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城市名单巨变,你感觉到了吗

你所看到的倒闭潮,远不是中国制造业真相 : 经理人分享
你所看到的倒闭潮,远不是中国制造业真相
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zmjinrong_com
版权:作者 荣鹏、舒圣祥 来源 综合自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新京报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企业似乎也步履维艰,今年来企业倒闭声也此起彼伏。服装鞋帽、纺织、电子、陶瓷等制造行业,成为倒闭的重灾区。
中国制造业倒闭潮全部真相
活着的一些企业,情况也不是太乐观。在东莞市厚街镇溪头工业区,不少劳务派遣公司纷纷抱怨,“现在都只能把人往广州、深圳、惠州等地方送,东莞本地很少企业招人了。而且今年的用工单价很低,公司跟工厂签单最高价是12块/小时,普遍都是10块、9块一个小时。”
今年来,大型纺织服装企业频现倒闭,而2007年中国纺织服装业上下游产业链吸纳就业总人口高达1.7亿。上半年国内纺织服装业迎来首次负增长,今年究竟有几千万人将提前数月回家过年,没人知道。
往年这个月份,正是东莞企业用工旺季,年底赶订单让工厂不得不招募临时工进厂。但现在,劳务派遣公司生意冷淡。东莞有些工厂自己都没有订单做,更别谈招工了。
尽管东莞市政府官方多次辟谣“倒闭潮”之说,但当以上种种的局部现实被无限放大后,悲观情绪也被无限放大。
中国制造业的前景看似令人担忧,但所谓的“倒闭潮”而引发的恐慌是对中国制造业的片面判断,远不是全部真相。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称,今年上半年东莞新注册企业增长23.5%,这些新注册的公司中不少是新兴高科技公司。因此东莞企业的“倒闭潮”是市场的优胜劣汰,也是东莞市6年来一直“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而从大局来看,中国制造的高铁狂揽国际大单,核电走出国门,都是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肯定。每一次变革都意味着中国制造正不断革新、迈向国际化。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罗百辉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刻转型之中,对内,很多企业正沿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苦练内功;对外,“一带一路”战略带来了更多新的机会。众人眼中所看见的“倒闭”,只是市场的优胜劣汰。大量企业倒下的同时,另有更大一批高新企业在崛起。
东莞第二轮“倒闭潮”
目前,广东东莞、深圳等地的加工制造业很多工厂订单流失,不得不关停或将生产线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媒体称之为东莞遭遇新一轮“工厂倒闭潮”。
但弥漫在东莞空气中的,并非都是悲观的气息。东莞市长袁宝成说,一些企业的倒闭,是属于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了危机。
罗百辉认为,东莞一些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厂倒闭的同时,一些高科技、大品牌公司也在崛起。一边是倒闭潮,一边是转型潮,两者并存。这是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关闭东莞的工厂一年多后,37岁的任远前不久将深圳的工厂也关闭了。
几个月来,任远把自己名下的房子、车子变卖维持运转。但他发现,卖再多的房子和车也解决不了问题。最终,任远选择彻底告别手机制造业。
“我的遭遇和高民一样。”任远说,今年1月,“兆信通讯”董事长高民留下遗书自杀,引起社会轰动。高民的几位供货商拖欠上千万货款,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10年前,东莞攒几台模具机就能开工厂。当时还是打工仔的任远抓住机遇,在东莞开了第一家手机屏幕组装厂。
经过数年的发展,任远的工厂年产值2亿多元,用工最高规模有上千人。2009年,他在深圳又开了一家同样的工厂,主要生产手机屏幕和屏幕光源。两个厂为他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从2012年开始,手机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除了国际上一线手机品牌被淘汰外,手机配件制造业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与任远类似的案例近一两年不断上演。东莞当地流传的说法是,近一年以来,至少有4000家企业关门。而以电子行业为首的生产制造业企业成批量倒闭,媒体称之为东莞第二轮“倒闭潮”。
屏幕工厂利润三年减少9成
任远是河南人,2003年他到东莞打工,进入一家手机屏幕加工厂。在熟悉了业务流程后,2005年任远成立了自己的手机屏幕厂。
当时正是触屏手机发展的高潮期,各种手机都在更换手机屏,也涌现了很多智能手机品牌。任远开始为三星、诺基亚、京瓷等手机供应手机屏,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
2009年,任远又在深圳开了一家相同的手机屏幕厂。任远说,他的工厂没有核心技术,只是将外面工厂切割好的玻璃组装焊接成手机屏幕。
10年的发展让任远成为朋友心目中的成功人士,但他没有想到生意的寒冬说来就来。
“其实做到后来已经没有意思了,工厂利润三年减少了9成。3年前生产100万件货能赚200万,现在生产1000万件才赚200万。”任远说,从2012年开始,手机屏幕的利润越来越低,厂家纷纷压价销售,成了恶性循环。
去年的一天,他接到已合作10多年的另外一家液晶公司老板电话,对方说自己活不下去了,欠他的165万元货款只能以后再还。
“我跟他做了这么多年生意,我能怎么样?”任远说,他们这一行都是三角债关系,他的客户欠他的钱,他也欠着供货商的钱。如果他的工厂要继续开下去,他就只能自己背下这个债务。
后来,倒闭跑路的客户越来越多,任远只能卖房卖车来维持自己工厂运转,最后实在支撑不下去,只好选择了关门。
任远说,现在很多工厂都在苦苦支撑,做得很辛苦,但还要做下去,要不然就只能宣布倒闭,也意味着自己承认失败。
“有时候想着想着眼泪就流下来了。”任远说,创业十年,虽然赚了点钱,但是工厂就这么倒闭了,真不知道怎么跟人讲。
10月8日,与任远类似的企业深圳福昌科技公司宣告:因资金链断裂,决定停产,放弃经营。
福昌前员工杨天(化名)认为,福昌的倒闭有其自身的原因,福昌主要为三星、华为、中兴等手机企业生产手机塑料外壳,这属于一个低端产业。一旦有厂家拿更低的价格竞争,福昌就会接不到订单。没有订单,还要给员工发工资,势必会拖垮企业。
不久前,东莞京驰塑胶科技有限公司也宣布破产。
成立于2013年的京驰公司也是一家生产手机外壳的企业。11月1日,京驰厂区内只有一位老人在守门。他说,京驰倒闭前也有很多供应商来讨债,工厂今年的生产质量跟不上,残次品率超过20%,大批产品被退回来,老板结不到钱,自然也无法给供应商付款,最终导致企业倒闭。
“东莞还有什么地方能吸引我?”
除了倒闭,也有企业选择了外迁。
今年十月长假过后,东莞金宝电子厂将4个厂区中的一个厂区生产线关停。据媒体报道,金宝公司要将生产线转移到泰国。
东莞金宝电子厂位于东莞长安镇,属于台资企业,主要为世界知名的电子钢琴、电脑、打印机代工。
金宝公司员工刘强(化名)说,今年中秋节之前,他们完成最后一批订单后,公司宣布放中秋和国庆长假。但等到10月8日来上班时,他们发现工厂的生产线被拆除,听说生产线转移到泰国。他们所在的整个凤凰厂区的人要么分流到其他厂区,要么遣散回家。
在金宝厂工作了8年的刘强已成为流水线上的主管。原来有订单的时候,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月工作26天,能拿6000多元工资,但这次生产线被拆除后,工厂让他到其他厂区做普工。
对此,刘强难以接受。
截止到11月初,原来凤凰厂区的100人还在公司坚守。他们说,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玩手机、睡觉,一个月按照基本工资2000元发工资。“厂里这样做实际上就是逼着我们自动离职。”刘强说。
但金宝电子厂并不认可生产线转移的说法。
“只是一个生产线调整。”金宝电子厂台籍高管刘裕宏说,原来的产品生产线订单减少,他们将更换成新产品的生产线,就拆走了原来的工作台。
尽管东莞金宝电子厂否认将生产线转移泰国,但东莞市工厂转移到中国内地、越南、印度、非洲的比比皆是。
东莞一鞋厂负责人曾亮(化名)说,他曾到访过非洲加蓬等地,现在非洲很多地方和三十多年前的东莞很相似,低廉的人力成本、低下的政策门槛十分适合野蛮生长,他已经打算到非洲新大陆去寻找“第二个东莞”。
任远的老乡,今年28岁的河南周口人申丰则打算把自己的LED灯厂转移到内地。
申丰面临的遭遇和任远相似,他如今正在苦苦支撑自己的工厂。
2008年,申丰来到东莞打工。有经营头脑的他后来自己成立了一家LED工厂,专门做灯带。
灯带的核心技术主要是里面能发光的芯片。这个芯片技术如今仍被日本、中国台湾等大品牌厂家掌握。申丰从外面采购回来芯片和塑料包装后,雇人焊接组装,加工成日常用的霓虹灯、家庭吊顶装饰用的LED灯带。
因为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像申丰这样的LED灯带厂家在深圳、东莞有很多家。申丰说,刚开始一米LED灯带能赚20元,如今,一米灯带也就赚几分钱。
最近,申丰正在与老家的镇政府洽谈政策方面的优惠。申丰说,现在深圳、东莞有的政策,内地也有,甚至还会更多。
“东莞还有什么地方能吸引我?就算把我留下,我上哪里去招工人?”申丰说,东莞、深圳一个工人工资最低不能少于3000元,否则一个小工都招不到,但在内地,1000多元就能招到一名工人。
“打工者就像流通不出去的货币”
在任远的心目中,如今的东莞已经彻底变了。
十年前,任远刚来到东莞时,到处都是工厂,走在东莞的街道,就像他老家的庙会,处处人山人海,路边叫卖的小商贩络绎不绝。
如今的东莞则异常冷清。工厂旁边的街上,冷冷清清,人变得越来越少。
位于东莞市南边的诺基亚厂区,有一座星级酒店。酒店服务员说,放在以前,多数来诺基亚谈业务的人都选择住这里,那时房费一晚400多元,还总是客满。
今年4月诺基亚关闭东莞的工厂后,这家宾馆的生意开始低迷,如今带有客厅的套房,一晚上也只有200元。
一些工业园区原来曾是镇村依赖的“经济收入”,现在这些工业园区中“厂房招租”的广告随处可见。从一些厂房外看进去,里面的设施陈旧不堪。
今年28岁的刘强10年前从技校毕业后就来到东莞打工,最开始三年在一家电容器工厂工作,后来经人介绍,2007年来到金宝电子厂,并在这里结婚生子。
刘强的老家在湖南宁乡县,像他这么大的年轻人多数都在外地打工。
但东莞金宝电子厂关闭凤凰厂区,让他猝不及防地面临抉择,是现在回老家,还是继续在东莞找工作?
刘强说,他现在只会做打印机,但是现在同类的工厂大都饱和,像金宝电子厂这样的大厂都拆走了生产线,其他小厂也不会有空职位招人。他只能降低自己的工资待遇,去找新工作。
刘强感觉,人就像货币一样,突然流通不出去了,工作没有保障,让他非常迷茫。
东莞寮步镇万荣工业区聚集着很多电子厂。11月3日,来自四川凉山州的100多名年轻人正在离厂返家。11月20日是彝族的新年,他们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返乡,过完新年再回到东莞上班。
他们工作的工厂也是一家生产手机外壳的厂,工资算上加班费每月有3000元。
90后的彝族人博利说,一年他能存两三万元,这比在老家大凉山要强多了。“刚从山里出来打工,第一年来了想回去,第二年来了不想回去了,不知回去能干啥。”
对于周围电子厂纷纷倒闭,博利也感到迷茫,他不知道自己的工厂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这次回乡后,回到东莞是否还有工作等着他。
博利说,他现在还不想考虑那么多,他打算以后攒够了钱,回到老家发展养殖业,现在最缺的就是资金。
“机器换人”和“腾笼换鸟”
任远所感受到的东莞冷清的变化并非今年出现。自2009年以来,原来农民工爆满的东莞长安、虎门、厚街等乡镇开始出现“用工荒”。
在一些私下场合,有东莞的官员认为,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土地价格上涨等因素,“世界工厂”东莞与其他地区相比,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东莞市长袁宝成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其他城市数倍于东莞的土地资源优势,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和自贸区的“磁吸效应”,制造订单的“去中国化”趋势等,都将是东莞“成长的烦恼”。
袁宝成坦言,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减,东莞早期在“孔雀东南飞”背景下形成的劳动力“洼地”效应已全面消退,“求工难”已演变为“招工难”,而且与周边中心城市相比,非但没有人才引进的成本优势,反倒会因为城市配套不完善、人文环境不理想等加重成本。
据报道,面对现实的困境,东莞官方开始大力度推进“机器换人”运动。
按相关报道,市政府设立了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从2014年起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最高补贴比例可达设备总额的15%。
据东莞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东莞推广“机器换人”之举,不仅可以缓解东莞制造业企业用工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促使就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推动东莞整个城市的升级。
“有退有留是东莞制造业升级的策略,东莞有将近30万家中小企业,不可能每一家都进行机器改造,这是不现实的,一定会有一批企业退出。”有学者这样分析东莞工厂倒闭现象。
东莞另一项大的举措是“腾笼换鸟”,让企业转型升级。
东莞一位官员称,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一直是以外贸加工型经济为主,也以此奠定“世界加工厂”地位,但东莞这些企业多数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自主品牌并不多,高附加值和丰厚利润都被品牌商拿走,剩下的就是代工厂微薄的人工利润。所谓的“腾笼换鸟”,即是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目的。
东莞市某玻璃镜片生产公司的老板张杰(化名)算是一个成功的转型者。
他三年前在东莞生产石膏板。张杰说,自己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但随着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他的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他想到了转型。
他了解到激光镜片目前属于一个冷门,很少有企业生产,但这个镜片用途广泛。于是他从高校引进6名博士,开始研发自己的激光镜片。
“我现在一年的利润,就比我以前做石膏板全部的利润都多。”
新常态下的东莞
有媒体将近期东莞市制造业接二连三倒闭称之为第二波“倒闭潮”。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年倚重外贸出口的东莞市制造业遭遇寒流。据媒体报道,当年,东莞3500多家玩具厂只剩数百家,形成东莞企业第一波“倒闭潮”。
“千万别再给东莞贴标签了。”一位东莞市官员称,一年前东莞被贴上“性都”标签,提起东莞人们就会联想到“莞式服务”。事实上,东莞的核心还是制造业,服务业只是制造业繁荣之下的“附产品”。
这位官员向记者再三强调,应理性看待东莞这轮工厂倒闭问题。
他说,最近一段时间东莞市工厂倒闭与2009年前后的“倒闭潮”不同,这批企业倒闭是市场在优胜劣汰,也是东莞市6年来一直“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的结果。
一方面有企业倒闭,但另一方面东莞新成立的企业也不少。除了国内知名企业在东莞建厂外,还有很多新兴高科技公司在东莞注册。
“关键还要看东莞的经济是否在倒退。”这位官员表示,近6年来,东莞有5年是“个位数增长”,甚至有4年未完成年初定的GDP增速目标,但总体经济还是平稳增长。
他说,应看到东莞市的年GDP总量已超过5000亿元,要再像以前那样两位数增长,“这是不现实的。”
今年10月28日,东莞市长袁宝成会见23家海内外媒体。袁宝成表示,2015年东莞关停外迁的企业243家,涉及合同金额为3.3亿美元,东莞新增外资项目698个,涉及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7.7%。这个数据表明,东莞外资企业有倒闭和迁移的情况,但新增外资企业和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东莞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情况。
此前,袁宝成也曾公开表示,近期外界关注的倒闭企业大都是智能手机或其生产手机部件的生产商,这属于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了危机。
对于东莞市的经济增速问题,袁宝成定性为“东莞经济新常态”。
袁宝成说,东莞正逐步从高速增长切换为追求更有质量、效益和后劲的中高速新挡位,“这个过程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期、转型升级阵痛期等交叉叠加”。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已经无法再持续,而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速增长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目标。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 微信号:zmjinrong】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3G版”密金融“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中国制造凭什么让世界瞧得起?董明珠这个演讲说透了!
  6月22日,新华网思客邀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做客首期《思客讲堂》“创新路·工匠心”系列主题活动。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领军人物,董明珠结合格力电器发展,畅谈核心科技和工匠精神;作为优秀企业家,她专注企业创新、聆听消费者需求、遁寻企业家精神,以睿智的战略眼光和企业家特有的情怀,同现场观众共同探讨中国制造发展转型,讲述新时代的创新与匠心。本期思客讲堂由新华网思客主办,北大国发院博士论坛联合主办。
  以下为董明珠在《思客讲堂》的核心观点: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做客《思客讲堂》“创新路·工匠心”系列主题活动 姚冠华 摄
谈创新:全世界都买我的核心部件,才是中国“质”造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的含义非常广,不是诞生出一个新产品就是创新。
  我经常到一些企业参观,如果问“你的企业创新搞得怎么样”,他们往往说,我的企业创新搞得很好,我们引进了多少外国人才,有多少技术是从外面买进来的,我感觉这里存在一种谬误。虽说现在国际化了,但是把人家所有的核心技术采购过来,组装出来,难道就是国际化产品吗?甚至核心部件都要依赖别人的技术做出来,这样打造出的产品虽然也有自己的东西,但是微不足道。什么叫创新,什么叫中国“质”造?我认为就是有一天,全世界都要到我这里买我的核心部件,那就是中国“质”造。
  中国制造为什么能让世界瞧得起?是因为你在这个领域有话语权,能用技术改变别人,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是你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一种制造。格力电器从一个没有自己技术的跟随型企业变成创造型企业、引领型企业,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是什么?是挑战自己。
  这么多年来,格力对创造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市场销量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技术,所以市场量越来越大。企业不能逐利而行,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对品质的追求、对技术的创新。如果愿意以牺牲自我的精神做创新,这家企业就一定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也可以赢得更多的市场。
董明珠:我认为有一天,全世界都要到我这里买我的核心部件,那就是中国制造。新华网记者孙韬 摄
  创新还包括诚信,面对现实、尊重现实,这是一个企业的原则和本性。如果一个企业不诚信,它很难创造出好的技术。我们不反对别人买技术,不反对别人高薪引进人才,不反对与国外合资,但是有一条,只有自己创造出来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举个例子,格力空调2005年以前没有自己的压缩机,中国的所有家电企业都依赖于别人的压缩机。其中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1995年日本已经全部用了变频压缩机,2005年我国实现能效等级时才有一级、二级到五级,之前就没有节能概念,只要能吹风,风越大越好,比风扇冷气足就很满意了。我们买了人家已经淘汰的东西,还要给别人专利费。
  虽然从1996年、1997年开始,大家觉得格力空调不错,又便宜,外国空调比我们贵一倍,但它靠什么来的?靠材料堆出来的。比如噪音问题,我们解决噪音问题很简单,就用隔音棉包,就像房子一样,用双层玻璃效果会好很多,但这不是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2005年以后,格力电器有了自己的压缩机,有了自己的研发基地。格力现在有8万人,其中技术开发人员近1万人,有9个研究院,这个数字在一般看来不可思议,一个制造业凭什么这么多?这就是社会责任,我们要尽快把研发出来的技术转换成生产力,我们的技术是让人去享受,而不是一个摆在那儿的理论,这就是创新的价值。
主持人和董明珠对话,主持人提问深度犀利,董明珠睿智回应。 姚冠华 摄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领域里的突破,也是在整个管理体系的突破。比如我们能一眼看出一个人是日本人、德国人或者中国人,为什么?因为一种文化的磁场培育了他的习惯。习惯对企业创新同样重要。
  很多企业模仿我们,但后来没有成功,原因是它不敢去较劲。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也许我们今天是正确的,但到了明天就不适应这个时代。要敢于去变革和改变自己。
谈中国制造:我们制造业的短板是急于求成
  中国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没人以用了中国产品为骄傲。过去几年中国人喜欢到国外买马桶盖、电饭煲,责任在谁?是消费者吗?是我们中国人不爱国吗?都不是,是我们制造业的问题,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好的质量,当不能改变、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制造业的短板是急于求成,常常以销量来衡量是否成功,是逐利而行的。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首先看的不是价格,是品牌。所以制造业一定要改变观念,要有吃亏精神,偷工减料可以赚一块钱,不偷工减料只赚一分钱,我也要干只赚一分钱的事,不干赚一块钱的事,这样发展制造业就一定有希望。中国制造要以诚信为本,那是一种口碑、一种信任,不是广告。要让别人离不开你,当所有人都来买中国的产品,才叫中国“质”造。
  关于“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个口号,当时来源于别人对中国制造的偏见,我到南非时,当地经销商说格力空调是做得好,但打的是“中国制造”。我说中国制造怎么不好?他说,中国的插座价钱是便宜,但用了两天就坏了,所以我们觉得品质对于中国制造非常重要。
中国微电影协会常务副会长郑云与董明珠在活动现场交流 新华网郭建伟 摄
  其实中国也有很多好的企业,只是我们的观念要发生变化,要有坚强的信念,走一条挑战自我的战略,才能最终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这两年中国产品的质量发生了一定变化,从品质的角度也有了新的认识。国家强调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这两年我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采取倒逼机制,下手一定要狠,不合标准就必须关停,而且现在要发动消费者举报机制,很有意义。所以中国“质”造的提升需要质检总局狠打造假的企业,对不达标的产品不要讲人情,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被打击对象的负责。
谈工匠精神:每道工序每个人都要“零缺陷”
  不是有优秀的技术开发队伍,就意味着企业拥有厉害的技术能力,关键还要看这个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是否有工匠精神。
  什么叫工匠精神?就是当我们一个产品开发出来,走过生产线的每一道工序时,每个人都要做到极致。我提倡要让产品“零缺陷”出厂,就是你的产品生产出来不能带着任何瑕疵。如果产品中万分之一是有瑕疵,每年按照4500万套到5000万套的产品销量计算,就会有台的产品出问题。何况消费者用了几年以后,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质量问题。
董明珠谈工匠精神:每道工序每个人都要“零缺陷”新华网郭建伟
  要如何保证每一个消费者百分之百地享受优质服务?这就需要企业员工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的价值在于每一个员工都把他的岗位视同是“零缺陷”的,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产品是完美的。
  经常有人说日本的电饭煲好,去日本旅游一趟,还会背一个很沉的电饭煲回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国内有些企业没有用工匠精神、挑战自我的精神打造自己的产品。所以我们的企业用一年时间打造电饭煲,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电饭煲,你根本不用去日本买了。
谈消费者:要以消费者的满意度来设计产品
  消费者对我们制造业来说是上帝,因为产品的标准是定在消费者心中的。我们在技术领域里面改变了过去所谓对标准的认识,很多企业认为我们的产品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有没有想过是否达到了消费者的标准?因为让消费者满意才是企业应真正设定的技术标准。
  所以,我们对技术的理解是要做99分而不是60分,不是以国家标准要求我们产品的满意度,而是以消费者的满意度决定我们对产品设计的满意度,这是格力电器这几年来不断总结出来的文化。
  我们技术队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跟随型转型成为创造型,我们研发产品的方向就是消费者想要但目前市场上没有的东西。把它打造出来就能引领消费,制造业不能一直是追随者。
  过去讲售后服务好,但这是因为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还是消费者的担心创造的呢?实际上我觉得更多的是消费者的忧虑。售后服务好,他们就说买这个东西不怕坏了有人修,但实际上消费者真正渴望的是买了不要坏,这是企业真正要追求的。所以我们要从骨子里、从深层次里给消费者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变和提高,而不是简单的产品。
谈员工跳槽:员工被挖走反而逼着格力不断创新
  过去,格力电器讨论最激烈的一件事就是人走了怎么办。现在的员工“不听话”,年轻人比较活跃、比较自我。但是我觉得,一个企业能够留下来的人,一定是认同你文化的,否则,你强行留下来也没有价值。
董明珠:走掉的人带走的是过去的技术,但是格力是不断创新的企业,只要我们不断创造出更好的技术,就不会停留在过去的人手上。 新华网记者孙韬 摄
  有些员工,我们培养了十年八年然后跳槽,对这种随意跳槽或者把企业技术带走的人,目前国家还没有关于这样的惩罚制度,我们希望国家应该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我培养了十年的员工,你挖走没有关系,最起码应该有一定的赔偿来制约。所以,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能束手无策,不得不去思考和创新。我们就大量培养人才,这样的话,走掉的人带走的是过去的技术,但是格力是不断创新的企业,只要我们不断创造出更好的技术,就不会停留在过去的人手上。
  所以不能埋怨走的员工,要埋怨的是我们的管理团队,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来思考如何保留人才。两三年前,别人说格力电器是一个黄埔军校,如果我真是一个黄埔军校,虽然这些人不守规则,挖人的企业也有些不讲道德,但我想这也算是对社会的贡献吧!因为挖走的人要跟我挑战,不就是逼着我更进一步提升吗?如果用这样的心态看就会很乐观,我们今天不会打官司赔偿我们几百万,一个亿,但这样的官司也会促进国家对专利的保护,因为只有这样,创新型的企业才能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谈多元化企业:“双智”时代,格力不仅只做空调
  很多外人都认为格力电器就是一个空调,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跨越式的发展,格力现在已经不仅是一个空调企业,而是真正走向了多元化的企业,要后来居上。
  什么叫智能家装?两年前路由器就解决了家装,实际上路由器不能解决家装的问题,而支撑它的是电的稳定性。去年我们收购银隆,因为两个反对者导致我们收购失败,当时我觉得很遗憾。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新能源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无论从国家的层面,还是从企业自身发展的层面来考虑,这都是一个最好的项目。收购失败后,我自己举债投资银隆。大家问为什么投资它呢?风险那么大,钱投进去万一没有回报怎么办呢?我们要坚定一个信念,如果项目方向能对人类的生活质量带来根本的改变,可以让人类更好地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这个项目就不会错。所以我投资银隆以后,给格力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双智”的时代到来了,格力要向智能化时代发展,要智能化生产,还要生产智能化的产品。
谈企业家精神:只想获取,不可能成为优秀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一是社会责任感,二是情怀。如果一个企业家只想获取,他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同样,优秀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它真正懂得付出而不仅仅是得到,也只有不好的企业才会只重视逐利而行。
《思客讲堂》现场座无虚席,现场频频爆出热烈掌声。 姚冠华 摄
  因此,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十分重要。因为领导者的思想决定了企业文化,企业家的号召力影响了企业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真正投射下去的时候,才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时常思考,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首先不能忘的是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的。15年前,我们走出国外没有得到尊重,而今天再走出去已今非昔比。那是不是我们就是最好的呢?其实,我们的差距还非常大,比如我们的核心材料、关键技术,甚至一个产品的突破可能还要依赖外面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差距,也是格力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一定要成为创造者,让别人离不开我们。到那时,格力就成功了,我们也愿意为更多的人付出、奉献。
  我有一个梦想,把爱献给世界,如果真正做到极致的话,那正如我们格力的口号“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75766&次阅读&&&&2&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最新鲜,最热辣的时事评论。无惧冲突辛辣,只忧平庸逐流。
您还能输入&300&字
时长:4分钟
时长:5分钟
时长:5分钟
中国制造凭什么让世界瞧得起?董明珠这个演讲说透了!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什么叫创新,什么叫中国“质”造?我认为就是有一天,全世界都要到我这里买我的核心部件,那就是中国“质”造。
什么叫创新,什么叫中国“质”造?我认为就是有一天,全世界都要到我这里买我的核心部件,那就是中国“质”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5中国制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