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的共享现在什么充电宝比较好用和耐用会比较耐用一点?

共享单车奇迹再现?共享充电宝是否真的好用
【PConline 视点】仿佛一夜春风来,共享充电宝突然在一些大城市的商圈遍地开花,好像不摆个充电宝箱子都不敢说这里是一流商场一样。而靠后多达15家企业入局,以及不少互联网大佬们的纷纷投资让“共享充电宝”成为了2017年的资本热点。扫一下码就能借充电宝的创意看起来似乎不错,但共享充电宝能否成为第二个充电单车,成为“共享经济”的又一个成功类型呢?笔者带大家实地一探究竟。
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将可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共享充电宝有些不同使用场景?
怎样寻找附近的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好不好用?
共享充电宝未来会怎样发展?
一、共享充电宝的三种使用场景
从操作流程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借取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五步,扫码、注册、付款、使用,归还。第一次使用可能要花费一点时间,注册过之后就很快了。归还方式则类似于共享单车,用户可以在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GPS定位,就近归还。目前共享充电宝一般分布在三种地方,同时也代表着三种不一样的业界模式。
第一种是大场景下的移动充电模式,代表是“来电科技”。这种充电宝一般会放在大型购物商场和交通枢纽等地方。这种模式下,人和充电宝是可以移动的,用户可以在A点借到充电器,然后在B点归还,而用户借充电宝是需要押金的,但如果用户的芝麻信用积分超过600则可以免押金租借。来电的充电宝似乎是自有品牌,参数并没有印在上面。而且来电是的出租是不包括数据线的,需要另外购买(10元一条,下面会有详细介绍),如有自备则不用购买。
第二种是小场景下的移动充电模式,代表是“街电科技”。这种模式一般会直接进入店铺,比如餐厅、酒吧和咖啡厅。用户在吃饭时手机没电要充电,就可以借到充电宝,用户同样可以在A点借到充电器,然后在B点归还,这点和“来电”大同小异,但值得称赞的是,街电会免费提供数据线。
第三种是所谓的柜台充电模式,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提供一个充电装置;线机一体,桌面上有共享充电宝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三种模式的付费方法都选择了扫码付费,一般为前0.5-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押金一般为100元,某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充电宝的成本了。
“座充”的小电目前只有北京有
二、怎样找寻附近的共享充电宝:亟待改善的体验
无论是“来电”、“街电”和“小电”,他们的APP和微信公众号都有定位功能,用户可以知道身边哪里有充电宝借,可供租借和可供归还的充电器数量有多少。笔者所在的广州,“来电”已经占据了不少商业地段,“街电”则主要进攻各种娱乐场所,至于“小电”则还没登录广州。
不过笔者在亲身体验之后,发现无论是“来电”还是“街电”,公众号的用户体验都有不少槽点。“小电”还没登陆广州,就不吐槽它了。
先说“来电”,目前来电的市场布局相当进取,已经进驻了包括正佳广场,万菱汇,太阳新天地和天娱广场等大型商场,甚至还有像人民法院等政府机构。而充电租赁设备的摆放也相当有规律:商场公共区域摆放的是最多能借40台的大机器。
商场公共地带大多摆放这种大型设备
高人气餐厅的等位区摆放的是能借12台充电宝的中型设备。
餐厅等位区的充电宝使用率较高
餐厅内摆放的是能借6台充电宝的小机器
不进去消费都不好意思借充电宝
看起来似乎很齐全,不过可惜的是,来电公众号的体验着实拖后腿。首先是对用户定位居然只能定位刚点击进去页面的那一刻。打开页面之后无论用户怎么移动,那个点都不会动。
代表用户的那个圆点永远不动
公众号会显示不同网店的可出租和可归还的情况,但是笔者发现这里的水分有些大。比如这家的租赁设备明显拔了插头,所以没电无法工作,但公众号上仍然显示这里是可以租借的。
公众号显示这台机器还能借28台充电宝,但很明显它连电源都没插
网店信息更新也不及时,比如正佳三楼这台机器旁边的许留山已经关门许久,变成了正在装修的太平洋咖啡了,消费者对着它找怎么可能找到?
希望太平洋咖啡开业后能及时更新信息然后说一下“街电”,街电的租赁设备基本清一色的摆放在商家的柜台那里,某种程度上更加好找。一般能租借6台充电宝左右。
一缩放就偏移的坐标
街电的公众号的体验好不少,但是缩放地图时会出现中心偏移的情况,不过这种瑕疵问题不大。网点会有二级页面,点击进去可以看到租借实况,人均消费和电话等等。不过非常重要的商户类型没有注明,笔者建议加上。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街电公众号的的完成度还是要高一些。
街电一般都是放在餐厅等服务场所的收银台,那么充电宝的使用量究竟如何呢?笔者在天河城6楼一间餐厅前的“来电”前观察了半小时,发现有3位消费者租借充电宝,1位消费者购买了数据线。而另外一家餐厅的服务人告诉笔者,午饭和晚饭时间借充电宝的人会比较多,每天大概会借出10台以上。当然笔者观察的时间是工作日下午,人流量会比晚上和周末低很多。
三、 共享充电宝究竟好用不
为了验证共享充电宝的性能,笔者特意借来了一台来电和一台街电,当一下白老鼠。
先看大小,笔者还特意拿出一台5.2英寸屏幕的努比亚(nubia)Z17mini手机来做参照物,可以看出来电的体积相对较大,面积和手机已经差不多了,和街电明显小上一圈,而且显得更有设计感。
厚度方面,街电的厚度看起来是来电的两倍。只能说一个比较薄和大,一个小而厚,当你手机没法的时候,应该不会太在乎外观厚度和造型这些吧。
来电充电宝的一侧是支付宝的广告,提醒大家用芝麻信用积分可以免押金租用,LED等则是提示电量。另一侧则是各种参数,可以看出充电宝的输出电量只有3100毫安,最大输出为5V2.1A,虽然达不到QC3.0的快充,但也比5V1A充电效率要好,而制造商是国内知名的飞毛腿。
插口则安装在底部,总体而言非常中规中矩的设计。不过来电本身并不带充电线,租赁机器也十分“人性化”地提供数据线销售,有主流的Micro-USB、Type-C和Lightning三种,对于一条15cm的充电线要价10块钱,笔者觉得买数据线比出租充电宝更好赚钱。
街电的设计相对更有意思不少,线机一体(分为不同接口的版本),并且线的收纳方式非常巧妙,档次要高一些,值得一提的是街电的充电宝都经过了苹果认证。用户租借街电的充电宝可以节省10块的线材钱,不过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街电不支持芝麻信用积分免押金,用户必须掏100块钱作为押金。
街电的充电宝同样是自有品牌,但是容量大一些,有5200毫安。输出2A电流。不过由于街电的充电宝没有USB接口,所以就测试不了实际的充电效果。
来电的充电宝搭配来电的Type-C线,笔者用它来为两台安卓手机充电,输出电流分别是1.4A和1.9A,和它表示的2.1A输出电流有差距。
至于为iPhone6S的充电效率则游戏人强差人意,只有不到1.3A电流的输出。不过话说回来,毕竟收费还算便宜,并且能免押金,慢点就慢点吧。
共享充电宝本身好不好用?我们觉得未来从充电宝本身和支持服务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对于如Z17mini这些支持快充的手机还是有较快的充电速度,一顿饭或者一部电影的时间就可以解决没电的烦恼,应急情况下的实用性还是值得赞扬。
四、共享充电宝的未来
1、 业内:对共享充电宝未来充满信心
在很多媒体的质疑声中,共享充电宝却成为了今年资本市场的一大爆点。从本月初到月底这短短的时间里,已有5家企业宣布获得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共享充电宝领域,总融资金额高达3亿元,其中不乏腾讯、小米、奇虎360等行业巨头的身影。截至目前已有8家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获得融资,其中,来电、街电、小电三家公司的融资金额已经过亿。
来电科技CEO袁炳松表示在去年8月份便实现了盈利。在盈利方式上,除了获取用户充电收费外,来电科技还将充电宝当做流动媒体,以承接广告的形式获取盈利。目前广告占总利润的40%左右。对于今年的发展目标,袁炳松表示将进一步拓张城市和城市中的商业场景。
20台充电宝机型的一半屏幕可用于广告
街电则表示今年年底,街电在中国为超过100个城市的用户提供移动充电共享服务,预计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每个城市总计可供用户租借电源数超过100万个,全国可供租借的移动电源预计超1000万个,将会全面覆盖重点商圈、商场、银行、医院、机场、地铁、星级酒店、连锁餐饮、KTV、酒吧等不同类型的场所。同时,我们还会和商家端以及用户端有更多的互动,包括线上及线下的品牌推广的合作,希望达到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合作关系。目前也正在进行和推动和一些商家和品牌商家的合作,未来盈利空间会很大。
而对于合作商家来说,目前来电和街电都是采取“愿者上钩”的形式,既商户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即可让租赁设备进场,而日常只需要提供不间断的Wifi和电力就可以了。安装和后期维护的均有由来电和街电。业界似乎想说服商家通过这种方式零成本的缓解用户的充电焦虑,延长消费者的消费时间。
2、 业界观察:复制共享单车的辉煌不容易
和共享单车那种可以几种不同的单车能停在一个地方不同,共享充电宝是具有排他性的:一个场所里只能有一种品牌。这就意味在目前的市场初创阶段,大家的首要目标就要“抢地盘”,抢占各个能放共享充电宝的地方。
至于潜在市场有多达呢,目前各家公司对市场规模的预期都不尽相同。之前曾有国内媒体做了粗略的计算,以北京25万家本地商户(餐饮、KTV、台球、亲子、咖啡等)、每个商户布放5台计算,单城有100万台需求;按照4个一线城市(与北京体量相同)+6个二线城市(北京的80%)+20个三四线城市(北京的50%),再加上公交、地铁等流动场景,加起来约为百亿级市场。
BAT三巨头中的两家已经出手,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接着是蚂蚁金服和来电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在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下,共享充电宝服务提供商开始了肉搏大战,除了大力抢夺各大城市的潜力场所,来电和街电最近又因为专利问题“大打出手”。
但在笔者看来,即便抢到了“地盘”,共享充电宝想复制共享单车的辉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共享单车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方案,本身就具有“方便、便宜”的特点,和其他方案(自带单车、平衡车)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共享充电宝的情况有些不一样,某种程度来看,它似乎有些落后于时代。而且除了微薄的租金本身外,还应该寻找其他的盈利渠道,这点相信在腾讯等巨头来想象和开拓。
2010年iPhone4和三星Galaxy S发布后,iOS和android智能手机犹如烈火燎原一般迅速占领了手机市场,而智能手机电池不经用的问题从一开始就伴随至今,充电宝就是基于手机电池技术相对落后的伴身品,笔者还记得当年买第一部5000毫安的充电宝就花了300多块钱。时至今日,虽然智能手机的电池还是那么不经用,但充电宝的售价比四五年前已经大幅下降,某宝上很多大品牌的10000毫安充电宝售价都不过80块人民币。加上充电宝不大的体积,买一个随身携带不成负担。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既然有自己的充电器,为什么要还要租借一个用呢?
某餐厅的充电宝免费借
同时,对于很多餐厅、咖啡厅和酒吧等商家来说,为了吸引客流,他们早就在共享充电宝出现之前就提供了自己的移动充电解决方案:店家提供充电宝、在座位周围安装多个充电插口。这些已经提供了充电解决方案的商家会入会在允许共享充电宝进驻,这同样是个问题。最后共享充电宝最后是否可能会像现在的共享单车一样过度发展,在成功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呢?这需要行业理性的对待和投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一台在海外非常火爆的手机
3个月就能免费拿走一块SSD
今日搜狐热点首家共享充电宝停运只是一个开始
一波又一波的共享热潮袭来,花样翻新令人目不暇接,但退场者很快出现。此前,已经有几家共享单车企业宣布倒闭,近日,乐电成为首家宣布停运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但在网上,共享充电宝招募代理广告依旧热火朝天。
这年头,不懂啥叫共享经济,你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生活在2017年的中国。从滴滴打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届不如一届。滴滴打车是完全轻资产的,能够整合市场现有资源,使其发挥更大价值。到了共享单车,其实已经是一桩重资产模式的硬件租赁生意。共享充电宝,自然更是如此。
租就租吧,关键是,租要比买划算,那才会有效果,要不然人家干脆买一个得了。比如,买一辆汽车和租一辆汽车,在成本上相差甚远。共享单车呢,就要差一点了,差距也有,但不是那么明显,共享充电宝当然最差,因为买一个也要不了多少钱。
再看便携性,坐专车省去了开车停车的大麻烦,所以有市场。共享单车也一样,那东西不好携带,能随时随地租一辆,当然要比买一辆好,带着不方便还要担心被偷。相比自己买自行车以及原来那种有桩的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都要便携很多。可是,共享充电宝几乎完全复制的有桩公共自行车模式,便携性不可能比自带充电宝更好。
共享经济不是为了共享而共享,而是要解决社会痛点。解决的痛点越痛,成功的机会越大。滴滴打车找准了出租车打车不便和服务不好的痛点,共享单车找准了自行车绿色出行以及方便借还的需求,共享充电宝呢?好像之前人们并没有太多这方面的需求,痛点不是很明显。关键是,随着快充技术的发展,如果人们站个5分钟就可以充30%的电,充电宝都会像BP机一样被大家抛弃,更遑论共享充电宝了。
但是,错过了滴滴、错过了摩拜、错过了ofo的投资人,似乎发誓再也不能错过共享充电宝。都想占住一个茅坑再说,用大把大把的钱,迅速烧出资本壁垒,让后来者没法跟进这个模式简单的“创新”。口号也很潇洒,“做不成可以做公益嘛。”这么疯狂的烧钱,连王思聪都看不下去,曾经发朋友圈,“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去年有一本特别火的书,叫做《必然》。作者凯文凯利,使用了十二个关键词,来描绘不远的将来,我们必然而然,会往哪些方向前行。他在“共享”一章中预言:到2050年,最大、发展最迅速、盈利最多的企业,将是掌握了当下还不可见、尚未被重视的共享要素的企业。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的最可靠的方式。
我相信,在共享经济的各个细分领域,鼓捣出不可思议的共享物件的创业者们,肯定都看过这本书,其中很多或许还是凯文凯利的铁粉。创投圈之所以在共享经济领域疯狂烧钱,大概也是认准了共享经济的前途与钱途。
但是说实话,烧钱凶猛的共享充电宝,恐怕算不得“当下还不可见、尚未被重视的共享要素”。而且,《必然》里还有一句话: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方向,但是,这些偏好仅存在于塑造科技大轮廓的合力中,并不会主宰那些具体而微的实例。把这话具体到共享经济,即便共享经济是发展的必然,也绝不是随便什么东西拿来共享,都会必然成功。首家共享充电宝的停运,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摘下新闻的面具,聊点儿赤果果的。舒圣祥的个人视频脱口秀。微信公众号:书生香评
《水浒传》四大淫妇,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贾氏。马蓉和宋喆,很像贾氏与李固
今日搜狐热点共享充电宝是下一个风口?可能根本就等不来风_凤凰科技
共享充电宝是下一个风口?可能根本就等不来风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付费的手机充电站1元/小时已经非常不得了,现实情况中充满一个手机确实要1个小时以上。但没有人会真的在手机充电站把电充满,也没有人会为了几十分钟的应急而付出更多的钱。
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之后又一个谜之共享经济火了&&共享充电宝。你一定有很多疑问,充电宝怎么共享?这东西怎么挣钱?资本为什么会投这个?共享充电宝主要有&小电&、&来电&、&街电&等品牌。腾讯投资共享充电宝还可以理解,毕竟今年1月后,腾讯已经不是第一次以投资的方式拉线下企业进小程序生态了。但其他投资机构跟着一起吹泡泡,就不那么说得通了,因为共享充电宝不是新生意,而是个已经被验证过的&污点模式&。到底什么是共享充电宝?以这两天在朋友圈疯狂刷屏的共享充电宝&小电&为例,其实就是一个设在商户里、用户不可借走的充电站。这种手机充电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13年,北京各大商场的出入口就已经存在投币的公共手机充电站。在之后的一年里,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升级,这些充电站迅速从收费转向免费,并将盈利模式从向用户收费改为充电时往用户手机里安装流氓软件。2015年开始各都市报和自媒体陆续对手机免费充电站强制索要手机权限和安装软件提出质疑。为什么即便是被媒体多次曝光,手机充电站还是要义无反顾地走免费的道路?因为向用户收费不赚钱啊&&付费的手机充电站1元/小时已经非常不得了,现实情况中充满一个手机确实要1个小时以上。但没有人会真的在手机充电站把电充满,也没有人会为了几十分钟的应急而付出更多的钱。手机充电站在付费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前些年投币式的付费率低,因为本来大家出门在外手机没电就是个低频事件,而在手机没电后又必须充电且身上还恰巧有硬币就是个低频中的低频。有了支付宝和微信扫码之后,付费率高了一些,但不少用户会面对&我手机都没电了,怎么用手机支付&的尴尬。而免费给用户充电,强制要求安装App则赚得更多&&现在App推广成本高,随便一个App获客成本都在30元以上。先给用户5分钟免费充电开机,然后要求必须安装3个App才能继续充电,相当于把客单价提升到了90元以上。从历史发展路径来看,这是个低频高单价的污点生意,绝非这一轮共享充电宝企业在融资宣传时所说的&大众没看到的流量&。这一轮的共享充电宝与手机充电站并不是没有区别,几年过去了他们朝着两种方向去进化:一种以&小电&为代表&&依然是不可移动的充电站,但比机柜式更小,与本地商户结合,满足客人需求。另一种以&来电&、&街电&为代表&&像自动售货机一样吐出一个真的充电宝,让用户可以随意带走。然而,这两种场景都经不起推敲。&小电&的问题是,我为了充电坐进了一家咖啡厅,然后咖啡厅服务员告诉我除了坐在这里要点餐之外,充电还要另付费下单,恐怕我扭头就得走。而且就算真的有紧急情况需要充电,我也不想因为手机充电而被一直束缚在一个商家里,这失去了充电宝移动充电的灵活性。此外,考虑到装修风格桌面式的充电设备并不适合所有娱乐场所,而且餐厅水吧的翻台率和充电设备的使用概率互斥。这与&小电&对外宣传的想做线下流量生意刚好背道而驰。&来电&、&街电&的问题更直接一些&&共享单车都丢成这样了,充电宝这么小巧的东西怕是一星期丢一机柜吧。所以前些年那些免费的手机充电站其实是一种&正确&的进化思路,它正像是那些在雨天的地铁门口卖伞的商户一样。你明知道他手里的伞质量次,价格高,紧急的时候该买还得买。这也是为什么即便被媒体轰炸了那么多轮,传统的免费手机充电站依然我行我素地往用户手机里强装App,而用户也像是不在意一样地继续使用它们。但这种商业模式是违法且伤害用户的,很难说哪一天就有个部门跳出来严管一下。这一点,&来电&和&街电&比&小电&想的更明白一些,与&小电&不同,&来电&和&街电&的母公司都是充电宝生产厂。它们租借充电宝的前提都是你交了押金或用信用分抵押&&你不还没有关系,就当卖你了。在每个家庭都闲置2~3个充电宝的情况下,&来电&和&街电&其实为自己生产的充电宝找了个新的销售模式&&违约的越多,赚得越多。现在关注商家感兴趣的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是流量生意?说白了就是广泛、高频、刚需。因为我们都遇到过出门在外忘记带充电宝手机没电的窘境,所以本能地会认为充电宝是个流量生意。但其实你再仔细回想一下,这样的情景一年会发生几次?能和你出门想骑车的次数比吗?再想想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你随身携带一个充电宝麻烦吗?恐怕大多数人只要出门有一次遇到手机没电就会想着在包里常备一块充电宝了。充电宝也用尽了怎么办?一块解决不了,下次就带两块。上文已经讲过了在使用体验上,自己带一块充电宝绝对比你电量红血的时候还要开着定位满街找共享充电宝要好得多。而且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用户不可能随身携带一辆自行车,但随身携带一个充电宝只需要包包重上几百克。更重要的是,用户购买、拥有、携带充电宝,绝不止是为了充电,而更多的是为了安全感。从本质上说,充电宝是一种满足人们安全需求的产品,一块满电的充电宝放在包里可能一两个月都用不到。但用到的那一天,就是它一直存在的原因。公共场所提供的充电服务,不管以什么形态出现,都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应急措施,而并不能满足这种安全感需求。&我把机器铺的足够多,每个商场都有我们的充电宝,能不能让用户放心地从包里拿掉那几百克?&答案是:不能。不带充电宝就像是一种赌博,而且赔率很低。赌赢了,用户只是包里轻了几百克,赌输了用户可能错过一个重要的微信或电话。而且赌能不能找到共享充电宝和赌能不能找到一家可充电的咖啡厅,至少在现阶段胜率应该差不多。赌输一次,就足以让人把私有的充电宝装回包里,而更多的人可能是压根就不想冒这个平白无故的风险。而且,私有充电宝的使用场景只局限于繁华商业区。出门旅游、出差等不确定情境下,携带充电宝的必要性显著提升,这些区域共享充电宝更难以覆盖。而共享充电宝覆盖较好的商业区范围内,用户离开电源线的时间大多不超过8小时。这个续航水平,智能手机厂商努一努力还是能做到的,怎么都不会沦落到需要&每星期都去借充电宝&的地步。不管怎么看,共享充电宝都不会是下一个风口。共享充电宝的这一轮融资甚至已经不能用跟风来理解,简直是被资本平地起风吹起来的。共享专车是个好生意,被资本吹得太大了,回落一点总归是不错的。共享单车是个好主意,但不是个好生意,可能永远都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共享充电宝连个好主意都算不上,甚至让人怀疑,投这些企业的投资人到底用不用充电宝?好像冠上&共享&两个字,一切解释不通的商业逻辑就瞬间化为神奇风口了。共享经济就是这么被玩得一届不如一届的。(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品玩PingWest特约观察员,本文转载自公众号ID:wepingwest)
[责任编辑:马晓宁 PT007]
责任编辑:马晓宁 PT00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3862
播放数:4872
播放数:5553
播放数:164337如何向商户推广好共享充电宝,不用钱,还有广告分成_百度知道
如何向商户推广好共享充电宝,不用钱,还有广告分成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提示借贷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共享充电宝借出和归还类似自动柜台售后机,只不过自动售货机是投币,共享充电宝操作是使用手机操作,在共享充电宝柜机上,扫描二维码,在弹出来的对话框里选择借出还是归还,选择借出后,选择充电接口类型是苹果还是安卓,选择好后,支付押金后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共享充电宝好在哪里_百度知道
共享充电宝好在哪里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zhacb知道合伙人
数码类认证行家
知道合伙人
数码类行家
采纳数:37193
获赞数:51156
从事小队技术员十余年。
共享充电宝的好处,主要就是方便出行,才衍生出一系列共享,需要当地有足够的消费,才能有良好的收支平衡,需要有市场调查,用户需求群体,需要理智看待这个产业。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电宝不耐用怎么恢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