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已是支付宝智慧城市代理商,这的人跟刚来的外地人只需一部安装支付宝的手机就可以在杭州过完一辈子吧?

原标题:智慧城市系列|为什么说微信和支付宝的乘车码不如想象中方便?

本文将挑“3公里”和“5公里”的乘车码解决方案来说说用户体验并探讨可能的延伸场景。enjoy~

微信和支付宝正在升级我们的城市交通,腾讯提出了“0-1-3-5-7”移动支付智慧交通方案:

  • 0公里:停车场无感支付
  • 1公里:共享单车扫码支付
  • 5公里:滴滴打车移动支付

照这个趋势和速度,高铁、飞机等严格核验的交通工具的无感化check-in也势在必行了,作为一个过了安检还时不时查看下身份证与机票在不在的人对此表示喜闻乐见。

今天挑“3公里”和“5公里”的乘车码解决方案来说说用户体验并探讨可能的延伸场景。

(右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一、目前的乘车码支付体验

微信和支付宝都推出了乘车码,让用户在不用携带公交卡、零钱的情况下乘坐公共交通。然而,目前的乘车码使用下来却并没有让我有当时义无反顾不带现金只带手机出门用移动支付扫遍各大商家的快感。相反,我更倾向于用杭州的市民卡做公交车、坐地铁。为什么呢?先来比对下公交卡出行和微信/支付宝乘车码出行的场景流程。

    • Step3:点开“卡包”
    • Step4:进入“卡”
    • Step5:点击“刷码乘车”
      • Step2:点击“付钱”
      • Step3:点击“乘车码”

      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看出,如果我有公交卡,那么用公交卡坐车和坐地铁只需要掏出卡来,刷一刷,就可以乘坐了。但是如果用乘车码,即使你当下正在使用这个app,比如正打开着微信,也需要通过几步才可以进入乘车码。在上车拥挤、大冬天点击手机不便的情况下,以及对微信/支付宝不那么熟悉的(比如我们爹妈辈)人来说,并没有公交卡方便,虽然移动支付的确是解决了他们不用掏零钱,无网络情况下也可以先享后付的情况。

      接下来从出行场景分析用户需求并探讨潜在的优化方向。

      二、地铁和公交出行场景

      一般地铁出行完整的过程会经历这么几个步骤,其中(4)进站检票和(5)出站检票每次地铁出行都会经历的场景,(1)查路线(2)购票(3)充值为并非每次出行都会经历的场景。

      • 使用工具:地图软件App
      • 简易流程:打开地图软件——>输入起止点——>搜索路线

      地图一般会提供一种以上的交通方案,用户会选择其中一种交通方案然后查看交通细节,比如哪里进站,哪里出站,路线时间和费用是多少等等

      使用工具:人工/购票机器/手机购票app、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软件

      • 人工窗口购票:与工作人员沟通购票需求——>支付费用——>获得地铁卡(长期或一次性)
      • 地铁站机器购票:机器屏幕上选择地铁站的起止站——>用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费用——>获得地铁卡
      • 支付宝机器购票(杭州):手动进入或扫一扫进入城市服务应用的地铁购票页面——>选择行程终点站——>支付金额——>获得二维码,对准机器扫一扫——>获得地铁卡

      使用工具:人工/购票机器/手机购票app、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软件

      • 人工窗口充值:同购票流程
      • 地铁站机器充值:放置地铁卡——>屏幕上选择充值金额——>用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费用——>获得充值后的地铁卡
      • 支付宝充值:进入支付宝“杭州通公交”应用——>进入“卡片充值”——选择充值金额——>确认付款

      公交出行和地铁出行在查路线、购买公交卡和充值上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乘车环节,购票和使用车票在同一个场景下。

      使用工具:零钱/公交卡/手机乘车码

      • 公交卡刷卡乘车:刷公交卡
      • 支付宝乘车码乘车:打开支付宝——>进入“付钱”——>点击“乘车码”——>扫二维码
      • 微信乘车码乘车:打开微信——>微信个人页面——>进入“卡包”——>进入“卡”——>点开“刷码乘车”——>扫二维码
      三、用户痛点分析 1、 忘带公交卡

      对于刷卡出行的人来说,忘带公交卡估计是最常见的痛点。

      除了和忘带公交卡一样无法乘坐公共交通的体验,还要经历购卡补办流程的繁琐。比如杭州市民卡就需要到特定的站点补办,询问工作人员之前那张卡里余留的钱,得到的答案一般都是金额是找不回来了能退押金就不错了。

      高铁站里的地铁购票机、上下班时的地铁购票机通常队伍排得壮观。一来是因为一些买票的人对机子的使用不熟悉,二来是因为购票流程本身较为麻烦,而且屏幕上需要我们点击的是起始站,不是终点,所以你还得知道站点的名字,不熟悉路的人就需要对着地图软件看起始站再去输入了。

      4、乘车码比起刷卡,在检票环节略显繁琐

      之前已比较过,虽然无感化携带,但是藏得路径稍微深了点

      5、一个出行中出现多个辅助工具

      出行场景不连贯,比如用支付宝购票的体验,打开地图查路线(工具1),打开支付宝购票(工具2),出地铁票拿着它进站(工具3),如果乘车码可以嵌在地图场景中就可以免去上面3个工具,跟滴滴打车一样有地图+一键叫车+自动扣款支付的连贯体验。

      无感,简单。考虑喜欢高科技的年轻人的同时还是要顾忌那些老年人和父母辈的人,对移动支付操作并不那么熟悉的人。总的来说,无感化购票、无感化携带、无感化检票是场景优化的主线。

      优化层面一:让乘车码路径变浅

      比如,打开微信后目前需要五个步骤进入乘车码,如果放置在聊天页面上面的加号按钮隐藏窗口,就会更为方便地找到。

      又比如,在用户使用地图软件查询路线的页面,可以同时设置“一键购买”路上行程,包括地铁票和公交车票,并且在当下页面直接形成乘车码,让用户在地图软件定位路线的同时,无需再打开另一个app去找乘车码,而是在当下场景就直接完成。这将会改变用户用储蓄式的交通卡乘坐交通,变为当下场景的即买即用的消费习惯变化。高德地图有在查询路线页面就一键叫车,行程完毕后自动扣款的体验,这样的无感化就非常便捷。

      iphone锁定模式下上滑进入功能菜单,右滑进入照相机模式都是在当下场景迅速进入一个主要功能的交互模式,类似的交互嵌入到微信或者支付宝,会给普惠群众带来更便捷的乘车码使用体验。

      我们扫一扫商家,和商家扫一扫我们,其实是逆过程。去过香港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有一张八达通非常方便,因为它可以刷轻轨刷公交刷地铁刷便利店等等各类消费场景,作为一张超级消费卡它贯通了吃喝住行,出门基本只要带着八达通就行。

      有人说那现在出门也只要带着手机就行呀?然而用手机时,由于不同app的不同入口,我们需要在不同的消费场景,购物、领优惠券、乘车……在不同的app,去找不同的“扫一扫”和不同的“码”,并非八达通那种一体化的体验。如果能够一码通用,类似于电子版的八达通,以微信为例,不仅刷公交刷地铁刷便利店,更可以作为一张微信上的超级会员卡,联通微信上所入驻的各大商家,作为一张大的信用卡,记录我们的借还记录,衍生出微信上的微信用,形成交通、购物、营销、支付、信用的整个生态体系闭环

      无码支付。如果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成熟,那么看到闸门就直接走进去吧……如果地铁安检也能优化,地铁站的拥堵状况将会大大减缓。

      智慧城市正在来临,BAT等各个科技公司已经让便民设施深入百姓家。最该互联网化的就是政务民生,希望未来有更多让人拍手称快的应用出现~

      本文由 @指尖墨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010年以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已经成为全球的领跑者。 根据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地平线余凯:边缘计算的AI处理器,是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基石

9月18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边缘智能主题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以“边缘计算,智能未来”为主题,是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主题论坛之一。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当天的演讲中强调:人类正从大数据时代走向大计算时代,边缘计算的趋势是全球互联网科技趋势“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结果。

“在PC时代,所有的计算都是在电脑上,是本地计算。随着互联网发展,数据越来越往云端、中央上转,计算慢慢从边缘集中到了云端。而从移动互联网开始到现在物联网时代到来,我们逐渐看到另外一个趋势——更多的计算又从中央往边缘迁移。”

同时他还预测,到2025年,每一千美金能够买到的算力相当于1000个T,足以支撑五级无人驾驶所需要的计算需求。如果基于此继续开发与之匹配的软件系统,预计到2030年,真正的五级的无人驾驶将成为可能。而技术趋势有趣的地方在于——1000个T的算力正好和人类大脑的算力相当,这也是摩尔定律一个值得玩味的发展结果。(来源:爱星客网(公众号:爱星客网)

深汕特别合作区或成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深圳第“10+1”区,如何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在今年初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就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圳一体化发展的提案》。记者获悉,深圳市政府近期对该提案作出答复,透露将加快建立深汕快速交通网络,并在智慧城市建设、海洋管理、人才管理、机构改革等领域在合作区这片“飞地”打造创新试验区,推动第“10+1”区与深圳实现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明确支持近期在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间建设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深汕铁路”)。市政府在答复中透露,深圳市已提出深汕铁路线位(西丽—坪山—惠州—合作区,在合作区深汕站衔接广汕铁路),初步规划线路长约130公里,投资估算235亿元,目前省发展改革委已委托设计单位开展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来源:深圳商报)

戴姆勒博世联合推出自动代客泊车技术

戴姆勒与博世共同开发的自动代客泊车技术,是基于自动驾驶L4阶段的技术,只是对整车的要求不大,对传感器的要求也不大,是一项具备普世价值的黑科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作为供应商的博世将是最大受益者,但奔驰一定是该技术的引领者。

博世智能网联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陈明表示:“博世和戴姆勒共同打造的自动代客泊车技术,是双方向着未来智能、互联交通出行所作的又一项努力。这项全新技术将使传统手动停车成为历史,帮助驾车者节省停车时间和缓解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对车辆本身以及传感器的要求很低,这样一方面降低了车主的使用成本,消费者并不需要为过多的传感器买单,另一方面,多辆车同时使用自动代客泊车系统时也更便于计算,以降低事故概率。(来源:出行财经)

中国电科智慧城市建模仿真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

9月12日, 中国电科智慧城市建模仿真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智慧院举行,标志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建模仿真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电科举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

中国电科智慧城市建模仿真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智慧院建设和运行,面向国家和集团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领域的重大需求,以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理念、驱动城市数据融合应用、提升城市智慧应用水平为宗旨,围绕城市建模仿真与城市智能技术两大方向,开展新理念研究、新技术研究和新应用转化,努力构建城市级仿真推演平台和感知认知平台,支撑“城市中枢”的形成,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

重点实验室下设城市建模仿真研究中心与城市智能技术研究中心,拥有近30人的专业科研队伍,汇聚了智慧城市多个学科的人才,整体科研队伍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科研项目方面,实验室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电科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深圳市科创委科技应用示范、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在实践探索方面,实验室通过集团参与了雄安新区的智能城市规划,并研究实践深圳福田智慧社区建设、智慧交通建设、政务大数据分析等工作,努力践行“城市实验室”的理念。(来源: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西门子助力无锡打造世界级智慧城市

9月17日,西门子在无锡新吴区领导的见证下与江苏智慧新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在智慧城市领域展开合作。根据协议,西门子计划五年内为无锡新吴区提供100台嵌入式城市物联终端(ECB),用于采集城市数据、感知基本环境和交通流量等情况。此外,西门子还参加了9月15日至18日在无锡举行的“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展出了其在工业物联网和城市物联网领域的先进科技。

“西门子致力于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具备从咨询、硬件实施、数据分析到工业云完整的物联网商业模式。”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博士表示,“凭借先进的智能传感和边缘计算技术,西门子将在物联网领域积极融入无锡的城市建设,帮助无锡成为世界级智慧城市。”(来源:搜狐科技)

蚂蚁金服助力智慧城市数字出行

近日,蚂蚁金服开展“数字经济中国行互联网+公共交通走访活动”,在杭州市乘坐113路公交车,从彩虹城站到孩儿巷站,在正常行驶的路况下要比坐地铁快14分钟;在上海南站地铁站,用户不仅可以使用Metro大都会APP扫码支付,还可以使用语音购票。

支持公交、地铁实现智慧出行,蚂蚁金服借助大数据重构公交运营能力,实现与用户双向互动,实现智慧城市数字出行。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轨道交通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金涛表示,阿里和蚂蚁金服帮助上海地铁成功化解了两次超强的网络攻击。无感支付、手掌识别均是双方就未来公共交通出行支付方式的研究方向,Metro大都会APP将与云票务结合,为乘客提供多种支付渠道随意使用,提升服务。对于上海地铁而言,Metro大都会APP是城市生活的入口,即把“乘客”变为“用户”,让“地铁乘车”变为“互联网出行”,把地铁服务升级为“O2O生活”。据悉,上海地铁正在与部分单车企业共同研究互联网出行模式和地铁站周边的单车环境共治问题,使用Metro大都会APP,有望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前率先实现地铁与单车的示范运营。(来源:新华网)

9月18日上午,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开了一场国际智慧城市高端对话,来自世界各地的城市代表畅所欲言,分享成功经验,探讨全球化合作趋势,展望智慧城市建设的美好未来。

一座智慧的城市,究竟需要具备多少要素?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总结出四个“会”。他指出智慧城市要会感知、会判断、会反映、会学习。智慧城市要为人服务,为人的城市生活服务,例如医疗、就学、就业、交通、文化等——每个老百姓都要参与和服务。(来源:东方网)

海港区“智慧城市与主城区发展”分论坛成功举办

近日,第二届京津冀服务外包协同发展论坛海港区“智慧城市与主城区发展”分论坛在阿尔卡迪亚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旨在宣传推介海港区投资环境新形象,提振海港区产业发展新引擎,与100余家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服务外包发展新机遇,共叙友谊,共商合作。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冯国林出席活动并致辞。

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彦报,副市长冯志永出席签约仪式,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印洪出席活动。

活动中,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海港之韵》宣传片,区委常委、副区长田学清代表海港区人民政府分别与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山安全管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河北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签署合作协议。(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高德阿里云打造城市大脑智慧城市,首次公布驾驶风险指数

近日,高德地图联合阿里云共同推出的城市大脑·智慧交通公共服务版亮相2018杭州云栖大会。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在大会上表示,城市大脑旨在通过智慧之“道”与计算之“术”,利用数字整合能力实现城市交通效率的最优化,以达成智慧交通生活的美好愿景。

同时,此外,高德地图在此次云栖大会上首次公布了驾驶行为风险指数,未来该指数将应用于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服务于道路交通安全。

目前城市大脑在数据汇聚、融合、计算面临困难和挑战,实现精准管控遇到瓶颈。主要表现在:数据质量存在缺陷,发展近三十年的信号控制系统对于交通流量采集仍存在欠缺和不足;存储算力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存储回传的非结构化图像数据和对其进行有效计算的能力不足;数据工程师、交通管理业务骨干、交通工程基础理论和应用专家的智慧亟待融合,才能够将所研发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落地。(来源:techweb)

地平线落户上海临港,将推进边缘计算在智慧城市落地

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地平线宣布落户上海临港,同上海市临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约。

据介绍,上海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应用场景的丰富程度以及对智能化的需求都走在大城市的前列。地平线坚信人工智能处理器应用场景的落地在上海有广阔的前景,而此前地平线已参与到临港海昌公园项目中,助力智慧安防、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综合治理。

此次落户临港,地平线方面表示希望通过AI底层计算,推进人工智能在临港各个应用场景的落地,进一步推进边缘计算在城市智能化领域的落地应用。(来源:网易智能)

“新经济·新动能”成都智慧城市发展投资推介会在蓉举行

近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和金牛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新经济·新动能”成都智慧城市发展投资推介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80余家知名新经济企业、金融机构的代表共聚一堂,共寻合作契机,共创美好未来。

会议还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斯里兰卡驻中国招商办事处正式签约入驻金牛区,将搭建起中国成都与南亚发展经贸的桥梁,进一步强化金牛和南亚的经贸交往,未来金牛将更紧密地与南亚合作,谱写金牛南亚国际贸易新篇章。

此外,魔办科技西部运营中心项目、天铁实业西部运营中心项目、闪优客新零售项目、众泰分时租赁西部运营中心项目等7个重大产业项目与金牛区政府进行了集中签约,总投资额为61亿元。(来源:人民网)

便民服务平台“码上讷河”正式上线,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9月20日上午,智慧生活便民服务平台“码上讷河”正式上线新闻发布会召开。

“码上讷河”项目是一项惠及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互联网化改革,通过与中国建设银行齐齐哈尔市分行的合作,实现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网上业务办理,能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码上讷河”还将收驻餐饮、零售等覆盖市乡村的各类商户,打造本地各类商户一体化便民生活互联网商圈。同时,还将搭建城乡一体化信用诚信体系,发展信用贷、信用购等惠普性金融业务。

“码上讷河”项目包括智慧政务服务、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商务服务、智慧金融服务四个业务板块。“码上讷河”项目分三期上线。2018年9月15日,“码上讷河”一期项目中的代收党费、联通、移动、电信手机话费、交通违章罚款及幼儿园缴费6项业务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码上讷河”项目正式对外运营。(来源:人民网)

2018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峰会在石家庄成功举办

9月20日,我国首个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2018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正式拉开大幕,作为本次数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18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峰会”吸引了超过500人参会,本次峰会围绕“慧聚产业生态、共享城市未来”为主题,邀请了包括来自政府、产、学、研究机构代表在内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参加,共同探讨未来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创新模式和未来形态。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马述杰、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委员、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院长叶毓平、华为企业BG中国区智慧城市总工程师姚健奎、浪潮集团智慧城市研究院首席技术官魏永森、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助理梁漫春、泰华智慧产业集团副总裁殷庆华、颐高集团董事长翁南道等专家领导出席论坛。(来源:长城网)

“常德快贷”正式上线,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常德快贷”上线发布会在湖南省常德市举办。常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恢清,湖南省农信联社主任李勤,常德市电子政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唐西新,常德农商银行董事长陆化,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友国等领导出席发布会。常德市政府金融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人民银行常德中心支行、常德市银监分局、区政府负责人和新闻媒体等300余人参与此次发布会。

“常德快贷”自8月8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9月19日,“常德快贷”已累计接到20085位客户提出的贷款申请,签约授信总额48171万元,用信总额20206万元。在20085位申请客户中,三农客户11428位,占比56.89%;小微客户1552位,占比7.73%;公职人员、私企上班人员及VIP客户7105位,占比35.38%。“常德快贷”的成功,也促进了“我的常德”、政务大数据等智慧城市应用的创新,实现了“1+1+1>3”的协同效应。(来源:人民网)

爱星客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智慧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