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铜元二十文价格表伍佰文的铜元多少钱1个?在哪里可以交易?(出售)

老师,请在这里输入推荐理由、藏品卖点,300字内。成功卖出后,您将获得平台佣金收入的15%作为奖励。
您可以从是否开门、性价比、典型、精品以及趣味性等角度来作为您的推荐理由。
您好!请!
华夏收藏APP天天拍卖,就等你捡漏
> 中华民国 五百文铜元
手机下单、沟通商家
商品价格:
¥议价交易
发货运费:
卖家承担运费
是否包退:
承诺货物包退(退货的运费、保险费由买家)承担
更新时间:
商品评论:
出价金额:
温馨提示:为保障您的利益,请网上成交,谨防诈骗,因为在平台外交易产生的纠纷,平台不予保障与处理
卖家信誉:
消保用户:否
身份验证用户:
提示:如果您的报价卖家同意,但您不履行购买,视为恶意报价,首次警告,第二次扣除500藏币,第三次直接封号处理!
卖家其他商品
地摊最新商品
描述:中华民国-五百文铜元--4.5x0.25cm重:38.1g喜欢的可联系
评论回复:
*回复提交前请看清楚下面的注意事项
请您注意: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以及交流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回复中的任意内容;
?违反本网其他相关规定的,本网有权删除评论,严重者封闭帐号甚至封闭IP地址;
?您在华夏收藏网发表的作品,其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地摊商品藏品交易声明:
地摊交易区所展示的物品交易信息,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华夏收藏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华夏收藏网有两种交易模式,1、买卖双方私下协商自行交易;2、买卖双方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
凡是用户私下交易免费,但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华夏收藏网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推荐您选择委托华夏收藏网代理交易,具体安全交易方法如下:
代理交易其运作的实质是以华夏收藏网为货与款转移的中介,提供让买卖双方都放心货款转移的一种服务。
1、买卖双方通过看图、交流达成交易意向,买家将货款作为押金汇至本网,本网收到押金后,通知卖家向买家发货供买家上手检查确认;
2、卖家收到本网通知后向买家发货,买家上手检查确认货物,如果认可接收,通知本网交易成功;如果不认可,在一周内将货物退还给卖家,并通知本网交易失败;
3、本网接到买家交易成功通知,打款给卖家,同时扣除4%的押金用于本网汇款手续费以及相关税收费(卖方支付),不足1元按照1元来收取;申请店铺,手续费优惠,更有最高封顶500元;
4、本网接到买家交易失败通知,等待卖家到货确认后,本网将押金扣除银行手续费后还给买家;
5、根据交易成功与否和交易金额的大小,进行相应交易信誉值的加减。
6、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7、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8、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藏品交易注意事项:
1、如藏品有缺陷,请单独拍照并作说明,否则交易因此出现责任由卖方承担;
2、交易过程中双方自行协商包装、保险、运输的要求及费用,如因此发生问题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出现交易纠纷,先买卖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来解决问题,7日内未果,本网具有裁决权,买卖双方可以酌情参考;
4、本网联系交易联系热线电话:9 或者;
5、查看,本网藏品交易专用帐户
6、用户因进行交易、获取有偿服务或接触华夏收藏网服务器而发生的所有应纳税赋,由用户负责支付;
7、提醒买家:到货后一定要检查货物的完整性后再签收,如果发现有损、少件,当场拒收退回,并确认做好包装,如已签收请要求快递当场出具证明;
8、提醒卖家:考虑到目前邮政以及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请卖家选择相对比较规范、有信誉的物流公司,卖家本人要对藏品做好包装,并和邮政和物流公司签约做保障;
9、本网特别提醒:大件易碎品一定用木架打包固定好。
10、买卖双方同意一旦产生法律纠纷并起诉本平台,则以本平台所在地法院为第一审管辖法院。
其他交易疑问
向本网交易管理员寻求帮助本网交易处理电话:9
开户行:工商银行杭州观音桥支行帐号:90 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杭州城北小微企业专营帐号:10 302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杭州仓基上分理处 帐号:50
收款人: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农行杭州和睦支行 帐号:00 1372 6开户名: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学院路支行 帐号:18 5889 00开户名:杭州趣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投诉商品:
投诉理由:
中国领先收藏品交易平台
15年收藏行业专营
300万用户口碑信任
行家云集帮你鉴定估价
7天无理由退货,购物无忧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铜元收藏入门六要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铜元收藏入门六要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
我的图书馆
中国铜币十小珍和中国银币十小珍
中国铜币十小珍
1、中心“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
2、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二十文
3、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十文
4、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
5、中心“津”字嘉禾拾枚(1936年)
6、大清铜币中国孔双花二文
7、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
8、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
9、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
10、中心“汴”字大清铜币二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正面上字为“光绪年造”下方中心“龙”,背圈内“大清铜币”直读、中心“粤”字。齿圈下方四字满文两侧“丙午”双圈中间有字为“户部”下方字为“当制钱二十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二十文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淮”字二十文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苏省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在淮安府清江浦增建铜币厂,于次年9月开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币值有十文和二十文两种版别,其中二十文大钱乃试铸,存世不过二三枚。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淮”字二十文
1902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2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一枚,红铜质。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十文,俗称安徽方孔铜圆,位列铜元小十珍之列,此钱向有不破版、破版二种版别,此枚为不破版,据统计存世仅有四枚,为钱币收藏大家张璜旧藏,系四枚中品相最美者,极为珍罕,近未使用相关链接:自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两千年来,中国流通着金属铸造的方孔钱,它既是一种货币形态,也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古代中国文化意识的缩影,正是这种天圆地方惟我独尊的妄自尊大的思维,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步伐;直至十九世纪,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列强的军事和经济入侵,惊醒了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的科技,改革中国的现状,是当时洋务派的旗帜,痛定思痛之后,中国终于引进了西方的造币设备,学习西方国家,用机器制造出了方孔制钱,其最早期的代表为中央造币机构宝津局机制方孔制钱和地方土法制作的宝浙局机制方孔制钱;然而,机制方孔制钱的制作耗工费时,机器易损,产量低、成本高,形制重量难以统一,使用不便,因此注定了它是短命的,千百年传下来的国粹--方孔制钱,也终于到了它寿终正寝之日,而中国货币发展史上,从传统铸造的方孔制钱跨越到近代机制货币的分水岭和里程碑,就是安徽方孔铜圆安徽方孔铜圆虽然带有方孔,有着传统制钱的形态,但它却是依据近代货币的全新概念设计制造的,所以它历来被称之为铜圆,虽然它仅处于少量试制阶段,但它的存在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方孔铸钱的终点和墓碑,使人们看到了孔方兄与近代工业化社会的格格不入之处,正因如此,安徽方孔铜圆以其历史地位和意义名列中国铜圆大珍之前茅,如从中国货币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无论哪一枚中国铜圆珍品都无法与之相比长期以来,安徽方孔铜圆一直存在着破版与无破版两种版别之说,据统计,目前可以见到存世的无破版安徽方孔铜圆民间收藏有两枚,分别为四十年代中国铜圆大王张璜先生收藏(即此次拍卖的这一枚)和中国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所收藏,此外,已知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各藏一枚,四枚之中,以张璜先生这枚品相最好;破版安徽方孔铜圆,四十年代在江浙一带一次出现了二十枚,据称为币模破裂后所打制,币上有模子破裂后的裂纹痕迹,故称为破版,查阅当年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文献资料可知,在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短短两天内,由于模具的设计缺陷和操作失当,导致模具的损坏和破裂,以致无法继续试制,设备也只好送去上海修理,而最终只好放弃这种带方孔的设计,由于铜圆试制一般都是单枚打制用以测试效果,所以很难想象在模具破裂后的短时间内,又连续毫无意义的试打制了数十枚破版的样品,因此,安徽方孔铜圆破版币,在民国时期即有原模后制之说,究竟安徽方孔破版币是否原模后制,比较破版与无破版币两枚实物之后,答案很明确:破版币确为原模后制,根据有二,其一,破版币的滚边工艺与无破版币的完全不同,以致视觉上看来破版币明显的比无破版币薄,其二,破版币的齿模与无破版币所用的齿模不同,从而边齿的形式和齿数也不同,由此分析,在试制安徽方孔铜圆的极短时间里,变更滚边工艺和更换齿模既不可能也不切实际,实物的比较和研究证实了民国时期的传说,由此可知,当时在极短的两天内试制的无破版安徽方孔铜圆样币是极其稀少的,当然,破版的安徽方孔铜圆虽然是在民国时期制作,但面、背模具均为原模,仍不失其欣赏及研究价值,品相精美者近年成交价格也已超过15万元人民币。2005年嘉德秋季拍卖会88000元成交。2012年上海崇源秋季暨十周年庆大型艺术品拍卖会632,500成交。
1902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样币
民国“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
民国“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辛亥革命后,云南军都督府将原造币厂改归地方. 为庆祝"重九"起义胜利,特新开模式铸造一仙铜圆.正面中间为五色旗及陆军军旗交叉,上边有"大中华民国"五字,下边环绕"云南铜圆"四字,背面有一个内圆圈中标明币值面额"一仙"二字及及嘉禾.整个币型殊属威严,亦示推翻帝制,万众欢腾之意.因"一仙"铜币"系试铸币,没有公开发行,故传世极少.中国铜币十小珍。
民国“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
1936民国廿五年制宋哲元津字嘉禾拾枚样币
1936民国廿五年制宋哲元津字嘉禾拾枚样币,珍稀品,存世仅二枚。“津”字嘉禾拾枚銅元,是冀察政務委員會的鑄幣,也是著名的“宋哲元銅圓”珍品系列的組成之一。
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三省後,日軍繼而實施進佔華北的侵略步驟, 竭力策動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脫離南京中央政府的自治運動,組成傀儡政權,企圖把中國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日,在日軍脅迫下,南京中央政府經與平津衛戍司令、冀察綏靖主任兼河北省主席宋哲元商議,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由宋哲元出任委員長。藉以減輕日寇以武力手段來推行“華北自治”的壓力。
冀察政務委員會,名義上屬中央行政院直轄,但實際上有很大的獨立性,可自主辦理河北、察哈爾及平、津地區的一切軍政事務。為顯示政權的自治性,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間,在冀察綏靖公署修械廠(原天津造幣廠)中,設計鑄造了多種帶有“平、津”字樣的銅、鎳鑄幣。由於此類幣是宋哲元主政該地區時的產物,故錢幣收藏界將其概稱為“宋哲元銅元”和“宋哲元鎳幣”。
日,日本挑起盧溝橋戰爭,隨後大舉進犯平、津地區。宋哲元所部二十九軍因抗擊失利,退守河北保定。冀察政務委員會宣告解散,代之而起的是“華北臨時政府”。
冀察政務委員會,為時不滿兩年。由於為時短暫,更由於其鑄幣舉動,違反了南京國民政府關於鑄幣權專屬中央的法令,遭到中央政府的強烈反對,故所鑄之幣,出數無多。其中,大多系極為稀見的試鑄樣幣。而即使曾被批量發行的壹分銅元,也因中央政府明令禁止,而遭徹底回收熔毀,流傳於世者亦寥寥無幾。就後世所現實物而言,此項鑄幣,無論是銅圓還是鎳幣,傳世均甚稀有。2013 香港春拍成交价:USD 295,000。
1936民国廿五年制宋哲元津字嘉禾拾枚样币
大清铜币中国孔双花二文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背双花二文试铸铜币样币,中圆孔满穿,红铜样币,为铜元小十珍之一,存世极罕。宣统二年四月,朝廷根据币制调查局的研究,颁布了一套新币制,以银为本位,壹圆为主币,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及五分镍币和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作为辅币,并由造币总厂新造各种新式钱币。后来,因一分铜币易与旧铸当十铜元混淆,而暂缓铸造,后又试铸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铜币,除十文有流通外,其余铸量皆少。——郑仁杰著《中国铜元鉴赏》第174页中心“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背双花二文试铸铜币样币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试铸铜币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试铸铜币,资料显示,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已知存世仅三枚。据嘉德介绍之拍品为“台湾郑仁杰铜元目录封底原品”。因其仅为试样,故存世传承量小为珍,得封中国铜币十小珍之爵。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试铸铜币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
清末民初山西省一直没有铸造铜元,主要流通方孔铜钱。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天下大乱,各地形成了军阀割据独立自治的局面,他们大多各自为政,自行造币。南方诸省首先发行铜元,获利颇丰。山西军政府也不甘寂寞,据《山西文史资料》第六十三期等资料记载,1918年阎锡山从省外购回16部制作铜元的机器,并从南方招来熟练技工,在省城太原小北门外柏树院千佛寺内的陆军修械所内设立铜元厂,该厂从社会上大量收购铜钱,熔化后改制成铜元。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撤销铜元厂改为太原兵工厂,铜元停造为止,前后历时8年,最高日产铜元120万枚,当十铜元即一枚铜元相当制钱十文共造枚(另一说为枚),当二十铜元共造枚。获利约360余万元。山西铜元数额之巨,获利之厚,在民国时期各省中应名列前茅。
山西壹枚开国纪念币,即为山西铸币之初(1918年)所造,此钱大都是从流通币中拣出,此种山西造纪念币有二种版式,一是台湾艺术图书公司出版,孙仲汇先生主编《中国古钱》内有收录,正面五色旗旗幅布局合理,有飘动感,两侧卷草花五圆点,;另一是郑仁杰先生编的《中国铜元鉴赏》,两侧为卷草花五角星,大陆钱币书籍收录的多为第二种版式。因为山西以前没有铸过钱币,最初铸品为山西开国纪念铜币,经验和技术都不成熟,特别是在雕版及铸工方面都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致使此币文字及图案均较为拙劣,文字突起部分不明显,较易磨损,因此品相不佳,后来改版大量铸造了具有山西特点的“壹枚”和二十文“中华铜币”。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
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
约民国二十年(1931)间河南省铸造。为中国铜元最大者,系试铸样币,存世稀见。属中国铜元大珍之一。正面右侧一旗(国旗)未刻出图纹。系模具半成时试模铸品。殊为奇特,存世仅此一枚。极珍。
中国铜元大之最—河南五百文铜元
河南五百文铜元是民国年间河南省铸币。此币,直径45.2毫米,厚度3毫米,重量37.5克,面值五百文,各项数据均创了中国铜元之最,为中国最大的铜元。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路军阀割据一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北伐战争结束后,新军阀赶走老军阀,各地政务仍为各种军人政权所把持。为扩充军费开支及搜刮民财,各时期的军阀都以滥铸虚值铜元为财源之一,而且面值越铸越大,致使通货恶性膨胀。
河南五百文铜元是军阀主政河南时的产品。自辛亥革命后,主政河南的军阀先后有赵倜、冯玉祥、刘峙等。在他们当政时期,都有大量各等面值的铜元铸造。根据此币正面所铸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图案来看,此币的铸造时间应为北伐战争胜利以后刘峙任河南省主席时所铸,因为北伐战争结束以前,国旗的图案是五色旗。
刘峙是深受蒋介石器重的国军高级将领之一。其自幼置身行伍,早年曾参加护国战争及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及不久后的蒋冯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被蒋介石授以上将军衔,并于1930年10月出任国民政府河南省主席兼河南省保安司令,主政河南近九年。其主政初,铸有大量的铜元,而且多为大面值的二百文铜元。据证,河南五百文铜元也是其主政初期的出品。
也许是因面值过大而遭各界反对,此币未批量铸造,仅出少量样币。台湾的铜元收藏、研究家郑仁杰先生在其《中国铜元鉴赏》一书中叙述:“据说当时只铸了12枚”。……此说虽不知所出其详,但基本与存世所见数相符,其极为稀见是可以肯定的。由于此币享有中国铜元之最的盛名,更兼之以稀罕难觅,故历来为中国铜元的大名誉珍品之一。
此外,传世品中尚有一枚奇特之品,其币面的双旗,左侧军旗是有图案的,而右侧应铸的国旗是未刻出图案的平面,实在耐人寻味。联系历史背景考察,此一现象,更可能是北伐战争刚结束,造币厂在雕模时尚未得到国旗图案最终确定的信息,故暂且留白而铸出试模样币。因为按正常的币模刻制流程,其中心图案是整体一次刻成的,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出现此种“半成”现象的。据此认为,此币不应被视作一般的版别趣味品,而是一件富有史料内涵的、可以以物证史的珍贵文物。
此右侧国旗无纹的河南五百文铜元试模样币,存世仅见一枚。因其奇绝神秘而深受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的重视,并为马老所毕生珍藏。
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
“汴”字大清铜币二文
己酉大清铜币中心汴字当制钱二文一枚,传世见有四枚,甚为珍罕,为民国北京泉坛名家骆氏旧藏,脉络清晰、流传有序,尤其是成系列收藏,更为难得。极美品己酉“汴”大清铜币己酉“汴”大清铜币是清末河南省“度支部造币汴厂”出品的铜质铸币,其面值分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四等。另外,如将在币制上与之对应的己酉“汴”一文铜币组合成套,那么,广义的己酉“汴”大清铜币,应该是五等面值组成一个完整体系。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河南巡抚陈夔龙奏准在省城开封的机器局内附设铜元局,铸造“光绪元宝”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鉴于因各地分散铸币而引起的币制混乱,颁定旨在对货币发行制度进行整顿改革的《整顿圜法酌定章程》。设立直属中央管辖的天津户部造币总厂,大量裁并各地方造币厂,并确定全国统一的铜元样式为“大清铜币”。光绪三十二年(1906),作为户部造币总厂下辖分厂的河南省造币厂,开始发行部颁标准的丙午纪年大清铜币。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帝病逝,溥仪继承帝位,建号宣统,定次年为宣统元年(1909,岁次己酉)。当年,河南省按制度惯例,由更名为“度支部造币汴厂”的造币厂铸造改版宣统年号的己酉“汴”铜元。据传世实物来看,铸有己酉纪年的河南省铜元共有五等面值,其分别由己酉“汴”二十文、己酉“汴”十文、己酉“汴”五文、己酉“汴”二文及己酉“汴”一文构成整套系列。在后世流传的中国铜元藏品中,这种形式的完整系列套币,除中央的“度支部造币总厂”有所出品外,为地方分厂所独有。或因市场需求及成本因素等原因,己酉“汴”系列的各等铜元,除十文币在当时被批量铸发外,其余者均为存世极稀的试铸样币,皆系名震泉界的铜元极珍之品,据藏界统计,己酉“汴”二十文,传世约见五枚;己酉“汴”十文,虽为批量发行的普品,但其中也有为数极罕的样币存世;己酉“汴”五文,所见也为五枚左右;己酉“汴”二文,传世见有四枚,己酉“汴”一文,传世仅见两枚。己酉“汴”大清铜币系列中的各等样币,是久为中国钱藏界推崇的大名誉珍品。因存世稀罕难觅,也因名声显赫而为众藏家热衷追逐,所以,其不惟身价昂贵,且踪影难觅,而要追求成套的系统收藏,更是难上加难。据知,迄至今日,能集齐全套者,唯有广州藏家一人。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藏有二十文、五文、二文三等面值的,也算是洋洋大观了。
中心“汴”字大清铜币二文
中国银币十小珍
1、工部局上海一两
2、新疆省造光绪银元七钱二分
3、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反版
4、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壹元(银饼)
5、户部光绪元宝一两
6、北洋光绪元宝一两
7、湖北本省光绪七钱二分
8、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短须龙壹元
9、光绪十年吉林厂平壹两
10、金本位半元银币
1867年工部局上海一两银币有芒线版
<font color=#7年由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所铸,是唯一由外国殖民者在中国发行的银币。工部局是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列强于1854年在上海租界内成立的一个殖民统治机构,负责在上海租界内的治安管理和税务征收等,工部局在租界内的行政权力不受中国清政府的制约。在华的英国商人于日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上发表言论称“美国和法国都在其殖民地发行银币并获得巨大成功,为什么我们不试铸一种英国银币呢?这样无论在政治还是商业方面都将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英国商人的鼓噪下,工部局于第二年(1867年)委托香港造币厂设计铸造币重为库平一两的银币,想以此取代当时在中国通用的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鹰洋。“上海壹两”银币的正面中央为盘龙图,四周环镌“上海一两”四个汉字,龙的头部很像狮子,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龙图造型。背面中央为英国国徽图案,周围铸英文“ONE TAEL SHANGHAl H0NG K0NG 1867”等字样,意为“1867年香港铸造上海一两”,英国国徽图案下端镌银币成色“982”,即含银量为98.2%和重量“G566”,即重量为566格令,(格令Grain为英国衡制重量单位,1格令=0.065克)。整个银币的设计表现出浓烈的英国殖民主义色彩。所以当工部局将“上海一两”银币投放市场流通后,立刻遭到中国商界和普通民众的抵制,致使“上海一两”银币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流通而不能大量铸行,发行不久就退出了流通。“上海一两”银币的铸额极小,流通时间极短,所以传世极罕。上海一两”银币正面分有芒线和无芒线两种版式,两种版式银币正面的图案和文字风格差异十分明显。本品为有芒线版,正面的龙图有轻度的自然流通磨损,银币的边缘有因碰撞造成的轻度变形痕迹,背面磨损极轻微。传世包浆中透出老银币特有的银色,铸造的图案精美细致。
1867年工部局上海一两银币
新疆省造光绪银元库平重七钱二分银币
新疆省造光绪银元库平重七钱二分银币,为清代著名珍稀银币之一。正面珠圈内有满汉双文“光绪银元”四字,珠圈外上环“新疆省造”,下环汉文“库平重七钱二分”。背面正中为蟠龙图案,英文环外圈一周。现有的近代银币专著中均没有能够提供高清晰地图片资料,很多银币专家没有见过实物,也极少出现在全国性大型钱币拍卖会上。
新疆省造光绪银元库平重七钱二分银币
1889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二番版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font color=#9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二番版银币系清代广东省第二套公开铸行的机制银币,中国近代著名珍稀机制银币。因该版银币将广东省的英文 “KWANG TUNG PROVINCE”和币值库平七钱二分的英文“7 MACE AND 2 CANDAREENS”反列于银币的正面大清年号“光绪元宝”之外,而将汉字“广东省造”及汉字币值“库平七钱二分”反列于银币背面的龙图外,因而被泉界称为广东“七二反版”,亦称为“七二番版”银币。光绪十三年正月(1887年2月)张之洞上奏清廷请许广东试铸银元称:“粤省此次订购铸银机器,内兼有铸银元机器,拟即选募西人善铸银元者来华试造。若附在钱局内铸造,计每岁铸银元三千枚之机器,其机器价值、厂屋、工料、火耗,一年所费不过四五万金,专设一厂,亦不过十余万金……银元上一面铸光绪元宝四字,清文汉文合壁,一面铸蟠尤纹,周围铸广东省造七钱三分十字,兼用汉文、洋文,以便与外洋交易。”同年三月光绪皇帝发布上谕,以“事属创始,尚须详审筹划,未便率尔与办”为名,下命张之洞“听候谕旨遵行。”次年清廷迫于抵制外洋、减少白银流失的需要,批准了张之洞的请求。光绪十五年广东钱局利用在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订购的全套造币机器设计并铸造发行了库平七钱三分银币供市场流通。据信银币文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吴大澄所书。该套钱币共分五等,即“七钱三分”、“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三分六厘五”.主币“七钱三分”正面珠圈内有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环英文“广东省”,下环英文“七钱三分”,两侧为四瓣小花。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上下分环“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十个汉字。其余四等除纪重英文、汉文相应改变外,都与“七钱三分”币相同。因为“七三番版”银币的设计重量比当时市面流通的外国银元重量多一分,但是实际铸造的银元重量并不完全一致,多有达不到设计重量七钱三分者,进入市面流通后,反而流通不畅,多被人收藏或熔毁,市面罕见。张之洞采纳了英国汇丰银行的建议,重新设计铸造了成色和币重都与市场流通的外洋相同的“七钱二分”版银元,俗称“七二番版”。铸后因“洋文列于中国年号之外,体制尚有未合,应请朝令该督交洋文收鎏蟠龙之外,以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分汉文改到前面。其半元以下银元以次照改较为妥协。”引起朝廷官员非议,因而七二番版银币在铸行后不久即停铸,铸额及存世量很小。广东钱局随后设计铸造了正面镌汉字“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背面中央镌龙图,环镌英文“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分”的第三版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及辅币,这种银元的图文设计遂成定制。 “七二番版”系重新雕制钢模铸币,其银币正面的中英文字和背面的中文设计和风格与“七三番版”银币相似,但也有明显区别,两种银币背面的龙图则完全不一样。另外因所含微量元素差异,两种银币的包浆也有很大区别。
1889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三番版库平七钱三分银币
<font color=#9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三番版银币系清朝广东省第一套公开发行的官铸机制银币。因该版银币将广东省的英文 “KWANG TUNG PROVINCE”和币值库平七钱三分的英文“7 MACE AND 3 CANDAREENS”反列于银币的正面大清年号“光绪元宝”之外,而将汉字“广东省造”及汉字币值“库平七钱三分”反列于银币背面的龙图外,因而被泉界称为广东“七三反版”,亦称为“七三番版”银币。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创办用机器铸币的广东钱局,厂址设在广卅大东门外南华圹,通过香港汇丰银行订购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的全体造币机器。光绪十三年正月(1887年2月)张之洞上奏清廷请许广东试铸银元称:“粤省此次订购铸银机器,内兼有铸银元机器,拟即选募西人善铸银元者来华试造。若附在钱局内铸造,计每岁铸银元三千枚之机器,其机器价值、厂屋、工料、火耗,一年所费不过四五万金,专设一厂,亦不过十余万金……银元上一面铸光绪元宝四字,清文汉文合壁,一面铸蟠尤纹,周围铸广东省造七钱三分十字,兼用汉文、洋文,以便与外洋交易。”同年三月光绪皇帝发布上谕,以“事属创始,尚须详审筹划,未便率尔与办”为名,下命张之洞“听候谕旨遵行。”次年清廷迫于抵制外洋、减少白银流失的需要,批准了张之洞的请求。光绪十五年广东钱局利用在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订购的全套造币机器设计并铸造发行了库平七钱三分银币供市场流通。据信银币文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吴大澄所书。该套钱币共分五等,即“七钱三分”、“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三分六厘五”.主币“七钱三分”正面珠圈内有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环英文“广东省”,下环英文“七钱三分”,两侧为四瓣小花。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上下分环“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十个汉字。其余四等除纪重英文、汉文相应改变外,都与“七钱三分”币相同。因为“七三番版”银币的设计重量比当时市面流通的外国银元重量多一分,但是实际铸造的银元重量并不完全一致,多有达不到设计重量七钱三分者,进入市面流通后,反而流通不畅,多被人收藏或熔毁,市面罕见。张之洞采纳了英国汇丰银行的建议,重新设计铸造了成色和币重都与市场流通的外洋相同的“七钱二分”版银元,俗称“七二番版”。铸后因“洋文列于中国年号之外,体制尚有未合,应请朝令该督交洋文收鎏蟠龙之外,以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分汉文改到前面。其半元以下银元以次照改较为妥协。”起朝廷官员非议,因而七二番版银币在铸行后不久即停铸,铸额及存世量很小。广东钱局随后设计铸造了正面镌汉字“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背面中央镌龙图,环镌英文“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分”的第三版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及辅币,这种银元的图文设计遂成定制。广东省造“七二番版”系重新雕制钢模铸币,其银币正面的中英文字和背面的中文设计和风格与“七三番版”银币相似,但也有明显区别,两种银币背面的龙图则完全不一样。另外,由于两种银币中微量元素的细微差异,造成七三番版和七二番版银币的经年包浆也有区别。
1889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反版
1888年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银饼缶宝版
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银饼,根据银币正面所镌“黔宝”二字中“宝”字的写法,分为有缶宝版(寶)和尔宝版(寳)两种版别,均为机制银币,铸额及存世量均小。本品为缶宝版黔宝银饼,铸额极存世量较尔宝版更小。银饼正面中央珠圈内的圆圈内镌竖写的“黔宝”二字,其中的“宝”字写法为“寶”,“宝”字从缶。银币正面珠圈外环镌根部结束的两根花藤图案,造型复杂别致。银币外侧近边缘处环镌另一装饰性垂直于银币边缘的圈形直纹。银饼背面镌有大小两个同心珠圈,其中内侧小珠圈内的小圆环内密镌同向纹线,小珠圈外镌结束的花藤图案并外以实心圆环围绕,外侧环以大珠圈。大珠圈外环镌“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十个汉字,清楚的注明了铸造年份和铸造银币的机构。外侧近边缘处环镌和正面相似的垂直于银币边缘的圈形直纹。“缶宝”版黔宝银饼图文设计精美,打造深峻。式样基本上相当于库平七钱二分的壹圆型银币,黔宝银饼中的缶宝版的厚度较尔宝版厚度稍薄,重量稍轻,尔宝版银饼为直齿边,边齿垂直于币面,缶宝版银饼的边齿相对币面稍呈弧形,似橄榄边。
1888年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银饼尔宝版
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银饼,根据银币正面所镌“黔宝”二字中“宝”字的写法,分为有缶宝版(寶)和尔宝版(寳)两种版别,均为机制银币,铸额及存世量均小。本品为尔宝版黔宝银饼,规格相当于库平七钱二分的壹圆型银币。银饼正面中央珠圈内的圆圈内镌竖写的“黔宝”二字,其中的“宝”写法为“寳”,“宝”字从尔。银币外侧近边缘处环镌另一装饰性珠圈,两个同心珠圈之间的圆环空间内环镌根部结束的两根花藤图案,造型生动别致。银饼背面镌有相似的三个同心珠圈,其中最内侧的小圆环内镌网形纹饰,小珠圈外镌花朵等纹饰并外以圆环围绕。外侧两个同心珠圈之间的圆环空间内环镌“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十个汉字,清楚的注明了铸造年份和铸造银币的机构。黔宝银饼中的缶宝版的厚度较尔宝版厚度稍薄,重量稍轻,尔宝版银饼为直齿边,边齿垂直于币面,缶宝版银饼的边齿相对币面稍呈弧形,似橄榄边。
1888年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银饼
1903年光绪29年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
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清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铸造,正面中央镌汉文“光绪元宝”,外围上镌满文“光绪元宝”,下镌币值“库平一两”,左右分镌“户部”二字;背面中间镌龙图,外围镌英文,中文意为“光绪二十九年户部一两”。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有两种版式,即直径为45.3毫米实重库平一两银币版和直径为39.3毫米实重库平七钱二分的壹圆型版,两种版式银币正面的文字和背面的龙图都有显著区别。两种版式的“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均为清代光绪29年户部正式铸造发行的机制银币。本品为直径45.3毫米实重库平一两银币版式。
1903年光绪29年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北洋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银元局铸造,由于重量为库平一两的银币在实际流通中与当时通行的壹圆型流通银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兑换不方便,所有没有能够推广行用,仅有铸额极少的一两银币进入流通领域。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光绪元宝”四个字,珠圈外上方镌满文四个字,由左至右读作“光绪元宝”,背面中央镌的龙图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户部铸造的一两银币龙图相似,但是细部有明显区别,龙图的上端环镌英文铸造年份“33RD YEAR OF KUANG HSU”,中文意思为“光绪三十三年”,下端镌英文铸造单位“PEI YANG”,中文意思为“北洋”,左右两端稍下侧各镌一个凸起的圆点。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北洋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
1894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湖北省银元局的初铸机制银币,为中国近代著名珍稀机制银币之一。光绪20年(公元1894年),张之洞将位于武汉三佛阁街的原守备署改建为湖北银元局,并仿造广东省第三版银元的式样铸造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初铸时银币背面龙图的左右两边镌刻“本省”二字,以示与外省区别,仅限在湖北本省使用,因为不便于流通而铸额很小。湖北银元局将初铸版银币背面的“本省”二字去掉,于1895年铸行了新版“湖北省造光绪元宝”,随着新版“湖北省造光绪元宝”的大量铸造发行进入市场流通,“本省”银币因为不便于流通而被回收兑换和销毁。未销毁而留存的“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非常稀少。由于“本省”银币开铸时间短,铸额很小,又因为该币绝大部分被回收兑换,目前存世极罕。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的直径有39.4mm和39.7mm两种,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端镌汉文“湖北省造”四字,下端镌汉文“库平七钱二分”六个字,左右两侧各镌一个六花星。银币背面中央镌蟠龙图,上端环镌英文“湖北省”,下端环镌英文币值“库平七钱二分”,左右两端稍上侧分镌“本省”二字。
1894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1911 年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粗花短须龙版
清代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于宣统三年(1911年)铸造。宣统二年(1910)四月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铸币权明确统一收归中央,并规定了标准银币的样式、单位、分量和成色。次年,天津造币总厂根据《币制则例》的规定,聘请经验丰富的外国雕版师精心设计铸造了拟定为国币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有数种版式。短须龙版为其中正式铸行的标准国币之一,并非众多民间人士编撰的银币图谱中多说的所谓试铸币。根据银币正面左右对称的两个花饰细部特征,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短须龙版分为粗花短须龙版和细花短须龙版两个版别,本品为粗花短须龙版。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汉字“大清银币”,珠圈外上端镌满文“大清银币”,下端镌汉字“宣统三年”,左右两侧各镌一个对称的花饰。银币背面镌一个环状盘旋的短须龙和云朵,下端镌英文币值壹圆“ONE DOLLAR”。该银币铸造精美细致,是清代龙洋中的典范。
1911 年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短须龙
1884年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厂平壹两银币
由吉林机器官局于光绪十年(1884年)监制,银币的文字和云纹图案均出自清代大书法家吴大澄之手。银币正面上端镌“寿”字,中央方框内镌“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局监制”字样,方框外面镌有双龙戏珠(寿字)图案;背面中央方框内镌“厂平壹两”,方框外镌满文币值与云纹,地章饰有卷云纹,正反两面的边饰均为圈点纹。吉林机器官局从光绪八年开始铸造机制银币,据史料记载,当时吉林地区制钱缺乏,流通不足,市场萧条,吉林将军希元以“该省欠缺制钱,私商钱铺所发钱票流通于市,造成银价增昂,物价上涨”为由奏请清廷批准吉林省自行铸造银币。市场流通的光绪十年吉林厂平一两多为直径39.4毫米实际重量为七钱二分的壹圆型流通银币。在满语中,“吉林”意思为“船厂”,吉林当地习惯有厂平计重,此种银币由此称为“吉林厂平”。据说吉林厂平银币由大书法家吴大征书写币面文字,吉林机器官局于光绪八年和十年监制的吉林厂平壹两银币是我国清代最早铸行的机制银币。
1884年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厂平壹两银币 1896年四川楷书(缶宝)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1896年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又称“四川楷书”,采用广东光绪元宝为范本,传言此币在国外制作。正反面均带湖北式样的花星,用楷书篆刻七钱二分字样,造型精美,存世量极少。1895年四川建银元局,两年后开铸银元,1908年停铸。川督奎俊于1902年奏准铸造银元,设厂于四川机器局内,铸造银元和辅币。所铸银元皆为龙模,每元重库平两0.7179,含库平两0.6437。辅币分二角银币、一角银币、五分银币和一分铜币。1905年,锡良仿铸印度卢比铸重三钱二分的藏洋,行使西藏及川边地区。重庆造币厂所铸银币称重庆版,但在成都并不通用。这一时期,银元、铜元、纸币、银两、制钱等多种货币并行使用,军人可任意创办银行滥发纸币及各种兑换券,私设造币厂滥铸银元铜币;银号钱庄、各商会、各地方政府可随便发行钞票或类似钞票的兑换券。1896年四川楷书(缶宝)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又称“四川楷书”,采用广东光绪元宝为范本,传言此币在国外制作。正反面均带湖北式样的花星,用楷书篆刻七钱二分字样,造型精美,存世量极少。“伯明翰造币厂藏品室中,虽存有此币,但无任何证据显示其为该厂出品。”从有限的文献中,大致可以肯定“缶宝”系英国伯明翰造币厂作品,但仍无法确认年代。曾有人以其版式、花星与广东、湖北光绪元宝相似,怀疑系湖北银元局所作,但伯明翰造币厂除了承制广东光绪元宝(1888年)钢模外,还承制了已知的包括江南(1896年)、陕西(1898年)、湖南(1898年)、浙江(1902年)等省之光绪元宝。缶宝传世者原先仅见七钱二分、三钱六分币及一钱四分四厘三种,1994年大陆出现了七分二厘及三分六厘,历经将近百年,居然凑成全套。2004年以20万人民币在拍卖会上拍出。
1896年四川楷书(缶宝)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1903年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银元局铸。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汉文“光绪元宝”和满文“奉宝”,珠圈外上镌汉文“奉天省造”,下镌汉文“库平七钱二分”,左右镌汉字“癸卯”。背面中央镌蟠龙图,上环镌英文省名“奉天省”,下环镌英文币值,左右两侧各镌一六花星。清代的奉天省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根据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的奏请,清政府于光绪二十年前后批准设立并筹建奉天机器局以铸造机制银币,从德国进口锅炉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铸币机器。传世的奉天省造银币实物显示奉天机器局实际上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已经开始铸造银币。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奉天机器局铸行了没有干支纪年的奉天省造光绪元宝,该币铸额小传世甚罕,不为广大钱币收藏者和研究者所熟悉。光绪二十四年,该局铸造发行了一套以圆为单位的银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天机器局的造币厂从机器局分离并更名为奉天银元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银元局铸造了以“两”为单位的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和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两种银币。其中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有直径45.3毫米的大直径版和直径43.4毫米的小直径版两种版式,两种版式银一两银币正面文字风格有明显差异,背面龙图及英文相近。光绪二十三年的初铸银币的英文省名TENG-TIEN与二十九年铸造的两种银币的英文省名FEN TIEN及 FUNG-TIEN拼写均不同。
1903年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银币大直径版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银元局铸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银币,有大直径版(直径45.3毫米)和小直径版(直径43.4毫米)两种版式,两种版式银币正面文字风格有明显差异,背面龙图及英文相近。本品为大直径版。银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满汉文“光绪元宝”,珠圈外上镌汉文“奉天省造”,下镌汉文“库平银一两”,左右分镌干支纪年“癸卯”。背面中央镌蟠龙图,上环镌英文省名“FEN TIEN PROVINCE”(奉天省),下环镌英文币重“ONE TAEL”(一两),左右两侧各镌一个六点花星。清代的奉天省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根据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的奏请,清政府于光绪二十年前后批准设立并筹建奉天机器局以铸造机制银币,从德国进口锅炉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铸币机器。传世的奉天省造银币实物显示奉天机器局实际上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已经开始铸造银币。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奉天机器局铸行了没有干支纪年的奉天省造光绪元宝,该币铸额小传世甚罕,不为广大钱币收藏者和研究者所熟悉。光绪二十四年,该局铸造发行了一套以圆为单位的银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天机器局的造币厂从机器局分离并更名为奉天银元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银元局铸造了以“两”为单位的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有大直径版和小直径版两种版式)和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两种银币。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铸奉天省造无纪年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背面的英文省名TENG-TIEN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铸造的两种银币的英文省名FEN TIEN及 FUNG-TIEN拼写均不同。
1903年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银币1910年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中国近代著名珍稀机制银币。其问世与当时的货币政策调整有着特殊关系。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十五日,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拟统一铸造银币。把当时各省所设的铸币厂撤销,全部由天津造币总厂铸造。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仅由天津总厂铸造的钱币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于是将汉口、广州、成都、云南四省的造币厂保留改为分厂,统归天津总厂管理。因统一铸造的钱币的成色、分量和样式与旧币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币制则例》颁布之后,清政府下令禁止以上四省继续铸造旧版银元,需等祖模颁布后才统一开铸新版银币。但一些省份从自身利益出发联合起来反对停铸银元。云南造币厂在原有的银币上加刻“庚戌春季”四字继续铸造。庚戌是宣统二年即1910年,春季指1至3月,在宣统元宝银币上加刻“庚戌春季”意在强调此币铸于《币制则例》颁布之前。但是清政府还是对云南造币厂这种做法给予查处,据说所铸“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遭到销毁。流出的少数银币已成中国近代银币中珍品。该品铸造精良,背面龙的图案打造精美细致。
1910年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金本位币半圆样币
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金本位币半圆样币一枚,甚为珍罕,存世仅见五枚,王亢元旧藏,五彩包浆,品相极佳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聘请美国财经专家甘末尔来华,调查财政币制等状况,并拟就《中国逐渐实行金本位币制法草案》,建议中国应实行金本位制,但仅须规定货币价值的单位,没有必要铸造金币。货币之种类则规划为一圆、半圆及二毫、一毫银币,半毫之镍币,一仙、半仙及二厘铜币。与此同时,新建之上海造币厂已竣工,并进行新国币的设计。新国币正面之孙中山肖像采用民国十八年比稿时意大利雕刻师莫蒂所雕刻图样,背改为双桅帆船及该厂总技师赫维德新设计的有孔小毫,模具委请美国费城造币厂总雕刻师辛诺克制作。此金本位系列新币付诸试制时,一毫以上均为银币,半毫、二仙为有中圆孔的镍币,另四分之一仙(二厘)者,因体积太小无法雕成被剔除。民国二十一年,国民政府推行新式货币制度,仍采纳甘末尔氏的金本位币制,欲全国实施,仍命当时之中央造币厂试铸第一套金本位币。其中面值分为壹圆、半圆、贰角、壹角四种为银质,半毫、贰仙二种面值为镍质,壹仙面值为黄铜质。计划推行之际,因不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遭致各界的强力反对,因此胎死腹中,终未采行。金本位银质样币制作精美,存世量稀少,向为钱币收藏界所看重,是我国人像银币中之大名誉品。其存世数量中之半圆者(即伍角币)目前仅见五枚,较面值壹圆者更少。
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金本位币半圆样币
1907年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壹圆型银币
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壹圆型银币系光绪三十三年户部天津造币总厂铸造,是年为干支纪年的丁未年。光绪三十一年,清廷颁布《整顿圆法酌定章程》着手进行币制改革,“所造三品之币,即文曰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通行天下,以归一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和三十三年(1907年),户部天津造币总厂设计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和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的币模,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汉文“大清金币”,珠圈外上环分别镌“光绪丙午年造”和“光绪丁未年造”,下环镌“库平一两”,左右两端各镌一个五点花星。背面中央镌蟠龙图,四周镌云纹。由于清政府拟实行的“金本位汇兑制”在中国晚清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下无法施行,导致光绪丙午年造和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最终未能发行,户部天津造币总厂以这两种大清金币的设计币模版式铸行了当时通行的壹圆型银币。
1906年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壹圆型银币
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壹圆型银币,光绪三十二年户部天津造币总厂铸造,是年为干支纪年的丙午年。光绪三十一年,清廷颁布《整顿圆法酌定章程》着手进行币制改革,“所造三品之币,即文曰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通行天下,以归一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和三十三年(1907年),户部天津造币总厂设计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和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的币模,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汉文“大清金币”,珠圈外上环分别镌“光绪丙午年造”和“光绪丁未年造”,下环镌“库平一两”,左右两端各镌一个五点花星。背面中央镌蟠龙图,四周镌云纹。由于清政府拟实行的“金本位汇兑制”在中国晚清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下无法施行,导致光绪丙午年造和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最终未能发行,户部天津造币总厂以这两种大清金币的设计币模版式铸行了当时通行的壹圆型银币。
光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壹圆型银币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铜元局1000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