水的,这个缺口如何补?在如今城市水源枯竭的背景下,淡化海水、远程调水的代价,有没有算到这样耗水型消费住宅的成本中。
(4)污水处理问题
按照设计方的构想:“所有院子的混凝板都是下沉板上翻梁,就像卫生间的结构一样。”如下图。&
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花园施肥和用药,产生的污水,是在小区内自行处理后形成中水复用呢,还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如果自行处理,增加的处理设施和建筑面积怎么算?如果直排城市下水系统,那么多这样的小区,都将相当于农业污染水平的化肥、农药污染排入下水系统,增加的城市公共污水治理压力,加上空中街巷、园林放大后养鸟、遛狗增加的污染,要其他所有没享受到“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的公众分担吗?这样合理吗,城市是不是应该提高此类高档小区的污水处理收费比例?
二是,滴灌对水质还是有要求的,不然滴水的小孔很快会堵。中水,能否适合使用?如果用没那么多水垢和污物的优质水,增加的水源成本有多大?且不说住户个人是否愿意承担或是否能担得起这个成本,只说城市,以如此高昂的水源消耗增加绿色覆盖率,对于水资源的使用是不是经济的?毫无疑问,同样的用水量,若在地上养育同等生态功能的植被,一定会比在这样的人造设施中更经济。
而且,地上植被,若水源、养料充足,会繁衍出自然生态群落,会沐浴自然的雨雪风霜,自然增加地下水补偿,自然生长壮大,良性循环,生态效益高。而人工阳台上,很难产生生态群落的自然繁衍,乔木、灌木长到一定体量势必就会被剪裁,或者根本就不可能长到它自然生命所赋予的体量。生态效益有限。若考虑到为此付出的各种代价,则所谓“空中城市森林花园”的居家景观价值大于生态价值。所说单一植被是绿色荒漠、人造草坪是绿色荒漠,也是这个道理。
(5)“第四代住房”规划目标的可行性问题
“空中街巷”“空中停车”这个目标明显太乌托邦,不可行。其实所谓“空中停车”本也不在“世界第五大发明”的核心理念中,被标榜为“世界第五大发明”的“第四代住房”,核心理念是“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家居环境”(当然,这一点是笔者代为总结的。)。“空中停车”仅是锦上添花。若取消这个“空中停车”,像目前的常规城市住宅小区那样,使用地下公共停车场,发挥地下空间集约优势,或许更能突显“第四代住房”的核心理念。
那么剩下的就是“空中花园”了。假设说这样的“空中花园”小区建成了,也入住了,大阳台上的植物或因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而大面积死亡,空中森林的“城市氧吧”效益能持续吗?如果植物所可能给住户带来的福祉也失去了,就剩下一个大阳台,那投入产出效益还值得吗?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住户有没有必要花那么大代价,换一个超大的空中阳台?
如此这般,“第四代住房”的核心规划目标是不是都消解了?
(1)发展观问题,发展方式导向问题
如果把一座座山的土挖出来,运到城里,再搬到高楼上去种树养花;把一座座山的石头炸出来,烧成水泥,再运到城里,搭成数十层的“空中街巷”,为的是享受“自然风光”,我们为何不直接在青山绿水间修屋建房?如果把一座座山的生态毁掉,换来都市里的人造阳台,那么,对于区域甚至国家而言,“空中城市森林”的生态效益能抵得上那些被毁掉的山吗?再加上电能和水源的消耗呢?这些电能和水源,也可能是毁掉了另一些山山水水换来的。
当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候,当依赖城市水泥架构的“森林”无以为继,枯萎了的时候,我们还找得回那些被毁掉的山吗?
所以说,这不是个高档小区建筑模式的问题,而是发展观问题,也是一种发展方式的导向问题:我们是应该毁掉城市之外的生态,把大自然中的水、土、石、树搬进大都市,做成人为景观,虚假地暂时满足一下需求,还是应该引导减弱大都市的资源集聚,从而也减弱大都市的人口集聚,以分散均衡节制地使用资源?在原生地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使用资源,让乡村和城市、小城镇与大都市同样地健康发展,让人们可以在更自然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是一种更可取的发展方式。
(2)对大自然的敬畏
不要设想天上会掉馅饼,不要设想会凭空产生的奇迹。怎么可能把自然生态引进城市居家生活,而不用付出代价呢?你这里的一分奇迹,一定会是其他地方几倍的付出换来的,就像如今密集、巨大都市的繁荣,是以乡村和原生自然的萧条为代价一样。大自然的奇迹,是亿万斯年进化的结果,是生物群落的和谐共生,没那么容易被人为复制。顺应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有未来。
(3)负责任的创新
“负责任的创新”是近年由欧洲科技哲学、科技伦理学界提出,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的科技与工程伦理理念,同时也是约束科学家、工程师科研和创新行为的伦理规范。其意在于让科研和工程从业者,在提出和施行创新成果时,要充分考虑到对自然环境、子孙后代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在成果施行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当然,更应该考虑到这样的创新成果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引导是不是更健康,抑或是使发展方式变得更疯狂。
凡是存在如上影响和隐患的所谓“创新成果”,都应该被抵制。
现在是晚7时刚过,笔者再次打开“人民百姓网”公众号上“第四代住房已来临,你还在买第三代房吗?”这篇帖子时,发现其篇尾动态计数显示我“是第位转发的人”(为留存这个帖子,今天早晨7时刚过,我把它转到了自己另一手机的微信小号中),不由得心中发出“8位数的转发量,可见阅读量会有多大”的感慨。试验性地用小号在小圈转了一下,打开看看,还是“”!感情这是个虚假显示数。也是哈,次转发,怎么可能才只有6799次阅读?想起来早晨注意过阅读数是5158次。差不多12个小时时间,增加了1600多次阅读,对于一个帖子来说,是相当不错啦。
只是,就算创意好,做如“”这样虚假的商业传播,也是会损失信誉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代表谈住房:不一定要买房能方便居住就行
原标题:代表谈住房:不一定要买房能方便居住就行
今视网3月9日北京讯(记者 陈大圣 胡康林)“不一定每个人一定要买一套房子,应该是大家都能够比较方便的获得居住的权利。”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政协副主席龙国英在就百姓住房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房价高涨的现代社会,百姓不一定要买房居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择租房居住。政府在为百姓提供的同时,也要规范租房市场。随着房价的日益飞涨,百姓买房成为一大难事。虽然全国各地都推出了经济适用房,但对于部分贫困家庭来说,购买经济适用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一直比较模糊,所以现在各地这一块的保障在萎缩。因为它对购买人群的收入很难界定,原来有一些界定,也是属于中低收入阶层。说实在的,这些人经济适用房他依然买不起,有些地方放宽了政策,但是出现了很多开着好车的人进出,这些现象也挺多的。”龙国英说。“居者有屋,是每个人都必须要买一套房子,还是说有房子住就可以了。我觉得不一定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因为这也不适合我们整个流动的人口。应该是大家都能够比较方便的获得居住的权利。”龙国英认为,除了买房居住,百姓也可以通过租房来居住,但政府要对租房市场进行管控,规范这个市场。“这样我们百姓就有很直接的渠道租到房,另外也不用担心哪天他就把我赶走。”“现在政府推出的有三类住房,一个是公租房,一个是经济适用房,一个是。廉租房的对象也是比较明确的,基本上属于低保、收入非常低的这些人群,是社会最困难的这部分群众。但这些人毕竟也有限,所以现在国家可能更重视的是公租房。对一些新就业的人群,又一下子买不起房,但是又要有房子住,所以公租房就解决了他们的问题。”龙国英说。为让贫困百姓解决居住问题,政府在推出经济适用房的同时,也同步推出了廉租房、公租房等。就江西而言,目前江西已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初步构建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普通商品住房互为补充的梯级住房供应体系,实现了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城镇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公租房能多数人解决住房问题,但如何规范公租房是一个难题,龙国英说,公租房的标准不宜太高,可能还是以五六十个平方为主,太大了下一步推出机制可能更复杂。“我建议公租房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推出机制,就是当租房的人收入超过这个标准,他就应该退出公租房。如果个人买了房子的,也要退出公租房。怎么样确保退出,这个是下一步应该要好好设计的制度。”龙国英说。编辑:李柳瑶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房子不同,生活方式天差地别(组图)_网易新闻
房子不同,生活方式天差地别(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荣和天誉配有恒温泳池,供业主体验。买房有时可决定日后的生活方式。  房子的社会关系 生活
  Text/记者 李川 Photo/何俊涛
  任志强说:“想幸福,得买房。”但买了房真的就能幸福了吗?不同的房子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房子,这是每一个购房者在看房之初就必须弄清楚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几对业主和准业主,看看他们的房子是否给他们带来了幸福生活。
  交通便利是王道,
  工作生活两不误
  代表人物:小陈
  小陈和妻子都是“80后”,3年前两人商量着买婚房的时候,首先圈定的条件就是地段。“我们上班的地点都在阳光100城市广场附近,要是在其他片区买房,上下班多浪费时间。所以,买房只看河东。”最终,小陈买下了潭中东路附近的一套三房。
  “3年前,7000多元的价格,不便宜。不过,一分价钱一分货,现在生活可方便了!”小陈说,两人现在上下班就5分钟车程,顺道在小区附近菜市买个菜,回家烹制爱心餐。吃完饭,或是到市民广场散步,或是到河堤吹吹江风。“未来等柳州万达广场和柳州华润中心都开业了,逛街也不愁没地方了!”
  省下房款买辆车,
  刚需也可“一步到位”
  代表人物:小张
  对于购房资金紧张的小张来说,要想买套市中心的房子简直是异想天开。一开始,小张打算在静兰路一带置业,相对市中心“8”字头的价位,这里的房价才“6”字头,便宜了许多。但后来得知位于阳和片区的盛天龙湾才卖5000元/平方米,比起静兰路一带更低了1000元/平方米,小张立马就买下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三房。
  “省下来的10万元买辆车,现在上班还是很方便的,想去哪玩也更自由了。这样来看,我也算是房车一步到位了呢!”已经入住盛天龙湾的小张说,有了车子,出行时间大大缩短,生活也不像别人想象中那般远离城市。
  住在市中心,
  吃喝玩乐样样有
  代表人物:小李
  住在市中心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性,小李是最有发言权的。小李家就在龙城路上,虽然房子老旧,但足够方便。“一下楼就有街逛,朋友聚会地点都在这附近,走几步就到。”不过,房子年纪大了,小李的父母也寻思着换套新房子。住惯了市中心的一家三口,二话不说就买了万达华城的新房。“柳州万达广场以后就是柳州的新中心了。不管是吃饭、逛街、唱K还是看电影,5分钟路程内就能解决,当然选这了!”小李说。
  住得远出行难,
  想聚会都不容易
  代表人物:韦女士
  韦女士家住柳钢职工宿舍,每次到市中心和姐妹逛街,用韦女士的话来形容就是“心力交瘁”。“现在聚会基本都在五星街,从柳钢出来,坐公车都要40多分钟,稍微晚一点,就得担心错过末班车,太偏远还不安全。”虽然和姐妹聚会很开心,但是来回耗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让韦女士也吃不消,总要提早回家的她也难免让大家觉得玩得不够尽兴。“现在是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人也越来越宅了。”韦女士无奈地说,现在正努力攒钱换房,“下一套房一定要离市中心近一点!”
  楼盘配套全,
  方便运动更健康
  代表人物:曹先生
  曹先生在荣和天誉买了套房,还没入住就过起了准业主生活。“荣和天誉的会所已经面向业主开放了,我几乎每天都会去恒温泳池游泳。以后入住了下了楼就能游泳,还有健身会所,锻炼真是太方便了。”曹先生说,自己以前并不喜欢运动,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现在经常游游泳,感觉身体舒适不少,还通过运动,结识了不少业主好友。“现代人工作生活越来越忙,难得主动运动,好的项目能为业主提供完善的配套和服务,也为我们创造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配套不完善,
  生活缺少乐趣
  代表人物:张女士
  由于家中有老人同住,张女士买房时,倒也想到了运动配套的问题,但并没有重视。“我就想着现在公共运动设施已经很普及了,小区里有没有并不在意。这套房子价格可以接受,就买了。”没想到,住进小区后,张女士就后悔了,“公共运动设施在公园里,想运动还得专门走过去,夏天更不想出门。”
  张女士还想到,以后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能在小区的游乐场所里运动玩耍,就再方便不过。可惜现在住的小区却连这些基本配套都没有。“下次买房子,决不能这么草率了。”张女士后悔不已。
  作者:李川 Photo 何俊涛
本文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城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这8种房子打死不能买,几乎有钱人都不会住这8种房子打死不能买,几乎有钱人都不会住白云婉婉百家号现在很多购房一族,购房的主力军,都是一些没有太多购房经验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往往考虑的都是房子的款式,格局,楼层等等因素,往往却忘了最重要的房子地段位置。无论在日后的居住或者投资,房子附近的环境很重要!这八种房千万别买!1.加油站附近很多人觉得买在加油站附近,加油很方便,但其实从健康的角度分析,汽油里面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比如铅等等,对身体危害很大,而且加油站24小时都有车辆出入加油,也会产生一定的噪音。2、产权不明的房子买到产权不明的房子面临的将是无穷尽的麻烦,所以买房之前必须要将自己房屋的产权弄清楚。3、变电站或高压电塔旁边的房子变电站或高压电塔的强辐射会引发心脏病、心血管等疾病。4.房子附近有医院有一些朋友喜欢房子附近有医院,看病都会方便些,但是医院是阴气极重之地,每天都会出现生离死别,房子离得过近,必然会影响磁场,导致家运衰落,同时医院是24小时都车来车往的地方,对我们的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5、住房的阳台和主卧不要对着尖角从风水学上说,对着尖角的房产,都是犯了煞,从物理学上说,则是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分子、质子运动所组成,所有的物体都产生电信号,引起电信号时出现一个集中点位,我们的发射塔一定都是尖的,接收器一定都是圆形的,所以这种位置都是不好的,这种地方能回避尽量回避,如果不避开,主人精神很差甚至造成精神分裂症。6. 阳台,卧室窗口不要对笔直大路从多年售楼小姐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房子一般犯了风水中的大忌,住在里面的人很多身体一般都不是太健康,而且正对笔直大路,容易使人精神紧张,产生幻觉。7. 房子旁边是农贸市场农贸市场虽说比较方便,但是里面有家禽档口,容易滋生一些细菌和异味,如果房子就在旁边,始终不太卫生,而且农贸市场人来人往,会带来比较大的噪音和治安问题。8.房子阳台不要看到烟囱有一些房子可能靠近工业区,但是千万不要在阳台看到烟囱,尤其是处于烟囱的下风口位置,带来的空气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一些化工厂,房子买了以后可能使你永远都不敢打开阳台窗户,对家人的身体健康安全产生的影响太严重了。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白云婉婉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纵使那片蓝天还为你静守,白云婉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不做了住房公积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