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未来6个月股市该如何操作

以史为鉴:未来6个月美股市场该如何操作?
内容来源:腾讯证券
  腾讯证券讯北京时间5月12日凌晨消息,众所周知,从5月开始,股市就将进入不甚理想的六个月,未来这半年时间当中,股市的历史表现较之11月到4月的半年要差了不少,因此华尔街才一直会有“5月卖出”的说法。不过话虽如此,万事无绝对,比如医疗卫生板块就可能成为这段无风日子的亮点。  MarketWatch报道称,《股票交易者年鉴》编辑赫希(JeffHirsch)对各种资产多年间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发现哪怕是在大盘表现乏善可陈时,也会有一些板块能够交出亮眼的数字。  具体而言,1990年以来的二十二年当中,NYSEArca生物技术类股指数5月到10月间平均上涨8.83%,标普500指数医疗卫生子指数同期上涨4.64%,而标普500指数这段日子中却只能上涨1.53%。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目标是必需消费品板块,平均回报率4.45%。  赫希在其博客上写道:“尽管以百分比而论,必需消费品并非表现最佳的板块,但是在这些‘最糟月份’当中,该板块上涨可能性高达81.5%,可说是最接近确定的。”  名落孙山的是原材料,这段日子当中平均下跌2.31%,交通运输和工业板块的表现也难以恭维。  CFRA首席投资策略师斯托瓦尔(SamStovall)上个月也有类似的论述,建议投资者不要在这半年里彻底离开市场,而是选择一些“防御性”的板块来投资。  所谓防御性板块,指的就是那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人们所不可缺少,因此表现自然也就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企业,比如必需消费品如食品、饮料、烟草、药品等行业,或者是公用事业行业。  美国银行美林也劝说投资者不要彻底卖掉股票。他们的建议是削减自己的敞口,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在增持股票,只是考虑到标普500指数近8%的涨幅和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他们也提升了现金配置的比重。  Commonwealth FinancialNetwork首席投资官麦克米兰(Brad McMillan)则补充说,“5月卖出”正是一个如何不去投资的绝佳例子。  他在最近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写道:“由此而来的好处是不确定的,带有投机性的,但是各种成本却是实实在在的,比如交易费用,以及可能引起的潜在税负等。长期角度来说,5月卖出的做法是没有意义的。你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别的地方,比如理解一下我们的这个世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  为了强调一些统计数据到底是多没意义,麦克米兰还举出了那个著名的例子——统计学家们发现,与美国股市表现关联度最高的数据竟然是美国的奶酪产量,或者是美国与孟加拉的羊存栏数量之和。(费绿)  欢迎关注腾讯美股微信号“腾讯美股”(qqustock),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精彩推荐]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
作者:华尔街见闻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的相关文章9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近年来,成为央行调整准备金的一种常用手段。 那么,在央行近期的定向后,中国股市和债市走势如何呢? 从2014年至2017年的四次定向降准来看,沪指有三次出现了上涨,一次出现了超过3%的下跌。从来看,十年期两次出现上涨,一次还有一次出现下跌。 数据来自investing 关于此次定向降准对股市和债市的影响,券商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长江证券宏观赵伟团队点评称: 定向降准对市场影响有限,债市或延续、中长期回归基本面驱动。降准释放流动性主要用于实体和解决难,类似4月降准,对市场流动性影响有限。降准短期或提振市场情绪,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引导资金流向实体,对债市利好或有限,中短期或延续震荡格局。年内来看,随着信用收缩影响逐步显现,债市回归基本面驱动。 海通证券宏观姜超团队评论称,此次定向降准意味着货币宽松加码,缓解信用压力,预计债市慢牛将持续: 债市慢牛延续,坚守、高等级。近期长端利率受益于避险情绪、基本面回落等因素下行,但短端利率因半年末因素略有上行,期限持续缩窄制约长端下行。而此次降准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下行空间。在货币宽松、基本面下行和违约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债市的分化仍是未来的主旋律,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仍是配置首选,而对低等级信用债仍需保持谨慎。 国君覃汉团队认为: 降准不是经济的“救世主”,货币政策也是体系“选手”,政策需要打好组合拳,后续财政扩张等积极信号可能会逐步看到。不过短期内政策不协同,经济矛盾难以得到缓和,反而成为利率波段交易的窗口期。 联讯证券李奇霖指出: 在这样的一个定向降准周期内,尤其是利率与高等级的相对比较突出,但是受制于供需缺口收窄后周期类行业利润增速的放缓、实体总需求边际下滑、信用风险的担忧、贸易战高度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偏好压制及去杠杆的压力等因素,机会相对有限。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 相关文章推荐一: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
近年来,定向降准成为央行调整准备金的一种常用手段。 那么,在央行近期的定向降准后,中国股市和债市走势如何呢? 从2014年至2017年的四次定向降准来看,沪指有三次出现了上涨,一次出现了超过3%的下跌。从国债期货来看,十年期国债期货两次出现上涨,一次横盘还有一次出现下跌。 数据来自investing 关于此次定向降准对股市和债市的影响,券商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长江证券宏观赵伟团队点评称: 定向降准对市场流动性影响有限,债市或延续震荡格局、中长期回归基本面驱动。降准释放流动性主要用于实体去杠杆和解决小微难,类似4月降准,对市场流动性影响有限。降准短期或提振市场情绪,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引导资金流向实体,对债市利好或有限,中短期或延续震荡格局。年内来看,随着信用收缩影响逐步显现,债市回归基本面驱动。 海通证券宏观姜超团队评论称,此次定向降准意味着货币宽松加码,缓解信用压力,预计债市慢牛将持续: 债市慢牛延续,坚守利率、高等级。近期长端利率受益于避险情绪、基本面回落等因素下行,但短端利率因半年末因素略有上行,期限利差持续缩窄制约长端下行。而此次降准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下行空间。在货币宽松、基本面下行和违约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债市的分化仍是未来的主旋律,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仍是配置首选,而对低等级信用债仍需保持谨慎。 国君固收覃汉团队认为: 降准不是经济的“救世主”,货币政策也是体系“选手”,政策需要打好组合拳,后续财政扩张等积极信号可能会逐步看到。不过短期内政策不协同,经济矛盾难以得到缓和,反而成为利率波段交易的窗口期。 联讯证券李奇霖指出: 在这样的一个定向降准周期内,债券尤其是利率与高等级的机会相对比较突出,但是股票受制于供需缺口收窄后周期类行业利润增速的放缓、实体总需求边际下滑、信用风险的担忧、贸易战高度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偏好压制及股票质押去杠杆的压力等因素,机会相对有限。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 相关文章推荐二:股市归于自然,操作顺其自然
从早间的反应可以透露出,的态度,这个昨天在“朋友圈”里已经说明,其主要思想还是在于当前的跌势显著,技术性劣势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强力扭转,所以降准不是灵丹妙药,而且此次降准,依照央行的说法还是在于降低中小企业,为提供流动支持。其实大家回望历史,都可以想的明白,哪一次货币政策是专门为股市而生,认识清楚明白这个道理,您就不至于会有所谓利好或产生怎样的激情了。股市的变化,人心所向,不要违背趋势,更不要逆势抵抗,顺其自然,反倒来的轻松愉快,甚至做的更好。按照第一个小时的交易情况,我们不仅看到变化预期,更是增强我们对趋势的预判。以史为鉴,不经历一些时间的自然沉淀,都别指望能够有多大的起色,哪怕来的惊天动地,都不要为之诱惑,小心随时被修理。其实对当前的盘势,我们昨天文章中说明,本身有几个技术数据的极端化,也提出不必惧怕或担忧再度出现持续性的下挫,但的确不能说不可能没有更低点了,这都是市场说了算,只有回头来看,才明白原来如此。但这一刻,我们要清楚的是,当下的客观结构,以及在这个基础上会产生的未来预期。您看,如果任何回升的方式都改变不了的下跌,那么最好就别寄望于大盘可以站稳在5日线之上;同样的道理,倘若不能够扭转的下跌,也不要期待会稳定在10日线之上;以此类推。同时,也要明白当的跌势得不到改变的时候,更不要去主动挑战更长期均线,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当前的大盘结构,一目了然,十分清楚。能够按照客观的结构演变,而不是受到外力的刺激波动,这反而让我们看到投资者的成熟,以及依循客观结构所进行的市场变动预期。由此让我们确判,低位的震荡修复行情会由此展开,操作机会也将应运而生。但逻辑判断,还不到可以立马回头的时候,难免反复拉锯和震荡,操作上依然不能偏激,更要保持一份谨慎。如此,这个期间能也还将会继续压缩和控制,并不容易带来较大量能的推动。所以上午盘还是明显的压缩量能,这都是自然合乎当前客观结构的表现行为。稳定就好,不受之于外在信息的刺激更好,说明大家都能够正确的看待市场客观情况。同时在盘面上,我们也可以继续看到优质成长类个股的坚挺,而劣质股票则显著偏弱,甚至无人问津。将来这个局面还会持续演化,甚至更加极端。所以在物的选择上,一定要注重对物质地的研究和选择,然后是对标的物趋势方向的研究和预判,再者要考虑合适的交易时机,以及资金的使用规划和安排。预估下午盘仍然会以稳定的方式作收,继续呈现低量沉淀与整固的态势,这也正是我们所预期的演变状况,倒是可以接受。只是操作上,还需要继续控制下总量风险,不必激进。或许指数由此沉淀改善,但个股参差不齐,还是需要防守以应对波动波动。具体到标的物的选择,任何时候都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股市有风险,。 《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 相关文章推荐三:巧用统计 选择介入良机
图一:市盈率水平(2005年4月至今)图二:估值表   最近在报的粉丝群中,不停地有小伙伴提问,现在开始定投会不会高位站岗?本期我们精选了一位基金报粉丝写的文章,他提供了一种思路——通过分析指数的市盈率水平,来选择进入的时机,对于很多准备的朋友来说,相当值得一读。   数据来源:Wind 江沂/制表   小5论基   股市、债市都在窄幅,很多投资者想开始定投,又怕投在高位,究竟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类似股票的市盈率水平,来看看你所定投的是买贵了还是价格正好呢?   话说一般讲到估值的时候都会提到两个概念:一个叫市盈率(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简称PE),另一个叫(股票每股市价与的比率,简称P/BV或者PB)。这两个指标都是相对指标,是基本面分析流派的重要参考指标,很多时候大家口中的估值高低实际上讲的就是市盈率高低或者市净率高低。   把指数成分股PE值当尺子   为了方便,本文仅以市盈率(PE)为例,显而易见,对于同样价格的股票,PE值高意味着每股盈利低,反之PE值低意味着每股盈利高;对于每股盈利相同的股票,同样的,PE值高意味着每股价格高,PE值低意味着每股价格低;所以自然而然的,我们会认为PE值低(估值低)的股票更值得买,因为相比较来说它不是每股盈利高就是每股价格低,不买它买谁呢。   这个PE值是很容易类比到指数的,因为指数不就是由固定比率的股票组成的么,比如,它由上证和深证市场上的300只股票组成的,它当然是可以算出PE值来的。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想到,通过考察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水平,可以看到什么时候存在低估。在市盈率低估的时候买入,在市盈率高估的时候卖出,想来也是极好的。   分析PE不能只看静态   可是,什么叫高估,什么叫低估呢?   以各种国内外股史为鉴,有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的方法:PE值低于10就是低估,高于20就是高估,10到20就是正常。据说投资大师格厄姆就认为一只股票的市盈率在10以下才有。即使放眼各国股市,市盈率10以下也都是个相对低估值的号称安全区域。   如果市盈率低于10,就开始申购;市盈率高于20,则选择赎回。是不是很简单?   我相信很多投资者都是这么想的。目前市面上也确实有很多PE小于10的指数,比如上证红利(510880,基金吧)、H等,所以要开始定投这些指数,我觉得问题确实也不大。   但是,这个方法本身有个很大的问题,你们看看沪深300市盈率(图一),你会发现它历史上小于10的时候就那么一小段(2013年到2014年),虽说可以抓住吧(退不退得出还两说,因为最后市盈率也没到20),但至少会错过2007年的。   这还算好的,你去看看指,历史最低PE也有28,一般都是远大于20,“极度”高估,很多人不敢定投,但是你们也不能否认创业板在过去这些年的涨幅吧,如果要拘泥于低估值,可能别人在那里钱,你却总是踏空。   两种分析市盈率的方法   还是以沪深300的历史市盈率为例(数据取自日至日),其平均值为17.5,中位数为14。   这种动态的方法是这样的:以平均数为例(中位数同理),将沪深300的历史PE在平均数的50%百分位以下定义为极度低估,50%~80%百分位为低估,80%~120%为正常,120%~150%百分位为高估,150%以上为极度高估,这样就有了沪深300的估值表(见图二)。   上图很轻松地表现了数的估值情况。动态分析果然比第一种的静态一刀切好多了,可以买入的区域大了很多。另外,我们来看日~日的市盈率水平,其平均值为55.6,中位数为54.6,按照这个估值情况来看,创业板指反而在最近走入了低估区域,所以还在纠结“高”不敢定投的小伙伴,或者已经入坑在定投创业板的小伙伴,看了这个之后是不是更有信心了呢?   但这样的方法是万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个平均值受起止时间的影响太大。比如我们看沪深300的历史市盈率,其在上上轮牛市(2007年)中曾经到达过历史最高点,但之后就再也没能破记录。所以如果平均值是包含2007年的数据的话,市盈率平均值达到17.5,但是如果只看近5年的数据的话,会发现其平均值只有11.3,这样一来,值得介入的时间就大不相同。   再来一个进化的计算方法,我可以轻松算出在这么长一段时间内市盈率比它高的天数和比它低的天数各是多少,换种说法就是我可以知道某天的市盈率在历史市盈率上是处于哪个百分位的,比如日这个PE值就是处于历史46.40%这个位置。投资者可以选取指数处于某些百分位时入市。同样的,这样的数据统计也会受起止时间影响。   公司的盈利能力更重要   本来此处应该有结论,但是在下正式结论之前我突然想到(600519,股吧),其于2001年8月底在上交所上市,当时发行价31.39元,截至今日上市已经超过15年,价更是高达近2600元。   有些小伙伴可能不知道我这里要表达什么,我想说的是如果简单套用以上任何一种估值法的话,我们都会很容易错过这样的大,毕竟27倍的市盈率不算低,放到沪深300那里的话甚至还属于极度高估(&26.2),这又是怎么回事?   估值本身就很有争议,直接通过看PE值就来判定高估低估也就是一个概率游戏。如果真要从基本面去分析的话,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反而是这个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我举个例子,比如一家年赚1个小目标(1亿)的公司,给5倍PE也不一定就是低估,因为有可能未来几年这家公司赚不到一分钱;反之同样一家年赚1亿的公司,给30倍PE也不一定就是高估,因为这家公司说不定明年开始每年可以赚10亿。我前面讲的贵州茅台(600519,股吧)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依靠持续增长的业绩,轻松撑起27倍的市盈率,在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并没有人说它被高估。   最给谈谈几点启示供大家参考吧:   1. 估值(PE,PB)只能作为一个投资参考来对待,但最好不要作为唯一的投资依据来对待。这事你要是认真了,那你还没开始玩之前就可能已经输了。   2. 还是那句老话,投资是个概率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分析方法,让我们的投资永远都是在做大概率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天我前面所讲的各种估值方法都是可以拿去用的,特别是定投指数基金的朋友。 (责任编辑:冉一方 HN058) 《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 相关文章推荐四:打造玩家盛会的背后 《传奇世界3D》如何为IP实现反哺日前,由盛大游戏与腾讯游戏联合举办的“传奇悦享会暨《传奇世界3D》手游品鉴会”在北京MeePark圆满落幕。作为一款传承传奇世界系列游戏经典玩法,并从更对游戏系统和内容进行创新与突破的传奇世界IP首款正版3D手游产品,《传奇世界3D》手游在此次品鉴会上全方位展示了游戏的核心特色,并在策划与玩家面对面交流环节透露了游戏将于5月18日举办上市发布会,届时游戏代言人也将于发布会现场公布。而盛大游戏也借此机会向玩家与媒体表示,今后将加强传奇世界IP生态构建,提升这一国产顶级原创游戏IP的文化价值。传奇悦享会暨《传奇世界3D》手游品鉴会现场从核心用户需求出发 打造优质产品传奇悦享会为盛大游戏联合腾讯游戏所共同创建,以打造国内最高端、最资深的玩家圈,提供最贴心最齐全的线上特权和生活福利为初衷。同时传奇悦享会也是基于“热血传奇IP与传奇世界IP”特性而打造的“线上强聚合,线下强社交”的双层次平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多次,并受到众多玩家的高度认可和喜爱。此次在《传奇世界3D》手游上市之前举办手游品鉴会,是盛大游戏与腾讯游戏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在让核心用户深度了解这款传奇世界系列最新作的玩法与创新点的同时,也能更直接地搜集他们对于当前产品的建议,从而有助于研发团队将《传奇世界3D》手游打造得更加优秀。核心玩家正在体验《传奇世界3D》手游更加广泛多样的IP构建方式《传奇世界》诞生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而由其IP衍生出的多款作品形态,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IP生态链,盛大游戏在培育这个顶级IP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向更多领域延伸和进化。于2003年面世的《传奇世界》,不仅仅是一款至今仍在稳定运营的经典端游,同时也是孕育整个传奇世界系列世界观内容的开端。围绕传奇世界IP而不断衍生的其他作品,无论是端游、手游,还是计划中的影视剧、小说、编年史画册及即将登陆喜马拉雅FM的传奇世界广播剧,都在逐渐使传奇世界IP的精神内核变得更加丰满并更具文化内涵。而当塑造IP的方式和方法变得更加广泛和多样之后,IP的文化价值构建也将变得更高效。《传奇世界3D》手游上市发布会暨传奇世界新文创发布会即将到来由此可见,《传奇世界3D》手游作为传奇世界IP的全新延续,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在用其所具有的精良品质和创新内容不断去为品牌加分。在盛大游戏与腾讯游戏携手将这款全新产品带给用户的同时,也代表着传奇世界IP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此次的传奇悦享会暨《传奇世界3D》手游品鉴会,不仅让用户感受到传奇世界IP所迸发出的全新生命力,立体化之后的传奇世界所拥有的多维战斗方式也再一次激发了核心玩家群体的情感共鸣。随着《传奇世界3D》手游上市发布会暨传奇世界新文创发布会的临近,这款产品在IP方向又将有怎样的新动作,相信很快就会揭晓。《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 相关文章推荐五:超越质疑,长牛或依然在路上
  今年2月,美股遭遇闪崩,短短六个交易日内,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和均一度下挫超过10%,短期下跌之惨烈为历史罕见。这也使得“论”的观点再度蔓延,悲观者甚至认为美股今年面临全面崩盘的风险。   目前对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美国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担忧、对的忧虑,以及认为美联储后续加息可能步入加速期,从而给美股带来较大压力等。实际上,如果深入分析基本面,同时以史为鉴,我们认为,过早地判断终结,可能会失之于匆忙与武断。   财政盈余力证美经济增长强劲
  市场一些看法认为,之后,美国的经济复苏周期已持续8年之久,经济增长的动能在减弱,美国经济有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在2020年步入衰退。但是这种担忧只是一种揣测,目前没有特别现实的基础。   首先,美国经济近期并没有明显走弱的趋势,反而在进一步走强。2017年,美国经济增速就已逐季抬升,无论是经济增长的力度还是持续性,均超出了市场的预期。2018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同比进一步达到了2.9%,考虑到特朗普**减税的效果会在今年逐渐体现,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同比超过3%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4月,美国**财政盈余达到了近50年以来的最大值,4月份美国**收入同比增长12%达到5100亿美元,而支出只增长8.4%到2960亿美元,因此财政盈余达到214。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特朗普减税开始实施之后实现的盈余,这说明美国经济强劲的增速大幅度提升了税基,从而弥补了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减少。财政盈余趋势如果持续下去,那么特朗普一直提倡的规模的基建计划将得以实现,从而也就可以推动美国经济进一步增长。   从来看,美国目前虽然**和非处于历史高位,但金融企业和居民的杠杆率相较于2008年危机前而言,还处于比较低的位置,还具有进一步的可能性,这也是美国经济的一个潜在增长点。   最后,特朗普目前在贸易问题上四处出击,如果和中国、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的新一轮贸易协议能够达成的话,美国整体的贸易赤字会大幅度削减,这对美国经济后续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目前看来,近一两年内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并不大。
  盈利增长将对冲估值下降的冲击   截至日,2018年动态PE已达16.7倍,较1990年以来的估值均值15.4倍高出8.5%,但是美股相对的溢价仍然高于历史均值,这说明的估值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过,考虑到,上述溢价估计会迅速收窄,后市大概率会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回溯来看,上一轮中,也就是年,标普500的动态估值整体下跌了20%左右,幅度不可谓不大。但值得指出的是,在此期间,美股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挫,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的两年内,标普500指数总体上还上涨了11.79%。由此可见,企业盈利的增长如果能够弥补估值的收缩的话,还是能够继续支撑股市上行的。   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目前经济复苏情况良好,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非常快,仅从2017年一季报来看,标普500指数的盈利同比增速就达到了惊人的24.5%。因此,仅估值一个因素,还无法直接导致美股牛市的终结。   谨慎加息对经济增长影响有限   以上已经提到过,加息过程必然对应着的走低,这也是当前市场忧虑的一个重点,但如果的增长能抵消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则美股向上的趋势仍然能够维持。   我们来看,自2015年12月启动之后,美联储在2017年10月也正式开始了缩表进程,这将会逐步抽紧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本轮加息周期与前一次最大的区别在于,本轮加息启动时,通胀并没有对美国构成威胁,只是失业率已经到达了历史低点,经济向上的趋势非常明显而已。因此,本轮加息更可被定义为一次防范高通胀的预防性加息。在这样的形势下,联储的加息进程应当会非常谨慎。   年时,速度很快,两年之内从1%上升到了5.25%。而本轮加息周期启动两年多来,基准利率的提升要和缓得多。谨慎的加息举措使得美国经济的增长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动力,这也使得美股未来的盈利增长仍然可以得到保证。而盈利增长将有利于美股抵消加息所带来的估值和流动性紧缩的负面冲击,从而能进一步走高。   看好美股消费、能源板块   综上考虑来看,我们认为美股牛市即将走向尽头的论断并不准确。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美股后续高枕无忧,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当利率水平整体提升之后,美股的波动性往往会大幅增加。例如年的加息周期中,美股一共经历了四次6%以上的回调,而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股只经历过两次超过5%的明显回撤,因此后续再度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美国可选消费板块的估值目前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美国经济的复苏将能支撑可选消费品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业绩的增长则将有助于抵消估值上的溢价。而特朗普**的减税,也能为消费板块带来一定的边际增量。   我们也看好美股中的金融板块,原因是美国经济复苏趋势确定,利率开启上行周期,利好提升;此外如果特朗普继续推进金融业改革,修改甚至废除Dodd-Frank法案,将放松金融监管,增加银行收入来源,减少成本,最终提升银行的利润率水平。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受益。另一方面,当前板块与整体市场对比,在估值上具有吸引力,同时2018年一季度金融板块盈利同比增长29%,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我们认为今年也有投资机会,原因是OPEC将减产延迟到今年9月,而产量短期面临瓶颈,叠加伊朗制裁前景不明等,油价可能在2018年接下来的半年内都能维持在WTI 原油65美元/每桶的高水准,因此能源板块后续盈利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这也有望推高能源板块的股价。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 相关文章推荐六:1月底上证指数率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   换手率大小代表着在一定时间内上市公司的强弱。事实上,换手率是对预期的一个体现,换手率与股价走势的结合,可以对未来的股价做出一定的预测。当某只股票的换手率突然放大时,可能意味着投资者在大量买进,股价可能随之上涨;反之,当某只一段时间后,换手率迅速上升,则可能意味着获利者套现。   本文对2015年全年市场股价涨跌与换手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希望找出一些规律,并结合自年牛的对比,对2016年的投资给出适当的参考。   换手率高低   背后的价格效应   统计分析发现,2015年全年A股市场的2523只股票(2015年7月份之前上市,同时剔除2015年全年和当前仍)的日均“传统换手率”(基准:,以下均简称“换手率“)平均达8%,市场多数股票成交比较活跃,而2014年和2013年分别只有3.73%和2.73%。其中,2015年的日均换手率达到10%以上的股票有517只,占所有分析标的的20%以上。   A股市场在2015年上半年发行了大量的。一般来说,新股与次新股由于上市时间较短,投资者看重其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刺激了投资者对这一类股票的投资热情。从表1可以看出,数据1中的10只股票全为次新股,上市时间集中在2015年的6~7月份,其中天成自控的日均换手率最高,达到26.68%,最低的濮阳惠成的日均换手率也在20%以上。   再从剔除了2015年1月份以后上市的股票来看,表1的数据2部分涉及的10只股票虽然均不属于次新股,但它们的日均换手率均超过了15%。相反,对于日均换手率最低的10只股票,2015年的日均换手均未达到2%,成交低迷,且多以传统的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防御性行业为主。   从这些股票的股价涨跌幅来看,自日至日,表1中数据1涉及的10只股票的股价涨跌幅(已复权)要远远高于表1的数据3中的10只股票,光力科技的股价较上市初期翻5倍多,其次是天成自控,濮阳惠成的股价也是上市初期的4倍多。而数据3中的民生银行在日的股价与日相比略有下降。其中,汽车行业的“”特力A在所有创造了年度735.46%的最高涨幅。   通常来看,在上涨过程中,一只股票的换手率越高,意味着资金进入量越大,投资者对该只股票看好,说明人们购买该只股票的意愿也就越强。按照对换手率高低的普遍界定方法,我们将标的股票划分为8个区间(见表2),其中2015年日均换手率在5%~8%之间的股票数量最多,有1327只,占参与分析总股票数量的50%以上,这与2015年A股市场整体比较活跃的行情是相吻合的。   为进一步分析换手率与股价涨跌之间的关系,我们分别对2013年、2014年、2015年的日平均数据进行分析。在剔除绝对地量(小于1%)和成交怪异(大于25%)的样本数据后,分别计算对应区间内股票的日均换手率和日均股价涨跌幅的平均值。梳理发现,随着日均换手率均值的上升,股价涨幅均值也随之上涨(见表2)。   计算得到,年度的日均换手率和日均股价涨幅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见数据说明)分别为0.99、0.95和0.96。这说明中长期的换手率与股价涨幅之间高度相关,存在着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通过换手率能对股价的涨跌走势做出一定的预测。   2015年A股行情   不同阶段的换手率   回首过去一年,A股大起大落的行情明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以月为周期,根据中小板综指,创业板综指和上证指数的换手率与指数涨跌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A股行情划分为4个阶段(见图1,表3)。   1.“慢牛”阶段(月份)   延续2014年下半年持续上涨的行情后,2015年初A股继续发力,2015年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3.58%,开启了2015年年初的。从表3可以看出,自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中小板,创业板及上证主板的日均换手率普遍低于5%并大于3%,而指数的月度涨跌幅也较温和,属于成交相对较活跃的“慢牛”阶段。   2.“疯牛”阶段(月份)   自2015年3月起,央行再度降准,并伴随互联网+、自贸区等热门概念的不断涌现,进一步刺激了股价上涨。无论是中小板综指,还是创业板或上证指数,均呈现出疯牛式的上涨,两融余额不断增加,单日的成交额纪录一再被刷新。   截至2015年5月底,这三大指数的日均换手率大多维持在8%左右,较上一阶段明显增大,而指数的涨幅在2015年全年的表现中也是非常抢眼。中小板综指,创业板综指和上证指数在这3个月里,它们的日均涨幅平均值分别为21.04%,25.82%和11.85%。其中,综指在2015年5月份分别创造了27.31%和33.82%的全年最高月度涨幅。这3个月,A股市场属于带量成交,股价被迅猛拉升的“疯牛”阶段。从数据来看,在市场快速上涨阶段,当换手率较高时,指数涨幅也较大。   3.快速回调阶段(月份)   盘面上,上证指数在6月12日创造了5178的最高点。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2015年6月中旬开始,A股市场快速回调。   从表3可看出,2015年6月至8月份,这三个月的日均换手率较前期有所增加,且中小板综指,创业板综指和上证指数月度平均跌幅超过10%,尤其是创业板综指在8月份期间跌幅逾20%。这说明当市场处于大幅下跌阶段时,换手率较高,指数跌幅也会较大。   4.自我修复阶段(月份)   2015年8月底,上证指数至2850点。从表3中看出,进入2015年9月份,日均换手率显然有所下降,同时中小板综指和上证指数9月份的跌幅与上一月度相比,显然缩小了很多,创业板综指实现了3.12%的涨幅,说明A股市场逐渐回暖,市场逐渐恢复生机。尤其是到了2015年10月份,这三大指数强势上攻,涨幅均超过10%,A股市场从前期的大幅回调转入自我修复阶段。   换手率已接近   历史最低水平   通过对上证指数的历史数据的对比,从以2007年和2015年为主的这两波牛市行情里可以看出,自日至日的行情走势与日至日行情走势极为吻合。在上涨过程中,均出现了两段小幅调整,而在下跌过程中,也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和震荡。对月度统计数据计算得出,这两段历史收盘指数的相似度为0.89。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上的分析佐证了历史往往会以一定的方式重演。实际上,过高或过低的换手率是能够揭示甚至提前预测股市的顶部或者底部的。从历史的上证指数低点和熊市期间的换手率来看,日,上证指数最低至998点,换手率只有0.82%。2008年期间,随着成交量的萎缩,日,上证指数探底至年度最低的1665点,换手率从前期的高度活跃水平降至1.28%。而在2009年度的最低的收盘指数1844点(日)时的换手率为1.40%。近观2015年,上证指数探底至2850点的换手率为1.73%。   可见,历史上几次的换手率均不到2%。而自2016年年初至日,上证指数已突破2015年的最低点,创出了2638点的新低,换手率只有0.80%,低于998点时的水平,甚至已非常接近历史大底的地量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在这种换手率水平下,低迷市场不可能维持太久。因此,无论是从数据还是经济层面来看,2016年的A股行情有一定的反弹机会,猴年A股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数据说明:   1. 文中所选样本标的是在2015年7月份之前上市的股票,并剔除了2015年全年以及截至日仍停牌的股票;   2. 表2中涉及的日均涨跌幅是利用年初和年末的复权股价,采用算法来计算的;   3. 关于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两个变量的协方差(E(XY)-E(X)*E(Y))除以两个变量的标准差(其中,E(X)代表变量X的期望值)。   (助理研究员 张娟娟)   总结   2015年中国A股市场经历了的快速切换,市场信心严重受挫,投资者期待的大牛市持续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市场的剧烈波动导致了换手率异常变化,但由换手率所展示出的客观规律却依然存在。   首先,中长期内换手率与股价涨跌幅正相关。从中长期来看,对于大多数股票,换手率升高,说明市场上的成交变得活跃,投资者普遍看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股价的上涨。   其次,实际换手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股市的底部或顶部。从历史上的几次大底来看,上证指数的换手率大多是在1%左右。结合近期的A股市场行情,2016年1月底,上证指数实际换手率已基本接近历史上的地量水平。   结合数据来看,目前已基本跌破净值,具备了投资价值;市场实际换手率也释放出了市场已经见底的信号。因此,2016年的行情是值得期待的,有一定的空间。   张娟娟/制表 翟超/制图 《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 相关文章推荐七:的未来一定属于大公司?某天,笔者接到一个电话,一个亲切悦耳的女声说:“先生您好,请问您对****感兴趣吗?”她的普通话实在太标准了,标准得我忍不住揶揄道:“声音这么好听,请问你是人工智能吗?”没想到,电话那头顿了下,接着问:“那您对****有什么问题呢,我来解释下。”我心里一咯噔,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我去,真的是人工智能?”那边又顿了下:“先生,那您是有什么顾虑吗?”这不是科幻小说,不发生在遥远的未来,这是我上个月真实的经历,而且一连几次。在今日头条和腾讯公关大战的5-6月,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娱乐、流量和时间的拉锯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时代的王者腾讯无论有没有梦想,在未来风口的人工智能领域,似乎都可以说是缺乏储备和建树,他今天的优势有多大,人工智能时代的窘迫就多严重。人工智能,山雨欲来与此同时,各家大公司就像约好了一样,密集行动,围绕人工智能频繁“秀肌肉”。5月7日,微软在build开发者大会上发布基于的AI传感器系统,以及嵌入各个软件套件中的人工智能,微软cortana和亚马逊alexa两大语音助手正式整合。5月9日,谷歌在I/O大会上发布了为定制的芯片TPU、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安卓p系统、检测视网膜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医疗AI产品。充满戏剧性的是,这家公司的语音助手自己打电话订餐,接电话的店员居然没有听出,真是让人毛骨悚然。5月17日,科大讯飞在深圳发布了AI UI3.0开放平台和iFLYOS智能硬件集成方案,向开发者们释放出了机器人、车载、客服、家居等领域的100多项能力,推出智能家居的入口终端魔飞音箱。6月14日,他们的AI大学未来课栈在成都开幕,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专家张晓林、开放平台总经理赵艳军等现场分享计算机视觉和NLP等I技术。5月23日,腾讯推出超级大脑,围绕人联网、物联网、智联网展开,对零售、医疗、金融进行升级。30日又向外界展现了最新成果siren数字虚拟人。5月23日,阿里展示了最新成果AI收银员,一次性咖啡点单30杯,满足不同要求只要49秒,果断碾压人工咖啡师。6月8日,他们推出阿里云et农业大脑,宣布人工智能被应用于生猪养殖、苹果及甜瓜种植,人工智能云养猪时代正式开始。5月26日,百度李教主在2018上**满满地提出了人工智能四大原则,同时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简单搜索。想必这也是对陆奇离去、外界质疑的正面回应。6月11日,他们推出小度音箱,以低价策略入侵智能家居市场。暗战已经开始,多个领域多条战线,眼花缭乱的炫技让人应接不暇。但是毫无疑问,这场战争正在白热化,兵锋指向了未来。看不懂的人工智能截至目前,人工智能依然是一个“很玄乎”的概念。在自媒体领域,大多数的讨论都显得大而化之: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人工智能导致失业怎么办?人工智能有什么黑科技?国家有什么大战略?毕竟,人工智能不是头腾大战那样“性感”的领域,可以转手写出波浪壮阔、扣人心弦的文字。对于自媒体大咖们来说,第一个问题是“认知屏障”,人工智能作为选题似乎是抽象晦涩、不接地气的,真的需要沉下心来去“硬啃”。“此人工智能非彼人工智能”,这是当前的现状。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大概念,你会看到很多公司都在说做人工智能,但做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他们所谓的人工智能、完全沿着不同的逻辑展开。抢占未来,第一步是抢占认知。抢占认知,第一步是厘清概念。人工智能现在分明是概念都混沌不清。粗略地一分,人工智能可以分为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1、运算智能,就是人工智能最底层最基础的算力问题。阿尔法狗一个晚上可以跟自己下100万盘棋,这就叫运算智能。2、感知智能,就是人工智能怎么获得外界信息的问题。锤子发布会上,老罗今天讲一段话,讯飞立刻给他识别成文字,你在摄像头下走一遭,商汤立刻给你。3、认知智能,人工智能不仅要能识别信息,还得理解、思考和处理信息,你和叮咚音箱讲句话,他能“听得懂”,无人汽车跑在路上,可以自主分析前方路况。4、运动智能,前三个都具备了,下面就可以“无人”和“自动”了,各种机器人、无人设备应运而生。今天讨论人工智能,先得搞清楚,讲的究竟是什么智能。然后是应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大概可以分三块:基础级应用,也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各种算法、识别、、等等。行业级应用,**领域、行业领域的解决方案们,基本都是“一户一案”,比如**领域的城市大脑,行业领域的智能安防、交通、医疗等等。大众消费级应用,人工智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比如智能推荐、语音输入、机器人、智能音箱、无人车等等。有趣的是,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倾向:有的拟人,越来越像人,语气表情惟妙惟肖;有的助人,给各种产品“赋能”使之智能,内容消费的智能推荐,智能家居、安防等等都是这样;有的则强调无人,全方面取代人力岗位,比如无人汽车、无人收银员。四大类型、三大应用、三个倾向,人工智能给人的感觉就是全面开花、一团乱麻。大公司们则是“硬着头皮一起上,你做什么我也做”。你做音箱,我也做音箱。你做智能推荐,我也做智能推荐。你做城市大脑,我也做城市大脑。你做人机对话,我也做人机对话。你做医疗,我也做医疗。你做开放平台os,我也做os。……可是视线又迷了,人工智能哪家强呢?互联网时代的隐喻历史是一本教科书。以史为鉴,推测人工智能的未来,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就是最好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每一波浪潮都产生超级大公司,这些大公司的成功在于卡位,他们占领了互联网浪潮的的“核心要冲”:互联网的硬件底层、传输网络,给中国电信这样的通信运营商带来了红利。互联网的软件底层、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诞生了微软这样的怪物。当搜索成为“信息联网”的入口,谷歌崛起。当互联网从连接信息到连接人、商品,腾讯、阿里、亚马逊、脸书的时代到来。当互联网开始移动化,移动互联网的软硬件底层,苹果、谷歌的智能机兴起。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开始连接“线下本地”,美团、滴滴起来了。信息进一步爆炸和碎片,智能筛选的头条起来了。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诞生了新的大公司,但几乎没有哪个大公司同时卡住几波浪潮,毕竟每个公司都有其“基因的局限”。商业的历史,基本就是一次次“换卷考试”。第一次考试,a君特别聪明努力,拿到了99分,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过了段时间,第二次考试来了,但是考的内容完全变了,适应新考题的b、c君开始迎头赶上。那么问题来了,a君从没学过新考卷的内容,要不要从头开始从0到1学一遍?这时候,a君觉得我的奖学金已经够了,考来考去不就为了奖学金嘛,不如去买房置业过过小资生活。a君哪里想到,他就这样悄悄落伍了,因为后面还会有第三、四、五……次考试。这里的a君可以类比很多,互联网公司中的新浪、百度,商帮中的徽商、晋商,城市中的上海,国家中的欧洲。历史是残酷的,上一个,可能就是下一个时代的枷锁。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因为出现了一个“杀手级”应用,软件时代的win95,智能机时代的苹果手机,移动互联网大发展时期的微信。不同浪潮中出现的公司,又会有上下游之分,利润水平和行业控制能力完全不同。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所以浪潮的发生顺序一定是:连接靠什么(基础设施软硬件)、连接什么(信息、人、钱、本地服务)、怎么连接(、搜索、社交、智能推荐)。四个大胆预言回溯互联网,我们可以对人工智能作出四个预测: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经历多波浪潮,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会催生新的超级公司。然而几乎没有哪个公司可以同时拿下多波浪潮。每一波浪潮的卡位,都会因为某个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浪潮之间有上下游的关系,其控制力和利润水平完全不同,人工智能赋能的公司,终将代表新的商业逻辑,降维打击洗劫今的一切。人工智能的浪潮,会有一个先后顺序,后文再详细展开。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所谓的“核心稀缺资源”,在你意识到之前,他已经成为大公司重兵绞杀的修罗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把握信息流、人流、资金流,三个流催生了百度、腾讯、阿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在“三流”基础上,加上了信息碎片化和solomo(社交、位置、移动)的元素。信息流,进化成了智能筛选信息流,催生了头条。人流,进一步结成了关系链,巩固了腾讯帝国。资金流,从线上电商向线下服务延伸,美团、滴滴起来了。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是什么呢?一般的说法是,对决的核心是算法、数据和顶尖科学家。不过这样就很坑爹了,你说IBAT谁的算法更好?谁的数据更丰富?谁的科学家更牛逼?这统统都不可量化。无怪乎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布会都是在“炫技”,量上的东西难分高下,只有造新闻博眼球了。换一个思路,这些公司的“基因”如何呢,他们的重心、制度和文化更适合做什么呢?似乎有了眉目。讯飞:聚焦人机交互,酒香也怕巷子深整个互联网时代,“偏安一隅”的科大讯飞都是被主流媒体忽略的存在,人们对讯飞的印象主要集中在“语音”、“**关系”、“科大”上,于是就有了一个刻板印象:讯飞是一家有很多科学家、专门往**口跑大单、做人机语音对话的公司。而讯飞第一次在c端大众视野的强传播,居然是因为老罗的锤子发布会,这是很有意味的一件事。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讯飞显然不再满足于做幕后和做配角,刘庆峰和胡郁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窗口,实验室里的各种黑科技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有人检测到17年讯飞利润水平的波动,因而议论纷纷,对此讯飞淡淡解释:那是因为我们一下子多雇了几千人。至于几千人是要干什么,不言自明,低调了那么久,大仗要开始了。讯飞的优点很清晰:第一是背靠中科大,技术长期积累,人工智能实验室里积累了很多黑科技,在最基础的科技领域走在了前面。第二是人机对话领域长期深耕,特别是语音领域。无论语音识别还是语义分析,人工智能要听懂汉语,甚至广东话和上海话,这要求的是语料数据和交互数据的极大丰富,这些都是竞争对手短期内不可能追上的。过去一年,讯飞又在tts语音合成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合成的语音可以以假乱真模拟人的语气。从某种意义上说,讯飞对语音已经近乎垄断,其他大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突进很容易变成“重复发明轮子”。第三是开放平台,对智能硬件、终端的广泛支持,与bat相比他们无疑更加谦逊,直接的结果是140家机器人公司,超过九成都使用了讯飞的技术,讯飞AI大学成了黄埔军校,“未来课栈”等AI课程体系半年多吸引了20多万人入学。第四是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是和其他人工智能企业的协同,比如讯飞推出的能力星云计划,已经整合了商汤的人脸活体检测能力、合合的多语言证件识别能力、小牛的小语种机器翻译等,不断地丰富AI产品线。另一方面是**关系,合肥特有的氛围使讯飞在跑大单上特别“有感觉”。但是,讯飞这家公司的问题也同样明显:第一是2c基因的缺失,他们更擅长走上层路线,而对市场和用户的基础需求不够敏感,这从经营财报的收入结构中可以看出,讯飞并不善于向市场讲故事,结果可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对外发布很容易变成高大上的**工作报告,效果可能不及老罗的一次戏剧性露出。第二是公司本身的路径依赖,习惯了谈大单、做大项目的商业化方式,使得从外界看来总觉得这是一家慢公司,而面向由80后90 后组成的新兴市场,这家公司的野心还不够明显。百度:聚焦无人驾驶,祸起萧墙之内作为bat中第一家allin人工智能的公司,百度充分享受了人工智能的“概念红利”。在移动互联网基础应用和o2o接连惨败之后,百度引入神兵天降的陆奇,在一系列大手笔的推进和收购之后,其市值也一度逼近1000亿美金。可惜好景不长,陆奇的离去给百度的人工智能前景蒙上了阴影,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人工智能最终不敌大搜索现金流的象征。外界对百度的印象一直是“技术”、“高冷”、“急功近利”,因而具备招黑体质,以至陆奇的出现让世人耳目一新。这场战争中,百度瞄准的靶心似乎是“自动驾驶”,基于阿波罗系统的无人车据说已经研发成熟、可以量产。百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翼:第一是算法领域的长期积累,百度毕竟是做搜索出身,积累了大量精通算法的精英。第二是用户信息获取数据的积累。手机百度依然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而基于算法的信息流推出后,手百的日活和使用时长均有明显提升。和头条一样,手百会是一个越来越懂用户兴趣偏好的应用。第三,自动驾驶的专注。长期经营地图服务的经验,让百度在定位导航领域有更多的优势,他们积累了复杂的地理数据基础,也不是对手可以短期追赶的。但是,百度的问题也非常明显。第一是“太远”,无人汽车即便可以量产,真正的大规模商用可能也需要时间,使用范围也非常可能受限。第二是“概念化色彩”比较明显,更像是精心包装的炫技,比如智能家居领域收购渡鸦、号称人工智能安卓平台的dueros、人机对话的度秘,相比于竞争对手都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但是最根本的质疑,在百度的内部,为什么吴恩达和陆奇先后离去?李彦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根本留不住人?大搜广告依然是核心收入来源,第二战场始终无法有效展开。轻应用、o2o……每一次百度都集结重兵、煞有介事,可最终却总是不了了之、铩羽而归。这家公司内部的机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阿里:聚焦行业大脑,步步为营有章法国家对阿里人工智能的定位集中在“城市大脑”,马云的et城市大脑已经在杭州落地。阿里运营导向、执行力强,核心一直是2b,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理念也是“产业AI”,代表作是et大脑开放生态。et工业大脑已经走进车间,为制造业赋能(提升良品率、预测故障率)。et金融大脑和南京银行深度合作,构建了、智能客服等应用。同样应用的还有et医疗大脑,et农业大脑则被应用于养猪。马云善于制造大手笔大新闻,成立达摩院,号称3年投入千亿,服务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基础研究。重兵集结物联网,将其视为新的主赛道。接着,投资上亿元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阿里也非常擅于炫技,除了最近面世的ai收银员,aliwood可以自动生成带有情感计算的短视频,设计了4.1亿张海报的鲁班设计师,更是让人担心设计师失业。阿里的优势体现在其布局上:第一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布局很有章法,从阿里云到物联网,每一个落子都指向明确。第二是2b的能力,阿里无疑比竞争对手更懂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第三是消费数据的积累,就像马云说的,阿里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电商平台,而成为一家数据公司,对人们消费数据、消费偏好的把握将成为最值钱的利器,这些数据在手,有的是办法让你买买买。第四是新零售的布局,这是阿里和腾讯一直跑马圈地、流血拼杀的主战场,一旦成功拥有的不止是更多的支付场景,也包括对人们线下消费习惯数据更深层次的掌控。阿里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过于2b导向,局限了攻击的范围,一旦人工智能进入家用化时代可能难有大为。第二是不善于投资打造生态,过于强调对被投企业的强控制,可能导致很多不想被吃掉的公司敬而远之。第三是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积累优势并不突出,毕竟人工智能的核心突破不是靠钱砸出来的。腾讯:聚焦医疗影像,扑朔迷离看不懂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公司,腾讯的人工智能布局在IBAT中反而最扑朔迷离。国家对腾讯的定位是“医疗影像”智能处理,这一点很有意思。或许腾讯的态度是人工智能蛋糕太大,我只取一小块就好,而医疗大健康无疑是暴利行业,是奶油最多的那一块了。即便如此,腾讯在智慧医疗领域真的具有明显优势?要知道,讯飞机器人已经通过了国家医师综合笔试,而阿里的医疗大脑也已经投入应用、枕戈待旦。在《腾讯没有梦想》一文中,潘乱指出腾讯的问题在于过于依赖投资+流量的打法,失去了当年从0到1自创微信打硬仗的气度。但是这反而可能是腾讯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优势:第一是买买买,自己搞不定的就用投资解决,在人工智能领域收获一帮小弟,事实上这种打法的价值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时期获得了证明。第二是给流量,腾讯可以用qq离线消息给微信导流,可以用微信给游戏和拼多多导流,那么握有最稳定关系链护城河的腾讯,就完全可以在新的时代给未来自己的杀手级应用导流。而腾讯的问题,则在于上个时代的优势在这个时代可能都不是优势。第一是理念问题,腾讯善做产品,具体来说就是抓住大众的通用需求(最大公约数)做体验最优的通用产品,但是不好意思,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很可能是千人千面。近期腾讯与头条屡屡**,微视打不过抖音,天天快报打不过头条,都说明在智能推荐领域,腾讯的表现简直像新生儿。第二是强于软件,不善硬件,对新终端缺乏敏感和布局。第三是不善2b,也许**还可以马化腾强势公关做几个样板,但一向傲娇的腾讯不懂企业需求,除了投资,似乎并没有很好的合作模式。第四是缺乏数据积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资源是关系链,但是这在人工智能时代可能并不重要,而关键已经变成了数据,腾讯在这个时代的优势无法在下个时代复用。当然腾讯或许可以去抓取人们的社交对话数据,但这又绝对侵犯了隐私。第五是收入结构,腾讯对游戏和文化娱乐过于依赖,这到了下一个时代可能成为历史包袱和路径依赖。似乎这次,腾讯缺了一张有力的船票。比较以上四家公司,可以想象这场战争会如何激烈:在**城市治理的领域,讯飞和阿里的行业团队将短兵相接。在车联网领域,百度的无人车将和其他家的车载系统全面开战。在智能医疗领域,腾讯的医疗影像将也面临来自讯飞突破世界纪录的同类技术的现实挑战。在开放生态领域,各家争相投资赋能新公司,刚刚巨额的商汤成为几家争相拉拢的香饽饽。……每个大公司都需要明确自己的重心和边界。谁都不可能吃下人工智能的整个领域,关键在于专注和克制,关键在于认清,何为有限游戏,何为无限游戏?在错误的战场打错误的消耗战会是一场灾难,人工智能的每一次战略投入可能都是百亿千亿级的。号角早已吹响,大时代如何开幕?人工智能的浪潮很遗憾,人工智能的浪潮不可能和互联网简单类比。互联网是一个中心化的整体,浪潮的推进先行后续,连接的基础、连接什么、怎么连接。但是人工智能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存在,像水一样渗透各行业,因而我们只能预测会出现哪些浪潮,却难以预测先后顺序,这些浪潮可能同时发生、并行不悖。人工智能,基本就是四波浪潮:第一波,后移动互联网浪潮,关键词是“赋能”。“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当下,高度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很难出现新的机会,此时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竞争优势”,开始植入各家公司的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群、)类应用中,这就是赋能。此时的人工智能依然是配角,核心是对现有产品业务的强化,智能化和个性化。一个代表应用是今日头条,利用“智能推荐”把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筛选出来,分发给用户,再根据用户的反馈进一步理解和智能。另一个代表是讯飞,通过开放sdk,语音能力释放给地图、听书、游戏、笔记输入。赋能是人工智能的“积累时代”,不需要狂飙突进、跑马圈地,要的是耐心和胸怀,你要做好开放、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各个现成应用中,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是人工智能的开端,积累用户数据训练算法、培养用户习惯,更深层的用意是“人和”,是和足够多的中小企业合作,去形成一个开放的应用生态,为未来打大仗做准备。第二波,基础设施搭建浪潮,关键词是“数据”。和互联网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一定以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其核心就是海量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分析(算法也是数据“喂出来”的),那么云计算、大数据、知识图谱、物联网IOT都是必备的基础设施。IOT时代一定会首先到来,这个概念已经被热炒了十年却迟迟没有建树。如果物联网没有建立起来,如果获取各种数据的传感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那还谈什么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搭建会催生出一些大公司,阿里正在行动,这也可能是传统设备商、运营商的又一春。第三波,大型行业应用浪潮,关键词是“销售”和“深耕”。这一波的核心是2B和2G,与2C时代的病毒扩散不同,我们看到的会是一个又一个大单,一个又一个巨型工程。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安防……这些工程的庞大复杂、数据量和专业化要求之高,恐怕不是一般的创业公司可以吃得下的。IBAT并不会在技术上非常明显地拉开差距,于是“销售”成为驱动。谁有更多的资源和关系,谁有更强悍的销售执行力,谁就能拿大单。这个阶段可能并不会出现几何级数的爆发,而更多是硬碰硬的线性增长。另一个方面,无论城市治理、交通、医疗、金融……都会是专业性极高的领域,一般的通用方案根本hold不住,需要的是在行业长期的深耕、深入的理解。毕竟,每个行业都有无数的坑等着你。一个公司长期的深耕会积累足够的“经验曲线”,成为对手进入时的壁垒。对于大公司来说,或许集中火力聚焦一两个领域,已经可以取得足够的利润。而每一个专业细分的领域,可能都需要专业的伙伴去协同,这为创业公司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期,仅仅出行、住宿、本地服务就可以诞生滴滴、爱必应、美团这样的,未来人工智能的每个专业领域,都可能出现与IBAT协同的。第四波,新终端和大众化浪潮,关键词是“人机交互”和“应用生态”。最终,人工智能一定从高大上的行业尖端,渗透到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点的实现关键在于“大众消费级”人工智能终端的出现。当下阶段的智能手机,功能和交互都比较局限,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普及需要更成熟强悍的终端。可能是智能音箱,可能是vr操控设备,可能是更加酷炫轻薄的智能眼镜,可能是无人车、无人机,可能是真正的家用级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无论可能是什么,新型终端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它的“人机交互对话”效率远远超过低头玩手机,同时功能足够丰富,应用生态足够强大,那些很早开始就经营开发者生态的公司将会获益。未来一定属于大公司?互联网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篇启蒙的文章,是比尔盖茨激情澎湃的《通往信息高速公路之路》。可是后来我们知道,整个漫长的互联网时代,基本与比尔盖茨无关。今天本文的预测都是围绕今天所做的线性分析和概率判断。但是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非线性不连续的,黑天鹅总会出现。人工智能时代也未必就一定是大公司的梦想,在IBAT之外或许就存在着不为我们所知的新兴力量。就像互联网时代刚起来的时候,我们根本看不见脸书、谷歌一样。大公司拥有数据、算法、人才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或许你就有可能找到方法去打破垄断。好吧,就让我们在这里立一个flag,往后看十年,一切自见分晓。(本文首发钛媒体)【钛媒体作者:,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社交传播、事件营销、商业预测分析和产品开发,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个人微信。】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 相关文章推荐八:融资路上,你正被没钱的机构撩着吗?(原标题:融资路上,你正被没钱的机构撩着吗? | 甲子光年)“现在有些投资者,几乎是在用买标准看项目。”采访、撰文:李双贤 编辑:火柴Q、甲小姐设计:火柴Q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ID:jazzyear)签完TS(书)、做完**(),最终还是放弃投资。如果发生在两年前,作出这样行为的一定会被很多创业公司“拉黑”,沦为大量融资者避之不及的存在,而此刻,这份上的机构正在逐日增加,成为业内不置可否的常态。机构没钱了可以等,创业公司却不能停。一颗水滴足以折射出整个落日,从一个个正在发生的故事里,憎恶也好,害怕也罢,2018年的创投行业真实情况正在浮出水面。跳票“现在有些投资者,几乎是在用买的标准看项目。”历时五个月,接受数十家投资机构的“检阅”后,连续创业者、长三角某AI初创公司融资负责人南山这一次深刻体会到:资本市场里,创业者是真正的弱势群体。难题一层层从机构传导到创业公司。一方面是去杠杆、去通道大主题之下,资金面收紧,速度放缓,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减少,退出渠道受阻。另一方面,整个创投市场到了2014年双创热潮后的“挤泡沫”阶段,经过3-4年的发展,部分投资机构的回报率不佳,该为过去买单了。政策和市场发展的双重因素导致机构普遍遭遇募资难。谨慎甚至悲观的情绪,从层层传导至一级市场,从传导到FA(财务顾问),而处在信息链条末尾的创业者,总是后知后觉才察觉水温的变化。在去年12月29日的一场饭局中,南山还觉得一切很顺利,觥筹交错间,他就和一位投资人达成口头意向,敲定了公司估值和。1月4日,双方开始起草TS;1月28日,这家机构正式向南山的公司发出。但过完年的3月初,这家机构提出了3个新的附加条件——进驻财务人员、获得董事会席位和分批打款——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业绩承诺,再打下一阶段的款,否则断粮。苦谈一整天,双方最终未达成一致。在早期,上述要求,特别是“进驻财务人员”并不多见,而这条是南山绝对不能同意的。南山回头,在春节期间,报信的猫头鹰就曾经来过。在当时的一场创业者**里,南山得知一位朋友公司的4000万元A轮融资已经签了TS,还是黄了。这位朋友告诉南山,这家基金最后才说出三句真话:“其实还没募到钱。本来以为能募到的。什么时候募到了再联络。”但即便听闻了朋友的坏消息,自己又经历了跳票波折,南山仍没觉得事情会很难,因为“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创业了,有融资经验”。年后,他靠朋友、熟人关系,在3月到4月见了20多家机构,一线基金和“没听过名字”的各占一半。许多投资机构里都有他的朋友、同学、前同事。可是,这次商业世界显示了它坚硬的一面:投资机构自身难保、弹药将尽时,面上的关系左右不了底层的计算。5月,南山辗转找到某FA机构,在其帮助下重新梳理了BP和话术。到6月初,有4家机构走完了出TS前的Pre-**(预尽职调查)流程。可其中一家机构在签TS的最后关头说,没钱了,要用美元投。南山表示公司架构不太合适拿美元,容他考虑一个周末。周一下午,对方告诉他:实在对不起,都暂缓投资。半年内,本来认为融资不难的南山连续遭遇两次跳票。投资机构的募资难,已经传导为创业项目的融资难。根据VC SaaS的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投融资事件总数为1422起,较去年同期下滑21.5%。某一线精品投行内部人士告诉「甲子光年」,她最近也遇到数个签完TS、做完**(尽职调查),最终还是放弃的案子。很多迹象表明,投资人正变得空前谨慎。不安的氛围笼罩行业,创业者在融资时遇到了以下的诸多变化:· Pre-**(预尽调)重新成为常态3、4年前,还是上午见面下午就能签TS的“好时光”,“3分钟打动投资人”更成为屡见不鲜的新闻,**一般在签TS后进行。而如今,创业者不得不重新适应投资人Pre-**(预尽调)的要求,在签署TS前向意向不定的多家机构展示核心信息。· 约见频繁,但投资人却迟迟不表态“当面说得很好听,回去迟迟不表态,要么出差了,要么还没上会,让投资人动心变得越来越难了。”一位两周内陪会数十场,目前正在服务一家创业公司的FA告诉「甲子光年」。「甲子光年」从以太易项平台获得的独家数据显示,今年春节之后(3月-5月),投资人通过以太易项平台约见项目的次数在每月5000次左右,而去年年末则为每月4000次左右。这种“越没钱越想看项目”的心态,令本就融资困难的创业者付出了更大成本。以太易项平台一年来约见次数变化· 人心浮动,部分投资人出现不规范操作一些逐步察觉到自己机构没钱的、(机构最初没钱时,通常只有核心知晓),开始“动作变形”。这有时会让不清楚其中微妙利益关系的融资者收到错误的反馈。某投资机构合伙人向「甲子光年」透露,因为自知机构没钱推不过会,部分投资经理会私下把项目介绍给FA,从中赚取中介费。也有人通过不停约见,急切地挖掘好项目,好作为跳槽下一家机构的投名状。一位在今年上半年接触过数十家投资机构的创业公司CEO告诉「甲子光年」,他在见过一些机构后得知,原来部分机构已投资或正准备投资他们的竞品,这些机构的目的可能是打探对手的内部消息。“发出去一个BP(商业计划书),过了一段时间,你发现你的BP已经人手一份。”被“没钱了还看项目”的投资机构伤多了,一些创业者不想再浪费时间,他们会直接问机构:你有钱吗?你怎么证明?谁没钱了?2017年末,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张颖曾在给创业项目的7条融资建议中说:“这个市场现在看是不缺资金的,2017年的规模较前两年增长了62%。”但形势在2018年很快调转。据投中研究院统计,2018年一季度,国内VC/PE机构完成募集110.3亿美元,同比下降74.85%;数量共103支,同比下降54.82%。4月,情况更坏,VC/PE市场完成募资规模下降85.78%,数量同比下降69.41%。某投资机构合伙人还观察到,很多基金包括许多头部基金都在“提前募资”,即使账上还有钱。“我所知道的大基金都在募资,包括经纬、愉悦和IDG等。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募资一次可以投3、4年,本轮可以说是提前了。”他自己所在的机构也提前启动了募资计划,过去都是找朋友,这一次专门组建了募资团队,因为几个合伙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2018年下半年会更不好。“扎堆募资”,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市场的募资难度。到底谁没钱了?一家一线精品投行人士透露,2015年从成熟机构分裂出的一批“VC2.0”机构目前较普遍地遇到了募资难题。所谓“VC2.0”,即很多原来一线基金的小合伙人、高管由于分利不均等原因,顶着在老东家的track record(过去的成绩)和“双创”大潮的市场热度,纷纷出来成立自己的基金,高举高打,渴望开辟一番新天地。通常,为“3+2+2”模式,前三年是,中间两年是退出期,最后两年是延长期。到了2018年,这批VC2.0经过3-4年的发展,投资期接近尾声,回报率逐渐显现,成绩不好的投资机构便很难继续募资。难做并非中国特色。一项包含了2917家美国VC公司在1970年到2006年间发行的6206支基金的调研显示:仅有10%的VC发行过4支以上的基金;对于66.4%的VC来说,他们的第一支基金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支基金——第一支没做成,以后基本不太可能完成募资。国内,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成立的基金95%会死掉,这丝毫不亚于创业者九死一生之命运。那么,创业者究竟应该如何判断谁有钱,谁没钱?一种方法是看近期是否有募资新闻和出现。但即使是最近仍有少数投资消息披露的机构,也不一定还有钱,因为投资消息的披露往往有一定滞后性,此刻披露消息,不代表基金账上还有钱可以继。此外,如果机构中有上市公司担任LP(有限合伙人),可以通过检索上市公司的公告获取部分出资信息。此刻真正手握弹药的,除了最顶尖的大基金,还有产业资本,而后者正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如今,以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正越来越多介入早期投资。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月,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分别有25、18和11起投资事件,且其2018上半年的投资事件中,有7次属于天使轮\种子轮,已接近2017年全年该轮次投资事件总数。2018年第一季度最活跃(图片来源:VC SaaS)对创业公司来说,还需要了解的是,什么赛道能吸引钱,什么赛道已成昨日黄花。2014年-2018年第一季度,不同行业投资事件占比变化(图片来源:甲子智库)整理投中研究院历年的年度VC/PE统计,可以发现,按行业来看,除了一直最吸金的互联网行业,从2014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逐渐呈上升趋势的赛道包括医疗健康、教育及人力资源和制造业。而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近30日内,除互联网和IT领域外,最受关注的依次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金融、娱乐传媒和机械制造。近30日(图片来源:清科研究中心)健康医疗、制造和教育,目前都在孕育着新技术创业的机会和空间。“大众创业”少提了,“造词运动”不见了许多机构募不到钱,许多项目融不到钱,让很多行业中人感到“形势不妙”,却也许是市场价格回归价值的正确表现。对比2015年“双创”的全盛时代,此时此刻,创投圈已沉淀出另一番面貌:草根创业不见了、新投资机构和新晋减少了、声势浩大的“新概念”和“造词运动”不见了。· 草根创业退场,创业门槛变高身处创投圈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直观感受,最近在各种场合听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频率明显变少了。「甲子光年」检索“创业”一词的百度搜索指数,2015年至今,其热度总体呈向下趋势。百度指数关键词“创业”从2015年至2018年热度逐步下降“大众创业”显然已不是2018年的市场生存法则。背景一般的普通大学生,很难再像2015年那样随随便便拿得到几百万风投,拉得起队伍,当得了CEO。如今,机构更青睐“高大上”的创业者,他们不是穿着格子衬衫的小青年,而是有多年经验的大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或学界精英。创业的门槛正明显变高。· 新机构变少根据VC-SaaS的数据,中国新募集基金的数量在2014年明显爆发,在2015年迅速飙升至3000支左右,2016年回落至2500支左右,而到了2017年,则断崖式下降到850支。2006年至2017年,一级市场募资规模及新募基金数量变化(图片来源:VC-SaaS)· 年轻投资人在VC机构内上升出头变难,合伙人主导权增大与草根创业者和机构数量一起衰落的还有VC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状况。2015年下半年后,行业新手再难从VC机构内出头。从下而上由投资经理推案的方式则比过去减少,从上而下的合伙人拿案模式逐渐成为主导。这是因为从下而上推项目,很适合创业项目批量涌现的“草根创业”阶段,拼的是行业覆盖,合伙人自身难以覆盖足够多的项目,得靠人海战术广撒网。而如今创业壁垒逐日增高,技术驱动的创业公司比重增加。这类项目出发时就不是小打小闹,一般需要较高的启动资金,融资额大,风险也大。对这类项目的争夺也日益激烈,需要行业大佬的硬关系,机构也得派出够分量的合伙人出面表达诚意,才可能拿得下。许多年轻投资人的积极性正在被打击。他们在内部实际充当着、内部销售的角色,向上推项目越来越难,也难以和被投项目建立深厚关系。· “新概念”不见了,“造词运动”不见了与此同时,“新概念”不见了。2018年还有什么风口?投资人们互相打探,最近的共识是“在线教育”行业等并不新鲜的领域。回望过去四年“新词辈出”的阶段,每一年,总有吸睛吸金的新概念夺得大笔资金和人才的“double in”:2014年的“互联网思维+一切”,2015的“”、2016年的“”、2017年的“无人货架”和今年春节期间昙花一现的“撒币答题”……如果说“新概念”的生存期在2017年已变得越来越短,在如今干脆销声匿迹了。这种“和语言学的结合”,往往对应着某种模式创新的崛起,但如今,模式创新已日渐乏力。一是因为该有的模式都有了,每一个细分赛道的牌桌上都坐满了人;二是O2O、共享经济、无人货架等风口让很多投资方明白了一个道理:热闹虽好,不一定赚钱。变化来时,已经习惯现状的人会感到不适应,但变化不一定是坏事。换一个角度想,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一毕业就创业的大学生吗?需要这么多VC吗?需要这么多新概念吗?几年喧嚣后,这个时间点,钱的流向很明确:头部——头部的机构、头部的投资人、头部的创业团队。衡量头部的标准也变得更务实:成绩是硬道理。就在募资形势哀鸿遍野的4月,创新工场宣布新一轮5亿一个月内实现了超募。5月,GGV(15亿人民)、沸点资本(20亿人民币)、元璟资本()也都相继完成募资。明星机构之外,也有另一类“闷声发财”的机构。一家注册在浙江的机构的创始合伙人告诉「甲子光年」,8年来他们发布了8支基金,总资金盘约40亿人民币,其中前4支基金的IRR(内部回报率)在30%到40%。“这8只基金的个人LP几乎都是同一批人。”这位合伙人说。从创业项目来看,头部项目明显获得了更多资源。根据投中研究院的统计,今年4月投资规模创一年来新高,达到94.36亿美元,去年4月,这个数字是27.62亿美元,翻了4倍不止,但今年4月的案例数量却比去年4月有所下降,从256起,降到了240起。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投资规模变化(图片来源:投中研究院)这意味着,单笔投资额在大幅上升。今年4月的平均单笔投资额达到0.3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环比增长50%。资本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更多钱在向更少的好项目聚拢。2017年4月-2018年4月单笔投资规模变化趋势(图片来源:甲子智库)以AI领域为例,一些公司的投资机构数量、质量远超正常水平:刚刚披露6.2亿美元融资的商汤科技的投资方超过20家,旷视科技的投资方超过10家,神策数据的C轮投资机构有7家,地平线去年的最新一轮融资除领投的英特尔外还有5家投资机构。红杉、IDG、真格、达晨、华平等头部机构频频出现在这些头部项目的投资方名单中。强者抱团取暖,弱者无人问津,这成为2018年创投市场的主题。冷比热更持久这样的市场分布无聊吗?好像是的,因为人们天生喜欢看草根崛起、风口连连的戏剧性故事。但这却是下一阶段价值得以突显的必由之路:赚钱的方式变难了,创业者和投资机构都启动了“hard模式”,和时间做朋友。对投资机构来说,“比覆盖”的速度与激情过去了,新的机会,则在于真正建立对行业、产业的认知。头部机构抱团站队头部项目的问题可能在于:一是竞争会抬高头部标的的估值;二是部分机构不一定对所投项目有足够的理解,而是跟着其他机构做选择,寻求安全感——至于是谁搭了谁的便车,谁瞄着谁在投,冷暖自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产业背景或特殊投资逻辑的投资人会建立新的独行者优势。头部的美元基金正在吸纳更多有技术知识或行业经验的人才:此前曾有报道指出,去年某大型深圳办公室时,曾把华南各大机构的科技类投资总监面试了遍,过去以C端投资闻名的一些机构也在陆续加速向“产业型机构”转型。上文提到的那家年回报率在30%到40%的机构,走的则是“产业链打法”。其创始人曾从事数字电视行业某集团公司的运营工作,这家机构通过提前布局云计算、物联网及信息安全等产业链,为LP赚实打实的“现金”。对FA等行业服务机构来说,拥有更精细服务能力的机构可能快速成长。越是不时,创业项目更需要对内仔细梳理战略,学会精细化运营;对外甄别投资机构,拿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钱。他们要么自己学会这一点,要么求助于专业的机构。泰合资本讲究“深度服务”、“无功不受禄”,这家在2012年就成立的投行,正是在2015年资本寒冬中崛起。所有被新变化波及的人中,创业者的挑战最大——因为投资能等等,创业却不能停。他们是处于资本市场链条最末端,感知最慢,付出代价却最大的一批人。服务过多家创业项目的松树资本创始合伙人蔡猜对创业公司的“四字箴言”是:别太乐观。“创业者普遍比较自恋。”蔡猜告诉「甲子光年」,“成熟的创业者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矜持,什么时候需要让步,不了解行情却在自我封闭环境里感觉良好的创业者,都会被资本一次次无情的教育。”此次采访中,几乎所有投资人、FA都有一个共同判断,2018年下半年情况会更不好,甚至可能会出现宏观经济波动。虽然“具体形态不太好说”,但一种悲观的情绪一旦形成,也许会引发“预言自证”的效果——在本就不安的人群里,如果谁突然开始奔跑,一定会引起一群人跟着惊惶奔跑。创业者应该怎么做?首先,适当降低预期,认清市场形势,调整募资节奏。现在,距离投资机构进入年末收尾阶段还有不到7个月,考虑到收尾前融资不畅的可能性和2019年开启融资的时间成本,账上的资金只能支持到明年5月左右的公司一定要开始启动新一轮融资,避免自己成为不安情绪带来的“踩踏效应”的受害者。此外,回归业务本身,落实商业化,是寒冬之中的重中之重。首先是要努力获得自己造血、养活自己的能力;其次趋于理性的投资人目前在考虑项目时,也越来越看重项目商业落地的能力。二度创业,经历过数次融资的南山明显感到,以前投资人看A轮以前的早期项目主要看团队和目前打法,但现在很多投资人会让他讲3年、5年的规划,自证商业逻辑和成长性。“总之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不再见投资人了。”南山决定回到公司,让过去数月深陷“融资漩涡”的他自己和COO、CTO都解放出来,重心重回业务,“还是得自己造血,做好业务,自然在投资人面前更有话语权。”以史为鉴,创业的确是一个“轮回”的过程。现在高兴的人不一定笑到最后,现在低微的人也不一定未来就没有机会。比如,今年投资人口中最大的风口“在线教育”,其实也经历过2015年的集体倒闭潮。“在线教育”是2013年的“老东西”了,在2015年资本寒冬之际,成百上千的在线教育公司批量死去,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经历了时间的累积,人们对知识付费的意识逐渐觉醒,对互联网更熟悉的80、90后成为家长等因素相继准备完毕,这个赛道便有了焕然一新的第二春,出现了VIPKID、猿辅导等明星公司。历史是十分符合物理规律的:热的东西迟早会变冷,但冷比热更持久。所以,现在正坐在冷板凳上的公司,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活下去——你也许会成为2020年、2021年的“风口”。容易的日子结束了,但不容易才是创业和投资常态。(文中南山为化名)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史为鉴:定向降准之后股债怎么走?"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怎么联系你
我也是,加一起十万了,怎么上岸啊,辽宁的。谁能帮我一下给他白干几年又如何啊。现在逼得没办法了
我欠了网贷20多万了到现在都被催债十多天有点扛不住了有没有好心人帮帮忙带上上岸的
[url=http://tadown.com/fs/6kawwf3/]点击进入下载-欠了一身网贷如何快速上岸教程.txt[/url]
佛山地区,求贵人相助,自己有一台汽车但是户名是父母的,如果有贵人帮助,汽车可以压着帮忙保管!
欠了信用卡和网贷8万左右,有没有可以帮忙上岸的人,可以以工作偿还,或者工作了以工资偿还,本人是设计师,准备云上班了,上班了工资还是不错的,月薪有1 W左右,只是现在网贷逾期,催债影响家人的生活,有没有大佬先帮忙上岸,后期业务合作回报也可以,本人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因生意上的失败而导致欠债,只求快快先这些结清,还生活一个清静,安心发展事业
常州求上岸
大神常州求带上岸,已经借的乱七八糟,完全还不上了
求大神带上岸,活不下去了
求上岸,我欠了十几万,不敢让男朋友知道
**Fguiihgjkk
野望集团还钱,我是一个10个月孩子的宝妈,也是之前野望的股东及员工,去年4月份,我还在孕期待产,野望集团现在的董事长余根强找到我老公,说是要做餐饮公司,通过老公认识我,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很不靠谱,拒绝了,其后又找过很多次,我都通过各种方式拒绝了。但是时隔两个多月,我生下孩子后,老公的原来同事杨晓明,谢文龙又找到我老公说要创业,于是我老公带着他们找到余根强,几个人一拍即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我老公拿了5万,杨和谢各拿10万给了余根强。事后我知道了,犹如晴天霹雳。孩子呛羊水我们都拿不出钱来,硬是我找婆婆要了1万块,我老公竟然为了这事信用卡套现5万。我快疯掉了,但是木已成舟,我只能硬着头皮,进入这家公司好好工作(公司到我家只有一条马路),估计余根强当初就想到要今天这样对付我们吧,非要把我变成股东。
在公司里,从产品研发到策划,到商务团队的组件都是我夫妻俩一手操办。公司开业之初我两次引进商务团队,都被杨晓明阻扰。后面放弃了,但是余根强天天找我要求我到别的公司挖人,没有办法,想想我自己也是里面股东了,公司发展好对我也有利,所以,我试探性的介绍了一个团队进来,果不出所料,余根强立马翻脸,过河拆
野望集团还钱,我是一个10个月孩子的宝妈,也是之前野望的股东及员工,去年4月份,我还在孕期待产,野望集团现在的董事长余根强找到我老公,说是要做餐饮公司,通过老公认识我,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很不靠谱,拒绝了,其后又找过很多次,我都通过各种方式拒绝了。但是时隔两个多月,我生下孩子后,老公的原来同事杨晓明,谢文龙又找到我老公说要创业,于是我老公带着他们找到余根强,几个人一拍即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我老公拿了5万,杨和谢各拿10万给了余根强。事后我知道了,犹如晴天霹雳。孩子呛羊水我们都拿不出钱来,硬是我找婆婆要了1万块,我老公竟然为了这事信用卡套现5万。我快疯掉了,但是木已成舟,我只能硬着头皮,进入这家公司好好工作(公司到我家只有一条马路),估计余根强当初就想到要今天这样对付我们吧,非要把我变成股东。
在公司里,从产品研发到策划,到商务团队的组件都是我夫妻俩一手操办。公司开业之初我两次引进商务团队,都被杨晓明阻扰。后面放弃了,但是余根强天天找我要求我到别的公司挖人,没有办法,想想我自己也是里面股东了,公司发展好对我也有利,所以,我试探性的介绍了一个团队进来,果不出所料,余根强立马翻脸,过河拆
我也不知道下面发的帖子
我也不知道啊,下面有人发的帖子
欠了短期网贷6万,催收公司,天天打电话,爆通讯录,求帮助,网贷水太深真心的想死的心都有,谁能帮帮我,我想上岸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史为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